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名句赏析

2024-05-23

李清照名句赏析(共8篇)

篇1:李清照名句赏析

1、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一剪梅》

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

4、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

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

6、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7、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

8、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9、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10、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鹧鸪天》

11、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凤凰台上忆吹箫》

12、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怨王孙》

13、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

14、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蝶恋花》

15、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蝶恋花》

16、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南歌子》

17、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满庭芳残梅》

1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

19、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临江仙》

20、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

21、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浣溪沙》

22、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忆秦娥》

23、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清平乐》

24、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蝶恋花》

25、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蝶恋花》

26、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渔家傲》

27、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浣溪沙》

28、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孤雁儿》

29、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菩萨蛮》

30、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醉意意先融。疏钟应以晚来风。——《浣溪沙》

31、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南楼令》

32、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南楼令》

33、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南楼令》

34、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

35、花开为谁谢,花谢为谁悲。——《残花》

36、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好事近》

37、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蝶恋花》

38、门外谁扫残红?夜来风。——《怨王孙》

39、疏梅影下晚妆新,袅袅娉娉何样似?一缕轻云。——《浪淘沙》

40、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永遇乐》

篇2:李清照名句赏析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醉花阴》: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渔家傲》: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孤雁儿》: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凤凰台上忆吹箫》: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如梦令》: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武陵春》: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鹧鸪天》: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蝶恋花》:

篇3:李清照《醉花阴》赏析

此词可分为四个层次, 分别叙写顺次发生的四个时段里的光景: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屋外, 空中是淡淡的雾, 天上是浓浓的云;屋内, 瑞脑在金兽炉中燃烧。瑞脑, 又称龙脑, 以示其珍贵。天然龙脑质地纯净, 熏燃时不仅香气浓郁, 而且烟气甚小, 但在此处词人将其与“薄云浓雾”并列, 仿佛屋内也如屋外一般一片愁云惨雾。这实在是因为词人自己内心深处一片愁云惨雾, 所以触处是引人发愁之景。这里写的是白天, 是阴历九月九日的白天。此时已非白昼长于夜的夏日, 所以这“永” (永, 长也) 字应同“瑞脑销金兽”一样, 不光是在写客观的事实, 而且也在传达一种主观的感受。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又到佳节重阳, 这本是家家户户登高游远、欢饮聚会的日子, 词人此时自然也有这样的心思, 但她看到屋外“薄雾浓云”的, 天气不好 (其实是明诚不在, 没有意兴, 未必是天有多阴沉) 后, 就退回屋内懒懒地躺在床上去了。词人躺在床上就想:躺在这纱帐之内, 玉枕之上, 现在还好。唉, 到了半夜之时, 那秋凉就会穿透薄衾, 寒气袭人了。此处写白天因为明诚不在, 没有意兴去登高游远、欢饮聚会, 而退回房内懒懒地躺在床上时的想象,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是虚写。这“又”字用得好, 因为重阳本是佳节, 但爱人不在, 反而让人生出厌憎之感!这“初”字用得妙, 因为半夜时分已是“凉初透”, 那后半夜会越来越冷, 怎么办?讲课时一个学生说:“好办, 再加床被子不就得了!”那倒也是, 不过, 我想词人李清照恐怕不是这么想的!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词人也许就一直躺在床上胡思乱想着, 也许不知不觉就昏沉沉地睡着了。忽觉已是黄昏, 白天就要过去了!既然没有去登高远游, 那就在院内东边的篱笆墙边赏赏菊花, 也算过重阳节了吧! (若您还记得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以及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便可知登高游远、欢饮聚会、插茱萸、赏菊等都是过重阳节的项目) , 在把酒赏菊的过程中, 词人留意到有一股暗香“盈袖”。这是什么香呢?有同学说是酒香。有道理!从前文的“瑞脑”、“金兽”、“玉枕”、“纱厨”等词人所用器具可知词人的身份、地位不一般, 那么词人“把酒”时喝的酒也应为好酒, 会是清香浓郁的。不过端着酒杯说酒香应是“明香”而不是“暗香”!有同学说是花香。有道理!因为此处“黄昏后”的“后”用得高!有了“后”字, 这“黄昏后”三字就绝不是仅指出一个时间点, 而是说了一个时间段:词人从什么时候站在这儿, 一直站到黄昏?又从黄昏站到黄昏以后什么时候?我们不知道, 但我们知道, 反正是很久很久, 而站在菊花前这么久了, 菊“香盈袖”也是很自然的。况且, 我们知道李清照在少女时就有嗅青梅的举动 (见李清照《点绛唇》) , 此时自然也会有拈菊来嗅的可能。不过, 假如有过这样的举动, 那么词人岂不自然明白是花香吗?因为花就在眼前, 自己做过什么一想即知, 也还谈不上“暗”字!又有同学说是“瑞脑”之香。有道理!顾后还能瞻前, 好!我们前文已经讲过“天然”龙脑质地纯净, 熏燃时香气浓郁, 又知词人身份、地位不比寻常, 那这瑞脑很有可能就是“天然”龙脑。词人懒懒地躺在屋内久了, 瑞脑“香盈袖”也是很自然的。讲衣袖而不讲是身上其他地方, 也可这样来理解:因为心绪无聊, 词人的手可能曾在金兽炉前晃来晃去过, 而作者此时一时间忘了此前之事也是有可能的。不过, 此说虽通, 仍可以有此辩解:李清照可能并不像笔者这样笨, 什么东西都记不住!那么你说, 这香到底是什么香呢?笔者猜想, 有可能是脂粉香, 也有可能是体香。不过猜想终归只是猜想, 猜出来的要么根本不是, 要么也不能确定!而李清照自己究竟知不知道这是什么香呢?笔者猜想她知道, 赵明诚也知道, 而别人不会知道!这也终归只是猜想!一个“暗”字能带给我们这么多的想象, 这“暗”字用得真是好、妙、高、美了!词汇贫乏的笔者真不知道再出现写得好的地方, 还能用什么赞词来赞美了!

