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选择初中优秀作文600字

2024-05-08

历史的选择初中优秀作文600字(精选17篇)

篇1:历史的选择初中优秀作文600字

在遥远的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新星正冉冉升起,焕发出耀眼的光芒,这是一条苏醒的东方巨龙,一只腾飞的雄鸡,它就是——中国。《历史的选择》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从古至今所经历的苦寒和风风雨雨,也写了爱国英雄种种的光荣事迹。并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国就像那在寒冬盛开的梅花一样,在经受风欺雪压时,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也更因为中国在屈辱面前,选择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精神!

而且在《历史的选择》里有许许多多的英雄为新中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为记录历史的沧桑勇敢的踏平了前进的道路。例如:他,叶挺,在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时,毅然决然的拒绝了,当他面对空无一人、黑漆漆的牢房时,他包含心酸的写下了著名的《囚歌》;她,江竹筠,面对刑具毫无惧色,为了共产党,牺牲了年轻有珍贵的生命……我想就是这些伟大人物的辛酸付出和生命的牺牲,才换来我们生活的美好吧。

自从读了这本书后,我不免觉得我们现在有些人与那些爱国英雄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现在,有些可怜的残疾人因缺钱看病而被迫上街乞讨,人们不但不献爱心,还恶狠狠地骂道:“肯定又是骗子,唉,其实“骗子”一词的产生,不就是因为社会上有太多的人伪装乞丐去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而骗取钱财,这样不仅让人们产生了心理戒备,还连累了无辜的乞讨者。而那些爱国的英雄人士却奉献出自己的爱心:雷锋把自己的积蓄全都捐给了灾区:刘胡兰把钱放在窗户上让小偷去偷,并说:“世界上的小偷肯定是因为缺乏财务货物资才偷盗,只要他们有了这些东西,一定会改过自新的……而且我也认为人们应该像英雄们一样,多献出自己的爱心,不是有一句歌词叫: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历史的选择》这本书不但让我了解了中国的英雄人物,我们要学习爱国主义精神;学习英雄中西未果,做任何事都不能轻易放弃,要有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精神。既然历史选择了中国,我们就应该把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使生活更加美好!

篇2:历史的选择初中优秀作文600字

翻开《历史的选择》这本书,我不禁被里面讲述的一个个英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合上书本静静地回忆,一位位爱国英烈又浮现在我的眼前,李大钊、刘胡兰、董存瑞……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一股英雄豪气。其中,江姐的故事是我最喜欢读的,她的一生虽然短暂的,但她那坚贞顽强的革命意志,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她就像歌乐山上的一朵红梅,永远怒放,永不凋零!

江姐原名江竹筠,为了生计,从小做童工。高大的机器,她够不到,干活时必须坐在特制的高脚凳上,稍有疏忽,就会被皮鞭抽打。看到这里,我颇有感触,我们现在过着比蜜还甜的幸福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整天无忧无虑的,跟江姐的童年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

当我读到江姐不幸被捕,敌人对江姐进行严刑拷打时,我愤怒得握紧了拳头,真想狠狠地把这些特务揍一顿。江姐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当她被粗长的竹签钉入十指,她也没有忘记共产党的誓言。她写信告诉同志们:“竹签是用竹子做的,但是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多么坚强的共产党员,多么顽强的意志。想想我自己,平时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不前,真是惭愧。

记得有一次,数学老师发给我们一张竞赛试卷,拿回家之后,我才做了几题,发现有一题很难,想了好一会儿也解不出。我便把笔一扔,气呼呼地说:“不做了!”爸爸在旁边看到了,安慰我说:“别泄气,革命英雄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退缩,不动摇,你怎么被这点小困难就吓倒了呢?”听了爸爸的话,我重新拿起笔,经过静静地思考,终于解开了难题。还有一次,在学校的运动会上,我参加了800米长跑比赛,结果因为体力不支就中途放弃了。现在想想,江姐连毒刑拷打都毫无惧色,而我,因为一点小挫折就半途而废,真是不应该。

读完这个故事,江姐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她坚贞不屈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激荡着我幼小的心灵。江姐啊,江姐!你就像一朵永不凋零的红梅,永远活在我的心中。今后,我一定要高举你的旗帜,踏着你的足迹,学好本领,建设好伟大的祖国!

篇3:历史的选择初中优秀作文600字

关键词:统一性教学,选择性学习,研究

2001年我国开始了第八次课程改革, 《改革纲要》指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应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 并开设选修课程, 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 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1]此次课程改革强调选择性, 重视选择性学习。于是本论文对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研究分析。

一、关于选择性学习的概念理解

我国对于选择性学习的概念的理解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内蒙古师范大学郝保文副教授认为:所谓选择性学习, 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根据自己的才能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学习内容、方法和进度等的一种自觉自主的学习方式。”[2]

斯琴满都呼认为:“所谓选择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智能优势来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要求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作业和考试内容等的学习方式。”[3]

朱志平认为:“选择性学习是指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恰当的选择课程、选择教师、选择教学方式, 从而使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4]

上述观点都是认为选择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但是对于如何进行选择以及对选择的内容观点不一致。于是综合以上的观点, 本论文对选择性学习的做出的定义:

选择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完成课程标准为前提,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课程、任课教师、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进度、方法、学习伙伴、练习方式和评价标准, 从而使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关于选择性学习的策略

关于选择性学习的策略方面, 大概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提出“推荐作业”的方式。前苏联合作教育学派沙塔洛夫最先提出了“推荐作业”的方式。在现代马育伟的《尊重主体, 选择学习》中提出此观点。此观点就是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水平的作业。这种方式考虑到了不同水平的学生, 使能力强的学生能够进一步拓展, 而较差的学生能够跟上学习进度。自己完成作业使学生有种成就感,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二种观点提出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如顾泉洪的《浅谈初中数学选择性学习的特征及策略》和朱志平的《提倡选择性学习:新课程的一大特色》。初中历史课程通过几次的修订, 尽量满足了不同水平的学生。但是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的不同, 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喜好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

