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魏书生的教育》有感

2024-05-08

读《魏书生的教育》有感(精选11篇)

篇1:读《魏书生的教育》有感

读《魏书生教育思想》有感

早就听说魏书生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新颖独特。如一般老师都是一课一课地教,而魏书生是“一学期的教材”“只用30多节课就讲完了”;一般老师都是对学生的作业精批细改,而魏书生则是1979年以来,没批改过一本作业,没批改过一本作文;一般老师都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考评与测试,而魏书生则“反其道而行之”,他说 :“除统考外,我没有搞过测验、考试。”一般老师教课都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逐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而魏书生则一反常理,让学生“自学整册教材”。效果是怎样的呢?居然是新学期一开学就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期末考试”。一般老师都是遵循课程标准,十分注重课时的,教师不上课堂,怎么说都不对,这是普遍认识。而魏书生 居然不管这一套,他彻底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了。他说过:“十年来,每年要有四个月以上时间外出开会。”除节假日不算,这四个月多少还要占去较多的课堂教学时间。这样的教学方法效果如何呢?他所带的班级学业成绩远远高出其它平行班级。魏老师简直太神奇了!怀着无比地崇拜、仰慕、好奇心我认真阅读了《魏书生教育思想》这本书,从书上真实体会到了魏书生的人格魅力。在教育改革的年代,魏书生的教育理论无疑就是一盏启明灯,为教育大潮中的师者们指明了航向!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

在教书方面,魏老师“把知识降低难度,找到与学生的共同切入点”,这种方法使学生没有被强迫学习的感觉,学生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并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学生不会对学习以及学校的生活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无意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逐渐培养起来了。魏老师认为掌握知识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难事,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快乐的接受。所以在教学中不要操之过急,要让学生都体会到学习是享受、读书是享受,让学生忘记了要做将军的目的,把眼睛盯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做好了平平凡凡的每一件小事,当学生再回头看时,已经前进了一大步。

魏书生热爱教育事业,离不开教学,离不开学生。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上,无论怎样差的学生,一经他调教,总能有极大进步。他大胆改革和创新教法、学法,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哪怕全校同年级中一个只考8分的差生,魏书生也积极帮他找出优点,特生特教,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激发和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最终使这个学生根本转变。他敬业奉献,不管是教学、管理、还是外出演讲,他对每项工作都非常认真,可以说除了必要的休息和身体煅炼,他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工作之中,全身心的投入,全方位传经送宝,传道授业,对教育教学已达到痴迷的程度。他的爱心,他对教育的忠诚,他的敬业精神永远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对于魏老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作为一位普通的教师,从心底里欣赏,也想把自己的班级,自己的课堂转变成理想中的样子,但是,这个过程也许需要一段时间,需要把学到的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用到教学和管理当中去,力求把实践的效果达到更好。

通过阅读,我深刻体会到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光荣与责任。老师就是给孩子提供服务,要给不同的孩子提供不同的服务,要以孩子为中心,牢固树立服务的观念。“没有坏孩子,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教育是一门艺术,我们要琢磨怎样才能发挥它的艺术性,我们要把能走上讲台培育下一代,能传授自己的所学所知而感到自豪和荣耀。这也让我想到了上星期四赵雯博士的一个学术报告会,她说在当今社会最需要什么样的人,其中一点就是热爱自己的职业。的确一个人定下心,然后用自己高度的热情、责任感去从事自己这份工作,怎么会没有收获呢?现在魏书生老师已为我打开了这扇窗,余下的就要靠自己去努力。

第四,魏书生对学生爱的教育.自爱爱人的魏书生,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魏书生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是简单地加以训斥了事,而是通过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篇2:读《魏书生的教育》有感

湖滨九年制学校王兆明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笛卡尔

学习方法事实上决定了你的成绩,方法就是征服未知的工具。——爱因斯坦

以上两则名言摘自教育大家魏书生的专著《好学生 好学法》一书。魏老师被称为管理派、自学派,教书有高招,指导学生学习也有绝招。吕叔湘老先生称他“不是一般的教育家”,他是一位既有博大精深的理论又有卓越成效的实践者。他是我们广大教师的楷模,走近他,你会有许许多多的启示和感动。

一、不要在教育中迷失自我,好教师是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望者

在农民都跑起了直销的今天,时代的车轮迅急地向着物质的欲望奔进。作为教师,我们被荣归为读书人的行列,但我们的案上、心头已经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魏书生老师从他自愿做教师那天起,就成为了一个精神富有者。他孜孜以读,手不释卷,他自己认为自己是“为书而生的人”,可以说是书给了他精神的涵养和源泉,是书让他成为了一名大智慧者。他的经历极其平常,他低调而又躬行,直到他成功了,人们才会发现他的伟大之处。在个人价值迷失的今天,魏老师是我们的精神凉荫。佛家有云,自渡,然后渡人。教育不是做秀,它需要我们像魏书生老师一样能够着眼于自己人格的塑造,自教,然后教人。

二、教育是启人心智、导人向上的活动,给学生以兴趣,给学生以持久向上的动力,是教育工作者的重任。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之为教育,正因为它是人格性灵的唤醒。魏书生老师的管理不是像今天某些学校流行的那样,把一些管理制度细化为不同分值的量化考核,这从另一个方面讲是唯分数论的另一种畸形表现,学生会为了不被“扣分”而表现,哪还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了解这本书的几大板块,就可以明白魏书生老师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进程。“增强动力”,“激发兴趣”,“磨炼意志”,“发展智力”,“掌握技巧”,魏老师把学生品德的教育和人格的塑造放在第一位,教学生先学会做人,在学会学习。而良好品质的塑造要靠个人的自觉意识和长期培育,魏老师通过体育运动锻炼学生的身体、磨砺学生的意志,而有了这一切之后才是对方法和技巧的掌握。这是教育智慧的体现,也是教育成功的法则。

三、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大事,教育最大的任务是教学生学会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研究魏书生得出最深的印象是

