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物流信息化

2022-08-02

第一篇:案例分析物流信息化

物流信息技术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

1、通过案例分析发现UPS的稳步增长离不开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它在物流管理中采用了货物信息收集器、条形码系统、大规模数据中心、等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

2、这些信息技术采用的作用

1)货物信息收集器、条形码系统、大规模数据中心、POS等信息技术的采用,能够有效地解决物流过程中大量数据的采集与自动录入的问题,方便、快捷,节约了成本费用。

2)货物跟踪网络、互联网等技术的采用,能够让顾客及时的了解货物的运输进程,真正实现企业与最终顾客的交流与沟通,节约了存储费用,提高了顾客满意度,在全球范围内为UPS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铺平了道路。

二、支持案例:

海尔物流: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当今,被誉为中国第一品牌并跻身射界品牌100强的海尔,从品牌战略,到多元化战略,再到国际化战略,海尔的每一次跨越都有很多经验可圈可点。 1998年,海尔在美国设厂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必须和美国市场联网,信息化和物流的瓶颈困惑使海尔意识到从海尔的国际化到国际化的海尔,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建立全球供应链网络,而支撑这个网络体系的正是现代物流。于是,海尔下决心建立现代物流体系,这对当时的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创举。海尔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物流觉醒第一人”。 海尔物流的做法

海尔的物流革命经历了物流资源重组、供应链管理、物流产业化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侧重点,环环紧扣螺旋上升。物流重组阶段的任务是,建立组织机构,整合集团内部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供应链管理阶段的任务是,实施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物流产业化阶段的任务是,海尔物流推进本部在做好企业内部物流、增强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向物流企业转化,致力于社会化业务的拓展,使之成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组织结构扁平化,实现物流资源重组

海尔集团从1998年的9月份开始在全集团进行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再造。内容包括,将原来集团的组织结构从层级式的职能管理方式改变为现有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通过这种流程再造,集团所有的部门都能够同步面对订单快速响应。

这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不仅为海尔实现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的业务流程打下基础,也为海尔最终建成信息化、网络化、快速响应的物流系统铺平了道路。

二、在观念革命中不断创新

海尔物流是在不断的观念革命中,不断创新发展的,所以海尔物流的先进理念是海尔物流不断创新发展的基础。

革掉仓库的命,以时间消灭空间。物流有仓库就是在“停留”,所以整合之初,海尔物流首先提出革掉仓库的命,建成了两个现代化的国际物流中心,在这两个物流中心里,海尔采用先进的过站式物流运作模式,不再是储存物资的水库,而是一条流动的河,河中流动的是按单采购来生产必需的物资,这就要求物流推进本部在低库存乃至零库存的要求下,依托库存信息系统及时准确的满足各产品事业部连续大规模的生产制造需求。

一流三网,实现同步流程

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是信息化和网络化,海尔物流创新实施了“一流三网”同步模式,即以订单信息流为核心,建立全球供应链网络、全球配送网络、计算机网络,三网同步流动,为订单信息流提供增值。

正是因为有“一流三网”的支撑,海尔得以用JIT采购、JIT原材料配送、JIT分拨物流,实现同步流程。即,商流与海外推进本部从全球营销网络获得的订单可以同步传递到产品事业部和物流推进本部,物流本部按照订单安排原材料采购、配送,产品事业部组织安排生产;产品下线后再通过物流的配送网络送到用户手中。比如美国海尔销售公司在网上下达一万台的订单,订单在网上发布的同时,所有的部门都可以看到,并同时准备到位。不用召开会议,不用层层传递,每个部门都会同步接收到与订单有关的信息,大大缩短了订单的响应周期。

信息化贯穿于海尔物流发展的全过程

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特征是信息化与网络化。信息化贯穿于海尔物流发展的全过程。在资源重组阶段,海尔实施了ERP系统。在供应链管理阶段,海

尔建立了B2B的采购平台,并建立起与集团CRM系统的无缝接口。在物流产业化阶段,海尔实施了大物流LES系统。

1.海尔信息化建设的演进过程

建立ERP系统是海尔实现高度信息化的第一步。

在成功实施ERP系统的基础上,海尔建立了SRM(招标、供应商关系管理)、B2B(订单互动、库存协调)、扫描系统(收发货、投入产出、仓库管理、电子标签)、订价支持(订价方案的审批)、模具生命周期管理、新品网上流转(新品开发各个环节的控制)等信息系统,并使之与ERP系统连接起来。这样,用户的信息可同步转化为企业内部的信息,实现以信息替代库存,零资金占用。

海尔通过搭建BBP采购平台,实现了全球供应商网上查询计划、网上接收订单、网上查询库存,网上支付等活动,使供应商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一系列的业务操作。

随着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市场的形成,海尔物流开始着眼于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

在物流产业化阶段,海尔通过研用信息集成化一流的物流执行系统LES,成功地搭建起第三方物流运作管理的系统架构,实现全国42个配送中心的订单管理、条码扫描、GPS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在内的基本业务流程系统管理。通过实时取数、透明追踪、条码扫描、成本管理和决策支持来实现对多仓库、多客户、跨地域管理、复杂的仓位控制、安全存量设置、自动补货警示等先进技术,搭建起高效的第三方物流操作平台。

在此基础之上,海尔又在自己物流实践和优化业务流程之上,吸取先进仓储管理系统的经验,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开发出针对市场需求的物流执行软件――海尔物流执行系统HLES。目前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海尔物流正在迅速拓展社会化业务。

2.条码和RF技术支持下的“五个按单”

由于海尔信息化的提前推广,使网络共享解决了基础设施的瓶颈,同时也为条码和RF技术在物流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数据采集和普遍应用做好了准备。海尔结合世界上先进的母本,设计了一套完整、科学的编码规则,使人、产品、设备、工位、仓位均有了规范统一的编码。

目前海尔应用最为广泛的条码主要分为7种:托盘条码、物料条码、仓位条码、成品条码、操作人员条码、工位条码及设备条码。托盘条码由6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具有唯一性。物料条码相当于物资标签,每个容器外部都有一张物料条码,包含物料号、物料描述、批号、供应商及送货数量等信息。仓位条码相当于一个三维坐标,用来标识海尔青岛物流中心每个仓位的具体位置,如01-09-03,01代表第1巷道,09代表第9列,03代表第3层。成品条码主要用来标记出厂成品,运用于整个成品下线、仓储及配送。成品条码共计20位,包括产品大类、版本号、流通特征、生产特征、序列号等信息。工位条码是海尔集团将所有的生产线统一编码,这使产品可追溯到生产线的生产工艺与质量。人码是海尔集团所有员工的编码,人码与其他条形码结合能够及时追溯到责任,同时也是海尔集团进行工资分配的依据。设备码是集团为所有设备的编码,为全面设备管理提供依据。条码和RF技术在海尔的广泛采用,使海尔的“五个按单”――按单采购、按单分拣、按单配送、按单核算、按单计酬成为可能。

