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感想

2024-04-07

共读感想(通用14篇)

篇1:共读感想

亲子共读感想

向阳小学 四年级四班 段依辰

我喜欢读书,我的女儿却不怎么喜欢读书,怎么才能让孩子对书感兴趣?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书才对孩子的有吸引力?一直是我的困惑。学校开展亲子共读活动非常有意义,让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调动孩子和家长阅读好书的积极性。

为了孩子的课余时间过得更加充实,我和孩子共同到书店选书,选书由孩子作主,这极大地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买到孩子喜欢的书,孩子爱不释手。在阅读过程中,我和孩子互相讨论、交流,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然后共同讨论书中的故事、人物、语言,让孩子养成了读书,讨论,思考的习惯。我和孩子共同读书以来,我们一起边读书边把看到的好词好句画下来,注重引导孩子记录好词好句,让孩子逐步养成了用心读书的习惯,而不是光看故事情节,一段时间坚持下来,孩子基本能做到边读边找好词好句,读书也用心多了,这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

如今,我们的亲子共读是从被动读书慢慢转变为主动读书,亲子共读正在成为我们一家人的良好习惯,以后我们会不断改进方式方法,进一步激发孩子读书、思考的习惯,使孩子与书为友,与书为伴,在读书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2:共读感想

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爱好,重视亲子共读时的感情交流,是幼儿成长与感性教育不可缺少的方法。

我个人认为亲子共读不应该只是局限于读故事、儿歌,还应该包括在“读”的过程中动手、动脑的互动游戏,而这些都需要父母有心、孩子用心,从而使孩子的脑、四肢都能够得到锻炼。

说到读故事,我大多数时间能够做到带有感情、生动的去读,而不是像念课文一样,此时我会发现,仔仔听故事的兴趣也会随之高涨。而且每次讲故事之前,我都会告诉他,“要认真听,听完了我会有小问题提问你”,这样,仔仔在听故事的时候注意力就会集中了。在每一个故事讲完之后,妈妈都会首先把故事所要表达的意思、思想告诉仔仔,然后提问,让他来判断。现在,仔仔基本上养成了一个习惯,故事听完之后会主动让妈妈提问,有时妈妈忘记了,他还会自己提一些小问题,自己回答呢。

记忆最深的就是讲“寒号鸟”的故事,当讲到寒号鸟因为不筑巢夜晚冻得发抖的时候,我把故事里的原话——“哆嗦嗦哆嗦嗦,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念的也是声音发抖,身体也做成蜷缩状,刚开始的时候,仔仔对妈妈的声音和动作感到好笑、好玩儿,随着听这个故事的次数的增加,孩子对“寒冷”与“哆嗦”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知道打哆嗦是因为冷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个故事,自己明白了“今天的事情今天做,不能拖到明天”。这才是父母选“寒号鸟”故事书的初衷的最好答案。

可能男孩子对童话故事的兴趣都不高的原因吧,仔仔从小就喜欢听一些生活故事,对“丑小鸭”、“白雪公主”这些经典的童话总是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卖火柴的小女孩”也是妈妈要求了好几次,他才答应听的。那天,妈妈把语速放慢、放轻,用比较低沉的声音讲着小女孩的故事,当我讲到“小女孩看见她的奶奶,张开双臂大声呼喊‘奶奶,不要离开我’”的时候,仔仔一头扎进我的怀里,伤心的哭了起来。这时候,我并没有因为仔仔的流泪停止讲故事,而是继续。等到故事结束的时候,仔仔还趴在我的身上抹着眼泪。我问仔仔为什么哭了,仔仔不说话,他把我抱的更紧。我知道是因为孩子有一颗善良的心才流泪的,是因为他有一个温暖的家庭才会将妈妈搂的紧紧,是因为孩子用心听了这个故事才会有这样的举动,这也是只有亲子共读才会产生这样的共鸣。

作为亲子共读的一部分,在父母的帮助下动脑、动手做一些“功课”也给仔仔带来了很大的乐趣,家里买的“左脑开发”、“全脑开发”系列书籍是仔仔的最爱,兴趣高涨的时候,一本书两次就能全部被他做完呢。

篇3:共读幸福人生

一、共读有利于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教, 学生学, 教师居高临下, 学生被动接受。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不能适应现有的教学秩序。共读可以打破这道壁垒, 实现师生间的畅通交流。奇文共赏的境界、师生相惜的感怀是那么的诚挚。

共读之后, 你将发现自己和学生是朋友, 有很多话题, 真可谓同品读书乐, 共同成长。你将发现你的自我在超越, 你感动着, 幸福着———因为, 教育是有着充满人性, 充满人情的艺术。在师生共读中, 你会发现学生们热爱读书的兴趣持久, 你给学生们带来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乐园, 你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的大门。

二、共读可以建立共同的语言密码

由于年龄等各种因素, 除知识学习之外, 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语言甚少。共同诵读经典, 各自储备经典与胸中, 一旦遇到与之相近、相似的情景, 共同的情感体验便会流溢胸中, 涌到嘴边, 用美妙的语言彼此沟通, 那将是怎样的和谐、有情趣, 师生之间的语言密码便顺势而生。

共读, 能够读出江南的烟雨, 能够读出塞北的飘雪, 能够读出大漠孤烟, 能够读出小桥流水, 能够读出唐诗的侠骨, 能够读出宋词的柔情, 能够读出宽宏善良, 能够读出自私贪婪, 能够读出愁肠千转, 能够读出喜上眉梢;能够读出一泻千里、酣畅淋漓, 能够读出气势磅礴、宏伟篇章。共读不是快读, 不是游览, 而是品味, 是鉴赏, 是心灵的碰撞。

