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感受

2024-05-10

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感受(精选6篇)

篇1: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感受

2013年7月16日上午9点,公司请到了杨医生为我们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首先我们看了暨南大学制作的影像视频教程,这个视频把心肺复苏的整个过程给我们详细讲解了一遍。接下来是杨医生重点给我们讲心肺复苏技能知识及实际操作过程。他说,人脑能承受的缺氧时间为4分钟左右,所以抢救病人一定要尽早,但不可慌乱。杨医生介绍:要遵守一看二听三感觉的急救方法,在急救的同时要喊叫并拨打急救电话;施救时,方法一定要正确,如若方法不对,可能会导致病人死亡。

然后,杨医生为我们讲解了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循环外压等。严老师一边讲解,一边进行示范,从手势的正确与否,到力度的大小,按压部位的准确性,都一一进行了详细地说明。

杨医生讲解完毕,就是我们学员的实践环节,本来以为很简单的几个动作,结果我们13位学员做的是漏洞百出,比如,气道没完全打开,人工呼吸的时候有的学员由于紧张忘记捏被救人员的鼻子,有的是吹气不到位,循环外压的时候用力过大,还有的是着力位置不准确,还有的是施救时间过长导致失败等,几乎每一个环节都会有失误,这一套看似简单的心肺复苏过程我们完成的却是如此的艰难,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神圣伟大的,这个施救过程容不得救援人员的半点失误和马虎,我们必须庄严地对待。后来,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以及大家的共同努力,最后每位学员都较好地完成了整个过程。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美国每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会心肺复苏技能,然而,在我国现在正在争取每一万人中有一个人会此技能,每年有上百万人由于心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失去生命,从此我们可以看出差距,看到我们需要普及心肺复苏技能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通过这堂培训课,我们感受到了救护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呼吁广大社会加强对心肺复苏技能的重视与普及。人的生命极其宝贵,同时却又是那么的脆弱,掌握正确的救护方法,挽救每一个可能挽救的生命,是一项艰巨而又神圣的任务,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努力!

篇2: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感受

心脏骤停是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中最危急的情况之一,表现为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患者对刺激无反应,无脉搏,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

我国SCD的发生率为每年41.84/10万(0.04%),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每年发生SCD 54.4万例。心脏骤停的原因 1.心源性原因: 冠心病---主要原因; 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病; 心肌疾病; 主动脉疾病; 瓣膜性心脏病; 其它。

2.非心源性疾病: 呼吸停止;

严重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药物中毒或过敏; 麻醉和手术意外;

意外事件:电击、雷击、溺水等; 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和中毒; 其它:临床诊疗技术操作等。

心脏骤停分类

1.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最常见(77-84%)

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复苏成功率高。

ECG:QRS波群消失,代之以振幅与频率极不规则的颤动波,频率为200-500次/分。

2.无脉室速(Pulseless Ventricular Tachycardia)3.心室停顿 较常见(16-26%)

多见于麻醉、手术意外和过敏性休克; 其心脏应激性降低,复苏成功率低。

4.心电机械分离(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ECG为宽大畸形、低振幅的QRS波,频率20-30次/分,但心脏并无有效的泵血功能,血压和心音均测不到;

极少(5-8%)

常为终末期心脏病,心泵衰竭; 心脏应激性极差,复苏十分困难。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

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

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

心音消失; 瞳孔散大固定(常于心脏骤停后30-40s后开始出现扩大,4-6min后固定);

呼吸呈叹息样或停止(多发生在心脏骤停后30s内)心脏骤停对心脏的影响

心脏重量占体重0.4%,但耗氧量占全身代谢7-20%。心肌内动脉血中摄氧量占动脉血氧含量的71%,所以心脏是高耗氧、高耗能的器官。

若心跳停止3-4分钟内恢复,心肌供血改善,心肌张力可以很快完全恢复;8-10分钟内恢复供血,仍可恢复功能;10分钟以上恢复心跳,心肌损伤不能完全恢复。

心脏骤停对脑的影响

脑血流量高出全身肌肉和其他器官组织18-20倍,所以脑也是高耗氧器官。

血液循环停止10秒钟,大脑因缺氧丧失意识,10-15秒钟内神经功能损害,在>4分钟瞳孔散大固定。

心脏停止后,在4-5分钟内开始发生不可逆的脑损害,经过数分钟过度到生物学死亡。时间与抢救成功率

(黄金四分钟)

开始时间 成功率

<1min--------------------->90% <4min----------------------50% 4-6min----------------------10% >6min----------------------4% >10min---------------------0.09%

心肺复苏(CPR)

针对心跳、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用心脏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 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并挽救生命的目的。

心肺脑复苏(CPCR)

心脏呼吸骤停病人的复苏成功,并非仅指心搏和呼吸的恢复,而必须达到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脑复苏决定患者的生存质量。

心肺复苏术分为三个阶段 1.基础生命支持(BLS)2.高级生命支持(ACLS)

一、基础生命支持

基础生命支持是心脏骤停后挽救生命的基础。基本内容包括识别心脏骤停、呼叫急救系统、尽早开始CPR、迅速使用除颤器。

心脏骤停的诊断

突然意识丧失

大动脉搏动消失(颈动脉、股动脉)呼吸停止、叹息样或抽泣样呼吸。

轻拍、呼唤患者有无反应?

