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教的思考

2024-04-14

依法治教的思考(共6篇)

篇1:依法治教的思考

对依法治教有关法律问题的思考

郭玉春

(楚雄师院附小 云南 675000)

[内容提要]当今世界竞争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发展教育是振兴中华的必由之路,科教兴国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依法治教,必须有法可依。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亟待完善,应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教的进程,确保科教兴国战略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依法治教 科教兴国 完善立法 有法可依

我国现行教育法律法规存在着漏洞和盲点,特别是当前我们正处在市场经济改革的浪潮中,我国加入WTO并进行教育服务的部分承诺后,使我国的教育面临更多的情况、更新的问题。教育法规的不完善使得我国的教育改革和依法治教进程发展缓慢,学校治学以及在学校教育管理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解决还缺少应有的依据。特别是如何及时、正确地处理学生伤害事故一度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地解决,使得全国教师和学生近3亿人口的庞大社会群体的权益难以实现法律保障,严重制约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影响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顺利实施,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早日实现。

发展教育是振兴中华的必由之路,科教兴国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依法治教,必须有法可依。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亟待完善,应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教的进程,确保科教兴国战略的顺利实施。下面就如何实现依法治教,如何做到有法可依谈一些自己的看法,请同行和专家不吝赐教。

一、振兴中华必须发展教育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教育的竞争。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趋势,促使当今世界风云变换,充满着激烈的竞争。正如哪里不重视教育、不发展教育,那里的劳动者素质就会普遍降低,那里的经济就不能发展的简单道理一样,世界各国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教育的竞争。中国近来推起的一波波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其目的就在于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力图通过科教兴国来实现民富国强的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党中央、国务院和几代中央领导都十分重视中国教育的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一条必由之路。《中国教育发展纲要》实事求是地提出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要求全民受教育水平有明显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发展;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和框架。并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坚持协调发展,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办学效益,实行分区规划,加强社会参与”的战略思想。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继续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他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还指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仅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劳动者素质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才能成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才能取得成功,振兴中华的宏伟目标才能实现。

二、发展教育必须依法治教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确立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国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使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步走向了法治化的轨道。

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知识一书的序言中指出:“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任务和原则。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保证人民群众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各项事业在社会主义法制的轨道上顺利发展”。我国在校大中小学生约有2.5亿人,再加上全国的教师队伍,我国直接在各级各类学校工作和学习的人员将近有3亿人,按3亿个家庭人口计算,我国约有近十亿人口的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中国的教育真可谓是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受关注人数最多的事业之一。如何让10亿人“安居乐业”,让教师静心从教,让学生安心学习,让学生家长放心工作,这将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早日实现,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国家出台的一系教育法规文件就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规范学生家长的监护行为,规范全社会的助学行为,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实现依法治教。努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民富国强、“天下太平”。

三、依法治教必须有法可依

继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之后,国家陆续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重要的教育法律法规,使我国的学校教育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依法治教的基本局面,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向前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近20年来,我国的教育形势发展不容乐观。如素质教育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的战略地位在实际工作中还没有完全落实;教育投入不足,教师待遇偏低,办学条件差等。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全社会对教育的基础战略地位认识不足,很大程度上还由于存在无法可依、执法不严的状况。

