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小数课堂

2024-04-22

“把脉”小数课堂(共8篇)

篇1:“把脉”小数课堂

“把脉”语文课堂,诊治生成性教学症疾

肖堰中学彭华清

摘要:课堂生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方法的适时调整,以及由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合理调控,产生有价值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然而,有些语文课堂在追求动态生成时,貌似“生成”,实则偏离了课改的轨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本文拟对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中的不良症状进行分析并开出几张“处方”, 以保证新课程改革的正常航道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课堂生成生成性教学不良症状处方

课堂生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方法的适时调整,以及由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合理调控,产生有价值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1]关注课堂生成就是为学生搭建舞台,放飞学生自主的个性,绽放生命的活力,同时也为教师发挥聪明才智提供机遇。然而,有些语文课堂在追求动态生成时,貌似“生成”,实则偏离了课改的轨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本文拟对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中的不良症状进行分析并开出几张“处方”,供广大同仁商讨。

【症状一】过分强调“主体”,忽略“主导”

有的教师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放手让学生提问,一节课提出三、四十个问题,教师不加归类、筛选,结果导致教学环节散乱、重难点不突出、效果不理想;有的过分强调“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学哪部分就学哪部分”、“想和谁合作就跟谁合作”等现象,结果一节课被闹得支离破碎。在课堂上,学生随心朗读,自由讨论,自由表达,随意解读,轮番登场,热闹非凡,但却没有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教师“领学生学”的责任消失了。

【把脉】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学中就出现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误解。语文课程确立了语文教育要以学生为主的新理念,教学重心由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正是因为教学重心的转移,还没来得及准确领悟“主体”与“主导”二者间关系实质的教师,为了使自己的教育思想与时俱进,急于“照葫芦画瓢”,而且“画瓢”者众。一些语文课堂的“生成”割裂了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关系。

【处方】在重视学生自己的理解、珍视学生的劳动成果的同时,教师自己这个“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不容置疑,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相信他们的智慧,是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其学习兴趣,以获取最佳学习效果的关键。从前那种“满堂灌”的“师霸”行为和“围

着老师的问题转”的“服从式”学风,确实偏离了“人本”,阻碍了“主体”的发展。但我们不能顾此失彼。教师如何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呢?教育家袁容的语文教学告诉我们:在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密切注意他们表情的变化,捕捉其思想动态,或“旁敲侧击”,或指点迷津,当鼓励时就鼓励,该讲解处理直气壮地讲,尤其是学生的未知领域。学生主体发展得如何,教师“主导”是关键。只注重“我(学生)能行”,而不要“我(教师)怎么教(学生)能行”的思想是违背教学规则的,更是错误的。

【症状二】过度“独特体验”,弱化“主题价值”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为了所谓的“学生的独特体验”,即使面对学生片面的感悟理解以及错误的观点,也不置可否,却还赏识激励。如,学完《孔乙己》一课后,续写:孔乙己的最终命运如何?请发挥合理想象写一段话。有个同学竟然写成孔乙己开了一家书店,帮人代笔文书,生意兴隆,俨然成了一个大老板。教师的评价为:想象丰富,创意独特。这样解读主人公的命运,不仅有悖于鲁迅先生塑造人物形象的初衷,而且与文本抨击科举制度罪恶的主题大相径庭,未免太离谱了。又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一位教师教师提出问题:“作者旨在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主题?大家可以随便谈谈。”学生们纷纷发言:“社会上的小人物对命运的无赖”,“资本主义社会人情冷漠”,等等。回答完毕后,教师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来加以肯定,而后开始了下面的教程。

【把脉】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于是就出现了学生“爱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爱怎么说就怎么说”的过度张扬个性,弱化文本的主旨和价值观的误解。我们知道,阅读会因学生家庭背景、知识水平、性格特点的不同,导致他们“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出现理解上的多元化和认识上的偏差不足为怪。但作为教者,我们对游离于文本语境之外天马行空式的“独特体验”无原则地赞赏,是异化文本教学主题的表现。这种梦呓般的“生成”,是学生缺乏理性思维的表现,不应“赏识”,而应把学生引入思维的深处。尽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个性化”阅读不能走极端,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是必需的;创造性的、个性化的解读不可以任意超越文本所不能及的地方。

【处方】多元解读,注重文本价值的回归。中学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多解性,目的是为学生造就一种自由状态下的阅读,然而,这种自由必须是有度的“开而不放”的自由。教学中教师的无度拓展和对价值取向的无端认同,会造成生成游离于文本。语文阅读教学,既要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多元解读”,也需要尊重和还原作者创作意图的“一元解读”,不要为了追求多元解读,让阅读课成为学生思想的“跑马场”,把学生的思想意识引向不确定的模糊

境地。多元解读要求教师要充分备课,对文本有足够的理解,而且在产生不同理解时有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如此课堂才不会散乱,阅读才会读出深意,才能把握住文本的主题价值,生成多姿多彩的个性化阅读。但由于种种原因,阅读者必然会产生不同于作者和其他读者的理解,甚至存在着偏差与误读,不能理所当然地将其当作开拓思维的成果,更不能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曲解。[2]

【症状三】重赏识激励,轻科学评价

新课程课堂鼓励学生要有创新精神和奇思妙想,但有些教师课堂评价的尺度出现了随意放大的现象。课堂驾驭能力差,对于课堂生成的问题处理不恰当,甚至有些教师被学生生成的问题所牵制,偏离了课堂的学习目标,如学习《月亮上的足迹》一课,“登月舱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将它带回地球是不合算的。于是,它被甩在太空”。有个同学提出:宇航员这样做是不对的,它会产生大量的太空垃圾„„学生们的思路因此而转移,由太空垃圾联想到生活垃圾,又畅谈了如何环保„„这种生成显然是游离了文本主题。

【把脉】新课标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由于对文本多元化的分析和个性化的解读,出现答案的多元性和主观性,却忽视了答案的科学性。有些教师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不敢直面学生错误,而是无原则的赏识表扬,不辨是非的激励。这样不仅会滋长了学生的骄傲情绪,而且还会在对问题的认识上误导学生。

【处方】最优秀的教师能从最困难的学生身上发现最美好的东西,这是我们教育教学上倍受推崇的赏识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走路。但赏识是具体的、真实的,不要言过其实、不讲原则。我们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并不等于要放弃实事求是,在鼓励赞赏的同时,教师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及时对学生给予客观的评价指正,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的方向。欣赏、激励可以带来创造力,但它也不是万能的。评价中既要有激励与欣赏,同时要有真诚的、客观的、讲究策略的批评与指正,这对学生也是一种尊重和保护。

【症状四】重自主学习,轻课堂实效

“动态生成”的课堂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但一些教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讨论,于是无论该不该讨论的问题,一股脑儿全搬出来;然后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的讨论,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或是偏离主题的聊天,或是照搬资料的现成答案,很难有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总结,对问题的深入探究,最后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有心

不在焉地坐着,静当“忠实”听众。还有一些教师认为自主学习便是“上课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满堂看,有人称之为傻读,有的教师一味强调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这是典型‘自流式’而非真正的‘自主’。”[3]

