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幼教专家崔红英讲座有感

2024-04-13

听幼教专家崔红英讲座有感(通用6篇)

篇1:听幼教专家崔红英讲座有感

听幼教专家崔红英讲座有感—《童年幸福与儿童发展》7月26号今天是国培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正式开学开讲的第一天。非常荣幸能听到崔红英老师的关于《童年幸福与儿童发展》的专题讲座。回想起自己受教育的经历,社会阅历和从教经历,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崔老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方法,通过和学员互动交流向我们阐述了关于科学儿童观与教育观的一些看法:即以“童年幸福”为主体;一,自然的童年才是幸福的童年。二,童年应与天真为伴。三,幸福童年意味着无损天性。四,幸福童年意味着自由与创造。五,幸福童年意味着充实与满足。六,幸福童年意味着挑战与追求。儿童是“真、善、美”的结合体。只有儿童幸福了,他的身心才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使儿童在体、智、德、美或身体、认识能力、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打下良好基础。

听了崔老师的讲座,本人自己的看法简单剖析几点:

一.当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现代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普遍存在过度“溺爱”,过高而不现实的期望。

家长要么对孩子的要求一概满足、迁就;要么达不到家长的要求时,就暴跳如雷,这种失衡的家庭教育造成孩子一身“霸气”,一切以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自私、不会尊重他人。

(二).有的家长和教师对儿童进行有辱人格的惩罚。

任何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都不免犯错误,这就需要教师及家长的耐心指导。尤其是对那些特殊儿童更为重要。遗憾的是我们常常会看到或听到孩子有问题或缺点,犯错误了,有些家长和教师就会豪无顾忌,不调查研究,厌烦的情绪去批评、去指责。许多幼儿园出现了变相体罚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这种做法严重伤害了儿童的心灵,使儿童失去自尊心、自信心。

(三).剥夺孩子“活动”、“玩”的权力。

“活动”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但有的家长与教师认为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家长望子成龙参加各种培训班,每天都安排得满满的。儿童根本就没有自己支配的时间,使儿童失去了原本的童言童真。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不会思考,久而久之扼杀了儿童在活动中发展个人潜力的良机。

二、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从新的儿童观与教育观的角度来说,儿童是个独立的主体。他有思想和情感,需要我们的关心呵护、理解和尊重。需要教师和家长在选择教育方式前,树立正确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是非常重要的。

(一)、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并非大人的附属品。

孩子是个有思想有情感的人,逐步的从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当今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个严重问题——“封闭式教育”。由于家长工作繁忙把孩子封闭在亲人之间,封闭在玩具电视机边,或是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没有了自由没有了与社会大自然的接触,没有了与社会伙伴的交往,因此在社交情感方面就比较薄弱,且容易产生一种自私的心理。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是不懂事的,包办教育也在无形中也剥夺了孩子原有的自我操作能力,常常会产生懒惰的心理。同是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很多人喜欢把孩子打扮得大人化,几乎没有尊重孩子的审美心理和自我选择权,以致孩子又在无形中有了大人的审美因素。甚至容易导致孩子从小就注重外在的虚荣感,实质上这种教育效果是存在偏差的。

作为教育者,当然包括父母,我们都应该尊重孩子本身的需要,儿童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多为他们创造自然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多些陪伴,少些封闭,走出封闭屋,踏进社会,感受大自然。

(二)、儿童不是“小大人”,要懂得理解和包容他们。

儿童的身心是在不断发展的,他们有着自己的身心特点。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富于想象,喜欢模仿,可塑性强,依靠具体形象的思维进行思考。但我们有的不注重他们的年龄特征,不从孩子的实际出发。甚至把他们当成小大人,要求非常严格,不顾孩子们的感受,不断强加学习的砝码,没有过多游戏的时间。以致孩子们筋疲力尽,没有自己的选择权益,在痛苦的过程中完成大人的一些要求,这是对幼儿的一种摧残,不但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规律,也是违法的。

孩子的心理是不成熟的,他有着自己的心理需求,理解尊重也是必不可少的。游戏是孩子们的共同需求,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无形中获得很多学习财富。

