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对标定位

2024-05-06

个人对标定位(精选8篇)

篇1:个人对标定位

个人对标定位

慕慕小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张春贤书记在自治区党委教育教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及市委陈新发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相关讲话精神,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标准,发挥克拉玛依区教师教育工作者、国家公职人员、知识分子“三重身份”的作用,根据克拉玛依市争做具有新疆特色“四好老师”教育实践活动文件精神,在紧密联系“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同时,结合克拉玛依区教育系统工作安排,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下面将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对标定位,将从如下方面做以下报告:

一、个人工作现状

本人自19--年师范学校毕业参加工作至今,担任过学校团支部书记、年级组长、班主任,一直从事数学教师工作。30多年来,政治上积极向优秀党员教师学习,要求上进;工作中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现任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师、并配合班主任管理班级工作。作为数学教师,能认真备课及二次备课,及时总结教学反思;教学中能主动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能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在继续推进我自己的“最适合自己班级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

二、个人存在问题

本人热爱教育事业,能严格遵守各级各类教育方针政策。政治上,能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以及自觉抵御“双泛”思想渗透和相关的民族政策理论认识清楚、透彻。但是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投入的学习还不够,平时教学工作比较繁忙时,投入自学政治理论时间就较少,有待于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工作中,能认真遵守学校的各级各类规章制度,组织性、纪律性强,言行一致、作风严谨,没有与自治区要求的“两个不得”、“五个严禁”相悖的情况。

教育学生方面,能够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爱岗敬业,从来没有收受学生及家长礼物或收费辅导的现象。但是,个别时候所采取的教育方法有些欠妥当,比如有时遇到个别学困生或者品行不佳的学生屡次犯同样的错误就缺乏耐心,有时自己的一个眼神或一句话了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再比如有时遇到学生多次出现不认真听课、作业书写不认真的情况时,批评的言语有些重,虽然是出于好心,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些打击。

教学上工作上,能认真钻研教材,经过自己几十年的实践、反思,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种教学风格。但在坚持自学这一方面有不足,比如不能做到定期阅读有关的教育期刊等;缺乏主动坚持学习的意识,在开拓创新精神不够强。在工作中存在安于现状的心态,总是被动接受安排的工作,不能主动创新开展工作。

三、个人推进措施

首先,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尤其是处在新疆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作为教师不但要能正确处理各族学生之间的关系,还要给学生带好头、示好范,让民族团结根植于每一个孩子的内心。

其次,必须从知识上丰富自己,持之以恒的坚持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多通过媒体、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渠道关注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题材和内容,多方面丰富自己。对待学生要学会因材施教,遇到问题学生,要而要静下心分析他的问题原因,使学生能尽快跟上班级。

今后,本人将以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素质,强化责任,开拓创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2:个人对标定位

根据州教育局关于印发《教育系统争做具有新疆特色“四好老师”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通知的总体部署,本人认真深入学习了张春贤讲话中的“四好老师”有关要求和标准,从思想政治是否坚定、师德是否高尚、工作业务是否精湛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对标定位,深入查摆自身问题,自我反思、深层剖析原因,并提出整改办法。现将情况报告下:

一、对照“四对标四定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对标政治坚定方面

首先是政治学习力度不够强。对党的民族宗教、民族团结等方面法律、法规学习不够。我有时在学习有关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宗教知识,只是一味的做笔记,并没有好好地理解、掌握,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完成政治学习任务。

其次是政治执行力不够强。政治学习力度不够,开展活动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师生的民族团结教育深入人心不够。在按教育局要求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由于我的理解不深刻,在指导班级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上,更注重过程资料,没有很好的要求活动的实效性,更不能长期坚持,造成我班开展的活动抓的不实,办法不多,活动的实效性不大。

