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职工创新创效平台

2024-05-26

青年职工创新创效平台(共8篇)

篇1:青年职工创新创效平台

关于深化企业青年职工创新创效

活动的实施意见

(2001年6月6日)

青年创新创效活动自开展以来,在各级团组织、经贸委、专利管理机关和科协等部门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和通力配合下,已在广大企业中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动员组织广大青年职工为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共青团中央、国家经贸委、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协决定今后一个时期继续深化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开发青年职工人力资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以组织青年职工立足岗位开展创造性劳动、推动企业面向市场提供创新型产品(服务)为基本立足点,以实施强力推进、深化活动内涵、坚实人才基础、完善工作机制为手段,组织引导广大青年职工在群众性创新实践中成长成才,建功立业。

二、总体目标

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再经过三年的努力,使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在85%以上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60%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1000万青年职工中展开,以人均创效1000元为目标,实现创效100亿元,通过创新创效实践,使青年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三、主要措施

1、强力推进。一是分行业推进。发挥行业管理部门的指导优势、政策优势、组织优势以及行业中重点企业的示范作用,直接牵动大型企业,借助行业力量抓好典型树立、经验推广、评选表彰、政策出台等工作环节。二是分区域推进。建立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西北等7个区域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协调小组,定期开展区域性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成果洽谈会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三是分所有制推进。在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示范带动作用的同时,注重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开展活动的经验,形成创新创效活动新的生长点。四是分创新类别推进。根据技术、管理、营销、服务等创新领域特点,认真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并加以推广。

2、深化内涵。把“项目化运作”作为深化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重要抓手,切实规范和完善创新的过程。主要抓好几个关键环节:一是制定工作目标。结合企业、青年的特点和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化运作”工作目标,并

予以量化分解。二是申报创新课题。通过发放“青年项目书”等方式,发动青年职工立足本职岗位,以市场为导向,分析查找技术、管理、营销、服务等日常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向活动组织机构申报创新课题。三是进行项目招标。在青年职工申报创新课题的基础上,确定企业所需、青年所能的攻关项目,对青年职工公开招标,由项目负责人与企业签订攻关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四是开展项目攻关。协调成立多层次、多类型的青年科技攻关协会或科技攻关小组,组织青年职工以完成攻关课题为目标,开展创新攻关。企业在加强项目管理的同时,要通过建立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基金、成立青年创新项目导师团等方式,为青年职工提供技术、信息、资金、场地等方面的支持。五是促进成果转化。通过举办青年科技节、青年创新成果展等方式,强化中介服务,优化创新过程,努力缩短创新成果实现商业化应用的过程和时间,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六是探索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激励机制,使创新创效活动制度化、经常化。

3、坚实基础。以开发青年人力资源为着力点,把增强青年创新意识、提高青年创新能力作为深化活动的基础工作来抓,通过开展创造性劳动大讨论、举办青年创新论坛、进行科技知识普及和培训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帮助青年职工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青年职工队伍。各地区、各企业要

适应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要求,在今后一个时期大力加强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工作,力争三年内国有大中型企业青年职工基本掌握和运用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要抓好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与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的有机结合,促进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由适应型人才培养向创新型人才培养转变,由岗位基本技能培训向新科技、新知识培训转变,为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奠定人才基础。

4、完善机制。一是组织机制。各地区要建立健全由团委、经贸委、专利管理机关、科协等单位共同组成的活动组织领导机构。各企业要成立以党政领导牵头、团组织具体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活动组织领导机构。二是培养机制。把对青年职工的培训工作纳入企业培训体系之中,规范人才评价标准,建立青年人才库,注重培养高新技术人才,为构建企业创新体系提供人才储备。三是评价机制。各地区、各企业要成立主要由企业技术、管理、营销、服务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组成的青年创新成果评价机构,强化创新成果评价工作的效益导向,制定以效益为根本评判标准的青年创新创效活动考评办法,促进考评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四是激励机制。各地区、各行业要加大活动表彰力度,并争取出台地区性、行业性的奖励政策。各企业要制定实施有关推进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政策,并把活动纳入企业奖励体系之中,在学习深造、收入分配等方面向优秀

青年人才倾斜,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职工投身创新实践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有关要求

深化实施青年创新创效活动,是今后一个时期企业共青团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区、各企业要以务实的精神把活动抓紧抓好。

一要提高认识。要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在开放的市场格局下,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和把握深化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对于引导青年职工建功成才、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务求取得明显实效。

二要精心组织。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努力创造可供借鉴推广的新鲜经验。进一步健全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把深化实施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三要讲求实效。各地区、各企业要坚持“贵在创新、重在创效”的原则,普遍建立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业绩申报制度。企业在开展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中取得的经济效益要经相关部门鉴定、企业党政领导认可后逐级上报。各级青年创新创效活动领导机构将以此作为评价下级组织工作的根本

标准。共青团中央、国家经贸委、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协将在适当时机命名一批全国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示范基地。四要强化宣传。要通过新闻媒介,广泛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大力培育树立先进典型,形成积极的导向,进一步加深各方面对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认识,创造有利于活动开展的良好环境。

共青团中央

国家经贸委

国家知识产权局

中国科协

篇2:青年职工创新创效平台

青年创新创效活动

青年职工创新创效活动是共青团组织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活动。活动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手段,以创效为目的,广泛动员组织占职工总数60%以上的青年职工投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创新的实践,为企业改革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活动自1999年启动实施以来,团中央已分别联合铁道部、建设部、国家冶金工业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10多个行业部委下发了活动文件,联合铁道部、国家冶金工业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央企业工委等部委召开了活动启动或推进大会。目前,活动已在20多个省、区、市,1000多万青年职工中展开,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成果,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深受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党政领导好评和青年的欢迎。