“东篱”应是用了典故的。词人本来心不宁静, 却想学陶潜的潇洒, 不过我们从她的长久伫立里看到的不是淡泊, 而是百无聊赖;从她的“有暗香盈袖”一语里看到的不只是诱惑, 还有顾影自怜!

早晨起来无意游, 躺在床上皱眉头。佳节又到思佳人, 想那黑夜怎到头!无聊来把陶潜学, 自斟自酌愁更愁!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时间很晚了, 词人又回到了屋内, 却无心睡觉!“莫道不销魂”, 那“道”什么呢?我们仿佛看到词人躺在纱帐之内、玉枕之上, 摇头、甩胳膊、蹬腿, 听到她嘴里喊着“销魂啊!销魂啊!真是销魂啊!”她有多销魂呢?她的明诚从她屋外———屋内———屋外———屋内的空间上的来来回回, 从她从早到晚愁云惨雾般的心境、夜寒难耐的想象、坐卧不宁的表现、借酒消愁的行为、不一心赏菊而自赏的顾影自怜、躺在床上无心睡觉的状态应该已经能感知、领会得到了。不过, 她说, 你感知、领会不到我有多销魂!每当秋风一吹, 卷起了珠帘, 我都以为是你回来了, 思念之愁与失望之苦把我折磨得比我刚才所赏的菊花还瘦!“人比黄花瘦”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与拟人 (花瘦) 、借代、夸张的修辞。我们说人消瘦, 常用“形销骨立”一词, 感觉挺生动挺形象的, 不过拿来与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一比, 就知道什么是“一代词宗”了!“人比黄花瘦”不只是更瘦, 也比前者更富有美感。用“黄花”代指菊花, 同样也更为生动形象。而“西风”一词则可能还用了典故。据说, 晋朝吴地人张翰在洛阳做官, 在秋季西风起时, 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 便立即辞官归乡。李清照此时身在赵氏的故里青州, 而赵明诚被朝廷起用, 在异地莱州任知州。李清照是不是在请求丈夫弃官归来呢?笔者觉得有这个可能, 因为在此之前, 李家、赵家都曾在政治上遭受过比较大的打击。不过, 我们所应注意的是词人劝诱的方式的是多么的含蓄, 用来劝诱的东西———“暗香”, 是多么的富有诱惑力!

