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文化软实力势在必行

2024-05-07

发展文化软实力势在必行(共9篇)

篇1:发展文化软实力势在必行

、发展文化软实力势在必行

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是软实力理论的开山鼻祖。20世纪80年代,约瑟夫·奈在其著作《谁与争锋:美国力量的转变》一书首次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约瑟夫·奈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含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和资源潜力等硬实力(Hard Power),也包括由文化、意识形态产生的导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等软实力(S0ft Power)。从此之后,对软实力问题的研究,尤其是文化软实力问题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胡锦涛同志曾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关注并重视文化软实力既有必然性,也有必要性。首先,发展文化软实力是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可以说,文化的重要性便是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被大家逐渐认识的。全球化从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逐渐表现为文化全球化,表现为不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地位越发突出。这个时代的另一个特点是信息化,信息化为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创造了便利条件。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具影响力。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作用下,文化软实力的大力施展就有了更好的舞台。而且,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安全和文化外交等问题高度相关,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就是利用文化方面的强势来控制和渗透其他国家,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从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由于软实力更能让其他国家和民族接受和折服,在国际竞争中,硬实力的地位在不断下降,软实力的地位在逐渐上升。尤其是在冷战结束后,软实力比硬实力更经济更保险且更具成效。在当今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与互通,除了在经济、科技、军事之外,文化竞争也成为特殊和重要的一环。在国际交流与竞争中,利用文化战略来实现国家利益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选择。

其次,就我国的现实国情而言,发展文化软实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文化软实力是凝聚民族力量、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国家的发展和强盛,社会的安定与团结,民族的自强和复兴,都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支撑与推动。从我国历史来看,我国基本都是通过自己的核心文化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来发展自己的,中国的崛起也都是通过文化道路的和平崛起,强调文化是立国之根本,发展文化软实力才能重塑我国在全球背景中的文化身份。

目前,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呈现多极化和全球化的格局,我国要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不仅要有硬实力的支撑,还必须具有文化上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发展文化软实力不仅能为国家软实力建设奠定基础,也为国家硬实力的增强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撑;它不仅事关一个民族的国际形象,也攸关着全球化背景中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更是中华文明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的重要保障。

二、文化创新是发展文化软实力的立足之本

我国目前发展文化软实力固然有许多优势之处,比如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我国独特的文化资源,市场经济的完善有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且,文化发展战略也成为新的战略着眼点,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等等。但是,目前我国建构文化软实力方面的劣势也不容忽视,比如文化倒灌现象严重,文化产业发展滞后,核心价值观引领性欠缺等等。究其根本原因,出现上述缺陷导源在于我国文化整体创新力不够,文化创新习性不足,以至于传统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推荐】下载中国原创论文网的快捷方式到桌面,以便下次使用。下载本文 帮助中心 论文热线 版权声明 用户注册 Q Q 在线

MSN

篇2:发展文化软实力势在必行

一、高校“两课”及其意义

“两课”指我国现阶段在普通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两课”课程包括8门必修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邓小平理论概论》(4)《毛泽东思想概论》

2、思想品德课(1)《思想道德修养》(2)《法律基础》

3、政策与形势知识普及(1)《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形势与政策》

这些课程设置可分为三个层面:

①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主题的课程设置,如两个原理课; ②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两个历史性飞跃,形成两个伟大理论成果为主题的课程设置,如两个概论课; ③以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促进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主题的课程设置,如《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思想道德修养》等。

二、高校两课与《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各级宣传、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文化软实力和文化产业的概念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和一个国家文化模式所表现出来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软实力 ”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 奈提出来的。2004 年4 月,约瑟夫 · 奈新书《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制胜之道》引起世界热谈。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所体现出来的“ 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的吸引力所体现出来的“ 软实力”。在21 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各国的胜负决定于文化产业。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软实力的特点是让别人自愿支持本国政府的价值观与政策。软实力和硬实力的最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能让别人自愿接受。

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文化产业属于社会文化中的经营性文化部分,是文化经济属性(也称之为“文化经济”)的集中体现,一般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以生产和经营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为主要业务,以创造利润为核心,以文化企业为骨干,以文化价值转化为商业价值的协作关系为纽带,所组成的社会生产的基本组织结构。

四、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从我们的着装看 从我们的说话看 从我们的生活看 从我们的信仰看 从我们的价值观看

美国用三大片(薯片、芯片、影片)策略就征服了世界。从1996年开始,美国的文化产业已经超过航空、重工业等传统领域,成为美国最大的出口产业。美国的文化产业已经占美国GDP的25%左右。这种情况下,中国不得不借鉴西方的模式,如制作模式、宣传模式、广告模式、营销模式、收回成本模式等。

亚洲正在崛起,其动向大致有三:一是韩国宣布将在全球一百个地区开办“世宗学院”,二是日本在海外增设“日语学习中心”欲与中国的“孔子学院”抗衡,三是印度的文化很早就输出到世界各地,似乎在“龙象之争”中印度已然高出一筹。

以日本为例,1995年确立“文化立国”战略,直接组建、参与和支持设立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基金组织,疏通、拓宽资金流入渠道,保障文化资金供给充足。瞄准迪斯尼在东京和香港登陆,日本迎头而上,强力启动动漫产业。先是用自己创造的“口袋妖怪”、“皮卡丘”、“Kitty猫”等围攻“米老鼠”,把国内的少年儿童拉拢过来,然后直“袭”美国本土。之后,日本动漫席卷全球。动漫出口利润一举超过汽车和钢铁工业,带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高歌猛进。

