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教研活动总结

2024-04-24

2017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教研活动总结(通用14篇)

篇1:2017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教研活动总结

小学英语德育渗透教研活动总结

通过教研活动,各位教师共同探索小学英语德育渗透途径如下: 1.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

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英语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小学英语教科书是一套内容丰富、色彩鲜艳、设计精美的系列教材,以话题为纲,注重能力培养。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具有时代感、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启发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前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2.抓住课内的有利时机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渗透,切忌长篇大论。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选材精心组织安排课堂教学活动,有机地进行德育、环保教育的渗透。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同时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例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在教“My Family”时可进行尊敬父母的教育,教“Our School”时可进行热爱学校,尊敬老师,关心同学的教育。在对话的教学中有很多助人为乐,交还拾物等内容,都是教学生做人的良机。在具体教学时,时时处处都有德育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有心人,见缝插针、点滴渗透,使思想教育 与语言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3.进行课后的延伸拓展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的结合。向课外延伸拓展,使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继续再学习,继续从中感悟其内在的思想。组织丰富的英语课外活动,进行课后的延伸拓展。《课程标准》指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这样英语学习的德育渗透会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本学期准备举行阅读比赛、单词比赛,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展示我校学生健康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重在渗透。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自然地与知识溶于一体,要善于在英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捕捉德育因素,做到点到为止,切忌牵强附会。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改变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培养的倾向,遵循外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

篇2:2017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教研活动总结

李先亮

为了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将我校市级课题“学科教育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落实到实处,我校以学期工作计划为依托,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德育常规管理,深化德育特色活动,在学校范围内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促使大家能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性情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将奉献敬业精神落到细微处,有效促进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巩固养成教育,以质量为根,以学生为本,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注重实质问题,讲究实际效果。努力培养举止文明、注重礼仪、品德优良、心理健康的合格学生,创设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称赞的和谐校园。综合课有关课题研究的计划制定如下:

一、工作目标

1、开展各项活动。在音、体、美、英语以及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各科积极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与德育渗透密切相关各项活动。

2、营造良好氛围 在综合课课堂上和课堂外努力让学生从细节处、从言行中悟出、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品德的指引下去学会做人、做事、学习。

3、围绕一个中心 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德育是什么?德育是干什么的?德育的意义?等等。并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

二、落实德育常规工作,丰富德育在新时期下的内涵 强化学科德育渗透。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常用的途径,各科任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努力做到“五有”,即有意:要有较强的德育渗透意识,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安排好德育渗透点;有序:要从学科及授课内容特点出发,根据学生认识能力,将德育内容具体化、层次化,做到循序渐进;有机:要准确把握德育渗透的契机,将德育内容和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度:对德育内容的渗透力求点到为止,做到使学生既受到思想教育,又掌握学科知识;有效:渗透要针对实际,讲求方法,注重实效,避免空洞说教。

1、加大少先队的参与力度 学校在抓好各科教学的同时应积极开展少先队活动,以少先队做为载体,加大对学生日常品德的习惯养成,利用板报、校园广播、手抄报、新闻角、以及学生的口口相传,努力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将德育落实到实处。

2、齐头并进,层层渗透,深化校园文化建设。①完善学校日常评比机制,规范学生个体行为,做好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培养学生文明素质,形成良好校风;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必须重视的重要内容,做好学生心理的疏导,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人文环境;把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③开展多元教育活动,继续强化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格局,以学校为立足点,校外为增长点,加强家校联系与信息交流,完善联系方式。

三、学科教学中德育的具体渗透

1、综合课教学主要德育内容

㈠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练习、观摩、探讨的机会,通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

㈡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祖国的各个城市以及风土人情,了解祖国的地大物博,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内容应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资源,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增加电脑美术、美术比赛等内容,让学生从美术中得到快乐,受到教育。

㈢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唱歌、唱游、器乐、欣赏、识谱等重要环节中渗透德育。

㈣、当前,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由于种种因素,造就了相当一部分英语学习比较困难,并伴有心理障碍的差生。因此对这部分学生加强心理指导,培养培养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较难的问题,让优生去回答解决,使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培养他们迎难而上,百着不挠的心理品

质;对于简单的问题,尽量给后进生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回答问题,多提出问题,对他们所取得的点滴成绩与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表扬或奖励,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潜力,鼓励他们更加认真刻苦地学习,强化自信心的树立。利用信息反馈,及时鼓舞学生的信心。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㈤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课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通过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科学和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良好基础。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本课程的分目标中情感与态度目标是: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㈥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儿童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的课程。它们是为儿童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而设置的课程,这是它们所要承担的特殊任务它具有“社会生活”的意义,儿童要学习在一定社会关系、社会互动、社会环境中生活。

篇3:浅谈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

一、情境教学是渗透德育的平台

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情境根据刺激物对儿童感官或思维活动所引起的不同作用, 大致分为实体情境、模拟情境、语表情境、想象情境及推理情境, 语文教师则要根据文本域预设德育教育内容确定选择哪种情境适合。

语表情境即运用语言表述的情境。在教学实践中, 常常是语言描绘与其它直观演示手段结合运用, 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 让学生既容易掌握语言文字知识, 又容易接受教师预设的德育教育。

热爱祖国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话题, 祖国怎样伟大, 怎样为伟大的祖国刻苦学习, 这朝夕唠唠叨叨“你要热爱祖国”效果肯定不好, 这需要教师语言描绘与其它直观演示手段结合运用, 使学生在愉悦有趣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产生祖国的美好祖国的伟大的理解与认识。我教学韵母“ao”时, 先出示图片:奥运五环图, 再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标志, 最后从得出的结论中创设课堂情境:课件演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拼搏的画面, 演示中国等几个国家奖牌获得数, 中国获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 奖牌总数100枚, 创4项世界纪录。获金牌数超越美国, 获奖牌数超越俄罗斯, 位列奥运会金牌榜第一, 奖牌榜第二, 这是中国参加奥运会历史上的最好成绩, 创造了中国竞技体育新的辉煌。接着我引导:中国获得金牌的运动员平时训练辛苦不辛苦?学生都说:那是很辛苦。我又引导:你要取得好成绩该不该刻苦学习?学生齐声说:该刻苦学习。一次中国伟大在形象演示中得予知晓, 一次要刻苦学习在润物无声中得到启发。

