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调中心九月份工作总结

2024-04-28

学调中心九月份工作总结(精选3篇)

篇1:学调中心九月份工作总结

学调中心九月份工作总结

转眼间,2013-2014学年第一个月就过去了,在这九月中,学术与培训调研中心在主任与副主任的带领以及全体成员的努力下,秉持着配合院系学校工作的信念,认真服务同学。结合学院发展的形势和实质需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工作。在院系领导和团委老师的正确带领和鼎力支持下,各项工作开展顺利;在相关部门,特别是各部门的踊跃配合下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回顾自开学以来的工作,有成绩也有不足,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部门内部建设

团委学生会在九月中旬举行了招新活动,结合部门特色与实际需求,学调中心顺利完成了招新工作,迎接了6位新成员的到来,本部人员对于招新结果均较为满意。本部主任与副部主任通过日常活动、例会或生活中对委员们从身到心的“爱的教育”,努力打造家文化。一方面是通过自身经验传授,一方面是互相交流共同进步。现在学调中心已经朝着认真友爱,文明礼貌,团结奋进的大路上越走越远了。

二. 具体活动

1.部门例会

学调中心坚持每周开展一次部门例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三次例会,并邀请了分管副主席陈云参加。一方面传达“主扩会”精神,布置新一周的工作;另一方面加强部门内部相互之间的联系,增进成员内部感情。

2.常规活动

1.成功举办教育系“践行价值观,共圆中国梦”朗诵比赛; 2.协同配合其他部门共同完成教育系“心相守,育未来”迎新晚会;

3.联合纪检维权部开展了为期两天的专业展览会;

4.统计我系普通本科学生2013—2014年度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学科竞赛的获奖项目;

5.完成了挑战杯选题论证会以及相关的准备工作; 6.完成了10月份核心价值观宣传月的策划以及准备工作; 7.协助辩论队完成了二轮面试,招收12名辩论新队员。三.经验总结

1.与委员们进行交流时要注意起带头作用,注意时刻言传身教,保证要求他们的自己先做到。同时注重增进成员内部的感情,以诚待人。但也要保证部门的执行力,不可过于感情用事。

2.活动策划阶段注重民意调查以及与上级的沟通,要充分考虑到活动地点、时间、规模、方式与其他活动的冲突问题。

3.活动宣传阶段要尽可能地全范围覆盖,利用一切可利用手段扩大宣传面,调动参加者的积极性,并及时向上级汇报反映。

4.活动分工一定要明确,保证开展时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准备好应急方案,预防突发事件与紧急情况。

5.活动举办后要及时进行总结,组织部门进行活动后反思,并做好记录,吸取经验与教训为下一次工作做好准备。

四.未来展望

学调中心作为一个偏专业化的部门,也是一个年轻欣欣向荣的部门,有着其难得的独一无二的特色。只有把握好这个特色,才能使学调中心真正发挥其学术以及其培训调研的职能。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必将进一步升华自己,建设学习型氛围,开展丰富的活动,且加强培训,深入调研为我系的学术建设和院系文化作出更为出色的贡献,为院系、团委学生会、还有我们自己赢得更多信任。同时也请老师和主席与主席团的学长学姐们进行监督与指导,不吝赐教,使学调中心得到长足进步,实现长远发展。

2014

学术与培训调研中心主任:赵祥辉

年10月9日

篇2:湖北省医疗器械质控中心九月成立

张强副院长介绍,为了进一步贯彻《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和《医疗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为了给湖北省培养一批从事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工作的技术骨干,提高医疗器械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医疗器械的使用风险,促进临床医学工程学科建设,经研究决定,抓住此次质控中心成立的契机,举办湖北省首届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管理质量控制培训班,为到会的全省100多位各医院医学工程师代表进行了针对性颇强的培训授课。