不能体会这首词美在何处的读者, 见到前文所讲的那个故事时, 往往会比较注意陆徳夫所给的高度评价, 并根据这个提示去孤立地赏析这三句话。这三句当然很美, 不过这首词绝非只此三句绝佳!

应该说陆徳夫是有不错的鉴赏力的:一、赵明诚与李清照在作词上的功力固然不在一个水平上, 不过他好胜心如此之强, 又确实下了一番功夫, 又敢拿出去请人品评, 想必也不会太次。德夫能在这五十一篇中发现这首词也有一定难度。二、能在这首词中发现这三句话更是不易!笔者否定的是此词“只三句绝佳”这句话———如果这句话是指其他词句平平的话!而他突出、强调这三句有一定的合理性:他看到了这三句或者说这一层次事实上与前三个层次除了存在时间上的承续关系之外, 还存在另外一种关系———总分关系。词人喊“销魂”的举动、见西风卷帘的情景以及“人比黄花瘦”的感叹是在最后一个时段里发生的, 所以依照时间顺序我们可以如前文所述划分为四个时段, 各个时段里发生的内容之间是承接关系。不过, 前三个层次主要是寓情于景, 而最后一个层次则直接喊出销魂, 接着形象而夸张地道出销魂的程度。若依此角度来划分层次, 则四个层次的关系则是分、分、分与总的关系了!徳夫特别突出这三句, 以笔者的理解, 就应该是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首词的。不过即便如此, 要真正能理解这三句好在何处, 还得如前文笔者赏析这三句话时那样, 要联系前文词人在空间上从屋外到屋内的来来回回、各个时间段里的各种表现。有前文如此丰富的叙描做铺垫, 最后三句的感叹与夸张才能显得这样出彩!最后三句的赏析必须联系前文, 虽然单独来看这三句还能看出“莫道不销魂”比直喊“销魂啊!销魂啊!”含蓄, 看出“帘卷西风”使用了倒装句式, 运用了多种修辞, 从而很是新奇别致等等。

篇4: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关键词】声声慢;婉约;宋代

一、导语

《声声慢》是被誉为“婉约词宗”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佳作,在历代文人中颇受赞誉。作为一篇经典作品,被选入教材中也是非常自然的了。

二、李清照的《声声慢》赏析

现在仍以李清照的《声声慢》赏析为例,谈谈在中学课堂上对经典作品的解读。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读词的开头“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句的时候,嘴张不大,口腔呼出的气流也不顺畅。作者用气流的不畅来暗示内心的压抑。“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里出现了一个“寒”字。“寒”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寒,二是心里寒,而作者重在写心境。“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内心愁,所以想要借酒消愁。“淡酒”,并非酒淡,而是愁重。“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作词时正值秋日,北雁南飞。作者的家在北方而现在她却寄居南方,思乡之情溢于言表。李清照早年生活安定幸福,然而后半生却飘荡流离。国家动荡,家庭变故,丈夫赵明诚逝世,再嫁张汝舟,却又遇人不淑,还因此遭遇了一场牢狱之灾。与丈夫先前搜集的金石文物也遗失大半。这一系列的变故让她备感痛苦。在她的早期词《一剪梅》中曾經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寓鸿雁传书之意。也许就是这只大雁曾经捎回过丈夫的消息。而现在丈夫去世了,即使是风再轻,词人也觉得风急;即使是酒再烈,词人入口后也觉得寡淡无味。飞雁有家,而自己却没有家;飞雁有伴,而自己却形单影只。这难道还不悲吗?“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是菊花,作者在这里不直接说“菊花”,二者相比,显然有色彩上的强调——“黄色”。而作者也不说“红花”,因为红色太艳。黄花堆积,好似自身多舛的命运。“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守着窗儿”,家没了,爱人没了,还能守着什么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细雨”不大却密,便好似作者心中的愁;细雨打在梧桐叶上,点滴作响,更像是打在作者的心上,让寒意更重、让愁绪更浓。于是作者不由得发出一声感叹:“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淡酒”、“雁”、“黄花”、“守”、“细雨”等方面共同组成了作者的愁,而这些给人的整体感觉都是“寒”。那么这种“愁”源自哪里呢?“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不久赵明诚逝世。这些都给李清照带来了巨大的悲痛。所以,她的“愁”集中体现在了两个方面——故国之思、孤寂之苦。