二、朗读教学是渗透德育的媒介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篇目, 都是众多教育专家精心挑选编排, 文质兼美, 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 德育内容涵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 真是丰富多彩五彩缤纷, 非常适合朗读,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 受到作者思想熏陶感染。

孝敬长辈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如今的孩子是家庭的宝贝, 他们在父母的溺爱中生长, 有许多孩子, 心中只有自己, 没有他人。因此语文教师要针对现实情况, 以文本为例子, 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我在教学《棉鞋里的阳光》时:在教学第一到第五自然段, 先让学生自由读, 读中体会哪些句子写了妈妈对奶奶的关心;再进一步指导读妈妈说的话, 读出关心的语气;然后安排分角色朗读, 让学生明白了妈妈对奶奶的关心体贴。教学第六到第八自然段时, 利用分小组朗读, 分角色朗读, 指导有感情地个人读等方式, 自然而然地渗透关心长辈, 体贴长辈的教育。在学生领悟孝敬长辈的基础上, 安排拓展活动:学了课文后, 你喜欢小峰吗?为什么?你也准备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做些什么?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有了增长, 更重要的是在道德品质上得到很好的塑造, 使学生铭记孝敬长辈, 从做小事孝敬长辈。

俗话说“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会感恩是中华美德之一。《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就是进行感恩于有帮助过我们的人的最好题材。我教学时, 先安排自由读, 从中了解课文大意:乡亲们吃水不忘毛主席。与此同时, 为了我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了解毛主席, 再进行老师范读, 小组接力读, 分角色表演读, 强调“没有井, 很远”, 从中明白乡亲们吃水困难;强调“挖了一口井”让学生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 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 流露出对伟大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强调“挖井人”读慢一些, 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好行为。最后再安排拓展练习:同学们, 说说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被人帮助的事?你会忘记他们吗?学生的回答令我感动, 感恩教育达到我预设的教学目的。

三、识字教学是渗透德育的一阵地

小小汉字, 奥妙无穷。识字教学看似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毫无关系, 其实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结合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 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耳、心等多种感官, 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 鼓励学生想象、实践, 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师也在学生愉悦的识字中预设的德育教育便水到渠成。我指导“和”、“香”的书写时, 提醒“和”中的禾字旁的“捺”懂得了谦让, 要不如果“捺”写得和“香”的“禾”中的“捺”那么长, 就会吵架了。“和”中的禾字旁的“捺”一让, 字就好看了紧凑了。当学生写起字时, 就会更加讲究书写美, “相互谦让”就能美好的思想意识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方式方法很多, 诸如语言文字与读写训练、语文课外活动、学生劳动实践等等, 只要我们心中装着学生, 就会用心实践与研究, 不断挖掘教材德育因素, 不断找到渗透点, 使小学语文教学成为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总之,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位语文教师, 务必挑负起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责任, 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篇4: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首先在备课时就要通读课本,每课的哪些章节包含有哪些德育因素,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采用什么方式和手段来进行德育渗透,都要列入教学目标,最好对学科的每章节的德育因素、渗透的方法采用手段用表格列出来。例如,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充满着辩证法,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启蒙教育的重要渠道。在教学中,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渗透事物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启发学生领会一些科学的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二、通过介绍知识背景进行德育渗透

许多知识教学过程中要进行背景介绍,在背景介绍中挖掘其隐含的德育因素,适时进行渗透是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方法。例如,在进行乘法口诀的学习时,让学生了解我国在二千多年前就把口诀刻在“竹木简”上,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的,所以也叫“九九歌”。700多年前才倒过来,从“一一得一”开始。又如,音乐教师在教唱歌曲时,介绍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歌词的含义,旋律的欣赏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

三、在练习中进行德育渗透

许多例题、习题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要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教学时,应不失时机和有的放矢地进行挖掘渗透。下面是一道练习题的教学片断。

①教师出示题目:下表是小聪某次考试的成绩通知单,他的品德得了全班最高分,语文考分也名列前茅,可是因为数学考得不理想,他就把数学考分涂掉了,你们能算出小聪的数学考分吗?

品德语文数学平均分

9585 80

②学生解答。80×3-95或80×3-(95+85)=60分

③组织讨论:小聪品德应该不应该得全班最高分?

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虽然所用时间很短,却较好地发挥了一道普通练习题所蕴含的教育功能,体现了“学会关心”、“学会合作”的理念。

四、在活动体验中进行德育渗透

活动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活动之中,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能收到很好的德育效果。

如在“百分数的意义”教学中可组织如下活动:

百里挑一一箭双雕百发百中

十有八九事倍功半事半功倍

师:先说说成语的含义,再用百分数表示。

生1百里挑一就是从一百个里面只能挑出一个,形容人品特别出众。用百分数表示是1%。

生2一箭双雕的意思是一支箭射下两只雕。用百分数表示是200%。

生3百发百中的意思是射一百支箭中一百支,说明准确性特别高。用百分数表示是100%。

生4十有八九说明做事的成功率很高。用百分数表示应该是80%到90%之间。

生5事倍功半的意思是花费很大的力气,却收到很小的效果。用百分数表示是50%。

生6事半功倍就是花费50%的力气,却收到百分之百的效果。用百分数表示是100%。

从熟悉的生活中及成语故事中提炼数学问题,孩子们会感觉到自己在课堂中成长,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五、创设情境进行德育渗透

