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杭州中考语文试卷评析

2024-05-22

2022年杭州中考语文试卷评析(精选6篇)

篇1:2022年杭州中考语文试卷评析

2012年杭州中考语文试卷评析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 语文高级教师 曹洪

2012年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继续坚持能力立意,试卷结构、考查重心、难度设置与往年保持基本一致,知识和能力的覆盖面广,更加注重考查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试题材料贴近学生实际,较好地体现了学科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命题思想。

注重应用,考查多种能力

今年语言运用的考查,突出在一定语境里的语言应用性,能力覆盖语言运用的规范、准确、简明、连贯、得体、生动,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第5题语病,考查的是规范使用语言;第7题填写句子,考查的是语言的连贯;第8题新闻概括,考查的是语言的准确、简明;第9题仿句,考查的是语言的生动;第10题考查的是在特定的语境里表达清晰,符合身份,属于语言的准确和得体。可以说今年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是近年来覆盖面最广的,体现了语文学科的要求,彰显了语言学习重视实践应用的特质。

试题题型、考查角度今年稳中有变。语病题从以往需要修改的主观题换为选择题,难度有所降低。仿写题要求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描写对象,示例是写筷子,“一对恩爱夫妻,共同品尝酸甜苦辣”“总是挑挑拣拣,到头来两手空空”。这需要考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进行联想和想象,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同一事物。这样的仿写,更有助于检测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度。

材料鲜活,课内课外衔接

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认知实际是今年语文试卷的一大特色。试卷语言材料涉及南海争端、洋奶粉、市民卡、核设施检查等,富有鲜明的时代性。科普文《蓝光警戒》是关于现代社会无处不在而又容易忽视的“光污染”,在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丰富了他们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主旨是求学修业贵在持之以恒,不要一曝十寒,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让考生在阅读答题过程中获得“润物细无声”式的精神滋养。

值得一提的是,第10题仿写的三个对象“月亮”“雨水”“桥”均来自课文“综合性学习”的话题,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极为熟悉的事物,古诗鉴赏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兼顾课内外的知识和内容上的联系。试题从课本引出,向外拓展,学生拿到题目“似曾相识”,有利于消除紧张心理,发挥真实水平,这也给语文教学以良好的导向。

自主开放,引领精神成长

作文在整份试卷中分值最高,受到的社会关注也最大。今年的作文依旧沿用多年命题作文的形式,标题为“一份满意的答卷”。导语从正在进行的考试写起,相信考生能够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给紧张应考中的他们以温馨而积极的暗示。然后引发到在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都会遇到各种考验,如何能够交出一份份满意的答卷的思考。试题现场感强,在自然的过渡中,引导文字显现出温度和必要的张力。

“考试”、“答卷”,这些莘莘学子再熟悉不过的词语,又有着丰富的比喻内涵,这就为学生

留下了较为广阔的构思、立意的空间。怎样才叫满意的答卷?怎样才能交出满意的答卷?如何使自己满意、他人满意、社会满意?„„这样的追问,会使学生反思生活和人生,从而促进心智更快更健康地成长。

篇2:2022年杭州中考语文试卷评析

2013年杭州市中考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试卷评析

强化问题意识,培养思维能力杭州市朝晖中学思品特级教师赵婷婷

2013年杭州市中考《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试卷,沿袭了近年来的命题风格,试卷形式、题量、分值比例与2012年基本保持一致,但试卷难度与去年相比略有下降。考题内容紧扣社会热点,总体上坚持了稳中求变的原则和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力求做到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学科基础知识与人文素养培育的统一,体现了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小课堂,大社会”的有机统一,贯彻了新课程理念,做到了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对未来的课堂教学方向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一、试卷的基本结构

试卷共有2种试题类型。第一种类型为客观题,共设置29题选择题,均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8分,其中1-7题为历史;8-13题为地理;14-17题为时事政治,18-29题为思想品德。第二种类型为为主观题,设置5小题非选择题,满分42分,其中30题为地理,31题为历史,32题为历史与社会综合题,33-34题为思想品德。考试内容分布:地理占25%,历史占25%,思品占50%。

二、试卷特点

试题选材典型、立意新颖、视野开阔、设问灵巧、逻辑严谨,既能较好地测试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有效地考查考生获取有效信息、认知理解、分析综合等方面的素质。总体看,整份试卷重视基础,突出能力考查,体现时代特色,凸显人文气息,在探究的过程中注重情感熏陶和价值观、世界观的渗透,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1.试题指向明确,有效控制难度

试题紧扣《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命题实施细则》条目内容,灵活开放,图文并茂,同时试题文字表述平实、逻辑清晰,材料和设问之间有机融合,设问清楚明了。但试卷难度与去年相比略有下降,以切实的行动引领课堂教学,引导减负。

2.关注社会热点,切准时代脉搏

今年的试题依然以重大时政、热点事件为背景材料,多侧面地传递时代气息,并将热点信息与教材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以多种视角去观察世界、了解国情、关注家乡,培养学生关注热点的兴趣和习惯,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切身感受到社会的发展。

地理试题以图表材料为载体,结合社会热点,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和能力。如以2013年5月15日,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一致同意接纳中国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这一新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读图技能与方法以及中国与世界区域概况;以民勤绿洲的生态环境变迁为素材,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这一永恒的主题,体现“学习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培养学生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

历史试题以周年纪年事件切入考查了欧盟发展历程、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以近代以来英国、美国等国的崛起历程为背景资料考查现代化进程中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领悟制度创新、制度完善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思想品德试题以国内外舆论高度关注的“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两会”为引领,以老百姓生活中谈论最多的“中国梦”为背景,试题布局涉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各个层面,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国家的发展,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3.注重思维品质培养,坚持能力立意

充分发挥情境材料在能力考查中的作用,更加突出能力立意的思想,在问题设计上,引导学生从试题所提供的文字、图片、图表中提取信息,考察考生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份试卷较好的体现了对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应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知识储备能力以及对知识整合能力的全面考查。

所有的地理试题都以图表为载体,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部分25分的考查内容,共呈现了七图、三表和四段文字材料,充分考核学生读图表获取与分析信息的能力,空间想象与分析能力,归纳

