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信都未来发展

2024-05-06

广西贺州信都未来发展(精选2篇)

篇1:广西贺州信都未来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贺州;因素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274-1

0 前言

随着工业化推进,资源和环境质量成为日益稀缺的自然资本。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趋势,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并打破了资源环境无价的传统观念。自2000年开始,我国也开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并颁布了一系列包括《循环经济促进法》在内的法律法规来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实践与发展。广西贺州属于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唯有加快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按照循环经济发展“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才能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有利时机快速发展,解决资源与发展、环境保护与破坏之间的矛盾。

1 贺州市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利因素

1.1 政策基础保障良好

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自治区成立了以副主席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专抓示范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并把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列为重点推进工作之一。此外,贺州市决心建成全国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的理念已写进全市各级各项规划中,要求规划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循环经济的理念,努力建成全国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

1.2 积极筹集资金,致力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贺州市各工业园区积极争取自治区、市、县(区)财政给予工业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支持。以旺高工业园区为例,到2009年底,已完成开发面积3.85平方公里,并完成“六通一平”(即通电、通水、通路、通排污、通网、通讯、平整土地)建设,建成了标准厂房5万多平方米、11万伏变电站和220千伏变电站、供水量2万t/d的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固定资产累计投入21.25亿元。

1.3 园区初成规模,易于延长产业链

贺州市工业园区发展注重规划布局,点面结合,呈组团式发展,功能定位突出。贺州市华润核心产业基地、信都工业园、西湾(平桂)工业区、旺高工业园等工业园区已初成规模,园区内企业集中,易于企业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也易于延长产业链,从而为贺州市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 贺州市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不利因素

2.1 物流业发展滞后,项目用地制约

虽然贺州实施了两轮六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东靠西连,南北贯通”的大交通格局即将形成,但物流业起步相对较晚,无系统管理的大型物流中心,道路运输结构性问题仍比较突出,这些制约了工业园区的发展。另外,由于贺州市长期以农业为主,能直接用于工业建设的土地储备少,新增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偏紧。随着贺州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建设用地量势必逐年递增。项目用地问题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2.2 产业规模小,投资融资难

贺州市生产总值较低,工业经济总量小,与发达地市和全区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在全市17107家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152家,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3.2%。另外,贺州是新设立的地级市,由于金融体制上的问题,融资渠道不顺,入驻贺州的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导致资金链脱节,直接影响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同时,多元资金投入建设工业园区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制约工业园区大规模建设,也制约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

2.3 资源环境制约,政策法规建设相对滞后

由于贺州多年来以资源开发型经济结构为主,产业中的小制造、小加工工业所占比重较大,粗放开发资源特征明显,浪费资源的情况比较严重,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如林地流转困难,石材资源开发利用率低。贺州市决心建设成为全国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将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但保障循环经济正常运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出台,政策不够配套,法规、标准滞后。

2.4 人才欠缺,技术落后,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基础较差

贺州市人才储备不足,管理型人才和高级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导致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得不到突破。贺州是西部欠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城市,工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环境负荷重,经济效益低。很多园区只是工业企业形式上的聚集,企业间没有构建产业链,可以构建产业链的企业由于地理位置、基础设施、技术、政策等方面的障碍没有实现产业链的循环,园区内的企业彼此独立经营、缺乏资源和能源在企业之间的有效流动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机制,整体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

3 展望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大前提下,基于贺州属于资源利用型大市这一实际情况,市委在《中共贺州市委员会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動贺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决定》(贺发[2010] 26号)中明确提出,“必须立足贺州属于后发展欠发达地区这一基本市情,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企业循环、产业循环、区域循环,打造生态、环保、绿色的循环经济品牌,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推进,走出一条具有贺州特色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之路”。另外,贺州还必须在资源开采、产品制造、资源回收、污染物排放等环节建立适合贺州市实际的循环经济环境价格体系,并通过环境价格的杠杆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延长产业链,建立贺州市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这样才能真正推动贺州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篇2:广西贺州信都未来发展

关键词:客家民歌;相似性;乐句;分节歌;变唱曲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9—0202—03

广西贺州客家民歌流传于桂东贺州境内的八步、公会、莲塘、桂岭、黄田、沙田等镇客家人聚居区。笔者曾分三次(共21天)深入这些乡镇进行田野调研,采集到贺州客家民歌共二十多首。

