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会考化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2024-05-09

广东省会考化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通用12篇)

篇1:广东省会考化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一、元素化合物: 卤族元素 遇淀粉变蓝的物质 I2(碘水、碘酒)2 使淀粉—KI溶液变蓝的物质 Cl2 3 最强的含氧酸 HClO4 4 最稳定的气态氢化物 HF 5 描述下列实验现象:(1)铜丝在氯气中燃烧(2)H2在Cl2中燃烧(3)CH4与Cl2混合光照(1)产生棕黄色的烟(2)产生苍白色的火焰(3)黄绿色变浅,瓶内壁有油状液滴 6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Ca(ClO)2 7 检验Cl- 先加稀HNO3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氧族元素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O2 2 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 SO2(颜色可复现)、Cl2(颜色不可复现)3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2、SO2 4 浓硫酸的特性 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难挥发 5 检查肠胃用作“钡餐”的 BaSO4 6 检验SO 先加稀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 7 某溶液加入盐酸产生刺激气味气体,该溶液中定含有: SO32- 8 引发酸雨的污染物 SO2 氮族元素 常用作金属焊接保护气、代替稀有气体填充灯泡、保存粮食水果的气体 N2 2 在放电情况下才发生反应的两种气体 N2与O2 3 遇到空气立刻变红棕色的气体 NO 有颜色的气体 Cl2(黄绿色)、NO2(红棕色)、造成光化学烟雾的污染物 NO2 6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NH3、HCl NH3喷泉实验的现象和原理 红色喷泉NH3的空间结构 三角锥形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 NH3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NH3 11 两种气体相遇产生白烟 NH3遇HCl 某溶液加入NaOH溶液产生气体 气体一定是NH3;溶液一定含NH 检验某白色固体是铵盐的方法 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刺激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固体为铵盐。某溶液加入H2SO4的同时加入Cu.铜溶解溶液变蓝,该溶液中含有: NO3-浓硝酸的特性 不稳定易分解、强氧化性、易挥发 王水的成分及特性 浓硝酸与浓盐酸1:3体积比混合具有极强的氧化性(溶解金、铂)17 能使蛋白质变黄的物质 浓硝酸火柴盒侧面的涂料 红磷 碳族制造光导纤维的原料 SiO2 不能贮存在有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中的是 NaOH、KOH、(Na2SiO3)碱金属Na+的焰色K+的焰色 黄色紫色(隔蓝色钴玻璃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钠漂浮在水面上,熔化成一个银白色小球,在水面到处游动,发出咝

咝的声响,反应后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3 能与Na2O2反应的两种物质 H2O、CO2 4 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 NaHCO3 5 碱金属单质与盐溶液反应(无法置换金属)2Na + 2H2O + CuSO4 === Na2SO4 + Cu(OH)2↓+ H2↑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比较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 NaHCO3加热生成Na2CO3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生成NaHCO3 AlMgFe金属 常用作净水剂的物质 明矾、Al(OH)3 2 常用作耐火材料的物质 Al2O3、MgO 3 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的物质 Al、Al2O3、Al(OH)

3、NaHCO3、(NH4)2S 4 红褐色的沉淀 Fe(OH)3 5 红棕色的固体 Fe2O3 6 能发生钝化现象的两种金属 两种酸 Fe、Al浓硫酸、浓硝酸 有色物质 有颜色的气体 Cl2(黄绿色)、NO2(红棕色)、2 淡黄色的固体 Na2O2、S、AgBr、AgI(黄)水溶液显蓝色的 含Cu2+的溶液(如CuSO4溶液)4 水溶液显黄色的 含Fe3+的溶液(如FeCl3溶液)气体小结 有毒的气体 H2S、Cl2、SO2、NO2、;CO、NO 2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HCl、Cl2、SO2、NO2、NH3、3 在空气中产生白雾的气体 HCl 4 不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 H2、O2、N2、NO、CO、CH4、C2H4、C2H2 5 不能用排气法收集的气体 NO(氧化)、C2H4、CO(密度与空气近似)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 HCl、SO2、NO2、H2S、CO2(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Cl2(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7 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 NH3 8 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 NH3(HI、HBr)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 NH3酸性气体(HCl、SO2、NO2、H2S、CO2、Cl2)

与酸碱和水反应小结 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情况:(1)与酸反应产生H2(2)与酸反应产生SO2(3)与酸反应产生NO2(4)与酸反应产生NO(1)活动性顺序H以前的金属与盐酸、稀硫酸(2)Cu以前(含Cu)的金属与浓硫酸(3)Ag以前(含Ag)的金属与浓硝酸(4)Ag以前(含Ag)的金属与稀硝酸 常温下与水反应产生H2的产生O2的产生C2H2的 K、NaNa2O2、F2CaC2 3 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的物质 Al、Al2O3、Al(OH)

3、NaHCO3、(NH4)2S 4 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 AgCl、BaSO4 5 不能与水反应的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的酸性氧化物 SiO2CO2、SO2、SO3等 能与水反应的碱性氧化物不能与水反应的碱性氧化物 K2O、Na2O、BaO、CaO(MgO)CuO、Fe2O3、Al2O3 其它 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的溶液敞口放置质量会减少的溶液 浓硫酸(吸水)、碱溶液(吸CO2)浓盐酸、浓硝酸浓 氨水(挥发)常采用电解法冶炼的金属常采用热还原法冶炼的金属常采用热分解法冶炼的金属 K、Ca、Na、Mg、AlZn、Fe、Sn、Pb、CuHg、Ag 3 合金的定义和性质 两种或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硬度比组分金属高,熔点比各组分低 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知识:(1)酸雨(2)温室效应(3)光化学烟雾(4)破坏臭氧层(5)白色污染(6)水体富氧化(藻类疯长)(7)能保护环境的最好燃料(1)SO2(2)CO2(3)NO2(4)氟氯烃(5)塑料袋(6)含磷洗衣粉(7)H2 5 常见的漂白剂(1)将有色物质氧化的:氯水(实为HClO)、Na2O2、H2O2、O3(2)SO2(与有色物质结合成不稳定无色物)

