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豫之门活动指南资料

2024-05-01

华豫之门活动指南资料(精选3篇)

篇1:华豫之门活动指南资料

定西市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园开园仪式暨《华豫之门》 走进定西文化交流

活动指南

中共定西市委宣传部 定西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 定西丝绸之路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2015年9月12日

热忱欢迎各位领导、来宾莅临我市参加定西市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园开园仪式暨《华豫之门》走进定西文化交流活动!

目 录

1.日程安排…………………………………………………… 2.开园仪式…………………………………………………… 3.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及齐家文化研究专业委员领导名单… 4.省直部门领导名单………………………………………… 5.市上领导及市直部门人员名单…………………………… 6.各县区领导及人员名单……………………………… 6.新闻媒体记者名单…………………………………………

7.河南卫视《华豫之门》专家及工作人员名单…………………… 8.定西市情简介……………………………………………… 9.定西市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园简介…………………………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及

齐家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领导名单

姓 名侯彦成 梁

涛 刘增恩 刘岐江 杨慧积 李喜群 黄

俊 张卫东 张森林 戴永忠 邵寅生 职 务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会长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齐家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 齐家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齐家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齐家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 齐家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 齐家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 齐家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 齐家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

委宣传部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中心主任

市上领导及市直部门人员名单

姓 名 职 务 成柏恒

王美萍(女)李

肖长禄

宋鹏峰

陈兴喜

何振英

张国盛

田向农

杨万荣

王盛祥

市政协主席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市政府副市长

注(标间)注(标间)

新闻媒体记者名单

姓 名 职 务 乘车号 呼双鹏 李小荣

雪(女)李亚龙

赵全福

高红烈

晁君杰

李富民

赵军艳(女)

人民日报社甘肃分社记者

注(单间)新华社甘肃分社记者

注(单间)

中国新闻社甘肃分社记者

注(单间)中国新闻社甘肃分社记者

注(单间)甘肃日报社驻定西记者站站长

甘肃经济日报驻定西记者站站长

甘肃人民广播电台驻定西记者站站长

定西日报社记者

定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中国定西党政网记者

河南卫视《华豫之门》专家及工作人员名单

姓 名 职 务 乘车号 胡智勇

《华豫之门》专家 高明利

苏振高

王育成王玉奇

吴念亲

马广民

丁小鹏

赵晓萍

杨芳芳

翁纯璞

李金明

石俊梅

《华豫之门》藏拍

2《华豫之门》制片《华豫之门》后期《华豫之门》导播《华豫之门》摄像《华豫之门》摄像《华豫之门》摄像《华豫之门》摄像《华豫之门》摄像《华豫之门》摄像《华豫之门》摄像《华豫之门》摄像《华豫之门》摄像《华豫之门》主持人《华豫之门》航拍《华豫之门》航拍《华豫之门》 《华豫之门》

定西市情简介

定西位于甘肃中部,通称“陇中”,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曾孕育了马家窑、齐家、寺洼、辛店等灿烂的史前文化,绵延300公里的战国秦长城西起定西市临洮县。自战国秦置陇西郡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定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和新欧亚大陆桥必经之地,距省会兰州98公里,素有“兰州门户,甘肃咽喉”之称。陇海铁路和兰定、兰临、平定、天定高速公路及312、310、316、212国道穿境而过,正在建设的兰渝铁路、宝兰客运专线和兰海高速公路也途经定西。2003年定西撤地设市。

全市总面积1.96万平方公里,现辖安定及通渭、陇西、渭源、临洮、漳县、岷县1区6县,119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户籍人口301万。总耕地面积1220万亩,农民人均4.5亩。全市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岭交汇地带,大致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高寒阴湿区两个自然类型区。全市海拔1420—3941米,年降水量350—600毫米,蒸发量高达1400毫米以上,年平均气温7℃,无霜期110—160天。境内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灾害频发、干旱缺水,是全国最贫困的地方之一。

定西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品质优良。马铃薯、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和100万亩以上,分别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二和第一。常用的130多个中药材品种定西有97个、占75%,定西三大主栽品种当归、4