Math-y 1

IMO

概括能力。如30题以元阳梯田的图文材料,归纳、分析水稻种植的条件,理解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特点。考查学生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的能力,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涵义。

历史则突出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理解、史料分析与归纳整合的能力。如第2题发现美洲航线、第5题歌曲《南泥湾》等考查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第7题考查学生对“另起炉灶”外交原则的理解;31题考查英国、美国发展道路,32题第(1)题概括丝绸之路作用,都以史料为背景,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借此考查学生归纳整理知识能力。

思想品德第20题以漫画《伸与缩》作为情境设置问题,请学生运用八年级(下)“权利与义务”的有关知识对这一社会现象加以评析,只要学生对试卷提供的信息进行仔细的阅读分析、仔细搜索情境中包含的答题信息,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最后就能形成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可见试题的设计不仅较好地考查了学生从图片中提取、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而且还考查了学生判断、归纳概括、发散思维、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等多种能力,较全面的反映出考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地理第30题就是以教材内容 “如画的梯田”改编而成的,考查当地哈尼族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考试的内容学生熟悉,切入的角度新颖,拓展了学生思维。

历史第31题以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读词作为情境背景,问题紧扣材料,设问由表及里,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

4.突出育人功能,加强价值引导

今年的试卷仍突出了对学生的德育引领功能,将正确的价值观念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无论是试卷的建构,还是具体考题的确定,还是问题角度的设置,都力求用积极健康的舆论导向去引领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生活,观察社会,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地理第30题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第32题以应对当地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历史第31题从现代化进程所呈现的不同发展道路视角,引导学生树立世界意识,用全球史观看待中国与世界发展。

思想品德如第18题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议论,还是第29题“光盘行动”的思考都以社会热点为情境材料,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体现积极的思想教育,追求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三、教学导向

1.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研读命题实施细则,号准中考命题脉搏

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研读《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命题实施细则》,把握教学方向,在复习时界定清楚知识点复习的深度和广度,让复习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紧密联系社会热点已成为这几年中考命题的基本思路,所以,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是中考复习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考试卷所呈现的以社会热点为背景的材料,基本出自于《时事》杂志1-6本。所以教师在夯实教材基本知识点的同时,也要做好教学资源的拓展。进行热点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热点的来龙去脉,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角度,找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在“青少年自身角度”找联系点,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有效提取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组织答案的能力。

2.做一名智慧型教师——利用课程教材资源,构建学科知识网络

历年再新的题型、再活的试题都是“题在书外、理在书内”,每一道题目都立足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给予了足够的关注。所以。在教学中要以本为本,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夯实基础,尤其是教材中的图片,相关链接,名人名言,综合探究等都不能忽视。同时,教学中要突出主干,围绕学科主干知识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和网络,培养学生归纳、演绎、综合、发散等多种能力。

3.做一名指导型教师——加强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中考试题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多种能力的考查,如学生的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运用书本知识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留白,保证学生思考的时间,重视学生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体验、感悟,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进入高中学习阶段奠定很好的学科素养基础。

篇3:2022年杭州中考语文试卷评析

关键词:中考英语试卷,新颖性,开放性,备考建议

一、引言

厦门市2014年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考试英语试卷 (以下简称“2014年厦门市中考卷”) 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 和《厦门市2014年初中学业考试说明 (英语) 》 (以下简称“《考试说明》”) 为依据, 遵循“以话题、意义为中心, 以功能语用为主线”的原则, 从听、说、读、写多个层面考查考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份试卷的结构、各部分赋分与2013年厦门市中考保持一致, 但是全卷总词汇量、阅读理解篇幅 (增加279词) 、语篇词汇量等三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使得语篇难度增加、考生读速增快, 体现了“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命题思路。考试结束后, 考生及英语教师普遍觉得2014年厦门市中考英语试卷难度有所增加 (表1为试卷结构分析) 。

(注:阅读词汇量包括阅读短文词汇量以及题干和选项词汇量。)

从表2中可以看出, 2014年厦门市中考英语科应考人数24831人, 实考数23769人, 均分93.81, 及格率59.0%, 优秀率18.9%;其中客观题均分69.2, 主观题均分24.61。本次试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但是标准差 (均方差) 过大, 即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距离过大, 暴露了学校之间成绩分布的不均衡。具体成绩统计如下:

二、试卷特点

(一) 内容的全面性

2014年厦门市中考英语卷内容考查的全面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就试卷结构而言, 试卷由听力理解、选择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情景交际运用和书面表达等题型组成, 主观题占到全卷30.67%的分值, 较为全面地检测了考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2. 就语言知识运用而言, 试卷考查了考生在初中阶段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 包括词汇、语法以及用于表达常见话题和功能的语言形式等 (这里将情景交际运用列入语言知识运用这一范畴) 。一是考测实词, 其中名词2题、动词10题 (时态2题, 语态0题, 情态动词2题, 动词辨析4题, 动词短语2题) 、形容词1题、副词及副词词组4题、代词1题、连词1题、介词2题;二是考测句式, 其中交际用语2题、宾语从句1题及定语从句1题等。

表3列出了选择填空、完形填空和情景交际运用三部分试题所涉及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在特定语境下的运用。值得一提的是, 主观题所考查的词汇均来自《新课程标准》五级词汇表的1600词, 并结合《新目标英语》的核心词组、句型 (功能句) , 侧重考查了考生掌握名词、动词 (短语) 、副词等实词的能力及连词成句、连句成篇、谋篇布局以及围绕话题写作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 在阅读能力检测方面, 2014年的《考试说明》与《新课程标准》一样, 提出考生应具备的五级阅读技能目标:一是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二是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 理解故事的情节, 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四是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五是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考试说明》在题目设置上具体分为:理解主旨和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或句义、做出简单判断和推测以及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近五年厦门市中考英语卷中的阅读理解试题所考测到的能力要求均与《考试说明》所提出的五个方面的要求保持高度的一致 (详见表3) 。

