铜仁市碧江区报告表

2022-08-27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铜仁市碧江区报告表》,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铜仁市碧江区报告表

真抓实干 乘势而上 - 碧江教育 - 铜仁市碧江区教育网

真抓实干 乘势而上 努力实现碧江教育新跨越

——在碧江区教育局2013年春季开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碧江区教育局局长 杨长印

(2013年2月22日)

各位校长、同志们:

新年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3年春季开学工作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我区2012年的教育工作,安排部署全区2013年教育工作。刚才两位校长就去年省外挂职锻炼所收所获给我们作了一个很好的经验介绍,接着赵书记对党建工作的落实,对作风、学风、会风、文风的改进作了强调和部署,待会儿龙副区长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回去后认真传达,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抓好今年的教育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2012年教育工作简要回顾

201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按照“抢抓机遇、突出重点、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加快发展”的思路,注重项目和环境建设,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民生工程,着力缓解城区农民工子女入学难和大班额现象,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全区教育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党政线考核为抓手,全面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2012年,我区以迎接省政府教育督导检查评估为契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抓好高中发展和学前教育发展突破性工程,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招生任务,工作成效显著。区政府教育工作暨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工作顺利通过了省、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评估检查,并定为优秀等次。党政线考核任务的全面完成,进一步体现了各级党委政

1 府对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和高度支持,尤其是区政府把学校列入政府部门绩效考核,给予了全体教师极大的鼓励和鞭策,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和动力。

(二)城区大班额化解工作初见成效

区委政府将化解城区大班额工作列为解决民生工程的重要工作来抓,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落实。一是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与相关部门配合,认真开展工作调研,找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二是认真组织实施化解城区大班额工作,制定了《碧江区化解城区大班额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市委刘奇凡书记的调研要求,确立了“一年见成效,两年基本缓解,三年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管理目标,明确了各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责任,确保了化解城区大班额工作的全面推进。随着城区南长城小学、第八小学、第五小学等改扩建工程相继完工和投入使用,化解城区大班额工作已初见成效。据统计,城区中小学在2011年的基础上,新增教学班级53个,其中高中18个,初中16个,小学19个。大班额由2011年的582个降至502个,初中80人以上的特大班额已消除。南长城小学所有班级人数均在54人以下,第七小学、第三小学、清水小学等学校一年级班额均在54人以内,年初提出10%的化解任务已全面完成,实际完成14.6%。因工作成绩突出,被省教育厅确立为先进典型,所取得的经验在全省推广。

(三)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碧江城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及经商、办企业等外来暂住人口达6.5万人,其子女就读中小学人数达1.3万人,占城区中小学学生总数的25%。我局高度重视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方针,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出台了相关文件,按照确保农民工子女“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工作要求,教育、发改、住建、公安、工会、学校等部门和单位都明确了相关工作职责,保障了工作的顺利实施,确保了65%的农民工子女在公办中小学就读的目标任务。由于这项工作我们抓得扎实,成绩显著,得到了省、市、区教育部门的肯定,去年全省城镇农民工子女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极大推进了全区教育事业持速、健康、和谐发展。

(四)“营养午餐计划”实施顺利,成果显著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根据我区实际,在区委、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政府去年投资1000余万元,设臵43个配送点,聘请食堂工人283人,85所农村学校14000余名学生受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结合本地实情,确定肉食品、副食品、鸡蛋、蔬菜供应商,由供应商统一配送到(乡)镇中心学校。这种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臵和统一配送的供餐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四统模式”既保障了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也让各试点学校可以节约大量的采购和运输成本。此举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深受广大学生及家长的赞誉,省教育厅将我们的“四统模式”作为经验在全省进行推广。去年4月,全市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推进现场会在我区召开,“碧江经验”在全市推广。此外,我们还多次接待省内其它兄弟县区前来参观学习。

(五)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常抓不懈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积极营造和谐校园,我局始终坚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臵来抓。一是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二是切实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2012年,全区400余个班级召开安全知识主题班会,对交通、消防、食品、防震减灾等方面知识进行了有效宣传。三是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去年全年共大规模集中排查了3次。针对水源、电路、道路、危房、食堂等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及时拨付安全经费对部分学校维修整改。四是积极开展消防逃生演练,全区共有30余所中小学开展了逃生演练,配合市教育局开展了防震减灾活动。五是针对校园周边的网吧、游戏厅进行清理检查,对小卖部及饮食摊点进行检查整顿。联合安监局、交警大队开展5次校车安全大检查,共查校车238辆次,违章超载7辆次,批评教育5人次,处罚2人次,通过检查整治,规范了校车安全管理档案资料,增强了校车管理人、驾驶人安全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民办学校、幼儿园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六是聘请180名专业校园保安人员已于去年10月份全部到位上岗。总之,2012年,安全工作措施到位、工作得力,确保了整个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和谐。

3

(六)教育成果硕果累累

2012年,我局把中心工作放在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和提升教育质量上,取得了可喜成绩。一是教育教学质量取得新的突破。我们高度重视教研教改工作,不断优化教研网络体系,加大教育教学研究力度。形成了由教研室、学科中心教研组、片区校教研组、学校教研组共同组成的“四级网络”教研系统,强化常规管理、加强校本教研、重视教育质量的过程督导,教学成绩明显提升——2012年高考、中考成绩再创辉煌,本科上线2703人,本科上线率为50.4%,铜仁二中2名学生以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中考成绩在全市排名前列。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各具特色。为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品位,我局制定了《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三级创建评估细则》,开展了“十佳校报校刊”、“文明班级” 和“校长撰写校园文化论文评比”等活动,并在去年教师节期间,成功举办了首届碧江区校园文化艺术节,充分展示了全区广大师生的文化艺术风采与魅力。三是抓好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全区中小学大力推广“阳光体育运动”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不断加强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去年的铜仁市第一届运动会上,我区青少年体育健儿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取得了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2012年碧江教育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区教育资源紧张,优质教育资源仍然短缺,教育的均衡发展跟不上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导致了城区大班额现象依然严重;教育突破工程建设滞后,由于多方面原因,高中阶段教育、学前阶段教育突破工程工程进展较慢;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尚需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不够扎实,部分领导干部存在庸懒涣散现象,在其位不谋其事,工作推不走,满足于现状,缺乏创新精神。

三、2013年全区教育重点工作

2012年是全区教育工作丰收的一年,我代表区教育局感

4 谢各位校长,并通过你们向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感谢。2013年全区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孩子们在校园里学习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成长得更好。

(一)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切实改善办学条件

碧江区尽管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但是各种综合竞争力还不能以“老大哥”自居,教育也不列外,我们还算不上文化强区。全区教育系统时刻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紧迫感和责任心,等不得、靠不得、慢不得,要拼命加快赶超。重点抓好以下几点工作:

1、迅速启动实施教育“9+3”计划方案。按照省人民政府1号文件和省、市制定下发的实施“9+3”计划考核评估方案,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我区教育“9+3”计划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建立“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开学初,各校要做好控辍保学宣传工作,采用多种形式宣传教育“9+3”计划,3月1日前完成校园周边1—3幅永久性标语的书写,营造好宣传氛围。按照区政府教育“9+3”计划实施方案要求,将控辍保学工作落到实处,要认真开展辍学情况排查、劝学、上报等工作,将辍学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小学控制在2%以内,初中控制在2.8%以内。另外各校要在党政线考核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文化户口册的统计和整理,摸清底数,做好归档。

2、大力推进“4+2”教育突破工程,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教育工程是我们的短板。今年的项目更多,有6个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工程下学期投入使用;有4所农村乡镇学校学生宿舍工程年底必须完工。续建项目区职校9月份投入使用,第十五中学力争年底教学区的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完成高中阶段500多套教师公租房的建设任务。另外还要积极做好乡镇中心完小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塑胶运动场项目的规划和上报,年内完成第二中学、第十五中学的运动场项目,积极争取职校运动场项目的落地和实施,完成二中示范性高中申示复评工作。今年项目多,工程量大,局分管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和学校校长要积极发挥实干、苦干、

5 巧干精神,包干到户,落实到人,严格问责,绝不能让工程再拖教育的后腿。

3、继续扎实推进化解城区学校大班额工程。按照《铜仁市化解城区中小学大班额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全年完成80%的大班额化解任务,今年是最关键的一年,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在抓好第五中学、第十中学、逸群小学、市实验小学改扩建和新建第十八小学等工程项目的同时,我们要加强对城区中小学的招生管理,规范招生、学籍管理等办学行为,严禁乱招生、无序转学、人为地制造大班额行为。年内将出台《碧江区城区学校控制大班额管理办法》。

