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高中人文地理

2024-05-10

如何学习高中人文地理(共14篇)

篇1:如何学习高中人文地理

如何学习高中地理呢?介绍几点供大家参考。

1、学无定法,贵在得法。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并且兴趣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个人感觉好象是夫妻之间的感情可以培养(当然,偶可以择,而地理对于有考试要求的学生而言,带有一点compulsory)。对地理了解的越多,就越有兴趣。说句带有idealism色彩的话,“态度决定一切”。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可以摸索、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具体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以我的看法,正确而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比方法更基本、更重要。

3、理解是关键。地理学的知识,即使是地理事实和现象,大多也是可以通过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来记住的。而关键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更要理解。学习地理跟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也要多问“为什么”。有了起码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提出问题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其实地理学得不好的同学,他们关于地理的“为什么”应该是很多的 —— 只是问题太多、怕麻烦、怕思考、怕问老师、羞于问同学,而没有深究下去。

4、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好地理的保证。有些成绩差的同学也许在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发面比其他同学弱一些,但完全可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来弥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而“迎难而进”和“畏难而退”对于学习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然,以中学阶段的知识基础不可能解释所有的疑问,迎难而进也应该有一定的限度 —— 这可以通过请教老师来判断。

5、克服自卑的心理。“别人能行的,我也行。”这句话,应该当做一个无条件的信念而深藏在自己心里。天才和弱智都是极少数的。其实自卑并不可怕,适度的自卑感更有利于激发人的潜能。意识到自己比别人差,多多少少都会有点自卑,但不能因此而放弃努力。要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过“从前的我” —— 也许有的同学跟我一样,不喜欢以别人为目标为追赶对象,那么就以自己为目标 —— “超越自我”。顺便提一下,其实有相当部分的同学是由于喜欢刨根问底而又经常得不到令他们满意的答案,影响了学习。我自己就是这样,大学的时候,就有一些成绩比我好的同学看到我有那么多的问题而感到奇怪。如果是属于这种情况,就更用不着自卑了。

6、平时勤看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对著名的高原、山脉、丘陵、平原、盆地,河流、湖泊、海洋、岛屿、海峡、城市、矿藏资源、交通线(铁路、航道等)、气候类型、陆地自然带等地理事物的分布要熟悉,形成所谓的“心理地图”。这主要靠平时的逐渐积累。

7、遵循学习和记忆的基本规律。正如楼主所说的那样,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课后必要的练习,这些是起码的环节。此外,循序渐进原则、遗忘曲线规律等也是必须遵循的。

8、养成计划做事和学习的习惯。学习必须靠平时心平气和地坚持,不能靠一时冲动而虎头蛇尾、断断续续,否则前功尽弃。

篇2:如何学习高中人文地理

论文题目:高中区域地理如何来学习

—以河流的综合开发学习为例

作者:王玲

单位:安徽固镇二中 邮编:233700 电话: ***

高中区域地理如何学习—以河流的综合开发学习为例

高中区域地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看似简单,但做起题目来却总是失分。区域地理学习到底如何把握和学习?怎样面对现在的高考中涉及的区域地理的考查等问题和大家一起来探讨。

区域地理是自然、人文和区域的融合,要学好它首先要把握好案例的学习。知道每个案例的课标,以课标为前提,将必修一和必修二以及初中地理知识联系必修三的基本案例,摸索出线索和方法,找出地理知识的基本规律和原理,能举一反三,学会知识的灵活迁移。

比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田纳西河为例的学习。首先找出流域综合开发的课程标准是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把握住这个前提以田纳西河流域为实例,从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社会经济基础等方面,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其次理清学习的思路。任何区域的学习只要思路清晰就能找到学习的知识点落在何处。如流域的综合开发的学习思路应该是:分析开发的地理背景-——找到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对优势条件进行开发——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分析区域开发地理背景就是要我们学生知道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认识任何流域的开发都要在了解河流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认识到流域的整体性和规律性。最后认识河流对流域内人类生活的影响。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叙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湖、资源、植被、土壤等等的特征类型分布等。流域是一个自然区域,它由上中下游不同地理单元构成,流域也是一个经济区域,上中下游不同的区位优势及其资源廪赋决定着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流域内自然因素之间,自然因素与经济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流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如田纳西河流域的基本情况: 位置、流域范围、支流分布状况、大坝和船闸及码头的分布 这些基本知识主要要学生读图学习把握。

自然背景(1)地形:多山,地形起伏较大(上游地区为高低起伏的山地丘陵,中游地区为丘陵,下游地区为冲积平原),水能丰富但交通不便,交通依赖水运。

(2)气候 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所以河流水量大但水位季节变化大。

(3)水系及水文 优点: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缺点:①由于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较大。②水量很不稳定。

(4)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磷、锌、云母等。决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和产业的多样化布局。

