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七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培训交流心得体会

2024-05-22

2018年第七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培训交流心得体会(共3篇)

篇1:2018年第七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培训交流心得体会

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心得体会

白营镇尧石得学校

郭晓晓

聚集名家经验智慧,引领教育健康发展!首先,我特别荣幸能够参加第七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各位教育名家的风采让我倾慕不已,他们关于课堂教学的理念及成功经验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在他们精彩的课堂中,整个会场座无虚席,老师们专心致志聆听专家的公开课与报告。他们的演讲如此灵动,他们对文本的把握如此娴熟;他们的语言如此亲切,他们的笑容如此自然。他们牢牢抓住了老师们的眼球,让我们常常陶醉其中。

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窦桂梅老师和管建刚老师的课,他们两人的课其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与熏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求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取了如何学习的方法与能力。窦桂梅老师提倡课外阅读课内化,课内阅读教学化,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凸显出来,教师在身后引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要学习做一个长大的儿童,充满童心,向下攀登!管老师在教学中精心地发掘,连生字词的教学都联系着课文题材特点,让我对语文课堂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

与名家面对面,聆听专家们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智慧,我更感觉到自己的浅薄和无知,真如井底之蛙。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学海无涯,永无止境。作为教师,不下苦功钻研、借鉴和吸收是不行的。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不断进取的心,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千方百计利用多种方式从多方面学习崭新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育艺术。在不断学习、实践、反思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努力做一名与时俱进的学习型与创新型教师。

作为新教师,我学习归来之后准备试着开始自己的课改,探索适合于本土教学的高效课堂模式。可能这条路会很艰辛,也一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但我决不会放弃和退缩。因为,用课改托起中国教育梦,是我们每一个普通教育人的神圣使命。

篇2:2018年第七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培训交流心得体会

2016年11月11日-13日我有幸参加了在郑州举行的“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全国中小学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专题培训会”。九位专家给我们做了三天最朴实的报告,展示了最真实的阅读与写作课堂。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三天的听课学习,让我在以前教学中存在的疑问与困惑得到解答,并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下面我就这几天的学习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来自上海的朱震国老师用他那富有激情、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朗读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似乎在配音现场才能得见的氛围,赢得在场所有老师的热烈掌声。他认为,诵读与阅读不同。阅读是吧文字作为标本进行分析、解剖,教师担任“庖丁”的角色。而诵读的目的在于用声音呈现形象和语境,且必须保持文本的完整和鲜活。它是为教学服务的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诵读时,我们要注意停连和轻重的表意作用及语速和语调的表达效果。

郑州大学文学院王士祥教授作了“写作需要真诚”的专题报告。他首先分析了写作需要真诚的原因:一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二写作的不可替代性;三文化导向;四关注生活的本实。那怎样写一篇真诚的好文章呢?王教授认为,真诚文章的写作灵感一是源于生活,这就要养成“随手记”的好习惯;二是源于阅读,读既要读当代的名家名作,优美篇章,更要阅读经典,学习传统。

另外,我们还听了王乐芬老师的《一条大鱼向东游》观摩课,启发学生用“视觉化”抓角色、述情节、绘环境;胡红梅老师以绘本故事《幸运的内德》为文本,让学生在大胆的想象中,练习句式,描述故事;蒋军晶老师的《在富有仪式感的情境中教写作技巧》,告诉我们要教好的作文技巧,不要教好的考试作文技巧„„

篇3:2018年第七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培训交流心得体会

第二期新课标导向与教学艺术培训会

心 得

体 会

平桥区邢集镇中学

邢凤强

2013年4月2日

全国教育名家教育论坛

第二期新课标导向与教学艺术培训会心得体会

2013年3月29日—31日,在郑州大学老校区大礼堂里举行了“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几位教育方面的专家,与全市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分享他们的教育之道,育人之求,成功之经验,我有幸亲临会场,亲眼目睹专家的风采,亲耳聆听专家的教诲,受益匪浅。上午八点,伴着庄严雄壮的国歌,大会隆重拉开了大幕。我格外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学习的几中,能与吴正宪 黄爱华 虞大名 刘德武 符永平等几位教育名家面对面,聆听他们的经验智慧,我深感荣幸。他们或睿智,或活泼,或执着,风格不一,却一一道出了教育的真谛,让聆听者从思想上受到启迪,在心灵上受到震撼,在观念上得到更新。论坛虽然早已结束了,可是,专家们撼动人心的声音、人格的力量、睿智的魅力仍然不断的激荡着我的思想。回顾他们的讲话,我觉得要学习的地方很多很多。

