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心理学

2024-05-11

咨询心理学(精选6篇)

篇1:咨询心理学

合肥九久夕阳红职业培训学校

第六章咨询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概述

一、心理咨询基本概念

二、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

第三节 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分类和一般程序

第四节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问题特点

第五节 婚恋、家庭心理咨询

第六节性心理咨询

篇2:咨询心理学

第一节概述

一、咨询心理学的简史与现状

(一)心理咨询产生的背景条件和社会需求背景

1.高尔顿1882年用测量的方法对心理活动个别差异的研究和“自由联想”方法的建立。2.卡特尔1890年发表论文《心理测验与测量》。

3.韦特默1896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办儿童矫正诊所。4.比内与西蒙1904年为帮助弱智儿童编制智力测量。

5.大卫1907年为防止学生的行为出现问题,进行行为指导。6.帕森斯1908年职业指导运动的兴起。

(二)心理咨询专业的发展

1.心理咨询起源于1896年在美国诞生的第一本《临床心理学》。

2.韦特默对咨询心理学的贡献:在19世纪末提出了“临床心理学”概念;解决儿童行为问题;1907年创办专业刊物。3.1953年美国心理学会咨询心理学分会规定了正式的心理咨询专家培养标准。4.1954年由二十余名心理学家发起创办《咨询心理学杂志》,该刊物成为心理咨询的专业杂志。

5.咨询心理学可以从三个方面做出贡献:促进个体内在精神世界的发展;帮助个人与环境的协调;加深社会对心理咨询的理解。

6.心理咨询的目标:不但要帮助那些连最基本、最低适应状态都已丧失的心理不适应者,而且还应该为促进特定社会集团的每个成员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提供服务。

二、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

(一)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定义

2001年8月,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我国开始启动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化工作,并颁布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用版)。

1.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2.心理咨询师使用的方法,只能是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不包括药物的使用。3.咨询关系是“求”和“帮”的关系。

4.帮助求助者解除的问题,只能是心理问题,或由心理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或躯体症状。除此之外,咨询师不帮助求助者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5.广义的心理咨询,它涵盖了临床干预的各种方法或手段;而狭义的心理咨询,主要是指具备心理学理论指导和技术应用的临床干预措施。

(二)“心理咨询”的操作定义

1.罗杰斯:通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

2.威廉森:两个人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受过心理咨询专门训练的A,向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祈求解决问题的B提供援助的过程。这里A是咨询师,B是求助者。

3.陈仲庚:咨询应明确三个问题:待解决问题的性质;咨询师的技术;所要达到的目标。

4.朱智贤:心理失常有轻度的,有重度的;有属于机能性的,有属于机体性的。心理咨询以轻度的、属于机能性的心理失常为范围。

5.赵耕源:心理咨询能增强对心理刺激与冲突导致疾病的防卫能力,减轻已经发生疾病者的心理负担,树立起对疾病的治疗信心,从而能预防某些精神病、神经症或心身疾病的发生,使工作、学习、生活更美满或促使病者向良好的痊愈方向发展。

6.心理咨询的操作性定义: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指一种“职业性的活动”,而不是狭义的、单指一种具体操作措施的心理咨询。

三、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条件

●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

(一)唯物主义观点:无论是诊断还是咨询,都必须依据事实,依据严格的科学规定,不能只凭着个人经验或利用患者对心理学盲目信任去指导患者。

(二)普遍联系的观点:在诸多事物之间的关系中去把握事物的本质。

1.心身一体的观点:心理和生理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作用。求助者常有心理问题躯体化倾向,又可以将生理状况欠佳体验为心理状态不适。

2.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观点:一因多果,一果多因,互为因果,错综复杂。

3.整体性观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不是静止和孤立的;整体性观点可以使我们将各种咨询方法整合起来。

(三)限制性观点

1.咨询师的职责限制:心理咨询师的职责,受心理咨询任务的限制。心理咨询的任务只是解决心理问题本身,而不包括引发心理问题的具体事件。也就是,不介入、不帮助求助者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2.时间上的限制:每次50-60分钟,初次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两次咨询之间的时间间隔一般为一周。每次咨询时间的限定,并不是绝对刻板,具体情形应由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决定。对每次咨询的时间予以限定,有助于将问题集中处理。一个时段讨论一个或一类问题,可以帮助求助者更加深刻地考虑问题。两次咨询之间留有间隔,可使求助者有机会充分体验咨询的感受,并在生活实践中,落实咨询中获得的新理念。

3.感情限制:是指咨询师的工作要以有助于求助者的成长为最终目的,不能借机满足自身的欲望或好奇心,不能与求助者建立除咨访关系之外的其他关系。因为双重关系的建立会阻碍咨询的进程,甚至会瓦解咨访关系,不利于求助者的问题解决与个人成长。咨询时要时刻体察自身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确保咨询顺利进行。心理咨询禁止咨询师与求助者在咨询室外进行任何咨询活动。

4.咨询目标限制:咨询目标只能锁定在心理问题上,或者锁定在引起躯体疾病的心理问题上,或者锁定在躯体疾病导致的心理问题上。在心理咨询的各个阶段以及最后结束咨询时,到底能将心理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这也是有限制的。换句话说,对咨询效果的预期,既不能过分保守,也不能冒进,必须按实际情况作出比较恰当的评估。

(四)历史—逻辑—现实相统一的发展观

1.在咨询工作一开始,刚刚面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时,应当集中考虑他的心理问题有无个人史原因;若有个人史根源,这种个人史根源于现实的症状之间,又有怎样的逻辑关系。

2.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求助者,同时相信来访者具有自己改变的能力和资源。

(五)中立性观点:咨询师从求助者的角度出发了解求助者的问题,对求助者的困惑与处境表示理解,同时不予以评价,不掺杂个人的情绪和观点。中立性的态度可以保证咨询师不把个人的情绪带入咨询之中。“理解”既不代表赞同,也不代表反对,是中立态度最恰当的表达词。

●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条件

(一)品格:品格的核心是价值观系统。价值观系统的关键是人生价值感。做一个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人,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人。

(二)自我修复和觉察的能力

1.咨询师有意愿并且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所在,并通过个人修养或专业的自我体验,力求解决自己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从而在咨询过程中能保持相对的心理平衡,不因个人的问题干扰咨询工作。

2.移情,抑或来访者述说的故事触发了咨询师尚未解决的情结,此时,咨询师应及时觉察,并调整状态,不因自身的问题而影响咨询工作。

3.经常处于心理冲突状态而不能自我平衡的人,是不能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

(三)善于容纳他人: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往往要像容器一样包容求助者,承载求助者情绪的张力,容忍求助者不假思索的情绪化的随意表达,同时通过咨询师的过滤和加工,将这些杂乱的倾吐物转化为富含营养的精神食粮返还给求助者,让求助者感到自在、放松、舒适的情境下获得新的领悟,开始对自身的深入思考。

(四)有强烈的责任心

(五)自知之明:清楚自己的优缺点,知道自己的能力限度,能对自我生存价值进行评价,这类评价常常和自我成就感连在一起。

四、我国心理咨询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一)我国心理咨询的简史 1.20世纪30年代,丁瓒是中国第一位临床心理学家,他关注青年的心理健康问题,1937年与丁祖荫翻译《青年心理学》。2.20世纪50年代中叶,丁瓒与其他人使用“综合快速疗法“治疗神经症和心身疾病。

