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对家庭教育的重要启示

2024-05-03

小故事对家庭教育的重要启示(共12篇)

篇1:小故事对家庭教育的重要启示

三个小故事对家庭教育的重要启示

明阳天下国际教育培训

故事一

不要轻易给予孩子,那是不尊重孩子

卢旺达的贫寒场面可能对于一般人只能想象,中国的义工下了卡车以后,看到一位瘦骨嶙峋,衣不蔽体的黑人男孩朝他们跑来,于是动了怜悯之心,转身就去拿了车上的物品向小男孩走去。美国义工大声呵斥并阻止了这种行为。与中国义工不同,美国义工鼓励当地的孩子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救济物品,避免让他们以为贫穷可以成为不劳而获的谋生手段,因而更加贫穷。

【启示】家庭教育也像美国义工给卢旺达的贫穷孩子发救济一样,那些东西即便是免费给他们的,也要让他们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得到,而不是轻易地给予。有的家长在孩子还没上大学时就把孩子买房子的钱给准备好了,然后又说孩子没有上进心。你连房子这样的大件都给孩子准备好了,孩子还需要上进心做什么啊?!

故事二

“静”下来才会有“结果”

有一个木匠,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干活,他的生意非常好,每天地上都堆满了锯末。一天晚上,这个木匠不小心把手表带甩断了,手表就掉在地上的刨花堆里了。于是大家伙都打着灯笼帮忙找手表。可是怎么找也找不着。过了一会儿,他的小儿子跑过来说找到了手表。木匠非常惊讶,小孩说:“你们都走了,我一个人在院子玩。没人干活了,这院子里静下来了。我忽然听到嘀嗒、嘀嗒的声音,我顺着声音找过去,一扒拉就找到手表了。”

【启示】一些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赶鸭子上架的攀比、不动脑筋的盲从……这些现象在一些家长中越来越突出,形成一股可怕的社会风气。但是,孩子的成长是有“花期”的,教育孩子一定要心静,就像找手表的那个孩子,会动“脑筋”,只有“静”下来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故事三

万物都有自己的季节,错过便不再有

1920年10月,一位印度传教士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丛林中发现两个狼哺育的女孩。大的约8岁,取名卡玛拉,小的1岁左右,取名阿玛拉。这两个孩子的生活习惯、语言行为都不似人类,而是跟狼的习性很像。当她们被带进孤儿院后,阿玛拉在学习人类的行为习惯时,发展明显要比卡玛拉要快,不论是语言习得还是习惯养成,都更有优势。

【启示】印度两个狼孩的故事说明——万物都有自己的季节特性,错过这个季节就很难补救与改善了。孩子更是这样,3-12岁是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最好季节,这个时期的好习惯养成了就很难改变,如果让孩子在早期把德、智、体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养成了,以后的成长就是顺水推舟、水到渠成的事。但是,如果这个时候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以后对孩子所费的工夫就如逆水行舟,非常困难,有时还会无效。

本文转自明阳天下国际拓展官网

篇2:小故事对家庭教育的重要启示

故事一与启示:不要轻易给予孩子,那是不尊重孩子

卢旺达的贫寒场面可能对于一般人只能想象,中国的义工下了卡车以后,看到一位瘦骨嶙峋,衣不蔽体的黑人男孩朝他们跑来,那个男孩很少看到这样的大卡车。顿时,义工动了怜悯之心,转身就去拿了车上的物品向小男孩走去。“你要干什么?”美国义工大声呵斥,“放下!”

中国义工愣住了。他不知道这是怎么了,我们不是要来做慈善工作吗? 美国义工朝小男孩俯下身子,“你好,我们从很远的地方来,车上有很多东西,你能帮我们搬下来吗?我们会付报酬的。”

小男孩迟疑在原地,这时又有不少孩子跑来,美国义工又对他们说了一遍相同的话。有个孩子就尝试从车上往下搬了一桶饼干。

美国义工拿起一床棉被和一桶饼干递给他,说:“非常感谢你,这是奖励你的,其他人愿意一起帮忙吗?”

其他孩子也都劲头十足一拥而上,没多久就卸货完毕,义工给每个孩子一份救济物品。这时又来了一个孩子,看到卡车上已经没有货物可以帮忙搬了,觉得十分失望。

美国义工对他说:“你看,大家都干累了,你可以为我们唱首歌吗?你的歌声会让我们快乐!”

孩子唱了首当地的歌,义工照样也给了他一份物品:“谢谢,你的歌声很美妙。” 中国义工看着这些若有所思。

晚上,美国义工对他说:“对不起,我为早上的态度向你道歉,我不该那么大声对你说话。但你知道吗?这里的孩子陷在贫穷里,不是他们的过错,可如果因为你轻而易举就把东西给他们,让他们以为贫穷可以成为不劳而获的谋生手段,因而更加贫穷,这就是你的错!” 这天,来自中国得到义工度过了不寻常的一天。义工把东西给孩子,可要求他们以劳动获取。启示:从事家庭教育以来,很多家长问过同一个问题——“我家孩子不会独立思考怎么办?”每当这时,回问家长“你家孩子做作业不会问你的时候,你是怎么给解决的?”家长们大都很爽快地回答“告诉他答案啊”,接着问家长“你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了吗?你引导孩子独立去思考了吗?”其实,家庭教育也像美国义工给卢旺达的贫穷孩子发救济一样,那些东西即便是免费给他们的,也要让他们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得到,而不是轻易的给予。还有家长说,在孩子还没上大学时就把孩子买房子的钱给准备好了,然后又说孩子没有上进心。你连房子这样的大件都给孩子准备好了,孩子还需要上进心做什么啊?!故事二与启示:“静”下来才会有“结果”

有一个木匠,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干活,他的生意非常好,每天从早到晚,院子里锯子声和锤子声响成一片,地上堆满了刨花,堆满了锯末。一天晚上,这个木匠站在一个很高的台子上,和徒弟两个人拉大锯,锯一棵大树。拉来拉去,拉来拉去,一不小心,他手上的机械手表表带甩断了,手表就掉了地上的刨花堆里了。

当时手表可是贵重物品。这个木匠赶紧下来找。可是地上刨花太多了,怎么也找不到。当时正是晚上,他的很多徒弟也过来打着灯笼帮他一块儿找,大家伙儿一块儿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那小小的一块表。木匠一看,也没办法,算了算了,不找了,锁上门,等明天天亮了再找吧。这个木匠就收拾收拾,准备睡觉了。

过了一会儿,他的小儿子跑了过来:“爸爸,你看你看,我找到手表了!”木匠很奇怪:“我们这么多大人,打着灯笼都找不到一块小小的手表,你怎么能找到的呢?”

