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观课报告

2024-04-18

初中数学课观课报告(通用12篇)

篇1:初中数学课观课报告

初中数学观课报告

今年继续参加了2018年初中教师全员远程研修观课评课活动。我听了三位教师的数学课,讲课教师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发挥小组合学习及当堂达标检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针对刘老师的课简单说一下:

本节课刘老师利用课本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存在,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实际的需要,由实例中“木条与墙壁平行”这一特殊情况入手,学生很容易理解。通过问题1巧妙的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较好了建立的数学模型;又通过问题2实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过渡,点击重点。设置了“转动纸条”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教师借助电子白板旋转功能演示,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直观认识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结论。第二,再次引导学生将转动纸条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出“三线八角”的基本图形,并借助电子白板的各种笔,直观形象地认识同位角。第三,在较好的处理了前两个环节后,探索得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结论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由浅入深,充分地让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较好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刘老师的做法实为巧妙。

本节课的教学,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学生学习兴趣较高。同时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会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教学中,体现教师组织课堂教学能力相当强:从学生质疑问难中,引导学生以本节课内容为主,并引导学生要认真学习好其他的文化知识,将来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的备课能做到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做到有条理、有层次。从刘老师的教案可以看得出:学生的预习——联系生活实际的生动言词、创设情景的过渡,引入及鼓励性词语全面调动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互动引究探索——质疑问难——严谨的小结——拓展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的非常到位。

刘老师在利用问题2暴露定义法判别直线平行的可操作性较差,从而为下面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埋下伏笔.利用问题3这一特殊情况,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自然转入通过角的关系研究直线平行的条件的探索,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值得赞赏。

最后,在实现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有较好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并随着老师问题的提出而不断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设计的动手实验与课本相比进行了改变,更加简单易操作实现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变化中感受角的大小变化与直线位置关系的联系的教学目标。在得到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第二个环节从数学的角度来认识三线八角,这样逐渐提高思维要求,教学效果良好。

篇2:初中数学课观课报告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

1.教学过程重结论更重过程。教师创设生活情境,通过一个个简单、小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大胆回答;同时对于学生的答案,鼓励、表扬为主,让学生体验参与课堂的乐趣。

2.教学关注学科,更关注人。三位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关注人的教育理念。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包括每位学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是教师应该关注的对象。教师的一个个小问题给予学生独立思考、整理的时间,而不是急于告知。对问题的回答,能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对于学生的答案,都能给予尊重、鼓励,而不是死板固定。另外,老师们都能关注学生情趣生活和情感体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前提,这才是最好的教学。

3.老师们能够通过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准备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常规热身,也有专项准备,老师们可以从效果和氛围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点,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4、老师们的课体现出一种快速“准备”的意识,也就是说简化准备活动的程序,围绕主教材的学习,让学生从安静状态较迅速地过渡到主教材的练习中,一般就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几个专项身体练习,既热身又为主教材学习做好铺垫,这种理念值得借鉴学习。

5交往与互动结合。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三位教师都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在合作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与理解;同时,促进学生不断反省,不断提高。

但教学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目标意识淡薄,出现了目标与教学的不一致性的现象。课时教学设计应是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在教学实施中要根据教学计划执行并落实到位。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实施环节与教学计划有出入,特别是学习目标的达成指向、关键点的教学突破,练习次数和数量上有较大的差距等。教学目标是指学习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么或获取什么特定能力的一种具体明确的陈述。一堂好的体育课要有规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后,学习者(学生)行为特征的预期变化,是对学生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情感等方面学习成果及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体育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认识到目标不是理论的,而是实践的、实在的、具体的和可操作的。

2、有的教师上课“花样”很多,但落实知识、技能、方法不够。这样做,有违教学规律,容易贻误学生。我们目前的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让每个练习扎扎实实的练,在这些练习中学生的体质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篇3: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观课与议课