【把脉】上述两种“自主”学习现象均不可取:合作学习变成了“合坐”,“自主”学习变成了“自流”,这样的语文课堂看似充满活力,实则是对生成的误解,教学价值将无法实现。学者庞维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4]但因为按其标准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学生自主性学习不能够达到上述水平,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切实加强自主学习指导,将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处方】有效指导,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钱梦龙先生在《为语文教学招“魂”》一文中说:“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教师的专业地位赋予他的一种职责”[5]。首先教师要恰到好处地选择话题,灵活有效地拓展空间,适时适度地进行点拨。其次要面向全体,唤醒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再是“个别精英”的独角戏。最后,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作为’,这也是教师主导性发挥的具体表现。对上述《月亮上的足迹》一课生成问题的处理,不如教师先肯定学生的见解:“同学们能够十分重视环境保护,老师感到很欣慰”;再因势利导启发学生:“但宇航员在当时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那我们看一下三位宇航员是如何顺利返航的?”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又被拉了回来。所以,对于动态生成的问题,该搁浅的搁浅,该深化的深化,要灵活多变,切实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身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务必要克服形式主义,务本求实,以保证新课程改革的正常航道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叶 澜.新基础教育[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3.[2]金坤荣.警惕语文课堂中几种不良倾向[N].中国教育报,2010.7.28.[3] 余文森.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教学改革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3,(11).[4]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5]钱梦龙.为语文教学招“魂”[J].中学语文教学,2004,(2).

篇2:“把脉”小数课堂

成功之处:

在知识障碍出引发学生的思考,着力解决当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时,积怎样处理点小数点。通过复习小数乘整数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计算方法,特别是小数点的处理。在新知学习中,着重让学生观察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不足之处:

1.列竖式时出现了点错小数点的`现象,有的只关注第一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有的只关注第二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从而出现了虎头蛇尾的错误频出。

2.计算出错仍是学生计算的拦路虎,该进位不进位,该对齐数位不对齐。

再教设计:

1.加强计算的练习,特别是加强口算题卡的练习,强化口算能力。

篇3:为历史课堂把脉之我见

首先是历史课堂语言的语速、音调和深度的把握

课堂教学的语言要有一定的速度标准吗?有人说话快, 有人说话慢, 似乎并不需要划一。但是, 一般说来, 课堂教学的语速宜慢不宜快。语速过快, 像连珠炮一样的发射, 攻势太猛, 学生的听力能跟得上吗?能捉住你每个字、每个词的发音, 并且把这些声音从听觉器官输送到大脑, 形成概念图像, 再现历史情景吗?教学不同于茶余饭后的讲故事, 天南海北的侃大山。讲故事和侃大山, 别说听者漏听一个词、一句话无关紧要, 即便听不清一段情节又何妨而历史课堂语言是一种教学语言, 教师的讲是为了学生的学, 教师讲课的字字句句都应该让学生听得清楚, 吸收进去。如果语速过快, 要么使图像重叠, 造成混乱, 什么也没有听懂;要么使人疲于理解, 难以展开想象的翅膀, 更谈不上思维活动的伸展, 教学的效果不能不受到损失。

其次是历史课堂语言要讲究一个“精”字

历史课堂语言要讲究一个精字, 说话务求明白、简练、干净。简练干净的语言使人神清气爽;冗长而抓不住要害的话越讲得多, 听的人越糊涂。

为了使学生全部听懂教师的讲课内容, 有一些好心的教师养成了重复的毛病。为什么要一句话重复几遍呢?多遍重复, 成为蛇足。那么, 在特别重要的关键性的地方, 或者估计学生有听不清楚的地方, 是不是要重复一下呢?为使全体学生都没有滑过你的话音, 教师完全可以把已经说过的意思, 换一个说法, 从另一个角度再表达一次。

其三, 历史课堂教学要注重关联, 讲清发展, 突出结构, 理清条理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 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在课堂上, 教师除了讲清块状的知识点外, 还要注意纵向 (或横向) 的联系, 突出关联, 讲出“发展”来。所谓关联, 应该有三个方面:1.两堂历史课之间的关联。2.一堂历史课知识的内在联系。3.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如讲《明治维新》, 可从日本向西方学习获得巨大社会进步的事实, 联系日本在奴隶社会末向中国隋唐学习、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历史, 使学生了解: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 除了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之外, 还需要有开放的胸怀, 学习外国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先进东西, 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当前改革开放的认识。这样联系, 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学生听来饶有兴趣, 易于接受, 思想觉悟、认识能力相应也随之而得到了提高。

篇4:把脉低效,为课堂增效

关键词:课堂教学;把脉;低效现象

课堂教学应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永恒主题。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而“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共同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整个生命体得到真实的进步和成长。

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发现了很多精彩的课例。但也看到了不少课堂上存在“低效”,甚至“无效”的不良症状,让人目不思睹。现择取其中一二,拙学良医,做如下把脉。

症状1:导入内容偏离教学主体内容

一位语文教师在教《谋攻》一文时,引用“孙子练女兵”的故事导入新课:战国时期,有个著名的军事家叫孙子,避乱来到吴国。吴王为了考验他的才能,派三千宫女叫他训练。孙子命吴王左右的二妃为队长,击鼓号令,二妃不听。孙子命令按军法斩首。三千女兵无不惊惧,都听从号令,经过训练,一可当十。他写的《孙子兵法》一书,是我国杰出的军事著作,《谋攻》就是其中的一篇,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这篇文章……

【把脉】用讲故事或典故的方法导入新课,是课堂导入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深受语文教师的青睐。“孙子练女兵”故事生动,很有吸引力,学生的兴趣马上就有了,可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教师却戛然而止,之后安排通读全文,翻译环节……笔者认为课堂导入的功能除了提起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外,应该还要具备很强的导向性,目的性要明确,要为后续的教学设置悬念,做好铺垫,与后面的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内容的安排也要合理。为了导入,而讲一个无关痛痒的故事,且未做任何深层次的挖掘就直接导入课

题,其有效性也就可想而知。

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率。它的作用无非是要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里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首先应该从文本入手,依据文本内容,找到与之相关的材料来导入,要直切教学内容,增加思维含量,从而唤醒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更好地投入到新的知识的学习当中去。

症状2:因导而导,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度

教师在投影幕上打出一张“○”的图片,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

一学生说是球,于是接下来有关球类的统统报了个遍……

老师:还有呢?

学生:……(球类报完之后,学生沉默了)

老师:同学们说得都对,再想想,还可能是什么?

学生:……

学生:杯子。

老师:对啦……这是个杯子,高脚杯,你们喜欢这个杯子吗?知道它的三维图是怎么画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维实体的创建”……

【把脉】“你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这一类问题看上去非常开放,似乎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实际上问题的设计与课堂的教学内容关系不大,而学生的答案有时往往不是教师想要的,于是乎便有了一“导”再“导”,一“启”再“启”,怎么着也要导出个与教师心中的答案有点搭上边的,如此耗时耗力的导入是否有必要?为了一个导入环节占用了不少时间,本末倒置,更重要的是影响到主要教学内容的落实,教学的实效性可想而知。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但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各种课堂导入方式的目的只是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求知兴趣,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愿意学”“乐于学”。如果过分地渲染导入部分,或者为了导出教师想要的结果而纠结于此,只会浪费后面教学主要部分的时间。如果只重视课堂导入,而忽视其他环节,那么,再精彩的课堂导入也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反而有点头重脚轻的味道。

