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调查报告范文

2024-05-03

中小学调查报告范文(共8篇)

篇1:中小学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小学生上网调查报告

李爱玉张爱华

一、调查背景

现在,随着科技的飞速猛进,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了电脑 网络是把双刃剑,所以网络对青少年来说既有利又有害。现在,网络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现在的小学生也对网络越来越熟悉。于是,我做了一个关于小学生上网事件调查报告。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

调查时间:2012年7月7日——2012年7月30 调查范围:部分小学生

调查目的:了解小学生上网的情况,并提出建议。因为有许多少年儿童沉迷于网络,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二、调查问卷内容.1你喜欢上网吗?

A喜欢B不喜欢C一般般

2你上网一般是为了什么?

A打游戏,聊天。B看电影。C上网查资料 3你一天上网时间是多少?

A 15分钟B 30分钟C 60分钟

4上网后有不想下来的感觉吗?

A有B没有对网络游戏沉迷吗?

A有点B没有C不能自拔

三、调查结果:

1上网的目的:我们调查了60人,有16%的人上网时为了玩游戏,有16%的人是为了QQ聊天,有75%的人是为了查资料。还有一些人是查动漫的资料。有50%的人去听音乐等其它事情。

2上网地点:有20%的人是在家里上

网,有80%的人在网吧上网。

3上网时间:有8.3%的人上网半小时,有2.5%的人上网一个小时,有2.5%的人上网二小时,没有人每天都上网,也没有人上网上到通宵的。有75%的人放学时间上网,有30%的人双休日上网,有50%的人放假期间上网。

四 调查情况分析

调查发现百分之三十的同学已经沉迷了网络,百分之五十是克制自己比较成功的,假日的时候才玩。百分之十五是只玩小游戏,百分之五是家里没电脑的,从来不玩。我相信那些沉迷网络的同学,大多是家长平时工作太忙,没时间管,经常把小孩扔在家里,因此沉迷了网络。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是因为不听家长的劝阻,所以沉迷了网络.上网有很多好处例如:1.便于查资料,扩大知识面。2.可以看书报,新闻,扩宽视

野,学更多的东西。3.可以看英文电影可以学习英语。但是上网也有坏处:1.玩游戏过度,对眼睛不好,会导致近视。2.若看了不好的信息,对心理健康不好,所以我们要健康上网。

小学生上网的居然会有这么多,说明网络对于我们的生活的影响是多么重要,能上网的人,一般他的视野比较开阔,知识面比较广。适当上网是好的。但我们也认为不能沉迷于网络,要充分地利用网络为我们学习服务。网路是我们的工具,不能把它当着玩具。如果当成玩具玩的话,学习成绩绝对是直线下降的。此外,小学生上网的时间也不能太长,对身体不利尤其是电脑看得太久很容易造成眼睛近视。所以我们要注意掌握上网的分寸。

五 建议

1每次上网不要超过一小时,尽量克制自己,远离网络上的不良游戏。

2,引导孩子健康文明有意义的上网,运用好网络。让它成为健康成长的工具。家长多带孩子做出家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4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携手丰富孩子的课外生活。

篇2:中小学调查报告范文

中小学生守则调查报告一

一、调查背景

汉字是中华文化延续进步的根本,而对于中学生来说,正确的书写尤为重要。《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强大势力和一些学校不重视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写字情况及其效果不尽人意,走进教室,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写字时脑袋歪着、本子写着、手捏着笔尖、眼贴着桌面,姿势及不正确;翻开作业本,有的笔走龙蛇、龙飞凤舞,似秋风咋起,吹乱一地稻草;错别字在学生的作业本中随处可见,特别是作文时更突出。作为中学生连一些基本的常用字都弄不清楚。种种原因,使中学生在规范汉字书写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字迹潦草、不整洁、错别字太多等等。

二、调查内容

1、字迹潦草的原因。

2、如何规范写字。

3、对规范些的看法。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对200多学生进行了问卷,情况如下:在校时间经常动手写字的占59%,偶尔动手的占15%,老师布置作业了才写的占26%;坚决反对写错别字的占22%,认为情有可原,有事难免会犯点小错误的占78%;认为整体上写字字迹工整程度一般的占96%;很工整的占4%;认为写字时出现错别字的占70%,很少出现错别字的占30%;学生认为导致写汉字字迹潦草的原因是写字态度马虎的占85%,汉字难写,书写效率低的占11%,习惯用电脑打字的占26%,汉字书写能力规范化不受重视的占67%;学生认为写字字迹潦草对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负面影响很大的占30%,较大的占56%,一般和较小均占7%;当写字遇到不会写或有疑问的字时,查字典后再写的占74%,用电脑(手机)查证在写的占85%,问身边的人后再写93%,不查不问,写下有疑问的字的占4%;如果学校采取措施对中学生写字行进规范要求,学生认为经常举办书写比赛的占19%,开设书法课的占81%;学生认为规范书写汉字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延续意义重大,见证了华夏语言文体的艺术美的占89%,意义较大的占11%。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经常动手写字,反对写错别字,但由于平时作业量大字迹工整程度不够,字迹不工整有情可原,作文时出现错别字的占多数,这与学校不重视规范书写能力有很大关系。根据《中学语文新课标》中学应开设书法课,传播和延续民族文化。

四、应对策略

充分利用语文课时间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布置作业时,减少作业量,要求学生规范书写每一个字,掌握所学汉字,从头练起,规范写字姿势,搜集名家作品欣赏,或请相关老师讲座,让学生对写字感兴趣,定期进行书法作品竞赛,对优秀作品予以奖励,并把作品展出,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建议学校开设书法课,专业老师任课,系统训练,提高学生规范书写的能力。