三、共读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1. 根据阅读内容分类指导

阅读现代文典范作品, 要符合情感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要求, 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阅读古代文学作品, 要体现批判继承的原则,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阅读外国文学作品, 要注意进步的思想内容及其局限性。

2. 指导学生进行比较性阅读

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 有分析地进行阅读, 在于通过比较, 看清读物内容或形式上的相同点或相异点, 使学生清楚地认识读物的本质特征, 首先要选择比较对象, 确定比较点, 再精读所选作品, 通过分析、对比、找出作品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并探究造成这种异同的原因, 以便加深对读物的认识, 获得新的见解。如同是表达爱情观, 《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表现了一种甘愿牺牲的热烈的爱情, 很纯粹。而《致橡树》所表现出的理性的光彩是不做依附者, 不高攀, 不低就, 不盲目地奉献。

3. 采用美读———品味———鉴赏———仿用的阅读方法

对于经典的美文, 就需要美美地读, 读准语音, 读出情感, 读准节奏。比如诗歌, 读的时候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情感对诗的语言进行再表达。在美读的过程中实现情感的共鸣。读后, 梳理文章思路, 品一品构段独特之处, 过渡的巧妙, 构思的奇特。鉴赏是深悟的必要途径, 赏优美语句, 赏表达手法, 赏人性的喜怒哀乐。在交流中达成一致后, 把精彩的文字摘抄下来, 领会表达方法, 仿着写一写。教师如果主动参与学生的仿写, 和同学们一起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 那么一定能在共同评价中一起成长。

4. 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阅读经典过程中, 我要求学生根据需要分类做好读书笔记。如对阅读中的重点部分、难点问题可作必要的批注, 对精彩的字词、成语、警句、段落甚至篇章可以摘录下来, 但要注意尊重原创, 不要随意篡改, 并注明出处, 以备后用。再者, 还要随时把阅读中的体会、想法、意见以及收获写成读书札记, 一些知识性、哲理性、教育性、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可以记录在卡片上等等。这样长期坚持下去, 就会收到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效果。

四、共读可以让师生举止升华

时下, 教师评价语言过于枯涩, 学生组织语言太过陈词滥调。彼此间的沟通也如一条鸿沟, 唯有文采的双翼可以架起一座彩虹桥。如果师生胸藏百卷诗词, “胸中罗锦绣, 口内吐玑珠”, 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便会有长足进步, 学生的学习路上定会是书香浸润。在情感共鸣处, 字字珠玑;在贴切含蓄时, 妙笔生花。这不仅可以愉悦自己的精神境界, 更会使自己的能力水平大大提升。

一次在批改作业时, 看到学生流露出的低沉情绪, 我批写到:“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后来, 学生回应道:“不是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师生的会心相通跃然纸上, 学生不仅走出了心里的阴影, 更感到了这种氤氲着文学气息的笔谈所带来的舒畅淋漓。

篇4:与生共读

这个梦想的种子早在年少时就深埋于我的心間。记得那个年代是无书可读的,家里的几本线装书都在“文化大革命”中付之一炬。幸运的是,我遇到了我的启蒙老师唐显礼先生,是他在冬日里朗读的那篇《欧阳海之歌》温暖了我幼小的心灵,让书的魔力撩拨得我不能自已。

说来不怕笑话,我还有过“窃书”的经历。大约是小学四年级的暑假,我去看望在外地工作的父亲。吃饭时,我发现食堂拐角处有一卷落满蛛网的纸,打开一瞧,竟是一本书。那顿饭我没有吃好,心思全都在那本书上,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最后我还是斗胆把它“偷”走了。整本书已残缺不堪,而且也无从知晓书名。那个暑假最开心,因为整天都埋在那本书里,为书中曲折离奇、惊心动魄的抗日故事所迷醉,对书中田耕、何大拿、毛驴太君等人物萌生强烈的爱恨情感,玩味着书中描写的段子……就这样夜以继日地读、翻来覆去地读,读了不下二十遍,甚至书中的每个细节都了然于心。

正是由于对书的痴情,我的脑海里便萌发一个梦想:将来要当一名语文教师,与学生一起开心地读书。

后来,我真的当上了语文教师,然而圆梦行动却举步维艰。师范一毕业我被分配到一所乡村中学。我发现学校订的书报少有人问津,便毛遂自荐担任义务管理员,这样我就有了一大“特权”——优先阅览学校的书报,并推荐给班上的学生阅读。那时,我开始酝酿在班上建立图书角的想法,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还发动学生每人捐一本书,于是教室里就有了课余时間让学生驻足流连的地方。过了没多久,我却发现学生渐渐地疏远了图书角。探问原因,学生答道:“数学老师催着交作业呢!”“物理老师说我这次考差了,要补课。”“俺爸不让俺读闲书,说读闲书没用。”学生无奈,我这个语文教师兼班主任也无奈——毕竟学生要过“独木桥”啊!

一个问号总在我的脑海里晃动:学生进学校要“读书”,为什么却又不读书呢?

谁料想,一晃三十多年,我的与生共读梦依然只是个梦。

我也曾设想过师生共读课堂的美妙境界,我也曾给学生制订过高中三年读书计划,我也曾每周带学生进阅览室上一节读书课,我也曾在课前安排五分钟的“名著相伴”读书演讲活动……可是这一切在“应试教育”夹缝般的生存空間里只能是努力维持。每当看到堆放在课桌上的《教材详解》《精讲精练》《考试大全》《满分作文秘诀》时,想到学生们就是在这些所谓的“书”中耗费宝贵年华,焚膏继晷、目不窥园时,我的心头就禁不住隐隐作痛。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被高考弄“魔”了,课堂上言必称“高考”,行必为“高考”,似乎不谈高考,语文课就无意义可言了,不为高考,师生们就手足无措了。教育与人才成长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教育不只是学生学习、应考与工作的工具,更要能为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使其成为拥有智慧和快乐人生的大写的人,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未来文化的创造者,而这一切主要通过阅读实践来实现。然而如今高考的“功利性”武装到了牙齿,学科教学已经基本沦为高考的“培训班”,高楼林立的学校、宽敞明亮的教室竟放不下一张氤氲书香的课桌了!