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只有顺应时代,与时俱进,不断消除陈旧观念,走出误区,充分理解和注重孩子的心理特点,树立正确科学的儿童教育观,应用合理、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新型的合格人才。

国培一班:李敏

2012年7月27日

篇2:听幼教专家崔红英讲座有感

陶老师的讲座中首先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身教重于言教。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什么样的父母造就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所作所为。所以我们有责任为我们的孩子创造一个快乐、祥和的家庭环境,让我们的孩子在一个充满爱,充满欢乐的家庭中快乐成长。

其次,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信心、体育与生活技能、上进心和意志力也是我们作为父母必须掌握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越来越多家庭把小孩当成了小皇帝小公主一样的伺候着,殊不知这样的溺爱不是真正的爱,这样的疼爱只会让我们的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经受更多的失败与挫折,对于孩子现在能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都应该积极鼓励他去做,而不是所有的事都包办。陶老师的一句:“肯定比夸奖重要”一下就点醒了我,我重夸张与鼓励,但是忽略了肯定。因为过度的夸奖与鼓励会降低孩子做事的能力,甚至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经受不住一点挫败,所以,夸奖鼓励不可少,但是必须得有个度,多用肯定的语言代替夸奖。

再次,陶老师还说到了“四力”的培养。四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记忆力。这四力归纳为一力就是智力,智力的高低同样需要我们作为父母的积极培养,有科学实验证明父亲这一角色在智力培养当面远胜于母亲,所以爸爸们,要想自己的孩子更聪明就要多花时间陪他们。

最后,陶老师传授了教育孩子的三个原则:

1、给孩子自由,给孩子提问的自由。

2、保护孩子的安全。

3、进行科学的引导,适当时候要看着孩子出错。这三个原则中前两个原则我相信我们家长朋友都做到了,但是第三个原则再没有听取这个讲座之前我想大部分家长和我一样没有做到,在孩子出错之前我们已经制止或者帮忙做好了,长期这样不让孩子体会做错事的后果,孩子不会有责任感,不能有担当,所以特别是男孩子的父母这一点尤为重要,我们要适时让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经历失败,让孩子在出错的过程中成长。

篇3:听幼教专家崔红英讲座有感

关键词:科学唱法,美声唱法,气息

男高音歌唱家程志在北京音乐厅连续开了两场音乐会, 一场是中国歌剧, 艺术歌曲和民歌, 一场是外国的。这个岁数的人, 声音还那么年轻, 气还那么足、情还那么润, 引得同行和声乐爱好者奇怪, 他以前在合唱队, 有一阵高音没有改唱中音了。他能出现这样的光彩, 且数年不衰, 用的是什么招儿?有一次, 他应中央音乐学院环球音像出版社之邀来中央音乐学院讲座, 三百多座位的小礼堂, 有一百多人站着听。

一、什么是科学唱法

程志语出惊人, “别人说我是唱美声的, 可我认为就没有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 只有一个科学唱法。我们虽然听出三类歌曲不同的味道, 那是根据不同歌曲的风格调整自己的共鸣、位置、气息而出的效果。这三种唱法我都能唱。我的学生这三种唱法也唱。”程志还真的当场唱了西北民歌《走上高山望平川》和《篱笆墙的影子》。程志的学生分别唱了《在那遥远的地方》、《今夜星光灿烂》、《松花江上》、《忠诚的爱》等中外三种类型的歌。