中小学生守则调查报告二

良好的行为规范对于中学生成长是重要的,为了深入了解中学生行为规范做出了一份中学生行为规范问题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习惯是我们存放于神经系统中的资本,一个人有了好的习惯,一辈子都享受不尽它的利息;一个人有了坏的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了它的债务”。可见良好习惯的重要。作为孩子成长重要基地的学校,应十分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基于此,我们以渭源县黎家湾中学为例,通过调查学生习惯现状,有针对性的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

二、调查对象: 本校7——9年级学生,共212名,三、调查方法: 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212份,收回209份,收回率%。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一)礼仪习惯

1、在图书室、微机室、教学楼等公共场所,你会注意小声说话

吗?(很注意80%,有时会忘记10%,经常忘记5%,从来不在乎5%)。

2、碰到老师会不会主动问好?(总是35%,熟悉的老师会60%,偶尔会5%,不会0%)。

3、会不会在教室习惯性的乱丢垃圾?(一直是55%,有时会35%,有人提醒会5%,不会0%)。

4、离开图书室座位时会主动将椅子和取下的书放回原处吗?(总是会80%,记得时会10,有人提醒时会8%,没这个意识2%)。

5、上课带手机吗?(一定会10%,有时会40%,不会50%)。

6、吃剩的饭菜你会如何处理?(留到下餐吃45%,给动物吃45%,倒掉10%)。

7、你会随意攀折校园花草吗?(经常2%,偶尔45%,不会53%)。

8、捡到别人丢失的物品你会怎么办?(尽力找到失主并交还25%,交到失物招领处70%,放到原处不理他5%,占为己有0%)。

9、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是否会伸出援助之手?(一定会35%,有时会55%,不会10%)

10、你觉得当前学生整体文明礼仪状况如何?哪些地方应该进一步改进?(说脏话10%,不注意个人、公共卫生20%,公交车上不让座10%,不注重课堂纪律20%,不爱护公共设施10%等等。)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自身的文明礼仪程度较高,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不良的现象。如不能够尊重他人,不遵守公共秩序,说脏话,不注意个人、公共卫生,不注重课堂纪律,拿手机现象严重,不爱护公共设施,不注意节约,浪费严重等等。

(二)、学习习惯:

序号 调查内容 肯定 否定 不一定 课堂上使用的学习用品是否每次必带不忘? % % % 能否坚持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 % % 坐在课桌前是否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4% % % 在学习中有经常沉迷于空想的时候吗? % % % 学习时有下意识的动作吗? % 42% 老师布置的作业或任务,你经常想尽办法去完成,不达目的不放弃吗? 53% % % 7 是否对薄弱学科、不感兴趣的学科格外努力用功学习? % % % 课堂上是否有意发表一些逗人发笑的奇谈怪论? % % % 老师不在,你是否能自觉地学习? % 16% % 是否经常被老师提请注意? % % %

可以看出,一是学生学习准备不充分,只有%的学生能带好学习用品,%的学生能做好课前准备,有%的学生不做学习准备,甚至有少数学生上课预备铃响后不进教室,还在室外观望。二是学生学习时耽于空想。只有24%的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学生上课沉迷于空想。有%的学生上课做小动作,22%的学生上课有意发表一些与学习无关的逗人发笑的奇谈怪论。三是学习自我监控的能力差。当老师不在时,有16%的学生不会自觉学习,%的学生经常被老师提请注意。

四、是学生学习存在畏难情绪。老师布置的作业或任务有困难时,%的学生自动放弃应该完成的学习目标任务;对薄弱学科的学习,%的学生不愿对薄弱学科格外用功学习。

(三)、生活习惯

1、你是否按时休息、起床?(经常68%,偶尔30%,从不2%)

2、你是否每天坚持锻炼身体?(经常57%,偶尔43%,从不0)

3、在家是否帮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经常80%,偶尔20%,从不0)

4、当天的事是否当天按时完成?(经常55%,偶尔44%,从不1%)

5、自己的物品是否摆放整齐?(经常67%,偶尔30%,从不3%)

6、你是否坚持早晚刷牙?(经常44%,偶尔45%,从不1%)

7、你是否吃街头小摊食品?(经常34%,偶尔30%,从不36%)

8、你是否饭前便后洗手?(经常45%,偶尔34%,从不21%)

9、空闲时间你是否看一些有意义的书籍?(经常44%,偶尔34%,从不22%)

10、你是否上网聊天、玩游戏?(经常34%,偶尔45%,从不11%)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有较好的生活习惯,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不按时作息,不坚持锻炼身体,卫生习惯差,空闲时间上网聊天,自己的事不能按时做到位等恶习。

五、结论与建议(一)、结论: 根据调查可以看出,我校大部分学生行为习惯良好,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不良行为为习惯。根据我们调查,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和教师的因素很关键 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成长的主要场所,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教师素质的高低都关系着学生的成长,学生升学压力以及社会对学校的认可程度迫使很多学校视成绩为根本。导致的后果是学校重智育发展而轻视德育的教育。

2、学生自身的因素是主要原因 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学习的兴趣不高,沉溺于网络游戏中,在游戏中获得成功的快感,也有部分学生喜欢看电视剧或文体娱乐节目;长时间形成的自由散漫,多动,懒惰等不良行为习惯,使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下降,缺乏恒心和毅力。

3、家庭教育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素质较高的家庭,对学生从小的教育和管理严格,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心理和智力得到良好的发展,这部分学生在学校往往表现出积极,健康的心态。低素质家庭或不健康家庭中,父母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不当,以打代教,或放任不管,对学生管教不严,娇生惯养,甚至溺爱、姑息迁就,学生初期体现的不良行为习惯得不到及时纠正。

4、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俗话说:“学校十年功,难抵社会一分钟。”不良社会风气弥漫,贪污腐败、制假贩假、缺斤少两、唯利是图、拜金思想泛滥,社会公德沦丧,公民群体道德意识下降。致使有的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失去进取心,更不用提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了。