3.20世纪60年代中期,心理学再被摧残。到了70年代初,整个心理学在中国销声匿迹。到了80年代,我国的心理学在新形势下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二)我国心理咨询业的现状

1986年,北京市朝阳医院创立了我们第一个心理咨询科室。●心理咨询已经开始职业化 1.社会化水平2.社会效益 3.经济效益

4.组织的建设和信息沟通 5.社会的认可

6.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已经出台 ●对心理咨询的需求与咨询力量存在差距

目前的需求,远远超过了学科自身的发展,从业者的素质与业务能力尚显不足,尚处在初级起步阶段。

(三)对我国心理咨询的展望

1.将会越来越贴近中国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

2.社会需求的广泛性以及心理咨询的普及化,其发展势头将保持强劲。

3.完善的和职业化的心理咨询,将不断提高自身的价值,并且将与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融为一体。评估该职业社会价值的指标有三个:

①支撑该职业行为的学科理论和操作程序是否科学; ②执业人员的能力是否达标;

③该职业的管理体系、服务体系、业务操作模式是否达到标准化水平。

第二节 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观点

《精神分析引论》的原版,即“过失心理学”、“梦”、“神经症通论”的演讲录,由于这三篇作品都是用性本能解释心理现象或神经症症状,所以又称为“性学三论”。

阿帕波特将精神分析学说大致概括为五个观点:

(一)分区观点:潜意识、意识、前意识。由于弗洛伊德十分强调深层的潜意识对人心理的影响,所以又把它的理论称为“深层心理学”。

(二)结构观点:本我、自我、超我。自我行使适应环境、个体保存的功能。超我较大程度上依附于父母。

(三)动力观点:力比多是人的性本能,但不是心理发展的唯一动力。是核心学说。弗洛伊德说的心理发展动力,是性本能和营养本能的复合体。个体保存和种族延续两种本能同时促进心理发展,这才是弗洛伊德心理动力观点的全部。在他晚年,他提出了与自己原来观念相矛盾的假说,即生本能与死本能问题。

(四)发展观点

本我中的本能欲望,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总要通过身体的不同部位或区域得到满足并获取快感。而在不同部位获取快感的过程,就构成了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他认为,性心理的个体发展,可分为如下五个阶段: 1.口欲期(0-1岁左右)2.肛欲期(1-3岁)3.生殖器期(3-5岁)4.潜伏期(5-12岁)5.生殖器(12岁以后)

(五)适应观点

1.焦虑是适应观点的重要概念。焦虑分为:现实性焦虑、神经症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2.当自我把焦虑当做一种危险或不愉快的信号时,它就会做出反应。自我防御机制:压抑、投射、替换、反向、合理化、升华、转移。就是自我在承受本我欲望压力时,同时又顾及到现实要求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自我便渐渐形成了一种功能,这种功能可以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用一定的方式调整自我欲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3.钟友彬提出“中国的精神分析”和“认识——领悟疗法”。实际是充分利用求助者的认识能力,引导求助者认识自己在个体心理发育某一阶段上所发生的某种停滞,并认识到这类心理发育停滞造成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进而引导求助者认识这些滞留的心理与行为特点与现在的年龄阶段是如何的不相容、不合理,最后通过领悟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不合理性,达到自觉矫治的目标。它的理论基石是铁定在精神分析上,它认为目前的症状是早年创伤造成“心理发育停滞”的结果,而不是“错误认知结构”造成的结果。所以,实际上它是中国的“精神分析疗法”,又称“钟氏疗法”。

4.“认识——领悟”中的“认识”一词,与“认知”是绝对不同的两种含义。“认”,有“察觉”的意思,近似“自我”、“前意识”的功能;“识”,有“意识到”的意思,近似“超我”、“意识”的功能。

二、行为主义的理论观点

1.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先驱是巴甫洛夫和桑代克。2.桑代克“尝试——错误”定律。3.华生“刺激——反应模式”。

4.新行为主义:托尔曼、斯金纳、班杜拉。

5.托尔曼提出了中间变量的概念。B=f(S、P、H、T、A),行为B是环境刺激S、生理内驱力P、遗传H、过去训练的经验T、年龄A等实验变量的函数。6.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R=f(S、A),R为反应,S为刺激,A为实验者在研究中所控制的实验变量,即“第三变量”。

7.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模仿学习理论),这一理论有三个重要概念:“替代学习”或“观察学习”、“自我奖赏或批判”、人们可以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被外界左右。

8.沃尔普,将行为治疗定义为:行为治疗是使用实验确立的行为学习原则和方式,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

9.行为治疗的主要方法有:系统脱敏法、模仿学习、自我管理技术、角色扮演、自信心训练、厌恶疗法、强化法、认知——行为疗法。10.行为治疗的七个步骤:

①对靶行为进行功能性分析。注意靶行为经常发生和很少发生的情境。②对靶行为严重程度的标定。③靶行为矫正目标的制定。

④制定并实施干预计划,增加积极行为,减少消极行为。⑤监测干预计划的实施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⑥结束阶段。一旦达到目标,即可逐步结束干预计划。⑦检验阶段。如有靶行为复发,可给予辅助性处理。11.行为治疗技术的六个特点:

①注重形成靶行为的现实的原因、而不是它的历史原因。

②以可观察的行为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标准,这种行为可以外显的,也可以内隐的。③依据实验研究,从中引申出假设和治疗技术。

④用尽量客观的、操作的术语描述治疗程序,以便使治疗过程能够被重复。⑤精心发现靶行为,并认真选择测量行为改变的方法。

⑥对于每一个求助者,咨询师根据其问题和本人的有关情况,采用适当的经典条件反射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模仿学习或其他行为治疗技术。

三、认知心理学的理论观点

1.认知的概念: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过去事件的评价,对当前事件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生事件的预期。

2.认知心理学不是一个学派,所以无门派偏见。他的最大优点是能够不带成见地吸纳各种理论中的科学见解。

3.认知活动的整个流程:首先是刺激物经感觉器官成为感觉材料,再经过以往经验和人格结构的折射,赋予感觉材料具体意义,至此,构成一个知觉过程。

四、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咨询心理学中的理论观点

1.该理论相信求助者具有自我实现的能力,强调和谐的治疗关系。

2.罗杰斯:心理治疗是一种潜在的、有竞争力的个体身上已存在的能力的释放。这种能力要释放,咨询过程需满足三个条件:和谐的咨询关系、咨询师对求助者无条件积极关注、咨询师对求助者共情的理解。

3.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利益、价值,强调人的尊严与自由;反对决定论观点、反对自然一元论和还原主义机械论。人本主义仍然是同存在主义哲学紧密相连的立场或观点,也依旧停留在实验心理学范围以外。

五、人性心理学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的理论观点

1.郭念锋1986年首次提出“人性“。

2.生物属性,体现为人作为生物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新陈代谢)的过程。

3.精神属性,为生存发展而对外界环境进行的探究反射,是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4.社会属性,个体的依附本能,体现为个体与群体间的利益交换(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5.心理现象是人性的表达,是人的三种本质属性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以人性中的精神属性为中心,进而说明心理、脑和社会这三者的关系,依据它们之间的具体关系,讨论心理自身的性质、特点以及变化的规律。

6.人性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发展变化的动力是人性的内在需要,源于人的三种本能:个体保存、种族延续的本能;为认识世界、向自然界索取生活必需资料和适应环境的探究本能;为生存而组成人类社会的依存本能。

7.人性的某种属性出现了问题,或者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失去了平衡。这种失衡,导致了不同性质的人性偏离、扭曲和异化。咨询、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触及人性中的各类失衡状态,使它们重新恢复相对平衡的状态。

第三节 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分类和一般程序

一、咨询的对象

1.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

2.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产生心理障碍导致无法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并请求帮助的人群。3.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或潜伏期的精神病患者。问:心理咨询的对象包括精神病人吗? 答:不包括。问:为什么精神病院也有心理科呢?