4、注重学校内涵发展,打造校园精品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我们校长不能只当“经费校长”、“采购校长”、“工程校长”,要对教育规律、育人理念、学校内涵式发展进行研究和行动,这样下去对学校、对教育事业发展危害极大,所以今年各学校校长要充分利用“4+2”特色教育工程的契机,重视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合理规划校园布局,精心设计文化环境,充分发挥墙壁、走廊、板报、宣传栏、校园网、校园广播站的作用,大力营造全方位、立体式的文化氛围,特别是春季,要按照省厅关于开展学校校园集中绿化工作的通知精神,在1—4月份开展“六化四园”(“绿化、美化、文化、硬化、净化、信息化”“学园、花园、乐园、花园”)的建设,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要大力加强“一校一品”建设,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努力避免“同质化”的倾向。在特色化办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校的区位优势、历史优势、资源优势、师资优势,将特色融入文化,用文化提升特色。要通过特色办学,形成学校品牌,满足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真正做到学校建设立足于文化,教育发展决胜于文化。

5、不断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教育信息化是现代化科技发展的产物,作为教育系统应该创造一切条件享用这一成果。我们要逐步推动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构建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要加强对电教设备、教学实验仪器、图书、音体美器材应用的指导和督导,切实完善去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央薄改专

6 项资金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班班通的配备工作。非薄改项目学校要不断筹措资金,争取多方支持,不断完善班班通的配备。

6、努力完成2013年普通高中和中职招生任务。高中阶段教育是教育“9+3”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区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市政府下达我区高中阶段计划招生任务是5000多人,其中普通高2580中人,中职2775人,任务非常重,但又必须完成,否则教育“9+3”计划的工作方案将是一句空话,待市政府高中阶段任务下达后,我们将招生任务2013年高中、初中和中职学校,实行双线目标管理责任制,探索整班交接招生新机制,合力完成2013年高中阶段招生任务,各校要多向当地政府请示汇报,不搞单打独斗,形成工作合力,区职校全年的的招生任务是1500人,各学校要转变以往的工作作风,认真分析招生情况,做到早部署、早安排。不折不扣地完成招生任务。

7、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严格按照教育局与学校签订的《学校安全目标责任书》要求,扎实搞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健全安全保障制度,落实安全责任,上好安全教育课,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加强学校门卫管理,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层层责任制度,严格执行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和“问责”制度,做好校方责任险落实工作,营造和谐稳定的教育环境。今年要在得到认可的“碧江模式”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完成各校食堂工人的重新核实与聘任、体检、培训工作。制定完善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奖惩制度。协调相关部门,加强学校食堂培训监管工作,确保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和资金使用安全,把我区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提升到一个新台阶。

8、不断加强民办学校、幼儿园的管理。对民办教育、幼儿教育我们多一些厚爱,多一点关注。要加大宣传力度,全面落实民办教育政策,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把民办学校、幼儿园教师纳入教育系统教师培训计划。落实三点管理:即突出一个重点,规范民办学校、幼儿园的办学行为,杜绝幼儿办学“小学化”;攻克一个难点,加强民办学校、

7 幼儿园安全工作管理,特别是校车管理,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和《校车安全管理规定》,全面清理校车和校内其他车辆的运营情况,严格规范校内交通秩序,打造平安校园;打造一个亮点,开展民办学校、幼儿园的分类定级工作,促进民办学校的科学规范管理,营造依法公平的竞争环境。

(二)、始终坚持把推进素质教育作为重心工作,切实推进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中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快20年了,教育部门和学校仍然是喊得多、做得少。与考试有关的教育做得“过度”了,与考试无关但与孩子全面发展相关的却做得“很不及”。我们不要把实施素质教育困难的责任推给应试教育,也不要推给高考、中考,不要推给党政、社会、家长。高考、中考是首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更不是育人的全部。素质教育是关乎民族、国家、家庭、孩子的大事,一定要从这一高度认识到位、实施到位。

1、要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育人理念。要从单一重视学生分数转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注重个性发展,树立全面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可靠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加强学生的爱国、法制、创新、诚信、友爱、实践能力、行为养成的培养。

2、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各级各类学校要扎实开展“三生(生命、生存、生活)、四爱(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师长)、五心(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五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素质教育主题活动和中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要坚持减负增效提质,教师要吃透教材、决战课堂,从主宰课堂变为引导课堂,多些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把学生从茫茫题海、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中解放出来。快乐地学习成长是青少年儿童的权利,不要把学习变为沉重、痛苦的负担。特别是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上,李厅长提出开学工作“十到位”,大家一定要落到实处。

8

3、大力加强艺术、体育教育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开齐开足规定的艺术、体育教育类课程,不断加强书法和民族民间艺术教育,要把中华民族的一些文化精髓传承好、发扬好。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体育大课间活动,密切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利用好青少年活动中心现有资源,改善中心场所建设条件,发挥场所的利用价值,创新办班模式,中心要加强和学校的联系,共同开办兴趣特长班。重点抓好美术、书法、舞蹈、声乐、器乐等专业的培训工作,积极组织学员参加各级各类校外艺术活动大赛。今年,将举办首届碧江区教育系统体育运动会,促进师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4、要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感恩教育、生活教育、劳动教育、纪律教育,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养午餐改善计划的实施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案例,学生有序用餐,厉行节约,感恩党和社会,从同学们的用餐过程都能看得出来。

(三)、始终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永恒主题,切实增强教育源动力

1、不断加大常规视导、教研工作力度,着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为了加强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规范日常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效益,引导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健康协调发展,促进碧江教育内涵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开学后不久将出台《碧江区教育局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视导工作方案》。按照方案要求,我们将组织局班子成员和相关科室采取随堂听课、查阅资料、问卷座谈、实地查看等方式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学籍管理、课程设臵、课堂教学、作业批改等方面进行随机不送信抽查视导。今年起,班子成员和科室负责人将带头落实进学校、进课堂制度,实行随校抽查、推门听课。我们还要充分发挥教研室的参谋作用及“研究、指导、管理、服务”作用,不断加强教育教学及课改先进经验的总结推广,推进课程改革。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及奖励办法,以学科教研组为基础,组建教改科研团队,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使教师尽快成长为研究型教育人才。

2、不断完善教师及校长管理制度。今年,中央、教育

9 部、省、市、区就改进工作作风作出了各项规定,我们要组织教师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要始终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臵,履行好教师职责,规范自己的从教行为,禁止有偿补课,禁止领导干部、教师在公共场所赌博打麻将。制定完善校长、教师轮岗实施意见。开学初的收费工作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规范收费,坚决避免搭车收费,乱收费,一旦查出,严肃处理。

3、扎实做好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工作。今年是推进“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关键一年,各校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抓好各种培训,完善档案资料建设。继续组织实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从今年起实施全区“3361师训强教工程”,把各中小学作为培训主战场,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全面参与,重点培养。通过三年时间打造30个学校管理团队,培育600名骨干教师,推出一批省内外专家型校(园)长、骨干教师。鼓励广大教师利用有效方式进行学历提高深造学习。

同志们,2013年是碧江教育事业发展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充满希望、大有作为的一年,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让我们乘着十八大的东风,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奋发的进取意识,“十破十立”,为开创我区教育事业发展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后天就是元宵节了,在这里我提前祝大家元宵快乐,阖家幸福!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第二篇:铜仁市碧江区旅游局市场科半年总结

2015年碧江区旅游局市场科工作半年总结

2015年上半年,市场科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花小钱做大营销‛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全面展示铜仁碧江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奇异壮美的自然风光,打造‚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传统龙舟之乡‛、‚ 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中国城市中最美丽的水上画廊‛等一系列特色旅游品牌的具体要求,切实提高碧江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占有率,提升碧江的社会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参与碧江旅游事业,促进碧江对外开放水平,真正做大做强碧江旅游产业,丰富节会活动,注重形象宣传,创新工作思路,加强网络建设,使旅游促销百花齐放,游客市场持续升温,特别是‚五一小长假‛三天,各景区旅游活动丰富,游客火爆。现将上半年宣传推介和市场营销主要工,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精神,强力依托好以打造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的构遇结合碧江区情出发,通过产品的整合、包装、增强旅游吸引力,以整体联动宣传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以加大促销力度,组织招揽游客,以创新拓展经营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大力发展入

境旅游,适度发展国内、国外旅游,全方位、多层次搞好旅游。

二、主要工作内容。

(一)丰富节会活动,打造旅游品牌。

1、携手智慧铜仁网,大力推广我区特色过年文化,杀年猪吃泡汤活动,延续去年的碧江淡季不淡的旅游热潮,旅游服务中心和天生桥、华联超市开展素质拓展游,通过团队合作,团队竞赛,篝火晚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趣味性强的活动,增强游客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聚集了人气,营造了氛围,使碧江区旅游宣传全线飘红。

2、积极配合开展铜仁过大年活动,开展上海华联旅游超市活动,促进铜仁旅游服务中心大力与上海华联超市进行联动,开展特价门票限时抢购活动,真正把旅游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使得旅游不断的大众化。