动脉搏动:触摸颈、股动脉是否有搏动?

呼吸:视胸廓是否有起伏?是否有呼吸气流?

一旦发现患者无反应,医护人员必须立即呼救并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10s内完成)

颈动脉位于喉部甲状软骨两侧,胸锁乳突肌的内侧

一手扶头,另一手的食指、中指找准喉头,滑向气管与乳突肌间

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

Defibrilation—电除颤 Compressions胸外按压 Airway———开放气道 Breathing—--人工呼吸

先电击还是先心肺复苏?

当立即可以取得AED时,对于有目击的成人心脏骤停,应尽快使用除颤器。若成人在未受监控的情况下发生心脏骤停,或不能立即取得AED时,应该在他人前往获取以及准备AED的时候开始心肺复苏,直到AED可以分析患者心律。

C---胸外按压

除胸廓下陷挤压心脏外,更重要是改变胸腔正负压,通过虹吸作用增加静脉回心血量及心脏排血量,心泵血占20%,胸泵血 占80%。

有效的按压应使大动脉脉搏可被触及,SBP达到100mmHg,平均血压超40mmHg,颈动脉血流量达到正常值的5—35% 按压平面:仰卧位硬质平面或地面

按压部位:胸骨中下段1/3交界处(男性两乳头连线中点的胸骨上)。

按压手法:掌根着力,双手紧扣,重叠上翘。按压姿势:双臂垂直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按压深度:成人>5cm,<6cm。按压频率:>100次/分,<120次/分。

按压与放松比1:1,按压间隙避免依靠在患者胸上,使胸廓充分回弹。

按压与通气比:成人:单人、双人30:2,儿童、婴儿:单人30:2,双人15:2(无需因为人工呼吸而中断胸部按压)。

对于没有高级气道接受心肺复苏的成人心脏骤停患者,尽量提高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比例,目标比例为至少60%,中断时间限制在10s以内。

在心肺复苏中使用高级气道,医护人员可每6秒进行一次人工呼吸(每分钟10次),同时进行持续的胸部按压。

持续胸外按压优点

减少由于通气造成的按压中断,保证重要器官的持续血供;

无需口对口通气,减少目击者实施CPR的障碍和顾虑; 简化了CPR程序,便于CPR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但对于儿科SCA患者以及溺水、药物中毒、气道阻塞等引起的SCA患者,仍应采用传统CPR方法。

A---开放气道

(1)技术要点

首先清除异物,解除舌根后坠、异物阻塞

(2)方法:

①仰头抬颏法 ②双手抬颌法

③托颈法

仰头-抬颏法:将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部,用力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置于下颏骨骨性部分向上抬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开放气道。(优点:简单、迅速、有效)(要点:去枕、仰头、压额、提颏)

清除气道异物:首先头偏一侧,用手指清除口咽部异物,注意速度要快,取下义齿。

开放气道:如无颈部创伤,清除口腔中的异物后上抬下颌骨,解除舌根后坠造成气道阻塞--开放气道。

托颌法:将双手放在头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同时用力向上托起下颌。

如果需要人工呼吸,则将下颌持续上托用拇指把口唇颌持续上托,用拇指把口唇分开,贴紧患者的鼻孔进行吹气。托颌法,操作难度大,不能有效的开放气道,易致脊髓损伤,非专业者不建议采用。

B--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

吹气口型:全口相对,完全吻合密闭 吹气压力:防止漏气,捏闭鼻孔(一捏一松)吹气力度:自然吸气,适力吹气,避免过度通气。吹气时间:持续一秒。吹气有效:胸廓起伏。

吹气频率:每6-8秒进行1次呼吸

口对鼻呼吸

当不能进行口对口呼吸时,应给予口对鼻呼吸,如溺水、口腔外伤等。球囊-面罩通气

体位:仰卧,头后仰,抢救者位于患者头顶端 手法:EC手法固定面罩

C法—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面罩紧扣于患者口鼻部,固定面罩,保持面罩密闭无漏气;