第三种观点提出让学生选择学习方式, 如在连跃华的《采用选择性学习方法,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新的课程标准提出, 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和习惯的学习方式来获取知识, 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各不相同的,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习效率。

教育专家们分别从不同的层面提出了选择性学习的具体策略, 我认为还存在不完善的一面。选择性学习的实施不仅受到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学校的管理、教师的指导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 选择性学习的策略理应加上:1.学校对选择性学习的实施的保障。2.加强对教师选择性学习的理论培训。

三、关于选择性学习的研究重点

不同的研究者对选择性学习的研究侧重点不同, 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研究重点:

有的注重选择性学习必要性的研究。如胡美秋的《语文选择性学习》中提出选择性学习的发展需求。这种研究是主要为选择性学习的实施提供依据。

有的重视学校选择性学习的研究。如向玉清《构建多元课程体系, 创设选择性学习平台》中提出在学校实施选择性学习的措施。这为选择性学习在学校层面上实施提供依据。

从研究重点来看, 大部分学者都在研究学校层面上的选择性学习, 没有人研究社会层面上或者是具体的课堂层面上的选择性学习。

四、选择性学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选择性学习的研究较多, 理论也比较丰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的选择性学习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 选择性学习的研究在思想认识上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这可能与我国长期实行应试教育的传统有关, 以教师的教为主。

2. 理论研究多, 实践研究少。选择性学习的大量研究者主要是理论工作者, 他们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阅读和分析, 得出了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而在教育实践方面关于选择性学习的研究较少, 即便有也没有深入具体的教学课堂。

针对这些问题, 选择性学习的研究在以下几方面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实践。

1.在思想认识上, 应高度重视选择性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2.在选择性学习的研究中充分调动教学一线的教师的积极性, 使他们在实践中去研究, 让理论工作者深入到教学的第一线, 通过对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提出更加可信的具体策略。

3. 自主学习的研究应该贯穿整个教育过程, 不应只局限于学校层面上的教育, 应该扩大到整个社会层面, 或是具体到某科课堂中去。

4. 自主学习的研究应该从实践需要出发, 把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选择性学习的条件、内容、策略方面, 以指导中小学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4-7.

[2]郝保文.《选择性学习—一种面向未来面向学生实际和提高质量的策略》[J].内蒙古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9, 4:14.

[3]斯琴满都呼.择性学习与学生发展的理论思考[D].[硕士学位论文].内蒙古大学, 2004:21.

篇4:历史的选择初中优秀作文600字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资料

初中历史知识的发生年代距我们的生活时代较远,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学习研究的对象和时代一去不复返,这也是历史知识教学的难点之一——难以直接观察、研究。大部分教师都将史料看成是促进历史教学的最佳资源,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运用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伴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史料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新能力、塑造学生情感态度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新课改的角度出发,史料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占有一定的比重。

一、历史材料的选择

根据我国现行教育教学的发展,初中阶段历史教材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主题,更是施教的根本基础。现有的其他参考资料,即使是史料也无法取代教材。由于初中生对历史的统筹体系观念不强,所以,过度重视史料而轻视教材容易造成对基本史实的片面化理解,更可能形成学生的单点片面思维。当然由于教材本身篇幅的限制,适当地补充一些史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而且还能增强历史的真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所以对于史料的选取,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历史教学资料的选取要注重其科学性

不能使本来简单的课堂复杂化。因此,有些简单的历史课,我们不必去准备大量的历史材料。这样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还可能会让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重点,也减弱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样的课华而不实,历史资料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历史资料的选取要考虑学生本身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

由于初中生比较喜欢接受易理解、易接受的事物,且初中生不喜欢被动地去接收、学习知识,这也不是现今课堂教学所希望的。所以,初中的历史老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选取一些简单明了但又深刻的历史事实,作为讲课的辅助资料。例如,在讲述一些关于中国古代史的知识时,很多历史教学工作者偏向于使用一些文言资料,进行相应的基础史料教学,初中生在进行史料学习时能充分贴近历史背景,获得对历史的感知。然而,很多学生面对佶屈聱牙、晦涩难懂的第一手文言史料时会产生畏难情绪,很难被学生掌握。在学习“女皇武则天”这一知识点时,选用《资治通鉴》中的一段对话,即“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黩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驭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这句话不仅难懂而且其史料发生背景亦相对复杂,不仅影响上课进度,还会增加学生对学习历史的排斥心理。所以,我们在选择史料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历史资料。

3.历史材料的选择要考虑所选择材料的真实性

历史材料本身的一大特点就是,学习历史就好像是体验历史的一个过程。学生通过真实的历史材料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升华总结,真正达到学习历史的目的。

二、合理运用历史材料教学

1.运用历史材料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对历史的高度关注

历史的过去性增加了学生学习历史的难度,很多同学只是死记硬背教材结论,严重限制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史料则恰如其分地对历史进行生动细致的还原,不仅活化了教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还能帮助学生领悟历史,增强其学习兴趣。这远远胜过于用学分、成绩、物质奖励等外部因素去刺激学生,那不是长久之计,带有很强的功利性。例如,“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老师可以向同学们提问:“为什么在春秋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请用事实加以说明。”

2.利用历史资料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近年来,新课改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这点,不是老师提供所有的知识,而是注重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历史工作者不仅要按照课程要求让学生熟记重点内容,还要循序渐诱,抛砖引玉,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培养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充分发挥史料的作用。对美国历史这一专题学习过程中,历史教学工作者可以给学生放一些关于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一战二战前后的美国的史料,这些史料可以图文并茂,将史料对比分析,让学生结合材料去分析、理解美国这几段历史的发展原因及结果,系统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对选择的历史材料要差别化运用

有很多历史材料都很丰富生动,但在运用时,也要掌握方法。对于那些可读性强,易感染学生、生动丰富的史料可以让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朗诵,营造一种仿佛时空穿梭回到历史中的氛围。也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学,去感受历史斗争中的血与火的血泪史,增强其对历史的认同感,以史鉴今,促成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除此之外,史料一般可以分成基本文字和数码影像类,我们可以根据初中生自身的习惯特点,可以综合运用这些史料。学生一般喜欢一些影像类的文史材料,可以接触一些比较感性的历史材料,更有助于形成对这一历史的第一认识,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初中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初步认识和后续学习兴趣的高低。例如,在讲原始社会这一章时,学生对这段历史基本上是一个极其模糊认识,所以,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古化石或者放映一些关于此类研究的视频。如果条件允许,老师还以带领学生进行室外考察,把理论知识带向实践活动,对于历史的学习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丰富、生动、恰到好处的史料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对材料和知识的自主搜集和整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同时,在提高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也有较大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翠萍.网络,让历史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6).

