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落实的三种境界

2024-05-06

抓落实的三种境界(精选10篇)

篇1:抓落实的三种境界

抓落实的三种境界

3月15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同志的文章《关键在于落实》,全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如何围绕当前和今后的工作狠抓落实进行了深入阐述和精辟论断。“关键在于落实”,是成就党的事业的根本保障,更是对全党同志的具体要求,应当成为我们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指南。

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内同志大多是肯抓落实、能抓落实的,但因为每个同志的思想觉悟、认识水平、能力素质各不相同,因而在落实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层次和境界,值得我们深入分析、认真对待、不断改进。

被动应付抓落实。这是抓落实的第一种境界,虽然也是抓落实,但层次较低,属于敷衍应付型,上级催就抓一抓,领导问就动一动,常常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方案代替执行、以通知代替督促;或者是嘴上说道说道,手上比划比划,路上溜达溜达,桌上吃喝吃喝。这样抓落实大都浮于表面,蜻蜓点水,不求过得硬、只图过得去,不求工作实效、只图蒙混过关。其后果是蒙蔽了领导,糊弄了群众,影响了干部作风,荒废了党的事业。

按部就班抓落实。这是抓落实的第二种境界,也是抓落实的普遍状态,主要表现为能够履行肩负的职能职责,但循规蹈矩,只顾埋头拉车、不擅抬头看路;能够执行上级和领导指示,但照本宣科,只甘当传声筒、不愿做扩音器;能够推行文件和会议精神,但生搬硬套,只会依葫芦画瓢、不会结合实际求创造。这样抓落实往往唯书唯上不唯实,求快求稳难求是,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思维的僵化、行为的固化、过程的模式化导致工作没创意、没激情、没特色,也不是我们所倡导和追求的。

主动创新抓落实。这是抓落实的第三种境界,也是最高境界,其典型特点是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准确研判形势,紧密结合实际,勇于探索,富于创造。这样抓落实,一是要科学谋划,理顺工作的先后主次,分清任务的轻重缓急,谋定而后动。二是要真抓实干,认认真真地推进工作,踏踏实实地解决问题,招招求实效。三是要开拓创新,勇于在复杂局面中探索新途径,敢于在困难条件下寻求新突破,把创新贯穿于落实工作的全过程。四是要坚持不懈,咬定目标不放松,一步一个脚印,知难而进,迎难而上。这样抓落实,才能推进党的事业发展,赢得群众的认可拥护。

不同层次的落实,体现不同的效果。任何工作,关键在于落实,更在于落实的程度和境界。千招万招,不抓落实等于没招;千条万条,落实不好就是白条。坐着说不如站起来行,光说不干从来都没有出路。战国时赵括“纸上谈兵”以致40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直至灭亡;魏晋时仕官“清谈玄论”导致五胡乱华,晋室被迫东迁,天下顿时大乱。我们应该铭记这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和生动事例,发扬共产党人“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的优良传统,把每一项工作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篇2:抓落实的三种境界

不抓落实的三种体现

不重视抓落实、不善于抓落实、不着力抓落实的问题,在领导工作中主要有这样三种表现。

一是“唱功”好、“做功”差。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说得好,体现的是思路,表达的是想法,这是素质;做得好,凭借的是作风,依靠的是落实,这是能力。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应该是说的让人心服、做的让人信服。说得好不如做扎实,常开会不如抓落实。现在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提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忙于坐而论道、纸上谈兵。如果让这些现象成为顽疾和流弊,一个领导干部该管的事不认真管、该干的事不主动干,不仅会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更会诱发干部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心理,助长好大喜功、不尚实干的歪风。

二是会上热、会下冷。正确的决策,来自于领导干部对客观规律的准确把握和深入研究;最终的成效,有赖于基层干部对上级决策的积极支持和自觉执行。任何一项工作从决策到落实,必须一级支持一级、一级抓好一级,形成上下联动、狠抓落实的工作合力。现在,一些工作往往是上头热、下头冷,会上热、会下冷。少数地方和部门落实工作流于形式,把力量投入本身当成工作成效,把工作过程本身当成干部实绩,满足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这样的结果,不仅割裂了上级与下级、干部与群众的联系,而且在“上情”与“下情”之间也无法找到对接点、保证一致性,只能落空,不会落实。

篇3:“览物之情”的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 说的是贩夫走卒、凡夫俗子们。他们关心的是水里的鱼, 碗中的饭, 袋里的钱能否养家糊口, 美丽的山光水色在他们的眼里只是一道虚设的布景, 山就是山, 水就是水, 当不得饭、当不得衣……只是, 课文隐含未写而已!

第二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 看水不是水”, 指的是那些擅长吟诗作赋的文人骚客、贬官谪士们。山水在他们的眼中, 不再只是毫无意义的布景和道具, 而是他们思想感情的集中体现和精神寄托。“以物喜”, “以己悲”。看到春和景明、优美亮丽的风景, 他们就“心旷神怡, 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同样, 当他们春风得意、官运亨通之时, 看在眼里的风景自然也就喜气盈盈, 格外动人。反之, 看到了霪雨霏霏、浊浪排空的凄惨景象, 他们就产生了“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若他们正被贬谪流放或怀才不遇之际, 看在眼里的风景会更悲惨凄凉……触景生情, 寄情于景, 才能情景交融!