地形特征、气候特征、地表植被、地质特征决定着该流域的水系、水文、资源等特征和流域的综合开发核心和开发方向。

从该案例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任何河流所在流域的综合开发的自然地理背景的基本规律决定流域开发的核心和河流利用的方向。

其次还要认识流域人文地理背景。人文地理特征主要叙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有人口、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商业贸易、旅游等等,大家主要是掌握人口问题、农业发展条件分析(注意优缺点)、农业分布、主要农作物等;工业发展的条件(优缺点),分布、主要工业区工业城市等;城市形成和发展条件、城市化及其问题等;交通运输线和点建设的区位条件及主要的交通线和点;商业发展的条件;旅游资源的开发等。大家学习时主要关注条件并且紧密结合自然地理学习,要注意地理理论知识的记忆,理论就如数学的公式,大家应该明白,有的理论知识是可以套用的。如河流对流域内人类生活的影响和人类对流域的治理主要有:供水: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主要从流量大小、季节分配状况、水质等方面分析。航运:主要看流量、流速、流域内经济状况。发电:水量、落差状况。水产养殖:水域面积和水质状况。旅游:河流和周边自然景观及文化景观搭配状况。工业生产及布局等。修建水利工程:防洪、发电、航运、供水、水产养殖等方面效益,流域内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河流含沙量,提高防洪能力。流域内污染治理工作:保护水质,安全供水。如田纳西河早期开发存在的问题有①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落后(田纳西河流域人均收入占全美国平均水平的45%,许多地方没有电)②交通困难,航运条件差(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陆路交通不便,水运是独木小舟)③生态破坏,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泛滥、土地贫瘠。因此在开发利用时必须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以梯级开发为核心实现综合开发利用。了解田纳西河的综合开发利用,不仅是该河流域,更重要的是要能够举一反三,把其应用到其他河流的流域开发。

其次区域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区域地理体现的就是一个区域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大家学习过程中还可以结合我们自己身边的现象。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如乡土地理的感官学习如我们淮北平原的农业、某首歌曲的歌词如《长江之歌》中“巨浪荡涤着尘埃”“巨浪”说明河流落差大速度快带来丰富的水能资源;“荡涤着尘埃”说明所带来的水土流失现象。某句诗词如“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道出了山地气候与平原气候的差异。地理的现象,只要心细多思,区域地理就是身边的地理。

最后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要学会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读出书中有什么,比如:教材在介绍田纳西河流域地理区域时,我们读书要读文字和图找出(1)位置位于美国东南部(2)流域范围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全长1450千米,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千米。(3)支流分布状况(4)大坝和船闸及码头的分布、地形、气候、资源、植被、人类活动等等。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进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等,同时读出知识网络。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

总之,区域地理的学习无非就是把握好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 区域中去学习,在把握课标基础上,用案例探究的方法学习,并做到举一反三灵活掌握各区域的区域优势、存在问题并找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篇3:浅析如何实现高中地理有效学习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实现高中地理的有效学习, 先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对于学生而言, 只有当他们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 才能促使自己积极地去了解它、探究它, 才有决心和毅力去克服学习障碍, 收获成功的喜悦, 从而完成自我学习的全过程。

高中地理不同于初中地理的浅尝则止, 不仅涉及的知识点更加广泛, 思考的问题也更加困难, 这就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举例来说, 针对一幅图, 学生要有结合自身的知识, 得出该地区经济、自然地理、人文景观的信息, 才能完成试题。而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 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积极认识, 让学生意识到地理是生动有趣的。通过对一幅图的观察, 可以使学生了解当地的经济、人文、自然情况, 丰富学生对世界的认识, 增强学生观察能力;通过观看一些地理节目, 如地理频道、纪录频道、动物世界、天气预报等, 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增强学生的地理意识。

其次, 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地理学科是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现象, 如山川走势、天气变化、作物种植制度、特殊自然景观等, 将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解释生活现象, 解决实际问题。同时, 教师还可以将生活经验运用到地理知识学习中去, 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知识体系。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 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 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学会读图, 识别信息

地图是地理的灵魂内容, 也是学好地理的关键。在地理学习中地图必不可少, 通过地图的展示, 教师的教学活动会更加生动形象, 学生也会更容易理解知识, 进而将知识具体化。总而言之, 地图是地理学的载体, 是提高地理成绩的重点。

首先, 教师要指导学生熟悉地图, 使学生心中有图, 脑中有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应让学生多看地图, 多读多想, 将地图与地区信息相结合, 与地理知识一一对应, 这样在面对地理题目时, 学生才能胸有成竹, 游刃有余。

其次, 教师应指导学生对地图进行分类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地理学习中会出现很多图, 如地形地貌图、景观图、剖面图、日照图等,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要注意对图像进行分类, 掌握每一种图的特点和重点, 并能够从图像的关键数据出发得出准确信息。看见一个图, 学生先要辨识图像类型, 然后明确图像的关键数据, 并对图中的说明信息, 如比例尺、颜色分类、地形标志、方向等仔细观察。