(二) 语篇的时代性

2014年厦门市中考英语卷的大多数语篇 (包括对话型语篇和叙述型语篇)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思想性和教育性, 所涉及的话题很广, 且贴近考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 引导其关心社会, 加强学科知识与社会热点的联系, 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对中学英语教学有良好的反拨作用 (见表4) 。

(注:“所属话题”引自《新课程标准》中“附录四、话题项目表”中的二级话题项目)

完形填空这篇短文讲述Tony在一家大宾馆度假期间, 由于细心观察而破解Cathy“监守自盗”的故事。文章语言简洁、结构紧凑、条理清晰, 重点考查了考生语篇理解和逻辑推理的能力。选材贴近考生生活, 对考生在生活中训练提高自身的观察力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体现了测试与生活的和谐统一 (杨延从2012) 。

阅读理解部分设计了5篇阅读短文。其中, A篇是一篇幽默故事, 讲述了一位新手在飞行学校训练驾驶直升机飞行时由于操作失误而发生的坠机事故;B篇讲述了一位农民本想埋掉一头老驴却意外让它保全了性命的故事, 它启发我们:人在逆境中只要转变心态并永不放弃就会收获成功;C篇介绍了“快闪店” (短期经营的时尚潮店) 的类型、经营方式以及周期、广告运用手段等, 它讲究的是一种娱乐精神, 用一波又一波的惊喜刺激消费者的中枢神经, 捕获了一群善变、喜新厌旧的新兴消费者;D篇则讲述了一位母亲与儿子签订18条手机使用合约的故事, 旨在引导孩子掌握正确使用i Phone智能手机的方法, 摈弃滥用手机的陋习;E篇是一篇说明文, 介绍了数字系统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历史发展沿革。这些话题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关, 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情景交际运用中的对话填词通过一则对话, 探讨了班级聚会的时间安排并邀请对方充当召集人一职的事宜, 在功能话题中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段落编写则通过“环保”话题的五个核心词汇的提示, 引导考生简述环境污染的原因及整治方法, 使其牢记环保意识, 并学以致用。

短文写作题也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 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 提出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阶段, 以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 引导学生参加传统礼仪和节庆活动, 了解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 尊重民族传统文化习俗, 珍视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优秀文化成果, 培养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假设你是思湘, 你的美国笔友Amy来信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请根据如下提示用英语写一篇80词以上的回信给她。

命题人员从端午节的历史、日期、活动、食品和意义五个维度, 将考生熟知的核心话题“节假日活动”作为写作的主题, 同时, 以生动的图画 (其外形既像一顶古代的官帽, 又像绑在一起的几个粽子, 能引发考生的创意联想) 解构了写作的思想脉络, 保证了所有考生有话可说。美中不足的是, 今年试题的控制性有所增大, 提示信息较多, 给了考生依据中文提示翻译的可能。建议让考生谈谈对中华传统节日的感受, 进一步引导考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和民族自豪感。

(三) 设题的新颖性

2014年厦门市中考英语卷无论是听力测试、选择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情景交际运用或写作题, 在设题上都体现出不同程度的创新性。如听力测试题的第6题:

从理想化的命题上看, 该题并不是高难度题, 其难度值为0.43, 考生可以从语境中判别出对话是发生在街上的, 然而全区各有26.3%和30.2%的学生误选了干扰项A和C。命题人员有意识地在命题中适度增加了语义干扰:一是在录音中均出现了两个干扰项;二是在录音中没有正面透露正确项的信息。命题人员设题的“别具匠心”启示我们:一是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在听力理解中的速记习惯;二是应该突出以话题、意义为中心的语言教学, 通过大量有意义的听、读输入训练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和理解上下文语境的能力, 避免听到相关词汇就匆忙作答的倾向。

再如阅读理解题的第56题:

该题是一道作者意图题, 难度值为0.296, 分别有40.5%和29.7%的考生误选了A、B两项, 因为原文中各有“The rules are made to teach him to break the bad habits that many teens get into when using their mobile phone”和“I love you and look forward to sharing several million text messages with you in the days to come.”两句话, 然而干扰项A将原文中的“many teens”改为“other teenagers”, 干扰项B将原文中的“several million text messages”改为“more text messages”, 使语义发生变化, 这是命题人员命题时常用到的“偷梁换柱”技巧。其实, 细心的考生只要从原文中“I hope that you understand it is my job to bring you up a well-rounded, healthy young man who can keep up with the changes of technology and not be ruled by it.”不难推断出正确选项C。

写作部分的段落编写题的设计更是让人耳目一新, 要求考生使用所给的提示词environment, factory, think, happy, if编写一个意义相对完整的语段。这是近三年来采用的新题型, 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 体现了创新性和新颖性。在评分标准上也推出了“5+3+2模式”, 即“5分:包含5个单词的句子基本正确 (但所有句子的意义完全不相关的则酌情扣分) ;3分:段落具有一个较清晰的中心大意;2分:语段有良好的过渡与衔接。”虽然该题型的设置加大了评卷的工作量和操作难度, 但由于其对课堂教学具有良好的反拨作用, 即能引导教师构建“以话题、意义为中心, 以功能语用为主线”的课堂教学, 因此值得大力推广和进一步优化。

(四) 思维的开放性

如今大规模的外语语言测试已不再单纯检测考生的语言基础知识、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而是利用语言测试最大限度地检测出考生的思维能力 (石锡伍2011) 。例如, 检测考生的推理、判断、理解字里行间的隐含信息和信息处理等能力, 是英语语言测试的一大趋势。较之往年, 2014年厦门市中考英语卷更加侧重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从理论上说, 考查考生思维层面的试题相对而言比较难一些, 然而事实证明:2014年厦门市中考英语卷阅读理解题中的理解文中具体信息题也增加了许多思维含量。

例如阅读理解题的第58、59题:

这两道题均是事实细节题, 但难度值却分别达到0.384和0.334, 暴露了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题干的审题不够细心, 没有领会“If A and B each scratched three lines...”和“The two Latin words in the text...”的涵义, 而且缺乏从文中快速发现并提取信息词的能力, 造成不必要的失分现象。

再如选择填空题的第26、27题:

这两道题的难度值分别为0.25和0.31, 是选择填空题中得分最低的。第26小题分别有23.1%和51.6%的学生错选了B和C两项, 说明了考生对宾语从句的语序、动词短语remind sb.of sth/sb. (使某人想起某事/某人) 掌握得不熟练。第27小题分别有9.9%和59.1%的学生错选了A和C两项, 说明考生对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缺乏辨析力, 看到for/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就错误联想到一般现在时, 缺乏分析与判断上下文语境的意识。考试结果也暴露出了考生的思维开放性和缜密性不够的问题。

在阅读理解题中, 考查考生阅读短文后作出简单推理判断的试题共10道, 占阅读总题量的40%;考查考生理解主旨和要义的试题2道, 考查考生理解作者意图的试题2道, 考查考生简单猜测词义或句义的试题共1道, 比2013年更加侧重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这说明通过阅读理解试题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是测试的主流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 情景交际运用题中的对话填词题也渗透了思维开放性的考查:

第67题和70题两题从语境和语义理解来说并没有比其它小题难, 但是难度值分别达到0.085和0.111, 这两道题也充分渗透了思维的开放性。失分的原因在于:考生的基础语言知识在大脑中并非直接与真实语义和语用功能相关联, 而是与语言结构相关联, 导致了依赖于意义先行的真实语用不得不伴随着二度的语法结构思维, 最终很容易相互干扰而顾此失彼。

三、备考建议

2014年厦门市中考英语卷在试卷结构上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 突出考查了语言基础知识, 兼顾到知识与能力考查, 并考查了考生的思维能力和基本学习能力。同时, 试卷体现出的加强考生的思辨力训练为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方向, 而设题的新颖之处更是引人关注。鉴于此, 笔者针对中考英语备考工作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 在备考内容上要体现全盘统筹

课程背景下中考命题的根本依据是《新课程标准》而非教材, 命题人员命题时都会尽可能地关注到话题与功能的覆盖面;同时, 立足语篇情景, 从语篇层面入手, 以任务驱动阅读和写作, 突出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 教师教学时要综合考虑词汇、语法、功能、话题、情景和任务等与语言学习有关的因素, 并进行串联, 比如语法知识与技能相结合、任务与功能相结合等。以语篇阅读带动词汇和语法的巩固, 将词汇和语法的复习放在语境中进行, 实现词汇、语法复习与语篇理解同步进行。使话题贯穿听、说、读、写活动, 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温爱英2011) 。

(二) 在备考过程中要强化限时记忆

在新授课和复习备考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要从语言内化过渡到语言外化, 教师需要借助一定量的操练方能实现, 操练的本质就是让学生进行限时记忆。因此, 教师在新授课期间不能盲目赶进度, 要将80%的精力和时间放在语言的限时“记忆”和“运用”上, 即在学生感知并理解语言后, 教师要腾出足够时间、创设真实语境, 让学生分组限时强化记忆词汇 (语块) 与功能句等语言基础知识, 并以话题为中心, 串联起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 最后输出语言、活用语言。

(三) 在备考策略上要侧重主观强化

主观题始终是学生答题的一大弱项, 如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其他语言技能相比更为薄弱。中考英语“写作”部分的分值有逐年提升的趋势, 要有一个立足全局的整体规划和循序渐进的写作强化训练过程。因此, 应从核心词汇的拼写和常用句式表达的书写训练抓起, 过渡到段落编写和短文写作, 根据不同年级、话题和课时, 科学地选择和控制主观题的训练量, 逐步破解这一问题。

(四) 在备考资源上要注重优化组合

教师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和近三年中考卷, 结合学情, 广泛开发和有效利用复习资源。充分利用教材、课外读物、音像资料、报刊、电脑、网络、图书馆等资源, 使学生大量接触真实、地道的英语, 通过广泛的语言输入和输出, 在语境中复习和巩固已学知识, 训练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温爱英2011) 。另外, 教师要加强学习, 掌握命题技术, 有针对性地编制“有技术含量”的习题和模拟卷;鼓励限时训练与当堂点拨, 让学生在做题前有引导, 做题时有策略渗透, 做题后有适时反馈。

注:本文中例举的试题均为中考原题, 未做改动。

参考文献

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2014.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J/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business/htmlfiles/moe/s7061/201404/166543.html

马黎.2008.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毕业英语学业考试的命题原则[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8) :5-13.

石锡伍.2011.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英语 (福建卷) 试题特点分析[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 :64-67.

温爱英.2011.英语中考复习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1) :1-8.

篇4:2022年杭州中考语文试卷评析

1.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2012年苏州市英语学科中考考试形式和去年相同,包括听力口语自动化测试和笔试,满分为130分。听力口语自动化测试先期进行,满分30分。笔试采用闭卷形式,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内容涵盖牛津初中英语(7A-9B)的知识,全卷的题型、题数、分值计分详见下表:

2.试题的基本特点

2012年苏州市中考英语试题体现了“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的思路,符合“既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目的,题目内容和题型设计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1)强调语言基础,知识覆盖面广。全卷以《英语课程标准》、牛津初中英语教材和《考试说明》为依据范围进行命制,试题忠实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贴近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历,生活气息强。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词汇语法)的掌握情况,但更注重于考查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实际运用(进行交际、阅读、写作),知识覆盖面广,较全面地测试了考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凸显了“强调语言基础,重视学习过程”的教学理念。

(2)突出语境理解,注重交际。全卷语言知识中纯知识性的试题比例减少到了最低限度,对语法、词汇知识的测试充分注意到了语言的真实性、趣味性和实践性,通过设置不同的语境,让语法、词汇测试具有更积极和更现实的意义,能更多地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考查了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语用能力。2012年试题保持了重视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特点。考卷中非选择题三个部分:词汇检测(10分),句子翻译(15分),书面表达(20分),重在考查学生的“输出”能力,能够比较全面地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做出评估。

二、各大题型分析与教学建议

1.单项填空

(1)试题特点。今年中考单项选择15道小题涵盖的语言点有:交际用语、固定短语、宾语从句、状语从句、特殊疑问句、反意疑问句、冠词、介词、数词、情态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比较级、动词时态及语态等,题干设计通过对话或相关连词较好地设置了特定语境,加强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测试,对中学教学有良好的指导作用。今年的单选题依然保持了语法考点的高覆盖率以及多考点集中一题综合考查这两大特点,像冠词、代词、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状语从句、宾语从句等重要语法专题则是年年考查,出镜率相当之高,这都很好地体现了苏州市中考英语的命题三大特点,即: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多样考查。