二是对标身正为范方面

自己还存在自身作风较涣散、纪律不够严明、言行不佳,与自治区要求的“两个不得”“五个严禁”有相悖之处,我在为人师表方面还没达到一个好老师的要求。

三是对标师德高尚方面

对待个别学生还不能做到公平公正,从教不严,有时会以“都是为学生好”的想法轻微体罚学生,对待个别学生教育方法不当。我与做立德树人的好老师还有一定的差距。四是对标业务精湛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时时刻刻想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没有坚持学习教育专著与随时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对自己教学能力要求不高,不能时时向前辈向他人学习并虚心讨教。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产生上述问题最主要对于教师职业理解不到位。深入剖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责任意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天职。对于教师承担着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认识不够。没有认识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二在为人师表上,降低了自我要求的标准,缺乏对为人师表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的理解。在做人做事方面,不知不觉的产生了不求无功,只求无过的思想。和学生缺乏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没有做到平等对话,没有用爱心浇灌孩子的心灵。

三是对于立德树人认识不够。工作中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没有坚持崇尚科学、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没有坚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四是在教师服务的意识中淡薄“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实质,没有坚持任何时候都要以学生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教学水平,衡量标准,忽略了学生观念。

三、今后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都将认真对待,一项一项抓好整改落实。一是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质水平。要加强理论学习,自觉用科学发展的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提高政治敏锐力、政治鉴别力和政策、业务水平,使自己政治上更成熟、理论上更清醒、是非上更明白,关键时刻不动摇,大事面前不糊涂;要牢记牢记自己作为教师、国家公职人员和知识分子的三重身份;牢记自己教书育人的责任;牢记树立自身良好形象、辐射社会,为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的使命。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不能仅仅只着眼于自己的个人得失,要把思想统一到上级的安排部署上来,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工作大局。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干中学,学中干,不断完善提高自身修养。

二是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要不断立德修身,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多传播和弘扬社会正能量。拥有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胸怀和境界,用爱心、耐心、细心、真心这“四心”去关心学生的学业、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成才。时代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学生的思想变化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作为教师要敏锐预见并能深刻把握这种变化,因势利导,对学生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三是积极主动的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注重课堂教学的方法,深刻反思,向优秀的教师学习,把每一堂课都当成示范课,公开课来上,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准确把握每一个教学过程。牢记四好老师标准,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学习型的教师。关爱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给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教育教学的一言一行中,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做具有新疆特色的‘四好’老师。

以上是我的对照检查,请各位领导和同事们批评指正。

篇3:个人对标定位

一、从挪用公款罪侵犯的客体来分析

考察挪用公款罪的法益不难发现, 只要行为人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后, 就已经侵犯了公款的所有权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 而三种具体用途在对法益的侵害上并没有定性的意义。行为人将公款挪作此用或挪作彼用甚至挪而未用, 都不能改变挪用公款行为已经造成的客观危害结果。而且, 以具体用途来确定行为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也是不恰当的, 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营利活动或一般活动, 从一般的社会意义上讲, 其社会危害性是不同的, 从事非法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而从事营利活动或者一般活动, 其行为本身是合法的, 并不具有社会危害性。那么, 不论行为人出于何种动机挪用公款, 公款的具体使用用途如何, 挪用公款行为所造成的客观危害结果都是相同的, 并无实质性的差异。因此, 对挪用公款罪客体的侵害程度的大小, 应该主要体现在挪用数额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上, 这正反映了挪用公款罪的实质违法性即社会危害性的本质特征。

二、没有彻底坚持根据目的行为确定犯罪构成要件的理论

以具体用途作为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 容易混淆促使犯罪动机产生的需要行为和实现犯罪目的行为的界限。把对本罪客体没有直接侵害作用的行为当作犯罪行为, 违背了刑事立法把实现犯罪目的的行为作为直接故意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原则。 (1) 我们知道, 在犯罪构成要件的主观方面理论中有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之分。所谓犯罪目的, 是指犯罪人主观上通过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某种结果;犯罪动机则是指刺激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起因。就性质而言, 目的总是违法, 而动机则不一定违法。例如, 为给亲人筹集医疗费而去盗窃, 其目的即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是违法的, 其动机即给亲人筹集医疗费就不违法。就行为对客体所起的作用而言, 目的行为必然会侵犯刑法保护的法益, 而动机行为则不一定侵犯刑法保护的法益, 当动机行为侵犯另一客体时, 针对该客体来说, 原来的动机行为已成为目的行为。因而在刑事司法中, 总是根据目的行为定罪, 而不是根据动机行为定罪。也正是因为如此, 在刑事立法中特定的犯罪目的可以构成某些犯罪的主观要件, 而不把动机行为作为法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不过, 可以将犯罪动机作为量刑时的参考要素。