若是只讨论到这里,那么本堂课的教学便与以往没有多少不同,但是笔者希望在讲清楚“愁”后,再向前走一步,引导学生从质疑、探究中,探寻出更丰富的内涵。

词的开头是“寻寻觅觅”,作者在寻找什么?她想要寻找的难道是痛苦吗?我们总是有这样的习惯,总是希望忘却痛苦,而我们苦苦追寻的则是那些让我们感到快乐、幸福的东西。李清照也一样。她要寻找的不是痛苦,而是快乐。那么,哪些东西让她快乐呢?(少女时期的天真烂漫,少妇时期的幸福甜蜜)同时,她还要追寻未来的幸福。每当想起这些东西的时候,即使是周身寒冷,她的心底也会燃起一丝丝暖意。

现在,我们是否可以从刚才所分析的意象中找出些“暖”的东西来呢?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么压抑的话词人完全可以不说,但她还是坚持把它说出口,为什么,因为她不想放弃表达的权力。“乍暖还寒”,天气寒暖不定,喻指心境寒中有暖,寒在痛苦,暖在追求和向往。再来看“雁”,雁是候鸟,它总是有规律地飞来飞去,也许一路上也是艰险异常,但大雁从未因为害怕困难而停止飞翔。雁不仅仅是忧愁的意象,更是作者在困难面前不屈精神的写照。最后是“黄花”,“黄”是色彩,而且是暖色。尽管它已凋零满地,但就像在废墟里盛开着的鲜花一样,同样带给人新生的希望,带给人温暖。总之,词人是用一连串的意象表达了她复杂的情感特征。而这种情感集中表现在了两个字:一个是寒,一个是暖。“寒中有暖”,这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这首词通过一系列个体意象所营造出来的独特意境。

在这首词中,李清照是悲愁的,但生活本来就不仅有一种色彩,于是,寒中带暖,悲愁中又孕育着希望。她越是悲,越是顽强地追求幸福和理想。

我们还要注意一点,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耗尽一生苦苦追求的既不是建功立业,也不是名垂千古,而是幸福美满的家庭和忠贞的感情。她没有那些男性伟大作家,如辛弃疾“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激烈壮怀;也没有陆游“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豪情壮志。她的追求看起来很有女性气息,甚至有些平凡,然而,对幸福和感情的追求又何尝不是每个女性共有的向往?那么,这种穿越时空的追求也就有了永恒的价值。她生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更永远活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她属于历史,更属于永恒!

这首词一般人都认为是表现了故国之思和孤寂之苦,但是我们通过探究却理解到了更深一层的含义,那就是表达了作者坚韧不屈的精神。而这种坚韧不屈的精神对于学生在人生中面临困扰和挫折时的态度与选择也许会有所启迪。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经典作品的解析过程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教师必须牢牢把握一点,那就是中学课堂绝不是对学生过去所学的简单重复和对课本内容的再次罗列,而应该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上认识问题,形成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独特理解。

参考文献:

[1]何贤桂.蔡元培与中学精神.社会科学论坛,2004(2).