哪里还有自由阅读的诗意、幻想和美?它们在客观严酷的考试里只能奄奄一息,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能被应试磨成光滑的鹅卵石。

走进学校空旷的阅览室,打量着寂寞地躺在书架上的书,悲凉之情油然而生。此时,我的脑海里总会闪出一幅诗意的图画:窗外竹影婆娑,室内悄然无声,师生手把书卷,忘情地漫步于美妙绝伦的世界里……

与生共读,是我的语文教育梦。期待梦圆的那一天!

(作者单位: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中学)

篇5:名人故事亲子共读感想

早听儿子说幼儿园新添了许多块名人故事看板,但因为工作忙没时间去幼儿园接送他,所以也一直没时间去幼儿园观看。在儿子的鼎力“推荐”和盛情“邀请”下,我还是答应他星期六休息时陪他去一回幼儿园。支持儿子、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我想应该有始有终做好嘛!

上午,刚踏进幼儿园大厅,醒目的“中国人真牛”字幅着实让我为之一震,一块块名人故事看板图文并茂,静立,但似有所言。我牵着儿子的小手一一伫足,一一看来……

儿子早已迫不及待,俨然把我当成了幼儿园的“客人”,热情地介绍着他认识的名人,胡锦涛、姚明、李小龙、杨利伟……嗬!他认识的名人还真不少!这时的他已经挣脱了我的手,跑上跑下,手脚并用,演绎着他对这些名人的了解。一会儿,我有了发现,儿子对古代名人认识可不多。“爸爸,这是谁?胡子这么长!”“他是齐白石。”“他是做什么的?”“大画家呀!他的水墨画可棒了,画的大虾活灵活现的。”“这是谁呀?”“他叫李时珍,是古代一位很有名的医生。他为了写一部医药书自己上山采药,还亲自尝药,试验每种药可以治什么病。”“药有的有毒吧?”“是呀,他用自己做试验就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但是这样他也直接了解到这些药的作用,也发现了许多别人从来没发现的新药,写出了一部伟大的药书,叫《本草纲目》。”儿子没有声音,似若有所思…… 就这样,我又努力调动了自己的已有经验,尽量用儿子能理解的语言向他介绍了几位古代名人。不过,平心而论,有些名人我也是只知其名,但了解甚少,没法给儿子展开讲来,我想,自己是不是也该“充电”了。

随之,儿子要参加班里的“讲名人故事”的活动,选材的任我就由我接手了,查询书籍、上网搜集,儿子也紧随我身边。我选了很多、读了很多,儿子也看了很多、听了很多。我对更多的名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的生平、成就、曾鲜为人知的故事让我得到了一次又一次学习的满足。名人的童年故事、奇特经历则是儿子津津乐道的,鲁班学艺的刻苦、孙膑赛马的智慧、三毛写作中的旅行历程、周总理的艰苦朴素……众多的名人故事都让儿子的眼神一次又一次闪亮。我感觉到,这些名人的形象在儿子的心中渐渐清晰,他陶醉在这些名人的精神诗篇里。

我没有给儿子规划要有一个像某位名人一样的未来,我只坚信:这些精美、丰润的名人故事一定像一颗颗种子已经埋入了儿子的心田,有了幼儿园和我们家长的共同呵护、给养、启迪,那些种子一定会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成长为一棵理想之树,开放道德之花、结出成功之果!

感谢名人们留给孩子们如此纷呈的精彩故事!感谢幼儿园送给孩子们如此丰厚的精神礼物!

共读名人故事,相伴成长之路,我会和儿子继续下去……

篇6:共读感想

《哈佛家训》这套书是我给我班孩子及家长们推荐的暑假读物,要求亲子共读,而我这个做老师的自然也不能落后、偷懒,我将《哈佛家训》这套书带回家后随手放在了沙发上,便下厨房做饭去了。等我做好饭,张罗着吃饭时,却发现上

听了儿子的疑惑,我禁不住说道:你不是知道“哈佛大学”吗?哈佛大学,是美国的一所大学,也是全世界最有名的大学,建立于1636年,是世界顶尖级人才成长的摇篮,它先后培养出了八位美国总统,数百位世界顶级公司的总裁、董事长及首席

 

哦,我明白了,《哈佛家训》的意思就是哈佛大学是如何教育学生的。它不是用你们老师的教案的写法,而是用一个个故事说明的。

篇7:共读感想

尊敬的各位家长:

欢迎来参加师生共读和亲子共读的活动,今天只是一个启动仪式。因为会场的限制,所以只能邀请部分家长参加。亲子共读的活动需要借助这样一种仪式的力量,并由各班主任老师动员所有家长和老师参与到和孩子一起共读的活动中。

师生共读:老师和学生共读一本书。

亲子共读:家长和学生共读一本书。

今天,我可能更多地要面向各位家长而不是老师介绍关于亲子共读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为什么要亲子共读?(为什么家长要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家庭教育的意义。

家庭和学校是教育的两只手,缺少了哪一只,教育必将孤掌难鸣。并且家庭教育远比学校教育更重要,用十分来划分权重的话,家庭教育占了七分。我这样说并非推脱学校教育的责任,而是几经证明,可以算作是教育的常识了。很多孩子是带着家庭教育的失误走进学校的,这不得不由学校花费更多的力气来纠正。可以说,接受较好家庭教育的孩子成长得更好,也能更顺畅地接受学校教育;反之,如果家庭教育不好,孩子才真正是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今天借亲子共读的启动,来促进家庭教育的完善正是我们所期望的。我并不是一味地否认现有的家庭教育,但家庭教育的弱化和违背教育常识的做法实在令人担忧,我们很有必要像今天这样坐下来更多地商量商量,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作问题。