答:因为精神病人,经过临床治愈后,心理活动已经基本恢复了正常,他们已经基本转为心理正常的人,这时,我们能再认定他们是精神病人。所以,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咨询和治疗才具备介入和干预的条件。当然,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介入才具有真实价值。

二、咨询的任务

心理咨询的总任务:提高个人心理素质,使人健康、愉快、有意义地生活。

(一)认识自己的内、外世界:咨询师在与来访者讨论如何认识自己的内、外世界时,应指出这种内、外世界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的“积极适应”能力。特别是对那些有外控倾向的宿命论者,这样做更有必要。

(二)了解和改变不合理的观念

(三)学会面对现实和应对现实:感性反应、理性反应、悟性反应。感性反应是情绪化的、儿童式的应对方式,如果一个成人遇到不管什么事情都采取情感式的反应,我们便会觉得这个人很幼稚,甚至有心理问题。理性反应是概念和事物之间的客观逻辑去反应外部事物,一个人心理发展成熟的表现,这类表现在心理健康人群中表现得最为广泛,它能使人准确地判断形势,完善地形成决策,有效地应对事件。悟性反应是人的理性高度发展后表现出的一种超越感性和理性反应的形式。过去是历史、未来是希望,只有现在,才是真正有意义才是属于你可把握的时空。

(四)使求助者学会理解他人

(五)使求助者正确认识自我:协助求助者唤起自己的依附本能,他们就能自觉地理解他人以及群体对自己的重要性。一个人一旦把自己融入群体之中,一旦理解到自己与他人的这层关系,那么,这种理解,就可以成为缓解甚至平复人际冲突、恢复人性平静的关键。

(六)协助求助者构建合理的行为模式

三、心理咨询的分类

 按性质分类:发展心理咨询、健康心理咨询  按规模分类:个体咨询、团体咨询  按时程分类:短程(1-3周内)、中程(1-3个月内)、长期咨询(3个月以上) 按形式分类:门诊、电话、互联网咨询

 按咨询的心理学理论分类: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人本主义的心理咨询

四、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

(一)资料的搜集 1.搜集资料的途径(1)摄入性谈话记录(2)观察记录(3)访谈记录

(4)心理测量、问卷调查

(5)实验室记录(心理、生理)2.资料内容

(1)人口学资料(2)个人成长史

(3)个人健康史(含生理、心理、社会适应)(4)家族健康史(含生理、心理、社会适应)(5)个人生活方式、受教育情况(6)对自己家庭及成员的看法

(7)社会交往状况(与亲戚、朋友、同学、同事、邻里的关系)(8)目前生活、学习、工作状况

(9)自我心理评估(优缺点、习惯、爱好、对社会、家庭、婚姻以及对目前所从事工作的看法、对个人能力和生存价值的评估)

(10)近期生活中的遭遇(11)求助目的与愿望

(12)求助者的言谈、举止、情绪状态、理解能力等(13)有无精神症状、自知力如何

(14)自身心理问题发生的时间、痛苦程度以及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15)心理冲突的性质和强烈程度

(16)与心理问题相应的测量、实验结果

(二)资料的分析 1.排序:按出现时间顺序,将材料排序。

2.筛选:按可能因果关系,将与症状无关的资料剔除。3.比较:确定主症状和派生症状。4.分析:找出问题的主因和诱因。

(三)综合评估

将主诉、临床直接、间接获得资料分析比较,将主因、诱因与临床症状的因果关系进行解释,确定心理问题的由来,性质,严重程度,确定其在症状分类中的位置。

(四)诊断

(五)鉴别诊断

1.症状定性:按症状的表现确定其性质。

2.症状区分;将已经定性的症状和在现象上与其相近、性质相似的其他症状做细致的区分,并做出明确判断。3.症状确定:确定鉴别诊断的关键症状和特征(如有无自知力)。4.症状诊断:按现行的症状诊断标准进行鉴别诊断。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求助者的概况;2.诊断和鉴别诊断;3.与求助者协商制定咨询协议;4.确定使用的咨询、治疗方法;5.确定咨询的步骤和阶段;6.确定阶段性咨询预期目标及评估方法;7。确定最终预期目标及评估方法;8.确定预后;9.确定咨询意外和失败的对策及措施;10.确定本方案可以修改的允许范围。

第四节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咨询

一、对3岁以前的婴儿来说,心理发展的最大威胁是安全感得不到满足。由于他们的大脑皮层尚未完善,内抑制力较差,大脑的分化能力不足,所以,儿童受惊吓后,情绪很容易泛化。心理障碍更多以行为障碍为主,如多动、缄默、多余动作、攻击或退缩行为。成人的制止非但无效,反而增加了恐惧。故建议家长无须注意孩子的多余动作,听其自然,绝对不应该再给精神刺激,一般两三个月后可自愈。

二、4~6岁的儿童已经开始有简单的道德观念,对自我和他人的评价系统开始萌芽,为此,他们开始关注与自尊和自信相关的信息,在这时,成人的言语或态度,对他们至关重要。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虽然开始评价自我和他人,但是由于尚未掌握准确的标准,没有足够的识别和判断能力,所以对很多事情的判断,都唯成人的意见是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可以影响他们的人格发展,如果成人在这一阶段由于语言与行为不慎伤害到了孩子,其后果可能是严重的。

三、少年期的行为和心理障碍的原因,除学前期家庭不良教养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入学后,成人的错误对待,特别是教师的错误对待。

小学阶段:主要大力强化探究反射、培养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中学阶段:是在强烈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大量吸纳知识。

大学阶段:在中学的基础上,训练自己的思维逻辑,强化自己的判断、推理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特征。

请家教辅导的结果,正好表达了成人对孩子学习能力的不信任,同时也就削弱了孩子的自信心;占用了课外自由活动时间,也就剥夺了他按正常规律在各类活动中发展自己的权利;反复转学,乃是教育的一大失误,这使得孩子经常处于陌生环境之中,其情绪必然经常波动,既不利于学习,也不利于心理健康;对母亲不太尊敬也可以理解,因为在三岁前做母亲的很少照看他,本应在母亲身上得到的母爱和安全感,未能得到,当然亲情也会随之削弱。

