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案例

2024-05-09

信息化案例(精选6篇)

篇1:信息化案例

三明重机信息化管理案例分析

【编者按】

三重公司ERP项目能够实施下来,应该说有着正确的目标和实施方式,并在出现困难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三重公司ERP建设项目选择了金蝶软件的K/3 ERP系统作为信息化建设平台...厦工集团三明重型机器有限公司在产品研发上应用了二维、三维CAD、CAPP、PDM,形成产品开发的技术主线,同时CAM技术、数控技术的结合应用形成了设计与制造的工程链;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的应用主要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在企业内的准确、快捷的流动,其关键就是实现设计信息、生产信息、管理信息的有效整合,如ERP、OA、CRM的应用是计划与执行的管理链。完成工程链与管理链的有效集成就要求建立全面的企业信息化应用平台,从而实现整个企业设计、生产、管理、经营的数字化管理,最终建成企业电子商务平台。

面临四难点

多年的信息化应用,使三明重机感觉到信息化建设难点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数据的规范化 数据的规范化工作是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工作量最大的一个方面。长期以来,按职能分块管理的模式,使各部门间的数据非常不统一,长期造成的习惯在短期内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需要借助ERP这个共享平台在实践中完成规范化工作。

统一认识 要让公司的全部员工都能对信息化建设有一个正确、积极的认识难度很大,如何让更多的人认识、接受信息化是一个难题。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将影响信息化的建设和实施。

规范管理制度,实现业务流程重组 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适合信息化应用的业务流程不但技术上难,实施也很难。三明重机虽然聘请咨询公司做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组,但是由于多方原因,最终做出的业务流程还需要在实际的深化应用中不断改进。

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前景不明,支持机构能力不足 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由于企业资金的投入有限和其他一些原因,对信息化能否取得成功并不十分乐观。

信息化建设的三历程

三明重机在生产经营方式以面向库存生产为主,配有庞大的分销网络;生产方式采用按部件线加工生产和流水作业,主要生产工艺有金属结构、机械加工、热处理、部件装配和整机装配等;生产资料包含外购物资、外协物资、自制生产零部件;生产工序有公司内工序流转,也有委外加工工序,是典型的离散型制造企业。根据这些生产特点,三明重机从1997年开始应用二维CAD,1998年应用财务电算化软件,2001年开始着手规划ERP和PDM应用。

应用二维CAD和财务电算化软件在两三个月内就完成推广应用;2001年8月开始使用K/3中的物流管理部分,即采购管理系统、仓存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在这一个阶段的应用,也基本上没有遇到应用困难,只是用了大量的时间整理库存数据。此过程中优化了库存管理数据,统一了物料名称,建立了库存数据分析平台。

2002年初,为了满足企业的发展,三明重机确立了以全面建设ERP为管理平台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三明重机选择了金蝶软件的K/3 ERP系统作为信息化建设平台。制定了详细的建设规划,成立了ERP实施领导小组和ERP实施核心小组。

当年10月财务管理系统和已经应用的物流管理部分全面接口,实现了物流数据和财务管理的一体化。财务部分完成了总帐系统、应收系统、应付系统、现金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财务分析系统、现金流量表以及与物流结合的存货核算系统。

在物流系统和财务集成应用一年多的时间里,三明重机的实施核心小组利用PDCA的管理思想,不断探索和完善集成应用存在的问题。2003年开始,三明重机着手进行生产数据的规范,进行BOM数据整理和制定相应的业务流程,结合生产计划和车间管理的应用目标,深入到MRP的核心领地。12月开始正式运行生产计划和车间管理系统,全面应用MRP计算指导计划管理和生产作业。

计划和车间管理系统,我们主要应用了其中的产品数据管理、主生产计划管理、物料需求计划、粗能力计划、生产任务管理、委外加工管理、车间作业管理;全面应用MPS、MRP计算来指导生产任务的下达和采购计划的产生,因为这一系统的实施涉及MRP的核心领域,难度很大,我们借鉴金蝶软件成功实施ERP的经验,推出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窄到宽的系列解决方案,作为我们的实施方针:

1、以MRP计算为核心初级应用解决方案(标准制造解决方案)

通过MRP计算产生《计划订单》,由此产生外购物料的《采购申请单》、自制物料的《生产任务单》、委外产品的《委外生产任务单》。以采购订单、生产任务单为核心进行物流和财务管理。

2、以车间作业管理为核心的生产现场精细化管理解决方案

在实现标准制造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将自制品管理精细到车间的工序,对工序进行管理,并根据工序报告自动计算生产工人的计件计时工资。

3、以MRP计划和能力计划为核心的全面解决方案

在实现以车间作业管理为核心的生产现场精细化管理解决方案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能力的计算对主生产计划进行调整,用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佳的产出。

应用效益体现

1、建立一个共享的信息平台

建立一个共享的信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产品设计,生产和管理,对各个环节的控制更加有保障。信息化真正为企业实现了信息共享以及其他的信息处理服务,建立了更广泛的沟通平台,大大降低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易成本,使企业能够准确掌握市场信息,平衡协调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降低经营风险。

2、提高管理效率、综合效益

A、应用K/3软件的MRP管理思想,加强核心业务管理和控制。

MRP管理思想的核心业务是三大订单,我们是面向库存生产,对其中的生产任务单和采购订单的控制是我们的核心业务,有了MRP这个管理工具,我们对这项业务的处理变得得心应手,如对在制品控制将从原来的台套管理细化到零件的管理,并且能够做到与实时库存数据的有机结合,全面改变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效果明显。

B、储备物资是企业成本最有文章可做的地方,现在我们可以对库存物资的控制做到有的放矢。

长期来我们的采购计划是根据生产计划用手工分解做物资配套,对库存数据的利用只能靠人为控制,对库存物资的充分利用差强人意。我们利用这个系统,通过MRP计算,彻底解决物资的配套率问题,充分应用ABC分析法,对库存物资单项储备超过一定数量的进行逐项解决,重点控制,对呆滞物资进行盘活,优化资产。

C、各种信息的高效运行、及时准确的传输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强大支持。

企业的各项工作都是围绕着数据做各种决策,我们通过在制品、库存物资的配套情况分析,结合市场销售情况进行生产计划的调整更加灵活;价格策略的制定更加及时和准确,对生产经营的指导作用正在逐步显现。

