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的民主教育》的读后感

2024-05-04

《魏书生的民主教育》的读后感(精选10篇)

篇1:《魏书生的民主教育》的读后感

薄薄的近300字《魏书生的民主教育》这本书,我竟然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阅读。读完它,总有些不舍的依依,掩卷遐思也有些翩翩。

魏书生——当代的孔子。书中屡次提及,而我之前对此并不知晓。我感觉自己这二十几年来,好似一个盲人般独自在教海中“探航”,显得苍白单薄。吕叔湘先生在《谈魏书生同志》中说道:魏书生不是一般的教育家,他立志献身教育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都能做到的。他想着的是全体学生,要把他所有的学生教育好才甘心。这事一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晋升,也可以说是宗教家的精神。

读到这的时候,我静止了,发现自己不知何时,不知为什么,把所有的学生教育好这份信念竟然变成了思想中的乌托邦,简单粗暴的行为,急于求成的心态让我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学生的潜质。我眼前呈现着孔子失去颜回时的那份发自肺腑的悲怆,这样的人才是圣人。而现在的我,竟然开始怀疑这份真挚深情的存在。书中的魏书生,这位优秀的教育家用行动诠释着,并告诫着我们:这份深情是教育者的情怀,是教育者应该具备的情怀。

魏书生——民主教育的成功实践家。“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好习惯”的教育理念,勇敢的改革胆识、不断进取的科研志向、顽强的自学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语文教学、班级管理中的种种琐细既无豪言也无壮语,只是发动人人、立足时时、做好事事,正如书中所述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在如今的教改大潮中,我被潮来潮去嘲弄着,竟多时顺潮而下而无自我;赶着潮儿迷失方向而失去自我。记得当时接手才上三年级的本班时,我曾信誓旦旦地想用自己的一套方式教授,尽快地引导他们及早走上轨道,便向领导申请能不能暂时不参加学校的诸如月考等考核,至于个人的得失我不计较,当时这一提请就被否定。我没有像魏书生那样幸运,是因为我没有据理力争;我选择了一味地迎合和再三地退让,两年下来,虽甚耗自己精力但成效并不明显,更谈不上似锦。其中,也辅导有十多篇学生作文发表于各种报刊杂志,但是自己个性的教学继承发挥、教育思想总结未有成作,想想仍觉悲哀。自被拒绝申请后,我自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压力甚重,在学校一系列改革行为中感觉种种的不适应,更有力不从心、自卑无助之感。和魏书生先生相比,为了能弃官从教,他竟然申请了150次之多直至成功地实施自己的民主教育,我自叹差之甚远!

我不埋怨自己没能遇上伯乐,更不该埋怨自己没有赶上魏书生的那个时代,其实我和魏书生所处的时代都足够的开明和富于创新,只是我缺少了那份胆识和奉献的精神。我已经足够得幸运,上天眷顾着我,让我得到了市学科带头人、“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称号,让我多次有机会在省市区交流学习,得到了他们未能及的那份幸福和愉悦。然而,不知怎么,现在说起这些荣誉时,我总觉有愧疚之感,心中隐隐地感到缺失了什么。

魏书生——课堂教学六步的创造者。文中近乎白描式的叙述,告诉我们魏书生能够做到的,我们有心的教育工作者都可以做的到且能够做得好。可,事实不尽如人意,为何?关键在于看似极为简单的做法——贵在坚持,贵在平等,贵在尊重。我们不能长此地落实并顶真。反而我自感觉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它们离我越来越远;我离它们也越来越远。这悲剧之源,竟是我们逐渐丢弃的是教育之魂——尊重、平等、坚持。十年课改后的新一轮课改思考,我竟然听到的是有些人全面的否定前一个十年的工作,我们是不是该有些继承和批判的思想,学会扬弃?教育是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经历,我们把它看成了什么?又把它当成了什么?有良知的教育者回顾反思自己的工作,需要静心地斟酌和考量。

写及此,我再次恋恋地拿起这本书,封面上“魏书生”三个字的潇洒俊逸,犹如其人看似瘦弱的身形穿梭在学生中间,不细观之,不能分辨哪是师哪是生;仿佛间,灯火通亮处,笔耕者正是他,或低头思想状,或举手微笑之……“民主教育”四字端庄挺拔,似乎紧盯着我,让我把它拾回并再次铭记在心。《魏书生的民主教育》这是教育者,尤其是教育管理者应该花些时间用心看一本书,是看后能够引起读者反复深思的好书,希望它能够成为你的朋友,成为我们大家共同的朋友。

再次打开,随性地打开,上面赫然写着这么几句话:“魏书生用道德、理智的法的准绳将自己勒得很紧,因为他明白——……教师要理解学生,顺应学生,最后要有能力改变学生,最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欲望。理解、顺应是手段,改变才是目的。”

这段摘自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中的几席话语,告诉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及教育管理者,这份理解、顺应、改变,即是对学生,更是对自己,对工作,包含着教育教学管理、班主任管理、德育工作等,都可实用的准则。它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实质,让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不觉其累,都不觉其苦,反而乐此不疲的良方。实践中,我们缺少了这剂良方。