处在反抗期的少年,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于自我,不愿盲从,所以在外表上显得孤僻,这是自然的。老师的失误在于过分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目中无人,不服管”这大都是由于管理不当造成的逆反状态,不是不服管,而是成人的管理无能。“自以为是”也是反抗期的心理特征,如果经由正确的引导,它可以发展成为成人期的自信心。少年反抗期的特征极易被人看作缺点,但如果用科学的眼光和怀着一颗爱心对待他们,就能透过现象看到他们可爱的本质,就能理解和引导他们成长。

四、青年时期的心理咨询。18岁的青年步入新的生活领域,为了知识的获取而拼搏,虽然解除了原有的紧张,但是对未来仍然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这就是青年人心理问题的特征之一——为进取而处在不间断的焦虑中。

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并不等于有严格的思维逻辑和健全的个性。如果在一帆风顺和赞扬中成长起来的青年碰到了意想不到的挫折,他很可能由骄傲变成自卑,这种青年时期个性稳定性差的特点,往往是他们产生心理障碍的内在根源。

青年学生怕考试的内在原因不完全是爱面子,更重要的是怕考不好无法向家长和社会交代。他们之所以焦虑、紧张,是因为各种原因使学生没把社会和家庭的需要变成自身的需要。由于自身的求知问题不甚自觉,所以多半是为他人读书,为此,社会需要变成了精神压力而不是心理动力。社会需要是变成压力还是变成动力的问题,是所有青年的共同问题,也是容易造成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

五、中年人的心理咨询。在社会、家庭和自我的需求重压下产生心理问题,是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中年后期,常常表现出对躯体健康的自信心不足,因此而造成了焦虑或抑郁情绪。这种不良情绪加上原有的人格特点,往往表现为疑病倾向,这是很多见的。

六、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老年妇女的婚姻悲剧与文化有关,文化的氛围塑造了性格特征,因为在文化的压力下必须扭曲个性、逢迎现实。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如下:

1.健康和依存的需求。2.工作的需求。3.安静的需求。4.尊敬的需求。

第五节

婚恋、家庭心理咨询

一、恋爱问题的心理咨询。

1.爱情是同时满足人类三种基本需求并得到体验的过程。这三种需求源于人类的三种基本属性,即人性。侧重于性满足,则用性爱;侧重于依附体验,则用恋爱;侧重于心理上的满足,则用情爱。2.爱情的定义:爱情是男女双方相互依存和性、情互相给予并彼此理解和接纳的过程。

3.爱情本身并不遵守理性的逻辑。但是,正确恋爱,不仅要靠感性的认识,还需要理性的思维。

二、婚姻问题的心理咨询

1.在婚姻中,除了男女之间的浪漫爱情和道德规范之外,还加进了法律责任、经济关系、家庭社会关系等一系列因素。由于增加了许多筹码,所以进入婚姻的男女双方,在心理方面会增加许多压力。当心理准备不足的男女面对突然降临的众多压力时,会深感不安,甚至有痛苦的体验。“婚姻是恋爱的坟墓”,这句话除了表现他们是弱者之外,也客观地反映了某些事实,当然,这样的事实,是由夫妻双方不善处理婚后关系造成的。对于善于处理婚后关系的人来说,婚姻肯定是爱情的延伸。部分青年夫妻的婚姻问题是由双方不善表达夫妻感情而导致的。他们双方都认为自己付出了很多,可惜的是,彼此不知对方需要什么。当“付出”不能被对方理解和接受的时候,“付出”的效果等于零。

2.婚姻咨询时,应直接锁定情爱、理解、相互依存这三个要点。3.对婚恋问题的咨询应该遵守的原则:

 必须遵守与婚恋相关的法律和道德规范,但是,应当在法学、伦理学之外的心理学范畴工作。 首先判断感情的性质和程度,然后再开展工作。

 如果求助者处在非理性的恋爱生活中,应当帮助他们分析、梳理心理因素。 改变求助者不合理的思维方式。4.影响婚后夫妻关系的心理因素:  结婚动机

 恋爱过度情绪化  角色适应不良  性格相容问题

三、家庭问题的心理咨询

1.定义:在现代社会里,家庭是个体合情、合理、合法地满足三种基本需求的特殊社会功能组织。2.开展家庭心理咨询的原则: ● 将问题具体化、客观化。

● 不要以自己的价值观来揣摩求助者的看法,必须以求助者的看法为核心展开讨论。● 不要替求助者进行选择,只与他讨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 必须为求助者保密。

● 尽量坚持夫妻双方同时参加咨询。单方咨询,不但效果不好,有时还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3.亲子关系的内涵有如下三个方面: ◆ 自然的血缘关系。◆ 人伦道德关系。

◆ 法定的养育、监护关系和法定的赡养关系。

4.亲子关系的本质属性,乃是亲情、道德和法理浑然一体的关系。在亲子之间的互动中,这三者的关系也是不相同,于是亲子关系便表现出它明显的年龄阶段性质。做父母的如若能真正理解这一客观事实,那么孩子处于婴幼儿期,以亲情为主;孩提时期,便会训导德行;再往后,便会教以法理。

5.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 一是亲、子双方对亲子关系有全面、正确的理解。★ 二是对人伦道德有端正的态度。

★ 三是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对方,对亲子关系的年龄阶段性有正确的认识。

第六节

性心理咨询

一、概述 1.性道德、性法律、性生理、性心理、性医学,这五门科学的相关知识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人类性科学,它与性学有区别,不涉及、不研究诸如性文学、性艺术、性技巧、性工具之类的东西。在教育和咨询工作中,首先必须强调的当然是性道德操行和性法律知识。2.人类性科学之中讨论的问题,主要包括三大类

◆ 性的生物因素:人类的性行为有遗传特性、是一种有序的生理过程,受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性的心理因素:人类的性行为是个体的性需求、性动机、性态度、性情绪、性经验以及人格特征在性活动中的综合体现。

◆ 性的社会因素:家庭、宗教、人际关系、道德与法律等,都会塑造、调整和影响人类性活动。只有符合性道德和遵守性法律的性行为,才能被社会主流文化认可。

二、人类性的特征

1.性的普遍性:性与人类共同存在,每个人都是性交的产物。试管婴儿只是人类繁衍的特例。

2.功能多样性:满足人类生殖需要,是生儿育女的手段;在维系夫妻关系上起纽带作用;能满足人的心理需要,维持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在某些人群中,它是为了达到性以外某种目的的手段。3.选择性和排他性:人类以婚姻的方式来保障。

4.责任性:一切有责任能力的个体,要对自己性行为的一切结果负全部责任。

5.文化——社会制约性:在每一个社会,每一种文化中,都有自己正统的性活动方式和性行为模式。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文化则有不同的、种类繁多的性活动,这是人类性特征最具有特色的方面。(人类性活动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人类性活动的无季节性、人类女性的性高潮、手在性活动中的参与和运用)

三、性道德的特点

 多样性:不同地区和文化的道德评价多种多样。

 一致性:人类的大多数群体,是把人的性行为限制在婚姻范围之内。

 继承性:人类在进化发展过程中,总是将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风俗一代代保留下来。

