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过去的名言

2024-05-02

与过去的名言(共11篇)

篇1:与过去的名言

17、人生包括两部分:过去的是一个梦;未来的是一个希望。——佚名

18、人们不必为过去的错误而羞惭,换言之,即不必为今天比昨天聪明而羞惭。——斯威夫特

19、没有方法能使时钟为我敲已过去了的钟点。——拜伦

20、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遗闻旧事保藏下来。它是往昔的迹象,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塞万提斯

21、科学不问现在和过去,是对一切可能存在事物的观察,预见虽然是渐进的,然而它是对即将发生事物的认识。——达·芬奇

22、将来现在将来,于现在有意义,才于将来会有意义。——鲁迅

23、记住昨天,如果不是为了激励明天的进取,那就莫如忘却。——佚名

24、回忆过去和展望将来的作法,会使过去成为伤感的同义语,使将来成为审慎的代名词。——哈代

25、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班固

26、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英国

27、过去的辉煌只属于过去而非将来。——卢·普拉特

28、凡是忘记过去的人们注定要重蹈覆辙。——桑坦亚那

29、对于未来的真正慷慨在于向现在献出一切。——法国

30、创造明天的是今天,创造将来是眼前,当你痴痴地坐等将来的时候,将来就从你的懒惰的双手中畸形丑陋地走出来。——克劳塞维茨

31、最可怕的是看见你过去憎恶的一切披着未来的外衣又回到你面前。——让·罗斯唐

32、追上未来,抓住它的本质,把未来转变为现在。——苏联

33、在无论何时,现在只是一个交点,为过去与未来相遇之处,我们对于二者都不能有什么架打。不能有世界而无传统,亦不能有生命而无活动。——蔼理斯

篇2:与过去的名言

1、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班固

2、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英国

3、过去的辉煌只属于过去而非将来。--卢·普拉特

4、凡是忘记过去的人们注定要重蹈覆辙。--桑坦亚那

5、对于未来的真正慷慨在于向现在献出一切。--法国

6、创造明天的是今天,创造将来是眼前,当你痴痴地坐等将来的时候,将来就从你的懒惰的双手中畸形丑陋地走出来。--克劳塞维茨

7、不要让昨天占用今天的时间。--美洲

8、不要埋首于远昔的过去,把握现在吧。--德国

9、不要老叹息过去,它是不再回来的;要明智地改善现在。要以不忧不惧的坚决意志投入扑朔迷离的`未来。--朗费罗

10、不要等到日子过去了才找出它们的可爱之点。--法国

11、把每时每刻都用在自己的事业上的人,对他来说都是足够的原因。--塞涅卡

12、“过去”是我们临终的母亲,并不是已经死亡的事物。我们的未来不断使她出现在我们的心灵中。--梅瑞狄斯

13、最可怕的是看见你过去憎恶的一切披着未来的外衣又回到你面前。--让·罗斯唐

14、追上未来,抓住它的本质,把未来转变为现在。--苏联

15、在无论何时,现在只是一个交点,为过去与未来相遇之处,我们对于二者都不能有什么架打。不能有世界而无传统,亦不能有生命而无活动。--蔼理斯

16、应展望将来,莫留恋过去。--拉丁美洲

17、一切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普希金

18、一切都会过去的,惟有真理长存。--陀思妥耶夫斯基

19、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大地却永远长存。--圣经

20、要依据过去来策划未来。--伯克

2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22、毋为已消逝之年华叹息,须正视匆匆溜走的时光。--欧洲

23、未来走到我们中间,为了能在它发生之前很久就先行改变我们。--里尔克

24、为着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意地描绘你现在的图画。--佚名

25、时间没有现在,永恒没有未来,也没有过去。--丁尼生

26、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般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席勒

27、如今逗乐我们的一切都曾是某种危急关头。--弗吉妮亚·伍尔夫

28、如果你希望现在与过去不同,请研究过去。--斯宾诺沙

29、人生包括两部分:过去的是一个梦;未来的是一个希望。--佚名

30、人们不必为过去的错误而羞惭,换言之,即不必为今天比昨天聪明而羞惭。--斯威夫特

31、没有方法能使时钟为我敲已过去了的钟点。--拜伦

32、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遗闻旧事保藏下来。它是往昔的迹象,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塞万提斯

33、科学不问现在和过去,是对一切可能存在事物的观察,预见虽然是渐进的,然而它是对即将发生事物的认识。--达·芬奇

34、将来现在将来,于现在有意义,才于将来会有意义。--鲁迅

35、记住昨天,如果不是为了激励明天的进取,那就莫如忘却。--佚名

篇3:可穿戴的过去与未来

就在前些天,日本一家公司推出一款全彩LED“气氛眼镜”的可穿戴设备,功能强大到绝对让你“大跌眼镜”。比如,它会通过“闪光”的方式提醒主人:“手机离你有些远了,别丢了它”、“厨房煮的面差不多好了”;甚至当主人遇到紧急情况并在手机中输入SOS时,这款眼镜便会显示“···───···”莫斯电码。

来自赌场的“George”

可穿戴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提出,目的是通过“内在连通性”实现快速的数据获取、通过超快的分享内容能力高效地保持社交联系。有趣的是,可穿戴的设备的雏形和起源却是一个“赌具”。

当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Edward O.Thorp和Claude Elwood Shannon(后来这两个学生都成了闻名全球的数学家)等人研制了一款用于轮盘赌的产品(当时还称不上是计算机)以增加赌博的胜率。据称,利用该设备,赌博的胜率提高了40%。当然,这个数据无法考究。