今后一个时期,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将以组织青年职工立足岗位开展创造性劳动、推动企业面向市场提供创新型产品(服务)为基本立足点,以实施强力推进、深化活动内涵、坚实人才基础、完善工作机制为手段,组织引导广大青年职工在群众性创新实践中成长成才,建功立业。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再经过三年的努力,力争使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在85%以上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60%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展开,以人均创效1000元为目标,实现创效100亿元,通过创新创效实践,使青年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篇3:青年职工创新创效平台

1.1 青年群体是产生创新精神的主力军

青年是人生中最活跃, 最有朝气, 最富于创造精神的年龄阶段。德州公司及十个县公司共有青年员工3716人, 占职工总数的26%左右, 其中28岁及以下人员1791人。

受企业发展推动和新技术、新管理流程的推广应用影响, 35岁以下青年员工承担了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任务, 近几年新入职员工则主要分配在基层一线班组学习锻炼。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近几年公司新入职青年员工队伍普遍呈现学历层次高、专业理论强, 对新生事物和新环境具有强烈好奇心, 具备较强的创新潜力等特点。

1.2 企业“微”创新环境不足

企业发展需要人才, 青年渴望成才, 迫切希望在企业发展中施展才华、实现个人价值。现有平台缺少对青年员工“微”创新的激励作用,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对“微”创新的重视程度不足。在实际生产中, 存在许多需要“微”完善、“微”提高的环节, 青年员工在参与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了创新的小想法, 但是由于自身或班组的重视程度不足, 使许多小创新, 甚至有可能实现大革新的想法扼杀在了萌芽状态;第二, 对创新成果的推广力不足。由于生产现场安全性要求以及公司对创新成果推广重视程度不足, 对于已经形成实物的创新成果无法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当中, 将创新成果束之高阁, 使员工的努力不能得以体现, 打击了青年员工创新的积极性。

1.3 现有青年成长成才平台存在一定缺陷

发现和培养青年员工中的优秀人才, 推荐他们进入更重要的生产和工作岗位, 是团章规定的基层团组织的一项基本职能, 也是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和服务大局的重要结合点, 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和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生长点, 更是帮助青年实现成才梦想的关键。但是, 目前公司专门应用于青年人才的培养、推荐制度还不健全, 青年工作的各种载体对青年的推优荐才影响力不大, 不能有效为领导层提供更全面的荐才信息, 促青年成长成才载体与“推优荐才”存在脱钩现象, 需要进一步搭建新的平台。

1.4 是青年员工队伍的自身需求

一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愿望强烈。大部分青年员工能认识到迅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 实现从学院理论派到工作实践派转变的重要性, 但在这一过程中缺乏激励引领机制。二是青年人不同程度地存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认识偏差, 表现在工作中急功近利、心浮气躁, 对自己在一个行业、领域成长成才的过程缺乏清醒的认识。三是在工作和学习中功利性强, 对于自身的高学历有着较强的自傲情绪, 不能虚心实践, 做事不够扎实, 很多时候敷衍和应付岗位的工作, 造成知识和技能提高较慢。

青年工作存在的问题, 反映了公司青年成长成才培养机制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因素, 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开发更适合当今青年员工的活动载体, 优化青年管理工作模式, 搭建更适宜当今青年员工成才发展的平台。从2012年年底开始, 德州公司团委提出搭建“微创新·青年梦”的青年创新创效平台, 并切实提高了青年员工岗位成才的积极性, 为公司推荐青年人才奠定了基础。

2 内涵和做法

“微创新”:是指青年员工结合工作实际, 从小处着眼, 细节入手, 开展的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等青年创新创效活动;“青年梦”:是指青年努力实现成长成才的梦想。“微创新·青年梦”创新创效平台的实施原则:从小处着眼, 细节入手, 鼓励创新, 宽容失败。

青年创新体系模式如图1:

2.1 开展青年思想和工作调研, 深入分析问题, 形成“微创新·青年梦”创新创效平台体系

为深入了解和掌握青年员工的思想动态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公司团委采取问卷调查和现场座谈会的形式, 对公司35周岁及以下青年员工进行了调研。

调查问卷共设55个问题, 内容包括:青年理想信念状况、工作满意度及目标要求、学习和培训愿望、职业生涯设计需求、青年工作及团组织建设共五方面。活动回收有效调查问卷758份。问卷结果图2:

现场座谈会采用深入车间班组, 通过与青年员工畅谈的方式, 通过座谈了解青年员工成长成才的个人需要, 以及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存在的困惑。

通过调研对青年成长成才工作的研究分析, 从围绕公司中心工作, 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角度, 逐步形成了青年“微创新”体系结构, 该体系包含四个主要部分, 即:围绕一个目标、创新四个方向、构建四个平台、创新七大业务。如图3所示:

2.2 以创立青年创新工作室为依托, 汇集青年人才, 推进青年“微创新”项目的孵化孕育

公司制定并出台《青年创新工作室实施方案》, 按照“有带头人、有阵地、有活动、有特色、有制度、有成效”的工作思路, 将那些“有想法”、“善思考”、“情投意合”的年轻人聚拢起来, 成立创新团队, 重点围绕电力生产的技术革新、管理创新、安全创新和服务创新四个方面开展创新创效活动。

2.3 立足供电生产实践, 寻找“微课题”, 对生产过程360度“微创新”