提到“观课议课”, 我们部分教师还不大理解, 因为“听课评课”给教师们留下的烙印实在太深了, 认为只是换个新的称谓, 其实,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 “观课议课”是“听课评课”的发展。它与听课评课并不只是说法上的不同, “观”强调的是用多种感官去收集课堂信息, 而“议”则更强调平等的“以一求多”, 营造“宽松、公正、交流”的教研活动氛围。从教师专业成长途径来看, 观课议课理所当然应成为主要渠道, 若不改进, 反而影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所以我们几位熟悉的老师常常自发地互相观课与议课, 感觉很乐意, 彼此善意地提出建议, 收获颇大。

目前,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观课仪课存在的一些弊端。

一、观课仪课的领导、教师随意下结论

我发现有部分学校领导或者其他学科教师在观课议课前都基本没有先熟悉执教者上课所涉及的课标、教材及教学目标、重难点, 也很少课前与教师谈话, 了解教师上课的具体环节、设计理念等, 更没看见带上现代观课工具。也许是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工作都比较繁忙, 观课议课虽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难免给领导和教师加重了工作负担。观课评课者抱着应付差事的态度, 导致零乱发言, 达不到最起码的评课效果。我们在平时的观课议课活动中却明显感觉到因为不了解教材, 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现象。如在我们学校, 化学科只有一位教师, 由于要完成每学期10篇听课记录, 显然加大了工作量。也有很多跨学科教师为了完成听课记录, 参加观课议课, 但是在其过程中, 有一些教师就很“真诚”又无奈的说:“说实话, 这节课我没听懂。”甚至年轻的语文教师在我的化学议课上首先举手发言, 介于同事之间的尊重, 真是无语。还有一些教师在议课时, 缺乏有价值的建议性、有效性评价。其根本原因就是这些教师不了解这些课程的编排结构, 学科性质、特点及课标要求, 也由于要评课, 只有从自己的视角或熟悉学科的标准为出发点去议, 结果执教教师有苦难言, 解释嘛, 觉得不尊重别人, 还勉强一直在点头, 表示感谢, 其实表情已经非常尴尬, 实在是委屈得可以。辛辛苦苦的设计、准备和付出备受打击。于是有的教师听说要安排公共课, 紧张得厉害, 在办公室坐立不安, 长此以往, 我们这些学科教学质量如何提高?这些学科专业教师的成长路在何方?甚为担忧。

二、观课议课者自身的观点意识和现代教育理念没有改变, 敷衍判断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新时代课改理念, 几乎没有谁不知道, 然而落实在具体行动中又是什么样的现状呢?在平时的观课议课中, 常听到有教师说:“这节课学生配合得好。”“师生互动多。”“这个班的学生基础怎么这么差, 学生没配合好, 教学效果不理想。”等等。其实可以静静地想想:教师为什么而教书?是为自己吗, 不是!教师这个职业是因学生而存在的, 可以说是一种服务行业, 那就是为学生而服务的。既然是为学生服务的, 要讲究服务质量, 服务对象满意度如何, 被服务者是否开心、快乐, 那就不存在学生配合老师之说法, 学生是有思想的人, 不能是机械的装载机, 因此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学生, 教师要做的是不断在预设与实施中调控课堂,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不是依照教学预设去主宰、使唤学生。所以观课评课者应该关心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思想感受和知识的了解程度, 是否体现真正的主体地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很多观课者对教师的导课、讲解、演示, 甚至后面的拓展环节都颇感兴趣, 就是在中间15分钟学生练习时间里无所事事, 觉得好冷场。议课时还提出能否把学生练习的时间再压缩, 以免“冷场”时间过长, 影响评委心理, 最后还是一句话有待研究、提高。乍一听好像还有那么点道理, 但是仔细想想, 难道我们的教育教学为了展示自己而视学生不见吗?课是给学生上的还是给评委上的?我们观课者为什么不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身上, 为什么不去关注学生在干什么, 干得怎么样, 有什么问题, 原因又是什么?学生到底需要多长时间练习, 执教教师说练习时间仓促了, 而观课者却说时间过长, 原因就是我们没有把目光集中在学生身上, 试问, 教学是学生为主体还是教师的精彩表演?

