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旅游业发展现状

2024-04-30

广西旅游业发展现状(精选6篇)

篇1:广西旅游业发展现状

广西旅游业现状

现如今,广西旅游业发展比较成熟,据广西旅游统计资料,2011年广西接待游客超1.6亿人次。2011年,广西旅游总收入1277.81亿元,同比增长34.09%;接待入境游客达302.79万人次,同比增长21.00%;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0.5亿美元,同比增长30.32%。为把广西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建设旅游强区的发展战略和旅游总收入尽快实现千亿元的发展目标,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使广西旅游业取得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去年广西旅游收入首次超过千亿元,预计达1190亿元,同比增长25%,广西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广西重点打造了桂林旅游龙头,桂林、南宁两大旅游集散中心,大桂林、北部湾、红水河流域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桂林山水、长寿养生、北部湾滨海休闲、刘三姐民族民俗文化四大旅游品牌以及桂林山水文化体验游、中越边关探秘游、北部湾休闲度假跨国游、广西少数民族风情游、世界长寿之乡休闲养生游、桂东祈福感恩游六大精品旅游线路产品体系,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2011年广西新增28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截至2011年底,广西国家A级旅游景区总数已达161家,其中4A级以上旅游景区75家,比上年增加2家,旅游发展驶入快车道。“A级景区不断增加,提升了广西旅游景区整体质量,优化了服务结构,扩大了广西旅游景区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对广西旅游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推动景区质量建设,广西成立了旅游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大幅提高对旅游业的整体投入,广西旅游发展资金从2009年的3000万元提高到2011年的8000万元;同时广西通过对旅游市场的专项整治,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提高游客满意度,并指导百色起义纪念馆创建国家5A级景区和东兰红色旅游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地处中国南疆的广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从桂林漓江、乐业天坑等自然景观,到少数民族文化、边境文化等人文景观,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同时广西旅游拥有优越的资源禀赋,以桂林山水为代表,兼有桂平西山、宁明山花园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31个省级风景区。风景区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为特色各不相同。根据各自资源特色,形成了以山水风光、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古迹为特色的桂北旅游区;以壮族文化、南亚热带滨海风光和边关旅游为特色的桂南旅游区;突出历史古迹、宗教文化、风景名胜和侨乡风貌的桂东旅游区;以长寿旅游和红色旅游为特色的桂西旅游区。

除此之外,广西还兼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广西与越南陆路接壤,与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文莱等国隔海相望,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地理中心位置,拥有延边沿海优势,是传统上中国沟通东南亚的桥头堡。在交通建设方面,广西拥有公路、铁路、水路、港口及100多条国内外航线,不仅是通向西南的大通道,还是连接中国—东盟的大通道。也正是因为如此便利的区位条件,广西与东盟的旅游合作成为各方的最优战略选择。

篇2:广西旅游业发展现状

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和《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特作以下决定。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建设为重要途径,创新机制,科学规划,扩大开放,整合资源,打造品牌,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我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破除旅游产业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坚持规划引领、政策推动,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科学发展、生态优先,以旅游产业促进“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坚持统筹兼顾、互促联动,带动旅游产业与相关行业全面融合发展。坚持扩大开放、合作交流,不断增强旅游产业发展动力和活力。坚持市场驱动、共赢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始终把游客满意和富民增收作为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发展目标

2015年,全区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000亿元,接待游客总人数突破3亿人次,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超过450万人次。新增4A级以上景区30个、四星级以上酒店50家,扶持100家营业收入超亿元旅游企业,“十二五”期间实现全社会累计旅游总投资3000亿元以上。旅游产品体系基本形成,旅游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旅游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多元化市场不断拓展,区域旅游合作不断深化,旅游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依法治旅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产业规模稳步壮大,旅游产业素质明显提升,旅游关联带动效益充分显现。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全面推进。

2020年,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基本建成,广西建成旅游强区,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二、主要任务

(四)打造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合力推进旅游胜地建设。将打造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作为我区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富民强桂的一项重要任务,举全区之力,将桂林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和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桂林市及自治区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工作职能,抓紧完善相关机构设置,拟定方案,编制规划,配套政策,明确职责,强化考核,积极主动开展相关工作,确保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主要任务有序推进。