开学至今,多有听到同仁们讲到浦口教育现象,联系自己从本书中的获取的思索,觉得我们需要驻足反思了教育课改了呀。凡有良知者,都知道没有时空的孩子他的思维是停滞而不能自主的,一个没有思想的人,很难承担起将来建设社会、担当祖国重任的。我不知道我们党员中有多少人是不了解还是不明白我们现在的浦口教育现象,不,应该是教育现状更为准确。作为教育战线上奋斗了数十年的一名共产党员的我,曾经一度在回避这种事实,可是面对着渐渐失去灵动身形的孩子,不能聆听孩子那发自肺腑的真言,我有些不忍心。当我把学生从课堂中带向大自然的时候,当我在大家直奔调研考测而努力之时,我却领着孩子做着小课题研究……回顾四周,大有灯火阑珊处唯有我一人的悲凉,竟然是那么的孤立无援,身形孤单。而当本学期初市教育局倡导的“快乐星期三”活动的时候,我明白原来这些不仅是浦口教育现象,而是整个教育需要反思了。作为一个教育改革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个体,我是不能怎么样。但是阅完次书后,我知道自己至少可以学着魏书生那样,就从从班级管理开始,就从自己从教的本学科开始,就从自己承担的教科研工作开始探索。可是,我又能走多远呢?《教师领导力与学校发展》(【英】阿尔玛.哈里斯 丹尼尔.缪伊斯著)前言中说到“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专业化的学习,取决于其自身的兴趣和需求。但是,教师专业化的有效性和专业化的程度还受到他们所工作学校团队的影响。这就需要学校团队的领导者们创造一种支持性的氛围,无论教师们是否努力地进行专业化学习并提升专业化水平,作为领导者,都应该不断地鼓励他们,对他们寄予厚望”。我真的需要支持力。

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想对的事情,是需要魏书生那般的享受快乐教育的教学艺术,需要的是他那份忘我的工作热情,需要的是他那种勇敢的改革胆识,需要的是他不断进取的科研志向,需要的是他顽强的自学毅力。这些我具备吗?没有?那就让我在那漫漫其修远兮的路上,上下而求索,做自己想对了的事情!

篇2:《魏书生的民主教育》的读后感

近期,我利用课余时间拜读了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的《魏书生与民主教育》一书,收获颇丰,尤其是对于我这样一位在教育行业初出茅庐的晚辈来说,真可谓是醍醐灌顶。本书中魏老先生以平实的语言叙写了他在教书育人以及管理工作中的心得,而其中贯穿其一生事业各个层面的主线只有一句话:对人民主,对事科学。其无论是在担任班主任还是教务主任,或者校长,或者教育局局长其间,都能够遵循这个主线,不骄不躁,一以贯之,这是其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个人素养的体现,也是其个人魅力之所在,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发光点之所在。

古代大教育家孟子曾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魏老先生认为教育局长应以校长为本,校长应以教师为本,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他的这个观点可以说是与孟夫子的观点不谋而合,通俗来讲,即民主。在教育行业所谓的民主既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让学生不再把学习当做一种负担,看成一种痛苦的差事,魏老先生捧着一颗爱心几经探索实践出了以下四点:

(1)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2)建立互助师生关系。(3)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4)决策过程多商量。下面就从这四点谈谈我的想法:

一、做学生的引导者

他不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班主任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应对,及时思考。真正的做到了学生的引导者,知识的引路人。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比如在他的语文教学中倡导的“六部教学法”。第一步:定向,即课前教师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第二步:自学,学生根据教师指定的目标进行自学。第三步:讨论,收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提出的疑难进行全班讨论;第四步:答疑,教师对重难点讲解及疑难解答。第五步:自测,学生根据定向提出的目标,自出题目,自答自评。第六步:自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测,进行考查,学生根据考查结果自我总结。魏老师曾用这一方法在全国四十多个市进行了三百多场讲座,屡试不爽,被学生奉为“神”。我想其实际效果不需要我再做赘述。这套教学方法中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学生乐学,善学。当然了,在职教教育这一块,由于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实施这一方案确实有些困难,但是我们新推出的“目标教学法”不失为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的好法子。

二、和学生建立互助关系

“坚信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这是魏老先生教书,当班主任的一条最根本的原则。以我当班主任一年来的经历而言,对这句话感触颇深,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思想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心理动态,不能一味的觉得学生需要你的帮助,在学生面前充当救世主的角色。这才真正是夜郎自大,而结果也会得不偿失。

三、帮助学生发扬个性和优点

帮助学生发扬个性,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尽量去放大他,这一点对于我们的职中教育尤为重要。我们的学生都是曾经在心灵上或多或少受过打击的孩子,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塑造自信心迫在眉睫。而让他们发现自身优点,长处是帮他们重塑自信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如魏老师所说,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在学习上不行的人或许在唱歌,跳舞或者其他方面有长处。让学生走出狭隘,走出思想的困顿期,放眼世界,发现自己能做的还很多。

在我当班主任的前半年,面对学生的坏习惯,我也曾试着去追根溯源,对症下药,可是即便是了解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一两次的谈心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甚至有些学生在老师夸赞他几次之后反而反其道而行,我曾有一段时间一度认为部分学生身上没有任何优点可言。所以我宁愿用班级生硬的制度去打压他们,再不愿与这些学生谈心。可是想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还是振奋精神,勇往直前吧。而学习了魏老先生的观点,让我对“教师”和“职业”这两个词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无论他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原则,而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我们面对的是一群生龙活虎的生命,更有责任,也更应该多一些耐心和爱心去引导他们走向理想的彼岸。所以在这个过。

四、决策要让学生参与并信服 “尊人者,人尊之”,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同时也是一个班集体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做能让他们轻松地学到知识,这个可以商量,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怎样做能让他们感到舒服,制定怎样的班规能让他们信服,我想让学生参与再好不过了。用自己制定的方法去约束自己,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尊重他们的,这样可谓是一举两得。魏老先生不提倡体罚,那为什么会有人用体罚?我想正是因为我们在管理学生过程中缺少方法,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往往束手无策,这时就只能选择极端的处理办法。比如我们如果可以和学生商量着来因他说话或内务问题为班级扣分,制定“说话”接力本,让他们去写说明书,而不是检讨书,效果估计会事半功倍。而这样的方法不是我们刚开始就能探索到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开阔眼界,这样才能在处理突发问题时得心应手。

而对事的科学则是逐一渗透在以上四点过程中,无疑就是科学的规划,防止时间的浪费,提高效率。法无定法,这就要求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冷静分析,制定有效计划。