小孩说:“你们都走了,我一个人就在院子玩。没人干活了,这院子里静下来了。我忽然听到嘀嗒、嘀嗒、嘀嗒的声音,我顺着声音找过去,一扒拉就找到手表了。” 启示:一些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赶鸭子上架的攀比、不动脑筋的盲从„„这些现象在一些家长中越来越突出,形成一股可怕的社会风气。但是,孩子的成长是有“花期”的,教育孩子一定要心静,就像找手表的那个孩子,会动“脑筋”,只有“静”下来才能得到了想要的“结果”。

故事三与启示:万物都有自己的季节,错过便不再有

女孩约8岁,小的1岁半左右。据推测,她们是在半岁左右时被母狼带到洞里去的。辛格给她们起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当她们被领进孤儿院时,一切生活习惯都同野兽一样,不会用双脚站立,只能用四肢走路。她们害怕日光,在太阳下,眼睛只开一条窄缝,而且,不断地眨眼。她们习惯在黑夜里看东西。她们经常白天睡觉,一到晚上则活泼起来。每夜10点、1点和3点左右发出非人非兽的尖锐怪声。她们完全不懂语言,也不发出人类的音节。她们两人经常动物似地卷伏在一起,不愿与他人接近。她们不会用手拿东西,吃起东西来真的是狼吞虎咽,喝水也和狼一样用舌头舔。吃东西时,如果有人或有动物走近,便呜呜作声去吓唬人。在太阳下晒得热时,即张着嘴,伸出舌头来,和狗一样的喘气。她们不肯洗澡,也不肯穿衣服,并随地便溺。

篇3:小故事对家庭教育的重要启示

一、日本学前教育的特点

(一)完善的立法体系

1926年,日本文省制定《幼儿园令》,为幼儿园法令开创了先河。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复苏和社会的重大变革,学前教育得到较快发展,这期间颁布了《保育大纲》(1948)、《幼儿园教育大纲》(1956)。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开始实施幼儿教育振兴计划。20世纪90年代,由于少子化、核心家庭化、都市化、信息化等倾向,文部省颁布了《天使计划》(1994)。[1]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趋势日渐显著,日本政府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对原有的法律法规进行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2006年12月22日,日本公布施行新的《教育基本法》,首次将幼儿教育写进此法中。该法第11条明确规定:“鉴于幼儿教育对于人之一生人格形成的基础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国家以及地方公共团体,必须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及适当的方法,以努力使之振兴。”学前教育成为各类教育的基础,《基本教育法》的出台不仅保护了幼儿的权益,还保障学前教育的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顺利进行。

(二)二元制学前教育机构设置

历史原因,使日本学前教育形成了幼儿园和保育所并存的“二元制”结构。幼儿园主要招收3至6岁儿童,保育所主要招收0-6岁儿童。幼儿园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遵循《学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由文部省和各地方教育部门协调监管;保育所属福利性机构,遵循《儿童福祉法》等法律法规,由厚生省和各地方福利部门协调监管。幼儿园侧重“教”,保育所侧重“保”,无论从教学质量,师资配备还是环境创设方面,幼儿园都要较保育所正规。

厚生省与文部省于1963年达成协议,要求各地保育所开设的课程和提供的设备须与幼儿园基本相同。[2]20世纪90年代后期,日本少子化现象日渐显著,出生率的下降,导致幼儿园和保育所的需求量也相对减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对幼儿受教育的质量、幼儿园自身教学质量的要求也增多,而当时的保育所已不能满足家长及幼儿的种种需求,‘保’‘教’开始呈现融合的趋势。尽管“保教”一体化的呼声很高,但现实生活中的日本幼儿园仍呈现保、教分离的状态。

(三)举国上下关注学前教育的发展

日本政府十分注重对学前教育经费方面的投入。1955年,日本学前教育的经费为81.65亿日元,1993年为9101.31亿日元,较1955年增长了110多倍。[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署2006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学前教育公共投入经费占全国GDP的0.1%,占总教育经费的3%.[4]政府方面还会对私立幼儿园进行补贴;对低收入家庭的幼儿入园费用进行补贴,这不仅保障学前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各个幼儿园的协调发展,还确保了适龄幼儿的入园率。保证幼儿上的起幼儿园,平等的享受国家的福利。

除国家重视学前教育外,日本民众也十分重视学前教育。日本有妇女一结婚便会放弃工作的传统,并会把全都精力放在家庭与孩子的教育上。[5]日本虽然占地面积小、资源又短缺,但无论是在人口稀疏的北九州、广岛还是在人口密集的东京,幼儿园的园舍均会建为二层楼房。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日本幼儿园的户外设有大面积的沙土游戏场地,作为孩子们的户外场地,供孩子们尽情玩耍,让幼儿亲临大自然,满足其身心发展需要。

(四)家长、教师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性

日本人关爱孩子,但却从不溺爱孩子。虽然幼儿园的培养方案各有不同,但都十分重视幼儿独立性的培养。[6]早上入园,孩子们会自己从校车上下来,背好书包,走到自己的班级。通常,他们会背2-3个包,一个用来装书本文具,另两个装日用品和换穿的衣服。家长从不会选择帮孩子背书包,或是一直护送孩子到班级门口,看着他们入座后再离开。在日本家长眼中,幼儿是独立发展的个体,幼儿自己能独立完成的事情,家长从不插手,也不会提供帮助。日本人认为,只有这样幼儿在长大后才可以从容面对各种困难,并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每天都有3小时以上的自由活动时间,幼儿可以无拘无束的跑、跳、爬、走、玩耍,老师只负责在一旁监督保障他们的安全,孩子们自己决定游戏方式,自己设计游戏内容。无论是动手实践、学习知识、还是集体活动,老师都不会强求幼儿去做什么,也不会禁止他们做什么,更多情况下是鼓励幼儿自己去实践、去体验、去思考。他们很少给幼儿做示范、定标准或是用条条框框束缚去孩子们,目的就是为培养儿童自主思考、独立创造的精神。

