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观课感

2024-04-15

数学观课感(精选12篇)

篇1:数学观课感

2012年金秋羊城

——首届两岸四地小漟数学优质课观摩活动有感

非常感谢黄主任、科组长及各位老师们的厚爱。本人和科组长何老师代表我校数学科组于12月3—4号参加了,由广东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在广州番禺区市桥英东体育馆举办的2012年金秋羊城———首届两岸四地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活动。

那两天的广州,气温低,我和何老师发着低烧、头痛欲裂。小柴胡、三九感冒冲剂和抗病毒口服液轮番下肚后,依然顶着寒冷准时坐在四面透冷风的体育馆里听课。生怕辜负了老师们的期望。天气和环境即使这么恶劣,也丝毫挡不住全国各地的老师奔赴到番禺听课的热情。会场上黑压压坐满了人。本次的两岸四地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活动,云集了国内、香港、澳门、台湾四地的优秀老师代表。他们精彩的纷呈的课堂,让我受益非浅,感触良多,现在和大家分享下本次观课的一些感想和体会,认识比较肤浅,不成熟,望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

本次上课的版本有人教版、苏教版、港版、康轩版,共11节课。其中人教版有6节,它们分别是二年级下册的“两步应用题”和“千以内数的认识”;四年级下册的“小数加、减法”和“三角形的认识”;六年级上册的“鸡兔同笼“和“数对确定位置”。苏教版有2节,分别是五年级下册“图形的密铺”、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其余的有香港老师上的港版五年级“四则应用题“、澳门老师他的学校用的是国内人教版的教材,他上的是“鸡兔同笼”、台湾老师上的是康轩版6年级上册“数量关系、黄爱华老师压轴上“圆的认识”。

浙江省杭洲市安吉路实验学校的牛献礼老师是第一个上场,他上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两步应用题”,他的课堂赢得了开门红。他本节课的重点是小括号在加、减法二则运算中的使用。课堂上老师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先去探索、发现加、减法综合式的运算顺序。然后结合情境通过凸显新的矛盾认识小括号的作用,帮助学生对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更加深刻的体验。如:学生在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时出现了这样一个小矛盾:解决“还剩下多少个面包”的问题时,要先算“一共卖了多少个”(即先算综合算式里的加法),而算式54-22+8应该先算减法(已有的运算顺序)。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当时学生们都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这时突然从学生中间冒出一句很响亮的话“加个括号呗”,这一句“加个括号呗”赢得了会场所有老师的一片掌声。给孩子的善于思考、探索的精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样,在算式里添上小括号就不再是机械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己领悟的,是思辩的结果;运算顺序就不再是对学生的硬性规定,而是解决问题的需要。通过计算和比较学生体会到加上或去掉小括号会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最终改变算式的结果。

香港宣道会叶绍荫纪念小学的陈若愚老师上的五年级级四则计算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11位老师当中唯一用广东话上课的。来自外省的老师在私下说,他的课一个字都听不懂。很庆幸自己是广东人,还听得明白他上课在说什么。他的课堂用两个字形容“轻松”。课堂模式是小组合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能力较弱的学生,借此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整堂课老师的话不多,基本上都是学生在下面讨论、协作完成老师给出的应用题,一堂课听老师讲的最多的一句话是“系不系好难?甘我俾多五至八分钟你地再思考、讨论呀”,接下来就是学生反馈,遇到学生解决不了的,又是小组讨论解决,一堂课40分钟,老师上得很轻松,学生看起来也学得轻松,他也是唯一一个比较按时下课的老师。

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陈钢老师上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密铺”让我受到了启发:二年级下册的花边可以借鉴一下。本节课学生要理解什么是图形密铺,知道有哪些平面图形可以密铺。整节课给我的印象最深是学生通过大量的不同图形的平铺,由此感知什么叫图形密铺,学生自己归纳图形密铺的概念。让人感觉好像置身于拼图世界般。课后大会上有老师通过手机留言批评他上的课没有实际的教学参考价值。原因是教具、学具太多,如果常态课这样上是不现实的。