三、创新型课堂消失, 教师表演精彩, 学生甚是茫然

创新型课堂是师生一起人人参与、相互合作、共同提高、弘扬个性和促进学生的发展的过程, 不是追求单位时间内传授知识的量, 不是教师的知识展示, 而是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与状态。既要看教学行为的“效果”, 更要看这个效果是否有益, 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行为习惯是否发挥着永久性的影响, 要看获得效果的过程与方法是否得当。教研活动中的“优质”课, 最常见的现象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不到位的前提下, 学生“悟性”很高, 教学过程非常的顺利, 教学效果突出, 像播放机一样总结得很精彩, 但给观课者的感觉像是在演戏, 看不到学生知识获取和技能形成及情感、态度养成的真实过程。试想:教师上课之前应该思考什么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若一节课中一切都是学生演练过的, 或是提前规定学生做好准备工作, 以便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这节课很“精彩”!得到评委好评, 授课人还感谢学校、感谢教研组, 我们打磨了好几遍。这样的“优质”课意义何在?我认为是教师自身对课堂的调控不够自信, 生怕学生不按自己的教学预设进行, 更没有自我挑战的勇气。这样的课影响如何?给听课的老师若干的疑问:每节课都这样好的“效果”吗?我们要学习什么呢?等等。

我认为观课议课首先要熟悉课标, 应该有的放矢, 特别要注意理解上课老师。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视角去批评别人, 当你不了解别人的追求时, 就把别人弄得十分难受。因此,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在观课之前做好准备工作,

(上接第61页)

四、公式应用错误

例4:在ΔABC中, B=30°, AB=2 3槡, AC=2。求ΔABC的面积。

错解:根据正弦定理知AB=AC, 即槡2 3=2, 得

sin Csin Bsin Csin 30°

sin C=槡23, 所以C=60°, 则A=90°, 进而ΔABC的面积S=

满足条件的角可能不唯一, 此时三角形解的情况可能是无解、一解、两解, 这时要借助已知条件加以检验, 务必做到不查看、了解相关课程的标准, 弄清教材的编排意图、特点及本课教学在其中的地位作用, 最好再看看教师的教案, “聪明”授课教师会发给观课者教案与学案, 在议课之前就某些疑惑应与老师交流, 议课时要能够站在一线教师的角度, 透过课堂现象看本质, 帮助分析潜在的深层原因, 并且给出合理的建议, 不要让教师讲完课后忐忑不安, 而是在议课的平台上与之交流感受和看法, 使授课者感受的是激励和鼓舞, 得到关心, 这样才能使教师在专业成长中真正得到提高。

观课议课还要关注教学设计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发展, 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 包括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等, 看学生的参与程度怎样, 学的效果如何, 从教学的大环节到小环节, 看是否突出了重点和难点, 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和体现学科特点等。以此促进教师转变观念, 改进教法。

观课议课促使师生共同发展, 展示活力课堂。课堂上的生命活力首先表现为师生个性的发展, 即个人精神世界的独特性得到尊重, 思考的批判性、思维的独特性和思想的创造性得到鼓励, 让生命绽放活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最重要的是课堂教学的研究, 以同伴的姿态和学习、交流、研讨的心态去观课、议课, 真正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我认为“观课与议课”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基本目的, 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专业性的支持, 诊断并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执教者的教学提出建设性意见, 研究大家共同面临的教学问题, 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供平台, 观课与信息反馈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研究课改的路上, 观课议课是课堂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与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 是一种课堂研究方法的改进, 更是一种教研文化的重建, 是教师学习和提高的温馨的训练场。