韩国是新兴的文化产业大国。1998年,韩国遭遇亚洲金融风暴之后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方针,明确提出“两个五”:力争五年之内把韩国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上的占有率从1%提高到5%;力争五年内能培养出10000个内容创作者,其中10%有外销的能力。为实施这一战略,韩国先后颁布了十几部法律法规,又于2001年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并且每年获得政府5000万美元的拨款用于文化事业的发展。《大长今》的热播,绝非一个电视剧而已,而是事关韩国的文化输出、文化战略。而且,他们要把“韩流”变成“亚流”,甚至“世流”。韩国只有4900万人口,却在海外有12个韩国文化院。2004年韩国文化产品已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5%,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韩国成功地输出了自己的文化,拯救了韩国经济。为了塑造东亚大国形象,韩国新办的“世宗学院”将面向世界,尤其是东亚民众免费教韩国文字和文化,使得现有学习韩语的百万余人借“韩流”大潮迅速膨胀。

从1985年日本的文化输出到1998年韩国的文化输出,其间我们中国重点在发展经济,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但是新世纪中国的发展战略应该根据世界新格局有所调整,怎样让中国人信服自己的文化,然后才是拿什么让世界人民欣赏。论实力,中国的GDP总量居世界第二,但论观念和策略,中国却没有跟进。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的文化产业应该在推进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方面有更多的作为。

五、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办法

中国可输出的文化种类:社会制度、儒家文化、陶瓷文化、饮食文化、戏曲文化,中国功夫。社会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全国人们经过长期探索形成了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一国两制 儒家文化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截至2007年5月,全球已启动孔子学院(包括孔子学校、孔子课堂)155所,分布在53个国家和地区。国内61所高校和机构参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陶瓷文化

我们都知道„CHINA‟是中国也是瓷器的意思,早在汉代中国的文化就已经沿着„丝绸之路‟走出国门。瓷器中国的代称,外观精美的瓷器一直是国内外收藏家的座上宾。

景德镇的瓷器闻名天下,瓷都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发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饮食文化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 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

中国的饮食,在世界上是享有盛誉的一谈到中国饮食文化,许多人会对中国食谱以及中国菜的色、香、味、形赞不绝口。八大菜系更是一绝。戏曲文化

它经历了漫长的孕育过程,历经上千年生生不息;它曾是亿万人的感性生活的寄托与情感的沉醉之所,积淀着中国人的根和魂;在它那里,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得到最全面、最形象、最精美的体现。第一次赋予它“戏曲”概念的是国学大师王国维:“宋时滑稽戏尤盛,又渐藉歌舞以缘饰故事,于是向之歌舞戏,不以歌舞为主,而以故事为主;至元杂剧出而体制遂定。南戏出而变化更多。于是我国始有纯粹之戏曲。”

中国功夫 中国功夫也称中国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贵文化遗产。

中国功夫讲究刚柔并济,内外兼修,既有刚健雄美的外形,更有典雅深邃的内涵,蕴含着先哲们对生命和宇宙的参悟。

中国功夫的神秘面纱:七大拳系,诡秘的暗器,武学的种种境界,独特的武林江湖,中国人独有的武侠情结以及所衍生的武侠文化。

篇3:发展文化软实力势在必行

世界城市是指在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控制力的城市, 是具有全球意义的战略资源或生产要素的集聚中心和配置中心, 也是从全球角度俯视各国主要城市所构成的国际城市体系的高端形态。目前全球公认的世界城市有纽约、伦敦、东京和巴黎。世界城市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具有关键作用, 对所在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贡献。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竞争的日益加剧, 建设世界城市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获取更大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

2005年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04年—2020年) 》中明确提出, “必须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 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科技创新孕育新的突破, 国际市场分化组合, 特大城市在全球网络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作为国家首都的北京, 伴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 需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审视发展, 以世界城市为坐标系定位发展, 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分工。”“要努力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 推动北京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迈出坚实步伐。”

除北京外, 中国具有成为世界城市实力的香港、上海等城市也在积极参与世界城市的理论和实践活动。

中国一线城市快速发展的成果使其有实力和信心向世界城市迈进, 但也应看到, 目前中国的一线城市在一些方面与世界城市还存在差距, 尤其是文化软实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二、世界城市必须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一) 文化软实力

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 包括基本资源 (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 、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一些有形的物质力量。

软实力是无形的非物质性力量, 是依赖塑造与影响他人偏好的能力来吸引或说服别人相信和同意某些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制度安排, 即按照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手段达到己方意愿的能力。

软实力研究的开创者约瑟夫·奈认为, 随着两个超级大国全球军事对抗的消失, 技术、教育和经济、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实力的界定正在变得“强制力更少, 有形因素更少”。软实力包括文化软实力、意识形态软实力和社会制度软实力, 而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 又恰恰是凭文化来打造的, 因此, 可以说文化软实力在城市实力体系构成中具有核心地位。

(二) 文化软实力是世界城市的核心要素

当今的城市发展, 是以文化软实力为核心要素, 以眼球经济和内容经济为城市实力关键。虽然城市首先是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和社会实体而存在, 但是从本质上说, 城市是以文化的整体风貌和文化软实力功能确定着自身的品格和质量, 是以文化软实力的方式参与地区、国家和世界的发展竞争的。因此, 世界城市的发展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为发展的核心动力, 以文化的理念和方式经营城市, 以文化凝聚人心、浸润人心, 进而构成城市的内在精神与外在气质。

一般而言, 生产力发展水平越低, 一个国家的硬实力越重要;生产力水平越高, 软实力越重要。文化软实力正是通过文化的吸引、渗透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因此, 文化软实力是建设世界城市的核心要素, 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越来越成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因素。