二、有机化学: 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 无水CuSO4,变蓝 2 能使溴水褪色的 烯、炔(苯、烷不能)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 烯、炔(苯、烷不能)4 能发生加聚反应的 含C=C双键的(如烯)5 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乙醇(浓硫酸,170℃)6 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 醇和酸 燃烧产生大量黑烟的是 C2H2、C6H6 8 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 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油脂、麦芽糖、蔗糖不是)9 属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 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10 常用来造纸的原料 纤维素 11 常用来制葡萄糖的是 淀粉 12 能发生皂化反应的是 油脂 13 水解生成氨基酸的是 蛋白质 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的是 淀粉、纤维素、麦芽糖15 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的是 乙酸 有毒的物质是 甲醇(含在工业酒精中);NaNO2(亚硝酸钠,工业用盐)17 能与Na反应产生H2的是 含羟基的物质(如乙醇、苯酚)18 能发生水解的是 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 19 能还原成醇的是 醛 能作植物生长调节剂、水果催熟剂的是 乙烯 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的是 乙烯的产量 22 通入过量的CO2溶液变浑浊的 C6H5ONa溶液 23 不能水解的糖 单糖(如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或与新制的Cu(O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醛、葡萄糖、麦芽糖 25 不溶于水的有机物 液态烃(苯、汽油等)、乙酸乙酯 26 易溶于水的有机物 甘油、乙醇、乙醛、乙酸 27 可用于环境消毒的 苯酚 皮肤上沾上苯酚用什么清洗 酒精 写出下列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结构简式:乙醇;(2)乙醛;(3)乙酸;(4)硝基苯(1)羟基—OH(2)醛基—CHO(3)羧基—COOH(4)硝基—NO2 30 写出下列有机反应类型:(1)甲烷与氯气光照反应(2)从乙烯制聚乙烯(3)乙烯使溴水褪色(4)从乙醇制乙烯(5)从乙醛制乙醇(6)从乙酸制乙酸乙酯(7)乙酸乙酯与NaOH溶液共热(8)油脂的硬化(9)从乙烯制乙醇(10)从乙醛制乙酸(1)取代(2)加聚(3)加成(4)消去(5)还原(6)酯化(7)水解(8)加成(或还原)(9)加成(10)氧化

加入浓溴水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苯酚 32 加入FeCl3溶液显紫色的 苯酚

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的两种盐 Na2SO4、(NH4)2SO4 34 写出下列通式:(1)烷;(2)烯;(3)炔(1)CnH2n+2;(2)CnH2n;(3)CnH2n-2

三、化学实验: 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 2 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 烧杯、烧瓶、锥形瓶 用固—固加热装置制取的气体用固—液加热装置制取的气体用固—固不加热装置制取的气体 O2、NH3Cl2、C2H4H2、CO2、C2H2 4 制取以下气体需要加热的:制取以下气体不需要加热的:(1)用MnO2与浓HCl制Cl2(2)用乙醇和浓H2SO4制C2H4(3)用KClO3和MnO2制O2(4)用Cu和稀HNO3制NO(5)用NH4Cl和Ca(OH)2制NH3(1)用Zn和稀H2SO4制H2(2)用CaCO3和稀HCl制CO2(3)用CaC2和H2O制C2H2(4)用Cu和浓HNO3制NO2 5 需要保存在棕色瓶中的物质 氯水、浓硝酸、AgNO3 6 一元强酸与一元一元强碱恰好中和的计算公式(求未知碱浓度)C(酸)V(酸)==C(碱)V(碱)

四、物质结构: 原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 氢(H)2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碳 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 O、Si、Al 4 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N 5 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2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2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3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3的元素)CO 6 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2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4的元素 Li、Si、Mg 7 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 NF 8 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个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 PAl 9 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2的元素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的元素 CO 10 X、Y两元素可形成X2Y和X2Y2两种化合物(或形成原子个数比2:1与1:1的化合物 Na2O、Na2O2H2O、H2O2

五、俗名总结: 甲烷 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11 Na2CO3 纯碱、苏打 2 乙炔 电石气 12 NaHCO3 小苏打 乙醇 酒精 13 CuSO4?5H2O 胆矾、蓝矾 4 丙三醇 甘油 14 SiO2 石英、硅石 5 苯酚 石炭酸 15 CaO 生石灰 甲醛 蚁醛 16 Ca(OH)2 熟石灰、消石灰 7 乙酸 醋酸 17 CaCO3 石灰石、大理石 三氯甲烷 氯仿 18 Na2SiO3水溶液 水玻璃 9 NaCl 食盐 19 KAl(SO4)2?12H2O 明矾 NaOH 烧碱、火碱、苛性钠 20 CO2固体 干冰

篇2:广东省会考化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一、原子结构

1、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2、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忽略不计,因此原子质量约等于离子的质量。

3、原子的表示方法:

A Z(R表示元素符号,表示质量数,表示质子数) 用AZR表示一个原子

4、两个关系式: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5、同位素: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或质子数相同,种子数不同的原子的互称)。

同素异形体: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的单质。

二、电子排布

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①一个原子中没有能量完全相同的电子,能量低,离核近,根据能量不同形成以原子核为球心,电子与核之间距离为半径的同心体。

②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由里往外,依次为1、2 ?7层,表示为:K、L、M、N、O、P、Q层。

③排布规律:

篇3:广东省会考化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关键词:化学,元素化合物,综合推理,归纳,结合,能力

为了以后的教学顺利进行, 现把我们多年来在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复习方法归纳如下:

一、回归教材, 抓好每个知识点的落实

课本是最好的资料, 复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要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复习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 共同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网络。抛开课本搞专题复习, 无异于缘木求鱼, 很难获得好的复习课效益。

二、提高学科内知识的综合推理能力

(1) 元素化合物与基本理论的结合

元素化合物知识虽然繁多, 但有许多内容和化学基本理论紧密联系, 复习时要以化学理论统领元素化合物知识, 即使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例如, 根据物质结构理论, 可以先判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通性, 应用同主族或同周期元素的递变性规律, 推断其他元素的性质特点等。因此, 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 要以化学基本理论为指导, 抓好各部分知识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的整合。

(2) 元素化合物与化学实验的结合

注重将课本演示实验演变成探究实验的考查, 这类试题主要涉及物质成分的探究、反应原理的探究和实验改进的探究。随着新课程的改革, 探究性学习也日益受到重视。要求平时复习过程中应注意利用课本中的反应原理, 设计有关探究性实验。例如, 在复习元素硫的转化中, 要求学生如何设计实验并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来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从而掌握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性质, 归纳出硫化氢、硫、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使元素化合物与化学实验的复习有机地整合。另外, 氮族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也相似。

(3) 元素化合物与化学计算的结合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速率、平衡常数等相关知识的化学计算贯穿始终, 化学计算可以认为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延伸, 只有清楚物质性质, 才可能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 明确各种计量间的关系。

三、设计无机框图推断, 提高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推理能力

根据元素化合物内容的特点, 设计无机框图推断题十分必要, 这类题目信息容量大, 涵盖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点多。无机框图推断题的解法的关键是找准“题眼”。主要的环节有: (1) 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文字说明。 (2) 找解题突破口。1寻找特征反应和现象;2从反应类型方面找。试题往往没有明显的突破口, 而是几种元素、化合物都可能符合题意的转化关系, 可利用转化关系大胆尝试。 (3) 验证。将所得结果代入框图, 看是否符合在框图中的变化关系。在答题时应注意:1要求答名称, 还是符号、化学式、电子式等;2答离子方程式, 还是化学方程式;3答现象, 还是结论等。

四、重视典型例题、高考真题的使用

在元素化合物复习的过程中, 要精选试题。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针对性讲评;讲思路要突出找题眼突破;讲方法要讲基本思路、常规解法。另外, 高考化学试题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当前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并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如, PM2.5、雾霾、食品安全等。这些试题以现实生活实例或现代、经典科技为载体, 以材料新、情景新等特点来凸现能力素质的考查。我们要学以致用, 在新情景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4:广东省会考化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在近一学期的文科班化学教学中,我尝试着分层教学,抓住课堂这根生命线,把握好教学各个环节中的“度”,细心分析每个知识点,精心设计课堂中的各个提问,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更好地完成高中化学的会考教学任务。

一、备课考虑好“适度”

一年新课程下来,对备课有了自己更深的体会和感悟。在文科班会考教学中,我觉得备课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详备”教材内容,关注“实用度”和“难易度”

新课程的内容注重实用性,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更要关注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多找些生活中的素材来例证或阐述相应的概念和原理,如果有条件可以组织一些实地考察或动手实践活动,来强化理解。同时文科班的学生相应的化学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较差,所以不要急于对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希望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尽量要求能做到扎扎实实落实每个知识点,并配合相应的实例或口诀等强化记忆,让其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类似的问题能有意识地去想到这个知识点。

如在介绍甲烷时,我首先展示了前几届学生的一个研究性学习的图片,其内容是从一个湖的淤泥中接出的一个管子连在了“灯泡”上,“灯泡”能够被点亮。同学们非常兴奋,从来没看过这样的灯,于是纷纷开始议论“为什么灯泡能够发亮?”。我在解释了背景及原理以后,就水到渠成地提出了甲烷的来源、燃烧反应等相关内容,且让学生获得了非常丰富的感官体验。再如,在介绍甲烷的空间分子结构时,我直接以模型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解释什么叫正四面体结构,其中的 C、H的位置分别怎么样,而不急于解释为什么是这种结构而不是我们平时感觉的平面正方形结构。

2.“专备”学生特点,建立“信任度”和“参与度”

在文科班教学,学生的特点比教材内容更值得教师关注。因为,就算你的课上得再精彩,学生不领情,也是无济于事的。我一般在备课时会设计三个阶段的提问,即学生参与过程。第一阶段在刚上课时,或是进行简单习题讲解,或是对上节课知识的回顾,或是方程式的听写。参与的一般是两类学生,一类是基础不错、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另一类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而基础差的学生一般在上课前我会单独先叫来进行辅导或提示,基本保证其在课堂提问中不出错。这样几次下来可以增强基础差的学生在同学面前的信心,同时也提高其课堂的专注度和参与度。第二阶段是在课堂中的一些即兴提问,被提问的一般是一些中等或中等偏上的学生,观察他们对课堂知识的接受程度,及时做出调整。第三阶段是在上课快结束的时候,叫学生进行知识内容的概括和总结,加深理解。我一般会以组或寝室为单位,轮流制,展开相互间的竞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在备课时能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创造机会增加每位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帮助其树立信心以及在同学面前的“威信”,从而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二、课堂严把“三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经验与教训告诉我们,学生最大的收益在课堂,而最大的失误也在课堂。因此,严把课堂关,关注讲解“角度”、知识“密度”和教学“难度”,才能切实提高会考教学的质量。

1.例题讲解注意“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道例题的教学,切入的角度很多,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是十分重要的。

例38.4mg铜跟适量的浓HNO3反应,铜全部作用,共收集到22.4mL(标准状况)气体,反应消耗浓HNO3的物质的量是()

A.1.0×10-3molB. 1.2×10-3mol

C. 1.6×10-3molD. 2.2×10-3mol

此题是一道各位教师都很熟悉的题,解题方法很多,可是哪个方法才是最简便并且是学生容易接受的呢?