 双重性:一是理想期待与现实行为的区别;二是对男女的性行为道德评价不一致。理想化的性行为控制和期待,提出有利于社会和人群的性行为标准,告诉人们应当如何做,它是社会对个体的要求;而现实中,人们的行为并不总是那样进行,人们又有另一种标准,其参照点是怎样更方便自己。性心理咨询的任务应当是努力使人们尽量缩小这两者之间的距离。

性道德具有控制和调节功能。所谓控制,是软控制,相对于法律而言,即非强制性实施,是通过社会舆论形成社会压力,以达到约束制止不良性行为的目的。

四、现代性道德的特点

 严肃性:性行为在婚姻内进行,是双方爱情的表达。平等性:双方自愿,双方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 科学性:最低应涵盖以下三点,遵守性医学原则,不将疾病传染给对方;遵守性生理学原则,在对方生理条件不许可时,不应要求对方性交;遵守性心理学原则,性交时不得带有性心理虐待倾向。

五、性态度

性态度由性认知、性情感、性行为倾向三种因素构成。性认知成分最重要。性认知,包括对性规范(性法律、性道德)的认识;对性知识的理解。

性行为倾向是人对性行为的期待、要求和意向,它不是性行为本身,但具有较强的情景性特点,易受环境等因素的干扰,也受个体心境的制约。

六、性心理咨询的宗旨和原则

宗旨是依据科学及心理学的原则,对人类性行为做出的本质的说明,以便帮助求助者将自己的性行为由“自为”转向“自觉”,从愚昧转向文明;借助于对性行为的科学认识,排除自己的种种性心理障碍,澄清种种性道德的混乱,从而使自己从苦闷、冲突与迷惑中解放出来。

坚持性道德、性法律、性心理、性生理、性医学五位一体结合的原则。

最重要的是坚持性知识教育与性道德以及性法制教育的统一原则。

七、不同年龄段的性心理咨询

◆儿童期的性心理咨询,按咨询对象可以分为两类:对有性心理问题的儿童进行咨询,对问题儿童家长进行咨询。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1.性别认同:就是把个体在生物学上的“性”,心理学上的“性别”和社会学上的“性角色”协调一致。

2.性冲动:儿童也会有某种性的冲动,成人对此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要严加斥责。如要干预,最好采取巧妙的方式,如做游戏、讲故事等,转移其注意力。

3.性好奇:孩子对世间的一切都是好奇的,在回答儿童有关性的问题时,既要注意科学性。又要把人的生育过程与他们所熟悉的动物生育过程作比较,以加深其认识。但不必过分主动地区给孩子讲这些问题,只要做到“有问必答”即可,有关性的具体知识,一般到青春期再讲。

◆少年期的性心理咨询:由于对性知识的缺乏,少年很容易犯性错误。12-15岁,是首次犯性错误的高峰期。成人的言传身教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改进成人的性教育状况,增强成人的性知识,是搞好少年期性咨询和性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要环节。

◆青年期、成年期的性心理咨询:主要集中在婚恋和夫妻性生活方面。真正的恋爱,是理性和非理性的混合体,但理性占有主导地位。事实证明,许多性功能障碍、不和谐的夫妻性生活,大多数是由于缺乏性生活方面的知识。

◆更年期、老年期的性心理咨询:

1.老年的性行为应量力而行、方式多样。

2.老年性生活的活跃程度,与他们在青年、中年时期的性生活有密切关系。3.影响老年性生活的心理因素如下:

 认知偏差  兴趣下降  性态度老化  对衰老的恐惧  人际关系问题

八、性行为问题的原因 ◆性行为问题的原因

1.生理因素:先天遗传缺陷、后天疾病。2.心理因素:对性的错误认识、不良性经验。

3.社会环境因素:人际关系不良、生活事件的刺激、风俗事件的制约。

◆咨询心理学对性行为问题的分类

对待一般性行为问题的求助者,咨询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学术理念、处理方式以及临床操作并不完全相同,如对待同性恋者,精神病学已经将其排除在精神病之外,不认为它是异常心理行为和行为,但咨询心理学仍然认为它是心理不健康的状态,对这类求助者必须予以心理学帮助。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性行为,对于一个有完全责任能力的个体来说,是一个完整的“策划”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八个阶段,在这些阶段中,只要有挫折发生,都会形成不同程度的性心理问题。性角色认知、性欲望产生、性动机形成、性对象选择、性能力发挥、性交操作过程、性交体验、性后果的责任。

对每一类的性行为的严重程度。依据自我体验、行为表现、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和对社会功能的影响程度,可分为如下三种:

1. 性行为失调:它是偶发性的、偏离正常的性情绪体验、持续时间短,所以人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功能基本是正常的。患者明知道发生此类情绪的原因,并可以自动克制和调整,随环境条件的改变可自行缓解。这类性心理偏离有短暂的“同性性倾向”、“恋物倾向”、“异性厌恶倾向”、“偶发阳痿”等。

2. 性行为障碍:由于长期不能自行缓解而使患者处于焦虑状态之中,甚至对性行为怀有恐惧情绪,从而丧失了对性行为的自信心和兴趣,影响夫妻感情及日常工作和生活。

3. 性行为变态:这是一组以人格变态为基础的性行为紊乱,及“性人格变态”,它可以发生在性行为过程的任何环节上。紊乱的环节往往代替了整个性行为过程,患者虽有自知力,但因人格缺陷和意志力薄弱而无法自拔。注意,当我们认定一个人是否有性变态人格时,一定在他的既往史中,找到与当前问题相关的早年经历。因为,人格自身是在漫长的的个体发育和成长中形成的。必须满足以上条件,方可给出诊断。

◆几种常见的性心理问题

(一)性角色问题

构成人类性别认同的基本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基因性别、解剖生理性别,统称人的生物性别,前者起主导作用。

心理社会因素:包括性别的自我认识、外在行为的社会认同,统称人的心理性别,前者起主导作用。在性角色认同方面的问题,按其强度,可分为三类:性角色认同失调(如儿童期性角色定向偏差)、性角色认同障碍(如性心理身份认同障碍)、性角色认同变态(如易性癖)。

对于性角色认同失调,一般是以性别自我认同的内心体验为判别指标。因为这种程度的性角色失调,主要是自我认知失调,并未发展为行为失调。

幼儿在一岁左右开始,认识自己身体的各部分,在两岁左右开始使用“我”字,两岁半左右自我意识开始日趋发展,在三岁左右性别意识出现。在性别自我意识出现之前,儿童的性别自我是模糊和未分化的,在这期间,成人的对待,对儿童最终明确性别,起着关键作用。

幼年的不正当教育造成的性角色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体验便不断变化。如果说在童年只是性角色的体验,那么到青春期以后,随着人的社会角色形成和社会对他的性角色要求,这种体验机会就会引起内心冲突,感到焦虑和痛苦,进而形成性心理障碍。

