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复习提纲

2022-06-24

第一篇:初三化学复习提纲

初三化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 (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 (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二、药品的取用

(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 (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

三、物质的加热

(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 (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四、药品和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六、化合反应 氧化物

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

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

(1)S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2)Al燃烧时,火柴在什么时机插入集气瓶中,为什么?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放些细纱?

八、分解反应

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分解反应? 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

九、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原料分别是什么?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2)用KMnO4制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3)用KMnO4制取氧气时,绵花的作用?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什么时候开始收集?为什么?结束时,如何操作?为什么这样?

十、探究碳和铁的燃烧

(1)在空气和纯氧中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

(3)铁丝为什么要盘成螺旋状?如未发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原因有哪些?分别应如何改进? (4)通过上述实验得出氧气的什么化学性质? 十

一、本单元的反应符号表达式

(1)碳、硫、磷、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符号表达式?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符号表达式?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根据什么现象可以推断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二、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和化合物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要学会区别?各举几个例子,并写出化学式?

三、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四、探究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特征有哪些?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间有间隔的?

五、水的净化

(1)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是什么?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是什么? (2)有哪些净化水的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何种操作? (3)明矾和活性炭的净水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4)什么样的混合物可以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过滤的操作要领“一贴两低三靠”的含义是什么?

六、水污染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应如何防治?

七、节约用水

认识节约标志,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节约用水的做法?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构成? (2)原子是由哪几种粒子构成的?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的空间分布和质量分布分别有什么特点?

二、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三、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元素可以分为哪三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不同类别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化学性质各有什么特点?

四、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如:

8、

18、

28、

38、48等

五、形成“化学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是否改变?微观原因是什么?

六、核外电子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为什么说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七、原子与离子

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如:Na与Na+、S与S2-如何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质子数、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变化情况?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NaCl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2011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提纲

八、说出几种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K、Na、Ca、Zn、Mg、Cl、Al、SO

4、OH、NO

3、NH

4、CO3等。

九、能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1)根据俗名写化学式;(2)根据用途写化学式;(3)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十、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元素间的质量比;(3)计算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4)根据计算来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中除C、H元素之外是否含有氧元素; 当 M有机物 等于 MH +MC 不含有O元素; 大于 MH +MC 含有O元素;差值即为氧元素的质量。

十一、能懂商品标签上的物质成分及含量

(1)要注意标示的是物质的质量还是元素的质量,如:加钙盐CaCO3-Ca,加碘盐KIO3-I; (2)要注意标示的单位质量与所给的质量或体积单位是否一致。

二、能根据某种氮肥包装袋或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氮量推算它的纯度 (1)标示的含氮量 实际含氮量(不纯) 根据化学式计算含氮量 理论含氮量(纯)则纯度=实际含氮量/理论含氮 量×100% (2)判断广告其真实性

若标示的含氮量 大于 理论含氮量 则是虚假广告。

十三、平均值问题

两种不等量物质混合,所得实际结果必介于两种之间。 2011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一、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认识常见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铁钉生锈后质量为什么增加? (2)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什么减少?

二、用微观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1)知道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 (2)会推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注意有无系数)

三、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实验。

四、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1)查化学式 --- 根据化合价; (2)查配平 --- 数原子数,尤其氧原子; (3)查条件和箭头 ---- 根据所学知识或题目所给信息。

五、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必须要查; (2)比例式必须要列; (3)设答必须要完整; (4)单位,x---不带单位,数字---必须带。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认识同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单质; (2)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碳、碳黑的特性和用途; (3)金刚石和石墨性质有什么显着的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分别有什么用途?

二、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CO2 (1)用什么药品?固体能否选用CaCO3或Na2CO3粉末?液体能否选用稀盐酸或稀硫酸?原理是什么?用什么装置? (2)依据什么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常见的发生装置有哪些?常见的收集装置有哪些? (3)如何进行气体的检验和验满、验纯(可燃性气体)?

三、知道自然界的氧和碳循环 ,如何实现?

