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改革开放的变化

2024-04-12

扬州改革开放的变化(共8篇)

篇1:扬州改革开放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扬州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犹如一股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改革大幕由此拉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时期。我的家乡———扬州也因此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扬州是一座历史古城,但是解放前的扬州城区跟现在的扬州有天大的区别。以前扬州的城区只是局限于现在的老城区这一块。具体点说就是,东至泰州路,西至淮海路,南至南通路,北至盐阜路。以这四条路为边界形成的一个长方形,就是扬州的城区范围。而且除了淮海路之外的三条路都是从古城墙中拆出来的,整个城区只有人口三万多人。而现在扬州市区人口已经达到了一百多万,城区也在不大扩大,近年来,西区的京华城中城已经逐渐发展起来了,城区面积仍在不断扩大。

以前扬州根本没有高楼。而在如今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涌起。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古城扬州褪去了白日的喧嚣,换上了迷人的晚装,星星点点,璀璨夺目,让人沉醉,从夜市千灯中走来,置身于这座城市会觉得分外自豪。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扬州实现了“历史文化看古城区、生态环境看瘦西湖风景区、现代文明看新城、经济发展看沿江开发区”的规划。很少有城市能够做到古典与现代的交融,在发展现代化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古代历史遗迹。在文昌阁附近没有比文昌阁高的建筑物,尽管是黄金地段,时代广场,金鹰购物中心,万家福等商业中心都以文昌阁为中心,相得益彰。瘦西湖附近也看不到高楼大厦,这样的目的仅是为了给这样的风景名胜保留原有的色彩使它不被现代气息所埋没。东关古街更是具有古典气息,在政府的保护下已经成为城市的一种瑰丽风景。

改革开放以前扬州交通困难,现在四通八达。对于现在扬州的交通发展,不得不提到几个关键词:润扬大桥、火车站、飞机场。柳絮纷飞裹江南,花团锦簇水潺潺,火车开通传遍天,璀璨扬城永相伴“扬州是一座临江的城市,以前出行都是靠汽渡和轮船。扬州火车站工程于2003年7月18日开工,2004年4月18日竣工并投入运营,当时我在上初中记忆深刻的是江泽民爷爷亲自剪彩,全城热血沸腾,每一个人脸上都是微笑的,激动的心情无法用语言表达。后来又是一项令人夜不能寐的事情发生了,润扬大桥的竣工使扬州的历史又增添了辉煌的一页。润扬大桥实际建成通车时间为2005年4月30日。是目前长江上第一座刚柔

相济的现代化组合型特大型桥梁。大桥的建设,对于进一步丰富跨江通道,完善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网布局,以及加快江苏沿江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2年5月8日,由江泽民题名的扬州泰州机场揭牌暨首航仪式隆重举行。润扬大桥的建成连接了扬州与镇江两座城市,火车通车圆了几代扬州人的百年火车梦,而在建的苏中机场将实现扬州交通从地面到空中的突破。

而且瘦西湖隧道也在建设中。

随着经济的发展,扬州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现在,扬州人的餐桌上有肉有菜,还经常下馆子,穿的衣服是一套又一套。满足了温饱之后,现在的扬州人更讲究享受了,老人们茶余饭后还经常去浴室洗把澡,搓个背,去茶楼喝个茶,年轻人们就喜欢看看电影,唱唱歌,出去旅游旅游。

最难得的是在一户人家看到了“老三件”和“新三件”并存的画面,不进让人感慨时代的进步真的是巨大的。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这些都是很久以前的记忆了,而现在都被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所代替,不仅仅如此,80%的家庭也拥有电脑,汽车等这些与时俱进的家用电器,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七十年代: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最具代表性的是爷爷奶奶辈的人,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是他们仍然教育孙子孙女辈的我们要勤俭节约,说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不能浪费,回忆起他们当时的时代手表,缝纫机,自行车都是奢侈品,可是现在都很少看到了。八十年代:电视、收录机、洗衣机。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我们的父母,他们也是时代发展最好的见证人,也是承上启下的一辈人,从贫困的生活向现在富裕的生活转变靠的正是他们这一辈人的双手打造的。九十年代:彩电、冰箱、空调。这应该是我们最有体会的,90年代也是我们这一辈人出生的时候,优越的生活条件让我们从小吃不愁穿不愁,但我们也不能因为生活条件好了就铺张浪费,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保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并把它们传承下去。

以前我们的父母们小时候生病,小病忍忍就过去了,大病才去看大夫。那个时候医院很少,只有有钱人才看得起。后来,出现了苏北医院、苏北疗养院、扬州市人民医院等,医疗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就拿我们来说有个发烧感冒去社区医院就能看好,费用低,也方便,医疗保险政府也给办好了,生活无比滋润。

总的来说,扬州呢,改革开放以来,火车开起来了,大桥造起来了,生活富起来了,车子开起来了.大家向著小康生活稳步前进。

在政府和全扬州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相信扬州人民的生活会更加幸福富裕,扬州的发展也会更加迅速。,改革开放是引领扬州发展的强大引擎,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赢得扬州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辉煌成就,才能赢得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才能赢得全体扬州人民的骄傲与共鸣。