篇3:《魏书生的民主教育》的读后感

一一、民主与科学——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基石

在魏书生的实践中, 所谓民主, 就是千方百计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魏书生主张“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要“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 “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 要“给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机会”, 从而达到使学生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自主学习, 自主发展的境地。他的这些观点和方法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于是, 我们在魏书生的实践中随处可见民主与科学思想的践行。

1. 倡导民主思想, 推进教育民主

魏书生认为, 教学民主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自学能力, 让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和生活的乐趣。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呢?魏书生主张从四个方面进入。

第一, 树立坚定的“服务”理念。魏书生提出:“为学生服务, 就不应该强迫学生适应自己, 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 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教师要努力锺炼和提升自己, 善于在课程标准、教材要求与学生实际之间铺路架桥, 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从学生的需求出发, 真心实意地帮助学生取得进步。

第二, 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决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你服的关系, 而应该是互助的平等的关系。这些年来, 我教语文, 越来越轻松, 根本原因在于我从每位学生的心里都找到了自己的助手。”魏书生的体会验证了一个道理: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是成就教育教学工作的坚实基础。今天的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其基础也必然建立在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上。不然, 则将事倍功半, 甚至适得其反。

第三, 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魏书生一向认为, 教师不仅要教书, 而且要育人, 育人之重甚于教书。育人的前提是必须研究和知晓学生的基本需要, 从而发现并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快乐、需要学习、需要劳动、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性。同时, 教师还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社会是丰富多样的社会, 需要多种多样的个性, 教育的责任, 在于达成这种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与相互推动。

第四, 教育教学过程的民主化。魏书生将“民主化”形象地解释为两个字——商量。用商量的教育策略主导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使师生同处于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在商量的教育策略氛围中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以商量的教育策略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以商量的教育策略引导学生的多种差异和个性发展, 充分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2.坚持民主治校, 实行科学管理

所谓科学管理, 即是遵循教育规律, 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治学。多年来, 魏书生在教育实践中建立起科学管理的优化系统。他从时间角度订计划, 突出“时时有事干, 事事有时干”;他从空间角度订计划, 突出“事事有人干, 人人有事干”;他建立了监督系统, 确立了自检、互检、班干部检查、班集体检查和教师抽查五道关;他建立了信息反馈系统, 根据各方面反馈信息和时空变化对计划、制度或决策作出适当适时的调整, 以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

科学管理, 更多地体现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中。多年来, 魏书生一直主张“教师的作用是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 去发现和扶植积极的一面”, “凡是学生能做的事, 老师不做”。他主张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他说:“一个当老师的, 剥夺了学生做事的权利, 剥夺了他通过努力能够做到的机遇, 就等于和不让他吃饭一样可怕。所以, 看起来让学生做事, 像是为了减轻老师的负担, 这不对, 这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个增长能力的机会。”“学生只有更多地做事, 参与管理, 参与制定计划, 他才能增长能力, 才能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

魏书生认为, 发扬民主的关键, 在于领导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真正成为学生和教职工的服务员。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一样, 一要民主, 二要科学。

二二、训练与养成——魏书生教育思想的精髓

在魏书生教育思想中, 以培养自学能力为宗旨的学科教学论, 以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为宗旨的班级工作论, 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学习方法论, 以规则与威信相结合为宗旨的学校管理论, 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魏书生认为, 上述所有教育理念的实现, 都离不开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与养成。教育的重要目的, 就是要使学生在后天的学习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一定意义上说, 习惯的养成就是能力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科学有序的过程。魏书生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形成了一个由浅入深的有序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经过学生的充分讨论研究决定的, 从而激励着学生自觉主动地行动。

1.树立三个教育理念

第一, 好习惯的形成是一种自觉行为。做自己想做的事是持久行为的基础, 教师就是帮助学生把该做的事转化成学生想做的事, 在做事的过程中逐渐积淀学生的习惯。第二, 好习惯的形成本质上不是习惯的矫正, 而是基于每个学生的习惯亮点在集体中的交融和凝聚。第三, 好习惯是自律和他律结合的产物。只有个人的自律, 才能形成行之有效的制度与舆论, 这些制度和舆论逐步形成一种风气、传统和文化, 进而促进个人习惯的养成。怎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在魏书生的实践中, 可以提炼出如下要点。

把握三个重要环节:第一, 抓起始, 要有良好开端。第二, 抓过程, 就是要坚持不懈。第三, 抓善终, 落实每个细节。

讲究三种基本方法:第一, 严而有格, 设定标准。第二, 加强检查, 反馈推进。第三, 超限巩固, 使习惯成为一种效率, 成为一种技能。

2.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 是一个人成功人生的基础。魏书生说“行为养成习惯, 习惯形成品质, 品质决定命运”, 这话揭示了行为、习惯、品质和命运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健康习惯, 即是探究到了教育教学的真谛, 符合能力形成、人格完善的规律。魏书生坚持从小事做起, 从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 由外在行为到内在品质, 从生活习惯到学习习惯, 从课外活动到课堂教学改革等, 都贯穿着良好的生活、健康、学习习惯养成这一主线, 从而取得令人瞩目的育人成绩。

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在后天的学习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一定意义上说, 习惯的养成就是能力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科学有序的过程。教育学上有一条基本原理, 就是知识可以传授, 而能力必须训练。魏书生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形成了一个由浅入深的有序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经过学生的充分讨论研究决定的, 从而激励着学生自觉主动地行动。

3.“大事做不来, 小事赶快做”

