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数学学习习惯”与“三会”、“四能”、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等联系紧密。本文提出了高中生的部分“数学学习习惯”:善于用数学眼光观察、乐于用数学思维思考、精于用数学语言表达、主动发现问题与勇于提出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论文 篇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要求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要求意义重大。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数学素养的基本概述,接着提出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旨在通过于此,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数学素养;要求

近年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在我国教育领域开展的势头十分火爆,各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层出不穷,给传统教育带来的冲击也十分巨大。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之下,小学数学教师习惯于采取“填鸭式”教学模式或者是“灌输式”教學模式,这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没有丁点的作用。当今时代之下,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分明显,数学素养也成为了广受业界人士追捧的一种全新素养。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小学数学课堂标准体系下如何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变得事关重要。

一、数学素养的基本概述

纵观现如今的教育领域,不同的学者对于数学素养的理解和解释种类繁多,但是归根结底大家对于数学素养的认识其实大都不尽相同。数学素养主要指的是一个人在凭借自己先天能力的前提之下,在后天环境中培养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能力。数学素养是一个人的基本数学修为,是一个人在数学方面的抽象综合表现。一般情况下,数学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数学双基。数学双基指的是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数学基础知识能力和数学基本技能能力。数学知识是基础,是修建任何一栋大楼的“奠基石”[1]。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后续的学习过程变得十分的“不接地气”且泛泛而谈。数学知识是“土壤”,依托肥沃的土壤方能让学生真正具备相应的数学技能。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基本技能的相互配合构成了数学“双基”,成为了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数学能力。数学能力包括空间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算能力等。学生在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数学能力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明显,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数学能力,所有的知识方能实现最终意义上的活学活用。

第三,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基本手段。数学知识纷繁复杂,各种概念、定理、性质和公式等混杂在一起,没有好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话,最终的学习效果势必会变得一团糟。数学思想方法蕴含在数学技能与知识之中,重要且不可或缺。

第四,数学意识。数学意识是数学意识与创新意识的完美结合。抽象一点来说,数学意识就是对于数学的感觉,是一种需要经过潜移默化且不断得到训练的数学新技能。在具体的数学实践中,创新意识是数学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教学模式和学习内容对应不同的数学意识,在数学应用过程中可以得到灵活多变的运用。

第五,数学信念。数学信念是一种具有大局观的理念。在正确的数学信念的指引之下,学生对于数学的认识和理解变得更加透彻,成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一把“金钥匙”。

第六,数学文化。不少学生甚至是教师对于数学文化的认识十分肤浅,有的甚至对数学文化嗤之以鼻。其实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数学文化能力,各种数学知识的解决变得迎刃而解。

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

(一)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掌握过硬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之下,学生数学素质的提升由多种途径均可达成,其中不断夯实数学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过硬的数学思想方法至关重要。提高数学双基的过程应该脚踏实地,循序渐进。通过处理各种数学实际问题,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意识与文化修养得到显著提升[2]。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学生逐步领会课改精髓,详细了解各种数学概念结论的前因后果,并为后续的学习发展起到桥梁性的作用。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认识人民币》这一章节内容教学的时候就应该首先让学生对于人民币的面额有一个基础性的认识,并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带到课堂上向学生进行展示。这种概念性的认识让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得到全方位提升。具备了相应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之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变得顺理成章。理解数学的过程就是应该建立在深刻领会数学概念的基本前提之下。扎实的“双基”让学生的数学探究过程、数学再学习过程变得易如反掌。

(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数学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之下,数学能力与数学意识的提升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全程配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小学生只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可。但是在新的课程标准之下,除了这些基本的能力与意识之外,学生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抽象理解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全面强化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这些学习过程中,数学意识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和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树立起来的,并对后续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3]。例如,教师在进行《空间与图形》这一章节内容教学的时候就可以要求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逐渐形成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下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快感,并逐渐形成相应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三)树立坚定的数学信念,充分体会数学文化的价值所在