通过对供电企业生产过程分析, 生产薄弱点和工作创新点主要集中在各种安全隐患的排除、操作流程、管理薄弱环节、制度是否完善健全、设备是否精良、破解技术难题、流程优化、服务产品或服务模式的优化更新和信息化建设方面。依托青年创新工作室模式, 在日常工作的细微处着眼, 将创新“微课题”通过课题立项、课题开发、过程控制、课题验收、效果研究、应用方案研究、新技术应用、新工艺改进、管理流程优化9个步骤完成创新创效的整个过程。此时, 需要让广大青年员工认识到, 创新应从身边的问题出发, 只要将“微课题”深入下去, 同样可以发挥大能量, 服务于公司发展和社会进步。

创新内容和创新方向包括:①安全“微”创新;②管理“微”创新;③技术“微”创新;④服务“微”创新。

2.4 结合岗位实际、注重创新管理方法, 实现“微课题”全过程控制

这项工作包括成立“管理提升青年攻坚团队”, 引领青年创新创效工作;青年“微课题”备案, 实现项目过程控制。实施流程如图4:

2.5 以青年创新大赛为平台, 激活创新思路, 点燃创新激情

各青年创新工作室按计划完成创新项目的开发、总结和提炼。由公司培训中心、团委搭台, 组织举办青年创新大赛, 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环节。

初赛以专家对项目结题报告评审为主, 评委根据报送项目的纸质材料对项目打分, 每个参赛项目由四名专家分别评价, 分组规避评委所在单位或公司。初赛评审人员选自市县公司在供电生产一线工作多年, 有着较为丰富工作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

决赛采用PPT发布形式, 由创新团队主创人员从项目的实施原因、创新点和实施效果三个方面进行展示。经过专家提问、评委打分完成对创新项目的评价。邀请市县公司负责科技和管理创新的领导以及各领域专家作评委, 创新决赛评选出优秀创新项目、优秀创新团队和创新标兵。

大赛为创新项目评等, 不同的等级设置不同积分, 所有参与青年创新项目研究的青年员工采取累积创新积分的方法, 为将来青年人才库设置奠定基础。特别优秀的创新成果, 向公司党委申请“总经理奖优奖”, 使“微创新”真正能在实际工作生产中发光发热。

2.6 以青年创新成果展示为抓手, 促进成果转化, 驱动公司创新发展

青年创新大赛同时举办青年创新实物展。将青年员工在工作实践中的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和形成的创新成果展现出来。其中《操作技能培训练习台》、《智能安全围栏的研制》等8项成果荣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创新展现场, 与会人员纷纷表现出了对成果的极大兴趣, 互相交流创新体验和成果转化事宜。成果展体现出互动性、先进性和启发性的特点, 让观者亲身体会创新的能量与活力, 从而推动公司各方面为企业创新服务, 认清在自主创新方面存在的差距与不足, 更加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 推动企业创新的不断升级。

除了现场展示青年员工的创新创效成果, 德州公司还在微信公众平台“绿野先锋”上开辟“微创新·青年梦”创新成果展专栏, 对获奖青年创新项目每天集中展示, 向更大更广泛的范围宣传。

3 实施效果

“微创新”带来“微效益”, 产生“微感动”, “微创新·青年梦”创新创效平台的建立充分调动了广大青年参与创新创效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推动青年员工学习创新、实践创新, 实现从工作理念到工作方法、从管理手段到实现方式的全面创新, 成为公司良性发展的有效推动力。效果具体包括:

3.1 创新创效平台的建立成为“青年梦”的助推器

创新创效平台运作以来, 青年员工越来越重视专业理论与工作实际相结合, 为实际工作中各种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强劲的推动力。它有效引导了青年员工树立终身学习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对“微问题”“发现-思考-交流-解决”的思维习惯, 逐步将青年员工培养成为开放、高效、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3.2 创新创效平台的建立为“企业梦”做出积极贡献

以平台为依托, 共成立工作室44个, 青年“微创新”立项97项;创新大赛汇总参赛项目86项, 共评选出一等奖三个, 二等奖六个, 三等奖九个, 其中8项成果已经获得国家专利。青年员工的创新热情空前高涨, 公司上下形成了创新创效的良好氛围。青年创新比赛和成果展示过程中, 展现出很多能产生较大效益的“微创新”项目, 公司将投入更多资金支持深入开发, 并加速成果转化。同时创新创效平台还涌现出了多个优秀青年创新团队和创新个人, 实现了为企业“推优荐才”的目的。

3.3 创新创效平台的建立实现了企业与员工共赢

把创效创效平台的建立与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突击队、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青年岗位能手评选等活动有机衔接, 加大了“号、手、队”活动的创新含量;将技术、能力作为评价考核标准的重要内容, 形成了五大“青”字头工程齐头并进, 推优条件环环相扣的良好势头。在“微创新·青年梦”创新创效平台创建中已初步形成了选题、立项、攻关、鉴定、推报、评审、表彰、奖励一体化。创新创效平台的建立, 还以创新成果转化为目的, 促使公司建立一套包括交流、政策、资金、激励等在内的完备机制, 从而为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效益的最大化提供有力保障。

建立“微创新·青年梦”创新创效平台是以开发青年员工智力资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 挖掘人才、培养人才, 通过不同形式激发青年爱企、爱岗、敬业、奉献的热情, 增强青年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青年员工用青春的激情和智慧为企业奉献力量, 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化公司增砖添瓦。