而真正意义上的可穿戴产品是一款名为“George”的微型计算设备。在当时成千上万的赌徒中,有个名叫Keith Taft的人,他是雷神(Raytheon)公司的一名工程师,工作涉及集成电路,爱上了“21点”。在Edward O. Thorp和Claude Elwood Shannon等“前辈”们的启发下,他萌生了用电脑来算牌的想法。于是,Keith Taft基于英特尔的4004和8008微处理器发明了一款用脚指头操作的可穿戴计算机——George。产品有15磅重,约合6.8千克,主要是电路板和电池组合,会被固定在赌徒的上腹部,电线顺着腿溜到鞋子里,输入卡和开关也都藏在鞋子里。虽然George在一开始表现令人失望,但经过Keith Taft跟他的儿子Marty Taft的努力改造,George的表现有所起色。George之后是George2,然后是David,再之后是Thor,他们可以称得上是可穿戴设备的鼻祖。

100亿美元

在赌场而非实验室这便是可穿戴设备的起源,之后的几十年,可穿戴市场一直很窄众化。这种局面一直到2012年谷歌公司推出智能眼镜才被打破,可穿戴设备从此广泛进入普通消费者视野。在CES2014上,Garmin、Intel、Sony、CSR、Fossil、Pebble等国际巨头分别展出了健身腕带、智能腕带、健身追踪器、蓝牙智能首饰、高端智能手表和不锈钢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此外还有高通公司的可穿戴健身追踪器和智能手表,谷歌基于Helpouts新服务研发的可穿戴式摄像头,微软自有品牌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眼镜等。

现在的可穿戴设备无论在形态、功能还是规模和应用上都今非昔比。以目前市场上最受关注的可穿戴设备类型智能手表为例,主要可以分成三类:手机伴侣类、运动和健康检测类、手机类。手机伴侣类智能手表一般通过低功耗蓝牙技术与智能手机连接,提供来电、短信等提醒功能,接听电话功能,比如三星Gear。而运动和健康检测类手表主要用于运动、能量消耗、生理体征检测等,手表的功能只是附带比如爱普生Pulsense。手机类手表拥有完整的手机功能,有SIM卡,可以看做一台缩小的手机,比如Neptune Pine。

相关机构预测,201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1亿台,按平均每台100美元的价格计算,2014全球可穿戴设备销售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

以人类的思考方式

那么,未来的可穿戴将是什么样子呢?

今年初,一家名为Refresh的公司推出了一款针对谷歌眼镜的同名应用——Refresh,能够通过检索用户日历,查看用户正与谁会面,并为用户呈现该人士的基本资料。

Refresh应用现在看来略显粗糙和简单,但它在努力解决这样一个问题:知道用户想知道什么,并告诉他答案。而这正是可穿戴的愿景和诉求,代表了可穿戴式计算技术的未来。

想象一下,未来,可穿戴式计算设备用户无需进行任何操作,就能知道一切。约好的朋友会因交通堵塞要迟到,餐厅的鲑鱼评价不好,停车收费表20分钟内过期,卫生间在酒吧二楼右转等。所有这些信息会在用户需要的时候准确、及时地出现,这才是可穿戴式计算的真正价值。但是可穿戴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那就是获得人类的思考方式,也就是人工智能。通过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后端服务器能找出用户的需求,获取答案,将之交付到用户大脑的工作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了。

原摩托罗拉公司的技术未来学家JosephL.Dvorak曾说过,20世纪90年代计算技术反映在微处理器的优势上,21世纪初的前10年反映在网络的优势上,在21世纪的第2个10年则要体现在人的优势上。在强调发挥人的优势这点上,可穿戴定将会繁荣发展。

可穿戴设备演进历史

1972年:KeithTaft发明了一款用脚指头操作的可穿戴计算机George。

1975年:Hamilton Watch推出Pulsar计算器手表。

1977年:CC Collins为盲人开发了一款可穿戴设备,使用头戴式摄像头将图像转换成背心上的触觉网格。

1979年:索尼推出Walkman卡带随身听。

1981年:史蒂夫·曼恩(Steve Mann)设计背包式电脑,具备了文本、图像和多媒体功能以及头盔式显示器。

1984年:卡西欧开发Casio Databank CD40,这是全球最早的一批能够存储信息的数字手表之一。

1989年:Reflection Technology开发Private Eye头戴式显示屏;Megellan公司推出了消费级手持GPS设备。

1990年:Olivetti推出一款胸章,可以将用户的ID发送到办公楼上的红外接收器,从而追踪用户所在位置。

1993年: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KARMA增强现实系统,其中包含了一台PrivateEye头戴式显示屏。

1994年: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款腕式电脑,将键盘和显示屏固定在前臂上;可穿戴设备之父Steve Mann开发出专门记录生活的可穿戴无线摄像头。

1999年:RIM公司推出首款产品——RIM 850双向寻呼机。

2000年:全球首款蓝牙耳机发货。

2006年:耐克的苹果团队开发了一款记录行走距离和速度的设备,需要与iPod Nano配合使用,售价20美元。

2008年:Fitbit推出首款健身设备,可以夹在衣服上,并追踪用户的步数、行走距离、热量消耗、运动强度和睡眠状态;Looxie推出可以固定在耳朵上的可穿戴摄像头,每天最多能记录10小时视频。

2010年:Brother推出AiRScounter头戴式显示器,可以将大小相当于14英寸屏幕的内容投影到用户前方1米左右的地方;Eurotech Group开发Zypad,这是一款固定在手腕上的小型触屏电脑。

2011年:Jawbone推出Up健身腕带,可以追踪睡眠、运动、饮食状况,并与智能手机应用关联。

2012年:索尼推出SmartWatch,使用蓝牙与Android手机相连;Pebble发布PebbleWatch,提供健身和健康追踪、上网、语音导航等功能。

2013年:谷歌向部分用户推出测试版谷歌眼镜;三星发布Galaxy Gear智能手表,可以使用蓝牙与Android智能手机相连;日产公司发布Nismo智能手表,可以为驾驶员提供平均时速、油耗和驾驶员心率等信息。