加快实施品质旅游战略。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统筹协调,提升产业素质,推动产业融合,拓展产业功能,着力打造消费层次丰富、产品体系完整、服务水平一流、产品线路完善、市场秩序规范,能满足多样化现代需求,与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相符合的旅游精品和旅游品牌。加快山水观光、休闲度假、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红色经典、生态乡村、户外运动、浪漫婚典等八大系列旅游项目建设。重点打造一批旅游精品,培育一批旅游新产品,完善一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批旅游服务基地、特色旅游村镇和休闲养生度假基地。

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遵循大空间、大产业、大市场的要求,充分发挥桂林市在旅游项目开发、旅游宣传营销、旅游管理服务、旅游人才培育、旅游信息建设、旅游企业发展、旅游设施配套、旅游线路整合、旅游市场共享、旅游发展创新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和改革试验示范效应,加快全区旅游业跨越发展,带动全区旅游业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旅游产业整体素质和区域市场竞争力。全区各市突出各自旅游主题特色,积极为承接桂林旅游辐射和形成互动格局创造条件。

(五)完善旅游产业发展体系,全面推进旅游强区建设

——优化发展格局。全面构建“一个旅游龙头、两条旅游发展带、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四大旅游集散地”的旅游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即:以桂林为龙头,重点建设“桂林—柳州—来宾—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南北旅游发展带和“梧州、贺州—贵港、玉林—柳州、来宾—南宁—崇左、百色、河池”西江(东西)旅游发展带。推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加快与周边区域在资源开发、产品建设、线路联动、市场开拓、宣传营销、人才培养、开放交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共同构建大桂林国际旅游圈;加快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打造首府休闲、养生、娱乐、健身旅游圈,努力将北部湾建设成为开放度高、集聚力强、特色鲜明、服务一流、生态良好的中国—东盟旅游枢纽;以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为重点,依托自然环境、长寿生态、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等优势资源,将红水河流域打造成为以养生度假、生态休闲、文化体验为主体功能的国家生态旅游基地。建设南宁、桂林、梧州、北海四大旅游集散地。分期分批创建一批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市、区)。整合全区旅游资源共同打造广西旅游精品线路,形成发展合力。

打造旅游品牌。打造“天下风景,美在广西”广西整体形象品牌。培育桂林山水、滨海度假、长寿养生、边关揽胜、民族风情、红色福地等六大旅游品牌。加强旅游标准化体系和旅游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培育一批旅游基地品牌、旅游商品品牌和旅游服务品牌。实施乡村旅游品牌工程,建设一批旅游特色乡镇和特色乡村旅游区。

开发特色精品。以创建5A级景区为抓手,力促景区景点提档升级,打造一批有区域影响力的景区景点;加快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海涠洲岛旅游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龙象谷国际旅游度假区、中越国际旅游合作区等重点旅游区域和重大旅游项目的建设,培育多种旅游新业态,优化提升全区旅游产品结构。

提升公共服务。实施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强化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厕所、旅游停车场、旅游导向系统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旅游保险、旅游紧急救援、旅游安全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加快网络布局和工程推进,逐步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实施“智慧旅游”工程,大力提升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游客体验的智能化水平。

(六)促进旅游与文化的结合,增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 打造文化旅游精品。以旅游产业为平台,促进文化精品战略实施,深入挖掘我区丰富特色的山水、历史、民族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与时俱进,创作生产更多体现地域特色、反映时代精神、艺术水准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旅游精品,推动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向品牌化、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提高文化旅游品质,促进民族文化强区和旅游强区建设。

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坚持以文化为灵魂,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产业各环节和发展全过程,增强广西旅游的文化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强调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产品的有机结合,强化文化创意,提高附加值,开发系列特色旅游文化产品。加强自然文化遗产的申报、保护与开发,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加快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培育旅游文化节庆品牌、旅游文化演艺品牌、民族旅游文化娱乐品牌。加快丰富和提升城市夜间文化生活消费。建设一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地方特性、文化标识的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地。开发特色旅游文化餐饮。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文化休闲设施。推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民族特色文化符号方面的运用。