2、家庭教育的现状。

上周开学那一天,一个同事听到一个接孙子的老人在发牢骚说,“刚接了那个爹,再接这个爹。”我知道天天接送孙子是一个不轻松的任务,所以老人的怨懑之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我却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做父母的因为忙于上班,挣钱,养家糊口,没有时间接送孩子,因此也不得不让老人接送。可想而知,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不会很多。不难想象,忙了一天的父母回到家,既没有精力也没那个心情陪陪孩子。对孩子来讲,父母能给他说说话陪陪他竟然成了奢侈的事情。尊敬的各位家长,在一个没有时间陪孩子的家庭里,父母是不称职的。因为孩子不像其他动物,只需要供给他吃穿、给他温暖就行的。孩子首先是人,他有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要。毫不夸张地说,陪着就是教育。因此父母并非必须有多么高的文化层次,文盲照样能教育出优秀的人来。所以,一个常常把不懂教育挂在嘴边的父母,显然是在推脱教育的责任。那么,父母如何能尽量陪伴孩子并成为一种行为方式?很显然,我们倡导的亲子共读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

3、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

各位家长,你的孩子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懒惰、不爱劳动,甚至连最起码的自理性事情也不做,比如:穿衣、洗脸、系鞋带、扎辫子等,更别说做家务了;执拗、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动辄用哭闹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胆小、内向、冷漠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如果不及时引导和帮助,都会给孩子的人格造成影响或缺陷,会成为孩子未来生活的障碍,严重点说是给人生幸福埋下了祸根。人吃粮食长身体,那么,人吃什么长精神呢?所以,我们希望通过亲子共读,借助优秀文学作品的力量从小给学生人格以影响,浸润学生心灵,丰富孩子精神,以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

4、家长缺少爱的能力。

每个父母都会说:“我很爱自己的孩子。”其实,爱自己的孩子,那是母鸡也会的事。问题的关键是:你会不会爱,你有没有爱的能力。婴儿在最初的几年里,他必须完全靠母亲去照料他。所以,母亲爱孩子是无条件的,这就很容易导致母亲娇惯和溺爱孩子,常常不分原则地迁就和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替孩子做一切事。很显然,喂孩子吃饭远比教孩子吃饭来得更容易,因为喂孩子吃饭是个体力活,简单易行;教孩子怎样吃饭就不同了,那是教育,教育总是复杂得多,不仅需要耐心,还需要方法。所以,母亲教育孩子要做到:不溺爱,让孩子独立。孩子总归要长大,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生命,一个试图将孩子一辈子“拴”住的母亲是不称职的。孩子3岁以后,母亲要引导孩子逐渐和父亲发生联系。父亲应该担负起应有的教育责任。父亲爱孩子,应该引导孩子学会担当,遵守规则和秩序。因为父爱是有条件、有原则的,你不听话就要受到惩罚。当然,父亲爱孩子要避免粗暴和专横,让孩子逐渐发展适应社会的能力。母爱是无条件的、宽容的,父爱是有条件的、有原则的,孩子正是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走向成熟。

通过以上分析,如何爱自己的孩子,并通过亲子共读的方式,不断提升家庭教育的能力,让孩子在家长、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身体、心灵和精神的个性都得以不断成长和完善,这将是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所努力的方向。

二、亲子共读的意义。

师生共读、亲子共读为什么如此重要?各位家长,我想问:有多少个家庭将自己的孩子抛在了电视、电脑和手机面前?又有多少父母将自己仅有的闲暇时间用在了麻将、扑克和应酬上?又有几个家长能和孩子捧起书来安静地进入一个个不一样的世界?看看我们的家里,除了课本以外,我们有多少可供孩子读的书?父母从小没有和孩子进行交流,他就无法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等他到中学叛逆期时,不愿和父母交流、孤独自闭也就在所难免了。从小引导孩子读书,并和孩子共同读书,是父母贴近孩子感情,解决孩子诸多问题的灵丹妙药。犹太民族是世界创造财富最多的一个民族,这个民族视读书为信仰,孩子出生后不久,父母会将蜂蜜涂在书上,从小让孩子亲近书籍,让他感受读书是甜蜜的事情。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读完了世界名著。当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时,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就不再是说教,批评孩子就不再是指责,因为当父母和孩子在讨论书中的人物时,孩子就会悄悄地变成书中的人物,像他那样去做人,去做事,这样的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真正好的教育就是让人感受不到教育。所以,远离电视,和孩子一起读书,成为家庭教育的不二选择。

三、如何亲子共读。

我们处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书籍浩如烟海,我们不仅读不完,实在也没有必要读完。再者,书并不是随便就可以拿来读的。坏的书籍贻害终生。因此,读书必须慎重选择。本学期,我们首期推荐师生共读及亲子共读的书目是《窗边的小豆豆》、《爱的教育》、《夏洛的网》、《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此后,我们要由老师、家长不断地推荐优秀童书,就像选择富有营养的食品一样。那么,亲子共读的第一步,先要有书读,这个不难。真正感到困难的,是那些舍得花好几百元钱吃饭而舍不得花20元钱买书的父母,如果是这样的话,参加今天的活动无疑是在浪费时间。第二步,就是制定亲子读书计划,具体就是每天读几页,并和孩子交流书的内容及感受,形成以书为媒介的亲子互动。第三步,学校将搭建各种平台,举办论坛、读书交流、推荐读后感发表等各种活动,鼓励孩子读书积极性。大家看看,通过亲子共读这样的活动,这就使得家长陪孩子的时间得到了保障,和孩子的交流得到了保障,在这种情况下,教育随处可得。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是父母注意学会爱孩子,二是坚持做下来。

