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实践总结

2024-05-09

实验实践总结(精选8篇)

篇1:实验实践总结

从4月1号到4月27号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一直在进行网上模拟炒股大赛。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在网上进行模拟炒股了,因为前两次都是学校的模拟炒股大赛。由于那时对炒股一点都不了解,没有兴趣什么理论知识,所以就没有什么热情去读一些相关的书,更没有去研究怎样对股票市场进行技术分析。那时都是随便看一下那些股票的走势图,凭感觉,自己认为好的就买,升了就卖。比赛下来盈利率是很高,但自己什么也没有学到。时间花了不少,但一点长进都没有。这次模拟炒股与前两次的`最大不同就是这次我获得了不少实用的炒股知识。

我寒假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才炒股发生兴趣啦,所以从那时起我开始看一些有关证券投资方面的书,知道了一些术语的意思并且懂得一些基本的理论。古人语“不打无准备之仗”。我吸取了上两次一无所获的教训,这次做足了准备。无论是老师还是书上都说进入股票市场的第一步就是选股,因为选的股票的优与劣将会直接影响你的业绩。于是我就直接按书上的理论去实践。首先我从大的行业入手,然后再选企业。我首先分析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因为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对股票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于是我分析了我国GDP增长,CPI指数,对外贸易增长,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等。因为非专业人士的原因,自己对以上的分析只是一个精略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分析我知道我国的总体经济形势前景很好,不过CDP和CPI都有增长过快的势头,基础建设投资过热,国家可能会采取相关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抑制投资的过快增长。所以我入市前就选择一些投资并没有产生过热现象行业。选好行业后就要开始选企业啦,通常来说,在选择一个企业的股票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它的盈利能力、股东结构、公司管理能力、以及市盈率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基本面的分析,这些都是刚入市的人首先考虑的因素。经过一系列的简单分析后,我选定了几个股作为将来入市对象,并且花了一周时间来观察。在这一周里我对着书本的理论和操作方面来做技术分析。之后我就开始大量入市。

个人认为炒股的风险不是很大,因为它严重的后果就是陪光你的资本金,而这种情况的发生概率基本为零。只要你实行了多样化投资,你就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能够保本,如果你最加一点投资技巧,那么你在我国当前的股票市场上一定能获利而归。“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因为你不想成为极端的投机者,你就应该学会怎样去分散风险。因为如果你只买一个股票,只要这个股票出现暴跌时,你就会血本无归,当然如果你买的这个股票暴涨,你当然可以一天暴富,但是这个险实在不是一般投资都所能承受的。经过我在一个月的模拟实践中,我终于明白怎样去进行投资多样化。投资多样化就是要求我们不能孤注一掷,以赌博的心态把所有资金都抽到一个股票上去。但是投资多样化也并不是说你要同时买它十多二十几支甚至更多的股票。因为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精力的确很有限,如果我们把资金分散到二十多三十支股票上去,好处并不会明显。因为一方面这样会使我们投到每支股票的资金都很少,每支股票对我们的总业绩影响都很少。于是我们就不知道应该把精力放到分析哪个股票上好,渐渐地我们就会缺乏对股票进行技术分析的热情,最终会导致我们投资的盲目性。

另一方面,这样把资金大量分散,我们虽然可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钽也会导致我们投资收益率偏低,更严重的是如果股票市场遇到系统风险时,我们就会不知道如何是好,就不能很好地及时把手中持有的股票卖出从而导致更多的损失。我们作为非专业炒股人员,如果要同时关注超过五个股票,那么我们就会觉得力不从心,甚至到最后连一个股票都不能照顾好。

篇2:实验实践总结

古定小学荣幸地被选定为首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并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义务教育小学体育、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及教师用书可行性实验研究》实验样本校,自200*年秋季起,全校一年级8个班478名学生开始使用人教版体育实验教材。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观察和探索,主要的体会是:教师教得顺,学生学得欢。现将我校一年来参与实验工作的情况小结如下。

一、转变观念,以新的课程理念去领会新的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实验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精神的具体体现。迅速把握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和新教材的特点,是顺利开展教材实验的前提和基础。我校承担课程改革体育学科的实验任务后,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积极选派了两名体育教师多次参加了市、区教委举办的课程改革实验教师培训班,XX年3月我校苏娟老师参加了玉林市《国家课程标准改革征求意义》会议,参与讨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同年8月还参加了人教社举办的全国体育与健康骨干教师培训会议。实验教师认真学习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经过学习,更新了教育观念,增强了课程改革的使命感、责任制和紧迫感。在新教材实验中,做到以新的体育课程理念去领会新的课程的总目标和水平目标以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五个领域目标,并以此去指导教学。