[2]陈德运,覃细红.浅析史料在历史课堂教学不同环节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09(24).

[3]范文娟.新课标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新探[J].新课程:新高考版,2008(1).

篇5:我的选择初中作文600字

暑假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乘车到湖边游玩出发前,妈妈在我的包中放了一大把糖果,说让我路上消遣吃,我高兴地点了点头。

来到目的地,我随手掏出糖果,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味道还不错!三下五除二,我很快就把它解决掉了。

此时的我手中只剩下一把糖果纸,放在手里挺难看的,干脆扔了它!对,神不知鬼不觉,反正湖边人有很多,只当什么也没有发生。还等什么?

这时,手中的糖果纸已不知不觉被我揉成了一团。正当我准备好扔掉它们的时候的时候,面前走过来一个六七岁的小妹妹,她弯下腰捡起草丛中的一个一次性杯子。瞧,她蹲下身,笑眯眯地把它捡起来,放入不远处的垃圾箱里,在阳光的照耀下,她的脸上洋溢着笑容,那笑容很甜,很灿烂。

我抬起头。不远处,散发着阵阵新翻的泥土气息。湖边,垂柳为它 “梳头”,娇艳的鲜花为湖儿上妆,爱唱歌的百灵鸟为湖儿伴奏,蝴蝶们在湖面上翩翩起舞。一株株绿树新苗随风晃动,湖边的草坪修剪整齐,一丛丛美人蕉摇曳点缀,一片片葱绿的竹林镶嵌在绿地间,好美!

不知怎的,我的手慢慢地缩了回来,脸涨得红通通的。我的手握得更紧了。我低下头,生怕被别人看到。当时我又惭愧又后悔,我赶紧走到不远处,把糖果纸扔到了垃圾桶里。

就这么一丝淡淡的笑容,改变了我心中蠢蠢欲动的懒惰;

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改掉了我身上乱扔东西的习惯。

我要做星星绿叶,使花儿更艳;

我要做朵朵白云,令天空更蓝;

篇6:我的选择作文600字初中

太阳依旧东升西落,依旧是一天24小时。对任何人来说都不会变,也不会变。但是,每天,我们要面对的选择都在不断变化和更新。每个人都要在人生、幸福、不幸的十字路口做出选择。

“不要恶小,不要善小。”善与恶的区别在于我们的思想。如果你选择“积极”,你的未来会很光明。而你选择了“邪恶”,那么无尽的黑暗就会像潮水般向你袭来,你最终会倒下。树叶选择在秋天枯萎,成为土壤的伴侣,为来年的新芽提供营养。我们呢?我们是否也选择枯萎?没有!我们不能!我们的枯萎只能带来不幸和悲伤。

我们做什么呢

我,一个刚刚进入初中的小女孩,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迷了路,只能在原地徘徊;我面前有无数种方法——认真完成作业;不认真完成作业;按时完成作业;未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上课不认真听讲;我很想选择,但是我害怕!恐怕我不相信我所看到的。恐怕这一切都是假的。我害怕如果我做了错误的选择,我会掉进无底的深渊。我害怕!我没有勇气面对一切!

什么是“丁”响?这是什么?我抬头,却睁不开眼睛。哦,是太阳。太阳?是太阳!我心中的黑暗正在慢慢融化。我有勇气面对一切,选择一切!因为这光芒不仅融化了我心中的黑暗,也让我感受到了光明和爱,所以我可以拼命奔跑!

篇7:我的选择作文600字初中

既然都留有遗憾,不如选择自我。

庄子在河边钓鱼,君主请人来请庄子辅佐自己,庄子只问那二人是愿意夹着尾巴在泥土里爬的乌龟还是被人供奉的那只?无疑,他们和庄子一样,都选择了前者。庄子不愿入朝为相,虽有高官俸禄,但他不为所动。庄子宁愿选择自我,他宁愿过贫困的生活也不愿入朝为官至少这样他是自由快活的。

庄子选择了自我,却令他与贫困快乐相伴。他选择了自我,这是那位君主的遗憾,相反的,却是庄子的选择令他拥有自我。

孺子创始人——孔子也选择了自我!他拥有才华却不被重用,但他并未放弃。相反,他却依旧坚持,传道授业解惑。最后,他的弟子记录了他的言行,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岁不被重用,但才华横溢。他坚持选择自我,弟子三千,虽不至于个个皆贤人也同样都学富五车。

选择,人生处处面临选择。就像选择题一样,有选择对的,偶尔也会有选择错的,正确和错误是没有一个标准和界限的。有位旅客在小站下车。问站长此地的两家旅馆,自己应该选择哪一个?站长却说:“无论选择哪个,都会后悔没去另一家。”站长即回答了问题,也说明了两家都不怎么样,并且说明了:选择,永远都是令人遗憾的。

与其在一与二之间徘徊不定,不如听从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想法。哪怕选错,或许留下的遗憾少于别人替你下的决定。无论你在一与二之间选择哪一个,多年以后,就算成功,你也会遗憾,同样都会留有遗憾,不如选择令自己快乐的,选择自我,或许会得到一些什么。