3、大力宣传大明边城2015年铜仁过大年‚铜仁迎春元宵灯会活动‛2015年铜仁迎春元宵灯会斥资200万,采用现代的灯光设计,强大的本土演员阵容与大明边城600多年古老文化相结合,穿越时空隧道感受大明边城古老文化生活,以‚一起赏灯、祈福、猜灯谜、品美食,放河灯许愿寻找美好的姻缘,祈福‛的活动,使得游客爆满,一票难求,进一步扩大了大明边城历史文化的影响力。

(二)宣传我区特色酒店文化,结合铜仁碧江历史文化,推出特色旅游客栈。

1、大力推广波西塔罗、壹街客栈等特色酒店。推动旅游服务中心一块去哪儿网与波西塔罗酒店合作,以‚碧江旅游-特色客栈试睡‛为主题开展99元试睡活动。

2、加强推动铜仁壹街客栈的建设,把壹街客栈打造成一家具有铜仁当地特色的客栈,古色古香的装修风格,追求古朴自然的风格,诠释了铜仁当地的历史文化,并与壹街咖啡结合起来,方便旅游团队的入住和消费,因此还推出了景区+酒店的运作模式,期间酒店入住量爆满,让游客体验碧江区不一样的酒店文化风情,提高了特色旅游客栈在碧江区旅游市场上的影响力。

(三)积极开展推介和踩线活动,推动我区旅游市场与对外客源地市场的联系。

1、推动瓦屋油菜花节乡村旅游自驾游工作,成功邀请重庆、苏州、湖南大型旅游企业对我区进行踩线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积极参加市旅发委组织赴厦门、上海、西安、贵阳、怀化、苏州、遵义等地区旅游推介活动

(四)为了适应我区自驾旅游逐渐火爆的趋势。碧江区旅游局联合铜仁旅游服务中心在铜仁市碧江区锦江宾馆、火车站、城北汽车站、壹街客栈设立自驾游服务点总点,并公

布咨询服务电话。

5、为了提升我区旅游服务质量,铜仁旅游服务中心与铜仁市碧江区16家酒店签订旅游合同,并与酒店合作由酒店代售门票,全线扩大旅游景区售票渠道,增强了碧江区散客游与自驾游对门票的购买率,方便了游客买票难等问题。

6、联合其它区县,联合发展自驾游。为了推动碧江旅游资源的宣传营销及精品旅游线路的推广形成独特的自驾游模式,我局与万山区旅游局及铜仁旅游服务中心联合根据该万山区的交通、环境、地理位置等条件,两区联合开展自驾旅游,共同迎接铜仁大旅游时代的来临。

7、五一黄金周期间碧江区旅游局组织旅游服务中心在梵净山、大兴机场、锦江宾馆、城北汽车站、火车站、金滩客车站壹街客栈等地设立旅游自驾游咨询服务点,服务游客上万人之多,提升了我区旅游服务形象,缓解了热门景区拥堵情况,并把碧江区作为集散地的作用发挥了出来。

(五)推进和平农旅一体化乡村旅游建设。

1、为推进我区农旅一体化建设,我市场科积极考察碧江区和平乡稿平村地理自然环境,根据实际情况制作出了和平农旅一体化建设概念性规划,总体规划等,并积极进行招商引资活动,为碧江区乡村旅游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加强铜仁旅游服务中心服务体系建设。

1、继续完善旅游服务中心的集散功能,提升旅游服务中心旅游咨询,公共信息发布和旅行社接待服务水平。强化旅游

客车站的旅游客运功能,开通城区至全市主要景区的定时定点旅游专线车,形成全市旅游一级集散、指挥调度中心,并积极促进建设铜仁民族风情园旅游服务中心,梵净山至西江旅游直通车服务中心以及铜仁大兴机场旅游服务中心,力求把旅游服务做到极致,通过建立服务中心链来不断完善碧江区旅游集散功能。

(七)把握机遇,积极推动旅游景区直通车的宣传活动。 为了加强我区旅游市场与各地旅游客源地市场的联系,并针对沪昆高铁带来的旅游扩容效应,6月7日至6月17日,我区旅游服务中心与全省数十家包括我区九龙洞在内的知名景区组成贵州高铁旅游营销联盟,走进怀化、长沙、武汉、南昌、杭州、上海等沪昆高铁沿线城市举办旅游推介会。活动推出了丰富的旅游产品和优惠措施,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以期在高铁沿线的重点客源城市,掀起新一轮夏季旅游高潮。

其中长沙作为沪昆高铁进入铜仁较近的一站,为铜仁旅游招商带来巨大机遇, 在6月8至9日‚湖南省贵州商会成立庆典暨高铁时代贵州旅游发展高峰论坛大会‛及‚迎接沪昆高铁——‘多彩贵州’旅游推介会‛上,我区带去了大明边城进行参会,并对我市旅游资源和产品作了全面的专题推介活动。通过旅游专题推介,进一步巩固了我区周边客源市场,同时,借高铁开通提高游客的可入性,挖掘高铁沿线潜

在客源,吸引更多投资商到开发投资建设,助推碧江旅游业振兴发展。

三、不足之处:

(一)旅游服务质量还需提升,旅游专业人才还需加强培养,旅游营销策略还需加强创新。旅游服务意识还有待提高。

二、宣传营销力度不够、宣传脚步还不扎实,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

三、旅游市场运作还需调整加强,旅游产品还不够完善,需要及时加强。

四、下步打算:

(一)着力市场开拓,作好创新营销文章。

1、旅游服务中心队伍建设还需加强,打破传统旅游服务及营销模式,融入智慧旅游新方式。继续深化‚花小钱大营销‛思路,采取资源互换,优势互补,整体营销的模式进行产品销售。

2、继续深化‚旅游超市‛营销模式,将我区在本地和长沙、重庆‚旅游线路产品进超市‛的成功模式广泛复制到新的客源地大型超市。

3、抓住上海,杭州航班通航,沪昆高铁即将开通的机遇,启动华东客源地市场。

4、将继续建设旅游服务中心点。筹建怀化高铁站、大龙高铁站旅游服务中心,为集散、分流游客,增强铜仁旅游市场竞争力奠定基础。西江苗寨服务中心、怀化、大龙高铁站服务中心。

5、服务中心、景区联盟营销人员加强合作,深入上海、杭州及沪昆高铁沿线城市开展市场调查,洽谈代理铜仁旅游产品的合作旅行社,制定出市场开发计划。

6、结合华东市场需求,以梵净山为核心,整合铜仁景区以及碧江城区酒店、特色茶庄、酒吧、美食店、足浴中心等产品,开发出符合华东游客口味、具有铜仁旅游特色和城市消费特点的‚酒景‛产品(酒店+景区),‚酒景茶‛产品(酒店+景区+茶等土特产)等。

6、借助上海、苏州、杭州旅行社平台推进华东五市。并与苏州和平国际旅行社、上海黎新国际旅行社达成协议,将铜仁旅游服务中心华东办事处设在该旅行社,依托其人力、物力和成熟的市场资源为我们培育开拓华东市场,以降低外出营销的成本。

7、继续大力宣传旅游直通车活动,利用有利资源,把碧江区景区做热、做活,并把客源地市场游客导入碧江。

铜仁市碧江区旅游局 2015年6月26日

第三篇:铜仁市碧江区2014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体检通知

2014年贵阳卫生和计生委笔试课程: http://kc.offcn.com/general/179/15800/ 根据《铜仁市碧江区2014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方案》有关规定,现将体检人员(见附件)及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体检时间:2014年9月20日(星期六)上午7:30分。

二、集中地点:碧江区锦江广场喷水池旁。

三、体检费用:350元以内(医院统一收取),请考生自备。

四、体检注意事项:

1、体检人员必须持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

2、体检前应尽量保持平和心态,不要过于紧张。

3、体检前几天,要注意饮食,不要吃过多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不饮酒。

4、体检前一天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勿熬夜,以免影响体检结果。

5、体检当天需进行采血,请前一天晚10点起禁食、禁水,保持空腹。

6、参加体检的考生要按规定的时间、地点集中。

五、如因特殊原因不能做某项体检环节的,请提前向碧江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并附相关证明。比如:妊娠期间申请不做放射性检查等。

六、体检期间实行封闭管理,考生应严格遵守体检纪律,接受工作人员的统一管理,不得以任何方式与外界联系,携带的手机等通讯工具由工作人员统一集中保管。对弄虚作假、隐瞒实情、冒名顶替的考生,一律取消聘用资格。

点击下载>>>

铜仁市碧江区2014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体检人员名单.xls

碧江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9月17日

第四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禁止在铜仁市碧江区密槽水库淹没区及工程建设区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的通知-地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禁止在铜仁市碧江区密槽水库淹没区及工程建设区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的通知

铜仁市人民政府,碧江区人民政府:

密槽水库工程是为解决碧江区城市供水、农田灌溉及农村人畜饮水而建的中型水库。水库正常蓄水位290米,总库容1624万立方米。水库淹没区和工程建设区移民安置涉及碧江区河西街道和桐木坪乡。为确保水库淹没区及工程建设区实物指标的准确性,减少国家和移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根据《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令第471号)有关规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禁止在密槽水库淹没区及工程建设区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水库淹没区和工程建设区内各级人民政府和各单位要积极支持密槽水库建设,为工程顺利推进搞好服务,特别是要向移民群众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引导干部群众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顾全大局,为水库淹没区和工程建设区搬迁及移民安置创造良好条件。

二、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密槽水库淹没区及工程建设区新增任何建设项目和其他实物指标。实物指标调查的数量、种类要以设计单位和地方人民政府共同调查认可的数据为准,此后新增内容不予认可和补偿。

三、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并按照建设管理程序经过省和各级相关部门批准的在建工程作如下处理:

(一)290米回水范围以下全部受淹的工程立即停建;

(二)290米回水范围以下部分受淹,但不至于丧失工程主要功能和工程效益部分受损失的工程是否停建,请当地人民政府在本通知下发之日起一个月内,将有关情况报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由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商省有关部门和设计单位研究确定。

四、密槽水库淹没区及工程建设区涉及的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严格控制水库淹没区及工程建设区人口。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不准违反国家政策规定办理人口迁入手续。违反本通知迁入的,不按移民对待,国家不负责搬迁安置。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8月12日

来源: http:///fg/detail2027367.html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

第五篇:碧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调整方案

铜仁市碧江区人民政府

二〇一七年十月

I

II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 1 第一节 指导思想 ....................................... 1 第二节 调整原则 ....................................... 1 第三节 规划调整依据 ................................... 2 第四节 主要任务 ....................................... 6 第五节 规划调整范围及期限 ............................. 8 第六节 规划调整基础数据 ............................... 8 第二章 规划调整背景 ..................................... 9 第一节 区域概况 ....................................... 9 第二节 土地利用状况 .................................. 10 第三节 现行规划实施评价 .............................. 11 第四节 规划调整必要性 ................................ 15 第三章 规划调整方案 .................................. 16 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与目标 ........................ 16 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和目标调整 ........................ 17 第三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 21 第四节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 .......................... 24 第五节 土地用途分区的调整 ............................ 25 第四章 重点区域土地利用控制 ........................... 27 第一节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 .......................... 27

III 第二节 贵州碧江经济开发区(苏州产业园)土地利用调控 ... 29 第三节 贵州铜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利用调控 ........ 30 第五章 加强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 ...................... 32 第一节 严格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 32 第二节 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 32 第三节 加快推进土地整治 .............................. 34 第四节 严格控制耕地减少 .............................. 35 第五节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 ........................ 35 第六章 加强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 ......................... 37 第一节 努力实现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目标 ................ 37 第二节 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 .......................... 37 第三节 试点推进空间性规划合一 ........................ 38 第四节 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措施 ...................... 40 第七章 协调推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 42 第一节 切实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 ................ 42 第二节 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 42 第三节 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的相关措施 .............. 44 第八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 46 第一节 法律保障措施 ................................. 46 第二节 行政保障措施 ................................. 46 第三节 经济保障措施 ................................. 47

IV 第四节 技术保障措施 ................................. 48 第五节 社会保障措施 ................................. 48 附 表 ................................................. 49 附表一 土地利用现状表(2014年) ...................... 49 附表二 附表三 附表四 附表五 附表六 附表七 附表八 附表九 附表十 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表 ................ 50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调整表 ........................ 51 耕地保有量指标调整表 .......................... 52 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调整表 ........................ 52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 53 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 ............................ 54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表 ........................ 54 土地利用用途分区调整表 ........................ 55 近期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 ........................ 56

V

V I

前 言

《铜仁市(现碧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下称《规划》)于2011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对加强土地宏观管理和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重点建设项目和生态环境用地,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加上“向山”要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内涵挖潜手段的运用,有效控制了建设用地增长规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通过各种方式,促进了规划的有效实施。

《规划》批准实施后,国务院下发国函〔2011〕131号文件,批复同意撤销铜仁地区设立地级铜仁市,撤销县级铜仁市、万山特区,新设碧江区、万山区,并对原铜仁市和万山特区进行行政区划调整。2012年10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贵州碧江经济开发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同时随着武陵山扶贫攻坚,新型山地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大数据、大扶贫、大健康”战略提出、空间规划合

一、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等,使《规划》在实施中遇到了许多新情况,规划布局不合理或不适应建设发展需要等问题日益凸显,《规划》调整迫在眉睫。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6〕1096号)和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工作视频会议精神,为更好地保障“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我区实有耕地数量稳定、质量不下降,提高土地利用节约集约水平,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对《铜仁市(现碧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进行调整完善,

V

II 编制《碧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调整方案》)。

《调整方案》依据市调整下达指标,主要阐明2015-2020年碧江区土地利用战略,适度调整土地利用主要目标、任务、结构和布局,强化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和土地用途管制,通过多种方式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协调好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多规合一”和三线划定,安排各类工程及项目,提出规划继续有效实施保障措施,引导全区人民进一步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区国土资源局在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下依法对《调整方案》进行具体实施和管理。

VIII

第一章 总则 第一节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常态下对土地利用的新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守住生态、发展、安全三条底线,坚持以扶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抓好“大扶贫、大数据”二大战略行动,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集约节约用地制度,强化土地利用的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切实转变用地观念,创新用地模式,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并重,保障以旅游、城镇和交通水利用地为主的各类建设用地需求,协调各业用地关系,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培植后发优势,确保我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节 调整原则

一、总体稳定、适当微调

坚持《规划》确定的指导原则、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基本不变,继续实施《规划》确定的土地分区引导原则、土地整治和规划实施管理制度。适当调整完善《规划》,强化耕地保护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优化全区建设用地布局。

二、节约集约、优化结构

确保建设用地规模不突破市下达指标,适度调整建设用地指标结构,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促进规划期内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合理有

1 序增长,保障合理的用地需求。通过城乡统筹、盘活存量、内涵挖潜和优化置换,解决发展用地指标的不足。保护优质农地资源和必要的生态空间,做好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调整。

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贯彻落实我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强与精准扶贫、“5个100工程”以及城镇、交通、能源、水利、生态、环保、旅游等相关发展专项规划的衔接,向重点发展区域、战略新兴产业、重点行业给予倾斜。

四、加强协调、充分衔接

坚持科学论证、标准统

一、民主决策,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生产力、交通布局等相关专项规划的协调,做好其对下级规划的控制,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第三节 规划调整依据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8、《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复垦条例》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1、《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

12、《贵州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3、《贵州省土地整治条例》

14、《贵州省扶贫开发条例》

15、《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

16、《贵州省湿地保护条例》

17、 国家、省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二、相关文件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10号)

3、《国务院关于同意贵州省撤销铜仁地区设立地级铜仁市的批复》(国函〔2011〕131号);

4、国土资源部《关于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积极支持扶贫开发及易地搬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号)

5、《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重点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论证审核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6〕3号)

6、《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10号)

7、《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

3 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6〕1096号)

8、《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五千亩以上坝区耕地保护工作的通知》(黔府办函〔2014〕125 号)

9、《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黔党发〔2015〕21号)

10、《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意见》(黔府办发﹝2016﹞22号)

11、《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省级空间性规划“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6〕26号)

12、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黔府发〔2016〕32号)

13、《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委员会关于下达82个县(市、区、特区)城市(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的函》(黔国土资函〔2016〕288号)

14、《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关于贵州省土地整治服务就地脱贫工作的指导意见》(黔国土资发〔2016〕25号)

15、《铜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下达铜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指标的通知》(铜府办发〔2016〕112号)

三、相关规程及技术标准

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

2、《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1-2009)

3、《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7-2010)

4、 《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2-2009)

5、《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8-2010)

四、相关规划及其他基础资料

1、《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调整方案》

2、《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3、《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

4、《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08-2020年)》

5、《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加密规划)》

6、《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7、《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

8、《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9、《贵州省“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

10、《铜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11、《铜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12、《铜仁城市经济圈发展规划(2009-2020年)》

13、《铜仁地区以梵净山为龙头的旅游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

14、《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

15、《铜仁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

16、《贵州铜仁百里锦江国际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17、《贵州铜仁百里锦江国际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与重要节点控制

5 性规划》

18、《碧江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19、《铜仁市(现碧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20、《碧江区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

21、《碧江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22、《碧江区林业生态划定实施方案》

23、《碧江区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

24、《铜仁市碧江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

25、《铜仁市凉湾湿地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26、《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铜仁市及碧江区城镇、交通、水利、电力、农业、林业、畜牧业、环境保护、工业、非公有制经济、矿山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灾害防治、易地扶贫搬迁等其他相关规划。

第四节 主要任务

规划调整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合理调整完善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科学划定三条红线,推进“三线”划定和 “多规合一”。

一、合理调整完善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

(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调整。按照市调整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合理调整全区耕地保有量和各乡(镇、办事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二)建设用地规模、结构调整。按照市调整下达的建设用地相关指标,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和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结构。

