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办对标定位报告

2024-04-23

政府办对标定位报告(精选8篇)

篇1:政府办对标定位报告

Xxx政府办公室

领导班子创先争优活动对标定位报告

县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按照县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要求,我办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对照群众意见查不足、对照一流标准看差距、对照专家意见找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查找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严格做到活动与工作开展两不误、两促进、两提高。

一、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通过近年来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办公室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三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加强,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别是2011年,政府办公室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整体工作部署,不断强化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大力弘扬敬岗爱业、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的精神,充分发挥参谋助手、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后勤保障的职能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保证了政府机关的高效运转。在年终考评中,信息及信息公开、督查、调研、值班、法制、提案等多项工作达到省、市先进行列。

但对照当前工作需要和群众的期待,经过认真的自我剖析,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学习的自觉性不够高,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的能力不强。没有把提升自身理论水平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学习的系统性差,有重业务学习、轻理论学习的倾向,集中学习、研讨、交流的机会较少。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层次思考。

二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工作中开拓进取意识不够强,习惯于用旧的思维模式办事,工作按部就班;求稳怕乱,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害怕承担风险和责任。个别时候存在满足于保运转、凭经验办事的现象,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三是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主要表现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够,时间少、范围窄,常常忙于日常事务,对事关全局的大事缺乏长远的思考和谋划;标准不高,要求不严,只求过得去,不求干得更好。

四是服务政府、服务全县发展的水平还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平时忙于事务性工作,对外界事物了解较少,不善于学习外地先进经验,视野不够开阔,为县政府领导决策当参谋站位还不够高,在出大主意、谋大事上还有欠缺,还没有完全做到与县政府领导“同频共振”。

二、赶超先进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

通过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办公室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突出问题进一步解决,体制机制进一步改进,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更好地为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全县科学发展大局服务。

1、统筹有方、协调有力。即充分发挥政府办公室上传下达、综合报务的优势,自觉站在全县大局的高度去沟通、去统筹、去协调,确保政令畅通。

2、参之有道、谋之有策。即准确把握县政府领导意图,加强对全局问题和县政府领导关注问题的研究,积极主动地为县政府领导提供前瞻性、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满足县政府领导决策需要。

3、敢打硬仗、能打胜仗。即不怕困难、敢于攻坚,主动作为、勇于争先,全面提高完成“急、难、重、特”任务的能力,做到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保障县指挥中枢高效运转。

三、赶超先进的推进措施

县政府办领导班子将结合此次“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所查找出来的问题,重点在“四扬四弃”上下功夫。

一是扬博学善思、善谋敢断精神,弃不思进取、浅尝辄止观念。以政治上高标准、思想上高境界、业务上高水平、工作上高成效为目标,大力提倡学习之风,创建学习型机关。坚持和完善学习制度,积极探索与县政府办公室工作相适应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进一步增强理论素养,增强政治素质,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增强党性观念和大局意识,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大力倡导“终身学习”,把学习贯穿于每个干部的日常工作之中,形成机关干部职工全员学习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机关干部的整体素质。

二是扬以大局为重,舍小家、顾大家精神,弃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为重的小集体观念。县政府办公室工作最大的规律就是“无规律”。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教育干部正确认识自身的工作和价值,正确处理苦与乐、得与失、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工作与家庭的关系,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奉献意识、勤政意识,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厉其行。办事情、处理问题以工作为重,克服浮躁情绪,摒弃私心杂念,识大体、顾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一切为了工作,一切服从工作。

三是扬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之风,弃敷衍塞责、得过且过观念。在“谋”上狠下功夫,提升服务质量。无论是决策前的信息调研、决策中的综合协调、决策后的督促检查,都要站在县政府工作全局的高度,紧贴政府领导思路,提高辅助决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推进精细化管理。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吃透上情、把握下情,熟悉中央、省、市方针政策和基层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要掌握牵动全局、涉及长远,关系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及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使起草的各类文字材料做到言之有物、逻辑严密、语言精炼、内容新颖,把办公室以文辅政、以智辅政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四是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弃贪图享乐、懒惰懈怠观念。大力倡导不计名利、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教育全体干部重事业、轻得失,重奉献、轻索取,经得起锻炼和考验,耐得住辛苦、清贫和寂寞,在艰苦的磨练中充实自身,完善自我,真正做到大事误不了,小事漏不了,难事压不倒,苦事累不倒,从容、稳重而又大胆的处理各种复杂事物,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斗志。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着力营造干事业的环境,唯才是举,以实绩论英雄,凭能力选干部。建立干部合理流动机制,实施人性化管理,思想上多沟通、生活上多照顾,定期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丰富活跃干部职工生活。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五日

篇2:政府办对标定位报告

一、争创目标

1、争取最高目标。2008年涉县津悦粮油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获县级优秀党组织。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一如既往保持好这一最高荣誉,在省施工单位争先进、做先锋,争取在新的阶段取得更好的成绩、实现更高的目标。

2、完成重点工作目标。主要经济指标全年计划实现销售2000万元,其中,公司300万元,第二粮油食品店200万元,第三粮油食品店150万元,第四粮油食品店240万元,第五粮油食品店150万元,第六粮油食品店400万元,第七粮油食品店300万元,第八粮油食品店260万元。