魏老师对学生自学习惯的方法和过程的培养。魏老师先从学生接受程度和习惯养成的规律出发(由学生自己充分自主决定,给学生以自主权),由浅入深地让学生把计划变成自觉的行动,根据学生特点以及个性品质的差异,采用组对互助的形式,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完整的个性是在良好的习惯养成的基础上形成的,魏老师安排科学有序的步骤,从不放松对学生的要求。这些并不是太难,难的事作为老师能用自己持之以恒的执著,带领学生一起成长,这需要的是奉献教育的毅力和忠诚。教师的恒心与持久的热情是教育成功的一个前提。

四、方法指导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环节。

有了学生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方法的作用才能凸现出来,魏老师在长期的工作中首先解决学生的思想、意识、心理,然后在导入有效的学习法,强调学生运用方法高效地学习,事半而功倍。魏老师指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四个计划:一是终生奋斗目标;二是十年奋斗目标;三是一年奋斗计划;四是一天的工作学习目标,这种计划的培养,使学生能从现在做起,培养求实的精神和良好的习惯,又能让学生有自己的远大理想,使学生终生受益,这是空泛的说教远远不能达到的效果。他边教书边学习,边思考边总结,可以说只有善于思考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善思的学生。

教育的行为是一种长效行为,只有把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智慧潜

能发挥出来,才能实现教育的繁荣。在新课改正在稳步推进的今天,我们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我们坚信只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高尚的使命、良知和责任去打造成功的人生,我们就会培养出成功的学生,就能建造民族教育的丰碑。

大学的时候,从老师们的嘴里听到的最频繁的教育家是魏书生!似乎老师们都以他为榜样为偶像,这使我对魏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可是一直没有机会拜读他的教育教学著作。前不久买到了两本他的书,一本是《谈语文教学》,另一本是《班主任工作漫谈》。这两本书以极其朴实而流畅的语言,以大量生动感人的做人、育人实例,全面述说了自己独具一格的语文教学经验与班主任工作经验,它让我明白了应该如何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自我和改变自我,去认识和引导学生,去认识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并努力进行改革。

魏书生身兼数职,既当校长,又做书记,当两个班的班主任,还教两个班的语文课。在通常的情况下,这分明是三四个人的工作量,可在他看来却丝毫没有“超负荷”之感。这是什么原因?

他教语文课从来不批作文,外出时从来不找人代课,也从来不补课。讲课文从来没写过什么“中心思想”之类的板书,还从来不搞什么正规的考试,等等。在许多五一节上,魏书生和我们语文教师通常的做法也完全不同,可学生很高兴,质量还挺高,这又是

什么原因?

以上虽属表面现象,但也激发了我浓厚的兴趣,引导我去认真地、深入地了解魏书生,进一步地去研究魏书生。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是很新鲜很深刻的,具有很大的独创性,他的教育观已远远超出旧教育观的局限,他讲的已经不仅是教改的思想和经验,而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也包括引导教师自身)怎样做人开始。

他主张人们之间的基本关系应该是互助的关系,而不是互斗的关系,因而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应该是与人为善的、互相谅解的。在遇到矛盾、解决具体问题时,则应坚持“正面引导,搞心理穿透”,而不搞“互相碰撞”。每个人对自己应本着“宁让人负我,不可我负人”的精神,坚持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这样,人就可以活得轻松一些,人际关系也就会更协调。

魏书书生的教学观和学生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本着教学是教师为学生服务的认识,切实从实际出发,坚持民主的、商量的办法,针对学生实际,通过训练过程达到三个方面的开发,即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开发。

他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助手,在他的班级里有多少名学生就有多少名副班主任,每个学生都是助手而不是对手。久而久之,他就只有助手而没有了对手,从而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

极性。

他还主张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为发展长处而学”。在教学实践中,他主张“强化过程,淡化结果”,不是简单地搞分数控制。他认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管理过程”。

魏书生的这些教育思想都体现在他那些既具有规律性又很规范化的具体措施中。在他所教的班级中,制定的法规就有30排,在班级里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干”。其精心、周到、严密的程度令人惊叹!

篇3:读《魏书生的教育》有感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德育的主阵地, 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音乐艺术的美感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 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及的。它不同于空洞的说教, 也有别于生硬的灌输, 而是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结合在一起, 来开启学生美好的心灵, 使学生得到教育。正如贝多芬说:“音乐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能让学生在感知音乐的过程中, 领会作品所表现的内容, 掌握丰富的音乐常识, 进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 使学生受到音乐艺术美的熏陶。同时, 教师也可通过指导、启发, 使学生的思想情感融进于音乐艺术之中, 与音乐作品内涵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 使学生的思想精神方面也得以美的享受。

在歌曲欣赏中, 《我的中国心》《我爱你中国》等唤起了学生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对游子回归祖国的牵挂。每当唱起这些歌, 学生们的民族责任感油然而生, 祖国的命运、荣辱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了。如儿童歌曲《卖报歌》中的小报童是真人真事, 当教师首先问学生:“你们知道他的故事吗?”学生们的气氛很活跃。在学生们的好奇中, 教师进一步介绍了作者聂耳在霞飞路遇到小毛头卖报而创作了这首歌曲, 强调了旧社会像小毛头这样小小年龄在大风大雨中卖报的儿童还有许多。接着, 教师让学生们欣赏了曲目之后, 再问:“要是现在小毛头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他要不要去卖报呢?”最后, 在学生们热烈的讨论中, 进行了新旧社会的对比, 学生油然而产生了对旧社会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 对美好新生活的热爱, 对优越的学习环境的珍惜。

又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的教学中, 教师先介绍了冼星海的生平及这部作品的背景, 让学生首先在作曲家的伟大情操和强烈的爱国激情中受到震撼, 然后再结合每个乐章, 请学生欣赏。学生在紧张激烈的《黄河船夫曲》中感受到船夫们团结拼搏的力量, 在气势磅礴的《黄河颂》中领略到伟大祖国的雄伟壮阔, 在哀怨凄凉的《黄河怨》中体会到在日本侵略者铁蹄下的人民所受到的蹂躏……八个乐章, 生动再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在这样的引导下, 学生的欣赏十分投入。在多变的音乐声中, 学生所受到的思想教育远胜于空洞的说教。课后, 教师布置学生写听后感, 许多同学有感而发, 立意深远。有的同学赞颂危难时刻, 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有的同学通过对作品的赞美, 歌颂作者崇高的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更有同学抒发内心的激情, 立志为中华的强大繁荣奋发进取, 为祖国的明天贡献一切力量!