【角度一】学生首先会想到: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然后通过计算,得出38.4mg铜能产生的NO2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为26.88 mL,与题目所给的条件不符,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再想想,原来随着反应的进行,HNO3的浓度在逐渐降低,还会发生这样一个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这

就和我们在平时练习过的Cu与浓硫酸的反应这一类题目相似了。于是我们能够确定该题中存在Cu与HNO3(浓),Cu与HNO3(稀)这两个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①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②

设进行①反应的HNO3为xmol,进行②反应的HNO3为ymol,根据题意列方程组

x+y=

x+y=

这样我们就能得出该题应选D。

【角度二】根据题意,HNO3在这两个反应中起酸和氧化剂作用,起酸作用的HNO3和起氧化剂作用的HNO3的总和为:

n(HNO3)总=+2×=2.2×10-3mol。得出同样的结论。

一分析,一目了然,角度二比角度一简单得多,但前提是学生必须能理解硝酸在反应过程中两个作用的表现形式,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接受的方式会有所不同。因此,角度的选择并不是一种主观的定向、定位,而是糅合了老师的独创性和教材以及学生实际的产物,需要足够的教学知识和驾驭教学的能力。对解题角度的选择应力求简便、可行、新颖,能够为绝大多数学生所接受。选择好角度是突破思维难点,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2.知识传授注意“密度”

疏密相间是中国绘画艺术处理结构的重要理论。化学课堂的结构也有疏与密的辩证关系。它通过教学的一密一疏,赋予学生以一张一弛,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实现学习的目标,促进知识、能力的转化。

据近期学校进行的“课堂教学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学生对“课堂教学”第一问“在一般情况下,您听一节课(45分钟)感到大脑持续兴奋,听课效果最好的时间约有多长?”的回答,依人数多少分别为30分钟、35分钟、25分钟;对第二问“在一般情况下,您觉得课堂教学效果最好的时段是哪一段?”的回答,按人数的多少分别是“中间15分钟”、“开始后15分钟”。由此可见,课堂45分钟教学的有效时间应集中在上课开始后30~35分钟。所以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就要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

如在介绍物质的分散系这节内容时,对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认识、本质区别、分离及鉴别、胶体的简单制作及应用等知识内容以学生直观感受和动手实验的形式安排了15分钟的教学时间;对电解质的知识概念在区别不同物质(如NaCl固体、NaCl溶液、酒精、醋酸、BaSO4固体、水中吹入CO2形成的溶液等等)的导电性实验基础上附以概念辨析题的训练,安排了近20分钟的时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教学讲解控制“难度”

“难度”指知识传授要达到的难易程度,它不同于通常所说的教学“难点”。“难点”指教学内容中感悟、理解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是一种客观的静态存在;“难度”是就整个教学而言,是对教学客体的动态把握。化学教学中,难度过低,学生学习无压力,容易滋生懒惰情绪,不利于知识掌握和能力形成;难度过高,学生不能接受掌握,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同样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我很欣赏有的老师提出的“跳摘法”,这种教学法的神韵在于一个“跳”字,学生的能力在一跳一摘中获得了提高,学生跳起摸高的位置就是我们教学难度的上限。特别是针对本来基础就比较差的文科班学生,我们一定要以《学科指导意见》和《会考标准》为纲,好好把握教学的节奏和难度,切不可随意拔高,致使学生丧失信心。

如在介绍甲烷取代反应时,对一氯、二氯取代产物种类的判断这一知识内容的传授就需要教师好好斟酌。因为这个内容牵涉到同分异构和等效氢的问题,若随意扩大,则势必搞得学生云里雾里。我在处理时是把该问题改成“了解1-4个碳原子的烷烃一氯代物的判断”。

三、课后作业关注“精度”

现在市场上使用的各种教辅资料甚至包括教师自己编的资料中难免都会带有“老教材”的痕迹,有些问题明显超纲,给学生自信心造成不小打击,也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的麻烦。因此,每次布置作业前,教师最好能先自己认真做一遍,把过难或不要求的删去,提高作业的精度。同时,能及时批改和反馈,可以增加面批的次数,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对作业的接受程度和解题思路,适当予以指导,提高课后巩固效率。

再者,针对那些后进的学生,必须再降低要求:如对于那些看到不懂的就“头大”、干脆不做作业的学生,采取减少作业量、额外定期训练一定量的选择题、进行当面批改等方式。我整理了一份会考选择300题的题库,一般2至3天一张近30题训练下来,一段时间后,这些同学的信心也渐渐恢复了,有些学生会主动来问我要题目做了。

可见,只要我们教师多花点时间,多花些心思,多想些办法,多主动沟通,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灵活地运用“各个度”,就能够有效地调控文科班的会考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5:化学会考蒸发知识点总结

三大化石燃料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篇6:高二会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2、醛的分类:按醛中含有醛基的个数、按醛中烃基是否饱和、按醛中烃基是否含有苯环。

3、甲醛、乙醛、丙酮分子式、结构简式;饱和一元醛的通式。

饱和一元醛的通式为:CnH2nO结构通式CnH2n+1CHO

4、甲醛、乙醛、丙酮的物理性质:甲醛、乙醛、丙酮都没有颜色,具有刺激性气味,乙醛、丙酮为液体,甲醛为气体,三者都易溶于水,易挥发,同时三者都是良好的有机溶剂,甲醛俗称蚁醛,质量分数35%-40%的甲醛溶液,具有杀菌、防腐作用,称为福尔马林。

5、醛类化学性质:

(1)还原反应醛、酮中含有碳氧双键,在一定条件下和H2发生加成;但C=O和C=C不同,C=O不能和溴水氢卤酸发生加成。

(2)氧化反应:①和银氨溶液反应(银镜反应)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

1、醇的结构特征:链烃基直接和羟基相结合。醇有多种分类方式,记住就可以了,饱和一元醇的通式CnH2n+2O,结构通式:CnH2n+1OH。

2、乙醇、甲醇都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都是易挥发,易溶于水,但乙醇无毒而甲醇有毒。甲醇俗称木精。乙二醇、丙三醇都是没有颜色、粘稠、有甜味的液体,都比水重,易溶于水和酒精。两者的水溶液凝固点都较低,其中乙二醇水溶液(体积分数60%)的凝固点达到-49℃,因此可作内燃机的抗冻剂。

3、醇类的官能团为羟基-OH,其化学性质主要由羟基决定,其中氧原子吸引电子能力较强,使共用电子对偏向氧原子,从而碳氧键和氢氧键易断裂,结构决定性质,因此醇类表现一系列相似化学性质。和活泼金属反应(Na,Mg,Al,K);和氢卤酸(HX)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消去反应。

篇7:高二会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OH-(aq)=H2O(l)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盖斯定律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5.燃烧热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

篇8:广东省会考化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引言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发展趋势

2、能列举一些对化学科学发展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及其成就

3、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面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和关系

5、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1、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

2、能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3、认识实验方案、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

4、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5、学会分离、提纯实验方法;掌握过滤和蒸发、蒸馏和萃取等基本实验操作;

6、学会NH4+、Fe3+、Cl-、SO42-、CO32-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是度量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并通过物质的量建起宏观和微观量的关系

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含义,明确1摩尔的含义:

3、能进行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换算

4、知道、气体摩尔体积以及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5、能进行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

6、能利用物质的量及其相关关系定量上认识化学反应,并进行简单计算;

7、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了解容量瓶在配制中应用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1、能运用元素的观点学习和认识物质。

2、能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3、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能列举一些生活中的胶体。

4、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

5、能运用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解释简单的实验现象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验问题。第二节 离子反应

1、写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2、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从微粒观(电离的观点)的视角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及所发生的反应。

3、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利用离子反应检验常见离子,如CI-、SO42-、CO32-。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1、知道可以依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能利用化合价升降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氧化还原反应,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3、能列举中学阶段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4、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5、能列举说明氧化还原反应的广泛存在及对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影响。

6、以Fe、Fe2+,Fe3+间的转化为例,初步学会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视角研究物质的性质。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1、知道钠的主要物质性质(颜色、状态、硬度)

2、认识钠和水、氧气等物质的化学反应,书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能利用钠的化学性质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验现象和实际问题。

4、了解铝的还原性、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以及铝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能书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能列举铝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6、从不锈钢不易锈蚀原理,认识金属性质与金属材料间的密切关系。

7、能列举含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8、认识铁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氧化性或还原性)

9、能举例说明Fe、Fe2+、Fe3+间的转化,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0、了解检验Fe3+的方法。

11、了解金、银和铜的主要性质以及它们作为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举例说明含硫元素的物质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2、能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研究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3、能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4、通过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与相应性质的关系,认识硫单质、二氧化硫,硫酸的物理性质和主要化学性质,能书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运用从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了解酸雨的危害和酸雨防治的方法。

6、了解碳、氮、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重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7、能举例说明硅在半导工业、二氧化硅在现代通讯业、传统的硅酸盐制品和一些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主要应用。

必修二

第一章 物质的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1、知道原子核的构成,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ZAX的含义。

2、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元素、什么是核素、什么是同位素

3、知道核素在医疗、新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4、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5、能说出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

6、能列举出各主族的常见元素

7、掌握碱金属的性质

8、掌握卤族元素的性质,认识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次序及卤素单质和化合物的重要用途。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1、初步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掌握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2、能举例说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原子的得失电子的能力、化合价)的关系;例如:钠最外层一个电子,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变成Na+

3、知道ⅡA族、ⅤA族和过渡金属元素中某些元素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4、能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简要说明同周期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5、知道含有某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或碱性)与元素原子的电子(或失电子)能力的关系,并能简单应用

6、知道元素周期表在科学研究、地质探矿等领域的广泛运用 第三节 化学键

1、认识化学键的含义

2、能用简单实例说明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

3、知道化学键包含离子键和共价键,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含义

4、学会部分常见物质的电子式:NaOH,KCl,CaCl2,ZnSO4,MgCl2,Cl2,H2,HCl,H2O等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能用简单实例说明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2、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旧键的断裂和新建的形成要吸收和释放能量,使化学放应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3、能用化学键的观点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

4、知道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能以各种形式进行转化。

5、认识化学反应在提供能源方面的作用。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知道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2、能与铜锌原电池为例简单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不要求知道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3、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度和限度

1、认识到化学反应有快慢。

2、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

3、了解浓度、湿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能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通过控制调控化学反应速率的实例。

4、认识在有些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是不能转化成产物的。

5、认识化学反应的限度。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1、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多样性是导致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主要原因。

2、知道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能写1—4个碳原子烷烃的结构和结构简式。

3、知道烃的组成特点。

4、知道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能写出含4个碳原子的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5、了解甲烷的组成和基本结构特点,认识甲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燃烧反应、取代反应)。

6、知道乙烯的化学性质(燃烧、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并能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7、知道苯的物理性质,知道由于苯分子结构的特殊性,苯不能使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不能与溴的氯化碳溶液反应,但能燃烧、能发生取代反应。

8、知道乙烯是石油炼制的主要产物,可以与乙烯为原料制取许多物质。

9、知道煤的干馏,知道苯是煤干馏的重要产物之一。

10、知道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常用的有机溶剂,但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危害、。

11、只知道乙醇的主要物理性质。

12、能写出乙醇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13、了解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燃烧、与金属钠的反应、在催化条件下可被氧化成醛),并 能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4、能举例说明乙醇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5、知道乙酸的主要物理性质。

16、能写出乙酸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17、了解乙酸具有酸性,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并能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9、了解酯和油脂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0.、知道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都属于糖类。