3、“做涉县第一、做行业第一”目标。围绕重点工作,在主业生产、安全生产、党建、计划生育、工会工作方面争当先进。

4、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争创目标。争取达到“五个好”基层党组织,“五个模范”共产党员达到5个。

二、推进措施 围绕定位目标,采取四项有力措施,确保争创目标顺利完成。

1、强化组织领导。以支部书记冯成军同志为组长,以支委成员杨书太、李付顺为副组长,成立对标定位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夯实任务、盯紧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发展。认真履行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做到亲自研究部署,亲自组织推动,亲自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切实抓好对标定位各项工作。

2、分解目标压责任。按照县委制定的争创目标,对任务进行详细分解,把人员安排到位,把责任落实到位。结合实际,就争创工作进行进一步分解细化,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3、强化措施抓落实。成立专门的督导检查组,由董事成员带队,抽调各部门业务骨干为成员,深入重点工作一线,对下属各单位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进行严格督查,掌握目标任务完成进度,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

4、严格考评促保障。对各单位的争创目标建立台帐、动态管理,量化评分、严格考评。通过实地检查、明查暗访和调度汇报,对各单位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量化打分,评出优劣,把考评结果纳入年度考核当中,对考评优秀的单位进行通报表彰,对目标任务完成落后的单位,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5、促进和谐发展。深入开展“五个好”基层党组织、“五个模范”共产党员评比活动,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同时大力加强工会、职代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群众组织建设,积极发挥其应有的联系群众、促进和谐地职能。

篇3:谈政府网站的功能定位

首先,政府网站应该加大政务信息公开的力度。政府网站是政府向公众公开各种政务信息的一个平台,体现其方便、快捷、真实与全面。而它的真实性与全面性则对提高政府的透明度,推进依法行政具有良好的影响。政务信息公开化是政府网站存在的一项基本功能,政务信息公开分三个方面,第一,单一的服务信息发布,主要指新闻动态、相关政策法规、政府公告、政务信息等,第二,政府事务的双向处理。主要指民众办理事务的相关程序与内容收费标准及方法,如:网上报税、网上审批、网上年检等。

政府服务功能不健全,服务理念不足。政府网站对于民众还只是停留在类似公告栏作用的信息发布平台,提供的信息内容单一、浅显。当今社会公民民主权利普及化、公众知情权透明化、信息传播便捷化,信息公开势在必行,有的政府把政府网站定位于摆设而不是服务,不愿公布信息,或者公布片面的信息,认为政府信息透明化、公开化不利于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促使民众只能在网上了解到办事的单位与主要流程,找不到想要的信息,还要经过层层服务部门亲自咨询与办理。政府政务信息的模糊与规避会让公众对于政府的态度冷淡,呼声不高,对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具有负面的影响。

其次,政府网站应该加强网上办事的功能。网上办事是政府门户网站开展的一个重要的目的之一。在线服务是政府门户网站服务功能的核心价值所在,是政府网站服务公众的主要内容,以前的公务事件办理是在政府传统的管理模式下进行的,社会公众对于政府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处于被动的状态。比如,公民办理一件事或证明,需要在各个部门之间周旋,甚至是不同地域不同部门之间的奔波,需要花费几倍的精力与时间,而且并不一定能一次办成,甚至会遇到:“进门难、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情况,耽误政府公职人员与民众的时间。而政府网站的网上办事版块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扭转了以上的局面。政府网站对于民众提供网上办事的服务窗口,而对内则是内部办公的一部分,如此一来,政府网站对外办公、受理业务的职能很好的支持了中央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方针政策。而民众可以足不出户办理完所要办理的事情,享受政府门户网站提供的优质与便捷的服务。

不断提高在线办事能力和水平,通过办事指引和页面链接提供“一站式”服务入口,逐步建立网上办事大厅,要公布办事项目的名称、依据、程序和要求,提供在线表格下载、在线查询、在线咨询、业务申报等,努力实现在线申请受理、状态查询和结果反馈。按照公众、企业等服务对象的要求,梳理业务流程,整合办事项目。同时,提供“全天候服务”,将原来每周5天工作日的时间延长到每周7天,大大提高了网站的使用效率。政府网站还必须具有全面的信息检索功能,方便公众快捷的查询政府网站上的一切信息,另外还要支持各种信息的不同方式的浏览、订阅、下载等功能。信息检索应该分为文本检索、图像检索、数据库表单、视频检索等不同方式的检索,以方便民众的使用。政府网站服务的功能定位也应该着眼于政府对社会公众事务调控和管理的加强和改进上,并相对提高政府部门对于民众意见的适应能力。

第三,政府网站要具有民众参与性。政府网站要成为官与民交流的一个平台,做到“民有言而有所言”,通过网站广纳民众的各种建议,让更多人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使政府向民主型和服务型政府转化。同时,让民众通过绩效考核的形式参与考核政府网站工作。彻底改变以往部门内部考核的单一性考核形式,转变成为公开化、透明化的民众外部考核形式。具有考核权的人群则为普通民众,考核的标准则以他们平时办事的感受为依据,他们办事顺利不顺利,便捷不便捷,快速不快速都说明了政府网站的职能完善与否。可以以在线交流、网站留言、信箱邮件等形式征求民众的意见与建议,长期的改善政府网站必会达到理想的成效。很多网站的“领导信箱、实时交流、投诉建议”等版块因为缺乏参与的群体而失去了栏目建设的必要性,使其沦为“面子版块”。因此,政府网站应该对社会民众进行知识引导和帮助,实现政府网站的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相关法规政策的制定等。也就是说,政府网站不但要制定合理的、公开的、全面的政务信息及事务办理,还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宣传,让公众对政府网站的存在具有关注性及信任性。

