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读后感600字

2024-04-19

唐朝历史读后感600字(共12篇)

篇1:唐朝历史读后感600字

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翻去睡不着,只好拿起床边的《唐朝》来看。不一会,一阵凉爽的风把我带进甜蜜的梦乡......

“七格格,原来你在这儿呀,奴婢差点找不到你了。”七格格?奴婢?难不成我来到了唐朝?我看了看自己的装扮:头戴旗头、身穿格格服、脚踏顶跟鞋。我再抬头看看那个叫我奴婢的人,心想:天哪,我不仅来到了唐朝,还当上了......“格格,格格,你在想什么?”我慌忙回答:“没,没什么。对了,你叫什么名字?”“格格,我叫秋菊呀,你忘了吗?”“没有,我只是忘了一些人的名字而已,你给我说说。还有,我叫什么名字?”“格格,你叫春微,皇上叫做爱新觉罗勇,皇后叫做丁珊你的春香阁里还有彩蝶、小李子、小发子。”

秋菊把我带回春香阁,做了一碟桂花糕给我吃。“皇上驾到!”我抬起头一看,原来,是我的皇阿玛来了,我学着电视上的样子,拿着手绢往后一甩,蹲一下,说声:“皇阿玛吉祥!”皇阿玛说“平身”然后把我叫到他跟前,说:“春微呀,你老爱玩,是不行的,要多点跟李师傅学习才对嘛,我这儿有一本《成语大全》你拿去背,三天之后我来抽查,背不好,就用马鞭打。”三天之后,我背不熟,皇阿玛就用马鞭打我,我被吓醒了。

梦游唐朝真是有惊无险呀!

篇2:唐朝历史读后感600字

地上满是霜。思乡的恋曲被一只蝈蝈

盗播,严重侵权。说好不做古人

但清酒喝了几杯,浓愁便一涌而上,驱使一颗心

跑到长安问候了几个守门的将士

行行好,让我不用翻墙也能进入这大国度

太美的世界,一千株槐树睁大一千双眼睛,看着

一千个李太白浪漫到极至,手揽银河,梦游天姥

贵妃捧墨,力士脱靴,好大牌,我可学不来

拿着从洛阳讨来的宣纸走入草堂

子美在乎,我要他的签名去喂养消瘦的山河

鸟被惊动,梨花在飘落,我怎敢拂手拾香?

梨花在飘落,我不敢不拂手拾香!那些哀戚的瞳孔

多么冰凉的泪,唐朝的夜渐渐黑了下去

乌鸦叼走湿红纱巾妄想织补断流的黄河

我牵走白居易的马匹,席地而坐

一曲梅花落是我的过去,醉里挑灯却看不到剑

清角吹寒,独醒,怎办?

王维在辋川,说,流浪,独舞,或是静思

东风乍起,我把酒壶丢下

唐朝只是一个梦,现实才是

篇3:穿越唐朝600字作文

我起床,准备上学的时候,忽然发现,我居然不在我的家。四面都是木头制作的,木头的衣柜,木头的床,木头的桌子。

“嘿”不知道谁叫我我一声,我吓到了。“你,你是谁?”我惊讶的说。那个人回答说:“我是秦琼啊,程咬金,你老啦脑子不好使啦。”我惊恐的说:“啥,我是程咬金,不可能,我是林程,我不叫程咬金,你认错人了吧。”我是不是也脑子坏了,我一个小孩怎么可能被认错成程咬金呢,而且程咬金早就去世了。我看了看我的手,怎么会这么大,我摸摸我的脸,怎么会这么粗,我碰碰自己的衣服,怎么会像电视里那些人穿的`差不多,我又照了照镜子,“啊”我惊讶的叫出声,镜子里居然不是我,而是一个三四十岁的人。

