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观后感

2024-04-15

审计观后感(精选8篇)

篇1:审计观后感

审计风云观后感

(2010311750朱周林)

这个学期,我们开始学习了《审计学》这门课程。作为我们经济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其实,我还是挺喜欢这门课程的。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效益性进行审计,评价经济责任,签证经济业务,以维护财经法规,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活动。

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审计,了解相关的知识,增加我们对这门课程的印象,老师让我们观看了《审计风云》第一集。《审计风云》又名》《监查法人》,是由渡边一贵.柳川强共同导演,冢本高史松下奈绪等人主演的一部日本电视剧,主要讲述的是年轻的会计师们在庞大的报表以及沉重的责任的夹缝中,烦恼而奋斗的故事。

看完第一集,后来我又在网上重新看了下第一集,接着还把剩下的五回剧情全部看完了,虽然有些东西看不懂,但是基本的主题,基本的思路还是懂了,看后感触良多。

第一集,简单介绍了日本资本市场的规模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在社会中所肩负的重大公信责任,然后较夸张的介绍了会计师所拥有的强大权力,接下来的台词是:“本剧介绍的是年轻的会计师们是如何在庞大的报表以及沉重的责任的夹 缝中烦恼而奋斗着的故事”。我明显感到自己被震撼了,而且有一种欣悦的满足感。,也不知道为什么,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看了这部电视剧给我的感觉是

1严肃,冷峻的画面,作为审计师的为难与高风 亮节,任何人在这个时候都无法保持独立性,所以审计显得更加神圣。

当时的背景是:日本拥有总计超过 4000 家上市公司,在这东京证券交易所,日平均交易额超过 2 兆日 元.在判断要买卖哪支股票时,投资家判断依据是财务决算报表.而对财务决算报 表进行审计的是会计事务所(具备 5 人以上注册会计师才能成立会计事务所).会 计事务所即注册会计师团体,进入公司现场审计,对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对各项财务数据进行彻底调查,核对决算报告是否属实,如果发现做假帐即要求公 司进行更正.如果企业不履行的话,甚至可以使企业退市。

这就是日本的审计师,拥有无上的权利,在中国或许没有这样的审计师。这部剧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太压抑了,六集都没笑过一分钟,在这个这么混乱的世道说他存在与现实并不为过,那些事情其实一般的人是不太会接触到的。看这个片子,就会觉得原来剥削就是这样环环相扣,黑暗无处不在...顺应还是反 抗,只能感叹力量的薄弱呀,其中的有些人是善是恶根本就无法分辨,还得从自己 的利益出发,看似邪恶的人其实也有自己的苦衷。

在审计报告宣布的时刻来临了,若杉踌躇片刻后还是宣布了要求他们修改营业额,并出具否定意见的决定,社长五味很意外质问田代,并要求他们滚蛋.但手下人还是要求社长修改,这时社长才道出,原来虚报额度就是为了让银行给予融资,如果不做公司就完了,社长当场向若杉下跪,其他手下也一同请求他.这个情节让我很有感触,他们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其实也没有错,难道非要把事情做得自己不赚钱,难道求心安就行吗那中国也就不会有舞弊的单位了,只是我觉 得作为审计人员要让他们改,甚至说做出一套有利于公司的制度,让公司不至于做

假账吧,男儿膝下有黄金,一跪不是那么容易的,实在是威胁到他的生存了呀。为了谨慎起见,他还是打电话给吉野,要求他对次日大笔金额融资的审核能够手下留情。知道帐本内有猫腻,所以吉野犹豫片刻后直接交给了若杉。若杉翻 开第一页居然就是飞鸟屋的资料,虽然很疑惑但还是埋头开始工作。深夜,看到 还在埋头苦干的吉野他们,须贺以上有老下有小希望吉野能放过东都银行。但吉 野却很正直的拒绝了,这让众人刮目相看,若杉表示东都其实已经破产了,吉野表 示要乐观一点,不然一旦东都破产,那整个经济就崩溃了,所以还是要得出一个结论。这里让我很纠结,就是这样的严格审计让很多人失去了很多,有时候想想是不是还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是不是要衡量一下生命与原则的重量。这部电视剧让我思考很多,有的人为了地位,为了金钱,成为了陈规旧套的老古董。有的人为了理想,为了幸福,却不得不挣扎在正义的冷漠和世俗的压力之间。剧中的主人公 若杉健司在经历了忧郁和徘徊的同时也经历了成长,找回了遗失的信任和希望,恢复了会计 师和企业客户之间微妙的平衡。这也是让我最终的结论,无论何时都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作 为一个审计师多么的艰辛但是只要我们热爱我们的职业,作为一个审计师是要付出很多的,同样也会得到很多,比如自身的荣誉感。所以这也是我们就业的一个方向,我们要努力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因为知识远远学不完。