篇4:对标香港,改善政府服务

1改革现行港口联检制度

按照现行法规规定,抵达我国港口的所有船舶都必须经过联检才能开始装卸货物和进行其他业务活动。所谓联检就是边检、卫检等执法部门派员上船,检查船舶和船员的相关文件。这种貌似严格的制度其实效率低下,而且易出现疏漏。如在长江口或绿华山锚地,执法部门的交通船到达不了,那里就成了无人监管的死角。船靠码头后,由于联检是每船必检,手续繁琐,而执法部门人手不敷分配,加之个别执法人员违规执法,经常造成船期延误,给船舶所有人造成损失,无形中提高了船舶的访港成本。在租船合同中经常会订有一条条款,即规定船舶凡是挂靠中国、泰国、菲律宾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船舶所有人或承租人将给船长一笔不需核销的“港口招待费”,专门用于疏通有关人员,以尽量缩短船舶滞港时间,而船舶前往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美加及西欧等地区和国家则无需此项费用。这种“港口招待费”有损上海港的国际形象。

香港港船舶出入境(边检)手续比大陆港口简便得多,且很少有船舶因边检手续而延误或滞港。香港港口卫生署要求船舶提前8~38 h提出免检疫申请,只要卫生证书在有效期内,且船舶非来自疫区,则基本上能免检;香港人民入境事务处则要求船舶必须提前24 h提出预清关申请,只要船舶无黑名单记录及偷渡人员和多余人员,基本上也能获得入境检查的预清关;香港海事处也接受船舶在未抵港前就办妥结关手续,只要船舶或船舶代理人能及时、准确地提交申报资料即可。因此,大多数船舶进入香港港都可以直靠码头、浮筒或锚地,并立即开始作业,大大缩减因行政手续而产生的非生产时间,也大大节省船期成本。与大陆每船必检的做法不同的是,香港人民入境事务处、海事处、海关和卫生署等海港执法部门,仅对黑名单船舶或来自疫区及可疑船舶实施极其严格的重点检查,一方面可节约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则惩戒不诚信、不规范的航运和代理企业,在航运界树立了讲诚信和遵纪守法的风尚。

笔者建议,上海可组织边检、海事、卫检等对口职能部门到香港人民入境事务处、海事处和卫生署进行考察和学习,或邀请香港政府派员来沪讲课、指导或担任顾问,通过学习和借鉴香港对出入境船舶的管理经验,改革和完善上海港出入境船舶管理制度。

2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

航运服务中有些特殊行业因受各种条件制约,无法完全引入市场机制,如港口引航业。然而毋庸讳言,大陆地区的引航员或多或少存在着不正当的收取小费现象,不仅加重了船舶所有人和承租人负担,而且腐蚀了整个引航业,损害港口形象。倘若仅仅是垄断,并不必然导致整个行业的腐败,垄断并且无第3方监管以及管理制度上的疏漏则必定会产生这种不良习气。

相较于上海对引航业只有海事部门的行政监管,香港对于引航业的管理主要通过领港事务咨询委员会进行,其成员代表包括各类船舶所有人,码头、船坞业和拖船业人士,商船船长,领港员及海事处人员,并由《香港领港条例》对这些代表的名额分配、监管事项、监管机构(纪律委员会和调查委员会)和监管程序等作出严格规定。这部逐年有所增补的条例逾1.3万字,可操作性极强。

香港引航业的费率调整由引航员自组的领港会有限公司提出方案,与航运业代表协商后呈领港事务咨询委员会核备,再呈海事处核准及于宪报刊登修订。

笔者认为,对引航员这种重要岗位除了可借鉴香港等地的经验、加强第3方监管或监督、适当增加引航员收入外,还应设立职业操守门槛。譬如在申请成为引航员前进行雇主评价,实行担保人制度和个人保证金制度等,以保证上海港引航员的职业操守。

除了引航外,码头、拖船和卫生等服务部门也同样因为垄断和缺乏有效的第3方监管而出现效率低下、价格垄断甚至强卖现象,令各国航运企业深受其害。当前,交通运输部正在进行的反垄断政策研究,应该做深做细,并针对各垄断行业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方案。

3降低航商的商业成本

中央将给予上海从事外贸业务的航运企业和航运服务企业以免除营业税的政策优惠,可以说这是继1979年蛇口改革试点以来力度最大的优惠政策。如何善用这个政策,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至关重要。

为船舶选择注册地(即船籍港)是船舶所有人买入船舶后第一件要做的事,也是航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份。由于实行的是严格的船舶所有人、船舶同一注册地制度,国内船舶的注册地往往就决定了船舶所有人及其管理企业的所在地,船舶注册为当地带来的收益有目共睹。但如果仅靠免除营业税,能否吸引船舶所有人选择在上海注册,能否吸引一流的航运服务企业落户上海,这是值得管理部门思考的问题。