最后, 学生还要熟悉图像信息与语言信息之间的转换、图与图之间的转换, 如平面图转换为剖面图, 以及地图视角的改变等。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 不仅有效地联系了地理知识, 还进一步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得心应手。

三、吃透课本

任何科目的学习, 课本都是基础。因此, 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后, 教师更要指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究, 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系统的认知。

对比初中地理学习, 高中地理学习明显具备中高难度、系统化等特点, 对学生知识的宽度要求更高。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有重点地进行学习, 提高学生对教材体系的把握能力和学习效率。

举例来说, 对于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教师应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背诵, 进而在答题、分析时能够游刃有余, 如气候分类、典型气候的特征等知识, 就包括降水量、热量、光照、气温、植被、无霜期、熟制等相关信息。只有依靠扎实的基础, 学生才能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与探究, 从背诵转换到逻辑分析、类型辨别、现象解释, 实现地理学习的飞跃。

四、学会自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习方法同样如此。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总结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 建立错题集, 加强自身知识体系的薄弱环节;在面对难题时, 应多与同学交流, 主动向教师请教, 攻克学习难关, 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 高中地理学习不同于初中地理学习, 对比初中单一接受的学习模式, 高中学习更侧重于思维的培养以及逻辑分析能力的培养。因此, 学生必须转变自身的学习观念, 化被动为主动, 找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建立自己的学习系统。同时, 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加强地图教学, 增强学生识图、用图能力, 重视基础教学, 帮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徐松.如何打造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地理高效课堂[J].中学教学参考, 2012 (36) .

[2].曾永翠.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途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12) .

[3].张臻华.新课程改革条件下的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研究[J].新课程标准 (下) , 2013 (07) .

篇4:高中地理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 高中地理;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兴趣也是教学大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在教学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本文将在对传统高中地理教学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研究探讨增加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的途径。

一、新课改下对高中地理学习兴趣的反思

没有地理学习兴趣,就没有地理学习氛围,地理学习的效果也就无从谈起。地理学习兴趣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一个学生如对地理产生了比较稳定、持久的兴趣,那么他必然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可以这样说,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地理自主学习动机的起点。不过,曾经有一位学生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地理本身是充满兴趣的,但变成学校的科目就索然无味了。”当然这里有学科本身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教学的原因。

从地理教学现状来看,可能有几方面原因。一是教师照本宣科,讲解枯燥,脱离实际;二是教学要求过分强调知识记忆,对地理学习智力价值的挖掘严重不足;三是教学手段单一、陈旧,学生不能直观地感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地理事物。

二、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的途径

1、通过直观的教学和科学的记忆方法,增加兴趣。直观的教具和形象的语言,往往可以把复杂纷繁的地理事物由近及远、由陌生变熟悉、由难于理解变得易于掌握,而科学的记忆方法则可降低难度,增加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到九月星空图时可这样描述:晴朗的夜晚,遥望苍茫的天穹,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神话般的世界。暗蓝的星空天幕上,银河闪烁,牛郎、织女隔着银河互相辉映,大熊(座)、小熊(座)母子相偎。色彩鲜明的挂图,伴以形象生动的描述,给予学生的已不再是静止的画面,而是动态的拟人化的情景,学生学来有趣,记忆牢固。

2、通过语言传情激发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教师的语言是教与学的纽带,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语言表达清晰、准确、幽默的教师,讲起课来深入浅出,妙趣横生。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能表现出教材的喜怒哀乐,能引导学生体验情景、感知形象。这样学生不仅切实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意义,还对教师产生钦佩之情,对地理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更得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语言美的享受。在地理教学中,由于涉及大量的地理事象,因此教师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会使学生眼前浮现出各种事物的真实表象,不仅会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会使其所学的知识记忆牢固,久久难以忘怀。

3、补充资料扩充教材,增加地理的趣味性。现在地理教材中,精美的地理景观图片少,与时事结合得也不够紧密。课上可展示与教材内容联系密切的精美地理景观图片、时事新闻图片、资料。如:“巴以”冲突,南斯拉夫的分裂的有关内容,各地的风景、物产、风俗民情等精美图片,制成课件扩充教材,既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对于教材中难以理解的知识,也可通过上网搜索有关资料。如一些矿产和物产的作用,结合画面介绍给学生,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学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时,用课件展示当地用头顶运物品的图片,在学生感到奇怪之余,让学生思考这种习俗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因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绝大部分位于热带,阳光接近直射或直射,头顶运物品,可遮挡阳光起到防晒的作用。

“用一桶水灌一杯水”,就是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地理学科综合性的特点要求地理教师除了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丰富的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因此要求每个地理教师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要广览博学,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学进度,制作知识系列卡片,如神州风采、世界博览等不同系列,逐渐积累语言素材,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信手拈来。