四、师生共读和亲子共读的联系

师生共读和亲子共读的结合,教育的两只手更有力量。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会聘请家长到班内上课、听课,给孩子讲故事等,家长还要做个有心人,在亲子共读中随时记下孩子的变化,从而为孩子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篇8:“师生共读”,润物有声

一创设环境氛围, 激发兴趣

良好的教育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它可以“润物细无声”。而要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创设读书氛围尤其重要。儿童阅读专家崔利斯曾说:“如果有可能, 就用书来搭建房顶。”将这种理念渗透到我们教室的环境布置中, 教室里、走廊上, “好读书, 读好书”,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等标语警句、名人名言名诗, 能让学生每天都浸润在书香之中, 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萌生读书的内在需求。

把课外阅读完全寄托在学生回家以后的自觉阅读上, 是无法保证的, 而在教室里就不一样了。“你读, 他读, 我也读”是一种氛围, 尤其对中年级的同学而言, 教师在教室里的示范阅读, 更有强大的磁力, 对他们阅读兴趣的培养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当学生看到教师手里和自己手里读着同一本书时, 心理上的暗示与接近, 会让他读起来更带劲。共读的氛围, 是激发阅读兴趣最好的催化剂。

二精选阅读作品,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为学生提供的读物一种是由教师统一指导的读物, 一种是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如果没有统一的读物, 教师进行指导就无从下手。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 我选择了比较流行的、适合学生年龄段的书籍, 如《夏洛的网》《安徒生童话》《绿野仙踪》《我是升旗手》等作为我们班的统一指导读物。鲁迅先生说过:“ (读书) 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 采过许多花, 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 所得就非常有限。”还说:“专看文学书, 也不好。”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对于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 教师也应予以指导, 主要应教会学生选择内容积极的读物阅读。我们必须清楚这一点:经典名著不仅仅是中国的《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这四大名著, 还包括外国的, 孩子们最爱不释手的《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 也不能只是纯文学名著, 还应包括《人与自然》《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科幻类著作, 以及适合学生年龄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类的著作。因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经典作品时, 须把文学与自然科学并重。文学作品能养育学生的道德情感, 而自然与社会科学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世界。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

三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师生在共同阅读的基础上, 才能实现共同的感悟。但是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差别, 他们的感悟和体验也是有差别的, 这时教师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体验和理解”。孩子的眼睛是清澈的, 因此他们的许多想法更加纯真, 更能冲破世俗的眼光看世界。同时学生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 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过程。每读完一本书, 我都会利用星期五的一节阅读课进行读书交流。可让学生自由发言, 先在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如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喜欢书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谈自己读了这本书后有什么体会?想到了些什么……这样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学生与学生之间就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 思维就得到了碰撞, 这样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优化阅读质量, 把活动引向深处, 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对于阅读经典作品, 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 提高阅读质量, 把该活动引向深处。教师和学生就要共同营建浓厚的“经典作品阅读”氛围。在阅读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 教师要及时地鼓励。如阅读《草房子》后, 我利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问互答的方法, 来满足他们的成就感。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定期举行读书汇报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等活动, 以此来增强学生阅读经典作品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使阅读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榜样, 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阅读著作的氛围, 其意义也更加深远。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文化节”举办的创建“书香校园”, 争当“阅读之星”“故事大王”“成语大王”“小书迷”等活动。还可以利用班会、少先队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时间, 来组织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讲、赛、展、演”活动:“讲”——讲故事、讲所闻、讲读书心得、讲阅读感想;“赛”——读书知识赛、速读赛、优秀诗文朗诵赛、成语接龙赛;“展”——展评优秀读书笔记、手抄报、剪贴报、课外阅读小报;“演”——用课本剧形式表演故事情节。这既有效地检查了学生的阅读情况, 巩固了阅读成果, 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从而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师生共读”, 润物有声。

摘要:所谓“共同的阅读”, 是指共同体内的全体成员都必须参与的阅读。学生与教师共享阅读的前提是“共同阅读”。

篇9:父子共读《昆虫记》

后来断续了解到关于《昆虫记》的部分内容,了解到作者法布尔的点滴生平,心生敬畏,路过书店时就进去买了一本。当时是打算给孩子讲故事用的,因为当时儿子太小,自己又事情繁多,这本书就被束之高阁了。

年前,我在收拾书架时,偶然发现了前几年买的这本《昆虫记》。这次看到它,又想起孩子学校的寒假作业设计,便兴奋起来,我要和孩子一起读一下这本被哈佛大学113位教授推荐的、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科普书之一、20世纪末被评选为“百年来科普好书”的《昆虫记》。

孩子很爱读书,我很为此高兴。但刚拿到《昆虫记》时,我还是有点担心,担心正在低年级就读的儿子,面对这样一本平实记录形式的书籍会否感觉枯燥,能否产生阅读兴趣;或者他能否理解书中内容;能否体会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科学严谨的追求,对生活从容的享受……

如我所愿,每天睡觉前读《昆虫记》成了我和儿子最大的享受。我和孩子约定每人每天读一篇,并随时相互交流一下感受。每次基本都是孩子读给我听,我给孩子个别讲解,看着孩子专心读书的神态,听着孩子如身临其境般的诵读,我能感受到平静的文字给他带来的直抵心底的种种奇特震撼!