知识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离不开情境的创设,创设一定情境是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情境的创设手段很多,可以是一道习题,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可以讲故事等。

如在小学的音乐教材中,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篇5:2017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教研活动总结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及德育《纲要》和国务院印发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爱国主义纲要实施原则》等文件精神,明确指出学校德育工作是关系到我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后继有人的重要工作。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思想观念、都要求我们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对中小学各学科各段都制定了德育目标,要求每位教育者的每节课都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我校德育学科渗透工作根据2011年秋阶段性试验计划,做到了领导重视,教师全员参与,工作扎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做如下总结。

一、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相关德育理论知识。

我校自从开展德育渗透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带头采用集中与分散、自主与合作的方式学习了许多德育理论知识。如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小学德育纲要》等文件精神;重温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广泛阅读了《中小学德育专题》、《现代德育论》、《德育创新论》等理论专著,深入探究了新课标的德育理论,懂得了新课程突出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课程改革的理想是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和发展性;课程改革的理论是主体教育:建构主义理论——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自我建构,发展教育理论——着力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各项基本素质。由于不断地学习、讨论、交流,我校教师更新了德育观念、树立了德育新理念。

二、重建了师生角色地位和相互关系。

首先教师改变了自己的德育观和学生观。教师通过反思传统德育弊端,反复学习新课标理论,感悟到自已的德育观念必须尽快适应课程的发展。树立德育生命观,将学生视为有生命的个体,让学生进行自律、自约、自我规范。将学生作为有发展潜能的主体,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树立生活的德育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我们的德育从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里走出来,让学生体验生活和生命的乐趣。树立生存德育观,以生存为出发点开展德育工作,拓展德育时空,而不是按教师事先的设计和规划,把学生们固定在框框中跳舞。树立人本德育观,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道德素质养成为本,把学生当作有机生命发展的主体。

其次教师必须确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乌申斯基在《教学的三要素》这篇文章里写道:“在教育中,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个性这个话的源泉流露出来„„教育者个人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就不可能有真正渗入性格的教育。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可见教师在教学中的个性对于学生品德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校教师用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幽默风趣、品行端正、知识丰富来塑造良好的形象,提升自己的道德人格境界。

三、探索出学科德育渗透的形式和方法。

1、目标渗透法。教师根据教材,找准德育目标,即主题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将德育目标渗透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教材各异渗透方法多样。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德育目标也会不知不觉地比较顺畅地渗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受到润物细无声的道德人格的教育。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情感陶冶法。陶冶教育法是自觉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陶冶、熏陶。学校领导与教师齐心协力,创设校园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校舍建筑美观别致,一年四季花香四溢,校风班风积极向上,文化长廊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师生关系真诚和谐,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向上的动力,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3、心理咨询法。心理咨询法即运用语言、文字等媒介,通过询问、会谈、商讨、劝告等方式,在心理方面给学生以辅导、帮助的教育方法。它的最大特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施加积极有效的影响,使其在信任与放松的心境下获得教益。我校采取的咨询方式有个别咨询,书信咨询、家长咨询,在咨询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创设平等宽松的心理气氛,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和合理要求。这种方法,对于胆小自卑、自信不足、成绩落后的学生特别有作用。

4、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的成就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我校特别推崇本校的德艺双謦的教师。德才兼备的学生,激发学生对身边榜样的敬慕之情、从而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提高自主的思想境界。

5、互访沟通法。德育目标的实验,要求学校、家庭、社会之间教育影响一致,否则,或者使受教育者无所适从,或者各方面影响作用互相抵消,或者造成教育的负效应。我校成立了德育组织机构,采取了有效的沟通方式,如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心连心连谊学校等等。我们每学期开两次联系会议,学期初和学期末。会议的任务是交流信息,研究德育工作计划,听取各方面意见,总结德育工作。通过家校互访,共同交流,彼此理解,达成共识。

篇6: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一、理论引领,是学科德育的前提

学科德育的落实,关键是行政领导,基础是教师。要使教师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进而自觉地“融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必须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

(一)抓学习

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中*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道德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让教师抓住不同学科渗透德育的途径。引导教师转变观念,认识到“三个不等于”:第一是教学不等于智育,第二是分数不等于质量,第三是活动不等于德育。“三个不等于”的观点在全校教师中逐步形成,使旧的教育观、教学观发生转变。

学校还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积极开展多学(学理论、学范例),多思(反思成效、反思差距),多听(听经验介绍、专家辅导),多研(评课、交流、参与课题研究),多实践(积极参与学科渗透德育研

究实践)的学习活动。“五多”学习活动帮教师提升了认识、明确了目标、知道了方法、消除了困惑。

(二)抓示范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提高实效,对大多数教师而言是“知道应该做,不知道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也就是“听起来很有道理,做起来没有章法”。因此我们注意发挥学校市、区骨干教师的引领力量,开展了“什么是一节好课”等系列的活动。让他们上引路课、观摩课、并加强会后的研讨、交流,使教师们学有实例。

(三)抓反思

学了理论,看了范例,余下的就是开发并落实教材中的寓德点及本班学生可以利用的资源,我们要求教师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课后反思,在《教学反思录》上记下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得失成败。把这些作为反思内容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交流、讨论,既为教师提供撰写论文、总结、案例提供材料,又可作为学科德育工作的素材。

二、完善制度,是学科德育的保证

制度不仅有约束、强制的作用,更有引领、调控的作用。充分发挥制度的积极作用,是促使学科德育工作走上正轨的必经之路。

学校十分重视学科德育研究,我校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制及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使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规范化、系列化。