4、创设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气氛。为了避免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我从知识入手,由浅入深,逐层递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思考,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答案。

如:在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哪一种价格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现在这样的贸易格局呢;非洲国家要想摆脱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应采取什么措施。通过提问,学生很自然地就掌握了非洲国家长期受殖民主义统治和掠夺,生产技术落后。工业不发达,以单一商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等知识。并懂得了要想摆脱单一的商品经济,振兴民族工业,只有发展多种经济才是唯一出路。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很快掌握了知识要点。

5、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实践证明,“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会挫伤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此,教师必须提高地理教学的艺术性,大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地理课堂充满生机。比如:在上“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这节课时,就可通过流水侵蚀作用的实验,让学生明白地形坡度、土壤性质、地表植被和降水强度等因素对土壤侵蚀造成的影响;也可以带领学生到条件许可的野外去实地探究。上“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节,则可采用地理实践的形式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通过走访、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等一系列过程去发现城市化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假如每堂地理课都能做到大胆创新,那么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就会不断高涨。

篇5:如何学习高中人文地理

在从事中学地理教学的30余年中,我发现学生普遍对地理这门课程缺乏兴趣。现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以供同仁参考。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各种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对象由小变大、化远为近,可使反应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可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用计算机演示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先模拟两亿年前直到现在的大陆漂移过程,再演示板块运移过程,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解“地球的运动”这一难点知识时,播放利用电脑制作的模拟演示教学软件: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配上简洁的解说词,再辅以一些形成性练习加以巩固,学生注意力集中,印象很深,学得兴趣十足,掌握得也比较牢固。

二、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象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如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例如经常以“很好!”“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你的想法真令人惊奇!”等语言赞扬学生的新观点。即使不成功,也不轻易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不要马上给予价值判断,而要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

篇6:高中人文地理学习方法探讨

人文地理的研究目标是把握人类活动地域形态在空间的分布和演变的规律及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布置不同地域环境中的人类活动,从而达到人类活动对环境资源(区位条件)的充分利用和改造并维持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协调,以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文地理所研究的内容应该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环境条件是为人的活动提供可能的物质和空间基础。同时,不同类型的人类活动之间,不同地域的人类活动之间必然存在联系,包括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我们所追求的人--地协调既要包括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协调,还包括人类社会内部不同群体、不同地域为类活动之间的协调。当然广义地说,环境条件是只既包括人类生存的外部条件,也包括作为人类社会局部群体甚至是人个活动的他人或他群活动的条件,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学习人文地理知识就是一个了解人类社会的过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人类活动的某些具体过程或内容,才会明白人类活动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或受到什么条件的影响。比如,不知道农业生产是什么,怎么会明白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呢?当然就更谈不上什么样的农业生产活动是合理或不合理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归纳各种人类活动所受到的影响因素的基本共性进而建立一种解决这类问题的模式。例如: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分析就考虑四个因素就可以了:地形、气候、水源、土地。

其次,我们要明白,人类活动与人自身的思维方式有关。而思维方式往往取决于人对客观环境的认知程度。而这个又与人口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有关系。人类活动最合理的方式当然来自于高素质的人口对客观规律的高层次的认识和相对完善的思考。因此,作为学科发展和解决问题就是向着最高层次最高要求去追求要达到的目标。当前人类的最高层次的追求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以就要求我们分析问题要全面而准确,要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最高目标去分析人类活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篇7:高中地理如何复习

地理怎么学才好

地理要回归教材、保持适量的训练,提升综合实战能力。

首先要划重点,地理是每个章节讲清楚一个地理知识,比如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的大河,老师把握好每个章节的重点,学生画好需要背诵的重点部分。

紧接着我们把章节的难点给学生讲清楚,很多学生对重点都很模糊,老师可以从更高更宽阔的角度给学生复习。

地理考试一半是地势图,河流,干湿地区,地理和图形是分不开的,复习地理也必须要复习图形。

最后我们要背书,很多总结性的知识需要背诵才可以,章节和步骤的背书地理知识,是关键环节,所以要背书。

地理复习窍门

养成读图、析图、用图的习惯

在复习中,凡是能够在图上找到的自然和人文知识(如:地形、气候、河流、物产、城市规划、工业区布局等等),都应该通过对地图的分析来掌握,并把相应的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变记文字为记图,把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形象的图形。使记忆更牢固、更持久。

掌握地图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在研究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时,首先要分析这个地理事物是点状、线状还是面状。如果是点状的地理事物,我们就着重从它的归属来分析,如一个工业城市是一个点状的地理事物,在复习时,我们可以分析它属于哪个国家、哪个大的工业区或工业带、哪些交通线的交汇处、哪个地形区、气候区、布局模式等等,从归属的角度来分析它;如果是线状的地理事物,我们侧重分析它做为边界的特征及意义,它具有界定地理事物的功能,如太行山是山西省、河北省两省的分界、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秦岭-淮河界线更是典型:温度带、干湿区、南北方、水旱地等等,还可以从延伸的角度来进行知识点间的联系,如:某铁路线上有哪几个特大城市、工业区、地形区、气候的干湿区等等;如果是面状的地理事物,主要从相邻或包含关系考查其相互关系。这样,遵循一定的思路和方法,层层分析、点点联系,就能迅速形成心中地图,巩固相应知识。