21、知道葡萄糖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

22、知道淀粉在酸或酶的催化下可以逐步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

23、能写出葡萄糖的结构件事式。

24、知道到蛋白质是一种结构复杂、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化合物,由碳、氢、氧、氯等元素组成,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25、知道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水解会生成各种氨基酸。

26、知道蛋白质的性质(盐析、聚沉、显色、便性)。

27、能举出加成、取代、酯化反应的实例(不要求掌握这些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的定义,不要求进行判断)

28、初步认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结构的主要特点(由简单的结构单元重复而成)和基本性质(不要求分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

29、知道高分子材料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能列举出几种常见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

30、认识加聚反应,能写出简单的加聚反应方程式。

31、了解合成分子化合物的主要类别及其在生产、生活、现代科技发展中的广泛应用。

32、能列举一些常见的燃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并说明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1、了解海水中重要元素的存在和应用及其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潜在价值,认识综合开发利用是海水化学资源利用的必然趋势。

2、学会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对比。认识镁、溴、碘等物质的性质在提取海水有用物质中的重要应用。

3、了解酸雨防治,无磷洗涤剂的使用,认识环境保护的意义。

4、了解由塑废弃物所造成的白色污染和防治、消除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培养绿色化学思想和环境意识。

5、认识化学反应在制造新物质方面的作用和新物质的合成对 人类生活的影响。

6、能以氯气的制取为例,理解如何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

7、了解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装置、收集方法和尾气吸收方法。

8、知道复合材料由基体和增强体组成。

9、能列举几种常见的复合材料及其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篇9:高中化学会考基础知识考点总结

(1)有机代表物的相互衍变,往往要求完成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2)注意方程式中要求表示物质的结构简式、表明反应条件、配平方程式

二、有机物化学推断的解答(“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

(1)一般出现以醇为中心,酯为结尾的推断关系,所以复习时就熟悉有关“醇”和“酯”的性质反应(包括一些含其他官能团的醇类和酯)。

(2)反应条件体现了有机化学的特点,请同学们回顾有机化学的一般条件,从中归纳相应信息,可作为一推断有机反应的有利证据。

(3)从物质发生反应前后的官能差别,推导相关物质的结构。

三、化学实验装置与基本操作

(1)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2)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3)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

四、化学计算

(1)近年来,混合物的计算所占的比例很大(90%),务必熟悉有关混合物计算的一般方式(含讨论的切入点),注意单位与计算的规范。

(2)回顾近几次的.综合考试,感受“守恒法“在计算题中的暗示和具体计算时的优势。

化学计算中的巧妙方法小结

篇10:山东省2014年化学会考真题

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OO分。考试限定用时90分钟。第I卷为必做(48分),第II卷为必做部分(36分)和选做部分(16分)。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籍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Cl-35.5

Cu-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燃料电池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现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下列物质均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其中最环保的是()

A.甲醇

B.氢气

C.液化石油气

D.天然气 2.下列物质中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是()

A.钢合金

B.陶瓷

C.聚乙烯

D.二氧化硅

3.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不可能观察到丁达尔现象的是()

A.豆浆

B.NaCl溶液

C.AgI 胶体

D.Fe(OH)3 胶体

4.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于该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核电荷数为17

B.属于金属元素

C.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D.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

5.食品的主要成分大都是有机化合物。下列食品中的有机成分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食醋中含有的醋酸

B.酒中含有的洒精

C.葡萄中含有的葡萄糖

D.谷类中含有的淀粉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iO2、SO2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B.SiO2、SO2均溶于水

C.纯碱的化学式为NaHCO

3D.纯碱、烧碱均属于碱

7.下列实验操作中,用于除去食盐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泥沙的是()8.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的单位是g.mol1

B.22.4L N2所含分子数NA

C.0.1mol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

D.0.1mol CO2中所含氧原子数为0.2NA

9.钛合金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金属,具有广泛用途。下列是提炼金属钛的反应之一:

,其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A.C

B.Ti

C.Cl

D.Ti和C 10.可以用表示的离子反应为()A.稀硫酸与氧氧化钡溶液反应

B.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C.稀硫酸与碳酸钡反应

D.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坝溶液反应

11.用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下列可以降低反应速率的措施是(A.加热

B.加入浓盐酸

C.加入蒸馏水

D.将块状碳酸钙固体粉碎 1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硫是一种黄色晶体,易溶于水

B.新制氯水应避光保存

C.新制氯水具有漂白作用

D.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1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乙烯常温下是气体,聚乙烯常温下是固体

B.苯可做有机溶剂

C.乙醇和乙烯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D.油脂可用来制造肥皂

1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镁是第IIA族元素

B.第IA族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C.O族中无金属元素

D.第3周期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

1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的发生无需任何条件

B.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与反应放热和吸热无关 C.化学反应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H2SO4与NaOH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16.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2)第II卷(必做36分+选做16分,共52分)

注意事项:

l.第II卷共5道题。其中17-20题为必做部分,21题为选做部分。

2.第II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 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选做部分,考生必须从所给的6个模块中选择1个作答。模块[A]化学反应原理;模块[B]化学与生活;模块[C]化学与技术;模块[D]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E]有机化学基础;模块[F]实验化学。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所选模块代码用2B铅笔涂黑,答完题后,再次确认所选模块代码。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必做部分】

17.(8分)现有下列三种有机化合物:(1)化合物C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2)三种化合物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__________(填编号)。(3)三种化合物中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__________(填编号)

(4)写出B与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8分)

(1)用一种试剂鉴别NaCl、AlCl3、NH4Cl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__________.(2)从原油中分离出汽油和煤油等,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3)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杂质,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4)实验室中配制250mL 0.1molLNaOH溶液时,必须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____。19.(10分)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1)X元素和Y元素可以形成最简单的有机物,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元素x与元素z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所含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____。(3)元素Z与元素T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4)写出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T单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0分)请根据如下所示实验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1