二、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新教材实验给我们创造了一种机遇。实验教材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课堂学习与课外的自主活动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使学生在参与运动过程中,学到了一定的运动技能,同时身体、心理健康和社会的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非常重要,但也要发扬教学民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如在“模仿性走”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儿童的身心特点、兴趣等,创设了“动物园”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头戴各种小动物和各种人物(老人、青年、小孩)的头饰,唱着“动物园里动物多,大象、狮子、小白兔,动物多得数不清,小动物们真可爱,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小朋友们都喜爱。”的儿歌,分散或结伴欢快地走进“动物园”,在“动物园”里与各种“动物”自由的嬉戏、与“游人”愉快的游戏,凭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和想象、创造,模仿各种动物、各种人物走路的动作,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参与活动的兴趣,学到了一定的知识,提高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又如进行“立定跳远”的教学时,先向学生讲清动作的方法和要求后,引导和启发学生利用废旧报纸进行有创想性的练习,比如摆设各种图形,如跳过一个长方形、跳过一个正方形、连续跳过多个相隔一定距离的长方形比赛等游戏活动,使学生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发展了学生的协调性和弹跳力。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有权利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动机,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养成健全的人格。如在进行“障碍接力跑”教学时,鼓励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障碍物,按照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行设计障碍物摆放的顺序,自定障碍物的高度和宽度,自行组合合作比赛的伙伴,并允许小组成员通过讨论,确定本组的比赛方案(障碍物的顺序、小组成员间的排队顺序、交接棒的方式等)后再进行比赛。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能使每人都有获得胜利的可能,都可以享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再如在进行“抛、掷轻物体”教学时,改变了过去程式化的练习方法,采用游戏的教学形式进行,引导和启发学生把报纸折成小飞机或揉成纸团进行“放飞机”和“打雪仗”等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了基本的抛、掷动作,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愉悦了学生的身心,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教学评价中,改变学习成绩只由体育教师评定的方法,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小组评价,教师根据平日观察和必要的测试,参照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估做出综合性评价。激励学生参与学习,把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看得比一次绝对性的“好成绩”重重要。评价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每个学期末,参考教师把书中的“一年级体育课学生学习成绩评价表”发给学生,讲明评价方法,让学生进行自评和组内评价。学生感到很新鲜,都能认真地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学习表现进行很公正的评价。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我价值的肯定,使学生能充满自信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新教材实验的成效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重新审视了学生观、教育观和质量观,在教学过程中由原来的精心设计教向精心设计教与学转变,由重在技术、技能掌握的教学向重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转变,由统一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由注重终结性的评价向既注重终结性评价、也注重过程性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自己评价和互评转变。大胆探索,边实验,边总结,边反思,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即:集中明确课的学习目的→分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按照学习内容的要求在小组内互帮互学→教师巡回指导→组织各个小组进行效果展示→发现不足→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纠正→学生改进学习→实践与应用。),课堂面貌发生了变化,拓宽了学生的思维领域,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00*年8月26日至27日,我校老师在玉林市课程改革体育教师培训班上为教师们讲了《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体育教学方法》等两个专题;同年10月何立等两位老师为玉林镇全体中小学体育老师上了示范课;200*年11月29日至30日,玉林市以我校为点,召开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体育学科研讨会,何立等两位老师给全市实验教师上展示课,课后两人又代表玉州区分别在会上发言进

行了经验交流,得到了自治区课改专家的高度评价。200*年1月,我校体育老师撰写的课改论文分别获得了玉州区课改论文评比一等奖和三等奖。200*年2月有的老师参加了广西课改实验地方课程教师用书的编写会议,并承担“走”、“跑”和“集合”等内容的26个案例的编写工作,并于3月被选拔为玉州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中心组成员、体育学科组副组长,200*年5月成为玉林市课改中心组成员;200*年5月21日,广西师范大学、玉林师院等20多位教授、讲师等到我校指导,何立老师为专家上了课改体育课。200*年5月,苏娟老师被聘请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义务教育小学体育、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及教师用书可行性实验研究》”课题组成员,我校被确定为总课题的实验样本校。200*年6月11日,苏娟老师在玉州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讨会上,代表玉州区体育学科组进行发言。200*年6月12日,何立老师代表玉州区参加玉林市课改讲课比赛获得一等奖,并被推荐代表玉林市准备参加广西200*年10月在桂林市举行的课改讲课比赛。200*年7月,实验老师承担了玉州区校本课程体育学科一、二年级各6个教材内容的编写工作。