先说说黄老师的一节课。黄老师讲的是小学数学五年级圆的认识这一节课。黄老师的课由下水道的井盖为什么会是圆形的展开,学生们认真思考,得出答案:不容易掉下去。接着,黄老师问为什么圆形就掉不下去?引出是和圆的直径有关。然后,黄老师通过让学生上台在黑板上画直径和学生一起得出圆有无数条直径这个结论。之后,黄老师让学生思考看能不能自己总结出一些和直径有关的结论,写在黑板上。刚开始,学生不太敢上台,在黄老师的指引和鼓励下,同学们一个个都很踊跃,一下子写了十多条,黄老师还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让学生评价老师出的题目。最后,黄老师告诉学生做人的道理:圆中有方。方——正气,具备优秀品质;圆——圆通,学会与人交往。学生们在不知不觉当中,在轻松愉悦之中结束了这一节课。

黄老师的这节课,不死板,张弛有度,把黑板几乎全部让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充分的向其他同学讲解自己的想法。他机智、幽默,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安全、轻松、愉悦的环境,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顺其自然。他的课不像是一节课,反而更像是学生们聚集在一起生活中的数学讨论问题,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只要想到了,只要有疑问,就可以讲出来,就可以提出来。

黄老师讲的这节课,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从大问题着手,凸显大问题教学过程在实际课堂中的应用与好处。比如他讲的这节课在课程编排上是先认识圆心再认识半径最后认识直径的,而黄老师是由井盖引入直径再有直径去理解另外两个知识点。大家想一想学生大的问题明白了,当然那些小的知识点顺其自然也都明白了。

再谈谈刘德武老师。刘老师讲的是小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这一节。上课之前,刘老师先进行了简单地自我介绍,也让学生进行介绍,逐渐和学生展开了对话,让学生对他不再陌生,老师很幽默,学生也非常天真。上课了,首先,刘老师出示了两行带颜色的球,分别让学生猜后面几个球的颜色,学生第一行猜对,第二行却猜错来引出找规律这一课题。接着,刘老师设计了一系列找规律的题目,由易到难,逐渐加深,循序渐进。然后,黄老师又出了一些用规律的题目,当然也是由易到难,不同的是,最后一道题目做完之后,黄老师又改了一下,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最后,学生在接龙、猜动物游戏中结束了这堂有意思的活的数学课。

教材上这节课呈现给我们的知识点很简单,刘老师觉得没有难度,无法吸引孩子,就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使这节课富有挑战性,激发了学生高涨的兴趣,上课时,课堂氛围非常和谐。刘老师的这节课也不像是一节数学课,反而更像一位老爷爷带着孩子们在玩猜谜游戏,老爷爷幽默风趣,一个接一个地出示题目,孩子们天真可爱,快速地转动自己的小脑袋瓜,积极回答问题。老爷爷出示得轻松,教得轻松,孩子们回答得踊跃,学得舒服。

每一位专家的报告都那么精彩,每一位名师的课堂都那么

这次论坛聚集名家经验智慧,出色。在这次学习中我收获了很多,我迫切的希望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把名人的才华集我一身,但这又岂是痴心妄想?为此我愿意从我的每一节课开始,慢慢缩短这个悬殊的距离。我会时常回顾这次学习,让名家的力量推动我前进。我知道我现在所实施的教学模式离专家课堂的教学模式还有一段距离。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必将在摸索中前进,努力做到要让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将学生的生命活力解放出来真正在课堂中确立学生生命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提高学生社会生活能力。我相信,只要我们的观念改变,最终一定会体味到使用这种教学模式的魅力。综合几种教育模式,有很多成功的共性,他们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课堂上是高效的,管理上是创新的,学生的学习是愉快的。作为一名教育者,当我们面对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时,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反思我们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了,虽然他们的教育改革模式我们不能照搬硬套,但我们也应该从这样成功的模式中得以启迪,才能找到适合我们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外出学习,确实让我更清醒地看到自身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提高,让我时刻记住:切莫做一个只会以勤补拙的教书匠,要学做一位以学补拙的学生的领路人。

平桥区邢集镇中学

上一篇:煤矿攻坚战实施方案下一篇:六种高温季节性疾病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