摘要:青年员工创新工作的管理与推动, 是公司青工培养和成才的重要环节, 关系到企业与员工的可持续发展。国网德州公司围绕“善小”铸就“美丽彩虹”主题实践, 鼓励青年员工立足岗位, 从小处着眼, 从细节入手, 开展“五小”: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的“微”创新创效活动, 搭建了“微创新·青年梦”的青工培养创新创效平台。以“善小·微创新”为思想核心, 以青年创新工作室为载体, 对青年创新工作室进行项目化运作, 为青年员工提供了创新的舞台, 充分调动了广大青年服务公司发展、开展创新创效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4:青年职工创新创效平台

摘 要:青年员工创新工作的管理与推动,是公司青工培养和成才的重要环节,关系到企业与员工的可持续发展。国网德州公司围绕“善小”铸就“美丽彩虹”主题实践,鼓励青年员工立足岗位,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开展“五小”: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的“微”创新创效活动,搭建了“微创新·青年梦”的青工培养创新创效平台。以“善小·微创新”为思想核心,以青年创新工作室为载体,对青年创新工作室进行项目化运作,为青年员工提供了创新的舞台,充分调动了广大青年服务公司发展、开展创新创效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微创新;培养;管理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 F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0-4-3

1 搭建“微创·新青年梦”创新创效平台的背景

1.1 青年群体是产生创新精神的主力军

青年是人生中最活跃,最有朝气,最富于创造精神的年龄阶段。德州公司及十个县公司共有青年员工3716人,占职工总数的26%左右,其中28岁及以下人员1791人。

受企业发展推动和新技术、新管理流程的推广应用影响,35岁以下青年员工承担了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新入职员工则主要分配在基层一线班组学习锻炼。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近几年公司新入职青年员工队伍普遍呈现学历层次高、专业理论强,对新生事物和新环境具有强烈好奇心,具备较强的创新潜力等特点。

1.2 企业“微”创新环境不足

企业发展需要人才,青年渴望成才,迫切希望在企业发展中施展才华、实现个人价值。现有平台缺少对青年员工“微”创新的激励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微”创新的重视程度不足。在实际生产中,存在许多需要“微”完善、“微”提高的环节,青年员工在参与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了创新的小想法,但是由于自身或班组的重视程度不足,使许多小创新,甚至有可能实现大革新的想法扼杀在了萌芽状态;第二,对创新成果的推广力不足。由于生产现场安全性要求以及公司對创新成果推广重视程度不足,对于已经形成实物的创新成果无法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当中,将创新成果束之高阁,使员工的努力不能得以体现,打击了青年员工创新的积极性。

1.3 现有青年成长成才平台存在一定缺陷

发现和培养青年员工中的优秀人才,推荐他们进入更重要的生产和工作岗位,是团章规定的基层团组织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和服务大局的重要结合点,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和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生长点,更是帮助青年实现成才梦想的关键。但是,目前公司专门应用于青年人才的培养、推荐制度还不健全,青年工作的各种载体对青年的推优荐才影响力不大,不能有效为领导层提供更全面的荐才信息,促青年成长成才载体与“推优荐才”存在脱钩现象,需要进一步搭建新的平台。

1.4 是青年员工队伍的自身需求

一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愿望强烈。大部分青年员工能认识到迅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实现从学院理论派到工作实践派转变的重要性,但在这一过程中缺乏激励引领机制。二是青年人不同程度地存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认识偏差,表现在工作中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对自己在一个行业、领域成长成才的过程缺乏清醒的认识。三是在工作和学习中功利性强,对于自身的高学历有着较强的自傲情绪,不能虚心实践,做事不够扎实,很多时候敷衍和应付岗位的工作,造成知识和技能提高较慢。

青年工作存在的问题,反映了公司青年成长成才培养机制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因素,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开发更适合当今青年员工的活动载体,优化青年管理工作模式,搭建更适宜当今青年员工成才发展的平台。从2012年年底开始,德州公司团委提出搭建“微创新·青年梦”的青年创新创效平台,并切实提高了青年员工岗位成才的积极性,为公司推荐青年人才奠定了基础。

2 内涵和做法

“微创新”:是指青年员工结合工作实际,从小处着眼,细节入手,开展的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等青年创新创效活动;“青年梦”:是指青年努力实现成长成才的梦想。“微创新·青年梦”创新创效平台的实施原则:从小处着眼,细节入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青年创新体系模式如图1:

2.1 开展青年思想和工作调研,深入分析问题,形成“微创新·青年梦”创新创效平台体系

为深入了解和掌握青年员工的思想动态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公司团委采取问卷调查和现场座谈会的形式,对公司35周岁及以下青年员工进行了调研。

调查问卷共设55个问题,内容包括:青年理想信念状况、工作满意度及目标要求、学习和培训愿望、职业生涯设计需求、青年工作及团组织建设共五方面。活动回收有效调查问卷758份。问卷结果图2:

现场座谈会采用深入车间班组,通过与青年员工畅谈的方式,通过座谈了解青年员工成长成才的个人需要,以及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存在的困惑。

通过调研对青年成长成才工作的研究分析,从围绕公司中心工作,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角度,逐步形成了青年“微创新”体系结构,该体系包含四个主要部分,即:围绕一个目标、创新四个方向、构建四个平台、创新七大业务。如图3所示:

2.2 以创立青年创新工作室为依托,汇集青年人才,推进青年“微创新”项目的孵化孕育

公司制定并出台《青年创新工作室实施方案》,按照“有带头人、有阵地、有活动、有特色、有制度、有成效”的工作思路,将那些“有想法”、“善思考”、“情投意合”的年轻人聚拢起来,成立创新团队,重点围绕电力生产的技术革新、管理创新、安全创新和服务创新四个方面开展创新创效活动。