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备是物流高效率的实现手段

有了先进的物流理念,有了功能强大完善的信息系统,高效率的物流运作还需要先进的物流技术与设备来实现。

海尔物流中心包括原材料、成品两个自动化物流系统,采用了激光导引、条码识别、无线数字通信、红外通信、智能充电、工业控制、现场总线和计算机网络等国际先进技术,成功集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业机器人、巷道堆垛机、环行穿梭车、激光导引车、摄像及语音监控等先进的自动化物流设备。该系统对原材料和成品自动化仓储与收发的全过程实施完全的控制、调度、管理和监控,并与海尔集团的ERP系统实现了信息集成,以最少的人机接口实现了最大的物流自动化。

物流革命带来显著成效

海尔在对企业进行全方位流程再造的基础之上,依托强大的全球配送网络,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物流技术,打造现代物流体系,实现了物流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使企业的运营效益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

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海尔通过实施现代物流,保证了集团的高速增长,实现了采购成本持续环比降低6%以上,仓储面积减少90%,原材料库存资金周

转天数降低77%,物流成本下降10%~15%,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费用将下降10%~25%,实现了两个高三个零――高速度、高效率以及零库存、零运营成本和与顾客的零距离。

整合资源,优化供应链。海尔通过整合全球化的采购资源,建立起双赢的供应链,多产业的积聚促成一条完整的家电产业链,大大地提高了核心竞争力。

打造物流核心竞争力,社会化物流显成效。2003年,海尔物流在发展企业物流的同时,成功地向物流企业进行了转变,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目前海尔第三方物流服务领域正迅速拓展至IT业、食品业、制造业等多个行业,并取得一定成效。例如,海尔通过LES第三方物流系统操作平台,向某高科技企业集团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务时,客户可以从网上查询库存,进行BOM管理,可以管理到货物的批次号、序列号、保修期等,帮助客户实现了增值,获得客户满意。另一方面,在不断拓展第三方物流业务的同时,海尔开始提供第四方物流服务,帮助客户规划、实施和执行供应链的程序,并先后为制造业、航空业等领域的企业提供了物流增值服务。物流业务已成为海尔新的经济增长点。

资料来源:《物流》杂志--新闻资讯栏目--企业访谈时间:2008-01-15

第二篇:案例---物流信息系统(模版)

案例---物流信息系统-

这是一家市内配送公司,总经理蔡女士,副总经理王先生,上任之初,希望他们能在一两年内做出让股东刮目相看的业绩,或至少在管理层面上有更大的改进。

这家公司成立六年,有各种类型的箱式货车16辆,其中符合上海市政府规定,配有通行证,可在内环市区通行的车辆有12辆,公司在上海西站附近拥有三千多平方米的仓库。这里是上海市的物流区,区内众多物流运输公司和仓储公司比邻而立。公司办公楼、食堂就在仓库旁边,员工有30多名(包括管理人员、客服、信息财务部人员、调度、司机、仓管等),其中仓库的理货、分拣、出入库装卸等工作外包给劳动服务公司(以前由公司员工做的,但效果不好,就转为外包),停车场在附近二百米的地方。停车场租用某村委会的空地。仓库虽然是蔡先生的,但是仍按租用方式核算。公司最近营业额有2000万,利润200多万。

公司目前的主要客户是一些全国知名的品牌消费品厂家,主要包括酒类,各种包装的食品等(即各大卖场陈列的快速消费品),大多为箱式包装。公司给客户提供的服务有:提供上海市场的仓储服务、上海市内的运输配送服务以及客户要求的其它相关服务。

王先生想首先从公司信息系统开始入手。为此他请来了从事

物流软件和咨询工作的A先生。A先生再叫来有物流信息系统项目经验的B先生。A和B原先是同学,两人曾计划做一个专用中小物流企业的调度系统,正不知如何入手。王先生找上门说明来意后,双方一拍即合。

首先他们对这家公司的信息系统和管理进行调查,发现该公司的信息化尚处于初步阶段。公司已有的管理软件仅是一套会计软件。公司的客户订单业务处理、调度、车辆管理、仓库管理均是用EXCEL做的手工报表,报表和订单的制作均由信息部员工完成。A和B继续采访了总经理蔡女士。A希望蔡女士配合他们,共同完成一个中小企业物流调度系统项目。

B认为市场上具有调度功能的物流软件已有不少,但多数是根据GPS(卫星定位)进行车辆动态跟踪调度的系统,例如大众物流的租车系统,每辆货车均安装GPS终端设备,GPS终端设备每隔1分钟将货车在地图上的坐标发送到中心服务器。当客户拔打叫车电话后,系统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自动在上海市地图上寻找一辆距离客户最近的空闲车辆去接单。

但是专用于市内配送公司的调度系统并不成功。客户每日交给物流配送公司的送货单有几百笔到几千笔,送货地点包括家乐福、易初莲花、联华、华联、农工商等商家的几百个网

点。因此,在对这些送货单安排车辆装运时,要考虑到众多因素,问题相当复杂,在实施中不尽人意。 而面向中小物流企业的调度系统的实施难度更大,一则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二则软件价格较高也是一个原因。为了克服这些问题,A和B经过长期讨论后,决定把它做成一个功能单一的、B/S模式(Browser/Server)的系统,物流公司只需在IE浏览器输入网址,登录调度系统后,将客户送货单导入到调度系统,位于后台服务器的调度系统根据汇总送货单自动生成派车单。这种通过网上提供应用软件服务的好处是,它的可以按天或按周收费,不用一次性收取全额费用,有利于减少中小企业的资金负担。

蔡女士听完介绍后,提出了她的想法,希望调度系统能够解决回程车空载的问题。A和B对这个提法也很感兴趣,表示虽然难度很大,但他们仍会尽量去想办法解决。

为了了解业务需求,A和B继续对公司包括调度员、信息和客服部员工进行访谈。但多数员工不善言谈,沟通效果不好。用王先生的话来讲,就是只会做,但不会说,只知道怎么做,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因此只好求助王先生,在员工访谈过程中,由王先生配合解释。同时,A跟王先生一起到各部门收集业务单据、报表和管理文件等书面资料,B则选择一个晚上实地观察调度员和信息部的工作过程,亲自操作业务,并加以记录。

A和B在访谈中,知道王先生对系统有以下期望:

1、希望能实现简单客户订单处理功能,例如:送货单的汇总,送货记录的查询、送货单勾对,他特别提到必须有未送达订单的报警和送货错误的提示,包括送货错误的原因,因为延误送货或送货不正确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次数太多会造成客户流失。

2、公司的客户传达送货单采用快递、电话、传真、Email四种方式。以前多数客户通过快递把送货单原件送到公司。后来在王先生的游说下,部分客户同意改用Email发送,不过客户的Email内容格式不一,事实上不同客户的订单所包含的要素内容也不尽相同。公司每天订单记录平均有700多条,用手工输入非常繁重,错误率也很高,其效率甚至不如手工作业。因此王先生希望A和B在设计系统方案时要考虑这个问题。

3、王先生还希望系统能解决“订单推迟”的问题。客户订单中关于送货期限的描述是不同的,家乐福等外资大卖场对送货期限要求较高,一般要求当日傍晚6点下班前送达。国内商家对送货期要求相当较宽,一般是1-2天,甚至是3天内送达都可以。例如,华联某网点有笔单子要求在1-2天内送货,那么究竟要把这笔单子排在第一天,还是要推迟到第二天再发运呢?怎么做才能在满足客户送货期限的前提下,

使总成本最低?

4、王先生还希望这个系统能解决成本核算的问题。目前该公司的客户资源较为充足,由于仓库面积有限,车队运送能力有限(碰到季节性需求时,车辆不够时,由调度员联系,暂时租用外面的车队),在不愁客户资源的情况下,王先生希望淘汰掉现有的一些利润较低的客户,以腾出服务能力,接纳更多的优质客户。王先生希望该系统能让他了解新增一笔订单或新增一个新客户给公司带来的平均边际成本将是多少,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核算利润,另一方面为价格谈判提供依据。

5、调度由调度员通过手工作业完成。由于送货延误是严重的事,因此,调度员做的方案一般倾向于保守。公司送货车队早上6点到公司仓库旁边的货场接货后,有些车晚上7点多才送货归来,有些车午后2点不到就送货归来。另外,人工方案的优劣会受调度员情绪的影响,这也是王先生的担忧,因此,他希望能由计算机来负责调度方案,如果通过信息系统,能帮助公司节省送货车辆的车次的话,那么成本节约将是非常大的。不过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难度不少,他不知道A和B在有限的经费预算下是否能顺利完成。

6、另外,王先生进一步提出一些战略层的问题,例如扩建仓库,或临时租用周围物流公司的仓库问题等,什么时候应

该自购货车,什么情况下应该外租车租,他不知道信息系统是否能在这方面也做一个支持决策的工作。

1、请你从信息系统的角度出发,说明要如何给王先生和蔡女士提供方案,这些方案至少必须解决蔡王两位经理的三个以上的问题。

2、详细讨论做这些方案需要那些信息,这些信息如何获得,如何组织。

3、根据所提出的方案,写出相应的系统架构,画出相应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图,并写出相应的数据字典,设计相应的数据库。(附加,可选)

4、画出系统的界面。(附加,可选)

第三篇: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案例分析

一、关于电子商务物流信息

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是指与电子商务物流活动有关的信息。物流信息的产生与物流活动的开展密不可分。由于物流系统是涉及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错综复杂的大系统,关系到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及最终消费者及市场流通的全过程,因此物流信息数量巨大,类型繁多。

另外,电子商务物流信息不仅包括与电子商务物流相关的信息,还包括大量其他流通活动的信息。例如商品的交易信息、商品的市场信息等。商品的交易信息包括商品的销售和购买信息等;商品的市场信息包括市场的结构信息、消费者的需求信息、竞争性的商品信息。此外,电子商务信息还应包括政策信息、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信息等。

总之,在电子商务物流活动中,电子商务物流信息与其他总类信息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共同在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和整个供应链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关于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及其他设备,进行物流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支持物流管理人员和基层操作人员进行物流管理和运作的人机系统。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仓储管理及仓储作业管理、运输及配载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物流信息系统是整个物流系统的心脏,是电子商务物流企业的灵魂。对于电子商务物流企业来说,拥有物流信息系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比拥有车队、仓库更为重要。物流信息系统在物流运作过程中非常关键,并且自始至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中枢作用。

三、关于电子商务信息技术

1.条码技术

条码是由一组粗细不同、若干个黑色的“条”和白色的“空”的单元所组成,其

中,黑色条对光的反射率低而白色的空对光的反射率高,再加上条与空的宽度不同,就能使扫描光线产生不同的反射接收效果,在光电转换设备上转换成不同的电脉冲,形成了可以传输的电子信息。

2.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RFID)技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在阅读器和射频卡之间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传输,以达到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的目的。

3.GPS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的含义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以构成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GPS的定位原理是GPS导航仪接收信号以测量无线电信号的传输时间来量测距离,以距离来判定卫星在太空中的位置。

4、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指直接或间接与地球上的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GIS的定义为:一种能把图形管理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各种空间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信息处理与管理系统。

5、EDI技术

电子数据交换即EDI技术,根据联合国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是指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信息数据结构,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数据传输。EDI是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重要手段。

四、关于沃尔玛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是山姆沃尔顿于 1962年在美国创立。在短短数十年间,它从农村到城市,从北美走向世界,从一个小规模的折扣店,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 1991 年以 326 亿美元的销售额,成为全国零售冠军。2002年沃尔玛在 “财务500”排名评选中沃甚至以最高的2189.12亿美元销售额位居排名首位。

沃尔玛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不断壮大,超越对手,坐上世界零售企业的头把交椅,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沃尔玛有80000多种商品,为满足全球4000多家连锁店的配送需要,每年的运输总量超过780000万箱,总行程达65000万公里。没有强大的信息系统,它根本不可能完成如此大

规模的商品采购、运输、存储、物流等管理工作。

早在20世纪80年代沃尔玛就建立起自己的商用卫星系统。在强大的技术支持下,如今的沃尔玛已形成了“四个一”,即:“天上一颗星”—通过卫星传输市场信息;“地上一张网”—有一个便于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的采购供销网络;“送货一条龙”—通过与供应商建立的计算机化连接,供货商自己就可以对沃尔玛的货架进行补货;“管理一棵树”—利用计算机网络把顾客、分店或山姆会员店和供货商像一棵大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沃尔玛的成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铸就的。

沃尔玛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最优质的服务、最快速的管理反应进行全球运作。1974年,公司开始在其分销中心和各家商店运用计算机进行库存控制。1983年,沃尔玛的整个连锁商店系统都用上条形码扫描系统。1984年,沃尔马开发了一套市场营销管理软件系统,这套系统可以使每家商店按照自身的市场环境和销售类型制订出相应的营销产品组合。