(三) 文化软实力是世界城市的基本特征

在世界城市的特征中, 世界城市的经济实力和水平、巨大的国际高端资源流量与交易, 这些外在的表象特征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则是城市的软实力, 软实力是城市能够产生引领、影响和控制力的主要源泉和动力。

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外在形式是文化产品、文化交流活动、文化教育和文化传播媒介。文化软实力是一种关系性权力, 一个城市在国际交往中因其所崇奉的思想、知识和价值得到普遍认同而获得了影响其他城市和地区行为的能力。体现和维护本市利益的思想、观念和原则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 可以影响其他城市和地区甚至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行为, 减少自己在政策实施中遇到的抵制和阻力, 从而有助于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增进自己的利益。正因为文化软实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竞争力, 关系到维护自身利益实现自己战略目标的能力, 国际社会普遍重视提高文化软实力并把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作为世界城市的一个基本特征。

在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世界城市方面, 东京做得颇为出色。东京早早看到了自己硬件与“世界城市”相比已毫不逊色, 但“软件”上无形差距明显。为使东京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 必须重建“文化东京”;由于认识到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是城市保持活力与魅力的关键, 东京都生活文化局1999年便提出“迈向21世纪——文化都市的前景”议案, 东京都政府2000年推出面向50年的发展规划“东京构想2000”, 将城市发展目标定为“文化重建”, 其重要一环为“东京心灵革命行动计划”:“东京人性理得到改善的话 (?对否) , 将带动整个日本民族心灵的改善”, 它是日本“文化立国”方针的重要部分, 是东京文化、东京人的阶段性素质目标;作为一场涉及社会每个成员的运动, 这个计划在“东京心灵革命推进协议会”统筹领导下, 有声有色地步步深入。

(四) 文化软实力是世界城市的重要指标

世界城市的定义和等级划分, 固然是有一些经济上的硬指标, 但在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的今天, 一个城市的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无疑应作为与经济等量齐观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并且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唯一标志。

从文化软实力的角度来理解世界城市的目标和内涵, 这是文化软实力的当代价值所在。文化是城市和国家的精神灵魂, 与经济指标一样, 是体现城市和国家世界影响力的主要显性指标, 是发达国家城市成功迈向国际化的标志, 也是其巩固和提升世界城市地位的利器。文化作为城市基本要素, 融合了经济、政治、科技、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等各种要素, 是城市的综合性指标。它整合了各种要素优势, 弥补了经济实力等所谓硬实力指标要素的不足, “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层次的概念, 文化的辐射力和渗透性使得文化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没有文化的城市将是荒芜的, 文化是衡量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在世界城市中, 有较大影响力的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三、城市要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来提升文化软实力

城市文化的展示, 关键是靠文化的魅力来显现, 没有文化, 城市文化软实力就缺少了根基。文化创意产业构建世界城市的软环境, 或者说是城市的软性基础设施, 反映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 传播一座城市居民的生存样法, 决定着一座城市能否吸引世界各地的目光, 能否吸引到最有才华的人才来居住, 同时, 它也决定着城市硬件环境基础设施的感情色彩和对人的精神影响, 是一个关乎生活在这些硬件设施中的人是否舒服、是否幸福、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否能够发挥出人之为人的最大潜力的问题。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使城市文化软实力能够得到更直观、更具体的彰显, 从而使城市产生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和知名度, 使城市更具活力。

纵观全球, 那些国际上有影响的大城市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创意产业最集中和最发达的地区, 也以富有特色的创意产业而名闻遐尔。伦敦规划咨询委员会曾对世界著名城市的各项文化功能进行评分, 结果纽约的平均分居第一位, 超过了伦敦、巴黎等城市。评分的标准最高为10分, 最低为1分。结果纽约在电视、戏剧、音乐、广告4项中居一位, 在电影、设计、时装3项中居第二位。平均为9分, 高居榜首。在这次评分中, 伦敦居第二位, 东京则落在巴黎之后。事实上, 东京在设计中居第一位, 在时装、广告中居第二位, 但由于语言问题, 在电视、电影、戏剧、音乐中得分较低, 致使平均分较低。

世界城市的地位之所以与创意产业的繁荣联系如此紧密, 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一) 文化创意产业是表现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主要形式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表现是通过一系列的文化商品或服务所体现出来的, 文化创意产业是表现文化软实力的一种主要的形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可以通过文化创意生产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市场流通的文化产品, 把城市的文化底蕴以公众最容易和乐于接受的形式展现出来, 使城市的文化价值观和城市精神等非物质的文化形态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进行表达。在这个意义上, 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软实力的物化和有效表现形式。

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很好地传播和表现一个城市的文化, 从而可以使得这种文化能很好地在世界获得传播, 而这是城市文化软实力获得提升的前提条件, 文化只有先得到传播才能获得认同。因此,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 对于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二) 文化创意产业是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砝码

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了一个国家精神文化与物质经济的紧密结合, 代表着一个社会的发达程度和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一个强大繁荣的文化创意产业, 必然要依托一个发达的社会系统, 反过来说, 文化创意产业的强大繁荣也是一个社会发达的时代标志。从全球发展的趋势来看, 文化创意产业正在形成日益强大的规模, 成为整个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可见, 在现实中, 经济的发达繁荣会为文化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提供更高的势能, 成为影响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因素。文化势能是文化借助于它相应的经济政治水平及其所在社会环境, “在人们的心目中衍生的放大了的主观效果, 是人们进行文化比较和评价中的客观的现象”。在这样的逻辑中, 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大小、实力强弱, 就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于一个国家文化水平和影响力的评价。随着网络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动漫游戏、数字电影、网络视频、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公共视听载体、数字出版、手机出版等新的文化业态不断出现, 文化创意产业的具体种类日益丰富, 涵盖的领域也不断扩大。