二、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一)根据市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按照布局基本稳定、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要求,对现有基本农田布局作适当调整。摸清城镇周边、道路沿线未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现有耕地数量、质量及分布状况,结合城镇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将城镇周边、交通沿线、集中连片、质量等级高应当划入而尚未划入的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完成基本农田保护调整。

(二)建设用地布局调整。在不突破市下达建设用地规模前提下,遵循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统筹安排规划建设用地,通过倒逼存量挖潜,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一是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促进形成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城镇空间体系。二是严控城镇无序扩张,确保城镇人口密度、用地产出强度等达到相关标准。三是适应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促进农村农民住宅向集镇、中心村集中。四是合理调整产业用地结构,保障水利、交通、能源等重点基础实施用地,优先安排社会民生、扶贫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文化产业、养老服务业、旅游业发展用地等,严禁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提供用地。五是盘活存量、用活流量,挖潜利用城乡存量和低效用地,统筹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

三、推进“三线”划定和 “多规合一”

根据调整后的规划指标和用地布局,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底盘”,结合“三线”划定,探索推进“多规合一”,为完善土地用途和国土空间管制制度打下基础。

第五节 规划调整范围及期限

调整范围:全区行政管辖全部范围,土地总面积1008.96平方公里。

调整期限:以2014年为基期年,2020年为目标年,调整期限为2015-2020年。

第六节 规划调整基础数据

规划调整基础数据: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包含文本、说明、图件及数据库。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及数据库。 国民经济数据:以统计数据为主,并参照相关发展规划

第二章 规划调整背景 第一节 区域概况

我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武陵山脉中部,与湘、渝、鄂三省相邻,古有“黔东各郡邑,独美于铜仁”的赞誉,今有“黔东明珠”、“黔东门户”之称号,是铜仁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和省列“经济强县”,同时也是武陵山扶贫规划中6个重点建设的中心城市之一。全区国土总面积1008.96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街道)。全区林地面积58133公顷。主要矿藏有钾、锰、汞、钒、磷、铅、锌、钡、石英石、重晶石、硅、玉石、白云石、石灰石等。

2014年末总人口31.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41万人,非农业人口14.62万人,城镇人口20.70万人,城镇化率66.72%。区内聚居着汉、苗、土家、侗、仡佬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3%。经济实现较快增长。2014年,全区地方生产总值(GDP)完成110.81万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032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29396万元,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实现增加值307844万元,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1552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87694万元,比例为8.2 :38.8 :53。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0元。

第二节 土地利用状况

一、土地利用现状

2014年全区土地总面积100896公顷,其中农用地8499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4.24%;建设用地574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0%;其他土地101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06%。

各地类分类现状详见附表一。

二、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林用地是主体,土地利用率较低,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我区耕地和林地是主体,占土地总面积的79.05%。土地利用率89.94%,相对较低。基本没有牧草地;其他农用地中,82%为田坎;建设用地仅占土地总面积的5.70%,与铜仁市中心城区定位不符,与我国中东部地区的10-20%相比,差距较大,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二)人均土地资源不足,陡坡耕种现象较严重,耕地质量差,边远地区耕地撂荒现象普遍。全区人均土地面积仅5亩,低于全国人均水平12亩,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约40亩)的1/8;全区耕地21621公顷,需负担14人。土地垦殖率21%,是全国平均水平12%的2倍;大于15°耕地达到了49%以上,陡坡耕种现象较严重;中低产田土占耕地的55%。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加上农业基础设施的缺乏,部分边远地区耕地撂荒现象普遍。

(三)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其他土地开发难度大。全区其他土地面积101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06%,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理论面积84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34%,立地条件较好、规模连片后备

10 资源已基本开发殆尽。现有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与劳动力流动方向背离,开发和生产管理成本高,综合效益较低。

第三节 现行规划实施评价

一、规划指标执行情况

(一)耕地保有量未实现保护目标。规划2020年耕地保有量23380公顷,2014年耕地21621公顷,比规划控制指标少1759公顷,未实现规划保护目标。

(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未实现保护目标。规划2020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1483公顷,2014年基本农田11873公顷,实现保护目标。

(三)园地实现规划目标。规划2020年园地1090公顷,2014年园地1179公顷,比规划目标多89公顷,实现规划目标。

(四)林地实现规划目标。规划2020年林地57064公顷,2014年林地58133公顷,比规划目标多1069公顷,实现规划目标。

(五)牧草地未实现规划目标。规划2020年牧草地8520公顷,2014年牧草地5公顷,比规划目标少8515公顷,未实现规划目标。

(六)建设用地总规模未突破规划控制指标。规划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6780公顷,2014年建设用地总规模5749公顷,比规划目标少1031公顷,未突破规划目标。

(七)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未突破规划控制指标。规划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5810公顷,2014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4752公顷,比规划目标少1058公顷,未突破规划控制指标。

(八)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突破规划控制指标。规划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规模2355公顷,2014年城镇工矿用地规模3372公顷,比规划目标多1017公顷,突破规划控制指标。

(九)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突破规划控制指标。规划2020年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970公顷,2014年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997公顷,比规划目标多27公顷,突破规划控制指标。

(十)新增建设用地未突破规划控制指标。规划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2450公顷,根据历年建设用地台账,2006-2014年已使用新增建设用地2125公顷,比规划目标少325公顷,未突破规划控制指标。

(十一)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未突破规划控制指标。规划2020年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2413公顷,根据历年已报批建设用地台账,2006-2014年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1899公顷,比规划目标少514公顷,未突破规划控制指标。

(十二)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未突破规划控制指标。规划2020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1520公顷。根据历年已报批建设用地台账,2006-2014年全区新增建设占用耕地1181公顷,比规划目标少339公顷,未突破规划控制指标。

(十三)土地整治补充耕地实现规划目标。规划2020年土地整治补充耕地410公顷,2006-2014年土地整治补充耕地1002公顷,比规模目标多592公顷,实现规划目标。

(十四)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突破规划控制指标。规划202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90平方米/人,2014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163平方米/人,超出规划目标73公顷,突破规划控制指标。

(十五)亿元GDP耗地量实现规划目标。规划2020年亿元GDP耗地量175公顷/亿元,2014年亿元GDP耗地量为52公顷/亿元,比规划目标少123公顷,实现规划目标。

规划指标执行情况详见附表二。

二、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

(一)提高了耕地和基本农田质量。规划实施期间,积极开展土地整治,全面推进土地整理,特别是旱地的整理,适度开发后备土地资源,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投入,推进了基本农田质量建设,大力开展了基本农田整理和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实施土地整治项目48个,补充耕地1002公顷,其中土地整理重点项目9个,补充耕地39公顷,土地开发重点项目39个,补充耕地963公顷。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3020公顷,投入资金1.22亿元。

(二)基础产业及基础设施用地得到合理保障。《规划》实施期间,按照“保资源、保发展”的基本思路,优先保障城市发展用地、铜仁高新产业园区、碧江经济开发区和苏州产业园区新型工业化发展用地,保障了交通、水利、电力、能源等基础设施用地,为实现建设黔东区域性大城市、黔东产业聚集区提供了用地保障,落实了重点建设项目87个,供给建设用地2125公顷,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通过各种手段促进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规划实施期间,全区通过严格规划、计划、预审和审批管理,逐步提高建设项目用地门槛,严格执行用地定额标准体系与评估、考核办法,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规划实施以来,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复垦农村建设用地120公顷,同步为城镇及工业发展供给建设用地120公顷。大力开展了“旧城改造”工作,治理棚户区、城中村,完成棚户区改造2400余户,改造城中村127公顷。单位GDP建设用地相比2005年消耗下降了72%,单位建设用地GDP、二三产业产值分别比2005年提高了2.53倍、2.84倍,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四)提高了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积极配套土地生态环境建设资金,开展石漠化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天然林保护、矿区综合治理等工作,对锦江等主要水系主支流两岸天然林资源进行了实时管护,治理石漠化面积41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169平方公里,改善了土地生态环境,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

三、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工业发展仍不可避免占用部分优质耕地。碧江区作为市中心城区,尽管在城市发展、工业建设中,开发利用了大量的低丘缓坡土地,开展了“向山要地”等新的工作,但仍不可避免占用少量中等质量以上耕地。

(二)规划布局不合理问题突显。随着中心城区规划修编、产业园区设立,城区周边、产业园区里面还有一定数量限制建设区、基本农田等,同时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变化也导致不符合规划现象发生,规划布局不合理问题越发突显。

(三)规划未能完全预料到部分国家、省发展战略变化。《规划》批准后,全市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国家提出了建立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战略要求,要求加快推进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省政府新设立了铜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碧江经济开发区,加上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等“多规合一”思路的提出,《规划》难以预料到上述情况的发生,继续实施《规划》,将对以上发展战略和思路等产生影响。