在1985至1987年之间,沃尔玛安装了公司专用的卫星通信系统全球4000家沃尔玛分店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终端与总部进行实时的联系90年代沃尔玛提出了新的零售业配送理论:集中管理的配送中心向各商店提供货源,而不是直接将货品运送到商店。其独特的配送体系,大大降低了成本。加速了存货周转,形成了沃尔玛的核心竞争力。

五、关于沃尔玛物流信息系统的分析

1、对于信息系统的大力支持。

沃尔玛花费大约7亿美元建成目前拥有的计算机和卫星系统。它使用EDI技术与全球3000多家供应商进行交易,将连锁店、采购者和供应商连接起来,建立了订单库存管理系统和电子订货系统。通过这些系统,各个连锁店能自动传送订单 给联机往来的供应商或生产厂家从而保证了产—供—销整个流程畅通无阻。

2、建立与信息系统相适应的控制活动。

在沃尔玛总部,高速电脑和各个发货中心及各家分店的电脑联接,商店付款台上的激光扫描器会把每件货物的条形码输入电脑,再由电脑进行分类统计。当某一货品库存减少到一定数量时,电脑会发出信号,提醒商店及时向总部要求进

货。总部安排货源后,送往离商店最近的一个发货中心,再由发货中心的电脑安排发送时间和路线。这样,从商店发出订单到接到货物并把货物提上货架销售,一整套工作完成只要36个小时。这保证了它在拥有巨大规模的同时仍保持高效。

3、监督。

沃尔玛的卫星系统可以监控到全集团的所有店铺、配送中心和经营的所有商品,每天发生的一切与经营有关的购销调存等信息。沃尔玛有一个统一的产品代码叫UPC代码,可以对它扫描、阅读。经理们选择一件商品,扫描一下该商品的UPC代码,不仅可以知道商场目前有多少这种商品,订货量是多少,而且知道有多少这种产品正在运输到商店的途中,会在什么时候运到。这些数据都通过主干网和通信卫星传递到数据中心。管理人员不但能实时的对销售情况、物流情况实时等进行监控,还可知道当天回收多少张失窃的信用卡、信息卡认可体系是否正常工作,并监督那天做成的交易数目。沃尔玛的数据中心也与供应商建立了联系,从而实现了快速反应的供应链管理。厂商通过运营系统可以进入沃尔玛的电脑分销系统和数据中心,直接从POS得到某供应商的商品流通动态信息,如不同店铺及不同商品的销售统计数据、沃尔玛各仓库的调配状态、销售预测、电子邮件与付款通知等等,以此作为安排生产、供货和送货的依据。通过这个信息系统,管理人员掌握到第一手的资料,并对日常运营与企业战略做出分析和决策。

4、信息与沟通

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卫星系统每天可将销售点的资料,快速、直接地传递给4000多家供应商,以便供应商及时备用,适应市场需求。对于沃尔玛来说,他们的物流链已经远远超出了本公司的范围,沃尔玛的供应商也被包括进来。20世纪80年代末,通过计算机联网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与供应商分享信息,从而建立起伙伴关系。比如说,皇后公司和沃尔玛的合作。两公司的计算机进行联网,让供应商随时了解其商品在沃尔玛各分店的销售和库存变动情况,据此调整公司的生产和发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六、沃尔玛的成功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1、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

沃尔玛信息系统的组建过程,从董事到部门主管,全部参与,使得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叹为观止,收到的效益也是令人咋舌。而反观我国大部分企业显然对信息系统的建设还不够重视,没有建立相应的IT部。当然这其中有态度的问题,也有实力的问题。很多企业在组建MIS时,仅仅是由部门的负责人接待技术人员,而非公司老总一级。在国内大部分企业老总的眼中,组建MIS只是一个部门的任务,并没有把它放到全公司的战略角度去考虑。这也使得组建MIS的过程困难重重,或者功能不完善。将建立物流信息系统作为关系公司整体发展的要事来抓,应该成为国内企业高层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3、针对信息系统设置相应的控制环节和程序。沃尔玛在建立卫星系统后,其物流程序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卫星控制台为核心,通过UPC代码即时掌握销售情况,然后发指令给分销中心,再通过车队将商品运送到目的地,整个运作过程协调有序,减少无效的程序,提高效率。然而国内企业的MIS是如何工作的呢?从规模到技术,自然是无法与沃尔玛相提并论。而且大部分企业的信息系统仅局限于内部传递信息这么一个功能,更谈不上围绕信息系统设置控制程序了。4、扩大信息沟通范围。曾经有人问山姆,将信息与供应商共享,会不会对沃尔玛的商业机密有什么影响。山姆说,分享信息的好处肯定是大于不良影响的,与供应商共享信息是沃尔玛应该坚持做下去的事情。通过与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可以让供应商及时知道沃尔玛的库存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供货。这种将供应链的上家与下家也应纳入企业信息系统服务对象的理念,是我国大部分企业所不具备的。是否应该将部分的商业数据与供应商等共享。与供应商共享数据的风险和收益如何衡量,是国内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

第四篇:目前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

在我国,由于各物流企业经营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导致各企业在经营管理模式与业务流程运作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简单机械的照搬同行企业的WMS、TMS系统软件应用,必将“水土不服”,最终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失败,建设“量体裁衣”式的信息化建设思路,才能真正的支撑业务运营,否则信息化将成为企业发展中的“桎梏”,导致业务执行繁琐复杂、信息滞后且不真实、系统使用积极性低、领导信息化信心下降等众多问题的出现,特别是对众多正处于发展中的中型物流企业,信息系统更应随着其业务模式与经营思路转变更作以灵活的调整,通过系统可调整配置、简单二次开发等方式满足其业务发展的需求。

(1)仓储、配送等业务信息从“异构、分散”向“统

一、集中”转变

对于大型物流企业,集约化管理难度高,异地业务监控效率差,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必将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加以解决,在集团统一信息编码的基础上,利用总部集中部署式的信息系统,及时地将各地子公司的分散业务数据进行汇总,通过数据了解与监控各地的业务开展状况,分析出集团发展战略执行或统一经营管理中各地出现的差异性与潜在问题,进而及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加以改进。