三、强化课堂,是实施学科德育的中心

有人说:一堂好课或者一位好老师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

不懈的追求。这才是一堂好课的真正价值所在”。在实践研究中,为了使学科实施德育更具实效性,学校初步总结出德育渗透课的教学模式:三环节、三步法。三环节即“选择渗透点(块)——把握渗透点(块)——开掘渗透点(块)”,三步法即“备课挖掘--讲读渗透--总结延伸”。

(1)备课挖掘。一是做好每册书的渗透德育总规划。对教材本身蕴涵的德育内容的条、块、点,恰到好处地挖掘、体现到位。二是分解总目标落实到单元、到每节课。三是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有体现三维目标的具体实施内容、方法。

(2)讲读渗透。即按备课教案要求,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自觉讲到位。课堂教学渗透德育一般体现在以下各方面:在课堂导语中体现、在课程背景上体现、在涉及人物上体现、在学科教学目标上体现、在处理课堂偶发事件上体现,以及在组织评价教学中体现等等。根据需要抓住主要点实施教育。

(3)总结延伸。在组织、总结、评价中既要注意知识的系统化,又要注意情感的升华。并布置课后相关的读物,拓宽学生的精神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之,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在小学教学中应当是不露痕迹地渗透,要真正在教学实践中搞好德育工作,只有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编排体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将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润物细无声。

篇7: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教育界人士常说:“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科学文化素质不合格就是次品,如果身体素质不合格就是残品,如果思想道德素质不合格就是危险品。”这个比喻很形象地说明了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的重要性。一谈到德育,很多人都以为那是政治老师的事或是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事,与我们的英语课无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德育教育应该贯穿于每一学科,特别是英语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当然,这种教育不能是简单、空泛的说教,而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使之贯穿其内,渗透其中,巧妙结合,有的放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结合初中教材的特点,挖掘德育素材,寓德于教

英语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其中不少对话、日常用语、阅读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德育修养知识,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在传授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完成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务。另外,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教材中训练的内容和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以防止德育空泛化。

二、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行德育渗透

我们作为教语言的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观念,揭示并解决自己的价值冲突,将自己的价值观念与别人交流,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教师通过诱导,反对呆板的说教和僵硬的灌输式教育;用小组道德讨论模式,启发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或辩论,作出判断,寻找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答案。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讨论中考虑他人的观点和意识,协调与他人的分歧。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面向全体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创造条件,给后进生以更多的成功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断增强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正确并合理使用奖励和惩罚,在教师期望的良好行为出现后,就要立即给予奖励,不要耽搁太长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德育教育的目的才会充分得到实现。

三、抓住时机,培养良好习惯

教学既是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培养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强调参与、体验和情感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的真正统一。新课标在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健康的人格,使素质教育得到真正的体现,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具体实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抓住时机,使学生通过学习既能掌握综合语言技能,又能提升道德情感。

1、尊敬师长,关爱他人教育

现在大多数的孩子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往往不懂得关心、爱护别人。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加以引导,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

2、文明礼貌教育

在学习一些礼貌用语时,在让学生了解外国人的礼貌用语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因而要杜绝打架、骂人等不文明行为。

3、遵章守纪,讲公共道德的教育

教师要善于唤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情感的体验,培养学生善良的心灵,使学生真正地感动,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一些不良的行为。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具,进行德育渗透

英语教学如果一味地采用老师单调的讲解和空洞的说教,学生会感到乏味,更谈不上德育渗透,而使用多媒体,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使呈现 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这样能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五、树立典范,构建健康和谐的课堂

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需要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而且还需要平时的训练和引导。作为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不同的天赋和智慧,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一味地以成绩的好坏来判断他们,真诚接纳、关爱、宽容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并把这种理解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深切地认识到教师的用意,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亲切可信,才能接受老师对他们的一番苦心,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信心较足,学习兴趣较浓,并能以愉快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产生合作、交流的愿望,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教学技能、崇高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典范,以教师自身的高素质去影响学生,让英语课堂弥漫着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氛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要贯穿于学生成长过程的始终,抓住生活中的点滴,把握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因素,巧妙地设计任务,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又引导学生从中自我发掘德育内容,学会自我教育,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以切身的体验去看待问题、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在身心方面有所进步。

篇8:浅谈中职历史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

一、中职历史学科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1. 新课程的德育目标与学科教学要求

职教成[2009]11号等文件明确指出:德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热爱社会主义,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 令社会堪忧的中职生思想道德状况

众所周知:中职生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面存在着较大的缺陷, 尤其在思想道德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再说, 大多数的中职学生, 他们是升学与择校教育的失败者, 是情感失落的特殊群体, 过多地承受失败的苦涩和社会的歧视。为此, 中职教育者必须拓展多渠道而行之有效的德育途径, 以提高中职生思想道德水平, 塑造其健康的人格。

3. 弥补现行中职德育课程的缺陷

从德育课程设置可以看出, 新一轮德育课程改革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 加重了职业生涯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 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点。但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经常听到中职生抱怨学校开设德育课程, 既枯燥, 又浪费其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由此可见, 中职生德育必须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特别是历史学科中, 丰富的德育题材可以弥补德育课程理论性强与内容枯燥的缺陷, 为此在历史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就显得更为重要。

二、中职历史学科德育渗透应突出的主题

在中职历史学科教学中, 运用这些德育题材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创业创新的道德教育, 使学生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掌握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 使其能成为将来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代新人。

1. 爱国主义情感

在我国历史上, 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 使学生感同身受;设计问题, 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上的爱国事例, 谈自己在新时期的爱国举动等。通过渗透达到知之深, 爱之切的效果。

2. 团结合作精神

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对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在历史教材中也有许多这类的题材。比如, 在中国史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推翻三座大山。除了中国共产党自身, 还依靠人民的集体力量, 结成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从大革命的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 到抗日战争的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再到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3. 艰苦奋斗的创业创新精神