冷峻、压抑,这是个严肃的故视;阴谋、陷阱,这是个步步惊心的故视;荣耀、责任,这是个关于注册会计师的故视,或者,如剧中所言,这是个讲述会计师们是如何在庞大的报表以及沉重的责任的夹缝中烦恼并奋斗着的故视。

网路上已有不少关于《审计风云》的评论,作者大多是在职或者曾经供职的会计师,而评论的矛头也更多的指向了剧情对于现实的夸大和扭曲(其实如果用唯物

辩证的眼光,从日本金融审计模式出发,该剧某种程度上该剧还是反映了日本会计行业的实际处境)。

先不说剧中会计师所拥有的强大的权力、乱七八糟的审计过程和漏洞佰出的资本市场,不可否认的是,在当今现实中风起云涌的资本市场,会计确实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行业,它在社会中肩负着重大的公信责任。而会计师更是是一种身份,一份荣耀,一种使命,是公正和智慧的象征。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会计师的光环之下,掩盖的是艰难的学习,是繁重的加班,是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是攸关法律和道德的沉重责任。

繁重的数据处理,实地的调研勘察,看似轻松闪过的审查现场画面,是需要怎样的专业素养来支持?又浸透了多少努力工作的汗水?不得而知。

但是,现实面对的还远远不止这些。剧集通过一些列的审查案例赤裸裸地揭开了会计师视务所既要从客户获得审计费,又要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还要顺应国家政府的政策管理的重重窘境。

所以,在剧中也反复的出现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选择成为会计师呢?

其实,在应对剧的主题中心之外,我们能寻获的,还有更多的蛛丝马迹,比如会计的艰难和辛劳,又比如会计师的放弃和牺牲。

而所谓的会计师们,为了以上种种,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家庭的温暖?自身的健康?……或许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深刻理解。或许剧中的场面有些夸张的成分,太过严肃,现实中可能不是这个样子,或许是这个样子,但是绝对没有这个严肃。这不禁让我对日本的文化,工作处事态度肃然起敬,真的,尽管很多时候,我是不喜欢日本的,包括他们的文化,人物,历史。这部剧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太压抑了,六集都没笑过一分钟,在这个这么

混乱的世道说他存在与现实并不为过,那些事情其实一般的人是不太会接触到的。看这个片子,就会觉得原来剥削就是这样环环相扣,黑暗无处不在...顺应还是反抗...只能感叹力量的薄弱呀.其中的有些人是善是恶根本就无法分辨,还得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看似邪恶的人其实也有自己的苦衷。

每一个故事的结局就意味着一个新的故事的开始。每个人在经历一段时期后都会逐渐达到习惯并适应自己的角色的过程,在经历这个阶段的转型后都会变得更加理性,更加稳重,然后在这个角色中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与生活规律,朝着下一个转角前进。我们应该学习剧中主人翁的那种价值观,对于工作的认真严谨以及不断追求客观事实,不被社会的不公平与人类的贪欲所吞噬的精神,我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包括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锻炼,学习不抛弃,不轻言放弃。坚持自己的标准和理想信念,在这份充满挑战和谨慎的生活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斗志和意志,不断未来的路多么艰辛,都要勇敢的走下去!

篇2:审计观后感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上的腐败现象也随之逐步严重起来,处于一种发展的态势。金钱、权利和黑恶势力时常交织在一起。《国家审计》这部电视剧在国家反腐如火如荼的关键时期推出,具有重大意义。

该片以一家国有企业主要领导的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为主线,突出反映了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的高度负责以及为了自己肩上那份责任而想尽办法与企业相关负责人周旋的过程,既体现了审计人员的严谨细致,也体现了现阶段审计工作的难度。从怀疑到成功取证 , 审计人员经历了重重干扰和困难 , 只为查出违规违法行为,揪出国家干部队伍中的蛀虫,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我国建国初期绝大部分党员、官员能够廉洁自律,真正 做到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服务,但是到了改革开放以后,由 于权力限制不完全性、制度的不完善,社会贪污腐败盛行,令人瞠目结舌。权力和金钱的交换,令平民者无不对其深恶 痛绝。贪污腐败行为也由以前的少数腐败转向如今多数腐 败,由以前的基层腐败转向如今的中高层腐败,由以前的个 人腐败转向如今的家族集体腐败。纵观上下五千年历史,一个政权的盛衰兴亡,周而复始也是由贪污腐败显现出来:初期政党清正廉洁,人民拥护,艰苦奋斗;后期贪污腐败盛行,民心向背于是也就灭亡了。因此做好审计工作,遏制贪污腐败便显得尤为重要。

篇3:审计观后感

一、审计证据、审计依据和审计准则的界定

在把这三个概念进行比较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明确的是这三者的确切涵义。把一个概念和其他概念进行分离的最有效方法就是研究其涵义,从最基础的层面考察二者之间存在的区别。