E法—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病人下颌角处,向前上托起下颌,保持气道通畅,用左手挤压气囊。

首先保证气道开放。面罩与面部充分吻合,减少漏气。适度的按压频率和深度。

L 球囊的1/2—2/3,(潮气量400-600ml),胸廓扩张,超过 1s。应能看到胸廓起伏

D---电除颤

院外目击SCD且现场有AED可用时,应尽早使用AED除颤; 对于院内SCD患者,应立即进行CPR,一旦AED 或除颤仪准备就绪,宜立即除颤;

对于院外发生的SCD且持续时间>4~5min或无目击者的SCD患者,应立即给予5个周期约2min的CPR(一个CPR周期包括30次胸部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后再除颤。

强调每次电击后立即CPR,尽早除颤!

V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导致SCD的心律失常,电除颤是终止VF最有效的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除颤成功率迅速下降。在未同时实施心肺复苏的情况下,从电除颤开始到生命终止,每延迟1min,VF致SCD患者的存活率下降7%~10%;

短时间内VF即可恶化并导致心脏停搏。

体位:患者平卧于病床上或地下,将胸前衣物解开并移走其它异物,特别是金属类物品;

电极板的准备:电极板上均匀涂上导电糊,或包裹4-5层纱布后在盐水中浸湿;

电极板的位置:一个电极板置于右锁骨下方,另一电极板置于左乳头的左下方,两个电极的距离至少10cm。

除颤波形和能量水平: 不能确定哪种波形对心脏骤停后的ROSC(恢复自主循环)发生率或存活率更好;

双相波除颤150~200J,尚未确定第一次双向波形电除颤的最佳能量;

单相波360J;

如果首次双相波电击没有成功消除VF,则后续电击至少使用相当的能量级别,如果可行,可以考虑更高能量级别。推荐1次(而非3次)除颤方案。

主要原因

包括:①动物实验表明,单次电击与3次电击相比,CPR中断时间减少,存活率增加;②如果1次电击未能终止VF,则再次电击增加的益处也很少,此时重新CPR或许比再次电击更有价值。

除颤成功标志

电击后5s内VF终止。

电击后5s心电显示心搏停止或非室颤无电活。电击成功后VF再发不应视为除颤失败。

除颤时注意事项

实施CPR期间,当确认患者发生VF或无脉室速时,急救者应立即给予1次电除颤;

电击时所有人员应脱离患者。

单人复苏时,急救者应熟练地联合运用CPR和AED。电除颤前后中断胸部按压的时间要尽可能短,胸部按压和电击间隔时间越短,除颤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应在除颤器准备放电时才停止胸部按压,急救者一旦完成电击,应立即重新开始胸部按压,实施5个周期的CPR后再次检查脉搏或评估心律。

CPR注意事项

在5次按压周期内,应保持双手位置固定,不可将手从胸壁上移开,每次按压后让胸廓回复到原来位置再进行下一次按压。

急救者应定时更换角色。如果有2名或更多急救者急救者在场,应每2min(或在5个比例为30:2按压与人工呼吸周期后)更换按压者,每次更换尽量在5s内完成。

CPR应在患者被发现的现场进行,CPR过程中不应搬动患者并尽量减少中断,除非患者处于危险环境,或者存在其创伤需要紧急处理的情况。

5个循环CPR后(2分钟),检查循环体征(<10秒)无恢复 继续下个循环CPR。(1个循环指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 1次电击后立即按压,勿急于检查心跳。

强调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 A.按压速率>100次/分,<120次/分

B.成人按压幅度>5cm、<6cm;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为4厘米,儿童大约为5厘米)C.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 D.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E.避免过度通气

BLS效果的判断(复苏有效的指征)A.瞳孔(是否瞳孔缩小,有对光反射)B.面色(是否面色及口唇红润)C.神志(是否神志渐清)D.呼吸(是否有自主呼吸)E.脉搏(是否有脉搏)

F.血压

若有,则表明CPR有效

二、高级生命支持

是指专业急救、医护人员应用急救器材和药品所实施的一系列复苏措施,主要包括: 1.人工气道的建立; 2.机械通气; 3.循环辅助设备; 4.药物和液体的应用; 5.病情和疗效评估; 6.复苏后脏器功能的维持等

人工气道的建立

氧气面罩(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暂时使用)气管插管术 紧急环甲膜穿刺或切开(临时应急)

球囊面罩

球囊面罩由球囊和面罩两部分组成,球囊面罩通气是CPR最为基本的人工通气技术,所有的急救者都应熟练掌握其使用。

球囊面罩可为复苏开始数分钟内不能及时应用高级气道或应用失败的患者提供通气支持。

潮气量(6~7ml/kg或500~600ml)使得胸廓扩张超过1s,该通气量可使胃胀气的风险最小化。

气管插管术

经口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经环甲膜气管插管;优点:

能长时间维持气道开放;

能长时间维持气道开放;

方便抽吸呼吸道分泌物;

可进行高浓度供氧和潮气量可调的通气;

提供备选的药物输入途径;

避免误吸的发生。

气管插管时注意事项

气管内插管时应尽可能缩短胸部按压的中断时间。

插管时间限制在10s以内一旦气管导管通过声门,马上开始胸部按压。

临床评估导管位置  体格检查评估:观察两侧胸廓起伏,在上腹部听诊(应听不见呼吸音)和两侧肺野听诊(呼吸音对称和足够);

仪器确认(呼气二氧化碳探测仪、食管探测仪等);

如怀疑导管不在位,用喉镜观察导管是否通过声带;

若仍有怀疑,应拔除管并给予球囊面罩通气,直到重新插管 气管插管。

药物使用

用药目的:

增加心脑血流,提高心肌灌注压,尽早恢复心跳;

提高室颤阈为电击除颤创造条件;

控制心律失常;

纠正酸中毒。

心脏骤停时,CPR和早期除颤极为重要,用药其次!

给药途径

1.中心静脉与外周静脉给药:

与中心静脉给药相比,外周静脉给药到达中心循环需要1~2分钟,药物峰浓度低、循环时间长。

复苏时大多数患者不需要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复苏时大多数患者不需要置中静脉导管只需置入一根较粗的外周静脉导管。

建立外周静脉通道时无需中断CPR,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也可满意地使用药物和液体。

首选给药途径,从外周静脉注射复苏药物,应在用药后再静 脉注射20ml液体并抬高肢体10~20s,促进药物更快到达中心循环。

2.气管内给药

某些复苏药物可经气管内给予(如果静脉无法完成)。

利多卡因、肾上腺素、阿托品、纳洛酮和血管加压素经气管内给药后均可吸收。

同样剂量的复苏药物,气管内给药比静脉给药血浓度低。

气管内给药产生的低浓度肾上腺素,可能产生β-肾上腺素能作用,这种作用是有害的,能导致低血压和低冠脉灌注压,有潜在降低自主循环恢复的风险。

因此,复苏时最好静脉给药;一般情况下气管内给药量应为静脉给药量的2~2.5倍。气管内给药时应用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稀释至5~10ml,然后直接注入气管。

3.骨内给药(IO)

骨内中空的未塌陷的静脉丛,能起到与中心静脉给药相似的作用,如果静脉通道无法建立,可以考虑IO。

治疗药物与使用方法

1.肾上腺素:

由于肾上腺素可刺激α-肾上腺素能受体,产生缩血管效应,增加CPR时冠状动脉和脑的灌注压,在抢救VF和无脉性VT时能产生有益作用。

因不可电击心律引发心脏骤停后,应尽早给予肾上腺素。建议剂量:1mg静脉内推注,每3-5min一次。

如果IV通道延误或无法建立,可用肾上腺素2~2.5mg气管内给药。

2.血管加压素

(2015版指南)证据表明,心脏骤停时给予肾上腺素和加压素都可以改善ROSC。对现有证据的审查显示,这两种药物的效果类似联合使用肾上腺素和加压素相比类似,联合使用肾上腺素和加压素,相比单独使用肾上腺素没有优势。为了简单起见,已从成人心脏骤停流程中去除加压素。

3.胺碘酮

静脉胺碘酮影响钠、钾、钙通道,并有阻断α和β肾上腺素能特性。可以考虑用于对除颤、CPR和血管加压药无反应的VF或无脉VT患者的治疗。

首剂300mg iv,若无效可重复追加150mg。

VF终止后,可用胺碘酮维持量静脉滴注。最初6h以1mg/min速度给药,随后18h以0.5mg/min速度给药,第一个24h用药总量应控制在2.0~2.2g以内。第二个24h及以后的维持量根据心律失常发作情况酌情减量。

注意事项:

静脉应用胺碘酮可产生扩血管作用,导致低血压,使用胺碘酮前给予缩血管药可以预防低血压发生。

注意用药(胺碘酮)不应干扰CPR和电除颤。4.利多卡因

不推荐常规使用。

若是因VF/无脉VT导致的心脏骤停,恢复自助循环后,可以考虑立即开始或继续给予利多卡因。

初始计量1-1.5g/kg iv,如果VF/无脉VT持续,每隔5-10min 可再用0.5-0.75mg/kg iv,直到最大量为3mg/kg。

5.硫酸镁

不推荐常规使用。

静脉注射硫酸镁能有助于终止尖端扭转型室速(TDP,与长 QT间期相关的不规则/多形性VT),对治疗正常QT间期的不规则 /多形性),对治疗正常Q间期的不规则/多形性VT无效。