选择一个城市设立一个企业的总部,一般要看这个城市的商业成本、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和信息环境,其中,影响商业成本的最主要因素是政府的行政作为。换言之,如果上海的商业成本比其他城市高出5%,那么中央给予的营业税优惠政策就会被这些“苛捐杂税”抵消,上海的吸引力也将荡然无存。

(1)各种繁杂的行政审批程序耗费了企业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例如开辟航线这样的大事,自然少不了各有关部门的审批,但即使是费尽周折开出的航线,也常常会因为上级部门或人事变动而被暂停甚至取消。目前,上海市政府已经在清理行政审批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如何将这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仍需进一步努力。

(2)由于过去包办一切的习惯尚未完全改变,政府部门往往会去管一些本该由市场选择的事情,例如对航运企业注册资本、技术资质的要求远高于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香港和新加坡。目前,从事国际货运代理或船舶管理的企业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万元,从事无船承运人业务的企业还需将一笔80万元的保证金长期放在政府部门。在合法经营的条件下,货运代理人所承担的风险远比无船承运人低,但对其所要求的注册资本反而高。一个船舶代理人需持有500万元,如果纯粹以代理人身份代一家实力雄厚的承运人签发海运提单风险甚微,500万元显得太多;而无船承运人的80万元保证金能给货主带来的保障是80万元,如果一个无船承运人违法倒签提单,80万元恐怕远远不够。同样,一个船舶管理人如果签订的管理合同出现问题,就会失去合适的保险防护,一旦发生船毁人亡或恶性油污事故,500万元则远远不够。可见,抵御风险并不是仅靠注册资本,而是应该引导企业运用保险工具来防范可能的风险,而这又恰好可以促进上海航运保险业发展。

(3)从事为保险标的物的船舶或货物勘验的企业要到保监会申请保险公估资格,甚至连公司名号都必须一律改为某某保险公估公司,这种貌似严格的规定能起到何种监管作用?众所周知,从事船舶或船舶运载货物勘验的企业应该具备一定的海事知识和技术,而保险知识则相对次要。设想一家从事船舶或货物勘验的保险公估公司如果非常缺乏航运知识和经验,能保障船舶所有人和货主的利益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航运企业也不会委托这样的企业承担勘验、估损任务,那么,“保险公估”这道门槛的设置有何作用?!

管理部门的习惯思路是重审批轻管理,往往以罚款代监管。审批和罚款是一种权利,而这种权利又很少有第3方进行监督,基本上由管理部门说了算。这种缺乏监督的管理方式产生的弊端危害性很大,而革除弊端的阻力主要来自政府部门。只要政府的各个相关部门愿意放弃手中的各种“审批”权和因“权”带来的各种利益,革除这些弊端并不困难。航运是一个国际化产业,在香港、新加坡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思想和方法,基本上可以引用到上海来。国务院批准的上海港洋山港区注册优惠计划对许多外旗船舶所有人(国内公司)来说,可能吸引力尚不够大,但只要上海切实革除几项弊政,降低船舶所有人在上海的商业成本,辅之以金融和航运服务环境的不断完善,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船舶所有人选择上海港作为注册地。这样,上海离建成国际航运中心也就不远了。

篇5:对标定位报告

“三提升”活动的开展为我们巩固提升学习实践活动和延伸拓展作风建设成果提供了抓手和载体,我们也要把它转化为具体工作实际,以能力、标准、效率的不断提升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三提升的基础是深化学习,核心是对标定位,因此我对准标准,寻找差距,总结如下:

一、目前状况:

1、能够从学习入手,加强业务建设。

我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对其他学科不够精通,而教研室又是业务科室,所以我学习了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来指导教学,学习了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理论,找到与自己工作的结合点,为自己的工作找到理论依据。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克服为学习而学习的思想倾向,不断扩充知识存量、丰富知识内涵、更新知识结构,全面提高业务能力。

2、能够坚持以服务中心,提高工作作风。

“一切为教学服务”是教科室的工作宗旨,作为教研员更应该树立为领导、为基层、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变被动服务为主动超前服务,工作中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能从学校发展的方位,教师关注的层面,学生需要的角度服务于教育教学,走进一线,走近教师,走近学生,根据他们的需要组织区级教育科研活动。牢固树立了服务意识,扎实细致地完成本职工作。

3、能够坚持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我平时注意收看电视,阅读报刊,及时了解国家方针政策。领会其精神实质,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使自己的政治思想鲜明,信念坚定。

二、存在的问题

1、机关业务不熟,待人接物的礼仪较差,公文写作能力、对公文资料管理、处理的能力也需要提高。

2、进取心不足,目前的工作状态停留在应付阶段,对今后的工作怎样开展没有系统的可操作的方案。创新、挑战意识不强。

3、工作浮躁,缺乏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由于平时工作较繁忙,就会出现心浮气躁、急于求成的现象。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以“抓学习、提能力、强素质”为目标,做学习型科员。一是要学习业务知识和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本区下发的文件,了解我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还要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为自己的工作找准方向。学习不是摆架子,耍花套,而要突出重点,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创新意识,增强学习的灵活性,学以致用,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2、学一流、提标准,争先进。立足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进一步强化“第一要务”意识、“好字当头”意识、以人为本意识,以先进为标杆,瞄准一流查找差距不足,不满足于现状,在更高的起点上明确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以更高的标准谋划发展、推动发展。