2.3 立足供电生产实践,寻找“微课题”,对生产过程360度“微创新”

通过对供电企业生产过程分析,生产薄弱点和工作创新点主要集中在各种安全隐患的排除、操作流程、管理薄弱环节、制度是否完善健全、设备是否精良、破解技术难题、流程优化、服务产品或服务模式的优化更新和信息化建设方面。依托青年创新工作室模式,在日常工作的细微处着眼,将创新“微课题”通过课题立项、课题开发、过程控制、课题验收、效果研究、应用方案研究、新技术应用、新工艺改进、管理流程优化9个步骤完成创新创效的整个过程。此时,需要让广大青年员工认识到,创新应从身边的问题出发,只要将“微课题”深入下去,同样可以发挥大能量,服务于公司发展和社会进步。

创新内容和创新方向包括:①安全“微”创新;②管理“微”创新;③技术“微”创新;④服务“微”创新。

2.4 结合岗位实际、注重创新管理方法,实现“微课题”全过程控制

这项工作包括成立“管理提升青年攻坚团队”,引领青年创新创效工作;青年“微课题”备案,实现项目过程控制。实施流程如图4:

2.5 以青年创新大赛为平台,激活创新思路,点燃创新激情

各青年创新工作室按计划完成创新项目的开发、总结和提炼。由公司培训中心、团委搭台,组织举办青年创新大赛,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环节。

初赛以专家对项目结题报告评审为主,评委根据报送项目的纸质材料对项目打分,每个参赛项目由四名专家分别评价,分组规避评委所在单位或公司。初赛评审人员选自市县公司在供电生产一线工作多年,有着较为丰富工作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

决赛采用PPT发布形式,由创新团队主创人员从项目的实施原因、创新点和实施效果三个方面进行展示。经过专家提问、评委打分完成对创新项目的评价。邀请市县公司负责科技和管理创新的领导以及各领域专家作评委,创新决赛评选出优秀创新项目、优秀创新团队和创新标兵。

大赛为创新项目评等,不同的等级设置不同积分,所有参与青年创新项目研究的青年员工采取累积创新积分的方法,为将来青年人才库设置奠定基础。特别优秀的创新成果,向公司党委申请“总经理奖优奖”,使“微创新”真正能在实际工作生产中发光发热。

2.6 以青年创新成果展示为抓手,促进成果转化,驱动公司创新发展

青年创新大赛同时举办青年创新实物展。将青年员工在工作实践中的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和形成的创新成果展现出来。其中《操作技能培训练习台》、《智能安全围栏的研制》等8项成果荣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创新展现场,与会人员纷纷表现出了对成果的极大兴趣,互相交流创新体验和成果转化事宜。成果展体现出互动性、先进性和启发性的特点,让观者亲身体会创新的能量与活力,从而推动公司各方面为企业创新服务,认清在自主创新方面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更加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推动企业创新的不断升级。

除了现场展示青年员工的创新创效成果,德州公司还在微信公众平台“绿野先锋”上开辟“微创新·青年梦”创新成果展专栏,对获獎青年创新项目每天集中展示,向更大更广泛的范围宣传。

3 实施效果

“微创新”带来“微效益”,产生“微感动”,“微创新·青年梦”创新创效平台的建立充分调动了广大青年参与创新创效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青年员工学习创新、实践创新,实现从工作理念到工作方法、从管理手段到实现方式的全面创新,成为公司良性发展的有效推动力。效果具体包括:

3.1 创新创效平台的建立成为“青年梦”的助推器

创新创效平台运作以来,青年员工越来越重视专业理论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为实际工作中各种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强劲的推动力。它有效引导了青年员工树立终身学习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对“微问题”“发现-思考-交流-解决”的思维习惯,逐步将青年员工培养成为开放、高效、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3.2 创新创效平台的建立为“企业梦”做出积极贡献

以平台为依托,共成立工作室44个,青年“微创新”立项97项;创新大赛汇总参赛项目86项,共评选出一等奖三个,二等奖六个,三等奖九个,其中8项成果已经获得国家专利。青年员工的创新热情空前高涨,公司上下形成了创新创效的良好氛围。青年创新比赛和成果展示过程中,展现出很多能产生较大效益的“微创新”项目,公司将投入更多资金支持深入开发,并加速成果转化。同时创新创效平台还涌现出了多个优秀青年创新团队和创新个人,实现了为企业“推优荐才”的目的。

3.3 创新创效平台的建立实现了企业与员工共赢

把创效创效平台的建立与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突击队、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青年岗位能手评选等活动有机衔接,加大了“号、手、队”活动的创新含量;将技术、能力作为评价考核标准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五大“青”字头工程齐头并进,推优条件环环相扣的良好势头。在“微创新·青年梦”创新创效平台创建中已初步形成了选题、立项、攻关、鉴定、推报、评审、表彰、奖励一体化。创新创效平台的建立,还以创新成果转化为目的,促使公司建立一套包括交流、政策、资金、激励等在内的完备机制,从而为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效益的最大化提供有力保障。

篇5:青年创新创效活动总结

青年创新创效活动是引导广大青工积极投身企业生产、技术、科技、管理创新的丰富实践,能够充分地把青年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发挥出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推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今年以来,马岭集输大队团总支部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构建“3331”创新创效活动体系,即夯实三个基础、健全三项机制、把握三个环节、突出一个重点,收到了显著的活动成效。

