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化合价计算

2024-04-21

初三化学化合价计算(精选12篇)

篇1:初三化学化合价计算

专题三 化学式 化合价 知识点总结

一.化学式

1.概念: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意义:(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

(3)表示构成物质的一个分子。(4)表示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如:H2O 1.表示水。

2.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表示一个水分子。

4.表示一个水分子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3.化学式的写法

(1)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①氧化物:氧元素符号写右边,另一种元素符号写左边。如:CO2、SO2、Fe3O4等。②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写法:金属元素写左边,非金属元素写右边。如:ZnS、NaCl等。

③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写法:根据读法,一般从右向左读作“某化某”,先读后写,后读先写。如:P2O5、NO2、CO等。

(2)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①气态非金属单质,通常是双原子分子。如:氢气H2氧气O2氮气N2氯气Cl2氟气 F2溴(Br2)碘(I2)臭氧O3

②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惰性气体通常就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如:Fe、C、Ne、P、S等。

4.化合价与化学式(交叉法确定化学式:正价在前负价在后,约简化合价,交叉)NH3、有机物如 CH4等化学式是负价在前正价在后。同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化合价

硝酸铵(NH4 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前N-3价,后N+5价。

二、化合价:

①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与另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2-2+1

Ca +2价的钙元素O -2价的氧元素H2O 水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价

②背诵化合价口诀:

+1价钾钠银铵氢,+2价钡钙镁铜汞锌二三铁、二四碳,三铝四硅五价磷,氟、氯、溴、碘-1价氧硫-2要记清。氢氧根、硝酸根(OH、NO3)-1价,硫酸根、碳酸根(SO4、CO3)-2价,化合物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元素化合价是零。注:铵是NH4原子团;+ 2价的铁叫“亚铁”; +1价的铜叫“亚铜”

无氧时S为-2价,跟氧结合时+4或+6价。SO32-原子团叫“亚硫酸根”

无氧时Cl为-1价,跟氧结合时+

1、+

3、+5或+7价

篇2:初三化学化合价计算

1.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意义。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间的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2.能看懂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过程方法

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基本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活动探究,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

会利用化学式进行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

物质质量与元素质量的互求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复习提问】

1.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为Fe3O4,据此你能知道关于Fe3O4的哪些信息?铁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

2.下列粒子各表示什么意义?

(1)2H (2)H2O (3)2CO2

3.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过渡]

原子的质量很小,故我们采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那么由原子构成的分子,质量仍然很小,又如何表示呢?

引出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指导学生阅教材84-85页知道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如何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模仿练习]

投影: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总和,请A、B、C三同学演板。

⑴氢氧化钙[Ca(OH)2] ⑵CuSO45H2O ⑶5P2O5【总结】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要点: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即相对分子质量。

[设问]从化学式MnO2中你可获得哪些信息?

[设问] MnO2中锰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思考,并回答问题。

倾听,思考。

阅读教材

[自学交流]1、 说出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2、怎样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完成练习。

讨论交流: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要点。

[讨论得出]1、组成的元素 2、原子间的个数比;3、原子的总个数;

学生活动

通过习题回顾学过的重要知识,加深理解。

通过旧知引出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让学生自主参与,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获得结论。

设 计 意 图

[指导自学]教科书P85例2:元素间质量比的表示方法。

[模仿练习]投影:计算下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请D、E、F三同学演板。

1、水(H2O) 2、二氧化碳(CO2)

3、硝酸铵(NH4NO3)

[设问]知道元素间的质量比的表示方法,我们还能知道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吗?

[指导自学]教科书P85例3:并强调什么叫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如何表示出来?注意解题格式。

[模仿练习]投影:已知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其化学式为Fe2O3,试计算:⑴氧化铁的相对分子质量;⑵氧化铁中铁、氧两元素的质量比;⑶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⑷如有1000t氧化铁,则可生产多少吨铁?请G、H两位同学演板。

[分析纠正]:引导同学们一起分析G、H两位的解答并强调解题方法。

[指导观察]:展示几种药品的标签,请I、J、K等同学描述组成药品成分和纯度,纠正上述三同学描述中的错误信息。

[投影展示]:展示部分药品的标签,教给学生如何查看它们的成分、含量或纯度。

[拓展应用]:投影:

配料表:食用盐、碘酸钾 食用方法:待食物烹调好后再放入碘盐 储存方法:密封贮藏防潮湿 产品标准号:GB5461

碘元素(符号为I)具有预防和治疗甲状腺肿大的作用,人体缺碘时易患粗脖子病。为了消除碘缺乏病,我国政府规定居民的食用盐必须是加碘食盐,简称碘盐。所谓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所以食盐中常含有一种补充碘元素的盐。如图4-5所示为湖北省盐业公司专营的云鹤牌精制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文字,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已知碘在碘酸钾中的化合价为+5,由此可猜想碘酸钾的化学式为

