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024-04-07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精选8篇)

篇1: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意义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饮水安全工作,要求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把“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作为政府工作的目标。饮水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切实做好饮水安全保障工作,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把以人为本真正落到实处的紧迫任务。近年来,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中发[2006]1号文件强调在巩固农村人畜饮水解困成果的基础上,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优先解决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地区和水污染严重、血吸虫病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

我县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140.2万人口70%以上居住在农村。我县又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紧缺的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夏秋多,冬春少;东南多,西北少。工程性缺少和季节性缺水较为严重。再加上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许多农村地区饮水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对此,我县计划在“十二五”期间重点解决高氟、高砷、苦咸、污染水、血吸虫疫区以及严重缺水区域47.1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当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主要从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两个方面加以解决。工程性措施是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立、健全水质监测系统,增建水处理和净化设备。非工程性措施,包括使用经济方法、管理方法进行调控和监督,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期有效运转,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得以持续。其基本意义在于:

一、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是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水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事关群众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在发展中国家,80%的疾病是由不安全的水和恶劣的卫生条件造成的,妇女儿童受危害最严重。要减少疾病、拯救生命,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饮用水。我国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高氟、高砷、苦咸、污染等水质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群众身体健康,水量不足、季节性缺水、取水不便问题严重影响着群众的正常生活,在我县农村还有47.16万人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是农民的迫切需要。

二、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饮水安全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存、生活和生产等切身利益。目前,我县农村的饮水设施以传统、落后的分散供水为主,与城市供水有相当的差别,饮水安全问题很多,是我县农村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之一,不仅影响群众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也是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已与农村快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已成为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近年来,国家高度关注“三农”问题,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差别。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饮水安全问题不解决,这些目标和构想就难以实现。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可减少疾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三、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是县委、政府以及职能部门的重要职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决定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农村经济普遍薄弱、农民收入较低,需要政府扶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涉及到水资源等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配置和保护,需要政府统一组织和协调,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我局的重要职责,水利局要充分发挥发挥主导作用。针对目前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三农”问题越来越突出的现实,应该调整政策倾斜对象,从保护弱势群体、保持农村社会稳定角度考虑,加大对包括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投入,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别,使全县经济和社会均衡发展。《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明确提出:在2015年底前,使无法得到或负担不起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降低一半。我国政府对此已作出了郑重承诺。

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凝聚民心,尊重民意,化解民忧,实现民愿,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被誉为“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大旱之年凸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巨大作用。一处处饮水安全工程,在为百姓提供清洁用水的同时,也映照着党和政府的民生情怀。百姓的一声声感谢,既是对这些工程发挥作用的高度认同,更是对近些年我国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所做努力的首肯。

篇2: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解决彭阳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与有利条件

摘要:彭阳县水资源量少、质差,局部地区含氟量严重超标、矿化度超过2g/L,部分地区群众仍饮用高氟、高矿化度及污染水,农村人口饮水仍然存在极大的困难,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问题尤为重要.作 者:杨智 作者单位:彭阳县水务局,宁夏固原,756500期 刊:农业科技与信息 Journal:IN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010,(12)分类号:X3关键词:农村饮水 安全问题 彭阳县

篇3:关于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思考

1 滦南县地下水资源现状

滦南县浅层地下水水质较好, 主要分布要Ⅰ、Ⅱ、Ⅲ、Ⅳ区, 尤其是东部Ⅱ浅井区水质更好, 多为中等水, 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镁型水, 矿化度一般为200~500 mg/L之间。中部稻区即Ⅲ, 中浅层水质大部较好, 矿化度在300~600 mg/L之间, 但局部地区含氟化物和锰严重超标, 其水质不符合人畜饮用水质标准。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钠型水。西、北部Ⅰ区浅层水质较差, 矿化度一般在300~1500 mg/L之间, 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钠型水。该区西部扒港、青坨营、司各庄、安各庄等镇浅层地下水含氟化物和锰严重超标, 不符合人畜饮用水质标准。南部滨海平原咸水区, 浅层地下水质最差, 多为含氟化物及高钠型咸水, 矿化度一般在1500~3000 mg/L之间, 水化学类型多为重碳酸—钠型水, 不符合人畜饮用水质标准。