3、先进管理模式的固化

长期来,不论是通过三改一加强,还是通过ISO认证,目的都是强化企业的管理,但是以前的这些方式总是容易让人有做虚的可能。通过信息化的建设,利用K/3 系统包含的ERP原理和软件要求将所有的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形成管理制度,职责清楚、透明,各项工作具体,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数据的完整为岗位轮换、职位变动成了容易的事。

4、管理水平的逐步提升,并培养了一支懂得用信息技术来管理企业的队伍

传统的企业管理是讲经验,靠手工,真正能够理会MRP思想的没有,通过这两年的信息化推广应用,我们引入了准时制生产管理,结合MRP管理思想,通过大量的培训,为企业管理层培养一支懂得用信息技术管理企业的管理层队伍。

5、帮助国有企业逐步建立现代化的管理体制。

每一个企业都有每一个企业的管理模式,但是不是科学的,合理的管理体制,可能要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才能得出结论,我们通过信息化建设,通过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我们感觉我们的管理比以前更加的严密,管理效率大的提高,管理漏洞越来越少,信息化有助于国有企业建立一套完善的现代化管理体制。

企业简介

厦工集团三明重型机器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是厦工集团全资子公司,现有员工1400人。公司集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拥有四个生产分厂和一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其主导产品“福重牌系列振动压路机”国内市场占有率12%。

信息系统的建设难点随着信息化应用的深入不断增加,在初期的部门级技术应用上不存在实施困难;财务管理和物流系统的集成主要是解决数据的规范统一问题;在生产计划和车间管理的应用上,就要求业务流程做相应的优化和变革,对数据的准确性要求更高,实施难度更大。

案例点评:

三重公司ERP项目能够实施下来,应该说有着正确的目标和实施方式,并在出现困难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三重公司ERP建设项目的组织形式是由三重公司项目领导小组和金蝶公司项目领导小组共同组成,并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来确保项目实施成功。(项目经理是该项目执行负责人,由公司指定全面负责此项目实施。其职责是全面负责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规划及实施工作,向实施小组提供指导方法、资源和方向,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并与实施顾问保持密切联系)。

首先三重实施的各个阶段目标非常明确,而且必须取得效果,应用稳定后才进入下一阶段,即整体规划,分布实施,小步稳走,稳扎稳打,保证在各部分应用平稳的基础上实施下一步的目标。我们先上ERP的物流部分,再做财务与物流的集成,最后进行ERP的核心部分MRP的应用,下一步进行生产能力管理和成本管理,就是遵循分布实施,小步稳走的策略;

其次在实施方法上,根据我们的各阶段具体目标,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是领导的坚决支持,不管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领导明确表示ERP工作必须坚决做下去,有问题协商解决,并在组织机构设置上为信息化的推广应用铺平道路,做到“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是比问题多”。在2003年10月,为了更好的推进ERP项目,适应生产计划和车间管理系统的正式运行,从公司组织结构上进行重大调整,专门成立物资配送中心。负责公司生产资料需求计划的制定和物料存储、物料配送管理和公司的信息化全面建设工作。主要职责是根据MRP计算产生的物料需求计划下达生产任务单、采购计划;负责仓库的管理并对库存资金占用负责,对生产厂实行物料限额配送到生产工位;负责全公司信息化规划和建设工作,为今年的MRP顺利应用奠定基础。

二是在实施的初期尽量的简化实施难度,在车间管理的工序流转上,把工序尽

量简化,减少环节,待应用成熟后再细化工序。如我们自制加工的零件中最长的工序的八道工序,如果不予以简化,在不是非常熟悉的情况下,将增加很大的难度,因为复杂系数增加,会增加使用人员的心理接受能力,所以我们把普通零件的工序流转只做到按生产车间流转,大大简化工序过程,减少实施难度。

三是充分发挥出我们的这个实施团队的潜力,ERP项目组主要成员5名,各部门主要参与人员10名;5名主要成员负责网络技术安全、ERP项目实施布置;各部门的参与人员主要是按ERP项目组的总体布置做好各自岗位的实施应用工作,按项目组的要求做好基础资料的准备工作。我们的实施人员不多,职责分明,各个人负责做好自己的项目,有困难可以提出,共同解决,合作比较好。

四是抓住重点,稳步前进、逐步提高实施深度。如对生产任务单、采购订单的控制逐步细化深入,对物料属性的参数定义越来越严格,并逐步趋向科学合理。

篇2:信息化案例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量身定制的工程,行业不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的重点也不同。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需要与之相配套的业务流程,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与流程重组任务都很艰巨,都需要一把手的决心、信心与魄力,才能有效地、扎实地推进企业信息化。

案例一:联想集团企业信息化

联想集团ERP项目成功实施经验与教训 1.联想集团实施ERP简介

联想集团于1998年11月9日正式启动实施ERP项目。联想ERP项目,采用的是国际知名的SAP公司的R/3产品。联想集团ERP项目组与由SAP公司的咨询顾问和德勤公司共同组成的咨询组,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铺路架桥,让大部队、正规军、重武器通过”,在联想全体员工的参与下,克服了对项目实施规律与关键要素认识不清、公司的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的冲突、团队建设、归属感与员工价值认同等一系列尖锐复杂的矛盾风险,终于达到成功的彼岸。2000年1月5日,联想ERP正式上线并行;2月14日,新系统独立运行;5月8日,ERP项目再造成功,联想ERP项目正式实施成功!

2.联想实施ERP的原因分析

第一,集团业务高速增长,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公司发展的瓶颈。联想从1984年20万元、11人起家至1997年步入高速发展期,从1994年到1998年,公司的销售额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3%以上。联想原来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已经不能适应业务高速增长的需求。第二,国内外竞争加剧,实施ERP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第三,联想的整体战略需要管理信息系统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按照联想集团规划的目标:联想2000年要完成30亿美元营业额,到2005年要完成100亿美元营业额,进军世界500强。加强企业管理的内部管理,使其尽快实现规范化和现代化,早日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唯一途径。

3.成功实施ERP给联想带来什么?