难道我,穿越了?秦琼说:“要打仗了,走吧。”我还没缓过神来,就被秦琼拉到战场上了。“程咬金,你给老子下来,老子要打败你,好好的灭你的威风。”我傻乎乎的就走进了战场,幸亏我练过几年武功,要不然,我已经死了。秦琼看我不像以前那样,就把我临时叫回去,挂起了免战牌。他说:“老程,你今天是怎么了,怎么没有以前的威风了?”我沉默了,我在想:我为什么在这里打仗,我不是应该在上学吗。

篇4:梦回唐朝作文600字

一 ,我云游四海。在拥挤的人群中,瞥见你匆忙的身影。 去黄鹤,去洞庭。去你所到过的地方。去仰慕你的文字。 二 城门外,莺飞草长,芳草萋萋。沙地上,留下了你的脚印。那么不舍,那么踌躇。 残阳无力的西挂,你独伫城门,目送友人远去。 “浮云游于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三 20,我泛舟长江。遇见你与友人在江亭中举杯相酌,却不见丝毫悦色。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你站在江边,目送泛舟远去。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四 混乱的年代,友人都各奔东西,不知西游何时还。 独处,难奈。于是美酒做伴,痛饮三百杯。“举杯销愁愁更愁”。 突然,扬起的手停驻了片刻。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是好友老杜的劝说。如今,他不在旁,不能与你对饮。更不能截下你手中的酒杯了。 五 年,我坐在屋顶上。月朗星稀,虫鸣聒噪。 你提着酒,来到花间月下。指月诉愁。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六 见到你,你永远是抱酒做伴。 酒,成就了你,却也淹没了你。 七 2002年,我离开唐朝,回到我的世界。 李白,已经成为一段浪漫的历史,一去不返。 [

第3篇

篇5:穿越唐朝的购物单作文600字

当地球母亲把这美丽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我们的时候,她的身体也遭受着巨大的摧残:环境恶化、土地沙化、空气污染、森林消失、物种灭绝……而这些种种恶行的罪魁祸首就是地球母亲哺育的人类!

因为人类生活水平、科技的提高,汽车尾气污染了空气,雾霾为祸人间、动物渐渐绝种、花草树木渐渐消失!造成这一些的是什么?!就是人们那永远也填不满的野心,那越来越大的贪念!所以,国家决定将派出一名穿越者,穿越时空,来到唐朝收集清新的空气。而我,就是这个被派出的人,为了顺利完成任务,我打算去购买一些物品。

购买物品第一项:它有一个大口袋,里面能装下一大铁锤,就是唐服。不然,穿越回去,那些古人看见我,就会把我当作怪物,李白、杜甫,这些大诗人都跑来研究我的`衣服,再也没有心思写诗那就完啦!

购买物品第二项:当我们在轮滑室经常派上用场的东西。哈哈,就是护膝和头盔这两样物品!它俩可是不可少的重要角色,不然当我见到皇帝的时候,要下跪磕头,那疼痛感我可受不了。

购买物品第三项:我还需要一项物品——手机。与之匹配的还有一个太阳能充电宝,要是少了它哥俩,那我穿越回去可就要被无聊死了。每天除了收集空气还能干什么呢?有台手机就不用为无聊发愁了。

购买物品第四项:穿越唐朝当然还要带一点礼物,所以我还要一瓶茅台酒。这样我可以跟李白交朋友,说不定李白接过茅台酒,“咕嘟”一声后,就会提笔写下一首诗送给我,那就妙极了!