(二)、建议

1、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共同教育 教师要经常家访,或与家长保持电话联系,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家长要有正确的指导方向,要关心子女,不任其自然,诚挚严肃,不过分宠爱,不粗暴简单,不歧视偏爱,端庄正派,耐心诱惑,耐心说服。同时,教师、家长教育学生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耐心辅导,做好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工作 首先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其次要积极引导、正面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正面疏导,启发自觉,面向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循循善诱。第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首先,教师必须对学生充满感情,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其次,要求应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格适度。另外,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并且认真执行、检查、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篇3:中小学调查报告范文

一、读范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 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 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因此, 我们必须让学生认真地阅读范文。阅读范文, 需要掌握三个关键过程, 即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阅读前要注意多思考, 阅读时要多注意品味, 阅读后要注重总结和比较。首先, 阅读前多思考。学生拿到一篇范文后, 往往毫无目的地直接看完全文, 而这种方法对于写作的帮助不大。更为科学的方法应该是, 在看完范文的标题以后, 应该仔细地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 如果让我来写这篇作文, 我准备表现什么内容;第二, 我又该从哪个角度来写我要表现的内容;第三, 我选择哪些材料来使我的写作内容更为丰富。其次, 阅读时细咀嚼。在进入阅读阶段时, 要注意认真地品味范文,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反复咀嚼范文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文采等方面的特点, 对范文的这几个方面能真正做到领会深、领会透、把握准。最后, 阅读后注重总结和比较。看完范文后, 我们应该让学生通过深入透彻的思考和总结, 把他们自己的写作思路和范文作全面细致的比较。在比较中找出缺点及不足, 并进行修改;在比较中找出优势点, 便于今后继续发扬, 增强习作的自信。实际上, 这个比较的过程就是学生写作水平得到提高的过程。也只有这样做, 才能达到看范文的真正目的。

二、模范文

在要求学生进行模仿之前, 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些准备包括:第一, 准备好要求学生模仿的范文, 除了上述利用教材范文, 教师也可以从课外资源中选择范文。在这种情况下对范文的选择则是决定有效利用范文的关键第一步。教师在选择范文时切记要目的明确, 思路清晰, 否则范文的作用不仅有限, 甚至会产生消极影响。一般来说, 在选择范文的时候, 我们常常需要考虑如下的一些问题: (1) 从学生中选取还是从其他地方摘选? (2) 是全文选择还是选择文章中的几段? (3) 所选范文有什么典型性? (4) 希望学生学习范文的哪一方面?以上谈到的这些问题都是教师在选取范文时需要考虑的问题。第二, 利用单篇范文进行专项的练习。例如在学习《一次成功的实验》这篇范文的时候, 就可以将其作为记叙文的范文, 为学生讲解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并且要求学生模仿《一次成功的实验》进行记叙文的练习。第三, 也可以将范文分类整合, 进行专题式的学习。如, 将范文分为写人的、描景的、叙事的, 等等。可以将一整学期的习作课做一个整体的规划, 比如将一学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教材中写人的范文, 并将其作为范文为学生讲授描写人物的方法。同时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欣赏每篇范文的精彩之处, 并在这一阶段习作课程结束之后, 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范文进行模仿练习。第四, 范文只是写作的一种指导, 不是强制性的, 对于学生自我的创新应该进行鼓励。

三、创新

模仿是母, 创新是子。一个人的模仿能力越强, 创新能力越高。一个不会模仿的人是绝对不会创新的。在写作上, 学生通过对范文的学习和模仿也可以实现自己的创新。具体来说, 在范文的基础之上实现自我的创新的途径有如下几种:第一, 借用间接的经验。我们写作教学中往往强调写作的真情实感, 却不知借用间接经验, 例如将范文中的间接经验、故事等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也是一种创新的方式, 同样能达到使文章出彩的效果。当然, 这是建立在学生拥有大量的素材、范文的积淀的基础之上的。第二, 巧用范文的写作技巧。范文中值得学生学习的方面很多。其中, 写作技巧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学生巧用范文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通感等, 能够使自己的文章增色不少。

事实上, 我们还可以将“模仿与创造”这两个过程融合在一起, 也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拾级而上, 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 说自己想说的, 就一定能够让学生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提升”。

总之, 本文从新的思维出发, 从读范文、模范文的角度出发, 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创新, 试图走出传统范文教学的模式。同时, 在教材范文的基础之上, 本文又提出了利用课外范文的方法和范文使用过程中应该避免的问题, 由此, 建立了课内外范文有效使用的体系。只要我们教师恰当、有效地使用范文, 就一定能给学生指点迷津。

参考文献

[1]殷淑平.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J].成功 (教育) , 2008 (12) .

[2]陈任清.从叶圣陶写作教学观审视当今小学作文教学[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版) , 2009 (Z1) .

篇4:中小学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信息素养 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c)-0233-01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教师,其信息素养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现代化的实施和推进。本文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对日照市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进行分析,给出了较为宏观的概括和结论,希望为本地的教育信息化及教师培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参考。

1 调查方案

(1)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以日照市中小学一线教师为调查对象,在各学科、各学段中随机抽取,回收有效答卷544份。教师的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

(2)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共有一级指标4项,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技术、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和安全等;二级指标20项,具体到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科研中对使用微机、网络的意识、态度、技术、能力,以及对信息道德和安全的理解和看法等。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全面性,问卷采用随机发放方式,从本市数百所中小学校中,随机抽取一部分教师进行了调查,范围涵盖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段,涉及14个学科,跨越30余岁年龄段,参与面非常广泛。

2 数据分析

(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功能、价值、意义等的理解和态度,是信息素养的前提。调查结果如下。