“大事做不来, 小事赶快做”, 这是魏书生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常说的一句话。“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在魏书生看来, 教育就是帮助人培养良好的习惯, 习惯形成品质, 品质决定命运。他说, “理想着实很美, 要实现起来, 真的不是件容易事。现在的我力量还很弱小, 还不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要实现自己的理想, 是不可以急于求成的, 要从小处着眼, 做好那些小事, 抓紧每一分每一秒, 从我身边每个能把握住的机会开始, 不断地累积, 不断地超越……只要我们每天积累一点点, 那么, 在不久的将来, 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让自己最终走向成功。”一点一滴地积累好习惯, 就是一砖一石地堆砌自己的好品德。习惯成自然, 品质在其中, 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篇4:《魏书生的民主教育》的读后感

一、科学地借鉴“三段六步”教学模式,贯彻民主与科学教育的思想

魏书生创建的“三段六步”(定向自学、释疑探究、互测自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先进的教学观念,即教学中的民主与科学。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地借鉴了魏书生创建的“三段六步”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自学阶段——导学阶段——测评阶段。自学阶段:指课前预习和课上自学,学生按照教学目标和自学指导,快速阅读教材和尝试答题,并初步消化、理解、梳理知识。教师巡视,掌握“学情”。导学阶段:针对学生自学遇到的障碍、暴露的问题,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启发学生思维,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进行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提出不同见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测评阶段:围绕教学目标,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和作业,组织学生当堂互测自评、自结,用以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二、把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体现民主与科学教育的思想

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安排好操作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我“搭台”,学生“唱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万能的,它还应与其他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特别是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我在教学《9加几》时,当“还有多少盒饮料?”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举起了一双双小手,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说:孩子们,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想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点数法、接数法、凑十法……我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组织一些竞赛,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也可以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相互关爱的真挚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评比,小组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有了同学的帮助,成绩将会逐步得到提高。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强化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从而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团体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表面上看,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压缩”了教师的空间,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是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耐心地向学生说明;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时,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学过的这几种形状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接近,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我也来到他们中间倾听。发现有几个小组在说到讲台桌上那个墨水盒时,都发生了争论,有的认为那是正方体的,有的则认为那是长方体的。我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个墨水盒,原来,墨水盒的正面是正方形,侧面则是一个长方形,严格来讲它应是长方体。这个争论的出现,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正确区别正方体和长方体。于是我立即决定将原定的下一个有趣的游戏环节取消,改为再一次深入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其间运用让学生观察、触摸、比较等形式。最后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这墨水瓶是一个长方体!”教师及时从学生的讨论中去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环节,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篇5:读魏书生与民主教育有感

先烈东小学田娇玲

课余常翻阅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所著《魏书生与民主教育》一书,读完收获颇丰,感慨多多,七、八十年代的教育教学理论竟然在今天读来也栩栩如生、颇感亲切,某些观念也便成了当今新课改的蓝本,真不愧是一代名师呀!特别是他在书中提到的,每次公开课后面对众多同行问取得教育成功的要诀时,总是这样回答:“我仔细想来,根本的办法其实只有两个字 ‘民主’,教师树立了教学民主的思想,教学中多和学生商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容易高涨起来。”魏书生认为,教学不民主是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他说:“教与学之间毫无民主的气氛,思想没有相互理解,感情没有相互交流,教学效率怎么会高?”读到这令我想起了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所曾说过的一句话:“我们要努力使学生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他们的理念竟有如此的异曲同工之美,真是妙哉。是呀,面对新课改,我们也应该好好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即是我们要正确理解教育的功能,抛弃“师道尊严”的陈旧思想,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民主教育思想,也只有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下,不同层次的学生才有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欲望,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想境界,从而激发了学生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生为本,促进教学民主化呢?

一、深入了解学生,是促进课堂民主化的前提

魏书生认为,要发挥教学民主,其中之一就是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他说:“为学生服务,就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就像孙子说的:“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课堂的民主化是要建立在对学生的个体学习情况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才能促进其功能的实现,即能否实现课堂教学的民主化,前提在于是否深入了解了学生。

1、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促进课堂民主化

学生对后继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知识作为基础,即新授知识的习得,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为基础。所以深入了解、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显得格外重要。例如,学习“分数的意义”,学生已知道了什么样的数是分数,并能正确读写分数,理解了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条线段可看作一个整体,有了上面的分析基础,我们就可以知道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这样的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平均分的结果,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了解了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上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相对于把这些知识点进行平均用力的教学更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使课堂充满着民主的气息。

学生学习数学,在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的同时,对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也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这既是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本质把握,同时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若不了解学生具有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课堂教学就会回到满堂灌的老路上去,抑制了学生探究的兴奋点,从而使课堂呈现出死气沉沉的局面。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由于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习过程中,已经会把平行四边形这一特定的未知图形转化成了已学过的长方形这一已知图形,从而推导 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了解了以上学生的学习过程,不难发现学生已经对数学的转化思想有了初步的感知,经过这样的了解,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学生有转化的能力,并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数学实验、相互讨论等方式把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过形,最终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代公式,从而使数学课堂因民主而精彩。

2、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态势,促进课堂民主化

学生面对一个新的数学问题,如果我们设计的结构与课堂现实中的反馈并不一致,那我们的数学教学该如何作出反应与调整呢?是按照预设的教学流程推进,还是适应学生的现有数学现实将教学内容作出重新调整?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只有在真正分析、了解了学生的心理活动、思维流程之后,才能及时作出反应与调整,使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情绪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

例如,在学习“年、月、日”一课,当时我按着精心设置的教学设计稳步开展教学时,学生却表现得越不耐烦。一了解,原来学生对于“年、月、日”的知识了解得不少,若按原来的教学设计上课显然会毫无生机。于是我便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变原来的“小步”教学为“请为2008中国奥运会设计一张年历卡”这一整合任务。由于新学习任务涵盖了本课的所有知识点,并极具有趣味性与挑战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而自学课文、翻阅资料,时而小组讨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调动,从而使整个课堂充满着民主的气氛。