在器乐作品欣赏中, 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中国优秀的音乐作品, 作品以故事情节为线索, 描述了梁祝二人真挚的爱情, 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 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当欣赏到“长亭惜别”“楼台会”二段时, 学生被大提琴与小提琴动人的旋律所倾倒, 被主人公真挚的情感所感动———真;“呈示部主部主题”柔美、深情, “副部主题”旋律清新、活跃, 使学生体会一种淳朴、善良———善;“化蝶”充满了浪漫与幻想, “一双彩蝶, 翩翩起舞, 飞向远天……”, 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这样,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的体验, 从而使学生在音乐中获得了真善美。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和影响着聆听者的思想感情。音乐美感的强烈艺术感染力, 浸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后, 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 能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 因此, 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佳方式之一。

柏拉图说过:“音乐有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的最深处, 如果教育方式合适, 它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 使它因此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 心灵也就因此而丑化。”从这句话中, 我们更加能够深刻感受到, 恰当的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篇4:不一般的教育家——魏书生

做一名普通的教师,这就是魏书生的理想。他说:“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我只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普通人,一个称职的教师。”而为了实现这教师梦,魏书生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求索。

1969年,19岁的魏书生当上了民办教师。在学生们身上,他看到了“一个极为广阔的心灵世界,一个十分纯洁美好的世界”。两年的教师生活,使魏书生“不可救药”地迷上了教育。在此后的6年工厂岁月中,厂里派他读大学他不去,要他当厂长接班人他不当。为了能圆教师梦,他努力工作,先后写了整整150次当教师的申请报告。1978年2月,魏书生终于夙愿得偿,到盘山县三中教语文课,当班主任。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魏书生“一靠民主,二靠科学”的教书育人之道很快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瞩目。

1979年,他没批改过一本作业、没批改过一本作文,除统考外,他没搞过测验、考试。一学期的教材,他只用30多节课就讲完了。但这届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县里遥遥领先,参加县里中学语文能力测验,获得第一名;参加全县30所中学听说读写竞赛,获第一名;升学考试成绩比重点中学平均分还高7,8分。六步课堂教学法

魏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教学方法,包括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个步骤,即“六步课堂教学法”。“定向”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提出新课的重点。难点。然后学生通过“自学”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力求通过“讨论”找到答案。如果仍不能解决或者存在分歧,便再请老师“答疑”。问题解决后,学生自己出题或相互出题进行“自测”,检验学习情况。“六步课堂教学法”是让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来把握重点。难点和知识点,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巩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魏书生这套教学法是以信息论为理论基础创立的,其结构主体是建立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信息。在教学实践中,他还根据文章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理解课文的程度作出调整。例如:易懂的文章以学生“自学”解决问题为主,“讨论”“答疑”为辅。如果“自测”的效果很好,就可以略去“自结”的环节。这套教学法,加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他说:“一个教师最重要的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眼前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有利于未来,有利于人类的个性。如果学生把探求科学当成了自己最大的乐趣,最大的幸福,最大的利益,还有什么能阻挡住他们学习的步伐呢?”魏书生不是一般的教育家

1983年11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三次年会”在北京召开。在与会者中,有叶圣陶、吕叔湘、苏灵阳、白介夫等声名显赫的教育权威,也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教育专家,还有香港地区的特邀代表,共约百人。

年仅33岁的魏书生,也出席了这次群贤毕至的教育盛会,讲的是德育问题。尽管这似乎是一个又老又旧的话题,难出新意,难获共鸣,但在小组里却受到了一致的好评。他也没想到,自己会被大家一致推举为第二天全体大会上的发言代表。

在第二天的全体大会上,魏书生的发言进一步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浓厚兴趣。每个人在大会的发言时间是有限制的,最多只能讲20分钟,连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也不能违规破例。但是,在他讲了10多分钟后,会议代表便纷纷向会议主持人递条子提建议,要求延长魏书生的发言时间。他获得了整个会议的最大特权,讲了30分钟。

当魏书生走下讲台时,那热烈持久的掌声和情不自禁的赞叹,便是最真实的评价。

会议发言仍在继续,可魏书生已经被数家报刊的记者、编辑和一些省市的代表围了起来,约他写稿,请他讲学,与他探讨他在台上未能展开的诸多问题。

上午的大会刚刚结束,大会主席团便召开了临时会议,经过研究,中午将一纸顺应代表之意的临时通知贴了出去:当晚原定的活动取消,改由魏书生同志详细介绍教育改革的经验。

于是,当天晚上魏书生更为详尽细致地给全体与会代表又讲了两个小时。他的发言引起了整个大会的轰动,并被语文教学的行家们称为“爆炸性的经验介绍”。

从此,魏书生的授课示范、教改报告、育人经验介绍、人生哲学漫谈,一发而不可收地向全国的每一个省市区辐射开了。把教书当享乐

弹指一挥间,廿载流逝。时至今日,魏书生总结创造的“六步课堂教学法、语文知识树、班级管理自动化”等教学教改经验,业已成为全国同行学习的典范,其教育理念在全国范围内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为表彰他在教育改革中作出的突出贡献,全国劳动模范、模范班主任、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十佳师德标兵。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纷至沓来。

但当有人问他,在所有的角色中,现在更喜欢哪个7魏书生仍然这般袒露心声:“还是班主任!”