第三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 看水还是水”, 只有那些“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古仁人才能做得到!他们关注的不是怡人悦目的山水美景, 而是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生活;他们关心的不是自己的一时荣辱得失, 而是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 “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他们襟怀开阔, 心系社稷苍生,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些人才是范仲淹和滕子京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微斯人, 吾谁与归?

篇4:爱的三种境界

什么是相爱?似乎这么多年沉积下来,好也罢坏也罢,看过许多风景,较之当年的青涩小毛头自然多了许多体会,两个人好,男欢女爱的两情相悦,感情到底是什么,各有各的说法。

首先是宿舍最小的老六发言,老六结婚较晚,老婆年龄比他小得多,但是却非常懂事。刚刚结婚,自然两人相处情浓,每天恨不得发几十条短信,打十几个电话。

老六在一家中学做教师,学校离家里比较远,每天都要骑车走三四公里。冬天还好说,只是到了夏天,一路上烈日炎炎,骑一路车下来,往往要热一身汗,为此,他没少埋怨。

老六的老婆在移动公司上班。月底,由于完成了任务,奖励了两千多元的奖金。发奖金那天,恰是老婆的生日,于是她喊了几个同事,大家聚在家里一起吃饭。席间,就说到刚刚发的奖金,几个同事分别规划了自己奖金的用途。

老六一道道地往上送菜,趁上菜的间隙,听她们聊得倒也有趣,但无非是把这两千元投到衣服、化妆品甚至一些新潮的美容方式上。

轮到自己的老婆时,老六刚刚做好了一个汤要往上端,忽然,就听到老婆说,我要用这钱买一辆电动车。

同事哄笑,说你买那个干什么,骑上去多老土,再说了,公司每个月还报销交通费,买个这东西占地方不说,还要提心吊胆。

老婆笑笑,说,电动车是我为我老公买的。他学校离得远,每次回来,汗都把衣服湿透了,那个时候,我就有个愿望,如果公路两边都能种上大树多好,可是,我知道这个愿望实现不了,于是就只能想办法缩短他在路上的时间,他上班那么辛苦,我想为他做点什么,夫妻两个不是这样吗,相互都能给对方希望,多好啊。

老六当时手一滑,一碗汤差点儿掉在地上。后来,他当场给老婆鞠了一躬,说,谢谢你,老婆。

其实,关于小两口的事情,老六讲得还不少,比如老婆怕他手冷想为他用毛线织手套,怕他自卑想为他买不落伍的衣服,甚至包括想为那么喜欢女孩的他生一个漂亮的女儿等。

最后,老六动情地说,其实,两个人之间的好,要看是不是心里想着能为对方做些什么,至少你要想到了,我总结了三个字,想为他(她),这才是最好的感情。

老六的话大家都表示赞同,而就在这时,宿舍的老二慢悠悠地开口,说,这可能不算是最好的感情,我来给大家讲一段,也是我个人的事情。

他结婚比较早,大学毕业第二年,就与父亲单位里的一个女孩结了婚。女孩比他大一岁,是父亲战友的女儿,两家关系非常好。

都说男小女大好养活,这话不假,他尤其赞同,在家里,几乎很多事情他都操不上心,都是老婆一手操持,为此,他也乐得做甩手掌柜。

只是生活谁也不知道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前年,他不小心卷入了一场经济纠纷之中。起因很复杂,最后的结果是,两个人不仅赔掉了自己辛辛苦苦攒下来的五年积蓄,而且,还欠了很多钱。

生活一下子陷入了窘迫之中,两个人的工资便显得紧张起来。每次发下来工资都要精打细算。

那天,妻子觉得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他上班忙,没有陪她去,只叮嘱了一定不要怕花钱,医生说怎么治就怎么治。

虽然没有陪着去,但到底是不放心的,中午快下班时,他打了一个电话,電话那边老婆的话很轻松,说没事,只是炎症而已,医生开了药,我看了看方子,觉得医院的药太贵了,就没有买,准备到药房看看。

中午,他回到家,看到桌上摆了一瓶药水,是治脚气的。他有些疑惑,问老婆,没想到正在做饭的她却回了句,药房的药也贵,不如去我妈那里找些普通的消炎药来吃,正巧看到这个治脚气的喷剂在做活动,想到你的脚气犯了,就拿看病剩下的钱给你买了瓶药水。

老婆的话说得轻描淡写,似乎拉家常一样,但他却突然怔住了,站在她的身后,看着她正在忙碌的样子,他突然很想抱抱她,因为他发现,自己的眼睛不知道什么时候变得湿湿的,一种比温情更温暖的东西在心底慢慢地流淌开来。

最后,他说,其实,最好的爱并不是想为你,而是为你想,想为你可能只是希望,要有一个实现的过程,而为你想却能真真切切地让你感受到关怀,因为,在为你想的同时,她会悄悄为你做。

老二的话大家更是赞同。

宿舍老大终于开口了,以往,在我们的卧谈会中,老大的发言始终很精辟。

他给我们讲了一个不属于他的故事,但与他息息相关。

有这么一对老夫妻,男人脾气火暴,军人出身,对妻子非常不好,常常会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发脾气甚至打人。两口子就这样吵吵闹闹地过了几十年,也都老了。只是丈夫的脾气依然火暴,但也正是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突然间就因为一次发火而引起中风,虽然抢救及时,但是却落下了后遗症,那就是记忆力减退,总是想不起很多东西。