四、温室效应

知道温室效应的成因和防治;注意与空气污染、酸雨污染的防治区别。

五、探究CO2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CO2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如何通过实验来说明?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 (2)探究CO2与水、澄清水灰水反应,学会设计实验说明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

六、知道CO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物理性质有哪些?(2)化学性质有哪三个?(3)如何检验CO?

七、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之间联系要熟练掌握

第二篇: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化学总复习资料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第三篇:初三化学总复习提纲与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 (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 (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二、药品的取用

(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

(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

三、物质的加热

(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

(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

(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四、药品和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 (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六、化合反应 氧化物

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

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

(1)S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2)Al燃烧时,火柴在什么时机插入集气瓶中,为什么?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放些细纱?

八、分解反应

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分解反应?

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

九、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原料分别是什么?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2)用KMnO4制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3)用KMnO4制取氧气时,绵花的作用?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什么时候开始收集?为什么?结束时,如何操作?为什么这样?

十、探究碳和铁的燃烧

(1)在空气和纯氧中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

(3)铁丝为什么要盘成螺旋状?如未发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原因有哪些?分别应如何改进?

(4)通过上述实验得出氧气的什么化学性质?

十一、本单元的反应符号表达式

(1)碳、硫、磷、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符号表达式?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符号表达式?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根据什么现象可以推断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二、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和化合物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要学会区别?各举几个例子,并写出化学式?

三、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四、探究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特征有哪些?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间有间隔的?

五、水的净化

(1)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是什么?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是什么?

(2)有哪些净化水的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何种操作?

(3)明矾和活性炭的净水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4)什么样的混合物可以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过滤的操作要领“一贴两低三靠”的含义是什么?

六、水污染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应如何防治?

七、节约用水

认识节约标志,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节约用水的做法?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构成? (2)原子是由哪几种粒子构成的?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的空间分布和质量分布分别有什么特点?

二、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三、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元素可以分为哪三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不同类别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化学性质各有什么特点?

四、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如:

8、

18、

28、

38、48等

五、形成“化学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是否改变?微观原因是什么?

六、核外电子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为什么说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七、原子与离子

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如:Na与Na+、S与S2-如何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质子数、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变化情况?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NaCl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八、说出几种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K、Na、Ca、Zn、Mg、Cl、Al、SO

4、OH、NO

3、NH

4、CO3等。

九、能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1)根据俗名写化学式;(2)根据用途写化学式;(3)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十、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元素间的质量比;(3)计算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4)根据计算来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中除C、H元素之外是否含有氧元素;

当 M有机物 等于 MH +MC 不含有O元素;

大于 MH +MC 含有O元素;差值即为氧元素的质量。

十一、能懂商品标签上的物质成分及含量

(1)要注意标示的是物质的质量还是元素的质量,如:加钙盐CaCO3-Ca,加碘盐KIO3-I;

(2)要注意标示的单位质量与所给的质量或体积单位是否一致。

十二、能根据某种氮肥包装袋或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氮量推算它的纯度

(1)标示的含氮量 实际含氮量(不纯)

根据化学式计算含氮量 理论含氮量(纯)则纯度=实际含氮量/理论含氮量×100% (2)判断广告其真实性

若标示的含氮量 大于 理论含氮量 则是虚假广告。

十三、平均值问题

两种不等量物质混合,所得实际结果必介于两种之间。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一、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认识常见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铁钉生锈后质量为什么增加?

(2)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什么减少?

二、用微观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1)知道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 (2)会推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注意有无系数)

三、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实验。

四、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1)查化学式 --- 根据化合价;

(2)查配平 --- 数原子数,尤其氧原子;

(3)查条件和箭头 ---- 根据所学知识或题目所给信息。

五、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必须要查;

(2)比例式必须要列;

(3)设答必须要完整;

(4)单位,x---不带单位,数字---必须带。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认识同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单质;

(2)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碳、碳黑的特性和用途;

(3)金刚石和石墨性质有什么显著的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分别有什么用途?