3、转作风,提效率、促工作

教学工作中,教研员要发挥引领和带头作用,因此,更应该鼓足工作干劲,提高工作热情,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中不出现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现象,更不能出现上级交待的工作任务盯着不办和拖着不办的情况发生,促进工作落到实处。

篇6:对标定位报告5

一、现状评估

现状一:重“智”轻“德”。

现状二:课程的育人功效被忽视。

现状三:德育重管理,轻人格养成。

现状四:德育内容滞后,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脱离。现状五:家校结合工作显得十分薄弱。

二、存在问题差距

1、对于学校管理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不难,难在真正从行动上重视起来。学校天天讲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大力抓好素质教育。而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德育教育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是以减少德育课程、挤占德育教育时间为代价。有些学校迫于社会压力,片面追求升学率,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现象,德育工作得不到落实,使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仍然是一种不争的事实。

2、无论是小学的《品德与生活》还是《品德与社会》都没有发挥出它们实施德育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3、德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它不仅塑造人规范的行为,还要培养其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现在德育工作明显的不足就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规范行为和校规校纪的教育,通过校、级、班、组层层管理,把学生置于这张无形的网中,不出乱子即可。这种满足于抓外部行为而忽视深层思想情感培养,使德育成了单纯的行为训练,长期以往,将会使德育生命力日趋萎缩。

4、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竞争机制的广泛引进,使得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无疑,学校

德育理应作出回应。然而,由于德育和生活社会缺乏建立广泛的联系,故德育内容显得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于是德育就成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不相干的东西,成了“来自天外的声音”,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认同,更难促使其内化。

5、大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单亲家庭、隔代看管、留守、寄养等情况也较有存在,家校联系、家庭教育这一块薄弱。

三、争创目标

1、建全考核制度,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入手,充分认识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

2、加强中小学德育内容的相互衔接,使德育教育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分层次推进。

3、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以及各项活动之中。

4、创设多样化的德育方法。

5、进一步加大家校协作的力度。

四、推进措施

1、学校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应以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为着力点。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必然要求学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为智育和其他各育提供精神动力。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奠基阶段,是健康人生观的可塑时期。学校理应在学生思想品德成型阶段担当重任。应建全考核制度,扭转“唯智倾向”,构筑“道德长城”,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入手,把培育“德才兼备”的育人目标作为学校的指导思想,这便是改进德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2、首先,根据《小学德育纲要》的要求,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螺旋上升。分阶段、分年级地确定教育重点,阶梯式地、连续地实施教育,形成德育的纵向系列,从而使各项教育内容互相渗透有机结合。使各个阶段的教育相互衔接、协调统一。

其次,要结合学校实际加大校本培训力度,针对小学生不同年龄段身心发展特点和品德发展规律,落实相应的教育内容。通过对小学德育内容的规划,形成特色鲜明的小学德育教育体系。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小学德育内容的相互衔接工作,努力开创新世纪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新局面。

3、各学科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在备课和上课环节上,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把握好教材中学科知识与德育的结合点,注重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真正体现“教材是对生活的总结、生活是对课本的延伸”这一宗旨。让每一个教师都认真参与,真正实现每一个教育者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设想。

通过各种活动渗透德育教育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让学生以积极向上、乐观的的态度来认识周围的人和事,在活动中表现出有坚韧的意志、良好的道德品德、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品质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学生长大以后才会挺起胸膛去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4、一是利用各种媒体与现代传播工具,对学生进行德育,提高德育的覆盖面、渗透力。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知识竞赛、社会活动等,使德育活动更具有吸引力,达到让学生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目的。三是通过校风建设和校园建设,发挥“无形教育”的熏陶作用。在具体的德育方法改革上,针对过去空洞枯燥的说教,变“刻意”教育为“无为”教育,如采用“陶冶”、“示范”、“暗示”等方法运用到德育中来。这些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判断、自我体验,故易被学生所接受和喜欢。

篇7:党员对标定位报告

近年来,我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努力把学校办成高质量、有特色、全国一流的示范性名校。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内涵建设,不断优化办学条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打造优质品牌,取得了比较突出的发展成果。学校的健康迅速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按照中共保定市教育系统委员会《关于开展“全面对标、夺旗争星”活动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全方位开展好我校“全面对标、夺旗争星”活动,努力营造人人争一流、事事争一流的浓厚氛围。现将学校对标定位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评估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校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主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又好又快发展为第一要务,立足改革、强化管理、细化责任、挖潜投入,使学校的形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实验设施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办学规模、教学质量以及管理和服务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主要体现在:

1、百年历史,百年品牌。学校具有104年的光辉历史,使我们拥有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也使我们富有了开拓与创新的底蕴。

2、目标明确,管理到位。我校的办学目标是“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我校坚持育人为本,务本求实,加强全方位管理,使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卓见成效。

3、扎实教学,质量提升。我校坚持以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线,高考成绩突出,受到社会、家长、学生的广泛认可,社会满意度、美誉度高。

4、人性化管理,两支队伍素质高。我校具有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干部队伍形成了学校发展的内驱力,教师队伍形成了学校发展的支撑力。