“应该说我最擅长当班主任,当班主任就是为学生服务的,要发现每个学生人性中最美的地方,启发激励他让他成才,在我眼里从来没有差生的概念”,魏书生说。

有一次,魏书生班级转来了一名学生,语文考试才得了8分。他没有批评学生,在了解学生上课不听、回家不看书和不写作业后,他反而表扬说:“你看,你一不听课,二不看书,三不做作业,还考了8分,证明还是有基础嘛。”

魏书生给这位学生计算期末成绩能涨到26分,学生不服气:“老师你也太瞧不起我了,肯定超过26分。”结果,期末考试出来,学生得了35分。学习兴趣被调动后,这名学生语文成绩逐步爬升,最后也能及格了。

魏书生说:“曾经有人认为,我的语文教学不像语文教学的样子,而是思想教育,是班主任工作。但我越往语文教学的深处探索就越感觉到:人脑这部机器应该分两部分,动力部分和工作部分。两者不能相互取代,学习的动力不能代替学习的实践;反过来,学习的实践也不能代替学习的动力。回忆自己走过的语文教改之路,我感觉最满意的一点,就是始终把育人放在第一位。我教语文极为轻松,根本原因在于育人,在于引导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篇5:读《魏书生的教育》有感

建兴中学

唐玉顺

2012年8月10日

前不久整理书柜时翻出《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一书,读罢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既感叹其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切实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回顾这些年的教育教学生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为人师”,为何一些简单不过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运用,起不到好的效果——这个成为看《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的同时,时常徘徊在脑海中的问题。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是息息相关的。也只有这样的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反思过去,作为教师,要把学生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对他们严格要求,关爱有加;可是今天想来,自己对他们又了解多少呢?又有多少时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朋友那样与他们聊天、谈心,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也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对那些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也不调皮捣蛋的孩子老师当然是越看越喜欢,也自然给他们的机会多一些;而那些所谓的“不讨人喜欢的孩子有时就被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长此以往,孩子的发展当然是越来越失衡。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愿看到了。因此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和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我将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对某些平时不听话的同学,调皮的同学要持久努力,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角色地位也在不断地变化。以前教师说的,学生就得无条件的服从,无条件的执行老师的安排。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人文性,也在不断提倡“人性化服务”。说到底其实我们的教育更应人性化,我们一直在说: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就是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就是老师的昨天,学生犯了错误时的心情,老师通过回忆自己当年犯的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更真切一些。这就是魏书生说的“用回忆的方法去感知”。

篇6:读《魏书生班级管理》有感

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才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在工作中只有讲科学、讲创新、讲艺术,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来。假期我有幸阅读了《魏书生班级管理》一书,我的感悟是要当一名称职的班主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班主任要用“爱心”育人。

没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感化的源泉,更是转化的动力。台湾教育家高振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师爱是最神圣的,其神圣之处在于它有很强的原则性和崇高的使命感。马卡连柯说过:“如果没有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教师的爱要做到爱而有度,严而有格。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面对纷繁的世界,多种思想文化的激荡,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激烈的竞争,以及拜金主义等,这些无不冲击着青少年的心灵,纯正的师生之情失去了它原有的光环,在这种环境下,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应是教育的基本准则,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真诚的爱,用实际行动去爱。面对各种因素,我们必须做到对学生的爱一视同仁。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是很敏感的,一句亲切的话语投到学生的心中,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的必胜信念。同时,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决不能随便放过,要帮助他们究其病因,以便彻底杜绝。一位合格的班主任不仅能做好优秀生的工作,而且更应该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对后进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使后进生尽快地赶上去,决不能对他们恶语中伤,不能有半点轻视的态度,更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要用同一标准把他们与优秀生比较。否则,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与老师产生敌对情绪,达不到教育的效果。

1、“宽爱”后进生。后进生,常是很多人歧视的对象,老师叹气,同学瞧不起,甚至连有些家长自己也摇头,由于学习成绩差,他们处处低人一等,被置于班级的“阴暗角落”。时间告诉我们:无论孩子多差,他也一定拥有自己的特长。也许我们无法帮助一个孩子提高成绩,但是我们可以设法帮助一个孩子克服他自己的缺点,帮助他树立人生的自信,让他尽可能多学一点,少浪费一点时间。其实,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那里面有日月星辰,有江河山川,有花鸟草虫,有社会人生,有真、善、美、假、恶、丑,关键就在于我们教育者的正确引导。学习道路坎坷不平,荆棘遍布,能够顺利走完这条路的人毕竟是少数。我觉得我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应该注意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就对他们予以忽视或者歧视。其实,每位后进生都有很多可爱的长处。他们每天上学,即使什么都听不懂,却还能坚持在椅子上一天天的坐着,这是何等的毅力?他们参加考试屡败屡考,这是何等顽强的抗挫折能力?他们如此劳累、如此艰难,却很少有人同情、理解,还常常受到批评指责。即使这样,学生们吃过饭,还能一步步的朝着这个自己从来没有成功、还不断有人讽刺挖苦自己的学校走来。见了我们的面,他们常常还憨憨的笑笑,这是何等开阔的胸怀!我想,如果我们每位班主任每位教师都能意识到这点,多给点关怀、希望,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会更加完善些呢!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努力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更多的鼓励。在班集体中,我们应该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大胆吸收这些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在管理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

2、严爱优等生。优等生谁都爱他们。也正因为如此,优等生的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掩盖,被原谅、袒护。也许大家都有过这样的感受:你所宠爱过的优等学生,大多数出了学校就不愿认识你这个老师了,殊不知,这就是我们宠坏的呀!小的缺点也会造成大的隐患,对这类学生,我从不宠他们,更不迁就他们。时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得先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热情的人,向上的人。优生不单纯是学业要优,更重要的是人品要优,心胸要广,心理要健康。成天被人赞誉的学生,只能在理智深沉的爱之中,严格要求,警钟常敲,才能克服自身的弱点,扬起风帆前进。

3、博爱中等生。中等生往往是一个班中容易忽略的群体,他们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他们既不像优等生那样容易产生优越感,也不像后进生那样容易自暴自弃。他们是班级体的镜子,是班级体的中间力量。他们希望老师重视他们,但又害怕抛头露面。对这类学生我们要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正确对待他们的反复,始终如一地尊重、理解、信任他们。

二、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

育人是班主任的天职,爱学生是育人的根本。爱学生,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人格尊严是平等的。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被尊重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教育专家常说“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参照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发现:当一个孩子在被你认同、尊重后,他可能会有惊人的潜力和爆发力。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就得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贴近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与他们促膝谈心,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让他们感到班主任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从而消除他们对你的戒备心理,解除心理上的隔阂。这样,他们才会向你讲真话、诉衷情。遇到问题时才会及时的向你汇报。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和管理的主力。在当今新形势下,班主任既要当好班级管理者,更要扮演服务员角色,在服务于学生的基础上来帮助学生,班干部是班主任小助手,改变为:班主任是班干部的参谋和助手,是为全体学生服务的,是顾问,是导师,是朋友。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多找学生谈心,找准问题的症结,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当学生对自己所犯错误表现处无能为力时,要以服务员的角色与其协商,共同找原因,想办法为学生提供必要而又恰当的服务。