在人类发展史中, 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 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 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冲击与物质条件的改善, 中职学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创新精神是非常欠缺的。艰苦奋斗的创业创新精神是中职学生的必备素质, 直接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与我国经济产业的发展水平。从大的方面讲, 我国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 面临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艰巨任务。从小的方面讲, 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来的产业大军, 他们进入岗位所面临的就是创业创新的问题。所以, 中职历史教学要利用人类艰苦奋斗创业史中的事例来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就显得非常必要。

三、中职历史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建议

历史学科在中职学校的现状:客观上, 从中职各级主管部门到学校领导、学生对历史学科很不重视, 许多学校干脆没有开设此课程;主观上, 历史教师德育目标领会不深、教法不当, 导致德育渗透工作存在一些诸如随意性、表面性、局部性、口号性等的问题, 从而弱化了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在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是中职历史教师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下面是我对在中职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四点建议。

1. 明确的目标与计划

中职历史学科教学渗透德育, 要有目标, 要有切实可行的德育计划, 不能随意。目标与计划的制订应有长期、短期与课节之分, 计划应围绕目标设计, 课节目标是实现短期、长期目标的基础。为此, 教师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 教师对历史学科的德育渗透既要有统领全局的长期目标, 也要有具体实现的课节目标; (2) 教师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 依据课程目标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制订出科学而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计划; (3) 目标的制订要避免空与高, 空不能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印记;高使人感到不真实亲切;做到目标实, 从小处着眼, 以小见大。最后,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挖掘出德育题材, 找到实施的切入口, 把中职历史学科教学中的知识目标、认知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运用恰当的方法, 德育渗透才会成效。

2. 以史促悟

中职历史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总是蕴含在对历史的分析、讨论与提炼之中。论从史出, 有理有据, 才能给人以信服, 才会给人情感的震撼力。在中职历史学科教学中通过对历史事实的认识、理解和评价, 有意识地, 但又不露痕迹地给学生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这是“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渗透方式。口号式地要求, 口号式地贴标签, 难以收到德育渗透功效, 如:“同学们我要有艰苦创业的精神”, 然后学生就会有艰苦创业的精神啦!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渗透就是这种无为而为、不言而言的教育艺术, 它追求的是使学生在蕴含性教育中受到启发, 得到教育, 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

3. 情感投入

教学中, 教师要运用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或实物, 辅之以充满情感色彩的言语去影响学生, 激起学生的共鸣。历史是人创造的, 对真、善、美的赞扬, 对假、丑、恶的鞭挞, 无不浸透人的情感。历史教师无论对历史人物, 还是对历史事件, 都必须公正客观、爱憎分明。这份真挚的角色情感融入教学之中, 就会被学生模仿或感染学生, 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只有在情感上接受, 才可能在思想上认同。情感比思想领域更广阔, 而思想比情感内容更深刻。教师用良好的品质和真挚的情感来感染学生, 其德育渗透的效果会非常明显的。德育实际上是情感的教育, 需要情感的投入。

4. 结合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不同于普通中学, 从培养模式上分专业, 从培养目标上是就业。历史学科必须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需求来创新德育工作模式, 德育渗透应在共性的基础上, 突出专业特色。如:旅游专业突出民族文化保护意识, 市场营销专业突出诚信教育, 文化艺术专业应注重民族自豪感体验等。总之, 中职历史学科的德育渗透要与学生专业相结合。

摘要:以当前中职德育课程改革为契机, 结合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与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 论述在中职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结合职业教育特点与学生专业素养需要, 具体阐述了德育渗透的基本内容与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生,历史学科教学,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1]王赓武.历史的功能[J].中华书局 (香港) 有限公司, 1990 (11) :2~3.

篇9: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充分认识教学中德育的功能

1. 在学科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既教书又育人。克服过去那种因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的现象,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四有”新人的宗旨,將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2. 要充分认识学科的思想性。各学科教材的内容都有其教学的思想内容,都是知识性和思想性的完美统一,因此以学科知识为载体,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必要的。

3. 教师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学科教学中德育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责任心。因此,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脚踏实地地对学生进行德育。

二、学科教学德育渗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学科教师进行德育渗透要注意方法,注意改善与学生的关系。我们要用爱心换爱心,用信任换信任,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让德育在自然而然中进行,增强德育的渗透性。

2. 不能牵强附会,不可生搬硬套。学科教学德育渗透要根据学科的教学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内容,自然而然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地硬性渗透。

3. 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学科教学在渗透德育的同时,应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对事物的分析要全面,防止走极端。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客观公正评价社会,增强学生对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学科德育渗透要注意创造良好气氛,注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充分准备,寻找彼此沟通的接触点。不可主观武断,信口开河。

三、抓典型,加强德育渗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利用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以及科学家、先进分子或英雄人物等事迹引导和启发学生,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光辉的榜样,促使学生自觉的学习。可以在本校甚至本班中树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典型去激励学生,采取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点面结合的科学方法,增强德育渗透的深度和广度。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收效甚微的,这时候就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德育应当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出现。既然是渗透,那就一定要讲究艺术性。教学《岳阳楼记》时,不仅要让学生领略作者对洞庭景色的出色描写,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更要学习范仲淹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理想。教学鲁迅的小说《故乡》,不仅要分析闰土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要学生理解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应具有勇于开拓、不倦探索的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一篇课文可能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此时,语文教师就要突出重点,准确确定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突破口,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篇10: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教育就是要把受教育者培育成为历史的继承者和新生活的开拓者,使受教育者尽可能多地占有先人创造的精神文化成果,使之能在一个较高的历史基点展望未来。而德育工作是学校一切学科教学必须结合,必须渗透的内容。为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注意渗透德育方面的教育,争取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型人才。