篇4:城的过去与未来

导 演:殷浩楠

制作时间:2013年4月至5月

作品时长:17分钟

作品类型:剧情片

前期设备:佳能EOS 5D Mark II

后期软件:Final Cut Pro10.0 、AE CS

影片用一对父子的关系,暗喻北京城“新”与“旧”之间的矛盾,最终矛盾达到和解。从一开始导演便处心积虑地展现父子和城两种不同关系的不同矛盾,但父子之间的关系要上升到新旧的城之间,恐怕作者仍需在内部上进行调整。

影片简介

本片以记录和剧情相互相交错推动故事发展。电视台专题记者陈涛正在拍摄一部以北京城为主题的纪录片。父亲老陈是个地道的老北京,退休了的他依旧保持着许多年留下来的习惯。由于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父子之间一直关系不好。

然而,父亲的失聪受骗让陈涛悟到对父亲的不认同是自己的问题,继而也明白了最真实的纪录片就在自己身边。

导演阐述

本片名为《父辈的城》,所以影片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于儿子对待“父辈的城”看法的转变。儿子一直认为能代表北京这座城市的象征是北京的现代化,直到最后儿子从父爱中领悟生活最有价值的层面。

在现代国际化的北京下,人们渐渐淡忘了老北京的模样。取而代之的是国贸、奥运村、三里屯、798等现代化、高速化生活的代表。影片中的儿子不认同父亲,排斥父亲的价值观。而父亲只默默地在背后呵护着“新城”。即使“新城”嫌弃“老城”土与旧,但在“老城”基础上建造起来的“新城”无法摆脱“老城”的影子。而这老城就是我们父辈所生活的城,它不仅带有过去城市的生活烙印,也影响着现在城市。

影片开头我们随机采访居住在北京的各类人群对北京的理解及他们认为能够代表北京的地方。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观众先有个直观的了解,居住在北京的人对于北京来说有多重的阐述。同时引发观众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和自己的见解。

在拍摄手法上,因为本片是纪录与剧情相结合的影片。所以我们要区分开这两者以免混淆。陈涛主观拍摄的部分是纪录部分,这部分主要以陈涛主观视角手持拍摄,并后期制作来区分剧情部分的影像风格。同时因为影片主要部分在于剧情的阐释,所以纪录部分内容会比较少,重在让观众看到陈涛眼中的北京城。

方亚熙

影片在剪辑上较为娴熟,叙事清晰。尽管采用纪录片与剧情片相结合的手法,但因为纪录部分使用得太过简单,关于“城”的概念上,却显得不够明确。

杜剑峰

《父辈的城》受贾樟柯导演的影片《海上传奇》的启发,表现出对影片样态的大胆尝试,影片以纪录与剧情相互交错、虚实交织、同步发展来推动叙事。正如一个社会总会有其核心价值观一样,一个城市也会有自己独特的灵魂和气质,也会有自己的精神。《父辈的城》表达出作者对北京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文化传统与生活状态的追寻与反思。

篇5:怀念过去时光的名言

2、在所有过去与将来,所有值得怀念与值得期待的景色里,我最喜欢你。 ——桔子树 《麒麟》

3、我不知道 是否 还在爱你 如果爱着 为什么 会有那样一次分离 我不知道 是否 早已不再爱你 如果不爱 为什么 记忆没有随着时光 流去 回想你的笑靥 我的心 起伏难平可恨一切 都已成为过去 只有婆娑的夜晚 一如从前 那样美丽 ——汪国真 《怀想》

4、无论多么美好的体验都会成为过去,无论多么深切的悲哀也会落在昨天,一如时光的流逝毫不留情。生命就像是一个疗伤的过程,我们受伤,痊愈,再受伤,再痊愈。每一次的痊愈好像都是为了迎接下一次的受伤。或许总要彻彻底底的绝望一次,才能重新再活一次。 ——余华 《第七天》

5、“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还未可知,现在,却是上苍的礼赠。 ——詹妮弗·余·尼尔森 《功夫熊猫2》”

6、你应该关心下。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咯,因为其实都无关紧要了。重要的是,现在要选择做什么样的人。 ——詹妮弗·余·尼尔森 《功夫熊猫2》

7、【过去or过不去】(1)别和小人过不去,因为他和谁都过不去; (2)别和社会过不去,因为你会过不下去; (3)别和自己过不去,因为一切都会过去; (4)别和亲人过不去,因为他们不会不让你过去; (5)别和往事过不去,因为它已经过去; (6)别和现实过不去,因为你还要过下去

8、过去,我愿意同样的生命再次重演。 现在我不要了。我有信心,来生的另一个生命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三毛 《假如有来生》

9、再刻骨铭心也都过去了,我一个人坚持着难忘遗憾又有何用,打从一开始我就知道你说的你给的最后都会落空。

篇6:忘记过去的名言摘抄

3、原谅是容易的,忘却则是困难的。——普拉顿

4、有一种健忘是高贵的,就是不记旧恶。——赛蒙兹

5、应展望将来,莫留恋过去。——拉丁美洲

6、一切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普希金

7、毋为已消逝之年华叹息,须正视匆匆溜走的时光。——欧洲

8、忘记了它而微笑,远胜于记住它而愁苦。——罗西塔

9、忘记过去名言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爱有时。花开花落,有自己的时钟,鸟兽虫鱼,也有感应时间的功能。怀抱时,惜别有时,如果永远不肯忘记过去,如果一直恋恋不舍,那就是永远看不见晴空。—— 张小娴

10、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列宁

11、忘记过去的错误,一切重新开始。今天是争取机遇的日子。我们都是脆弱的人。自我失败和他人的行为往往容易伤害我们。然而,我们生活的意义在于今天,我们要像婴儿抓住母亲那样争取机遇。—— 马尔兹