篇8:历史的选择初中优秀作文600字

一、创设情境, 感知历史, 把握趣味性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对面前展现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和意志的伟大, 这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 它可以使学生产生稳定而持久的注意力, 使感知更清晰、记忆更牢固、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 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历史情境, 增加问题设置的趣味性, 从而激发学生的高涨情绪, 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从课前导入着手, 例如通过《袁世凯率文武百官到孔庙祭孔》的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提问:袁世凯为什么要这么做?目的何在?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最终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这里我们不一定要求学生把一个个问题回答得清清楚楚, 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 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探究的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找到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当然, 同样的问题, 用不同的方式提问, 所达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直接问: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显然对学生来说是索然无味的。又如, 在讲到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时候, 我改变以往教师介绍或直接提问的方法, 通过学生活动, 也就是让几个学生扮演相关人物, 通过他们各自的文章和语言描述让学生猜猜他们扮演的分别是谁?这样的问题虽然简单, 但是通过学生表演, 自己感受, 不仅增加了学习情趣, 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印象和记忆。

二、巧设问题, 引导思维, 把握问题的启发性

历史教育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 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的学习, 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从而为学生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挖掘奠定基础。

新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历史问题, 以利于学生的探究式学习, 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如在学习明清经济发展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明朝末年, 广东学子从广州出发沿内河赴京赶考, 沿途经过哪些地方?会看到明末社会的哪些情况?要求学生展开合理想象, 讲述旅途见闻。这个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情绪明显活跃, 学生就会从所学过的内容的回顾与思考中得出结论。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学生会根据所学知识, 经过独立思考, 同伴合作, 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

三、难易得当, 面向全体, 把握层次性原则

新课程下历史课堂问题的选择与设置必须要围绕教学三维目标, 问题的设置不是越难越好, 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在设置问题时, 应难易得当, 面向全体, 有清晰的层次, 尽量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机会回答, 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本课中, 如新文化运动的标志、阵地、口号、代表人物之类的简单基础问题, 可以鼓励后进生回答。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本课的重点, 我采用的方式不是直接让学生从书本中找答案, 而是运用材料分析法突出和突破, 在幻灯片上显示四部分材料, 第一部分:“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 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陈独秀。第二部分:“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 …当以科学与人权 (即民主) 并重。”陈独秀《敬告青年》。第三部分:打倒“孔家店”——吴虞。“我翻开历史一查,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仔细看了半夜, ……满本都写着‘吃人’”——鲁迅《狂人日记》。第四部分:文学要“须不避俗字俗语”——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推倒……贵族文学, 建设…国民文学。——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通过课件上四部分材料的依次闪动让学生概括出新文化运动“四提倡、四反对”的内容。这部分材料文史结合, 对后进生有一定的困难, 可以交给中上生完成, 最后结合内容说说新文化运动的“新”主要表现在哪里?这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可以让优秀生、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来解答,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而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表现因地制宜。

四、设疑诘难, 创新提高, 把握问题的批判性

历史学习的批判思维表现在对传统的结论、观点能够大胆质疑问难, 对前人积累的知识能够正确地分析批判, 从而获得新的思维成果。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 而且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如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在思想上的大一统措施, 教材对此是肯定的, 是汉武帝文治武功的标志, 是中国历史大统一的标志, 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标志。教师在这里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内容, 更要引导学生思考“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对当时及后世历史的影响。汉武帝的“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在性质上讲同出一辙, 从此之后“百家争鸣”局面不在, 文化与思想又被重新禁锢起来。在历史教学中,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发难, 对训练学生的独立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而且对于当今的中学生──信息广泛, 视野开阔, 且求异心理和探究心理强, 只要教师引导得当, 是会收到很好效果的。

篇9:历史的选择初中优秀作文600字

【关键词】初中 历史 史料 选择 运用

史料的合理选用,这既可以丰富课本的已有内容,也可以给学生理解史实和课本知识提供有力素材。这不仅可以起到显著的教学推动效果,这也会让学生的知识面有所拓宽,会让学生对于史实的理解更加深入与体系化。

一、史料选取要贴近学生认知水平

教师在选择史料前要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史料的选择要科学合理,能够起到对于课本内容的辅助效果。教师在选择引入史料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是一个基本点。很多史料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尤其是那些涉及到古汉语或者文言文的内容,这些素材学生不仅在语言上可能有理解障碍,学生如果没有完备的历史背景知识,对于这些内容的感知很可能只是停留在表面。这些问题都会在课堂上出现,因此,教师选择史料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了解哪些史料是能够被学生理解与吸收的。在这样的基础上选择引入课堂的素材才能够起到显著的教学辅助效果,不仅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轻松,学生也可以以一个不一样的视角理解课本上谈到的那一段史实,这才是将史料引入课堂应当起到的效果。

在教学《汉朝的兴盛》一课时,介绍汉朝兴盛的历史背景时,向学生出示了一段材料:“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考虑到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解释了“醇”、“驷”两个字。这时学生就读懂了这段材料:皇帝出行也找不到同样毛色的四匹马来拉车,有时宰相将军出门只能乘牛车,我进一步提示学生:这是我们从材料中得出的直接信息或者叫做表层信息。我让学生思考,从这一段史料中大家还可以得到哪些深层次信息,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了起来。这一段简短的史料可以很好的和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发生关联,在将这段史料引入课堂时教师对于难点内容展开解析是很有必要的做法,这样才能够消除学生理解这一记载的文字障碍,让学生能够读懂史料,并且从史料的表层含义和深层次含义的逐渐深入的剖析中来感受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这样的史料教学的展开过程充分发挥了史料的辅助效果,也给学生理解课本内容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二、生活化的史料的灵活选用

不少史料都是出自古书,或者是一些典籍中的文学记载,这样的史料确实有着一定的教学价值,但是学生理解文本很可能障碍比较大。教师除了可以在实际教学中选用这类史料外,也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学生更感兴趣并且更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素材,生活化的史料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史料并不仅仅可以以文字的形式存在,不少图片、图画乃至漫画都可以是教学中的辅助,这类史料不仅可以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增强理论知识学习的趣味性,能够起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推动效果。在教学有的框题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图画、音频或者视频类的史料信息,让学生在观看赏析这些内容的过程中以不一样的视角感受历史,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也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