[2]马兆勤.高职实用语文.陕西:陕西师范中学出版社,2008.

篇5:李清照千古名句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B62C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更好,又 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玉减,须 信道、扫迹难留。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李清照名句

·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 炙手可热心可寒

·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 李清照语录

·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 李清照语录

·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 李清照名言

·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 李清照名言

·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 李清照名句

·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 正是伤春时节。 —— 李清照名言

·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李清照名句

·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 李清照名句

·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 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 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 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 李清照名句

·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後,正是伤春时节。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 清平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 忆秦娥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後,暮天闻角。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 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 李清照名言

·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 李清照语录

·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 玉楼春 红梅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 李清照名句

·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 临江仙 梅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 蝶恋花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 蝶恋花 昌乐馆寄姊妹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 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 ——李清照名句

·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 念奴娇 春情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 李清照语录

· 瑞鹧鸪 双银杏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 长寿乐南昌生日,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况青云咫尺,朝暮入承明后。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 行香子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 行香子 七夕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 李清照名句

· [歹带]人娇 後亭梅开有感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楼楚馆,云间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 满庭芳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 李清照名句

· 庆清朝慢禁幄低张,雕栏巧护,就中独占残春。客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後,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歹带]东君。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 多丽 咏白菊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阜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 李清照名言

·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柔。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 李清照名句

·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客远安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 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容华淡D8F9,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竟走香轮。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 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况青云咫尺,朝暮重入承明后。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 李清照语录

·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 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拚舍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F774。

·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 —— 李清照语录

篇6:李清照诗词名句

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重阳节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

3、《声声慢·寻寻觅觅》闺怨诗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

4、《永遇乐·落日熔金》元宵节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

5、《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6、《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描写梅花 宋·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

7、《点绛唇·蹴[1]罢秋千》 宋·李清照 蹴[1]罢秋千,起来慵整[2]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

8、《点绛唇·寂寞深闺》闺怨诗 宋·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衹[1...

9、《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宋·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

10、《蝶恋花 离情》描写春天 宋·李清照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

11、《浣溪沙》寒食节 宋·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

12、《浣溪沙》 宋·李清照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玉鸭薰炉闲瑞脑,...

13、《浣溪沙》 宋·李清照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瑞脑香消魂梦断,...

14、《浣溪沙》闺怨诗 宋·李清照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山催薄暮,...

15、《浣溪沙》爱情诗 宋·李清照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

16、《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描写春天 宋·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

17、《临江仙·欧阳公作《蝶恋花《 宋·李清照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

18、《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描写梅花 宋·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

19、《念奴娇·萧条庭院》寒食节 宋·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

20、《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思乡诗 宋·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

21、《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描写春天 宋·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

22、《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闺怨诗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

23、《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蕈秋》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

24、《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

25、《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描写花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26、《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描写秋天 宋·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27、《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闺怨诗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

28、《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29、《浣溪沙》 宋·李清照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已应晚来风。瑞脑香消魂梦断,...

30、《浣溪沙》 宋·李清照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山催薄暮,...

31、《浣溪沙》 宋·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

32、《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宋·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

33、《蝶恋花·暖日晴风初破冻》 宋·李清照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眉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

34、《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 宋·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3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

36、《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37、《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 宋·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

38、《浣溪沙》 宋·李清照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玉鸭熏炉闲瑞脑,...

39、《浣溪沙》 宋·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

篇7:李清照的名言名句

2、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3、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4、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6、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7、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8、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9、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10、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11、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12、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1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4、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15、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6、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17、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8、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19、眼波才动被人猜。

20、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21、谁伴明窗独坐?和我影儿两个。

22、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2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4、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25、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26、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27、多少事,欲说还休。

28、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9、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30、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31、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32、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33、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34、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35、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36、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7、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38、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39、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篇8:李清照名篇赏析———《声声慢》