91.5%的教师认为信息素养非常重要,已成为当今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71.1%的教师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热情很高,能主动关注和学习;50.6%的教师能经常收集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信息,并进行分类储存、加工利用;44.1%的教师非常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能及时引导和指点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

结果显示,所调查教师信息意识强烈,普遍认识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能积极、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资源,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比较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引导和培养。

(2)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教师掌握常用的办公、教育教学软件和工具,并能应用、服务于日常工作的技术和能力。调查结果如下。

在办公软件使用方面,能熟练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软件的教师比例分别为64.9%、54.2%、54.6%;完全不用使用者为0、1.5%、0.4%。结合被调查者其他信息可知,后者基本是年龄较大(≥50岁)的老教师。

在网络使用方面,66.5%的教师能熟练使用互联网搜索、下载所需资源;73.5%的教师能熟练使用聊天软件,并能用于家校、师生间的联系或问题的讨论;90.4%的教师拥有自己的电子邮箱,能熟练并经常使用。

在多媒体使用方面,有22.6%的教师可熟练制作动态网页;有20.4%的教师能熟练制作Flash动画;有45.0%的教师能熟练使用多种常规电教媒体设备辅助教学;以上三项完全不会使用者分別占34.6%、38.2%、0。

此外,在安装软件方面,能熟练安装计算机操作系统,完成一些常用软件的下载、安装的教师占46.3%,不会安装任何软件者占7.0%;在掌握新概念和新工具方面,能主动关注和学习、熟练使用者占20.8%,不关注、不会使用者占7.0%。

结果显示,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我市中小学教师已经普遍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目前正在向熟练化、常规化、深层化、广泛化发展。

(3)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对信息的获取、分析、使用和创造等[1]。信息能力的高低,关系到信息技术能否真正应用于教育教学,是衡量教师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因素。信息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利用信息,调查结果如下。

39.2%的教师能积极获取可用的信息,对信源有较多的了解,能制定获取信息的不同策略,并能确认所获信息的有效性;45.2%的教师能正确评价信息,对所获信息有分析、批判性的思考,有较强的敏感度;36.2%的教师能有效加工、处理、利用信息,积极用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难题。

结果说明,我市中小学教师普遍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对信息有较强敏感度,并能创造性地利用信息,但整体水平不是太高。

(4)信息道德和安全。

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领域中用以规范人们相互关系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准则[1]。调查显示:86.6%的教师表示遵守信息道德,不使用或转载他人资源。引用信息时,会注明出处,保护作者版权;但是也有6.3%的教师表示对信息道德一无所知。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软件及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信息服务不中断。调查显示:79.6%的教师对信息安全常识非常了解,并能主动采取防范措施,积极维护信息安全;但目前尚有7.7%的教师对信息安全知识不了解。

结果说明,多数教师普遍具有积极、健康的信息道德素养,对违背信息道德的现象和行为能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能采取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保护信息安全。但尚有一部分教师在这方面的素养非常薄弱,需要加以培养和引导。

3 思考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笔者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为了不断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采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手段,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要充分考虑广大教师的现有水平,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切实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2)给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提高教师认识信息、理解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3)开展各类教学竞赛,强化教师的信息运用能力,同时也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整合能力[2]。

(4)经常举办各类讲座,通过实际案例等,让教师切实感受到信息道德和安全的重要意义,并能以身作则,时时注意、事事注意。

参考文献

[1] 刘明龙,刘鹂.西部五省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调查报告[J].中小学电教,2008(10):12-14.

篇5:小学美术开题报告范文

自1980年代传统中国画研究复苏以来,学术界己对传统绘画的图式风格建立起了一套形态认识线路。尽管这个线路己经具有了现代美术研究的系统性特点,但这种认识线路只能在传统绘画的语境中生效,一旦面对当代日益开放多元的形态分化,这种单线条的研究思路仍显得捉襟见肘。因为现代艺术形态学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对视觉的平面构造和风格演进的描述,而是视觉与构造、呈现与阐释的动态统一。形态学研究之所以对于现代艺术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本身就是现代艺术用以抵制传统孤立、分割、静态的笔墨图式和风格流派的思维路径,正是现代主义者们在形式、语言、修辞方式上的不断开拓,最终演变出了形态各异的现代艺术。

因此,在新形态出现的时候,我们的历史写作和批评也必须做一些相应的调节,至少必须突破传统的文学化、概念化的品评方式,在对形态的考察上也应适当疏离于传统的笔墨范畴(比如具体的图式和皱法概念),尽量在图像(图形)、色彩、视觉感知,以及作品呈现方式的方向摸索出一种适合寓意流动、语境转换、多重逻辑并叠的现代观察方式和解读方式。这不仅是阐释语言的转变,也是理解和参与现代的尝试,尽量让写作的思维与现代的语境匹配,以期达到真实地呈现一百年中数代艺术家在现代进程中的形态探索的努力。