症状3:提问过于宽泛,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启而不发

一教师提出“成功创业者应具备的能力”时,先播放一段有关马云创业经过的视频,然后设置问题“马云创业为什么能成功?”要求学生谈谈马云成功的原因,学生沉默了,之后教师说:“没关系,想到什么说什么。”半晌,有学生站起来,说靠意志力。在他的提示下,其他学生似乎也知道怎么去回答,于是相继有学生冒出几个词语。之后教师说:“对,大家说得很好,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应该具备以下几种能力……”结果教师总结出来的要点与学生说得有很大出入。

【把脉】“马云创业为什么能成功?”问题设置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思维指向不明,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学生无所适从,启而不发。而教师只好自问自答,唱独角戏,造成了教学低效。

课堂提问是一种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要了解学生,理解教材,把握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才有助于和谐课堂氛围的形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钻研文本上下工夫,在课堂上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这样设计的问题才必定含有启发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科学地说,课堂上或多或少地都存在无效教学行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念,加强对本专业知识内涵的挖掘,认真研究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研究查找无效教学行为的成因,对症下药,逐步改进教学,使课堂教学真正实在而有效,从而使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应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郑金洲.教学方法应用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5:《 循环小数》课堂实录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认识循环。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但这个故事讲着讲着会出现问题,请同学们认真听,看谁最先发现问题,“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故事呢?讲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故事呢?讲......” 学生听到这儿笑了,纷纷举起小手。生1:这个故事永远也讲不完。

生2:这个故事不断重复出现“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故事呢?”这几句话。

师:我们把这种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循环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这种现象有关的数学知识----循环小数,板书课题《循环小数》

(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课,将数学趣味化,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又使学生容易理解循环的含义,为后面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一、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循环小数的意义。

2、会判断什么是循环小数。

3、会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师:明确学习目标了吗? 生:明确了。师:为了顺利的达到这些学习目标,请认真看老师为同学们带来的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

(一)认真看课本69页内容,并自己动手做做这两个算式,观察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5分钟后比一比谁学得最棒)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学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师巡视,了解每一组的学习情况,对自学不好的小组给予指导。5分钟后反馈

师:谁把自己的发现说一说?

生1:第一个算式余数不断重复出现1,商不断重复出现3.第二个算式不断重复出现余数6、5,商不断重复出现数字5、4.生2:第一个算式的商是从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开始重复的,第二个算式的商是从小数部分的第二位开始重复的。

生3:重复出现的数字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

生4:商的位数是无限的,用“...”表示重复出现的数字。师:像24.333...、0.85454...这样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板书)

(这一环节,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循环小数的特点,初步认识了循环小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出示试一试

(1)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循环小数吗?(至少写两个)

学生自由写,写好后交流。

生1:5.333...4.1212...3.05353...生2:0.888...0.9292...生3:12.5151...0.125125...生4:.......(2)判断下面哪些数是循环小数,在小组内说一说判断结果和理由。

1.777...3.2525

3.1415926...4.375375...学生先自己判断,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判断结果和理由,最后全班展示。

生1:1.777...是循环小数,因为小数部分不断重复出现数字7.生2:3.2525是循环小数,它重复出现25两个数字。

其他生纷纷举手要求订正。

生3:3.2525不是循环小数,因为25只重复出现两次,并不是不断的重复出现,所以不是循环小数。

同学们给他热烈的掌声。

生4:3.1415926...不是循环小数,因为它没有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生5:4.375375...是循环小数,因为它的小数部分不断重复出现375这几个数字。

(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写一写中参与到学习中,并在学生做数学之后进行有效的交流,学生全面参与新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做数学的价值)

(五)出示自学指导

(二)认真看课本69页最下面两行内容,同桌互相交流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的方法。

(2分钟后做检测题,比谁最棒)

生自学并交流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的方法后课件出示检测题。

下面的循环小数各保留三位小数,写出近似值。

1.29090...0.183183...0.444...7.275275...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1:1.29090保留三位小数约等于1.291.生2:0.183183...保留三位小数约等于0.183.生3:0.444...保留三位小数约等于0.444.生4:7.275275保留三位小数约等于7.275.(六)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

生1:我知道循环小数的意义。

生2:我学会判断什么是循环小数。

生3:我学会了怎样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七)布置作业

课本70页练一练第一题、第三题。

篇6:《小数乘整数》课堂教学设计

教材通过选择学生非常熟悉的“超市购物”的事情,给出常见

事物的单价,让学生来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分析:学生对小数点位置的变化规律已掌握,并且本节课所选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起来会比较感兴趣,接受起来也应该会很快。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和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3、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有探索新知的欲望和信心,能发现自己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和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教学具准备:

课本情景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到超市里买过东西啊?”生答。师:“现在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到一所超市里去转转看看那里有些什么?好不好啊?”生答。

二、新知传递:超市购物

师;呈现自动笔及挂面的物品和价格,让学生了解事物和价格信息。

(1)提出问题一:亮亮买三支铅笔花多少钱?(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交流学生个性化的算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师生列出1.8×3的算式和竖式,出示课题:小数乘整数(小黑板上)教师介绍用竖式计算得方法和过程。即,先把1.8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变成18,算出18×3=54,再把54缩小10倍变成5.4(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板书)

(3)让学使用计算器验算并交流计算的结果,使学生确信竖式计算的结果是正确的。

(4)解决问题(2)。

师先提出问题(2),师生共同列出算式。让学生先估算,得出:买25包挂面不到25元。

教师写出25×0.95的竖式,分别提出:0.95有两位小数怎样把它变成整数?等问题,在讨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计算。

交流学生的竖式计算的过程和结果,学生板演。重点知道确定积中小数点位置的方法:把0.95扩大100倍,先算95×25=2375,再把2375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变成23.75。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超市的物品价格来引入课题,目的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感受到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深刻经历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及过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新知的自信力打下了基础。)

三、练一练。

第一题,鼓励学生利用“超市的信息自己提问题,并用竖式解答”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我觉得很好地锻炼了学生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本课的学习效果。)

第二题,勇夺计算小冠军。

3.2×340.46×18

16×0.841.5×71

第三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从王家庄到刘家湾共行了2.4小时。王家庄到刘家湾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板书设计小数乘整数

扩大10倍

1.8-------------18

×3×3

----------------------

5.4------------54

篇7:小数乘法与学习策略 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

刘德武

五年级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示第一张幻灯片。师:上课。生1:起立。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好了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是这节课的课题,叫做《小数乘法与学习策略》,我把它写到黑板上啊。(黑板上板书课题)好了孩子们,看这九个字,前四个字,其实大家特别熟悉,我们这学期刚刚学完,把两个小数写在一起,列竖式,按照整数的方法得出积,然后再去数小数,一 共有几位,就从右边起,挎,挎,点上小数点,对不对呀,该消零消零,该补补。就这么一档子事儿,挺简单。如果学校同意,同学们都会做,并且都能做得很好。那么后四个字“学习策略”。好像这个凭感觉,“哇,好深奥啊”,是吧,“学习策略”,什么“策略”,似乎是在大人当中,成年人之间才谈什么方法啊、策略啊等等。我们小学五年级同学,大谈学习策略,是不是有点儿,那个不太明白,或者有点儿小题大做的那种感觉,是不是啊。其实在我们学习过程当中,真的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学习策略,而且这些学习策略都很有用,只不过平时在学习过程当中啊,咱们不太留神,不太留意,就划过去了,很可惜呀,今天我们练习练习小数乘法,从中看,谁能挖掘出这样的,或者那样的,典型策略,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师:这节课大家可以完全放松,我看了看,大家都带了书了,带了吧? 生:带了。