5、特色办学,彰显学校品位。我校在优秀生培养模式、科技创新、宏志班、飞行班、国际化办学方面成绩显著,人才辈出。

6、科研兴校,省级领先。我校在“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都承担了国家、省、市课题研究工作,是“全国科研体理事学校”、“全国科技创新示范学校”、“河北省专家委员会理事学校”,一系列的教育研究工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7、学校办学硬件条件逐步改善,激发了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学校与社区及友邻单位关系融洽,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工作网络,为学校德育家庭化、学校德育社会化的延伸搭设了桥梁。

8、可喜的成绩坚定了我校领导班子科学发展的信心。在我校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连续获得“全国文明单位”、“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保定市培养拔尖人才先进单位”等30多项荣誉称号。

二、争创目标

我校“全面对标、夺旗争星”活动,将紧密“结合校园文化、结合特色办学、结合师德建设、结合新课程改革、结合队伍建设、结合学生课堂”要求,以“用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人、用严谨的校园秩序规范人、用高雅的校园文化感染人”为目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着力在创建“绿色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品牌校园”上下功夫,创建人民满意的优质高中教育品牌。

1、党总支目标:继续争创“保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2、学校发展目标:认真贯彻“一比两率”要求,继续突出办学特色,在高考质量评价上,力保在市区保持领先,力争在保定市位次前移,力创省内乃至全国名校。努力建设绿色、书香、和谐、发展校园。

3、党员目标:立足岗位比贡献,发挥作用做先锋,人人争当“模范星”。

三、推进措施

1、实施层级管理,落实层级责任。强化校长和主管副校长在教学管理中的职责。校长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负责人,明晰教学主任、教科研主任、教务主任、德育主任的职责;明确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和班主任的职责;明确学科教师的教学质量达标职责。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工作的可操作性,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制定具体的制度和措施,逐一落实。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完善机制建设。通过深入实际,不断查找规律,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2、加强课程管理,形成课程体系。学校落实省市关于课程设置的有关规定,对课程设置、体育锻炼一小时进行统筹安排。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人文课程、校本课程的建设与管理,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管理。依据部分学生客观需要,安排学生参加课后辅导、社团活动、体育锻炼、兴趣小组等活动。

3、优化教学管理,提高管理效益。在管理监控的基础上,给予科学有效的反馈指导,并及时监控改进情况。加强教学进度管理、备课管理、课堂教学管理和学生作业管理。建立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教学和教师培训报告制度。要完善管理工作的研究、分析、检查、报告制度、教学分析制度、学校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完善教学质量目标管理机制、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教学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加强和改进教学效果评价的量化管理,建立制度实施的各种工作档案。

4、优化学生管理,提高教育实效。加强学习的目的、方法教育;加强学生现状的分析和研究;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完善学校与家长互动沟通机制,向家长宣讲教育政策、学校办学思想和理念、学校教育计划、主要教育大事和反馈阶段教学情况,提高家长会的质量。

5、发挥科研引领作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切实把教育科研放到重要位置,通过科研引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充分利用我校承担的教学科研、德育“十一五”国家级课题,开展有效的教学及德育课题研究,形成教学品牌。通过研究,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科学办法,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方法支撑。

6、提高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加大教学资源的整合和管理力度。增加多媒体教学设施资金投入,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使用及管理制度。同时开展必要的相关培训,切实提高设施设备的使用率。加大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学校信息资源设备的整合管理力度,建设学校教学信息资源库,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7、实施“充电工程”,提升全员教学能力。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教师培训工作组要制定阶段校本培训工作计划,有效实施“充电工程”。继续聘请专家做学校的教学指导,加强学校校本教研的管理力度,精心设计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对薄弱学科组实施单独的、多层次的教研指导,提高学科教师的教研能力。

8、实施“名师工程”,加速骨干教师培养。充分发挥我校作为《中国科协“科教合作”共建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项目学校和河北省“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确定的10所新课程改革示范校优势,组织教师参与研讨河北省新课程改革方向,启动“名师工程”,成就教师发展。学校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参加培训。落实学校骨干教师带教制度,提高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发挥骨干教师辐射作用。完善《学校名师管理制度》、《学校骨干教师培养管理制度》、《学校新任教师培养与管理制度》、《学校教师继教学习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与考评强化绩效考评,考评结果与荣誉、待遇挂钩。

9、实施“青蓝工程”,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一三五工程”主要是为青年教师设计的培训活动。要按照《学校拜师管理规定》,加强指导、管理和考核,使青年教师能沿着正确的轨迹,快速成长。把青年教师的精力引导到教学研究和自身能力提升中来。结合青年教师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制定三年规划,帮助新任教师稳定专业思想、提高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使他们尽快胜任学校工作。开展“教学新星”评选活动,对于脱颖而出的青年教师给予相应的宣传、奖励,并帮其制定出更高的发展规划,实现教师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10、加强教师发展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教师发展环境。要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在“服务”“情感”“效能”“节奏”“团队”五个方面进一步深入探究。强调“服务文化”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服务性。强调“情感文化”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人文性。强调“效能文化”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务实性。强调“节奏文化”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稳定性。强调“团队文化”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团队性。引导教师专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从而使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心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篇8:转型时期我国政府的角色定位