三、破坏了刑法分则规定的个罪之间的协调统一关系

以贪污罪为例, 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同属一章, 立法和司法解释都未将贪污公款后的具体用途作为贪污罪的客观构成要件加以规定, 这与刑法和《解释》对挪用公款罪的具体用途进行浓墨重彩的规定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导致了刑法条文内在逻辑结构的失调。 (2) 纵观刑法分则规定的个罪, 对于犯罪对象中含有财产内容的犯罪或以财产为犯罪对象的犯罪, 在其罪状上都是把对该罪客体直接造成侵害的行为作为构成本罪的条件表述出来, 对于财产被非法占有后的去向和用途均不在犯罪构成之中和罪状表述之列。

对挪用公款的使用方式的不同, 是挪用公款行为的后果表现, 但是后果不同于犯罪结果。挪用公款罪的犯罪结果是指行为人的挪用行为对公款的所有权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廉洁性的侵犯所引起的危害结果, 属于犯罪构成要件。而公款作何使用, 只表明了行为的后果不同, 不属于犯罪构成要件。挪用公款后具体用途的不同, 反映了行为人主观恶性大小的不同, 应当作为量刑情节来处理, 这样, 在刑法分则诸条文的逻辑结构上才会保持协调统一的关系。

四、对挪用公款用于非法活动构成其他犯罪时, 进行数罪并罚, 有违刑法禁止重复评价的原则

法律规定具体用途是挪用公款罪的客观构成要件, 那么, 如果公款被用于从事非法活动从而构成其他犯罪时, 对行为人是否需要进行数罪并罚?对此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第七条规定:“……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构成其他犯罪的, 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但是, 将公款用于从事非法活动在挪用公款罪中被作为定罪的客观要件, 已经作了一次评价, 再对其实行数罪并罚, 造成对同一行为的双重评价, 显然有违刑法禁止重复评价的原则。 (3) 如上所述, 刑法只需将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构成要件足矣, 无需再将具体用途作为客观构成要件加以规定。

参考文献

[1]周少华 张补联《:挪用公款罪立法规定的批判性分析》[J], 载高铭暄、赵秉志主编《:刑法论丛》 (第7卷) , 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第198页

[2]马克昌 丁慕英主编《:刑法的修改与完善》[M], 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年版, 第306页

篇4:个人对标定位

摘 要:本文结合目前相关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犯罪案的特点,对其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对相关评判争议进行讨论,并作出相关立法完善上的建议,希望通过分析能对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之公民个人信息的定位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公民个人信息;非法获取;立法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也是越来越频繁。个人信息作为一种个人的隐私资料,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相关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个人信息对于某些商业机构同样存在着相关的商业价值,因此经常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恶意泄漏他人信息作为谋利手段,从而引起大众经常接收到许多垃圾短信,严重干扰其正常生活,甚至出现电话诈骗勒索等严重情况出现。

一、简述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某些机构或个人通过非法手段来窃取他人个人信息的行为。该罪的主体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某些机构。该罪主体在犯罪的主观方面必须为故意,主体在主观上对非法获取个人信息会侵犯损害他人的个人信息权上非常明确,但仍然对其侵害他人结果的发生不采取任何相关措施,任由其发生。该罪在获取他人信息的方式上必须为窃取或者采用非法手段获取他人信息,并对他人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或侵害,达到以上因素即可定位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罪。该罪的犯罪客体包括个人的人格权,隐私权社会秩序全,当对个人人格,隐私造成严重威胁侵犯时,或者其结果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但通常主要考虑个人的人身权,公共秩序的影响属于间接或者次要侵害。