二、发挥主体作用,是促进课堂民主化的关键

素质教育是一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概念,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和发扬学生为主体和主动精神,充分开发人的潜能,以尊重形成健全个体为根本特征的活动。”实施民主教学,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学生发展的涵义,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促进课堂的民主化。

1、鼓励学生讲解,促进课堂的民主化

魏书生指出,“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即不仅学而且参与教,才会增强主人意识”,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于一些适宜学生讲解的教材内容,尽量鼓励学生自己上台讲解,改变学生“听”的被动地位为“讲”的主动地位,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而且提高了学习能力,促进课堂民主化。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先出示“1∕2=2∕4=3∕6”这个结论,经过小组讨论,然后各小组代表上台用各种方法解释为什么?在这过程中学生各矛已见,各讲各的道理,这样不仅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情绪,促进课堂的民主化。正如魏书生说的:“学生讲课,次数适当,安排得法,要比由教师统治课堂效果好。”

2、鼓励学生提问,促进课堂民主化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提出问题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教学中要让学生敢问,好问,会问,养成有疑必问的勇气和习惯。例如,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或重难点处多留时空让学生质疑,这们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学习自主权,使探索活动成为一个乐趣,从而促进课堂民主化。

3、鼓励学生动手,促进课堂民主化

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动手动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学过程中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参与,自己去摸一摸、拼一拼、比一比、折一折,使学生逐渐借助表象中介逐步抽象出有关法则、公式等,从而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不但获取了知识,而且更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促进课堂民主化。

例如,学习“认识时间”一课,让学生自带钟表,通过拨一拨、数一数、说一说等一系列“动”的探索过程来学习、认识时间;又如,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过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就可让学生通过剪一前、移一移、摆一摆、拼一拼等动手过程,加深对操作对象的印象,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促进了课堂民主化。

4、鼓励学生自学,促进课堂民主化

自学,是学生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长,除了老师的指导外,更重要的是靠自学。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就是自学成才的范例。魏书生也提倡让学生自学的理念,认为自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即课题一出示,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后,尽快让学生打开书本,引导学生自学,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初步获取知识。在检查自学情况时让学生讲讲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又有哪些知识是一知半解的,或需要寻求帮助解决的。例如,在学习“百分数”一课中,先出示课题后讨论自学目标:“关于百分数,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想了解哪些知识?根据回答归纳成下列三个自学目标:

1、什么叫百分数?

2、学习百分数有什么好处?

3、怎样读写百分数?”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师巡回指点,汇报交流时再有的放矢的帮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这样通过自学,不仅解除了疑惑,掌握了新知,且使学生感知了自主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了自信心,促进了课堂民主化。

5、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促进课堂民主化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各自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数学学习的过程又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地经历合作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在互动体验中认识数学和数学思想,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促进课堂民主化。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中,让学生应用不同的工具画圆这一环节时,我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先讨论可以根据哪些工具怎么画圆?然后在小组内分工合作画圆,在这过程中有的作指导、有的拉线、有的定点,有的旋转,有的画圆,时而激烈讨论,时而不停争辩,最后集中组内所有方法,上台汇报时各抒已见,在质疑中修正、在补充中得出全班共同的认识。合作交流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索活动,在这过程中能看到自己的实力,分享着互助与竞争,成功与挫折的体验,它比教师讲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应用知识的兴趣,从而促进课堂的民主化。

三、科学的评价,是促进课堂民主化的保障

1、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促进课堂民主化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人们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在数学中师生之间若能产生情感共鸣,则必定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思维方法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予大力表扬;特别对于学困生要在教学中多关注他们,蹲下来与他们交流,多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他们,例如,可以把简单的问题留给这部分学生,答对的老师大力赞赏:“你的方法真好,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真棒,大家掌声鼓励”,让学生在同学面前树立威信,从而增强对学习的自信心。若回答得不理想,老师也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你能大胆发言,老师很高兴,如果你再仔细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再整理一下,相信你会说得更好”,或“你的观察力很好,如果你再仔细观察,你还会发现新的规律”。老师这样真心的接纳、赏识、呵护、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把课堂看作是一个愉悦的学习历程,使他们“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正如威谦詹姆斯说的:“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正因为教师的鼓励满足了他渴望被人赏识的情感需求,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个学生能积极主动的表现自我,从而促进课堂的民主化。

2、评价要倡导相互的平等关系,促进民主化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一般倡导师道尊严,不肯“放下架子”,“ 降格”待已,把自己放在“教书者”,而不是“学习者”的心理位置上,所以一般会采用教师评价学生的单方面评价方法,以致不能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保障不了课堂的民主化。

现代教育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的教育改革要求我们评价要体现相互的平等关系。课堂评价包括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样化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学生是课堂上采用最为普遍的种评价方式。学生每一次精彩表现,独特见解,教师给予发自内心的赏识评价将在教学中起到不可代的作用。但在评价学生时也应让学生参与评价,使评价成为双向甚至多向的活动。

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创设师生互评的问题情境,在教师评价学生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评价老师,允许学生针对教师的问题指出修正意见。正如魏书生喜欢对学生说的一句话那样:“我要向大家学习,同学们是我的老师”。让老师去掉教师的尊严与权威,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放在一个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上。例如在接新班或刚开学时,可让学生写一写数学教学建议书,或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数学老师,或“老师,我想对你说”等等让学生畅所欲言;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展示自己的方法,让学生来评价等等,师生之间平等的互评体系,培养了学生不惟师,不惟书,只惟实的求知精神和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从而营造了课堂的平等、民主的氛围。

生生互评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例如学生为了正确评价别人就在他人发言回答问题时特别认真倾听,评价时也会抓住要点,正确评价,同时可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

能力,从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学生之间的评价,能做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例如有学生对前一个回答表示有质疑,或自己补充或提出反驳意见,这样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从而学会了互相欣赏,互相帮助的新局面,课堂气氛活跃,保证了课堂民主化,从而营造了民主的课堂氛围。