我国大中小学有2亿多在校学生,这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是未成年人。尽最大可能保障广大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的人身安全,保护广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职责,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和保障。如果我们充分认识到学校教师、学生这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在社会生活、工作中的影响及其特殊地位的作用,充分认识到学校教育对于促进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础战略地位作用,我们就会意识到依法治教也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系统工程,依法治教迫在眉睫。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不断深化,学校教育和管理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碰到了一些新的情况,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已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人们头脑中一些根深蒂固的旧思想、旧观念的顽固和僵化,更是严重影响着我国教育法制化的进程,必须尽快加以改革和补充完善,使之进一步达到依法、公平、公正和合理的要求。目前,由于我国现行教育法规存在着漏洞和盲点,依法治教,未必有法可依,使得学校教育及管理出现混乱情况,学校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司法实践中还缺少应有的依据。例如政府不按规定投入教育经费,如何承担法律责任?并且由谁来担责?监护人不按规定送其子女就学,如何承担法律责任?如何正确认定对未成年人的监护权问题?如何正确判定学校有无过错责任?等等。对以上问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很好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影响着人们对法律的依赖,也使法律失去了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效力。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专门机构,学校除依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外,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有依法保护学生人身安全的义务和职责。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应当积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严格履行保护学生安全的职责,保护学生安全,积极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但是,由于儿童、青少年是最为活跃的群体,学校是儿童、青少年最为集中的地方,特别是随着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内容的丰富和活动方式的改革,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增加,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增加了发生学生伤害的可能性。目前,由于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方面,除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伤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的司法解释外,尚无专门针对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法规。因此,一方面对已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的当事方的责任认定、事故处理途径、对发生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有关人员如何追究责任等缺乏明确的依据,给伤害事故的处理造成很大的困难。其二是由于现有法律法规缺乏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具体规则和程序,使学校难以明确保护学生安全的责任范围,缺乏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而一旦发生学生伤害事故,也容易出现学校在救助、赔偿和处理等方面无所遵循的情形,往往造成学生家长与学校在责任、赔偿范围等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使事故难以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第三是由于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缺乏具体的依据,使学校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时,难以明确自身职责。有些学校因为担心发生学生伤害事故而取消了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甚至取消了体育课的一些项目。这些状况,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严重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建立完善的预防和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制度和良好的法制环境,明确学校的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意识,为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立切实的保障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和法律工作者应努力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教育法律法规,使依法治教真正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四、依法治教需要司法公正

8月,国家教育部制定颁布了《学生事故处理办法》,并于209月1日在全国实施。《办法》主要出台了“十种意外学校无责任”和“十一种伤害学校担责”;并明确了学校与学生间的权利关系,明确了学生家长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体现了学生、学生家长和学校地位的对等性。《办法》的颁布和实施,在全国各地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反响,为解决长期困扰人们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问题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为推动依法治教的进程增大了新的动力。有人说《办法》的实施,将给依法治教真正带来“春天”,还有人说它是黎明的曙光――法制的“艳阳天”即将到来。一段时间,媒体聚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北京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新民周刊》、《中华网》、《新华网》、《楚天都市报》、《新闻晚报》等纷纷评说:“人身伤害有法可依,《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出台”、“7年等待《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终出台”、“《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起争议,学校定心家长皱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明起实施,校园悄现‘保险热’”……

1、《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颁布和实施是实现依法治教的必然。如前所述,我国现行教育法律法规还存在诸多不适应发展要求的地方,一段时间以来,怎样解决学生在校期间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成了家长、学校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和感到头痛的问题。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学校,往往强调自己作为社会教育机构较其他主体的特殊性;而家长则认为学校与自己一样同样是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应当对学生在校内甚至校外发生的一切人身伤害事故承担责任。更为关键的是,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出台之前,学生与学校这一对特殊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如何,《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虽作了一些规定,但多为原则性的,缺乏具体的指引和可操作性。因此,一旦发生问题,双方之间往往共识少、分歧多,甚至发展到对簿公堂的地步。《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出台,是对现行法规的细化规定和有效补充,它具有适用范围广、内容详实具有可操作性的突出特点,在实际应用中便于理解、形成共识、便于实践,有利于化解矛盾,能起到规范、约束等法制化的积极作用。可见,《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出台,是依法保护学生权利和义务、维护学校利益的要求,符合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的愿望,是真正实现依法治教的必由之路。

但是,由于《办法》还只是部门规章,与《民法通则》等全国性的根本法律相比较而言,属于下位法,其效力就存在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有待进一步实践和完善。