中国画的现代进程,首先应该是视觉形态化的现代文化活动,这个活动由现代性的点状经验连接而成,即新的艺术家以新的语言形态和材料,不断突破传统的定义和边界,个性的突破最终扩展出新的艺术语义系统。因此,本文尝试突破传统的风格传承、流派演变的系统论述,尽量去分析和解读个性化的新形态、新语言的成因及其未来衍生的可能性。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中国画所面临的现代紧张不是从理论预设中分离出来的紧张,而是一种真切的被动的国际文化处境,而在异质文化的入侵的情形下,现代的进程则在文化情绪上必然带有“现实主义”的倾向。因为中国画的现代进程,所涵盖的不仅仅是中国画自身的现代语言问题,更重要的潜台词却是一一面对异质文化入侵的本土文化生存发展的策略问题。而在现代主义艺术逻辑中,尽管现实是艺术个性表达的基础和条件,但突破甚至超越现实往往是现代主义者的勃勃雄心。这是自“浪漫主义”以来开启的人文精神的新界面,正如黑格尔所说的那样,所要表现的是“自由的具体的心灵生活”,而不是现实或道统的说教。考察中国画,却正与此相反一一与集体话语和历史追溯关联最多的领域往往是现代性最不兴奋的领域。因此,在中国画与现实主义艺术思想纠葛的近百年历程中,我们实际上较少发现真正具有现代性的文化因子在中国画领域产生。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传统中国画的美学思想是伦理美学化、话语化和修辞化的。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中,艺术的评介往往通过历史经验与现实功利的折中而成为制度化、合法化的阐释原则。这种阐释疏离了视觉经验,脱离了具体的形态考察,脱离了敏感的现场感受,依赖于历史权威和集体话语,己经与现代艺术语境格格不入。但是,在新生代学者中,我们逐渐看到一种转变:当代中国画的理论研究和批评写作己经逐渐突破传统诗文、道统的论述,他们己经认识到文艺理论首先是一种分析和谙问的态度,是对历史文化和现时的文艺活动的质疑和批判,而质疑与批判是健全的文化知性必不可少的抗体。这个转变,可以乐观地视为中国画领域的一大时代性的观念进步。

3、参考文献。

[1]康有为著,《万木草堂藏画目》[M],上海:长兴书局,1918

[2]康有为著,《欧洲十一国游记·意大利游记》[C],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3]陈独秀著,《美术革命》[A],郎绍君、水天中编,《 20世纪中国美术文选》[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4]吕玮著,《美术革命》[A],郎绍君、水天中编,《 20世纪中国美术文选》[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

[5]梁启超著,《美术与科学》[J],北京:《晨报》副刊,1922年4月22日。

[6]梁启超著,《梁任公文存》,上海:上海教育书店,19360

[7]蔡元培著,《美术的起源》,北京:北京大学新潮社编《新潮》[J] 2卷4期,195月。

[8]蔡元培著,《蔡元培美学文选》[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0

[9]大村西崖著,陈师曾译,《中国文人画之研究》[M],上海:中华书局,1922.

[10]陈师曾著,《中国绘画史》[M],天津:百城书局,19340

[11]张君励、丁文江著,《科学与人生观》[C],上海:亚东图书馆,19230

[12]金城著,《国画宗派说暨各体式之商榷》[A],北京画院编,《京派画家艺术文集》[C],柳州:广西美术出版社,0

[13]刘海粟著《画学上必要之点》[J]《美术》第二期,上海图画美术学校出版, 19190

[14]刘海粟著,《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M],上海:中华书局,19310

4、论文提纲。

第一章遭遇现代一一对文人画的批判与背离

1.1“国画改良”

1.1.1康有为与“国画改良”

1.1.2“国画改良”所面对的中国画现状

1.1.3岭南“折中派”的呼应

1.1.4徐悲鸿与康有为的理论默契

1.2美术革命

1.2.1陈独秀与《美术革命》

1.2.2康、陈辨异

1.3蔡元培、林风眠“以美育代宗教”

1.3. 1蔡元培与《以美育代宗教》

1.3. 2蔡元培与林风眠的合作

1.4百年震荡一一开启紧张对立的文化语境

1.5小结

第二章参与现代一一中国画与现代艺术的交汇(1920-1930年代末)

2.1国学复兴:对民族文化的清理和论证

2.2文人画的落照

2.3异军突起的“折中派”

2.4黄宾虹为文人画的辩护

2.4.1内向自足的文化取向

2.4.2“精神”与“内美”

2.5中国画与现代艺术的交汇

2.5.1“洋画运动”与“准印象派”画风的流布

2.5.2现代艺术团体与现代艺术的发端

2.5.3与文学同步的现代意识

2.5.4白话美术理论的展开

2.6小结

第三章中国画的改造

3.1审美趣味和艺术功能的转变

3.1.1“画道革新当破雅”

3.1.2反映论的创作思路

3.1.3年画、宣传画的勃兴

3.1.4国画油画之争

3.2文人画余绪一一潘天寿

3.3写生、写实及政治现实主义

3.3.1样板中国画

3.3.2“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3.3.3边缘的林风眠

3.4小结

第四章现代性的产生:“新潮美术”时期的中国画

4.1 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期的中国画

4.1.1走出“红光亮”

4.1.2老艺术家复出与重返传统

4.1.3先声夺人的吴冠中

4.1.4再度的迟钝与滞后

4.2“新潮美术”背景下的中国画

4.2.1现代的文化生态一一个体意识的复苏

4.2.2“三次地震”与“穷途末日”

4.3多元格局的开启

4.3.1写实风格的式微

4.3.2“新文人画”

4.3.3“实验水墨”

4.4小结

第五章开放性假设:新绘画一一边缘交叉与中心转移

5.1“新绘画”的理论假设

5.2“抽象实验”与“表现主义”

5.2.1“抽象实验”

5.2.2“表现主义”

5.3它山之石一一跨界的实验案例

5.4新生代新绘画案例

5.4.1新生代中国画

5.4.2新生代新绘画的理论背景

5.4.3跨界的实验一一新生代新绘画案例

5.5小结

5、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本文采取三种基本的研究方法,即美术形态学分析、文化语境分析、文献综合的基本方法,并适当采用开放假设,对自上世纪初期以来中国画与现代文化遭遇的历史情境中的文化命题、美学观念及形态擅变做一宏观的理论梳理,著重探讨中国画在“现代”情境中身份确认和致力方向的困境。