程志还说, “科学的唱法就是自然的唱法, 所以学习唱歌, 先把自己的本声开发出来, 然后根据作品的内容找风格。如同地下石油, 得先开采出来, 再根据用途炼成汽油、煤油、柴油和沥青。”程志继承了他的导师沈湘的学说。沈湘认为嗓音条件, 就是每个人作为唱歌这个乐器的厚底, 要想成为发声优美的乐器, 就要制造, 这个过程是一辈子。但往哪个方向造, 学间可大了, 如果依着你听着好, 如帕瓦洛蒂, 但你不是那嗓, 这个乐器就自毁了。所以, 一个合格的声乐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嗓音条件。程志展开导师这一观点“你学别人, 到你这一定是毛病。”我想也是, 马国光的鼻音、李双江的颤音、施鸿鄂的抬上唇, 楼乾贵的靠前、刘秉义的喉音, 在他们身上, 本着他们的条件已成特点, 可你要摸仿他们, 肯定是个筛子, 好的全漏了, 剩下的全是放大的毛病。在探讨唱中国歌的咬字是否归韵时, 程志说“唱歌就像说话, 我们说话归韵, 字正腔圆, 是指你一出口, 就咬准了字, 一次到位, 不要归韵。这样听歌人听着才清楚, 自己也舒服。”有人提问像说话一样唱歌没有感情怎么办?程志说, “人们说话的语调最能传达感情, 唱不出感情, 那是还没有像说话那么唱, 那你一定要想想怎么说这句话, 先小声, 找着了, 再放大。”程志自己又做示范, 最后他幽默地一笑, “歌唱得美不美, 要先看你说得好不好。”

二、听了程志老师的讲座感触

1、轻声练习的重要性 (口腔的体操, 每天不断地练习)

(1) 作用:可以避免80%喉部的毛病 (喉部肌肉帮助用力、舌跟僵硬) 。 (2) 什么样的轻声是准确的?带有呼吸支持的轻声, 用“u”的母音练习很容易避免喉咙的憋紧和挤卡 (舌部放平、舌尖慢慢下压底部去抵、有向前用力的感觉、微闭口形、微笑的感觉) , 音量大小以自己的耳朵刚刚听到的音色是最好的。 (3) 忌讳:上高处出现假声, 要在自然声区中练习。

2、呼吸的支持、位置的摆放

(1) 声音要放射出来, 要摆在硬口盖上的某个部位 (才有反射、共鸣) 。 (2) 歌唱时用自己的腹部, 声音在微笑状态时, 硬口盖、前腭已经积极起来了, 发出的声音就具有金属声。学习声乐不是用嗓子, 而是用脑子。

3、舌头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1) 舌头牵扯整个喉部的关系 (舌头最好是放平后向前伸展) , 舌部向前伸展时喉咙才能打开 (舌部向前, 舌尖向前推, 舌中成桥状) 。原来都是撑喉咙, 不是打开。用上呼吸后舌头伸出来与放进去声音都是一样的。 (2) 唱歌时尽量避开舌跟的用力, 舌部总是很自然地摆放。你不去找共鸣会来找你, 你去找共鸣会没有共鸣。把器官形成 (摆好) 以后共鸣就会自己出现。把声音用气送到嘴皮上。

呼吸的要领:吸气时象闻一朵花, 歌唱时要像在不断的吸气, 像咳嗽爆发的延长。唱的时候小腹是向里, 把小腹捏住一样、提升。

几种唱法的问题:只存在科学的发声法, 语言决定了发声 (不存在民族唱法只有美声, 只有民歌) 。

换声区:不必要去换声, 好的歌唱家给人的感觉是没有方法的, 声音是天生的一样。建立好自己的中声区基础, 呼吸一定搭住、放好, 放在声穴的地方, 口里不再给加任何压力, 气息流畅地在腹部生根、不动了。

要找适合自己最好的母音去训练:“u”母音能让喉咙不加很多的力量, 能让位置容易高。喉咙开得比较大时用“i”、“e”。

高音低音的平衡问题, 歌唱的位置是说话:摆在正确位置时既高也能低。一首完美的歌基本在同一个位置上来唱的, 像说话似的。由风格、感情决定歌唱的位置, 技巧好能使声音控制成各种风格样式。在探讨唱中国歌的咬字是否归韵时, 程志说:“唱歌就像说话, 我们说话归韵吗?所谓字正腔圆, 是你一出口, 就咬住了字, 一次到位, 不要归韵。这样唱歌人听着才清楚, 自己也舒服。”

三、结语

科学的唱法就是自然的唱法, 自然的唱法就是科学的唱法, 所以学习唱歌, 先把自己的本声开发出来, 然后根据作品的内容找风格, 只有这样才是科学之路。

参考文献

[1]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8.