史。2008年定西被确定为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全市贫困人口由1982年的170万人下降到2014年底的67万人,贫困面由78%下降到26%。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特别是坚持把精准扶贫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举全市之力、集各方之智,攻坚克难,强力推进,努力探索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路子。2014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68亿元、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亿元、增长12.5%。大口径财政收入38亿元、增长25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亿元、增长26%,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80亿元、增长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17元、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增长12.6%。

园区投资10亿元,建成仿古式三层内街商铺近200间,建筑面积22800平方米,是集陇中文化研究,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品交易、文化对外交流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区,它将成为我市文化五大中心:陇中史前文化研究中心,古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化交流中心、文化产品交易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园区于2015年9月12日正式开业,特邀中国最著名的古玩交易鉴定平台河南电视台“华豫之门”来我定西鉴宝海选。公司将以开园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有效整合各类文化资源,每年定期不定期举行文化交流会等,切实肩负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使命,为促进定西文化产业大发展、加快推动陇中特色文化大市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篇2:《华豫之门》的成功与启示

《华豫之门》是2004年1月借河南卫视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益智类节目, 以“古今文化寻根, 打开华豫之门”为节目宗旨, 试图“在文化解析中发现河南, 在谈古论今中塑造河南”, 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人文视角, 为人们开启了一扇了解中原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窗口。

但是, 任何一个电视节目要想可持续发展, 形成知名品牌, 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华豫之门》也是如此。2006年5月《华豫之门》推出收藏版, 为收藏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藏品、展示藏品的平台。2008年10月, 《华豫之门》又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全新改版。节目定位“展现收藏百态, 体现人文关怀”, 并通过民间宝物的发现与整理, 打造荧屏上的“河南博物院”, 荧屏上的“中国历史文化博物馆” (1) , 这次改版邀请了国内著名的鉴定专家和市场专家, 设置了海选环节, 对于广大藏友的藏品现场点评、估价, 而且每期评出6件优秀藏品登上珍宝台。节目改版后一下子吸引了广大观众, 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每一期节目播出后, 栏目组都能接到上千个要求参与节目的热线电话。每两周举行一次的鉴宝活动, 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群众参与。这些人员60%来自外省, 其中也有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国友人;新浪、酷六、暴风影音等多家国内网站与栏目联系要求合作;《华豫之门》开播5年来, 有数万名群众参与了栏目组织的文化活动;包括电视剧在内的全国同时段节目收视率排名中, 《华豫之门》稳居全国同时段电视节目第4~6位。

2009年《华豫之门》还发起了“收藏中国”大型文化公益活动, 它以“认识身边的藏品, 珍藏民族的记忆”为主题, 得到了中国网、中国文物网、搜狐网、新浪网等国内近20家媒体的鼎力支持。2009年6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启动, 为期4个多月, 遍及杭州、西安、天津、福州、昆明等省会城市, 此次活动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仅杭州的第一站, 就吸引了众多前来鉴定藏品的收藏爱好者。7位鉴定专家当天共鉴定藏品600多件, 鉴定收入共计6.66万元, 全部捐献给中国红十字会浙江省分会。

按照索福瑞全国35城市数据, 《华豫之门》2009年1月至5月的平均市场份额为0.987%, 曾两度冲进全国卫视同时段排名的前三名, 在众多的同类栏目中有了自己的地位与影响。 (2) 目前, 《华豫之门》已经成为河南电视台的名牌栏目之一。

《华豫之门》为何能够成功

《华豫之门》能在全国众多的电视鉴宝栏目中脱颖而出, 产生巨大的社会反响, 自有其内在的原因。

第一, 以文化大省作为根基, 放眼全国。电视鉴宝节目必须依靠本地的文化资源, 如果当地的文化资源少, 文化资源没有特点, 办节目的成本就会增加, 同时节目也缺少可持续性。《华豫之门》之所以能做起来, 而且做得越来越火, 主要是依托河南深厚而庞大的文化资源。河南地处中原, 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地下文物、馆藏文物、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众多的文化资源是电视节目无尽的宝藏。当然, 要想让一个电视栏目产生较大的影响, 还必须要有广阔的视野。《华豫之门》开门办节目, 不仅扎根河南, 而且放眼全国, 吸引全国的藏友参与。大型系列活动《收藏中国》涉及诸多城市, 影响波及全国。