(2)第三方系统的信息集成建设,将拓展客户服务的领域

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与国外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客户服务”,而服务的及时性与全面性将直接关系到该企业的竞争实力,在客户服务要求逐步细化的今天,拓展客户服务领域,提高客户服务效率将是各企业发展中的重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客户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物流信息(如:货物离港、到货验收、装车出库等业务操作的实时信息),以跟踪了解货物实时的物流状态。因此,必须打破原有封闭式的物流系统架构,对客户提供实时的信息交换接口,为客户提供网上查询服务,邮件、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客户可以通过物流系统,获得从货物起运开始的准确货物到达时间、到达位置等信息。实现与客户系统间的信息集成(如:物流企业的WMS系统与生产企业的SCM系统,物流企业的TMS系统与分销企业的DRP系统等),通过系统间的信息及时传递,加强企业与客户联系的紧密性,以完善、及时的信息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3)信息系统灾备将成为大型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重点,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基础将进一步加强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外运、中海、中储等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就开展了大规模的信息网络基础环境建设,不断优化IT基础设施配置,为信息化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但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各类业务对信息化(包括信息系统、计算机设备以及通讯网络)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因此,为提高信息系统及网络服务的连续性与高效性,需要进一步加强IT基础环境建设,对于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大型物流企业,信息系统数量的增多、各方面业务数据量的增大导致企业整体IT风险陡然增加,需要为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以应对各类灾难的发展,因此应急网络及灾备中心的建设将是信息化基础建设中的重点,而对信息化基础薄弱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当务之急在于完善内外部网络基础环境建设,在企业与客户(包括货主、承运商等)之间架设起信息桥梁,进而加强与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带动入库分拣、机力分配、配送计划编排等业务效率的提高。

(4)RFID产品将在物流行业广泛应用

随着RFID(无线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技术不断成熟、应用成本(单品价格、实施费用等)逐步降低以及在国内物流企业应用案例的增多,RFID技术对物流企业业务处理效率的提升价值将日益凸显,利用RFID技术实现货物供应链实时监控,保证库存高可见性,使得企业不需要在业务起步时就拥有强大的条形码系统。凭借RFID无光电应用特性,支持更多的自动读取,在缩减制造及分拨方面人员成本的同时保证高准确性。RFID提供对供应链资产的实时监控并通过电子标签操作人员了解产品的详细信息,这为改进决策加快处理问题的速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竞争环境中,做为改善企业管理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业务效率的“利器”,信息化必将成为物流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石,因此,加强信息化建设,将是巩固与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必由之路”。

第五篇:北京邮政EMS物流信息系统案例

一、 前言

以客户为主导的现代商业模式正逐渐取代产品主导型的传统商业模式,不断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对于物流企业,准确把握客户需求,根据需求定制产品与服务,通过有效的渠道让种类繁多的商品按需求进行合理流动成为关注的焦点,物流企业要达到上述目的,必须依据科学的管理思想和先进的管理手段,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作为传统行业的中国邮政本身就是我国物流的一部分,且与其他物流企业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覆盖全国的网络、诚实可信的信誉、真正的“三流合一”、丰富的传统B2C经验,等等,但与优势并存的却是严峻的体制落后、技术淘汰、负担过重等诸多劣势。因此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以适应我国加入WTO后所带来的行业冲击就成为迫在眉捷的问题。专家指出,解决办法就是:发展电子邮政(e-post),与优秀的IT厂商联手共同打造信息化邮政行业。

汇杰国际有限公司作为一个优秀IT系统集成商、应用软件开发商,适应电子商务大潮,敏锐地抓住物流配送瓶径,以“立足国情,以先进技术为工具,渗透科学的思想与理念”为原则,并与北京邮政速递总公司(北京EMS)合作,于2001年11月及时推出了“e-delivery物流配送管理平台”,该平台的目的就是帮助物流企业建立一个系统化、全程的、动态的并融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二、 需求简介 2.1企业概况

北京市邮政速递总公司(北京EMS)是经国家批准经营邮政速递业务的国有企业,也是国内最大的邮政特快专递国际互换处理中心。北京邮政EMS物流中心(以下简称“物流中心”)是北京邮政速递总公司(北京EMS)下属一新兴企业。 物流中心现有员工200多人,组织结构设有综合办公室、车队、1个分拣中心(负责邮件中转)、8个外地分点(负责北京市的揽收与投递)、客户服务中心、仓储、业务、财务等部门,主要经营特快专递、同城速递、普邮、代收货款、国内长途货运、电子商务━递送等业务,业务活动涉及客户、电子商务网站、供应商、邮政投递网和综合计算机网、185特服台等多方实体。公司仅特快专递就可达10万件∕月,且业务量在不断增长之中。

在北京邮政物流局的统筹规划下,物流中心预计2003年要在北京完成100多个分点的建设,且业务类型将进一步多元化,使其真正成为一个典型的集仓储、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综合性商务配送组织。 2.2典型业务流程 图1是物流中心快递业务的典型流程。

订单接收是整个业务过程的开始;接到订单后形成一个投递配送单(即特快5联单);仓库根据五联单进行加工、包装、出库并最终形成一个邮件;邮件封至分拣中心(或其它分点),同其它揽收或投递邮件(如分点的一些揽收业务)一起,分拣中心(或其它分点)进行邮件进口接收操作,并打印进口清单;分拣中心进行邮件分拣工作,分拣到各个分点或直接封至900局,交由邮政大网;平衡合拢,如果合拢则打印路单、封发清单,否则查找原因;趟车将邮件运至各接收局(如分点);各分点将自己的部分投递业务与分拣中心封发过来的邮件一起进行接收进口,并打印进口清单;分点进行邮件出口,即将各邮件分到该分点所属各道段、中心(或其它分点)转投等;进行进出口合拢并打印相应业务交接清单和封发清单;投递员带着相应的邮件和业务交接清单进行实际邮件投递;投递完毕,投递员归班进行投递情况登记,包括妥投、拒收、自取及再投邮件;对于妥投邮件要上交款项;该分点进行该班次的投递合拢并打印总交款单上交到公司财务;公司财务对各分点实际的揽收情况、投递情况进行收据控制和投递回钩并检查货款;公司财务部对各种投递单据、收据、发票进行管理;公司财务定期与部分大宗用户进行代收货款结算并总结各业务员揽收提成及投递员投递提成等;仓库部门进行日常的进出库与盘点操作,以保证业务顺利进行。 以上只是一个典型业务流程说明,而物流中心的实际运作更为复杂。

图1 典型业务流程图 2.3业务特点

物流中心业务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具有一个或多个分拣(配送)中心负责邮件(或其它业务)的不同程度加工与中转,同时企业又具有若干个分点进行邮件(或其它业务)的揽收并最终投递到户;个个分点之间也可以不通过分拣中心而直接进行业务交接