1. 审计证据的涵义

我国《审计法》中对审计证据的定义为:审计人员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等方式进行审计,并取得证明材料。可以作为审计证明材料的就是通常所说的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证明应证事物是否存在、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真相的凭证。在《独立审计准则》中规定,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形成审计意见所获取的证据。在《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中把审计证据定义为: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活动中,通过实施审计程序所获取的,用以证实审计事项,做出审计结论和建议的依据。对于国家审计而言,审计证据是指审计机关收集的用以证明审计事项并作为审计结论基础的资料。《国际审计准则》中将审计证据表述为:审计人员在达成据以形成审计意见的结论时所获取的信息。

从上述诸种对审计证据的定义中,我们可以找出很多共同点: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社会审计也好,政府审计、内部审计也罢,都是由审计人员在所开展的审计程序之中所获取的各种各样可以证明客观事实的存在性与真实性的证据,最终来形成审计结论。

2. 审计依据的涵义

审计证据是要用来评判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的资料,既然是评判就需要有一个标准来界定是非对错。审计理论上就把审计依据作为这样的一种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中对审计依据的解释:“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和本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机关以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规定为审计评价和处理处罚依据。”在内部审计理论体系中,审计依据被定义为审计人员衡量、评价被审计单位(或审计项目)经济效益优劣的标准和尺度,是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依据。

审计依据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来保证它的评价标准作用的发挥。在现实中,审计依据以各种规章制度的形式存在并起着规范的作用。

3. 审计准则的涵义

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需要有一套标准的系统来指导具体工作的进行,这样的一套标准就形成了审计准则。它需要审计人员遵循和应用,是审计专业行为的指南和规范。审计准则所关注和约束的对象是审计主体,对主体的活动进行指导和规范。审计准则更多的是与审计实务相连的,准则中的规范基本上是来源于实务进而指导实务的。早在1841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就在其S-X规则中使用了审计准则一词。在随后的一个多世纪内,审计准则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认可,并最终成为审计人员共同遵从的工作惯例。各国的实务界和理论界对审计准则的定义不尽相同。例如在蒙哥马利的《审计学》中指出:“审计准则是实施审计工作的指南。有时也称其为行动的戒律、准绳或指南,它规定客户和公众期望审计人员起码应达到的质量。”欧洲的会计师协会的观点是:审计准则说明了审计过程中工作人员希望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管理。日本在二战后按照美国的模式完善了证券交易市场,他们定义审计准则为:把审计实务中一般认为公正妥善的惯例加以概括而归纳出来的原则,职业会计师在进行企业财务报表审计时都应随时遵循。我国的学者和专家们也对审计准则的定义有着不同角度和层面上的说明。不管从哪个角度进行定义,审计准则被公认为是指导审计工作的标尺,对审计组织、人员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质量进行要求,控制和评价审计工作的效果。

二、审计证据、审计依据和审计准则的比较

明确了审计证据、审计依据和审计准则三个概念的涵义之后,把三者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 审计证据、审计依据和审计准则的相同点

(1)审计证据和审计依据的相同点

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从本审计单位获取的各种各样可以证明客观事实的存在性与真实性的证据。审计依据同样可以在审计过程中从被审计单位获取,这些依据主要是企业的经营目标、内部控制标准以及公司规章制度等。因此,内部审计依据在某些情况下也会被作为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和审计依据也具有部分相同点。一方面,二者都相当注重时效性。审计证据的效用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审计证据应与被审计事项所形成的时间相一致,只有这样,证据才有效。审计所要弄清楚的是经济事实的真实可靠,主要关注的会计信息是以会计分期为假设前提生成的,从这一点来分析,也决定了审计证据只有以及时作为其有效用的保证。审计依据的时效性体现在对不同时期发生的事项要用同时期的标准去评判。审计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更新之中。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都在不断地变化着,国家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地修订当中,这些都决定了审计依据是非常注重时效性的。另一方面,审计证据和审计依据都具有相关性。审计证据作为分析和证明的线索,是必须与被审计事项具有相关性的,并且相关性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审计证据证明力的强弱。只有在用来证实同一目标的审计证据充分且相互印证的情况下,才能产生一种联系证明力。审计依据亦然,它应该与被审计事项和应证实的目标相关。作为评判的标准,审计依据的相关性直接决定了审计人员所做的结论和审计意见是否正确。

(2)审计依据和审计准则的相同点

审计依据和审计准则都可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出现,在范围上,审计准则不及审计依据所涵盖的范围。审计依据可以上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但是审计准则通常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惯例,用来指导审计工作的开展。审计依据和审计准则都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

2. 审计证据、审计依据和审计准则的不同点

明确这三个概念之间存在不同之处是做好审计工作,推动审计理论向前发展的重要任务。从定义和存在形式上看,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是很明显的。

(1)审计证据和审计准则的不同点

审计证据与审计准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审计准则是指导性的规则,对审计人员的工作程序和方法进行规范。审计人员是在遵循审计准则的前提下获取审计证据的。