篇6:历史读后感600字

历史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避免和借鉴,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历史读后感600字,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读后感

历史,套用宋神宗的一句名言:“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历史读后感。历史的意义便是在此了。然而,历史又是一个极不易说破的词。就算历史学家,触及历史的本源时也是相当谨慎的。那么现在我来说历史的意义,是不是属于寻找海市蜃楼的根基那种的无知行径呢?我想,历史都列为过往的陈迹余音了,当下的我们循迹辩音追索渐渐被流光掩盖的遗踪,从历史废墟的蛛丝马迹里探求当代的意义,可以说是不能被偏废。历史的车轮从来不为任何一个君王、一个党派,一个民族而停留过,一个君王有多么大的功绩,多么的文成武德;一个党派有何等优越的制度;一个民族有何等优良的血统,多么的文明灿烂,历史都是如公证的无私的,并没有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和庇护。因而不断思索历史的意义作为一个永久的命题和课题值得所有有知的人去探求与解决。

大唐盛世时魏征直谏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不说话,她的沉默正是她的价值。善于反思的人或民族在历史的兴亡更替当中领悟中兴的规则,使国家与民族以后的历史朝良性发展,避免使之步入危亡的境地,而纳入自我的掌握之中。大唐的开元盛世离不开对大隋炀帝的借鉴与批判的深入。历史的重演的特性似乎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持久地困扰并困惑着后来人。无数的史书历数当朝或前朝得失,一为记载一个国度的发生史,第二恐怕就是要为后来的执政者和人民留存一个参照的完整线索。有时历史正当被人所淡忘,聪明而执着的人跳出来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确横向比照中外历史以及对当国的纵线考察,发现历史居然有惊人的相似。

罗惯中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君不见,一个朝代的兴衰总是相互更替,盛世之后必是乱世,乱世久之必有大治。冥冥之中,切合着中国的阴阳学说。历史可以作为当政者的参考,然而也只能是参考而已。历史的车轮是不会停下的,我们所能做的也就是尽量吧!尽量延缓那天的到来……

当然历史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避免和借鉴,而我今天便是老生常谈地重复这样的论调,目的在于树立历史的这层意义在我们心中的标杆。从历史中找寻相关的意义,不论我们何种角度去看待历史,得出怎么样的结论,哪怕是肤浅甚至的错漏屡现的结论亦不能阻挡我们初衷。广视角多-维度地去把握历史,应该也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责任所在吧?

原来历史可以这么理解的。

【扩展阅读篇】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1]”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读后感《历史读后感》。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篇7:历史读后感600字

希罗多德在编撰《历史》时所奉行的宗旨是只要是他所听到的或看到的,不管正确与否,他都会把它记录下来。因此,我们在看希罗多德《历史》时也要注意史料的正确性,带着怀疑的态度来观看这本书。

接下来我所写的是我看完希罗多德的《历史》后的收获和感想。

从希罗多德《历史》中不难发现,不管是当时的希腊,还是波斯等国,在实行重大事件,例如战争,都会进行神托,这非常类似与我们古代中国商周时期的占卜。这种神托就相当于玩弄国家命运,但是在当时他们是非常相信的,例如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历史》上册的第31页第66部分拉凯戴孟人派人去请示神托,问是否能够征服全部阿尔卡地亚,佩提亚告诉他们不可以,但是可以进攻铁该亚,拉凯戴孟人深信不疑,结果不仅没有占领铁该亚,反而成为了敌人的奴隶,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而这种依靠神托的事件还有许许多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对于我来说,在《历史》上册中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居鲁士与其外公阿司杜阿该斯的故事了。虽说阿司杜阿该斯是想要维护他自己的统治,但是我对于他残忍的迫害自己的外孙子居鲁士的行为感到可耻,不过类似这种行为古今中外都有,比如中国的玄武门之变,或许,要想长久的统治,就是不能够带有太多的私人情感。而居鲁士可以幸存下来,哈尔帕格斯是功不可没的,但是,居鲁士后来可以返回波斯,这和居鲁士本身的智慧胆量是密不可分的,就像商务印书馆《历史》上册第60页第五行所写,阿司杜阿该斯望着居鲁士问:“是你这样一个贱人的儿子竟敢对我们国内最大人物的儿子施行无理吗?”居鲁士并没有畏惧国王的质问,而且还非常从容的回答了他的问题,我想这是没有多少孩子可以做到的,而这也是成为一代国王所必不可少的品性。果然,居鲁士安全的回到了波斯,在哈尔帕格斯的帮助下,召集波斯人,并联合叛离美地亚人的那些人一起摆脱阿司杜阿斯的统治,最后还打垮克洛伊索斯,成为了整个亚细亚的主人。