建议患者做染色体检验,看是否异常。

在女性同性恋中,往往主动的一方是性角色障碍,被动的一方是性对象选择障碍;在男性同性恋中,往往被动的一方是性角色障碍,主动的一方是性对象选择障碍。

(二)行动机的偏离

正确的性动机应该是性爱、情爱相互依存融为一体而形成的。1.泄欲动机 2.奉献动机 3.生育动机 4.交易性动机 5.享乐动机

6.性别自我肯定动机:通过性行为来显示、证实自己的性别特点和能力。7.认知动机(性好奇)

(三)性对象的偏离 1.同性恋倾向 2.恋物倾向 3.自恋倾向 4.幻想与梦恋

(四)性能力问题 1.阳痿 2.冷阴 3.早泄

篇3:咨询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是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人。心理咨询最一般、最主要的对象, 是健康人群或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健康人群会面对许多家庭、择业、求学、社会适应等问题, 他们会期待做出理想的选择, 顺利地度过人生的各个阶段, 求得自身能力的最大发挥和寻求生活的良好质量。心理咨询师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 提供中肯的发展咨询, 给出相应的帮助。

在我国, 劳动部于2001年4月正式推出《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 (试行) 》, 并将心理咨询师正式列入《中国职业大典》。2002年7月,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项目正式启动, 全国统一鉴定考试每年举办两次, 分别是5月和11月。

按照国家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培训鉴定工作的统一要求, 已经或准备从事心理咨询师职业的人员, 都应该经过专门的职业培训, 获得全国统一颁发的心理咨询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的心理咨询活动。我国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从2002年9月开始进行试点以来, 越来越多的人员参加到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学习中。

国家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 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 为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委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有关专家, 制定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 (2005年版) 。

2006年开始, 将采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新标准进行资格考试。新标准规定心理咨询师职业分三个等级, 分别为:心理咨询师三级、心理咨询师二级、心理咨询师一级。取消原来心理咨询员 (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和高级心理咨询师 (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的称呼。

从心理咨询师的出题模式看, 考试的主要内容, 或者说是直接影响考试通过率关键因素是偏医学的内容, 主要包括变态心理学, 心理诊断, 还包括心理咨询的技能 (参与性技能/影响性技能/咨询方法) , 其中认知行为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厌恶疗法/系统脱敏疗法是重点。

心理咨询师是指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 遵循心理学原则, 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 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具有一定的观察、理解、学习、判断、表达、人际沟通能力, 及自我控制、自我心理平衡、交往控制能力。

考试技巧

一、基础知识题:

这是考试的基础内容, 题目较容易, 大多是习题集上的原题, 即使不是原题, 也很难跳出习题集的内容, 理由如下:习题集以教材为蓝本出题, 已基本涵盖全部的知识点, 再出新题也很难逃出原来模式。所以说, 基础知识考试的要点是把书粗看一遍就重点投入到习题集中, 对着习题看书, 记忆力好, 理解能力强者, 时间来不及甚至可以只看习题集。其中各科知识点除发展心理学稍稍少一些外, 比重较平均。

二、技能选择:

这里考试的重点是变态心理学/心理诊断/咨询技能, 其中最难的是变态心理学, 要多花时间在基础中的变态心理学。虽然书上的内容很少, 但要反复的斟酌, 特别是症状学的内容, 书上举的例子是重中之重, 要尽可能理解, 每年考试都有书上一模一样或稍有出入的案例, 这部分考试题应该是北京安定医院出, 是卷子中最难的部分。一般案例选择题都结合咨询技能考, 一般一个案例重点考一种咨询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厌恶疗法/脱敏疗法) , 要熟悉常见考点:参与性技能/影响性技能, 许又新的评分标准, 心理正常/异常/健康/不健康的评判,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诱因的区别。心理测量一般考两个, 重点要掌握MMPI-2, EPQ, SCL-90, 16_PF, 韦氏智力量表也是重点, 这些量表在考试前一天一定要过一遍, 因为很多细节靠强记, 短期记忆效果比较好, 这方面大部分其实比较简单, 可以拿到大部分分数。MMPI-2可能还会考, 因为其是中科院心理所主持修订, 而出题的又是中科院。

三、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应试的要点是习题集最后的八个案例要烂熟于心, 每一个都极为重要, 也是考前强记的要点, 题目中考题分三种:1.记忆型:如咨询的评估方法, 咨询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2.分析型:资料的收集, 可以参照习题集中的模式写, 只要写上就会有得分点, 各位不要吝啬您的笔墨;写的时候最好分点写, 这样条理比较清楚, 得分相对较容易, 字迹清楚也是很重要的;3.诊断型:这类题目是最难的, 一般考试以偏重症的精神科会诊或转诊常见, 这由中国考试非专业人士多所决定, 因为这样鉴别诊断成为最重要的事。如果遇到较难不能确定的案例, 可以把诊断写的模糊一些, 或打擦边球, 如诊断心理不正常,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等。这样可以避免考官一看诊断相差太远而导致把诊断连同鉴别诊断得分全扣, 鉴别诊断主要是熟记精神障碍、神经症和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要点, 具体模式可以参考习题集最后八个案例。另外, 写案例题时, 先把每题要点分项写出, 再详细补充细节, 以免时间不够导致案例题做不完, 前功尽弃 (案例题100分是转换乘以0.2, 要求达及格分总分才及格, 技能选择100转换是乘以0.8, 无及格要求) 。同时每个小项前标注1, 2, 3, 4等, 可以条理清楚, 便于阅卷老师找点给分, 要尽可能避免一题一大段的答案, 这样老师很少有耐心来给您慢慢找点给分。最后一点, 看到诊断不明确的案例不要慌乱, 静下心来答题, 因为记忆型和分析型的题目诊断错误照样可以得分, 只有尽可能的答题, 通过的机率才会更大一些。

四、论文需要注意的问题:

篇4:谈谈心理咨询

心理学有很多专门分支。例如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性心理学、工程心理学、文艺心理学等等。例如,美国心理学会共编有37个分支部门。“咨询心理学”便是其中的第17分支,在1946年开始设立,现在已经发展为最大的分支之一,1976年已有会员2800人以上。据1973年的统计,美国攻读心理学方面博士学位的人中,四分之一以上(28%)是学咨询心理学的。美国的一些小学、中学、大学、职业训练机构、精神病院、综合性医院、工厂企业等,有咨询心理学家在那里进行工作,给大中小学的学生、寻找职业的人、精神病人、残废人员、有违法行为的青少年、或其他需要在教育上、职业上或生活上得到指导的正常人,提供咨询服务,以帮助他们在教育、职业、社会、个人生活和健康等方面达到更有效的发展和成就。这就是在国外很发达的心理咨询的一般状况。

心理咨询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五种:

(1)门诊咨询这是在医院中或其他机构中,由咨询心理学家或有这方面经验的精神病医生等专门人员值班,接待来访者,通过一次或多次交谈,以帮助来访者解决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对于患有各种与精神因素有关的疾病(心因性疾病)的病人来说,这种咨询也是颇有成效的一种心理治疗。