2、加强学习,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是实现依法治教的基础。依法治教首先要加强学习,要与时俱进地转变观念,不断增强法制意识。依法治教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及司法工作者的任务,它更要依靠全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和共同参与。其中,各级政府能否按照有关法律要求关心教育,切实把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正落实是依法治教的关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颁布和实施,最终目的是为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因此,社会各届人士都要加强学习,提高正确认识,增强法律观念,要努力做到知法、懂法、执法,共同创造一个依法治教的良好环境,为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为真正实现依法治教发挥积极的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社会营造一个依法治教、依法治学的良好氛围,自觉增强依法行使权利和承担责任的自觉性。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的合法权益得到应有的保护,使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真正走上法治化的轨道。

3、司法公正是实现依法治教的关键。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人治社会应当逐步向法治社会过渡,而这种过渡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依法行政和司法公正的实现程度。正如依法治国需要司法公正一样,司法公正同样是依法治教的重要内容。由于司法最终解决纠纷,决定了司法是保障人民权利,实现社会主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当公民和法人的权益受到侵害,当弱者受到强者的欺凌,当社会的良知受到恶势力的践踏,受害人能够寻求的最后一处伸张正义的地方就是法院,法院是保护公民

权利的最后屏障。法律平等地约束社会一切成员的法治原则,都必须经由公正的司法活动来贯彻执行。目前,由于我国在关于如何处理学生伤害事故问题方面还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使得发生事故之后不仅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即使是通过法院判决来进行处理,也因缺乏必要的依据而很难做到公正司法,很难让几方当事人都能够心服口服,进一步真正体现法律的公平、公正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根本原则。如今,人们的法律意识普遍得到增强,对司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各样事故发生也千奇百怪,那种想仅凭法官个人的能力就要实现法律的公平、公正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要求未免有些强人所难。因此,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加强立法、完善法律。只有真正实现有法可有依,才有可能做到司法公正。当学生在受到人身安全的伤害时,当学校的权益遭到损害时,我们才能拿起法律武器,公正执法,依法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和学校利益,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不受干扰。

特别是当前我们正处在市场经济改革的浪潮中,我国加入WTO并进行教育服务的部分承诺后,将使我国的教育面临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也必须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使其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更强大的效力性,真正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依法治教保驾护航。因此,为了实现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和司法公正,我们要坚持一切权力都属于人民,一切权力都要受到法律的制约;要加强行政执法的监督和司法制度的改革;要切实提高司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对其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教育。杜绝司法腐败现象,确保司法公正。有效地发挥教育法规在依法治教中的积极作用,保障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健康迅速发展。

总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需要依靠教育,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依法治教予以保障,而依法治教必须进一步完善立法,确保司法公正。只有这样,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才能实施,富民强国的目标才能实现。

二○○二年十二月

参考文献:

1、李景舒编著《教育法规选讲》,四川大学出版社,年

2、陈远清主编《学生伤害事故防范与处理》,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年

3、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编《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释义及应用指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

4、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年

5、《法律图书馆》网站

篇2:依法治教的思考

十五中学 韦燕燕

江泽民同志提出“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把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这是“三个代表”的思想在治国方略上的重要体现。学校作为培养“四有”新人的摇篮、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实现“依法治教、以德治教”尤为迫切与重要。那么身为一名新教师,如何来实现“依法治教、以德治教”呢?我认为,依法治教和以德治教是不可分割的,依法治教是行动上的约束,而以德治教则是在思想上的约束,两者是紧密联系的。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符合政策、法律的要求,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同时,要坚持以德治教,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自觉地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试问,一名教师如果连最起码的法律意识都没有的话,师德也就无从谈起,依法治国,依法治教,如果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淡化法律,造成不必要的法律纠纷。无法依法办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所规定的权利义务、法律责任,许多教师不清楚,更不用说在实践中如何遵法、守法。体罚及变相体罚时有发生。教师经不起学生的反对、质疑,以为自尊心受到伤害。心理素质较差,教育方法和手段粗糙,教育艺术差。无法深入了解学生,造成教育与接受脱节,效果差,便产生使用简单、“速效”的体罚(惩罚)办法。新教师刚刚从学校毕业不长,在教学,处事等方面都没有很丰富的经验,心里素质不过硬,很容易在一些问题上犯错误。所以,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德育的同时还时刻以法来约束自己。在加强依法治教的同时,必须加强以德治教,这就要求新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德育工作,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因为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德”体现了人才质量的方向性,对于智育的发展起着促进和保证的作用。古人云:学者第一要看德器,德器深厚,所就必大,德器浅薄,虽成亦小。因此新教师必须端正教育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改进德育工作,克服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强化以德育人,深人开展“三育人” 活动。必须树立全员育人意识,把育人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通发挥教学的德育功能,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和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增强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学习的自觉性。要强化以德修己,切实加强师德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最根本的是师德建设,师德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江泽民同志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因此,我们女教工必须从以德治国的高度,切实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不断提升自身的师德水准,努力实践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的要求。