篇2:扬州改革开放的变化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自古有着“月亮城”美称的扬州,在保持古典韵味的同时,也正快步走向现代化,向全世界展示她的无穷魅力!祖国改革开放30年,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的生活,扬州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变清了、地变绿了、路变畅了、人也变得更美了。

扬州的水变清了、地变绿了。扬州是一座古运河孕育出的城市,古老的运河是扬州城的“母亲河”,对扬州的诞生和成长,占据无可替代的地。历经悠悠岁月的洗礼,她依然犹如一条闪闪发光的玉带,镶嵌在扬城的大地上。以前,坐落在古运河畔的那片低矮潮湿的旧房子都拆了,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所有造成污染的工厂也都搬走了,古运河水变得清澈了许多

运河的两边也建起了风光带,种植了许多奇花异草、杨柳松柏,一年四季,芬芳不断,人们在古运河边休憩漫步、怡然自得,古运河妈妈的面貌焕然一新。

篇3:扬州改革开放的变化

扬州工艺美术行业的主要产品中, 扬州漆器髹饰技艺、玉雕技艺、剪纸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扬州刺绣、灯彩、漆画、通草花、绒花和金属饰品制作技艺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扬州木雕、牙刻、竹刻、瓷刻、装裱、毛笔制作技艺、乱针绣为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15个产品种类被列入了江苏省传统工艺产品保护名录。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0名, 省工艺美术大师25名, 省工艺美术名人16名, 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40名, 国大师、省大师、省名人约占全省总数的五分之一。以扬州玉器厂、漆器厂为龙头的扬州玉器与漆器产业的生产规模、技艺品种、人才保护、品牌声誉等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在上级领导的重视关心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 扬州工艺紧紧围绕“做强产业、做响品牌、做优特色、做大规模”的目标, 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优化结构、以人为本, 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6年扬州市委、市政府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 又加大投入新组建了扬州工艺美术集团有限公司, 同时保留扬州市工艺美术工业联社, 与集团公司合署办公, 继续履行政府委托的传统工艺保护和行业管理职能。经过几年来的艰苦努力, 扬州工艺逐步构建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平台, 确立了全国同行中的领先地位。

一、解放思想, 推进持续发展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 以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和矛盾,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传统工艺二次创业。

1、攻坚克难坚持发展。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时期, 以手工为主的传统工艺企业面临着市场经济和现代技术的巨大冲击。在全系统多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的情况下, 面对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的严峻考验, 没有“等、靠、要”或是怨天尤人, 而是坚信发展才是破解各类难题的唯一途径, 只有依靠自身加快发展, 才能找准定位, 凝心聚力化解矛盾。加大了经济工作组织力度, 加强生产要素协调, 加快培植新增长点。尽管企业数和职工数分别减少了近40%, 系统经济仍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 各项经济指标连创历史最好水平, 近几年成为扬州工艺历史上发展最快、形势最好的时期。

2、解放思想加快发展。

坚持牢牢把握又好又快发展的主题, 每年都要结合不同发展阶段中出现的各种思想状况, 组织多轮思想解放活动, 坚持以思想观念的突破来解决发展中的思路方法问题, 引导企业正确把握和处理保护与发展、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眼前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不因满足于成绩而贻误时机, 不因囿于经验而丧失机遇, 不因畏惧困难而停滞不前, 不断瞄准新目标, 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3、增创优势跨越发展。

围绕保持全国领先的目标, 加强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在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同时, 依托和服务于传统制造业, 培植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工艺美术集团荣获江苏省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扬州玉器、漆器产业基地成为全省传统工艺美术四大特色基地之一, 工艺美术集聚区被确定为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中国玉石料市场、工艺美术一条街 (工艺坊) 项目建设已启动实施, 为今后几年建成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工艺美术产业基地创造了条件。

二、深化改革, 创新体制机制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的理念,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1、创新体制增强活力。

为排除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 增强企业活力, 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 按照规范程序、科学安排、有情操作的要求, 分别采取整体改制、破产清算、破产重组、歇业清算、职工出中心等多种形式, 在扬州市直工业系统率先完成了除三家传统骨干企业外的所有企事业单位的改制任务, 改制企业的在职和离退休职工全部得到妥善安置。以保存扬州工艺的发展基地、维护品牌形象为目标, 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 多方协调筹措资金, 千方百计化解了多种历史债务风险, 也为新一轮发展扫除了法律障碍。

2、创新机制激发动力。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 积极引导干部转变观念、提升能力、改进作风。重视考核评价机制在影响经营者政绩观和经济利益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业绩考核机制建设, 制订实施集团所属企业和本部人员绩效考核办法, 力求体现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要, 兼顾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的影响, 营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深化企业内部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 推行计质计件制等考核办法, 努力激发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创新管理提高效益。

融入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 强化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各项管理, 提升经济运行质态, 提高资产收益率, 加强费用和成本控制, 推进财务监管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严格内部审计监督。同时推进企业文化的创新、积淀和传承, 内聚人心, 外树形象, 连年全面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效益考核指标, 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塑造形象, 打造工艺品牌