通过对收集到的贺州客家民歌进行音乐形态分析后发现,其曲体结构简单,主要有以下三种,即以一个乐段为基础的单乐段;或在一个乐段的基础上填上多段歌词反复演唱,形成分节歌或变化分节歌的曲体形式;又或者在一个乐段的基础上填上多段歌词对其进行变唱,形成变唱曲的曲体形式。乐段内的乐句与乐句间或是多段体结构歌曲中的乐段与乐段间的发展手法主要遵循的是相似性的原则,这样的发展手法约占收集到的贺州客家民歌的65%以上。下面是就其音乐发展手法进行的分析及推论的过程。

一、乐段内乐句间的相似性发展原则

分析贺州客家民歌单乐段内的相似性发展原则,包括了单乐段的客家民歌以及多乐段客家民歌中的单乐段两种情况,这些歌曲可分为两句类、三句类和四句类三种类型。因为多数的贺州客家民歌使用相似性的音乐发展手法,所以一首歌曲的各乐句听起来给人以相似之感,容易混淆。

(一)两句类乐段相似性发展原则

两句类相似型贺州客家民歌的相似之处在于:第二乐句部分使用第一乐句的音乐材料,从而形成与第一乐句相似的倾向;但从曲式结构上来说,因为第二乐句只是部分使用第一乐句的材料,乐句与乐句之间并没有完全相同,所以没有达到平行结构的条件。例如《鸡歌》1(见下图):

歌曲的第一乐句(第1~5小节)由三个乐节构成,各乐节的长短不一。第一乐节包括两个小节,前部分旋律围绕商音上下进行,后部分围绕羽音进行,并在乐节结尾部分出现了此曲的特性音调“”(简谱);第二乐节也包括两小节,整个乐节旋律围绕羽音进行,在乐节的结尾以歌曲的特性音调的变形“ ”结束;第三乐节也是围绕羽音进行,以羽音开始接着上行到宫音,然后逐渐下行回到羽音并以特性音调“””结束本乐节。

第二乐句(第6~10小节)包括两个乐节,第一乐节包括三个小节,前两个小节旋律围绕羽音上下旋转进行,第三小节完全由第一乐句的第一乐节衍变而来。而乐句第二乐节的结尾部分又是第一乐句第三乐节的后部分的变体。所以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在听觉上形成了相似的感觉。但由于它们的句幅长度不一,而且两乐句的前部分不相同,与平行结构又分别开来。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歌曲的每乐节尾部都有本歌曲的特性音调“”贯穿全曲,使音乐在听觉上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即每乐节都采取了“变头合尾”的方式来发展旋律。

(二)三句类乐段相似性发展手法

通过对三句类客家歌曲进行分析,发现它们绝大多数都以相似的方式联系各乐句旋律,各乐句的相似程度不一,有明显相似,也有隐约可见轮廓的。相似型三句类民歌与相似型的两句类民歌一样,后两个乐句部分使用了第一乐句的音乐材料,形成了三个乐句的关系是相似型的曲式框架结构。例如《难舍情》(见下图):

歌曲由一个吆喝性的拖腔(第1小节)开始,最后一个音自由延长。由此,形成类似于引子的句式,接着音乐进行到三个近似于平行的乐句,乐句的内部不可划分乐节,形成一气呵成的句式。

歌曲的第一乐句共8拍(第2~3小节),环绕商音进行,如此环绕进行了六拍以后下行到有一长波动音装饰的短暂的羽音,然后同度进行到两拍的长羽音结束本句,由此,乐句形成了高起平落的旋律线条。

第二乐句的句幅也是8拍(第4~5小节),前四拍基本采用第一乐句前四拍的节奏型,但音调有所改变,骨干音比第一乐句移高一度环绕角音模进进行,后四拍采用第一乐句后四拍的音乐材料,而且在乐句的结尾还保持了第一乐句的长波动音装饰羽音,乐句旋律线条也保持第一乐句的高起平落走向。综合这些因素,可见此乐句与第一乐句形成了相似的关系。

第三乐句(第6~7小节)与第一乐句的相似程度更大,乐句的前四拍无论是节奏型、旋律音调还是词曲结合方式等因素都与第一乐句的前四拍基本相同;后三拍大部分采用了第一乐句后四拍的音乐材料,节奏型也相同,只是比第一乐句压缩了一拍,其相似程度之大明显可见。