夯实三个基础,确保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创建学习型团组织,打牢创新创效活动的知识基础。一是营造学习氛围,倡导终身学习理念。通过开展“青年科技论坛”等形式,加强青年知识学习,优化青工知识结构,提高青年学习热情。二是构建学习阵地,丰富青年学习手段。为发挥青年群体的学习优势,马岭集输大队团总支部先后成立了各类青年科技、管理协会3个,并依托共青团组织网络,经常性地组织会员开展专题学习会、攻关研讨会,有效地带动了周围群体的学习活动。三是利用学习载体,提高青年创新素质。在充分发挥各类传统学习载体作用的同时,马岭集输大队团总支部在全体青工中倡导开展了提高创新技能的“1234”素质拓展活动,即:要求青工精一门、专二门、会三门、学四门,大力推进“一岗多能”活动;构建领导体系,夯实创新创效活动的组织基础。一是成立活动领导小组,从活动目标、政策、要求和方向上给予指导,并定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活动方案,协调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二是成立活动工作小组,负责对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具体组织、管理与监督,并定期召开工作例会,通报活动情况,研究工作措施。三是成立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对各类青年创新创效项目的立项审查、项目验收、成果鉴定等技术性工作,不定期深入基层单位,帮助解决技术性难题,并在专业技术上给项目小组以具体指导;广造创新声势,打牢创新创效活动的群众基础。一是突出针对性,发挥青年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针对人才优势,马岭集输大队团总支部设计开展了青年科技人员“四有”活动,即人人有一个创新课题、人人有一个创新项目、人人有一篇创新论文、人人有一项创新成果,引导全体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上市以来,大队团总支部广大青年科技人员承担或直接参与各级科研攻关项目达12个。二是突出群众性,引导青工岗位创新。马岭集输大队团总支部引导青工树立“创新时时、处处、人人可为”的观念,在开展青工“五小”活动的基础上,设计推出了“先进操作法征集”等活动,使全员创新的观念深入人心,呈现出了大队团总支部青年“人人争做创新实践者”的可喜局面。几年来,大队团总支部青工共完成“五小”成果27多项,QC成果14多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10万元。

健全三个机制,增强活动的动力和活力。加强政策机制建设,优化活动环境。马岭集输大队团总支部先后下发了《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通知》、《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管理办法》等,对青年创新创效活动范围、项目等做了明确规定;加强品牌机制建设,保障活动动力。

把握三个环节,促进活动的科学化、规范化。选题立项阶段。要求青年员工从油田生产经营实践、降低生产成本、围绕技术创新等方面,立足岗位想问题、看不足、查隐患、找漏洞,寻求创新指标,确定攻关项目;组织攻关阶段。主要采取成立青年项目攻关小组,实施青年项目导师制,建立协调例会制,建立创新创效活动竞赛栏等形式组织开展创新创效活动;评审鉴定阶段。主要由大队团总支部、厂(院)两级评审小组,对全大队团总支部上报的成果进行评审鉴定。

突出一个重点,扩大活动的效益和影响。以定期举办青年创新创效成果展及青年优秀论文发布会,作为转化应用青年创新创效成果的主要内容;以不定期召开专项活动经验交流会,作为转化推广青年创新成果的主要形式;以共青团组织区域化管理推广,作为推广青年创新创效成果的关键手段;并将实现具有推广价值的青年创新成果数量作为重要考核指标,有力推进了青年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为深化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开展,马岭集输大队团总支部延伸活动“触角”,紧贴质量安全生产开展了青工立功竞赛活动。在活动中,马岭集输大队团总支部紧紧把握质量安全这一永恒主题,几年来,与质量、安全部门一起,在明确岗位职责、岗位内容和岗位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在基层班、组、站中广泛开展“争创青年先锋岗

篇6:引导青年创新创效2015.2

创新是我们紧跟世界进步潮流,把握时代脉搏,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前提。“发展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青年自然就是创新的主力军,引导青工立足岗位,锐意创新,是增强企业活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青年创新创效活动是引导广大青工积极投身企业生产、技术、科技、管理创新的丰富实践,能够充分地把青年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发挥出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推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一、鼓励青年岗位创新创效,凝聚青年合力贡献正能量 “青年创新创效”活动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旨在激发青年的创新精神的一项长期活动。建立健全公司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引导和激励更多的青年发挥聪明才智,深入开展项目攻关活动。加强项目攻关过程管理,做好项目过程管理扶持、评审论证、跟踪应用等各项工作,确保项目全程可控,顺利完成,为公司降本增效、技术创新等各项工作做出正能量。要求全体青工在思想上达成共识,行动上步调一致,将岗位作为创效“阵地”,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形成一种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实行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并重,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有效提高创新创效的含金量。

二、引领青年岗位创新创效,拓宽青年成长的渠道

结合青年自身岗位,探索建立青年成长档案,对青年进行专人带教,将青年在重要项目、课题、日常工作中的表现,以及在岗位创新创效、合理化建议、技术攻关、科研攻关、青年科技论文评比等情况,做为青年个人岗位晋升、收入增长的重要依据。吸引更多青年参与,加强对参与项目青年的指导和帮助,在工作中增加他们的攻关能力,加强对项目的动态管理,扶植一批项目申报专利。加强与青年的沟通,引领青年岗位创新创效,帮助青年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在技能和技术成熟的青工中重点培育担当意识,涵育栋梁气魄。通过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实践,为共青团组织提供新的契机,扩大社会影响,促进共青团团事业健康全面发展,同时也能拓宽青年成长的渠道。

三、开展创新创效活动要注重提高团干部的素质

团的干部是团的工作的决策者、组织者、实施者。企业共青团创新创效活动能不能搞好,能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广大青年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改革发展和青年成长成才做贡献,关键在于团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关键在于团干部。企业团干部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通过创新创效活动这个载体,丰富知识,增长才干。