(2)审计证据和审计依据的不同点

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从被审计单位内部获得的,而审计依据不仅来源于内部,同时也来自于外部,并且通常是外部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审计证据的形式不固定,可以是具有证明作用的一切材料,而审计依据需要有一定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审计依据作为评价判断的准绳对审计证据进行衡量。审计证据只能说明事项的真实情况但并不能直接得出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只有将具有针对性的审计依据与相应的审计证据相结合比较,审计人员才能发表审计意见,才能判断出被审计项目的是非优劣。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利用技术手段收集到的,是整个审计工作的基础。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用来对审计证据进行判断和评价的工具,目的是得到最终的审计意见。审计依据在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3)审计依据和审计准则的不同点

审计依据与审计准则所关注的对象是不同的。审计依据针对的是审计证据,它通常为审计人员所用。但审计准则是用来指导审计工作的,它的客体是审计人员,审计人员只能遵循审计准则。对于最后的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审计依据所回答的是根据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而审计准则回答的是审计人员是怎样收集的证据,利用怎样的评价标准得到的结论。审计准则也具有评价的作用,但它评价的是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审计依据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凡是能够成为评价标准的一切法规、制度、规范都能成为依据,而审计准则是由专门的部门制定的一套指导体系,对实务进行指导。

三、新形式下审计证据、审计依据和审计准则的发展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经济活动的多样化,审计这门学科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审计新技术的涌现和新理念层出不穷的今天,审计证据、审计依据和审计准则必将有新的发展,面临更多的挑战。

1. 计算机审计的推广应用

当今的信息化社会,计算机和网络成为整个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网络联通了整个世界,给各个经济实体的交易形式也带来了新的变革。审计要适应这一发展,必须要找到自身和新技术的契合点,以期更好地利用其为审计服务。计算机联网审计应运而生。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利用网络和相关软件对被审计机关的财务信息实时监控,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在计算机审计中,审计证据的范围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证据以磁盘或数据库的形式存在,通过网络进行传递。

新的技术应用也需要有新的审计依据作为评价的标准,有关于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的管理法规应当尽快建立和完善。在这一方面,国内暂时还只是在企业和组织内部有相关的规定和操作规范。国外对这方面的关注发展比较早,也在日趋完善。ISACA(电子数据处理审计协会)已经致力于这方面四十多年,建立起一套系统的信息系统审计框架,推动着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也在补充着审计依据在这方面的空白。

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新的经济形势不断涌现,企业和组织的交易活动变得日益复杂多变,审计准则立足于实务,对现实的经济活动进行密切地关注。审计准则指导审计活动的进行,所以它在实务发展的同时思考审计人员如何应对新的经济形式,以此发展自身,推动审计准则的与时俱进。新的审计准则在去年年初颁布,及时体现了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趋势,引导审计机构采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工作。

2. 风险导向审计新理念的推广

篇4:审计观后感

一、如何认识审计权力

2006年4月,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审计人员猝死事件引起媒体关注,有人在网上发表文章《审计的权力到底有多大》。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为什么有人要宴请审计人员,为什么有人要给审计干部送礼。文章举例审计署监察部门曾公布自实行“八不准”审计纪律以来,审计部门拒收了多少礼金,上交了多少礼品,拒绝了多少次宴请。文章认为,这一方面说明审计机关的廉政纪律执行得好,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审计监督权正在变成权力寻租的对象。另外,更多的人在网上质疑,审计监督别人,谁来监督审计?看了这些文章和观点,笔者深受启发,得出了三个结论:

(一)审计监督权也是公共权力,也有权力的共性(即权力容易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败),必须接受监督,否则,必将会因权力寻租而导致腐败。所以,审计署党组决定在审计系统自我检查的基础上引入外部检查是英明之举。

(二)审计监督权必须依法设定,审计监督权的边界由法律确定。这是法治的必然要求。不能因为行使审计监督权而侵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市场主体的合法权利。

(三)审计监督权的行使必须符合程序理念。按照西方的法治理念,程序具有其独立的生命价值。西方人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公正的事,只能以程序的公正来保证结果的相对公正,程序不公正是最大的不公正,程序违法是最大的违法。因此,审计监督权必须依程序行使。在审计过程中,审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符合程序要求。这既是保证审计质量、保护被审计单位权益的要求,也是审计合法性的必然要求。否则,审计成果将因程序违法而付诸东流。

二、如何创新审计理念

十六大以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执政理念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奋斗目标。审计工作如何适应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呢?笔者觉得当务之急是要创新审计理念。具体来说,要确立两个理念,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确立服务的理念,处理好监督和服务的关系

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曾经指出,审计的根本目标是服务,监督只是手段。审计工作是寓服务于监督之中。当前,各级审计机关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延伸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从服务对象来说,既要立足于服务具体的被审计单位,更要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服务方式来说,既要通过揭露大案、要案铲除经济社会肌体上的“毒瘤”,使经济社会健康运行,更要通过效益审计揭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要改变考核机制,不能简单地以揭露大案、要案的成绩作为唯一的要素,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审计工作为宏观决策、为被审计单位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了多少有价值的思路和建议。

