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打破了行业壁垒

2024-05-21

互联网金融打破了行业壁垒(通用2篇)

篇1:互联网金融打破了行业壁垒

互联网金融打破了行业壁垒

“互联网金融”一词早已经深入民心,甚至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将引导“第三次工业革命”,互联网金融已经改变传统的金融经营模式。

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使金融商业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新的经营业态产生、发展并不断壮大,传统经营模式发生重大改变。围绕互联网金融对金融功能的分解与重组影响,互联网金融已改变了金融经营的商业模式,并对社会生活和经济行为产生了变革性影响。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领域的变革不可避免带来了社会变革和经济转型。

首先,互联网金融直接促使了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随着网络和自助设备的普及,人们可以不在现场接受金融服务,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大大提高。没有一家金融机构敢于忽视这种发展趋势,网上银行、网络金融等成为各类金融机构拓展业务的重要平台。过去开办营业部、分支行等分支机构、网点的传统做法,正越来越不合时宜。其次,互联网金融改变了金融功能的实现形式。网络等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普及,逐渐由工具角色发展到经营商业模式的转型推动,互联网不再是金融经营的实现工具,而且改变了金融经营的商业模式。互联网金融催生了金融功能重组下的新业态。

互联网金融领域出现的两种最为引人注目的新型经营业态是,第三方支付和网络借贷。两种业态从金融功能角度,实际上都是实现了资金集合和风险管理功能的融合。传统金融机构在经营同样金融服务时,并没有实现对资金归集和风险管理这两种金融功能的有效融合。比如,网上银行支付并不对客户的交易风险管理有所帮助,网上银行业务实际上仅是将网络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并没有改变银行经营的商业模式和金融功能实现组合形式;P2P等网贷模式,实际上是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了资金归集和风险管理的金融功能,而这些功能过去是独属金融机构的。这也意味着,互联网金融打破了金融行业壁垒。

篇2:打破壁垒 高校资源互联共享

据了解,目前共有120多所大学加入了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联盟,其中,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25所高校成为首批应用示范基地。该平台集成了各类软硬件资源近6000台套。申报利用联盟平台资源开展的项目类型丰富,涵盖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水文、气象、电力、农业、医疗、化工等。

李志民介绍,成立该平台的主要目的是整合高校中已有的网络基础条件平台(网络设备资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应用支撑平台(行业级应用实验床)、业务创新平台(丰富灵活的业务软件、应用接口、数据资源)等三个层面平台资源,积极协调高校、企业、政府部门等多方资源,打破传统保护主义的壁垒,实现高校资源的有效开放和共享,促进人才队伍协同,推动互联网技术研究和开发领域的深入和广泛合作。

作为产学研用链条中的一环,在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联盟平台中,目前参与进来的企业只有3家。作为其中之一,锐捷网络副总裁、教育行业部总经理刘福能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联盟的力量,将这套系统成功实施在全国甚至国际上有需求的高校,真正意义上实现所有大学现有资源的互联共享。”

上一篇:观摩江西省宜春市体育教学能手比赛的体会陈小琴下一篇:江苏省南通市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