◆邮件交接过程遵循邮政EMS的典型流程,包括进口出口、分拣封发、钩调核对、平衡合拢、投递到户等

◆在符合EMS典型流程的同时,又具有订单接收、仓储库存、代收货款、客户结算、代理货运等自身特色业务

◆ 业务类型多,配送货物品种纷繁复杂,客户范围广且需求各异,信息处理量大

◆在物流中心内部运作的同时,要与外部资源(如大宗客户、货物供应商、总局等)进行业务往来

◆总部、中心、分点、仓库地理分布不集中 ◆ 分点数量将要急剧扩张

经过几十年的沉积与过滤,邮政EMS的邮件交接过程有其科学、合理的一面,但物流中心除EMS快件外又有许多新业务,原有交接过程不适合这些新业务,同时相对传统的EMS特快来说,客户对各种业务的时效性要求又非常高。因此,物流中心就不能完全照搬照抄传统EMS的业务交接程序,必需从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出发,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变化、简化、创新,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从系统设计到具体实施)必须适应并促进这种变革。 2.4存在问题

在与汇杰合作开发之前,物流中心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公司的继续发展: 2.4.1 现有资源未充分利用

◆公司在陶然亭总部的三层楼房内已有现成的网络布线,但网络尚未形成 ◆购置了大量的微机及外围设备,但只有少数部门使用并仅局限于文字编辑等初级操作

◆公司的IT技术人员未得到充分利用

◆速递单据有条码但未充分利用来提高交接效率 ◆在包括185等客户群中,有好多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而物流中心没有能力利用这些客户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来为自己服务 2.4.2 生产不规范,效率较低

◆ 传统EMS特快交接工序不适合同城速递、代收货款等新业务,造成各类业务整个交接过程不统

一、不规范

◆对某一具体交接工序的操作流程未规定硬性操作标准,造成各工序间前后交接困难

◆各邮件交接环节采用手工抄写单据,费时费力、容易出错

◆由于不能直接读取185或一些电子商务网站的电子化配送任务而必须手工再抄写,导致效率低下

◆日常库存管理随意性较大,不能掌握每一货物的进出与流向 2.4.3 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措施

◆由于不能随时记录、跟踪每一个邮件在各环节的流动情况,一旦出现问题就极难落实责任,即查找何时、何地、何人、发生了何种错误、采用了什么补救措施,等等

◆由于不能掌握各分点、各岗位的进出口、投递及收款的整体情况,因此公司也就无法及时进行全局控制

◆公司由于缺乏对单据、收据、发票等的有效管理,导致总部对分点、分点对各业务员不能及时监督,时常发生“干私活”现象 ◆财务进行客户结算、员工绩效分析等工作耗时费力

◆由于客户协议各异,财务人员整日忙于应付大宗户的配送方式管理、资费结算等方面,且不时出现错误,发生纠纷

◆不能及时报告客户货物的库存情况、销售情况及收款情况

◆缺乏高效的外部交流手段 ◆不能对大宗户的成批配送任务执行情况及时反馈 ◆对零散客户的邮件查询必须手工翻找单据,效率低,时效性差,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无法满足互联网客户的网上下单、查单需求 ◆与上级(北京邮政速递总公司)不能进行数据交换

三、解决方案

3.1设计原则与重点

除系统设计满足实用、经济、标准、可扩充、易维护等一般性原则外,通过分析物流中心整个业务流程并结合邮件流动特点,我们确定系统的整体架构要遵循:以邮件在各环节流动为主线,以各种单据回钩和财务款项核对为控制手段,通过灵活、快速、准确地向客户提供信息反馈来提高企业在物流行业中的竞争力。 为了使整个软件流程清晰,责权明确,系统模块的划分遵照:以邮件的整个流动环节为划分依据,并通过严格的权限设置来实现不同岗位对数据的安全访问。 另外,在对系统进行功能设计时,以汇杰e-delivery V2.1 物流配送系统的“进销存配送跟”思想及实现为基础,针对物流中心业务特点,突出解决“存、配、送、跟”问题。 系统设计的重点就是通过建立一个分布数据集中共享的管理环境实现数据共享,在物流中心各部门间、公司与各外地分点间、外地各分点间、公司与总局间、公司与各客户间搭建一个高效、可靠、安全的信息通道。 3.2 主要功能

系统共分九大模块:订单模块、仓储模块、生产管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系统管理、决策分析、互联网访问、主监控台。这九大模块共含50多项功能,涉及物流中心业务管理的方方面面。 详细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3.2.1 订单模块

客户服务部门使用。主要包括订单的接收、分拣、出口、合拢、客户信息反馈等。该模块可以接收如18

5、电话、传真等各种来源的订单,并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口对订单进行处理,然后通过网络将订单的投递信息反馈给客户。 3.2.2 仓储模块

包括仓库的设定、产品档案的建立、购入、借入、退库、售出、借出、盘盈、盘亏及借入借出结算、接收提货要求并进行简单包装加工等,并提供库存列表、流水分析、汇总分析(包括期初、期间、期末等)、供应商货物销售情况反馈等。 3.2.3 生产管理

管理物流信息的主要部分,包括分拣中心模块、分点管理模块及数据交换三部分。 分拣中心是各分点邮件的中转交换场所。该模块实现了一个限于分拣中心内部的邮件进出管理环境,主要包括中心自己揽收的邮件、分点转投邮件及各种退件的进口、出口、合拢、中心自己的监控、信息反馈,等等。

分点管理模块除管理各分点邮件的进口、出口及合拢外,还实现了邮件最终投递到户及与之发生的交款、交费、投递监控及信息反馈等。 数据交换模块实现了整个公司范围内生产数据的共享、一致。 3.2.4 业务管理

该模块归物流中心业务及生产监控部门使用。主要包括对所发生业务进行建档、对各分点的各种业务的投递情况进行回钩,并向客户进行信息反馈。该模块还生成揽收日报、投递日报、各分户帐、公司整体运作监控等。 3.2.5 财务管理

本系统不是财务软件,而是提供财务决策的相关数据。主要建立应收、实收帐款,并对应收与实收进行核对。收据管理;建立员工揽收工作量、投递工作量、取件工作量的绩效与提成分析;向客户对帐及结算,等等。 3.2.6 系统管理

完成系统相关信息的维护和设置。其中包括系统初始化、基础数据的维护、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以及系统通用参数的设置。如:职工档案管理、职工权限管理、公司组织管理、客户档案管理、供应商档案管理,等等。 3.2.7 决策分析 通过灵活的图表等形式向企业领导提供公司揽收与投递的横向与纵向分析 3.2.8 互联网访问

包括远程客户的下单与查单;对公司人事、库存、销售情况进行信息发布,以供公司相关人员进行远程查询。 3.2.9 主监控台

接收外地分点的生产数据;监控外地分点的拨号连接;进行系统操作的日志记录与分析。该模块与数据交换模块(属于生产管理部分)一起共同实现了分布数据的集中共享。

3.3 应用模式

系统应用模式是综合使用各种软硬件系统的一种应用结构和计算模式,物流中心系统采用以下两种模式来实现异地分布数据集中统一管理: ◆主体使用基于数据库系统的Client/Server模式 ◆客户访问部分是基于数据库系统的Browse/Server模式 3.3.1 基于数据库系统的Client/Server模式 3.3 应用模式