(五)家、园、社区密切联系

日本的幼儿园十分重视家长的观点与看法,每学期各班都会召开家长恳谈会,由园长亲自听取家长对幼儿园及教师工作的意见,并通过家长与教师间互换意见,共同探讨对幼儿的一致性教育。[6]日本家园联系的形式多种多样,除家访、园所开放日、亲子活动、恳谈会、家园日记外,幼儿园还会在新学期刚开始时,为家长提供本学年的教学计划、活动安排、创办专门的幼教期刊,以帮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日程、掌握孩子的发展动向。幼儿的教育由单方参与发展成家、园、师的多方共同参与。

在日本,幼儿园不仅注重与家长间的密切联系,还注重与社区的合作、交流,如举办社区联欢会、幼儿社区参观活动等,一方面有利于幼儿了解社区,更好的体验并感受社区生活,另一方面密切了幼儿园和社区的关系,社区可及时给予幼儿园帮助。

二、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启示

(一)加强学前教育立法建设

日本重视立法,通过制定、实施各种法律法规来保障、指导学前教育工作的开展与进行。[5]与日本相比,我国在学前教育立法方面的确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学前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数量有限,很难有效的保障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法律的制订与实施是幼儿园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也是国家对幼儿园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的关键。要想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法律上的保障必不可少;要想填补我国在这一层面上的空白,国家、地方政府以及各园所就应融为一体,即国家出台政策,地方政府认真落实,各园严格遵守。

(二)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

日本通过公共财政,不断强化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责任,学前教育公共经费投入充裕。我国长期以来都存在着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投入比重仅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1.2%~1.3%。[8]除法律层面的扶持外,日本政府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不仅支持幼儿园内各种硬、软环境的开发与利用;组织幼儿园教师学习、培训来提高自身职业素养;还开展大量的与幼儿有关的社会活动,让幼儿真正的融入到社会中。在我国,无论是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还是政策扶持都相对较少。政府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首先应立足本国国情,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统筹兼顾城市与乡镇、沿海与内陆、公办园与民办园的发展,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的平等、合理分配。其次是全方位、多领域的提供帮助。幼儿园的建设与发展不单单需要政府资金上的投入,还需为其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举办权威的学习交流活动;为园内教师设置专业技能培训课程;给予幼儿园一定的理论、技术指导。

(三)密切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的联系

家庭、学前教育机构、地区社会有着不同的教育功能和教育内容,三者间的充分合作将更大地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9]目前,我国正面临幼儿园、家庭、社会三者脱节的显著问题。家长应踊跃参与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多与园所、老师沟通交流,有利于其更好的掌握幼儿的成长与发展状况,及时注意到幼儿的不足之处,在园所、老师的帮助下解决幼儿存在的问题。另外,幼儿园在组织活动时,还应充分调动各社区参与的积极性,如开展节日主体活动、社区专题活动等,都邀请社区的参与。家长、社区、幼儿园融为一体,共同分析研究发展学前教育的方法、共同面对解决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还密切了家长、幼儿园以及社区间的联系,增强彼此间的了解,益于制定出更好的幼儿教育方案,提出适合幼儿成长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刘存刚.学前比较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9.

[2]刘天娥.日本学前教育特点及其启示[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2(2):81-84.

[3]周谊.日本幼儿园经费情况介绍[J].早期教育,2005,(6).

[4]周兢,陈思,郭良菁.国际学前教育公共经费投入趋势的比较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9(11):65—72.

[5][7]梁瑜.日本学前教育若干特点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3).

[6]余碧君.中圆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差异[J].学前教育研究,1994.(4).

[8]蔡迎旗.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与政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篇4:小故事对家庭教育的重要启示

【关 键 词】教育教学;基础管理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104-02

学生管理是一门艺术,尤其是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独立行为能力,但他们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又处在青春期,逆反心理较强,所以对中学生的管理难度更大。下面就让我们从几个小故事中来汲取一点管理智慧吧。

故事一:

汉文帝即位之初,渐渐开始熟悉国家大事了。有一次上朝时问左丞相陈平:“天下每年判决的案件有多少?”又问:“天下每年的钱粮收支有多少?”陈平回答:“陛下如果问判决案件的事就问廷尉,问钱粮方面的事就去问治粟内史。”文帝又问:“如果各项事务都各有主管的人,那么还要你丞相干什么呢?”陈平回答:“丞相,对上辅佐天子调理阴阳,对下抚育万物适时生长,对外镇抚四夷,对内亲附百姓,使公卿大夫各安其职。”汉文帝大为叹服。

无独有偶,汉宣帝时期,丙吉担任丞相。有一次,丙吉外出,在京城的郊区遇到有人打架斗殴,死伤的人横陈路上,丙吉催促随从继续赶路,不闻不问。再往前走,丙吉看见有人赶着牛,牛吐着舌头直喘粗气,便让人停下车子,问道:“牛走几里地了?”随行的人觉得丞相的做法不妥当,打架伤人不去管,却去管牛喘粗气的事情,很是不解。丙吉回答道:“现在还是春天,天气还不应当很热,牛行走不远却因暑热而喘粗气,这意味着节令失调,怕会影响全国农业生产;而打架斗殴,死伤了人,这是长安令、京兆尹的职责范围,应当由他们来管,不需要丞相亲自过问。”

启示:

一所学校虽小,但学校管理从校长、分管副校长、中层处室、年级组、班主任再到班干部,也是一个多层次的管理系统。其中的每个管理层次各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也就应该各有其不同的管理范围、管理职责和管理权限。通俗地说,就是校长出思想、处室出办法、年级组具体执行。各个管理层次应严守自己的管理权限,严防随意越权行事。尤其是上级管理层次要给自己的下级留有足够的管理空间,严防“一杠子插到底”。每一个班主任也应当给自己的班干部赋予足够的管理自主权,从而保证整个管理系统内部有清晰的管理层次。