12、如果不忘记许多,人生无法再继续。——巴尔扎克

13、人们因为能忘却,所以自己能渐渐的脱离了受过的苦痛,也因为能忘却,所以照样得再犯前人的错误。——鲁迅

14、让我们不要用过去的哀悉拖累我们的记忆。——莎士比亚

15、记忆中记得最牢的事情,就是一心要忘却的事情。——蒙台涅尼

16、记忆不应当得到休息,因为没有一种能力比他更易动作,更能由动作得到发展的。你要每天找点东西给记忆去记忆,以为你愈是多给他,他便愈能诚实的记住,你愈少给,他便记得愈不诚实。——尼采

17、坏记性是变得幸福的一大法宝。—— 丽塔·梅·布朗

18、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英国

19、凡是忘记过去的人们注定要重蹈覆辙。—— 桑塔亚那

20、不要让昨天占用今天的时间。——美洲

篇7:关于过去的励志名言

2、追上未来,抓住它的本质,把未来转变为现在。——苏联

3、在无论何时,现在只是一个交点,为过去与未来相遇之处,我们对于二者都不能有什么架打。不能有世界而无传统,亦不能有生命而无活动。——蔼理斯

4、应展望将来,莫留恋过去。——拉丁美洲

5、一切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普希金

6、一切都会过去的,惟有真理长存。——陀思妥耶夫斯基

7、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大地却永远长存。——圣经

8、要依据过去来策划未来。——伯克

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10、毋为已消逝之年华叹息,须正视匆匆溜走的时光。——欧洲

11、未来走到我们中间,为了能在它发生之前很久就先行改变我们。——里尔克

12、为着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意地描绘你现在的图画。——佚名

13、时间没有现在,永恒没有未来,也没有过去。——丁尼生

14、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般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席勒

15、如今逗乐我们的一切都曾是某种危急关头。——弗吉妮亚·伍尔夫

16、如果你希望现在与过去不同,请研究过去。——斯宾诺沙

17、人生包括两部分:过去的是一个梦;未来的是一个希望。——佚名

18、人们不必为过去的错误而羞惭,换言之,即不必为今天比昨天聪明而羞惭。——斯威夫特

19、没有方法能使时钟为我敲已过去了的钟点。——拜伦

篇8:与过去的名言

《九三年》是欧洲文学史上一部富有史诗性质的政治小说, 也是雨果的封笔之作。小说以一七九三年法国旺代地区共和党对保皇党的清剿斗争为题材, 生动地勾勒出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恐怖事实, 再现历史的同时, 通过人物形象、不同阶级等的对照, 以一段戏剧性的结尾向世人抛出了一个关于暴力与革命的关系问题, 并对绝对的人道主义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扬。

一、人物形象自身的对照

这一点在西穆尔登的身上体现地最为明显。笔者认为, 西穆尔登是这部小说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 因为他的善良和绝对, 更因为他的矛盾。

其实他是一个沦落者, 一个社会弃儿, 一个从第一等级被动地投掷到第三等级的破落户。他当过教士, 表面风光而受人尊敬, 殊不知, 宗教的清规戒律和封建的森严制度不仅没有让他心生自豪, 反而使他失去了一个正常人所应拥有的情感和生活;他学习努力, 但科学的大发现彻底破坏了他和他赖以生存的根本, 不是改变, 而是毁灭。因此, 他憎恨这个社会, 憎恨旧制度, 憎恨君主专制。实际上, 自从被社会抛弃的那一刻, 他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平民代表, 就是第三等级, 他已经沉默很久了, 现在必须爆发, 因此, 他走向了铁血革命。

革命中的西穆尔登和郎德纳克同样残暴, 但又有本质的不同, 正如小说中所说:侯爵和教士就某种意义而言, 是同一个人……只不过前者的苦笑中充满了阴影和暮气, 而后者那写着预言的额头上却闪烁着黎明的曙光。他是一个披着狼皮的羊, 仍然有一颗纯洁而忧郁的良心, 仍然怀有正义感。他关心穷人, 作为家庭教师, 对待郭文无微不至, 并把他培养成了一位学识渊博、忠勇仁慈的有为青年。面对穷人和郭文, 面对第三等级时, 西穆尔登是真诚热情而勇于牺牲的。

然而, 更痛彻心扉的过去决定了他不会也不可能原谅那个放走朗德纳克的人, “西穆尔登认为郭文的想法走得太远了……对随时都在扼杀革命的敌人宽恕就是在阻止革命前进”1, 因此他选择杀死郭文, 也选择自杀, 因为他无法在两难处境中找到中和点。在这里, “雨果出于人性的怜悯, 让西穆尔登开枪杀死了自己, 从他选择的结果中逃了出去”2, 是的, 他用这幕悲剧演绎了革命的偏狭和固执, 但也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心中那份纯粹无私的情感。身处九三年的风口浪尖上, 不允许有丝毫的退让, 为了革命的胜利, 他只能走下去。既然不能拯救郭文, 那就和他一起死去。其实西穆尔登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富有人道主义情感的人, 他反抗中央集权, 怜悯生命, 只是太不巧, 命运偏偏把他夹在了两者中间, 让他走进了矛盾的死胡同, 他只能以死解脱。所以, 西穆尔登的双重人格是相互统一的, 忠于革命不辜良心, 这种对照是至高无上的忠诚, 是父爱如山的沉重, 更是人物性格塑造的巧妙手段—看似相悖, 实则大同。