在数学素养中,数学信念和数学文化所发挥的作用常常容易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忽视。在新的教学课程标准之下,数学文化贯穿所有,与数学信念一起成为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内容。例如,教师在进行《邮票中的数学问题》这一章节内容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将与邮票相关文化内容渗透到教学中,通过“邮票文化”的渗透和传递,学生对于相关数学问题的理解变得更加透彻且清晰。

三、结束語

据上述的分析可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过程任重而道远。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通过各种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全面渗透与数学素养相关的元素。同时,学生也应该紧密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师的教学活动环环相扣,按照教师的安排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只有如此,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方能逐渐提升。

参考文献

[1]于凤艳,张胜利.数学课程标准下学生数学素养的再认识[J].现代教育科学,2010(6):46-48.

[2]范功玲.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探讨[J].中华少年,2016(35):30-30.

[3]张延勋,程合国.紧扣新课改教学理念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J].新课程:上,2016(2):66-66.

作者简介:林淑娟,女,1979年12月生,广东省江门市人,学历本科,小学数学一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作者:林淑娟

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论文 篇2:

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学习习惯”的思考

摘要:“数学学习习惯”与“三会”、“四能”、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等联系紧密。本文提出了高中生的部分“数学学习习惯”:善于用数学眼光观察、乐于用数学思维思考、精于用数学语言表达、主动发现问题与勇于提出问题。

关键词:数学学习习惯;高中新课标

一、对“数学学习习惯”的思考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在“课程目标”部分中提到:“学生能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1]。”

(一)从理论与教学层面对“数学学习习惯”的思考

“习惯是长时间逐步形成的自动行为与定型化倾向。”因此,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形成的有关数学学习方面的科学合理的自动行为与定型化倾向。

我认为,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对学生未来在数学上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此外,“数学学习习惯”与《课程标准》中的“三会”、“四能”、“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等联系紧密。下面,我将展开谈一谈我个人的思考:

首先,“三会”中提到的“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就是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生结合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在周围现实生活中去观察、发现蕴含此类数学知识的事物、现象,对学生而言就是非常好的对已有数学知识的巩固过程。同时,在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发现自己感兴趣或者不理解的现象,从而感到兴奋或疑惑,这就为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非常自然地做好了铺垫。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到好奇、有趣、疑惑等情绪,从而引入新知。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我认为,学生能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的前提,就是善于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的现实世界。所以,“主动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这样的学习习惯,这意味着学生真正参与到了数学学习中,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提升,也有利于学生树立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此外,“主动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也与“四能”中的发现、提出问题联系了起来。

最后,“三会”中的“用数学思维思考、用数学语言表达”都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生在日常生活与课堂学习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现象,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思考,然后将思考的过程、结果逻辑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记录下来。长此以往地坚持下去,这样的数学学习习惯一定会让学生终身受益。此外,“乐于用数学思维思考、精于用数学语言表达”也与“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以及“从数学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密切。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利用自身已经形成的数学思维进行思考,同时,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过程,因为学生需要用自己的数学语言精炼地、逻辑清晰地阐明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点在数学建模活动中体现得尤其淋漓尽致,数学建模活动的模型建立与求解部分,能够明显地体现出学生数学思维思考的深度以及用数学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与简洁性。

二、以高中“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教学为例谈思考

(一)本节内容教学背景简介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选自人教A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本节在1.2.1先介绍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在1.2.2介绍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二)从本节内容教学谈对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思考

首先,在引入新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培养学生“善于用数学眼光观察”的学习习惯。例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等手段呈现生活中的皮影戏、手影等图片或视频,并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学生在进行观察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并对学生有想法的部分热情表扬。在教学过程中长期进行这样的教学环节,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

其次,在巩固新知环节,教师精心设计思考题,培养学生“乐于用数学思维思考”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非常规的几何体(见图2-2)。