老两口常在小区里散步,而散步的时候,妻子的手总是紧紧地拉住丈夫的手,因为他总是记不起自己的家在哪里,自己又叫什么名字。

妻子料理了丈夫的一切事务,领工资、交电费、走亲戚以及各种应该有的往来。她能清晰地记得丈夫的每一个习惯和要求,比如领工资的时候,能细心地把工资条理顺了订在一起,交完电费总是夹在一个本子里面,在亲友面前说一些很暖人心的客气话等,这些,丈夫都没有教过她,可是她就能这样自然地顺延着丈夫的习惯做。

转眼,丈夫这种状态已经过了一年,终于等到了他们独生儿子结婚的那几天。

老夫妻早早就开始准备,虽然丈夫脑子不行,但是脾气却不小,各种婚礼的规程,要严格按照老家的习俗准备。他跑前跑后,但常常说得前言不搭后语,于是,来帮助筹备婚礼的人也烦,帮忙的亲戚也烦,但丈夫却乐此不疲,跑来跑去。不仅跑,还说,这种事情,女人怎么能行,怎么也要有个男人支撑着。

婚礼的前一天晚上,他终于消停下来,他似乎很累,泡一杯茶,开始问话,某某项准备好了吗?然后,妻子笑着回答,好了,找了某某家的东西,又请了哪个地方的人。

哦,他又想想,那该请的客人都请到了吗?妻子就又笑,拿出一个名册来让他过目。

哦,看看,这些东西幸好我提到了,否则的话不就乱套了?

众人都笑了,其实他提的这些问题,在前几天他根本没有提到过。但是新郎没笑,他悄悄低下头问妈妈,你怎么知道提前预备爸要问的这些东西。

妈妈抬起头,说了一句让他怕是一生也不能忘记的话,她说,这么多年过来了,他就是我我就是他。

后来,丈夫再次入院,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但是很奇怪,仅仅是一个眼神,妻子就能知道他要什么,是想翻身了还是想喝水了,是想看看小孙子了还是想让人陪他说说话,而且这种判断几乎精确到百分之百。

这个时候,儿子再次想起了妈妈的那句话,他就是我我就是他。

宿舍老大重复这句话的时候,眼睛里有亮亮的东西在闪,他说他就是那个新郎,而那对夫妻,就是他的父母。因此,他觉得这世上更好的爱,可能是想为他(她),也可能是为他(她)想,但最重要的还是他(她)未想,想到他(她)未想的东西,两个人真的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也分不开了。

我们都没有说话。其实,这世间有多少对夫妻,就有多少对不同的感情,但是,爱确实是分境界的,就像是宿舍老大说的那样,爱就是一个阶梯一个阶梯上去的,就像我们所说的三个境界,想为他(她),为他(她)想,他(她)未想,而顺着这个阶梯上去,得到的或许未必是激情的感觉,但一定会渐渐明白爱的本质和爱的极致。

篇5:教师的三种境界

时间:2008年8月24日

地点:会议室 主讲:邹春东

题目:教师的三种境界:教书匠、能师、人师

教书匠--灌输型教师

教书匠的特点是,比学生先值得某方面的。知识或比学生懂得更多的知识,这种知识属记问之学。他所能做到的就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传授无效知识等于浪费学生的时间,误人子弟。教师传授有效知识特别是学生无法看值的教材知识和源于教材又超出教材的补充、延伸知识,学生便有所收获。但是不少数师传授的有效知识却是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就能看的课本知识,这实际上也是耽误学生,它剥夺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阻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教师自身角度来说,其所传授的知识可分为假知和真知。假知和真知不是哲学意义上的谬误和真理,而是心理学上的一种分类。按照心理学的观点.所谓传授援知,是指教师对所教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即没有完全吃透和内化教学内容,表现为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语言来讲授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就是典型的照本宣科。实践证明。教师传授假知是导致学生机械学习的直接原因。机械学习的特点是:机械模仿、不求甚解、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唯书唯师。通过这种学习,学生得到的只是一大堆机械的、孤立的知识。所谓传授真知,是指教师对所教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即教师理解;消化了教学内容,并达到了熟练的地步,可谓成竹在胸,了然于口,但却是“匠气有余,灵气不足”。因为熟练可以靠简单的重复而获得,只需时间和力气,无需更多的智慧。这种熟练只是一种按部就斑的运作,它不仅没有升华为熟能生巧的境界,反倒使教师因为思维一次又一次在旧有的轨道上运行而导致教学能力的退化,致使教学变成为一种形式上的教,这种教学的特点是:重知识,轻能力?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获得欠知识本身,轻获得知识的方法。其结果最多只能是学生对教材获得封闭性理解,即就事论事的简单理解。