一、在对待他人的态度方面 由于今天我担任的是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学生对学习的习惯、要求一概不知,所以对他们习惯养成也成了我教学中的重点,首先给学生灌输人人平等,互相尊重的思想,老师尊重学生,学生也要尊重老师,尊重他人,在他人发言时要学会倾听,见到他人时要主动礼貌问好。另外学会客观评价同学的优点与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还有同学之间要团结协作,学会与别人合作、相处,以及友好的竞争意识。

二、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教育 新课标下的实践教材,非常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意识及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能力。所以我常结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及时融“得”于教。如,在学习了100以内数后,教材在练习题中安排了100位小同学排队报数的场景,让学生依次填出每位小朋友报的数,待学生填完后我及时提到:“看看这些同学站队多精神,你有什么感受?”一个问题问得学生个个神采飞扬,有的夸他们站的整齐,有的夸他们声音宏亮,还有的说到我们以后站队她要像他们这样,学生能说到这些我感到很高兴。再如,教学“第几”时,教材安排了公园门口的游客排队买票,谁也不抢不挤,相信孩子们认识到这一点后,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类似排队的情况他们会遵守秩序的。还有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教育学生主动动手去实践,才会发现真理,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教育学生养成早晨按时床,不赖床的习惯,并且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在教学“分类”时,教育学生做事要有条理,而且学会整理自己的学具、文具及书房等。还有在教学“9加几”时,借助学生开运动会的场景,教育学生要积极锻炼身体。

三、升温、让赏识更趋理性,让学生的品质发展在一条拨动的曲线上内化成型。

发现一个人的优点只是一个开端,有了这个开端,还要在以后的工作生活学习中深入研究,进行一番“具体而微”的深入思索探讨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的叛逆心理增强,对老师的赏识会漠然,只有以更趋理性的方式深入学生内心。

1、尊重个性,赏识个性。

个性是千差万别的,受家庭文化的感染,个人爱好的趋使,社会生活的影响,每个学生都会呈现出他最真实的一面,这是教育者必须要面对的,而且必须要尊重;这是教师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一种哲理思索,不能按照自我偏见而漠视了一些学生。个性无好坏之别。但却须指出的是对社会和他人影响上,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在尊重承认的基础上,引导向前完善,使之符合社会规范。

班级建设需要用每个学生的才能,可谓是人尽其才,这样个性便可以发挥出其作用,教师这时赞识,会赢得学生的信赖。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有发展的机会。教师要有多元文化修养。

2唤起自尊,树立自信。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靠一两次赏识远不足以实现目标。教师必须做的是抛砖引玉,通过热情洋溢的欣赏来唤起学生的自尊,使其内化为学生自我品格的一部分。事实对比:经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心理会形成障碍,缺乏一种成就感,对任何事都缺乏兴趣,所以做事得过且过,最终自我放弃;而受到表扬和赏识的学生则不然,心中洋溢着一种激情,做事积极主动,对自己充满信心,而且经常会有所收获,久而形成一种内驱力,不断地促使自己进步.可见自尊需要呵护,赏识正是促使自尊最好的途径.而学生具备了自信的品质后,会对任何时都充满信心,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形成健康和谐的人格。

篇11:初三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理化初级中学

王会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探讨课堂教学时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和策略,是十分必要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这学期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与数学课堂教学的互相渗透是密切相关、无处不在的。与德育方面的的知识在数学课文比比皆是,不胜枚举。《特殊的平行四边》一章再讲解特殊的平行四边知识动点问题运用时可以科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还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在讲提高率方面与国民经济有关的知识点时让学生学会爱国自强、自立的精神。

数学课堂教学渗透德育,不但要求教师重视课本,切不可脱离课本,漫无边际地高谈阔论,而且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遵循数学教学原则,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自觉地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之间的矛盾协调起来。

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观念,揭示并解决自己的价值冲突,将自己的价值观念与别人交流,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教师通过诱导,反对呆板的说教和僵硬的灌输式教育;用小组道德讨论模式,启发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或辩论,作出判断,寻找自己认为是正确的

答案。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讨论中考虑他人的观点和意识,协调与他人的分歧。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面向全体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创造条件,给后进生以更多的成功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断增强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正确并合理使用奖励和惩罚,在教师期望的良好行为出现后,就要立即给予奖励,不要耽搁太长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德育教育的目的才会充分得到实现。

数学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很多应用题都含有德育修养知识,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在传授数学知识、培养数学理论知识运用能力的同时,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师困在组织学生学、练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另外,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教材中训练的内容和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以防止德育空泛化。

篇12:初三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虎林实验中学

潘立春

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探讨课堂教学时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和策略,是十分必要的。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这学期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德育渗透。

第一、利用教学内容中的德育材料,直接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与英语课堂教学的互相渗透是休戚相关、无处不在的。有德育功用的英语课文比比皆是,不胜枚举。《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s?》一文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还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一文让学生学习本文主人自强、自立的精神,和她作为教师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

英语课堂教学渗透德育,不但要求教师重视课文,切不可脱离课文,漫无边际地高谈阔论,而且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遵循英语教学原则,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自觉地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之间的矛盾协调起来。

第二、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行德育渗透。我作为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观念,揭示并解决自己的价值冲突,将自己的价值观念与别人交流,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教师通过诱导,反对呆板的说教和僵硬的灌输式教育;用小组道德讨论模式,启发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或辩论,作出判断,寻找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答案。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讨论中考虑他人的观点和意识,协调与他人的分歧。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面向全体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创造条件,给后进生以更多的成功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断增强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正确并合理使用奖励和惩罚,在教师期望的良好行为出现后,就要立即给予奖励,不要耽搁太长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德育教育的目的才会充分得到实现。

三、深入钻研教材,挖掘隐含的德育因素,寓德与教

英语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其中不少对话、日常用语、阅读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德育修养知识,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在传授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师困在组织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完成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务。另外,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教材中训练的内容和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以防止德育空泛化。