用法:当VF/无脉VT与TDP相关时,可给予1~2g硫酸镁稀释后IV(5~20min)。如果TDP发作时不能触及脉搏,可先给予负荷剂量,然后用1~2g硫酸镁加入100~250ml液体中静脉滴注,给药速度要慢。

6.β-受体阻滞剂

不推荐常规使用;

因VF/无脉VT导致心脏骤停入院后,可以考虑尽早开始或继续口服或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

7.不推荐常规使用的措施

阿托品(2010指南)

碳酸氢钠: 用适当的有氧通气恢复氧含量、用高质量的胸外按压维持组织灌注和心排出量然后尽快恢外按压维持组织灌注和心排出量,然后尽快恢复自助循环,是恢复心脏骤停期间酸碱平衡的主要方法;

大多数研究显示使用碳酸氢钠没有益处或与不良预后有关。

三、心脏骤停后的治疗

自主循环恢复后,系统的综合管理才能改善存活患者的生命质量。心脏骤停后综合管理对减少早期由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导 致的死亡晚期多脏器衰竭及脑损伤有重致的死亡,晚期多脏器衰竭及脑损伤有重要意义。包括:亚低温治疗、血流动力学及气体交换的最优化,当有指征时积极PCI,血糖控制,神经学诊断、管理及预测等。

复苏后综合管理 A、移送至ICU加强监护

B、维持心肺功能及重要器官血流灌注。

C、对ACS及其它可逆因素的辨识与治疗。D、控制体温以达到最理想的神经系统复原。E、预防及治疗MODS,避免过度通气与氧过剩。

心脏骤停后治疗的初始目标

最大优化心肺功能和重要器官的灌注;

进入能进行综合心脏骤停后治疗的重症监护室;

努力鉴别和治疗导致心脏骤停的直接病因及预防骤停再发。心脏骤停后治疗的后续目标

控制体温以尽量提高存活率和神经功能恢复;

识别和治疗ACS;

优化机械通气意识肺损伤最小;

减少多器官损伤的危险,需要时支持器官功能;

客观评价恢复的预后;

需要时帮助存活患者进行康复服务。治疗措施

1.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保证呼吸道通畅,给氧,维持 SPO2 94-98%;正确使用呼吸机。

2.维持稳定的循环功能:严密监测循环功能;正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强心药;调整输液速度,防止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3.控制血糖: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需注意避免低血糖。

4.脑复苏。

5.保护各脏器功能,预防MODS发生。

6.其它治疗:控制或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等。

7.找出原发病并给出相应治疗。

篇3:心肺复苏培训工作探讨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培训

0 引言

据报道, 在北美每年约有350 000人发生心脏停搏而接受复苏急救。在中国每年约有1 000 000人死于心脏病。各种心脏疾病是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心脏骤停在院内和院外均可发生, 虽然在预防和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心脏骤停仍是相当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如在交通、旅游、国际交流、重大体育赛事中均可发生心脏猝死, 心血管疾病是心脏猝死的重要原因。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公务人员、社会民众和距离有生命危险者最近的人, 都有一种社会责任, 在第一时间现场实行基本生命支持, 即心肺复苏 (CPR) 技术以挽救生命[1]。

各种原因造成的心脏猝死, 均是由于心脏的有效搏出量急剧减少或停止, 结果维持生命最重要的脏器, 如冠状动脉及大脑的灌注急剧减少, 造成大动脉无波动, 意识丧失。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或保持基本的血流是基础生命支持的核心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 时间就是心肌, 时间就是生命。研究表明, 脑细胞一旦缺血、缺氧超过5~6min, 脑组织即显示永久性的损害。如脑组织缺血缺氧超过15min, 显然预后非常恶劣。因此, 在心脏骤停发生的第一时间实施有效的CPR, 对于进一步实施高级生命支持和生命急救是至关重要的[2]。

1 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

采用急救手段恢复已中断的循环、呼吸并最终促使脑功能恢复称为心肺复苏 (CPR) , 目的是恢复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心肺脑等所有器官的功能。近年来, 随着我国院前急救的快速发展, 使更多的心跳骤停患者能够在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 即心脏骤停4~6min内实施心肺复苏, 而复苏所用时间与团队的配合是影响院前急救复苏效果的重要因素[3]。心肺复苏技术是生命抢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决定高级生命支持和生命抢救的效果。如能对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在黄金时间内实施有效的基本生命支持技术, 可以显著提高生存率。心搏骤停的发生无法估计, 任何人在某一特殊的时间和地点均有可能发生, 这就要求非医务工作者也要掌握或熟悉CPR技术, 才能保证CPR的效果, 为进一步高级生命支持奠定基础。也就是说院前急救应在最短的时间内, 如果有职业的急救人员, 携带急救仪器及药品在最短的时间内至发病现场, 开展及时有效的复苏, 无疑就会提高CPR效果[4]。