如果说传授假知的课堂教学的特点是生硬呆板,那么传授真知的课堂教学的特点便是熟练、顺当。控缩型教师唯上、唯书、难教参,缺乏主见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一步,上课的注意中心都是知识。教师素质偏低,是当前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源和直接原因。据一份抽样调查,当前80%左右的中小学教师属知识型教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教书匠,它是怎样产生的呢?笔者认为,教书匠的形成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是:①职业观不端正。一些人把教书育人工作仅仅当作谋生手段,头脑里严重存在着拿多少钱干多少事的雇佣思想,缺乏精神动力,舍不得投入。②教学观陈旧。把自己看成知识的象征,视学生为待灌的知识容器,认为教学就是教书,教书就是传授知识,教学目的就是把教材知识毫无遗漏地传授给学生。客观因素是:①教学负担过重,无暇进修。沉重的考试、升学、评比压力;使教师疲于应付,忙于加班加点,无法自修业务。⑧教育经费拮据;无法进修。目前教育经费越来越紧张,学校无力资助教师进修,有的学校甚至连教师外出参加教研会的旅差费都难于支付,教师只能“关起门来教书”。③激励机制不健全,不愿进修。一些学校只有对教学实绩好的教师进行奖励的措施,却没有鼓励教师进修、科研的规定,造成一些教师认为进了中小学,只能当个教书匠,教学任务完成就行了,提高水平也没用。

能师--智慧型教师

能师,即智慧型的教师。其特点是术业有专攻,对学术、专业有专门的研究,不仅有学问,而且具有教育智慧。正因为拥有智慧,他才能真正做到启迪学生的智慧(智慧属个性范畴,只能启迪,而不能直接传授)。能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会经常地、时不时地冒出智慧的火花,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捂,从而逐步地提高悟性,增长智慧,变得越来越聪明。教育智慧火花的闪现主要表现在吃透教学内容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方面。

吃透教学内容表现为:

1、深刻

表现在能够独立钻研、分析教材,编写意图吃透,从而挖掘出教材的内涵。只有深入,才能浅出。把教材钻得深;道理就透彻,讲起课来就简单明了,讲在点子上,正所谓一语破的,一语解惑。一语启智,一语激情。这是一种智慧、一种功夫、一种水平、一种境界,它决不是把教学简单化了,而是艺术化了、精良化了、高效化了。教书匠常常就不是把课上简单。而是上复杂了,把学生弄得无所适从。

2.独到

独到者,独具慧眼也。能师对教材常常有:真知灼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来发,见人之所未见,其课如同一首诗、一幅画面,学生听这样的课就象是在独享一片风景;从心理学角度说,独到见解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之一是首创性。首创性只承认第一而无视第二,它拒绝雷同和模仿。特点之二是独创性。独创性是思维最宝贵的品质,任何新见解、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都是独创性思维的产物。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源于教师的独创性思维。

3.广博

广博者,知识广阔博大也。能师不仅是某一门学科领域的专家,也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五洲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他都有所涉猎。这样,讲起课来就会纵谈古今,横述东西,左右逢源,随手拾来,旁征博引,妙趣横生。使学生如同进入一个辽阔、纯净甚至可以嗅到芬芳的知识王国,令学生流连忘返,全身心陶醉,从而收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奇效。

在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方面,表现为: 1.启发

启发是有条件的。就事论事、照本宣科,是谈不上启发的。只有当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独到见解,并对自己要讲的一切都烂熟于心,确信无疑,他在课堂上才拥有可供发挥能动性的自由度真正做到游刃有余,指点有方,循循善诱,从而使课堂教学散发出“磁”性与魅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发。启发的最高境界是灵性启迪悟性。富有灵性的教师善于激疑布惑,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幽发微,把学生带进“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然后或抛砖引玉,或画龙点睛,或点拨指积,或目示点头,或取喻明理,使学生对问题心领神会,如人幽微之境,突见“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2.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人一人系统,它充满变化和问题,任凭事先如何周密地设计,教师总会碰到许多新的“非预期性”的教学问题,若是对这些问题束手无策或处理不当,课堂教学就会陷入困境或僵局,甚至还会导致师生对抗。面对偶然性问题和突发的意外情况,富有教育智慧和机智的教师总能灵感闪现,奇思妙策在瞬间激活,从而机动灵活地加以处理。教育机智就其实质而言乃是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巧,其要诀是避其锋芒,欲扬先抑,欲进先退,变换角度,以智取胜。表现在语言艺术上则是直话曲说,急话缓说,硬话软说,正话反说,严话宽说。

3.绝招

能师常常身怀绝招,其绝招是教学特长中的特长,是对某种教学技艺精益求精、干锤百炼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是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甚至望而生畏、无人相匹的境界。如有的教师上数学课从不需要圆规、三角板,但画出的几何图形;有的教师能根据课文的叙述,在黑板上信手挥来,再现课文优美意境,令学生十分惊叹;有的教师以一笔潇洒流畅、秀丽多姿的板书,使学生羡慕不已;有的教师幽默风超、妙语选出,常引得学生忍俊不禁,让学生在轻快的气氛中领悟深刻的哲理,步入知识的殿堂。能师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呢?能师乃是其敬业、乐业的结晶,是其长期不断追求和自觉探索的结果。智慧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于:

1.多想出智慧

智慧是思索的结晶,教师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长期研究和不断思索的结果。能师的特点就是对学术、专业有专门的研究。教师一定要从研究的角度来从事教学工作,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从而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断地提炼新见解、新观点,从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智慧。