二、阶级与阶级的对照

18世纪下半期的法国仍然是一个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 等级制度森严, 社会被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教士, 由西穆尔登脱离教门的选择可以想象教士们的虚伪无道;第二等级是贵族, 郎德纳克就是典型;第三等级是农民、工人、城市平民和资产阶级, 小说中的乞丐退尔马克就是平民, 郭文虽然出身贵族, 但却发展为资产阶级。这三个人物形象的差异, 成为了《九三年》对照手法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郎德纳克身为贵族, 和教士一起享有特权, 两个等级不足10%的人口却占有全国1/3以上的土地, 并且不用缴纳赋税, 反过来第三等级则承担着沉重的地租和贡赋, 生活贫困, 资产阶级虽然有钱有文化, 手中却无权, 这种极不平等的现状, 必然引发革命。很明显, “侯爵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坏人’, 他是很真诚的人……他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主义, 并且愿意为自己的主义而奋斗”3, 阴险冷漠的郎德纳克誓死捍卫保皇党, 甚至不惜一切手段与共和党抗衡, 维护自己封建领主的地位和既得利益。雨果对他的塑造, 正是以点带面, 纵然他有多么的可耻卑劣, 那也是贵族的阶级特征使然。至于结尾他救孩子的动机, 在更深层的意义上, 是出于他贵族身份的特殊要求—救无辜的孩子于水深火热之中, 正是他高贵品质的外现。郎德纳克呈现给我们的不是个人, 也不是阶级, 而是阶级背后濒临破产的封建专制和中央集权的丑恶愚顽。

而隶属于第三等级的乞丐退尔马克一出现就和郎德纳克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退尔马克没有任何政治立场, 也不支持战争的任何一方, 只为了最基本的生存而乞讨, 他明明知道揭发郎德纳克可以得到六万法郎, 却救了他。他这样做的出发点其实很简单, 只是出于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和怜悯, 是平等观的自然流露, 当然这里还夹杂对郎德纳克在自己曾经没有口粮时的施舍的一份感恩。虽然后来退尔马克懊悔救了他, 但悉心照料胡佛莎作为补偿, 又是有忏悔精神的。总之, 退尔马克的出现与郎德纳克形成了一暗一明的对照, 他的善良博爱, 虽然不像郭文那样, 用战争发动革命, 但却代表了一大部分底层群众对自由平等的追求, 而且对这个形象的刻画, 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革命小说只有战争人物和心理的不足。

另外作为共和党的军官, 郭文所代表的则是资产阶级, 这又形成了一个突出的对照。他虽然是郎德纳克的侄孙, 但却不是贵族, 而是第三等级的领袖。他“是善、同情、人性即人道主义的代表”4, 从小师从西穆尔登, 知识和人格上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生活中平易近人, 战场上英勇无比, 不伤害老人、女人和孩子, 当然, 这也是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性质决定的, 他在小说中同郎德纳克一样, 代表的仍然是一个团体, 而非个人。他放走郎德纳克, 起主要作用的是人道主义思想, 他的思想比罗伯斯庇尔进步, 比他聪明。这种思想实际上是不符合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的, 但却结合了革命和人道。一方面, 他爱憎分明宽待俘虏, 尽管敌人是自己的爷爷, 仍坚决地战斗到底;另一方面, 放走郎德纳克, 不是因为亲人的关系, 而是因为郎德纳克是立了功的战败者, 是“兄弟”。因此, 郭文的形象在小说中是有进步意义的, 至少他让我们看到了人道主义的光芒。

这三个人之间的差异, 就是法国18世纪末的等级差异, 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是王权和人权, 是封建和反封建, 是非人道和人道的鲜明对照。

三、恐怖政治与人道主义的对照

贯穿于《九三年》中的两大思想毋庸置疑地归属于恐怖政治和人道主义, 这也在小说中形成了发人深省的对照效果。

恐怖政治在雅各宾派执政时期得到了大肆推广和使用, 毋庸置疑铁血革命在特定的一段时期内是正确而且功劳极大的。众所周知, 18世纪末的法国遭遇财政危机, 通货膨胀严重, 物价飞涨, 导致国内人民生活举步维艰, 而同时国外反法联盟的威胁日益扩大, 可以说法国已经陷入了内外交困的两难状态。面对这种情况, 无论是君主立宪派还是吉伦特派, 无论是《人权宣言》还是土地法, 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粮价仍然暴涨, 这个时期的法国社会是一片混乱, 毫无生机。之所以两个派别的统治都没有挽救得了法国, 反而激起了社会矛盾, 是因为它们所代表的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的利益决定了他们的革命手段不可能一刀见血, 更谈不上改变现状了。恰恰在这个时候, 罗伯斯庇尔的出现可以说是法国的幸运, 因为只有他的革命措施最立竿见影, 只有他给予了农民支配土地的绝对权力, 只有他将外国干涉军赶出了国境, 也只有他敢于实行恐怖政策。所以, 不管后来他是否一意孤行, 至少他曾挽救了法国, 更不愧是法兰西的民族英雄。

但罗伯斯庇尔又是可悲的、固执的, “雨果正面肯定了革命是人道的集中体现、肯定了武装保卫革命政权平定旺岱叛乱的正当和必要, 同时又批判了以‘革命’的名义不施人道的暴力恐怖, 是革命与人道统一、以人道为革命的前提与归宿的人道主义”5。雨果让资产阶级放走了贵族, 不只是对人道的赞美, 也预示了这样的革命仍然不会胜利, 在恐怖和人道之间, 要有一个度量去平衡, 适可而止最好。正如郭文放走了郎德纳克, 西穆尔登处死了郭文一样, 前者缺乏恐怖的坚定和果敢, 后者少了人道的理解和胸怀, 不一样的立场, 同样的结局。

虽然《九三年》的结局以死亡收场, 但雨果仍是给了读者曙光的, 无论是西穆尔登还是郎德纳克, 无论是退尔马克抑或是郭文, 以他们为基点, 我们都能够做到窥一斑而知全貌, 他们之间的对照, 展现的都是各自阶级背后所隐藏的不同属性, 而正是这些不同, 引发了18世纪法国大革命, 也成就了这样一部历史巨作, 更完满了雨果的文学生命。

摘要:1874年, 雨果以《九三年》这样一部历史题材的政治小说为他的写作生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然而隐藏在《九三年》背后的那些思考, 却从未停止过。本文将分别从作者在小说中对暴力和革命问题所表明的立场出发, 对小说中对照手法进行探讨, 并关注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关键词:《九三年》,暴力,革命,人道主义

参考文献

[1]、毕娟.<九三年>中革命问题的分析[J].文史博览, 2006 (11) :30-31页.