四、存在问题和困难

1.实验教材的教具、学具等资源配套不足,“小学生广播体操(一)”没有录音带,影响和限制了教学活动的开展。

2.场地小班数多,实验班学额过大,教师组织教学比较困难,部分学生照顾不到。

3.课改专家到课堂现场指导过少,教师集中学习的机会不多,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水平提高不快。

篇3:课改实验:总结与实践同等重要

这一场由政府参与并领导的课改实验, 承担着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与内容,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积蓄国家未来竞争实力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一句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乎民族复兴与国力强盛, 只能成功, 不能失败。

如何才能确保课改实验能够真正沿着先立后破、以点带面、滚动推进的工作思路顺利运行、健康发展, 需重视的方面固然很多, 但是, 对实验区课改工作的及时、科学、有效的总结, 必定是诸多重要工作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与强调的环节之一。

根据国务院《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推广工作的意见》的精神要求,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任务有六项, 即验证、修订并正式颁发各学科课程标准;形成教材编写、审定、选用的有效机制;形成三级课程管理的具体工作机制;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专业水平。而这六项任务的完成, 必须依靠各课改实验区的全体同志, 特别是基层学校全体教育工作者一点一滴的课改实践的不断积累与总结。

课改实践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且充满未知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艰辛的过程中, 随着课改矛盾的不断凸现, 实践者的热情随时都会被消磨减弱。课程改革的过程是应试教育培养出的教师们自我新旧意识交锋、新旧理念斗争, 改造自我、超越自我、涅槃新生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搏斗、有创造、有阵痛。痛定思痛, 定会茅塞顿开, 获得感悟, 这种感悟有时会让我们对于得与失一目了然, 会让我们更加充满自信, 奋然前行。这种感悟就是经验, 就是教训, 就是理性的思考。而这种理性的思考, 必须靠总结才能获得。

作为课改实验区, 从课改实验启动前的准备、岗前培训到课改实验过程中的跟踪指导、课改立标、示范研讨再到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制度的革新、模式的探索, 评价体系的革新、课改实验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等等, 这一切的工作实践, 课改实验区的不同层面的操作主体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等) 均应及时予以总结。应该特别指出的是, 这种总结, 绝非不加综合与分析的简单叠加, 而必须是以课改新理念的目光细致审视的总结。只有目标明确、方法科学、时效性强的总结, 才能使总结出的结论更具理性化、更具理论化、更具借鉴与指导的实效性。否则, 名为课改“实验区”, 其实却无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并不能为课改实验的“后来者”指明课改的方向和课改的误区, 那就失去了“实验”的意义和价值。这一点必须应该引起教育管理者们的高度关注和足够的重视。

作为课改实验区的领导与教师, 只重实践, 不想反思与总结的态度是万万要不得的。课改实验不应该是大雪前的逃生;课改实验走过的路子必须有清晰的脚印和明确的路标。

篇4:实验实践总结

摘 要: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海外留学生教育得到了国内各高校的广泛重视,成为高等教育中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新课题。作者针对留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特点,结合从事留学生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该课程的教材准备、课程要求、课堂纪律、报告书写等方面做了总结。

关键词: 大学物理实验 留学生 教学实践

物理实验课是高等学校面对低年级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科学实验训练。物理实验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仅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务实的科学精神,从而促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物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大力发展海外留学生教育已成为国内各高校共同的趋势,国际化办学也成为大学开放程度和国际化知名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留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成为高等教育中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也是国内诸多院校正在大力开展的教学工作。留学生高等教育是国际间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传播中国文化、促进国际友好交往的重要途径,留学生的教学实践研究还将促进中国大学生课程的教学改革。留学生教育不同于本国传统教育,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手段均有很大研究探讨价值。笔者结合近年来在留学生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方面的教学实践经验,就提高留学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水平作探讨,并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系统总结。