漏解、不多解。

正解:根据正弦定理知AB=AC, 即槡2 3=2。得

sin Csin Bsin Csin 30°

sin C=槡23, 由于ABsin 30°<AC<AB, 即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有两个, 故C=60°或120°。则A=90°或30°, 故ΔABC的面积

为S=21AB·AC·sin A=21×2槡3×2×sin 90°=2槡3或S=

篇4: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报告

一、教学模式的流程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自主探究,验证猜想——自主练习,科学应用。

二、教学环节介绍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闭攵越萄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尽量将教材中抽象的、单一的、枯燥的知识,通过身边熟知的喜闻乐见的情境,以动促静,从而引发学习的动机与欲望,从创设的情境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轻松学到知识。

例如:在讲授函数与方程关系这一节课时,我就在课前就移动手机收费问题让学生帮父母选择付费方式,将学生分组,展开调查,在讲授前让学生展示他们的选择结果。这些问题都是他们生活中常见问题,所以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卑压钩珊捅硐帜骋桓鍪学问题的各种层面的元素用一种或几种软件工具(如几何画板,FLASH等开放系统)制作课件。即在电脑平台上构建一个问题情境,有教师对各种元素有序的控制操作,变换各种情境,并通过学生小组的协作学习,去观察问题、验证结论、体验本质、归纳和发现结论。

3弊⒅匮菔臼笛椋注意学科联系。例如:在学习不等式的性质时,我用物理天平做了演示,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

在数学的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数学问题可以在数学情景中直接提出,也可以让学生围绕教师创设的情境提出情境问题。问题的产生可以给我们的教学起到导航的作用,我们可以根据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确定本节课需要解决的知识重点。

例如在讲“旋转”这节课时,旋转的特征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如何发现旋转的特征?我让学生利用手中的三角板进行操作,如果以直角顶点作为旋转中心,在旋转过程中能形成的图形形状及各部分的数量关系,显示可猜想结果。帮助学生借助直观演示进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

(三)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想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探究的前提、基础。学生主要是观察实验、体会变化、自主参与、发现规律。从而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例如:在发现三角形内接矩形的面积变化规律的“数学”实验中,我首先出示图形,在△ABC中P是BC边上的任意一点,以P为顶点在三角形内做矩形,使矩形的一边在BC上,当点P在BC边运动面积会怎么变化。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提出猜想,自主探究,探究完成后接着设BP为X,矩形面积为Y,建立X与Y间的关系,让学生观察当X变化时,Y变化的特点及其最值,让学生继续提出猜想探究结论的正确性。最后总结规律。几何定理的教学则更能充分体现这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在自主探究验证猜想的环节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所提出问题的猜想结论加以验证,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学会理性思考,同时培养学生推理论证的能力。

(四)自主练习,科学应用

篇5:初中数学平方差公式观课报告

《平方差公式》这一节重点和难点就在于结构的不变性和字母的可变性。因此在教学设计思想是从让每一位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式结构的不变性和字母的可变性从而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只是在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措施及侧重点上有所区别。

具体来说,都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突出了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环环相扣,题目设计逐层深入,及时反馈学习效果,精讲多练。基本实现了预想的效果。我认为该课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

1、导入新颖,从小故事出发,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留下悬念,同时对平方差公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从而揭示课题。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和练习以及公式的几何解释,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2、选题合理、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在巩固练习中通过像(x+y)(x-y)这种简单的套公式题型逐渐转换到涉及带负号的变式像(-a–b)(-a+b),(-a-b)(b-a),(a+b)(b-a)这样的题型,通过各类变式和判断及找错的题型问题的暴露,及时处理。使得学生逐步加深对公式结构的理解和记忆。然后转回到课前给学生留下的疑问,最后实现创新,用简便方法计算,使得整个课堂容量大,充实。

3、注重学生的训练和问题的暴露。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通过几组层层递进的例题练习让学生逐步理解公式中字母的可变性。最后达到对公式的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使公式的运用得到升华。