2 农村饮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滦南县农村的广大人民群众主要靠开采浅层地下水来进行生产及生活, 浅层地下水距地表较近, 极易受到附近河湖、坑塘、小水沟劣质水的补给而发生污染;开采后几乎全部直接饮用, 未经过消毒过滤净化等处理措施, 因而农村饮用水存在的问题非常突出。

(1) 饮用水质细菌超标。滦南县广大农村地下水埋深较浅, 农民自己打的压水井通常为9.0~12.5 m, 座落于自家院内, 通常距猪舍及厕所较近, 大概15 m左右, 含人畜粪便等生物性污染物的污染水体可把致病细菌通过地下渗透的途径输送到浅层地下水, 从而在饮用后发生肠道传染病如痢疾、肠炎等。

(2) 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超标。由于随着农村经济地发展和生活水平地提高, 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逐渐提高, 大量日用化学品的使用不规范, 废旧电器产品的淘汰不断增大, 致使有机污染物和部分重金属 (Hg、Pb、Cr、Cd等) 及其化合物以及其他有毒无机物 (如:氟化物、砷化物、亚硝酸盐等) , 通过降雨等自然降水和人为用水等, 致使地下浅层水发生污染。

(3) 氟化物超标。

据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县各主要医疗机构就疹病人病情的统计, 发生“四环素”等各种与氟化物有关的疾病较多, 患病比例高达15%, 我国标准要求饮水中氟化物不超过1 mm/L。按此标准计算, 我县农村地区因饮用高氟水而引起的氟斑牙患者约8.25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 轻者形成氟斑牙, 重者造成骨质疏松、腰弯背驼, 骨变形, 甚至瘫痪, 丧失劳动能力。

(4) 地下水含矿物盐过高。农村饮用水中的主要盐化合物为钙镁、硫酸盐、氯化物等, 过高的含盐量致使饮水水具有苦涩味或咸味。长期饮用苦咸水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 诱发和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5) 饮用水感官质量不佳。由于农村居民的饮水绝大部分未经处理, 致使其感官效果不佳, 因而饮用水大多有较重的颜色、水体浑浊、有异臭味。经相关部门检验, 发现水中有色物质主要是有机物污染或镁铁等金属。

3 农村水污染的成因

3.1 农村工业污染严重

由于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 带动了农村小城镇的复苏和兴起, 但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具有布局分散、规模小和经营粗放等特征, 使得周边环境严重污染。加之当地政府为地方保护主义和单纯提高GDP的理念, 致使一些小企业一窝风一拥而上, 使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增加。小企业的资金少底子薄, 无力购置使用可达标准排放的废物处理设备, 加之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环境保护的法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使废水、废气处理率、处理达标率和符标率等三项指标均低, 从而导致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

3.2 农村面源污染源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业措施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残留物被雨水淋溶后随径流进入水环境, 以及水土流失过程中土壤养分和有机质随泥沙一起被带入水环境。

生活垃圾利用率极低, 大部分都露天在城郊和乡村堆放, 其渗漏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4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几点措施

由于农村地区造成环境污染的种类多原因比较复杂, 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造成地表及地下水质污染, 而且各种生产及生活污水产生量大、分布极不均匀, 涉及面域广, 造成许多污染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为全面促进改善农村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及生产质量, 全面推动农村经济地发展, 加快小康村建设步伐, 合理有序地发展小城镇建设, 首先就彻底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不仅是农民的迫切需求, 也是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1) 加强领导, 明确责。要把农村饮水工程的完成情况纳入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目标考核内容, 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逐级签定责任状, 加强领导, 严格考核。

(2) 政府主导, 加大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是一项公益事业, 关系农村群众生存发展的大事。按照政府为主导、财政补贴群众参与社会捐助的原则, 各级政府要承担起责任, 科学规划、广泛动员、积极扶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3) 综合规划, 合理布。县委县政府要做好全县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 合理安排工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做好农村发展整体规划, 实行集中饮用水源供水制度, 建设一批大型集中供水设施, 合理规划水源保护区, 保护好水源地,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安全的饮用水环境。

针对农村地区的具体条件, 建设一批集中的垃圾堆放处理中心, 保证各种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效果, 实现达标排放, 力争做到“零”污染, 有效控制污染源。

(4) 强化管护, 保护水源。

强化建后管护是工程长久发挥效益的关键, 必须建管并重。一是要明确工程管护主体。二是要健全工程管护制度, 做到人员、责任、制度、收费、奖惩五明确, 用制度的形式约束管水行为。三是计量收费, 既要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 又要保证工程良性运行, 制定出合理水价, 通过收费促进节水用水和均衡用水。四是群众参与管理, 积极推行用水户协会的管理方式。五是加强水源保护治理, 要维护水源周边的清洁, 防止污染。

参考文献

[1]王幼辉.水, 永恒的话题[M].河北科技出版社.