高考地理复习策略

围绕一个中心,狠抓基础

这个中心就是主干。结合高考来看,近几年的文综试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对这些主干知识的复习,学生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第一轮复习要狠抓基础。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在紧抓教材、巩固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地理知识整合能力

复习时精读课本,归纳地理知识之间内在逻辑联系,提高知识迁移速度。如气候知识,就可根据气候的具体分布、气候的主要特点、影响气候的成因、各种气候类型的判断、气候对工农业的影响、气候资源的利用与评价这一线索进行知识串联;

也可利用区域图对中国各分区之间、中国某区域与世界某区域之间气候资源的利用等进行对比联系;还可对各大洲相同的气候类型进行影响因素的逐一对比等。

地理主干知识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影响因素类,如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等温线弯曲变化的因素、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因素、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因素等。

二是区位因素类。如工农业的区位因素、人口分布和迁移的区位因素、交通(铁路、港口等)建设的区位因素等。

三是措施和意义类。如减少水土流失的措施、减少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措施、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措施等;修建铁路的作用和意义、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的作用和意义等。

复习地理的实用方法

假设思维法

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假说。由于受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某些现象不能确切了解其产生和发展规律,往往借助猜测,作出假定说明。

如:魏格纳用这种方法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科学家们对地中海未来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说”、“干涸说”、“扩展说”三种假设。

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又叫扩散思维,是指当遇到一个问题,以解决这一问题为目标,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智力活动,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如:植树造林有什么作用?用发散思维就可回答为,森林提供木材,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

形象思维法

这种方法就是人们利用自然形象进行思维的方法。

如:在进行地图教学时,由于地图引起学生形象思维有三种因素:

一是空间关系,如地图的范围,经纬度等;

二是地理形象,如山脉、河流、岛屿等;

三是图例符号,如地图上的颜色、等高线、表示城市的圆圈等。

通过对地图的观察,会从三方面引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有利于形成大家对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想象,有利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联想思维法

这是从已知的地理概念出发,将有关其它地理概念彼此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联想有“纵比”和“横比”两种发散形式。纵比是从地理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比较。

如:地壳的演化史,可比较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生物的演化阶段的不同。横比是由此地理事物与彼地理事物进行比较。

篇8: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 对调动学生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是课堂教学成功与败的关键。下面, 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师的爱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

教师对学生的爱, 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

段, 是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源泉。教师只有怀着满腔热情和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 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无拘无束, 感到老师的切和温暖, 同时也唤起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信赖感。教育教学实践明, 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信任往往迁移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因此, 师只有真诚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才能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二、提高教学语言应用能力

知识的传授, 师生的交流都是通过语言来传递的, 从某种意义讲,

师语言能力的高低可以决定大部分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大小。因此, 求教师必须提高教学语言应用能力, 尽可能多地使用风趣、生动、幽的语言, 还可以采用特殊地理语言, 如地理谜语、谚语、成语、别称、歌、歌曲等。

三、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过于简单, 因此必须采用信息量大、快捷、准确、直的多面体教学, 如幻灯、电影、电视、电脑等。学生学习地理往往感到”, 这与地理学习对空间思维能力的要求有关, 地理的空间分布、空概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 而这也正是地理学科对于学生发展的特价值, 是我们的地理教学要努力使学生有所提高的部分。教师应充利用地图进行教学, 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 指导学生将所学的具体地事物和现象落实到地图上, 帮助学生树立地理空间概念。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将极大地提高地图教学的效率,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趣。

四、实际与联想结合, 培养兴趣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与现实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内容, 教师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对若干地理现象赋予新的巧妙关系内容。挖掘和使用日常生活中潜在的有兴趣的材料来吸引学生, 培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天气”这一概念时, 通常让学生将当天本地的天气和平时收听、收看的天气预报相结合进行分析对比, 总结出气”这一概念, 这样抽象的地理概念就迎刃而解, 很易记忆。地理教中有许多诸如天气突变、气候异常、地形倒置等“反常”问题, 都能让生通过联想与实际结合起来加深理解。例如:讲“日本的海岸线曲折、洲的海岸线大都平直”这些特点时, 让学生与“日本海岸多优良港口, 利于向海外发展, 非洲很少有优良港口”作一联想比较, 就能帮助学理解日本的开放性经济与非洲的长期封闭状态各自形成的外部原, 使学生觉得地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则容易记忆和理解, 所学知识很用, 从而乐于学习。