宽厚仁慈、甘愿与受苦者分享甘露的蝉,力大无穷、嗜肉成性的螳螂,美丽炫目、有着奇特天赋的大孔雀蝶,喜食橡栗、榛子的象态橡栗象……

每读完一个章节,我们就一起对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和死亡等情节以及文章的描写方法、用词用句等细致讨论一下,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因此也有了较大的加强。为了让孩子对书中所讲到的昆虫有更感性的认识,我还特意在电脑上找寻这些小昆虫,同时又认识了不少书中没有介绍的,什么枯叶蝶、三眼蓝蝶、金龟子……

儿子每天到时间就主动拿起来津津有味的阅读,有时不停发出哈哈的笑声,让人心生温暖。他还不断地催促我不要落在后面,当我开玩笑说自己读不懂时,他居然声情并茂的给我讲起了其中的一段……

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我愿意和孩子一起进入到书中所描绘的世界中,共同体验,共同感受。春节后我又买了《海底两万里》《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经典小故事》等,希望孩子能对阅读有足够的兴趣,读每一本书都能有新奇的发现和感受……

篇10:共读感想

小学生亲子共读心得范文篇1

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并不是一日之功,它不仅是对孩子的考验,也是对我们做家长的考验,我们应该督促孩子每天朗读一篇文章,让孩子有意识的记住文章中的句子和词语,对孩子读书提出的问题,家长做出正确的回答。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亲子阅读正在成为我们一家人良好的习惯。以后我们会不断改进方式方法,进一步激发孩子的读书热情,使孩子与书为友,与书为伴,在读书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在书中感受故事的精彩,词语的优美,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一起读书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家长和孩子共同经历着书藉带来的喜怒哀乐,同样的心情让家长和孩子贴的更近,彼此间有更多的了解,可以更好的调整方法来教育孩子。对于父母来说,千万不要奢望可以教给孩子什么,我们唯一能做的是,给孩子爱和自由,让孩子有一个完整的成长,不只是身体的,更有精神的。

通过陪孩子读书,让我这个做家长的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想的是什么,也让孩子懂得了许多的道理,也让孩子更加有自信。孩子这几个月以来的变化,不仅要感谢老师的耐心教导,还要感谢这些有益的书籍。所以,以后我会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的读书实践活动,让她越来越喜欢读书。

小学生亲子共读心得范文篇2

儿子已经九岁了,在他还没认识字前就每晚睡觉前都读一个小故事。而他最爱听的故事就要我们一遍又一遍的再讲,到最后他能自己大概地讲下来。他认识字后,我们便开始让他自己看拼音读本,每晚睡前的读故事变成了一起看书。刚开始他觉得自己读书又累又困难,没读多少就睡着了,到后来慢慢习惯。现在,我们一起读了许多有趣的儿童文学书籍,如 《小猪唏哩呼噜》《爱花的牛》《牙齿大街新鲜事》《少儿版西游记》等等,孩子读书的好习惯要慢慢培养。

在读故事、看书、背书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读书使孩子更富有想象力,懂得了许多的知识和与别人沟通的方法。作为母亲,我在品尝孩子的成长快乐的同时也体验着读书的快乐。在童话故事中,我感受到世界上最美的情意,与孩子一起体会世间的真善美,一起汲取书中的智慧。

用书中的话语与孩子交谈,用书中的道理在现实中教导孩子比讲大堆孩子难以接受的大道理更有效。让读书成为孩子的习惯,让孩子喜欢上读书,孩子自然就不会一直坐在电视前。

家长是孩子读书导路上引路人,和孩子一起读书收获更多。

小学生亲子共读心得范文篇3

每天晚上睡觉前半小时,陪女儿读书是每天必做的功课。最初的亲子共读只是为了敷衍女儿,因为女儿开始不肯独睡,于是就答应她每天睡觉前陪她半小时,可是这半小时必须是互相读故事给对方听。就这样和女儿开始了“共读”的征程。日子就这样悄悄无声地在我们身边溜走了,和孩子一起读过的书也悄悄增加着。我渐渐感到,从起初的敷衍到现在的每天习惯竟然是这样的顺其自然。我惊喜的发现“亲子共读”正发挥着她独有的神奇力量。女儿写日记不像开始的时候为了凑字数而写,也变得情真意切了。老师布置的短文也能自己独立的完成。

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十分重视培养她读书的兴趣,因为本人在书店工作的原因,平时能留意到很多好书,那时就给她买了很多适合她的书,虽然有时候可能还看不太明白,而且也撕坏了很多书,不过在撕书的过程中也学习了上面的知识。尽管从没刻意教她认读汉字,但在不知不觉中她已经能认识很多汉字,而且幼儿园就能独立读简短的故事书。后来我也把这种方法传教了很多来选购书的年轻父母。

如今女儿已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从幼儿园毕业那天起就每天坚持写日记。从最初的每天由我给她题材到现在每天独立完成的习惯都离不开每天“亲子共读”的功劳。

此刻,我是如此幸福,我正和我的孩子共同经历着书藉带来的喜怒哀乐,同样的心情让我的孩子贴的更近,彼此没有隔阂,像朋友那样亲密无间,无话不谈,可以零距离感受到孩子心理和思想的变化,以便于及时调整方式方法,更好的为孩子创造家庭环境,学习环境。让她快乐健康地成长。

纪伯伦在他的《致孩子》中这样写道:“你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是啊,那就让我们给孩子一生的好书,陪他们共读阅读经典,阅读生命吧!让幸福的种子在书中萌动吧!