[2]李晋玮, 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3.

篇4:听专家讲座后有感

党艳艳

今天,学校请到了市教科所和党校的领导来我校讲课,听完之后,我深有感触,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强烈感受。同时,专家的讲座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指出了前进方向,让我们有了不畏困难的动力。

先说一下在“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民族文化”中景所长的讲坐,所说的国学经典,重点是各校对《弟子规》的落实情况。当听到六小的学生在平时的诵读中不光背《弟子规》,还背有《论语》、《道德经》、《三字经》、《千字文》等等,学生不只是背诵,还把学到的知识用在自己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像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礼貌待人,文明乘车,不但受到了家长和领导的好评,还受到了社会上的一致好评,真正把弟子规中的要求用在了自己的身上,而学生自己在行为习惯上也变得越来越好。在《弟子规》的引领下,上中学的张迪从家长束手无策,老师无可奈何,同学敬而远之的地道的坏学生,变成了一个爱学习,爱父母的好孩子,这些与学习《弟子规》的经典内容是分不开的。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弟子规》总序中说到“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做人是最起码的标准,做事之前先做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本应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说的也是人的品行为先,我感到自己更应加强修养,无愧于这八个字,更要把这八个字发扬下去。

在“扬师德

强师能

铸师魂”闫秘书长的讲座中,要求我们常怀感恩之心,常修忠诚之德,怀敬业精神,思团队之情,练学习之功。他的讲座是用不同的小故事,小片段来让人理解,有很强的趣味性,让人通俗易懂,更让我们感到做人做老师的责任与价值,在敬业方面,闫秘书长用小王和小张的工作例子,罗文送信,去北大送信这么多的事例,让我们认识到了在领导交待的工作中,只找工作,不找借口。遇事不一定多出力,但一定要多动脑,也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会更优秀。

篇5:听教育专家韩玲讲座有感

2011年4月8日和9日两天,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工作研究会主办的“关注问题学生,优化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高级研修班,两天的报告、讲座听下来,虽然觉得很累、很辛苦,但累有所值,因为我从专家的讲座中学到了不少新的教育理念,受益匪浅。其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来自北京高中教学研究所的韩玲老师的讲座。

聆听专家讲座不止一次,可这次我却被深深打动了,真可谓受益匪浅。韩老师从一个平凡人的角度,用一个普通人的观点,阐述了自己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与感受。她以鲜活的案例阐述理论,时而犀利深刻发人深省,时而诙谐幽默惹人发笑,教育的智慧尽显其中,令全场教师折服,会场中不时爆发出会心的笑声和雷鸣般的掌声。韩老师的讲座紧紧围绕一个话题: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她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在自己的工作生涯中,是如何管好班,带好学生,成为他们的朋友的,教给了我们90后孩子和问题学生的教育方法,令我们颇受启发。

一、90后的孩子怎样教? 1.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

韩老师说,面对90后的学生,每位班主任必须要站得高,望得远。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仔细想想:现在的老师不比从前,我们担负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肩负着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健全的人格。这就需要我们每位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成为学生的榜样与楷模,让他们感觉自己的老师很了不起。无论是学识,还是做人,他们的老师的确值得学习!是啊,当我们无法改变环境时,让我们就去适应它!学生对老师的惟命是从已经成为历史,老师的权威又该如何树立?因此,老师只有提高自己的品味,凭借在学生心中的威信来成为他们的表率!成为他们最值得信赖的朋友!所以,我们这些班主任,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才会使学生真正信服!要做到这些,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1)、第一次在学生面前亮相就要打动他们的心。我们的工作经常要接触新的学生,要想使他们在最开始就能够对你感兴趣,对你有个好的印象,我们就要从初次见面做起。让我们穿着得体大方些,让我们说话精练准确些,让我们书写漂亮帅气些,也让我们的举手投足沉稳而儒雅些。遇见这样的老师,哪个学生不喜欢,不佩服?接下来,他们自然会围在你身边,来聆听你的教诲。因为,老师已经把学生打动了。