[2]李贵宝, 周怀东, 王东胜.我国农村水环境状况及其恶化成因[J].中国水利.

篇4: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关键词:农村 饮水安全 问题 政策

我国在下达“十一五”规划任务以后,投入了较多的资金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许多农村供水工程,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重视,因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中的较大比例,而如果饮水不安全,饮用水中混入的致病原体、有害细菌等将严重威胁居民的生命健康,从目前医学研究发现,由于饮水安全问题导致的疾病有五十多种,因此,保障人民饮水安全是我国所有水利工作的重点。其中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是针对农村居民用水而建设的公益性基础设施,主要提供的是农村生活生产用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乡、村、社集中供水和单户供水,以下以云南A市农村为例,分析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1 农村饮水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1.1 前期工作不到位 前期工作把握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发展的方向,前期工作不到位就无法达到较好的工程实施效果。云南A市农村,在前期规划工作上不够到位,投入的先进技术不够,缺乏对水源的勘测,以及工程规模设计,导致工程实施仓促、漏洞较多,而且与当地的建设、扶贫、卫生等专项设施联系不紧密,出现了一些居民搬迁设施废弃的状况。

1.2 投资政策不完善 我国在制定农村饮水安全投资政策时,为保障计划的合理实施,对资金等投入进行合理安排,采取中央、地方和收益群众共同负担的原则,实际考察各省近几年的经济收支状况,决定各自承担的投资额。这一政策对各主体该承担的投资比例进行了较为科学的划分,但在实际运行中展现出了较多的问题,首先,在分担投资比例上,仅仅考虑了各省近几年的收支状况,忽略了一省之内各市、县之间的经济差异,这就导致各地方在项目具体实施时缺乏灵活的运行机制;其次,我国综合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投资和农村人均收入进行考虑,确定农村饮水安全投资标准为人均398元,理论的计算必然会导致实际运行中的脱节,应当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我国目前的饮水安全项目立项方式是中央依据各地方申报的内容确定投资额,并将项目资金拨放到专户管理。这样的立项方式适合常规的投资额未超出按人均标准核定额度范围的项目,如果超出了,地方政府若按照实际情况申报,现有资金就不足以解决饮水安全问题,若不按照实际状况申报,就要面对审计问题,这种两难的局面就是立项方式不当所造成的困难。 云南A市农村的投资政策存在较大缺陷,专门的水利维修资金缺口较大,虽然给各工程都配有征收水费的管护人员,但是征收的水费仍然无法应对大规模的维修养护。

1.3 运行管理不到位 云南A市农村的饮水工程规模较大,工程点分布较为分散,涉及面积较广,这就给工程的管理工作提出了难题,饮水工程需要管理者对其进行24小时巡查,水源区是保障饮水安全的重中之重,该市农村并未为其设计专门的保护措施,居民对于水源区饮水安全保护问题一直不重视,因此,经常会出现人、畜随意进入水源区的状况。除此之外,云南A市的乡镇基层水利服务站曾好几次经历了上级管理机制的变化,先由水利局管理,后又由所属乡镇管理,出现了较多次的管理人员变动,这对于基层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非常不利。

1.4 水质处理设备不齐全 一套完整的先进水质处理和水质监测设备是保障饮水安全的关键,云南A市农村的饮水工程建设质量不高,而且也没有先进的水质处理技术和设备,没有专门的水源水质监测设施,导致居民饮用水中有存在致病原体的安全隐患。

2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解决措施

2.1 提高居民饮水安全保护意识 居民具有较高的饮水安全保护意识有利于饮水安全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从居民自身的角度保障饮水安全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地方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居民中普及不安全饮水的危害以及安全保护措施,让居民都参与到饮水安全管理上来,这样就可以简单弥补A市农村饮水管理上的不足。