自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反思。这种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态度、目的、方法等形成一种正确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做出正确评价,因为作为学习者本人,他对学习的自我感受比他人更贴切,从而提高自我监控能力。例如一节结束前可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存在什么问题?”;“学习了这节课后有什么感受?”或列出表格让学生自己说说这节课你能得到多少颗星星,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学生在自评过程中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民主化。

篇6:《魏书生的民主教育》的读后感

民主象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敞。

——题记

魏书生的教学成果令人叹服:他担任学校领导,他担任各种各样的社会职务,他一年有大半时间不在学校,但他却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后进生变成尖子生,把后进班变成优秀班,把普通学校变成重点学校„„

早已听说过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以上事迹。但我从来没有拜读过他的著作。原因有二:一是本人是一个不善于学习的人;二是我认为以上事迹是一个正常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是真能完成也是有许许多多的前提。

在近段时间内,在内(本人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困惑)外(学校下达的读书任务)“逼攻”下终于拿起了魏书生一本名著《魏书生与民主教育》进行研读。

魏书生的“民主教育”理念,犹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似乎也让我找到了能完成上面不可能完成任务的一点点线索。

魏书生能创造奇迹的根源在于“把学生变成老师”。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学生的职责是学习知识,教师的职责是教授知识,学校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精心地教导下,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已。然而,魏老师却走下讲台,把教书变成了学生自己的事,让学生亲自体验教学过程。

魏式课堂的突出特点是平等友好的氛围和近乎不教的教学过程。学习哪篇课文,用什么方法教,教师要和学生商量,本属于教师备课范围的教学内容,则被分解成各类知识点“承包”给不同的学生,由学生准备并交流解决,甚至于最具有权威性和保密性的测试、考试、判卷、评分等教学检测环节也完全透明化,全部由学生完成。一句话,凡是教师“份内”的事都“不负责任”地“推卸” 给了学生。这样毫不吝啬地把教师权力“下放”,颠覆了教师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姿态,其根源在于教师的学生主体观。教师把学生看作具有独立思想和能动性的个体,并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信任学生的自我教育。

这样的教学,其突出功能在于拉近了学生和知识的距离,有效地改变了知识在学生心目中遥不可及的形象,将它变得触手可及。尤其教学环节的亲身参与更让学生感觉到知识就在自己手中。而教师的鼓励和信任更让他们充满自信地大胆追逐知识,如此,学生角色则从被填塞的“鸭子”一跃变为在知识的天空翱翔的“雄鹰”。这一转变,伴随着深刻而强烈的心

理换位,蕴藏着极大的学习能量,它让学生感受到了自己学习的能动性和可能性,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而自己的学习能力又在此过程中得到肯定和强化,学习兴趣进一步高涨,这又促进了下一个学习过程,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由此,我们看到了学生自我学习和教育的惊人潜能。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不是“教”的成功,而是“学”的成功,其巧妙的教法开启了潜伏于学生体内的巨能,是教与学之间强大的互动作用的典型体现。

魏式教学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启示一: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树立“学生本位”思想,坚信学生自己是能教育好自己的。

篇7:《魏书生的民主教育》的读后感

静心阅读了《人民教育》“魏书生民主科学教育”专辑一书,再一次走近魏书生,再一次被他“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价值观打动,再一次为他30多年来雷打不动的献身教育的痴情而感动„„开卷有益,魏书生带给我的更多是探寻、品味和思考,回望自己为人师的心路历程和艰难跋涉,我深深体会到:要紧随教育改革的时代步伐,写就为师者的华章风采,收获为师者的幸福和快乐,必须坚持象魏书生那样做到知行合一,上下求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魏书生缔造了教育的神话,他是一位自主成长的教育家,他是中国最成功的班主任,他是万千中国人的偶像,他身上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他恪守“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他明白自己生命的意义、自己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为教育贡献自己,他准确定位了自己的人生并为之而践行努力。他常挂在口边的是

“我们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学会把平凡、实在的事情做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如诗如画、如舞如歌。在为自己、为亲人、为集体、为国家尽到责任的同时,每时每刻都享受到生存的快乐和幸福”。36多年来,他以自身的努力和探求,源源不竭的工作动力,坚持把人推向真、善、美的方向,他用自己的全部情和爱践行着“要让中华民族的人,每个人都释放出自己的能量”的人生追求,他努力做到了“让每一所学校在各自的基础上找到理想的发展路径”,他努力做到了“让教师在平凡的日子中,一点一滴地建构属于自己的快乐”,他努力做到了“尊重并信任每个学生,让学生均等地接受教育,实现学生素质的均衡发展”,为盘锦的教育开辟了一方净土,演绎了自己成功的故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魏书生的成功,更在于他敢干打破常规,勇于创新,上下求索。“他改革了‘注入式’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改革了现行统编语文教材体系,科学地确立了各学期的知识阶梯,创造了着重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新的教学法,按照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组织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之独立地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他不把学生简单地看作是受教育的对象,而是把学生放在主动位置上,与学生平等地讨论问题、研究问题形成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他推行

篇8:《魏书生的民主教育》的读后感

教师的良好品德情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有很强的感召力。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 还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教师要务实, 要把师德规范内化为自身内心的信念, 化为行为品质并时时处处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动。只有给予学生爱, 让学生感受到爱, 体会到被爱的快乐, 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

教师一个重要的劳动成果就是收获真挚的感情。人都是有感情的, 特别是学生时代培养的感情尤为真挚。师生的心与心的呼应就像你在群山之中得到的回声一样。教师对着学生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心你……”学生也会在心灵深处回应你: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心你…