(2)、第一次上课要牵引学生的魂。学生,最主要的学习还是在课堂上,老师讲授的是否精彩,他们自然会进行判断。于是,我们应该在给学生上第一节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从教案到教具,从预设到铺垫,哪个环节都不能懈怠。只有这样,你才能在课堂上进行绘声绘色的讲解与分析,才能胸有成竹的引导学生跟随你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奠定坚实的记忆基础;突破理解上的重难点;实现会应用的最终目的!可以说,你时刻在牵引着学生的思维与感觉,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喜欢上你的课。做到这些,你就成功了。

2、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一名教学能手。

韩老师的讲座铿锵又委婉。她不仅论述了我们应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打动学生,还阐述了我们应该尽快成为一名教学能手。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

首先,我们要有丰富的知识理论。

作为老师,自身必须具备丰厚的知识,先进的理念。这样,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日常教学,我们都会有不竭的思想源泉,都不会在学生面前措手不及。学生对我们的工作水准才会刮目相看!

其次,我们要讲求语言艺术。

班主任,和学生的交流应该是最多,畅谈应该是最真诚。所以,我们无论是授课还是平时,在讲话时应该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课上,我们要作到:讲清一条线索,突破一个难点,理清一个框架,突出一个重点,出现一个亮点。我们的话语应该作到凝练而不罗嗦,准确而不含糊,真诚而不客套。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很好,真的是在为他着想。有了这样的基础,你说什么学生不会听呢?韩老师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教给了我们一个好方法:老师称呼学生,也包含着许多教育艺术。我们称呼学生整体,最好用“同学们”,而不是用“你们”。韩玲老师告诉我们,称呼某个学生,大体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连名带姓称呼,除在一些正式点名的场合使用外,一般要少使用,太正统了。二是三个字的名字,叫起来要去掉姓,这种方式用于上课提问时能让学生消除紧张,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用于个别谈心、平时交往等场合更能让学生感到温暖。如果学生是两个字的双字姓名,去掉姓,就在名的前面加“个”小字,这样会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教育教学效果。三是统称,有些同学的名字不好记,叫错不好,我们就给他来个统称“宝贝儿”。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追求教育的是合力效应,所以还需要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如果我们班主任的一句话不注意,一个行为没想全面,家长就不会买我们的帐,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辛勤劳动付诸东流。有些老师,一天忙到晚累得要命,反而觉得学生越来越难教,越教越烦心。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呢?韩玲老师告诉我们,不到万不得已,急需与家长取得联系,一般不要请家长。请来了,我们要把他们当作客人。态度一定要谦虚、和蔼、谨慎。讲话时,要推心置腹。评价学生一定要客观公正,先提优点,再指出不足。“为了咱们的孩子”,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让家长都搞不清孩子到底是谁的,这样家长就会配合我们的教育了,我们的班会越带越顺心。给家长出点教育孩子的主意,决不能发生不愉快。这样做了也就铺平了今后教育学生的道路。我们当班主任的,凡事都要用脑筋好好想一想。但如果遇到不冷静的家长,我们要学会冷处理,切勿蛮干。

3、我们要尽力拓宽知识面。

老师的知识,能力,涵养,其实学生每天都在观察,在体验。同时,这些方面又决定了学生是否欣赏你,是否喜欢你的课,是否愿意跟着你来学习。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或读书,或看报,或借助网络,或通过互相交流-------学习的渠道各种各样,需要我们挤出时间,付出精力。坚持下去,我们的能力,水平足以让学生啧啧称赞了。

二、“关注问题学生背后的问题”