小学生亲子共读心得范文篇4

我喜欢读书,我的女儿也喜欢读书,可是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书才对孩子的发展、身心健康有益,一直是我的困惑。现代物质文明的发展,电视、网络对孩子的诱惑,在经济利益驱使下的儿童读物,虽然孩子喜欢读,可我觉着很多书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并不太好,甚至是有害的;而对孩子有教育意义的书,孩子又不喜欢。学校开展亲子共读活动非常有意义,让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调动孩子和家长阅读好书的积极性。

为了孩子的暑假过得更加充实,我和孩子共同到书店选书,选书由孩子作主,这极大地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买到孩子喜欢的书,孩子爱不释手。我与孩子商定每天写完作业阅读30分钟,孩子有兴趣可多读一些。在孩子的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只是看热闹,看里边的小故事,显然对语文知识能力的培养及教育没起到多大作用。于是开始抽空和孩子一起读书,但是由于工作忙,要全都与孩子一起读是很难做到的,于是我和孩子比赛,谁有时间谁看,看谁看得快,谁看完一部分都要给对方讲讲看了哪些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我和孩子互相讨论、交流,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时间的时候,我会给孩子读一段,让孩子享受倾听的快乐,然后共同讨论书中的故事、人物、语言,让孩子养成了读书,讨论,思考的习惯。以前孩子读书是读书,懒得做笔记,我和孩子共同读书以来,我们一起边读书边把看到的好词好句画下来,注重引导孩子记录好词好句,让孩子逐步养成了用心读书的习惯,而不是光看故事情节,一段时间坚持下来,孩子基本能做到边读边找好词好句,读书也用心多了,这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

篇11:“共读一本书”

5月19日,我校以“共读一本书”为主题,初中与高中分别围绕《》《红楼梦》开展系类活动。

为了让学生感受国学的魅力,以切实实现国学教育,我校发动教师、学生团体与学校三个层面的力量常规性地开展课外经典阅读活动。本次活动以“卷面竞赛” “公众竞答”的形式开展,参与面广,融趣味性与文学性为一体,对普及文学名著,营造校园传统文化气氛起到了推动作用。

篇12:亲子共读

--“亲子共读”倡议书

“爱他,就和他共读吧!”每天抽30分钟陪孩子一起读书,远离电视和网游。要想让孩子从小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必须在家庭内培植像样的阅读氛围。为此,我们提出一下倡议:

1.每天减少看电视、上网时间,增加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时间。(每天至少保证半小时的亲子阅读时间)。

2.每次阅读后和孩子交流一次读书心得,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孩子思考(有记录)。

3.和孩子一起养成勤写日记的习惯,鼓励孩子向各种刊物投稿。

4.教会孩子阅读方法,每次阅读指导孩子做读书笔记,积累好词佳句。

童年因为拥有书香而变得丰富而美好,让我们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让书香充溢童年,让阅读伴随成长。

附:《语文课程标准》课外阅读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

1.阅读重点与总量:

①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等;

②背诵课内外优秀诗文50篇(段);

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2.阅读方法与能力:

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拼音阅读;

②学习默读;

第二学段(3~4年级)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

1.阅读重点与总量:①阅读叙事性作品,包括故事等;②诵读课内外优秀诗文50篇(段);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2.阅读方法与能力:①初步学会默读;②学习略读;③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阅读;④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第三学段(5~6年级)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

1.阅读重点与总量:①阅读叙事性、说明性、诗歌等作品;②诵读优秀诗文,背诵课内外优秀诗文60篇(段);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2.阅读方法与能力:①能顺利默读,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②学习浏览(快速略读);③学会到学校、社会图书馆借阅;④有条件的学校学

会上网,根据阅读需要搜索相关信息资料;

小学生课外阅读必读书:

一年级 阅读量:(0.5+1)万字;必读书:《安徒生童话》(注音版)

二年级 阅读量:(1.5+2)万字;必读书:《格林童话》(注音版)

三年级 阅读量:(7+8)万字;必读书:《伊索寓言》《成语故事》

四年级 阅读量:(10+15)万字;必读书:《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

(青少版)

五年级 阅读量:(20+25)万字;必读书:《昆虫记》、《水浒传》(青少版)、《上下五千年》

六年级:阅读量:(25+30)万字;必读书:《鲁滨逊漂流记》、《三国演义》

(青少版)

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

第一学段(1~2年级)

《中华成语故事》、《木偶奇遇记》、《绿野仙踪》、《格林童话》、《阿凡提的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骑鹅旅行记》、《爷爷一定有办法》、《爱心树》、《一只孤独的乌鸦》、《我和小姐姐克拉拉》、《跑猪噜噜》、《小猪唏哩呼噜》„„第二学段(3~4年级)

《克雷洛夫寓言》、《宫泽贤治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三字经》、《中国古代神话》、《上下五千年》、《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首》、《三毛流浪记》、《儿童文学》《窗边的小豆豆》、《淘气包马小跳》、《小王子》、《捣蛋鬼日记》、《笨狼的故事》、《阿笨猫》、《帅狗杜明尼克》、《十万个为什么》、《皮皮鲁和鲁西西》、《吹牛大王历险记》、《时代广场的蟋蟀》„

第三学段(5~6年级)

篇13:师生共读感受生活之美

一、与学生同读书

二年级,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 我开始引导学生读书。每当报刊杂志到校, 我就在第一时间和孩子们一起读书。我特意从书桌上拿起他们订阅的刊物看, 一张报纸上所有内容都要看完, 让孩子懂得看书不能走马观花。我还和学生一起探讨某篇文章中的内容, 引起他们读书的兴趣。订阅的报刊读完了, 我就让他们读课外书。他们看书时, 我也带一本小说, 让学生知道我是怎样关心主人公的命运, 怎样欣赏作者的描写。学生也学着我的样子, 读整本的书, 连续读书, 时间久了, 逐渐有了读书的兴趣。