2.勤奋出天才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不仅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亲身体会,也是他从一个只有初中学历而成为数学家勤奋一生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当今我国众多优秀教师的成长道路。教师唯有从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才能成为学者,成为能师。值得强调的是,教师一定要特别加强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杜甫有一句名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用到教师身上,即:“读书破万卷,教学定有神”。“神”就是灵智。

3.交流长智慧

教师的教学是单人单科放行的,教师的劳动在大部分时间里是个体性的。备课、钻研教材、上课、辅导、批改作业都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要独立完成,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教师之间的交流作用。交流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学习,善于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共同讨论,益处更多。首先,讨论有助于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讨论中别人新颖的观点、奇特的思路都能给人以启迪。其次,讨论有助于激发灵感。讨论是思想的交换,在思想的碰撞之中能够产生灵感的火花,长期因扰个人的问题和疑惑往往在讨论之中迎刃而解。最后,讨论有助于锻炼和提高思维能力。在讨论中,激烈的思想交锋能够快速有效地增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性。

办好一所学校,关镁在于拥有一批能师,正象一个剧团要有名角一样。只有这样,学校才会有吸引力。没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办出自己特色,都将是一句空话。

人师--教师的最高境界

古语曰:“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人师是教师修养的最高境界,不仅教书,而且育人,以其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深刻且久远。人师本身就是一部非常生动、丰富、深刻的活生生的教科书,一个具有巨大教育力量的榜样。人师达到了高于并超越教材的境界,能够给学生远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人师对学生的心理了如指掌,能够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忘,想学生所会,想学生所乐,以高度娴熟的教学技巧和机智,灵活自如、出神人化地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用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路,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人师能在教学实践中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品格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格,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陶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灵魂铸造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人师的教学已经进人最高的境界--不教之教。不教之教就其内容而言,教的不是书本里现成的事实知识,而是无法物化在书本中的一种人生智慧。人生智慧是一种心灵的彻梧,是一种有美感体验的豁然洞见。学生一旦获得了人生智慧,其对学问和人生就会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和深层的把握,生存境界就会更加祟高。相对而言,事实知识是“硬性”的,人生智慧是“软性”的,这种软性的东西无法通过言传口授、耳提面命,更无法“手把手”教出来。不教之教的最特点是返朴归真,它没有明确的教育组织、没明确的教学环节,它抽象不出一种大家都能效仿的普遍的模式。人们或许要问,这种教育实现的机制是什么?又怎么进行呢?笔者以为,可通过如以下教育来进行和实现:

1.以身作则

人师本身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一个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人师榜样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这种教育力量是以直觉的、形象的、具体的形式非常自然地作用于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

2.交流对话

人师从不以教者自居,而总是以一个参与者的身分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在对话中,师与生处于平等地位,双方都积极地自由思考、想象和创造,教师将知识中的思想、真理、价值、意义、精神等内涵通过语言(书面语言、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则能直观地把握,以此获得教育。这种对话能使学生感受到一种新的精神境界l其主体精神得到发挥。

3.自我教育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教育的真谛。不教之教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是在自我教育过程中接受教师的教育,正因为有其自我教育作基础,教师的教育才是高层次、高水平的,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育学生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教育的过程。因为教化心灵的职业对自己心灵的教化具有反弹之力,开凿“知泉”的工程对自己“知泉”的开凿具有渗透之功。这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人格,简言之即德。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历来强调以德取人、失德弃人。就个人而言,以德为重,应是做人的根本。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特别强调入格的重要性,这也正是人师的可贵之处。如果说能师是教师群体中的佼佼者,那么人师便是教师群体中的精英。人师的学识、智慧、人格象花的芬芳,酒的醇香;掩不了封不住,幽香四溢,令人回味悠长。人师兼备教育实践家与教育理论家双重角色的优秀素质。作为实践家,他们躬行实践,始终活跃在教学改革的实验田中,对教育教学进行最真实最有创造性的变革,从而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作为理论家,他们思想深刻,勤奋耕耘,著书立说,在理论上有突出的建树。理论既是实践的结晶,又是实践的指南。人师不仅是教育界的典范,同时也是整个社会的先进分子。让会变革和教育发展期待和召唤着更多的人师。

篇6:培训的三种境界

一种是讲师对自己讲课的主题吃的很透,从知识点到技能,从逻辑结构到主题案例,设计得很紧凑,学员听过之后频频点头,有所收获,但仅限于信息量、知识点;

二种是讲师结合课程主题和自己亲身经历,能和大家做深入分享,除经过精心提炼的知识点外,更多的是自己的亲身感受体会,很多是书店书本上、光盘里看不到、买不到的东西,这也是企业为什么花那么多钱请你而不是买很多书和看光盘了,有些自己没游过泳却来教别人游泳,自己没做过销售却来讲销售,遇到实战性问题大家提问的时候心里就发虚了;

三种是培训时(内训)能结合企业实际量身定做课程,结合讲师自己的课程模块和技能“内功”,来给学员做一分享,

案例是企业内部精心挑选上来,利用培训机会(分小组进行讨论)拿出解决方案,讲师结合自己经验功力作一点评拔高,然后把讨论方案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不是“空对空”,而是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毕竟,培训机构卖的不是课程本身和讲师,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才是培训价值所在,所谓咨询式培训和为客户量身定做。而这需要两个方面:一是培训机构、讲师的专业度,挖“潜”(需求)找准(需求)的能力,二是愿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去做的问题,相信企业HR会越来越理性,知道自己花那么贵的钱买来的是什么东西。