(二)确立发展的理念,处理好规范与发展的关系

审计的基础目标是促进被审计单位依法理财,规范理财;审计的根本目标则是促进经济社会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发展。规范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因此,规范和发展是辨证统一的;但另一方面,规范是静态的,发展是动态的。法律规范不可能穷尽万事万物,法律规范总是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规范和发展有时又是相互冲突的。在成熟的法治型国家,由于立法的质量较高,规范和发展的冲突有时不太明显。而在像我们这样法制不太健全和完善的国家,有时冲突会比较明显。这种冲突表现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就会出现很多合理不合法的事。怎么办?西方国家处理此类问题的方法是对法律进行违宪审查,如果觉得法律本身不合法或违背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那就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废止该部法律,这样新生事物自然变成合法事物了。在中国,抽象行政行为不可诉,也就是说,法律法规不可诉。我们的方法就是实事求是,看被审计单位的行为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否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要求。如果被审计单位的行为虽然违规了,但是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符合上述科学理论的要求,审计机关不能简单地处理、处罚了事,而应帮助被审计单位呼吁和反映,以促进法律的完善。

三、如何提高审计干部的修养

形势的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的素质如何适应审计工作的新变化是所有审计干部必须认真思考的大问题。李金华审计长在审计署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成立二十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在审计干部队伍中,精通审计业务、掌握法律知识、熟练应用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还不多,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善于从宏观层面进行综合分析的高端人才也不多,能够代表中国审计走向国际的高端人才更是屈指可数。那么,如何培养审计高端人才?如何提高审计干部的素质和修养呢?

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要不断提高审计干部四个方面的修养,即不断提高思想修养、道德修养、理论修养和文化艺术修养。

提高思想修养是为了提升境界;提高道德修养是为了砥砺品行;提高理论修养是为了夯实功底;提高文化艺术修养是为了提高品位。提高思想修养要求我们的审计干部要热爱审计事业,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有杜甫“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要有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气;要有孙中山“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的大气;更要有陶铸“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凛然正气。提高道德修养要求我们的审计干部要廉洁从审,以自身的正气和对法律的信仰感召所有的被审计对象,唤醒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以推进中国的法治化进程。提高理论修养要求我们的审计干部要增强宏观意识,培养理论思维,打造哲学功底。笔者个人觉得,理论思维缺乏、理论水平不高是审计干部最大的软肋,是当前审计工作上不了层次的最根本的原因。更可怕的是,很多同志没有意识到这点,“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批评某些领导干部埋头经济事务,不注意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发人深省!提高文化艺术修养要求我们的审计干部要博览群书,培养多方面的情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人生阅历。审计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审计干部除了要有技术性思维,更要有艺术修养,要实现科学和人文的统一,技术和艺术的统一。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对温家宝总理说,为什么我们现在产生不了科学大师,主要是我们的科技工作者缺乏艺术修养,导致创新能力不足。我们是否可以套用一下,为什么现在缺乏审计高端人才?是否也是因为我们的审计干部缺乏艺术修养所致?

篇5:审计风云观后感

——观《审计风云》有感

会计学院

11届ACCA1班

李思敏

学号:01114

542012年8月

所谓注册会计师,要时刻保持职业操守。努力修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独立的立场,公正诚实地履行义务。

——《注册会计师法》第一章第一条第二款

这是所有会计师的原则。白纸黑字,如实客观。

但每个人于此都有自己不同的解释。都也有自己不同的选择。

《审计风云》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

冷峻、压抑,这是个严肃的故事;阴谋、陷阱,这是个步步惊心的故事;荣耀、责任,这是个关于注册会计师的故事,或者,如剧中所言,这是个讲述会计师们是如何在庞大的报表以及沉重的责任的夹缝中烦恼并奋斗着的故事。

网路上已有不少关于《审计风云》的评论,作者大多是在职或者曾经供职的会计师,而评论的矛头也更多的指向了剧情对于现实的夸大和扭曲(其实如果用唯物辩证的眼光,从日本金融审计模式出发,该剧某种程度上该剧还是反映了日本会计行业的实际处境)。

且不论剧中会计师所拥有的强大的权力、乱七八糟的审计过程和漏洞百出的资本市场,不可否认的是,在当今现实中风起云涌的资本市场,会计确实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行业,它在社会中肩负着重大的公信责任。而会计师更是是一种身份,一份荣耀,一种使命,是公正和智慧的象征。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会计师的光环之下,掩盖的是艰难的学习,是繁重的加班,是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是攸关法律和道德的沉重责任。

繁重的数据处理,实地的调研勘察,看似轻松闪过的审查现场画面,是需要怎样的专业素养来支持?又浸透了多少努力工作的汗水?不得而知。

但是,现实面对的还远远不止这些。剧集通过一些列的审查案例赤裸裸地揭开了会计师事务所既要从客户获得审计费,又要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还要顺应国家政府的政策管理的重重窘境。

所以,在剧中也反复的出现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选择成为会计师呢?