这些课都集合了这么一个特点:把一个需要解决的矛盾交给学生,让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开动了脑筋,锻炼了思维的敏捷性,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还有许多优秀的课例,在这,我就不一一举例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的科组长何丽燕老师为科组定购了本次活动的上课光碟,等光碟寄回来的时候,老师们再通过看光碟感受课改后这些优秀老师旧课新上的风采。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有了更强的危机感、紧迫感。身为老师的自己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所以平时的教学要多学习、多实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篇2:数学观课感

9月14日,我和学校的几位老师在向校长的带领下赶赴长沙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著名特级教师创新力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此次活动在长沙市雨花区新东方大酒店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语文老师端坐在会议厅里仔细聆听、认真感受并专注学习各位专家老师的优秀教学经验。我觉得自己非常有幸能参加参加了此次教学观摩活动。

两天的时间我们分别听了四位特级教师上的精彩示范课和两位教师的教学理论讲座:王崧舟老师的《孔子游春》、张学伟老师的《林冲棒打洪教头》和张忠诚老师的《姥姥的剪纸》以及薛发根老师的《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这四堂课各有千秋,都是我们要学习的好榜样,这些课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读”——巧妙地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品读文本,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四位老师都善于采取鼓励、示范、幽默等各种方法让学生卸下束缚,大胆展示自己的朗读天赋,跟随老师对文本情境的引导及精准又不失风趣的点评,或权衡句与句间声音的轻重缓急、或配上相应的动作表演、或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感知文本,体验由阅读到精度、品读的快乐。学生们的脸上无不洋溢着求知的幸福,就连空气里似乎都飘荡着浓浓的书香味,流淌着朗朗的读书声。

此外,文本的延伸与拓展也是专家们教学中特别注重的要素。王崧舟老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水的第二个特点“有情义”时,就根据学生的感悟总结到:“水是没有一定形状的,所以我们可以说水或方或长、或园或扁、或弯或直……古今中外写水的诗句多如繁星。”然后便出示四句与水有关的诗句(①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③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④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让学生说说诗句中水的形状,这不仅是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结合古典诗句对孩子们也是一种文化熏陶。

篇3:数学观课报告

1、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创设教学情景。

新课程标准要求孩子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这些课中,教师都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从情景中引入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例如在重庆育才中学马黄萍老师的《计数原理》中,从前不久马航失联客机事件入手,整节课都以这一事件为背景,让学生深切理解了分类,分步计数原理及其应用,并请学生以失联客机事件为背景编两类计数原理应用题。让学生切身感受身边的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在昆明年轻教师陈荣玻老师课堂中,通过学生观看《子午书卷》栏目中报道的距今多年但出土时却保存完好的女尸的情况,猜测;估数引出课题;这些教学情景的创设,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情景和机会。

2、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重视营造愉快课堂。

通过这几节课我看出每位名师都在向我们传递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看到每位名师都体现了这点――重视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而是现在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体现主动性学习,重视学生的能力的培养。

智慧之花开在孩子们的手上。我们老师重视孩子的动手操作,重视孩子的手脑结合,俗话说:心灵手巧。要想真正的学好知识就是要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那么动手操作就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知识。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感觉到整个课堂体现的特点:一是将课堂交给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主人翁思想,这样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建立了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二是老师无批评、责怪的语言,更多的是鼓励和表扬,整个课堂让人感觉轻松、活泼;三是老师的教学理念新颖,注重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思维方法;四是老师教学语言幽默风趣,能迅速激发学生听课激情,提高听课注意力,使学生能积极发言;五是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空间,在科学的引导下让学生畅所欲言,发挥想象,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六是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新、奇、贵、曲折,喜闻乐见。几位教师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最重要的是他们都能想方设法的借学生的口说老师想说的话,真正做到了知识的迁移。教学过程的推动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双方智慧的体现。这些名师就是把自己和学生的智慧充分地挖掘,放大,施展,从而使他们的课生机勃勃。