联想集团认为:实施ERP项目,大大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首先,通过ERP的实施,培养了一批具有典型着想精神的人。

(2)其次,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看,对市场反应速度加快,联想ERP系统增强了企业的动态应变能力。

(3)第三,企业运作成本降低。ERP的实施使得联想的业务流程得到优化和集成,减少和避免了因重复环节而造成的损耗。

(4)第四,对风险的控制能力加强。(5)第五,为集团战略的制定提供服务。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ERP的实施为联想搭建了一个符合联想长远发展的信息化平台。联想通过实施ERP系统所形成的企业信息化平台优势正在凸现出来 4.联想ERP成功的经验教训(1)必须是真正的“一把手工程”。

在联想ERP的推进在经过多次挫折后,联想认识到,高层必须从根本上重视项目,这种重视并不是要求最高层事事亲力而为,而是要求他们从内心深处关心项目,通过主持例会,参与并直接决策等形式提升全公司对ERP项目的重视和投入。“一把手工程”可概括为三方面:一是出了问题追究各级一把手的责任;二是项目组每一位负责人都有责任;三是领导主持实施的全过程。(2)业务部门主导。

联想回忆起来认为,把ERP当作一个技术项目来实施是他们最大的误区。信息系统的建设要结合公司业务发展需求做出前瞻性规划,应是企业发展战略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IT人员无法决策流程的规范和优化是否适合业务的需要,不是也不可能是项目推进的主导力量。因此,业务部门应成为项目推进的主导者,要有熟悉全局业务、有决策能力、且有权威性的业务骨干积极参与。(3)培训、培训、再培训。

在ERP系统实施之前,联想对培训的理解是,IT部门给使用者讲讲系统如何操作,是怎么一回事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大型信息系统首先要理解它的思想和观念,还有术语,然后,联想必须将系统的语言转化过来,讲给业务人员听,让其明白把握什么样的系统配置才是最合理的。(4)出现问题好好商量解决。

联想ERP项目组曾有这样一副对联:不见不散项目组,没完没了ERP,横批是“有话好好说”。联想ERP实施是对项目组成员的精神、意志乃至体力的考验,有效的项目管理和激励方法,是ERP项目能否成功的基本保障。(5)“十二分”的数据。

对信息系统一般有这样的描述: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应用系统成功上线的前提。联想的ERP系统包含很多数据,如果这些不在事前准确地处理好,即使系统再好,也不可能起到真正的作用。(6)梳理、优化、变革。

联想通过ERP项目的实施认识到,业务流程重组是对管理基础的变革,是企业需要长期不懈进行的工作。要做好业务流程优化和重组,不经过几次变革是不可能的。当现有的内部管理基础与目标之间有较大距离时,我们要把现实性放到第一位,通过设定更多的阶段性目标来完成。联想常务副总裁李勤首先把成功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企业领导的重视。ERP工程是个“一把手工程”,领导主持实施的全过程,出了问题追究各级一把手的责任。

(2)其次为ERP的实施制定了可行的目标。

(3)第三,要有足够的投入。第四,实施方与顾问方要有良好的合作。总结

作为企业管理思想,ERP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作为一种管理工具,ERP同时又是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它已经为许许多多的企业带来了丰厚的收益。ERP的实施难度非常之大,在国际上,其成功率也不到20%,它的实施对企业的管理基础、领导能力和企业文化都是一场深刻而严峻考验。综上所述,ERP实施成功与否,技术只是一个工具,其经验于教训重点来自管理方面。关键在于管理者的主导因素。分析

联想集团能从1984年的11个人,20万元投资的小平房发展到今天上万名员工,200多亿元营业额的分支机构遍布全球的大型集团公司,是什么推动联想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呢?主要是管理创新以及持续的信息化应用。

联想的信息化建设是从1991年开始起步的,持续的信息化应用给联想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00年仅ERP上线的头一个季度,联想的净利润就比 1999年同期增长了136%,高于1999年净利润的增长幅度近一倍;平均交货时间从1996年的11天,缩短为5.7天;存货周转天数由35天降到 19.2天;应收账周转天数由23天缩短为15天;集团多法人结账由原来的30天下降为6天,单一法人结账仅仅只需1天。

联想的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从基础到高端的发展过程,应包含如下过程:构建企业的网络基础设施;实现网络办公;建设企业核心的业务管理和应用系统,这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ERP。ERP针对企业经营三个直接增值环节设计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PLM。

联想通过多年的实践,理解到企业信息化实质是:通过对先进的管理思想的消化,学习参照最佳行业实践,梳理、优化、再造业务流程,并应用IT技术,规范、集成、共享信息,从而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企业运作管理水平的目的。

联想成功的经验,为离散集成类企业树立了榜样。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既要学习先进经验,又需要量身定制,解决好通性和个性的关系。

案例二:海尔集团企业信息化

海尔集团的企业信息化建设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20年来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1月,中国海尔唯一入选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2004年,海尔全球营业额突破1000亿元。

海尔集团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管理体系的支撑,在海尔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业务流程再造后,海尔集团的管理模式已由原先各产品事业部相对独立自成一体的管理方式,转向以各大流本部为核心的集中式网状管理结构,而IT框架则和OEC一起成为新流程的两大基础平台。海尔集团目前实行的市场链流程体系,打破了原有的直线职能式的金字塔型结构,是实施信息化的基础。市场链流程就是通过信息化使企业与市场以最短的流程联结在一起,使流程不再被割裂,并使组织简化,向零管理层努力。流程的一头连着全球的供应链网络,另一头则连着全球的用户网络,中间是物流、商流和制造系统,这是主流程。原来的职能部门则不再具有职能的功能,而变成了支持流程。在海尔内部,企业的流程再造关键是观念的再造,所以流程再造的基础首先是海尔文化,另外一个基础是计算机信息系统(信息化工作的具体体现)。

市场链流程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原来的劳动分工理论把企业内部流程割裂开来,形成许多孤立的、局部的流程,现在流程整合,海尔的流程变成了三条线,三条线连接起来之后像“S”一样,最上面的叫定单信息流,也就是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了物流、资金流的运作。

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提出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仅仅把企业内部的所有数据都用计算机来处理,它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将企业和市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信息系统工程。