挖掘传统工艺历史文化资源, 放大名人、名品、名企等产业优势, 做响工艺品牌。

1、兴建场馆, 展示传承传统工艺。

为充分展示传统工艺的艺术魅力, 体现名城文化内涵, 建立集中展示、表演、收藏、传承的场所和宣传推介的窗口, 提升形象, 增强信心, 先后建成了扬州工艺美术馆、扬州玉器艺术馆和中国剪纸博物馆。为丰富馆藏, 启动了政府收购工艺美术珍品工程;组织开展了工艺美术珍品捐赠活动, 10名大师和5个企业无偿捐献了珍藏多年的工艺珍品八大类29件 (套) ;中国民协还将历年征集获奖的全国剪纸精品佳作近四百幅, 捐赠给中国剪纸博物馆永久展示收藏。为进一步推进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 扬州玉器博物馆、扬州漆器博物馆的建设也在规划之中。

2、宣传推介, 搭建全国性展会平台。

放大扬州工艺资源优势, 为推进全省及全国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作贡献。几年来, 先后承办了中国玉石雕精品博览会、中国剪纸艺术精品博览会、中国漆器艺术精品展三大“国字号”展会, 以及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工艺美术精品展、中国扬州玉文化研讨会暨玉器精品鉴赏、海峡两岸玉文化研讨会、省高级工艺美术发展论坛、扬州漆器原产地保护揭牌暨工艺大师津贴发放仪式、第二届工艺美术大师命名大会、扬州工艺发展论坛、扬州艺术精品拍卖会、“和谐扬州”维扬艺术灯会、扬州工艺美术大师带徒成果暨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获奖作品展等二十多项有较大影响的活动, 全面提升了扬州工艺的形象, 丰富了“烟花三月”中国扬州国际经贸旅游节的活动内容, 构建了全国漆器、玉石雕、剪纸等传统工艺精品展示、最高奖项评审和技艺交流的平台, 巩固了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3、创建名牌, 打造工艺地域品牌。

挖掘漆器玉器等企业的品牌优势, 塑造扬州工艺的形象代表, 增强优势企业品牌张力, 形成扬州工艺共有的无形资产, 打造“扬州工艺”地域品牌。“漆花牌”漆器和“玉缘牌”玉器同获中华老字号、省名牌产品及省著名商标称号。以特装形式组织的北京、深圳、温州扬州工艺美术精品展等北上南下整体推介活动, 展示了扬州工艺的整体实力, 提升了刺绣、剪纸等传统工艺品种的影响力。建设了工艺精品识别系统, 提升和保护了品牌形象。扬州工艺在全国的影响地位不断提升, 集团公司荣获全国轻工行业先进集体称号, 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全国工美联协和省工艺美协会副理事长及中国玩具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四、优化结构, 增强发展能力

突出新品开发、市场开拓、项目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通过多种途径在增强发展能力上下功夫, 努力形成经济与文化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局面。

1、优化产品结构, 推进科技创新。

挖掘传统精华, 坚持以精品战略引领市场, 翡翠《螳螂白菜》、点螺卷轴画《春江瀛洲图》等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工艺精品相继问世, 连续四年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2个特等奖, 夺得了全国18个特等奖中的8个, 被誉为“扬州现象”的突出表现, 赢得了全国工艺美术界的高度赞誉。同时以运用“四新”加快开发旅游纪念品、佛教题材产品和地方特色礼品等大众化产品为方向。加快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学研合作体系, 建成了漆器厂、玉器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借智开发新品。大力推进传统技艺与现代材料、现代工艺和现代科技的结合, 借鉴吸收其它行业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 积极研究应用了软点螺、无灰屏风、新复合板材、EPS等新技术新材料, 广泛采用了电脑雕刻机、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新一代高速玉雕机等先进技术设备。新品开发能力不断提高, 新品销售率保持30%以上。

2、优化产业结构, 拓展市场空间。

坚持“市场第一”、“小工艺大市场”的观点, 加快传统工艺与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结合。保护和利用好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 扬州漆艺、玉雕、剪纸等15个传统工艺保护品种已全部列入首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抢抓扬州旅游业大发展的机遇, 积极建设扬州玉器厂、扬州漆器厂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使其成功地进入了全国旅游景点市场。扬州旅游商品展销中心、扬州玉器工艺品、综合工艺品市场和礼品商场相继开业运营, 并恢复了老字号“扬州工艺美术服务部”。在巩固和拓展窗口阵地、打造展销结合的立体发展模式的基础上, 努力开拓国内重点大中城市市场, 通过开设形象店、聘请代理商及网上销售等多种形式, 以品牌连锁方式进行扩张经营, 扩大市场份额。先后赴台成功举办扬州花灯展、扬州工艺美术精品展及扬州剪纸特展, 促进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 扩大了扬州传统工艺在海内外市场的影响力。

3、加大产业投入, 加速打造产业链。

充分认识项目在实现跨越式发展中的“跳板”作用, 坚持“项目为王、投资为本、开发为先”的理念, 以项目推进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抓手, 积极挖掘和培植企业“亮点”, 为争取项目落户创造条件。除建成“三大展馆”外, 漆器厂邗江工业园新厂区和绣品厂仪征新厂区相继落成, 漆艺家具项目投产运营, 成为新增长点。中国扬州玉石料市场一期工程已建成开业, 汇聚了全国玉石料重点产区和部分世界玉石料资源, 将逐步形成集玉石料交易、玉器工艺品研发生产、销售拍卖为一体的产业基地。