(2)教学建议。在教学中不要给学生单纯地讲语法,要将语法融入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例句中,让学生通过理解例句来理解语法的应用。另外,在练习此类题时,给干扰项提供语言环境强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对比选项转换成对比例句,学生印象会更深刻,而且对四个选项的用法都有较好的掌握。在指导初三学生复习时,应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基准,以《考试说明》以依据,对语法专题的复习做到逐个击破,主次分明。

2.完型填空

(1)试题特点。今年中考完型填空在沿袭了2010年,2011年记叙文的基础上,加入了议论部分,构造了一篇夹叙夹议的短文。全文有174个单词,描述了当今的热门话题,即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通过网络等电子通讯设施与家人朋友交往而缺乏真正面对面的交流。文章结构严密,开篇第一句先提出问题奠定了全文的基调,然后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举例说明,最后一段提出疑问、发人深思。全文考查了对语义、语境、语篇的理解,注重逻辑,弱化语法的规律。另一方面,动词依然是考查的重点;名词、连词平分秋色各考了2题;今年形容词稍微淡化了一点,只占了1题。语言平实,难度适中,既考查了语言知识的运用,又渗透了情感教育, 是测试与生活和谐统一的体现。其中留有10个空,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上下文,选择正确答案完成短文空白。短文“挖空”独具匠心,空格以“语义”空格为主,要求填名词、形容词、动词、连词等实义词,句间语义辨析,句内语义辨别为主,主要考核学生的语义理解。

(2)教学建议。在教授课文时或做阅读理解时挖去一些词进行短文填空练习,培养上下文、篇章意识及逻辑思维的能力。在做完型填空练习时,应当以课堂反复提到的两种文体(记叙文,夹叙夹议)为重点,指导学生把握两种文体的行文特点,通透文章的行文结构和大意。让学生答题时可先不看选项,强迫自己根据上下文句子结构、逻辑关系等进行推理,填上认为可行的词,再与选项对比,选出最佳答案。平时做过的一些好的阅读理解的文章,也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多读、多背,增强学生的语感。

3.阅读理解

(1)试题特点。今年的阅读理解共四篇文章,题目总体难度偏易,题材各异。A篇文章通过“freshman fifteen”这一新颖的热词阐述了大学生不健康饮食而增重的问题,从而引入合理规避增重的建议。文章体裁为议论文,题型分布较均衡,分别考查主旨题、细节题、猜词、句题及推断题这四大题型。B篇文章为说明文,介绍了美国北卡州一特殊的捕蛇团体,可谓以此从侧面提及保护生态平衡的主题。该篇文章的题目设置大部分都可从文章细节中得出答案。C篇讲述了一件关于打开100年前的时光盒子的事例,由此呈现历史、畅想未来并引发后人思考,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该篇文章同样需要从细节处入手才能轻松答题。D篇文章则是一篇新闻类应用文,报道了东京大学关于将蟑螂改造成机器蟑螂的一项研究及应用。该篇文章涉及到当今科技前沿话题,使用了大量相关科技领域词汇,但就题目而言都可从文章中相关细节找到答案。这些语言材料新颖,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培养文化意识,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些语篇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考查角度多样,分别考查了学生对细节把握的能力(占66.7%)、对语篇的推理判断和综合理解能力(占33.3%)等。试题的设置在难度上也有一定的坡度,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2)教学建议。中考阅读篇章所覆盖的词汇,均在考纲词汇的范畴之内,而考纲所列词汇则是出自于牛津译林教材中,因为将教材词汇吃透背熟,对于阅读的答案速度和解题能力都是强有力的助推力。扩大学生阅读量,尤其要给学生多提供一些有思想性、教育性,融合知识性、趣味性、欣赏性于一体的不同体裁的文章,对他们进行强化训练,培养学生准确识别、捕获和运用有效信息,解决阅读理解中的各类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注重对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教会学生猜测词义、推测等有效的阅读技巧。同时还要拓展阅读范围,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课内外阅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4.词汇检测

(1)试题特点。今年的词汇试题相对基础,难度有所降低。句子语境完整、语意明确,摒弃了“为语法而语法”的做法。题干设计十分灵活,兼顾名词(44、49小题)、动词(43、45、48、50小题)、形容词(41、46小题)、副词(42小题)、数词(47小题)等主要实词的考查,同时也兼顾了名词的数、名词所有格、动介搭配以及时态和语态的运用,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2)教学建议。加强对学生拼写基本功的训练,并注意单词拼写训练与语法意识的培养相结合。要在句子、文章等语境中学习单词,学会猜测单词词义。运用英语概念理解英语单词,使单词和实物在大脑中建立链接。要教给学生一些词汇记忆的方法,如英语构词法等。利用一切可能的词汇学习渠道(阅读,听力等),提高词汇学习效率。注意比较近义词和形近词的细微差别。开展英语词汇学习的各种竞赛活动,提高学习的乐趣。在书写时要尽量工整、规范、清楚。

5.句子翻译

(1)试题特点。今年的翻译和往年比最大的变化是:考点覆盖面较广,重点考核学生的综合知识的调动能力。重新回归2007,2008,2011年的考查逻辑,侧重陈述句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句型和结构的掌握情况,这一考查形式是向书面表达的过渡,是考生文段表达能力的基础。2012年句子翻译题从总体难度而言与去年相比有所提高,五道翻译题目中,内容涉及到简单句,条件状语从句,其中又以陈述句为主。同时考查了系动词look+形容词,be worth doing (值得做某事),compare A with B (A与B作比较),…doubt whether…(怀疑是否…),比较级等常用句式、短语;时态语态结合题目,内容紧扣教材,设题灵活。

(2)教学建议。积极创造和充分利用各种情景,做到句型教学情景化。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所学句型,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将学生引导到实际生活情景中去,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描述事物,表达思想,进行交际。注意分析句型在具体情境中特定的表达含义,指导学生进行仿写与练习,结合教材内容加强针对性训练。