相对分子质量为 ,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 。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自主学习

巩固练习

自主学习,明白什么是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如何去求。

按照解题格式完成练习

结合自身答题情况,整理规范的答题方法。

观察标签,回答问题。最终学会认识标签,并理解标签上各个量的含义。

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题目。

学生活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模仿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创设新题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运用能力。

及时点拨、纠正学生的思维偏差。

收集一些资料,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

培养读题、审题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设 计 意 图

⑵假设某1000g碘盐中含20mg碘。

①这里标明的碘的含量是指( )

A、碘单质 B、碘元素 C、碘原子 D、碘分子

② g碘酸钾中含有20mg碘。

③已知成人每天约需0.15g碘,假设这些碘主要是从碘盐中摄取的,则成人每天需要食用碘盐 g。

[整理归纳]: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哪些?

【布置作业】

1、教科书P87页7、8、9、10

2、各实验小组从P87页11题中任选一种产品标签或说明书按题目中的要求完成任务,下次课进行交流。

完成练习。

自己完成归纳总结。

课下完成练习和实践活动。

改编习题,抓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质,引导学生学习,使研究性学习不断提高。

归纳有助于知识系统化。

通过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采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旨在培养学生关注和关心产品说明书的意识。

板书设计

课题4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计算

利用化学式可进行以下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个数之和

2、计算组成物质元素的质量比:

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个数之比

3、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篇3:初三化学化合价计算

化学用语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化学计算的基础;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同时, 它还是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重要形式之一。对于化学用语教学教师一直苦于无实验可做[1], 学生无从分组合作探究。对这部分的教学一直沿用讲授式教学[2], 学生也一直采用机械式记忆的方法。渐渐对这部分内容失去兴趣, 导致在中考中年年化学用语部分失分较多。为此, 笔者进行多方面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究, 提出了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的具体教学策略。

二、《化学式与化合价》具体教学过程

1.引课。引课中选择了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出示水、过氧化氢、氧气、氯酸钾的实物, 请小组同学以比赛的形式分别用汉字和符号来表示。此环节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式简单、明了、准确、通用的特点。突出了策略一:名实结合。

2.新课。由活动一归纳化学式的概念。活动二:提出三个问题:任何物质都有化学式吗?同种物质可以有不同的化学式吗?化学式可以任意的书写吗?通过活动二探究化学式的注意事项;同时通过这两个活动建立了支架一:每种纯净物可以用一个化学式表示出来。由两部分组成:元素符号和数字。进行活动三:根据小组活动记录中提供的化学式填写物质的名称、组成、一个分子的构成。通过该活动学生主动建构了化学式的涵义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表示的知识。从而突出了策略二:突出三个表征。建立了支架二:化学式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表示物质的组成和构成。追加练习进一步明确化学式中数字的涵义, 夯实对化学式的理解, 明确涵义。活动四: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 并正确读出。小组合作完成后讨论归纳出单质、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与读法。追加练习加以巩固。建立支架三:初步学会单质和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活动五:请学生根据本组卡片上信息写出化学式。从而实现读、写、涵义统一。

三、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策略启示

(一)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化学用语在初中教学中主要包括三号:元素符号、化合价符号、离子符号;二式: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二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二图: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这些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容易出现分化点, 因此在教学中就应杜绝这些现象的出现, 最好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兴趣, 让学生乐学。如可以采用小组比赛、实物与符号对应记忆、编制一些韵语、猜谜语、制作卡片等等方式, 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对于化学用语教学可采用分散教学飞方法, 避免抽象的知识过多学生失去兴趣。

(二) 注重学生学习学习方法的培养

新课程提倡建构主义的学习方式, 就是其中一种比较适合课堂教学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应用这种教学模式, 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对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技能和学习风格做好分析。建构主义的学习方式要求新知识必须建构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之上。虽然同为一个班级的学生, 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却不尽相同, 教师要想使每位同学都建构同样的知识也是不可能的, 这要求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做一个大致的了解, 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使每位同学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 都能最大程度的建构自己的化学知识。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 在情景设计、问题提出、学生参与、学生实验等方面要全面统筹规划, 使他们对化学课感兴趣, 让他们都成为化学课真正的主人, 让他们都能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出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化学知识, 全面提高他们的化学知识。夯实“双基”, 并用“双基”去解决化学问题。