三、班主任要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影响学生。

中小学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强烈示范性,甚至于影响学生的一生。俗话讲言传不如身教。打扫卫生不做旁观者,而做参与者,脏活累活带头干,用无言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旷课,班主任必须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思想、行为、作风去感染与影响学生。此外,班主任还应注意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用良好的师德形象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为人师表。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尤其是班主任,他的世界观、他的品德、他的行为、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他的学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我希望我的学生成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不怕困难、对人以诚相待、有同情心和责任感,有一定心理承受力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我首先就要使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事实证明,在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做到:正人先正己,时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如: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教师就不能有违法乱纪行为;教育学生不怕脏、不怕累,教师就必须做到亲自动手,吃苦在前,做好学生的带头人,否则,即使你说的天花乱坠,头头是道,而不注意自身修养,也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四、班主任要相信学生,要放手让学生民主管理班级。

魏老师的班级管理是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在魏老师庞大的管理系统中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特色,他相信每一个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魏老师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凡是学生能干的事,班干部不要干;凡是班干部能干的事,班长不要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从魏老师的这句话里,体现了他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他认为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的认识,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决不能搞一言堂,要相信自己的学生,放手让他们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让学生在充分的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班委会的组建,不能由班主任说了算,让全班同学自己找代言人,可采用学生推荐、学生自荐的方式,公开演讲、民-主选举产生。对班干部的考核,由全体学生评定打分,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不满意,可实施罢免。班级制度的制定,不再由班主任说了算,而让学生自己议定规定。民主气氛的形成,大大提高学生参与集体事务的积极性,自律意识也明显提高。

五、班主任要学会欣赏学生。

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是人们的一种正常需要。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信任更是推动其上进的力量。作为班主任要欣赏自己的学生,看到学生的优点,觉察学生的进步应及时予以表扬。让学生认清自己的优势,增强学生的信心,健全学生的人格。如开展认识自我、欣赏自我、战胜自我活动,利用班会和课外活动时间,每位学生作书面发言,谈个人感觉。全班学生集体会诊,着重为其找优点,让学生认清自己的优势,欣赏真实自我。作为班主任,只有理解学生的心思,处处从学生出发,欣赏自己的学生,学生才会有信心和动力,班级工作才能搞好。

哲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而学生更是如此。”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养料。我们班主任作为教育者,不妨拿起表扬的武器。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予以发自内心的表扬和赞赏,努力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班主任可以每月开展 “班级明星”的评比活动,有“学习明星、班干部明星、爱集体明星.守纪明星,自强明星,卫生明星”„„等等,出榜张贴.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真正发挥榜样的力量,使全班掀起一股“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我们还应想尽一切办法让班级在学校中树立良好形象,争取得到学校表扬,以此激励同学注意个人形象,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积极进步。

必要的表扬是成功的阳光、空气和水。但是,我认为表扬要注意对象,注意时机,注意场合,注意分寸,否则表扬可能会变成另一种味道,甚至会被人以为是讽刺、挖苦等等。

六、班主任要以宽容心接纳学生。

要灵活运用“护短艺术”。在大自然中,人类跑步不如马,力不如牛;没有鸟的翅膀,不能高飞;没有鱼的鳃,不能长时间潜水„„弱点可谓多多。如果天天自责或责备他人,恐怕人类早就完蛋了。孩子是成长中的人,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班主任要宽容大度。

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作为教师,我觉得,我们在教书育人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位学生,应该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念。但是宽容并不是纵容放任的自流,并不是缺乏必要的批评和指导。我觉得,当学生犯了小错误时,我们一定要冷静处理;对于大错,我们一定要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先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从而达到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的目的。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独立意识非常强。处于青春期的他们,躁动不安,情绪不稳,容易陷入迷茫,对外界事物很敏感,很容易走向极端。这时候的他们犹如风雨中的一棵小树,又犹如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的一叶扁舟,迫切需要外界的关注和安慰。如果我们老师不能宽容,过分苛求,违背生理成长规律,我想我们的孩子也许就会被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给毁了。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自己的道德标准。我们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应该经常注意换位思考。学生犯错心情沮丧时,拍拍他的肩膀,这些无声的肢体语言有时候可能要比批评的话语更能催人改正,激人奋进。学生思想出轨时,应该予以正确的引导,而不要劈头盖脸、不分青红皂白的乱批一通,更不要有过激的行为。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主动承认错误,积极改正错误,并能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

七、班主任对学生要严爱相济。

付出爱心与严格要求不可偏废。爱心是伟大的,但是绝对不是万能的。不妨想想:孩子与父母间的与生俱来的血缘联系是什么都没有办法阻碍的。我们能说他们的父母不爱他们吗?可是为什么孩子有时还常常出现逆反心理与父母怄气、闹情绪呢?所以,对学生付出的爱是门艺术,何时付出,怎样付出,付出后怎样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用心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班主任用心去考虑去设计。如果仅有爱心,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行。现在的孩子大都是不缺少爱的,或者说他们拥有的爱太多了,以至于在我们对他们付出爱时,他们以为是理所当然。所以,我想: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离不开严格要求。当然,严格要求之中,一定要包括爱的感情。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要教育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用宽容和感谢的目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引导他们用心感受世界的美好和自己的幸福。

八、班主任要公正评价每一个学生。

只有公正地评价学生,才能使学生信服,从而激发起他们奋发向上的愿望。因此,我们在教育中要力求公正的评价每一位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不护短,对学习差的学生不歧视,注意发现优生的不足,防微杜渐;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并使之发扬光大。

魏书生教了18年书,当了17年班主任。就在他任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兼书记期间,还兼任一至两个班的班主任,足见其对班主任这一工作的热爱。由此可见,“爱这一行”是当好班主任的前提。