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现状分析

互联网发展迅速,缺乏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目前由于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高速发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件一直以来处于上升趋势,就该罪主体而言,同样以互联网为非法交易的渠道,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同样通过互联网将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进行出售,或者根据信息内容对相关个人进行诈骗或者勒索行为,正式由于其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控制,因此对于执法人员而言打击难度较大。就受害者而言,由于我国民众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普遍较低,因次当自己个人信息被他人非法获取时,但对自身并没有造成实质性的侵害[1],因此不会采取报案行为,种种因素导致目前该类案件呈上升态势,并且难于遏制。

三、个人信息定位模糊

由于我国目前该方面的法规欠缺,仍处于编制中,因此对于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罪中的个人信息定义比较模糊,目前仍没有法律意义上的明确定义,同样在国外的阳关法规中亦没有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准确概念描述,通常以个人信息,个人资料,数据及秘密等词语经行描述。目前国内相关学者对于公民个人信息也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过,主要观点有,简单的个人信息[2],与公共利益无关个人主观决定个人信息的范畴及客观上应有保护价值的信息等诸多观点,在相关的司法实践工作中,常见的个人信息主要包括户籍形象,航班信息,通话记录及银行情况等。到底哪些属于公民个人信息的范畴,还有哪些信息未被提及等诸多问题在目前的相关立法中属于空白。

四、非法獲取个人信息罪相关建议

(一)健全网络管理制度,提高保护个人信息意识

对互联网活动及网络信息传播中,如果涉及到个人信息的应用,相关单位必须经行严格监控,对相关企业机构的个人信息利用范畴进行严格明确,禁止将公众个人信息泄露于其他结构或者个人,立法机构应加快相应的立法进度,公众应加强自我信息的保护意识,一旦出现自己信息被他人或结构恶意泄漏,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对自己个人信息予以保护,在涉及到个人信息的活动中,应谨慎待之[3]。

(二)对个人信息范畴进行明确

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构成个人生活空间的因素也日益增多,采用一一列举的方式显然无法对个人信息范畴进行明确,根据个人信息的名词特点进行把握,首先个人信息必须包含自然人信息,比如客观的户籍,婚姻等个人明显信息,另一方面延伸至与个人有关的专属性信息,比如个人独有的某种特质。最后根据个人主观愿望明确个人信息的范畴,毕竟个人有保护个人信息的权利,即隐私权。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对个人信息范畴进行准确确定[4]。

五、结束语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人们的信息安全造成威胁。在信息网络时代,交流方便因此个人信息的透漏较为频繁,通常存在某些机构与个人非法买卖个人信息,对他人信息恶意泄漏,对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然而在面对该类不法行为时,我国目前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此为依据来对相不法机构与个人进行法律制裁。对于个人信息的判定上业务准确的衡量表中,导致相关的司法机关在其理解判罚上差异较大,法律效果不尽理想。我国近年来对个人信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再具体的立法强制约束上,仍存在诸多问题,亟需相应法规的完善与建立,从而减少不法行为,为人们生活稳定及社会秩序稳定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詹晴宇.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对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

[2]付强.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认定[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4,02:114-121.

[3]张京.论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D].河北师范大学,2014.

[4]朱临.浅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D].华东政法大学,2012.

作者简介:

篇5:个人对标定位报告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制定措施、谋划长远定位和阶段性目标,力争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创先争优。

一、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

通过学习有关文件,我联系自身实际,查找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的主动性发挥不够。组织工作,向来涉及面广。作为一名普通工人员,面对组织工作方方面面的问题,深感自身在业务知识方面的匮乏,这就需要我不断在工作中学习,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不断地将所学转化为实际工作的能力。

2、对自身的要求不够严格。在工作中存在着干劲不足、工作不实等问题,在工作上不太积极,对自身要求放松,工作形式化,对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过程、步骤这些具体事项不太注意。

3、工作的创新性发挥不够。组织工作比较复杂,面对问题千头万绪,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在新的形势下,工作会有许多新的问题涌现出来,以往单一的工作方法在遇到新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了,处理具体事务,因循守旧,不积极开拓思路,不能积极地探索、拓展工作方法。

二、赶超先进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1、以实践为根本,扎实开展学习。学习为先,实践为本,学习是用来指导实践的。赶超先进,就应当加强学习,为实践服务,及时掌握国家的大政方针,准确把握时代特点,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组织工作发展规律,切实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学习新经验,将学习与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广泛学习借鉴其他同事的好作法好经验。