二、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CO

2(1)用什么药品?固体能否选用CaCO3或Na2CO3粉末?液体能否选用稀盐酸或稀硫酸?原理是什么?用什么装置?

(2)依据什么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常见的发生装置有哪些?常见的收集装置有哪些?

(3)如何进行气体的检验和验满、验纯(可燃性气体)?

三、知道自然界的氧和碳循环 ,如何实现?

四、温室效应

知道温室效应的成因和防治;注意与空气污染、酸雨污染的防治区别。

五、探究CO2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CO2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如何通过实验来说明?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

(2)探究CO2与水、澄清水灰水反应,学会设计实验说明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

六、知道CO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物理性质有哪些?(2)化学性质有哪三个?(3)如何检验CO?

七、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之间联系要熟练掌握。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爆炸的措施

(1)燃烧的条件及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2)缓慢氧化的条件 (3)爆炸发生的条件;

(4)防火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5)防爆炸的措施(列举实例)

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1)与氧气接触,温度达不到着火点;(2)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与氧气接触;(3)两者皆满足

三、控制变量法证明的必要条件,例:A、B、C三个条件;

具备B、C,不具备A,不成立,说明A是必要的; 具备A、C,不具备B,不成立,说明B是必要的;

具备B、A,不具备C,不成立,说明C是必要的;

同时具备A、B、C,成立,说明ABC同时具备时,结论就可以成立;例:铁生锈,铜生锈;

四、燃料有关问题

石油的几种产品及主要用途(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知道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我国能源和资源短缺的国情;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形成?利用?主要组成元素?所属物质类别?了解使用H

2、CH

4、C2H5OH、液化石油气、汽油、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五、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意义?不完全燃烧的后果?措施?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一、应掌握的知识点

1、 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 在原子中,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6、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7、 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 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 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 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 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 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18.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

2、C、CO。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 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 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2. 溶液都是均

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23. 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溶质的质量。

24. 酸的pH<7;如:HCl、H2SO

4、CO2通入水中;

碱的pH>7;如:NaOH、Ca(OH)

2、CaO溶于水、Na2O溶于水、Na2CO3 中性溶液pH=7。如:水、NaCl

25. 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2 2 8 2 ,该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2,核电荷数为12, 核外电子数为12,最外层电子数为2,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成为阳离子。

26. 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是(1)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2)温度达到或超过可燃物的着火点。

27.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8. 酸有盐酸HCl、硫酸H2SO

4、硝酸HNO3。

29. 碱有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等。

30. 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碳二四,铁二三,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其他口诀也可)

31. 空气中的污染性气体有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

2、二氧化氮NO2。

32.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对空气没有污染。

33. 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占78%,其次是氧气,占21%。

34. 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燃烧的是氧气O2。

35. 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略重,不易溶于水,液态氧和固态氧均为淡蓝色。

36.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37.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在做此实验时,应预先在瓶底放水或细砂,原因是防止熔融的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38. 磷在氧气中燃烧,呈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的白烟。烟是固体。

39. 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40. 实验室制取氧气所用的药品是(1)氯酸钾(白)和二氧化锰(黑)的混合物; (2)高锰酸钾;其中在反应中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41.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2. 氢气的用途有(1)冶炼金属(还原性);(2)焊接金属(可燃性);(3)探空气球(比空气轻)。

43. 实验室制取氢气所选用的药品是锌和稀硫酸。

44.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

45. 在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可用来切割玻璃。

46. 所学物质中为黑色的是木炭C,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

47. 用墨书写的字画常年不褪色,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48. 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

49.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的沉淀是碳酸钙CaCO3。

50. 煤气中毒实际上就是一氧化碳CO中毒。

51. 为了证明某物质中含有碳酸盐,应滴加稀盐酸。

52. 假酒可导致人失明,甚至死亡,假酒中含有甲醇。

53. 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54. 甲烷(CH4)在空气中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55. 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剂变成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56. 碱可以使紫色石蕊试剂变成蓝色;使无色酚酞变成红色。