纵观这三个乐句,后两个乐句都采用了第一乐句的音乐材料,而且句幅长度相近,所以它们形成了相似性的内部曲式结构。

(三)四句类乐段相似性发展手法

相似性四句类民歌与相似型的两句、三句类民歌一样,其后面三个乐句部分采用第一乐句的音乐材料,或者是与第一乐句的节奏型相同,或者是各乐句的结音相同,或者是各乐句的前部分与第一乐句相同位置相似,又或者是乐句的后半部分与第一乐句相同位置相似,所有的这些因素使四个乐句构成了相似的曲式结构。例如《叮铛点》(见下图):

歌曲的第一乐句(第1行谱)为呈示句,乐句包含三个小节,第一小节的节奏型密集、均衡,旋律在羽、宫、商三音上环绕旋转呈小波浪型起伏进行。第二小节是一字配一音的舒展的两字拖腔。第三小节前两拍的歌词也是每字占半拍的时值,最后一个音配一字占两拍的时值,因此形成前密后疏的节奏型,音调从商、宫、羽三音波浪起伏进行,最后下行到羽音。由此可知第一乐句的音调是呈小波浪起伏进行,词曲结合方式是问字要音的一字占半拍或一字占两拍,从而形成先陈述后拖腔的曲调类型。

第二乐句(第2行谱)也包含三个小节,乐句的句幅与第一乐句大约相等,第一小节词曲结合方式与第一乐句的第一小节是一样的,也是一字占半拍的时值,旋律线条也是商、宫、羽三音呈小波浪起伏的问字要音的旋律发展走向,第二、第三小节完全采用了与第一乐句相同位置的音乐材料来发展音乐,由此,它与第一乐句构成了相似的关系。

第三乐句(第3行谱)包含四小节,第一小节的词曲结合方式(一字基本占半拍的时值一字一音发展旋律)、旋律线条走向(在羽、宫、商三音呈小波浪上下起伏进行)、节奏型都与第一乐句第一小节基本一样,后两小节也完全采用第一乐句后两小节的音乐材料,但是在乐句的第二小节引入了一个小节的吆喝性喊声,与第一乐句形成细微的对比,然而乐句的整体与第一乐句比较还是明显可见与它相似。

第四乐句(第4行谱)的句幅也与第二乐句一样有三个小节,乐句的第一小节采用第二小节的音乐材料(后三拍音乐材料与第三乐句相同位置一样),后两个小节也基本采用第二乐句后两小节的音乐材料,整体上它与第二乐句的相似程度非常大。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这首歌曲的相似规律是头似尾同,形成音乐发展的动力在于乐句的前部分。

二、乐段与乐段间的相似性发展原则

严格地说,贺州客家民歌的变唱曲与分节歌有很大的关系,它是一般分节歌衍变而来,亦即在填唱第二、第三……段歌词时,原母体旋律起了变化,当变化不是很大时,就形成了严格变唱曲(即变化分节歌);当变化较大时,就形成了自由变唱曲。

(一)严格变唱

贺州客家民歌中出现的严格变唱曲是一般分节歌的变体(即变化分节歌),即在填唱多段不同的歌词时,歌曲旋律稍有变化。从其变化的程度看,严格变唱曲的变化可大可小,伸缩自由。因为,其一,与歌者的审美情趣有关,有些歌者认为添加一些装饰润腔修饰旋律,或者节奏的长短稍有伸缩等可使音乐变得丰富些;其二,同一段旋律多次填词演唱,当歌者情绪高昂时,他的演唱加花就多些,当唱歌的情绪低落时,同一旋律再唱出来就晦暗无色,即各种装饰、加花就少些;其三,当对唱时,因为演唱的个体差异,而且民间歌曲一般无固定的记谱形式,对唱形式又决定了对唱的旋律要大体相同,才不致于牛头不对马嘴,所以这部分对唱的变化分节歌变化稍大。例如《鸡歌》2(见下图):