建设文化旅游基地。依托桂林、北海、柳州三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文化旅游中心城市。积极探索建立文化旅游实验区。培育一批文化厚重、个性突出、风情浓郁的文化旅游示范县、文化旅游名镇名村、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以及特色文化旅游街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寨。加快各级各类博物馆、艺术馆、文化馆、纪念馆、规划馆、科技馆以及演艺厅、影剧院、动漫园、科普园、教育基地的建设。形成覆盖城市、城郊、村镇的文化旅游基地。引入国内外品牌赛事、会展、文化演艺活动,建立国际性文化旅游交流基地。

发挥传播教育作用。整合全区宣传、文化、广电、出版等各方资源,积极宣传广西特色文化,让游客走进文化广西、体验广西文化,塑造广西旅游整体形象,提升广西文化软实力。大力开展文明旅游教育,努力引导国民文化旅游消费,规范公民旅游行为,促进提高游客文明水平。

(七)强化规划科学引导,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

强化旅游规划科学引导作用。加快编制体现现代产业发展方向、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各级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各类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使旅游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关行业规划以及上位旅游规划相衔接。编制和调整与旅游业相关的土地利用、城乡统筹、交通建设、环境保护、文化发展等各类专项规划须充分考虑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充分征求旅游主管部门意见,努力形成科学的产业配套体系、完善的产业空间布局、合理的产业发展结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强化旅游规划的法律权威性,建立健全旅游规划编制、论证、审批、执行、监督、检查的各项制度和工作机制,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加强规划科学引导,加大落实督查力度。

实施重点旅游项目带动战略。按照优化全区旅游协调发展格局等要求,在全区策划、筛选一批品牌价值高、主题特色浓、发展规模大、关联带动性强、建设条件具备的旅游项目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旅游项目表(2013-2017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大旅游项目表(2013-2015年)》,建立完善自治区统筹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工作机制,分期分批加快项目建设,并予以立项、审批、用地、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倾斜扶持。强力推进一批重点旅游景区景点、一批星级旅游酒店、一批休闲养生度假基地、一批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批特色旅游村镇以及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旅游综合体的建设。

(八)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优化配置旅游资源 壮大市场主体。优化旅游企业发展环境,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加快国有旅游企业改革创新步伐,增强发展动力、经营活力和竞争能力。充分发挥广西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整合和优化配置旅游资源的作用。鼓励全区企业投资旅游业。积极扶持有实力的民营经济和社会资本经营旅游业。引进境内外知名企业进入我区旅游市场。支持各种形式的旅游联合体和旅游联盟,着力培育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旅游企业集团。引导旅游市场主体的自主研发和商业创新。积极引导扶持中小旅游企业发展。优先扶持有实力、守诚信、业绩好的旅游企业发展。

拓宽融资渠道。搭建融资平台,积极开展银企对接,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增加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授信额度,放宽旅游企业享受中小企业贷款优惠政策的条件,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的旅游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加大融资性担保机构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担保力度。推动中小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业主实现小额融资。支持旅游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企业债券等融资工具,采取多种形式上市融资。鼓励引导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特别是境内外战略投资者、上市公司,开发旅游资源、兴建旅游项目、参股旅游企业,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社会各方采取项目特许权、运营权、旅游景区门票质押担保和收费权融资等方式,参与旅游项目开发。

(九)优化发展环境,夯实旅游产业发展基础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旅游业作为推动生态产业化的战略性先导产业积极培育和发展。依托广西山青水秀生态美的优势,发挥旅游业对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基础资源,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建设一批生态旅游示范区,强力推动“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和城乡风貌改造,继续实施“绿满八桂”工程,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依法保护和开发桂林漓江、北海银滩、巴马盘阳河等重要生态旅游资源,研究制定生态补偿政策。加强自然遗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湿地公园的有效保护与科学开发。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构建以航空、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干线公路、景区专用道路、内河航运为补充,互联互通、便捷进出的现代旅游综合交通体系。重点加强旅游景区与干线公路以及旅游景区之间连接的道路建设,强化重要交通节点和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旅游功能;加强高铁、机场、公路、航运、城市交通等多种交通连接的规划与建设,加快城市交通客运枢纽站场及重要旅游港口、码头建设,提高重点旅游县(市)的乡村客运站场等级;提升南宁、桂林等干线机场规模,加快全区支线机场、通用机场、通勤机场、水陆临时起降场、直升机起降场的建设步伐,积极开发国际航线、国内航线和区内航线,支持通用航空发展,构建以中心城市为枢纽、辐射全区的旅游空中交通网络;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营造安全、便捷、高效的口岸通关环境。