[2]、胡迟.选择的艰难—重读雨果的<九三年>[J].名作欣赏, 1998 (03) :8-11页.

[3]、孔庆东.<九三年>、革命与人道主义[J].天涯, 2005 (01) :15-22页。

[4]、仵从巨.“革命”与“人道”关系质疑—关于<九三年>评论中的一个问题[J].南都学坛, 2004 (06) :77—81页.

篇9:与过去的名言

复合过去时(passé composé)通常是法语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复合时态,因为其变位相对于简单时态的复杂性,学生往往把重点放在对其形式的掌握上,而对其用法一般认为比较容易掌握。随后学习了未完成过去时(imparfait),学生则会容易对这两个时态产生混淆。这种混淆,除了因为未完成过去时比较难以掌握之外,学生在学习复合过去时之初对于其用法上的一些错误理解也是重要原因。笔者试图就此对学生的学习疑难进行探讨。

2.复合过去时的主要用法

首先需要总结的是复合过去时的用法,通常认为有三个。分别是:表示事件(procès)在现在已经完成(accompli du présent);表示相对于现在的先时性(antériorité par rapport au présent),即事件在先于现在完成;表示动作在过去完成(exression du passé)。试看下面三个例句:

Ex.1 Mainteant, jai compris.

Ex.2 Quand nous avons fini le travail, nous faisons une promenade.

Ex.3 Ils ont dansé hier soir.

第一个用法通常被称之复合过去时的体(aspect)用法,如例1所示,表明理解这个事件在现在已经完成。也是由此用法,复合过去时可以延伸表示已完成事件在现在所造成的后果(conséquence dun procès accompli),比如例1也有可能会隐含?“我理解了,不需要再进行解释”的意思。第二个用法表示事件先于现在发生,这个现在一般需要其他从句或者时间状语等来体现,比如例2的主句。复合过去时前两个用法都是表示和现在的关系,第三个用法则用于过去,表示事件发生并完成在过去。而因为未完成过去时也是用于过去,所以两者的混淆主要集中在复合过去时的第三个用法上。

3.复合过去时与未完成过去时的区分

从学生常见的错误来看,下述三点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加以额外的重视。

3.1.完成体vs未完成体

一般认为法语动词的直陈式(indicatif)是一个时体系统,时(temps)即为通常所说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体(aspect)则是指表明事件(procès)处于进程中的何种阶段,最常用的是完成体和未完成体。由于教材中几乎没有解释过体的概念,所以中国学生大多对此不甚了解,这两种时态的混淆也可以部分归因于此。体又可以分为语法体(aspect grammatical)和词汇体(aspect lexical),分别由时态和词汇各自的意义来体现。大部分情况下,词汇体和语法体是想通的,比如完成体动词常用于完成体时态(如复合过去时),未完成体动词则多搭配未完成体时态(如未完成过去时)。这种情况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如果词汇体和语法体发生交错,如未完成体动词用于完成体时态,学生则常会混淆。试看下面两个时态练习的例子:

Ex.4 Hier matin, les élèves (faire) leurs devoirs quand le professeur (entrer) dans la classe.

Ex.5 Hier matin, le téléphone portable de Pascal (sonner) juste au moment où le professeur (commencer) le cours.

例4学生基本可以作对,而例5的错误率则会非常高,学生往往无法理解“开始”这一始动体(可以归类于完成体)动词竟然应用于未完成过去时。教师如果能从两种体的交错这一角度进行讲解,则会容易被学生接受。

3.2.总结vs叙述

当复合过去时用于过去时,和未完成过去时的主要区分在于前者表示总结,后者表示叙述。

本维尼斯特(Benveniste)从其言语行为(énonciation)理论出发,认为法语动词时态分为两个体系,分别是叙说(discours)和记叙(histoire)。记叙体系表明的是过去的事件,讲话者不参与其中,而叙说则相反,强调讲话者的参与(investissement du locuteur)。他据此认为,现在时、将来时、复合过去时等构成叙说,简单过去时则构成记叙,未完成过去时则可用于二者。温里克(Weinrich)则进一步将动词体系分为总结(commentaire)和叙述(récit),然后将未完成过去时划入到叙述体系中[7]。这种划分避免了本维尼斯特把未完成过去时放到两个体系所引起的混乱,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笔者认为,叙述者是否参与,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即前者表示事件完全处于过去,和现在不关联,讲话者让受话人置身于过去,去理解当时发生的的事件;后者表示事件虽然发生在过去,但是讲话者的视角是从现在出发,把过去发生的事件在现在总结给受话人。试看下面这个时态练习:

Ex.6 Hier, au village, il y (avoir) un bal. Tout le monde (danser), les jeunes, les vieux et même les enfants.

大部分学生使用了未完成过去时,尤其是第二个动词。实际上,这句话表现的是说话人对过去一件事情的总结,而不是引导受话人回到事情发生的当时,不是去描写当时的场景。实践来看,使用总结和叙述的观点来解释,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3.3时间状语

时间状语对于时态选用的判断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对此也非常重视,但不免还是会犯一些错误。试举两例:

Ex.8 Pendant les vacances, lété dernier, nous (se lever) en général à huit heures du matin.

Ex.9 Dans mon enfance, je (aller) à lécole à pied pendant des années.

例8使用未完成过去时,表示过去的习惯性,学生几乎没有问题。而例9,也会被绝大部分学生看做是习惯性,而误用未完成过去时。实际上,例9的时间状语pendant des années是限定了动词aller的起止时间,所以表示的是完成性。而例8中的pendant les vacances虽然形式上几乎一样,但是意义却不同,它表示的se lever这个动作发生的时间段,相当于例9中的dans mon enfance。

再看一例:

Ex. 10 Je (croire) longtemps que ce (être) le Père N?el qui me (apporter) ces cadeaux.