这是一首男女对唱歌曲,其基本结构是两句类的乐段,整体结构是属于变化稍大的严格变唱曲。歌曲按男、女、男、女……的顺序轮流对唱,因为男声和女声各属于同一人唱相同的旋律,所以男女声各记一遍。男声段为母体,它呈示了旋律的轮廊,乐段包含两个乐句。第一乐句(前3小节)可细分为两个乐节,第一乐节大约有四拍的长度,旋律围绕骨干音商、羽两音呈小波浪形上下波动进行,最后落于羽音结束本乐节;第二乐节节奏拉宽,并且在乐节的腰部有一大约两拍的商音配一字的拖腔,旋律以羽、商两音为骨干音,在羽、宫、商、角四音上下呈小波浪进行,最后落于两拍的羽音结束本乐句。第二乐句(第4~6小节)也可细分为两个乐节,第一乐节也大约占四拍的长度,旋律也是以商、羽两音为中心音,在羽、宫、商三音上下小波浪进行,最后也落于羽音结束本乐节,乐句的第二乐节完全由第一乐句第二乐节衍变而来,骨干音没有变,只是装饰音、旋律的加减花和节奏的细微变化。由此,两乐句是相似的关系。

女声段的变唱规律主要在保持骨干音的情况下对母体(男声段)进行变唱。它的第一乐句(第7~9小节)的第一乐节保持母体相同位置的高起低下的旋律走向框架和骨干音羽、宫、商三音上下旋转,结音相同。但与骨干音组合在一起的每一组音组都发生了变化,有的是加花变化,有的是减花变化,也有的是把原来拍子的骨干音打乱重新组合,这一乐节因为骨干音相同,结音一样,所以听觉上变化不大。第二乐节与母体相同位置旋律比较,无论是从谱面上还是听觉上感觉变化都很小,因为每一拍强位置上的骨干音都没变化,所以这一乐节是对母体相同位置基本对应的小变唱。

第二乐句(最后3小节)与第一乐句的变化方式基本一样,第一乐节旋律围绕商音在羽、宫、商三音上呈上下级进进行,最后落于商音结束本乐节,其旋律线条和乐节的结音都与母体乐段相同位置发生了变化,但是音区位置还是一样(保持在羽、宫、商三音)的,所以与母体乐段相同位置还是存在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第二乐节也是第一乐句第二乐节基本完全对应的小变唱。由此两乐段构成了严格变唱的关系。

(二)自由变唱

这类歌曲一般存在于对唱歌曲中,如前所介绍,当对唱歌曲各段变化比较大时,就突破了严格变唱的常规和原则,使结构内部更具即兴性和灵活性。变唱段内的各乐句在旋律、节拍节奏、句幅长短等方面起了变化,直至基本看不出母体的轮廓,但因为其调式、旋律色彩、装饰润腔的特点等还保持原来面貌,所以没有达到各段完全不同的通谱歌结构类型。如《十劝郎十劝妹》(见下图):

这首歌曲为男女对唱歌曲,女劝十劝,男劝十劝,每劝一劝内容为一个乐段,所以歌曲共有20段,因为男声和女声的各十劝乐段曲调变化很小,所以各男、女声只记了一遍谱。由此男声与女声段之间就就构成了介于严格变唱(变化分节歌)与通谱歌之间的自由变唱的音乐发展形式。女声乐段(第1~5小节)可分为三个乐句,第一以及第三乐句各包括两个乐节(每一小节为一乐节),第二乐句为一个一小节的乐句;男声段(第6~10小节)也可以这样划分,即男、女声乐段长度大约相同。其不同在于每乐句的旋律走向不一样。女声乐段第一乐句第一乐节是低起逐渐级进到高点,而男声段这一小节却是“高—低—高”的旋律发展框架;第二乐节男、女声乐段的音调发展大体可窥见高起平落的进行,却在节奏上发生对比,女声段在乐节一开始有个宽长的拖腔,男声段却都是短促的节奏进行;第二乐句男、女声乐段的音调基本相同,但节奏发生了变化,女声乐段的节奏短促,男声乐段在乐句的腰部有一个拖腔,与女声段形成较抒情的对比;第三乐句两男、女声乐段的节奏型大约保持不变,但音调有了较大的变化。

经过对男、女声两个乐段的每一乐句进行相互比较,就可发觉因为两个乐段各乐句变化较大,所以不属于严格变唱曲(变化分节歌),但又由于他们在某些地方的音调旋法走向或节奏型大体相同而隐约可见原母体轮廓,使其倾向于自由变唱(变化分节歌)而没有变化大到构成通谱歌的曲体结构类型。

三、结语

上一篇:大学律师事务实习自我鉴定下一篇:新课导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