实践证明, 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进程中新的增长点, 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力量, 成为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社会繁荣和文化繁荣, 进而增进人们的理解、认同和向往,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认同的重要砝码。

(三) 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手段

如果说约瑟夫·奈在理论层面建构起软实力的命题, 那么, 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则在实践中探索了一条提升软实力的路径——发展创意产业, 并且大获成功。1997年, 布莱尔就任英国首相伊始, 就提出旨在改变英国老工业帝国陈旧落后形象的“新英国”计划, 创意产业是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政府专门成立文化媒体体育部, 布莱尔亲自担任“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主席。随后的十几年里, 创意产业给英国带来了惊人的发展动力, 成为英国经济的重要支柱。用布莱尔自己的话说:“我已经永久改变了英国。”

这里的改变, 绝不仅指创意产业对经济硬实力的改变, 更是对软实力的改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提升、壮大软实力, 是创意产业与金融和高端制造等纯经济产业的显著区别和特质。遍观如下领域, 我们不难发现创意产业的“软”性特质:广告、建筑、艺术及古董市场、工艺、设计、流行设计与时尚、电影与录像带、休闲软件游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电视与广播, 无一不充盈着文化艺术的内容。在推动这些行业发展的生产要素中, 传统的资本、土地和体力劳动被边缘化, 精神生产领域的创意在人类经济发展中首次位居核心要素。

创意产业和软实力的理念之所以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英国和美国最先产生并付诸实践, 绝非偶然。软实力的理论刚刚提出, 创意产业的实践便紧随其后, 反映的正是目标确立与实现手段的逻辑关系, 只有把握住这一点, 我们才能因势利导地引导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 制定适合创意产业特质的发展政策, 超越利用创意产业发展经济功能的单纯目的, 使之成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手段。文化软实力要素, 凭借着产业化的力量和经济行为的形式, 广泛而高效地传播、渗透, 真正做到了“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四、结束语

世界城市必然是文化之都, 没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软实力的城市, 难以成为世界城市;不能以先进文化影响世界的城市, 也是名不副实的世界城市。

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软实力的源泉。一个富有魅力的世界城市, 不仅拥有繁荣的经济, 也有令人向往的文化创意产业。强大的文化创意产业, 不仅可以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还可以传播和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和国家形象, 有效地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篇4:发展文化创意 提升文化软实力

一. 文化产业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软实力是对文化、精神、价值观层面的一种认可,而文化产业的生产和消费过程属于建构性的认同实践活动,是软实力的依附载体,即:文化产业是丰富软实力的,而软实力是凸显文化价值的,两者相互依附,相互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也成为市场化手段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基本途径。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像欧美、日本、韩国等主要通过发展文化创意,来提升文化软实力,并且都是由政府出面做计划、推动文化产业的有效、迅速发展,尤为显著的当属美国,他主要以文化产业作为其支柱产业,并迅速占领全球,如:电影、图书、音乐、动漫、游戏、体育等文化领域的开发和销售都象征了美国的文化力量,同时给美国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效益,推动了经济发展,也凸显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还有日本在经济低迷时期,是动漫和游戏缓解了其当时的局面,进而日本开始逐渐的开发、销售动漫设计等。同时,日本政府还提出了“动漫外交”的口号,使其文化产品领域在海外销售成功,极大改善了日本国家的形象。鉴于此,我国山东青岛市运用其区位优势,大力建设文化产业园区,现在已初步建起了凤凰岛影视传媒产业基地、青岛创意100产业园、中联创意广场、“古玩地”、市南软件园、中韩动漫合作基地、达尼画家村、龙马画院、即墨包装印刷基地等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涵盖了影视、文化产品制造、出版发行印刷、文化创意、动漫和文化人才培养等诸多文化产业的重点行业,丰富了文化创意,同时使文化软实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二. 文化创意发展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文化产业本身属于智慧的结晶,其范畴涉及智慧产业、知识产业、版权产业、思维产业等等,是传统文化的创新艺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体的加入,丰富了文化产业的表现形式,出现了大规模的文化生产,如:电视剧、电影、动画等,同时开始面向市场,形成一种系统化、规模化的文化交易市场,丰富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人们也逐渐的开始接受文化消费形式,实现了文化产品企业经营模式的利润效益,提升了文化的价值。而创意是文化价值的核心,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商品、成为产业,持续的出现在市场上,其最大的原因在于文化的创新,不断的文化创意才能吸引大众的眼球,才能确保他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其实力。自文化软实力加入国际竞争以来,创意产业开始出现长足的发现迹象,如:英国曾是世界制造大国。现在则由“世界工厂”而成为“世界创意中心”,并专门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来规划和指导产业的发展。现有的文化资源是有限的,然而人们的思维是无限的,国家应运用有限的资源开发出无限的文化创意,壮大文化产业的实力。各地应结合自己的文化蕴含,打造、宣传,成立自己的文化品牌,并积极的推广、发展文化产业的品牌效应,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以此来吸引大型企业的入住,全面提升文化的整体力量,进而不断的创新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增强文化的软实力。