二、与学生同欣赏

自己很喜欢经典诗文, 就时不时给学生背一段, 还指导他们欣赏。冬天大雪纷飞, 我随口背出毛泽东的 《冬雪》:“雪压冬云白絮飞, 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 大地微微暖气吹。”春天柳絮飘飞, 我给他们讲古代诗人用柳絮拟雪的故事。时间久了, 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欣赏水平也在提升, 有机会也愿意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展示一下。 《春天的小雨》 一课中有一句诗提到了桃花, 我联系到朱自清的 《匆匆》“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我刚读到这里, 一个学生便站起来接着背下去。

为了营造读书的氛围, 我在班级建起了图书角, 每周一、三开放图书角, 书是学生从家里拿来的。他们把自己喜欢的书带来, 和同学交换, 实现资源共享。我与学生一起感受读书的快乐, 一起欣赏优美的诗文。随着时间的推移, 孩子们的读书热情高了, 读书的品位高了, 读书的视野宽了, 广泛涉猎于科学、自然、历史、文学等领域。现在, 学生只要完成了学习任务, 马上拿出自己的书, 入情入境地读, 逐渐养成了利用零散时间读书的好习惯。

三、与学生一同啃教材

为了很好地利用教材, 发挥教材的范例作用, 我抓住每一课的训练重点, 严格训练, 做到一课一得, 一得一精, 通过精读课文, 培养阅读能力。课上, 我与学生倾心交流, 认真研讨, 不给学生套框框, 不用固定的答案约束学生的思维, 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 使学生在阅读中“言意兼得”。

篇14:师生共读 温馨成长

一、固定时间共读经典

经典书籍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如《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脑筋急转弯》、《十万个为什么》、《三字经》等等。我和学生在每天早读时用10分钟时间,一起阅读这些经典,漫步在书中,“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享受读书的快乐。在短短的读书过程中,我带领学生采用领读、齐读、男女分组轮读等形式进行,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师生都沉浸于经典中。这必将使该校小学生从大师著作中得到纯粹经典的文化熏陶,开启他们的智能,培养他们的人格,锤炼出他们深厚的文学功底。

为了取得较好的共读效果,提前做好导读准备。对每次的师生共读,我都提前进行预习,熟悉内容,通过工具书和网络查询该书的写作背景,做到心中有数。因为阅读时间不长,我根据学生的读书水平,将内容划分精读、选读、略读的不同区域。阅读时经常找一个留有悬念的地方停下,吊足学生的胃口,增加读书的趣味 。在引读时,我很注意语调,避免平和的语调,注意富有表情地朗读,放慢阅读节奏,对书中的主要角色采用不同的声音,有时和学生一起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形式自由,师生互动

形式自由,是指学生自由读某本经典的某一部分,或者自选内容,不统一齐读。发挥学生的个性。小学生喜欢色彩明快、文字简单的绘本插图,不齐读,他们就可以充分享受插图的直观吸引力,多看看书中漂亮的插图,学生们往往是从图画中读出故事,在头脑中形成故事画面,从而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在学生自由阅读的同时,教师要注意阅读的互动性,向学生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者接受学生的提问,启发她们主动思考,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是非常重要的交流机会,与学生一起共读的目的不仅是分享快乐,同时也要分享困惑。学生不懂的地方我们或谈谈自己的理解,或和学生学生一起动手查资料,不但融洽了师生感情,而且师生都在阅读中增长了知识,训练了思维能力。

《安徒生童话》是非常有趣味和有意义的书,现在读来略略能体会到作品所蕴含的一些生活哲理,领略作者或忧国忧民、怜惜弱小或满腔热情,讴歌生活的情怀。但这些学生和我小时候那样,关注的也是人物、故事情节,是“好人”与“坏人”的斗争,斗争的过程和结局。于是,在共读中,我便把我的体会以问题的形式和他们共同讨论,比较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对人、对事物、对世界的看法和认识,从而作相应的引导、教育。

三、注重习惯,养成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作为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首条要求,喜欢阅读,就是主动读书,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教育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要做出来。学生怎么养成习惯,就可以从共读开始。我在和学生的共读过程中,注重介绍一些读书的方法。

比如浏览。鲁迅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就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去”。这种随便翻翻的读书法,能够广见博闻,获益匪浅。比如泛读。泛读就是博览群书,如鲁迅所言,“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他主张不要只看课内的书,也要看课外的书;不要只看本专业的书,还要看专业以外的书;不要只看一家之书,而要博采众长。他还主张不要只看自己同意的书,也看自己不同意的书,甚至是敌人的书、坏书,做到“知己知彼”。比如略读。略读就是遇到疑难问题时跳过去读的方法,鲁迅说,“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会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但略读不同于随意的浏览,而是有目的的阅读活动,是先从大处着眼,再从小处入手的方法。还有思考。古语“学而不思则罔”,阐明了读书不注重思考的危害,如鲁迅所言,“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一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最后是标记。读书标记就是读书时标重点,勾要害,这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法。做标记可以集中注意力,促进思考,帮助自己抓住重点,加深对书籍的理解,也有助于日后的查阅。

习惯是人生之基,好习惯决定好命运。为此我重点和学生阅读了《培养学生好习惯的150个成长故事》。阅读是成长的阶梯。天天阅读,如同天天登山;天天阅读,如同天天储蓄。一旦阅读成为习惯,你的富有,百万富翁也无法相比!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读书是和智者对话,是心灵的旅行。学生在和教师的共读中从被动读书慢慢转变为主动读书,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们读书、求索和创造的热情,使学生们与书为友,与书为伴,在读书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共读感想】相关文章:

共读感想范文05-16

亲子共读感想范文05-31

参加活动感想感想06-24

感想怎么写个人感想05-07

作何感想做何感想07-27

课后感想04-10

科研感想04-11

差生感想04-16

军博感想04-18

积木感想04-20

上一篇:广告公司的小品下一篇:社会保障所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