上述三种境界需要讲师的悟性和职业操守,通过培训你能给企业和学员带来什么,是知识?技能?工具?还是解决问题的方案?悟性是讲师自己本身从专业度上能不能做,操守是自己是以“圈钱”为中心,还是实实在在为客户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愿不愿做,两者都很重要。

篇7:写景的三种境界作文

写景的三种境界作文

写景的三种境界・・・・   ――眼中景与心中景・・・・   江西省樟树市洋湖乡晏梁小学杨耀兵俗话说,“观景不如听景”,我们总是带着极大的兴趣去参观某处风景,比如学了《黄河魂》就想去看一看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看了《迷人的张家界》就想去看一看金鞭岩是否真如作者所形容的那般鬼斧神工。可是,每当我们身临其境,总会发现并不像文章介绍的那么美,景物不过如此,这是为什么呢?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原作者的水平高,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景物;第二是你自己没有全身心地去感受眼前的美景。景物是一样的,不过,每个人的知识、阅历、心情不一样,写出来的景色也就千差万别了。总的来说,写景作文有三种境界,不知你属于哪一种。第一种境界――眼中有景,心中无景。有的同学按顺序写了景物的颜色、变化、声响、动态与静态,虽然很具体,但文章却是那样呆板、没有生气,就像一张拙劣的风景照,其间原因就是他没有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感受,只是把大家都能看到的山山水水平铺直叙地写出来了。这种作文属于最低境界。第二种境界――眼中有景,心中也有景。有的同学能采用各种修辞手法描绘景色,能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这样的作文会让人眼前一亮,心向往之。那我们应该采取一些什么样的修辞呢?著名作家巴金离开香港时,站在轮船上欣赏这香港的夜景。随着船的开动,香港渐渐远去,他的视线也由近而远,开始了对香港之夜的记叙和描绘:・ 我站在舱外,身子靠着栏杆,望着渐渐远去的香港。海是黑的,天也是黑的。天上有些星星,但大半都不明亮,只有对面的香港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      山上有灯,街上有灯,建筑物上有灯,每一盏灯就像一棵星星,在我的肉眼里,它比星星更亮。它们密密麻麻的排列着,像是一座星的山,放射着万丈光芒的星的山。这段话首先点明了自己的观察点――船舱外面,再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具体描写所看到的夜景。1:对比。先写海和天都是黑的,再写天上有些星星,但大半都不明亮,最后用“只有”这个带有“唯一”意思的词,将香港“万颗星点”(灯)与海天进行对比,突出了香港是“万颗星点的聚会”,而且对比之后发现,“灯”比“星星”更亮。2:排比。用三个“有灯”的.排比句具体写了山上、街上、建筑物上都是灯,突出了香港是灯的世界。3:比喻。为了把灯写得生动形象,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每一盏就像一颗星”、“它们密密麻麻的,像一座星的山放射着万丈光芒的星的山。”4:拟人。我们先看一段文字:你瞧,小草摇着头,吮吸着春雨的滋润,接受着春风的吹拂,小树摇晃着脑袋,对着春姑娘傻笑;小花舒展着自己漂亮的小脸蛋儿,吸取甜丝丝的春露;小鸟在柳树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唱着悦耳动听的歌儿;石凳还是那样沉稳地坐着,像一位威严的军官那样尽职。这段文字的成功之处就是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用“摇着、吮吸、摇晃、舒展、叫、唱、坐”一系列动词,准确传神地描绘出春天公园的清晨美景。不满足于“具体”的标准,立足于“生动、传神”是写景作文第二境界的要求,如果我们将自己用心感受到的景物借助修辞表现出来,就可以达到这个境界。第三种境界――眼中无景,心中也无景。这是写景作文的最高境界。此时,所有的修辞技巧信手拈来,但不同的是加入了自己的联想,或者将自己融入山光水色中,自己就是大自然中的一棵树、一片云、一缕峰、与大自然同呼吸、共命运。首先,我们谈一谈联想。其实比喻、拟人已属于初步的联想,而如果我们能超越对角色的鸡蛋麻花――由明媚的春光联想到向往与生机,由中秋明月联想到远方亲人与自己千里共婵娟,由瑞雪联想到来年的丰收,那作文便多了一分情感,更能打动人。其次,我们谈一谈与山水相融。《索溪峪的“野”》中,看到野山、野水、野路、野物、游客也变得野性十足,无拘无束,与索溪峪浑然一体了。这种快慰,当然会打动每一位读者的心了。有一位同学描写故乡的春天,结尾是这样写的:我愿化作一缕春风,剪出那细细的柳叶;我愿化作一滴雨点,去滋润那田野的庄稼;我愿化作一只报春的燕子,飞翔在这无限明媚的春光中……这样融入景物中,可以算是写景的最高境界了。

 

篇8:活力对话的三种境界

境界一, 在内外联系中建构意义

文本的意义是模糊而又立体的, 这种文本往往散落在文章中的不同地方。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敏锐地根据意义的核心内容也就是意义之“魂”去发现这些“点”, 然后再连“点”成“线”, 组“线”成“面”, 通过多角度的解读, 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建构出有骨有肉、有情有义的立体意义。由此通过内联文本盘活整体意境, 下面以《夹竹桃》教学片段为例说明此问题。