2.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建构主义要求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这种关系, 教师不要颠倒了, 否则又会回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去。教师要在情景的设计、启发学生、问题的设置、问题的转换、指导方法、调控方法、学生的评价等等方面都要创新、要及时、要巧妙、要得法、要公正。也就是教师要时刻精神饱满、要做智慧型的教师, 要真正让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从而构建出最优的化学“双基”知识, 并应用“双基”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 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 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

化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分层递进的。在具体教学的实施中,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重视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各种能力。主要培养实验能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对比、概括等学习方法。如在教学中可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分层教学等。能够在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阅读、观察、归纳、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概括、实验、交往、合作等等能力。只要教师充分重视并设计好实验教学, 就能提高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

2.在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建立知识网络。知识网络的建立会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化认识, 有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能从一个整体高度看问题, 这样在解决时才能使知识程序化, 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不同方式的建构也会培养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学习方法, 如:对于化学用语的学习要及时总结, 将学生所学知识及时串成线、连成网。初中接触到的九种化学用语, 可以从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符号→离子符号等多个角度寻找它们的练习。另外也可以从符号的各个位置的数字涵义来找它们的共同联系。既可以把这些分散的知识系统化, 也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结论

本文从实际教学出发, 针对“中学化学用语”教学问题, 给出具体的教学思路;以及在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崔萍.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策略探索[J].读写算, 2013, (43) .

篇4:初三学生化学计算素质培养的策略

新课标的核心思想是突出以学生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个性特征发展,终身可持续发展;关注对学生发散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多元、动态、开放、探究中激发兴趣,感悟知识,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近几年,笔者在初三化学教学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究和尝试,本文就化学计算素质培养方面谈一些策略。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化学计算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知识有无兴趣,是能否产生求知欲望,进而启动热情、思维的重要前提。实践证明,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上变得活跃,信心增强和持久稳定。如何提高学生对化学计算方面的兴趣呢?笔者主要从下面实施。

1.强调化学计算的重要性。在升中学考试中,化学计算所占的比例约为12%;今后的化学学习都与化学计算有关。

2.强调化学计算与生产联系的密切性。例如:在化工生产中有关原料的比例,药液的配制等都与化学计算有关。

3.强调化学计算的挑战性。化学计算可以很好地开发思维,可以加深对有关理论的理解。例如: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使自己可以加深对化学方程式所提供的信息之一: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与生成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的理解。

4.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由浅到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学有所成,在新课的学习和练习中有成功的体会。

二、引导探究,让学生明确计算原理的源泉

若学生对计算原理不理解的话,一是对原理记忆不牢,二是在使用时容易走样而造成错误,因此,笔者认为引导学生理解计算原理是非常必要的。例如:书本在P84说:“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我在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回忆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数学表达式,进而补充介绍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就是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的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比较,所得比值就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并以下面的例子加以说明:

又如: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为什么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呢?笔者又以下面例子加以说明:

m(C)=Ar(C)·X m(O)=Ar(O)·X,所以,在CO2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m(C)∶m(O)=Ar(C)·X∶2Ar(O)·X=12∶2×16=3∶8。从而使学生理解了计算的原理。

三、归纳同类,使学生跳出题海

化学计算必须要多练,但如果练习杂乱无章,势必会使学生思维无序,不但收效不好,而且还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减弱学生对化学计算的兴趣。笔者在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练习中,设计了下面这些题目:

1.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两种物质A和B,当8gA与一定量的B反应后,生成10gM和2gN,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

A.2∶1 B.5∶1

C.4∶1 D.5∶4

2.确定发生化学反应的类型

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试确定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

A.化学反应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A.14 B.17

C.58.5 D.7

4.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A.A2B4 B.A2B3

C.AB3 D.A2B5

5.配平化学方程式

A.1 B.2

C.3 D.4

6.確定混合物的组成(题略)

7.确定化合物的组成元素

将3g某物质在O2中充分燃烧生成8.8gCO2和5.4g的H2O。由此确定该物质的组成中()

A.一定只含氧元素

B.可能含氧元素

C.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

通过对这些题目的练习、评析和体会,学生基本上掌握了相关的计算。

四、一题多解,让学生事半功倍

一题多解的教学理念,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例如122.5g的KClO3完全分解生成的O2的质量是多少?

方法一、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方法二、根据化学式计算出122.5gKClO3中氧元素的质量,即为生成的氧气的质量。

分析后再提出问题:一定质量的KMnO4完全分解生成的O2的质量是否可以用方法二进行计算?为什么?