韩老师为了说明在实际的工作中如何去对待问题生,她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是“乐妻劝婆”,第二个是“崔永元患上了数学恐惧症”。这两则故事虽然发生在不同年代,但叙述的都是“施教者”对“犯错误者”的批评以及产生的效果。乐羊子之妻面对婆婆的不良行为,采取责人先责己的方式,以退为进,以情感人,扣其心灵,促其反省,使婆婆幡然醒悟,羞愧难当。崔永元的数学老师批评性的语言和行为深深地伤害了学生,使学生患上了“数学恐惧症”至今念念不忘。反思一下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的教学行为:学生犯错误了,就会点名批评,甚至会当着全班的学生的面来批评,还认为这样是“杀鸡儆猴”,是对学生、对班级都有益的。然而,韩玲老师以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一定要避免当众点名批评学生。因为她认为学生的想法、作法比较单纯天真,而且学生气质各异、水平不一,做错事、说错话的情形时有发生。你看,爱迪生这个令每个教师都感到头疼的孩子却成为一名伟大的发明家;达尔文的语文成绩很一般,却写出了进化论;牛顿小时侯的学习成绩很差,长大后却成立物理学家……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可是我们有谁能够想到你眼里的差生、捣蛋鬼,将来就不会成为牛顿、爱迪生呢?

反思一下自己,在平常的教学中,如果我的学生犯错误了,我就会点名批评,甚至会当着全班的学生的面来批评,因为我认为这样是“杀鸡儆猴”,是对学生、对班级都有益的。然而,韩玲老师以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一定要避免当众点名批评学生。因为她认为学生的想法、作法比较单纯天真,而且学生气质各异、水平不一,做错事、说错话的情形时有发生。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学生来说,犯错误是他们的权利,我们应当以挚爱、宽容的态度,坦诚、体贴的话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发现教师语言的育人功能。如果我们当众批评学生,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影响他的一生。

因此,我们教师应更多地研究这些错误的前因后果,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学会从错误和挫折中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学会从错误走向正确。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看到学生的进步。学习中获得成就感的多少,是他们学习的动力。作为教师,我们常常把某个学生和其他学生相比,而忽视了在学习中他和过去相比进步了,总是埋怨和指责。学生年龄小,内心是脆弱的,我们要细心发现他的进步,并及时反馈给他,给他的学习增加动力。

2.要肯定他的努力。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会遇到许许多多所谓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他们的心中也是有向上的动力的,他们努力追求进步,可是收效甚微,而且容易反复。这样的学生真让我们感到棘手。但是,我们要坚定认识,在学生反复时,要给予他们鼓励。

3.善待每个学生。小学生对别人的反映是相当敏感的,教师一个不耐烦的眼神、一句责备的话语,都会产生一种错误的信息:老师生我的气了,老师不喜欢我了。所以,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呵护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在爱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相信在孩子的心中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

4.站在学生的角度,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做学生心中的阳光雨露。

篇6:听幼教专家崔红英讲座有感

对于乌兰托噶的作品, 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的应该是那首《父亲的草原, 母亲的河》, 其浓厚的思乡情怀, 让所有听过此曲的人都为之动容, 甚至潸然泪下。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是蒙古族女诗人席慕容, 其蒙古族名为穆伦·席连勃, 在蒙语中的意思是“浩荡大江河”。讲座就是从倾听这首歌开始的。

余音过后, 乌兰托噶为我们讲述了席慕容这首散文诗的由来:席慕容与其父亲在德国时路过一片漂亮的青草地, 父亲说虽然这片草地很清香, 但是终究没有家乡的草原味道更好, 因为草原上的草多种多样, 每个时间段会有不同的草枯黄, 不同的草冒出嫩芽, 伴着不知名的花香, 散发着草原特有的味道;在上学的时候, 学校离家很远, 草原又宽广无边, 孩子们经常会找不到回家的路, 当他们问路的时候就会问两条河流交汇的地方在哪里, 因为他们居住的蒙古包就驻扎在那……1989年9月, 席慕容前往其父亲的家乡, 第一次踏上了父亲心心念念的这片草原, 并作了这篇散文, 而散文的第一句就是“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 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深刻的表现了草原游子对家乡的深切怀念。第二段中的“如今终于见到这辽阔大地, 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 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 保佑漂泊的孩子 , 找到回家的路”也正是席慕容对第一眼见到这片草原的真实表达。当她慢慢地融入草原, 与牧民交流时, 她无比激动, 终于呐喊到“我也是草原的孩子啊, 心里有一首歌, 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 母亲的河”。从那时起, 她便开始了长达17年的追寻游牧文化的历程。而这首散文诗也毫无疑问的为乌兰托噶所用, 并成就了这首情真意切的经典民歌。