所以,我们的校长主任们不妨学一学陈平和丙吉,有时候当一当“甩手掌柜”,可能会收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故事二:

美国纽约市某黑人社区刑事犯罪率居高不下,历任警长对社区频发的杀人、抢劫、强奸案件束手无策。而一位新任警长到来以后却另辟蹊径,首先从整顿社区环境和倡导文明行为入手,加大了对乱扔垃圾、随地大小便、酗酒闹事等小事的管理力度。令人感到惊讶的是,经过一个阶段的治理,社区环境变得整洁了,人们的行为更加文明了,原来居高不下的刑事犯罪率也有了大幅的下降。

启示:

如何有效防范学生因打架斗殴而引发的校园安全事件,一直是许多中学要面对的难题。我们坚信校园重大安全事故是可防可控的,而要有效防控校园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基础管理,应该从管理好学生的服饰、发型、文明习惯等小事入手。如果学生服装怪异、首饰夸张、满口污言秽语,你不及时管理,那距离发生旷课、抽烟、喝酒等违纪行为就不远了;如果学生旷课、抽烟、喝酒了,你还不能有效管理,那距离发生逃课、打架斗殴等违纪行为就不远了;如果学生逃课、打架斗殴成为普遍现象,那发生校园重大安全事故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所以,每一个学生管理者都要经常问问自己,对学生的基础管理是否扎实有效,距离学生发生重大违纪事件和安全事故还有多远。

故事三:

最近,有一个叫“破窗效应”的理论常被人提及。它说的是假如楼道里的玻璃窗被打破了一块,必须赶紧补好。否则,不久就会有第二块、第三块相继被打破,久而久之,楼道里完好的玻璃窗就所剩无几了。

启示:

这个理论告诉我们:要规范学生的群体行为,必须从违规的个别学生抓起。

学校的管理对象是带有极强群体性的学生。群体行为对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的行为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个体行为又会反作用于整个群体。良好而规范的群体行为对身处其中的每个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管理者要努力改善学生的群体行为,着意维持学生规范的群体习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及早发现违规的个别学生,及时加以教育,从而防止“破窗效应”的发生。

“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如果自习课时一两个学生的吵闹行为不能被及时制止,用不了多久,自习课就成了“百家讲坛”;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早操溜号的个别学生并及时处理,过不了多久,上操的同学就会所剩无几……

当群体性违纪违规行为一旦发生,“法不责众”恐怕就只能成为学生管理者唯一的选择了。

故事四:

柳宗元在他的《种树郭橐驼传》里写到一个神奇的种树人——郭橐驼。凡他所移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硕大茂盛,结果早而结实多。别的种植者虽“窥伺效慕”,却“莫能如也”。

郭橐驼到底有什么秘诀呢?他说他只是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罢了。每当移植之时,他总是小心地舒展开树根,培土平平整整,捣土结结实实,一旦种好,就再不动它,也不理它,任由它自己生长。而别的种树人,不是种植之时操心不够,就是既种之后“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早晨来看看,下午来摸摸,用手指掐一掐来看看枝条是否干枯,摇一摇树干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长此以往,树又怎能不被折腾死呢?

启示:

学生的成长有着自身的规律。如果教师和家长“爱之太恩,忧之太勤”,这也不敢放手,那也不敢放手;东也要管,西也要管,处处包办代替,迟早会毁了这些孩子。

学生的学习也有他们自己的规律。对于有些优秀的学生,我们只要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他们指明学习的方向、鼓足学习的信心,并保证他们有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他们就会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相反,如果每一位任课教师都不能放手,占用了学生所有的自习时间来讲课,还要布置一大堆的作业和试卷。几科老师一起来抢时间,使学生疲于应付,完全没有了可供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那只能是拔苗助长,学生中的好“苗子”一定会被这些“勤快”的老师毁了的。

先哲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道理,用于学生管理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篇5:对幼儿园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

“哆眯嗦,嗦咪哆……”花蝴蝶嘴里哼着歌儿,快活地跳着。

有一天夜里,花蝴蝶跳着跳着,不小心把脚扭了。“哎哟,哎哟!”花蝴蝶小声叫着,她怕惊醒大家。

——你怎么啦?

——不要紧吧?

——来,搽点药水吧。

蝴蝶、蜜蜂、小甲虫,她们都来了。她们扶起花蝴蝶,帮她搽上药水。其实呀,她们没有睡,每天夜里都在偷偷看花蝴蝶跳舞呢。

“啊,你们,你们……”花蝴蝶感到很惊奇。

“哈哈哈,我们全看见啦。你的舞姿美极了!”大伙真诚地说。

篇6:创业的小故事与启示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注为: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另一只鹦鹉前则标注为: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

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羽毛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店主说:“不。”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温暖鼓励:作为创业者或领导者,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企业价值。

篇7:团队的重要性小故事

有这样—个实验故事:把四只猴子分别关在两间空房子里,每间两只,房子里分别放着—定数量的食物,但放的位置高度不—样。

第—间房子的食物就放在地上,第二间房子的食物分别从易到难悬挂在不同高度的适当位置上。

数日后,他们发现第—间房子的猴子—死—伤,伤的缺了耳朵断了腿,奄奄—息。只有第二间房子的猴子活的好好的。

探索原因,第—间房子的两只猴子—进房间就看到了地上的食物,于是,为了争夺唾手可得的食物而大动干戈,结果伤的伤,死的死。

第二间房子的两只猴子先是各自凭着自己的本能蹦跳取食,最后,随着悬挂食物高度的增加,难度增大,两只猴子只有协作才能取得食物,于是,—只猴子托起另—只猴子跳起取食。这样,每天都能取得够吃的食物,很好的活了下来。做的虽是猴子取食的实验,但在—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人才与岗位的关系。

这个团队合作故事表明了,若岗位难度过低,人人能干,体现不出能力与水平,选拔不出人才,反倒成了内耗式的位子争斗甚至残杀,其结果无异于第—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岗位的难度要适当,循序渐进,如同第二间房子的食物。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能力与水平,发挥人的能动性和智慧。同时,相互间的依存关系使人才、团队间相互合作,共渡难关。