CPR的流程可归纳为评估反应及环境 (无反应, 环境安全) , 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备除颤器) , 检查脉搏, 决定是否开始CPR。其中评估极其重要, 只有经过准确判断, 才能接受更进一步的CPR。CPR包括胸外按压 (C) 、气道 (A) 、呼吸 (B) 和除颤四部分[5]。成人、儿童及婴儿CPR的关键技术如表1所示。

2 开展心肺复苏的意义及背景

2.1 开展心肺复苏培训的意义

全世界每年有20%创伤患者因未及时进行现场复苏而死亡;我国有40%冠心病患者在发病后15min死亡, 30%在发病后20min死亡。87%心肌梗死患者在医院外发病, 其中25%病人因第一目击者不懂急救措施而身亡[6]。这些数据表明现场CPR和急救的重要性。目前将心脏停搏分为3个时期: (1) 电活动期, 为发病的前4min, 大部分患者此时表现为室颤。此期特点是对除颤的反应好, 患者若能在此期内接受CPR, 一般出院生存率较高; (2) 循环期, 出现在发病后4~10min, 此期内需要高质量CPR, 为心、脑等重要脏器在除颤前提供氧合血液, 从而增加有效循环, 改善患者预后; (3) 代谢期, 常始于发病10min以后, 目前几乎没有针对该期的有效治疗措施。研究发现, 生存率与心脏停搏持续时间成反比, 每延迟1min, 抢救成功率降低10%, 心脏停搏1min内实施CPR成功率大于90%, 心脏停搏4min内实施CPR成功率约60%, 心脏停搏6min内实施CPR成功率约40%, 心脏停搏8 min内实施CPR成功率约20%, 且患者可能已“脑死亡”, 心脏停搏10min实施CPR成功率几乎为0%[7]。郑瑞春[8]等对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对医院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做了研究, 发现: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缩短心肺复苏、除颤、气管插管时间。标准CPR的目的是通过按压产生胸腔内外的压力差、促进血液流动。有数据显示, 在发达国家每天有近1千名患者因此受益, 关于它的培训也较为普及, 因此心肺复苏的普及培训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2.2 开展心肺复苏普及的背景

20世纪60年代前, 对呼吸、心跳骤停的猝死病人抢救, 呼吸心脏复苏效果差, 所以在实际生活中, 尤其是医院外猝死的抢救上几乎很难有成功病例。20世纪60年代后, 随着现代心肺复苏的创立与推广, 抢救取得了重大进展。CPR挽救了许多呼吸、心跳骤停者的生命, 复苏后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完好, 能长期、有活力的高质量的生存[9]。

有研究表明, 德国的急救培训普及工作做得最好, 该国家规定l0~l6岁的青少年要接受1.5天的课程学习 (心肺复苏、外伤的处理) , <10岁的儿童可以参加8小时急救知识课程学习 (主要是CPR) , 成年人必须当义务兵或参加7年的急救义务工作。意大利的外勤警察必须经过初级急救技能培训 (包括CPR) , 意大利的公共场所配备AED, 外勤警察必须学会使用除颤仪[10]。

在我国知道心肺复苏术的人较少, 很多人只知道口对口人工呼吸, 但是对具体操作等就不知道了。王玉[11]等人做了公众心肺复苏认知度的调查发现:许多人甚至认为CPR是医务人员的“专利”, 自身没有学习的必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公民的健康知识与教育普及还有待提高, 公众的急救知识匮乏, 急救意识薄弱。周燕玲[12]等的研究也指出学历高的人较学历低的人关于心肺复苏的知识了解得较多, 做心肺复苏的意愿也较大。

3 心肺复苏中的影响因素

在实施心肺复苏时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1) 正确评估患者, 这是正确决策的基础。 (2) 实行高质量的CPR[5,13], 尽管多数人认为在临床上难以在医护人员范围内区别心肺复苏技术的优劣, 但是, 对医院全员进行CPR培训意义重大, 不仅提高院前和院内急救水平, 把CPR的效应发挥到最佳水平。影响心排量的因素虽多, 但心肌功能状态是重要的, 一旦到了失代偿阶段就难以纠正。在正规熟练的按压技术基础上, 增加有效的按压频率, 可以取得更理想的血流水平[15]。 (3) 分秒必争, 时间就是心肌, 时间就是生命; (4) 除颤、肾上腺素累积剂量也是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14]。