对于绘画而言,“现代性”的本质意义是语言形态的裂变和惯性表达的中断式的革新,因此,现代性必须通过形态学的表征来指证。这种指证首先来自新语言实验,同时来自历史语言的突变甚至中断。因此,要证明中国画现代性的存在或展开,必须在中国画领域去寻找那些曾经发生的`形式语言的实验的历史事实,通过对具体艺术家的具体语言实践去鉴别和梳理这些现代性质的文化因子的产生和发展情形。当然,这还不够,只看见产生的新东西也许还不足以证明现代性的产生,我们甚至必须去检查一一哪些既往的东西己经或正在消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旧东西的消逝和新生事物的诞生同等重要,它们同是文化新陈代谢的明证。鉴于此,笔者对中国画的形态学观察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

为了照顾中国画形态学意义的整体性,笔者把“文人画”看作是“中国画”这个种概念的子概念或“附属概念”.同时,本文尝试适当拓展了“中国画”形态学的概念外延,将之放在更大的绘画界域,即与同时期的其他绘画种类中去进行比照和互参。这是因为,中国画的现代进程本身己经超越了前现代的单一线条的祖述和嫡传的发展状况,逐渐实现多向交叉、分化、转移和异化。要对这些形态上的征候做出恰当的揭示和呈现,必须将之放在宽泛的现代视觉艺术的视域中才可能得以实现。此外,在现代进程中那些引发争议的案例和被视为典范的案例一样重要,都是语言风格、修辞方式的革新最直接的表征,是传统形态的对抗性力量,同样需要在相对开放的文化视域中来进行考察和评介。

6、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本文对问题的开放性假设,著重于转换“中国画”在历史和现实背景下凸显出的重重矛盾,这些矛盾既是当代中国画的课题,同时也是我们关于中国画现代J陛的多重定义项。因在多元价值背景中,绘画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文化选择与创造的问题。简言之,这些矛盾在文化观念、艺术形态的层面深刻地影响著一百年来的现代进程。笔者研究的重点就是以下的三对矛盾:

1、文化品质:传统的内向、超脱的人格与现代开放外向、入世的人格之间的矛盾;

2、文化观念:传统的单一谱系的文化伦理与现代多元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

3、艺术形态:经典的历史形态与变异、更新的当代语言与之间的矛盾(语言的滞后和被动)。

7、预期的结果。

篇6:中小学调查报告范文

校园本应是学习的幽静场所,是每个莘莘学子所向往的清新,安静之地,但是,如今的中学校园却已经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在操场的某个角落、在厕所,甚至是在教室后面,经常会出现叼着烟的中学生。

在酒吧,网吧,KTV等各种娱乐场所,经常人出现几个中学生聚在一起,一边抽着烟,一边呦喝着“干杯”的情况,虽然,他们的年龄与其举止并不相符,但,事实的确如此。

在校园内,大多数中学生吸烟都被校领导当场逮到并对其进行教育,但受教育的中学生中有98%的学生都是左耳进,右耳出一型的。

大多数家长都在抱怨自己的孩子,这么早就抽烟。要么就怪学校,要么就怪孩子,却没有想过自己的问题。不错,现在的家长几乎都是长年奔波在外,说是为了孩子,但是又帮了孩子什么呢?

父母不在,导致孩子内心孤独,长年积累下来的孤独,直到中学生时期,好奇心加强,寻求精神上的慰藉。这时候,另一个重要的因素便神秘的出现了。

中学生基本上都已经步入了青春期阶段,此时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时期。当然,首先影响他们的便是他们的父母亲,其次,便是他们周围的朋友、伙伴等。

古人曾有言:“一醉解千愁”、“少年不知愁滋味”。而现在的中学生却偏偏已拥有了“愁”有的人愁的是学习成绩不好,有的人愁的是与父母之间的交流有了隔阂,还有的人愁的是……于是,中学生们便开始效仿古人的“一醉解千愁”,久而久之,酒和烟便麻痹了中学生,堂而皇之的,中学生便迷上了这两种可以解千愁的“好东西”。

通常,如果一个中学生的父母亲在家里的话,父亲往往是影响中学生的最重要的人,父亲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孩子,所以,想预防一个中学生吸烟,就必须做到两点,也就是最关键的两点:

一、经常与自己的孩子沟通,处理好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缓解孩子内心的忧愁与困惑。

二、非特殊情况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吸烟、酗酒。

第三点不是很关键,但也相当重要,那便是在孩子小的时候,锻炼孩子的意志力,这样,可以使孩子在学校抵制不良诱惑。

另外,如果一个中学生的父母亲在外打工,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会吸烟、酗酒。那么很简单,只要是孩子,便会打心底里渴望得到父爱或母爱,即使他们嘴上不说。所以,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内心多少会有种孤独的感觉,往往最容易迷上吸烟,酗酒。因此,在外打工的父母应该经常给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孩子是中学生的父母)打电话,关心自己的孩子,使他们的孩子感觉到自己的父母亲一直陪在自己身边,不会感受到孤独。那么,对孩子不吸烟,不酗酒有85%的影响。

篇7:小学老师述职报告(范文)

本人于XXXX年X月XX日来到XX校区,来到XXX这个大家庭。在全新的岗位上,继续为教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

小学生与中学生不同,他们还没完全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因此,作为小学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将来。出于对学生的负责,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全面的了解每一位学生,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同时,积极参与培训教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下是我这一个月以来的工作报告:

一、工作方面

晚辅导之前,都能提前了解学生这段时间所学习的知识,如果有任何疑问都能及时向其他老师请教,保证在辅导的时候不会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每天下午都能准时到位,接送学生放学回到尚贤社,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安全。辅导的时候,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对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辅导结束后,能跟家长进行沟通反馈,把学生的情况如实反映给家长。