系统应用模式是综合使用各种软硬件系统的一种应用结构和计算模式,物流中心系统采用以下两种模式来实现异地分布数据集中统一管理: ◆主体使用基于数据库系统的Client/Server模式 ◆客户访问部分是基于数据库系统的Browse/Server模式 3.3.1 基于数据库系统的Client/Server模式 3.3 应用模式

系统应用模式是综合使用各种软硬件系统的一种应用结构和计算模式,物流中心系统采用以下两种模式来实现异地分布数据集中统一管理: ◆主体使用基于数据库系统的Client/Server模式 ◆客户访问部分是基于数据库系统的Browse/Server模式 3.3.1 基于数据库系统的Client/Server模式

数据库服务器是数据存储中心,可供局域网端用户和远程客户端用户使用。 局域网端用户使用开发的应用系统,通过局域网快速调用数据库服务器中的数据,不存储在桌面数据库中。 远程客户端用户使用开发的应用系统(如分点则采用数据交换模块),向中心数据服务器上传所有的生产数据来保证数据集中,当需要共享信息时,又通过相应模块(如分点采用数据交换模块)及通讯网络调用数据库服务器的数据。异地数据可存储在本地桌面数据库系统中,以便进行内部分析、处理。 3.3.2 基于数据库系统的Browse/Server模式

客户(包括散户和大宗用户)通过网上下单、网上查单部分应用主要使用该模式。客户通过互联网访问公司数据库系统,并查询自己的订单配送情况。 该部分数据与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

3.4 网络结构

物流中心网络体系包括两部分:物流中心不同处理现场的内部实现局域网连接及外部各分点同物流中心实现广域网络连接。在网络搭建时做了如下分析: ◆网络中心:以物流中心内部局域网为网络中心,这样即实现了集中管理,又利用了现有的网络布线

◆层次结构:根据现有规模,使用以公司局域网为中心的两层结构,这样网络开销小、稳定可靠、信息传输量小、实现方便、便于扩充,但对各分点通讯能力、服务器处理能力、安全管理能力要求较高

◆由于分点地处异地、数量易变、位置易变等原因,外地分点与中心通过拨号进行数据交换

◆客户通过Internet与系统相联,物流中心邮件数据由总局分运科把邮件交付邮政大网。

◆选择Unisys 2043作为数据库服务器能满足公司今后发展的需要

◆安全性:营造一个从逻辑链路级到应用平台级的安全体系来实现对非法用户的访问控制及数据传输的安全保障 网络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

3.5 系统特点

◆以B/S与C/S混用的综合架构实现了企业级分布数据的集中管理 ◆各模块功能独立,组织灵活

◆系统采用了系统级、数据库级、应用级三级权限,满足了安全性、责任明确性要求

◆条码扫描技术的应用 ◆完善、灵活的查询、统计

◆界面样式及操作方式通用一致、易学易用

◆在现有资源的利用、设备选型、网络架构、软件选择等方面充分考虑了经济可行性

◆满足经济性的同时,在软件设计、实现等方面尽量结合物流中心现场情况做到实用性

◆系统在网络架构、数据库选择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扩展性 ◆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在符合邮政传统应用的同时又充分满足了物流中心作为一相对独立企业的灵活性需求

3.6 服务与支持

完善的服务与支持是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有效保证: ◆项目实施各阶段均有固定人员长期参与

◆提交项目进行过程中的所有文档,如需求报告、操作手册、维护手册等等 ◆对于系统试运行、运行期间发生的问题,实现了7х24小时技术服务的承诺 ◆除现场操作及维护培训外,分阶段定期举办集中培训 ◆提供长期的系统免费升级服务

四、实施过程 4.1 实施原则

我们采用了“总体设计、全盘考虑、分布实施、逐步完善”的实施原则: ◆ 首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搭建网络

◆ 然后,以“把邮件交接过程变手工为条码扫描”为切入点,分阶段建立物流中心业务处理系统

◆ 选择1个中心、2个分点试运行,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全面实施整个业务处理系统

◆ 以业务处理系统为基础平台,搭建Internet数据中心 4.2 实施过程

整个项目是一个领导牵头、双方密切合作的过程。

北京邮政EMS物流中心在提出企业信息化需求并找到汇杰国际有限公司后,双方进行了多次商务、技术等方面的探讨、磋商,并于2001年3月正式签订了开发协议。

项目初始双方均成立了项目组,并由北京速递局总工负责双方协调并监督整个系统的设计、开发、实施、验收全过程。

在随后的一个月的过程中,物流中心抽出各相关岗位的相关负责人与汇杰积极配合,及时提出了自己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及要实现的目标,汇杰通过总结分析各种资料,并与物流中心进行多次讨论,最后双方合作完成了《北京邮政速递局物流中心业务处理系统需求报告》,并认为该系统设计的重点就是:建立异地分布数据集中共享的管理环境,解决邮件信息在各部门、各环节之间进行及时有效、安全可靠的传递问题,所以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在e-delivery平台基础上,建立一套实用、先进、稳定的信息系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突破口是变手工抄写单据为条码扫描、微机处理。

在调研分析后,汇杰首先抽出工程师进行现场考察,确定了网络方案:建立

一、二级两层网络环境。首先,充分利用陶然亭已有网络布线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作为中心网络,全公司数据均由中心数据库服务器进行集中管理;然后考虑到外地分点的易扩充,易流动性等特点,决定使用定时拨号到中心网络,以广网域方式进行数据交换,并于3天内将网络全部建成并调试成功。

与网络搭建的同时,双方进行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数据设计,并写出了相应技术报告。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目前企业的业务种类、业务量、网络布局、人员素质等多种因素,以邮件流动环节为模块划分的基础,将系统分为九大模块:订单模块、仓储模块、生产管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系统管理、决策分析、互联网访问、主监控台,涉及公司国内国际、同城、代收货款、普邮等多种业务,涵盖定单接收与查询、仓库、中心的进出口与合拢、分点的进出口与合拢、投递交款、业务监控与统计、财务信息汇总等管理内容,且每一功能都有严格的权限设置。整个系统的设计、编码、测试双方耗时2个月,工作量共计26个人·月。 2001年4月份,首先在分拣中心、天桥分点试运行,并针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硬件问题与软件问题进行了及时的讨论与修改,截止到2001年7月,在经过集中的培训以后,系统开始在客户服务中心、仓库、分拣中心8个分点全面投入运行,运行中又发现了若干问题并也及时进行了修改。 系统全面运行至今已有12个月,各方面均良好。