海尔有一个关于企业发展的斜坡球体论,即把企业看作是放在斜坡上的一个球,这个球随时都会滑下来,但是作为一个企业,这个球应该是越做越大,越做越高。企业信息化的系统工程也可以用斜坡球体论来表示。原来很小的一个球体(企业)在很低的位置上,要把它提高上来,必须要有几个力.我们认为这个力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基础。要使这个球不滑下来就需要一个止动力,也就是基础。这个基础,我们称之为组织流程再造。这是整个系统中最重要的第一点。

第二个方面是手段。就是计算机信息网络。先有了基础,然后才能有手段。如果基础不变,那么这个计算机信息网络充其量只是一些打字机,就是把原来手工操作的部份现在改用计算机来操作。只有在改变组织流程的前提下,计算机信息网络手段才能有用。

第三方面是中心。即定单信息流。一个企业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获取定单,或者说就是为了获取有价值的定单,如果我们所有的生产和工作都有了定单,是根据定单来进行制造、进行采购,那么这个企业就是有活力的。如果根本不知道定单在哪里,就变成了为库存采购,为库存制造,所以说定单信息流是整个系统工程的中心。

第四方面就是动力。这个动力应该是速度和创新,也可以说是一个压力。国际上对企业在不同阶段的主题有个定义:八十年代是质量,就是全面质量管理;九十年代是流程再造。到二十一世纪企业的主题就是速度,因为有了计算机信息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可以作为企业发展的手段,但是同时又对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那就是速度要快。我们认为这个速度要快到电子商务所要求的速度。如果用户通过网络提出需求,谁能够最快地满足,谁就是赢家,否则就不可能获得市场。

所有这四个方面加起来的最终目的就是创世界名牌,这是整个信息化系统的目标。如果不能创世界名牌,不具备国际化的竞争力,信息化工程也就失去了方向,失去了意义。

信息化工作取得的良好效果,坚定了海尔集团继续加快信息化步伐的信心,同时加快了海尔国际化的步伐,让海尔在日益激烈的国际一体化的经济竞争中保持良好的战斗力,从而更坚定地向世界500强迈进。分析

海尔集团于1992年制定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同年建设了电冰箱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1996年建设了海尔Web网站及网络通信系统,1997年建设了企业内联网和外联网,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通过与企业内部ERP紧密集成的B2B采购平台,实现了供应商之间的协同商务,企业供应商之间形成以采购订单为中心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信息互动沟通,达到双赢的目标。另一方面,海尔通过物流信息系统的实现和电子商务,可以在世界范围内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进行集中采购和控制,使海尔仓库面积减少了三分之二,资金周转次数提高50%~150%,库存资金降低15%~40%。2000年,海尔原材料网上采购达 100%,通过网络手段销售达170亿元。海尔用于企业信息化的投入累计为3500万元,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到5亿元。

篇3: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案例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高职英语,英语教学改革

一、引言

近年来,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以各种形式改变着我们的交流、思维、工作及生活方式。这种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发起了冲击, 对于英语教学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立足于英语教学教法的改革, 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设计了一堂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大学英语课。本信息化教学设计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及交互式白板呈现图片、视频、音频、文字等多种教学资源, 改变了以口头授课及文字符号为主要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新模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英语综合能力, 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了他们英语学习发的兴趣与积极性, 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更高效地接受知识。

二、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为: 说教材, 析学情, 确目标, 讲过程共四大部分。

( 一) 说教材

内容选自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的 《新时代大学英语》第二册。本节课选自第六单元Landing a job的第一部分, 共两个课时, 主要使学生了解工作面试时的英语表达方式及面试礼仪。

( 二) 析学情

此次内容面向的是大一新生。他们对大学英语课热情满满, 好奇心强。缺点是英语基础薄弱, 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针对这种情况, 我侧重于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 运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 三) 确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工作面试中重点单词及句型。

能力目标:了解面试过程及灵活应对面试中常见问题。

素质目标:具备良好的面试礼仪。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面试常用词汇及句型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面试中所遇到的问题。

( 四) 讲过程

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微博、微信、普罗米修斯电子白板、网上词典、视频和音频以及图片展示这几种信息化资源。包括warming up, leading in, words and expressions learning, homework四个步骤。

三、课堂主体

本次课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进行设计。通过对虚拟环境的设计,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应用到实际中去。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锻炼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下面将具体说明各个环节的设计思路:

( 一) Warming up

首先播放一首英文歌, 让学生说出在歌曲中出现的职业, 并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准确地说出更多的关于职业的单词。教师用提前制作好的视频相册向学生们展示代表性的职业, 这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图片展示的形式, 以更形象更生动的方式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然后通过 “你表演我猜”或 “你说我猜”的猜单词游戏活跃气氛,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

( 二) Leading in

播放电影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的片段, 教师提出问题“What mistakes does the main actor make when he is given an interview?”学生分组讨论在电影片段中男主角所犯的错误。接着播放一段正确的面试视频,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What should we do when being interviewed?” 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各抒己见。教师进行适时点拨。这种方法促进了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鼓励他们发散思维, 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 三) Words and expressions learning

课前教师通过微信发布预习任务。学生通过网上词典查阅重点单词的读法及用法, 并将自己的发音上传至微信。教师检查纠正发音并发布正确发音。课堂上, 教师将单词分配给预先设定好的小组, 每一小组根据课前所查阅单词的用法将单词造句。教师将学生理解错误的单词进行重点讲解。在此过程中, 教师借助于电子白板进行单词讲解。电子白板的遮盖、重点突出功能使学生能够清晰的理解并记住单词发音及用法。

( 四) Homework

课后作业以完成视频的形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仿面试场景拍摄视频, 并发送至班级邮箱。通过教师评价及学生自评的形式选出最优秀的作品上传至教师微博, 供学生进行观摩学习。

四、教学反思

本次信息化教学通过直观的图片、音频和视频活跃了课堂气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多种社交手段交流互动,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 模仿面试场景的表演, 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 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也鼓励了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但是, 本次信息化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 在用社交软件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时, 不能检测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 课堂上分组讨论有些混乱; 教师对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因此, 作为高职英语教师, 不仅要具有较高的英语教学水平, 而且要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并能充分巧妙地融合到英语教学中, 让技术为学习服务, 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功能, 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哈贝马斯, 曹卫东译.哈贝马斯精粹[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4.蒋学清, 丁研.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初探[J].外语电化教学, 2012, (6) .