在我辅导的学生当中,有一位叫XXX,他是新来到补习社的学生,在刚开学的一个星期里,作业完成质量不是很理想,畏难情绪比较明显,后来,经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到原来逸飞以为在晚辅导的这短短的一、两个小时内必须完成作业才能离开,因此在做作业过程中只顾着早点完成,没有顾忌作业的质量。为此,对于XXX的情况,我与家长一起做了决定:让XXX在晚辅导的过程中只需要完成语文、英语等需要讲解的作业,至于读书、背书、口算这一类作业则可以留到回家以后由家长辅导完成。计划实行的短短一星期内,马上就收到了成效,经过辅导逸飞的语文、英语作业完成质量以及正确率都有所提升,至于回家完成的口算题,从原来30题错3、4题,已经能达到全对的水平。

二、个人提升方面

“要为学生倒一杯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因此,我积极参与每天下午的教研活动,并且参与中学教师的培训,认真上好每一节培训课,争取将自己的教学技能提升到新的高度,为将来能在讲台上给学生传授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回顾来到尚贤社这一个月以来的工作,能从刚开始的不熟悉,到现在能比较熟练应对辅导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状况,全靠其他老师的帮助与支持。但是离一位好教师还有很大的一段差距,我会努力学习,取长补短,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加出色,做一名称职的教师。

述职人:XXX

篇8:西部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教师培训工作是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实践过程中,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于是, 宁夏教育厅“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子项目在宁夏8个县 (区) 的30所学校, 于2012年4月进行了以创新宁夏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调查研究。其中, 发放教师问卷16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198份, 有效率为75%。为了保证问卷及访谈资料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前期做了预调研。

问卷分为四个大部分:基本情况、中小学教师发展情况调查、中小学教师培训情况调查和开放性问题。其中, 中小学教师发展情况调查涉及三个部分:一是教师发展的目标、教师发展的条件与途径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是中小学教师培训情况调查, 包括培训态度、培训内容情况调查、培训途径、方式情况调查、培训其他情况调查, 三是开放性问题。同时, 组织教师座谈, 最后, 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学方法。被试基本情况如表1。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 中小学教师对培训所持的认识

(1) 中小学教师对培训效果的认识

对目前开展的教师培训效果, 46.7%的教师选择了“一般”, 27%的教师选择了“不太好”、“不好”, 这说明目前开展的教师培训效果差强人意。“您不愿意参加培训的原因, 从高到低排序前四项”依次是培训内容不符合教师需要、理论与实践脱节、培训师资力量弱、工作任务重;“从培训机制上看, 您不愿意参加培训的原因, 从高到低前四项”依次是流于形式、功利化倾向明显、激励机制不完善、强制色彩太浓;“您在培训中的主要压力 (可多选) ”教师选中从高到低依次是自我期望与现实的冲突 (68%) 、难以操作的困扰 (38.9%) 、自身专业发展的困难 (37.4%) 、缺少专业自信和能力 (25.9%) 、外部评鉴要求的不切实际 (17.5%) 、没有压力 (5.2%) 、其他 (1.3%) 。从中看出广大教师希望能够得到与自身实际工作需求相符的培训和帮助。

不同任职学段的教师在培训效果上差异极其显著。初中、高中组分别与小学 (幼儿园) 组差异显著;不同教龄的教师在培训效果上差异很显著, 16~25年教龄组、6~15年教龄组, 分别与1年以下和26年以上教龄组差异显著;不同学历的教师在培训效果上差异很显著, 本科组分别与专科以下和专科学历组差异显著;不同级别的骨干教师在培训效果上差异很显著, 其得分略高于其他的组别, 与县级骨干教师组差异显著。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得出, 初中、高中组的培训效果比小学组好;6~15年教龄组和16~25年教龄组比1年以下和26年以上教龄组的培训效果好;本科组比专科以下和专科学历组培训效果好;其他组比县级骨干教师组的培训效果好。

(2) 中小学教师对新任教师进行岗前培训的认识

对新任教师进行岗前培训的态度88.4%的教师选择了“非常必要”、“比较必要”, 这说明对新任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贵校领导对教师参加培训的态度”73.8%的教师选择了“积极支持”、“比较支持”。“您认为培训中最亟待改善的方面是 (可多选) ”教师选中从高到低依次是培训形式 (56.4%) 、培训效果 (51.5%) 、培训内容 (48.2%) 、培训模式 (44.2%) 、培训条件 (36.6%) 、培训评价 (17.4%) 、其他 (2.3%) 。

不同职称的教师对中小学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的态度差异显著。新任教师 (无职称) 、初级职称组分别与高级职称组差异显著;不同教龄的教师对中小学新任教师进行岗前培训的态度差异很显著, 2~5年教龄组分别与6~15年和16~25年教龄组差异显著。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得出, 新任教师 (无职称) 、初级职称组对新任教师进行岗前培训的必要性的认识高于高级职称组;2~5年教龄组的认识高于6~15年和16~25年教龄组。

(3) 中小学教师对参加培训的认识

对参加培训的态度72.5%的教师选择了“非常愿意”、“愿意”, 这说明虽然培训效果不尽人意, 但大多数教师还是愿意参加培训的。从“您愿意参加培训的原因, 从高向低排序前四项”依次是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更新科学知识, 拓展知识面、理解新课程, 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与更多的教师交流, 它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教师有较高的来自职业本身的成就感的需求。

不同年龄的教师对参加培训态度的差异很显著。25岁以下年龄组分别与26~35岁、36~40岁和41~50岁年龄组差异显著;41~50岁年龄组与26~35岁年龄组差异显著。

不同任职学段的教师在培训态度上差异很显著, 初中、高中组分别与小学 (幼儿园) 组差异显著;不同职称的教师在培训态度上差异很显著, 新任教师 (无职称) 组, 分别与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组差异显著。