2、着力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提升自己工作标准的首要条件。赶超先进,就是要以先进事迹为标尺,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以一流的标准要求自己,以一流的观念武装自己,以一流的追求激励自己,以一流的实际鞭策自己。

3、对渠道、多方为拓展工作思路。新的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对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一点不仅体现在知识层面上,也体现在实际工作中,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运用横向思维、纵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来拓展新思路、寻找新方法,努力使工作内容、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得到创新。获取新知识,形成新思维,掌握新方法,吃透上情,摸准下情,在学习中落实,在落实中创新。从先进事迹中学习借鉴成功的经验。

三、推进方法和保障措施

1、加强学习,自觉养成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良好习惯。日常工作中,我们要结合工作需要,多读多看,掌握必需的知识,平时养成读书、记笔记的良好习惯,制定读书目,列一个读书目录,经常与同事交流心得体会。

篇6:个人对标定位计划

郝同斌

本人自1975年参加工作以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整整三十五年,从当教师从哪时起,我就坚定了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全部力量。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适应党的教育教学形势需要,完成上级组织“创先争优”工作要求,按照学校工作安排,我认真地从自己的思想政治、师德建设、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对标定位。

一、工作现状

本人自从教以来,一直都能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我一贯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团结同志,爱护学生。特别是在师德方面我深深地体会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学生做出表率。我能严格遵守社会公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参加任何赌博活动和其他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活动,不抽烟不饮酒,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形象在同事和学生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通过认真地自我剖析,使我清楚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与领导的要求,与党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1、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不够。常以时间不足为借口,忽视对知识能力的培养再造,由此导致自身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停止不前。

2、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有欠缺。工作是缺乏耐心和细心,容易形成虎头蛇尾。

3、在生活习惯上有不足。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能做到早睡早起,经常锻炼身体,因此身体素质不好,天气一变化就容易生病,从而影响工作。

二、努力方向

根据对自己工作总结和深刻剖析,找出了自己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从而明确了努力方向与奋斗目标,以期进一步端正自己的思想与工作态度,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工作能力和理论素养,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更好的适应今后的工作,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为学校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改进措施

1、对标郭雨杰同志,加强自身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学习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为全面建设好云驾岭小学贡献力量。

篇7:个人对标定位报告1

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我按照乡活动实施方案要求,认真组织我乡××办公室人员深入开展“对标定位、创优争先”行动,通过找差距、定目标、寻路径,促进年度目标任务落实。进一步增强我乡××办公室干部队伍的凝聚力,为完成各项任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不断查找改进不足,我作为××办公室领导现将个人工作对标定位报告汇报如下:

一、工作现状情况

在实际工作中,××办公室人员积极主动性不高,学习能力不够自觉,要充分调动××办公室干部职工积极性,创造性。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过程中,我积极倡导创先争优意识,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创业热情,紧紧围绕乡领导班子确定的重点中心工作,大力发扬有苦不言苦、有难不怕难的精神,经常加班加点,切实做到冲锋在前,奉献在前,营造了创先争优的氛围,经过大家辛苦工作,很好的完成了××办公室阶段性任务,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态势。

二、个人存在问题:

1、学习能力不高。

2、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

3、缺乏干事创业的思想意识。

三、对标定位:

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提升后勤办公室工作能力,把握服务大局、服务发展的能力作为检验后勤党员干部真才实学的重要举措。通过全方位开展“服务发展我先上、岗位创优我先行”主题实践活动,推动我乡××办公室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立发展之志、谋突破之举、走跨越之路,掀起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热潮。通过开展“对标定位、创优争先”活动,真正使“人人争一流、事事争一流、时时争一流”成为全乡上下的共同追求和一致行动。

篇8:个人对标定位

一、职业探索

职业探索的过程主要是信息收集整理的过程,信息收集包括静态资料搜集,动态资料搜集和实践参与三个部分。

(一)静态资料搜集

可以通过报纸、书籍、网络、行业展览会、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职业咨询机构等多种渠道获取,大量而充足的信息可以拓宽学生的就业思路,为生涯决策和规划奠定坚实基础。收集静态资料要注重信息的有效性和倾向性,防止无效信息的泛滥影响决策的准确和效率。