篇4:《小学数学》观课报告

潘店镇张楼中心小学

尉万水

通过观看了几位老师的讲课,我的脑海中浮现了四个字:以生为本。现在流行的“生本课堂”也是教育部门推崇的这样一个课堂,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一直在努力的尽量的寻找这样的课堂,在石冬梅老师的课堂上就较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给孩子提出问题的机会,并且通过这种有效的师生互动,学生主动的去尝试解决问题,情绪高昂,每一个学生几乎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构建了一定的数学模式。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功夫,这个功夫的核心对于数学教师而言不只是表现在其解题、讲题的水平,更要体现在帮助学生聚焦困惑的能力上。就像是摄影工作,聚焦准确是第一位的。正如一位哲人说过“思维起源于某种疑惑、迷乱或怀疑”。因为,对于年级较低的小学生而言,学生学习的需要有时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自己不明确的,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提升。

几位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识迁移到新知,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作为载体,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的新颖亲近,变得看得见,摸得着,易于接受,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即体现出教学面向生活,也反映了现实生活,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例如:李老师在运用教材例题让学生通过“试验、猜想、验证、概括”,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算理,达到了自主掌握面积计算的方法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目的。

篇5:数学观课报告

数学来源于生活。吴老师出示的几个情景都来自于生活:青青购物,曹冲称象,春游租车,安全过桥。学生身边的事,学生感觉自然,贴近自己,有趣也有用,所以学生容易接受。

值得赞赏的还有,上课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什么是估算?”“估算有什方法?”“什么时候用估算?”“为什么要估算?”“估算有什么用处?”在完成新知识的传授中不留痕迹的.一一做了解答。

估算大象的的体重,是课堂的高潮,也是这节课最精彩之处。吴老师没有去干预、限制学生的思维,而是让学生自由的尽情地发挥。让学生自己归纳方法。于是课堂沸腾了,各种方法一一出现:大估,小估,大小估,中估,四舍五入,调凑估。创新思维的不断涌现。吴老师没有说过多的话,去干预学生,而是关键时去引导。对学生每一种方法给予肯定和引导和鼓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这种成功比起物质奖励,要长久得多,自然达到乐学的目的。

追问是本节课又一个特色。数学的根本之一,是寻根问底,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吴老师用追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请看一个重难点的破解:和一个学生的对话。

师:“结果没出来,但思路已经有了,你是怎么想的?”

生:“比较准确地往大估。”

师:“比较准确地往大估,这话很有分量!啥叫准确?你把它看作什么?”

生:“我把它看作整十数。”

师:“听懂了吗?

生:“听懂了。”

师:“都是一个一个的整十数,我想,在你的心中悄悄的有了标准,,你为什么把328作而看作330,而不看作320呢?”

生:“看成320就变小。”

师:“也就是说,当个位上是8,你就往上怎么样啊?”

生:“往上估,往大估。”

师:“那你把352看作360了,是吗?把352看作350更好,还是看作360更好一点。”

生:“350.”

师:“你想改过来为什么你变化了?为什么你改成350?”

生:“我用四舍五入法。”

师:“当个位上是2”

生:“往下估,往小估”

师:“7呢?”……

最后总结1至4往下估,5至9往上估。

这种层层递进式的追问,学生不但学到了方法,而且化解了难点。

篇6:初中数学观课报告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

1.教学过程重结论更重过程。教师创设生活情境,通过一个个简单、小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大胆回答;同时对于学生的答案,鼓励、表扬为主,让学生体验参与课堂的乐趣。

2.教学关注学科,更关注人。三位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关注人的教育理念。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包括每位学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是教师应该关注的对象。教师的一个个小问题给予学生独立思考、整理的时间,而不是急于告知。对问题的回答,能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对于学生的答案,都能给予尊重、鼓励,而不是死板固定。另外,老师们都能关注学生情趣生活和情感体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前提,这才是最好的教学。

3.老师们能够通过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准备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常规热身,也有专项准备,老师们可以从效果和氛围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点,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4、老师们的课体现出一种快速“准备”的意识,也就是说简化准备活动的程序,围绕主教材的学习,让学生从安静状态较迅速地过渡到主教材的练习中,一般就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几个专项身体练习,既热身又为主教材学习做好铺垫,这种理念值得借鉴学习。