57. 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敞口放置质量会减少,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氢氧化钠(NaOH)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因为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而且可以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58. 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抹墙,逐渐变硬的原因是由于石灰浆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

59. 不能用NaOH干燥的是SO

2、CO

2、HCl。

60. 硫酸铜晶体的俗称是蓝矾或胆矾。固体二氧化碳的俗称是干冰。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烧碱、火碱、苛性钠。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消石灰

61. 五种白色沉淀是AgCl、BaSO

4、CaCO

3、BaCO

3、Mg(OH)2;一种蓝色沉淀是

Cu(OH)2;一种红褐色沉淀是Fe(OH)3。 其中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是AgCl和BaSO4。

62. 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63. 可以用酒精灯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

64. 用滴管往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不应伸入试管中。

65. CO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

66. 收集气体应用集气瓶;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需用量筒;溶解较多固体时应用烧杯;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使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应使用镊子。加热时常用酒精灯。

67. 氧气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氢气的收集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

68. 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在进行操作时,应先通氢气,后加热,原因是排净试管中的空气,防止混合气体加热时爆炸。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氢气,原因是防止灼热的铜再次被氧化。

69. 酒精灯火焰温度最高的是外焰。

70.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71. 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带火星的木条在集气瓶口复燃。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燃着木条在集气瓶口熄灭。

72. 能区别盐酸和硫酸的试剂是氯化钡BaCl2溶液。

73. 能鉴别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水的试剂是石蕊试剂。

74. 在氧气、稀硫酸、熟石灰、干冰四种物质中,可用来金属除锈的是稀硫酸;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可用于潜水、抢救病人的是氧气;可用作人工降雨的是干冰。

76、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77、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能溶于水。

78、由饱和溶液到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79、由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增加溶质或减少溶剂。

80、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种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

81、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就是说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食盐36克。

8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83、若要分离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的物质,应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84、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 8

5、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

86、浓硫酸在稀释时,应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停搅拌。

二、应掌握的化学方程式

1、电解水 2H2O →2H2↑+ O2↑ (分解反应)

2、碱式碳酸铜分解 Cu2(OH)2CO3 →2CuO + CO2 ↑+ H2O (分解反应)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2H2 + O2→ 2H2O (化合反应)

4、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 + O2→ CO2 (化合反应)

5、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C + O2 →2CO (化合反应)

6、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2 →Fe3O4 (化合反应)

7、镁在氧气中燃烧 2Mg + O2 →2MgO (化合反应)

8、硫在氧气中燃烧 S + O2→ SO2 (化合反应)

9、磷在氧气中燃烧 4P + 5O2 →2P2O5 (化合反应)

10、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 2KClO3 →2KCl + 3O2↑ (分解反应)

11、高锰酸钾分解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分解反应)

12、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 →Cu + H2O (置换反应)

13、实验室制氢气 Zn + H2SO4 → ZnSO4 + H2↑ (置换反应)

14、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炭层 CO2 + C →2CO (化合反应)

15、碳还原氧化铜 C + 2CuO →2Cu + CO2↑ (置换反应)

16、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CO2 + H2O → H2CO3 (化合反应)

17、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O2 + Ca(OH)2 → CaCO3 ↓+ H2O

18、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复分解反应)

19、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 CaO + CO2↑ (分解反应)

20、一氧化碳燃烧 2CO + O2 →2CO2 (化合反应)

2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 + CuO Cu + CO2

22、生石灰遇水变成熟石灰 CaO + H2O → Ca(OH)2 (化合反应)

23、盐酸的检验 HCl + AgNO3 → AgCl↓+ HNO3 (复分解反应)

24、硫酸的检验 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复分解反应)

25、用硫酸铜检验无水酒精中是否含有水 CuSO4 + 5H2O → CuSO4+5H2O

第四篇:初三复习提纲

(九)

第一单元

1. 知道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① 责任的含义和产生P5P6 ② 理解承担责任的回报和代价的含义P14 ③ 懂的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就要自己对自己负责P11