(2)电话咨询这是一种昼夜可以使用的专线电活,主要用于缓解心理危机。有的国家称这种危急时可以拨叫的咨询电话为“希望线”。当有人处在极度紧张、极度抑郁、极度恐惧、极度孤独、极度绝望以至企图自杀时,便可拨此电话,接电话的值班咨询心理学家或其他专业工作者,便对打电话的人给予亲切、同情、有希望的现实的劝慰,必要时约到诊所进一步进行更详细的咨询,以帮助处于严重困恼中的人渡过危机。这种电话咨询在国外某些城市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有效地防止了许多自杀事件,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现场咨询到工读学校、教养所或其他心理问题较多的单位去,进行现场接触,调查研究,有系统地提供切合实际情况的心理咨询服务。

(4)信件咨询通过给设有咨询部门的医院或其他单位写信,以得到答询者的帮助。

篇5:咨询心理学

1、单项选择题(30题)

1.心理咨询中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是(4)。

1.网络咨询

2.电话咨询

3.信件咨询

4.门诊咨询

2.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心理紊乱的症状是(2)。

1.神经症性冲突的结果

2.后天习得的不良行为模式

3.不良认知或认知歪曲的结果

4.人性内部结构的失衡

3.心理咨询根据内容可分为发展咨询和健康咨询两类,(4)。

1.发展咨询的目标是帮助们调整内心世界,提高生活质量

2.健康心理咨询常用在求助者的自我认识出现偏差或障碍的时候

3.青年独立性和依赖性矛盾方面的问题属于健康心理咨询的范畴

4.发展咨询包括人际关系、更年期情绪失调、性功能障碍等问题

4.认为人可以自己评价行为,进行自我奖赏或批判,进行自我强化的学说是(2)。

1.精神分析理论

2.新社会学习理论

3.机械主义理论

4.存在-人本主义

5.咨询师在咨询计划中,明确规定咨询的次数和每次所用的时间,这是遵循咨询过程必须坚持(2)的原则。

1.中立性态度

2.把握工作中的“度”

3.普遍联系的观点

4.历史-逻辑-现实的观点

6.“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可以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的人格动力关系中阐明”,这一

观点是精神分析学说的(3)。

1.动力观点

2.分区观点

3.结构观点

4.适应观点

7.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公式是(2)。

1.R=F(S)

2.R=F(S,A)

3.B=F(S,P,H,T,A)

4.Y=F(X)

8.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协助求助者理顺和平衡自身的人性结构,这是(2)的观点。

1.精神分析理论

2.人性主义心理学理论

3.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4.认知心理学理论

9.(2)问题不适宜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解决。

1.适应不良

2.出现妄想

3.情绪不稳定

4.学习困难

10.关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4)。

1.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师对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

2.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

3.心理咨询建立在咨询师与求助者良好关系的基础上

4.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心理治疗师不需与求助者建立良好关系

1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在咨询师一方起主导作用的是(1)。

1.咨询师的态度和品格

2.咨询师的责任心

3.咨询师的工作能力和知识背景

4.咨询是自身的性格特点

12.从(1)角度,心里异常被理解称为对某一文化常模的分离。

1.文化人类学

2.统计学

3.社会学

4.精神医学

13.心理咨询最主要的对象是(1)。

1.健康人群或存在心理问题的人

2.发作期的精神病患者

3.严重的神经症患者

4.有严重人格障碍的患者

14.下列关于团体及团体咨询,说法不正确的是(3)

1.进行团体咨询的小组里通常都有1-2名指导者或组长。

2.团体内的人际关系交互作用是推动团体成长的主要动力。

3.团体咨询能够改善个体个性化的深层问题。

4.团体情境鼓励成员做出承诺并用实际行动来改善生活。

15.(4)不是心理诊断的任务。

1.正确区分正常精神活动和异常精神活动

2.寻找心理紊乱的原因

3.对心理紊乱状态做出分类诊断

4.与来访者一同设计咨询方案16.心理咨询最终的目标是:(4)。

1.帮助求助者认识内部冲突

2.深化求助者的自我意识

3.纠正求助者的错误观念

4.帮助求助者做出新的有效行为

17.(3)不属于性态度的范畴。

1.性认知

2.性情感

3.性行为取向

4.性道德

18.出现(2)时,表明求助者的实际情况已超出心理紊乱范围。

1.心境和情绪方面产生一定波动,但思维严密、人格完整

2.严重的精神疾患症状,如幻听、妄想等

3.不甚典型的精神异常现象,如好幻想等

4.情绪波动较大、思维逻辑错误等现象

19.下列对于个体心理咨询特点描述有误的是(2)。

1.咨询人员与求助者的交流直接而自然。

2.比团体咨询更能让求助者体验到归属感。

3.让求助者有安全感,容易谈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

4.有助于咨询人员对求助者进行观察、了解和诊断。

20.咨询关系仅存在于咨询过程中,这一过程结束后,咨询关系也不再继续。这是咨询关系的:(3)。

1.职业性特点

2.客观性特点

3.时限性特点

4.平等性特点

21.在弗洛伊德的发展观点中,儿童将兴趣转向外部,转向应付环境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是在(4)。

1.口欲期

2.生殖期

3.肛欲期

4.潜伏期

22.求助者的深层心理问题只能通过(1)才可能解决。

1.个体心理咨询

2.团体心理咨询

3.专题心理咨询

4.现场心理咨询

23.下列有关性行为失调的说法,错误的是(3)。

1.性行为失调是指由各种因素引起的偶然发生的性行为紊乱与偏离

2.性行为失调不严重破坏正常性行为

3.性行为失调对个体来讲是长期的,是不随时间和空间条件改变而缓解

4.个体可以自动克制与调整,保证日常生活与工作行为不受影响

24.咨询师在和求助者谈话时,不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尤其是评论性意见,这是因为心理咨询必须坚持(2)。

1.历史-逻辑-现实的观点

2.中立性态度

3.普遍联系的观点

4.把握工作中的“度”

25.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自我”遵循(3)。

1.快乐原则

2.道德原则

3.现实原则

4.平衡原则

26.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一旦建立合同式的咨询关系,这种关系就受到法律的制约与保护,这指得是咨询关系的(1)。

1.职业性特点

2.平等性特点

3.时限性特点

4.客观性特点

27.大部分心理问题源于(4)。

1.社会对个体不公平的待遇

2.他人对个体的歪曲性评价

3.个体与他人间发生的冲突

4.个体尚未解决的内部冲突

28.在心理诊断过程中,史料分析法主要用于(2)。

1.与患者本人或其家属进行会晤

2.生活史的记录和资料收集

3.评估求助者的智力及认知水平

4.观察求助者现实生活中的行为

29.(4)不能作为验证心理诊断或心理评估科学性的标准。

1.评估方法是否可靠,操作是否合乎规程。

2.评估报告是否切合当事人的实际情况。

3.测验方法是否符合心理学原则,是否有充分的心理学依据。

4.来访者是否认同诊断结论。

30.在咨询和治疗团体中,指导者的作用是(4)。

1.担任教育和引导讨论的角色。

2.鼓励参与者交流体验,促进相互作用。

3.使团体成员将注意力集中在任务上。

4.将注意力集中在不同的个体和问题上,协助成员彼此帮助。

2、多项选择题(20题)