(四)部分重点建设项目难以落地。受国家、省发展战略、思路变化的影响,加上各类建设项目的不可预见性等因素影响,部分既定的重点建设项目未能列入《规划》,已列入《规划》的部分重点建设项目受后期变化影响,实际建设区与原预留建设区等发展了一定变化,部分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报批困难。

第四节 规划调整必要性

一、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通过本次规划调整,有利于耕地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确保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优化农用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严格耕地保护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

二、优化建设用地布局

因全区发展重心、发展思路发生变化,加上碧江经济开发区、铜仁高新区设立、城市发展规划调整等影响,部分城市发展区、经济开发区发展区域内还有一定数量限制建设区,通过本次规划调整,可进一步优化建设用地布局。

三、适应行政区划和新发展思路调整的必然要求

《规划》批准后,国家发展思路发生了较大变化,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扶贫攻坚等“十三五”主要发展方向,同时全区调整了行政区划,加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开展,原规划难以考虑到上述新政策的变化,《规划》继续实施将对以上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三章 规划调整方案 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定位

贵州东部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旅游集散服务中心;贵州重要的承接产业转移基地、新型工业基地、山地户外运动基地;贵州东部和武陵山片区的交通枢纽;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中国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山水园林城市。

二、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围绕“三中心、三基地、一枢纽”发展布局,突出抓好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和大生态、大健康、大文化三大跨越工程,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努力扩大有效投资,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巩固和完善全面小康成果,加快基本现代化进程,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碧江。

三、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24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0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3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7∶41.1∶53.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7万元;

16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00亿元;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0.8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010元、18927元;旅游总收入达到1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5亿元;累计新增城镇就业7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农村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1亩;城镇化率达到7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达到国家和省、市要求。

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和目标调整

一、土地利用战略

(一)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战略,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积极探索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山地旅游业“两山”特色产业,进一步严格对农用地特别是耕地、林地、牧草地的保护,大力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以生态优质蔬果、现代畜禽养殖建设为重点,培育优质粮油、中药材、竹子、花卉苗木、农产品加工和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

(二)实施绿色生态发展战略,合理布局生态屏障用地

坚守生态底线,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城市、山水园林城市创建要求,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稳步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山青、天蓝、水清、地洁的人居环境;坚持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也要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着力建设“生态碧江”。

(三)深入实施做大做强城市战略,保障新型城镇化发展用地 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以打造贵州东部和武陵山片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国际化旅游城市为目标,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大力实施人口转移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和管理水平。根据城镇规划体系,合理布局各类建设用地区域,保障相关区域建设项目的顺利落地,为把碧江区建设成为铜仁中心城市核心展示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和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园林城市提供基础条件。

(四)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保障工业转型升级必要用地 坚持把工业作为强区之基、发展之要,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高起点推进新型工业发展,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为引领,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突出区域特色,体现碧江优势,做优做强产业,打造工业发展升级版。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工业,重点发展壮大特色食品、轻型加工、新医药、新材料和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着力发展大产业、大企业,加快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引领、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产业园区为载体、产业融合集成配套的现代特色产业体系,着力建设贵州东部重要的特色轻工、加工制造和新兴产业基地。保障各种新兴产业及基地的建设用地,加强现代化工业的竞争力,加快工业的转型升级步伐。

(五)深入实施做大做强旅游战略,合理安排国际山地休闲度假旅游用地

把旅游业作为全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以打造国际化旅游城市和建设“100个”重点景区工程为抓手,深入实施旅游精品和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旅游大数据战略行动,大力推进区域旅游和旅游产

18 业化发展,着力发展大旅游、建设大景区、培育新业态,着力构建多元化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和“快旅慢游”服务体系,合理保障文化旅游、城市休闲、多彩乡村和特色山地户外运动旅游,重点休闲度假区、山地户外运动基地、国家文化旅游创新区的建设用地。

(六)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保障生态移民等民生项目用地 贯彻落实“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和“1+10”精准扶贫配套政策,抓好产业扶贫,保障扶贫特色优势产业和扶贫产业园区、贫困地方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发展用地,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个主导产业、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用地,为易地扶贫搬迁提供必要用地,切实做到每一户搬迁群众都“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

二、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调整

(一)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积极推进土地整治

耕地保有量:由现行规划的23380公顷调整为17020公顷,减少6360公顷。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由现行规划的11483公顷调整为11177公顷,减少306公顷。

土地整治补充耕地:到2020年,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规模由现行规划的410公顷调整为1000公顷,增加590公顷。

(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用地

建设用地总规模:由现行规划的6780公顷调整为8004公顷,增加1224公顷。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由现行规划的5810公顷调整为6705公顷,增加895公顷。

19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由现行规划的2355公顷调整为5309公顷,增加2954公顷。

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由现行规划的970公顷调整为1299公顷,增加329公顷。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由现行规划的2450公顷调整为调整后的2600公顷,增加150公顷。

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规模:由现行规划的2413公顷调整为调整后的2426公顷,增加13公顷。

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由现行规划的1520公顷调整为2028公顷,增加508公顷。

(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园地:保持1090公顷不变。

林地:由现行规划的57064公顷调整为56000公顷,减少1064公顷。

牧草地:由现行规划的8520公顷调整为0顷,减少8520公顷。

(四)合理调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指标

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由现行规划的90平方米/人调整为150平方米/人。

亿元GDP耗地量:保持现行规划的175公顷/亿元不变。

20 第三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围绕规划目标,在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各类用地,在2014年基础上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

一、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协调安排农用地

从维护粮食安全出发,在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前提下,调整农用地结构,稳妥推进生态退耕,增加园地、林地、牧草地面积,保持农用地面积基本稳定。2014年农用地8499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4.24%。到2020年,农用地减少2120公顷,减少到8287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14%。

(一)稳定推进生态退耕,耕地面积有所减少。从维护全区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出发,控制耕地减少。2015-2020年,全区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非农建设占用、生态退耕、自然灾害损毁等因素减少控制在5191公顷以内,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不低于590公顷,净减耕地控制在4601公顷以内。到2020年,全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7020公顷,土地垦殖率16.87%,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1177公顷。规划耕地和基本农田主要集中在六龙山、桐木坪、瓦屋和云场坪等乡(镇)。

(二)因地制宜发展园地,园地适度调整。引导园地向立地条件适宜的丘陵、荒坡地集中,着力发展优质枣子园、板栗园、茶园等,建立优质农产品基地,提高园地单产和效益。2014年园地117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7%,规划期内,园地减少,预计到2020年减少到109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8%。规划园地主要布局在六龙山、桐

21 木坪、瓦屋和云场坪等乡(镇)。

(三)适度提高林地面积,增加森林覆盖率。按照林业发展的需要,建立速生丰产杉木生产基地,同时发展经济林、薪炭林,搞好封山育林,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管好现有林地,加快低效林地改造。2014年林地58133公顷,林地覆盖率57.62%,因退耕还林等原因,预计到2020年将增加3027公顷,增加到61160公顷,林地覆盖率60.62%。规划林地主要分布在六龙山乡、桐木坪乡、瓦屋乡、云场坪镇和漾头镇等乡(镇)。

(四)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其他农用地面积。规划期间,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道路和机耕道,减少田土坎面积;由于生态退耕、建设占用、自然灾毁、农业结构调整等,耕地减少,其他农用地相应减少。2014年其他农用地405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02%,预计到2020年将减少到34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37%。

二、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保障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用地需求

坚持以需求引导和供给调节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规模,保障科学发展用地。2014年建设用地574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0%。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农用地的转用和其他土地的开发利用。到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预计将占用农用地2426公顷,其中占用耕地2028公顷。

(一)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保障铜仁高新区、碧江经济开发区和城镇发展用地。合理制定城镇发展战略,提高土地经营管理水平,不断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加强铜仁高新区、碧江经济开发区、老城区及其他集镇之间的协调发展,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

22 建设用地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014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47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71%,其中城镇工矿用地33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34%,农村居民点用地138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7%。到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加1953公顷,达到67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65%。其中,城镇工矿用地增加1937公顷,达到53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26%;农村居民点增加16公顷,达到13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8%。

(二)保障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必要用地。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节约土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方针,合理规划基础设施用地,着力提升现有设施能力,加强配套衔接和促进资源共享,防止不合理的重复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整体效率和集约利用水平。2014年交通水利用地9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92%,其中交通用地7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77%;水利用地15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5%。到2020年,交通水利用地增加到120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9%,其中交通用地10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水利用地19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9%。

(三)统筹和合理安排旅游用地,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坚持规划先行、保护第

一、永续利用原则,加快大明边城、百里锦江,梵净山农业生态园,天佛溶洞,生态农业园,美丽乡村等风景名胜区建设。2014年其他建设用地7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7%,到2020年,增加到9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9%,增加用地主要为风景旅游基础设施用地。

23

三、合理开发利用其他土地

其他土地在规划期间将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各类建设用地选址优先安排使用其他土地,尽量把其他土地开发为建设用地。在水土流失治理、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建设中尽可能地把不宜耕的荒草地、裸地建设为林地和园地,宜耕荒草地开发为耕地。