在教学《维新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一课时,讲到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时,我使用了两张历史漫画。我首先给学生分别呈现了两张作品,然后分别提出了一些引导问题。针对第一幅漫画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图片中的龙代表的是什么?众多的人物又代表的是什么?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针对第二幅作品《时局图》,提出的问题是每一个动物分别代表的是哪个国家?它们所在的位置有什么寓意?图片带给学生的冲击力远远强于文字,学生看这两幅图都非常认真仔细,从中得到了不少信息。以图片的形式来展现史料不仅可以让学生有耳目一些的感觉,这种直观的信息呈现形式也可以给学生理解文本提供很好的帮助。

三、发挥史料的教学推动作用

将史料引入课堂是为了给文本知识的教学带来辅助,教师在选择史料时要进行仔细筛选,要利用那些真正能够发挥效果的素材。有针对性的选取史料内容才能够起到教学推动作用,这也是利用史料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教师不仅选取史料时要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在课堂上呈现史料、引导学生一同分析和感受史料时采取的方法也要合理。如果是那些含义很丰富的内容,要指导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剖析,让学生真正获知史料中传达出的信息,这样才可以体现出史料的教学推动作用。教师不仅要将史料引入课堂,后续的史料解读、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讲授《新文化运动》一节时,在导入新课我运用了以下几张图片:魏源、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的图片资料,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结合图片思考,中国的有识之士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目的达到了吗?学生进行思考后有了自己的观点,比如有的学生指出:魏源作为最早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主张向西方学习器物,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大家纷纷结合自己了解到的内容发表看法。图片是一个诱因,是激发学生思维的诱导剂。以这种形式利用史料能够起到非常明显的教学推动作用,并且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逐渐深入。

【参考文献】

[1] 刘春阳. 史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 河南大学,2014.

[2] 夏雨. 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的有效运用[D]. 陕西师范大学,2014.

篇10:历史的选择初中优秀作文600字

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这次疫情爆发之后,各地都派来白衣部队支援湖北。这些白衣天使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战斗,他们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别人,现在出现一些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这种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极大。只要你不戴口罩面对面咳嗽,打喷嚏,一些肉眼看不见的飞沫就会趁机飞到别人身上,就这样,病毒就可以在别人身上安家了。所以出门一定要戴口罩。

这种病毒威力极大,许多白衣天使都在与它搏斗。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无声无息地展开了。虽然这场战争很可怕,但是我坚信我的祖国一定会赢的。

现在,无论是湖北本地的医生还是从外地来的医生都在和新型冠状毒斗争,他们没日没夜的工作,就是为了救回一些无辜的人。所以,我们要尊重他们。还有许多解放军也奉命赶来支援湖北。

就在这危急的时刻,全国人民携手抗击病毒,大到医生,科学家;小到普通老百姓,所有人团结一心,一起抗击病毒,胜利终究属于我们的。

钟南山老爷爷已85岁高龄,却坚持去抗击疫情一线。他在这场抗疫情战斗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还有许多科学家也在努力研究疫苗,他们都是这场战斗中不可缺少的人。

白衣天使们加油!我的祖国加油!我也要加油,我要成为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初中疫情期间我的选择作文600字三

疫情期间学习作文6篇

-05-10 10:08:12

篇11:《历史的选择》读后感600字

历史是一片汪洋大海,大海里藏着我们最珍贵的回忆;历史是一座大火山,火山烧去了痛人心扉的记忆。读了《历史的选择》使我明白,中国的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把我们从水深火热的旧社会之中解救出来,创造了今天美好、幸福地生活。在历史的长河中,又有多少革命英雄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还有那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倒下的一位位不知名的英雄,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写了新的中国!读了《历史的选择》之后, 我印象最深刻的人就是江竹筠了!江竹筠 1948年6月14日因为叛徒出卖,在万县被捕。当敌人知道了江竹筠的身份后,便千方百计想从江竹筠的口里得到川东暴动组织的名单,可江竹筠的回答只有一句话,不知道。之后,敌人用了许许多多的酷刑,妄想从江竹筠的身上打开一个缺口。可江竹筠的态度一次比一次坚定,她说:“你们这是野兽行为,你以为刑具是万能的,我看是无用的”。最后她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之下。现在新中国成立了,我们不再受到别国的欺侮了。

瞧,我国成功收复了香港、澳门, 成功举办了奥运会,残奥会……杨利伟,中国第一个登上月球的航天员,是人民的航天英雄;王顺友,为了祖国的建设,倒在了职业岗位上;宋鱼水,一个手拿“金法槌”的好法官……中国的今天是无数人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和辛勤劳动换来的,现在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当八路军,更不是打鬼子,而是努力学习,来创造祖国,建设祖国,让祖国更加强大!

篇12:初中生选择话题600字作文

几年前,每逢周末,我都要去表哥家里玩,有一次是最不能让我忘怀的。那天,我刚会学骑车,于是便骑了辆自行车,摇摇摆摆地骑回表哥家里,幸亏我幸运,一路上都在想今天玩什么,刚学会骑车的我竟然没有摔下去。

过了一会儿到了小区门口,我双脚蹬地,手紧握刹车,自行车便停了下来,我推着车向表哥家走去。

刚一敲门,表哥便让我先在门外等着,他马上就来。当他出来时,手中拿了两把弹弓,笑嘻嘻地对我说:“走,咱们逗狗去。”我一听来劲了,兴致勃勃地推车跟表哥走。他走到一栋楼房门口,发现有一只小狗在摇尾巴,开始时就是摸摸它的毛,后来表哥让我用弹弓去砸它。我起初有些犹豫,但一想到一定很有趣,便没有再多想了。于是,我们开始用弹弓打那只小狗,当我们把小狗打得乱窜时,狗窝里又冒出一只狗,一看这只狗一脸的凶相,就知道不是好惹的,刚想跑,想起自己的自行车,于是我骑上自行车,虽然摇摇摆摆的,但总比那只狗要快。当我快要出小区时,突然自行车前出现一道黑影,之后我便趴在了地上,愣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我撞倒一位老人!