2.2 做好安全工程规划工作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是国家、省级以及各地方级部门都必须要进行的工作,国家和省级部门的规划是宏观上的、整体上的,需要考虑的问题涉及面积较广,主要任务是制定农村饮水安全保护的政策、指导思想、阶段性措施等。地方级部门的规划是微观的、局部性的,但针对性较强,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具体,需要考虑的问题比较繁琐。宏观上的规划决定整个农村饮水安全保护发展的大方向,微观上的规划决定农村饮水安全保护具体实施的成效,因此,必须要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工作,才能保障我国农村饮水工作的全面进步。

2.3 做好水源保护区工作分工 有些农村水源区面积较广,不便于管理,运用划分职责管理的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应当依据该市各地区的分界,并实际调查水源区的状况,由市政府领导对水源区的管理范围进行划分,各管理部门对各自的管理区负责,做好职责分划使整个水源区都能得到较好的管理。

2.4 做好水质检测和处理工作 水质监测和处理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必要步骤,必须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应当加大投资力度,引进先进的水质监测和水质处理技术,并投入资金配备高质量的设备,成立专门的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管理部门,并配备具备较高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农村的每个饮用水工程的水质进行检测,检测出的安全隐患应采取科学措施及时处理。

2.5 建立饮用水源储备体系 做好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以及水质检测和处理实质上是一种预防性措施,在预防工作的基础之上,还应做好事故应急工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保障居民正常安全饮水为前提,即使做好管理工作,也不能排除出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可能,因此,云南A市地方政府应做好领导指挥工作,制定了科学的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建立有效的预警和救援机制,以及饮用水源储备体系,当出现突发事件时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快速处理污染源,必要时启用水源储备系统,保障居民饮水的正常供应。

3 结束语

保障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是保障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全社会要共同努力,提高自身饮水安全意识,保护饮用水源区的生态环境,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政府制定的有效的饮水安全保护措施才能得到有效实施。国家及省级部门应制定科学的决策,地方级部门应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设有效机制,积极借鉴其它地区成功的管理经验,提高管理专业化水平,做好对每项农村饮水工程的监管,切实保障农村人口饮水安全。

参考文献:

[1]邓沫平.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53(5).

[2]李雪松,李林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给机制的博弈分析[J].生态经济,2011(05).

[3]關于莆田市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2(04).

篇5:切实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孟 梦

2007年第1期 ——社会建设

中共湖北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湖北省委关于解决当前关系群众切身利益若干突出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意见》,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列为全会决定重点解决的十个方面的问题之一;省政府作出了采取由省财政贴息贷款的办法增加投入的安排,以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与紧迫课题,也是民之所需与所盼。目前湖北省还有近2000万农村人口饮水达不到安全标准,有800万血吸虫疫区人口的饮水安全受到疫水和污染水的双重威胁,解决好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对于加快推进全省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重点转移从解决有水喝到解决喝安全水

2005年以来,我省农村饮水工作重点从解决农民有水喝,转移到解决饮水安全上,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我省列入《全国2005—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急规划》的投资计划于2005年8月和2006年5月先后到位,解决9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2004年9月以来,国家又给湖北下达了2006年第二批和第三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安排了涉及74.34万人的建设项目,省级投资也安排了涉及16.35万人的饮水安全项目投资计划。至此,涉及全省188.69万人口饮水安全的工程投资计划已全部到位,并先后投入实施。按照一年投资、一年建成受益的合理工期,列入2006年全省十件实事中的解决血吸虫疫区15万人和解决高氟水、苦咸水、严重污染水及严重缺水地区50万人的饮水安全工程年内可望全部竣工,并让群众从中受益,迈出了我省农村饮水工作由“有水喝”向“有洁净安全水可以喝”转移的第一步。

多方保障千方百计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做好

省委、省政府对农村饮水工作一直十分重视,通过专题调研探讨做好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新举措。同时,成立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专门负责农村安全饮水工作。

《湖北省“十一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实施纲要》,明确了“解决列入国家总体规划的16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的目标,并决定“省里采取统一融资、财政贴息、国家以后下拨的饮水安全工程资金逐步偿还贷款本金的办法,多方筹措资金,促进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省财政每年拿出2.1亿元专项资金作为省级配套和贷款贴息,确保“十一五”期间省级投入不低于10亿元,同时要求各市(州)、县仿效省里的做法,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为了切实抓好配套资金的落实,全省采取多种筹措方式:一是要求有建设任务的市、县,在每年收取的水资源费留成部分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比例应不少于40%;二是采取经营者垫资作为配套资金,政府出让经营权的方式,让经营者从工程水费收入中逐步收回投资,获取合法收益,吸引社会资金建设供水工程;三是鼓励农民投资投劳,原则上入户工程由农民按设计方案自行建设,投资投劳部分仅限于村内工程建设。