师:你是如何理解夹竹桃的“韧性”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 拿出笔, 注意联系上下文, 在书上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学生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1:我从“在和煦的春风里, 在夏日的暴雨里……无日不迎风吐艳”这句话, 感受到了夹竹桃的坚强。因此, 我把“韧性”理解为坚强、顽强。

生2:我从“在和煦的春风里, 在夏日的暴雨里, 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 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 无不奉陪”读出了夹竹桃的花期之长。因而我把“韧性”理解为持之以恒。

生3:读了“一朵花败了, 又开出一朵, 一嘟噜花黄了, 又长出一嘟噜”, 我感受到了夹竹桃顽强的生命力, 因而我把“韧性”理解为顽强的生命力。

教师的一句“拿出笔, 在书上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引导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去努力发现前后内在的联系, 这是指导阅读的一种基本策略。学生通过这种内部联系的建立之后, 在脑中对“韧性”的理解就不再是干瘪的、符号化的内容, 而是与文章整体意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有血有肉的领悟。这正是我们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所应当追求的一种最基本的境界。但仅仅做到这些是不够的, 接下来还需要通过外联生活激活体验的张力。

师:悄悄地, 一声不响的,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 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美景, 又亲见了百花的无奈凋零, 它始终如一。它的坚强、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默默无闻以及顽强的生命力, 使我们想起了很多……

生1:我想到了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 他就像夹竹桃一样默默无闻地奉献着。

生2:我想起了每天清晨打扫卫生的清洁工, 一年四季, 他们总是迎着朝阳用双手打扮着世界。

生3:我回想起了以前学过的《天游峰的扫路人》, 那一级级清清爽爽的台阶和老人那爽朗的笑声至今还回响在我的耳畔。

生4:我想到了“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的青草。

教师将夹竹桃人性化的导语, 激发了学生更广泛的联想, “目睹”、“亲见”等词语激活了学生无限的生活体验。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灵性在“外引”中得到点燃, 原来“韧性”离我们并不遥远, 只要我们打开心灵的“窗口”, 就会发现“韧性”在我们的身边。经过老师巧妙的点拨, 学生对话的灵性得到进一步的张扬。“韧性”不仅仅是一种坚强, 更是一种独一无二、持之以恒的“坚守”!此时, 学生终于探究出了丰厚的“韧性”, 品味到了夹竹桃所独有的魅力!

境界二, 在情感交融中发展关系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主体间性的对话, 各对话主体间的关系值得我们关注。“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必须认识到关系对人类生活的根本性。”“对话把关系与理解置于学校生活的核心地位。”课堂是一种前社会组织,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在建构文本意义的基础上, 还必须追求一种更高的境界, 即创造、抚育和发展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以下以《航天飞机》教学片段———“了解航天飞机的外形”为例说明问题。

1.我们去瞧瞧它的样子吧!读故事第二段, 找出相关的词句读一读。

2.自由读, 请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3.说感受:航天飞机的外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外形很大, 是巨无霸, 是大块头、大胖子, 是飞机中的老大。很奇特!方方的机尾还会喷火呢!)

4.说外形:如果结合文中词句介绍航天飞机的外形, 该怎么介绍才有趣呢?

(1) 指学生进行介绍。 (评:不错, 还能加进自己的感受呢!还能用上中心句。还挺幽默的呢!) (2) 转换语言:假如你就是这架巨无霸, 你会怎么介绍自己呢? (3) 学生创造性地述说。 (评:一架幽默的航天飞机、能说会道的航天飞机、自信的航天飞机、声音洪亮的航天飞机。)

从以上片段中我们可以洞察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关系, 几处标志性的语句不是浅层次的称呼与说法的改变, 而是深层次关系观念的转变。开头一句“我们去瞧瞧他的样子吧!”教师把自己与学生置于很亲切的学习伙伴关系中, 一起走向文本, 积极营造了与文本之间的亲近感, 这对整个阅读教学过程起着奠基性的重要作用。在学生对课文语言有了一定程度的感悟以后, 引导学生进行快乐换位“假如你就是……”, 将学生置于语言内化所必需的一种角色关系情境之中, 使学生的语言内化与各主体间关系的快乐重构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境界三, 在智慧引导中成就学生

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三方主体间对话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有成就感, 最高境界应当是这样的:学生从中获得一种成就感, 真正自主建立起属于他自己的阅读思维和具体可操作的阅读方式, 并不断得到更新, 有较稳定的内在动力, 语文素养的培养得到自主、持续的发展。我们日常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应当为学生造就点滴的成功, 逐步积累语文素养提高的成就感。

下面以《小露珠》教学片段为例说明问题。

学生读课文2—5自然段, 通过交流就知道了这部分内容:太阳出来后, 小青蛙、小蟋蟀和小蝴蝶都来了, 它们都来和小露珠打招呼, 都来赞美小露珠闪亮、透明、圆润。

师:刚刚小动物们都向我打招呼了, 我们再来做个小游戏:比眼力, 看哪个同学的小眼睛最会发现。再读读这三段描写小动物们招呼的话, 你有什么发现? (实物投影, 出示段落。)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 教师要善于让学生成为成功的发现者。]

生:提示语都在说的话的后面。

师:你发现了每个段落表达上的相同点, 真好!