Longtemps译成“长久”,所以很多学生觉得既然时间很久,就应该表示持续,而想当然把croire误用为未完成过去时。实际上,longtemps尽管表示时间长久,但是限定了一个事件完成所用的时间,所以应该使用完成性时态。

4.结语

上述三点并不能概括学生学习这两个时态的全部疑难,但是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考,而不仅仅限于将这两个时态的各自用法注意列举和对比。我们在动词时态教学中对于体的忽视,对于一些语言理论的缺乏,使得很多讲解流于形式和表面,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疑难,这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当然,时态学习是个复杂的过程,影响的因素有诸多方面,所以更值得我们在以后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

篇10:形容过去的爱情名人名言

2、爱你没理由,就是个爱,问我什么是爱,我就是。

3、我爱你,为了你的幸福,我愿意放弃一切包括你。

4、没有你的日子,也许我会活着,但永远不会有快乐。

5、你是我猜不到的不知所措,我是你想不到的无关痛痒。

6、爱是一种无尽的宽恕,是一束缠绕在心头的温柔的目光。

7、孤单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由你爱尚上个人的那一刻开始。

8、在这世上珍贵的东西总是罕有,所以这世上只有一个你。

9、我们永远不说再见好吗?再见,也是为了下一次见,好吗?

10、不知为什么,只需有你在我身边,我的心便不再惶遽不安。

11、明白的人懂得放弃,真情的人懂得牺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脱。

12、你在的时候,你是一切;你不在的时候,一切是你。吾爱永恒。

13、爱得愈深,苛求得愈切,所以爱人之间不可能没有意气的争执。

14、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要做的事情总找的出藉口。

15、我放下了尊严,放下了个性,放下了固执,都只是因为放不下你。

16、我所认为最深沉的爱,莫过于分开以后,我将自己,活成了你的样子。

17、破牛仔裤怎么和晚礼服站在一起,我的吉他怎么可以和你的钢琴合奏。

18、爱情是个变幻莫测的家伙,它渴望得到一切,却几乎对一切都感到不满。

19、不信命,只信双手去苦拼。矛盾是无力去暂停。可会知我心里困倦满腔。

20、不爱,不等于不喜欢。喜欢是另一种,比爱少,不动情,可是,也心动。

21、诺言不过上一种谎言,那是种美丽的欺骗,可就是有人愿意为了它放弃一切。

22、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是因为我喜欢和你在一起时的感觉。

23、回忆永远是惆怅。愉快的使人觉得:可惜已经完了,不愉快的想起来还是伤心。

24、你若爱过一个人,恨她的时候会恨的更深。这种仇恨远比人类所有感情都强烈。

25、暗恋,是一种彻底的寂寞,有心动,有幸福,可是,更多的是,是一个人的心酸。

26、就算我们有一天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一样。因为,我们说过不会忘记彼此。

27、只有桃花才会开在春风里,骆驼才会懂得恋慕甘泉,而一样的鸟儿,才可以一起飞。

28、总想找一个藉口,在遇到你的时候,捕捉你的眼神,即使是刹那的回眸,也回味许久。

29、每个人都是一个国王,在自己的世界里纵横跋扈,你不要听我的,但你也不要让我听你的。

30、只有跟你在一起的时候我才是活着的,我一个人的时候,就连最耀眼的太阳也失去光彩。

31、牵你的手,朝朝暮暮,牵你的手,等待明天,牵你的手,走过今生,牵你的手,生生世世。

32、对天空来说,星星最珍贵,对大地来说,花儿最珍贵,对我来说,你是最珍贵的,我爱你。

33、爱到分才显珍贵,很多人都不懂珍惜拥有。直到失去才看到,其实那最熟悉的才是最珍贵的。

34、生如夏花、谁来订阅我的忧伤。你说的未来是我触不到的风景。我的离开成全了谁的海阔天空。

35、爱如果能永恒,我宁可相信回信撞地球,如果爱情经得住考验,我宁可相信,我生活在远古森林!

36、是谁说过,心的空间有时候很大,可以装得下整个世界,可有时候却很小很小,只能够住得下一个人。

37、如果没有月亮,我可以不思念你,如果没有太阳,我可以不牵挂你,可是日月轮回,怎能忘却你。

38、男人从不担心自己的未来,直到他找到一个妻子,女人常常担心自己的未来,直到她找到一个丈夫。

39、清晨我把和煦的阳光送到你的窗外,微风拂面,寄相思一片,无论晴天雨天,每一刻你都在我的心间。

40、当思念在梦中开出花朵,风儿轻轻吹过,天上那一轮明月,是谁折弯了相思?一任如钩的忆念在梦里依稀?

经典爱情名言警句

1.月在天上我在地上,就像你在海角我在天涯。

2. 月升再高也高不过天,你走得再远,也走不出我的思念、我的心间!