作为一个新世纪的教师必须要有“以德治教,育人为本”的理念。每个学生的成长和进

步都离不开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教育。现在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每个人要想在竞争中超出别人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而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正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职能。思想道德的性质不同,个人成长就有不同的路向。在我们国家,只有认同、恪守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和品德高尚的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做为教师就应为学生做出榜样,成为同学们心目中的崇拜者。“以德治教”,就是要象宓子那样,实行“以诚待民,以德治众”。以自身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来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觉悟。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它以其说服力和劝导提高同学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和道德境界。它的地位和功能决定了应从你我做起。宋人李邦献说过:“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只有自己首先搞好自身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才能达到“以德服人”的效果。德治也是一种榜样的力量。教师是同学们的带头人、引路人,必须成为同学们的道德榜样。当榜样就不能满足于自己的道德修养、思想境界停留在与学生同一台阶上,我们做老师的道德应高于学生的道德。我们应该比学生有更高的道德要求,从而使我们的学生成为社会上道德水平较高的群体。只有这样,才能在德治中发挥道德示范作用。

以德治教,最要紧的是:少说空话,多做实事,说了就做,真抓实干,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德。只说不做,还不如不说,不能只搞一阵子,只刮一阵风,只掀一次高潮,而要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度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地落实到行动上。日积月累,日久天长,形成习惯。从我做起,大家都少一点对别人的指责,多一点对自己的规范,少埋怨学生,因为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其身正,不令则行。

篇3:依法治教:美国的视角

在形式上, 美国教育法的体系由宪法条款、成文法、行政法规和普通法组成。其中宪法条款又分为联邦宪法条款和州宪法条款, 前者虽然没有直接提及教育和学校, 但是却间接规定了教育属于州的权力范围, 而且各州教育法规等不能与宪法冲突, 后者主要是就学校教育活动和管理、资助等做一些概括性的规定。成文法也分为联邦教育成文法和州教育成文法, 前者由美国国会制定并经总统签署生效, 最后收录到 《美国法典》 中, 其主要是提供经费, 后者由州议会制定, 主要是制定标准, 各州具体规定虽有差异, 但基本都涉及入学资格、课程设置、教师资格、教育管理与监督、教育经费筹措与分配等。行政法规主要用来实现立法目标, 并阐明立法的实施细则, 包括联邦教育行政法规和州教育行政规章, 前者由联邦教育部等行政机构制定, 而且与其他联邦行政法规一样需要先在 《联邦公报》 上发表, 然后编入 《联邦行政法典》 中, 后者由州教育委员会等行政机构制定。普通法是由法院创设的法律规则, 在美国教育法体系中, 主要是民法分支, 包括合同法和侵权法, 每个州都有自己的普通法体系, 但差别不大。学校董事会政策也是美国教育法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主要为在州议会授予的权力范围内制定的规则和规章。

由于美国教育法的形式多样, 所以在数量上很难有较为精确的统计, 但我们从其部分法规的数量可见一斑。例如, 检索美国印刷局联邦数字系统, 1951—2015年仅由美国国会制定并经总统签署的公法和私法中, 标题中含有“教育”和“学校”的法律就有724项。而2015版的 《美国联邦法典》 中“教育卷”共计有2400页之多。由各州颁布的教育法律法规就更多了, 因为教育属于各州的权力范围,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教育法数量的庞大。