[2]李莉春, 孙海兰.教师实践性知识之生成过程:一项案例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 2010, (3) :63-70.

篇4:中职信息化教学案例研究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中职;案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8—0039—03

当下,在中职教育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热潮的影响下,探究学习、项目教学、一体化教学、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在我国中职教育教学中也就摆在更突出的位置上了。可是在这些教学模式运用的背后,却有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那就是如何教会学生在这样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下,应用技术展开学习,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其实,信息化教学业已得到普遍推广,我国在《面向21世纪教育发展纲要》及《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中也都明确提出要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然而,如何在新型教学模式的平台上更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开教学,却没有得到大家足够的重视。笔者以计算机硬盘分区教学单元为例,试图探究教育技术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

一、信息化教学内涵

信息化教学,指的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种新型教学形态。在教学中,依托建构主义技术应用观,在基于一定的学习模式下,突出让学生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学会用技术作为知识建构的工具,用技术解决问题(learn with IT)。其有别于多媒体教学,强调的是信息时代的“3T素养”,即技术应用、团队协作、迁移能力。变革学习方式,突出创新性学习、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基于技术的学习。

二、信息化教学案例资源与学情分析

下面以计算机硬盘分区教学单元为例,基于资源的主题探究协作学习模式为应用平台展开研究。

本教学单元使用的教学资源有:①极域电子教室 V4 版网络教室教学广播软件。②计算机虚拟仿真操作平台VMWARE软件。③学生网上收集的硬盘分区相关多媒体资料及作业交流QQ群。④认知、交流工具:Inspiration概念图软件。⑤教师提供的硬盘分区相关多媒体资料及PPT。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在项目学习方式下已初步形成了新的学习模式——探究与协作,基本掌握了一些学习工具软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学习活动,但因为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理解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信息化教学案例设计分析

1.学习环境设计

(1)学习共同体设计:该学习共同体由教师、学生、网帖发布人员组成。其中教师不是共同体的中心,而是一个引导者、咨询者、监督者的角色;网帖发布人员是提供网上咨询的热心网民;学生是该共同体的中心,依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理把全班同学分成十个小组,每组四至五人,兼顾到学生是否住宿情况,保证每个小组有1至2个同学是非住宿生,并且家里有电脑,能上Internet网,以便能及时上网搜寻相关硬盘维护学习资料及求助网帖。

(2)任务目标设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划分学习任务,1至2人负责相关硬盘维护学习资料的搜集与提交,其余学生协助本组同学做好实训电子文档。培养学生对资料的收集、整理、运用的能力以及信息处理、加工的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情境设计:包括三个层次,首先是通过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如何对硬盘进行分区,指导学生通过Internet搜集相关资料;其次是设置协作式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伙伴关系,先通过自主探究了解问题基本面,再通过组内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最后通过组间交流分享到其他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再次是设置虚拟仿真操作环境,通过引入VMWARE虚拟操作系统软件,为学生解决操作上的后顾之忧。

(4)资源设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由学生自己提供相关硬盘维护学习资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由于学校不能提供Internet,只能让有学习条件的学生通过交流工具QQ群提交相关资料;另一方面由教师提供补充学习资源,弥补学生资源的局限性和准确性。

(5)策略设计:包括两个维度,第一维度是教学策略的设计:依据建构主义教学观,倡导学生借助学习工具(具体见下文),建立合作伙伴,协作探究,快乐体验做中学;第二维度是指导策略设计,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教师通过提出学习问题(硬盘如何分区),引导学生借助相关硬盘分区主题资源展开探究,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提供必要的咨询与帮助,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动性。通过收集、调查、推理、设计等实践活动,规划解决微机维护问题的方案,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的意识。 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学习工具设计

(1)使用信息工具。如:网络搜索引擎,在网络上收集相关硬盘维护学习材料,并加以分析,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2)使用认知工具。如:概念图制作工具(Inspiration软件),让学生通过概念图描绘知识建构过程,有选择性地将硬盘分区新知识与已有的微机维护知识联系起来,产生有意义的学习,使学生知道身边的生活与所学知识的类比联系,理解计算机硬盘分区的概念,增强学习微机维护知识的预见性,与此同时,形成一份实训电子文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3)使用交流工具。如:使用极域电子教室 V4 版网络教室教学广播软件,便于老师适时监控、辅导学生的学习,同时便于学生的演示交流。建立师生QQ群,方便学习资料的提交与相关问题的咨询;Inspiration软件同时也可作为组间分享工具,用于组间交流学习,充分发挥小组集体智慧,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协作沟通能力的提高。

(4)使用效能工具。如:借助虚拟机平台(VMWARE软件)技术作为与现实情境相连接的一个桥梁,模拟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支持做中学。在仿真训练中获得一些初步的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微机维护中的常见问题,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在多媒体相关学习资源(硬盘分区图解、视频等)的帮助下,克服了因学生英文不熟练带来的认知障碍,通过仿真模拟软件,打消了学生担心操作不当而引发电脑故障、硬盘反复分区易损坏的顾虑,教学瓶颈得以突破(特别是对于硬盘分区这一教学内容),并能实现高仿真下的实操体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使用评价工具。如:Inspiration软件还可作为评价工具,通过其描绘学习过程,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与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过程。

3.学习评价设计

(1)学习效果评价:依据教学目标,多维度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作业评价。

(2)教学反思:依据教学效果,对教学活动作出有效反馈,以期螺旋式提高教学能力。

四、信息化教学案例设计反思

希尔伯曼在《积极学习》一书中指出: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不同的: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老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5%。可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教师主体间性的教学方式是更具成效的。而基于资源的主题探究协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学习平台,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通过技术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就显得自然而迫切,从资源的收集、提交、分析到协作学习与效果评价,无一不是靠技术来支撑的。

1.在资源的收集、提交阶段,突出的是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环境,学生上网条件不统一,笔者就寻求了任务分工型结合QQ交流群的办法来解决。

2.在资源分析阶段,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究结合协作探究的模式,突出考虑学生需要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再参与协作探究,而概念图制作工具是此模式最佳的选择之一,它既可以整理个人学习情况,也可以描述团队学习过程情况,在此基础上再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用概念图制作工具完成实训电子文档,一举多得。