6.书面表达

(1)试题特点。今年的书面表达题延续了去年的应用文体裁,在2011年写完暑假生活后,继续以日记的形式叙述自己高一开学第一天的所感。今年的写作同2008年的毕业发言稿,2009年的Lifelong learning一样,均是一张表格给三句话,让考生拓展发挥,所以写作结构非常明显,仍然是典型的三段式,考生只需在每句话的基础上添加适当内容即可。这样的书面表达题给考生留有想象的空间,允许他们自由发挥,能够较好地反映考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另外,由于题目采用的是日记形式,增加了考题的使用价值。这种半开放式的写作可以让考生充分发挥出自己水平,是基础考查和能力检测的完美结合。

(2)教学建议。在英语教学中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对教材中一些短小精悍的课文要求学生加以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在写作的训练中,要重视以话题为中心的训练,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通过仿写、看图、谈论话题等不同形式训练不同的功能项目,达到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对今后英语教学的几点反思

1.认真研究,更新英语教育教学理念

2012年苏州市中考英语试题在如何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思想方面做了有效的探索,教师要研究今年试题中所蕴涵的改革信息,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重视对英语学习知识体系的调整,注重以话题为中心的功能教学,话题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现代社会生活,富有时代气息,文化信息量大。要强调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培养学生用英语处理信息和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提高用英语做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规范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英语教学从一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审题的习惯。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做具体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如,指导审题方法、研读试题说明等,还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的好习惯,尽可能减少由于审题不仔细、答题符号不规范等造成的失误。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帮助学生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改进和提高。

3.改变教学只为应试的思路,重视学习过程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只重视教学结果,不重视教学过程,甚至从起始年级就按照中考的题型对学生进行训练,加班加点赶进度,使学生过早地陷入模拟试题训练的题海中。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的语言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只能在较低层次徘徊。为此,教师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通过各种渠道扩大学生的语言输入量,只有这样才能扩展学生的词汇,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转变教学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近年来,中考试卷调整和改革的趋势表明,试卷越来越侧重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对听力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考查,而对语言知识的考查已从单纯地考查考生的语法知识转到考查考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讲解语法知识,更不能在偏、难、怪题上耗费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突出语篇,并以阅读为纲,加强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阅读教学仅靠学习教材中的课文是远远不够的。除教材外,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0万词以上。教师在阅读训练中要注意为学生提供不同题材与体裁的阅读材料,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启发他们学会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同样的思想,逐步培养其良好的英语语感。

5.正确认识教材的作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但仅靠教科书难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充分利用和开发录音、录像资料、网络和报刊等课程资源,为学生补充略高于他们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强化阅读训练。中考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考查已由对短文的浅层理解过渡到找出文章的主旨大意、作者观点与意图、归纳和推断深层涵义、找出细节信息和猜词解义等深层次的理解。为此,教师平时应加大阅读的训练量,并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篇5:2022年杭州中考语文试卷评析

2012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严格依据《2012年河北省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的各项规定,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要求,突出语文学科特点,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进一步强化教学导向功能,是一份比较理想的试卷。这份试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考查语言

语文与生活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今年的语文试卷非常重视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考查语言,要求考生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切实落实“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一语文教学目标。

如第1题,要求“根据拼音将相应语句规范、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应该填写的句子是“谦让是和谐的花朵,微笑是温馨的语言”。这道题的立意来自“世界微笑日”的大背景,体现了共建“文明和谐”社会的主题。利用我们身边的语文资源作为命题材料,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一“基本要求”远远没有落实到位,教师常常忽视对学生识字写字的要求和指导,以致造成汉字书写错别字较多、字体不够规范的现状。这道题意在通过对拼音整体认读和汉字的规范书写的考查,加强“识字写字”教学,夯实学生语文学习的根基,真正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这对扭转目前令人堪忧的汉字书写现状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再如第3题,要求选择“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这道题创设了四个富有生活情境的句子:一是在文学名著塑造形象个性鲜明的人物这一情境中考查“呼之欲出”;一是在旅游业因环境严重污染受到影响这一情境中考查“无人问津”;一是在露天蔬菜批发市场采购蔬菜这一情境中考查“门庭若市”;一是在破获故宫文物失窃案这一情境中考查“水落石出”。这四个成语都是考生所熟悉的,其中三个出自《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文言篇目。“无人问津”出自《桃花源记》;“门庭若市”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水落石出”出自《醉翁亭记》。考查成语是今年试卷的一个新考点。设置真实情境考查成语,1

对于考生理解与辨析大有帮助。成语,是指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语,具有独立表意、形式短小、约定俗成、结构固定的特点。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沟通古今语言的桥梁,已成为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教学中对成语的教学过于死板,机械理解,死记硬背,不能很好地加以运用。对成语的考查意在引导教师重视成语教学,注重语言积累,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

今年试卷上最值得称道的是第6题,要求“观察下面来自生活中的一组照片,回答后面的问题”。这是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考查。图1的照片是一个全国性会议的会标,上面写着“全国深化医药体质改革工作会议”;图2的照片是广告牌,上面写着“品位健康人生”;图3的照片是广告条幅,上面写着“QQ群会员招幕中”;图4的照片是一个药店店名,上面写着“糖尿病专卖店”。照片中的错字、病句既令人忍俊不禁,也让人触目惊心。这道题包含三道小题,递进式地呈现三项语文活动,分别是“火眼金睛揪错字”、“幽默风趣拟短信”、“有感而发补对联”。第(1)小题考查错别字的辨识与修改。辨识错别字需要借助汉字的字义加以区分,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这三个错别字,“招幕”应写作“招募”,“体质”应为“体制”,“品位”应为“品味”。第一处属于同音形近字的误用;后两处则属于同音词的误用。第(2)小题是对病句修改的考查,以拟短信的形式考查实际语言表达的能力,要求短信不仅要有提醒的意思,还要有幽默感。例如:“您的专卖店是否卖错了东西?”“‘糖尿病’可不能专卖呀!” 这道题设题非常巧妙。第(3)小题考查补写对联。题中给出的上联是“规规矩矩写字”,下联可以对“认认真真作文”、“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说话”。对联是一种实用性非常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语言文化形式,对联讲究句式一致、内容相关、字数相同。这道小题是一种高级的仿写,富有较高的思维含量。清晰的照片和活泼的题目为整张试卷增添了灵动感,也容易使考生进入语文活动的真实情境。这道题通过这些真实情境的设置,既增加了趣味性,也使考生认识到学好语文是生活的切实需要,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该题生活气息浓厚,综合性较强,是整张试卷的亮点试题。