五、以人为本, 落实保护政策

牢固树立人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人的素质决定发展能力和效果的观点, 坚持把发现、培养、引进、使用、凝聚人才作为重要任务。积极争取和落实政府扶持保护传统工艺的政策措施。

1、抓好政策性保护, 提高大师地位和待遇。

坚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多方面关心大师。推荐多名大师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省市政协委员、市人大常委、市党代会代表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 从中央到省市区各级都有工艺大师参政议政。经常通报行业发展情况, 鼓励大师建言献策, 凝聚人心集聚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建立了大师工作室, 并配备相应的工作设施。努力提高大师收入, 让大师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几年来我市大师中有两批50多人次享受了市财政从传统工艺保护发展基金中专项拨付的每月600—1200元不等的“师带徒”津贴, 企业分配制度也向大师和有突出贡献的技艺人员倾斜。关心大师身体健康, 每当大师生日或生病时登门祝贺与看望已形成制度。

2、抓好抢救性保护, 加大技艺传承力度。

认真研究落实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办法措施。扬州漆器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 在全国工艺美术品中开了先河。5位大师分别成为漆艺、玉雕、剪纸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刺绣大师陆树娴荣获“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 同时努力建立宝塔形的传承人名录体系。积极抢救濒临灭绝的传统技艺, 根据各产品的不同情况, 区别实施不同的保护方案和手段, 开展了通草花等传统工艺资料库建设。

3、抓好使用性开发, 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恢复中断了18年的市级大师评审, 新命名了47位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 涵盖了省15个传统工艺保护品种中的10个。积极推荐申报省和国家级大师, 近年来新增了国家级大师3人、省级大师14人、省级名人8人, 形成了近百人的大师名人队伍。以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和作用充分发挥为目标, 经常组织参加国内外表演、考察、采风及各种培训交流;鼓励出精品、出绝品, 推荐参加全国性展评, 举办全市工艺大师作品展、师带徒成果展和西博会获奖作品展, 对获奖者给予重奖;选配优秀大师进入企业领导班子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激励人才奋发努力脱颖而出。

4、抓好储备性开发, 加快培育人才梯队。

多层面、多途径、多门类地培养后续人才, 首批“师带徒”47名徒弟中23人获得技术等级和专业职称晋级, 师徒合作或艺徒独立完成的20多件精品分别在全国性评比中获得特、金、银等各类奖项。连续多年引进了近百名大中专毕业生充实设计、生产、营销、管理等岗位, 增添了后劲。开辟借智创业的新路,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柔性引进项目建设所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着力提升现有人才素质, 通过多种途径推进再教育工程。建好中级工培训基地, 办好扬州玉器学校, 与省商技校和市职技院等开展联合办学, 为又好又快发展培养和集聚更多的人力资源。

六、凝心聚力, 营造发展环境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坚持抓好廉政建设不放松, 为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

更加注重将党建工作与经济中心及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统筹协调, 互相促进。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的有关制度和工作机制, 落实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建活动, 党组织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显现。坚持将反腐倡廉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突出抓好两个《实施纲要》的学习贯彻, 实现反腐倡廉与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

2、发挥职工队伍的主体作用。

积极动员组织职工参与改革创新、合理化建议和争优创先活动。努力提高职工收入, 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让职工分享发展成果。多方筹措资金, 为困难企业职工办实事解难事, 切实解决职工退有所养、退所有医问题。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为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构建更加广阔的舞台。

3、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

篇4:改革开放后变化中的西藏

【关键词】改革开放 民族区域自治 反对分裂

一、经济发展为改善人居创造了条件

1978年,西藏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执行“土地归户使用,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和免征所有农业和牧业税收等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牧民搞好生产,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中央历来十分关心西藏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曾先后四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对口支援西藏和全国支援西藏的大政方针,并结合西藏实际,在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边贸等各个领域制定了多项有利于西藏发展的优惠政策,共安排了援助西藏基础设施等重点工程252项,中央财政拨款和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超过了500亿元。其中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研究确定支持西藏的重点项目117项,总投资320亿元,同时中央财政转移支付370亿元用于西藏各项公共事业的需要。

二、反对分裂活动,坚决挥卫祖国统一和主权完整

邓小平同志指出,“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他多次强调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搞独立、半独立、变相独立都不行。藏民族与其他各民族同属于中华大民族的成员,藏民族与中华各民族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认同和稳定的心理认同。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的安全问题,坚决捍卫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1994年7月召开了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指出:“西藏是边疆民族工作的重点地区,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前沿,有特殊的战略地位”,“我们与达赖集团的斗争,不是信教与不信教,自治与不自治的问题,而是维护祖国统一和反分裂的问题,是敌我性质的问题。”2004年发表的《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进一步指出,西藏与香港、澳门的情况完全不同,不存在恢复行使主权的问题,也不存在重搞另一种社会制度的可能,自然也就不能套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模式。

三、西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只要过去到过西藏到过拉萨的人,都会切实地感受到西藏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特别是最近10年来西藏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无不使人感到振奋和惊喜。应该说这种变化是一种质的飞跃和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对西藏增加政府财政,调整地方产业经济结构,促进农牧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农牧民和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都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一)基础设施的变化