④ 负责任的表现及不负责任的后果P9P10P15P27-29 ⑤ 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P27-29

2. 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① 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② 要学会选择并勇于承担责任 对个人成长的意义P14P18 ③ 了解承担责任的意义对社会及公益事业的意义P24P8 对国家和民族的意义P23

3. 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更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① 参加了公益活动的意义P24两个角度

② 承担责任的最高境界P16

第二单元

1. 感受身边的变化,知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①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变化P32P33

②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P34

③ 知道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总任务

④ 理解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

⑤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

2. 知道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现阶段的基本

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① 基本路线制定的依据及出发点、内容、核心内容

② 核心内容的含义、意义

③ 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原因及重要性

④ 知道几个主要制度:①根本制度②根本政治制度③三项基

本政治制度④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⑤ 确几组概念: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从含义、地位、性

质、作用、关系、政策方面区别)

⑥ 正确认识共同富裕

⑦ 了解四尊重的必要性,学会自主创业,学会理财,合理消费

3.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发展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差距。理

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

自身素质。

①我国科技国情。

②实施科教兴国的原因(P61①。②。P63③。P64④)。如何实施科

教兴国战略(P64)

③知道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④理解科技创新,教育创兴的必要性。培养青少年的创兴意识和创

性能力。(P64。P143)

4.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①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知识要点:

①人口国情;基本特点;其他特点。

②人口问题的本质。

③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因(P52,53)。

④目的和具体要求。

② 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知识要点:

① 环境和资源国情

② 知道实施这一国策的重要性(P54,55,56)

③ 坚持这一国策的要求

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知识要点:

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及要求

④ 可持续发展战略

①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P56—57)

②明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要求:奋斗目标。

5.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

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了解中华民

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

①有关民族问题:①我国对少数民族的基本改革和意义②型民族关系

和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和意义③维护民族团结P43④民族团结和

重要性

② 有关“一国两制”问题:①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②坚持一个

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③了解中国政府对待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本态度,坚决反对“台独”维护中华民

族的根本利益.

(3)有关中华民族之中华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

问题 。

(1)中华文化:特点、传承至今的原因、影响。

(2)传统美德:内容、特点、传承的意义。

(3)民族精神:含义、意义、传承。

(4)有关社会主义精神建设。

(1)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2)知道发展先进文化的含义及前进方向。

(3)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重要性。

(4)知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各自地位。

(5)明确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6)明确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形式、意义。

6.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

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1) 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形象。

(2)知道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我国发展取得的成就与差距,理解国

家采取的对策和办法。

(3)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和存在的问题。

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

存在的问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恐怖主

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

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世界还不安宁,人类面临许

多严峻的挑战。

第五篇:初三历史复习提纲

世界现代史(九下)

一、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与发展

(一)俄国十月革命

1、二月革命 1917.3 A、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结果:①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②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力)与工兵代表苏维埃

2、十月革命 1917.11 (1)原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依然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一战),对内镇压人民。 (2)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四月提纲》,号召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反动统治 (3)概况:19

17、11,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又称“十月革命”) (4)结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为主席)

(5)苏维政府的革命措施:A.目的:巩固无产阶级政权

B.内容:①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②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③颁布《土地法令》;④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⑤迁都至莫斯科 (6)卫国战争(1918-1920)

A.原因: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B.措施:①组建红军卫国;②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企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C.意义: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政权 (7)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政治上:1922,建立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22年底—1991年) 组成:最初由俄罗斯、外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组成;后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2、经济上:

(1)实施新经济政策,1921年开始

A.原因:①国内战争结束,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②苏维埃政权首要任务是恢复发展经济 B.内容: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C.意义:

(2)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

A.概况:1928—1937年, 两个五年计划, 重点发展重工业 B.内容:①工业化建设;②农业化集体化

C.意义: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国防力量增强。

3、法制建设上:

1936年,颁布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意义:①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②标志斯大林模式形成