篇7:读《走进魏书生》有感600字

(教师:张倩)

魏书生是教育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堪称是一位跨世纪的奇才,他能干,能讲,能写。他的事迹令人感动,他的精神令人钦佩。

这几天,随手翻到《走进魏书生》这本书,这本书是去西安听魏老师报告时买的,时隔几年,再次看这本书,心中又是另外几分感触。看看他的教育名言:我觉得如果我能为这个世界多教育出一个好人,或者能让某人多一点真善美的品质,那就是一种贡献,一种幸福,就算是不枉此生。多么朴实的座右铭。

魏老师不愧是著名的教育家,十多年来,当书记又当校长,还兼两个班的班主任,教两个班的语文课,这已是常人几倍的工作,他有38项兼职,每年外出开会、讲学四个月以上。在校经常接待来自各地客人,可他的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绩居全市前茅。这真是奇迹,一个美丽的教育神话。

我最佩服的是魏老师快乐的人生态度,现在我们教师的压力特别大,如果我们自身不能够调节心态,就很难适应当代的教育,我们要努力使自己快乐起来,提高笑对人生的能力。在我们愁的时候,烦的时候,最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感兴趣的事容易是自己忘去不快,另外要常常迫使自己多做实事,在在做实事的过程中,心里会产生快乐感,您也就没时间烦恼,大家不妨试一试。

在我的教学中,我也大胆地应用他的教育思想、经验、和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高,班级管理也很得心应手。让我们来勾勒充满灵性的魏书生教育思想:

指导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育目标: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灵魂:重视人、人性。

教育途径:培养自娱自学能力。

教育特点:民主化、科学化。

篇8:魏书生惩罚教育的启示

一、惩罚要以对学生的尊重为前提, 要让学生感受到信任与理解。

惩罚作为重要的教育方式, 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引领学生积极向上, 健全学生人格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 惩罚却是一把双刃剑, 如若使用不当, 稍有不甚又将走样变味, 升级为体罚, 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一定的伤害。惩罚与体罚并不是没有界线, 其实, 决定二者分水岭的就是对于学生的尊重。体罚是无视学生尊严, 摧残学生心灵的非教育方式, 而惩罚则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 让学生完成一定指向性任务的一种教育行为。魏老师面对犯错的学生一没让学生罚站, 二没有让学生罚跑, 三没有让学生写检讨书, 而是通过写心理说明书、唱歌、做好事的方式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学生在完成这三项任务之时, 不仅保住了颜面, 而且得到了教师充分的理解与尊重。尊重赢得尊重, 理解换来理解。教师的尊重与理解会化解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与关注, 这为改正错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反观我们的一些教师, 在面对犯错的学生之时, 首先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训斥, 紧接着就是写检讨, 罚站立。犯错的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 成了学生们评批与指责的对象, 他们颜面扫地, 人格受辱, 又怎能理性地对待自己的问题, 改正自己的错误?可见, 惩罚的前提应当是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信任与理解, 才能让惩罚春风化雨, 真正融入学生的心灵, 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惩罚的内容应直指学生心灵, 促使学生内心的反思与省悟。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 “唤起学生实行自我教育, 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惩罚只是教育的手段而非教育的目的, 而通过惩罚的手段促使学生积极内省, 深刻反思, 直面心灵, 认识自我, 才是我们想要的教育结果。因而, 惩罚的内容应起到引领、激励、启发学生, 促使学生主动反省的重要作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奖励式惩罚之所以能够奏效就在于其唤醒了学生自我教育的神经, 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深刻的感触与忏悔。魏书生老师让犯错学生写心理说明书, 写心理病历的方法, 更是直抵学生心灵, 让学生真正地面对自我, 反思内省。心理说明书不同于我们一般的检讨书, 检讨书仅仅是让学生阐述犯了什么错, 而心理说明书则让学生思考自己为什么会犯错以及犯错的前因后果, 学生要完成五百字的心理说明任务, 就必须将自己的犯错事件过程中的心理历程予以回放, 而这正是剖析自我, 深刻反省的重要形式。正如一位学生对检讨书与心理说明书比较后评价道:“写检讨书, 越写越恨老师;而写说明书越写越恨自己。”可见, 魏老师通过了这样的一种形式, 达到了学生自我反思与内省的目的, 实现了学生自我的教育, 唤醒了学生的良知。时间一长, 学生们也就习惯于从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保持足够的理智, 抑制自己的不良冲动。魏书生老师在其著作中也称道:“学生犯了错误, 写心理说明书, 写心理病历, 有利于使学生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 冷静地选择改正自己错误的方法。”

三、惩罚的方式要讲求科学艺术, 要让学生愉悦地接受并改正。

写心理说明书不仅让学生深刻地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改掉了自己的毛病, 而且也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唱歌的惩罚方式则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淡化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调节了班级的气氛。而做好事则起到了增强学生自尊心、自信心, 分散学生犯错的精力, 将其导向真善美的疏导作用。这样的惩罚方式颇具特色, 也极为有趣, 学生很容易接受, 魏老师的学生犯错之后也常常主动要求接受这样的惩罚。可见, 科学而艺术的惩罚方式, 学生不但不会反对, 而且会热烈赞成, 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有积极向善的良好品质, 之所以偶尔犯错, 只是没控制住自己而已。我们的教师也要善于向魏老师学习, 选择能够让学生愉快接受的方式,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惩罚, 事实证明, 只要惩罚的方式方法得当, 就能起到积极的教育效果。

篇9:也谈魏书生的教育理念与人格魅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3-0059-02

【作者简介】俞永军,江苏省高邮市赞化学校(江苏高邮,225600)教师,高级教师,教育硕士。

魏书生,作为中国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一直受到人们的赞扬和推崇。这当然有危害,因为任何一种模式都需要地方化、区域化的培植,而非拿来主义,否则“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也有人对其全盘否定,鸡蛋里挑骨头,说魏书生打着“民主”旗帜,实施“专制”路线,是放大应试教育,戕害学生身心,是自我标榜,是奴性教育。于是乎冷嘲热讽者有之,嗤之以鼻者有之,不屑一顾者有之,伐而诛之者有之。