三. 整合、优化文化资源,提升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关键在于文化资源的凝聚力、影响力,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地大物博,如果能够将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后利用、开发,那么将会便于文化传播、宣传,壮大文化人才的队伍建设,提高文化产业服务质量。如:文化可以作为一种产业,以企业的发展模式开发、研究,建立文化产业群体,集中文化产业力量,形成一条龙生产、销售等服务,加强发展文化产业,丰富文化内涵,壮大文化实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健康、持续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提高软实力的动力和催化剂。再如:青岛从2002年开始就建立了动漫产业园,到2007年时申请建立国家动漫创意产业基地并被批准,从而使文化产业形成了一条龙服务结构,呈现供应链、价值链相连的产业群体,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补充,使得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阿拉善盟委党校)

篇5:如何发展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中文摘要:世界著名“软实力”学说倡导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体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吸引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各国提升国际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文化创意产业则是现代国家软实力竞争的制高点。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和人民的热烈期盼。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硬实力、综合国力、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文化

正文: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成与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以创意为核心,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新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的一类新兴产业。被公认为是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黄金产业”。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提出了culture industry(文化产业)的概念。几年后,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为了缓解国内经济发展的压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又提出creative industry(创意产业)的新概念,按照英国政府和专家的意见,创意产业的范畴包括13个行业,即广告、建筑、艺术、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当今社会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正是源于“创意产业”这一创新理念的提出。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具有许多其他经济产业所不具备的显著特征:

1、首先,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精神成果和智力投入,而不是物质形态的资源。因此,文化产品无论在生产还是消费过程中,都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是典型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

2、其次,吸纳劳动力强。文化创意产业门类众多、产业链长,适合各种类型的企业、人群和资本的进入,既可以发展拥有高新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也可以接纳个体式的工作室或家庭式的生产作坊;既可以吸纳掌握高新科技的高端人才,也能满足有一技之长普通劳动者的就业要求。

3、再次,经济回报高,收益时间长。文化创意产业是艺术加技术的产业,一旦受到人们的认可和追捧,就会产生较高的经济回报。另外,文化产业具有一次投入、一次研发而成果却可以多次转化的特点。一个故事、一个人物形象,可以转化为出版物、影视作品、动漫游戏、舞台演出等一系列衍生产品,使成本不断分摊,在经济收益上产生叠加效应。

4、最后,文化创意产业还具有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扩大影响力的积极作用。优秀的文化产品能激发出巨大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从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同时又能不断扩大和增强本国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逐渐树立起良好的国家形象,促进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

二、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指出:全世界的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产值,并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发达国家增长速度更快,美国每年增长达14%,英国为12%。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引领着全球未来经济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和众多国家的战略选择。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具体实践对创意产业的重大意义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推出扶植创意产业的政策,创造良好的投资氛围,使产业收效极为显著。

英国——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创意中心”的转变

英国宣称,要把英国从“世界工厂”改变为“世界创意中心”。2000年,创意产业作为核心产业为英国带来600多亿英镑的收入,次年就迅速增加到785亿英镑;2003年,创意产业已成长为仅次于金融业的英国第二大核心产业,占当年GDP的7.9%,超过了任何制造业的贡献。近年来,创意产业在英国的平均增长速度是英国经济成长率的2倍。创意产业在伦敦每年为50余万人提供就业机会。欧盟——依靠创意产业,摆脱经济负增长困境

为了尽快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欧盟轮值主席巴罗佐宣称:欧盟从2010年开始实施以知识、创意为产业发展方向的经济增长10年战略,到2020年,欧盟经济将依靠知识、创意产业提振经济增长,摆脱经济负增长困境。美国——新经济的本质就是以知识和创意为本的经济

美国学者在1998年就提出,“美国新经济的本质就是以知识和创意为本的经济”,“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如今在美

国,创意产业超过了航空业和重工业等所有的传统产业,已成为最大的出口产业和最大规模、最具活力的新型产业,直接受益占GDP的7%以上。迪斯尼、好莱坞、环球影城、NBA等综合性的创意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创造了无限的活力,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美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分析

在我国,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近几年创意产业在国内迅速崛起。2007年以来,全国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中心的环渤海创意产业圈、长三角创意产业圈和珠三角创意产业圈逐渐形成,创意产业逐步成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部文化产业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先导性、战略性产业。然而,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创意观念落后、政策扶植力度相对薄弱、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完善、创意人才相对匮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该领域产业集中度不高、原创能力不强、文化外贸逆差仍比较突出。通过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提升产品的创意附加值,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是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产品的附加值却不高,根据2006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仅仅为26%左右,与美国、日本、德国相比,分别低了23%、22%、11.7%。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进一步显示了中国以投资和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局限性。另一个生动的例子就是风靡世界50年不衰的芭比娃娃,《洛杉矶时报》报道:一个售价9.9美元的芭比娃娃从中国出口到美国为2美元。中国在2美元中只占35美分的劳务成本,占据了产业链中最低端的制造加工环节,而以品牌创意为主的大量利润及大部分产业链都由美国公司占有。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美国依托文化创意能力和对全球时尚的服务引导能力,建立起了芭比娃娃的品牌,这也启示我们,“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对策思考

1、以人为本,大力培育创意企业家和专门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创意人才,没有人才,创意产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微软超过通用的时候,美国《纽约时报》曾评论说:微软的唯一工厂资产就是员工的创造力。事实也证明,几乎所有保持了长久生命力的中外著名企业都是创意高度发达的企业。因此我国要大力培育创意企业家和专门人才,通过人

才“绿色通道”引进熟悉国际文化市场规则和环境的专业高端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以知识产权参与分配的新路径,营造有利于发挥各类人才智慧和才能的宽松环境。