4、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背景: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2)评价:A.积极:便于集中了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使苏联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国防实力也大大加强,为以后苏联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打下了基础。

B.消极:①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②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③严重损害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④经济粗放发展,效益低下,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二、一战后的“新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巴黎和会 1919.1, 巴黎

(1)原因: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

(2)操纵者:法国总理克利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3)实质:帝国主义分赃会议

(4)内容:①与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②与德国的盟国奥、匈、土、保签订和约 《凡尔赛和约》内容:A.领土: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B.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C.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D.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E.殖民地: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E.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政府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5)结果:由对德的《凡尔赛和约》和对奥、匈、土、保的和约构成的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国际联盟的建立 1920 (1)总部:日内瓦; (2)操纵者:英法(美国未加入) (3)实质:是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3、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的“安排” 1921—1922年 华盛顿 (1)原因:一战后,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十分尖锐(日美矛盾最突出) (2)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3)操纵者:美、英、日

(4)内容:①《四国条约》,英、法、美、日签订;

②《五国条约》,美、英、日、法、意签订,规定了五国主力舰的吨位比;

③《九国公约》,在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下,把中国重新置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5)结果:由华盛顿会议内容构成的华盛顿体系,确定了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统治秩序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但又产生了新矛盾:战败国和战胜国的矛盾;....战胜国列强之间矛盾;战胜国与(半)殖民地的矛盾加剧

(二)经济大危机

1、经济危机

(1)“繁荣”: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但孕育着严重的危机 (2)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

①原因:根本: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直接:生产相对过剩

②导火线: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暴跌,进而席卷世界; ③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2、美国罗斯福新政,1933 (1)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

(2)内容:①(中心措施)调整工业,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②整顿银行;③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牲畜,政府补贴;④兴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3)特点: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

(4)影响:①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改善,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②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③开创了资义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先例;④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增强。 ⑤局限: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3、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1)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

A、原因: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德国社会矛盾;②纳粹党的欺骗宣传赢得人民支持 B、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 C、影响: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2)意大利、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意大利:1922年,墨索里尼上台 (最早的法西斯政权) 日本:1936年,军部法西斯上台,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美德两国摆脱危机的不同方式、原因及其影响:

①方式: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了危机,保留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德国则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摆脱危机。

②原因:美国有民主传统;德国有军国主义传统。美国经济实力雄厚,承受力强,可用改革的办法来摆脱危机;德国是一战战败国,经济基础薄弱,资产阶级急于用侵略扩张这种极端办法来摆脱危机。罗斯福和希特勒个人的作用。

③影响:美国经济恢复,阶级矛盾缓和,保留了民主制度,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德国则走上了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成为了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和主要发动者,给自身和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9——1945.9)

(一)二战原因:

①根本: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②直接原因: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德意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

③西方大国采取的绥靖政策也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对战争的爆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二)慕尼黑阴谋:

(1)概况:1938.9,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2)影响:标志着英法等西方大国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3)绥靖政策: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这使西方大国的利益受到一定损害。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满,但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他们想把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因此,他们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这种政策被称之为“绥靖政策”。

(三)爆发和扩大

1、爆发:1939.9,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

2、扩大:1941.6,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进一步扩大:1941.12,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对日宣战

(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标志:1942.1.1,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内容: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3、意义:团结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彻底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奠定了基础

(五)二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7—1943.2

(六)开辟第二战场: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1944.6

(七)雅尔塔会议: 1945.2 苏、美、英

1、内容:①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对德国军事占领;②成立联合国;③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2、意义: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3、消极影响:体现了大国强权意志,出卖弱国利益。(外蒙,旅顺港)

(八)最后的胜利

1.1943.9,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2.1945.5.8,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3.1945.9.2,日本投降,二战结束

(九)二战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十)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反法西斯国家建立了同盟;②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大大超过了法西斯国家。③正义战争

(十一)影响:

①给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②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深入人心。

③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④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⑤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上一篇:城市污水处理介绍下一篇:创伤性休克的急救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