随后提出思考题:①在画该三棱台的俯视图的时候,下底面的三角形到我们应该画出来吗?②如果应该画出来,我们应该把它画成实线还是虚线呢?③如果把这个三棱台倒立起来,此时它的俯视图又应该怎样去画呢?经历这些思考,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三视图的相关知识与规律,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们在小组内合作学习、交流。例如,①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几何体的俯视图是相同的?②更进一步,生活中哪些简单组合体的俯视图是相同的?③如果两个几何体的俯视图相同,我们有什么方法去区分它们吗?长期进行这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的习惯。

在“例题练习”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精炼、简洁规范、逻辑清晰地对问题进行解答,即培养学生“精于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数学学习习惯。例如,在作出指定空間几何体的三视图以及计算其表面积时,怎样简洁、清晰、规范地用数学语言进行作答。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作者:周永蕤

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论文 篇3: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与中考数学试卷一致性分析

【摘    要】在基础教育中,课程标准是实施教学与评价的主要参考依据,近几年中考数学试卷明确表明,命题将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本文以韦伯一致性分析模式为基础,论述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与中考数学试卷一致性分析方法,并以北京、天津、南京、重庆、深圳五个城市的2019年中考试卷为例,进行一致性分析实践,为中考数学试卷命题优化提供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考试卷

Analysis on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Mathematics Curriculum Standard and Mathematics Test Paper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Qingyanggang School,China) HUANG Yique

一、初中數学课程标准与中考数学试卷一致性分析方法

在一致性分析中,常用的一致性分析模式包括韦伯分析模式、SEC分析模式及Achieve分析模式。

1.韦伯分析模式,以“金字塔”式课程内容目标体系为基础,研究维度包括知识种类、知识深度、知识广度及知识分布平衡性四部分,在课程标准与中考试卷一致性分析中,研究信度较高,研究精度较好,是SEC分析模式及Achieve分析模式的基础。

2.SEC分析模式,将学习内容与认知要求二维矩阵为基础,通过数据统计与整理,进行一致性P值计算与分析,分析内容相对粗放,结果局限性较高,适用于不同地区的学业评价。

3.Achieve分析模式,以深度质化方法为基础,邀请学科专家学者及教师组成编码小组,分析试卷题目与课程标准的匹配水平、试卷的知识水平难度、试卷知识分布的平衡性及知识广度,分析的难度较高,分析结果受主观影响较大。

二、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与中考数学试卷一致性分析实践

综合对比上述三种分析模式,本文选择韦伯分析模式开展一致性分析。以五个城市的中考试卷为例,开展其与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评估试卷的不足。

(一)分析框架

在韦伯分析模式中,每个分析维度有对应的可接受水平。

1.知识种类分析要求中考数学试卷中至少存在六道题目用于检测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及的知识内容。

2.知识深度分析要求中考数学试卷中至少存在50%的题目认知深度达到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水平。

3.知识广度分析要求中考数学试卷内容贴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某领域的目标范围超过50%。

4.知识分布平衡性,按照知识分布平衡指数计算公式,计算的数值大于0.7,则评估中考数学试卷在知识分布平衡方面与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一致。具体计算公式如下:知识分布平衡指数其中, 是指中考数学试卷和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一致的目标数量; 是指目标下对应的中考数学试卷题目数量; 是指领域目标下的中考数学试卷题目总量。

(二)分析过程

1.知识种类分析

基于韦伯分析模式,可将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划分为以下三个等级:(1)领域,结合初中数学教材、课程标准要求等内容,可将课程标准划分为8个学习领域,如数与式;图形与变换、坐标、证明;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等。(2)主题,根据每个领域的内容,划分为不同主题。以数与式领域为例,其主题包括有理数、实数、代数、整数与分数四类。(3)目标,根据每个主题的内容,划分不同目标要求。以有理数主题为例,其对应的目标要求为“能够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知识深度分析