(1)反应①、②、③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向A溶液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做部分】

模块[A] 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共16分)21(16分)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工业合成氨的化学反应为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l molN2和3molH2,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混合气体的体积压缩为原来的一半,化学平衡将_______反应方向移动。重新达平衡后氨气的体积分数将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25℃时,将pH=11的氨水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为_______(填编号)

a. 9

b.13

c.11-13之间

d.9-11之间

(3)25℃时,向0.1molLCuSO4的氨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当固体溶解后,溶液的pH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25℃时,用石墨电极电解2.OL 0.25 mol溶液,5min后在一个电极上有6.4gCu析出。则

①______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②此时得到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溶液的pH=________(电解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模块[B]化学与生活(选修模块)(共16分)

21(16分)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合理膳食、营养均衡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①缺乏某种微量元素会导致甲状腺肿大,而且会造成智力伤害,该微量元素是______;

②牛奶和豆浆中都含有大量的____(填编号);

a..蛋白质

b纤维素

c.淀粉

③维生素C又称______________,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___________(选填“碱性”、“氧化性”或“还原性”)。(2)碳酸氢钠、碳酸钙,氧化镁,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等可用于中和胄液中的_______________.(3)保持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①pH<5.6的雨水称为___________;②天然水中杂质较多,常需加入明矾、ClO2,等物质处理后才能饮用,加入ClO2的作用

+是__________。加入明矾后,Al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模块[C]化学与技术(选修模块)(共16分)

21(16分)材料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支柱之一。人们一般将常见的材料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等四类。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钢铁是最重要的金属材料。工业上常用热还原法炼铁,写出由CO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该反应过程在___________(填工业设备名称)中进行。

(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玻璃、陶瓷、水泥属于上述四类材料中的_________,普通玻璃是由石英砂、纯碱和_____________高温熔融而成的。

(3)塑料是一类重要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它的合理使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如用__________为原料合成的聚乙烯塑料可生产保鲜膜,但由于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和随意丢弃而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玻璃钢是一种常见的复合材料,是由合成树脂和玻璃纤维复合而成,其中玻璃纤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填“基体”或“增强体”)。下列四种性质中,不是玻璃钢具有的优良特性的是____(填编号)。

a.质量轻

b.强度高

c.抗老化

d.绝缘性好1模块[D]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共6分)21(16分)对过渡元素的研究和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回答以下有关过渡元素的问题:

(l)用钛锰储氢合金储氢,与高压氢气钢瓶相比,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的优点。钛锰合金的熔点比金属钛的熔点____(填“高”或“低”),锰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锰在元素周期表处于第____周期、____族。

(2)配合物Ni(CO)4常温下呈液态,易溶于CCl4、笨等有机溶剂。固态Ni(CO)4属于____晶体。

(3)很多不饱和有机物在Ni催化下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如

①等,其中碳原子轨道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有____(填编号);分子的空问构型为____ 形:

(4)某镍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如右图所示,该分子内不存在的作用力是____(填编号)。

a.氯键

b.离子键

c.共价键

d.配位键.模块[E]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模块)(共16分)

21(16分)A是常见的烃,1molA完全燃烧后生成2molCO2,B能发生银镜反应,且有如下变化:

已知D是一利具有果香的有机溶剂;G是一种常用塑料。

(1)写出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类型:②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

(3)写出化学方程式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两种属于酯类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块[F]实验化学(选修模块)(共16分)

21(16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

(l)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白粉和浓盐酸,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已知C中II处为无水氯化钙,则I处为的有色布条_________________(填写“湿润”或“干燥”,下同),III处为_____________的有色布条。

篇11:高二化学会考知识点

1常用作金属焊接保护气、代替稀有气体填充灯泡、保存粮食水果的气体N2

2在放电情况下才发生反应的两种气体N2与O2

3遇到空气立刻变红棕色的气体NO

4有颜色的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5造成光化学烟雾的污染物NO2

6极易溶于水的气体NH3、HCl

7NH3喷泉实验的现象和原理红色喷泉

8NH3的空间结构三角锥形

9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NH3

篇12:高中会考化学知识点

高中会考化学知识1

物理性质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

① 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 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 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 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 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 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 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 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 易液化的气体:NH3、Cl2,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

①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 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 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 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 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 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 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Ca(OH)2]。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5、密度

① 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 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

③ 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 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6、一般,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一定都是金属 ?不一定:石墨有此性质,但它却是非金属?

高中会考化学知识2

结构

1、半径

① 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② 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

③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

① 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的阴离子。

② 非金属元素除O、F外均有最高正价。且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和为8。

③ 变价金属一般是铁,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

④ 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方法

①是否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对不对。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② 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① 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

② 掌握四种晶体与化学键、范德华力的关系。

③ 掌握分子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关系。

④ 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⑤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数非金属单质。

高中会考化学知识3

基本概念

1.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凝聚、渗析、布朗运动)、吸附、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除杂(酒精溶解碘)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注:浓硫酸使胆矾失水是化学变化,干燥气体为物理变化)

3.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白粉、漂粉精、天然油脂、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5.掌握化学反应分类的特征及常见反应:

a.从物质的组成形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b.从有无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c.从反应的微粒:离子反应或分子反应

d.从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e.从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6.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单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红磷和白磷、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及C60等为同素异形体,H2和D2不是同素异形体,H2O和D2O也不是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同位素一定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8.同系物、同分异构是指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9.强氧化性酸(浓H2SO4、浓HNO3、稀HNO3、HClO)、还原性酸(H2S、H2SO3)、两性氧化物(Al2O3)、两性氢氧化物[Al(OH)3]、过氧化物(Na2O2)、酸式盐(NaHCO3、NaHSO4)

10.酸的强弱关系:(强)HClO4、HCl(HBr、HI)、H2SO4、HNO3>(中强):H2SO3、H3PO4>(弱):CH3COOH > H2CO3 > H2S > HClO > C6H5OH > H2SiO3