科学规划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长受益

具体的分步骤目标设想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到2007年,解决高氟水地区饮水不安全问题;到2008年,解决血吸虫疫区饮水不安全问题;到2009年,解决苦咸水地区饮水不安全问题;到2010年,解决饮用水受到严重污染的问题。与此同时,因自然原因造成的铁、锰超标等其它饮水水质问题优先解决,部分地区无供水设施、用水极不方便、季节性缺水严重等问题,水库库区、少数民族地区饮水安全问题优先解决。农村中小学校饮水安全问题、“百镇千村”示范工程所在项目区统筹优先解决。

为把这次农村饮水安全的每个工程都建成“水质达标、水量足够,及时可靠、长效运行,群众满意”的工程,省委、省政府组织编制、修订完善了《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建设规划》,并先后4次举办县市区规划编制培训班。近期正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深入到项目县对规划文本进行审查,提高规划的科技含量和水平。按照“合理供水、循序渐进、先急后缓”的原则,各地将把规划作为规范项目建设与管理的行为准则,在媒体上公布以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

按照既保证饮水安全又节约资金的要求,全省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开展建设:打破地域界限,中心水厂能延伸的就延伸,老水厂能改造的尽量改造,必须新建的则加快建设。条件暂时不具备的,先以自然村落为单元建集中给水点,以保证供水水质和便于管理;有良好地下水源条件的地方,适当建设集中供水井或分户供水井;在农户居住分散的山区,则建造小型水塘、水窖、水井、水池等分散式供水工程,切实解决饮水难的问题。

创新机使农民成为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管理、使用的主体

在具体管理方式上,根据群众意愿,对单户工程实行农户自建、自管、自用;联户工程采取民主决策,受益农户自愿组建供水协会或推荐“井长”管理,民主讨论制定管护制度,确定管护人员;集中式供水工程实行专业化管理,采取供水站(厂)与用水户协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由物价部门按成本核定水价,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

目前,省内部分县(市)集中供水工程创新机制,采取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形式进行建设和管理,国家投资建设水源至调节池部分,由受益农户投资建设到户,产权归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所有,经营归用水者协会;或者通过招标,引进“水管家”实行“担保制”,对饮水工程进行日常经营和管理。“水管家”在取得经营权的同时,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以保证经营权期满后,工程仍能正常运行和保值。经营权期间,不仅要保证受益农户的日常供水,还要管好供水设施,如果期满后有设备、管线出现问题,将从保证金中扣除更换、维修的费用。

按照“先行试点,循序渐进,全面展开,加速推进”的原则和步骤,力争到2011年,基本实现全省农村安全饮水目标,并建立起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让群众长期能饮用得上、饮用得起、饮用得好放心水。■

篇6: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一、全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改善计划

根据饮水安全指标及调查统计,至2004 年底我县总人

口为25.256 万人,其中农村总人口为20.0395 万人。农村 饮水安全人口为11.8056 万人,农村饮水安全人口占农村总 人口的58.9%;自来水受益人口7.4036 万人,占农村总人 口的36.9%。各镇调查资料汇总显示全县农村饮水困难人口 为2.83 万,目前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已基本解决。2005 底年 我县水务局制定了《平远县农村饮水安全总规划》已完成,今后的工作重点将着力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其中: 氟超标的有0.7898 万人(其中中度超标的有0.2486 万人,轻度超标0.5412 万人);饮用未经处理的Ⅳ类及超Ⅳ类的地 表水5.4702 万人;饮用其它水质不达标的有0.4068 万人; 水量不达标的有0.2313 万人;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有 0.2123 万人;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的有1.2123 万人)使

8.2339 万农村人口饮上健康水。在“十一五”期间重点解决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水质不达标的人员有6.6668 万人。“十 二五”期间必须解决剩余1.5671 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二、危及饮水安全的因素

1.水源选择。目前,农村供水的水源选择主要为浅层地

下水及山泉水,基本上都是由农户在没有水质采样化验报告、勘测资料的前提下自行开采,造成部份供水设施建成后水源 不足或水质不符合饮用标准。根据水样检测表明,全县仍有 33.3%的农村饮水水源水质达不到国家卫生要求。