2014年其他土地101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06%。规划期间,水域面积增加215公顷,自然保留地减少351公顷,其他土地减少到100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93%,土地利用率提高0.13个百分点。

其他土地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宏观控制之下进行合理开发,宜农则农、宜建则建,防止因土地开发而造成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恶化。

第四节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

依据现行规划建设用地管制分区,结合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布局和生态红线划定成果,形成调整后的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一)允许建设区:由现行规划的5810公顷调整为6705公顷,增加895公顷,增加区域主要集中在灯塔、川硐、滑石等乡(镇、办事处)。

(二)有条件建设区:由现行规划的8430公顷调整为11330公顷,增加2900公顷,增加区域主要集中在,增加区域主要集中在灯塔、川硐、滑石、坝黄等地。

(三)限制建设区:由现行规划的86656公顷调整为82510公顷,减少4146公顷。全区各乡(镇、街道)均有一定分布。

24

(四)禁止建设区:由现行规划的0公顷调整为351公顷,增加351公顷。主要增加区域为生态红线内的水源保护地核心区。

第五节 土地用途分区的调整

依据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途分区,结合全区各类用地规划布局和生态红线划定成果,形成调整后的土地用途分区。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全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从13826公顷调整为13903公顷,增加77公顷。调整后,基本农田保护区主要集中在坝黄、云场坪、漾头、桐木坪、滑石、和平、瓦屋、六龙山等地。

(二)一般农地区:由现行规划的12506公顷调整为12561公顷,增加55公顷,该区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外为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划定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各乡镇的丘陵和低山谷地中,与其他用地区交错分布;区内各乡镇均有分布,其中川硐、坝黄、云场坪、漾头、桐木坪、滑石、和平、瓦屋、六龙山等地面积较大。

(三)城镇建设用地区:由现行规划的5649公顷调整为6559公顷,增加910公顷;该区是城镇建设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占土地总面积的6.50%,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城区及经开区、高新区。

(四)独立工矿区:有现行规划的161公顷调整为146公顷,减少15公顷,该区是指独立于城镇村建设用地区之外的工矿建设需要划定的土地区域,占总面积0.14%,主要分布在川硐、坝黄、云场坪、漾头、桐木坪等地。

(五)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由现行规划的0公顷调整为351公顷,增加351公顷,该区是为生态红线内核心区,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35%,主要分布在川硐、坝黄、云场坪、漾头、桐木坪、滑石、和平、瓦屋、六龙山等地。

25

(六)林业用地区:由现行规划的59525公顷调整为61350公顷,增加1825公顷,该区是为发展林业和改善生态环境需要划定的土地区域,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0.81%,主要分布在川硐、坝黄、云场坪、漾头、桐木坪、滑石、和平、瓦屋、六龙山等地。

(七)牧业用地区:由现行规划的1811公顷调整为220公顷。

(八)其他用地:由现行规划的7418公顷调整为5806公顷,减少1612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75%,全区各乡镇均有分布。

26 第四章 重点区域土地利用控制 第一节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

一、中心城区性质、范围

中心城区性质:贵州东北部中心城市,黔湘渝交界区域商贸、生态文化旅游的核心城市,生态产业循环经济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山水园林城市。

中心城区范围:在碧江区内包含包括市中、环北、河西、灯塔、川硐、滑石五个乡镇(办事处)全部行政辖区及坝黄镇锦江两岸可视区域,总面积315.99平方公里。

二、中心城区(碧江境内)现行规划

现行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六个办事处滑石乡、坝黄镇锦江可视区域中,规划指标耕地保有量2253公顷,基本农田面积1356公顷,园地面积162公顷,林地面积面积11424公顷,牧草地面积115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5388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4752公顷,城镇工矿用地1920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635公顷;建设用地管制允许区4752公顷,有条件建设区5184公顷。规划建设用地不能满足碧江区十三五期间的发展建设用地需求。

27

三、中心城区(碧江境内)布局及近期发展方向

规划中心城区形成“两轴四带,四区九组团两节点”的空间结构。两轴:沿201省道-梵净山大道-铜兴大到形成的南北向城市发展轴、沿锦江形成的东西向旅游发展轴;四带:正大-大兴-地落王产业带、川硐-老城-谢桥城市带、老塘-三寨-龙田冲城市带、开天-茶店-老山口-高楼坪城市产业带;四区:老城区、碧江新区、铜仁高新产业新区、万山转型示范新区;九组团:正大组团、大兴组团、川硐组团、凉湾组团、三寨组团、灯塔组团、老城组团、开天-茶店组团、老山口-万山-高楼坪组团;两节点:坝黄、寨桂两个特色旅游发展节点。

中心城市近期发展方向:老城疏解与优化,谢桥新区充实发展,川硐教育园区完善与提升,碧江区行政中心及周边配套区域初步成型,灯塔、大兴、万山产业区稳步推进,开天组团启动建设。

四、中心城区(碧江境内)用地安排

截止2014年底,在碧江区内中心城区现状人口约38.3万人,建成区面积4382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4382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3705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667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14平方米/人,人均城乡建设用地97平方米/人。到2020年,规划碧江区内中心城区人口达到40万人,建设用地总规模达到6460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5607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853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61平方米/人,人均城乡建设用地140平方米/人。碧江区在现行规划基础上,增加建设用地指标2078公顷;增

28 加城乡建设用地1902公顷,满足中心城区规划期内社会经济发展用地需求。

五、中心城区(碧江境内)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参照《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年)》及《铜仁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2013-2020年)》,划定中心城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在现行规划基础上,统筹考虑中心城区发展需要,增加建设用地855公顷。

允许建设区:由现行规划面积4752公顷调整到5607公顷,增加855公顷。

有条件建设区:由现行规划面积5184公顷调整到9346公顷,增加4162公顷;

限制建设区:由现行规划的11488公顷调整为16544公顷,增加5056公顷;

禁止建设区:由现行规划的0公顷调整为40公顷,为水源保护区;

第二节 贵州碧江经济开发区(苏州产业园)土地利用调控

贵州碧江经济开发区是2012年10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位于碧江区东北部灯塔办事处,是连接铜仁新老城区的纽带,也是连接成渝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的前沿阵地和铜仁市、碧江区重点打造的黔东产业新城、工业核心区。

开发区按照“产城融合”和“现代物流推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拉动创业就业”的发展思路,以“一心三品”产业定位,发

29 展,发展“食品、药品、用品”,着力打造千亿级都市经济产业园区。2015年5月,“铜仁·苏州产业园”正式落户贵州碧江经济开发区,建立了O2O农业体育馆、物流大数据院、智慧产业园、文旅综合体、易地扶贫搬迁、标准厂房、尿不湿、农夫山泉二期、武陵山汽车贸易城、水博园、亿丰、坚磊、羊奶厂、邮政物流用地等,规划十三五期末经开区允许建设区1480公顷、有条件建设区2966公顷、限制建设区193公顷,预计可实现商贸物流收入400亿元,工业产值600亿元,财政收入50亿元以上,解决就业6万人以上,力争建成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第三节 贵州铜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利用调控

贵州大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2012年8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9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并于2014年2月同意更名为贵州铜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119平方公里,辖松桃县大兴镇和碧江区川硐镇、滑石乡一部分,碧江境内24平方公里。近期建设52平方公里,现已建成5平方公里,投资1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引进新能源、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和生物制药等产业,力争打造为贵州乃至西南地区新能源、电子信息、先进设备制造基地。

开发区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建成如腾飞制衣、汉方大健康产业园、康柏机械、梵灵创客咖啡、宅尚电子商务及IBM大数据培训中心等企业项目,预计建设家具产业园、智能终端及生产手机触摸屏项目、中石油、铜仁高新区污水处理厂等重点项目33个,总投资284亿元,规划十三五期末开发区允许建设区509公顷、

30 有条件建设区872公顷、限制建设区1017公顷,预计做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到1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高新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0%以上,前三位的主导产业经营收入占高新区 全部经营收入比重70%左右,力争建成“产业新城、空港新城、高铁新城、宜居新城”的开发区。

31 第五章 加强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 第一节 严格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坚持从维护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出发,确立耕地保护战略,严格控制耕地流失,确保全区耕地保有量不低17020公顷,在2014年现状耕地21621公顷基础上,净减少耕地4601公顷,耕地减少主要流向应为生态退耕。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1177公顷。

第二节 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一、划定方法

按照先城市周边再全域、先难后易方法,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为促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资源基础。

(一)可以继续保留的基本农田:除纳入国家安排生态退耕范围、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难以避让的以外,经核实确认,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布局要求的现状基本农田,地类有耕地、可调整地类、确定为名优特新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其他农用地。

(二)不得保留的基本农田:现状基本农田中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以及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其他农用地。

(三)允许新划入基本农田:土地利用现状为耕地,优先划定类型有:城镇周边和交通沿线优先保护类和安全利用类耕地;集中连片,质量等别达到县域平均水平以上的耕地;自身聚集度高、规模较大,