交通方面,已经建成新藏、青藏、川藏、滇藏四条公路,西藏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3万3千公里;拉萨机场已经建成,开通了拉萨至北京、拉萨至西安、拉萨至成都、拉萨至广州等国内航线。彻底改变了历史上长期困扰西藏发展的交通闭塞问题,对改善和加强了西藏与祖国内地的物资交流和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能源方面。已经铺通从格尔木到拉萨1026公里长的输油管线,建设羊卓雍湖等水电站,总装机容量35.8万千瓦,形成年发电量6.97亿千瓦小时的发电能力,基本解决了西藏工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发展用电和城镇居民生活用能问题。

(二)信息通讯方面

完成兰西拉光缆工程,西藏境内铺设光缆总长度7386公里,建成西藏通讯大楼,总容量达到24万门,实现了西藏境内与内地和世界各地的信息通讯。

(三)文教卫生的变化

文化教育方面,以西藏大学、西藏图书馆、西藏博物院为代表的文化教育设施发展很快,全区共有大学4所,中学100所,小学894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7%,每年西藏有3378名学生进入大学学习。

(四)医疗卫生方面

西藏人民医院、西藏武警医院、拉萨人民医院、西藏藏医医院等医疗设施相断建成投入使用。全区有卫生机构1284所,其中农牧区卫生院703所。西藏平均预期寿命从和平解放前的36岁提高到67岁。全区有70个县、654个乡镇实行了合作医疗制度,共有170.3万农牧民参加了农牧区合作医疗组织。农牧民自愿参加,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方筹集资金,以大病统筹为主的互助合作制度,不仅保证了农牧民享受基本医疗保健的权利,也减轻了农牧民群众在医疗保健上所承受的经济负担,受到农牧民群众的欢迎。

四、坚持中央与地方相结合

即坚持中央政府的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相结合,一方面,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央政府首要的政治职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坚决服从中央的领导,具体而言,西藏自治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绝对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允许以任何方式谋求“西藏独立”;另一方面,在维护中央权威的基础上,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西藏自治区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切实保障西藏的自治权,具体而言,中央高度重视和支援西藏的发展,不断加大对西藏的直接投资,加大对西藏的扶持力度,推进经济发达地区与西藏的对口支援,同时,西藏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制定适合自身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计划,自主安排经济建设,如可自主管理、保护、开发自然资源,自主地安排使用地方的财政收人等。

结束语:

西藏和平解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交通、能源、通讯、医疗、教育等设施体系,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为改善人居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实践充分证明,坚持改革开放符合西藏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西藏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展望西藏美好未来,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深人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改革开放的最新成果与西藏的发展实践相结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结合,坚持把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相结合,努力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平安西藏与和谐西藏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M].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篇5:改革开放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迈出新步伐

经历了30个年头后,我国改革开放没有停步,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又迈出了新步伐。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认为,今年的改革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目标更加明确,改革更加重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加重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改革“四位一体”协同推进。二是思想更加解放,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转变发展和改革的理念,认真分析制约本地区发展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寻找改革的突破口。三是改革的针对性更强,上半年围绕化解经济生活中不协调、不平衡、不稳定、不可持续的因素,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围绕缓解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围绕应对国际经济风险,围绕完成攻坚任务,改革深入展开。

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深入推进。国有独资企业建立和完善董事会试点继续深化,实现了决策层和执行层的初步分开。“中国铁建”首次公开发行A股和H股,H股公司“中煤能源”增发A股。国家就电信行业重组作出部署,竞争性市场格局进一步形成。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调整至149家。有关部门发布《关于规范电力系统职工投资发电企业的意见》,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垄断行业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继续深化。基本完成预留和暂留发电资产变现工作和发电资产划转移交遗留问题收尾工作。组建“沪宁城际”等8家合资铁路公司,吸引更多社会资金直接投资铁路建设。

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稳步提高。稳步发展金融市场,有关部门发布《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创新企业直接融资产品。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积极推进,进一步推动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黄金市场对外开放迈出实质性步伐。以解决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为重点,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性建设得到加强。企业债、公司债发行规模扩大,债券管理体制、市场化发行机制和发债主体自我约束机制不断完善。规范发展土地市场,完善经营性土地出让制度,落实工业用地招标拍卖出让制度。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近2/3的省份出台了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实施办法。在资源价格改革方面,不失时机地理顺成品油和电力价格,同时,出台配套措施,缓解对困难群众和公益性行业的影响。

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在近70个中央预算单位推行公务卡管理制度。开展财政绩效考评试点。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全面实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实现统一。新的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颁布执行。提高了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调整了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适应宏观调控的需要,完善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取消了部分商品的消费税优惠政策。

金融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四家已改制银行深化内部改革,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得到提升。中国农业银行改革基础性工作继续推进。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改革取得突破,近期将挂牌成立股份公司。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上半年全国又有16个地区执行了新的最低工资标准。全国共有16个省份发布了工资指导线,引导企业通过集体协商合理确定职工工资。目前多数省份已基本解决工资历史拖欠问题,各地继续加强了防范新欠的制度建设,加快完善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和欠薪报告制度、工资保证金制度以及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