他头发花白,脸上也十分沧桑,还有那饱经风霜的手,都让我害怕。我害怕他会将我的自行车拴住,我也会走不掉,那么随之而来的就会是追赶我的狗!我的心“怦怦”直跳,当他听到狗在不停地叫,而且声音越来越近,他似乎明白了我的处境,于是他慈祥地说:“孩子回家去吧。”当时我的脑海里一片空白,只知道后面有一条狗在追我,便头也不回地向家里走去,却忘记了说一声谢谢……

故事到这里也就结束了,我回想起来,才发现自己是那么的自私,而那位老人,却舍己为人,而没有过多的要求,从而让我懂得了帮助他人。

篇13:历史的选择初中优秀作文600字

摘 要:初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分析史料得出某些历史结论,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而且更有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史料的选择上,首先,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史料;其次,材料选择要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第三,史料选择的时机、形式以及史料的数量和难度要适度。这样才能使史料能更好地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服务,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科学精神以及历史地、辨证地分析问题和通过历史表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史料选择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4-0060-02

梁启超曾经说:“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可见史料不仅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更是再现历史的基本素材和依据。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引用的文献材料就有几百处之多,既拓展了教材的深度,增添了教材的难度和生动性,又加强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给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历史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点的历史情景想像。”“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教材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分析史料得出某些历史结论,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而且更有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上的史料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图文史料和音像史料,包括各种典籍、图标、笔记、碑文、图画、文物、民谣以及与之相关的数据、图片,纪实类的影视片、录音、实物等等,还有像课本中的“日积月累”、“小资料”、“议一议”等栏目和教材、图册与注记,这些都是史料。那么,面对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选用哪些史料才适合初中学生的接受水平,才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

一、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史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记忆力明显提高,思维更加敏捷。历史具有过去性,提供相关的图片、音像等资料,可以化无形的历史为真实的存在,学生就会身临其境,深受感染,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笔者在讲述《日本明治维新》一课时,以“佩里公园的纪念碑、佩里雕像”等图片,以及如下文字“… …在神奈川县横须贺市建立了一座佩里公园,在当年美国黑船登陆的地方,树立了一座纪念碑,上面有当时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亲笔手书:北米合众国水师提督佩里上陆纪念碑。在佩里公园,每年都要举行民间自发的开国纪念活动——“黑船祭”。耐人寻味的是,表演时,入侵者的佩里将军——那位用坚船利炮敲开日本国门、迫使其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美国人被塑造成了英雄,而日本人自己被塑造成了滑稽可笑的角色。”这段材料中,传统的“侵略者”与“被侵略者”形象的强烈反差深深吸引了学生,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材料选择要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重点、难点是我们教学的重头戏。如何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每一位教师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要达到的目标。其中,史料教学是教师必然采用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史料展示“历史的细节”,不仅能把抽象的历史问题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而且通过史料的阅读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养成史论结合的学习习惯,从而为课外自学提供能力基础。比如,在讲《近代工业兴起》一课时,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目的、实质、评价是重点也是难点。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设计采用如下史料:

第一组:《太平天国北伐》图片;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图片;《慈禧太后》图片并配上文字“我要自强,给我药方”。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洋务运动的原因“内忧外患”。

第二组:《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的分布图》,重点标注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水师的地点。清政府加强军事,强增海防进而对内镇压农民革命,对外抵抗侵略,巩固其统治的目的一目了然,其实质地主阶级自救运动也水到渠成地引出。

第三组:《后膛钢炮》、《江南制造总局炮厂机房》的图片,以及文字材料“轮船招商局成立近十年间,将中国航运权成功收回五分之三,已有‘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的美誉,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从而破除了西方人的封锁垄断。图片和文字材料两相呼应,打开了学生思路,洋务运动的评价就很自然地总结出来了。

三、选择史料要适当、适度

(一)史料选择的时机要适当

要能恰到好处地突出课堂教学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二)史料选择的形式要适当

要适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最好是图片、漫画等直观生动的史料和文字史料相结合。

(三)史料选择的难度要适度

尤其是中国古代史部分,因涉及古文史料较多,要注意配以适当的注解或配图来降低学生阅读的难度,增强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和分析。

(四)史料选择的数量要适度

课堂教学中史料的运用要少而精,要围绕重难点,不能以材料贯穿始终。若如此,虽然是在尽力体现论从史出,但却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容易让学生产生阅读疲劳,而且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14:历史的选择初中优秀作文600字

70年前,日本的铁蹄践踏我们的领土。从此,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地区蔓延,四处烧杀,抢夺,几十万人生灵涂炭。日本侵略者又将南京老幼妇孺30于万人残忍杀害,血染红全国的天,也使中国人的心开始颤抖......终于,后,山穷水尽的日本人签下了投降条约,离开我们的领土。

70年后的,我们怀念历史,不忘过去。观看姗姗来迟的那场阅兵仪式。

歌曲响起,在耳边回荡,使我体会到了当时军人们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习主席在“红旗车”中进行阅兵,从士卒们嘴中的话“为人民服务”使人们懂得了军人如此爱国。

阅兵仪式开始,首先抗日老兵队,他们虽然不像70前那样年轻,那样敏捷。但是岁月留下的皱纹,不时的微笑和胸前的.奖章,都使人们止不住称赞。还有些战士,在战争中不幸牺牲。虽然他们已长眠地下,无法见证几十年后这隆重的阅兵仪式,但是他们的后辈带着他们的眷顾目睹着这让人心血沸腾的一暮暮。

老兵过后,就是祖国做出贡献的军队新兵,他们手里拿着枪,高昂着头,从天安门前英姿飒爽的穿过。兵器队紧随其后,我不禁想:若几十年前,我们有现在的武器装备,而不是小米加步枪。日本侵略者怎么敢侵略泱泱中华呢?

阅兵结束后,一队队和平鸽和一簇簇五颜六色的气球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烈士就仿佛出现在我面前,我想大声的对他们说:“烈士们,你们的牺牲没有白费,你们用鲜血换来的土地,如今已经如唐朝一样繁荣昌盛。”

篇15:历史的选择作文700字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一个预示着彻底改变中国的秘密大会在上海举行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为了争取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勇于牺牲,勇于付出,进行了28年的革命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在1949年10月1日这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走向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回顾一下抗日时代。那时候,人们吃的东西少,穿的衣服也破烂不堪,还时不时受到鬼子和国民政党的袭击,生活十分困难。

如过没有共产党还会有我们现在这带着美好的生活吗?答案肯定是:没有。共产党是中国历史和人民唯一的选择,它使中国从“东亚病夫”之中解脱了出来。用以前的.生活和现在对比,那简直是天差地别。现在人们不愁吃,不愁穿,生活过得十分美好;如果是以前的话,能活下来都不错了!