生:打招呼的时候都说:“早哇, 像什么一样的什么。”它们都把小露珠比作美丽的珠宝。

师:是呀, 说得对。那再想一想, 为什么要把小露珠比作美丽的珠宝呢?

【肯定后的追问, 引导学生走向深入。】

生:因为小露珠和它们有一样的特点。

师:说得好, 比喻的手法不是乱用的, 事物之间一定要有相同的特点才能作比。再想一想:小露珠形成的时间, 你还能发现其他的原因吗?

【“再想一想”鼓励学生进一步发现。前面对比喻的解读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生:小露珠是非常不容易的, 它爬、滚了一夜才会这么圆润、闪亮的。因此才会像宝石那么美丽。

师:是啊, 小露珠在把全部生命的光彩都绽放出来, 在小动物的眼里才会美得像珍贵的宝石一样。

【接着学生的回答作了精练的概括和肯定, 无形中给了学生最有效的激励。】

生:三只小动物的动作都不一样:蹦到大荷叶上、爬到草秆上、落在花朵上。

师:你觉得这样说好吗?

生:好的。因为符合动物的生活习性, 而且一点都不重复。

师:同学们的小眼睛真厉害呢, 在对几段话的比较、思考中发现了很多语言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通过总结, 强化了对学生成功发现的肯定。】

篇9:校长的三种境界

校长站在台上,笑容可掬地讲述“又读了一年学校这本大书”的体会。印象极深的是,他花了较多时间来列举自己这一年所犯的管理错误,又感谢了几位帮助他走出错误的老师、学生。当然,他也指出一些正在发生的“我们共同的错误”,然后自嘲说:上半年我每天都花很大的力气控制自己不到处去指手画脚;下半年终于释放了,我觉得每一个错误的发生,都是在督促和训练我怎么做得更好。

校长在台上像学生一样“羞涩”地微笑,老师们在台下像评委一样开心地大笑。正所谓校长在笑中长,学校才学会笑。此时此刻,校领导们纷纷上台自揭其短,台上台下乐子不断。坐在旁边的副校长告诉我,学校这方面的价值观已经渐渐成形:领导们露短犯错很正常,敢于晾晒问题好过不停地展示完美。

平心而论,这是我参加过的最有感觉的学校年会。当领导不再伟大而正确的时候,带来的结果竟然是:所有人都生动起来,每颗心都仿佛在散发春天的气息。

由此联想到,校长每天进入学校,最应该干的是什么呢?我觉得三个答案决定了学校管理的三种境界:

第一,尽心尽力管人管事,主要任务是通过控制、校正那些不断出错的手下,来实现学校的平稳运行。这样的管理,校长如同传统的学科老师:我掌握对与错的标准答案,我拖着你跑到终点去“摘苹果”。

第二,引导师生自主发展,主要任务是通过制度与文化,激发、调动师生的内在动力,想方设法引导大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时候,校长如同新课改之后的学科老师:请看我手指的方向,目标在那里,大家“一二三”以最快的速度冲向“苹果树”。

第三,和大家一起当学生,主要任务是与师生一起进步,坦率承认自己并非完人,把每一个问题都当成全校共同学习与改进的机会,把每一位师生都当成可能帮助自己释疑解惑的老师。这时候校长就成为精神领袖,他的行为也将会示范出如下美好的价值观——

1.一切权力都更加需要不停地受教育,好的权力是自己把自己关在笼子里;

2.我们终其一生都必须不断学习,才能在世界的复杂性中,真正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3.人生的理想有两种,一种是我实现了我的理想,一种是理想通过我而实现。学校是实现我们共同理想的地方,应当从面对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问题、改变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行为开始……

这位校长后来告诉我:他也是经历十几年的校长生涯,才从上面所说的第一个层次,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他说自己的管理生涯有一个梦想,就是真正培养出在学习上全自动的学生,打造出在管理上全自动的学校;而校长,就是这个过程最大的“研究生”,在旁边傻傻而崇拜地研究与鼓掌——“因为,他们真的能够做到很精彩!”

篇10:公众演说的三种境界

第一,用口讲话。怎么用口讲话呢?是这样的,比如说我做一个演说培训课程,当我走进演播室之后,我向在座的观众说了这么一段话:“好,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今天上口才艺术课。既然是口才课,我们就以一个美好的气氛来开始。我给大家朗诵一首诗,是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如果语气平平、毫无节奏,如同念经一般,这叫用口讲话,没过脑子。用心讲话是这样的:“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今天上的是语言艺术课程。既然是语言艺术课,我们就从一个美好的氛围中开始,我给大家送上一首诗——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呵,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桂林山水甲天下。’……”

情真意切、起伏跌宕,再配合手势的话,效果就更佳了。所谓用心讲话,就是脑子里要有画面感,像一幅一幅画面衔接起来的电影似的。为什么中央三令五申要求领导干部要心怀人民群众?就是要有对象感。

最后略谈一下用生命讲话。用生命讲话就是要做到神我合一,达到忘我的演说境界。失去自我的同时,你也就和听众完全融合到了一起。

上一篇:深圳招商房地产有限公司机构设置及部门工作职责说明书 (1500字)下一篇:股份公司年上半年经营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