教育体制进一步健全。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都享受了免杂费和免费教科书政策。北京等16个省份和5个计划单列市免除了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惠及1702万名城市中小学生,其中天津等8个省份同时免除了教科书费。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的格局基本形成。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完善。6月底,31个省份全部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提前实现了今年全覆盖的目标。养老保险制度方面,顺利完成2008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作;稳步推进扩大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将天津等6个省份做实个人账户比例提高到4%;加快推进省级统筹工作,目前已有18个省份实现省级统筹;在5个省市进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医疗保险制度方面,目前,全国229个基本医疗保险扩大试点城市和地区中,已有142个出台实施方案。城镇职工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3574万人、4539万人。

农村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党中央、国务院对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明确了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目前,已有19个省份出台了关于推进改革的文件,已完成承包的林地约8.78亿亩,占集体林地的34.5%。国务院对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作出安排,要求通过改革,使海南农垦的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

篇6:改革开放食品的变化

三十年的时间掸指一挥,但社会的发展却有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三十年的变化展现在方方面面,这些变化都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

在饮食方面的改变更加是我们看的见得,在主食方面,我们从当初的只求温饱,到现在的琳琅满目。从过去的“低指标,瓜菜代,吃的饱,饿得快,肿了大腿,肿脑袋”。到现在的人民以不满足与西餐、法国大餐、日本料理、韩国烧烤和意大利比萨这些食品,而往海参、鲍鱼、翅肚的方向发展。

在PPT上我们可以看见,曾经我们是限制经济,什么都需要拿票去买,可能我们家也有很多这种粮票油票或者肉票,询问自己的长辈大多数的也都经历过曾经为了买米卖面大排长龙是时候,那时候的对家里的老一辈都是记忆深刻。而如今的经济我们早已看不见各种各样票证的踪影,相比之下各种各样的银行卡,信用卡被我们越来越多的人所使用,而去买东西也再也没有大排长龙的情况,各大超市让我们买米卖面不在是难题。

零食方面曾经的糖葫芦和爆米花也再试唯一的零食,PPT中各中各样的零食都是我们小时候记忆比较深的。但对于现在而言这些都是也同样是过去式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零食比这还要全面。以前都冰棒不知道还有几个人记得,它大概也就1块或者几毛钱,但现在的雪糕却很难在找到这个价格的了,从侧面看也能体现出我们的社会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小时侯的黑天天和桑葚门多人都还记得,每次吃完都会弄得满手黑,但现在却很少能看见它们的我身影,PPT中的水果大家都不陌生,现在在各种各样的超市或者水果卖场都能买的到,但现在的人们早就不是只关注水果的种类,更多的人关注的是营养。

现在的食品健康食品早已成为了时尚,人们追求的不单是吃饱吃好,还讲究饮食结构、营养搭配、吃出健康。琳琅满目的蔬果让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现在的我们要即吃出健康,也吃出品味。

篇7:改革开放中国的变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万众瞩目下辉煌的成立了。中国开始了伟大的富国兴邦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前辈们努力地为我国的辉煌征程努力着,虽然历经坎坷,但是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文化大革命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伟大领袖邓小平领导全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从此,中国每时每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军事、科技,中国都在渐渐地走向世界前沿。可能是由于我做了十几年学生的缘故,这些成就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中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变化。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学校里有一块很大的碑,上面刻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几个大字。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周恩来总理少年时期在沈阳读书的时候说的,你们要像他学习,要像他那样学习勤奋、刻苦,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只有你们变得强大了,我们的国家才能变得强大,我们的民族才能变得无上光荣!”带着这样的教诲,长大后,我明白了,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要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才能普遍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另外,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培养国国民的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是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有利于发展中国的先进文化,间接地促进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理念需要。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7年恢复高考,挽救了中国多少人才,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对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那场高考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是全国都有了新的活力。

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举国上下积极响应。我国的各个高校向国外派遣的留学生、交换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多的世界名校愿意接受我国的高校学生。于是,国家的政策也积极做出调整,使可以受到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963万,录取新生达675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我国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促使中国的各个方面迅猛发展,我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展示了中国人的素养,也展示了中国的崛起之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重新树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劳动观念,对学制、教材、教学时间都重新做了安排,整顿了教学秩序,恢复了师范院校,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进修,恢复了少年先锋队组织、中学共青团组织。至此,我国的教育事业步入恢复、调整和发展的轨道。那时候,教育事业经历着“拨乱反正”和“披荆斩棘”,各级各类教育学校的办学规模和校舍、仪器等办学条件以及环境都处于落伍、薄弱阶段,与现在我们拥有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宽敞明亮的教室和宿舍楼相比,真的是天壤之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硕果累累。各级各类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在全国上下风风火火地开展。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国民素质也有了飞跃式的进步。目前,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竞相争艳,国办教育与民办教育起头并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蓬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育德为先,全面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组织近千人进行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是全国上下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了更坚实的保障。