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洪宓为湖北省广大医学工程师带来了“临床在用医学设备安全管理”课程,介绍了来自国家部委层面对质控工作的指导思路解析。浙江省医疗设备质控中心主任谢松城教授结合浙江省医疗设备质控的经验总结,与参会代表分享了浙江的先进经验。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原副院长彭明辰教授从“质量控制与医疗安全”的大视角出发,以纵横捭阖的方式阐述了医学工程质量控制发展前沿的思考《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副主编孙晨就“数据调查与分析在医疗设备质控中的应用”为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临床设备维护数据分析与质量控制的紧密关系,分享了一种从数据中发现规律、找到问题、提出对策、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和视角。来自福禄克的质控专家们为参会代表进行了十多种设备的详尽质控技术讲解。

篇3:学调中心九月份工作总结

【教材简析】单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基础。此外本节课中蕴含的统计思想方法以及学生通过学习建立起的数据分析观念也对今后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过程,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本节课是数学课和科学课的一次整合课,分别讲述四上和五下的内容,从内容上讲跨度较大,但统计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非常紧密,所以课堂上积极思考探究,动手绘制,学生掌握起来还是比较轻松的。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通过描述分析感受两种统计图的优势,从而达到为科学服务的目的。

【教学重点】能够初步体会数据中含着的信息,感受两种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能根据数量的不同绘制条形统计图。

【教学设想】本节课是数学课和科学课的一次整合课,对学生来讲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借助数学中的统计图,分别从数学和科学的眼光来分析总结10月份的天气情况,并作出合理的预测,学生的兴趣浓厚,参与热情高涨。但是由于本节课分别讲述四上和五下的内容,课堂容量较大,教学时间有限,所以要大大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和课堂节奏,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1、认识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好,刘老师很高兴能帮你们解决一些统计方面的知识。

我们已经记录了1个月的天气情况,这是统计的第一步:收集数据。(板书:收集)

然后我们绘制了天气日历,这是对数据进行整理。(板书:整理)

并且填入到我们学过的统计表中,这是在描述数据。(板书:描述)

此外我们还要对数据进行分析。(板书:分析)

这就是我们统计的全部过程。

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对数据做进一步地描述,制成统计图并分析。

师:刘老师根据气温小组的记录,截取了5日—11日的最高气温,制成了统计图。

(课件出示由气温统计表变成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师:知道这是什么统计图吗?

生:条形统计图(板书:条形统计图)

师:观察一下,说说从条形统计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7日是25度。

师:这么多直条!7号在哪呢?

生:我在下面的日期中找到7号。

师:你真善于观察,我们看这是横轴,表示日期。那么25度你又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我看它在24和26度之间,所以是25度。

师:这是纵轴,表示的是温度。真了不起,你能读懂半格的度数。像这样半格的还有吗?整格的呢?

师:继续汇报,还能读懂什么?

生:我读懂了7日的温度最高,其次是6日、5日,10日的温度最低。

师: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我是通过直条的高低看出来的。

师:看来条形统计图直观形象 便于比较。(板书:直观形象 便于比较)

师:同学们,你们很善于观察,善于总结,看看纵轴一个格代表多少度?代表1度行吗?会怎样?10度呢?会怎样?一格代表几都行,我们根据实际数量的大小来灵活掌握。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由统计表变成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初步认识到横轴可以表示项目,纵轴表示数量,并且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直观形象,便于比较。

2、绘制条形统计图

师:能把我们收集到的其他信息制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吗?

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首先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分工,然后思考怎样绘制?有困难的可以交流一下,想好之后动手绘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绘制云量、风向、风级以及降水量的条形统计图。

解决学生出现的困难:

生1:如果某一项目中的数据是0我们怎么办?

生2:我们可以空着。

师:是的,注意我们的直条应该和下面的项目对应。如果某一项目中的数据是0,我们就把这个条空着。

生1:降水量是24毫米该怎样画呢?

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生2:我们可以把一个小格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4份。

师:听明白了吗?所以我们在作图的时候一定看好纵轴上每格代表多少?