不同教龄的教师在培训态度上差异极其显著, 1年以下教龄组分别与2~5年、6~15年、16~25年和26年以上教龄组差异显著;同时, 16~25年教龄组分别与6~15年和26年以上教龄组差异显著。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得出, 41~50岁年龄组培训愿望最高, 25岁以下年龄组培训愿望最低;初中、高中组培训愿望高于小学 (幼儿园) 组, 这可能和他们的培训效果比小学 (幼儿园) 好有关;新任教师 (无职称) 组培训愿望最低;1年以下教龄组培训愿望最低, 16~25年教龄组培训愿望最高。

2. 中小学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教师不愿意参加培训的原因, 从高到低排序前四项依次是培训内容不符合教师需要、理论与实践脱节、培训师资力量弱、工作任务重;从培训机制上看, 教师不愿意参加培训的原因, 从高到低前四项依次是流于形式、功利化倾向明显、激励机制不完善、强制色彩太浓;在培训中的主要压力, 教师选中从高到低依次是自我期望与现实的冲突 (68%) 、难以操作的困扰 (38.9%) 、自身专业发展的困难 (37.4%) 、缺少专业自信和能力 (25.9%) 、外部评鉴要求的不切实际 (17.5%) 、没有压力 (5.2%) 、其他 (1.3%) 。从中看出广大教师希望能够得到与自身实际工作需求相符的培训和帮助。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及其行为的表现才是其专业水平与专业能力表现的重要领域。

3. 中小学教师对培训形式的需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强教师教育, 深化教师教育改革, 创新培养模式, 增强实习实践环节, 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 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从调查中, 教师认为培训中最亟待改善的方面是56.4%的教师选择培训形式、51.5%的教师选择培训效果、48.2%的教师选择培训内容、44.2%的教师选择培训模式、36.6%的教师选择培训条件、17.4%的教师选择培训评价、2.3%的教师选择其他。

从培训地点需求调查中显示, 依次为其他、到教育优质学校挂职研修、市级培训中心或教研室、校本培训、区级师资培训中心、县级师资培训中心、高等院校等。选择“其他”选项的教师占总人数的69.0%, 通过教师访谈发现教师对有效的培训地点有更多的期待。他们希望给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去省外培训学习, 更新教学观念, 提高教学水平, 帮助排解工作压力, 放松心情, 增强教学热情。

培训教学方式的需求, 前四项依次为实地考察观摩研讨、案例教学、集中讲授与参观考察相结合、专家讲座, 通过教师访谈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从培训考核方式的需求调查中显示, 依次是综合测评、实践考核、写心得体会等、开卷考试、口试、撰写论文、闭卷考试;教师合理的培训时间需求, 依次是平时集中学习、平时集中与寒暑假集中学习相结合、寒暑假集中学习、其他。

教师对有效培训者的需求, 前四项依次为专职教育科研人员、中小学优秀教师、教研员、高校教育教学专家。

从调查中发现, 教师希望培训最好不占用教师的周末休息时间, 离职培训比较好, 解决工学矛盾, 增加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

三、结论与建议

1. 关注培训态度, 提升培训效果

目前开展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效果一般。不同任职学段的教师在培训效果上差异极其显著。在培训的过程中, 要加强小学 (幼儿园) 教师的培训;要关注1年以下和26年以上教龄教师的培训;要提高专科以下和专科学历组教师培训的积极性;要增强骨干教师, 尤其是县级骨干教师的培训, 从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效果。

大多数教师认为对新任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是非常必要的。不同教龄的教师对新任教师进行岗前培训的态度差异很显著。在培训的过程中, 要重视对2~5年教龄组、新任教师 (无职称) 组和初级职称组的青年教师进行培训, 加强对新任教师的岗前培训。

大多数教师的培训态度是愿意参加的, 要重视青年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同教龄的教师在培训态度上差异极其显著。在培训的过程中, 要提高1年以下教龄组、25岁以下年龄组、新任教师 (无职称) 组的青年教师的培训愿望。

2. 重视对特岗教师的培训, 提高新任教师的从教能力

在对广大教师和校长的调查、访谈中发现, 上岗培训对新任教师非常重要, 应加强职业道德、教学教法、驾驭课堂能力等方面的培训。除了上岗前的集体培训外, 在学校内实行“帮、扶、带”等政策。同时, 要加大特岗教师的培训力度, 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其中有教师中学毕业在小学工作,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在中学工作等情况, 而在实践过程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 不能忽视非师范毕业生从教的培训工作。特岗教师招聘中, 非师范生的进入带来了一些教育教学问题。他们没有受过系统的师范专业的训练, 没有见习、实习环节等, 在选拔特岗教师时应该向师范生进行政策上的倾斜。

3. 优化培训内容,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通过教师调查、访谈, 培训内容要解决所有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教师培训。他们需要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学生的管理、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及学科课程的整合能力、心理健康指导、教师校本教研的指导等方面的培训。

教师培训的内容应该满足不同专业发展水平的教师的需求分层培训, 新任教师、青年教师、中年教师、骨干教师培训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提出要加强师德建设, 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同时结合学科特点, 加强培训的针对性,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教师提供与学科教学相关的边缘性书籍和可行性、操作性强的案例式材料。

4. 创新培训形式, 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创新培训形式, 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是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培训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教师对培训途径和方式的实际需求。为广大教师提供有效的培训地点和合理培训时间, 选择有效的培训者和科学考核的方式, 使培训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同时,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 采取集中讲授与实地参观考察观摩研讨相结合, 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沟通。积极开展“走出去, 请进来”, 请特级教师、高级教师进行课堂示范。加强校际间交流, 城乡教师流动, 加强名校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实施送教下乡活动, 加强培训的辐射面, 做好二级培训和校本培训。把优质课等教育资源放在教师教育网上, 供教师不断地学习、提高。

上一篇:八年级上学期家长会发言稿下一篇:三头二面的成语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