第二, 贴近百姓文化需求, 坚持正确的导向。一个电视节目能不能火起来, 关键在编导的构思、策划、创意是否能够触动观众的神经, 是否符合观众的文化需求。收藏类节目这几年能火起来, 就在于其满足了人们“盛世收藏”的心理。一方面可以作为投资, 具有巨大的增值空间;另一方面人们在欣赏文物、古玩、艺术品时, 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 更重要的这是一种审美享受。《华豫之门》之所以能够与众不同, 就在于观众能够看到全国顶尖级专家的点评, 增长了不少收藏知识, 而且对每一件藏品的市场价值都有清晰的评估。《华豫之门》始终以精品为上、以品位为上、以文化为上, 每期入选的藏品都有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特色, 这对观众来说是一种健康的价值引领。

第三, 以海选为卖点, 节目始终充满悬念。好的内容必须有好的形式。有时候一个好的形式往往能使一个节目起死回生。《华豫之门》之所以能一下子火起来, 与改版时运用“海选”这一形式有很大关系。以往的收藏节目之所以激不起大家的兴趣, 就在于节目高高在上, 只是几个专家的点评, 而没有大众的广泛参与, 没有大众与专家的互动。《华豫之门》的“海选”, 使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亮出自己的藏品, 都有机会与国内顶尖级的专家面对面交流。藏品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藏品到底有什么样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藏品的市场价值如何, 最后能不能登上珍宝台?这些问题只有到了节目结束才会有答案。因此, 节目始终充满张力、充满悬念。当然, 整个过程也充满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互动性。人们在紧张中有轻松, 在学习中有陶冶, 在参与中有提升, 在互动中有收获。

《华豫之门》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目前, 电视鉴宝类节目的确不少, 但真正产生影响做出个性的不多。其主要原因:一是定位不准, 以为找几个所谓的专家, 有几件东西就能做收藏节目。不知道这样的节目到底应该给谁看, 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因此, 许多节目杂乱无章, 始终没有一个中心、没有一个主题。二是过于功利。很多收藏节目不是定位于传播文化, 而是片面迎合一部分观众的投机心理。节目里很少有知识, 而更多的是铜臭气。有的甚至故意请一些所谓的“专家”抬高价格, 把普通的说成珍贵的, 一件普通的东西, 动不动就是几万、几十万或上百万元。三是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目前国内电视鉴宝类栏目达50多种, 大都遵循着主持人、藏品鉴定专家、收藏者这“三点一线”的模式, 尽管栏目名称各不相同, 但内容大同小异, 虽个别寻求形式上的突破, 但变化不大, 单一呆板的节目内容会让观众慢慢丧失收看节目的兴趣和耐心, 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 观众便会逐渐远离此类节目。

鉴于目前收藏类节目的乱象, 《华豫之门》成功的经验则给收藏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启示。

走个性化的发展道路。电视鉴宝节目要避免同质化, 最根本的途径是栏目要有自己的创意、自己的思路、自己的形式和自己的个性。“与全国同类节目相比, 《华豫之门》打破了常见的嘉宾谈话鉴宝模式, 引入了海选概念, 让平民化的参与形式形成了节目的良性互动, 这种打开大门办电视、大众藏友广泛参与的形式, 不仅把小众的收藏节目办成了高关注度的大众文化活动, 有效拉动了收视率, 更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 让节目实现了‘引导收藏、传承文化、服务藏友、品味艺术’的初衷。” (3)

体现正确的价值导向。《华豫之门》之所以成功, 就在于它倡导的是“展示收藏百态, 体现人文关怀”, 节目所关注的不仅是简单的器物, 而且还有丰富多彩的人生、曲折动人的故事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专家的点评, 首要的是器物本身所蕴涵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其次才是它的市场价值。因此, 对于收藏类节目来说, 藏品的市场价格固然重要, 但是藏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更重要。因此, 收藏节目不是引导观众去“捡漏”, 而是培养大家持有一种理性的态度、一种人生的心境和一种对于美的追求的情怀。