1 政府角色定位是一个动态过程

美国行政学者费德勒曾提出著名的权变领导理论, 该理论指出领导者对其所领导的群体, 若要完成高度的工作成果, 应随领导者本身的需要结构, 以及在特定情境下的控制及影响程度而权变。这一理论对于政府自身的角色定位而言同样具有合理之处。一个致力于在社会发展中保持高效运转的政府, 它所扮演的角色不能一成不变。实际上, 早在两百多年前, 卢梭对此就发表过富有思辩色彩的论断:“关于什么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在各个时代里, 人们曾经有过许多争论, 而并没有考虑到它们之中的每一种形式在一定的情况下都可以是最好的, 但在另一种情况下又可以是最坏的。”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 政府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也是推动、控制和影响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任何国家的治理, 都需要政府的存在与运作。政府作为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 通过有效利用行政权力, 把人、财、物和信息等各种资源合理地组织起来, 协调政府内外各种关系, 经过组织、领导、控制等行政过程, 向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 以实现政府的各项职能和国家的总体目标。实践表明, 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无可替代, 而其角色也随着社会发展、经济形势和人们政治观点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建国以来, 我国政府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也在不断进行着角色定位与职能转变。全能政府在初期社会各领域百废待兴的形势下能够集中力量统一协调, 促进国民经济回到正轨上来。然而,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 政府的权力触角依然延伸到各个领域, 牢牢地控制从宏观到微观的发展不仅造成了自身力不从心、资源浪费, 还限制了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三十多年前的改革开放政策中涉及的一个重要部分便是在正确认识当时社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 总结正反两面经验, 针对积习弊病对政府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职能再次调整。

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政策下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催生一种倒逼机制, 促使政府考量内外环境, 反思自身角色。迄今为止, 七次政府机构改革都是在对社会环境以及政府内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与合理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 每一次改革都可以视为政府对自身所应当行使何种职能的思考, 对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政府角色扮演的再定位。然而, 纵观我国多次政府改革的历程可以看出, 在每次改革带来一定成效的过程中, 会产生一个“怪圈循环”, 即政府机构会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状态。这种现象实质上是政府在某些领域的实践活动中一定程度上偏离既定角色, 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影响社会的健康发展。

2 政府角色定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在经济社会等领域的长期活动中对于自身角色定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深化过程中, 政府与市场以及政府与社会等主体的权力边界尚未得到明细的界定, 而理论上既定的角色定位在实践中有时会由于各种复杂因素, 执行的效果依然具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

2.1 权力边界的明确度有待提高

(1) 政府与市场。

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划分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和政治学中争论不休的话题, 也是实践中困扰各国政府的一个难题。萨缪尔森指出:“市场和政府这两个部分都是必不可缺的。没有政府和没有市场的经济都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经济。”我国政府在处理与市场关系方面经历了一个过程。计划经济时期, 政府以直接的行政手段广泛地干预社会经济生活, 行政功能膨胀, 形成了全能政府。改革开放后, 计划与市场同时发挥作用, 并逐渐向符合我国国情的市场经济方面转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时期, 我们进行经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会涉及到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 市场需要更多的发挥功能的空间, 然而政府在经济活动中过多地代替了市场的角色,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领域中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当前我们政府已经深刻地认识到这一问题, 并在新一轮全面改革的部署中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领域从发挥基础性作用转向发挥决定性作用。如何根据这一导向做具体方面的更具科学性和适应性的规定以及如何落实这些政策仍旧需要思考。这一方面的具体观念与转变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与之相配套的体制机制、方案措施仍需进一步探索。各级政府对于市场的内涵以及市场经济与政府的关系依然要深入研究以提高认识。

(2) 政府与社会。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状态决定了政府角色的基本特征。一般说来,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 国家与社会是一体化的, 政府是万能的、权力是无限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家与社会是二元化的结构, 政府的能力和作用是有限的, 政府的角色表现为“小政府大社会”。由于受到几千年来国家与社会同质同构的历史因素影响, 我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依然处于探索和转变之中。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政策环境的改善以及公民自我意识与责任感的不断增强, 两者的权力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互动格局趋向于一种良性循环状态。

然而, 总体上, 我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仍呈现出雷格斯所说的过渡型社会的政治生态特征。社会团体组织与社会流通性程度的发展水平较低, 存在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一面, 难以胜任政府转移的部分功能。另一方面, 政府如何向社会中更好地转移职能以及转移哪些职能尚未形成有效的机制。盖伊·彼得斯认为, “公共部门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工作过程中的合作程度, 而不是取决于政府员工个人提供的服务。一个真正具有效率、效能的服务计划需要服务对象的主动参与, 而不是服务对象的被动接受”。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是微妙的, 要严格划清两者之间的职能边界并非易事, 这就更需要我们政府认清自身角色, 在实际工作中与社会进行合理分工, 发挥社会治理的多元力量, 推动政府与社会二元格局的形成。

2.2 既定角色尚需有效落实

(1) 思想观念的束缚。

思想观念的束缚是政府既定角色难以落到实处的主观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政府的职能角色也与之相应进行着调整转变。然而, 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 由于一些行政人员的旧思想、旧观念尚未完全转变, 导致政府的角色扮演出现偏差。个别政府领导甚至依然认为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无所不能, 可以包揽一切的, 这种定位既不准确, 也不现实。他们对市场经济的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 也是造成政府错位现象的重要原因。比如, 认为培育市场体系就是要建市场;加强宏观调控就是用行政力量干预等等。