3.在技能操作阶段,使用了模拟仿真系统VMWARE软件,彻底解放了学生的手脚,学生可以尽情地在仿真平台上实践自己的操作而无需担心是否会产生电脑故障,同时也很好地维护了学校财产。

篇5:信息化案例 1

潜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一、背景与概况

潜江市第二实验小学现有教学班37个,学生2348人,教师113多人。学校以“把学校办成全市教育现代化的窗口、教育科研的基地、素质教育的典型”为办学目标。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重点,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与素养,建设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教师队伍;以“学乐”云平台为支点,全面探索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模式,通过科学建构,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能提供信息化、网络化、集约化的管理模式,促进教学管理机制创新,实现教学管理的高效率和规范化。

二、特色与创新

(一)利用信息化的新平台,创新教学常规管理

1、“学乐”大数据创新教学检查

我校全面运用云平台后台大数据,开展教学常规月查。利用“学乐” 云平台后台大数据,对老师备课、教学反思、在线制作课件、在线授课等应用数据一周一公示,实施周报月检月评,及时鼓励教师成绩,帮助和指导教师在使用云平台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实行跟踪管理。

2、学生成绩统计信息化 学校在一年级新生入学时为每个学生生成一个考号。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每次进行考试后,阅卷教师在学校成绩统计系统直接输入学生考号和成绩,考试成绩便录入了学校成绩数据库,并自动完成成绩班级、学生个人等数据统计。教师通过登陆学校网站,点击成绩统计查看学校各年级各学科各班级的考试成绩。

学生通过登陆学校网站,输入自己学号可随时查询自己的各科成绩,学校学生的家长通过关注我校的公众号,并绑定学生的信息后,可以实现学生成绩查询,成绩结果可以用图表的形式显示孩子最近几次成绩的变化,方便家长与学生跟踪学习情况。为更好保护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和家长只能查到自己孩子的成绩。

(二)利用信息化的资源,细化日常管理

1、全面实施信息化的师生考勤:

全校有一至六年级共37个班级,学生人数是2348,所有学生的考勤实现手机上报,全校学生考勤自动汇总。学生考勤一天上报两次,上午和下午各班班主任根据班级学生到校情况,上报学生考勤。学生未到原因分成两类:缺勤类和疾控类,每一类可以选择相应的原因或自由输入。

同时,学校在教师考勤方面也全面实现了信息化。教师通过学校公共wifi实行上午、下午两次签到的功能。教师携带手机走进校园,手机会自动收到来自于学校公众号的“签到”提醒。教师未按时到校,收到的公众号提醒信息会是“迟到”。每天的教师考勤会自动进入数据库,可供实时查询。我们对教师考勤自动实现按周进行统计,生成相应的报表,考勤统计结果实行周报制,并通过学校公众号提醒给全校教师。

2、全方位实行信息化的资源共享

学校建立“文档共享服务器”,实现全校学校教师间资料共享。教师本人上传保存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可以随时查看和学习学其它教师的资源和资料。学校还在“文档共享服务器”上建立“公共文档”,让所有教职工读写,方便教师读取或上交相应的文档。

由于“文档共享服务器”处于学校内部的千兆网内,所以服务器上文档的读写速度,与教师本机上的文档读写速度没有任何区别。老师们不在学校时,还可以通过登陆学校网站,进入内部系统输入自己的登陆名和密码来查阅学校“共享文档”的资源,或者通过公众号进入到学校的“共享文档服务器”来访问相应的文档。

(三)、利用信息化的活动,凸显教研特色

1、信息化的校本培训:建设“三支队伍”

学校定期开展了三个层面的培训,开展“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班班通应用、希沃软件应用、学乐云平台应用培训)等,建设三支队伍,即“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专业队伍,一支懂运用的信息化领导队伍和一支全覆盖的信息化教师队伍” 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学校坚持在学期结束设立了教育创新奖、教学技能奖等,鼓励教师们坚持学习研究,争做“学习型教师”“科研型教师”。

2、信息化的校本教研:研究“四种课堂”

我们每学期利用网络资源和“学乐”云平台,坚持开展四种即“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智慧课堂”教学研究,让网络信息技术深入课堂、深入学科、深入活动。我校音美组全体教师每周三上午开展“专递课堂”研究展示,为我们结对帮扶的总口张家湖小学、南东泓小学的孩子的上好专递课;我校市级名师贺芹、柳春、刘艳等教师,长期为结对帮扶的学校上好示范课;利用 “学乐云平台” 提供的“云盘”板块,借鉴全国”“一师一优”平台开发分享优质资源,积极开展“名校网络课堂” 研究。学校每学期开展“学乐”云平台下的创建“智慧课堂”赛课活动,致力于“以课促研,以赛代训”的教师成长之路,并以月主题教研活动为主线,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3、信息化的研训平台:创建五个平台

学校组织教师们分学科分年级下载和保存“一师一优”国家优质教育资源平台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以学校校园网“网络教研”为平台,通过课例点评、进度研讨、主题教研等活动,组织老师们开展网络研修,及时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我们成立了“二实小数学工作室”、“二实小语文工作室”,“二实小英语工作室”,以学科组为单位,以微信群、研修网等信息化方式开展主题教研,构建校本网络研训工作新常态。

三、成果及影响

1、初步形成了信息化的常规检查模式

我校全面运用云平台后台大数据,开展教学常规月查。我们完善了《“学乐”云平台应用管理办法》、《“学乐”云平台常态化应用要求》等。

2、形成了信息化的校本研训常态

学校每学期开展“学乐“云平台下的”常规课堂研究,探讨创建“学乐”云平台下的智慧课堂。所有校本研究课、公开课、比武课均使用“学乐”云平台,构建了云平台下的校本教研常态。

优化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我们赋予教师“智慧课堂”各项功能,做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引导教师充分发挥各功能在教与学中的互动,优化改变我们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提升课堂效率。

同时,通过手机APP“学乐云教学”云教学作业模块,要求师生每周至少完成一次智能作业、两次同步训练,同时鼓励学生进入云平台的“提分中心“,每周至少一次选择任意模块进行挑战训练,每周公示教师“云”作业数据,对各班班级作业评价数据了如指掌,实行跟踪管理,优化了学生的作业方式。