总之, 要通过教师激发, 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

篇9:高中地理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地理;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兴趣也是教学大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在教学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本文将在对传统高中地理教学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研究探讨增加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的途径。

一、新课改下对高中地理学习兴趣的反思

没有地理学习兴趣,就没有地理学习氛围,地理学习的效果也就无从谈起。地理学习兴趣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一个学生如对地理产生了比较稳定、持久的兴趣,那么他必然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可以这样说,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地理自主学习动机的起点。不过,曾经有一位学生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地理本身是充满兴趣的,伹变成学校的科目就索然无味了。”当然这里有学科本身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教学的原因。

从地理教学现状来看,可能有几方面原因。一是教师照本宣科,讲解枯燥,脱离实际;二是教学要求过分强调知识记忆,对地理学习智力价值的挖掘严重不足;三是教学手段单一、陈旧,学生不能直观地感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地理事物。

二、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的途径

1、通过直观的教学和科学的记忆方法,增加兴趣。直观的教具和形象的语言,往往可以把复杂纷繁的地理事物由近及远、由陌生变熟悉、由难于理解变得易于掌握,而科学的记忆方法则可降低难度,增加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到九月星空图时可这样描述:晴朗的夜晚,遥望苍茫的天穹,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神话般的世界。暗蓝的星空天幕上,银河闪烁,牛郎、织女隔着银河互相辉映,大熊(座)、小熊(座)母子相偎。色彩鲜明的挂图,伴以形象生动的描述,给予学生的已不再是静止的画面,而是动态的拟人化的情景,学生学来有趣,记忆牢固。

2、通过语言传情激发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教师的语言是教与学的纽带,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语言表达清晰、准确、幽默的教师,讲起课来深入浅出,妙趣横生。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能表现出教材的喜怒哀乐,能引导学生体验情景、感知形象。这样学生不仅切实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意义,还对教师产生钦佩之情,对地理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更得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语言美的享受。在地理教学中,由于涉及大量的地理事象,因此教师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会使学生眼前浮现出各种事物的真实表象,不仅会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会使其所学的知识记忆牢固,久久难以忘怀。

3、补充资料扩充教材,增加地理的趣味性。现在地理教材中,精美的地理景观图片少,与时事结合得也不够紧密。课上可展示与教材内容联系密切的精美地理景观图片、时事新闻图片、资料。如“巴以”冲突,南斯拉夫的分裂的有关内容,各地的风景、物产、风俗民情等精美图片,制成课件扩充教材,既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对于教材中难以理解的知识,也可通过上网搜索有关资料。如:一些矿产和物产的作用,结合画面介绍给学生,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学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时,用课件展示当地用头顶运物品的图片,在学生感到奇怪之余,让学生思考这种习俗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因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绝大部分位于热带,阳光接近直射或直射,头顶运物品,可遮挡阳光起到防晒的作用。

“用一桶水灌一杯水”,就是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地理学科综合性的特点要求地理教师除了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丰富的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因此要求每个地理教师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要广览博学,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学进度,制作知识系列卡片,如神州风采、世界博览等不同系列,逐渐积累语言素材,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信手拈来。

4、创设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气氛。为了避免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我从知识人手,由浅入深,逐层递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思考,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答案。

如:在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哪一种价格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现在这样的贸易格局呢;非洲国家要想摆脱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应采取什么措施。通过提问,学生很自然地就掌握了非洲国家长期受殖民主义统治和掠夺,生产技术落后。工业不发达,以单一商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等知识。并懂得了要想摆脱单一的商品经济,振兴民族工业,只有发展多种经济才是唯一出路。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很快掌握了知识要点。

5、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实践证明,“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会挫伤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此,教师必须提高地理教学的艺术性,大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地理课堂充满生机。比如:在上“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这节课时,就可通过流水侵蚀作用的实验,让学生明白地形坡度、土壤性质、地表植被和降水强度等因素对土壤侵蚀造成的影响;也可以带领学生到条件许可的野外去实地探究。上“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节,则可采用地理实践的形式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通过走访、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等一系列过程去发现城市化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假如每堂地理课都能做到大胆创新,那么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就会不断高涨。

总之,作为高中的地理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不断改革教法学法,提高自身师德素质、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艺术,充分利用教学中各方面的有利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10:如何学习高中人文地理

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它要求同学们必须理解地理原理,然后学会应用这些原理解决地理问题。这就好比做数学题要用公理或公式一样。

篇11:高中地理的学习心得

地理,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留意身边的景物,如天气、气候,再与课本上的知识联系起来,会让你发现很多,了解很多。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白云是怎样形成的?为何会有四季的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前、现在、未来是怎样?善于思考,善于联系会让你学得更好。

学习地理,与学习其他科目方法基本上差不多,只是内容有所不同罢了。认真去听,善于去想,把握好课堂上的40分钟,会使你事半功倍。注意平时要复习,结合实际来复习。你不必一字不漏地记着,你只要知道,明白那一句所表达的意思,理解它就行了。