有的人为了地位,为了金钱,成为了陈规旧套的老古董;有的人为了理想,为了幸福,却不得不挣扎在正义的冷漠和世俗的压力之间。有的人觉悟了,但更多的人迷失了。如果所有的审计都变得如斯的麻木不仁,那么这一环的监察究竟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最终越陷越深无法自拔的又是谁呢?当然,会计师也并非冷漠的运算机器。剧中的主人公若杉健司在经历了忧郁和徘徊的同时也经历了成长,找回了遗失的信任和希望,恢复了会计师和企业客户之间微妙的平衡。

其实,在本剧的主题中心之外,我们能寻获的,还有更多。

比如会计的艰难和辛劳。

又比如会计师的放弃和牺牲。

我曾有幸参观过安永的办公楼。一样长长的办公桌,一样忙碌的身影,却多了几分拥挤,几丝疲惫。也经常听闻关于加班低薪的各种抱怨,漫漫CPA之路的困难和艰辛,日益加剧的竞争的激烈。可是我也知道,要能担得起这份艰辛,也不是一般人轻易所能够。曾经的攻读和钻研且不计,仅当今资本市场上的新竞争和新要求赫然就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而所谓的会计师们,为了应对以上种种,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家庭的温暖?自身的健康?……或许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深刻理解。

而今,又时值会计行业的Peak Season,想见那些忙碌的身影,忽而有种奋进的动力。虽不能亲身体会OT的疯狂,然却有幸能够开始接触一些相关的事情,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不管将来的道路如何,注定受用一生。

我想这部片子本身的意义不在于探讨什么是审计,如何审计,而是审计的精神,以及审计师的职业道德。虽然只有短短六集,也很扣人心弦,结尾很欧·亨利式的令人浮想联翩,重生

感慨。借用剧中若杉妻的话:“真理有时也会伤人。”有时人们不经意的话也会伤害到别人,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罢了。

“理想只是在这里的自我安慰。”“正因为有了理想,才能奋斗下来,不是很好吗?”

“人生的成功是什么?”“就是人往高处走,一步一步向上爬。”“原来和幸福无关。”“幸福只是心理的问题。成功则是关乎金钱和权力的问题。虽然我也承认失败者里也有人觉得自己幸福。”“分得这么清楚,所以才能做出这样的审计,我也许不适合这个工作吧。”“但是这不是有你自己决定的。]”“那由谁?” “时间吧,人生的时间,是吧,老板?”“会吧,似乎确实如此。年轻时犹豫过很多事情,但是现在犹豫过什么都不记得了。”“呵呵,不愧是老板。这就像资产负债表,借贷一体,债务也能成为财产因善得恶,因恶得善。”“重要的就是活着,坚信一步一步向上爬。”

以上是男主角若杉和筱原以及酒吧老板关于理想、成功、幸福和时间关系的探讨。尽管筱原老师是个很现实的人,最后甚至引来牢狱之灾。不过后来也渐渐理解他说得话了。“无论能多么精确地演算这些数字,也无论能多么准确地发现决算书里的破绽,仅此,算不上是一个会计师。会计师不是计算器,而是人,如果没有人情,就没有审计的意义。”

最后的最后,若杉对小野寺说: “不管是什么现实,我都会用自己的双眼去看,靠自己来判断,把真实贯彻到底。” 小野寺对若杉却说: “感觉你教会了我一件事:贯彻真实并不是全部。如果不是为了别人的话,就没有意义了。谢谢。”

除了数字我们还要关注那些看不到的地方。

最终,还是要靠你自己亲眼去看。

是由你自己充满自信地作出判断。

大概生活就是如此了。

又还会有什么变化呢?比如若彬会渐变成筱原一样的世故吗?比如小野寺会真正回归自己的理想吗?又比如筱原会不再坚持自己的想法承认错误吗?

我们每个人也许都有自己的猜测。也是对自己未来的猜测。

篇6:《国家审计》观后感

一、本集一开始审计人民医院工作的前期准备阶段,叶开与徐咏萍就在讨论审计方案时产生了分歧。叶开主张从财务审计着手,重点查账目情况,徐咏萍则主张“跳出账本搞审计”,加大外围调查工作的力度,摸清医院收支的真实情况。此处的两种审计方法,一种是以叶开为代表的墨守成规,循规蹈矩,这种方法传统虽无大错,但是在审计工作中收效甚微。一种是以徐咏萍为代表提出“跳出账本搞审计”的创新性审计方法,在该案例中立竿见影效果显著。