又如:利用海水可以制取金属镁。有关的反应如下:

①往海水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而使海水中的氯化镁完全沉淀:

若海水中MgCl2的含量为10%,则100t海水理论上可制得多少吨的镁?

方法一:根据化学式计算。

100t×10%×24/95=2.5t

方法二:根据关系式计算。

MgCl2 Mg

95 24

100t×10% x x=2.5t

方法三:根据有关的反应方程式分三步计算。(计算过程略)

五、条理清晰,使学生的解题完整无缺

好些年前的标准化考试,选择题所占的比例相当之高,造成不少考生只会判断而不懂表达,这与考试的导向有关。在化学计算这一部分的教学中,不但要引导学生理解计算的原理,学会计算,还必须引导学生如何把计算的过程扼要准确地表达清楚,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化学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在考试时才不会因表达不清而被扣分。例如:初三课本(上册)P100例2的表达就有不足之处,正确的表达应如下:

CaCO3=CaO+CO2↑

100 56

x10t

几年的初三化学教学使我清楚认识到:教师必须深入领悟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方法的培养,规律的总结和领悟,基础知识的落实,这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魏清等.《中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

2.《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

3.《中学化学》2007.1,2007.6,2007.8

篇5:初三化学化合价计算

授课班级:九(1)课型:复习课 教者:张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在理解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化学式、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2)通过有关化学计算,使学生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并掌握解题格式。

2、能力目标

通过化学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有关化学的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认识到定性和定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计算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分数。(2)根据化学方程式生成物和反应物的互算。

2、难点: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 教学方法:总结法、练习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幻灯片展示生活中化肥袋标签和实验室药瓶的标签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出化学计算。让学生回答化学计算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思考并回答。投影:老师总结化学计算的类型:有关化学式的计算(5分)、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8分)。并说明在中考中所占比例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二、复习有关化学的计算

1、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计算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教师活动;【例1】

(1)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

(2)2Ca(OH)2分子的相对质量的计算?

学生活动:学生互相讨论思考后回答

教师活动:幻灯片展示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注意事项:

1、正确书写化学式。

2、元素符号之间用 ___+__号,元素符号与数字之间用 ___×__号。

3、(原子团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原子团个数。

学生练习:

1、尿素[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

教师活动:【例2】

(1)尿素[CO(NH2)2] 中各元素原子个数比?(2)尿素[CO(NH2)2] 中各元素的质量比?(3)计算尿素[CO(NH2)2],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50kg尿素[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教师活动:(1)尿素[CO(NH2)2] 中各元素原子个数比?先让学生思考后再讲解,加强学生的理解。

学生活动:练习硝酸铵(NH4NO3)中个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教师活动:(2)尿素[CO(NH2)2] 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让学生来说出解题思路教师主要强调质量比指的是最简比。

学生活动:练习硝酸铵(NH4NO3)中个元素的质量比? 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教师活动:讲解例题(3)计算尿素[CO(NH2)2],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解题方法。

学生活动:练习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教师活动:提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的计算方法,再讲解例题(4)50kg尿素[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学生活动练习:50g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 2、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师活动:【例1】加热24.5g氯酸钾和6 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到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生成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试验后称的剩余固体物为20.9g)()

A.12g B.9.6g C.9.4g D.9.8g 教师活动:本题有三种解题方法,可根据反应物来计算,也可根据生成物来计算,还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先让让学生来思考做题方法,教师再讲解,再强调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及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化学方程式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练习:

2、实验室利用碳酸钙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若要制取44.0g二氧化碳,至少需要碳酸钙多少克?

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并针对这三种类型做了练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计算在中考中占到十三分左右,想要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还需要我们平时多加练习。

四、布置作业:完成专题检测题

篇6:初中化学化合价和化学式总结

要掌握的内容:

能用化学式正确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记住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要能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及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

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能看懂常见商标中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成分及含量

初步学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或根据质量比求化学式、计算指定元素的质量分数

1化学式

1.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注意】每种纯净物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所以,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只有一个

2.化学式表示的含义(一般包括宏观和微观)

  化学式的含义 以H2O为例
宏观 表示一种物质 表示水这种物质
表示该物质有哪些元素组成的 表示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微观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或者一个原子 表示一个水分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还可以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情况

表示一个水分子中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备注:在化学式与元素符号前加上大于1的数字,都只具有微观意义,即只代表几个微观的微粒

3.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

2化合价

含义:由于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所以化学上就用“化合价”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是在化学式中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标记,一般把“+”“-”写在前,价数写在后。如

