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教学反思

2024-04-09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教学反思(精选2篇)

篇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教学反思

2014-2015-1二年级数学

第一单元信息窗一-----相同加数的和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现每组物品有几个,一共有这样的几组。从而知道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2.认清相同加数连加的特征。会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3.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

4.通过拓展练习,让学生体会用连加的方法解决问题相对繁琐,激起学习乘法的愿望,进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学习过程,认清相同加数连加的特征。教学难点:根据情境,列式几个求相同加数的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连加的基础,并已经初步形成了了其表象。已经逐步获得了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了初步应用数学的数学意识。

教学活动及时间安排:先由学生进行独立自学再由教师进行点拨助学,预计一课时完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初步感知画面,找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精彩的表演吧!出示情境图,认真观察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有3组花,每组有2朵;有4个鱼缸,每个鱼缸里有4条鱼;有5串灯笼,每串有3个;有4盏灯,每盏有6个灯泡。2.提问题

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变出了多少朵花?(2)一共有多少个灯笼?(3)一共有多少条鱼?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解决红点问题:变出了多少朵花? 可以用什么方法? 交流提示:

1.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想到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2.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说出来,互相交流。展示汇报: 2014-2015-1二年级数学

根据组内交流的情况,展示你们提出的问题方法以及遇到的困难。根据学生汇报展示的情况予以点拨(借助画图)1.一个一个的数: 1 2 3 4 5 6 2.2个2个的数 : 2 4 6 3.列算式:2+2+2=6(重点点拨)表示3个2相加(连加的方法)

(二)解决绿点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列算式:3+3+3+3+3= 小组内交流解决方法及遇到的困难 抽取小组汇报展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点拨

5个3连加,表示5个3相加的和。„„.2.一共有多少条鱼?

让学生自主列算式并计算。

(三)小结

同学们,认真观察几个算式,有什么发现? 2+2+2=6 3+3+3+3+3=15 4+4+4=4=16 6+6=6=6=24 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展示汇报。

小结:连加、加数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数的和,表示几个几是多少?

三、达标检测

1、从身边找一找,可以用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这样的算式解决的问题,如:一共有多少只手?左手5,右手5,5+5=10

2、小组合作,利用学具,可以是小棒,也可以是铅笔,或者是圆片,进行拼摆,一个摆另一个说是几个几,并列出算式,再交换。

3、拍手游戏.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拍臂游戏.老师每次拍5下,拍4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4、自主练习1、3、5、6题。

四、反思悟学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哪个环节你学的最开心,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板书设计: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2+2=6(朵)3+3+3+3+3=15(个)4+4+4=4=16(条)

作业设计:自主练习1、3、5、6题。2014-2015-1二年级数学

教学反思: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这节课是在学习乘法的意义之前,这节课是学习乘法意义的基础,也在后面的学习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节课的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把直观的东西变成抽象的思维,形成“几个几”的概念。《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这节课,我先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探索知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求相同加数的和”的新知,然后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充分感知“相同加数”连加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加法解决问题的局限性,为学生学习乘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圆片,使他们手脑并用,初步感受每组的物品同样多。

让学生各自交流自己的想法,一是充分体现了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二是体现算法多样性的特点。

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同数相加问题,使他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必然联系。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生活当中主动地、有意识地寻找数学问题,并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用连加的方法解决问题相对繁琐,留下一个悬念,激起学生学习乘法的愿望,进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不足之处:

本节课设计时仅仅让学生看、说、听“几个几相加得几”,这样就导致学生的活动形式太枯燥。回过头来再反思,我认为初步认识了几个几之后,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圆片,将刚刚形成的感性认识加工成表象,在亲自操作中体验几个几效果会更好。

篇2:《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8-0078-02

前不久,学校组织了同课异构即同学科教师同上一节课的教研活动。语文学科选了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酸的和甜的》一课作为授课内容。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各任课教师准备了各种教具并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但听课后有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使我心里有种酸酸的感觉。

甲老师教学片段:

师:(拿一串葡萄)老师这儿有一串葡萄,猜一猜它是什么味道的?

生:酸的……

生:甜的……

师:到底是酸的还是甜的,怎么确认呢?

生:吃一个尝一尝。

师:(走到一学生前)你拿一颗尝一尝,告诉大家是酸的还是甜的。

生:(吃了一颗)甜的。

师:其他小朋友想吃吗?谁这堂课能好好的表现,下课后我就把这葡萄奖给谁。今天我们学习《酸的和甜的》……

我原以为下课后该教师会把葡萄奖给这节课表现积极的学生,可没想到,教师把葡萄拿走了。后来得知该教师把葡萄给自己的孩子吃了。课后在楼道里我听到几个男生小声议论着:“老师骗人,说好要把葡萄奖给我们的,早知不给,我才不那么积极呢!”听后我心里有种酸酸的感觉。

反思: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学科教学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使教学过程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该教师创设了“猜葡萄味道”的情境导入新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很好。但接下来教师用“奖励葡萄”来让学生“好好表现”的做法我认为不太妥当:一是容易在学生中形成“为了得到葡萄,我要好好表现”的功利心态,或“表现好了人家会认为我是为了得到葡萄,我不能太积极”的错误心理倾向。二是承诺奖励学生,但未能兑现。容易给学生留下老师说话不算数的印象。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不信任感。这种做法会给学生带来显性或隐性的伤害。

甲老师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师:(拿一串葡萄)老师这儿有一串葡萄,猜一猜它是什么味道的?

生:酸的……

生:甜的……

师:葡萄到底是酸的还是甜的?森林里有几个动物小朋友,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咱们赶快打开课本看看吧!……

师:老师带来的这串葡萄到底是酸的还是甜的,该如何确定?

生:要亲自尝一尝。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积极,学得认真,作为奖励,我请同学们尝葡萄,不过每人只有一颗。

(学生笑,教师发葡萄,在愉快的气氛中,师生结束了教学)。

完成教学目标之一,学生懂得做事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乙老师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部有趣的动画片,想不想看?

生:想……

(播放《酸的和甜的》动画片,学生观看)

师:从小朋友们刚才的表情已经看出来了,这是个多有趣的故事呀!告诉你们吧!这个动画片已经被改成连环画编排到我们的课本上了,赶快打开课本74页看看吧……

(学生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但有部分学生还沉浸在刚才的动画片中……)

师:这么有趣的故事,想不想再看一遍动画片?

生:想。

师:一定要仔细观看,找出故事中谁说葡萄是酸的,谁说葡萄是甜的。

(再次播放动画片……)

反思:

多媒体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辅助教学,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情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但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不是为了追求技术的先进与新颖。但时下有很多老师不自觉地走进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误区:片面夸大教学手段的作用,不问需要与否,不分对象如何,一味地追求使用多媒体,结果是舍本求末,效果极差。

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通过听、说、读、写等形式不断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酸的和甜的》一课教材中以连环画的形式安排了八幅形象直观、感性色彩强的插图,足以吸引学生,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若教师再用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动画片去调动学生积极性,会喧宾夺主,削弱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不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多媒体该用则用,不该用则不用,该多用时多用,该少用时少用,一切以是否优化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为评价标准。

如乙教师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师:我知道小朋友们都喜欢看连环画,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连环画,咱们一块儿看吧!

(展示连环画)

师:根据连环画你能猜出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生:狐狸偷葡萄。

生:小猴子帮大家摘葡萄。

师:到底这个连环画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快打开我们的课本74页看看吧!

(学生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师生导读课文)

师:这个故事多有趣啊!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表演给大家看一看。

(组织学生表演……)

上一篇:主要事迹材料范文下一篇:系办公室主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