4 本院开展心肺复苏培训经验体会

本院是新疆地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教学研究型三级甲等医院。来院就诊治疗的患者非常多, 突发事件相应也较多, 为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技能水平, 增强应对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不断提升医务人员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2014年3月开始, 全院举办了心肺复苏的全员培训, 对全院医务、行政、工勤、在院大学生、研究生、进修生、规培生等人群共计5800余人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CPR (含部分人群的ACLS) 培训和考核, 使培训人员以自我为中心, 以当时自己所处环境、条件为背景, 以实际抢救效果为目的, 充分体会抢救步骤, 掌握要领, 顺利地通过了CPR的考核。

篇4:医护人员心肺复苏培训的探讨

【关键词】心肺复苏(CPR);培训;教师授课法;视频指导自学法

CPR training of medical staff

Liu Dong-xia

【Abstract】Objective: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methods and video guide for medical staff self-study method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training effect. Methods: 46 different departm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raining in CPR techniques, and training time,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scores. Results: of the two training methods of teaching the same effect, but the self-study method is more economical in time. Conclusion:The self-guided method using video training, medical personnel can effectively grasp the CPR function, is conducive to large-scale training activities.

【Keywords】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training; teachers teaching method; video guide self-study method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是对心跳骤停的最有效的急救措施[1],因此医务人员(包括非急诊科医生及临床辅助科室人员)均需要熟练掌握CPR技术[2],为了普及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和规范操作程序,提高急救技术水平,我院急救中心对我院医务人员进行了CPR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我院临床辅助科室(放射,超声及心电图)的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共46人随机分为两组,其构成情况见表1。

授课组(组1)由我院急诊科教师编写教材并授课及示范演示和辅导训练;自学组(组2)学员在示教室跟随光盘边看录像边在模型上进行练习操作。培训结束由我院组织考核小组按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对每位学员进行技术考核。

2结果

2.1培训时间:授课组培训花费时间3h~4h,平均3h30min;自学组培训花费时间1h~1h30min;平均1h10min。

2.2培训效果:两组学员得分情况,基本无显著差别,但在评估病人及开放气道步骤得分授课组由于自学组,各流程平均得分情况见表2。

在新形势下,如何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是当前临床教学的研究热点[3]。通过本次培训可以看出授课组与自学组的教学效果基本相同,但从评估病人和开放气道步骤的得分情况可见由教师指导演示训练的教学效果较跟随光盘自学的效果好,提示在制作下一代光盘产品中应加强以上信息的传递。

与授课组相比较,自学组最大的优势是节约了CPR培训时间,这主要是节约了教师授课及反复演示的时间。自学组的另一优势是学员可以自己跟据随班次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医院24h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很难有时间将所有工作人员集中起来进行培训。正是由于自学法学习时间短,时间灵活,所以更适合那些没有时间参加授课,习惯自学的人们,使参加学习的人数更多。而且由教师授课,会受教师人数的限制而影响班级的大小,培训课时的安排等,自学法却不会受此影响,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日程安排随时进行学习,并且可以在培训后不断地进行复习和操练。

4结论

在医院内利用自学法对工作人员进行CPR培训可以使工作人员有效地把握CPR技能,并且可以节约培训时间,有助于开展大规模的培训活动,提升培训数量,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莉. 护理人员快速有效普及心肺复苏术的体会[J].光明中医,2009,24(1):154

[2]蒋婕,朱莹,等. 不同培训模式对医务人员心肺复苏培训的效果评价[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5):463~465

篇5:锅炉车间心肺复苏培训

1、先判断有无意识

2、无反应,立即呼救

3、仰卧位置,放于地面或硬板

4、开放气道,清理口腔异物

5、判断有无呼吸

6、无呼吸立即口对口吹气

7、保持头部后仰,另一只手检查颈部动脉有无脉搏

8、如有脉搏,可做口对口人工呼吸

9、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10、每按压30次,进行口对口吹气2次,重新定位,每按压30次,进行口对口吹气2次

11、心肺复苏开始1分钟或连续4个循环检查有无脉搏、呼吸及眼睛瞳孔变化,检查时间不可超过5秒

篇6:心肺复苏培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40分)

1、现场心肺复苏包括C 、A、B三个步骤,其中A是

A、人工循环          B、人工呼吸         C、开放气道

2、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频率为:() A 至少80-100次/分;  B 至少100次/分;  C 至少 120次/分;  D 100-120次/分

3、2015心肺复苏指南中单或双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率为:()

A 30:2;

B 15:2;