3. 月亮真美,是不是?没你那么美:没有任何东西比你更美。

4. 月亮是面镜子,情人能在里面看到彼此。它出来前,我在盼你;它出来时,我在看你;它出来后,我在想你。

5. 遇见你是无意,认识你是天意,想着你是情意,爱上你是心意,没有你时三心二意,爱上你时一心一意。

6. 预约你做我下辈子,下下辈子,下下下辈子……的爱人!咫尺天涯,最爱是你。

7. 昱晨的春风,为我送来了你挚情的思念。我将它埋进了心灵的土壤,让它生根发芽,开出有的火花。

8. 雨丝是我长长的思念,星星是我深情的目光,微风是我轻轻的呢喃,流水是我绵绵的情意。

9. 雨若停了,溪水怎么流?你若走了,爱情怎么求?水若没了,鱼儿怎么游?情若没了,我能怎么走?爱你何需理由

10. 雨滴会变成咖啡/种子会变成玫瑰/寂寞不是没人陪/只怪咖啡喝不醉/路一走就累/雨一碰就碎/只有你是唯一

11. 赢得一颗没谈过恋爱的心,就等于进入一个没有设防的城市。 因为只有你才能使我朝朝暮暮思思念念。

12. 倚在窗前浅浅的笑,不再有冷冷的感觉,只因为花季已到,只因为如花的你已到。

13. 以前没有你,我找不到方向;现在有了你,我又迷失了方向,于是决定:一生跟你走……

14. 以前觉得你善解人意,现在觉得你合我心意,以后我们要合心合意。

15. 依昔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抛开世事断愁怨,相伴到天边。

16. 依偎在你身旁,亲吻你的茸发,倾听你有力的心跳,感觉你均匀的呼吸,让这一切伴我入梦

17. 依你、恋你、想你已成瘾,明知不可以却又情不自禁,这情愫啃噬着我的心灵,我甘愿死在对你的`相思里。

18. 友谊之花我向一切至诚的人奉献,爱情的甜果我只与你一起分享。友谊播下种子,相知产生爱情。

19. 犹如一阵微风拂面,我的心被你感动了!爱你的感觉,真好!

篇11:化学的过去与现在

下面就让我们展开一幅化学世界的美丽画卷,它蕴含着古代化学时期,近现代化学时期,以及对化学未来的美好展望。

火发现于远古时代,它使原始人能广泛进行化学的第一个发现。凡是能化为人类遗物的东西,大都与或有关。千万年间,随着史前人类文明雏形的缓缓发展,火的应用逐渐使人能拥有日益增多的武器和工具,从而带来了新的进步。

正是由于火的发现,人类学会了烧制陶器,用矿石冶炼金属,从谷物酿造出酒,给丝麻等织物染上颜色,这都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长期摸索而来的最早的化学工艺,但并没形成化学知识,只是化学的最初阶段。紧接着,化学又经历了炼丹和医药化学时期。为了求得长生不老药和诱人的黄金,炼丹家和炼金术士们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他们在炼制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在探索“点石成金”的方法中,实现了物质间用人工方法进行的相互转换,积累了许多物质

发生变化的条件和现象。

然而,新的发现一旦出现,就会加入文明技术进程,有些发现会立即纳入宇宙论的模式中去,这些模式逐渐发展,终于成为古代化学。

近代化学时期分为燃素化学时期和定量化学时期。

燃素化学时期,主要包括化学元素概念的建立和燃素学说。从1650年到1775年,是近代化学的孕育时期。人们开始进行化学变化的理论研究,使化学成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十七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早期活动家波义尔对一系列新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为化学元素作了科学的定义,为使化学发展成为真正的科学做出了一项重大的贡献。

关于物质燃烧本质的说明,自十七世纪末至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的大约一百年间,欧洲曾经流传着一种“燃素说”,而且占据统治地位。燃素说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过程是可燃物放出的过程。尽管这个学说存在缺陷,但它把大量的化学事实统一在一个概念之下,解释了许多化学现象。

尤其是,燃素说认为,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化学反应中物质守恒,这些观点奠定了近代化学的思维基础。

定量化学时期,1775到1990年是近代化学的发展时期。主要包括,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氧化学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的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的分子概念,此外还有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和维勒发展了有机结构理

论,是化学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开始是现代化学时期。20世纪发明了七大技术:信息技术、化学合成技术、生物技术、核科学和核武器技术、航空航天和导弹技术、激光技术、纳米技术。这其中,好多技术涉及到化学领域。再过30年-50年人类对生物技术需要的迫切性和生物产业的规模才有可能超过信息产业和合成化学产业。

现代化学的发展速度对于化学的总体发展是功不可没的,细分来说,现代化学主要有以下发展:核化学和无机化学的发展,仪器分析的产生和发展,现代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的发展,结构化学的建立和发展。

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发现促进了核化学的发展,1898年居里夫妇在研究了各种铀矿和钍矿的放射性后,发现有些矿物的放射性比纯铀和纯钍还强,这就是钋的发现,接着,他们又自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放射性极强的镭元素。居里夫人,也因此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现代化学发展比较突出的还有现代有机和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化学是研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化学反应、物理化学、物理、加工合成、应用等方面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高分子化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天然高分子的利用与加工、天然高分子的改性、合成高分子的生产和高分子科学的建立四个时期。从三十年代起随着合成高分子的发展而逐渐建立起来与高分子相关的反应动力学、化学热力学、结构化学、高分子物理、生物高分子等分支学科,形成了一门系统的高分子科学.20世纪初期,物理学的长足发展,各种物理测试手段的涌现,促进了溶液理论、催化剂、物质结构等化学领域的研究尤其是量子理论的发展是化学和物理学密切联系起来,结局了许多化学上难以解决的问题,逐步完善了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等理论。与此同时,化学有向地质学和生物学等学科渗透,解决了许多酶和蛋白质结构问题,促进了生物化学的发展。因此,可以把现代化学时期成为学科相互渗透时期。

在化学发展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凡是有作为的化学家,都是百折不回、不辞劳苦、勇于实践、以极大精力投身于科学实践的人。历史证明,只有那些在崎岖道路的攀登上不畏艰险的人,才能登上科学的顶峰。

化学作为人类认识物质世界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发展史也反映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激烈斗争化学科学的许多重大发明和发现,不断冲击着唯心主义和行而上学,不断充实和丰富着辩证唯物主义,恩格斯在评价用化学方法第一次人工合成尿素时,就讲到:“由于用无机的方法制造出过去一直只能活在机体中产生的化合物,它就证明了化学定律对有机物和无机物是同样适用的,而且把康德还认为是无机界和有机界之间的永远不可逾越的鸿沟大部分填起来了。”这就说明,化学上每项新的突破都是对形而上学宇宙观的打击,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有利论证。

主要参考文献《化学发展简史》 科学出版社 《化学发展简史》编写组编著

课程 ppt

王彩凤

上一篇:肇州县财政局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下一篇:读稻草人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