在真实情境中考查语言,意在引导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对今后的教学强调“生活中学语文”有很

好的导向作用。

二、让学生真正走进名著

今年试卷的第5题是对《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阅读名著的考查。这道题包含两道小题,第(1)小题要求填写作品的“主人公”,这是对文学常识的考查;第(2)小题要求“结合原著中这段文字之外的相关内容,说说‘他’为什么对神父如此愤恨”,涉及对原著内容的考查,考生必须真正阅读原著才能正确作答。《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且推荐十部课外阅读名著。名著是人类优秀文化与思想的结晶,阅读名著,可以提升阅读品位,提高文学素养,丰富精神世界,陶冶高尚情操。然而,新课改以来,中学生名著阅读的质与量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教师的督促指导不利,导致学生阅读驱动力不足,大多数学生不能真正进行课外阅读,仅仅在中考前读读课本中的“名著导读”、背背老师整理的相关资料。针对这一现状,这道题以“文段再现”的形式,由点切入,紧扣原著文本,力图摒除“伪阅读”的倾向,考查真实的阅读经历与体验。该题意在引导学生走进名著,与名著亲密接触,不折不扣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

三、文言文阅读注重迁移能力的考查

今年试卷的文言文阅读选取了课内课外两篇材料,课内材料节选自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课外材料节选自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两篇文章在内容上有相同之处,都是勉励年轻人勤奋好学的,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今年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改变近年来以课内文言文为主、课外文言文为辅的考查方式,向课外又迈进了一步,在分值比例上作了一些调整,课内、课外分值平分秋色,更加注重了迁移能力的考查。综观近几年我省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变化,由课内向课外发展的轨迹是非常清晰的。

注重词语理解迁移能力的考查。如第11题,要求“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其中的第(3)小题“乃时吞纸以实腹”中的“时”,第(4)小题“卒成学士”中的“卒”,都是考查词语的迁移能力。表面考的是课外文段中的词语,实际上所考的字词均在课内重点篇目中学过。在《〈论语〉十则》中学过“学而时习之”,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学过“卒获有所闻”。第12题的第(2)小题要

求翻译“嗜学,家贫无资”一句,这句中的重要实词“嗜”就是《送东阳马生序》一课中“余幼时即嗜学”的迁移。

注重内容理解迁移能力的考查。如第14题,要求比较“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这道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需要兼顾课内外两个文段的内容,在提炼文章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归纳与概括。该题意在让学生运用积累的文言知识读通文章、读懂文章。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师生们在文言文教学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教学效果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一是把文言文当成古代汉语材料来教,让学生死记硬背文言文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忽略了对文本的理解、分析、欣赏。二是用翻译代替重点文言词语的积累与理解,囫囵吞枣,不求甚解,造成迁移能力的欠缺。今年文言文试题注重迁移能力的考查,强化“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的要求。

四、注重文本的深度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教学中长期存在对文本解读肤浅、流于表面的弊端。今年试卷的现代文阅读注重文本的深度阅读,立足于综合考查考生细读文本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探究质疑的能力。

说明文阅读的第18题是一道判断题,要求“根据文意,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这道题考查考生细读文本之后准确提取信息的能力。文本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阅读是一种对信息的吸收、处理和运用的过程,只有细读文本深入文章之后,才能确定文本中的答题区间,准确提取相关信息。另外,判断题是今年的一种新题型,相比较于简答题、选择题,判断题具有信息量大、区分度好的特点。我省近十余年在中考中没有使用过这一题型,该题型的出现,丰富了我省中考的考查方式。

记叙文阅读的第23题要求“细读选文最后一段,就内容方面提出一个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简要回答”。这道题是对考生精读文本、走进文本语言之后质疑能力的考查。这样的试题在去年的河北试题中已经出现过,今年不仅保持了这种题型,而且有所发展:一是分值由2分增加到4分;二是今年不仅要求考生提出问题,还要自己解答。学生能质疑释疑,这才是独立的、深入的、个性化的、富有创造性的阅读。但是现实中的语文教学,大多是教学生答问题,而很少让学生提问题,抹杀了学生的灵性,遏制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其实,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第一部教育学专著《礼记·学记》就提出教学应遵循“道而弗牵”的原则,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教师用预设的问题牵着学生走。这道题的考查,目的在于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就某一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其意义还在于“质疑”这种阅读方法,将成为引领学生自主式、参与式、讨论式以及探究式学习的载体与支点,让学生主动思考求知;“质疑”这种教学方法,把阅读引向深入,打破封闭教学的藩篱,将成为促进我省语文教学改革的平台和推手。

五、选材贴近学生生活

今年的命题材料在遵循文质兼美、内容厚重这一原则的基础上,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更加重视价值导向。记叙文阅读材料为胡适先生的散文《儿时的恶作剧》。胡适先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为我国现代语文最终确立白话文的地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我们阅读八十年前的这篇文章,仍然可以感受其中无邪的童真童趣,浓浓的母子情意。文章既写出了少年时的“我”不迷信鬼神和顽皮、机智的性格特征,又表现了母亲的宽容和仁慈以及“我”对母亲的敬畏之情,具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文章语言自然清新、平白如话、通俗易懂、朴实生动。文章如行云流水,饱含真情实感。读这篇文章,可以感受到大家平实质朴、自然流畅的文风。目前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们十分看重词藻华丽、感情外露的文章或课文,而忽视朴实无华、感情含蓄深沉的文章或课文,这种倾向又影响了作文教学,导致学生的作文单纯为追求语句生动、文辞华美而编造情节,缺乏真情实感。选取这样的文章有助于语文教学形成返璞归真、质朴自然的教学风气,有助于学生习作形成清新朴实、充满真情的文风。