记住,无论哪一科都要做到“手到”,“眼到”。“心到”是最为根本的。

篇12: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1)全年多雨型:“热雨”——毫米;“温海”——700~1000毫米。

(2)冬季多雨型:地中海气候——300~1000毫米。

(3)夏季多雨型:“热草--﹤1500mm;“热季”--﹥1500mm;“亚季”—1000mm,“温季”—500~1000mm,“温大”--300mm。

(4)全年少雨型:“热沙”——﹤200毫米;“苔原、冰原气候”——﹤250毫米。

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⑴赤道多雨带: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分布在赤道及两侧,全球降水最多地带,对流雨为主;因为气温高,海面广,形成赤道低气压带,以上升气流为主。

⑵副热带少雨带: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下,分布在副热带大陆西岸和内陆(也可说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因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空气,以下沉气流为主,所以降水少,加上气温高,使其蒸发旺盛,因而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形成干旱、半干旱区的沙漠地区。此地带的大陆东岸,受夏季风、台风等影响,降水丰富。

⑶温带多雨带: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降水较多,以锋面雨、气旋雨为主;分布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受西风带控制,东岸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⑷极地少雨带:年降水量300毫米以下,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下沉气流,降水少。可以说是地球绝对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但因气温低,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所以仍是湿润地带。

3、主要的气象灾害

是指因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台风灾害防御措施:加强台风监测,及时发布台风预报或警报,及时组织大家做好抗台风工作。

暴雨涝灾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提高预报正确率,减轻洪涝灾害损失。

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或滞洪、蓄洪区等)。非工程措施: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旱灾防御措施:①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生态环境;②种植耐旱作物;③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寒潮防御措施: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提醒有关部门做好防寒准备。

4、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臭氧)、酸雨(SO2、氮氧化物)

5、温室效应

(1)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CO2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2)滥砍滥伐森林——光合作用减弱——CO2相对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3)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纬受损,高纬受益,使适宜种植业生产地域缩小,粮食减产。)

(4)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区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坏。

6、绿化的环境效益

(1)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2)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篇13:如何激发高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 利用多媒体展示光怪陆离的地理现象,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多媒体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辅助工具, 可以播放视频文件和音频文件, 给同学们更直观的认识。地理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千奇百怪的地理现象, 例如埃及金字塔, 空中花园, 秦始皇陵兵马俑, 日本龙三角, 科罗拉多大峡谷, 百慕大三角以及传说中的大西洲, 等等。而这些代表文明与神秘的地理现象均出自于神奇的北纬30°。在北纬30°这个地带的伟大的文明与神秘给人视觉上的强烈冲击, 只有通过多媒体才能够将其很好的展现出来, 才足以引起同学们的强烈的好奇心, 激起他们学习地理知识, 探索地理奥秘的兴趣。地理老师在播放这些视频的时候还可以跟同学们讲“地球的形成”以及地球的内部构造对北纬30°现象的影响。同时, 还可以鼓励同学们去探索与发现北纬30°还没有被研究出来的秘密。多媒体能给同学们展示的东西还有很多, 不能一一列举。总之, 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 使教学活动变得更生动、更具体, 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更浓烈。

2. 联系实际生活,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研究的一个主要部分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那么地理与人的关系也是非比寻常的紧密。从大方向上讲, 地理环境决定了某一个区域内的物质资料生产。马克思就论述过地理环境与生产活动和生产力之间关系。他认为, 不同的地理环境为物质资料生产提供不同的资源, 而这些资源则决定了不同地区生产力与生产活动的差异。人们只能因其所生存的地理环境所提供的条件, 形成自己的物质生产类型和具体的内容和方式。例如中国一直是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家, 蒙古则是游牧民族的代表, 而生活在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人、腓尼基人的商业、航海、殖民则较为发达。从细节上面讲, 地理环境决定了一定区域内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又比如, 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 我国的南方与北方所产的粮食也不同, 北方以小麦为主, 南方以大米为主。北方的饮食的花样变化主要体现在面食上面, 而南方则体现在菜品的制作上面。四川盆地、湖南、湖北及江西这些分布于长江流域的省份由于气候潮湿, 大多喜好吃辣。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则由于气候炎热, 容易上火, 大多喜好喝汤。“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 只要将地理和同学们的生活联系起来, 肯定能激起同学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3. 将地理与热点新闻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当今社会的一些热点新闻与地理的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如果将这些新闻引入课堂并加以专业的讲解, 必然会激起同学们的兴趣。例如,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计划生育”这个话题, 就可以与地理中的人口地理和资源环境联系起来;还有玛雅预言里关于“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的说法, 大家都怀着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在关注, 老师就可以用地球板块的构造、地壳的运动以及环境与地理的关系来跟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个关于“地球毁灭”的问题。同学们都比较关注社会新闻, 老师只要将这些与地理相关的新闻及时的融入到课堂中来, 并用专业的知识指导同学们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定能激发起同学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4.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不论是文科还是理科, 如果课堂气氛沉闷, 同学们上课时肯定昏昏欲睡, 没有任何兴趣可言。而相对于历史、政治这两门文科性质的学科而言, 地理则更偏逻辑性一点, 更加难以理解一点。历史和政治还可以通过考试前的突击背诵拿到一个满意的分数, 而地理却不行。那么平时上课时, 地理老师们不能照本宣科, 一定要将课堂气氛调动得活跃起来,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让学生们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老师可以根据自身的专长和学生的爱好作出相应的调节。纪连海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将评书加入到历史课的讲解中, 让历史知识变得有声有色。关于地理我们或许也能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篇14: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 地理 兴趣 探究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自然和人文地理是最主要的两部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综合性,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情境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的愉悦,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日常地理知识。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呢?