一、语言的准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我国学校接受高等教育。海外留学生来自全球各地,他们的语言、宗教、教育和文化背景都有很大差异,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这使得留学生教育对任课教师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留学生们初到中国,刚刚开始汉语言的学习,汉语基础极薄弱,一般仅会一些口头用语,基本无法听懂汉语讲解,因此教师必须使用英语授课。同时,物理实验课是一门强调动手能力的课程,物理实验课程中涉及大量专业词汇,要求教师针对相应实验课程做足准备工作。另外,物理实验室中的绝大多数实验仪器为国内厂家生产,仪器上的参数,标识、屏幕显示、档位说明等大多为中文,因此需要教师在实验课前做好仪器操作界面的对照说明,并加入PPT课件中,帮助留学生更快地熟悉实验仪器。教师在课堂上要与学生形成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回答学生随时提出的不同问题。留学生在课堂上相当活跃,敢于发问,喜欢提出各种问题,因此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多数留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很强但发音不规范,口音较重,需要教师耐心倾听,主动与他们进行接触和交流。另外,合理借助文字也能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磨合,教师便能适应他们的表达方式和口音特点,从而在课堂内外顺利交流。

综上,要讲好留学生大学物理实验课既需要储备大量的物理专业词汇,又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见用英语给外国留学生上好大学物理实验课对新任教师具有很大挑战性,需要教师首先认真做好语言准备工作。

二、教材和实验报告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工具,也是学生预习、复习、理解知识的主要工具。目前各高校的物理实验室仪器配备情况不同,所开设的实验课程也有所不同。国内没有比较成熟的英文教材,国内可以用来参考的英文教材极为稀缺。课程采用的教材与中国学生一致,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李三龙等主编)。我们以该教材为基准,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的安排,借鉴国内外优秀教材,自行编写了上下两学期共20篇物理实验项目的英文讲义,并制作了相应的PPT课件。讲义内容并不是将原有的中文教材直接翻译,而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精炼,力求做到语言简练、内容翔实、图文并茂。讲义中的内容包括实验原理、实验仪器、操作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和数据处理表格等,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加以完善。

留学生的实验报告要求与中国学生基本一致,只是内容上做了适当删减,重点是要有翔实的实验数据和结果讨论,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准时提交报告。每节课结束前,我们都会将下一节课的内容简单地讲解一下,并把打印好的讲义发给他们回去预习。

三、课堂教学

大学物理实验内容多样,不仅需要将实验内容交代清楚,而且需要具有较强的课堂沟通交流能力。很多留学生对实验中遇到的实验原理理解起来有难度,我们就要去粗存精,抓住重点,言简意赅地讲授,他们一时间不能完全掌握也没有关系。课堂重点放在如何顺利完成实验上,争取在操作过程中掌握原理,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体会实验设计的目的。例如《原子光谱的定性研究(光栅)》实验,要求学生利用光栅观察和研究不同光源的谱线特征。很多留学生对于光栅和光栅方程的理解不深,但当他们在望远镜中看到衍射谱线并计算出各谱线衍射角度的时候,就基本明白了光栅衍射的含义和不同原子光谱的特点。

在课堂纪律方面,留学生群体有自己的特点,小部分学生纪律松散,时间观念不强,纪律观念较薄弱,所以我们采用和中国学生一样的固定时间授课,并且每次上课前都要签到,完成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仪器,在教师确认签名后才可以离开。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40%。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保证了上课效率,整肃了课堂纪律,有利于课程的顺利开展。

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相比,其中最突出的也是中国学生很少具备的优点就是课堂气氛活跃,喜欢提问。我们在教学中要确立留学生的主体地位,因势利导地让他们主动学习。课堂讲授时间不宜过长,讲解实验过程时要有耐心,最好做到边讲解边示范,给学生演示实验操作的具体过程,让学生都有直观体会。不同的实验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的侧重点不同,例如示波器实验,要带着学生熟悉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的按钮功能,这比凭空讲解PPT要有效得多。实验操作时,要将涉及关键操作步骤的幻灯片放在大屏幕最前方显示,例如电路实验中的实验电路连线图,分光计实验中测量最小偏向角的动画演示。这些问题处理得当,可以有效保证教学秩序的良好运行,并帮助留学生顺利取得实验结果。

另外,由于大学物理实验课是一门讲究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的课程,我们针对留学生的特点采用合作方式完成实验,对他们进行分组,每个小组独立完成实验。留学生之间通过彼此交流,对实验内涵的理解更深入,同时增强其团结协作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四、结语

留学生教育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国际声誉和社会影响,因此教师要根据留学生群体的特点因材施教,认真开展适合留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保障教学质量。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与留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关春颖,史金辉,孙晶华,李庆波,丁学忠.留学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与体会[C].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上),2010.8.

[2]于红,刘彦民.外国留学生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探讨[J].科教文汇,2008.10.