篇6:初中数学课观课报告

郯城县育新中学

管仪翠

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课本的理解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强调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在听《平面直角坐标系》这节课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杨老师不一样的风采,杨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以亲切的笑容,温和的语调贯彻课堂始终,学生课堂的反应自然很活跃很积极,让人真切体会到了生命化课堂的魔幻魅力。

下面就谈谈几点印象深刻的方面:

一、每堂课都注重创设情景巧妙导入新课

杨老师,用了一首动听的《红旗飘飘》,现场自己演唱吸引学生和在场老师的注意,引出神州八号飞船在太空平面的位置,引出课题《平面直角坐标系》,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使学生急切想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他们的这点值得我学习。

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是有趣的。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 1 理冲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 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

二、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

杨老师的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和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这次的课件制作水平相当高,很真实,而且使用效果好,克服以前课件华而不实的现象,学生的专著力只在课件表面的画面上,没有起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课件成了摆设。课件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为教学服务,不能主次颠倒。

三、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动手能力的培养

杨老师根据所教内容的特点,采用自主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学习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观察的发现,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之后,逐步对发现进行分析,深入到问题的本质,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加强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对于问题的处理,能分组的讨论,学生动手去演示,真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研究问题的过程和结论不是教师讲出来的,也不是学生念出来的,而是学生“悟”出来的。只有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过程 和结论,才是学生真正理解的,学生才会明白,才会去应用。

这次听课另外一个感受是:这次数学课上很好的处理了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间的关系。就是需要讨论的地方采取了同桌间互相讨论。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一律强调学生独立思考。不像以前一节课闹哄哄地多次合作、讨论。事实上,新课改所倡导的小组合作与学生独立思考并不是相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我们不能因为盲从合作学习而丢弃独立思考,首先应该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独立思考,他还有什么创新呢?

四、注重课堂实效性

对于课堂实效性,杨老师给我印象很深刻,虽然这位老师没有太多华丽的语言,学生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但很有效果,知识的层次很到位,深度的挖掘很到位,题组练习很有梯度,我觉得这节课虽然有些沉闷但是学生们应该是学到的东西很多,知识的掌握应该很好。

篇7:初中生物 观课报告

远程研修我认真观看了三位教师精彩的课堂实录视频,并仔细阅读了相关的教学材料,受益匪浅。几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授课过程非常成功,优点很多,值得学习。下面我根据自己的观察谈谈观课的几点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世界上凡杰出人才、创新大师都有异乎寻常的强烈兴趣,因而作为教师就要把怎样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的作用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反思三位教师的课堂课堂,都能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运用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知识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的引导下去体会、理解知识,通过向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拓展延伸,让学生走进生活,开阔视野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教师的教学不能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走进学生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突出学科育人功能。在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活动的人。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三、收获及一点建议

《鸟类飞行》加入学生熟悉的歌曲配音,引发学生的课堂热情。让多位学生试飞纸飞机的活动,将学生充分带动起来,融入课堂教学。双呼吸模拟器具的制作,具体明了的将鸟类的呼吸特点呈现出来,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与度高,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课堂气氛活跃有序。运用《想飞》动画视频,既引出了本节的内容又在结尾时融入了生物学科的人文素养。本节课值得好好品味,学习!

《生物的分类》一节教师教态自然,亲切,教学环节完整,层次清晰,结构严谨,体现生物教学特色;课堂容量适当,教师讲析稍显多,学生思考问题时间相对较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与度高,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建议教师鼓励性评价可以更具体一些,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从准确度和具体性方面进行评价,而不是简单的说“真棒”。在观察叶脉形态时,可以每位学生一片叶子,更利用学生仔细观察两种叶脉的区别。学生回答问题时建议用扩音器,便于观众听清所说内容。

《物质运输的途径》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往往不容易掌握。教师对血液循环的讲述清晰明了,循序渐进,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与度高,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课堂气氛活跃有序。教师全程使用普通话,语言准确、生动、富有激情和启迪性,教态亲切和蔼。我认为视频展示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教学过程,值得好好品味学习。感谢分享!