前一段时间, 班级里很多孩子都感冒。我们班主任每天给学生量体温, 随时观察学生们的健康状况。教室里准备了感冒药, 学生一发热, 轻的, 我们给端水吃药, 重的, 我们得送他回家, 那段时间感觉真的很累。有一天中午, 我感觉自己发热, 我想自己大概也是感冒了, 就吃了两片药, 下午自习课的时候, 我感觉头昏昏的, 就趴在教室前面的讲桌上睡着了。当我醒来的时候, 看见学生们正在专心的做题, 就连平时好动的陈禹明也在问题, 他平时可是个大嗓门, 今天说话的声音很小, 我知道他是怕吵醒我, 而我的身上不知是谁在什么时候给我盖上了一件大衣, 我的身体和心都是暖暖的。

2 我知道关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更是

要信任学生, 在教学实践中就是要将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 让每个学生在起跑线上都有期望

孔子在很早就提出了快乐教学的思想, “知之者不如好之,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早在1854年就提出了“快乐教育”, 这些前人的教育思想我么也懂, 直到魏书生先生提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有主动才有快乐, 这才引领我们把快乐教学带入了教学实践。

魏书生先生从教学实践中一点点去播种快乐, 收获快乐。他主张颠覆传统的“师道尊严”扶正学生的主体地位, 他说“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 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

在教学中, 我们有些老师总是不敢放手, 不肯放手, 总是担心学生没有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凡事定要自己亲力亲为, 认为这样才是尽了一个教师应尽的义务, 这样才是对教师负责。实则不然, 细心观察, 我们不难发现, 生活中学生的潜能是很大的。

那一次, 我准备上一堂公开课, 主题是《我也追星》, 这是一节语文综合实践课, 课前需要同学们收集大量的资料。我们刘中也是一所镇级学校, 大部分学生的家庭也都是农民家庭, 没有网络这样便捷的条件, 有的甚至连报刊、杂志找起来都比较困难。怎么办?为了追求公开课的效果, 我自己从网络上下载了大量的资料以及图片, 然后到复印社打印了出来, 整整忙了两天。那天, 我把准备好的资料带到教室, 准备发给大家, 我先问了一句:“同学们, 老师让你们准备的资料准备好了吗?”原本以为会是一片沉默, 或是解释, 可是, 出乎我的意料, 同学们整齐的回答我:“准备了”。我走下去一看, 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份资料, 多的有三五份, 有的是明星档案、成长历程、新近新闻等等, 涉及的领域除了影视娱乐还有文化、政治、经济、体育等等。有些同学将目光投向了我们身边的“名人”, 有默默无闻的鞋匠、免费为村民修车的老张、连桥头守桥的老何夫妇也在其列。我将事先准备好的资料掩在书下, 心中暗喜, 自此, 我懂得了, 关爱我的学生更要信任我的学生。

3 作为老师, 我信任我的学生, 依靠我的学

生, 我不但不事事亲力亲为, 相反我还可以懒惰一点, 甚至承认自己的“无能”, 向学生求助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他们要学习的科目很多, 我身为班主任也只教他们一科语文。“术业有专功”, 对于其他的科目, 我是个“门外汉”, 我只能制其然, 不能志其所以然。那么如何协助其他任课教师, 督促学生们各门功课的学习呢?我将全班同学分成了七个小组, 每组有两名同学负责。然后把每天的自习时间分配给各科, 由学习委员安排每天的学习内容, 同学们自学后, 小组长进行测查, 我偶尔抽查, 时间长了, 同学们养成了自由又自主的学习习惯, 各科成绩也都均衡地提高了。

至于班级的建设, 包括班级小领导班子的成立、班级的布置、班规的制订, 这些我都是求助于班级同学给出好的建设性的意见。班级的事情我都是和他们商量着办, 尽量尊重采取他们的建议。魏书生先生说他的很多教育奇迹, 都是和学生们商量出来的, 确实是这样, 经过商量, 既使我了解了学生们的需要, 也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增强了学生们的主人翁责任感。知道学生们需要什么, 我才能投其所好, 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拿我们班级后面的竞技台的产生来说, 这就是我们小组长的创意。每个科目设置一个擂台, 每次小测试按成绩由高到低的产生擂主和第几楼的楼主, 下次考试, 其他同学可以进行攻擂。这样, 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在增长知识的同时, 也让他们体验到了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魏书生先生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不在学校和班级, 但是他班里的学生, 依然能有好的学习规律, 在考试中依然能够名列前茅。我们究其根源, 就是要探究魏书生先生在教育教学方法中的奇思妙想和高明之处。可当我们探索一番之后, 却又错愕的发现-这有什么啊?“这些谁都想得到, 这些谁都做得到啊”, 比如魏书生先生提出的“五个一”:a.每天做一分钟家务;b.每天写一分钟日记;c.每天挺胸抬头大踏步一分钟;d.每天唱一分钟军歌或校歌;e.每天一分钟记忆力或注意力竞赛。在我们学校七年级每节语文课之前都要背诵一遍古文, 每周安排一节语文课作为学生的读书时间等等, 这些事情我们都能做到, 也都在做, 长期坚持下去, 学生得到的就不仅是这几件事情了。就以每周的读书课为例, 读书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陶冶了情操, 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 培养了学生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们拿到一篇课文, 大部分仍较为流利的读出来, 少部分优等生能通过初步朗读,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口语表达和普通话水平也有明显的提高。

回顾以往的教学, 我只是扮演了一个传授师的角色, 将预先设计好的知识体系, 按照一定的结构和流程传授给我的学生,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们完全是按照我的思想和行动要求去做的, 没有发挥其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学习魏书生先生的民主教育思想, 我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都有所领悟和借鉴, 有所改变和体验。

教育是一门艺术, 育人成才是一种精雕细琢的艺术, 在工作中只有讲科学、讲创新、讲艺术, 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来。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将不断的学习、创新、反思、总结和完善, 进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魏书生民主教育.