篇13:浅谈物流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一、挖掘物流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资源

1.以中国知名企业的辉煌成就及其为全球经济所做贡献,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结。

2009年9月29日,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 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已从1978年的2.3%, 上升到2007年的19.2%,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位居世界第一, 而中国具有国际地位的企业数量也不断上升, 近年来中国企业对世界经济复苏更是作出了无与伦比的重要贡献。企业管理中这些国内知名企业的背景介绍, 无疑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提升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2.用企业家的创业历程与成功案例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坚定信念, 奋发进取的人生观。

好的榜样对青少年有着非凡的鼓舞力。胆量、学识、勇气、斗志、毅力被学生看作是企业家们的代名词, 他们的创业历程, 就是一部部真实的奋斗史。松下幸之助、比尔·盖茨、哈默、希尔顿、卡耐基、李兆基、邵逸夫、李嘉诚、马云等企业家的故事, 对青少年学生都具有神奇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3.物流企业管理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融入职业道德, 让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接受物流职业道德教育, 为将来成为真正的“物流人”做准备。

在教学中, 我曾经给学生讲过我看过的一个故事: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 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在我的帐单上多写点零件, 我回公司报销后, 有你一份好处。”他对店主说。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说:“我的生意不算小, 会常来的, 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 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地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 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 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 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 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 你还让我到哪里去谈这笔生意呢?”面对诱惑, 不怦然心动, 不为其所惑, 虽平淡如行云, 质朴如流水, 却让人领略到一种山高海深的职业道德标准。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 就要使这个“人”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从事物流行业工作, 就要成为真正的“物流人”, 就要有着物流人应该具有的基本公民道德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现代物流管理追求的目标是服务目标、快捷目标、节约目标、规模优化目标、库存控制目标、安全性目标。这就对物流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高的要求。利用物流企业管理中对“物流人“的要求, 通过实例结合教学理论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是物流教学内容中的不容忽视的主题之一。

4.将物流企业文化管理与班级文化管理相结合, 塑造学生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与良好的班风学风。

“一般的企业制度是硬制度、硬管理;企业文化形成的制度叫软制度, 它是软约束, 是无形的, 最终转变为信念、信仰、精神境界。”由企业文化建设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班级文化建设具体实施。学生在实践与参与中理解企业文化的含义, 运用所学理论与知识指导班级文化建设, 潜移默化地将德育渗透于无形, 可以起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物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

1.主体性与实践性原则

笔者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各种展现自我的机会和舞台, 结合物流企业管理教学, 多次开展学生专业竞赛、技能达标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渗入企业的社会实践、企业实训、参观访问、与身边的创业成功者座谈、进行市场调查等教学活动。

2.目标性与重点性原则

在物流企业管理教学中渗透德育要以培养身心健康、待人有礼、技能过硬的物流专业人员为教育目标。布鲁姆指出:“有效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也是如此, 最终德育的目标要与学校培养目标相一致, 这样才能将思想、态度、审美、精神、情操、价值观、就业观和创业观等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迁移、传递给教育对象;另外, 对于不同的学生德育的重点也有所侧重, 这样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才不会使德育渗透牵强附会、流于形式, 才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系统性与持续性原则

良好且稳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 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日积月累, 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的过程。因此, 物流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中, 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只有长期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熏陶, 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笔者在所教授的两门专业课中始终坚持两个“传统”:一是课前3分钟演讲;二是课后拓展PPT。坚持课前演讲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个性, 训练学生行为形象、口才与交际、礼仪礼节和气质。课后拓展的内容比较宽泛, 主要用简单的故事来引申人生的道理, 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 并勇于探索与创新。

4.计划性与生成性原则

从整体上把握学科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与特点, 认真挖掘德育资源, 需要有计划地系统地理出脉络, 将智育与德育融为一体;同时课堂上的生成与随机性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补充, 这需要老师做个“有心人”。在课堂上, 学生追求真善美, 课堂生活充满爱、尊重与信任, 处处洋溢着诚实、宽容、谨慎、自律、助人、同情心、合作、勇气和一系列民主价值的氛围, 无疑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物流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方法

1.教师言传身教

教师的言传需要适时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因素。比如, 在《集装箱运输实务》的第一节课, 笔者便用麦克莱恩和他的第一支集装箱船队“理想6号”的故事导入新课, 并引用一个教授的话来启发学生:“储运行业也有一条铁律:货物储运量接近运输所能承受的极值, 就能创造最大的价值, 也就是我所说的集装箱效应。人生也莫不如是。做人就是要把自己潜在的能量发挥到极致, 才会拥有集装箱人生, 得到沉甸甸的收获。”

教师的“身教”从某种程度上说更重于“言教”。教师人格的作用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的世界观, 他的品行, 他的生活, 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教师的思想、言论、道德、品行可能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 因此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专业课堂绝不仅传授知识, 教师举手投足都能显示出德行及品性, 良好品行对学生的熏陶与“言传”相得益彰, 是对学生最好的感召。

2.企业环境对接

简单说就是将物流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有机渗透到班级文化的形成过程中, 使之与班级建设相融合, 让学生以物流理论知识为依托、校企合作为平台、班级管理为实践起点, 将企业需求与德育培养目标结合起来, 将班级管理打上企业烙印, 以此提高学生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素养, 拉近学生与社会要求的差距。笔者所在学校教学部的具体做法是:

(1) 结合物流企业管理理论知识, 提倡企业式班级管理, 采用企业式组织结构模式构建班级管理体系, 设立总经理和副经理与部门经理等头衔。

(2) 将学生的实训基地设在企业办公楼内, 学生入学第一年就将有在企业实训基地教室接受的学科教学。

(3) 在教学中吸纳物流企业所奉行的一些先进理念, 借助广播、报纸、文艺表演、宣传橱窗、黑板报和手抄报等各种手段及有关主题教育活动进行宣传, 在早锻的运动场上, 学生喊出的“又好又快, 不是又快又好”“效率、素养”等都是来源于企业理念。