一、培养兴趣是提高地理教学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门科目有了兴趣以后,即使遇到再难学的知识也会下定决心,有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心理,因此能克服许多困难。由于在初中学习的地理知识,所涉及到的面非常窄,学生只是知道一点皮毛。但是到了高中以后,由于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面非常广,只靠书本上的知识往往不够,这就需要学生利用各种媒体,了解更多的知识。当教师给出一张图,就需要学生从图中看出该地区的建设、经济发展、人口情况等,并会及时分析图中给出的各种数据,而这些学生往往不能马上掌握。这就需要教师提高学生的兴趣。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的看法,有的学生往往会认为地理就是能够读图、看图,就差不多了。根据此情况,我以身边的事情出发,例如在每天晚上七点半后,在新闻联播之后让学生观看天气预报,了解我国南北方的天气情况,让学生与课本的知识相结合,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时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我让学生看电视的时候让学生多看一些含有地理知识的频道,如“世界地理频道”。要使学生知道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位居第三,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同时我在每天上课时,让学生讲解一下观看世界地理频道都有哪些收获。其次,学生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留心身边发生的各种事件,增加对地理的趣味性,随着生产力提高,人口增多,陆地资源不断短缺,陆地空间日益紧张,对占据地球表面70%的海洋更加关注,告诉学生地理学科的学习并不是脱离于生活实际的。例如日本福岛的核电站事故,造成当地居民核辐射,同时大量核污水进入到海洋,对海洋生物造成影响。与我们息息相关在观察每一次的太阳东升西落时,可以联想到每个季节的昼夜更替及时间长短,夜间温度的高低,当学习了大气环境后,我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近几年地球上频繁出现厄尔尼诺现象以及温室效应。这样学生在与生活相联系的同时就会对地理充满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地理难学。因此,地理兴趣的培养很重要,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关键所在。

二、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课堂互动是课堂教学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课堂互动水平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探究式教学过程的学习主体是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怎么样,既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讨论,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认知水平、感知能力等各个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导致探究式学习过于盲目、效率过低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不断加强教师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引导,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及时指出。通过地理探究性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查找资料、反思问题等多种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十分有意义。例如在“湿地资源的开发保护”的教学中,我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在我们美丽的海滨城市秦皇岛,有一片区域经常据有大量的海鸥,这些海鸥为什么生活在这里?”此时,有的学生就高声答道:“因为这里有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湿地。”这时我就向学生提出“什么叫做湿地?”“根据湿地的形成原因可以将湿地分为哪几类?”“我国湿地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其分布与哪个气候要素密切相关?”“湿地水分的蒸发,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雨,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你赞成这种说法吗?”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马上就有了兴趣,学习热情也随之提高。因此,通过阶梯式的探究教学,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我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了要以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模式。然而不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教师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

三、巧用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

在地理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当前国际社会相联系,如现在中日两国间的钓鱼岛问题、中菲之间的仁爱礁问题、中越之间的南海问题等等,向学生说明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专属经济区、毗连区、专属探矿区和大陆架等,从而使学生更加爱国,自觉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任。我国幅员辽阔,名胜古迹众多,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名句,我在教学时,独出心裁,将课本上的地理知识与名诗、名词相结合,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季节性时,用不同的诗句来描述不同的季节“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讲述气候的垂直分异规律时,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讲述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时,用“坐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醉时不觉乾坤转,醒来才知星斗移。”当我讲到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时,以“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告诉学生,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人间四月菲芳尽,山寺桃花如盛开。”:说明了地势越高气温越低这一气温分布的规律。“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通过学生的不断了解,学生的爱国热情更加高涨。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防止学生出现厌学、没兴趣的现象。教师要以愉快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乐于学习,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地理教师要善于抓住地理教学的特点,让学生爱上地理课,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袁书琪;地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徐卫星;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3年32期

上一篇:初中英语音标教学初探下一篇: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