另外,现在的教育理念与多年前相比也有了显著的变化。那时候,课堂的主宰者是老师,学生只是听老师讲课,课堂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对只是的掌握就变得很有限,更别提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于是,学生就只能学到些死知识。而现在,丰富多彩的课堂,引人入胜的授课方式比比皆是,课堂有学生和老师共同主宰,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老师倾尽所学,讲授知识,学生开拓思维,不断创新。在这样的活跃氛围下,我们的科研事业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这与教育的改革是分不开的。

篇8:扬州改革开放的变化

一、全员覆盖, 规范明确参评对象

1. 研究生教育基本数据。

扬州大学作为一所省部共建的重点综合性大学, 是全国第一批博士、硕士授权点高校之一。自1992年合并办学以来, 历经20余年的发展, 学科门类齐全, 研究生培养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扩大和提高。根据扬州大学研究生院的数据显示, 目前扬州大学现有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6个博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分布于26个学院, 有学术型研究生、专业型研究生、海外留学生等各类在籍博硕士研究生9000余人。

2. 研究生奖助概况。

为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文件精神, 扬州大学对研究生奖助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 学校特别制定《扬州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实施办法 (试行) 》, 对研究生奖助的经费来源、奖学金类别、助学金类别、评审标准、奖助对象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学校对研究生奖助经费予以保障, 明确规定研究生奖助经费由国家财政拨款、科研经费、助学贷款、社会捐助、学校自筹资金等几方面予以保证;明确规定研究生奖学金包括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和学校学院自设奖学金, 研究生助学金包括研究生国家助学金, 研究生“三助” (助研、助管、助教) 岗位津贴, 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和学校学院自设助学金。自2014年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施行以来, 学校研究生奖助体系日臻完善, 研究生奖助经费投入不断增加,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面向在籍的全部博硕士研究生, 学业奖学金覆盖面达100%;修订国家奖学金评审细则, 在全校范围内统筹使用博士生和部分硕士生国家奖学金指标, 逐步形成了科研成果为导向、校院职能部门和导师多方参与的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以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为引领、研究生导师为主体的助研资助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学院设立院长奖学金, 对科研成果突出的研究生进一步予以奖励, 加大对研究生科研成果的表彰力度。如表1所列, 据不完全统计, 2014年以来, 扬州大学对研究生奖助学金的投入总额达九千八百多万元。

总体看来, 扬州大学研究生奖助标准处于江苏省领先水平, 较大地改善了研究生生活待遇, 有效地激发了研究生专业学习和科研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分类分型, 科学制定奖助细则

2014级是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施行的第一个年级, 针对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的实际情况, 扬州大学对未进行改革的2014级之前年级和进行改革的2014级及以后年级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校院自设研究生奖学金;奖学金和助学金等不同类型的奖助情况分类制定奖助标准、科学制定评审细则。

1. 国家奖学金。

国家奖学金在全校范围内依据《扬州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扬州大学博、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工作量化评分细则 (暂行) 》评定, 标准为博士研究生30000元每人, 硕士研究生20000元每人。在具体评审过程中, 博士研究生不将名额划拨至学院, 从综合表现、学习情况、科研成果三方面划定12个大项129个小项逐项规定分值, 由各学院博士研究生填报个人成果等具体信息自行申报, 最终在全校范围内依据得分高低来评定获奖者。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同时授予博士学术新人奖的荣誉称号, 同时鼓励博士研究生使用不同成果多次申报国家奖学金, 在学段内第二次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博士生, 另奖励20000元。硕士研究生则依据在籍人数测算各学院划拨名额, 各学院保留划拨名额的一般作为获奖基数, 学校将各学院划拨名额的一半统一至学校层面依据得分高低进行竞争, 视硕士研究生的得分高低, 成果丰硕得分高的硕士研究生最后的获奖数最高可达获奖基数的三倍, 最低的学院只能保有获奖基数。国家奖学金的评定细则体现了博硕士不同的导向, 博士阶段鼓励以科研成果来进行竞争、社会工作和学习情况的分值较硕士为低;硕士研究生在鼓励参与社会工作和认真学习的同时, 也鼓励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多发表成果。同样等级的科研成果, 硕士可获分值较博士为高。如此, 在坚持科研导向的同时, 也兼顾到博硕士学术水平的差异和获得成果的难易。

2. 学业奖学金。

主要评定依据为《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工作指导性量化评分细则 (试行)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设一、二、三等奖, 金额从4000元至18000元不等, 所有的无工资收入的非定向研究生均可获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因评定时间是在每年的9月, 研究生一年级无前一年的评定材料, 故一年级博士不分等次, 每人15600元;硕士为鼓励优秀生源前来攻读, 学校对本校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生源和来自985、211高校的生源给予12000元的学业奖学金, 其他生源给予8000元的奖学金。对于二、三年级的研究生, 从其上一年度的综合表现、学习情况、科研成果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打分, 依据得分来划定研究生可获学业奖学金的等级。从2014级起, 每位研究生入学均收取学费, 博士每年10000元, 学术型硕士每年8000元, 专业学位硕士每年10000元。学业奖学金等级和金额的设定, 在激励研究生认真学习、踏实研究方面有着显著的激励作用。