5交往与互动结合。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三位教师都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在合作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与理解;同时,促进学生不断反省,不断提高。

但教学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目标意识淡薄,出现了目标与教学的不一致性的现象。课时教学设计应是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在教学实施中要根据教学计划执行并落实到位。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实施环节与教学计划有出入,特别是学习目标的达成指向、关键点的教学突破,练习次数和数量上有较大的差距等。教学目标是指学习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么或获取什么特定能力的一种具体明确的陈述。一堂好的体育课要有规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后,学习者(学生)行为特征的预期变化,是对学生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情感等方面学习成果及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体育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认识到目标不是理论的,而是实践的、实在的、具体的和可操作的。

2、有的教师上课“花样”很多,但落实知识、技能、方法不够。这样做,有违教学规律,容易贻误学生。我们目前的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让每个练习扎扎实实的练,在这些练习中学生的体质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篇7:小学数学观课报告

我认真观摩了三位老师的三节课课,课堂教学风格各有千秋,都浸润着浓浓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真实、朴实、扎实、生活化的数学课堂都是各位执教教师智慧火花的精彩呈现,我想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让课堂活跃起来。下面我从教师的教学维度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总体评价:我觉得老师都从一年级孩子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把每个环节都想的很到位,很符合一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同时课堂的练习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出发,锻炼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主要优点:①通过复习的导入,12-6 16-8 46-

32等的复习既加深了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同时对本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②注重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③加强知识间的对比。探索42-26退位减法之前,联系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比对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④体现算法多样化。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学生自主探索出多种算法,并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⑤在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活动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⑥巩固练习的设置通过一些更游戏似的问题来积极的引发学生思考,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篇8:小学数学观课心得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太原师范第一附属小学教师成艳斌的课堂中,经历《找规律》的发现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让学生在面对新的现象或者命题时,能主动的运用相关的策略有效的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个创设学习情境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探寻盆花的摆放、四季的轮回、彩旗的悬挂??的规律,体现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在具体的情境中逐步优化解题策略。规律总是有章可循,但规律又总不是能一眼望穿的。有时还藏着很多既变的因素。要想真正掌握规律,除了洞察力要强,还要有极高的悟性。成老师的这堂课通过认真的分析,细致的讲解,多种形式的反复操练,启发诱导等,让学生初步掌握了规律的由来,这正如上课,说起来课堂是应该有着既定的教学模式的,这也便可以理解成规律了;

但模式通常又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也正如同规律的可塑性了。数学的规律,尚且还可探得一二;而人生这个大舞台的规律,确是没有人可以真正地求得答案的。

二、以学生为主体

这堂课是由来自厦门第二实验小学的许洋老师带来的——《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这是一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有缘可循的,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实践的能力上的综合运用,而神奇的莫比乌斯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数学视野的好题材。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一张普通的纸条翻转粘合,居然就从双侧面圈变为了单侧面圈。许老师就是用魔术式的手法把学生带进莫比乌丝圈的奇幻世界。学生在不断的假设、猜想、操作、惊奇中思考着问题,产生着新的疑问。在“猜想—验证—探究”中一次又一次感受着数学的神奇魅力。听课过程中,我们也被许老师感染了,老师们也随着课的延伸和课堂上的图示制作着莫比乌丝圈,和许老师以及班上的学生一样对它的奇妙惊叹不已。这是一节没有结尾的课,是一部悬念剧。它的妙处不但是在教学生一个新的知识,而是在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渴望。许老师还用他的这节课告诉我们这样的信息:新课程、新教学、新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广闻博览,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进行数学教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把握学生的学习心向,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课堂,这样才能设计出令学生喜欢和惊奇的数学活动课,让学生徜徉其中。

三、强化知识应用

来自常州市博爱小学的潘雪琪老师执教的《秒的认识》,让学生用动作体验1秒;听儿歌体验5秒、10秒;用跳绳、拍皮球,计算等体验60秒。老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而有趣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的学习方法,真正体现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展示、在汇报交流中提示1分等于60秒。学生在解决一个一个问题中理解了1分等于60秒这个概念。同时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一秒有多长,能做些什么?5秒,10秒,20秒,到一分钟同时渗透思品教育,指导学生做个珍惜时间的小主人,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四、经历中体验新知