这是向来为人所称道的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当作于赵明诚病故之后。

南渡以后, 李清照除和当时许多士大夫一样有着流亡经历之外, 还遭受了一连串特殊事故的打击:南渡不久, 丈夫赵明诚便与世长辞;后来她又被诬告通敌;在战乱和流离转徙中, 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也荡然无存;此后又一直过着孤苦无依的漂泊生活。残酷的现实、苦难的遭遇、悲惨的命运, 往往使她这老年孀妇陷入极度的愁苦之中。本词即是通过对秋日黄昏景色的感受, 以女性所特有的细腻感情, 悱恻动人的笔触, 抒发了词人历尽沧桑、饱经忧患的无限的哀愁。

为了表现自己深沉的惆怅与哀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七对叠字: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这七对十四字用得十分大胆新奇, 也用得十分工整得体, 它使形式和所要表达的内容巧妙地融合成了一个整体。不仅使词在声调上抑扬顿挫、和谐悦耳, 在意境上形成了一种清冷异常的凄楚气氛, 在程度上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作者情绪的发展, 而且在内容上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一个孤独无依的孀妇寻求寄托和安慰而大失所望时的极端痛苦的心情。这里没有华丽的辞藻、高深的典故, 只用了浅近通俗的口语, 可是却写得字字有力、字字含情、字字传神, 的确堪称绝唱!

这七对词可分三层意思:“寻寻觅觅”, 词人在飘零转徙之中, 在暂得安身的寓所里, 四壁萧然, 阒寂无声, 秋日的黄昏渐渐降临, 一种空虚、孤寂、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顿觉心中茫然若有所失, 极力想思索寻求点什么。寻觅什么呢?是那昔日京华元宵佳节的欢快场景?是与赵明诚诗词唱和的甜蜜的爱情生活?还是那十分珍爱的金石文物?但这所有的一切都已失去了, 都如过眼云烟一般一去不复返了。这四个字把词人在重重灾难的打击之下心神无主怅然若失, 极力寻求精神寄托的情态, 真切地反映了出来。本来想寻求慰藉, 但寻觅的结果, 却是大失所望, 一无所获, 于是更加感到“冷冷清清”。这一方面写出了秋日黄昏的景色和周围气氛的冷落、凄清;同时也反映了她感到孤寂落寞、凄然寡欢的神情。“凄凄惨惨戚戚”是紧接上两层, 写由于寻而未得和肃杀凄冷的残秋景色所引起的无限凄苦忧伤之情, 其句式显得十分急切迫促, 说明感情已经不可遏止, 所以直接倾泻而出。从茫然寻觅、到冷清失望、到直抒悲戚, 其感情一层深似一层, 而各层中每一词语的重叠, 更加深了词人悲戚的程度, 这就把她南渡以来在重重打击之下造成的精神创伤和凄苦愁闷的情态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出来。

巧用叠字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这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手法。比如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第一首诗《关雎》的第一句“关关雎鸠”便用了叠字。以后在历代民歌和文人诗歌中叠字的运用也屡见不鲜, 但像李清照这样一开始就连用十四个叠字却是前所未有的, 这是词人在艺术上的大胆创新, 所以历来为评论家们所击节叹赏。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起头连叠七字, 以一妇人, 乃能创意出奇如此。”张端义《贵耳集》称:“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 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又使叠字, 俱无斧凿痕。”徐轨铁《词苑丛谈》也说:“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 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也。”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几句的确是出奇制胜, 笔力过人。连续重叠, 却毫无晦涩之感, 反而显得十分妥贴自然, 流转如珠, 实在令人叹服。此后也有人专事重叠的, 如元人乔吉《天净沙》:“莺莺燕燕春春, 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风风韵韵, 娇娇嫩嫩, 停停当当人人。”便是全篇均用重叠, 但这毫无真情实感, 纯属文字游戏, 比李清照这首词逊色多了。

在这十四个叠字总写了她的凄怆苦闷情怀之后, 下面便从各个角度来进一步抒写愁情: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长年的战乱, 不断的打击, 无尽的转徙, 已把词人折磨得病弱不堪了。又赶上这忽冷忽热、冷暖无常的恼人天气, 词人病弱之躯就更难调养了。这是在说气候异常, 身体难以适应, 也是直承前文在写愁情, 因为天气这般不如人意, 本来抑郁惨戚的心情自然更加凄苦难耐了。所以“最难将息”是语意双关的。

不仅天气十分恼人, 而且晚风也这般相欺: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 晚来风急!