(2) 体制机制上的约束。

这是产生错位现象的客观背景, 也是最深刻的原因。当前, 我们正处在转轨时期, 新体制没有完全形成, 旧体制仍在继续运行。国有企业产权界定不明, 政资不分, 政府与企业之间存在制度上的联系, 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的行为就成为必然;统一的大市场没有形成, 市场机制的作用受到限制, 政府依靠行政力量介入资源配置就有客观存在的条件;中介组织发育滞后, 政府在社会事务中的作用还不会很快消失。因此, 当前的体制状况决定了政府难以从根本上摆脱旧的格局与行为方式的影响。

(3) 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

既得利益集团是由社会中少数强势者组成, 拥有政治、经济、舆论等各方面资源优势。转型时期, 政府为解决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而进行一系列改革, 对现有体制中不适应现实的部分进行废除或调整, 在此过程中, 必然会触及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为了维护本集团利益, 他们会采取与全社会利益相悖的集体行动, 进而导致政府所规定的某些既定角色难以落实。

3 转型时期我国政府的角色定位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各领域发展的转轨时期, 作为改革主导力量的政府, 其管理对于建立健康稳定的经济、社会秩序, 推动社会持续向前发展十分重要。2013年11月12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 有效地政府治理, 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这些要求对于转型时期我国政府具体的角色定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1 市场经济的监管者

市场经济是一种充满活力的经济体制, 但是市场并非万能的, 也存在着弊端和缺陷。事实表明, 自由市场自身不能保证竞争的完全性和彻底性, 市场机制本身孕育着潜在的垄断因素。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 它要求用各种法律、规则来规范和调整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行为。近年来, 国家已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经济法规, 我国市场经济法制建立进展顺利, 但目前市场经济法制的建设不健全, 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和环境尚未真正形成。因此, 在体制转轨时期, 政府应当履行好市场秩序的创立者和维护者的功能, 以深化市场体制改革为契机, 加强法制建设与对市场经济的监管, 确立竞争秩序和规则, 防止和消除垄断, 弥补市场失灵, 为市场公平竞争创造和保持必要的制度环境条件。

3.2 公共产品服务的提供者

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对于公共产品与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 然而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与需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差距, 这种供需之间的矛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甚至问题。转型时期, 政府要不断强化公共服务能力。

具体来说, 公共服务领域应该集中加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建立与健全公共财政体制, 加大政府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投入。二是要统筹兼顾, 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尤其要重视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福利的供给, 加大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力度, 实行城乡无差别服务, 切实解决城乡失衡问题, 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事业的和谐发展。三是改进公共服务方式, 推进公共服务体制的创新。在公共服务领域打破垄断, 引进竞争机制, 形成公共服务提供的多元化主体模式, 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 推行电子政务, 建立电子政府, 拓展公共服务的发展空间, 增强公共服务的品质、效率、回应力和能力。

3.3 社会利益的维护者

政府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 在实际工作中要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着想, 协调好、解决好各类不同的利益冲突。转型时期的中国, 社会发展还很不均衡, 存在着复杂多样的利益矛盾, 社会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 突发事件与群体性事件危害着社会公共利益。政府要妥善解决现阶段的各种社会利益矛盾, 应在正确分析其特点和成因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对策:一是要高度重视社会公众的利益诉求, 正视和警惕现实中的利益矛盾。对于矛盾不回避、不激化, 要寻找不同矛盾的产生原因, 并努力从源头进行积极化解;二是要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 在发展中解决各种问题, 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等。

3.4 社会公平的促进者

市场机制能促进效率的提高, 但其自发作用势必导致分配不公和两极分化。如果任其自然发展, 会引起强烈的社会不公和尖锐的社会矛盾。针对市场经济的这一缺陷, 在建立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 我国政府必须担负起收入和财产分配的调节者的责任, 努力解决好分配不公问题。一方面, 政府要制定并执行好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政策, 用有效的政策手段干预分配领域;另一方面, 要下大力气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从而形成收入和财产公平分配的机制。另外, 政府要深化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的改革, 加大扶贫项目投入力度, 并保证政策资源等落到实处, 以切实行动促进社会各领域及地区的公平。

4 结语

政府改革是一个渐进而不断深化的过程, 对政府的角色认识也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逐渐明晰, 从而走向科学化、规范化进程。转型时期的中国, 在深化改革的道路上, 利益错综复杂, 发展险象环生。这些都要求政府明晰自身角色, 行使应有职能, 加快推进角色转换。改革再出发, 政府对自身所要扮演的角色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而这种认识如何在行政实践中实现应然角色与实然角色的统一, 取得实质性突破, 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我们政府随着社会发展的整体状况与程度以及公民素质等综合因素来具体调整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要求。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政府行为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 从而推动社会更好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97.

[2]保罗·萨缪尔森等.经济学.上册[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2:87

[3]彭澎.政府角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12) :56.

[4]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11) :64.

[5]王宏强.政府角色定位刍议[J].江汉论坛, 2004, (12) :45-46.

[6]丁俊华.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政府角色定位[D].河南大学, 2007, (5) :42.

上一篇:敬廉崇洁 诚实守信下一篇:快递业运输过程透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