1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

12.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13.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而不是COOH-

14.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

15.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16.纳米材料中超细粉末粒子的直径与胶体微粒的直径在同一数量级,均为10-100nm

17.油脂、淀粉、蛋白质、硝化甘油、苯酚钠、明矾、Al2S3、Mg3N2、CaC2等一定条件下皆能发生水解反应

18.过氧化钠中存在Na+与O-为2:1;石英中只存在Si、O原子,不存在分子。

19.溶液的pH值越小,则其中所含的氢离子浓度就越大,数目不一定越多。

20.单质如Cu、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1.氯化钠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氯离子有6个

22.失电子多的金属元素,不一定比失电子少的金属元素活泼性强,如Na和Al。

23.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24.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25.氧化性:MnO4->Cl2 >Br2 >Fe3+ >I2 >S

26.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NH3、HF、CH3CH2OH。

27.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8.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9.胶体的聚沉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3)加热。

30.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31.氨水的密度小于1,硫酸的密度大于1,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浓度为18.4mol/L。

32.碳水化合物不一定是糖类,如甲醛。

高中会考化学知识4

基本理论

1、掌握一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五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最简式)、六方程(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① CH:C2H2和C6H6② CH2:烯烃和环烷烃 ③ 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 ④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

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硅是半导体。

1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17、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

18、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一些高价金属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反而属于酸性氧物,2KOH + Mn2O7 ==2KMnO4 +H2O。

19、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20、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21、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价键。

22.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其余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不是稳定结构。

23.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24.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对应原子的半径,阴离子的半径一定大于对应原子的半径。

25.一种原子形成的高价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它的低价阳离子的半径。如Fe3+ < Fe2+。

26.同种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不同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

27.分子内一定不含有离子键。题目中有“分子”一词,该物质必为分子晶体。单质分子中一定不含有极性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高中会考化学知识5

化学性质

1、SO2能作漂白剂。SO2虽然能漂白一般的有机物,但不能漂白指示剂如石蕊试液。SO2使品红褪色是因为漂白作用,SO2使溴水、高锰酸钾褪色是因为还原性,SO2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因为溶于不生成酸。

2、SO2与Cl2通入水中虽然都有漂白性,但将二者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再通入水中则会失去漂白性,3、往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出现浑浊的物质:

第一种可能为与Cl-生成难溶物。包括:①AgNO3

第二种可能为与H+反应生成难溶物。包括:

① 可溶性硅酸盐(SiO32-),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H2SiO3↓

② 苯酚钠溶液加盐酸生成苯酚浑浊液。

③ S2O32-离子方程式:S2O32-+2H+=S↓+SO2↑+H2O

④一些胶体如Fe(OH)3(先是由于Fe(OH)3的胶粒带负电荷与加入的H+发生电荷中和使胶体凝聚,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若加HI溶液,最终会氧化得到I2。

⑤ AlO2-离子方程式:AlO2-+H+ +H2O==Al(OH)3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

4、浓硫酸的作用:

①浓硫酸与Cu反应——强氧化性、酸性 ②实验室制取乙烯——催化性、脱水性

③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催化剂、吸水剂④酯化反应——催化剂、吸水剂

⑤蔗糖中倒入浓硫酸——脱水性、强氧化性、吸水性

⑥胆矾中加浓硫酸—— 吸水性

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可能是:

①醛;②甲酸;③甲酸盐;④甲酸酯;⑤葡萄糖;⑥麦芽糖(均在碱性环境下进行)

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

① 显两性的物质:Al、Al2O3、Al(OH)3

② 弱酸的铵盐:(NH4)2CO3、(NH4)2SO3、(NH4)2S 等。

③ 弱酸的酸式盐:NaHS、NaHCO3、NaHSO3等。

④ 氨基酸。

⑤ 若题目不指定强碱是NaOH,则用Ba(OH)2,Na2CO3、Na2SO3也可以。

7、有毒的气体:F2、HF、Cl2、H2S、SO2、CO、NO2、NO、Br2(g)、HCN。

8、常温下不能共存的气体:H2S和SO2、H2S和Cl2、HI和Cl2、NH3和HCl、NO和O2、F2和H2。

9、其水溶液呈酸性的气体:HF、HCl、HBr、HI、H2S、SO2、CO2、NO2、Br2(g)。

10、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有漂白作用的气体:Cl2(有水时)和SO2,但两者同时使用时漂白效果减弱。检验Cl2常用淀粉碘化钾试纸,Cl2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1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和SO2,但通入过量气体时沉淀又消失,鉴别用品红。

12、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F2、Cl2、Br2(g)、NO2、O2、O3;具有强或较强还原性的气体:H2S、H2、CO、NH3、HI、HBr、HCl、NO,但其中H2、CO、HCl、NO、SO2能用浓硫酸干燥;SO2和N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13、与水可反应的气体:Cl2、F2、NO2、Br2(g)、CO2、SO2、NH3;其中Cl2、NO2、Br2(g)与水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且都是歧化反应),只有F2与水剧烈反应产生O2。

14、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Cl2、NO2、Br2(g)、O3。

15、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气体:H2S、SO2、C2H4、C2H2、其它不饱和有机气体。

16、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SO2;NO2。导致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气体:NO2等氮氧化物和烃类;

导致臭氧空洞的主要气体:氟氯烃(俗称氟利昂)和NO等氮氧化物;

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CO2和CH4等烃;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的气体是:CO和NO。

17、可用作致冷剂或冷冻剂的气体:CO2、NH3、N2。

18、用作大棚植物气肥的气体:CO2。

19、被称做地球保护伞的气体:O3。

20、用做自来水消毒的气体:Cl2

上一篇:学生会卫检部干事总结下一篇:清平乐·村居原文翻译及赏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