找寻现代时尚的表达方式。收藏节目作为历史与现代的话语桥梁, 它一定要贴近时代, 融入现代生活。因此, 对于历史文物的解说, 不能按照过去的专业话语方式表达, 而应开辟一种新的大众话语方式。《华豫之门》以“知识、趣味、时尚”为构成元素, 通过故事化和情感化的处理, 实现了抽象文化的形象表达和厚重文化的轻松表达。因此, 对于其他电视收藏类节目来说, 这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它告诉我们:一定要让静止的变成灵动的、过去的变成现在的、传统的变成时尚的, 只有让今天的人了解它、欣赏它、热爱它, 历史文化才能变成我们的血脉、生命和情怀, 电视媒体才能达到传承文化、延续记忆、提高素质、激发创造力的目的。

注释

1 高鸿:《如何看待电视鉴宝类节目:对话〈华豫之门·收藏中国〉制片人田雷》, 《中国文物报》, 2009年9月9日, 第3版。

2 赵昱、周耀武:《“华豫之门”的辩证思考与实践》, 《现代传播》, 2009 (5) 。

篇3:《华豫之门》的创新与成长

的确,在电视媒体竞争激烈,普遍追求收视率,崇尚娱乐,崇尚造星,对文化节目普遍排斥的情况下,《华豫之门》这个70分钟的文化节目为什么能得以生存?文化节目是怎样做到了雅俗共赏?栏目骄人的“绿色收视率”又是如何取得的?一个文化栏目该坚守和担当怎样的社会责任?所谓的“弱势”文化栏目为什么也能打造出强势的电视品牌?这些都是《华豫之门》应好好总结的。

《华豫之门》节目的开播,适应了当今社会在商品经济的冲击后对传统文化的诉求。依托河南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华豫之门》的定位是:节目以知识、趣味、时尚为构成元素,用揭示文物背后故事的形式展示文化,以受众的广普性为目标,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为收藏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藏品、展示藏品的平台,为普通百姓提供一个感受古代文明的窗口,打造荧屏上的中国历史文化博物馆。

河南电视台《华豫之门》是几年前全国为数不多的电视鉴宝收藏节目之一,到今天,全国电视台这类节目已经有50多个,但《华豫之门》仍保留了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价值追求,并始终走在前列。

采用蓝海战略差异化竞争形成独有的个性与影响力,做大众的收藏节目是栏目在差异化竞争中选择的突破点。为此,收藏版播出至今,始终坚持从观众的视角出发,追本溯源,寻求贴近性的藏品与大众持宝人,故事化的讲述,这些尝试不仅拉近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也为栏目今后的走向确立了方向,更解决了节目雅与俗、收藏小众与电视大众、文化品味与大众口味等一系列矛盾。

与全国同类节目相比,《华豫之门》打破了常见的嘉宾谈话赏宝模式,引入了海选概念,让平民化的参与形式形成了节目内外的良性互动。这种打开大门办电视、大众藏友广泛参与的形式不仅把小众的收藏节目办成了的高关注度的大众文化活动,有效拉动了收视率,更扩大了节目影响力,让节目实现了“引导收藏、传承文化、服务藏友、品味艺术”的初衷。

《华豫之门》在全国收藏栏目中第一个引入市场概念,邀请活跃于国内外拍卖行和古玩市场、具有鉴定评估能力的业内资深人士,担任市场观察员进行评估,解析市场风云,把收藏视野拓展至全球收藏市场,靠文化内涵赢得欣赏而不是以价格为噱头吸引眼球。在《华豫之门》节目中,充分实现了民间持宝人与专家、藏家、拍卖市场的对接,形成了一个良好互动的平台,而不是单一的信息傳递。

看《华豫之门》节目,尽管没有讲座式的长篇大论,没有吸引眼球的猎奇,但在面对一件件集聚了一个时代精华的藏品时,在专家娓娓道来的点评中,不知不觉人们都成了朝圣者,在品味历史的只言片语中,观众透过文物窥视到了传统文化闪耀的光芒和祖先曾经的荣耀。在这样的话语氛围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节目在传递市场概念的同时提醒藏友警惕“捡漏儿”和“一夜暴富”的心理,倡导用健康的心态收藏,引导大众收藏历史,收藏文化,收藏情感,收藏一个丰满大写的人生。

上一篇:用了得造句下一篇:燃烧的蜡烛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