C 30:1;

D 15:1

4、对成人进行口对口吹气时,吹气的频率为() A、10次/分钟   B、20-24次/分钟   C、8-10次/分钟   D 12-20分钟

5、2015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部位为:() A 双乳头之间胸骨正中部; B 心尖部; C 胸骨中段;  D 胸骨左缘第五肋间

6、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深度为:() A 5-6cm;  B 至少3cm;  C 至少5cm;  D 至少6cm

7、在成人心肺复苏中,潮气量大小为:() A 500-600ml;    B 600-700ml;    C 400-500ml;    D 800-1000ml

8、使用单向波除颤仪,电击能量选择为:() A 200J;      B 300J;      C 360J;      D 150J

9、使用双向波除颤仪,电击能量选择为:() A 100J;     B 100-150J;     C 150-200J;    D 300J

10、成人心肺复苏时打开气道的最常用方式为:() A 仰头举颏法;  B 双手推举下颌法; C 托颏法;   D 环状软骨压迫法

11、院外现场救护的“生命链”中第二个环节是() A、早期心肺复苏  B、早期高级心肺复苏  C、早期心脏电除颤  D 、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12、现场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时,伤病员的正确体位是() A、侧卧位  B、仰卧在比较舒适的软床上 C、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 D 俯卧位

13、现场对成人进行口对口吹气前应将伤病员的气道打开()为宜 A、60度      B、120度      C、90度       D、75度

14、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治疗时,推荐电击次数为:() A 1次;      B 3次;      C 2次;       D 4次

15、被目击的非创伤心跳骤停患者中最常见的心律为:() A 心脏停搏;   B 无脉性室颤;    C 室颤;      D 电-机械分离

16、对被目击的短暂室颤患者的最佳处理措施为:() A 胸外按压;  B 静脉推注利多卡因; C 静脉推注胺碘酮;   D 立即除颤

17、无脉性心脏停跳患者两次心跳检查之间应:() A 先给予约5组(或者约2分钟)心肺复苏;     B 行12导心电图检查; C 建立深静脉通道;       D 准备电除颤

18、心肺复苏时急救者在电击除颤后应:()

A 立即检查心跳或脉搏;

B 先行胸外按压,在5组(或者约2分钟)心肺复苏后再进行心跳检查;

C 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

D 调节好除颤仪,准备第二次除颤

19、常温下心搏停止几秒后可出现昏厥症状:() A 3S       B 5-8S        C 10-20S      D 20-30S

20、2015心肺复苏指南明确去掉的抢救药物是: A阿托品    B 碳酸氢钠     C 加压素    D 纳洛酮

二、填空题:(10分)

1、在死亡边缘的患者, BLS 的初期黄金时刻是分钟?院内生命链的内容包括是、、、、等。

2、肾上腺素在心室静止,无脉性电活动(电一机械分离),室颤(细颤),无脉性室速用法:mg静注,每分钟一次。

3、胸外按压时要尽量减少中断,如中断应尽量少于多少时间秒?五个回合为一个周期,条件允许时每min转换一次

三、简答题:

1、简述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表现。(10分)

2、简述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5分)

3、何时终止心肺复苏?(10分)

4、AED的适应症。(5分)

5、当你在夜班时接到值班护士报告:“某床病人突然出现面色发青、呼之不应”,你应急处理的流程?(20分)

答案

选择题C,D,A,A,A,  A,A,C,C,A,   BCCAC  DABCC,

填空题: 1、4,监测和预防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及时高质量心肺复苏,快速除颤,高级生命维持和骤停后护理。 2、1,3-5 3、10,2

简答题:

简述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表现。 主要是心跳骤停和呼吸停止。判断心跳骤停最主要的特征是意识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 先兆:胸痛、呼吸困难、疲乏、心悸——非特异性 典型症状 大动脉搏动消失:立刻 心音消失:立刻 头晕:3秒钟 昏厥:10~20秒 抽搐:20~40秒 瞳孔散大: 40~60秒 呼吸停止、二便失禁:60秒后 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损害: 4~6分钟后

简述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 自主心跳恢复;瞳孔变化;脑功能开始好转的迹象;意识好转;肌张力增加;自主呼吸恢复; 吞咽动作出现。 何时终止心肺复苏? 1、病人已经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2、确定病人已经死亡3、心肺复苏进行30分钟以上,检查病人仍然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瞳孔无回缩 4、环境安全危及到施救者5、有合法医嘱或者家庭成员坚决拒绝抢救并签字为证

AED的适应症

1、心室颤动2、心室扑动3、无法识别R波的快速室性心动过速

上一篇:我的良师益友命题演讲稿下一篇:重阳节敬老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