众多的教育法律法规中, 联邦成文法是特别重要的一部分。尽管联邦成文法只有州在接受联邦经费时才具有强制性, 但是它们之中的很多条文却是引领美国国家教育发展或改革方向的重要政策。美国教育发展史上影响重大的教育政策基本都体现在国会制定的成文法中。在内容上, 联邦教育成文法几乎涉及了教育的各个方面, 除了关于教育的一般性规范与战略政策外, 还包括学前 (儿童) 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双语教育、社区教育、成人教育、国防教育、国际教育、环境教育、家庭教育、学生贷款等。

例如, 在教育一般性规范与战略政策方面, 有1954年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设立法》、1954年 《医学教育基金和组织法》、1958年 《国防教育法》、1968年 《教育总则法》、1974年 《教育机会均等法》、1979年 《教育部组织法》、1981年 《教育合并和改进法》、1991年 《国家安全教育法》、1991年《教育委员会法》、2007年 《美国为有意地促进技术、教育和科学之卓越而创造机会法》、2015年 《STEM教育法》等。

在学前教育方面, 内容包括入学准备、健康饮食、拨款资助等, 如1981年 《提前开端法》、1990年 《儿童保育与发展整体拨款法》、1996年《儿童健康饮食法》、2000年 《早期学习机会法》、2003年 《入学准备法》、2007年 《改善提前开端为上学做好准备法》 等。

在中小学教育方面, 内容包括校餐、教育补助、教育评估、教育标准、教育质量等, 包括1946年 《全国学校午餐法》、1965年 《初等和中等教育法》、1990年 《学生知情权与校园安全法》、1991年 《辍学预防技术性调整修正法》、1994年 《美国学校促进法》、2000年 《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2002年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2015年 《每一个学生成功法》 等。

在高等教育方面, 内容包括特殊群体就读大学机会、高等教育设施、资助、学生贷款等, 如1955年《退伍军人再适应法修正法》、1965年 《高等教育法》、1963年 《高等教育设施法》、1978年 《中等收入学生家庭资助法》、2000年 《大学奖学金欺骗预防法》、2003年 《高等教育学生救济机会法》、2007年 《大学成本降低与机会法》、2008年 《确保持续学生贷款机会法》 和 《高等教育机会法》 等。

在职业教育方面, 有1963年 《职业教育法》、1984年 《卡尔·帕金斯职业教育法》、1990年 《卡尔·帕金斯职业与应用技术教育法》、2006年 《卡尔·帕金斯生涯与技术教育改进法》 等。

在特殊教育方面, 内容包括残疾群体教育机会、援助等, 如1968年 《残疾儿童早期教育援助法》、1975年 《残疾儿童教育法》、1978年 《天才教育法》、1986年 《残疾儿童保护法》、1986年 《聋人教育法》、1990年《残疾人教育法》、 2004 年《残疾人教育促进法》 等。

在成人教育方面, 有1966年 《成人教育法》、1998年 《劳动力投资法》;在社区教育方面, 有1974年 《社区学校法》;在民族教育方面, 有1968 年 《双语教育法》、1972年 《印第安人教育法》、1975年 《印第安人教育援助法》、1988年 《部落管理学校法》。

在其他领域, 内容包括国际教育、环境教育、家庭教育、医学教育等, 如1961年 《相互教育和文化交流法》、1966年 《国际教育法》、1970年 《环境教育法》、1974年 《生计教育法》、1974年 《家庭教育权和隐私权利法》、1974年 《国家糖尿病研究与教育法》、1976年 《终身学习法》、1977年 《生涯教育激励法》、1984年 《经济安全教育法》、1990年 《国家环境教育法》、1992年 《EEOC教育、技术援助、训练周转基金法》、1996年 《丙烷教育与研究法》、1998年 《警察、火警、消防员教育援助法》、2004年 《美国历史与公民教育法》、2010年 《卫生保健和教育协调法》等。