四、青年创新创效在企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青年创新创效是企业人力资源储备的有效途径。企业的技术创新想要大有作为,就必须要有一批在技术理论、现场生产中具备高水平的团队、个人,首先要把青年作为创新创效的生力军,这是不争的事实,要敢于给青年加压,让青年在业务范围内发挥创造力、创新力,将青年的才华充分展现。通过这一平台将青年的自我价值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得以实现,寻求青年自我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共同点,青年与企业有了共同的利益与价值,才能留住人才,进一步留住的人才更好的创新创效为企业服务。因而搭建创新创效平台,为企业将有能力的青年技术、操作、管理人员发掘、展现,是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为企业储备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

(二)青年创新创效是企业青年职工快速成长的绿色通道。青年职工进入企业时间短,资历浅,在很多工作中只能打打下手,做做配合工作,对单位的大项目、大工程也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结合这样的情况,大项目、大工程的一方面入手作为青年创新创效的有效载体,让青工在项目选定的时候能为、可为,通过项目工程的局部或小项目、小工程等让青工在项目管理、技术创新、现场操作方面不断提高,为今后担当大任务做好知识和能力储备。

篇7:提高职工创新创效的计划和目标

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方式,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帮助企业迎接各种新的挑战。企业提高员工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充分认识员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世界上大多数优秀企业几乎都有自己的培训史,都热衷于人力资本投资。根据统计,美国企业每年在员工培训上的花费约300亿美元,约占雇员平均工资的5%。而我国各类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的投资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很低的水平,用于员工培训的投资微乎其微。

鉴于这种情况,我国的企业决策者必须树立人是企业所拥有最宝贵的资源这一观念,以长远的眼光看待人力资源的培训。企业要转变观念,强化职工培训在企业的基础地位,树立抓生产必须抓培训,生产和培训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观念。

2.进行全面的培训前调查

在进行员工培训前,相关人员应该进行全面的需求分析,要根据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目标,工作要求的变化分析培训需求。另外,在调查中应从不同角度收集信息,了解班组绩效状况以及对劳动者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岗位要求,并分析员工现有的劳动态度、知识、技能方面的差异,以明确培训目标与内容。

3.扩大培训对象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个企业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位员工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不仅仅要考察企业里是否有一小部分优秀人群,更要考察企业的整体人力资源状况。以往只对中高层管理者进行培训而忽视对基层员工培训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只针对部分人员进行培训的情况会使得被忽视的个人或群体变成企业大木桶上最短的木板,从而制约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因此,企业培训就是有组织有计划的企业全员的学习。

4.建立高效的班组培训体系

班组培训体系是为了达到保证班组培训行为的有效性或者保证培训工作的绩效的目的而制定的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模型,包括管理流程、管理制度或管理办法。只有根据班组战略规划,结合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才能量身定做出符合自己持续发展的高效培训体系。部门应该加大对培训体系的硬件设施投入,加大培训组织的健全。加大培训工作的管理,培育班组优秀、独特的培训文化,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实现培训的模式化、程序化、整体化,促进培训水平的全面提升。

5.丰富员工培训内容和手段

班组的培训内容要从狭隘的岗位职务培训转向丰富多彩的全方位培训。培训内容不仅仅是技能的培训,应向各个领域渗透,使班组培训进入更深层次,对职工进行全面的素质、素养和技能的培训。如班组文化培训、职业道德培训、团队精神培训等。同时,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要结合班组自身发展的需要来设计合适的培训内容。

篇8:创新创效激发职工创造力

2010年,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 济钢生产经营遇到严重困难。面对困难和挑战, 济钢工会以“促进企业发展, 维护职工权益”为己任, 紧紧围绕企业“降本增效”中心任务, 深入扎实地开展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 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在攻坚克难中创先争优。

抓职工思想教育, 打牢创新创效的思想基础

为教育引导会员职工同心同德战胜严峻困难, 实现“降本增效”的经营目标, 集团公司工会在广大会员职工中深入开展了“讲责任, 做主人”主题教育活动, 年初制定下发《关于继续在全公司职工中开展“讲责任, 做主人”主题活动的通知》, 对主题活动进行了动员部署。注重发挥工会的组织优势、宣教阵地优势, 通过举办职工座谈会、形势报告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形式, 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电子简报、局域网、黑板报、宣传栏等媒体, 广泛宣传集团公司十六届二次职代会精神, 大力宣传主题活动的重要意义和活动中的典型事迹。

重视发挥先模人物在战危机、渡难关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五.一”前夕, 炼铁厂干熄焦车间电工班长姜和信光荣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 集团公司党委做出《关于开展向全国劳动模范姜和信同志学习的决定》, 工会先后举行了“姜和信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和“向姜和信同志学习的劳模座谈会”等, 大力宣传姜和信“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还组织举办了“郭明义同志事迹报告会”。

开展“强化职工书屋建设、巩固学习教育阵地”活动, 各级工会组织认真贯彻集团公司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职工书屋”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广大职工搭建了更好的学习交流、增长知识、提高思想、技能水平的良好平台, 济钢职工图书馆荣获“全国职工书屋”称号。

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 引导广大职工自觉树立“我与企业共命运”思想, 坚定在危机中求生存、求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思想上形成共识, 行动上形成合力, 为创新创效奠定了思想基础。