3. 助学金和其他。

主要设置依据为《扬州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实施办法 (试行) 》、《扬州大学朱敬文奖学金、助学金条例 (修订稿) 》。目前扬州大学提供的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朱敬文助学金、导师助研津贴、“三助”岗位津贴。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无工资收入的非定向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12000元, 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6000元;朱敬文助学金依据《扬州大学朱敬文奖学金、助学金条例 (修订稿) 》分配名额至各学院进行评定, 标准为2000元每人;2014级起研究生享受的助学金包括导师助研津贴、研究生“三助”津贴, 用于资助无工资收入的非定向研究生, 其中导师助研津贴标准为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不少于6000元, 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不少于2000元;研究生“三助”津贴每年4000元, 用于资助参加助研、助管、助教工作的研究生。

学校还设立了博士研究生申请出国 (境) 参加学术会议资助专项资金, 每季度都资助博士出国参加学术交流活动;设立优秀博士论文培育基金, 对优秀博士给予生活补贴。此外, 各学院还依据实际情况, 设立各种学院特色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以扬州大学农学院为例, 学院自设了院长奖学金, 由学科建设和协同创新中心专项经费提供, 用于奖励在学术论文、知识产权、科技研发等方面取得成果的博硕士研究生, 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五个等级, 奖励金额从2000元至50000元不等。

三、多方参与, 公正进行评定审核

扬州大学目前实施的分类分型的研究生奖助体系, 从奖学金和助学金两个大类, 兼顾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这两种不同类型, 从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 设立了多种多样的奖助学金, 牵涉到全体在籍研究生, 如何公正地进行评定和审核, 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也是研究生奖助体系实践和改革的重点。

在奖助学金的评定和审核过程中, 从班级、学院、学校, 都有相应的工作机构进行本单位范围的评审和决策;每一环节的阶段性结果都会在相应范围内进行公示, 无异议后才向下一环节递交或公布结果。

如图1所示, 在奖学金的评审过程中涉及的个人包括申报人、班主任、导师、院研究生秘书, 工作机构包括班委会、院评审委员会、校研究生工作部、校评审委员, 相应个人和机构都充分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作用,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认真进行奖学金评定审核工作。以国家奖学金的评定为例, 申报人如实填写自己在综合表现、学习情况、科研成果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并附相关证明支撑材料交所在班委会;班委会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认真汇总整理本班申报人的申报材料和证明材料, 由班主任对其综合表现进行审核把关并签字证明, 导师对其科研成果进行审核把关并签字证明;学院研究生秘书除对申报人学习情况进行审核外, 还需整合各班上报材料从12个大项129个小项逐项进行材料审核, 核定申报人各项得分;由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和学院领导组成的学院评审委员会负责对申报人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和价值、等级进行最终的评审和鉴定, 依据学校下拨的名额择优上报;校研究生工作部整合全校26个学院上报的国家奖学金申报人的情况, 对各项分值结果逐项进行核实整理, 形成全校的评审汇总表, 交由校学术委员会成员、职能部门领导、校领导组成的学校评审委员进行最终的评审, 决定国家奖学金的获得人选。

四、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的成效

在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实施之后, 在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受惠面、奖励力度、思想教育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成效。其一, 改革之后的研究生奖助体系惠及全体研究生, 使得每一位非在职攻读学位的研究生都可以享受到学业奖学金和助研津贴, 博士研究生平均15600元和硕士研究生平均9000元的学业奖学金标准相对于博士研究生10000元和硕士研究生8000元的学费而言, 在解决学费负担的同时, 还可以解决部分生活费用, 对提高研究生的积极性具有普适性的意义。其二, 改革之后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强化了科研成果导向, 学习成绩优秀、科研成果突出的研究生, 可以兼得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此外大部分学校或学院对研究生科研成果都有奖励政策, 再加上助研津贴和其他补贴, 高额度的科研成果回报有利于激发研究生潜心科研, 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也会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其三, 改革之后的研究生奖助体系明确设置了助研、助管、助教的岗位津贴, 有助于鼓励研究生自己的劳动获取所得, 可以培养研究生的自主意识和自食其力的能力, 同时在具体的助研、助管、助教的岗位工作中, 有助于他们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服务意识, 增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五、思考

美国“人本心理学之父”马斯洛在其代表作《动机与人格》中详细阐述了需要层次理论, 该理论将人的基本需要分为“匮乏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两类:其中“匮乏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 这类需要的满足依赖于他人和外部环境;“成长性需要”是指自我实现需要, 这类需要的满足主要通过个体的内在因素获得[1]。

在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改革实践中, 首先要重视研究生需求, 建立全员覆盖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设置奖助学金评审目标, 科学制定和完善评审细则;同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 确保公平进行评定审核, 这样才能使研究生奖助体系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完善。奖学金和助学金不仅是对研究生的物质奖励, 更重要的是对他们学习科研的一种肯定和认可, 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精神奖励;单纯的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都无法达到最完美的强化效果[2], 研究生奖助学金是物质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正强化。

无论哪种激励理论, 都是关注人个体内在精神或外显行为在外部诱因作用之下所起的变化, 是对激励作用过程和效果进行的研究。在激励理论的指导下, 以研究生奖助体系作为诱因, 不断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 激发研究生求学热情, 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 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龙明先.需要层次理论与ERG理论的比较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 2009, (06) :119-121.

上一篇:2022雨水节气的意义是什么下一篇:下一步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