魏书生的教育理念固然有“专制”痕迹,难道苏霍姆林斯基就没有?罗曼不是被苏霍姆林斯基用绷带缠住手掌和手腕,然后紧紧捆在衣袋里?(乔建中,2007)笔者认为,任何内容只要适合孩子就是最好的,任何教育只要“以人为本”就是最好的,任何方法只要遵循“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就应当可行。

冷静思考,我们发现魏书生的教育理念与人格魅力依旧值得学习与借鉴,甚至实施与推广。

一、教育就应该返璞归真不折腾

“课改”无非是发扬优点,摒弃缺点,或者将缺点逐步完善直至完美而非“海归派”所宣扬的全盘否定,另起炉灶。现实中恰恰如此,明明一些通俗易懂的道理,偏偏弄得玄乎玄乎,让你一愣一愣的。比如:明明一堆萝卜,他硬说成“此乃若干萝卜的组合也”。课间老师逮住“专家”,诚惶诚恐。“专家”盯着你望,不屑一顾,鼻子不停地哼哼:“此乃”就是“这是”,“若干”就是“一堆”,至于“组合”嘛,就是“放在一块”的意思。老师立即恍然大悟,随即感到更加困惑,明明是一堆萝卜,为什么偏偏说成“此乃若干萝卜的组合也”?

这是魏书生几年前在著名教育家学术报告会上的一段话,魏老师的话还没说完,会场上早已笑声一片,掌声雷动。明明简单的道理,偏偏说成深奥的知识,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一方面培训者彰显知识;另一方面炫耀成绩。魏书生却不是这样,无论旁征博引,还是真知灼见,均深入浅出,耐人寻味。他说“启发式教学”,孔子就提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什么时候“启发”?视情况而定,学生心里想弄明白却不明白,或者嘴里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

如今基础教育也变着法儿追求过高目标,把个别人可能实现的目标无限普遍化。这种大气候极大地诱发了家长的虚荣心,他们宁愿替孩子吃遍所有的苦头,花最多的钱来“帮助”子女“快速成材”。孩子苦不堪言,像一只只蜗牛背着重重的壳儿一步一回头。目标过高就是教育的自我休克,它的最大危害就是把学生置于“对立面”,教师和学生长期处于心力交瘁的精神状态下。理论创新是时代要求,但我们切不可把这种创新庸俗化、标签化。理论创新必须基于艰苦的实践并且为实践反复验证。理论创新不是“口号翻新”,不是口头上一套,行动上一套。

最近几年笔者觉得语文很难教,不是说流程不够清晰,训练不够到位,成绩不够理想,而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你方唱罢我登场”。语文课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通俗点,应该像人早起晚睡、洗脸漱口一样,每天都进行,每天都到位,绝不会因为心情高兴就多洗几次,也不会因心情沮丧就不洗,更非因环境变化,就少洗乃至不洗。语文课就是听说读写的充分展示,认认真真地听,轻轻松松地说,真真切切地读,实实在在地写。如果听说读写被弱化,课上得再热热闹闹,终究是“水中月镜中花”,“语文味”亦荡然无存。如同一棵果树,唯有扎根大地,才能仰望苍穹,生机勃发;否则,再怎么浇灌,再如何修剪,终究结不出甜蜜的果实来。

二、教育就应该守住心灵的那份宁静

一直以为自己的心态不错,然而听了魏书生的报告深感惭愧,因为很多时候很多事情笔者还计较个人得失考虑自身感受,没有站在对方角度考虑对方感受。

魏书生一生倡导班级管理、学科教学的科学与民主,看似简单,其实包罗万象。比如民主,他提出四个关键词,即服务、互助、人性与商量;科学,他提到的关键词为计划、监督、反馈。除此,他强调最多的就是“练气功”,换一个词,“注意力体操”,松、静、匀、乐,即身体松、心灵静、呼吸匀、情绪乐。这四点中魏老师又特别推崇守住心灵的那份宁静。诚如他所言,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不要“鬼化”,也不要“神化”,人要抵得住社会上的物欲横流、尔虞我诈,要守住自己的平常心,要追真、向善、求美。

印象最深的是魏老师讲的故事——某人经过努力当上市长,但内心不够踏实,因为他渴望早点当上副省长,就这样当上了省长、“地球村村长”“太阳系主任”,以至后来的“银河系主任”。原以为做了“银河系主任”就会心满意足,谁料到“宇宙代表大会”连一个名额都不分配给他,他怒气冲冲地找到“宇宙元首”,“元首”连眼皮都不抬一下,告诉他:宇宙中像这样的星系数也数不清,如果每个人都想弄一个指标,恐怕再大的会场也坐不下。此人回来后闷闷不乐,最终积郁成疾,一命呜呼。

看似一个笑话,然笑过之后我们终于明白,一个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如果不加控制,就会无限膨胀,直至爆炸。我们要守住自己的平常心,要安安静静地教语文,要切切实实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是施久铭老师说得好:语文素养的实现,很多时候是通过熏陶、浸染完成的,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常浸润在语言实践之中,让他们充分地读,认真地想,自由地写,尽情地说,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对学生来说,语文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慢慢积淀的过程,急不得。我们不要希望在一个早上把所有事情都办好,要循序渐进,要且行且思,且思且行。守住心灵的那份宁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三、教育就应该让内容远大于形式

有两段场景,犹如放电影一般常常在笔者的脑海浮现:魏书生手握无线话筒,站在主席台,问工作人员有没有讲台,工作人员无语,再问有没有纸箱子,工作人员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魏老师四处瞧瞧,终于发现一个方凳子,拿过来,平躺在桌上,然后将手中的话筒架好,说了句:有些东西就应该只重内容,不看形式。下午工作人员将桌上凳子拿走,搬来一张讲台,上面架着话筒,还有一篮盛开的鲜花。魏老师走上台,皱了皱眉头,随手拿走花篮,说了句:“我这个人只看内容,不看形式。”

乍看上去不经意,但就是这些细节,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魏书生,一个做了地级市教育局一把手还兼任语文教学,还担任班主任的魏书生;一个长年坚持锻炼,不报销一分医药费,常怀感恩之心的魏书生;一个淡定自若,宠辱不惊,勤俭节约,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高度负责的魏书生。