2.水源保护。对水源保护的存在问题,对水源保护的监 管力度不够,特别是对主要的污染源缺乏有效监督;其次是 由于农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农民对水源保护意识薄弱,对 水源保护的技术水平偏低。

3.工程建设。一是由于工程费用投入较少,一些必需的 配套设施跟不上,特别是较大居民区、工业区没有建造污水 处理设施;二是现有的工程供水规模偏小、工程老化,净水 工艺落后,用于工程更新、维修的资金难于全面解决。

4.水质检测体系。我县的水质检测工作主要由县疾病控 制中心负责,定期对水质情况进行抽查检测,但由于我县存 在面广点多等原因,有关部门对水源水质的追踪监测投入不 够,在农村显得较为突出,成为农村饮水不安全主要因素之一。

三、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1.总体思路

根据《广东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和“十一五”

规划工作大纲》,为加快推进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改 善我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确保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促 进我县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与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要求相适应。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根据农村供水发展的特点,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分两阶段(即“十一五”和“十二五”两阶段)逐步开展解

决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至2015 年全面解决我县农村饮水安

全问题。优先解决对农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水质性

饮水安全问题。

(2)水源保护和水质净化相结合,防治并重。

(3)因地制宜、远近结合、合理确定工程方案。根据要

解决的问题以及当地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合理

选择方案。

(4)建管并重,强化用水户参与管理。为管好用好工程,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工程在规划设计之前,要广泛进行社

会动员,征求群众意见,对于工程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和工

程建成后的水价一定要尊重群众意愿,要让群众广泛参与,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5)扶持引导,多渠道筹资。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

众共同负担,困难大的多补、困难小的少补等原则制定资金

筹措计划。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

入机制。

2.农村饮水工程规模

农村饮水工程规模其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分述

如下:

(1)水源

保障饮水安全,首先应保护好饮用水源。水源布局要合理,既要考虑当前,又要考虑长远;既要考虑水量,又要考

虑水质。水源的选择应符合我县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的要求,优质水源应首先满足生活用水需要,水源水质要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避免选用污染水源。

(2)饮水工程建设

饮水工程的类型主要有扩网、引水、打井。供水方式主

要采用集中供水点、打井和引水,打井取水主要采用分散供

水。由于在水源选择中优先考虑采用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水源

以节省净水工程的投资,此类工程的净化措施主要以一般净

化工艺为主。

3.工程投资问题的解决对策

农村饮水工程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基础设施,投资较大、回收期长,要以政府为主导,按照城乡统筹的科学发展观,各级政府要通过公共财政增加投入,扶持引导,资金筹措实

行多渠道、多层次筹措,根据农民的收入情况,确定群众自

筹能力.4.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篇7:推行污染减排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推行污染减排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污染减排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是改善环境质量、解决区域性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推行污染减排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扭转环境污染恶化趋势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中国环境管理主要采取污染物排放浓度控制,浓度达标即视为合法。近年来,国家虽然适当提高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标准,但由于受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环境状况差异大、功能分布不一致等原因,单靠控制浓度达标,已无法有效遏制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根据环境承载能力来进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成为当务之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22个主要指标分为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两类,包括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COD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等在内的8个指标被定为约束性指标,且被赋予了强制性,国务院要求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必须确保完成。而多年来一直被地方政府追捧的GDP等经济增长指标不再是个硬杠杠,成为预期性指标。这是“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和执政理念的充分体现,标志着环境保护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篇8:贵州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今年, 贵州省将投资5 3亿元, 解决300万农村人口及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全部完成“十二五”规划内的农村饮水安全任务。

因受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的影响, 贵州省大部分地形破碎、河谷深切, 加之水利工程尤其是枢纽型水利工程少, 蓄水保水困难, 造成全省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数量多、分布广。自2005年以来, 全省2200万农村人口和200万农村学校师生先后纳入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经过努力, 截至2013年, 全省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减少到468万。当年11月, 该省启动“小康水”行动计划, 包括上述468万尚未解决饮水安全的人口, 以及近年因干旱、工程建设、水污染等多种原因导致的697万饮水不安全人口, 总计饮水不安全人数达到1165万人。

据悉, 2014年, 全省共解决284.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2016—2017年, 将全部解决规划外的697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上一篇:蟹岛成立流动人口计生协会信息下一篇:鹊踏枝·叵耐灵鹊多谩语原文翻译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