另外,在希罗多德《历史》当中,有不少故事是引发人深思的,并且带有一定的哲理性,例如商务印书馆《历史》上册第45页第18段克洛伊索斯所说:“没有一个人愚蠢到爱好战争甚于和平,不是像平时那样儿子埋葬了父亲,而是父亲埋葬了儿子。”我觉得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生离死别成为了战争的常态。具有哲理性的花语是可以触动人心的,当居鲁士听到克洛伊索斯所说的话时,居鲁士不仅没有杀他,还要他坐在身旁,对他照顾备至。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我认为居鲁士是一个具有宽阔胸襟和重视人才的人,居鲁士要克洛伊索斯说出对他的不满,而且诚恳的寻求解决措施,这不是每个国君都可以做到的,他的这些品性是他成为一个贤明的君王必不可少的条件。说回哲理性的故事,我觉得这里有一个故事乃至对于现今的我们来说也非常有用,这就是商务印书馆《历史》上册93页到94页所写的关于大流士打开女王陵墓想获取金钱的故事,当他打开陵墓时,只看到尸体和一行字:“如果对于金钱你不是贪得无厌,而在取得金钱时又不是不择手段的话,你是不会打开死者的棺材的。”

篇8:《历史的选择》读后感600字

听到这首歌,我想起了今天看的《历史的选择》这一本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历经的苦寒和风霜,涌现出的革命战士令我感触深刻。在我们享受着现在的幸福生活的时候,也不能忘记革命先辈,是他们,在战场上英勇地与敌人的抗争,才换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面对酷刑毫无惧色的江竹筠,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等英勇的革命先辈。尤其是黄继光的故事令我难以忘记。

上甘岭的战役打响时,黄继光调到营部当通信员。四天四夜的战斗中,他都是在敌人炮火封锁的道路上度过的。1952年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的部队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攻下几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高地。在即将前功尽弃的时候,黄继光请求把任务交给自己。上级同意黄继光率领吴三羊、肖登良两位同志一起去完成任务。在摧毁了敌人的两个火力点之后,吴三羊牺牲了,肖登良也身负重伤。紧接着,黄继光也中了弹,他忍着巨痛艰难地爬到碉堡前。在密集如雨的子弹威胁下,黄继光霍地抬起身体,扔出了最后一颗手雷。手雷炸掉了敌人的半边碉堡,但敌人残存的两挺机关枪还在垂死挣扎,喷射着罪恶的火光。已经身负重伤,身无一物的黄继光看着成排的战友倒在血泊中,他的目光变得冷峻起来。突然,黄继光猛地爬起来,朝敌人的火力点扑去,未等惊恐的敌人反应过来,他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了喷着火光的机枪枪口。就这样,黄继光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战斗的胜利开辟了成功的道路。

篇9:中国历史的读后感600字

这本书里三个故事。我写了其中的我第一篇《沉默的证人》第8篇《废弃的村子》

主要的内容是:那些用动物做实验的人们也就是犯罪的人被三个小孩“小虎队”发现了。

那些犯罪的人逃荒到一个废弃的村子那里有1——5号的房子。小虎队东找找西找找怎么也找不到他们犯罪的人了。突然有一只小虎说:“我有重大的发现。通往5号房子的小路上有汽车开过的痕迹。”(通过通往5号房子的小路上有汽车开过的痕迹。这句话应该知道他们去哪了吧。没错就是藏在5号房子内了。)

可是那些动物藏哪了呢?这令他们非常的困扰。对了5号房子还有仓库呢!那些动物一定藏在那里。到了仓库他们说的果然没错。动物是藏在那里但是每个动物都在一个金笼子里。怎么弄也打不开。