所以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日新月异 ,对于传统的工作方法 ,我们既要充分肯定 ,又要实事求是发现问题与不足 ,积极大胆搞创新 、开拓新思路、新方法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 ,与时代接轨不能教科书式的搞工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活 ,这绝对是真理。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落伍。工作中不可拼资历 ,不是谁资格老就必须服从谁 ,而是应该积极鼓励年轻人敢于挑战老资格 ,敢于开拓新思路 ,没有绝对的真理 ,没有一成不变的工作方法 ,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才能使工作卓有成效 。

二、在审计组注意到医院的设备供应单位昊天医疗设备器材有限公司,是医院的子公司,设备比市场价格高却在医院的设备采购招标几乎全部中标。这一案例中,体现出一种不可回避的社会现象,就是招投标存在漏洞,近年来,无论是工程、设备采购方面政府一直在推行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招投标办法,可是种种问题种种事故仍是层出不穷。究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值得深思,所谓公开透明是否执行的彻底?招投标办法是否仍存在漏洞?串通投标、暗箱操作时有发生,政府监督力度不够,利益面前个别权利人员置国家利益与不顾,着实让人痛心!

三、徐父被骗后住进了市人民医院,病情严重,徐母希望谭启聪来做手术,并让徐咏萍准备一万元红包,请谭启聪主刀,徐咏萍百般纠结。叶开的儿子成绩不太好今年考一中,妻子让他疏通关系,交赞助费。这两件事 ,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 ,医疗、教育与我们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 ,医疗要红包现实生活中比剧中更为严重 ,有的医院几乎明码标价 ,已成公开的事实 。 教育上学交赞助费、建校费等等名目花样繁多 ,亦是屡见不鲜。我们几乎都有类似经历 ,人民的血汗钱就这样被各式各样的名目套取 ,这种行径无异与土匪劣绅 巧取豪夺!今年来 ,国家通过各种方法进行整治 ,虽卓有成效 ,但仍屡禁不止 ,我想制度只是一种手段 ,只有唤醒每个人的良知才能彻底根治这一顽疾!

四、谭启聪告诉徐咏萍,从昊天套取的现金,都作为医院职工的加班费、福利费和科研经费使用,他本人没有领过一分钱。这件事中,全体职工都称赞谭院长,但是虽然谭没有将套取的钱财装入自己的口袋,而是用于为小团体谋求利益,改善职工福利,于情可理,然与法不容。

篇7:看《国家审计》观后感

剧情围绕几个大案要案展开:东州市审计局经责处处长徐咏萍带领叶开,黄柯,袁忠诚,金逗逗组成的审计小组,在局长周维海和副局长董寿年的领导下,审计出东州热电公司总经理章劲松擅自挪用国有资金炒股,用公款为情人杨玉玲购买商品房的犯罪嫌疑。审计小组排除各种干扰,对东州市人民医院院长谭启聪在设备招投标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坚决查处。在对北江区原区长梁宏宇的离任审计中,不仅发现了民营普济医院的骗保线索,为医保中心挽回一百多万元的损失,而且在低保审计中为农村低保户追回了被村干部挪用的低保金。在审计署和市委领导的支持下,审计小组最后揭开了北江区副区长万文杰与国土储备中心主任郭明恒勾结侵吞国家复垦资金和高速路建设补偿资金的贪腐大案。

看完剧集,我体会到了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承受相当大的心理压力,所以独立,客观和公正是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审计人员在办理审计事项时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合理谨慎,职业胜任,保守秘密,廉洁奉公,恪尽职守;在执行职务时,应当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在办理审计事项时,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按照规定回避,特别是在做出审计评价,提出处理处罚意见时,应当做到依法办事,公平公正,不得偏袒任何一方,需运用审计知识,技能和经验来保持职业谨慎。

审计其实是一个很谨慎的职业,既要做到实事求是又要做到面面俱到,在工作中坚持公正,维持住做人的底线,绝不因人事上或者领导个人所施加的压力而跨越底线。

篇8:审计观后感

1 机制创新, 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

1.1 创新审计的领导体制, 更好地发挥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作用

独立性是审计的“生命线”, 没有独立性, 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便无从谈起, 审计重要作用的发挥更是奢望。然而在现行的双重领导体制下, 各级审计机关的人财物均操控于地方政府, 当发生区域利益冲突或部门单位利益冲突时, 审计机关易受到地方政府和“人情网”的影响和干涉, 无法对被审计单位作出客观评价, 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监督功能。现代监督理论与实践经验证明, 在各种监督制约机制中, 最有力、最有效、最权威的是自上而下的垂直监督, 其他监督是否奏效, 都取决于垂直监督机制是否健全强化。国家审计的本质是监督, 而监督的效能也同样取决于领导体制上的突破与创新。为此, 建议国家审计的领导体制应由现行的双重领导体制尽快向相对垂直的领导体制转变。

1.2 优化资源配置机制, 促进审计效率全面提高

由于干部免、审、任的时间差很小, 或未审先任, 或审任同步, 导致经济责任审计时间仓促, 被动应战问题比较突出, 再加上基层审计人员少, 优化资源配制机制对实现审计总体目标, 提高工作效率更加重要。