篇4:一本依法治教的好教材

杨崇龙同志从事教育行政管理、教育科学研究工作30余年,教育理论功底深厚,工作经验丰富,曾任云南省教育厅厅长。2003年,他转岗到省人大工作,在监督法律法规的执行、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同时,参与培训校长、教师,为师范院校研究生授课。《教育法规与政策》既是杨崇龙同志为授课编写的教材,也是他多年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和对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研究的心得。

和其他相关书籍比较,《教育法规与政策》有3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内容全面、系统,具有开创性。作者遵循认知规律,按教育法律、法规、规章、重要教育政策、制定教育法规与政策分章撰写,让读者在系统学习教育法规与政策后,了解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和程序,掌握教育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步入依法治国的轨道,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从这个体系中把涉及教育的内容找出来,工作浩繁。但作者不畏艰难,对现行所有法律中涉及教育的63件法律和重要的教育行政法规、政策都一一梳理出来,有介绍、有点评,这在国内目前还无人做过。正如顾明远先生在序言中所评价的,“填补了教育法学教材的空白”。

二是理论与案例结合。《教育法规与政策》一书既有宏观方面的理论阐述,也有微观方面的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充分发挥了理论阐述和案例启迪两者的优势。读者通过案例的事由和判决结果,能更好地掌握相关法律的主旨,同时通过案例学法,能更好的结合实际,依法治教。

三是针对性强,实用。作者在介绍教育法律时,不是简单地将法律条款罗列,而是根据内容分类作重点介绍。如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作者按照“性质、特征”、“教育方针”、“职责”、“均衡发展原则”、“领导、管理体制”、“入学”、“学校建设、设置”、“安全”、“教师待遇”、“素质教育”、“教材”、“经费保障”、“处罚”13个专题,对涉及的重要条款分别作了介绍,便于读者学习、掌握。该书不是法规政策汇编,却又如同一本工具书、资料书一样,对于师范院校学生、教育行政干部、校长、教师都特别实用。

笔者到基层学校调研,常看到学校在显著位置上宣传教育方针。但多数表述均不准确。读了《教育法规与政策》第七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后,笔者也才第一次系统了解了我党执政前对教育方针的提法,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教育方针提法的几次修改。书中类似这样的很多知识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的。

制定教育政策是各级教育管理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求很高,工作难度也较大。作者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对影响制定教育政策的因素、制定教育政策的原则等问题作了系统阐述,对实际工作有极强的指导作用。

《教育法规与政策》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定价25元。云南师范大学教育书行办理发行,电话:5172001、5103219

篇5: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依法办学、依法治教,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切实维护和保障学校全体师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根据《教育法》、《教师法》等有关规定,建立依法决策、民主参与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制度,通过建章立制、依法管理、依法施教、法制教育等工作环节,增强校长、教师、学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治校、依法执教能力,创设良好的法制环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工作措施

在推行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工作中,我们以健全组织机构为保障,以学校章程和制度建设为切入点,以法制宣传教育为基础,以规范学校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强力优化依法治校的社会环境,通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把依法治校工作落到了实处,落到了深处。

(一)树立法治观念,健全组织机构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依法治校工作,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依法治校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学校依法治校全面工作,主持召开依法治校工作会议,讨论和研究依法治校工作计划及相关制度,解决有关依法治校的实际问题。领导小组成立后,要研究制定《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工作实施方案》,把此项工作纳入学校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并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全校要形成一把手校长负总责,各成员分工合作的领导体系,明确各部门和相关教师的责任。有计划,每月有具体安排,使依法治校工作得以扎实开展。

(二)制定完善制度,健全规章体系

健全学校章程和制度。校长和教职员工任职符合法定条件,做到依法执教。教师、财务、医务人员有资格证;工勤人员有上岗证或者规定的相关证件。学校要建立责权利统一的管理机制,有完善的决策机制和工作程序并得到执行,主动接受党组织、教代会的监督。依法建立《岗位职责》,本着合法、具体、实用、操作性强的原则,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教职工激励制度,奖励认真履行职责的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