师:今天不用。带了本了,带了吧? 生:带了。

师:今天不用。带了笔了,带了吧? 生:带了。

师:今天又不用。好,没有本光有笔,写哪儿啊,写脸上?所以不用。重要的,比这些都重要的,我们带没带?脑袋带了没有? 生:带了。

师:嘴巴带了没有? 生:带了。

师:这两样就够了,二、新授

师:我们准备上课,大家看,今天给大家准备了几个题。第一道小题,第一道题,我们可以叫做热身,热身懂吧。(课件出示题目要求)直接说出得数,什么意思呢,一会儿会出现几道题,不抄题,啊,不抄题,不读题,甚至不举手,跟我没关系啊,甚至不举手,就直接抢答,就直接抢答,就直接抢答,就直接抢答结果,怎么样,行吗? 生:行。

师:好,好了,看第一道题,直接抢答结果啊,看谁又对又快,我看五三班同学是不是又聪明,又聪明。好,来吧。(课件出示第一个算式0.8×4)生:3.2.师:都说得3.2,都正确。可是我呢,我耳朵尖那,我听见他(指了一个同学),他第一个说出来,真棒,好,看第二个。(课件出示下一个算式0.3×0.3)生:0.09,。师:没听清。生:0.09.。

师:这次答案明确了,我似乎听到了0.9的声音,是吧,这题得0.9还是0.09? 生:0.09.师:真好,说实话孩子们,从这学期学小数乘法开始,到今天这个时刻为止,谁好像犯过0.3×0.3得0.9这样的举手。(有的学生举手)好孩子(老师手指一个说一个)。好孩子越来越多。手放下,我当然不是说不举手就不是好孩子,明白我的意思,明白吧。人家没犯这样的错误,没犯这样的错误也是好孩子。为什么刘老师表扬他们是好孩子?(老师做一个举手的动作)

生1:因为他们很诚实。

师:真好,对不对。1就是1,2就是2,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含糊,不掩埋,不掩盖,所以他们很诚实,是好孩子。还有一个优点,他们还有一个优点,除了诚实以外,是什么呢,就是,他们曾经犯过的错误,他们不忘,他们不忘,就怕这样,犯了错,第一天犯,第二天改了,第三天又犯了,第四天又改,第五天又犯,第六天改,奇数天犯,偶数天改,这样行吗?

生:不行。

师:不能忘,真棒。好了啊,再看下一题。抢答啊(出示20×0.5).生:10.师:那个男同学先说的,10。0.2,20和0.5相乘,确确实实得10,有其他答案吗?没有,这个答案正确吗? 生:正确。

师:是唯一的吗?是唯一的。对不对啊,没有其他答案。答案是唯一的,孩子们,20×0.5的计算方法、计算途径,难道也是唯一的吗? 生:不是。

师:谁说说,你用什么方法?(做一个举手的姿势)用话筒,说说你用什么好方法。生1:可以直接用20÷2。

师:哇!漂亮!请坐请坐。还有吗?还有谁想说说,你说。生2:就是把20缩小10倍,把0.5扩大10倍。

师:其实我们按照乘法法则算,是把20和0.5摞起来,相乘得一个数,然后再去掉一个小数点,消除末尾的0,对不对呀?对不对,肯定对,但是这道题呢,那个方法,你觉得怎么样?挺好,那位同学把20怎么样?把20缩小10倍,对不对,把0.5? 生:扩大10倍。师:恩?

生1:很诚实。师:对,这我知道,很诚实。对不对呀。那个同学更有意思。他把20×0.5,酒吧20干嘛呀?除以2!明明是小数乘法,很多人都会认为,包括很多成年人都会认为,乘法和除法是两种互相对立的部分。对不对呀,对立的部分,但是呢,我们可以把它统一起来,用除法算乘法,是不是挺有意思的?这就是策略,是吧,除以2很简单,也就是,把20平均分成两份,其实20×0.5,就是求它的一半,对不对呀。求一半,20从中间劈开,这边是10,那边也是10,多简单,是不是啊。所以呢,要有不同的观察。也就是说,解决一个问题,它的方法是一个,还是几个? 生:几个。

师:几个。方法应该是几个,对不对呀,我们把几个不同的方法叫做方法的多样性。我说了一个词,叫什么? 生:方法多样性。(老师也跟着学生一起说)师:我先写写啊(黑板板书)。方法多样性。这两个字啊,这叫多样,你只会一种方法,可以,只要不错,有多种方法,好了。看下一题,看谁算的快。(课件出示4.8×0.5)生:2.4.师:(指着一个孩子)真快,先算出来的,2.4。你要真是列乘法竖式去算,是不是挺麻烦的? 生:是。

师:不是不对啊,就是麻烦。哪个方法最快? 生:除以2。

师:除以2,就是求4.8除以2,对不对呀。所以在不同的题面前,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此我们说多样的,多样的方法,多样性,很优秀很好,还能不出错,在多样的方法当中,几个方法当中,根据具体情况(手指着这道题),具体什么呀? 生:最快的。

师:最快的,找最快的,对不对呀。找,大家都在说找,找规律,找朋友,找,找就是在寻求,对不对呀。就是寻求,找,选择,明白?就在多样的方法当中,既能有效的选择,选择这个最优的方法,明白? 生:明白。

师:好,我们把选择最优的这个策略就叫做择优。这个“择”认得吗? 生:认得。师:哪个择?。生:选择。

师:选择的择。择优,这个优认得吗? 生:认得。

师:在多样的基础上择优。好吗?好了,我们第一道大题,直接说出得数,咱们就在这儿告一段落,好吧。下面咱们进行第二道大题(课件出示题目)。好,我带了宝贝,可好玩了,好,二,不计算,根据你的经验,选择正确的乘积。我们在心里头的计算,至少要把它一步一算,好不好,心里怎么想,就怎么算啊。根据你的经验,不要小看自己的经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经验,都是宝贵的财富,是吧,很重要。“选择正确的乘积”是什么意思呢?一会儿屏幕上出现一道题,它有三个不同的答案,A、B、C,你来选择哪个是正确答案,这道题呢,是这样的(课件出示(1)50.6×1.8)50.6×1.8,要你算,谁都会,不许笔算,有的同学拿着本,没关系,但是不许笔算。这节课谁也不许拿本,谁也不许笔算,听见没有?连记录都不要记,你记录别人会认为你在笔算。好了,给三个答案(课件出示三个答案)。A、91.08,B、91.06,C、41.08。A、B、C从这里面选,选哪个? 生:B、C(学生一起说的,且C居多)。师:选A?

生:B、C(学生一起说的,且C居多)。师:选B?