2、健全、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

由于创意产业的非竞争性和部分排他性特征,使其很容易被别人复制、剽窃。据统计,2008年我国软件产品盗版率高达29%,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亿元。因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杜绝假冒伪劣,保障创意开发者的利益。笔者建议,首先要理顺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加强国家知识产权局、工商局、版权局、商务部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合作,建立高效的协调机制和仲裁机制。其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和联合执法机制,针对文化创意成果转化的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展开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最后,还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3、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兴需要政府实施广泛有效的政策支持

国外经验表明,文化创意产业是后起的新兴产业,它的勃兴需要政府广泛而有效的政策支持。2009年,财政部注资100亿成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引导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主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资源向优势企业适度集中。这表明国家对该产业的政策支持已迈入实质性阶段。笔者建议,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大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采取强有力的财税扶持政策,加大“减税、减费、减息”的力度,降低创意产业的税费负担。根据创意行业的不同特征,分类实行差别税率,杜绝“一刀割”问题。其次,制定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体系,明确产业发展规划,明晰产业分类标准,提出重点扶持项目和优先发展领域。最后,完善政府采购配套措施和强化政府采购政策的执行力,引导政府采购向创意产品倾斜,加大对创意企业尤其是中小创意企业的市场扶持。

4、立足本土文化资源,因地制宜,打造地域特色文化创意产业

目前,在我国的许多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当地发展的支柱产业,由此不难看出,一个提倡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大时代已经来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各地应立足本土文化资源,比如北京文化底蕴深厚,上海工业基础好,山西是晋商文化之乡等。特别是在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背景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更要有跨越疆界的大胆吸纳和新锐创造,让国内外的优质资源与本地资源形成战略对接,在不断地碰撞、交融、发酵和提升中,表达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全球视野,中国魅力。这不但意味着我们要对民族文化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提炼,更需要在了解现存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创造出既体现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又能对全球人士形成亲和力的文化产品、文化形式、文化内容、文化贸易等,并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向全世界进行传播。

四、总结

篇6:发展文化软实力势在必行

本报讯星光榜,党群之窗,廉洁文化长廊,创先争优主题画廊,企业文化墙……鳞次栉比的职工文化阵地,生动的诠释着XXX的企业精神与文化内涵。

“光辉历程 和谐众泰”文学、摄影、书法展,“太极”健身队,“舞月天”舞蹈班,才艺大赛、文艺汇演……形式多样的职工文化内容,激情演绎着XXX员工昂扬奋进的豪迈情怀。

今年以来,面对焦炭市场激烈的竞争和原料煤供应带来的压力和挑战,XXX着眼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着眼于提高员工队伍素质、着眼于提高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稳步推进符合公司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积极用企业文化来凝聚人、激励人、鼓舞人,文化“软实力”正逐渐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硬动力”。

该公司围绕打造“疆内一流 行业领先”煤化工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发展〃图强〃和谐”为文化建设主题,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贯彻“一个思想”、做到“三个结合”、实现“四个目标”。

贯彻一个思想:以“融入中心 服务大局”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来创造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继承集团公司优秀企业文化,借鉴优秀成果,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努力建设具有xx特色的企业文化。

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企业文化建设与公司生产发展目标和安全经营管理相结合,促进和保证中心任务的圆满完成。二是企业文化建设与该公司实际相结合,让职工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企业文化,使大家体会到企业文化建设确实推动了公司各项工作的进步。三是企业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相结合。用安全是否更好、效益是否更高、公司是否更和谐来检验其先进性。

达到四个目标:一是员工高素质;二是管理高境界;三是效益高水平;四是文化高品位。以上这些,就象人的“五个手指”,攥紧了就是“拳头”,成为无坚不摧的力量,就能为公司安全生产的稳定和经济效益的提升,职工生活的改善和各项任务的完成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战略指定目标,文化提供动力。如今,精彩纷呈的企业文化已经在XXX落地生根,并激励着每名员工在新时期的发展中继续担责任、提质量、增效益、创佳绩。

XXX公司

篇7:发展文化软实力势在必行

文/沈国钧

软实力,这个源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西方词语,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表述形式,首次被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实际工作中,不难看到一些建筑企业重经济效益,轻企业文化,将其视为“鸡肋”;有的仅仅把企业文化看作是组织职工开展一些文化体育娱乐活动,这是对企业文化的狭隘理解。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无价资本。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企业风尚、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能够促进员工对企业、企业品牌和企业代表人物产生感情和崇尚心理。这是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内生动力的重要基础。弘扬人本文化促进和谐发展

目前,我国大约有12万家建筑企业,4000万从业人员。建筑业的繁荣,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幸福安康。从这样的高度来看,弘扬人本文化促进建筑企业的和谐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弘扬人本文化,必须重视人才工作。建筑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必须把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不断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通过“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积极营造有利于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面向社会招聘优秀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大胆选拔素质好、年纪轻、发展潜力大的人员充实到企业领导层。要以搞好在职人员继续教育为重点,着力培养“多面手”的复合型人才,加速造就一支讲大局、懂经济、会管理的建筑企业管理干部队伍。

弘扬人本文化,必须关心爱护员工。要实实在在地为职工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让他们充分感受企业的温暖。要推进企业民主政治建设,让员工有发表意见的场所、解决问题的途径、取得回报的权利、实现发展的舞台。要认真实施工资协商制度,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和要求。要特别重视安全生产,把关爱员工生命提升到“头版头条”的高度。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方面的工作绝不能有疏漏。2007年11月14日,江苏南通二建在无锡发生了一起死亡11人的重大事故后,南通英雄建安公司及时向各分公司发出了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基层单位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把安全生产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公司主要领导还写信给各分公司经理、党支部书记,提醒和敦促他们认真检查各自的安全施工情况,不管设备是否在用,不管施工人数多少,只要设备安装在现场,哪怕只有一个人在施工,都要逐项仔细检查,将一切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员工生命安全。