元素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离子符号 化合价
正负号及数值标的位置 元素符号的右上角 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正、负号及数值书写顺序 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 正、负号在前,数值在后
联 系 离子所带电荷与化合价数值是一致的,已知离子符号可推测该元素的化合价,已知化合价也可以确定离子所带电荷和电性  
实 例 Mg2+、Ca2+、Cl-  

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①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

② 在化合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通常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显示-2价

③ 金属元素在化合物里显正价,非金属元素在和金属元素化合时,通常显负价

④ 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如Fe有+2、+3价,S有-2、+4、-6价

备注:这里介绍两种化合价口诀供给同学们记忆:

口诀1:

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莫忘单质为零价

口诀2:

钾钠银氢正一价, 钙镁钡锌正二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通常氧是负二价;铜正一二铝正三,铁有正二和正三;碳有正二和正四,硫有负二正四和正。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将化学式中所有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加之和,即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2)计算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之比

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表示该元素原子的个数,因此这些数字的比值就是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之比,如:Fe2O3中,铁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就是2 :3

(3)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

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就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积之间的比值

(4)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5)计算一定质量的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

某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该元素在物质中的质量分数

小结归纳:

调皮的数字——不同位置的数字意义

篇7:中考化学等化合价法则解题

例1 某金属R的氧化物与还原剂反应后可得金属R,金属R的氧化物质量减少了30%,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则该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解析:金属R的氧化物被还原剂还原为R后,质量减少了30%,说明在该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

若根据化学式来计算,可设该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XOYO% = × 100%又因为O% = 30%所以 = 30%所以该金属R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2O3

此法运算量非常大,不易得出 = 这样的结论。

若运用“等化合价法则”来解则比较方便。

设参加反应的氧化物的质量为100,则氧元素质量为30,金属元素R的质量为100―30

设该氧化物中金属元素R的化合价为+n,则×n == ×2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2O3

巩固练习:金属元素R的磷酸盐的化学式为Rx(PO4)y,其中PO4(磷酸根)为-3价,元素R的质量分数为42%,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3,则该化合物中元素R的化合价为 (答案:+1)

此法对化合物适用,对由化合物所组成的混合物也适用。

例2 某混合物中含MgSO4和Fe2(SO4)3,经实验测知其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则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解析:不论MgSO4和Fe2(SO4)3以何种比例混合,S和O原子的个数比恒为1:4,质量比恒为(32 :16×4 = 1 :2)。据S%=25%,可知O%=50%,则混合物中SO4%=20%+40%=75%,也就是该混合物中Mg%+Fe%=25%,设混合物总质量为100,则SO4%的质量为75,设镁的质量为X,则铁的质量为25-X,根据等化合价法则,× 2 + × 3 == × 2X=7.5所以 Mg%=7.5%

巩固练习:经分析知,某含CaCl2和CaO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7.9%,求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答案:42.5%)

篇8:初三化学化合价计算

关键词:化合价;高中化学;解题

化合价是高中化学基础知识,但是在传统高中化学教学中,往往忽视对化合价的应用。为了能够对高中化学解题效率提高,在其教学过程中,则需要改善传统教学方式,提高化合价应用意识,巧妙将其应用解题过程中。下面本文就对化合价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几种应用技巧进行分析。

化合价具体应用

元素的化合价是根据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一般它会告诉你的,如Cl+7,如:KClO4称为高氯酸钾。+5价KClO3称为氯酸钾(正常的)KClO2(+3)亚氯酸钾KClO次氯酸钾,有对应的名称,可以决定形成什么化合物。

1 利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

NaIO3+NaHSO3-->NaHSO4+Na2SO4+I2+H2O

Cu2S+HNO3-->Cu(NO3)2+CuSO4+N2O3+H2O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相等即化合价升降相等配平,首先分析化合价变化,找到发生化合价变化的元素即变化单位,然后找到最小公倍数,就是转移电子数。然后利用质量守恒配平其它的元素。

NaIO3+NaHSO3-->NaHSO4+Na2SO4+I2+H2O

发生化合价变化的是:

+5价的碘原子化合价降低到0价,降低了5个单位。

+4价的硫原子化合价升高到+6价,升高了2单位。

最小公倍数是10。

利用硫元素和钠元素守恒配平硫酸钠和硫酸氢钠(共4摩尔硫原子,7摩尔钠原子)

Cu2S+HNO3-->Cu(NO3)2+CuSO4+N2O3+H2O

化合价升高的是+1价的铜和-2价的硫,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从+5价降低到+3价。

因为是部分氧化还原即+5价的氮原子为完全被还原,所以我们利用左右标志的方法,硫化亚铜共升高10个单位,得到1分子的三氧化二氮降低4个单位,最小公倍数是20,所以硫化亚铜乘以2,三氧化二氮乘以5,然后观察法配平其它的原子。