师:完成了吗?现在请同学到前面来展示一下你的绘制成果并做简要地分析。

学生回拨相应板书:(晴为主 西南多 微风为主 降雨较少)。

【设计意图】:由于科学课的需要,本节课我们需要绘制出云量、风向、风级、降水量四幅条形统计图,由于容量较大,所以采取小组分工完成,分别出现了1格表示1个单位,2个单位,5个单位三种情况,学生议一议,画一画,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的多样性。

3、介绍不同的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不仅读懂了图上的内容,而且还能绘制条形统计图,真了不起,老师这里还有几幅图,看看你能看懂吗?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数学与科学的一节整合课,这里向学生简要介绍一下省略起始数据的条形统计图、横向条形统计图以及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让学生对条形统计图有一个比较完备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4、认识折线统计图

师:有一种统计图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出1个月的气温的变化,知道吗?(板书:折线统计图)

师:(课件演示由条形统计图变成折线统计图的过程)。看看什么没变?什么变了?

生1:温度没变。

生2:横轴纵轴没变、

生3:高低不同的点变成了直条。

生4:用线段把点顺次连接起来。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看看这回你又能读懂什么?

生:我知道5日的气温是22度,6日是24度。

师:这回你们又是怎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们看日期对应的线上的点,点上标着数呢!

师:那谁来说说这些高低不同的点表示什么?(板书:数量的多少。)还能读懂什么?

生:我读懂了5日到6日升温,7日继续升温,8日很大的降温,9日10日继续降温,11日有小幅的升温。

师:真了不起,你能读懂气温的走势。伸出左手来我们一起看看。(全班一起做手势)

我们根据线段的陡缓平能够看出什么?气温的增减变化情况。(板书:增减变化)

师:老师用电脑制成了全月的最高气温折线统计图,观察一下10月份气温的走势?

(板书:有波动整体下降。)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气温?和我们的天气要素有哪些关系?有请史锐老师。

【设计意图】:由条形统计图变成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两种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通过对折线统计图深入的分析,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不仅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同时也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成“回顾导入”、“探究新知”、“实践应用”、“拓展延伸”、“全课小结”五个基本环节,让学生在判断、操作、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学习,探索新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析】:本节课我们做了一次尝试,是小学数学和科学学科的一次整合,是“双师同课”,本节课,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要完成两部分教学内容,四上的条形统计图,五下的折线统计图,刘老师在设计上有两个亮点,一次是由统计表变成条形统计图,一次是由条形统计图变成折线统计图,这两次变化使学生能清楚地看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本节课刘老师能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通过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启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合理阐述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民主、和谐、融洽。

【自我反思】:当史锐老师找到我的时候,我仔细阅读了教材,发现这节课需要用到的是我们数学中的统计知识,既需要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也需要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单式条形统计图》是四上的内容,《折线统计图》是五下的内容,这样跨越了一年以上,两册教材的内容,我们该讲什么?讲多少?讲到什么程度?经过与科学老师的研究决定,条形统计图作为我们四上的内容无疑是我们的教学重点,而气温的折线统计图作为本节课的主线更不容忽视,所以这两种统计图都要讲。条形统计图为主,折线统计图为辅,条形统计图不仅要读懂图中的内容,还要学会制图,而折线统计图以读图为主,不作图。但是受教学时间的限制,我们还不能按着传统的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所以我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借助多媒体的演示,由统计表变到条形统计图,又由条形统计图变到折线统计图,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效率。

那么新的问题产生了,我们的科学课由于数学知识地介入,已经很圆满了,那我们的数学课的后续将怎样进行?统计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天气,还有着其它广泛的应用,在后续的教学中,四年级上学期我们将在其它的生活情境中对条形统计图知识做进一步地巩固和拓展,五年级下学期折线统计图我们在深化作图的同时重点学习对数据的分析预测。

上一篇: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下一篇:纪律教育学习心得体会(公务员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