团结的蚂蚁

在南美洲的草原上,有一种动物却演绎出迥然不同的故事:酷热的天气,山坡上的草丛突然起火,无数蚂蚁被熊熊大火逼得节节后退,火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渐渐地蚂蚁似乎无路可走。然而,就在这时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蚂蚁们迅速聚拢起来,紧紧地抱成一团,很快就滚成一个黑乎乎的大蚁球,蚁球滚动着冲向火海。尽管蚁球很快就被烧成了火球,在噼噼啪啪的响声中,一些居于火球外围的蚂蚁被烧死了,但更多的蚂蚁却绝处逢生。

启示:这两则关于动物之间团队合作的故事相映成趣,说明这样一个道理:掣肘,易事难为;携手处,难事可成。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一个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鱼竿,另一个人要了一篓鱼,他们得到各自想要的东西后,分道扬镳。其中一个马上把鱼烧起来吃了,结果死在了空空的鱼篓边。另一个向海边走去,因为他知道海里有鱼,当他看到海洋的蔚蓝,用尽了最后的力气向海边跑去,结果他死在了海边。

另外同样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也得到了同样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所不同的是,他们没有分开。而是一起每餐煮一条鱼,然后向遥远的海边走去。从此他们过着以捕鱼为生的日子,过几年,他们盖上了自己的房子,后来又各自取了妻子,生了小孩,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故事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因为,前者缺少合作精神,后者是通过合作相互帮助。

小故事

有一个装扮像魔术师的人来到一个村庄,他向迎面而来的妇人说:我有一颗汤石,如果将他放入烧开的水中,会立刻变出美味的汤来,我现在就煮给大家喝。这时,有人就找了一个大锅子,也有人提了一桶水,并且架上炉子和木材,就在广场煮了起来。这个陌生人很小心的把汤石放入滚烫的锅中,然后用汤匙尝了一口,很兴奋的说:太美味了,如果再加入一点洋葱就更好了。立刻有人冲回家拿了一推洋葱。陌生人又尝一口:太棒了,如果再放些肉片就更香了。又一个妇人快速回家端了一盘肉来。再有一些蔬菜就完美无缺了。陌生人又建议道。

在陌生人的指挥下,有人拿了盐,有人拿了酱油,也有人捧了其它材料,当大家一人一碗蹲在那里享用时,他们发现这真是天底下最美味好喝的汤。

默想:

篇8:小故事对家庭教育的重要启示

一、《学会生存》的特色

1. 有完善的理论基础

《学会生存》之所以在21世纪的今天还具有强大生命力与它完善的理论基础是分不开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委员们在开始工作时便以四个设想作为工作的基础:首先设想存在一个国际共同体使各国政府和各个民族团结在一起;第二个设想是对民主主义的信仰, 教育要保证每个人有实现他自己的潜力和享有创造他自己未来的权利;第三个设想是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 教育要培养完人;最后的设想是只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培养完善的人。这些设想肯定了教育应扩展到一个人的整个一生、教育不仅是大家都可以得到的而且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教育应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潜力的实现作为它的目的等思想。

2. 充分的实践后盾

这份报告的成功还在于委员们是在进行了充足而有效的实践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形成的。委员会组织实况调查团到世界各地区收集第一手资料, 访问了许多与教育问题有关的联合国系统内的各个组织、地区机构和基金会等, 出席国际的与区域性的会议、分析由教育各方面的专家特别为这个委员会准备的文件、在行政会议上同专家们商议某些特别的教育问题等等。由于直接与教育实际以及从事教育活动的人们相接触, 而且充分引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活动中所积累的经验, 这份报告持有现实主义的态度, 客观反应现实社会。《学会生存》的实践性还表现在它并不限于仅仅分析教育现状的层面, 还提出了许多实际可行的建议, 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许多政府提供了行动的指导方针。

二、《学会生存》的重要贡献

1. 发展终身教育思想

《学会生存》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全面阐述了终身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终身教育的思想古已有之, 最早可以追溯到“活到老、学到老”的古训。直到1965年法国的保罗·朗格朗在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上作了《论终身教育》的总结报告, 才为终身教育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学会生存》的作者们接纳和宣扬了终身教育思想, 在客观上促成了这种思想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 并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思想。

《学会生存》中的终身教育思想认为, 应当使教育从纵的方面贯穿于人的一生, 从横的方面连结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使今后的教育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 随时都能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技术。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和学习过程, 人具有未完成性, 因此他必须从环境中不断地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所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能。科技进步、生产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知识和技能, 传统的学校教育、一劳永逸地获得知识已经不再适应。在现代社会中, 进行终身教育是很必要的。

教育要扩大到学校以外的各种组织形式而且为各种各样的人提供再教育的机会, 不仅教给他们知识而且教给他们获得知识的方法。教育已经不再是某些人的特权或者某一特定年龄的规定活动, 教育正在日益向着包括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学会生存》建议把终身教育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今后若干年内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 这就推动了终身教育思想的传播和在各个国家的实践。

2. 构建学习化社会

对学习化社会的推动是《学会生存》一书在教育发展史上的另一大贡献。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 正是由于终身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各式各样终身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的实施, 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空前要求教育的时代, 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必须承担教育责任来构建一个学习化的社会。所谓学习化社会就是每一个人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的社会, 是人的学习意识与学习行为普遍化的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地点、方式等条件的限制, 而变得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学会生存》书中描述了学习化社会的教育应具有的特征: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全体的社会成员, 人们的受教育权是平等的;学习年限不应仅仅限于某一特定年龄, 应面向所有年龄层面的人们, 使学生能够自由地进入各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学习化社会中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应该帮助青年人在谋求职业时有最适度的流动性, 便于他从一个职业转换到另一个职业或从一个职业的一部分转换到另一部分;教育需要其他机构的帮助, 商业、工业和农业的机构都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 整个社会都必须承担教育责任, 这是学习化社会最本质的特征;教学过程的重点从教转到了学, 主体由老师转向了学生, 学生要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即学会学习。

三、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正如我们今天看到的, 《学会生存》所倡导的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等教育理念对全世界的教育思想、政策和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世界潮流推动下逐步认识到教育的重要地位且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 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如何快速有效地发展职业教育, 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从对《学会生存》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1. 教育的公平问题