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依据

①.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和氧化剂得电子总数必相等。

②.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数必相等。

2.1配平步骤

①先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式,并标出氧化和还原元素的正负化合价(标好价);

②列出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列变化);

③使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求总数);

④用观察的方法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配系数)。

化学价升降法,以上三种方法都可用到此法。即要观察化学价的最小公倍数,或者奇偶性。。下面举一个实例来说明这种方法:

配平C和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标价态(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

②列变化(同种元素升降的变化数):

③求总数(求最小公倍数,使化合价升降的总数相等):

④配计量数(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化学计量数):

再用观察法配平其主要元素:如下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今时代,无论是经济还是物质都需要人们通过自己动手来获得,学习生活也是如此,动手实践所得到的结果比传统的老师课堂讲解所得到的结果要深刻,更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所以,对于现如今学生对化学课堂兴趣不高,实践能力差的现象,学校及教师要积极讨论,研究问题,找出能够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解决问题大方式方法。我认为在课堂教课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而不是过度依赖老师的讲解,教师在一旁辅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应采用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在合作与交流中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如今的学校教育模式,不重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对此,学校要采用多层次多元化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在交流中学习,在合作中自主解决问题。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从新的课标要求来讲,师生关系有了改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通过一旁辅助和帮助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互相讨论,交流,辅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有一个大体的学习方向,通过鼓励和指导的方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学生自主掌握化学学习方法。在进行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时,是在多媒体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和化学应用能力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就是一改往常教师黑板板书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综合课程的要求,和化学教学理论的方法,通过多媒体的配合设计,是学生的眼界开阔,增加学生化学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多人合作,完成动手实践,做到学生与学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是学生参加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增强学生化学动手实践能力,化学的应用不仅包括学生的运算和思考,还包括松手和计算,在自主学习的模块中,动手实践能力是一重要模块,也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特色,在通过教学辅导和跟踪辅导的结合的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解决学生只会运算不会思考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化学动手实践能力。体验化学实验活动也是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特色研究项目,通过对化学命题课件的学习和听写,开展各种有关化学动手实践和计算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化学思考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的构建,实现学生对自身文化意识和团队意识能力的提高。

篇9:化合价与化学式教案

化合价与化学式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掌握化合价的原则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和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2.能力培养:通过化合价与化学式之间关系的正确规律探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科学品质:通过集体式讨论和学习,对问题的共同探索和解决,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合作精神和创造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难点:运用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

教学用品

投影仪、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背诵)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的顺口溜。

(练习)标出下列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Na2O MgCl2 KOH H2O O2(小结)(1)同学们所背育的合价的顺口溜就是它的一般规律。(强调熟练背诵)(2)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二、引入新课(引言)学习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及其规律的目的在于应用,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就是两个。(边投影边讲述)(投影)(1)根据化学式,求各元素的化合价。

(2)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三、新课讲授

1.根据化学式,求各元素的化合价

(提问)已知三氧化钨的化学式WO3,如何求W的化合价?(阅读)课本第64页例2。

(提问)钨的化合价为多少?(追问:你是利用什么求出?)(板书)原则: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练习1)试确定氯酸钾(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分析)解:设氯的化合价为x,则

(+1)+x+(-2)×3=0 x=+5 所以在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

(强调)根据化学式求元素的化合价,一定要依照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

(练习2)已知化合物中氢为+1价,氧为-2价,试标出其他元素化合价。

(投影)MgO SO2 H2SO4 Ca(OH2)(提示)Mg为+2价, SO2中S为+4价, H2SO4 中S为+6价,Ca(OH)2中Ca为+2价。

(提问)在和Ca(OH)2中原子团化合价分别为多少?(追问:根据什么求出?)(讲解)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利用休合价原则把它当成一个原子来求其化合价,也可求其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所以化合价应标在两 元素的正上方,觉的原子团还有 2.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阅读)课本第64页例3。

(设问)书写化合物的化合价共人有几步骤?请简述这几个步骤。

(投影)书写化合价的化学式步骤:(1)写元素符号,标其化合价;(2)求最小公倍数;(3)求原子个数:原子数=;(4)标各元素的原子个数;(5)检验。

(举例)以+3和+5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的写法。

(小结)掌握常见元素化合价是正确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基础,组成较复杂的化合物同样遵守化合价的基本原则。