[3]孟凡顺,李久会,闫鹏,袁泉.提高留学生大学物理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探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篇5:梅堰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在这一学期中,我校认真贯彻市教育局教研室以及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小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及全国“低碳生活”热潮,我校选择此课题作为学校本年度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主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各类与低碳、绿色生活相关的内容,获得多种体验。在确定本年度的活动主题后,我们要求指导教师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低碳主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课题,最后由教导处做通盘搭配,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计划。三年级四个班同时开展班队活动,并邀请家长前来一道体验低碳生活的美妙,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同是低碳主题,不同的做法,由此体现课题的层次性与新颖性,形成一个序列,这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创新。在本学期的活动中,各班形成的成果有:儿童画、调查体验报告、电子小报、宣传画、低碳生活日记、废旧物品利用服装秀、班队活动等等。

问题罗列:

1、教师怕上综合实践课,期初接受任务的青年教师总是摆出这样那样的困难来面对我的查询。

2、教师开展活动的过程性管理跟不上,低碳主题中许多方案设计合理,但不能真正的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或者是学生参与的面不够,总是挑几个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成果展示一下。

3、学校投入不够,由于是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活动的真正开展需要相配套的物力、财力,而这方面学校有时很难提供,教师凭一己之力很少能独立解决,保障不够;

4、教师培训跟不上,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导致许多教师无从着手,个别青年教师有心做却得不到专业的指导。外出学习和请进来的培训活动少,使我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师资配备显得单薄。没有团队的合作,要出现精彩的成果展示真的好难。

篇6:实验实践总结

我校“修身立人”主题实践活动于2005年5月启动后,实验班团总支在学工部下发的“修身立人”主题实践活动文件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地实施计划,号召实验班全部同学积极投入到各项活动中去,切实落实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达到此次活动的教育目的。

一、推进“修身立人”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

1、在组织学生参加“改掉一个不良习惯”活动中,实验班团总支动员各班团支部书记在6月召开了主题班会,利用各种形式开展了别开生面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会后,每人根据自身情况撰写了“我的问题与改正计划”,并相约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塑造完美自我。10月份,再次召开班会,反馈大家改正的情况,大部分同学已基本完成任务,其他同学正在努力。同学们纷纷表示,在此项活动中受益终生。2、6月中旬,学校提出“写一封家书、寄一份亲情”的倡议书,实验班团总支在此基础上延续为“与父母谈心、敞开内心世界”的和父母交流思想情况的活动,让父母给自己的成长过程提出建议。开学后,学生的父母纷纷给学工办打来电话表示,此种方式促进了家长与自己孩子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大学生活,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3、在“做一些小事”活动中,实验班团总支组织以各班团支部为单位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号召同学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做事务实、踏实的良好作风。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6月底,实验班团总支号召同学们利用暑假时间积极投身于各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中去,锻炼适应能力,积累社会经验,奉献自己的爱心。开学后,同学们上交了自己的社会实践报告,实践单位涉及广泛,工作性质多样,既有和经济相关的诸如会计事务所等企业,也有社区敬老院等福利性部门。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是第一次离开学校,全面地接触社会,确实学到了不少知识,开阔了眼界,同时也深刻感受到年轻人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实验班团总支还动员同学们利用暑假时间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习生活技能。开学后,各班利用班会的形式,让同学们交流了心得体会,展示劳动成果。在活动中,同学们深深感到父母持家的辛苦,自理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找到生活中的乐趣。

三、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成果丰硕

实验班团总支号召同学们广泛参与到“修身立人”主题实践活动的各项比赛活动中来。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实验班学生在各项比赛中表现突出。在集体比赛中,实验班代表队荣获厨艺大赛三等奖,风筝大赛冠军,法律知识竞赛三等奖,消防板报评比二等奖。在“心灵的升华”主题征文大赛中,实验班04级全体同学参加了大赛,上交读书心得200余篇,多名同学分获不同奖项。实验班荣获集体组织奖。与此同时,实验班针对学生的自身特点穿插了适宜的文化活动:上半年,为增强学生的体质,相继开展了实验班春季篮球赛、女子长绳比赛,为了强化学生维护宿舍环境意识,学工办团总支开展了维持3个月的宿舍环境评比,促进了实验班学生宿舍的环境质量的提升。下半年,为了让05级新生尽快适应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举办新老生见面会,选拔04级优秀学生讲述一年级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并给与新同学适当的建议和帮助,受到新生的普遍欢迎。

综上所述,“修身立人”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给我校学生提供了开发潜能,展示才华,重塑自我的有机平台,通过半年多的活动开展,基本达到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即促进学生学会做人,知行合一,和谐成长,从而让新时代的大学生的意义更加鲜明,为创建和谐校园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7:实验实践总结