词人说, 这天气“乍暖还寒”、时风时雨, 到傍晚寒气便更重了, 我只好喝点酒以御御寒气, 可是那晚上刮来的急风, 劲吹不已、寒气袭人, 这三杯两盏淡薄的水酒, 又怎么敌得住呢?这是明写以酒御寒, 难敌风急;却暗寓着借酒浇愁, 愁情难解的哀伤。因为这秋日黄昏、风雨凄迷, 词人块然独处于空房之中, 自然孤寂难忍。怎么排遣?只好借助于酒, 可是又觉淡酒无力, 仍然愁情难遣, 这真是“举杯销愁愁更愁”了。说是“淡酒”, 其实并不一定真的那么“淡”, 只因这百结愁肠、酒不能解, 所以觉得酒力不济, 着一“淡”字, 更点出了词人愁情的深重。这也同前两句一样, 都是由景而情、景中有情、笔法含蓄、情在词外。

正在词人极力排解忧愁而又难以驱遣的时候, 一群过雁又扣动了她的心弦: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暮色渐浓、长空雁过、凄唳长鸣, 词人翘首凝望。她望着望着, 忽然觉得那过雁也许就是“旧时相识”吧?于是更加感触万端, 格外伤情。这“正伤心”三字, 道尽了词人难言的酸楚:夏去秋来, 大雁南飞, 俗说鸿雁传书, 这雁从北方飞来, 词人多么盼望听到北方人民的新消息哟。正如她在《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诗中说的:“不乞隋珠与和璧, 只乞乡关新信息。”但而今大雁又能带来什么?除了沦陷区人民惨遭涂炭的悲惨消息外, 还有什么呢?这是令人伤心之一。词人过去也往往借过雁抒写愁情, 如她在少妇时写的《一剪梅》中说:“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南渡前写的《念奴娇》中说:“征鸿过尽, 万千心事难寄。”但是在那些作品里, 词人看到过雁, 虽然也愁情满怀, 却总以鸿雁传书自慰, 似乎丈夫不久便会来信, 或早早归来, 心里总是充满着与丈夫团聚的希望和对幸福的爱情生活的向往;而今看见过雁, 还能期望什么呢?丈夫已经与世长辞, 不仅云中不能再寄锦书来, 而且今生今世也永远不能相见, 所以这时的愁肠与当年相比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当时只不过是短暂的生离之愁, 而今却是永久的死别之愁。这是使她正伤心之二。词人说“却是旧时相识”, 其实并不可能真的如此, 但这一笔却含意深永、伤痛尤深。因为这南征的大雁, 词人当年曾在北方和平环境中相见, 而今却在战乱中在异地他乡再见, 这自然会深深地触动词人对国事、家事以及个人身世的极度忧伤, 这是使她正伤心的又一层意思。

词人就这样一一道来, 娓娓动情。使我们不仅看到了她怎样被围困在愁城之中, 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女词人的、也是民族灾难中许多妇女的痛苦的心灵。

过片仍然紧承上文进一步抒写她的孤寂与愁苦, 只是视线由广阔的空间转向庭院景色, 由仰望长空过雁, 到俯视满地残花: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词人是十分喜爱菊花的, 早年在《多丽》一词中她曾一再赞颂菊花, 并以菊花的孤高不凡自喻。但眼前的菊花却是落英满地, 被秋风秋雨摧残得枯槁、凋零了, 所以她说, 即使我非常喜爱菊花, 而今还有什么可摘的呢?这里是写景, 也是写人;是咏物, 也是抒情。词人看到这满地残花马上引起了自己无限的感伤与痛苦的回忆:自己当年也曾年少风流、才情横溢、踌躇满志;可是却变得“如今憔悴、风鬟雾鬓”了, 抱负、理想也如同泡影, 一个个相继破灭。这满地黄花的遭遇, 不正是自己眼前的惨痛遭遇吗?再说, 昔日与明诚共同赏菊, 明诚还能不时摘一朵可心的鲜花插在自己头上, 而今却是无花可摘无人相伴, 这怎不叫人百感交集、伤痛万分呢!