(4) 在笔者班级, 物流现场管理教学的课后作业就是设计5S海报, 并将学生优秀海报张贴于班级, 作为班级管理的规范之一。

几种做法的目的, 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内外结合所学专业学科知识, 真切体验到企业文化和环境, 理解企业对员工的技术技能、职业道德及职业素质的要求, 并依此作为个人发展的目标。由于在校学生在校期间就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和企业管理的磨炼, 学生进入企业能较快地适应企业的要求, 大大缩短了企业适应期, 我们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这也成为了我们德育教育的一个特色及亮点。

3.学生自我探究

德育强调, 德育应促进学生感性生命的自我生成, 它所努力实践着的是让学生在自己亲身参与的生活与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辨别、生成, 这种精神的生成与建构只有让学生经历了体验、感悟的过程后才能实现在传统教学中。过去, 教学主体是教师, 实行“填鸭式”教学法。今天, 根据《新课标》理念, 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 老师的职责就是贵在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主动学习, 采用探究式学习法, 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设疑、自学、调研、交流、答疑、体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笔者学校倡导的行动导向法 (包括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张贴版法等) 就是以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 这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互助意识、开放性思维、创新技能、领导组织才能、语言逻辑能力、发展人的个性等都有着突出的效果。同时, 学生在搜集资料和展示过程中能真正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并体会到其中德育价值。比如, 笔者的公开课中, 学生通过采访、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 真正理解了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的含义和作用, 他们懂得了激励是管理艺术的核心, 明白了激励与尊重别人永远比蔑视和挑剔更可取, 同时他们能将所学用于班级管理的实践中去。

在广东职业教育论坛上, 一位企业负责人谈道:“一个中职毕业生进入企业, 如果技能不过关, 对接岗位时间不会超过三个月;如果职业素养不合格, 对接岗位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中职学校要非常重视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这段话对中职德育教育提出了要求, “以人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面对社会, 怎样成为合格的“物流人”, 是我们面对的课题。每个物流专业教师, 除了教授课本知识与技能外, 都应该充分挖掘德育资源, 让学生处在充满企业文化, 充满德育气息的环境中, 让常规教学过程与德育过程融合起来, 并渗透到物流学科教学每个角落中, 真正将德育进行到底。

摘要:在中职物流专业学科教学中, 我们所追求的不仅是物流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更应该注重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德育目标渗透其中。学科教师应该挖掘教学中的德育资源, 掌握德育渗透的原则, 采用合适的方法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 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职业道德观念和正确的认识观、世界观的目标, 为他们日后走向企业做好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方面的准备。

关键词:物流学科教学,德育,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N].中国教育报, 2001-07-27 ( 2) .

篇14:浅谈数学学科教学德育渗透

【关键词】“全人”发展 数学学科教学 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55-02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课程功能的转变,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全人”发展,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转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尤为重要。数学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

首先,要明确数学学科教学能对学生进行哪些德育渗透。

1.数学学科教学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学习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数学这门学科思维缜密,逻辑性强,每个问题都需要认真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便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学习的毅力,通过攻破难题的喜悦,懂得知难而进,勇攀高峰。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折射出做人的原则:做人要讲究诚信,一是一,二是二,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虚伪。通过课堂要求,课下作业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数学学科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数学学科教学,教师经常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学生合作、交流、探究获得知识。在讨论探究过程中,互相弥补不足之处,正所谓“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体验合作带来的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探究。

3.数学学科教学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理想前途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经久不衰的主题。数学学科蕴含着大量的爱国主义题材。一是向学生讲述我国在数学发展史上取得的重大成就。例如,在学习负数时,向学生讲述负数的由来——中国是世界上首先使用负数的国家,战国时期李悝(约公元前455-前395年)所著《法经》中已出现使用负数的实例。公元前3世纪,刘徽在注解《九章算术》时率先给出负数定义。勾股定理的发现比其它国家早很多年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好的实例。其次,向学生讲述我国数学家华罗庚、祖冲之等故事,教育学生要学习他们严谨的工作作风、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用他们高贵品质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要做他们那样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4.数学学科教学能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数学知识之间也是如此,数学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例如,在学习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过程中,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共性存在个性之中,个性又有不同于共性的地方,学习直线公理时,向学生渗透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的观点。

其次,要探索数学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

1.重视数学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是重要的途径,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备课,挖掘教材内容,寻找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知识点,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抓住有利时机,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利用课外图书、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在教学前,可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黄金分割点”这一知识点之前,可让学生查找有关“黄金分割点”的相关知识,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认识“黄金分割点”在军事、舞台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悟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查阅我国数学发展史及数学家的故事,在学生心灵上都会有一些触动。

3.通过设计数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设计一些行之有效的数学活动也是很好的办法。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数学活动,能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例如,学习完三角函数之后,设计如何测量旗杆高度这一数学活动,学生从分析测量方法——动手制作测角仪——具体操作实施——最后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中,都是同学们精诚合作的结果,有利于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使同学们在“玩”中掌握知识,在“玩”中使道德情感得到提升。

再有,要坚持数学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原则

1.坚持长期性原则

教师这一职业承载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面对社会大环境影响,学生个人“德”有些缺失,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势在必行,教师要抓住数学学科教学中每一个德育亮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能想起来了就对学生进行德育,一定要坚持长期性。

2.坚持科学性原则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德育渗透,不能牵强附会、生搬硬套,要有科学性。

3.坚持实效性原则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时,不能走形式,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要注意实效性,使其真正让学生入心、入脑。

上一篇:中班我爸爸教案下一篇:有关比赛邀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