但他们已经解救了一只小白兔。他们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做:小亚丽。好听吧。虽然他们没有成功救出所有的动物。可他们已经尽力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动脑筋、仔细观察。就能解决问题,但如果你只会依靠别人说答案。那你就是一个不动脑筋的人。我们要好好的动脑筋,解决每一道难题。

★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

★ 《中国历史典故》读后感

★ 中国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 中国历史故事高二

★ 中国历史常识观后感

★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

★ 中国历史地理课件

★ 七年级中国历史故事

★ 中国历史故事读书笔记

篇10:《世界历史百科》读后感600字

世界几万年历史中,我最有感触的是资本主义社会时代,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候。马克思是近代一个著名哲学家,曾写过《资本论》一书,这本书揭露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可克服的矛盾,给无产阶级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但是,1883年3月,这位伟大的革命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逝世了,虽然后来恩格斯继承他的思想革命事业,但是没了马克思,那些资本家会趁势加大力度地剥削无产阶级,世界也将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其实,不仅是马克思在世的那时候存在这种资本主义,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而中国却是半资本主义半社会主义制度国家。那究竟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呢?资本主义的特点是私有制,也就是一条道路可以是一个人拥有的,自己的。这叫做“垄断”。而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公有制,就像公家学校、公家医院,所有的这些都由政府管理,不能出现私人拥有的现象。现在,欧洲、美洲国家基本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亚洲国家却是社会主义制度。

篇11:唐朝历史大事及唐朝内容

唐朝(Tang Dynasty,6—9),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祚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又因其政治、文化、制度等继承于隋朝并发扬光大,所以后世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为隋唐。

隋朝末天下群雄并起,大业十三年(6)七月,唐国公,晋阳留守李渊在晋阳起兵,以尊隋为名打着“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旗号起兵,每战必克,十一月就攻下了首都长安,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立其13岁的孙子杨侑为帝(恭帝),改元“义宁”,被册封为唐王,大丞相,把握了朝政。义宁二年(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帝位后李渊便以“唐”为国号称帝。因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尊称为大唐。“玄武门之变”后其次子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唐高宗李治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阳,史称武周。神龙革命后恢复大唐国号,继续李氏江山。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军力强盛,四夷宾服,万邦来朝,开创了经济繁荣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上下。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又经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国势复振。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朱温胁迫唐昭宗迁都洛阳。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

唐朝是版图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唐朝全盛时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一。唐代国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现代中国的疆界范围。唐朝自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天子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又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南诏、新罗、高句丽、百济、渤海国和日本等周边属国在其政治体制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

在唐朝的前半叶,社会、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文化先进,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大输出时期,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也给五胡十六国以来进居塞内的各个民族提供一个空前的交流融合环境,统治者亦从外族文明汲取诸多。唐朝的后半叶,处于中国历史的转型期,土地、盐铁、赋税制度的改革标志着社会的变化,自中期以下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工商业的兴盛上。

唐代科技、文化、经济、艺术具有多元化特点,在诗、书、画各方面涌现了大量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书法家颜真卿,画圣吴道子、李思训,音乐家李龟年等。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纳海内外各国民族进行交流学习,形成开放的国际文化 。

唐朝与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固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之为“唐人街”。

唐朝四个时期划分

历史划分

初唐--玄武门之变以前

盛唐--玄武门之变以后到安史之乱以前

中唐--安史之乱以后到黄巢之乱以前

晚唐--黄巢之乱以后

文学史分期,主要是分唐诗时用的

初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六一八年)至玄宗先天元年(公元七一二年)

盛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七一三年)至代宗永泰二年(公元七六六年)(因为安史之乱时期大诗人还在创作,而列入盛唐,似不妥)

中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七六六年)至文宗大和九年(公元八三五年)

晚唐--文宗开成元年(公元八三六年)至哀宗天佑四年(公元九O七年)

唐朝历史大事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李世民设计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被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公元627年 玄奘天竺取经