(三)激发学法兴趣,普及法制教育

1、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并积极开展教师法制培训活动。学校内部,要通过政治学习等形式系统开展教师法制培训活动,内容包括《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七部教育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学校的权利和义务,营造浓厚的学法氛围。学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对学校工作的监督保障作用。有明确的党组织监督保障工作制度、有具体措施和工作记录

2、以两种形式上好法制课。一方面,根据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立足课堂,提高法制教育的渗透性。把法律常识教育纳入课堂,除确保思品课完成相关法制教材规定内容外,还要充分利用团队活动、集会及班会时间,开展“法制征文” “法律课堂”等活动。这种教育方式生动活泼、寓教于乐,既学到了法律知识,又受到了深刻教育,增强了法律意识。将法制教育与安全教育、纪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在全校开设法治教育课,并适时邀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来校讲座或者做交规知识宣传。

3、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法用法活动,加大法制教育合力。

组织开展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全面推行《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全面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在全体学生中大力提倡和践行“雅行、善行”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优化法制育人环境。通过设立家校联系卡,举办家长开放日、家庭教育报告会、组织家长参加学校法制讲座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法律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争取了家庭的支持。

(四)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严格执行收费政策,规范招生行为,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坚决制止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资料,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保持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五)强化民主管理,创建和谐校园

1、强化民主管理和监督。坚持召开教代会。健全校务委员会、党支部、工会等组织机构,形成广泛参与、民主决策的管理格局。健全教代会制度,学校重大事项和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如学校长远工作规划、学年工作计划、学校管理制度、大额资金建设项目、教职工考评方案、评优评模、职称晋升等,先经教职工大会审议通过,保障教职工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

2、坚持校务公开。学校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制度,一方面设置校务公开栏,按照标准、规范、全面的原则,及时公开学校经费收支情况、关系师生切身利益事项的办理结果等,经常性地接受师生和学生家长的监督;坚持学校的重大决策由行政例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让教职工知校情、参校政、议校事、督校务。学校把财务管理、收费、教职工奖惩、职称评审、招生事务、学校重大决策等方面作为公开的主要内容,工会积极组织教职工参政议政,召开教代会,研究关系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学校还要设有校务公开监督小组,负责审议校务公开的内容,检查公开的内容是否客观公正,公开的

程序是否规范,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另一方面,实行了家长委员会、学校开放日、教学开放周,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3、财务管理规范,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在工作中牢固树立一切为了教育教学服务的思想,后勤工作保障有力,服务及时,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自觉接受上级教育、财政和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严格执行市政府有关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的规定,不另立项目,不提高收费标准,不乱收费;严格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学校要建立对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文体器材、生活设施和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的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使用效率。

4、安全工作不松懈,创建安全校园

学校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以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完善和落实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维护校园安全和稳定,促进学校稳步发展。

(1)健全机构,落实责任。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学校与全体教职员工层层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责,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有组织保障、责任到人。定期联系派出所、消防队等单位检查学校的安全设施和措施,校园及周边地区的安全隐患,并及时消除。

(2)多方教育,加强防范。将安全教育渗透到课堂,设立专门的安全教育课,聘请专门人员来我校为师生定期进行安全知识讲座,校园内班主任是

学生的安全第一责任人,利用一切机会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学校通过各种会议、广播、电子屏、橱窗、板报、绘画、演讲等多种形式进行安全宣传教育,每逢节假日前要发《致家长一封信》,做好安全指引。

今后,我校将以依法治校示范校的标准,认真贯彻执行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工作要求,全面、积极、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校进程。进一步完善校园的管理制度,坚持依法治校,结合学校实际,不断总结,探索,切实抓好每一项工作。

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实施方案

沈阳市第182中学

篇6:依法治教的思考

我校于xxxx年被授予胶南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荣誉称号。X年来,学校依法治校工作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学校始终把依法治校工作当做保障学校整体工作健康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不断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不断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促进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全校师生员工,自觉按照“依法治教师范学校”的“标准要求工作,我们对近年来我校“文明学校”创建活动进行了认真的复查,现将复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1.领导高度重视。学校将依法治校工作写入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在每年的工作计划中明确了具体目标和任务。校长办公会经常专题研究依法治校工作有关问题。学校还定期召开依法治校工作会议,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加快推进学校改革发展步伐。