《2012年河北省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提出“现代文阅读以与课内现代文阅读材料水平相当的课外文字材料为主”,这则阅读材料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人教版教材中有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语文版教材有老一辈革命家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河大版教材中有邹韬奋先生的《我的母亲》。这些文章都以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回忆追叙自己青少年时期的难忘经历,引导学生对人间真情

和生命意义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因此,选取胡适先生的这篇文章来考查记叙文阅读,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在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中,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将产生有益的影响。

六、引领学生写真事抒真情

今年的作文形式是半命题作文,题目为“我与的亲密接触”。“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一作文题旨在引领学生写真事抒真情。具体来说该文题有以下特点:其一,贴紧生活,便于考生表达。所写“接触”的人、事、物,大多来自身边。可取材于家庭、学校及社会,可以写人,也可以写物,还可以叙事。这些为“我”所熟悉、所了解、所经历,易于下笔,便于写出真情实感,避免考生胡编乱造,无病呻吟。其二,运用半命题的形式,既开放又限制。其开放性在于,既可写人,又可叙事,还可写物,物又可为动植物,还可以为物品。这样,则利于考生选取擅长的、独特的材料,选自己最熟悉最了解的人、事、物来写,写最想写的人、事、物,写出个性来。其限制性在于,要写出“亲密接触”,所写人、事、物是“我”所喜爱的,“我”与人或事物之间的情感是亲密的。其三,入手角度小,易于写得具体而深入。此文题须写出“我”与某人、某事或某物的接触过程,需要写出感情,写出认识。这样,切口小,易于对所写人或事物作细致的记叙描写,而不致于空泛、肤浅,从而达到“小切口,深挖掘”的成效。其四,题目中设置题眼“亲密”,要写出“我与××接触”的接近交往过程、程度以及亲密无间的情感,增加了试题的区分度。

篇6:2022年杭州中考语文试卷评析

2009年河南省中招语文试卷全卷22题,由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四部分构成。

一、积累与运用

积累与运用部分,重视语文的基础积累与实践运用。仍以字音、字形、名著阅读、古诗文默写、语言的实际运用等常规题型为主。

1.字音、字形的考查,所选字词以“常用”为原则,以“容易读错”的多音字和“容易写错”的形似字为考查重点。例如,“折”“屏”“模”“提”等的多音字的读音,只要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养成了查字典的好习惯,并勤于积累,这类题就不容易出错。

2.名著阅读题。今年的名著阅读题与往年相比有“变化”,它没有沿用过去填空、简答等题型,而采用了选择题的形式,表面上看好像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实际上却是朝“综合”的方向发展。此题涵盖面大,涉及《童年》《骆驼祥子》《水浒》《朝花夕拾》《呐喊》等名著,不仅考查了考生对有关名著的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还综合考查了考生对名著相关情节、作品主题、人物形象等的把握能力。鲁迅的《孔乙己》是课文,考生对此并不陌生,只要知道这篇小说选自《呐喊》,此题就解决了。

3.古诗文默写题。此题的权重仍是8分,题型仍为直接背默和理解(情境)背默相结合两种。与2008年相比,今年理解背默占6分,考生必须先“理解”后“默写”,难度加大了。

4.语言的实际运用题。此题与往年大体一致,仍是阅读几则材料,要求考生提取信息并书写、修改病句、语言表达等,重在考查考生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把图文转换题变成了从表格中提炼信息,由“图”到“表”的变化,对考生的概括能力要求提高了,试题的难度也相应增大了一些。

第6题,以“爱护地球”为主题写一段话,可以算是今年试题的亮点之一。围绕主题、使用修辞、选用词语、顺畅表达等要求,比纯粹的仿句、续写等更能综合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的两个文段分别是散文和科技类文章。

《前方遭遇塌方》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叙事散文。试题从环境描写及其作用、补写“我”犹豫时的心理活动、修辞方

法及其作用、人物性格的分析、填写读书卡片等方面进行考查。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其中第8题补写“我”犹豫时的心理活动和第10题填写读书卡片,题型新颖,是今年试题的又一亮点。

补写“我”犹豫时的心理活动既要求考生对文章内容有整体的感知与把握,又要求考生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并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此题不仅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的要求,而且对考生依据文本参与作品“创作”、丰富作品内容的能力进行了考查,是一道语文味很浓的试题。

填写读书卡片题是一道新题型,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的要求的具体体现,和去年“对摘录内容作批注”类题有异曲同工之妙。

科技类文章《速冻食品也新鲜》的阅读涉及与人们生活紧密关联的科技新成果方面的有关内容,包含着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着重考查了考生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能力、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品味说明语言的能力、对说明内容的理解与把握的能力等。

其中第12题考查考生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能力,但采用给文章拟写标题的命题形式,设题角度巧妙,令人耳目一新,体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命题原则。

三、古诗文阅读

2009年文言文阅读仍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课内语段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篇目之一《醉翁亭记》,课外语段是《诗人玉屑》中关于“六一居士”名号来历的记载,课内外衔接紧密,延伸自然,思想性强,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阅读实际。试题仍以考查考生对文言文词语的理解,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等能力为主,题型没有新变化。

诗歌鉴赏题选取了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能代表苏轼豪放词的特点。两道题分别从描述场面、用典中蕴含的词人的思想感情两个角度进行考查。

描述场面类题在近年全国各地中招试题中并不鲜见,但要求“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能极大程度地调动考生的想象能力,“用自己的话描述”实际是对考生生动表达能力的考查,是一道很有价值的题。

四、作文

今年的作文仍然沿用了2008年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二选一”的命题形式。

命题作文“逆耳忠言助我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考生表达真情实感。但限制写“逆耳忠言”,也就限制了考生

选材、立意的空间,不利于考生个性的张扬。如果换成半命题作文“__________助我行”,就会大大拓展考生选材、立意的空间和抒写的自由度。

上一篇:创新劳务输出新机制 探索劳力转移新路子5则范文下一篇:中学生社会人格状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