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双方领导都及为关注,并多次进行现场指导,关键时刻提出了方向性的意见与建议,为项目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双方具体实施人员在上级的指导下全身心投入,密切配合,克服人、技术等各方面的困难,使项目的安排、设计、进度、质量、服务各阶段的顺利实施得到了可靠的保证,并在整个过程中建立了相互信赖的同志式的友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五、实施效益

系统自2001年7月份全面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5.1 改善了企业内部经营,降低了运作成本 5.1.1 提高了工作效率

改变邮件手工交接方式不仅加快了邮件交接速度,而且使错误发生率明显降低;可以及时向客户反馈其邮件投递信息;各站点班长可以随时掌握各业务的进口、出口、投递、退转、留存情况;财务结算效率大幅度提高;平衡合拢准确率及速度明显提升,等等。具体如图5所示:

图5 系统实施前后各项指标对比

5.1.2 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

“管理与系统相互渗透,在数据与单据两个方面,通过逐级核对钩调,以保证公司业务前后统

一、实物流动前后统一及相关款项前后统一”,这既是系统设计的原则,也是对物流中心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建议,而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及系统的正常运转也最终印证了双方最初的考虑是正确的:

◆系统记录了邮件在每一环节的具体操作情况,一旦发现问题,系统根据邮件编号可快速查出邮件活动的全部明细,并进而得出何时、何地、何人发生了错误。 ◆对每一个岗位的每一个人均有相应操作权限及密码制,因此一旦发生问题,责权分明。

◆投递单、交款单、收据等单据一一进行机内逐级钩调核对,降低了投递员、业务员隐瞒工作情况现象的发生。

◆系统预警每一站点的邮件投递、留存、再投、退转、妥投、拒收、自取情况,企业管理者可以随时观测所有邮件在每个站点的分布细节。 ◆财务员工绩效工作真正做到了有理有据。

◆决策查询系统提供了揽收与投递量横向、纵向分析图表,为企业领导的决策提供了现实依据。 5.1.3 企业内部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

◆首先各种硬件设备、网络布线得到充分利用,解决了资源浪费问题。 ◆物流中心的IT技术人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 ◆由于资源利用率高,也就意味着降低了企业运作成本。 5.2 规范了企业行为,促进了行业发展 5.2.1 规范了企业内部行为

主要体现在改造业务流程、优化生产秩序两个方面。

业务流程改造首先是对传统EMS特快交接工序进行简化,形成一个适应新老业务的、灵活统一的“揽收-à交接-à投递”交接规范。如:

◆ 对于一些大宗业务,由于可以通过数据共享直接从客户服务部门或客户自身系统中提取邮件进口数据(如编号、寄达地、资费等),因此可以免去分拣中心的邮件进口环节,而由机内进行逐件钩调保证进出统一

◆ 对于一些时效性要求严格的业务,当邮件由中心由趟车封至分点时,分点可以省略进口扫描操作,而由系统自动由上一个出口环节进行机内进口,并由机内逐件钩调保证进出统一

◆对于当班未进行操作的邮件,自动进行“当班留存”登记,避免了手工留存登记这种邮件出口操作

◆ 由于异地数据集中管理,外地分点可以做到自揽自投或直接转给其它分点,而不需要再交由分拣中心间接处理,这样对于代收货款、同城速递等时效性要求高的业务做到了灵活处理 单据的统一是业务流程改造的另一个方面。系统对各环节的各种单据的格式、内容、签字顺序都做了强制规定,并且实现了邮件跟踪与单据跟踪相互对应。

规范企业行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改善了生产秩序。由于上一环节不能延误下一环节的操作,因此各岗位职工必须严格按照系统规定的流程录入数据、打出单据、数据上传、签字并交接,才能保证下一步的邮件交接或入出库活动顺利进行,否则,系统的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就会体现在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不规范操作。这样,系统数据与奖惩制度相结合,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前邮件交接、单据交接不规范的问题。 5.2.2 促进了行业发展

汇杰e-delivery物流配送系统对中国邮政的仓储、物流等新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做了大胆尝试,并成功地与邮政原有业务及现有系统进行了整合,这为中国邮政这一传统物流继续拓展新业务,充分发挥固有优势,真正实现“电子邮政(e-post)”提供了有力证据。

目前市场上大大小小的快递公司、速递公司其业务模式多数取经于邮政邮件交接过程,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了灵活调整,因此,除邮政领域外,系统在速递这一物流领域也极具推广价值。

对接收客户订单、向客户反馈投递信息、与客户进行结算等业务活动,系统均采用了统一的数据格式、数据内容、信息传递方式(如采用email方式传递Excel表格),因此也合理利用了外部资源(如一些电子商务网站等),这样就为充分调动所有社会资源共同向客户提供服务创造了条件。 5.3 改善了企业形象

系统的实施使物流中心向现代管理模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01年10月9日的“邮政日”活动中,该系统是国家邮政局领导首看题目,企业形象大幅度提升。 标准、统一的外部客户信息交换模式,提高了物流中心在物流、速递行业的竞争力。

客户可通过互联网下单、查单,无形中也提高了企业知名度。

在系统实施过程中,通过我们对各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有了对计算机的初步掌握,改善了员工对企业的认识。

六、体会

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而影响实施效果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但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我们认为,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有:人、培训、软硬件及数据,抓住这些关键因素是成功实施的必要条件。而在这众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是主要矛盾。

企业信息化是对现行业务的改革与创新,必然要牵涉到业务流程重组,冲击原有业务人员的利益及工作习惯,而这就是阻力。因此必须做好完善的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即要强调“一把手原则”。本项目的实施就是在速递局总工的强力领导下而成功的。人的因素还体现在双方理解与合作上。

系统实施对企业各层人员来说是一个全新课题,因此培训及培训效果考核是一个不可逾越、不可简略的重要过程。详尽的培训是汇杰对物流中心人员应尽的服务。 软件是灵魂,硬件是支撑,因此一定要按软件的运行要求与企业的数据流量、并发访问的要求配置硬件体系,不能省的一定不要省。

不正确的数据将导致无效的系统,甚至是负效益的系统。数据的完善、正确依赖于管理的完善与提高,系统数据的完善性、准确性,也就是追求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七、展望

企业在变、在发展,因此系统本身也必须存在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这样才不致于使企业最终放弃系统的使用。 对于物流中心系统来说,目前绝大多数应用主要针对企业内部运作的管理且运行良好,但在外部资源管理方面,如互联网访问、大客户管理(即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还很不完善,因此这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上一篇:安全文明施工及措施下一篇:安全防范及准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