32 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正在实施改造的中、低产田。

(四)禁止新划入基本农田:已纳入国务院批准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中的耕地;坡度大于25度且未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的耕地;遭受严重污染且无法治理的严格控制类耕地;严重损毁无法复垦的耕地;位于垃圾堆放场、化工企业、矿山等污染源周边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防治范围内的耕地;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线范围内不适宜稳定利用的耕地;未纳入基本农田整备区或者改造整治的零星分散、规模过小、不易耕作、质量较差的耕地,以及其他确因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宜作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土地。

二、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经国土资源、农业主管部门论证审核下达我区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3193公顷,涉及河西、灯塔、环北、滑石、川硐等五个街道(乡),其中原有基本农田907公顷、划出基本农田183公顷、新划入基本农田2488公顷,本次实际划定城镇周边基本农田3212公顷,满足上级下发任务指标。

三、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划出基本农田4138公顷,其中纳入重点建设项目占用划出2341公顷,其他划出1797公顷,耕地平均质量等级10.29等,新划入基本农田3797公顷,耕地平均质量等级10.23等。

划定后基本农田11531公顷,其中水田7980公顷,水浇地8公顷,旱地3543公顷;按耕地坡度划分,其中15度以下耕地4980公顷, 15°~25°耕地3266公顷, 25°以上耕地6833公顷;划定后基本农田质量

33 等级10.22等。

第三节 加快推进土地整治

(一)全面推进土地整理

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要求,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以有效助推精准扶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与为贫困人口人均整治1亩优质耕地任务相结合,将旱地整理、旱改水提质改造作为土地整理的重点,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大力推广集雨和节水灌溉,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加大坡改梯等水土保持和集雨灌溉、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

重点推行村民自建实施模式,以完善田间地头毛细血管为主要方向,优先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确保贫困人口一得基础设施资产、二得劳务收入、三得优质耕地,确保整治后土地获得较大效益。

2015-2020年期间,重点实施1万亩中低产田土改造、建设1万亩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3.25万亩,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不低于0.098万亩,经整治后的耕地质量至少提高一个等级。

(二)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

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据土地利用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原则上,不再新开垦土地作为耕地,重点对群众已自行开垦土地进行以建代补,同时完善基础设施的方式,按照优先复垦为水田的原则,进行建设占用耕地项目占补平衡。通过宜耕后备地开发,2015-2020年补充耕地面积不低于80公顷。

34

第四节 严格控制耕地减少

1、引导和控制各项建设用地选址,杜绝盲目占用耕地。城镇、工矿、乡村建设尽可能选用低丘缓坡地及其他非耕地,对选址有特殊要求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也要尽可能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切实做到能用非耕地的不用耕地、能用劣地的不用好地。

2、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补充耕地的质量,严禁占多补少、占优补劣。

3、提高占用耕地经济成本,建立建设占用耕地数量考核机制,逐步减少单位投资和单位产出占用耕地量。

4、严禁违反法律规定擅自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改变基本农田区位、降低基本农田质量。实行基本农田动态巡查制度,开展动态巡查,及时发现、纠正和查处涉及基本农田的违法案件。

第五节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

1、将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耕地质量建设、农田林网建设以及社会资金等各类建设资金统筹安排,集中用于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积极推进。资金重点投向基本农田中的中低产田土改造。通过修筑田坎、排洪沟、机耕道,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等整治措施,逐步提高基本农田中良田好土的比例,提高基本农田产出。

2、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推进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把旱地整理作基本农田质量建设和土地整治重点,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大力推广集雨和节水灌溉,增加有效灌溉面积,重点

35 推进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加大坡改梯等水土保持和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

3、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

积极实施表层土壤剥离工程和“移土培肥”工程,鼓励剥离建设占用土地的表层,并在符合水土保持要求前提下,用于新开垦耕地的建设。

36 第六章 加强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 第一节 努力实现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目标

控制建设用地增量,加大投入和存量用地挖潜,确保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不超过150平方米/人,亿元GDP耗地量不高于175公顷/亿元。

第二节 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

一、划定方法

在不侵占城乡基本生态空间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边界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发展方向、布局结构、基础设施通道及生态环境空间等因素,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为底盘,以相对明显的地物为边界,划定2020年城市开发边界(可建设空间和非建设空间的地域分界线)。

二、城市开发边界规模及范围

中心城区范围:在碧江区内包含包括市中、河西、灯塔、川硐、滑石五个乡镇(办事处)全部行政辖区及坝黄镇锦江两岸可视区域,总面积315.99平方公里,其中在碧江区境内建成区55平方公里。

37 第三节 试点推进空间性规划合一

一、背景及工作任务

2016年3月8日,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签署《省级空间性规划“多规合一”试点合作协议》。2016年7月18日,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贵州省省级空间性规划“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方案》。

通过空间性规划合一改革,推动我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探索完善空间规划体系、构建规划衔接协调机制、推进行政审批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空间性规划合一”信息管理平台,编制空间规划,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具体任务是明确发展定位,制定发展目标,划定三区(城镇、农业和生态空间)三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制定管制规则,进行空间要素配置和用地安排,提出规划有效实施保障措施。

二、规划期限及范围

规划范围:全区行政辖区,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一致。 规划期限:2016-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近期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致,远期需在下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进行衔接。

38

三、重要空间规划差异处理

空间性规划编制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底盘。为解决规划冲突,一是统一标准,制定统一的空间规划用地分类体系;二是战略引导,合理安排城镇用地空间布局;三是因地制宜,协调耕地和林地空间布局。近期各类近期用地指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用地安排等将与本调整方案一致,远期通过人口和产业用地等进行科学预测确定,同步对城镇规划、林业规划等进行调整。城镇规划近期建设规模基本调整为与本方案一致,远期以人口预测为主要依据,同步避让基本农田和生态红线。结合最新影像和地理国情普查等基础数据,按照适宜性,对林业规划用地进行调整,其中基本农田内生态公益林优先调出。

四、三区三线划定

(一)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农业空间划定。空间规划建设用地初步避让了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2030年考虑国家扩大生态退耕,将扣除现有大于25°以上基本农田,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同步对现有基本农田按照质量不降低、数量不减少的原则进行适度微调。农业空间基本与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区域一致。

(二)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空间划定。重点划定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确定的核心景区、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划定的核心景观区和生态保育区、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国家Ⅰ级、Ⅱ级生态公益林、石漠化极敏感区等。

(三)城镇开发边界和城镇空间划定。避让五千亩坝区、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后,以人口核定各镇(乡、街道)用地规模,

39 大部分与本调整方案允许建设和有条件建设区范围重叠一致,其中近期建设区域,与本调整方案允许建设区布置基本一致。

五、空间要素配置融合

空间要素配置主要涉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近期建设项目已纳入本调整方案,其余项目纳入下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四节 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措施

(一)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特别是耕地

坚持节约土地优先,严格控制各项建设活动对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占用,有效减少对自然生态用地的侵占,切实降低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资源代价。

(二)强化建设用地特别是城乡居民点和工矿用地的集约利用。

推广有利于集约利用的用地配置模式,进一步实施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引导居住、工业等用地的相对集中布局,促进城乡居民点和工矿用地紧凑发展。

(三)发展节地型产业和技术

优先发展资本、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控制土地密集型产业发展。鼓励创新城(集)镇土地立体利用模式,适度提高城乡建设用地容积率。提高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整体配套水平。

(四)推进建设用地的循环利用

全面清理砂石厂、石灰石矿山等可复垦建设用地,积极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再利用工作。

(五)积极盘活城(集)镇存量建设用地。

采取互换、调整等办法,促进城(集)镇空闲、闲置和低效用地

40 的开发利用。

(六)鼓励存量土地深度开发

利用城(集)镇现有建设用地进行开发建设的,可根据实际减免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对工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原则上不再收取或调整土地有偿使用费。

41 第七章 协调推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切实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

严格保护基础性生态用地。严格控制对天然林、天然草场和湿地等基础性生态用地的开发利用以及对滩涂等土地的开发,必须在保护和改善生态功能的前提下,严格依据规划统筹安排。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和部分绿地、其他土地占全区土地面积的比例保持在80%以上,园地、林地、牧草地面积合计不低于62450公顷,占全区土地面积的的比例不低于62%。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到35%以上;对生态脆弱区,有水流侵蚀、冲蚀和重力崩塌、地质构造稳定性低,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恶化,出现石漠化、水土流失的区域,进行治理,其中,治理岩溶面积105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面积41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9平方公里,累计生态移民3350余户13200多人。逐步构建碧江区大生态系统,强力打造“生态碧江”。

第二节 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一、划定方法

在收集整理林业、环保、规划、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有关资料并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按照自然保护区应全部纳入,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地质公园可纳入,其他类型的禁止开发区根据其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通过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结果确定是否纳入的总体要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42

上一篇:谈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下一篇:天天向上高校联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