美术科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酒都高中林正雄

一、课题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需要全方位高素质人才,所以国家提出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故近几年来在高中开设美术课程,但是在高考的影响下,社会、家长、学校领导和学生都不重视美术课,而且我校的学生大多源于农村,美术基础相当低,加上课业负担较重,美术教育在高中阶段,就是一个薄弱环节。在这种复杂因素的环境中,如何高中美术教学中,让学生个性发展、审美能力、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和良性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那么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易于操作的且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方法,就值得我们探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与人文形相统一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要将传授艺术知识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有机结合是非常正确的教学思想。但是,多年来美术教育一致延续着以技能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个性发展、审美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不能得到良性发展。所以,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美术素养,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课题的研究就是为了改变美术教育的单一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所以说,本课题对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从根本上说是研究教育领域中的“价值”问题的一门学科。因此教育哲学的有关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性原则和重要依据。

2、现代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新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环境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儿童在不断与环境的接触中建构知识和行为策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能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受个人兴趣、需要以及外部环境的推动表现为主动性和选择性;另一方面受本人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和情感品质等制约,在对信息的内部加工上表现为独立性和创造性。

3、新课程的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成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高中生美术欣赏评鉴赏兴趣,提高欣赏教鉴赏堂质量,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

2.促进高中生美术领域的全面发展,以及应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式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上升到内化为学生生活中自发的审美状态,满足学生综合发展的需要。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把握美术教材本身内涵,通过深入分析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处理,加强审

美能力的培养,结合各学科教材特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美术鉴赏知识的综合,鉴赏能力的综合,教学教法的综合,学生学法的综合等。

第二、充分挖掘本地美术文化资源,设计鉴赏美术教育活动。挖掘地方文化中的美术资源,关注社区的环境、历史文化是美术教育联系生活的重要方面。

第三、探索美术鉴赏与其它学科的渗透,以促进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参观调查法 网上资料查询法 观察法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过程

1、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0月

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教育理论,搜集、分析、筛选国内外有关创新、实践的情报资料,包括理论研究与操作经验。

总结、提炼有关本课题的经验。

2、实施课题计划阶段 2008年10月——2009年2月

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影响因素。

筛选、提炼已有的实际操作经验,研制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人文素养培育的环境、方法与策略,且在实践中进行实证研究。

组织课题组进行实施后的调查,继续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课题计划进行实验。

3、分析总结,撰写报告阶段2009年3月——2009年5月

综合分析美术欣赏教学中人文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成效,做好课题研究全过程的总结,撰写《高中美术教学如何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课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结果及分析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要发挥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功能,就必须贯彻以美术教育为主体,辅之以跨文化艺术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培养的理念。

一、高度重视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从作品中挖掘人文精神的内涵。

美术是人文学科的重要内容,高中美术课程中收集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凝聚的人文精神是极为丰富的。我们将美术作品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分类梳理,依据作品人文内涵的侧重,从人的理想道德、民族情感等方面进行整理挖掘。例如中外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学生会深切感受到时代特色,人文内涵。如董希文《开国大典》从作品诞生之初到后来三易其稿,充分证明了我国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时期的社会特色。

二、以美术作品为切入点,以画家的经历故事为内容进行精神教育。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度的画家都有其不同凡响的经历,在许多画家的生平中折射出非常灿烂的人生光芒。他们不仅将伟大的作品留于后人,也以其自己的行为为后人做出了光辉的榜样。画家都表现出对自己祖国的高度责任感,这一切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好内容,在教学中用以上生动的例子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美术作品中有许多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徐悲鸿是中外闻名的绘画大师,他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美术作品展示出了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深厚的民族情感,同时反映出作品所处时代特色。所有艺术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深度了解作品必然结合作者及时代背景,当我们全面了解作品时,我们收获的不仅是艺术作品的美,我们还受到了一次次记忆深刻的精神情感教育。

三、挖掘本地艺术资源,扩大学生视野。

琉璃河,是一块美丽的土地,而且历史悠久,商周遗址博物馆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为此我让学生利用节假日,去参观感受我们身边丰富的资源,提高他们热爱家乡审美意识。本学期3月份,我在学校的支持下,带领高一(3)班学生参观了琉璃河商周遗址。参观前我在课堂上为学生做了充分的知识储备,参观过程中学生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有目的地观察学习,参观后请同学们做调查问卷写感受,同学们都感受到了收获到了许多课堂内无法得到的知识。