乌兰托噶自小就受到家庭中浓厚的音乐氛围的熏陶, 8岁就写出了自己的第一个作品。2000年他受邀为鄂尔多斯婚礼作品的中间部分插入一个表现爱情的旋律, 于是那首悠扬婉转的《天边》就诞生了。这首歌我在大学的时候经常听, 但是从没像今天这样坐下来静静听一次, 其音乐让人听的过程中倍感放松, 听后总是觉得意犹未尽。歌曲音乐制作中包含各种乐器, 多种和谐交叉的演奏就像是乌兰托噶老师描绘情景一样:他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合奏, 有拉四胡的, 有吹笛子的, 有弹琵琶的。乌兰托噶家可称为音乐世家, 乌兰托噶的姥爷是一位音乐家, 精通四胡、三弦、笛子等乐器的演奏, 尤其是四胡;父亲虽然中年才接过姥爷手中的四胡, 却也演奏的颇有韵味;舅舅是内蒙古自治区有名的四大民间艺人之一;哥哥姐姐们也都是学过或从事音乐艺术的人。大家聚在一起时, 有拉中提琴的、弹琵琶的、拉四胡的、吹笛子的……真是令人羡慕的一家。

乌兰托噶老师对我们说“动机是点亮作品的火把”, 《天边》这部作品的动机就是duo re mi这样一组简单的上行音阶, 也正是这简单的音阶进行, 塑造了这部深入人心的作品, 把草原的完美, 河流的完美, 树干甚至树叶的完美都表现的淋漓尽致。谱例如下:

“模仿是创作的第一步, 而创作绝不是模仿。”这是托噶老师的创作心得。乌兰托嘎从哈尔滨毕业后, 曾在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工作11年。那段时间他总是在工作之余, 聆听内蒙古各个地域的音乐, 还经常到牧民中找寻歌唱草原的声音。但他的创作绝不雷同, 多年的音乐创作让他找到了自己的风格, 并形成了不小的影响力。每一次到民间采风, 乌兰托嘎都会得到许许多多的收获。而当他听到别人唱到他的作品时他总是很平静, 他说“我就像一个饭店的厨师, 炒出菜来给人们品尝”, “作品就像孩子, 创作出来就长腿自己走了, 喜欢它的人都可以唱”。他还鼓励我们说“每个人都是一座金矿, 要努力的开发自己”。

乌兰托嘎对草原有着极为浓厚的情感, 他也始终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创作。感恩草原, 感恩母亲, 感念这里美丽的自然, 感念这里的朝露晚霞, 河流森林, 一草一木……随着社会的发展, 蒙汉交流越来越频繁, 蒙古族人民不断被汉化, 人们不禁担心起未来蒙古族音乐的发展, 乌兰托噶告诉我们, 当他在巴盟采风时, 听说一个喇嘛创作过很多民歌, 而在青海, 他也看到一位蒙古族牧民在写歌, 写完就唱, 而且一唱就是十几段。他说那时候他就知道, 只要有游牧生态, 就有草原音乐在。

乌兰托嘎, 在蒙语中的意思是“红色的旗帜”, 这个名字已经赫然成为草原文化的一面旗帜。现如今不仅是在呼伦贝尔, 甚至在哈尔滨, 在北京, 在无数个大小不一的城市, 随处都可以听到乌兰托嘎的音乐。他的音乐总是能够让人陷入无限的沉寂, 那舒缓深情的旋律会与头顶的蓝天白云和谐的融合在一起。而他总是会让我想起那片难忘的草原, 那段平淡无奇但却永生难忘的大学时光……

上一篇:辉煌70年奋斗新时代党员心得体会下一篇:迎政小学学学习方法问卷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