生:对、C(学生一起说的,且C居多).师:C是吧,C,选C? 生:对。

师:到底选哪个? 生:C。

师:为什么选C,谁来说说理由。你得有根据阿,你们怎么那么喜欢C呢?好,这位男孩,给你话筒。

生1:老师,我认为是,先看整数上面,1,先把小数点后面的数先不看,先看前面的得,前面的整数,1÷50,1÷50,不可能到到90多,所以只能是C,41啦。师:干嘛1÷50呢? 生1:1×50,。

师:1×50,,是不是啊? 生1:是。

师:是。来,谁再说说看,选C的理由是什么,或者你有不同意见,都可以说。好,这位男孩。

生2:我认为是选A。因为用50去乘,因为第二个因数大于1了,所以肯定比50大,然后再去想小数的十分位,6×8,然后等于,48,然后这个A的百分位上就是8,所以我认为应该选A。

师:怎么样。有道理吗? 生:有。

师:谁还想说说,来。

生3:哦,我认为也是A,啊。可以先这样算,先把50.6估计成51,然后再把1.8估计成2,51×2=102,就是在102,左右,积,所以积肯定不在41.08。

师:好了,谢谢谢谢,好了,两位同学说了两个不完全不同的理解,但结果一样。现在大家重新考虑这个问题,选A,,还是选B,还是选C? 生:A。

师:我们班有好多好多同学,一开始选的是C? 生:C。

师:谁能够反思一下?(做举手姿势)我写写,同学们,反思,哪个“si”? 生:思考的思。

师:对。思想的思,思考的思。谁能根据你的经验或你的理解,说说反思是什么意思?反思是什么意思?来,猜,说,没事儿啊。生1:考验思考。我也不知道。

师:你也不知道。反思的意思啊,好。来。生2:反问自己思考。

师:反问自己。是吧,都有道理。都不错,就是我们做一件事,或者是我们走一段路,然后我们回过头去,回过头去审视我们曾经做过的事,曾经走过的路。对还是不对,好还是不好,如果好是为什么,如果不好又是为什么,怎么改进?这叫反思。现在同学们反思,为什么一开始那么多同学选的是C,为什么,现在找同学说一说,来谁能说说?(做举手姿势)为什么选C?回忆回忆。你找不到原因,下次还有可能犯错误,是吧。好,给话筒。生1:因为我觉得50×1的话,应该达不到90多。

师:好像打不到90多,是不是啊。好,请坐。这是一种感觉,人的感觉很重要,算这个题完全就凭感觉,刚才第一个同学,反应很快,很有逻辑感,很有条理,他说如果50×1的话得多少同学们? 生:50。

师:50,现在50.6,点6先不管,50乘的又不是1,是几啊? 生:1.8。

师:1.8。那么所得结果肯定就应该比50,比50怎么样? 生:大。

师:大,在这其实就有一个标准,一个数要乘1,怎么样?还是得这个数。对不对呀。要是乘比1大的数呢? 生:大于这个数。

师:大于这个被乘数,对不对呀。要是乘比1小的数呢? 生:小于这个数。

师:小于,所以找到这个1。这个1可以做为什么呢?作为一个标准。明白? 生:明白。师:找标准,就能找到我们乘得的结果,那个方向,趋势,大约。我写写啊(板书“找标准”),会不会找标准,这是一个,一个策略。比如,还可以考一考大家啊,找什么呢同学们? 生:标准。

师:这个标准是几啊? 生:1。

师:好了。这样呢,我们就可以把C这个答案怎么样? 生:排除。

师:排除,再说一遍。生:排除。

师:好东西都要往黑板上写。我们首先把C排除。把C排除了,不能说明A 和B 谁对谁错,对不对呀。还得找理由。刚才找什么理由来着,还记得吧?看,差在哪儿了? 生:看十分位。

师:看十分位,其实不是永远都差在十分位。针对这样,针对这样的数,针对这两个数,我们看十分位,对不对呀。也就是看一个数的末尾。看尾数。(板书)看尾数,我们就可以决定六八四十八,把B给排除。对不对呀,好。现在我们有个基本的做题方法,用的是排除法。有感觉吗?三个并列比较,我们把这叭枪毙,把那个叭枪毙,留下一个,就是它,对不对呀。怎么样,这就是一种学习策略,明白吗? 生:明白。

师:有点儿感觉吗? 生:有。

师:试着看,会用了吗?那我们在练一个。好不好啊,来看第二题。(找一个学生)拿好,你按一下这个下箭头,很快,再按一下,诶,好玩儿吧。回答问题也要这样啊。好了,第二题,14.5×3.18,依然给大家A、B、C三个不同答案。(课件出示选项)A、46.015;B、46.11;C、28.11。号,选谁?选谁? 生:A(B、C)。师:选谁? 生:A(B、C)。

师:怎么选什么的都有啊。选什么? 生:A。师:选A。生:B。师:选B。生:B(A)。

师:我再问一下选C了。是不是啊,到底选A?还是选B? 生:A(B)。

师:好,这样,可以举手发言。先说观点,我选谁,然后1、2、3、4,行吗?来!生1:我选A。因为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三个小数,三,所以应该是三位,点三位之后应该是46.015。

师:好,有道理有道理。看看好多同学都容易这么想,是不是啊,你们举手是什么意思?你说说。

生2:跟他选的不一样。师:说,继续说。

生2:我选B。因为后面可能是个0,把0去掉.师:哦,末尾是个0。所以应该选B。是不是啊。哪位同学还想说。来!生3:我选B,因为它,五八四十,后面有0,把0去掉。

师:对,把0去掉,对吧,去掉末尾不是三位小数。对不对呀。生3:啊。

师:行,挺好挺好。谁还有想说,来。

生4:老师,就是这道题也可以用排除法。因为14.5×3.18不可能是28,所以就把C排除掉。然后乘法里面,就是还有,定义吧,就是两个因数里面,一共有几位小数,积的里面就有几位小数,A、46.015,要是加上末尾的那个0就是四位小数了。而这个B46.11,正好可以去掉末尾的0,就是两位小数,所以选B。

师:诶,好。我提议,你们和我,咱们都不用话筒,行不行,咱试试,怎么那么吵呢,咱试试,不行咱们再用啊。我提高点声音的,那个那个,好吧,能听见吗?特别的干净,好了。这个同学说的,你们觉得有道理没有? 生:有。

师:是不是啊。其实,大家都知道,一位小数乘两位小数,按道理,应该得到几位小数啊? 生:三位。

师:三位小数,所以应该算A。但是,很可惜,5和8相乘,五八四十,所以恰好不是三位小数了,对不对呀。得数是几位小数了? 生:4位。师:4位? 生:2位。

师:2位小数,还可能是? 生:1位。

师:1位小数。甚至有可能是? 生:整数。

师:整数,小数全消掉了都有可能,但是就是不可能是三位小数,对不对呀。生:对。

师:所以,就把A 这个答案,应该怎么办? 生:排除。

师:排除。用排除法,对不对呀。把A 排除了,后面两个都是11、11,对不对呀,为什么选B不选C呢?来说说,大声地说,不用话筒。生1:因为14×3最多,最多只得42.师:不是最多只得42,是最少? 生1:最少。

师:诶,对,这一定要把握住方向,14×3怎么样? 生1:最少得42,。

师:真好真好。最少是42,它不是其他乱七八糟的,对不对呀,所以把C 也怎么样? 生:排除。师:当然,三选一,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明白? 生:明白。

师:这么研究可以吗? 生:可以。

师:这乘法里面有学习策略吗? 生:有。

师:在哪儿呢?在脑子里呢,是不是啊。可以把这些写在书上,对不对呀。好了,我们在接着研究,可以吧。生:可以。师:(出示课件)这道题是要我们干什么呢,判断下面各式的乘积是大于12,还是小于12。一会儿屏幕上会出现一道一道题,不举手,不读题,也,只是说俩字,大于,小于,当然有可能出现? 生:等于。