例如直观感受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漆器作品的精美;了解了古代艺术作品不是凭空出世,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产生的作品,因而分析美术作品要结合其社会历史背景才能深度理解作品等。

四、探索美术鉴赏与其它学科的渗透,以促进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

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学、美术与生活、美术与人类、美术与设计等,通过这类美术活动,让学生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与联系、美术与社会的联系,鉴赏解决与美术有关的问题。教学中将学科课程和审美教育的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实现综合效应,在体现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加强美术教育。在高中美术鉴赏《西方现代绘画》一课中,在欣赏雷诺阿作品《伊蕾娜.卡昂.达威尔小姐画像》时,为让学生体会作品中亚麻色头发少女那“ 双眸凝冷似无言”的艺术美感,我结合德彪西的音乐《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和:苏格兰民歌同名诗歌“是谁坐在盛开的苜蓿花丛中,自清晨起就在放声歌唱?那是一位有着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她的樱桃般的嘴唇美妙无双。在夏日明朗的阳光下,云雀的歌声在回荡,爱情在她的心中发芽滋长。” 通过绘画、音乐、诗歌同步欣赏,雷诺阿这幅充满着光明和色彩的作品深深地进入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们既理解了作品,又感受到艺术之美,同时又得到了很好的审美享受。

九、研究存在的问题与设想

该课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课题的理论问题如:如何处理好美育和美术教育以及其它学科教学的基本关系问题等。

篇8:实验实践总结

材料力学课程揭示的是固体, 特别是工程中最为常见的杆件承受外力 (或其它因素) 的作用而变形甚至破坏的一些基本规律, 描述了这些基本规律的概念并提出了其研究方法, 直接用于构件强度、刚度、稳定性以及耐久性的初步分析和计算。它不仅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 而且还将深刻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所以,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材料力学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动摇的。

“电测应力实验”是材料力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 在实验应力分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工程上也得到广泛应用。它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实验技能方面均有很大的作用。故合理组织改革“电测应力实验”的实验教学内容,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是加强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电测应力实验”的改革与实践

“电测应力实验”一般分为基本实验和选择性实验两部分, 前者包括“电阻应变仪操作练习”、“纯弯曲梁正应力的测定”和“组合变形时主应力的测定”等三个实验, 共安排4学时。后者包括“动应力实验”、“低碳钢材料弹性系数E、的半自动测定”和“压杆临界压力的测定”三个实验, 可根据专业的性质和特点选择其中的一部分作为示范演示实验, 共安排2—3学时, 主要介绍动态电阻应变仪、x—y函数纪录仪等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为满足部分优秀学生的要求, 增开了“电测法综合性实验”, 实施时只给出试验装置及测试要求, 由学生自拟实验方案, 自己动手接线和调试仪器、测取数据和分析处理。这项实验作为学生课外学习的延伸, 自愿参加, 实验室提供预约开放, 其成果可作为材料力学课程的附加分计入学生的成绩。具体做法是:“电测应力实验”的基本实验部分共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实验包括“电阻应变仪的操作练习”和“纯弯梁的正应力测定”两项实验。连其课堂讲授共计2学时, 一次完成。这次实验的目的是:了解电测应力实验的基本原理, 初步掌握电阻应变仪的构造原理和操作方法, 并用电阻应变仪测定纯弯曲梁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 将实测值和理论值进行分析、比较。实验装置及应变片在梁上的布置如图1所示。

实验内容包括:1.用半桥接线法 (单臂工作) 测定各测点处的应力;2.用半桥接线法 (双臂工作) 测定梁上下边缘和1/4高度各点处的应力;3.用全桥接线法 (四臂工作) 测定梁上下边缘和1/4高度各点处的应力。

由于这是“电测应力实验”的第一次实验, 学生既感兴趣而又陌生, 所以对“电测应力实验”的基本原理以及电阻应变仪的构造原理和操作方法讲得比较详细, 同时还简单介绍了数字测力仪和拉压力传感器的构造原理。学生只需根据梁上应变片的布置图自拟半桥接线和全桥接线的接线图,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尽快掌握电测应力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以便为下次完全放手由学生自己测定组合变形的主应力电测法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次实验由于学生兴趣浓厚, 实验比较认真, 所以能够较好地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