抓劳动竞赛活动, 调动创新创效的积极性

紧紧围绕“降本增效”中心任务, 以“讲责任, 做主人”为主题, 以“铁前降成本、钢后增效益”为目标, 抓住影响成本、效益的关键指标和薄弱环节, 广泛开展群众性劳动竞赛活动。在第一、二炼铁厂开展了“降低吨铁成本”劳动竞赛;在一炼钢—中板产线、三炼钢—中厚板产线开展了“降低产品非计划率”和“全国节能降耗对标挖潜”劳动竞赛;在能源动力厂开展了“提高发电量”劳动竞赛, 在广大女职工中开展了“岗位建功”竞赛等。为把竞赛活动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成立劳动竞赛领导小组, 制定周密的竞赛实施意见, 会同生产部、财务处一起研究制定竞赛奖励标准, 并经常深入生产一线, 调查研究, 指导活动, 及时评比, 兑现奖励。各参赛单位积极响应, 精心组织, 广大职工群众热情高涨, 积极投身到竞赛之中, 炼铁成本控制能力大幅度提高, 两板非计划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能源动力厂全年燃气蒸汽总发电量达到25.79亿千瓦时, 比2009年增加1.88亿千瓦时, 上网电量达到16.89亿千瓦时, 同比增加1.46亿千瓦时, 全年非计划停机比2009年减少15次, 停机率降低30%, 集团公司全年余热余能发电31亿千瓦时, 同比增加8.9%, 取得可观经济效益。炼钢厂1#120吨转炉在全国冶金行业转炉节能降耗、对标挖潜劳动竞赛中夺得“全国优胜炉”称号。

特别是去年第三季度, 面对钢材市场价格降低, 上游铁原材物料价格上涨, 集团公司面临全面亏损的严峻形势, 集团公司工会迅速在一炼铁—炼钢—中板产线开展了富有特色的“深挖内部潜力、争做盈利产线”劳动竞赛, 调动和激发老产线全体职工工作积极性, 各作业大班和炉座你追我赶, 争先恐后, 有力地促进了生产技术指标的优化和提高。

抓“双评”活动, 激发创新创效的活力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是企业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源泉。建设创新型企业是实现企业永续经营的必由之路。“双评”活动就是征集评选职工先进操作法和征集评选合理化建议优秀成果, 以此引导广大职工树立“创新就在身边, 创新人人可为”的观念, 增强创新意识, 激发创新热情, 提高创新能力, 多出创新成果。让职工群众成为企业创新的主力军。

去年, 我们将“双评”活动作为创新创效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成立了组委会, 制定了活动方案, 明确了评选标准和条件,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采取统一征集、统一标准、统一评审、统一现场审核、统一表彰奖励的“五统一”运作模式, 把征集评选、表彰奖励的重点放在生产一线的普通职工。各单位工会高度重视, 加强组织领导, 广泛宣传发动, 广大职工积极参与。据统计, 全公司有26600余名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16500余条, 现已采纳5800余项, 实施2530余项, 创造经济效益1亿多元。集团公司组织召开了职工先进操作法、合理化建议优秀成果命名表彰大会, 隆重命名表彰了27个职工先进操作法和80项合理化建议优秀成果。这些先进操作法和合理化建议优秀成果都是生产一线职工长期生产实践的科学总结, 具有提高效率、改善质量、降低消耗、减少事故、提升管理等显著效果。

抓先进岗位创建, 选树创新创效的标杆集体

我们坚持开展以加强基层班组建设、提升基础管理水平为核心, 以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为重点的“工人先锋号”和“巾帼建功标兵岗”的创建活动, 不断激发广大职工热爱本职、钻研技术、创新管理、提高效益的工作热情和创造能力, 促进集团公司各项奋斗目标的全面完成。先后制定下发了《济钢“工人先锋号”考核细则》、《济钢“巾帼建功标兵岗”管理办法》等文件, 明确了以各单位车间以下基层生产区域、机组、炉座、班组、岗位为主的创建范围, 以“四个一流”即一流职业素质、一流管理水平、一流团队精神、一流工作业绩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标准。建立了奖励机制, 对公司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工人先锋号”和“巾帼文明岗”分别给予1000元、3000元、5000元、8000元的奖励。凡推荐全国、省、市“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 (班组) 和推荐全国、省、市级“工人先锋号”、“巾帼建功标兵岗”的, 原则上在济钢“工人先锋号”、“巾帼建功标兵岗”中选拔推荐;推荐评选各级劳动模范及先进个人, 优先在济钢“工人先锋号”和“巾帼建功标兵岗”中产生。

通过开展创建活动, 涌现出了一大批管理好、业绩优的先进班组。炼钢厂2号120吨转炉, 积极参加“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 他们通过加强管理, 不断强化职工精准操作水平, 成立材料检测把关小组和煤气回收攻关小组, 开发智力, 激发智慧。围绕“智能炼钢”提出合理化建议100余条, 涌现出大量的操作诀窍和“金点子”, 逐步摸索总结出一套“早降罩、晚提罩”的操作方法, 进一步优化供氧和造渣制度, 促使冶炼中喷溅次数大幅减少, 煤气回收量和热值进一步提高, 煤气热值由2009年的每立方米1600大卡提高到目前的每立方米1700大卡, 煤气回收指标达到目前的每吨钢101.44标准立方米, 一举跃入了国内煤气回收的领先水平。2号120吨转炉, 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目前, 济钢有18个先进集体获得国家和省、市级“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有27个先进班组获得济钢“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获得国家和省、市级“巾帼建功标兵岗”荣誉称号的有29个, 获得公司级的有30个。创建活动已成为工会系统长期坚持、影响广泛、成效显著的活动品牌。

上一篇:中心学校工作汇报下一篇:十月份大学生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