由于受到儒家“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思想影响, 目前在社会上人们的观念中, 职业教育仍是低人一等的教育。同时由于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深入人心, 家长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上职业学校。种种原因造成我国职业教育生源较差, 中职的学生大多是中考考不上普通高中的, 高职生源主要来自于不能被普通本科院校录取的学生。试想在起点上就输人一等的教育如何要求它达到和普通教育同等的水平?《学会生存》一书中说的很好, 可能平等地受教育只是求得公平的必要条件, 而不是它的充分条件。人们有可能同样受到教育, 但不是说他们都有同等的机会, 同等的机会必须包括同样成功的机会。职校的学生表面上看起来同样地是在受着教育, 但是我国严格的考试制度、选拔人才制度使他们处于劣势, 处于被普通教育体系淘汰的地位, 接受教育的各方面的条件设施都相对较差, 使得他们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同样成功的机会。因此需要国家、社会制度、政策来纠正教育资源和力量上分配不公平的状况, 给予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样的重视, 重视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 对选拔考试制度进行改革, 使所有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接受哪种教育, 各种教育形式没有等级之分, 从源头上解决职教质量差的问题。

2. 职业教育要回到应有的起点, 发挥育人功能

现在很多职业学校为了学生的一次就业, 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性而忘记了学校的育人功能。这种功利性的教育已经偏离了教育的本质, 使学生成为职业的牺牲品, 只会机械的操作而不具备基本的素质, 不具有社会责任心和义务感, 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与人相处。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环境的不断变化使人们变得浮躁、迷失自我, 正是这样的社会现实更需要冷静下来思考:职业学校要教给学生什么?职业教育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要不要关注保留教育的传统, 发挥育人功能?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给了我们启示。社会的发展使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也是如此, 期望通过一次职业教育所学的知识就能够使人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干一辈子, 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职业教育不是终结教育, 是终身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只是学生就业或者继续深造的基础。职业教育要回归到起点, 发挥育人功能, 培养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态度, 为社会培养具有合格人格的建设者。

3. 职业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生存的能力

学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职业院校如果仍只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某种行业内的专业技能、操作技能或实用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 而是指那些不会学习的人。培养创造性是现代世界人们共同追求的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一。因此对职业院校来说, 除了要教会学生某种专业技能以外,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给他们发挥创造力的空间。

《学会生存》从发表至今已经走过了三十多个春秋, 被翻译成多国语言, 再版过数次, 历时愈久愈加显现出它的非凡魅力。它的不朽精神在于它是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著作, 在于它开创了教育研究的新纪元, 在于它的思想目前还在指引着教育的前进。

参考文献

[1]雅克·德洛尔等著.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2]王凌皓.《学会生存》教育思想述评[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1) .

[3]肇忠.终身学习思想给高职教育的启示[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4) .

[4]刘亮.对于终身教育、教育民主化和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思考——再读《学会生存》[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6) .

篇9:四则小故事的启示

关键词:故事选择;知识情境;实验方法;问题设计;解题技巧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1-0029-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故事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通过多种故事形式,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社会性格的形成。故事可以给人生以智慧与启示,同样也可以给我们化学教学以启示。

笔者从四则小故事中得到启发,谈谈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学会正确“选择”。

1.知识的情境要有选择

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可以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将教材上的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通过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的情境创设来完成课堂教学。但我们对问题的情境一定要有所选择。

故事一:

丰子恺说“丰”

一次,著名画家丰子恺遇见一个商人,他自我介绍道:“鄙人姓丰,咸丰皇帝的‘丰’。”商人不解。丰子恺又说:“五谷丰登的‘丰’。”谁知商人仍不知道是哪个丰,丰子恺哭笑不得,只好拿笔在纸上写了个“丰”。商人一看,连声赞道:“这姓不错!是‘汇丰银行’的‘丰’啊!”丰子恺也乐了,心想:不错,“汇丰银行”的确比‘五谷丰登”要时髦,比“咸丰”要通用。

没多久,丰子恺又遇到一个农民。他自我介绍道:“鄙人姓‘丰’,汇丰银行的‘丰’。”农民摇头表示不知。丰子恺就说:“咸丰皇帝的‘丰’。”农民仍是摇头。

丰子恺只好在他手上写了个“丰”。农民忙说:“好姓好姓,五谷丰登的‘丰’啊!”

丰子恺恍然大悟,这说话也是一门学问,对待不同的对象,要说的话还真不一样。

丰子恺通过对不同对象的自我介绍,悟出“对待不同的对象,说的话要不一样”。网络上有图1所示图片,虽然有点极端,但这恰恰说明了不同年代出生的人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是不同的,从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因此我们的教学对象不同,知识情境的设计也应该不同。

案例1:小木条比小煤块容易被点燃,说明可燃物燃烧与▲有关;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刨花比木块容易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与氧气的▲关,还与▲有关?

这道题情境的选择就有点不妥,“刨花”是什么?80年代前出生的人大多数见过刨花,因为过去家里添置家具,一般是请木工到家里来做活,孩子见过木工操作的场景,会接触到刨花和木屑,而且过去农村家庭里做饭一般用土灶,刨花可用来生火,那时的学生有真实的生活体验。但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没有见过刨花,因为现在家庭房屋装修,孩子基本不会在场。因此教学中设计这样一个陌生的情境是不合适的。

如果要证明燃烧的程度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我们可以设计下列实验情境:

2.实验的方法要有选择

现在教学中“探究”是一个高频词。探究实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符合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基本过程,实验一般程序为:发现和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收集有关的资料和数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分析、研究处理资料和数据-泼现规律形成结论。

实验探究的意义不言自明,但是不是我们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实验都应该探究呢?

故事二:

换一种思路

有位摄影师,年年给大会拍照。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可是有个问题总是困扰着他:照片上总是有人闭眼。为了统一步调,摄影师按照常规做法,高声叫道:“大伙请注意,我喊一、二、三,喊三的时候,千万不要闭眼睛!”可是不管怎么强调,咔嚓一声照下来,总会出现闭眼的。这些人看了照片,自然不高兴:我们90%以上的时间都睁着眼,你为什么偏偏在我闭眼的时候照呢?这不是出我的丑吗?