1.对精神分析学说表述正确的是(124)。

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

2.精神分析学说认为心理活动驱动力是一种心理能量,出自先天的本能。

3.弗洛伊德认为自我代表无意识的冲动。

4.弗洛伊德认为自我防御机制不良时,个体便会产生各种焦虑。

2.心理咨询关系的特点是(123)。

1.职业性

2.时限性

3.平等性

4.友情性

3.Chichering提出的大学生发展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34)。

1.自主能力

2.情绪和情感控制

3.自我角色认定

4.发展目标

4.性行为紊乱按照程度可分为(123)。

1.性行为失调

2.性行为紊乱

3.性行为变态

4.正常性行为

5.对心理咨询师的操行要求包括(123)。

1.有自知之明

2.有助人为乐的价值取向

3.有责任心

4.对他人非常敏感

6.小学阶段心理咨询工作实施的方式主要有(1234)。

1.课堂指导

2.同伴咨询

3.协作培训

4.行为矫正

7.促进中、老年健康性行为的基本策略有(123)。

1.引导中、老年人具有健康的性观念

2.为老年人的择偶和再婚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3.维持中老年人与异性的关系

4.改善中老年人不良的人格特征和情绪障碍。

8.团体咨询的特点在于(1234)。

1.提供考验实际行为和尝试新行为的机会

2.鼓励成员作出承诺并用实际行动改善生活

3.成员接受其他参与者的协助,也给予协助

4.为咨询师和求助者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个人接触

9.心理咨询师在工作过程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主要表现在坚持(13)。

1.普遍联系的观点

2.有度的概念

3.历史-逻辑-现实的观点

4.中立性的态度

10.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有(123)。

1.华生

2.巴甫洛夫

3.斯金纳

4.班杜拉

11.通过分析求助者的脑力劳动产品,可以(123)。

1.洞察求助者的内心世界

2.了解求助者的情绪、愿望

3.认识求助者对世界的理解

4.了解求助者的全面状况

12.人性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包括:(1234)

1.人性是指人类自身若干与其他动物类别相区分的质的规定性的总体。

2.人性的精神属性是指以生物属性为前提和社会属性为内容。

3.人性的社会属性以生物属性基础,以精神属性为表现形式。

4.生物属性、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对人来说缺一不可,也不能在复加,因而又被称作基本属性。

13.可能导致青年期、成年期性个体心理问题的生活事件有(1234)。

1.失恋或婚配失败

2.性生活不和谐

3.孕期卫生不良导致残疾儿童出生

4.避孕失败

14.中学心理咨询主要涉及中学生的(1234)。

1.自我发展

2.独立性培养

3.道德成长

4.社会交往

15.如果求助者想同时解决许多问题,就容易因为达不到目标而产生挫败感,因此咨询员应该帮助求助者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其原则是:(123)。

1.从求助者希望解决的问题入手

2.从求助者最根本或最重要的问题入手

3.从最有可能成功最容易解决的问题入手

4.从咨询员感兴趣的问题入手

16.大学心理咨询的常见模式(1234)。

1.个体心理咨询

2.职业指导服务

3.协商调节服务

4.培养同伴咨询师

17.人性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1234)

1.人性是指人类自身若干与其他动物类别相区分的质的规定性的总体。

2.人性的精神属性是指以生物属性为前提和社会属性为内容。

3.人性的社会属性以生物属性基础,以精神属性为表现形式。

4.生物属性、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对人来说缺一不可,也不能在复加,因而又被称作基本属性。

18.心理咨询的任务包括帮助来访者(134)。

1.认识内部冲突

2.纠正错误观念

3.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4.作出新的有效行动

19.心理诊断的方法包括(1234)。

1.访谈法

2.史料分析法

3.测验与实验法

4.产品分析法

20.按照精神分析学家拉伯波特的总结,精神分析学说观点包括(1234)。

1.分区观点

2.结构观点

3.动力观点

篇6:咨询心理学

海尔森《催眠工作坊》练习小组已经成立一个月了。在这四期的训练中,我们一起去锻炼催眠能力,一起去研究催眠理论,一起去领悟催眠技巧。共同成长,一同进步。

想见证催眠师是怎样炼成的吗?体验催眠的过程,体验那种舒适而温和的感觉。那神奇而又平凡的催眠,等着你来感受。

别在犹豫了,参与进我们的活动吧!海尔森《催眠工作坊》训练小组等着您的到来,欢迎您以一个体验者的身份加入我们。

催眠体验须知:

1.本次体验为海尔森《催眠工作坊》为学员教学训练提供,作为体验者无需任何费用。

2.体验时间基本为晚上,或周末,并且由于是教学训练,将有工作坊学员参与,人数在10人左右。

3.请仔细填写报名表,由于每次工作坊训练只有2次机会,我们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安排,所以并不是每一个报名的朋友都有机会参与到体验的,望见谅。4.咨询体验报名请将信息发至healthzx@vip.qq.com 联系人:贾老师,刘老师

有意向参与《催眠工作坊》培训者请拨打029-88348841进行报名

催眠体验前行准备

无论在进行催眠体验或是催眠治疗,假若希望它能够真真正正地帮得着你,前行准备是不可缺少的,花点时间去预备又何妨?

准备篇 准备篇

催眠的理想时间: 要进入催眠,必须让身心完全放松,将催眠安排于空闲的日子,轻松自在、心情平静地进行,令自己更容易地进入潜意识深处。活动编排得密麻麻的日子、「赶下场」都不是安排进行催眠的理想时间。

催眠体验的前一个晚上,要睡觉好的:睡得好、精神好,才能容易集中,催眠效果更理想。别以为没睡好,迷迷糊糊的比较容易进入催眠,没睡好,这只会把催眠催眠变为睡眠!

进行篇平常心

信任自己的直觉: 明白整个过程是由你才是真正的主导,催眠治疗师只是协调整个催眠体验的过程。

催眠体验是一个十分轻松而享受的过程,你只需放松自己,以享乐的心情进行,便可以轻易得到良好的效果,信任和投入是成功的重要元素。

暂待篇

目前尚不适合接受催眠导引,如有精神病史;

主观及批判无法放下;

无法接受自己需要调整及改变;

目前并不想改变。

有人什么感觉也没有,在催眠过程中,百无聊赖,希望整个催眠赶快结束。

有几个可能的原因:

心情不够放松、身心的准备程度还未足够 时机尚未成熟:潜意识抗拒。

温馨提示

请着宽松衣裤,令整个催眠过程感觉更自然轻松

请勿涂香水,你的香气会影响跟你同时进行催眠的朋友。请勿空腹或吃太饱来做催眠。不饿不饱令催眠更容易成功。

当天请勿喝含咖啡因饮品如茶、咖啡及可乐,让自己更放松更集中。请带备外套或披肩以防场地冷气太冷。

感冒与严重咳嗽者,当天不适合做催眠,请提前通知改期。

海尔森高新校区正式启用:

/Train/news/news_1/html/20110926/20110926115524.htm 《海尔森教育》新浪微博:http://weibo.com/2359649540 《海尔森教育》腾讯微博:http://t.qq.com/haiersenjiaoyu2009 《海尔森教育》咨询邮箱:mailto:healthzx@vip.qq.com 《海尔森教育》语聊YY :39487241 招生咨询热线:

上一篇:国庆节诗歌朗诵稿下一篇:3岁宝宝英语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