形式远大于内容,可以说比比皆是。如某重点中学,从一开学就让学生填写《成长日记》,如果单单记录重要事件也无可厚非。然而该校的《成长日记》非常齐全,分时段呈现,类似会计手中的账本。上午8:00-9:00干什么,9:10-10:10干什么,晚上21:00-22:00干什么,学生都必须认认真真、翔翔实实记载。

不难想象,该校领导的真实用意,就是全程监控学生在校的学习与生活情况,看上去是精致化管理,关注到学生的细枝末节,减少偶发事故的发生。但这恰恰是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具体表现,因为他忘记了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

再如,某校组织的集体备课:个人自备—集体复备—个人再备。看起来很有实效,可操作中却变了形,个人不自备,一味拿来,至于个人再备也是在拿来的纸质教案上圈圈画画,添添补补。为什么?因为这是学校必查的,如果看不到书写痕迹,看不到添加性语句,再怎么复备也不能过关。

形式多了,势必影响内容的呈现,势必滋生虚假的风气,势必扰乱正常的工作。时间一长,就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良局面,教师弄虚作假,蒙混过关,学生互相抄袭,到处说谎。一旦这样,教育的不幸与悲哀必然接踵而至。

篇10:读《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有感

我喜爱魏书生老师的著作,在于它风格平实,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沉长的理论说教。就他的《教学工作漫谈》一书,以教学工作为主题,涵盖了全方位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和实施方法。展现了作者独具一格的教学工作经验,以及学生学习技巧指导。字里行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阅读他的.书使我受益匪浅。

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魏书生日记里写道:“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客观条件的改变上,不如将希望寄托于挖掘自身潜能上。”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而且在他文选里《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提高笑对人生的能力》、《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也体现了这点。其实,反观自己,与魏书生老师相比,我们的办公条件、环境要比他优越,时间要比他充足,工作要比他少许多,但我们的工作成绩远不如他,不如他轻松。我想这主要是自己的工作态度不如他。正像魏老师书中写的那样:“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魏老师善于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心理及容易出现的善,而且制定出这么严格细致的班规,学生便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此以来,常规怎么能不好?

二、充满爱的教育。

“爱是一个眼神,爱是一个关怀,爱是一个叹息,爱是一个感觉”。魏书生老师能容纳和理解学生所有的错误,因而,他从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公平、公正地善待每一个学生,从不偏私。对待学生的错误,从不体罚,而是让学生唱歌或做件好事来改正错误。在充满爱的教育中,真正体现出他在学生心目中伟大的地位。学生怎能不受到感动,不受到爱的熏陶呢?学生从内心深处信服、崇敬和爱戴他。因此,我们教师要要学会关注每一个活生生的心灵,用“真爱”去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闪光点。

那么,如何才是真正的爱学生呢?魏书生给了我答案:要想走入学生心里,出色的专业知识、幽默意识是基础,攻心为上,尊重基础上的平等交流,爱心呵护下的真诚付出是赢得学生的保证。课间,和学生一起跑步、跳绳、踢毽子,多参与他们的活动,就能感受到与学生们的关系越来越融洽,走进学生心灵的精华,才能让学生受我的情感打动,才能真正的走近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

三、魏书生的教学特色是民主育人!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因此他们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是民主的对象和主体。他们是一人为全班,全班为一人。魏书生把班级的事务分解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当家作主的感觉,于是便习惯为班级作出贡献。这种由集权制向分权制发展,把每一位同学都调动起来。每个同学都能各显其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自己的才干,既为集体和他人服务,也享受集体与他人对自己的帮助。

魏书生在谈到自己教学和管理班级的经验时,常常提到一个词:商量。制定教学计划、改革教学方法、布置课外作业,要商量;制定班规,组织班级活动,要商量;甚至在外地借班上观摩课,也要和学生商量,临时用举手表决的方式决定所上的篇目。魏书生的巨大成功,固然有很多原因,如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锐意改革的精神,高尚的人格修养和渊博的学识,但他极简单朴素却又有丰富内涵的“商量”二字,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极具现代意识和人文精神的崭新的教育观。 有利于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利于集思广益,形成集体凝聚力和教育合力 。

篇11:读《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有感

这学期我接了四年级四班,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班级,调皮捣蛋的男生很多,很多同学自控能力差,我感觉好像在教一个一年级班级。我需要在有经验的班主任老师的引领下掌握一些好的教育方法,使班级纪律、成绩、行为规范更新换貌,促进班级成长。理论方面的学习是必须的,我在图书馆借阅了《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理论联系实际,真正掌握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精髓。

“师生的心与心之间的响应就像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回声一样,教师对着学生心灵的高山呼唤:‘我热爱你,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学生便在心灵的深处回应:‘我热爱你,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年复一年,教师就像从一条河的岸边接一届届新生上船,用满腔热情和真挚的爱,把他们送到理想的彼岸,让他们奔向远大的前程。”这是魏老师的一段话。这位来自东北的老师身上所闪烁的光芒,这句话一直环绕在我的周围,让我深深地反思和感慨。魏先生热爱学生也尊重学生,学生的一点进步,他都表扬,学生犯了错误,他也不直接批评,而是用唱歌、做好事、写说明书、写心理病历等形式自我教育。他说:“做好事,起到了增强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作用,也起到了分散学生犯错误的精力,将其导向真善美的疏导作用,起到了使学生发现一个新的更强大的自我的作用。而写心理病历,有利于使学生跳出自我保护的小圈子,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冷静地选择改正自己错误的方法。”魏老师采用这些行之有效的纠错方法,使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幡然悔悟,弃旧图新。这就是魏先生爱的智慧,爱的艺术,更是班级科学管理的艺术。学着他,我也尝试了在家校互动网上给学生和家长发充满温情的短信息,通过这一手段及时给学生把脉,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沟通师生情感,在创建班级和谐氛围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家长和学生对于老师的用心良苦非常感动,在潜移默化中增进了感情,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好转,班级纪律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上一篇:学校电子考勤管理制度下一篇:财务人员不得在外兼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