树立品牌文化做强做优企业

精品工程与企业形象息息相关,精品工程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保证。同精品工程密切相关的企业品牌文化,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集中体现。实践证明,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必然是重视品牌文化建设的企业,而且往往还是有着独特品牌文化的企业。比如,在建设品牌文化的过程中,南通四建集团董事长耿裕华认为,要建成一项精品工程,不仅要有一套严格的制度来管理,而且要靠员工的心智和汗水去浇筑。南通四建在施工中,用高于国家验收标准的内控标准进行自检自查,不合格的主动

返工重来,宁愿多流汗,决不留遗憾。该集团的干部职工,凭着这样的精神境界和执着追求,为社会建造了大量的精品工程,为企业创造了优秀的品牌文化。

借鉴优秀企业的文化发展经验,南通英雄建安公司重视资源,不断加大企业改革力度,推进多元化经营战略,精品工程、名牌工程不断涌现。几年来,先后获得鲁班奖(参建)2项、省级优质工程10多项、市级优质工程30多项。南通英雄建安公司在2005年12月晋升为国家房屋建筑一级资质后,自觉地树品牌,创信誉,攀台阶。公司领导豪迈地提出,公司5年内要争创1项独立承建的鲁班奖。

恪守诚信文化提升铁军形象

“民无信不立”。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已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谁拥有了它,谁就可能最终占有市场,市场就会让谁有一个好的回报。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建立诚信文化,意义极为重大。

多年来,南通英雄建安公司十分重视抓好企业诚信教育。公司“咬定诚信不放松”,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紧紧围绕“企业开拓市场靠什么?”“假如你是用户你会想什么?”“不讲诚信的危害是什么?”“怎样讲信用、树形象、创品牌?”等问题,举行研讨会,使职工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刻认识这样几个道理: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契约经济,只有在以诚信为基础的道德环境中,市场交换才能有效地进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才能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而“失信”现象的泛滥,就会使市场交易和社会发展付出巨大的成本,使人们失去相互间的信任,导致价值观念畸变和经济市场的无序。

恪守诚信文化,应当建立一个多元的体系,建立一个诚信和谐的社会大环境。比如,打造一个和谐的建筑企业,就需要建立建筑企业与供应商的和谐,建筑企业与建设单位的和谐,建筑企业与同行之间的和谐,建筑企业与监理、质检等方面的和谐,建筑企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建筑企业内部各个层面人员之间的和谐等。各方关系和谐了,就能很好地提升建筑铁军的社会形象,推动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

建立廉政文化治理商业贿赂

“工程上马,干部下马”已成为建筑领域的一个“景观”。建筑市场的商业贿赂已经在社会上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怎样治理商业贿赂,南通英雄建安公司在这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公司将权力合理分解,加强相互监督和牵制,防止因权力过于集中而产生腐败。比如,在购买材料上,公司有严格的制约机制:一是询价制度。除了购买人询价外,分公司、项目部、经营部、财务部都要询价。二是限额报批制度。凡是一次性购买10万元以上材料的,除了分公司领导批准外,必须报总公司领导批准。再比如,在工程结算时,公司规定预算员不得单独与对方结算,而必须要有施工协议和详细的施工记录,要有施工员、材料员、安全员、质检员等人签字,要有分管财务的领导初审,最后再由“一支笔”审批。在签订建筑施工合同时,公司还严格把好“四道关”—公司经营开发部的审核关、公司分管经营领导的审核关、公司法律顾问的审核关、公司法定代表人的终审关。由于采取了比较严密的制约措施,多年来,公司没有发生过商业贿赂方面的事件。

廉政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企业家文化”。南通英雄建安公司特别强调,作为企业的领导成员、党员干部,特别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人格魅力和综合素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此,公司注重把整治建筑市场的商业贿赂与企业的干部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严格遵循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把德放在首位,坚定不移,决不含糊。

篇8:发展文化软实力势在必行

关键词:学校文化,体育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这一《决定》是在全面分析当今文化发展的形势和任务, 认真总结我国文化发展的实践经验, 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做出的又一重大决议,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体育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组成部分, 增强体育文化软实力能有效的“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有助于切实推进学校文化的发展繁荣。

一、充分认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意义, 进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在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 各族人民紧密团结, 共同创造出了自强不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其中, 学校教育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 就一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倡导者和发展者。改革开放以来, 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抓、都要硬的战略, 把文化建设始终放在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 推动了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使全民族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 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虽取得一定的成绩, 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文明的冲突和交汇频繁, 文化在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凸显。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 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 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还不完全适应, 不能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面临一些新的问题:文化发展体制亟需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 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明显;基层文化的发展落后;文化人才的缺乏……推动文化的发展繁荣, 必须抓紧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因此, 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方向, 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人为本,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注重文化发展的社会效益, 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坚持改革开放, 推动文化体制的创新。

二、体育文化软实力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内容, 是全面提高学校受教育者基本素质的重要方面

体育文化的发展和中华文明一样历史悠久, “天行健, 君子自强不息”。毛泽东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口号“欲文明其精神, 必先野蛮其体魄。”