2.成立领导小组。我校成立了以学校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年级组负责人为成员的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机构和专门领导负责依法治校工作,聘请从事法制教育的专、兼职教师,配备好聘任的法制副校长、辅导员,明确校内职能机构、工作岗位的职责与任务,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方位推进的依法治校工作格局。

3.开展法制教育。认真贯彻实施普法规划,把法制教育作为学校重要的日常工作,建立普法责任制,做到有措施、有落实、有总结;健全教师法制教育制度,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师培养、培训计划及考核内容;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法律,积极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法制培训工作;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法制意识强;积极开展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能够组织学生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能够通过板报、橱窗、广播、征文、演讲、模拟法庭、参观展览等多种渠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法制教育主题活动。

二、规章制度完善,管理体制完备

1.管理制度完善健全。学校依法制定了《铁山中学章程》《铁山中学教职工代表大会章程》《铁山中学学生会章程》 并严格按照《章程》实施办学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加大规章制度建设力度,制(修)定了《铁山中学制度汇编》,使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2.完善管理体制。学校依法实行校长负责制,完善校长决策程序,并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保障作用,明确学校党组织、校长、校务会、教代会等各种机构的职责权限和议事规则,做到相互配合,权责统一,依法办事。

三、活动行为规范,管理秩序良好

1.办学活动规范。多年以来,学校始终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办学思想,积极稳妥地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贯彻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努力改革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全面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积极研发校本课程,多方构建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强化课程意识,提高课程执行力和开发的自觉性、自主性。

2.办学行为规范。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实施办学活动,严格执行“五严”规定,学校教职员工爱岗敬业,劳动纪律性强,学生行为习惯良好,教育教学水平在社会上反映良好。“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建设成效显著,学校近五年来未发生过违规办学行为和重大责任事故,教师、学生没有违法乱纪和刑事犯罪行为。为此,近年来,我校先后被授予“胶南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青岛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3.管理秩序良好。学校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教学管理,制定了《铁山中学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和《铁山中学教学事故和教学管理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严格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学校构建了校、教务处、年级组三级联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行推门听课、教学督导制、学生评教制,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等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规范化、科学化。

四、管理民主科学,权益得到保障

1.管理民主科学。学校加强民主制度建设,推行校务公开;教职工工作组织健全,教职工大会定期召开;财务收支情况、福利待遇以及教职工权益等事项,及时向教职工公布,做到公开、合法、可行;学校的招生规定、收费项目与标准等事项,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开;学校建立与社区、家长相互联系沟通的制度,能妥善对待和处理社会对学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2.保障教师权益。依法聘任具有相应资格的教师,依法与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与责任;依法提供其相应工作条件,保障教师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研、进修、培训等权益,依法保障教职工工资和相关福利待遇足额及时发放;保障教师通过校内民主管理机制参与学校管理,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监督的权利,保证教职工对学校重大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建立和实行教师申诉制度,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3.维护学生权益。学校健全学籍管理制度,依法维护学生的受教育权;尊重学生人格及其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保障学生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无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及侮辱、歧视学生的现象,对学习有困难,心理、行为有偏差的学生有具体帮教措施;实行收费公示制;加强对学校教学、生活、活动环境、设施安全的检查,维护校园安全;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建立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报告制度和处理程序,依法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建立和实行校内学生申诉制度,保障学生申诉的法定权利。

近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走依法治校之路,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施教,使学校整体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保证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不少的困难与问题:如学校门外交通隐患,小商小贩和百货商店,学校附近的加油站,影响了学生的安全和身心健康。今后,我们将继续坚守依法治校理念,按照上级部门的有关精神,结合学校实际,不断总结,探索,切实抓好每一项工作,不断开创“依法治校”工作的新局面,使我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上一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发言稿集总下一篇:胡适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