4、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学校教学工作稳步前进,学校先后荣获市“先进数学教研组”、“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研究与应用基地示范学校”、“2017全国班级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等荣誉称号。在全国“一师一优“活动中,学校晒课率达100%,上学年学校有6节课被评为部级优课,9节优课被评为省级优课,位居全市之首;本学年,学校又有4节优课入选部级优课,有9节被评为省级优课。

四、经验与启示

1、多方位构建信息化的共享资源体系

做好信息化资源建设。学校继续加强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和硬件平台建设;加强学校师生队伍建设,完善教学信息化制度建设。做好共享网络建设。不断完善学校校园网建设,以实现教学信息的及时、准确的查询与传递。

2、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与技能

篇6:信息化典型案例

---学校信息化建设典型案例

1、实施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信息化十

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等文件的出台为教育信息化工作带来了发展的

良机。目前,学校信息化建设初建成效,学校也被命名为“江苏省现代教育技

术实验学校”、“镇江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2011 年12 月被确立为“国

家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首批职业学校分中心”,2012 年12 月被确定

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第一批试点建设单位,此外,学校校园网站建设也屡获佳

绩,2011 年学校网站获“江苏省首届中小学优秀校园网站评比活动”一等奖,2012 年11 月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百佳网站”称号。

虽然学校在信息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屡遇困境,主要表

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意识问题。虽然学校管理团队和广大教师都知道信息技

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但还未内化并转化成自身的一种普遍行为;

2)机制问题。教育信息化的管理队伍不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有待完善,权责有

时划分不够明确;3)经费问题。经费总体投入不足,经费使用不尽合理,“重

硬件、轻软件”现象普遍存在;4)队伍问题。专职人员队伍建设不足,岗位编

制、评聘体系等方面尚未理顺;5)应用问题。师生应用信息化手段从事教育教

学活动还有待加强,资源建设不尽合理,资源应用程度低。2012 年12 月,教

育部副部长鲁昕更是在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上批评了部分教育部

门和学校领导在教育信息化实施过程中“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资源” 的倾向,呼吁完善制度政策,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

2、主要目标

我校自申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以来,一直把信息化建设的

着眼点放在应用上,将解决五个方面的困境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点,努力破解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建设轻应、重硬件轻资源”迷局。

学校针对自身特点,积极探索信息时代下的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

新模式,提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要将学校建设成环境信息化、管理信息

化、教学信息化、生活信息化,能充分使用信息化手段,以资源和数据共享为

主导的智慧型现代化职业学校。

3、工作过程及主要成效

学校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和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

化试点单位建设过程中,努力破解困境,在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应用模式上不断

探索,努力构建智慧型现代化职业学校,学校主要在三个层面上开展具体工作:

(1)加强信息化应用的保障建设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学校成立了 “教育信息化推进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领导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办公室和学校信息化专职部门信息处合署办公,具体落实学校教育信息化推

进工作。学校建立了全校信息员制度,各系部、职能处室、班级均设有信息员,明确了各层次信息员工作职责。从领导层到执行层,再到操作层架设覆盖全校 的教育信息化组织架构,真正保障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长期、稳定、有序

推进。

2.创新制度,明确职责

根据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求全面创新和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各项

制度,制定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上网认证管理办法》、《网站

信息发布管理办法》、《校园电视台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员管理制度》、《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管理制度》等涵盖学校教育信

息化各个领域和环节的制度,以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教育信息化建设全过程。学

校还明确了从事信息化工作专职人员的工作岗位及其工作职责,同时梳理了与

信息化相关的各类办事流程。

3.加大投入,体现绩效

近年来,学校积极筹措资金,逐年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投入,做到每

年有预算有投入,近二年教育信息化专项投入累计超过1000 万,占到学校总预

算的7%,在学校育信息化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和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中又将这个

数字明确提高到

10%。学校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将信息化工作纳入系部、职能处室工作绩效

考核,严格标准、科学评价,并在绩效项目奖励上予以体现,同时将教育信息

化建设纳入教师业务考核范围,在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绩效考核上予以体现。

(2)加强信息化应用的基础建设

信息化应用的基础建设着重放在硬件基础和教师信息化素养两个层面。一

方面,硬件是信息化应用的先决条件,没有良好的硬件作为基础,信息化应用

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光有硬件,没有良好的师生信息化素养,教师不会用或

不愿用信息化手段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学生不具备在信息化条件下学习乃至

“数字化生存”的能力,信息化应用则成了无米之炊。

1.硬件基础建设

学校建有以千兆主干计算机局域网为核心的校园网,实现校园有线无线全

面覆盖,从而真正实现‘3A’式访问,即在任一地点(Anywhere)、任意时间

(Anytime)以任何方式(Anyhow)均可在授权情况下高速访问校园网,极大地提高

了学校网络使用效能,提升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层次。近两年里,学校在原教育

网百兆光纤接入的基础上,又引入联通百兆光纤和电信百兆光纤各一根,现学

校拥有18 个固定IP 地址,300MBps 的出口链路,通过新增的专业链路负载均

衡设备实现数据链路访问及应用级负载均衡,极大的提升了学校对外访问和对

外服务的能力。为满足网络管理的需要,学校于2011 年末添置了专业的上网行

为管理设备,实现了学校用户上网行为的全面管理,有效提高了学校网络运行 的效率,提升了网络运行的安全等级。

近两年内,学校添置了2200 台用于教育、教学、管理的品牌电脑,生机比 达到2.5:1,充分满足了现代化办学的需要。全校所有的实训室(100 个)均

已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环保教学白板和短焦投影一体化多媒体教学系统,同时还

装备有70 套可移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基本满足教师教学的需

求,现正在进行普通教室的改造和规划工作,今年暑假后全校所有的教学场所

将完全装备一体化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全面满足教师信息化应用的需求。学校

正在进行常态化多媒体录播教学系统的建设,该系统建成后将实现视频教学资

源制作的自动化,同时可实现网上开课、视频会议、教学资源收录等众多和教

学相关的有效功能。

学校作为镇江市教育局“教育云”工程建设试点单位正在进行学校区域

“教育云”的建设工作,现已投入近300 万,区域教育云建设完成后将实现计

算、存储、和应用云化,同时,构建的高标准网络数据中心将完全满足学校对

内、对外服务的需求。

学校正结合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园整体改造对校园网络、安监系统、一

卡通系统、多媒体录播教学系统、远程信息投送系统、数字广播系统、数字电

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多个系统进行整合,实现“多网合一”,将原先单独 的小系统整合为在统一平台下的大系统,彻底破除信息孤岛,实现一个身份,多种应用。学校正进行校园电视台(虚拟演播室)建设工作,也正在运用物联