后来,这位摄影师换了一种思路,大获成功。他请所有参加拍照的人都闭上眼,听他的口令,同样喊一、二、三,在“三字时一齐睁眼。果然,照片冲洗出来一看,一个闭眼的都没有。全都显得神采奕奕,皆大欢喜。

化学教学过程中同样有时要换一种思路,不能盲目地跟风。探究性实验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而验证性实验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两者各有侧重,因此在“探究性实验”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不能忽视验证性实验的存在。

案例2:沪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24页中关于铁的冶炼设计了“观察与思考”活动,其装置如图:

笔者听了不少关于探究铁的冶炼原理的课,结果都不是太令人满意,原因如下:

(1)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还比较肤浅,不能对反应产物做出比较准确的假设。

(2)学生对CO性质的认识主要是毒性和可燃性,对CO的还原性还比较陌生。

(3)该实验对操作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酒精喷灯的使用,实验过程中经常出现酒精喷灯熄火的情况。

(4)不能对产物铁做出准确的判断。有学生说用磁铁吸引,如果能被吸引,证明是铁,学生不知道Fe3O4也具有磁性,也能被磁铁吸引;有学生说红色的氧化铁变黑,证明是铁,学生不知道Fe3O4和FeO也是黑色的。

因此如果把这个实验变成验证性实验,就不会有上述问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对实验的方法—定要有选择,不能把“探究性实验”放之四海而皆准。

3.问题的设计要有选择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提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一个出色的教师,不是指点学生入住现成的“高楼大厦”,而是促使学生去“添砖加瓦”,只有精心编制出高质量的问题,才会充分发挥问题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应是多元化的。利用多角度、多层面、多样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充分发展这方面的优势智能,使化学学习达到最佳状态。

故事三:

养牛之道

我们旅行到乡间,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铲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就问道:“老公公,你为什么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让它吃?”

老农说:“这种草草质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顾;但是我放到让它勉强可够得着的屋檐上,它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

上述故事告诉我们,如果对事物一览无遗,也许一切都会索然无味。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对问题要选择多元化的设计。

案例3:对食品中的有机物中各种营物质的认识和利用,我们可以设计下列几个问题:

设计角度1——认识各种营养素的存在

例如:能调节新陈代谢,但一般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可从水果、蔬菜中摄取的营养素是( )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维生素

设计角度2——学会各种营养素的搭配

例如:欢欢在中考前每天只吃:米饭、牛肉、蛋汤、大虾、鱼。为了使营养均衡,你觉得他最好还要吃( )

A.猪肉 B.河虾 C.青菜 D.牛奶

设计角度3——了解食品说明书的使用

例如:下面对芝麻酱说明书的判断正确的是( )

D.钙铁含量低于豆腐和鸡蛋

芝麻酱

每100g含有:

蛋白质:19.2g 脂肪:52.7g 碳水化合物:16.8g

维生素A:17ug 铁:50.3mg 硒:4ug

(含钙:相当于300g豆腐;含铁:相当于800g鸡蛋)……

(提醒:可引起部分婴儿过敏性皮炎)

4.解题的技巧要有选择

一题多解是教师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一题多解是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审视分析同一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不同解法求得相同结果的思维过程。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的纵横联系,通过分析比较,寻找解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是不是一题多解适合所有的学生呢?

学会舍弃

有两个人相约到山上去寻找精美的石头,甲背了满满的一筐,乙的筐里只有一个他认为是最精美“漂亮的石头虽然多,但我只选一个最精美的就够了。”甲笑而不语,下山的路上,甲感到负担越来越重,最后不得已不断地从一筐的石头中挑一个最差头!

通过上述故事我们可以悟出“舍弃”的重要性,有舍才有得。教学中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在讲解题方法的时候,过分强调“一题多解”。一题多解是有很多好处,但它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知识基础也有不同,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弱,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笔者认为不是要“一题多解”,而是“一题精解”。

案例4:t℃时某KNO3溶液50g,均分成两份。第一份蒸发10g水溶液恰好饱和。第二份加5g晶体亦恰好饱和。求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

方法1:设每份溶液中的溶质为xg

答:该温度下KNO4的溶解度为50g。

方法2:假设把原均分成两份的KNO4不饱和溶液看作成饱和溶液和水两部分(如图5)。

若要使它们变成饱和溶液,要么是蒸发水,要么是在水中加硝酸钾晶体,因此蒸发的水和加入的硝酸钾晶体可以恰好配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从而可列出下列计算式:

答: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50g。

上述两种方法中方法1比较常规,思维起点比较低,学生易于接受,计算相对复杂。方法2计算比较简单,但对于思维的要求比较高。在教学过程中,对基础比较薄弱的班级方法1应该精讲,而方法2可做简单介绍,对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开阔解题思路,切不可没有重点,没有选择,从而得不偿失。

篇10:成功人士的启示小故事简短励志

上述的答案都不是,事实上桑德斯上校于年龄高达六十五岁时才开始从事这个事业,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他终于拿出行动来呢? 因为他身无分文且孑然一身,当他拿到生平第一张救济金支票时,金额只有一百零五美元,内心实在是极度沮丧。他不怪这个社会,也未写信去骂国会,仅是心平气地自问这句话:“到底我对人们能做出何种贡献呢?我有什么可以回馈的呢?”

随之,他便思量起自己的所有,试图找出可为之处。 头一个浮上他心头的答案是:“很好,我拥有一份人人都会喜欢的炸鸡秘方,不知道餐馆要不要?我这么做是否划算?”随即他又想到:“要是我不仅卖这份炸鸡秘方,同时还教他们怎样才能炸得好,这会怎么样呢?如果餐馆的生意因此而提升的话,那又该如何呢?如果上门的顾客增加,且指名要点用炸鸡,或许餐馆会让我从其中抽成也说不定。”

好点子固然人人都会有,但桑德斯上校就跟大多数人不一样,他不但会想,且还知道怎样付诸行动。随之他便开始挨家挨户的敲门,把想法告诉每家餐馆:“我有一份上好的炸鸡秘方,如果你能采用,相信生意一定能够提升,而我希望能从增加的营业额里抽成。”很多人都当面嘲笑他:“得了罢,老家伙,若是有这么好的秘方,你干嘛还穿着这么可笑的白色服装?”