《认识负数》这节课是来自河北师范大学附小的副校长杨荣带来的,整堂课中表现了我们文化深厚底蕴,扎实的教学功底,高超的教学艺术,对学习贯彻实施的新课标的方法、策略上都有独到之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都来自于生活的真实题材,组织学生积极的参与数学活动,努力探索,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兴趣去探索数学学习的过程,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品尝着成功带来的喜悦。引入生活的实例让学生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存在。

五、灵活运用策略

“强哥”是来自福建省福安市韩城第一小学的副校长阮志强。

课的开始,强哥通过把自己过去的照片做成课件“强哥成长史”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学生学术的培养,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课题材料赋有童趣,学生们学的兴趣盎然,很有思考价值,不是为了乐趣而乐,这里面有浓浓的思考价值,让学生不得不去思考,让学生感受数学给我们带来的魅力。

六、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篇9:小学数学观课报告

一、感悟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还原于生活。

各教师都针对现在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课堂的故事情境最终都被真实的生活问题所替代,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使学生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获得对数学理解,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获得简单平面图形的直接经验。和学生一起经历了真实的生活问题,多样的数学问题,典型的数学问题的历程,从而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睛看世界,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发展自身的能力。

二、有效的课堂活动,全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跟参与度。

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设计思路清晰,循序渐进,课堂由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在学生初步感知知识后,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数一数、想一想、量一形象的操作中了解,体会新课堂特点的过程,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三、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习题形式多样化。

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让学生主动独立思考探索,小组内学生与学生讨论,小组与小组合作讨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生没有疑问时,最后由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为突破难点做了铺垫。学生小组汇报时,各学习小组争先恐后,畅所欲言,各抒已见。练习题目形式多样,贴近生活实际,在整个课堂过程中获取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篇10:数学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顾老师是一位数学素养非常高的老师,无论是粉笔字的板书,数学语言的规范,数学问题的设计,数学思想的渗透等多方面都展示了很高的水平。小学男教师特有的严谨、大气的教学风格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顾老师首先从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换算入手,引入探究体积单位的换算,这期中渗透了化新为旧的转化思想。在探究新知环节,又是处处渗透转化思想,借鉴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学习体积单位的换算方法,从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的“化”——乘进率,从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的“聚”除以进率。在学习新知的同时,注重学生解决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设计了牛奶包装箱、用砖砌墙、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等现实问题,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小结中,又一次总结升华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化未知为已知。

篇11:初中数学研修观课报告[范文]

借助研修平台,有机会观摩了全省各地优秀数学老师精彩课堂,认真观看了这六节课,各有各的风采,亮点纷呈,收获颇多。看过很多课,教材分析、三维目标、学情分析头头是道,可是预设很丰满,生成很骨感,有点华而不实,但尉香梅老师执教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说到就做到,让人眼前一亮,感想挺多。

我确定的观察点为“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情、新课标要求;说到是否做到,“目标达成”视角“学生活动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知识与技能目标,着重通过知识回顾、例题讲解、巩固练习等环节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着重通过思考引例、探究新知、例题讲解等环节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着重通过生活实例数学化、探究新知、例题总结、拓展提高等环节实现,挑战自我,体验成功,养成边思考、边练习、变归纳的学习习惯。“基于学习重点是对法则和运算律的理解,所以为了避免因为小数、分数运算的复杂性而冲淡学习的重点,有理数的运算以整数运算的学习为出发点,然后过渡到含有小数、分数的运算”,分析合理,实践课堂效果挺好。

总体评价:整节课设计合理,目标明确、具体,实践效果好;重点突出,难点处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环节紧凑,思路清晰:知识回顾、探究新知、例题讲解、巩固练习、拓展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课堂小测,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密度适中,启迪到位,互动合作,积极参与,效率高,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这节课有以下主要优点很值得学习:

1、教学目标华而有实。目标设计紧扣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积极的自我体验,小组成员展示说明,分析归纳结论。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技能的教学与能力、情感的教学等多元化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内容丰富,组织得当;手段多样,有问题点拨,自主探究,有合作交流,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地思考者,辩论者、交流者,学生的主体得到进一步体现。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知识点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出来的,训练是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进行的,整个过程是探究加点拨,更多体现的生是主演,师是导演。

2、小组合作热烈有效。自主与合作是新课标着重强调的两种主要学习方式,但很多课堂上的小组合作表面的热闹掩盖不了内在的空虚。而尉老师这节课小组合作适时、热烈、有效,如探究新知这一环节中,自主思考能回答的寥寥几人,疑难处恰是合作交流时,合作充分,多数同学自豪举起手,争着回答,效果即现。

3、注重思维的开发。很多老师强调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不喜欢“不同政见者”,这样造成学生思维僵化,厌学;而尉老师尽量不用己见限制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题多解,发散思维,包容开放,即使有不妥之处,也让学生点评纠错,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唯书不唯上,用于质疑勇于表达自己观点,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人格。

本节还有很多优点,如分层教学,不同层度的学生,不同要求,不同收获等等,不再一一叙述。当然再美的玉也许有瑕疵,提几点建议:

1、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典型错误,设计好难点如何突破,疑点如何解决,尤其是符号与括号的问题,最好出形式各样的题,反复进行。当然也不可能所有问题都能预设,这就需要课堂机智,以学定教,及时发现问题,展示集中出现的问题,交流讨论,挖出病根,给出规范解答,建立错题本,强化记忆。掌控好各环节,时间合理分配。

2、引入竞争机制,如个人、小组竞争,活跃气氛,激发思维;多出些难易不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形式各样的题,让不同层度的同学都有会做的题,都有话要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收获。

我的收获:

1、教学目标设计要符合学情、新课标要求,具有可操作性。课堂内容讲多讲少、讲深讲浅等,目标就是指挥棒,就是标准,所以一定设计好目标。

2、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放心大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以学定教。

3、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多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容,精选例题,疑难处、易错处多出形式各样的问题,突破疑难。

篇12:2018暑期研修数学观课报告

------《观课报告》

年年岁岁“修”相似,岁岁年年“研”不同。每逢七月倍火热,今年的火热好像比往年来得更猛烈一些,但是依然阻挡不了老师们研修的热情。借助研修平台,有机会观摩了全省各地三位优秀数学老师的精彩课堂,这三位老师都认真研究了课程标准,深入挖掘教材,在教学中展现出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自身修养的综合素养,使我受益匪浅。

一、注重新知识的生成过程

注重新知识的生成,是现在新课标在课堂中的体现。例如:刘老师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分组讨论和猜谜活动等来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锻炼学生解题的能力,并且让学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形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良好学风。李老师的《一元二次方程》这节课注重方法与概念的形成,注重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与学生熟悉的情景相结合。在分层练习这一环节中,教师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从学生的知识掌握的程度,设计了不同练习,由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课堂教学中要求更加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这几节课都有充分的体现,如:穆老师课堂中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培养学生得符号感和理解能力。课堂中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共同总结,在交流中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究,使学生再亲自经历整个探究过程后,能够更深入的理解积的乘方运算性质,并会熟练应用积的乘方运算性质进行计算。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获得。课堂上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学生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刘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构建师生互动、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采取恰当的任务学习策略,保证教学各个环节的落实和成效。

三、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

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可以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例如刘老师在课堂中采用“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的流程来组织教学,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从而获取知识。这样的学程使学生不仅获得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展示了知识形成过程及对知识理解、以及各个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形成了知识体系,完善了认知结构,拓展知识应用。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充分运用由具体到一般的方法,突出重点。

穆老师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需求很好地利用了教材中的活动设计。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培养学生得符号感和理解能力,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穆老师的整个教学设计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探究意识和情感态度的提升也可谓用心良苦,真正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达标练习精心设计,层次分明

“多角度,深层次”展开推动学生思维的教学活动。如李老师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等要求,有效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层练习。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建构知识框架,练习设计由易到难,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上一篇:高三物理寒假学习计划下一篇:关于宿舍管理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