篇8:初中数学课观课报告

我代表学生行为观察组做一下交流:

陈老师这节课采用了“‘三疑’导学”课堂模式进行教学, 在质疑方面, 开课引入时采用质疑。例如, 师:对于分数你们想了解什么呢?生:分数的加减、分数的意义、怎么判断分数大小、假分数真分数等。师:要想知道这么多, 我们必须先了解分数的意义, 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这样引入自然顺畅。还有在复习旧知时, 学生能大概说出分数的意义, 但不准确, 老师此时抓住机会, 引导学生产生质疑, “你有什么疑问吗?”, 强调了在分数中平均分的重要性。

在探疑方面, 探疑分为自主探疑和合作探疑, 在自主探疑环节中, 陈老师让学生独立画四分之三用时4分钟, 我们组观察到同学们能够自主探疑, 大多数学生能够画出四分之三。“‘三疑’导学”课堂模式中的质疑、探疑、解疑三个大的环节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它们是相互联系、互相包含的, 在质疑中有探疑、解疑, 在探疑中有解疑和质疑, 在解疑中也有新的质疑和探疑。例如, 在学生展示汇报四角星时, 学生就产生的质疑, 并指出学生没有平均分, 让学生自己发现分数的意义中平均分的重要性。在已知部分求整体练习中, 观察发现10人中有2人画错, 画成了16个小正方形, 可以看出这两名学生对整体的概念理解还不是很清楚, 如果小组合作探疑能够充分体现的话, 我想这两位同学在小组合作探疑中应该能会有更完整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学习, 比如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画一画、圈一圈、取糖果游戏验证、上台展示汇报等,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学生100%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学习活动一直围绕分数的意义这一核心目标进行, 教师通过温故三年级旧知到用图形表示份数, 再到提升练习淘气和笑笑的捐款, 练习不断层层深入, 学习活动体现了思维的不断提升的过程。

在解疑方面, 我们发现学生做的练习大多数都能过关, 可以看出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在最后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时, 学生总结知识比较全面, 理解透彻, 说明“‘三疑’导学”课堂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陈老师把我校的“‘三疑’导学”课堂模式展示得淋漓尽致。

初步结论:本节课充分体现“‘三疑’导学”课堂模式,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敢于否定他人观点, 勇于表达自己地想法, 在否定、探究中对分数的再认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质疑、探疑、解疑中得到成长。

教学建议:自主探疑时, 教师留给学生的时间是充分的, 但在小组合作探疑时, 教师可以把时间再多留一些, 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才能更好的探究交流, 取长补短, 才能让他们碰撞出更加灿烂的火花。

篇9:初中数学课观课报告

我省2003年初中升学考试数学试卷用于全省除哈尔滨市以外的所有地、市、区、县的2003年初中毕业学生的升学考试,参加考试的学生有20多万人。

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我省稳步深入地向前推进。转变教育观念,探究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及探究适应新课程的评价体系,已成为课程改革的关键。如何通过中考来科学地评价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达标情况,如何正确发挥中考命题的选拔功能和教育功能,如何发挥中考对课程改革、教学、教研、科研的导向功能,成为近三年来我省中考命题改革的重中之重。让初中毕业生在愉悦的心境状态下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并为公众选拔出合格的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科评价标准

根据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我省教育厅颁布的关于中考改革的有关文件,确定了本次考试的评价原则,即科学性、指导性、适切性。确定了评价的主要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大纲》所规定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思维、运算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概括、总结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一定的表达、交流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二、命题的总体特点

2001年以来,我省中考命题改革的数学学科命题已取得了一些成效和成功的经验。今年中考命题在保持2001年和2002年中考数学命题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又有一个较大的突破,更进一步做到了“三少三多”:即少书写、多思考;少繁难、多应用;少封闭、多开放。在试题的呈现方式上,更有利于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目标的达成情况的评价。具体体现有以下四个方面:

1.关注学生发展,考查数学基本核心内容与基本能力。数学的核心内容与基本能力是初中学生所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2.重视考查学生的“用”数学意识。试题注意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时代气息和人文内涵的类型。

3.积极创设探索、思考的空间,适度精编开放性、探究性试题。

4.适度设置综合试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

三、评价结论

1.从命题的准备来看,准备较充分,试题符合教育部的有关要求和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

2从试题的立意来看,注意了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数学研究和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立意恰当,有较好的导向功能。

3.从试题的来源来看,自编新颖题占有较大的比例,95%的试题是以教材例题、习题为基础经改变而成的,这些变式浅化技巧,加强应用,突出探究,比例科学、合理。

今从试卷的结构和试题的安排来看,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等各类题型和全卷难度均呈—定的梯度上升,难易题目设置较适当。

5.从阅卷来看,组织比较严密,注意公正、客观、合理、慎重、细致,力争做到每一名考生负责。

6.从考试结果来看,抽样及格率比预测的略低,难度、平均分都基本符合考前预测,优秀率比预测的略高,总体看试题效度较好。

四、改进建议

1.命题应进一步加强中等难度题的设计,使试题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区分度及效度。

2.命题应进一步重视互动性试题的研究,使试卷更好地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平台。

3.建议今后命题调整填空题和选择题的排列顺序。

4.建议今后的中考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以便减少学生的计算量。

执笔:郭清波刘晓林

芦梅张双庆赵殿军

责任编辑/张烨

篇10:数学观课报告

在今年的研修活动中,我有幸观看了四位老师的课,使我学到了很多,现总结这四节课给我感触最深的几点:

一、注重新知识的生成过程

注重新知识的生成,是现在新课标在课堂中的体现。例如:孙老师充分展现概念的生成过程。在教学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时,孙老师没有立刻把“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这个定义直接地呈现给学生,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自然呈现;再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来解释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更深的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道理,很真实,很自然。李老师这节课注重方法与概念的形成,注重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与学生熟悉的情景相结合。如提出问题:如何在三角形材料上截一个面积最大的圆.将问题的趣味性与挑战性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来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历数学思考与探索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水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

二、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更加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这几节课都有充分的体现,如:石老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获得。课堂上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学生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孙老师在鼓励和引导学生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时,让学生亲身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从而归纳出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这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了自身素质,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时做的恰如其分,使知识的产生过程水到渠成,学生容易理解与掌握。王老师的课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学生自始自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

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可以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例如孙老师的这节课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孙老师在课堂中采用“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的流程来组织教学,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从而获取知识。

四、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重点。

比较指的是人脑把一些事物和现象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的思维过程。孙老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李老师利用类比的思想把三角形内切圆与三角形外接圆进行类比总结,这样既丰富了知识的结构,又引导学生总结与归纳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注重思想方法、规律的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注重思想方法、规律的总结的习惯,就像传授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会受益终身。这几节课都有很好的体现,如:给学生渗透分类的基本思想,王老师使学生从游戏中归纳出根据三角形内角的大小只能把三角形分成三类,然后让学生任意说出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度数,请其他同学说出是什么三角形。当只露出一个内角为锐角时,引导学生发现三种情况都是可以的,即两个锐角,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一个锐角。石老师善于启发学生总结规律,探讨有用的小结论,充分认识与理解建构出来的数学模型。从而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体验化归思想,让他们在复杂图形的分析中,把条件转化,向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转移,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六、达标练习精心设计,层次分明

“多角度,深层次”展开推动学生思维的教学活动。如石老师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等要求,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建构知识框架,练习设计由易到难,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篇11:数学观课报告

本次远程在观课视频学习中,三位教师都认真研究了课程标准,深入挖掘教材,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教学目标明确,三维目标的设定准确,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突出,使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学会知识。娴熟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个人所表现出来的驾驭课堂能力和自身的综合素养,使我受益匪浅。