这些话是否让桑德斯上校打退堂鼓呢?丝毫没有,因为他还拥有天字第一号的成功秘方,我称其为“能力法则”(Personal Power),意思是指“不懈地拿出行动”:在你每当做什么事时,必得从其中好好学习,找出下次能做得更好的方法。桑德斯上校确实奉行了这条法则,从不为前一家餐馆的拒绝而懊恼,反倒用心修正说词, 以更有效的方法去说服下一家餐馆。

桑德斯上校的点子最终被接受,你可知先前被拒绝了多少次吗?整整一千零九次之后,他才听到了第一声“同意”。在过去两年时间里,他驾着自己那辆又旧又破的老爷车,足迹遍及美国每一个角落。困了就和衣睡在后座,醒来逢人便诉说他那些点子。他为人示范所炸的鸡肉,经常就是裹腹的餐点,往往匆匆便解决了一顿。

在历经一千零九次的拒绝,整整两年的时间,有多少人还能够锲而不舍地继续下去呢?真是少之又少了,也无怪乎世上只有一位桑德斯上校。我相信很难有几个人能受得了二十次的拒绝,更遑论一百次或一千次的拒绝,然而这也就是成功的可贵之处。 如果你好好审视历史上那些成大功、立大业的人物,就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轻易为“拒绝”所打败而退却,不达成他们的理想、目标、心愿就绝不罢休。

华德迪斯尼为了实现建立“地球最欢乐之地”的美梦,四出向银行融资,可是被拒绝了三百零二次之多,每家银行都认为他的想法怪异。其实并不然,他有远见,尤其是有决心想实现。今天,每年有上百万游客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迪斯尼欢乐”,这全都出于一个人的决心。

我不断地提醒自己留意所想要的,别只看见问题却不见解决的办法。我更告诫自己,即使那些问题此刻困扰着我,但绝不会一辈子缠着我而不去。 因此,我决定不管在金钱上或心情上有多么不顺遂,都绝不让生命再陷在其中。同时我也认定,自己的命运并不是真那么糟,只是好时光尚未到来罢了。

我相信,只要能不断辛勤灌溉所种下的种子--持续去做对的事情——那么就会走出人生的冬季、进入春季,多年看似不见成效的努力就终必有收成的一天。我不会再那么死心眼,一再重复做那相同的事,却寄望会有不同的结果;相反的,我要不断另辟新径,直到找着自己所想要的答案。

篇11:中国经典的寓言小故事以及启示

这个案子调查了半年,没有任何结果。最后,一只聪明的蜜蜂提出了个好建议,它说:“案子进行了半年,却丝毫没有任何进展,蜂蜡再不处置将会变质。我想让黄蜂和我们一起去采蜜,看看谁能用这么好的甜浆造出如此漂亮的房。”

黄蜂拒绝了这个合理的要求,因为凭借它掌握的本领,是不可能办到的。经过简单的推理,细腰蜂把蜂蜡判给了蜜蜂。

寓言启示:

篇12:创业启示小故事

创业启示小故事

▲自己是一只雄鹰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主人试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起来! 秘诀1:磨练召唤成功的力量。

▲五枚金币

有个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后快走不动。爸爸就从兜里掏出5枚硬币,把一枚硬币埋在草地里,把其余4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说:“人生有5枚金币,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现在才用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里,你要一点点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来,这样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将来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着,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让你的金币没有用就扔掉。”在的下,那天阿巴格走出草原。长大后,阿巴格离开家乡,成一名优秀的船长。 秘诀2:,就能走出的沼泽地。

▲扫阳光

有二人,年龄不过四、五岁,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都是密闭着,他们认为屋内太阴暗,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俩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于是,两人拿着扫帚和畚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等到他们把畚箕搬到房间里的时候,里面的阳光就没有。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扫许多次,屋内还是一点阳光都没有。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你们在做什么?”他们回答说:“房间太暗,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妈妈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

秘诀3:把封闭的心门敞开,成功的阳光就能驱散的阴暗。

▲一只蜘蛛和三个人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到,他叹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第二个人看到,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第三个人看到,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秘诀4:有成功者处处都能发觉成功的力量。

▲自己救自己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该度我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桑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第二天,这人遇到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这人问:“你是观音吗?”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观音笑道:“我也遇到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秘诀5:成功者自救。

▲让失去变得可爱 一个老人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一只,周围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下去。这举动更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说:“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秘诀6:成功者善于,善于从损失中看到。

▲请不要开错窗

一个小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的顿时明朗。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窗户。”

秘诀7:打开旁边的窗户,也许你就看到希望。

▲人生的秘诀

30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创造自己的前途。他动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正在练字,他听说本族有位后辈开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写3个字:不要怕。然后抬起头来,望着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6个字,今天先告诉你3个,供你半生受用。”30年后,这个从前的年轻人已是人到中年,有一些成就,也添很多伤心事。归程漫漫,到家乡,他又去拜访那位族长。他到族长家里,才知道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家人取出一个密封的信封对他说:“这是族长生前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来。”还乡的游子这才想起来,30年前他在这里听到人生的一半秘诀,拆开信封,里面赫然又是3个大字:不要悔。 秘诀8: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后不要悔。

▲司机考试

某大公司准备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车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后,只剩下三名技术最优良的者。主考者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觉得能距离悬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二公尺。”第一位说。“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说。“我会尽量远离悬崖,愈远愈好。”第三位说。结果这家公司录取第三位。 秘诀9:不要和诱惑较劲,而应离得越远越好。

▲狮子和羚羊的家教

每天,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就开始奔跑。狮子妈妈在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你要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你就会活活地饿死。”在另外一个场地上,羚羊妈妈也在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那你就肯定会被他们吃掉。” 秘诀10:记住你跑得快,别人跑得更快。

1.10个小故事,给创业的启示

2.创业成功小故事

3.商界创业小故事

4.经典创业小故事2则

5.刘强东创业小故事

6.名人的创业小故事

7.关于创业的6个小故事!

8.白手起家创业小故事

9.创业13个经典小故事

上一篇:你勇敢吗散文下一篇:某型发动机附件试验器测试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