公元629年 李靖灭东突厥

公元635年 李靖灭吐谷浑

公元636或638年 武则天入宫,封为才人

公元640年 候君集灭高昌

公元641年 文成公主入藏

公元643年 太子李承乾谋反,太宗一征高丽

公元644年 唐灭焉耆

公元645年 太宗二征高丽

公元648年 唐灭龟兹

公元649年 唐太宗去世,高宗继位,次年将武则天从感业寺召回宫中。

公元651年 阿史那贺鲁一统西突厥

公元655年 立武则天为后

公元657年 苏定方灭西突厥

公元659年 长孙无忌被逼自尽

公元660年 苏定方,刘仁轨平百济

公元663年 大唐,扶桑于高丽白江口发生首次战争

公元679年 裴行俭灭突厥

公元683年 唐高宗驾崩,太子中宗李显继位,同年废中宗为庐陵王,武则天 立豫王李旦为帝,是为睿宗。

公元684年 开唐大将李世勋的嫡孙徐敬业造反

公元690年 武则天称帝

篇12:唐朝历史读后感600字

李敏

李唐王朝的势力范围在经过唐太宗至唐高宗的急速扩张后,东至朝鲜,西至咸海,南至越南,北至贝加尔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体量。但隐患也由此而来。

帝国的扩张,免不了与周边的小国发生冲突。鼎盛时期的唐王朝边境与多个民族接触,如吐蕃、突厥、契丹等,均不断对大唐边境进行侵扰。为了缓解中央政府面对边疆地方侵略的压力,唐朝不得不以藩镇的形式出现在一些缓冲区域。

这一制度一开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却也为唐朝的崩溃埋下了伏笔。

一、节度使是土皇帝吗?

藩镇这个词中,“藩”的意思是保卫,主要目的是为了作为唐王朝与外敌之间的屏障。最初的军队规模不过几百人,但这样的战斗力完全无法应付少数民族的入侵。唐朝政府只能扩充军队,使其变为可以集中指挥的庞大集团军,其最高的军事长官为节度使。

最开始,节度使只是单独负责军事管理的最高长官,主管军队,同时,朝廷还会派按察使、营田使、度支使、运转使,分别掌管官员的巡视、屯田、财政、粮食的调拨。朝廷的目的是限制军权独大,使官员之间相互制约,达到各个藩镇在朝廷的控制之下的目的。

在唐朝初期有一项制度,是均田制,均田制是指新开垦的土地在农民耕种一年后便归其所有,在其死后要归朝廷,进行重新分配,这种制度在人口少而土地多的情况下会实施的很好。一旦人口增长,就会出现土地兼并,造成农民均田的土地不足,赋税加重,农民倍感压力。所以到了唐朝中期,这种均田制完全瓦解了。

而这些人是初唐另外一项重要制度――府兵制的人力来源,这些农民利用农耕间隙进行训练。一旦有天灾人祸,作为府兵制的农民不得不被迫出卖土地,破产逃亡。朝廷无法控制地方的兵源,只能把主动权交给藩镇。

藩镇部队初期为朝廷委派的府兵制军队,而当朝廷分配的士兵不足时,各个藩镇便开始自行招募士兵。招募来的兵源,多为犯罪、失去土地的农民。而节度使又掌握着生杀赏罚大权,所以对节度使依赖性极强。

初期唐王朝还有余力供养这些士兵。但随着士兵越来越多,朝廷便无力担负。为了防止兵变,维持节度使抵抗外敌的实力,朝廷不得不把地方财政权交给节度使。比如天宝元年的范阳节度使裴宽,不仅负责度支使、营田使两项工作,而且又担任转运使,完全把持了当地所有的税收。从此节度使的权利成为了军事、财政、行政三位一体的最高军事长官,基本成为了一个土皇帝了,也拉开了他们吞噬大唐的序幕。