师:等于,听全面,好了。来看第一道题(课件出示)。生:大于。

师:说大于,并不难,谁愿意说一说,为什么大于?说出一定的道理,大点儿声,你说。生1:因为12×7等于,不对,因为12×,就是先让个位上的1,师:对。

生1:12×1,和1比较,12×1就已经是12,后面还有一个7,还有一个0.7,所以,所以这个算式大于12.。对不对呀。生:对。

师:她说了一个词,特别好。12乘1怎么样? 生:等于。

师:等于。12×1就已经等于12了,已经等于12了,你后面乱七八糟的再添上来,肯定大,对不对呀,找到一个标准是谁呀? 生:1.师:恩,很好。来看下一题。(课件出示)生:小于。

师:还用说理由吗? 生:不用。

师:跟刚才道理一样。好,看第三题。(课件出示)大于、小于啊。生:小于。(后面有人说大于)师:恩? 生:大于。

师:这儿小于,这么大一会儿大于,一会儿变成老于了。谁知道,小于还是大于?依然是这样,说大于并不难,难的是讲一讲为什么是大于的道理,大雨的道理是什么,把大于的道理给大家讲一讲,好吗?你来说。

生1:如果24×0.5就应经等于12了,再乘上0.01就比12大。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很好。还有,看黑板,第一行,最后一个词,还有什么呀? 生:反思。师:明明是大于,为什么我们一开始有那么多的同学都说成是小于呢?为什么?最后一个同学说。生1:都没有看前面的数。师:光看哪儿了?

生:光看0.5小于1了。师:光看0.5小于1啦,是不是啊,所以看问题不能只看局部,不能片面看,应该怎么样啊? 生:看全。

师:全面看(板书),这样,不能只看一部分,还要看另外一部分,是不是啊。好了我们再看是大于12,还是小于12 啊。(课件出示)生:大于。

师:是不是大于俩字随随便便就出来了? 生:不是。

师:那怎么得出来的?小姑娘你说。

生1:因为先看整数位,3×4已经等于12了。师:诶,对,已经等于12了。对不对啊。

生1:是。整数4后面,和3后面还有0.3和0.8,所以积就大于12。

师:小数位还有0.3和0.8,整数就已经是12了,是不是这样的。只有她说了因为,你们两个说因为,因为的为是四声啊。好了,咱们再接着往下看,大于、小于12。生:小于。

师:你们这小于是不是随随便便出来的? 生:不是。

师:根据是什么? 生1:因为3。

师:声音响一点,响一点。

生1:因为3×2是等于6,小于12。师:为什么小于12?

生1:再加上后面的小数部分也不够。

师:好像是有那么一点儿道理。好请坐,你说。

生2:因为0.7×0.8等于,算出来是5点多,然后加。

师:0.7×0.8,才0点多,对不对,不是0.8,0.58,是不是啊。什么意思啊? 生1:是0.58加6。

师:是0.58,七八五十六,0.56加8,加6,对不对呀,才得6点56,没错。可是这乘法是这么乘吗?这数也差太多了,请坐!

生3:老师我认为,每个数都求一个近似值的话,可以这样算。把3.7求一个近似值是4,2.8求一个近似值是3,他们每一个都是求近似值求大了。师:对。

生3:所以4×3是等于12的,师:是已经等于还是才等于? 生3:是才等于。

师:对不对呀,3×4才等于12,。

生3:如果它那个,那样肯定是小于12的。

师:真好。我就怕,你再说不上来了,其实我特希望你说第二遍,为什么呢?我们大家好像都说这个式子小于12,其实我也同意它真的小于12,可是一个结论正确,不代表都正确。一个正确的结论背后,往往是错误的。刚才怎么说,3×2才得6,才得6,一下差一半,那个0.7×0.8等于0.56,其实这道题,这里不仅有一个3×2得6。0.7×0.8等于0.5,还有3×0.8,3×0.8,还有一个0.7×2。加一块,有这感觉吗?忘了?比如说两位小数啊,一个数几十几乘几十几,除了他们两相乘,他们俩相乘,还要他们俩相乘。(做交叉的动作)记得不记得? 生:记得。

师:加一块才对了,所以光看他们是不对的。那位同学的发言很严谨,而且又不用话筒。把3.7看成几? 生:4。

师:夸大了还是缩小了? 生:扩大。

师:增加了,对不对。把2.8看成3呢? 生:扩大。

师:两步都扩大,一点点,哪怕都一点点,都扩大一点点,那么积呢? 生:扩大。

师:大,肯定大。要还原呢? 生:缩小。

师:所以它应该怎么样? 生:小于12。

师:这么去想。明白? 生:明白。

师:这是个什么词?我一写你们就知道了,我看谁先对,我看谁先说对了啊。看着,我写了。生:估算。

师:估算,就是估算,就是把它看成相近的数,但是都要合理,都看大了,还是都看小了,还是一个大一个小,视情况而定。好了,我们接着往下,我笔呢?恩。(课件出示)6×1.98.生:小于。

师:还用说道理吗? 生:不用。

师:比刚才那个较简单多了。好了,我们再看第四道大题,也是这节课最后一道题啊。根据成绩选择算式。什么意思,恰恰相反,刚才那个那个题是? 生:根据算式选择乘积。

师:根据乘积,给的结果,给的乘积,来选择算式,明白? 生:明白。

师:多样算式,而且这是逆向,有点儿难。这道题是这样的(课件出示)几乘几等于17.28。这样的情况很多,对不对,至少我可以说一个,17.28×1=17.28。我说一个你们说啊,要是172.8呢?172.8乘谁? 生:10.师:别乘以10。生:0.1。

师:0.1对不对呀。但是我们这里有不同的算式,为了研究方便,请注意,刘老师,在这里给大家准备了四个算式,1、2、3、4,四个算式,分别叫A、B、C、D明白? 生:明白。

师:这四个算式当中,很不幸,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其余三个都是错的。用什么方法? 生:排除。

师:排除法。几个算式? 生:四个。师:哪四个? 生:A、B、C、D。师:几个正确的? 生:一个。

师:坐好,第一个算式来了。(课件出示)生:不是。

师:对了还是不对了? 生:不对。

师:选这个还是排除? 生:排除。师:排出并不难,难的是把排除的道理给大家讲清楚,好吗?为什么要排除它?那个男同学,最后一排,对。

生1:2×7,0.2×0.7等于1.4,。师:0.14。

生1:0.14。那个等于28,根本不可能。

师:这个尾数是28,对不对,小数部分是28,所以不可能,说清楚了吗? 生:说清楚了。

师:哪儿啊,还有这样的策略,看哪儿啊? 生:尾数。

师:尾数,也就是我们刚写到黑板上的,看哪儿啊。生:看尾数。

师:看尾数。二七十四,尾数是28,咔,对不对呀。这个手势挺好看的啊,恩,好。预备起,预备起,好了,好了,再看第二题,不是第二题,B这个答案,这个算式,2.8×8.16。选这个,还是排除? 生:排除。

师:没有刚才那么斩钉截铁的。生:排除。

师:不是叹口气!是不是啊,为什么排除啊?那不是8吗?六八四十八呀,对不对呀?那位男同学说说看。生1:因为28.师:声音小了。

生1:因为二八才等于十六,根本不可能等于17。

师:二八十六,确实,二八才十六,后面还要往上进。进上来,有可能,对不对呀。也有可能对,但是根据不可靠,谢谢,请坐请坐。那个女孩子。

生2:因为它后面,末尾有三位小数,而17.28才有两位小数。师:所以呢?