听韩平教师的《鸽巢原理》一课,以扑克的魔术导入,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发现无论怎么总有两张牌是同花色的,引导学生去思考,充分调动他们思维的翅膀,给学生造成了疑而不解又欲解之的烈欲望,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快速进入学习情境,以“总有”、“至少”为本课的关键词语,通过猜想感知、寻找规律、初步建模、原理应用。使学生真正理解“总有”、“至少”意义。为学生自主探和自主发现抽屉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特别是通过学生归纳总结的规律:到底是商余数还是商+1引发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并通过讨论和说理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初步的数学证明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能力;听 范荣德老师的课堂教学以初步训练、中级训练、高级训练。三个阶段展开教学。通过闯关的形式,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听了刘景美老师《解决问题(1)》一课,设计的三层题目层层推进,既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发现周围事物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这三位老师授课的教学过程来看,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探究交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在回答课堂提问以及课堂练习过程中,老师始终是循循善诱,笑容可掬。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完全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老师教态自然,过渡语言很自然,鼓励、评价学生的语言恰如其分,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同时教师道法自然数学课堂教学,忌教师和学生背道而驰。大多数老师的课堂,让我体会到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教师自上课至课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教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了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达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

篇12:初中英语观课报告

今年的研修和往年有很大不同,通过这几天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几位老师的优质课容量大、节奏快、效率高,每位老师都有自己不同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和精湛的教学技术精彩的呈现在了课堂上。他们流利的英语口语、现代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次听课中,我深深感觉到:“走出去,总会有收获”。通过这次听课,我感觉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每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并借鉴的东西。

首先,这六位老师的课给人的总体感觉就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扎实,口语自然流畅,语音纯正,板书有序,教态亲切,语气神态充满自信和激情,驾驭课堂教学。

(一)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是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这些老的能力很强。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应该说这些老师上的课基本上遵循了新课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师改变了过去“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根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设计了大量问答、叙述、表演、讨论等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的学习态度,同时十分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互助、关心和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个体差异,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重视了语言情景的创设和利用。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语言情景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些老师充分利用图片、多媒体课件以及身体语言创设了比较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并利用情景讲解语言知识,进行技能训练,使教学内容既简洁清晰,又形象生动。

(三)突出了扎实灵活的语言操练。这些老师从课文的整体着眼,通过情景并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操练新词语和新句型。在操练过程中尽可能地使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紧密联系、有机结合,尽可能地使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并努力做到目的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形式活泼,还充分注意了训练的速度、节奏和密度。

(四)强调了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英语课程的一项主要任务。在这些课中,各位老师坚持做到以语言内容和语言功能为主,以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为辅,使内容和形式、功能和结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这些老师由于运用了比较多的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课件,节约了讲解的时间,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的主动性。

下面我想谈谈这次学习的三点体会:

一、要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程度,关键在于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对教材理解透彻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还要备学生。公开课由于大多是陌生的学生,不了解他们的情况,而我们平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学这方面,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更有效地训练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是新标准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多采用小组竞赛的模式或创造一个语境,让学生展开联想,这不仅能激起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平时在这一方面自己做得不够好。

三、对英语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英语课以语言为对象,强调以任务入手,放眼看周围世界,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这个就是知识点。我通过此次学习之后,明确了英语课最终的落脚点是不仅仅在知识上,还要能解决将来在工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最终让孩子通过学习英语来达到交流的目的,以此为最终目标。

通过学习与交流,使我深刻感受到转变观念不能只停留在认识上,更应该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取得实效;通过学习与交流,使我知道应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丰富有趣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提供行之有效的教学媒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使每一位学生学有所获,得到较好的发展;通过学习与交流,还使我学到了一些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了专业技能,同时,也增强了自己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能力。

上一篇:门牙的烦恼作文下一篇:青岛版七年级数学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