在抗日战争,出了许多抗日英雄:刘胡兰,杨靖宇,马本斋……他们把自己的生命投入了红色革命之中去,他们都是我们的好榜样。当然,有伟大的抗日英雄,也有无耻的卖国贼,就例如汪精卫。当抗日战争爆发时,他身为国民政党最高国防部副主席,国民政党副总裁,居然公开向日本方面投降,出卖国家,残害人民,犯下了滔天大罪,是不可让饶恕的千古罪人。

为什么日本鬼子和国民政党反动派会失败?日本入侵别的国家的野心太大了,这当然会失败;但是国民政党装备精良,弹充粮足,飞机,大炮应有尽有,它还有美国方面的支持为什么会失败呢?是因为它们不为人民着想,苛捐杂税,名目繁多,还随意抓夫拉丁补充兵源,搞得民不聊生。我记得毛泽东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如果你的心中不想着人民,那么即使你在怎么强大,人民也不会忠于你。共产党虽然装备简陋,但却从不会碰人民的一根一线,所以得到人民的拥护。

历史和老天是不会看走眼的,只要你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勇于牺牲,勇于付出,人民就会拥护你。

篇16:历史的选择初中优秀作文600字

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共产党于197月23日成立了,毛泽东、朱德、陈毅于1928年4月在井冈山胜利会师。这两个关于共产党的重要日子,标志了中国注入了新的力量。从此,共产党走过了28年艰苦卓绝的日子,才正式宣告新中国成立。

我也是信奉共产主义的少年,胸前的红领巾标志着我的理想:当好一名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以后学习要奋进、踏实,脚踏实地的应对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考试。品德上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与同学之间团结互助,这才能对得起自己胸前的红领巾,当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

我以后也要勇于创新,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立足。为党和国家争光,为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添彩!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全民手拉手。不仅要奔小康,还要为党着想。党的三个代表思想要牢牢记在心中,党为人民造福,人民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党,为国家建设科学的阵地。

篇17:历史的选择初中优秀作文600字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有效  选择史料  原则

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在历史教学中离不开对史料的分析和运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历史教学就是一种史料教学。然而在史料教学被广泛应用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明显。一些片面的、失真的、晦涩的史料在课堂教学中司空见惯,而真正有价值的史料往往被忽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选择有效的史料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历史。

一、可读性原则

读懂,是分析理解一则史料的前提。史料的可读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占据首要地位。史料是否可读决定着教学环节能否顺利进行。初中历史课堂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初中生。根据初中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教师在选用史料时要精到,但更要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所选史料应易于理解、难易适中。首先,史料中不应出现生僻字,即使出现也应注明拼音及相应的解释,尤其是文言史料。其次,史料的行文格式和表达方式要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

在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南方经济的发展》一课的讲授中,教师常常会引用下面两则史料: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汉书》

江南之为国盛矣。……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发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倾,膏腴上地,亩值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郡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教师引用这两则材料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南方经济发展的状况,但第一则史料中“或火耕水耨”、“还给”、“亡”几处都不好理解,七年级的学生古文水平一般,很难读懂这则史料,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对这几处作出注释。

第二则史料非常详细地描述了江南经济发展的面貌,但对初中生来说却过于繁杂,而要想读懂更是需要一定的古文功底才行,所以可以将第二则史料稍作删减:“江南之为国盛矣。……民户繁育,……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发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样将一些教学中不需要而又难读懂的部分删掉,就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可读性。

教材是师生交流的基础,因此对教材中史料的正确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即便是教材中经编者精挑细选、反复考证的史料也有不尽完美之处。例如:华东师范出版的初中历史教材在《生产技术的进步》一课引用了这样一段史料:

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管子·海王》

这则材料出自《管子·海王》,其史学严谨性自然不必多说,但是这则材料出现了一些名词“耒”、“耜”、“铫”、“轺”等,成年人都不可能知道的器具名称,更何况是学生呢?而史料中的“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虽然都是常见字,但其用词方法与现今截然不同,刚上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是不可能读懂的。

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初中历史教材中,绝大多数文言史料都会有原文翻译。但凡是文言史料,不论繁简都附上原文翻译,反而会使学生过分依赖翻译,不利于学生古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笔者认为,只对文言史料中学生难以理解的个别字词进行标注即可,要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另外,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初中历史七年级上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中提到“髹(xiū)漆工艺”,书中只对“髹”字标注拼音,却并未对何为“髹漆工艺”给出解释。编者应对教材中不常见的名词标明注释,方便学生理解。

二、真实性原则

史学的首要任务在于求真,而客观历史是不能重现的,也就是说历史学科所要关注的对象是不能直接观察和感知的。这一学科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不可能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历史课的学习必须借助史料,教师只能尽最大的努力让所讲授的知识更加贴近历史真相。因此,历史教师在选择史料时一定要注重所选史料的真实性,应尽可能使用第一手资料,并提前考证。

例如,《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对北宋都城汴京的百姓生活和风俗习惯的形象绘制,为研究北宋历史提供了有价值的证据。北师大出版的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17课专门对《清明上河图》进行探究,可见其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教师在讲授北宋的社会面貌及商品经济的繁荣时也常会用《清明上河图》来进行佐证及说明。原本是恰到好处的史料,但在使用时却经常会出现错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称宋本)一经问世便得到众多画家的追捧,一代一代竞相临摹,而同一题材的长卷更是有数百本之多。其中以明代仇英的《清明上河图》卷(称明本)和清代宫廷画家陈枚、孙祜、金昆、程志道五人合绘的《清明上河图》卷(称清本)最为著名。明本反映享乐主义,清本所画多为江南景象并非汴京,而且刻意回避官民冲突,体现官本思想。只有宋本从现实出发,描画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市井之间皆为真实写照,官民皆有表现。另外,三个版本中的衣着服饰、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及建筑规格都带有各自朝代的鲜明特征。所以说,如果教师不能对它们进行甄别,在选取史料时极易出现错误,一旦使用错误就会误导学生,并影响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选取不同视角的史料,帮助学生从多角度解释历史,在多元价值下培育历史思维,培养学生形成辩证的历史观。例如,在讲授“五四爱国运动”过程中的“火烧赵家楼”一事时,教师可以出示这样两则史料:

“我在里面,听了砰然一大声,知道大门已撞倒了,学生蜂拥而入,只听得找曹某打他,他到哪里去了。后又听得砰砰嘣嘣玻璃碎声,知道门窗玻璃都打碎了。继又听得磁器掷地声,知道客厅书房陈饰的花瓶等物件都掷地而破了。”

“仲和(即章宗祥)在锅炉房,听到上面放火,即跑出来,向后门奔走,被学生包围攒打。他们见仲和穿了晨礼服,认为是我,西装撕破。有一学生,将铁杆向他后脑打了一下,仲和即倒地。……”

——曹汝霖《一生之回忆》

“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愿意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学生去遵判服罪。”

——梁漱溟《论学生事件》

然后提出这样的问题“火烧赵家楼对不对?大家如何看待火烧赵家楼事件?”关于“五四爱国运动”的评价,教材中有着明确的表述:“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如果仅以教授知识为目的,这就已经够了。但是如果想展现最为真实的历史,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反思意识,引导学生思考,这两则材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至此明显超出了就“五四”谈“五四”的局限,能引导学生思考究竟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爱国,教导学生要理性爱国,从而可以延伸至钓鱼岛事件中国民众砸日本车、砸日本店铺的过激行为。虽然不要求每位同学都必须谈出自己的见解,但却能使学生的思考深入,不迷信教材权威,形成对历史研究求真求实的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所引用的史料最好要注明具体出处,这样既可以提高史料的真实性让学生信服,又便于更好地理解所引史料的确切含义。其实对于这一点,就算是教材也有纰漏之处。以北师大版初中教材为例,有作者有出处的注释占大多数,但除此之外还有三种情况:一是有作者无具体出处。如八年级上册第16页雨果的话、34页李鸿章的话、49页陈独秀的话、74页孙中山的话等。二是无作者有具体出处。如八年级下册75页所引史料只注明出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并未将作者胡绳的名字标注其上。三是无作者无具体出处。如八年级下册64页材料二、61页的数据材料、九年级下册65页的数据材料、116页的英文材料等。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作用自然不必多说,如果连教材中的史料都不能具备充分的真实性,更何谈利用史料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呢?所以,凡是引用史料,无论是教师还是教材都应尽可能为所引史料标注具体出处,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的公信力。

三、趣味性原则

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选择的史料在真实性的基础上,也要注重趣味性。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自制力较弱,上课容易走神。教师要想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地参加课堂教学活动,所选史料必须具有趣味性,尤其是对七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兴趣越强,学习内容就会越吸引他们,越能够让他们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索。

历史教科书由于篇幅有限,对部分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描述都很单调,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初中生形象思维较强,他们更易接受生动具体的史料。图像史料最直观形象,本身就具有趣味性。并且,通过学习心理学我们知道,学生对于图像所传达的信息记忆更牢固,保持时间更长。在涉及某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时,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讲授,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人物形象丰满、事件丰富厚重。对于枯燥的数据材料可以转化为表格或图形,明白清晰、一目了然,便于学生提取信息。对于重要的历史场景,通过音像资料将其“再现”要比教师单一的口述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除去图像史料,将历史故事引入课堂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相较于图像史料,历史故事更具有启发性,更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扩展学生知识面。但要知道,历史故事不同于文学和戏剧,它必须以史实为依据,在史实之上进行合理的推测。因此,历史教师在引入历史故事时应注意这样几点:首先,与教学内容相关。虽说选择有趣味性的史料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并不意味着所有选用的历史故事都要具有趣味性,更不代表只要是有趣味性的故事都可以引入课堂。历史故事一定不能偏离历史脉络,一味追求趣味性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只能使学生得到一时的满足,却不能获取系统的历史知识。其次,故事要有新鲜感。现在的初中生思想都很活跃,了解的东西特别多,像大禹治水这样的故事再讲也没太大意义,所以要尽量选取新颖的历史故事。例如:在评价武则天时,为了使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同时提高学生兴趣,可以给学生讲武则天与唐朝著名诗人骆宾王之间的故事。武则天要登基称帝,改唐为周时,天下骚动,当时的扬州长史徐敬业领兵起义。骆宾王为此撰写了《为徐敬业讨武瞾檄》。这篇檄文堪称古今第一骂文,把武则天的所作所为,从个人隐私到政治态度,方方面面里里外外骂了个淋漓尽致。但是武则天看后不但不生气,反而夸赞骆宾王好才学,并责怪宰相为什么没能把如此人才招揽来为朝廷效命。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选取有效的史料,除去掌握以上三点,还应把握好史料的引用数量。史料是辅助教学的,一味地依赖史料,事无巨细地呈现各类史料,反而会降低教学的效率和效益。教科书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依托,更是师生间相互沟通的基本载体。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还是应当以教材为主,切不可“喧宾夺主”,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史料的分析和解决上。何况,过多地运用史料不利于历史知识的完整化,还极有可能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产生厌学心理。而不顾及各类史料证据价值的差异,只顾堆砌史料的做法更是不可取的。

————————

参考文献

[1] 杜芳,刘汝明.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 左卫星.文字史料引用中可读性问题的思考[J].历史教学问题,2014(4).

[3] 姜常虹.绘画类史料的合理解读与有效利用——以《清明上河图》在教学中的运用为例[J].历史教学,2014(21).

[4] 包卫.史料教学:从手段到目的[J].历史教学问题,2012(3).

[作者:王艺润(1991-),女,辽宁朝阳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刘芳(1965-),女,辽宁阜新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教授,博士。]

上一篇:人教必修三四名句名篇及答案下一篇:工程流体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