生2:所以排除掉。

师:对不对呀。来做个手势,来预备起,开始。把手放下。因为啊虽然17.28的末尾有8,这两个因数相乘也是8,但是是在千分位是8,对吧? 生:对。

师:千分位是8,能和百分位上的8相等吗? 生:不能。

师:不能,就和八百元能和八千元相等吗? 生:不能。

师:一个道理对不对呀。所以第二个式子,我们应该怎么样啊? 生:排除。

师:别说话,第二个算式应该怎么样?(学生做手势)对了是吧,好了,看第三个。3.6×4.8。(学生做手势)我就喜欢这样。好,说说理由吧,为什么排除呢?那个男孩。生1:因为3×4等于12,17-12才等于5,6,0.6×0.8=4.8。师:比4.8还小。等于0.48,。

生1:所以,所以这个答案是错误的。

师:就是差一点,不够,是不是啊,不够。你说。生2:因为。

师:太小了,声音大一点。生2:因为3×4师12,然后看小数部分,小数部分6×8,0.6×0.8=0.48,12+0.48才是12.48,,远远不够。

师:不行不行,你们俩犯了一个同样错误,来来来,看黑板,我们先解决一下二年纪学过的两位数乘法,请坐请坐。那个两位数乘法是这样的。这儿一个数。这儿一个数,这儿一个数,这儿一个数,他们相乘,不仅仅有一个六八四十八是对的,对不对,这个数,要先和它,而这个数还要和它乘,也就是这个0.6,还要和4相乘,然后这俩数就是呢,3和0.8相乘,然后它俩再乘,就是3乘4等于12,得了一个积,再算另一个积,相加,才能得到最终结果,明白吗? 生:明白。

师:所以这个结果包含了四次相乘的结果,所以这个不足为据,很遗憾,请坐。到底这个数,这个式子应该是选定它,还是排除它?继续发言,好吧。你。

生3:我觉得应该是排除它。因为他两个,他两个小数,:看两个因数,先不看两个因数的整数部分,光看小数部分,0.6乘0.8是0.48.师:对。

生3:而那个算式,而那个算式,得数,小数部分,是0.28,所以。师:我明白了你说的意思。你明白吗? 生:不明白。

师:请坐请坐。虽然尾数相同,都是8,但是十分位不一样,十分位是六八四十八,一个是4,这是2。所以不行。同意吗? 生:同意

师:我不同意。为什么呢,看这儿。就这个数,比如六八四十八,这个数不仅取决于这个,还要取决于这个,两个相加得到。所以还是不行。你说。

生4:我觉得还是可以按我的,我说的那个方法估算,但是不是,不是估算两个,可以先估算一个,我是把那个4.8估算了一下,它的近似值是5,因为3乘,3.6乘5,它是,等于18的,然后那个4.8又,然后那个4.8是,因为扩大了一些,所以我认为还是应该是排除掉了。师:恩,我问一下,你把4.8扩大一下,得到的18是不是,18再小一点没准就是17.28呀。正好比18小一点呀,多悬啊,还真有可能相等,是不是啊。不足为据,很遗憾,请坐,你说。

生5:我觉得也可以用估算,也要排除掉,把两个都估算一下,就行了。

师:我们同学们还陷入泥潭了这是,你说你说的对吧,根据不足,你说得排除吧,理由也不足。好孩子,请坐,好好想,这道题该怎么办。我们现在几乎没能力,没办法来研究它了,但是就是不能放弃,这是一种毅力,怎么办? 生6:把它排除掉,就是,0.6和0.8相乘,等于。师:0.48.生5:0.48,后面是28,所以。师:不行不行。

生7:老师,我觉得,我觉得也可不可以先不看这个,先看下一个。师:哦,哦,在重复一遍,怕那边同学没听清,再大声地说一次。生7:可不可以先不看这个,先看下一个选项。

师:哦。线不看这个选项,直接看下一个选项,同不同意,生:同意。

师:你看,他还在那儿想呢,是不是。好办法好办法!一下把我们大家都给救活了,是不是啊。想得都快郁闷死了。好请坐。其实这也是策略,这也是策略。我们把这策略,就是把第三道。第三选项,先干嘛啊?

生:放下。

师:先放下,对不对呀,先放下。是排除不是? 生:是。

师:不是,先放下。我们就是把它放下,对吧。其实这主意非常好。可是我们刚刚好多好多同学都想不出来,什么意思呢?就是太过于钻牛角尖子,就是一定要钻进去,要把结果拿出来,其实有这需要吗?甚至需要退一步,退出以后重新审视这个,从整体的角度。我们刚学了看全面,对不对呀。老师千叮咛万嘱咐,一共有四个选项,对不对呀?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遇到难题了,我们把它先放下,不理它,我们先看下一个。这难到不也是一种策略吗?对不对呀,对不对呀,好吧,谢谢,我们看四,D,如果D是正确的,那么C呢? 生:错误的。师:D要错误呢?

生:那C就是正确的。

师:但是前提刘老师说了,四个里面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不对呀,我们记住这个法则,谁不对呀?好,我们接着看,看D。3.6×6.8,对了还是错了? 生:错。

师:为什么?小姑娘说。

生1:把这两个小数光看整数部分,3×6等于18,不可能等于17.师:提个建议,3×6已经得18,还是才得18? 生1:已经等于18.师:超过了。对不对呀。就看3×6就已经18了,比17.28大了,后面还有数,对不对呀,再把D怎么样啊? 生:排除。师:C呢? 生:正确的。

师:C是正确的,对不对呀。以后不允许这样做啊,很危险啊。

三、总结

师:好了。我们今天这堂课就先研究到这儿,还记得今天这节课,从开始到现在结束,我们其实没有做任何笔算,而且我们也似乎没有接触一点新知识,这节课学什么新知识了?想想,没有,是不是啊,但是这节课有新的收获吗? 生:有。

师:谁说说?好吗?你。

生1:知道了学小数乘法的策略。

师:对。是不是啊。那么有那些策略啊,看黑板,能记住吗? 生:能。

师:读读看,开始。生:多样的,择优,反思,找标准,排除,看尾数,全面,估算,先放下。师:那我们的学习策略是不是仅仅黑板上这些呢? 生:不是。

师:其他还有很多对不对呀,我们用到很多,追求很多很多,我们追求有用的,就把有用的记住,会用,明白? 生:明白。

师:还有机会。今天我们我们研究的是小数乘法的学习策略,是不是只是在小数乘法当中才有学习策略啊? 生:不是。师:哪儿还有? 生:小数乘法。师:哪儿还有? 生:小数加法。

师:几何图形有没有? 生:有。

师:统计里有没有? 生:有。

师:都有。数学里有没有? 生:有。

师:语文有没有? 生:有。

师:所以,也可以这样说,学习策略,孩子们,学习策略,只要学习,只要我们在学习就一定有策略。明白? 生:明白。

师:只要我们在学习就一定有策略。谁掌握了这个策略,谁会用这个策略,你学习,就会越变越好,但是,也会像哪位同学所说,我们班会越来越聪明。掌握好学习策略,就是胜利,明白? 生:明白。