体育文化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体育文化形态, 也包括精神层面的文化形态。体育的本质功能在强身健体, 促进个体的身心和谐;其衍生功能为体育在与经济、文化的发展中是基础、是源泉。“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 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文化交流日益风靡的背景下, 体育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 是国家、民族无形的精神支柱。体育文化软实力在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中, 以其强势的影响力发挥着标杆效应, 以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而具有品牌联动效应。因此,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必须加强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三、增强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 推进文化发展繁荣,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根据国际关系中的综合实力等理论, 体育文化软实力应包括:体育文化凝聚力、体育文化吸引力、体育文化创新力、体育文化融合力、体育文化影响力等。当今世界体坛的话语权掌握在欧美国家中, 中国在世界体坛中还缺乏足够的文化影响力和话语权, 而软实力从根本上说为文化的影响力。中国虽是体育大国, 但还不是体育强国。因此, 必须增强体育文化软实力, 推动文化发展繁荣。而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按照邓小平理论所指出的方向, 要“从娃娃抓起”, 要从基础教育入手, 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

(一) 增强体育文化软实力的认识, 发展我国体育文化建设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 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 从我国体育文化事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入手, 从我国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现实出发, 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 循序渐进的进行。

(二) 深化体育改革发展的政策导向作用

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 是推动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根本保障。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增强需充分认识国际国内环境, 从体育文化软实力的自身发展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出发, 创新体育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

(三) 发展我国传统优势项目, 保持我国体育的核心竞争力

体育大国的基础因素为强大的竞技体育。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我国竞技体育的传统项目存在优势项目结构失衡, 严重影响我国竞技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必须采取多种措施, 加快竞技体育的发展, 扶持竞技体育中的弱势项目, 不断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核心竞争力, 开拓竞技体育发展的新局面。

(四) 加大体育文化事业的投入

加大体育文化事业的投入是增强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前提和保障, 是全民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我国在体育基本设施方面不均衡, 区域、城乡差距大, 阻碍全民参与体育事业的发展, 必须从多种渠道筹集资金, 为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奥林匹克宪章》规定, 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原则是体育与文化、与教育均衡发展。可见, 文化蕴于体育, 体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我们要增强体育文化软实力, 拓宽体育文化对外交流渠道, 增强我国体育在世界体坛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

参考文献

[1]毛泽东.体育之研究[D].1917.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2007.

[3]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S].2011.

[4]奥林匹克宪章[S].1999.

[5]任海.论体育强国的国际影响力[J].中国体育科技, 2010.

篇9:助推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发展软实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重要性;发展

企业文化与传统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它是市场经济文化在企业中的具体与微观的反映,着眼企业自身,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必须紧扣理念文化、利益文化与管理文化这三个和谐关节。突出企业特性文化,有效将战略与制度融合起来,启动和激活企业内在源动力。

一、创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21世纪是文化管理时代,是文化致富时代。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是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使企业具有生命的活力,具有真正意义上人格的象征,才能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企业文化的形成有利于培养集体意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从而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创建企业文化能为深化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建立独特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2005年壳牌石油公司的一项调查发现:1983年初名列财富杂志500强排行榜的公司,有三分之一已经销声匿迹,也即大型企业平均寿命不到四十年,约为人类寿命的一半。同年的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展望2010年》调查报告也显示,当前全球67%的公司是基于核心竞争力来推动竞争优势的,到201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85%,这充分说明了核心竞争力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企业文化。

核心竞争力是相当于企业竞争力而言的,它是指企业所具有的,不容易被其竞争对手模仿或者学习的,可以在较长时期内出现的优势。核心竞争力具有:长期性,不可模仿性,有价值性等特点。例如,餐饮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厨师做菜的质量,味道,外观,和服务质量的优劣,以及整体店面外观环境的舒适度,然后是全体员工的职业素养,再者是这个餐饮行业的运营模式,销售模式,管理模式,等等这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企业文化在其中包含从创立到发展历程中总结的适合行业的经营之道,其中涵盖了人文,品德,思想,凝聚力,执行力,创新精神,坚持不懈,以及适合其发展的各种因素。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具有的基本功能

(一)导向功能

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成员的价值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成员个体的思想和行为起导向作用;二是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和经营管理起导向作用。这是因为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它就建立起了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如果企业成员在价值和行为的取向与企业文化的系统标准产生悖逆现象,企业文化会进行纠正并将其引导到企业的价值观和规范标准上来。

(二)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企业文化的约束不是制度式的硬约束,而是一种软约束,这种约束产生于企业的企业文化氛围、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三)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当一种价值观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后,它就会成为一种黏合力,从各个方面把其成员聚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具有使企业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精神的效应。企业文化把尊重人作为中心内容,以人的管理为中心。企业文化给员工多重需要的满足,并能用它的“软约束”来调节各种不合理的需要。1.辐射功能。企业文化一旦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它不仅会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对本企业员工产生影响,而且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交往等)对社会产生影响。企业文化的传播将帮助树立企业的良好公众形象,提升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优秀的企业文化也将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2.品牌功能。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品牌形象,是一个由以产品服务为主的“硬件”和以企业文化为主的“软件”所组成的复合体。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将发挥巨大的作用。独具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能产生巨大的品牌效应。无论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如“微软”、“福特”、“通用电气”、“可口可乐”,还是国内知名的企业集团,如“海尔”、“联想”、“华为”等,他们独特的企业文化在其品牌形象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品牌价值是时间的积累,也是企业文化的积累。

三、企业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构建企业文化,必须进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员工树立争取的价值取向,确立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进而靠文化力激活生产力,增强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党的十八大报告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打造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树立正确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的和谐建设才会有牢固的根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企业文化建设,需要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抓住几个关键环节,扎扎实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上一篇:15职业岗位群导论总结下一篇:教科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