网技术对学校各类设备设施的管理进行数字化升级

2.师生信息化素养建设

在三重保障下,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各级信息技术培训,同时多

方位开展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和信息化教学应用评比活动,全面提高了教师的信

息技术应用能力,同时,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提高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条件下 的沟通能力和决策水平,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效能。学校从现阶段信息化发展要

求出发,要求教师必须在信息检索与处理能力、网络学习能力、网络交流协作

能力、网络课程设计能力、网络教学的组织实施能力五个方向提升能力,以应

对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变革,并将信息化素养列入校本培训内容,实行信息化

素养达标一票否决制。

学校通过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学校科学艺术节、文明风采大

赛、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信息类技能大赛、技能兴趣小组、社团等活动着力

提高了学生信息化素养,提升了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实际学习、生活过程

中各类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提升了信息时代

学生“数字化生存”的能力。

(3)加强信息化应用的内涵建设

1.结合专业,自主研发,在信息化建设上走一条不寻常路

学校依托信息技术类专业师生打造了一支从事信息化建设的自有研发团队---“九点工作室”,工作室创建10 年时间,从几位教师的“民间组织”到现在

拥有100 多人师生团队的“合法组织”,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逐渐形成了一

套“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室以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教学模式也得到

了更多的人认可。

工作室师生团队根据学校实际需求自主研发了校园综合管理系统(含办公、听评课管理、奖金福利考核管理、报修管理、招生缴费管理、组织管理、人员 管理及系统管理等子系统)、学生实习管理信息系统、精品课程学习的平台、职

教资源中心、题库与在线考试系统、学生日报管理系统、课堂教学互评互学信

息管理系统、网上教(职)代会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系统,满足了学校在信息

化建设过程中对信息系统的建设需求。

工作室同时全面负责学校的校园网站的建设工作,学校网站历经多次改版,涵盖学校概况、党团工、系部、教研、直属机构、专题活动等众多版块,网站

在历届镇江市学校网站评比中均获得最高奖项,2011 年获“江苏省首届中小学

优秀校园网站评比活动”一等奖,2012 年11 月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百佳网

站”称号。

近期,工作室正在数字媒体领域进行尝试,配合正在进行的校园电视台建

设,正努力打造一支集创意、拍摄、制作、播出为一体的数字媒体专业化团队,给学校信息化建设带来更强的推力。

2.在数字资源建设上找平台、做文章,实现更大范围的共建共享

学校于2011 年11 月正式被确立为“国家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首

批职业学校分中心”,成为全国29 所中职院校分中心之一。分中心建立后,按

照项目组统一部署,承担了国家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任务,面向

本地及周边区域提供数字化资源网络服务,分中心部署有600G 的优质数字化资

源,涉及19 个专业大类,500 多门精品课程,共计36000 多个教学资源。

江苏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协作会以来,学校参与并合作共

建了102 门课程的数字化虚拟仿真实训软件的开发工作,其中已有84 门课程在

学校部署完毕,并已进行了全员培训,教师已开始使用这些优质资源进行教学

活动。

学校高度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2010 年就根据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求出台了学校自己的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要求,经过2 年多的

建设已经拥有院级精品课程2 个,并已通过联院的终期评审,校级精品课程近个,涵盖了学校所有的重点专业,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精品课程的建设活

动中,合作共建,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

3.结合教育部信息化建设要求,在信息化应用创新模式上取得突破

学校正在进行教学全过程信息化建设工作,通过教学全过程信息化建设打

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建立教与学的综合平台,不久的将来,学校所有

专业主干课程均开展网上学习、交流、练习、测试、评价和考核,信息化手段

贯穿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高标准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学校正着力推进数字化社区的建设工作,正构建集学习交流、校园生活、社团服务、求职应聘、公共服务、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为在校师生、毕业校友及家长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综合型信息平台。通过数字化社区的建设

建立以校园服务为中心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达到

人人有空间,班班有空间,现架构已经基本建成,采用实名制,空间已成为了

师生个人风采的展示平台、教与学的平台、互动交流的平台。

学校正在对57 台数控大型设备进行数字工厂的改造,改造完成后,将彻底

颠覆传统的数控设备的管理模式,同时也将对该专业的教学带来诸多益处。

学校正大力推进立体信息投送渠道建设,不断扩展学校宣传和信息投送的

渠道,在原校园网站基础上建设校园电视台和电子校报,形成立体信息投送渠 道。通过数字大屏系统和校园电视台建设记录下学校发展的历史轨迹,为教育

提供信息化的工具和手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学生发展空间,促进师生

了解社会,同时也让社会进一步了解学校,充当好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同时强

化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电子校报的建设形成学校官方的电子期刊,以电子期刊 的形式记录下学校各阶段的重点工作。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校校园网站 的建设,充分发挥好信息时代网站的宣传和教育作用。

通过探索,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成效可概括为“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制度健全、组织完善、推进有力、成效显著”这24 个字。学校信息化建设得到

了省、市各级领导以及兄弟学校的高度认可,在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相关的各

类会议上,学校均作为代表进行交流发言,在最近召开的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

研讨会上,学校更作为唯一职业院校代表做大会重点交流发言。

4、体会与思考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立足应用,脚踏实

地,稳步推进信息化的各项工作,才能打造智慧型现代化职业学校,满足地方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才能真正破解学校“重建

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资源”的信息化建设迷局。

结合学校,今后需在如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学校信息化工作:

1.加强学校信息化顶层设计,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2.加强学校制度和组织建设,保证信息化工作稳定、有序向前推进;

3.加强学校信息化专职队伍和普通教师信息化素养能力的提升,保证信

息化工作有最强的专业队伍和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4.建立健全学校资源共建机制,同时进一步争取在更高层面上实现资源 的共建共享;

上一篇:一班工作小结下一篇:下象棋_小学生写事作文450字_三年级写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