由于所见所感都是这样不顺心, 所以更感苦日难熬: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这两句语虽平淡, 却发人深思。黄昏尚且如此难熬, 那么漫长的夜晚又将怎样度过呢?真是凄苦万状、度日如年了。正如彭孙遹《金粟词话》所说的:“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皆用浅俗之语, 发清新之思, 词意并工, 闺情绝调。”“黑”字是个险韵, 异常难押, 而李清照却押得十分自然妥贴。这在宋词中除了辛稼轩《贺新郎》的“马上琵琶关塞黑”一句以外, 还没有人敢这样大胆用此险韵而又写得如此工整的。

正在词人因花及人、愁思不解, 独守寒窗、度日如年的时候, 那老天好像专与词人作对似的, 偏偏又下起了绵绵秋雨: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秋雨不断地、没完没了地打在梧桐叶上, 到黄昏仍然滴嗒有声。真是风萧萧、雨淋淋、花乱落、叶飘零、雨打梧桐一声声, “秋风秋雨愁煞人”了。这里暗用了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来抒写自己的愁思, 并与上片“晚来风急”相呼应。这秋日黄昏的凄风苦雨, 一点点, 一滴滴!是打在梧桐叶上, 又何尝不是打在词人悲痛欲绝的心上呢!因为这时词人所感受到的不只是大自然的无情风雨, 更有那令人心碎的苦难的时代风雨呀!可真是: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全文的收束, “这次第”, 是指刚才所说的无限感触, 也指全词所写的种种不如意的景况引起的不尽愁情, 这的确不是一个“愁”字所包容得了的。这一笔既总括了全篇的内容, 也有力地点明了题意。用反诘语气来结束全篇更是发人深思、引人联想, 也更见词人愁情之多、忧患之深。

词人很善于用浅近贴切、清新自然的语言, 朴质不雕的白描手法, 以及情韵缠绵的笔触, 巧妙地把自然景物、生活细节与词人的感情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来写。这样既充分渲染了她所处的冷漠孤寂、哀愁满目的环境气氛, 同时也由内到外、由远到近、层层迭转、步步深入地刻画了词人复杂万端的内心世界, 从而使外在环境与内在感情融合交织在一起, 创造出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来。

读罢这首词, 一个年老无依、凄苦难禁的女词人形象便会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眼前, 甚至她那怅然若失的神情, 那跌宕起伏的心潮, 那抑郁难平的思绪, 我们都能深切地感受到, 真好像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一般。这都反映了词人独到的艺术功力。

本篇是“词家少有”的经心之作, 全词布局周密、结构严谨。全词通篇叙愁情:开头三句, 总写心情的愁闷忧伤。中间分六层来写牵动词人愁肠的景物和事情:“乍暖”两句, 说气候不佳, 难以养息之愁;“三杯”两句, 说秋风凄厉, 酒不能敌之愁;“雁过”三句, 说大雁南飞, 触动思乡怀旧之愁;“满地”三句, 写花残人衰, 因花及人之愁;“守着”两句, 写日月难熬, 度日如年之愁;“梧桐”两句, 说雨打桐叶, 触景伤怀之愁。最后两句, 总结上述六层并与起首三句相呼应, 极言其愁情的多与深, 真是愁肠百结、忧思难解, “怎一个愁字了得”呀!

上一篇:我的家人——哥哥篇下一篇:各大学十一放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