(二)动态资料的搜集

静态资料直接,易于获取,但往往不能真实反映职业状况,在参与实践机会有限的情况下采用生涯人物访谈的方式是一种较为可行且客观的方法。大学生通过对于自我和工作世界的了解后可以暂定一个职业方向,选定2-3个在该职业发展不错的生涯人物作为访谈对象。通过访谈了解该职业更为具体而全面的信息。在这一环节提示学生除了了解该职业的基本信息和正向吸引人的方面,也必须了解该职业不易被发现的阴暗面,防止发生盲目乐观选定一个职业方向后无法忍受职业负面影响的情况发生。

(三)参与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再多的探索和信息搜集都无法替代实践的作用和意义。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获得更为客观的职业信息,而且实习也是大学生与社会链接的重要方式,是实现大学生从“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变的有效途径。

高校教师在辅导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因人而宜,对于职业迷茫阶段的学生鼓励其参与到多种可能发展的职业体验中,以搜集信息,帮助决策。对于已有明确职业发展方向的学生鼓励其争取参与到更高层次的职业实习中,以便有目的地提升技能,拓展人脉资源,满足日后求职和职业发展的需求。要让学生意识到,实习不仅仅是去餐厅、超市打工,还可以有更多更好的机会。

二、职业定位

大学生通过自我性格、兴趣、能力、价值探索,职业探索,会形成一定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仅有认知没有定位,职业生涯规划会是一项虎头蛇尾的工作,是对学生大量信息搜集的浪费。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将开放的思维聚拢,形成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是关键。明确的定位可以避免求职时的“人云亦云”,盲目追求大众趋向的热门职业,热门单位,转而寻求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发展路径。

到了定位阶段,学生往往会面临决策,尤其是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面临诸如考研、出国、工作、创业等的选择,而工作往往又面临对单位性质(机关、国企、外企、民企等)、工作地域(一线城市、中型城市、小型城市等)、家庭关系(恋爱关系、父母意愿等)等等选择。存在主义大师萨特说过,我们的决定决定了我们。决策是比探索更为关键的环节,所有的探索都是为决策服务的。在决策上鼓励学生采用理性思维,摒弃固化的非理性观念,从适应社会、适合自己的角度出发进行决策定位。

决策的方法可以采用CASVE循环(沟通-分析-综合-评估-执行五个步骤)。在决策难以选择时可以采用生涯平衡单以权重量化的方式给各项决策赋予一定的分值,作为决策的参考。注意最后的选择并不一定是分值高的选项,而是通过赋分的方式理清思路,帮助决策。

三、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定位规划是一个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过程,任何决策定位都需要坚定地实施才能实现,实施环节需要有合理的规划。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有双向思维—向上和向下的思维。探索到决策的过程是一个正向向上的思路,测评、信息、认知、思考都是为了最后的定位。而从定位到规划需要有一个逆向向下的思路。引导学生站在未来想要得到的职业职位角度,思考自己现在的位置、资源以及欠缺,一步一步趋近于自己的目标。可以从金钱、能力和人脉三个方面去补充欠缺,完善积累,最好能获得与职业目标相关的显性绩效。在大学阶段,大多数学生还不能完全按自己意愿选择工作,更多的是要从目标职业的要求来培养和锻炼自己,才有机会从事目标职业进入目标企业,也才有可能在职业生涯规划上把握主动权。规划的过程可以按照时间维度制定一年的计划,细分到每个月的计划,但不易过于琐碎僵化,否则规划会成为负担。

结束语

大学生职业定位和规划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是一项复杂琐碎但意义深远的事业。每一个学生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本身,学生的职业发展也不仅仅是他自己的前途那么简单,更是牵动若干家庭,对学校、教育体系、社会都产生重大影响。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引导学生立足当下面向未来,自主理性客观分析自己了解社会,寻找适应社会发展和自我发展的职业道路是高校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

参考文献

[1]王庆林.浅谈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上一篇:中国园林史下一篇:实习登记表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