财政、军权一把抓的节度使是巨大的隐患。

二、越来越大的藩镇

从唐睿宗景云二年,为防止吐蕃入侵,河西成为了唐朝的第一个藩镇,值唐玄宗天宝年,藩镇的数量增加至10个,藩镇的兵力不断扩充,占到全国总兵力过半。

藩镇的强大,让中央军到了“唯边州置重兵,中原乃包其戈甲,示不复用,人至老不闻战声。”的地步。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人兼任几个藩镇节度使的情况,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就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

节度使权利无限扩大的过程,也是其自我割据逐渐形成的过程,随着藩 镇权利割据,与朝廷权利的矛盾也就日渐增长。最终,朝廷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碰撞,“安史之乱”就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经过了七年的平叛,安史之乱才被完全平定。然而唐王朝在经过如此破坏后,不仅没有办法取缔藩镇这种制度,反而为了达到内地与边陲的实力平衡,在保 留边陲藩镇的基础上,继续在中原设置更多的藩镇。安史之乱的降将继续担任节度使之职,形成了范阳、成德、魏博的“河北三镇”,这些被寄予厚望的节度使又相继反叛,心怀恐惧的朝廷又在中央设置了宣武、武宁、忠武等藩镇,起到防御“河北三镇”。这样就达到了“以藩治藩”的目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原诸藩也因为长期与河北三镇的攻伐,有了野心。

而作为朝廷的财税重地的东南,为了进行把控,也设置了节度使,但其兵力一直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朝廷对其有着有力的控制,所谓“天下藩镇,东南最宁”。但忠心耿耿的`东南藩镇已经无法挽回大唐被蚕食的命运,这时的藩镇数量由十个增加到了四十多个。冗杂的藩镇,早就成了悬在大唐头上的一柄利剑。

三、大唐最后的挽歌

到了唐宪宗时期,朝廷试图改变藩镇割据的局面,开始对川西、淮西、等割据势力用兵。在长达十几年的不断高压军事战争的努力下,中央军终于消灭了一些割据的藩镇。其他强藩看到了朝廷的决心,纷纷向朝廷纳贡,表示臣服。结束了长达六十年的藩镇不上贡的状况。

表面上看,宪宗的削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朝廷的权利和威望达到了自玄宗以来的最大值。但是藩镇割据的基本病灶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和根除。

事实上,藩镇的节度使并不一定是最想维持割据的,他们手下的无赖、莽夫、和外族组成的募兵才是藩镇形成割据的根本因素。这些人世袭了藩镇作威作福的好处,非常恐惧朝廷将权威收回,每当削藩命令一下,这些募兵就会挟持长官,要求节度使保护藩镇的利益,空降的官员更是无法收复这些老油条。

于是,在宪宗死后,各地藩镇没有了强权的约束,又开始抬头。更糟糕的是,宪宗之后,历任皇帝不同程度的宠信宦官,宦官开始把持朝政。他们不仅结交藩镇节度使,甚至委派自己信任的人担任节度使。唐昭宗时的宦官杨复恭,与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勾结。在朝廷攻打李克用时,宦官与李克用通风报信,从中作梗,使朝廷大败。藩镇的势力与朝廷中的大臣和宦官盘根错节,势力完全渗透到了朝廷中,左右朝廷的政局。

随着黄巢起义的爆发,唐王朝的虚弱暴漏无疑,各地藩镇毫无作为,唐王朝的势力最终只能被压缩在以长安为中心的小区域里。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唐朝历史读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唐朝的历史意义范文06-17

唐朝送别诗05-05

唐朝诗人雅号范文06-01

回归唐朝活动方案07-03

唐朝著名诗人简介07-17

唐朝诗词名句大全04-16

穿越唐朝成李白04-19

唐朝七夕的诗词05-05

唐朝的李商隐04-07

唐朝五代时期的屯田08-27

上一篇:如何谋划明年工作讲话下一篇:伯都讷街环境保护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