基于韦伯分析模式,可将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知识深度划分为四个思维等级,分别对应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四个层级。(1)了解。要求学生知道、认识或距离知识内容、特征。例如,要求学生通过实例认识锐角三角函数。(2)理解。要求学生能够描述知识内容、特征、内涵,并阐述不同知识间的异同或关系。例如,要求学生利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及立方根。(3)掌握。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将知识内容用于不同情境中。例如,要求学生利用代数式表示问题的数量关系。(4)灵活应用。要求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例如,要求学生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编码处理

在基于韦伯分析模式对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进行初步处理后,需对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及初中试卷进行编码处理。在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编码中,划分的8个领域分别用数字1~8表示;划分的二级主题,分别用1.1,1.2……n.n表示;划分的目标,分别用1.1.1,1.2.1……n.n.n表示,汇总为编码表。例如,1.1.1表示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其对应的知识深度为“2-理解”;1.1.2表示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其对应的知识深度为“2-理解”;1.3表示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其对应的知识深度为“3-掌握”。本文共邀请两名学科专家和一名骨干教师分别对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进行编码评价,评价结果具备较高信度。

在初中试卷编码中,应根据试卷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在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编码中进行选择,进行编码统计。例如,某市中考数学试卷的第13题考查5个知识点,分别是(1)实数的幂运算,其对应的编码为1.3.1;(2)求三角函数值,其对应的编码为1.3.2;(3)求非负数的平方根,其对应的编码为1.3.3;(3)比较实数的大小,其对应的编码为1.3.4;(5)有理数混合运算,其对应的编码为1.3.5。将试卷的题目编号(即13)填写至五个编码处,如题目考查的知识点不属于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内容,将题目编码填写至非目标编码处。

4.数据统计

在数据统计中,不同分析维度的处理方法不同。(1)知识种类分析,计算编码表内每个领域中主题编码和目标编码的总数,计算每个领域中填写题目编号的主题编码与目标编码总数。(2)知识深度分析,计算每个领域中填写题目编码的主题编码与目标编码个数,并统计高于、符合和低于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知识深度的题目个数及占比。(3)知识广度分析,按照“填写题目编码的目标编码个数/目标编码总数×100%”的公式计算,受考试时间限制,中考数学试卷的知识广度难以达到50%的要求,在本文分析中,如该数值大于40%,则判断中考数学试卷与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具备一致性。(4)知识分布平衡性分析,按照上述计算公式进行统计与计算。

(三)分析结果

在五个城市(北京、天津、南京、重庆、深圳)的中考数学试卷中,每个维度的分析结果如下:

1.知识种类分析结果:在数与式、函数、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4个领域中,5个城市的中考数学试卷与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一致;在方程与不等式、统计与概率2个领域中,1个城市的试卷与标准不一致;在图形与证明领域,2个城市的试卷与标准不一致;在图形与坐标领域中,3个城市的试卷与标准不一致。

2.知识深度分析结果:在图形与变换这一领域中,试卷与标准不一致,其余领域均与标准一致。

3.知识广度分析结果:仅有2个城市在方程与不等式、函数2个领域中,试卷的知识广度与标准一致。其余领域的知识广度占比约20%,相对较低。

4.知识分布平衡性分析結果:5个城市的中考数学试卷知识分布相对均衡,并未出现集中于某个知识目标的现象,均与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一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考数学试卷与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中,可选择韦伯分析模式,从四个维度分析两者一致性。根据分析结果,可评估中考试卷在考查知识种类、知识深度、知识广度及知识分布平衡性方面的不足,进一步完善中考数学试卷的命题,提高中考数学试卷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确保中考选拔综合型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帆,张胜元,孙庆括.初中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以福建省五套中考数学试卷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9(03).

[2]李明山.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与中考数学试卷的一致性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05).

(责编  张  欣)

作者:黄贻鹊

上一篇:作业设计初中数学论文下一篇:历史课堂教学效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