(1) 优化审计机关内部资源配置机制, 使审计机关的人力、技术、信息等资源在系统内得到合理配置。审计机关应加强系统内的协调配合, 在接到组织部门的审计建议书后, 可安排内部有关科室统一负责向组织、人事、纪检等部门征询被审计对象的有关情况及所在单位年度考核情况, 统一向组织部门报送被审计领导对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 这样使审计人员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场审计实施中, 也避免了审计局内不同审计组在同一时间内各自向相关部门征询造成的资源浪费。另外审计机关应当不断充实审计数据库, 建立领导干部审计信息、审计经验共享机制, 使审计机关的人力、技术、信息等资源在系统内得到合理配置。

(2) 建立政府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机制, 节约审计成本, 提高审计效率。开展高效能的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建立科学的协调机制, 因此我们可以经济责任审计联席制度为平台, 实现政府各部门与审计工作相关资源的共享利用。组织部门作为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牵头单位, 应尽量提前向审计部门提供待审对象名单, 以便合理安排时间, 为审计部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再次, 纪检监察机关尽快向审计机关提供被审计对象的有关情况, 另外应充分发挥财政、税务、人事、信访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 形成整体合力, 以弥补审计的局限性, 同时运用其他部门的工作成果, 也可提高审计效率。

2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创新经济责任审计理念

(1)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探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经济责任审计中, 涉及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评价, 作为经济责任评价的法定部门, 审计机关必须探索建立一套绩效评价体系。要将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状况, 以其期初为基数, 进行逐年比较, 描绘其变动趋势, 从而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评价。

(2) 建立外部人才专家资料库, 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降低审计风险。时代在发展, 审计环境也在变化,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会碰到越来越多的新问题, 如经济责任审计中涉及对某些事项的评价、环境影响的评价、特定资产的评估、项目可行性评估等, 仅依靠目前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已无法作出定量或定性的专业判断和分析。难以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可能使作出的审计结论隐藏审计风险。在这种情况下, 审计机关可以聘请某一领域中具有专门技能、知识和经验的个人和单位提供专业服务, 充分整合外部专业力量参与国家审计工作, 以保证及时完成审计任务。利用外部人才专家库这个载体, 既可以宣传审计, 为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又可以弥补目前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的缺陷, 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审计风险。

(3) 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问责、问效的工作机制, 更好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作用。创新审计理念也就是在创新审计思路,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要以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管理使用的全部资金走向为主线, 关注全部政府性资金的管理、分配、使用环节, 关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指标和取得指标而付出的成本与代价, 从而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作出客观真实的评价。对一些损害群众利益, 浪费国家资财, 不顾资源与环境承受能力, 片面追求发展速度, 一味追求政绩的行为, 予以问责。利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制度, 形成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机制, 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和党内谈话、述职述廉等制度结合起来, 建立起结果通报制度、结果整改监督机制。

3 审计方法创新, 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现代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1) 实行审前公告, 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互相监督。审前公告内容包括审计实施范围、审计时间、审计对象、审计纪律、审计组组长及成员姓名、举报监督电话等。审计组在审计通知书送达被审计单位的同时, 要在被审计单位醒目的位置张贴审前公告。通过这一举措可以主动接受公众对审计工作和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监督, 进一步提高审计透明度, 同时也可拓宽审计信息源, 为审计提供线索。

(2) 采取查账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拓宽审计渠道, 规避审计风险。在经济责任审计前要向组织、人事、纪检、财政、信访等部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对象的有关情况, 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 通过座谈等方式分别听取被审计领导干部和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代表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和情况反映, 并作好记录。要通过召开座谈会、通报会、个别走访等形式, 广泛发动群众, 拓展取证渠道;充分利用相关部门的检查结果等资料, 确定重点, 对群众举报反映的经济问题一一核实, 规避审计风险。

(3) 加强计算机辅助审计, 推进计算机技术与审计工作的融合运用, 拓宽审计视野。现在在经济责任审计中, 已普遍利用审计现场实施软件, 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和业务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 确定审计疑点, 使审计人员能够更加高效地获取强有力的审计证据, 为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奠定合理基础。同时也要加快对于联网审计的探索, 以便及时、全面、便捷地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 大幅提高审计效率, 实现审计技术质的飞跃。

(4) 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整改情况进行落实, 提高审计成果利用水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作用和效果如何, 很大程度取决于审计成果的落实情况。被审计单位应将审计意见和建议的整改情况以书面形式, 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审计机关和纪检监察部门, 审计机关应利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制度, 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和党内谈话、述职述廉等制度结合起来, 建立起结果通报制度、结果整改监督机制, 使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作用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刘家义.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J].中国审计, 2011 (16) .

[2]盖爱萍, 岑利.民生审计呼唤政府审计创新[J].中国审计, 2009 (4) ,

上一篇:树公心 掏真心 聚民心-干部培训班学习心得下一篇:针灸康复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