四、巩固练习

(小黑板出示习题)1.下列化合物中,硫元素显-2价的是()A.SO2 B.SO3 C.H2S D.H2SO4 2.下列各组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排列的一组是()A.Cl2、HCl、KClO3 B.KClO3、Cl2、HCl C.KClO3、HCl、Cl2 D.HCl、KClO3、Cl2 3.+5价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A.N2O B.N2O5 C.N2O3 D.N5O2 4.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物,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①组:氧化铜、氯化锌、硫酸钾

②组:氧化钾、氯化银、硫酸铜

③组:氧化镁、氯化钠、氢氧化钙

④组:氧化钙、氯化镁、氢氧化钠

(提示)1.C;2.B;3.B;4.①组:CuO、ZnCl2、K2SO4 ②组:K2O、AgCl、CuSO4 ③组:MgO、NaCl、Ca(OH)2 ④组:CaO、MgCl2、NaOH(以第3题为例进行分析)(分析)书写化学式时一定要运用化合价原则,即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物的代数和为零

化合价与化学式教案

文章来源自 3 e du 教育网。然后根据步骤:(1)写元素符号:标其化合价:;(2)求最小公倍数:5×2=10;(3)求原子个数:N原子个数= =2 O原子个数= =5;(4)标各元素的原子个数:N2O5;(5)检验:(+5)×2+(-2)×5=0,化学式正确。

五、归纳小结

(1)本节就是利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从蒌代数和为零的原则书写正确化学式。(2)利用化学式和化合价原则 ,由已知元素的化合价求其他元素的化合价。

六、作业布置

1.课后习题4、5、6。

2.课时作业设计:第二题中1、2、3。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化合价与化学式

一、根据化学式,求元素的化合价

1.化合价原则: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根据化学式求元素的化俣物,一定要依照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

二、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1.书写化学式的步骤: 2.练习。

三、巩固练习

篇10:《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反思

本课时设计内容较为适当,如学生基础较好,可适当增加举例,多多练习,但不宜增加知识容量。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宜放缓讲解的节奏,效果更好。

课件设计可再丰富。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本课时内容较少,但重在熟练掌握化合价的应用,故应多加练习,熟能生巧。在练习的过程中,尽量放慢节奏,多加巡查,争取让每一学生过关,取得大面积的高质量的丰收。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本课题内容丰富,容量很大。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课容量不应该太大,要时刻注意要少要简,要勤反复,多练习,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作业又发现了一些问题,及时纠正了,学生就基本掌握了。

教学时特别要循序渐进,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篇11: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反思

一、在这节课中我的较成功的地方是:

1、分散难点,让学生尽早接触化学式。在学习化学的第一单元开始,我就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的化学物质,尽可能都用化学式表示,让学生尽早接触化学式,长时间的坚持下来,到学习这一单元时,学生已经认识了许多物质的化学式,在认识的基础上再提出概念,学生接受就非常快。教师在上课前十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本,并完成铁、硫、氦气、五氧化二磷、氧气、氯化钠等物质的化学式,并写出Mg、MnO2、CO2、NaCl等化学式的名称,由于这里所涉及到的物质,都是在前面见过的,所以这一过程完成的非常顺利。这样在潜移默化中顺利突破难点知识。

2、善于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在探究化学式的意义时,借用了元素符号的意义,从学生已知的元素符号的意义引申出化学式的意义,过渡自然,衔接合理。所以学生也能很快的归纳和掌握化学式的含义。

3、三学两评,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这节课是典型的“三学两评”的教学模式的展示课,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简单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教师在关键处、难点处进行点拨、指导。引入竞争机制,形成小组相互比赛的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师徒互帮,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进步。

4、课堂教学效果好,方法灵活多样。教学过程思路比较清晰,知识点与知识点间的衔接较好。练习题有难有易(不同的分值中,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题)即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入竞争机制,形成小组相互比赛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氛围很活跃。

5、压轴亮点:承上启下。本节课又以亮点是在下课的前一分钟,老师给出的思考题。氯化镁的化学式怎么书写?学生根据氯化钠的化学式:NaCl,自然而然的就写出氯化镁的化学式为:MgCl,此时教师告诉学生这是错误的。当学生一脸茫然的望着老师时,老师告诉学生原因就在下一节课的内容当中。这样又再一次的激起学生学习下一课时的兴趣。即能启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下节课留下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本节课欠缺的地方:

1、化学式的定义在自主学习中已经掌握好,在课堂上再重复一次后使本节课的时间显得有点紧张。

2、在化学式的意义那里并没用涉及到直接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

三、本节课的.整改措施:

1、充分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把握好上课该讲和不该讲的内容,以使重点难点更突出。

2、在化学式的意义部分可将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的意义可放在拓展提升部分,以使本节课的时间安排更紧凑。