由于讲授接桥方法时, 对于惠斯登电桥原理中的半桥双臂或全桥四臂工作, 所举例子均是电桥的两相邻桥臂应变是等值异号, 所以学生拟定的桥臂接线图绝大多数如图2所示。

这次实验给学生布置了一道思考题, 让学生在实验报告上回答。思考题目是:用半桥接线法 (双臂工作) 和全桥接线法 (四臂工作) 时, 能否采用图3所示的接线图形, 这时应变仪所反映的应变值与所测点的应变值有什么关系。

布置该思考题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当采用不同的接线图时, 应变仪所反映的应变 (ε仪) 与测点的实际应变 (ε实) 的关系是不同的, 当接线错误时 (如图3d所示) , 则应变仪面板上的应变为零。当建立了这些知识点概念后, 就可为下一实验项目测定主应力时, 要求学生自己拟定实验方案及确定接线图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第二次实验是“组合变形时主应力的测定”。采用了两种试验装置:一种是弯扭组合薄壁圆筒试验装置, 如图4所示。在靠近固定端的某一截面的上下缘A和A’点各贴有一组三轴45°的应变花, 它们的粘贴方向完全相同。另一种是扭转加内压薄壁圆筒试验装置, 如图5所示。在圆筒表面任两点A、B处各贴有三轴45°的应变花。

这次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掌握电阻应变仪的构造原理和操作方法, 并用实验的方法测定平面应力状态下某点处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实验内容包括:用半桥接线法和全桥接线法测定应变花各方向的应变值算出该点处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的实验值, 并与理论值进行分析比较。时间安排为2学时, 这次实验由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电测应力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故不会引起学生的重视, 因而效果不佳。为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故放手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装置, 自己动手拟定实验方案和进行实验, 仅对实验目的提出要求:

1.画出薄壁圆筒各测点处的单元体应力状态图, 并根据所加砝码重P, 计算其应力的大小。

2.根据已知材料的E、和所加砝码重P, 计算各测点的三轴45°应变花各方向应变 (ε0、ε45、ε90) 的大小, 及其相互关系。

3.拟定半桥接线法 (单臂和双臂工作) 和全桥接线法 (四臂工作) , 并根据所拟的接线图来确定应变仪面板上反映的应变ε仪与实际应变ε实之间的关系。

同时也布置了下面两个思考题, 让学生在拟定实验方案时思考:

1.所加砝码重P沿扭臂长度方向移动时, 对试验装置上各测点应变花的各向应变值 (ε0、ε45、ε90) 有何影响。

2.有几种半桥接线法 (双臂工作) 的接线图方案?每个方案的ε仪与ε实的关系怎样?两种试验装置是否都可采用半桥接线法 (双臂工作) , 为什么?同时要求学生对上次实验的思考题, 再次进行联想思考。

要回答上述问题, 学生就不得不去复习材料力学的有关内容及实验教材中的“电测应力实验”部分, 由于学生对电测应力实验已有了感性认识, 故解决上述几个问题并不困难。为了不使学生在拟定实验方案时花去过多的时间, 应该要求任课教师在讲述材料力学有关章节的内容时, 布置一道薄壁圆筒弯扭组合变形及扭转加内压组合变形时表面某点处主应变和主应力的计算题。

实验方案拟定好并经教师检查认定后, 便可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并加以分析解决。

关于电测法的综合实验, 由于只有部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 更应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完这次实验。要求学生利用测主应力的两种试验装置, 采用电测法同时测出薄壁圆筒材料的E、G、三个弹性常数, 以验证三者之间的理论关系, 并作误差分析。至于理论计算、实验方案的拟定、数据的测试、结果的分析处理以及实验报告的书写均由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仅作必要的引导和答疑。这次实验不仅要求学生对电测技能方面要进一步熟悉掌握, 还要求对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分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牢固掌握、熟练运用, 否则难以完成实验要求。

3结语

通过合理组织改革“电测应力实验”的实验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主动去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知识, 切实提高本科生实验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得到了以下收获:

1.巩固和加深了对已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在拟定实验方案时必须综合应用已学过的“平面应力状态和平面应变状态分析”以及杆件各基本变形和组合变形时的应力计算等各章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验中的一些问题, 因此对材料力学主要部分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理解。

2.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从拟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直至实验结果的数据分析和整理等均由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 所以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得到了初步的训练。

3.学生的“电测应力实验”的实验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得到提高, 为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4.初步培养了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在整理报告时, 也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整理已测得的数据, 不允许更改原始记录, 所以初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孙训方, 方孝淑.材料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朱岗, 杨元晔, 张勇.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9 (11) :153-154.

上一篇:幼儿园精神文明建设下一篇:小学2016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