师:好。这节课就到这儿。好,下课!生1:起立。

篇8:“把脉”小数课堂

课堂诊断到位,有利于教学问题的解决,教学潜力的挖掘,错误观念或做法的纠正,有助于执教者快速更新知识,优化教学艺术;有助于教师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反思成长,共同提高。笔者将近一年来的课例研究记录归类汇总, 以期通过课例诊断,找出我们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理清英语教学的脉络。

一、教学目标避重就轻,让目标与水平相去甚远

所谓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 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时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教学目标主要涵盖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教学中,我们通常以三维目标的形式体现,但这五个目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意味着在每一次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能兼顾。但往往教师会在实际操作中避重就轻,让目标与学生现有水平相去甚远。

【案例简述】

这是牛津 小学英语3A Unit 3This is my father一课 ,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家庭成员的称谓和一些日常交 际用语This is my father/mother...; 表示水果类的复数单词及句型I can see a/some...等句型。一位教师在把握这部分内容时,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设定为:(1)掌握句型Thisis my father/mother..., 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2) 掌握表示水果类单词的复数形式,并会用I can see a/some ...;(3)学生能合作学习 ,学会用This is...介绍他人,并体验到合作的乐趣;(4)学生能自主探究,发现水果类单词的复数形式有哪些不同。由于教师设置了如此多的不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单词学习与句型学习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活动组织生硬,教学目标并未如期达成。

【评析】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订是重要而关键的一环。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考虑过多, 主干不明确,想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数量过多,难以落实。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他们并不能在一课时的学习中掌握如此多的内容。通过课堂观察和诊断,我们认为这样的教学目标忽视了教学的重点,实施的结果与预先的设计相去甚远。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师就难以实现高效的英语教学,也难以使目标与结果有机合一。经过大家统一意见,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可以分成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目标是掌握家庭称谓的单词并学会介绍他人;第二课时再学习水果类单词的复数形式,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句型I can see a/some...。由此可见,教学目标的设置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实际有所侧重,每次教学活动的目标要简单、明了。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项教学活动,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二、教学内容细致入微,导致知识与技能“剑走偏锋”

所谓课堂教学内容,是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等的总和。英语教学涵盖英语词汇、语法、文化差异等丰富的教学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通过教材以网状、立体的形式呈现在教师和学生的面前。这就需要教师课前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读,整合各种资源,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将教学效益最大化。但有的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过分依赖教材,处理教材时力求面面俱到,教学内容处理细致入微,导致知识与技能“剑走偏锋”。

【案例简述】

这是一节剑桥少儿英语一级上关于9-16单元的复习课。教学设计很新颖,以A happy day为主线,以迈克、海伦和杨玲一天的活动为主线, 将这几单元的复习内容串联成线,给听课教师眼前一亮的感觉。但是这一天的活动太过丰富了,他们第一站游玩公园, 在公园里看图猜物品 , 使用句型What’s this? It’s...。What colour is it? It’s... 第二站参观杨玲的学校,使用表示地点的词汇playground, clinic, classroom,building等,并使用句型This is... We can...,然后谈论在学校可以做的运动,运用句型Can you...? Yes, I can. /No, I can’t.。第三站是参观动物园,复习动物名称的复数形式, 使用句型These are...,数一数不同动物的个数。第四站是参观杨玲的家,复习房间称谓,并会介绍房间。最后在房间里进行涂色和写字母的活动。这一通活动下来,时间比预设超时10分钟,有些复习内容还是走过场。

【评析】

教师想要根据教材选择适切的学习内容,就必须对英语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学生的学习技能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使得教学内容的讲授能既体现其教育价值,又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本课时教学中,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教学内容过细过密, 超过了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不妨将这课时教学内容分为两个课时, 一个是学校和家里的参观活动,另一个是动物园等公共场所的参观活动,将happy day变为happy weekend。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对所学内容进行超越课本的提炼, 将学生真正需要的、核心的、学生还需练习的内容作为目标内容,并进行适当简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使得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双重发展。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把握教学重点,删减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环节繁花似锦,让过程与结果背道而驰

一切事物和过程都有自己的结构, 课堂教学当然也有自身的结构。一节课的各个要素联系的内部形式称之为“课的结构”,它反映了一定教学单元体系中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及其组织,通俗点讲就是我们说的“教学环节”。小学英语教师对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几大教学环节都耳熟能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为了追求新意,会把一些与主题学习关系不大的教学环节随意堆积,使得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累赘、冗长,缺乏整体性。

【案例简述】

这是某位教师执教的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5 On the farm单元中A部分的语篇教学, 具体教学环节如下:(1)交流导入:通过国庆节情况交流,对上一课时学的“一般过去时”进行回顾和复习, 呈现文本词汇后,进行国庆节期间从事活动的调查。 (2)走进文本:教师通过录音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主体部分。(3)听录音,朗读课文。(4)师生问答,完成关于文本人物活动的表格。 (5)角色表演。(6) 语言难点处理 : 即教师请学生提出文本中难以理解的语言问题,教师讲解。而实质上该环节学生并没有提出什么实际性的难点问题。 (7)朗读文本并判断。(8)问答活动:学生根据文本互相提问题并回答。 (9)课堂练习:根据文本内容填空,完成短文。

【评析】

观摩该课例时,如此多的教学环节令听课教师应接不暇,众多且繁琐的环节令学生思路混乱,并分散了学生对文本本身的注意力,其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诊断如此课堂,其问题主要还是在于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教师为追求表面的热闹和观赏性,设计如此多的环节使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好好地阅读文本,更无法理清文本思路,对文本包含的信息处于一种含糊不清、支离破碎的散乱状态,一些活动明显高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所以,我们可以删除一些效率低下的教学环节, 如语言难点处理、问答活动等,省去对学生语言学习不必要的干扰,留有更多的时间给学生理清文本脉络,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

四、教学媒体形同虚设,让形式与内容顾此失彼

教学媒体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在如此知识信息快速更新时代,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信息教学媒体正全面融入学校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学媒体几乎成了教师的左右手,没有媒体技术的课堂已经不能称之为课堂。适切的教学媒体能为我们的教学增光添彩, 但运用不当,也极易成为鸡肋。

【案例简述】

这是剑桥 少儿英语 一级下Unit15 Fun in the playground一课 , 教师计划在本 课时教授Who can jumphighest? Who can run fastest? Whocan stand on one leg for a minute?及回答:...can.句型,学生能通过学习活动理解并运用这些句型。为了增添形象性 ,教师借助 媒体技术 ,在PPT中显示三个不同的小学生,让学生猜Who can jump highest? Who can runfastest? Who can stand on one legfor a minute? 学生忙着看那可爱的小人, 根据自己喜好胡乱猜测一通,教学目标未达到预期效果。

【评析】

该节课为何未能达到预期效果,难道是我们的教学媒体还不够精美,还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答案:非也。我就该课时教学内容,在班级进行无媒体借助教学实验:我请三名个头、胖瘦差不多的学生站在讲台前,让他们根据对彼此的了解猜测Who can jump highest?学生猜测结束后, 我们现场比试并验证结果。学生们积极踊跃, 虽然没有借助媒体,教学效果却不言而喻。为何会产生如此截然不同的结果?借助课堂诊断,我们明了,在开展教学时,教学媒体的选择要简单、方便,以突出语言学习为主题,如果媒体的使用让我们觉得形同虚设或适得其反,我们情愿不用媒体, 避免形式与内容顾此失彼。

上一篇:大班主题活动《九九重阳节》教案下一篇:大三第一次班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