篇9:民主在魏书生教学中的体现

师生关系是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则可以增强教育效果,促进教育工作。而民主则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越牢固。所以师生之间应建立民主的关系,这是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而要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的首要任务则是教师必须树立教学民主思想,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教与学之间绝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你服的关系而应该是互助的平等关系。魏书生在给青年教师留言签名时曾说过:“坚信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

要和同学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老师还必须关心,尊重学生。魏书生老师认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在平凡中,在小事中播种关心学生的感情,因为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必然会引起学生爱的反馈,学生感受的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对老师就更加热爱、更加亲近,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诲。 除了关心,教师还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老师与学生交心赢得学生尊重的基础。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体察每个学生的存在及其特点,宽以待人。实践证明,当每个学生感到被老师尊重、欣赏、接纳时,他就会全心全意的与老师配合,并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魏老师给学生出的日记题目重复最多的就是《尊人者,人尊之》,他说:“你尊重别人了便是尊重自己,便能的到别人的尊重,你帮助别人一定也能得到别人的帮助。”魏老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使班集体建起了良好的民主师生关系就为民主的决策和民主的教学课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民主的决策过程

魏书生事务繁忙,真正用于教学的时间很少,但他却能用这小部分时间把学教得很成功。有人问他有什么秘密武器时,他说他有两个字的长处:多和学生“商量”。魏老师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中写道:我发现自己的长处是善于商量,班级纪律不好,找班干部一商量,大家帮我想了许多办法。用这些办法维持纪律,班级秩序比以前好多了。我不会开主题班会,又和学生一起商量,大家帮我想出了提高班会质量的好办法。凭着商量的长处,我这个从没带过班的人居然使班集体有了极强的凝聚力。后来,离开农村,到工厂、又回到学校教书,当班主任,我一直记着自己这一点长处,并努力发展这一点长处。魏书生这里的“商量”便是他民主决策的过程。

魏老师的民主决策在实际工作中处处都能体现出来。魏老师带的班级的每项制度,每件比较大的事,在确定之前都要有一个商量的过程,大家分别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由集体举手或投票表决。譬如:作业究竟是自己根据实际确定还是由老师布置,单元或平时检测是进行还是不进行,作文是同学互批还是由教师批,这些问题他都和学生一起商量,请同学们讨论表决、确立怎么办,这样就避免了脱离学生实际的较大失误,同时又获得了学生热情自觉的支持。实践证明,学生对他们自己参与制定决策总是拥护并认真执行的。

正是由于有了前面教师的民主思想,和学生建立了民主的关系,决策也就很自然地采取商量和集体表决的民主方式。魏老师的民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在这个体系中,民主的课堂教学无疑则是重中之重。

三、民主的课堂教学

魏书生认为教学是双边活动。教课的过程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参与学,而且参与教,在教学中时时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学生参与进去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会好。

篇10:魏书生的科学民主管理班级的感想

在假期中看了魏书生科学发主的管理班级视频,我不仅感受到他对教育事业执着的激情、乐观的态度与坚韧的毅力,而且深深为他独特的民主与科学的教育管理思想所折服。我认为,这种以服务为核心的民主,科学的教育管理思想是魏书生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法宝,使每名学生都能成为班主任的助手,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魏书生民主、科学的教育管理思想对于搞好班级管理工作亦有重要的意义:

一、“管理就是服务”,这是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的核心

作为管理者树立服务意识,魏书生不论做教师,还是做校长、教育局长,总是把自己放在与学生、教师平等的地位,心甘情愿当“助手”,扎扎实实做服务。由于魏老师始终真诚地、不带任何功利地坚持为他人服务的原则,他就能在实践中发现学生、老师、下属工作学习中的具体困难,并与他们一道探索出解决的有效办法。这样,魏书生就真正赢得了群众的信赖、拥护、支持。他所教的学生不再把学习看成老师强加给自己的任务,而认为学习是个人份内的事,自觉性会大大增强;

二、建立良好的互助关系,这是魏书生民主管理的重要原则 魏书生自己首先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处理好,上级对下级,教师对班干部,要给足权力,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凡是学生能干的事,老师别干;老师能干的,教导主任不干;副校长能干的事,校长不干。这种做法是建立在上下级、师生之间充分信任的基础上, 这种关系一旦建立起来,势必能进一步使教职工群众身心得到解放,从而加强干群之间的凝聚力、向心力,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三、教育管理决策过程要多商量,这是魏书生民主管理思想的最大亮点

魏书生老师指出,我们是为别人服务的,是给老师、学生当助手的,不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让大家这样做,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决策过程要建

立在协商的基础上。这里,协商要取得成功,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领导者、决策者要具有民主的心态,要相信集体智慧,不能搞一言堂,不能有丝毫独断专行的思想苗头。其次,要动员全体教职工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参与民主协商,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经过协商形成的制度、规定,人人都要严格遵守执行,任何人,包括领导干部都没有凌驾于管理制度之上的特权。

四、建立计划立法系统,监督检查系统总结反馈系统,确保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是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的落脚点。

在魏书生老师看来,民主是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民主管理做得越好,就越为实现科学管理目标提供了充分保障,科学管理才是教育管理的最终目标。将科学管理目标落到实处,教育就能产生最大的效益。魏书生的教育科学管理包括计划立法、监督检查、总结反馈三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制约的系统。正是由于这样完善的计划、检查、反馈系统的建立与运行,魏老师就如长了三头六臂,面对复杂繁重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创造出令世人、同行欣羡、赞叹的业绩。

总之,魏书生民主、科学的教育管理思想既博大精深,又十分贴近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其思想精髓在于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只要我们坚持这个教育理念,认真学习魏书生、研究魏书生,像魏书生那样充分地尊重人、激励人、发展人,就一定能够在各自岗位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西王庄乡中心小学汛期安全报告下一篇:校长党员个人对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