3、在化合物化学式的规律时,在设计将熟悉的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归类时,应该全部都由学生总结规律(而不只是部分),能更好的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规律。

篇12:初三化学化合价计算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化合价 解题效率 教学应用

化合价作为一项基本的化学概念,既是化学知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提升高中化学的解题效率有巨大的作用。据此,笔者对化合价在高中化学解题效率提高中的应用分析则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化学中化合价的应用概述

化合价是指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和其他元素中的原子共同构成的化学键的数量。原子主要是由原子核与其外围的电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做分层运动,而不同原子间的互相连接、交换可以使原子的数量发生变化,这种原子物质里包含的电子数偏移的数量便成为化合价。据此看来,化合价同样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期间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性质。

化合价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主要分为化合价内涵、化合价数量确定和化合价解题三个方面,学生学习化合价对化学式、电离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等专业化学用语的使用和专业问题的解答有重要意义。高中化学教学中主要包括判断与书写物质化学式的要求;根据已知组成元素的化合价对其原子序数进行确定;探究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的应用方面;判断金属单质与酸或与水的反应等。

二、化合价在提高解题效率方面的作用

(一)根据化合价对化学式进行分析

在运用化合价解题的过程中,确实有一些具体操作能够帮学生解答化学问题提供高效的方法,举例来说:判断以下哪项才是正确的化学式?A.ALO;B.MgCL;C.CaOH;D.CuSO。从这道题中可以得到的前提是,这项物质是确实存在的并且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所以经过简单判断便可以得出D项是正确答案。此外,从已知化合价书写出相关化学式,也有了较简单的解题方法。又如对化合价为+6的硫元素与化合价为-2的氧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如何表示呢?在学生拿到此种题目时,首先要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解题过程:第一,确立对化学式的基本定位,书写化学式的一般规律为正价元素在左、负价在右,由此便能构成元素的正确排列顺序;第二,对化学元素逐步标价,有序地将化合价准确地标于元素的正上方;第三,对化合价的数值进行化简,保留最简单的整数比;第四,对于已经化简后得到的数值,交叉书写在互相对应元素的右下角。通过对以上拆解四个步骤的实现,学生可就此得出其化学式为:SO。

(二)由原子结构得出化学元素的化合价并据此推导出化学式

在完成简单的化合价运用后,老师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更深入的题型,以达到提高解答化学问题能力的目的。例如:某种元素A的最外层的电子数为2,另一种元素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据此推算出元素A与元素B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什么?在解答这种问题时,要求学生不仅能够计算出化合价,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实现化学式的推导。解答这道题,首先从已知元素A的外层电子数2直接设定A在此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2价,同理推出B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紧接着在书写过程中对元素排列定位加以运用可以确定其化学式最终为:AB3。

(三)根据化学式求导化学价

在以上练习中都设定其化合价已知,而在此种题型中学生要根据化学式求导化合价,以一些元素为例,CL、HCL、HCLO、HCLO、KCLO,求出元素CL的化学价为多少?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基本上达到触类旁通的解题能力要求,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这一特点,对其氯元素进行推导,可以轻易得出其化合价分别为:0、-1、+1、+5、+7。同样在例题Mn、MnO、MnCL、KMmO、KMnO中求导出Mn的化合价,学生可以依照同样的方法得出其锰元素分别为:0、+4、+2、+7、+6。通过对化合价的推导,达到学生对化学式的熟悉记忆目的。

(四)已知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求出其元素化合价

在高中化学元素章节中较复杂的便是根据质量比或质量分数求得元素的化合价,例如: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比值为7∶3,那么此氧化物的化合价为多少?在对这类题型进行求解时,首先要设出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xOy,再根据7∶3的质量比得出x∶y=2∶3,由此可以得出其化学式为FeO,最后按照化学式得出其化合价为+3价。

在实际解答化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和老师们不难发现,通过对化合价这一知识点的利用,为学生快速、高效地解答化学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也为学生解答相关难题提供了模式参考。据此,发挥化合价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作用对于提高学生解题效率有显著意义。

通过对化合价的解读分析,更证明其在高中化学学科中独一无二的重要性。但要培养起学生利用化合价解决化学问题的思维,还需要各位老师耐心指导与悉心讲解,在化学课程教学中不断加强活动探索、总结实践经验,才能以此促进学生学习、思维能力逐步提高,并保障各项教学任务高效、优质地完成。

参考文献:

[1]李建雄,丁永萍,郭玉玮.整体分析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探究[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5,02:102-106.

上一篇:个人声明书下一篇:8泉城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