扩大开放合作。用好用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北部湾开放开发、沿海开放、边境开放和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等多重叠加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泛北部湾地区和大湄公河次区域为重点,深化与东盟国家的旅游开放与合作,推进环北部湾旅游圈、南宁—新加坡陆路跨国旅游通道和中越国际旅游合作区建设,把广西建成中国与东盟旅游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深化桂港、桂澳、桂台旅游合作与文化交流,引进优质资本和先进经验,通过资源整合、产品建设、线路开发、市场营销、客源互送、交通对接、人才交流、教育培训、信息共享、机制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多领域深化开放合作。深化泛珠三角区域更紧密旅游合作,积极对接海南国际旅游岛开放建设。办好桂林世界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和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推进北部湾海上航线、中越跨国自驾游、中国(广西)—东盟多语言旅游信息交换平台系统等一批重点旅游合作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广西旅游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加强旅游安全工作,完善旅游安全管理制度和联合监管机制。推进旅游安全保障信息化,建立健全旅游气象、地质灾害、生态环境等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和突发事件应急系统,增强灾害防范能力。依托公共安全体系和应急救援、公共医疗、卫生检疫防疫等构建旅游安全救助体系。努力营造一个监管到位、安全有序、服务快捷、诚信友善的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推动旅游人才队伍实现总量稳步增长、结构全面优化、竞争优势显著增强、使用效能明显提高,建立起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加强高等院校旅游学科建设,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优先将旅游专业列为特色专业予以扶持,积极推动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专升本”工作,完善广西旅游研究机构设置,强化专业智库作用。建立广西旅游人才小高地,加快建设中国—东盟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完善旅游人才交流引进和培养使用激励机制。

(十)发挥关联带动作用,促进富民强桂新跨越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扩大社会消费,拉动内需增长,提高服务业规模和比重,促进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全区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均衡发展;大力倡导健康旅游、文明旅游、绿色旅游,引导游客文明出行和业主诚信经营,促进现代文明,扩大开放交流,提高国民人口素质;以出入境旅游的提升发展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借助旅游宣传和服务窗口,提升对外美誉度,塑造良好形象,改善投资环境;深入挖掘和展示我区丰富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完善城镇旅游集散功能,加快城市休闲群及环城游憩带建设,促进城镇化跨越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强化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展旅游新领域,发展旅游新业态。积极构建旅游与农业、工业、建设、林业、水利、文化、海洋、地质、体育、商业、金融、科技、教育、房地产、交通、信息、环保、医药保健等相关产业行业融合发展大格局,扩大旅游消费市场,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构建旅游大产业,开发旅游大市场,推动旅游大发展。

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升社会就业吸纳能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拓展乡村养生度假、康体运动、生态休闲、异地旅居、农事体验、民俗节庆、自驾游基地等旅游新业态,积极开展乡村旅游区和农家乐质量等级评定以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特色旅游名镇名村、森林人家等创建工作,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重点抓好旅游扶贫工作,引导贫困地区群众参与景区景点以及乡村旅游的建设和运营,支持休闲农业、农家旅馆、特色餐饮、商品购物、民俗展演、食品加工、村镇客运等与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新一轮扶贫攻坚中加大对旅游扶贫产业的扶持力度和政策倾斜,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探索建立各级旅游扶贫试验区和试验基地。发挥对口扶贫潜能,引导发达地区的资金、人才、技术、产业、市场、企业向贫困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转移和输出。

(十一)坚持依法治旅和依法兴旅,促进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提升旅游发展品质,树立依法兴旅和依法治旅的理念,强化旅游法制机构建设,健全旅游执法队伍,充实旅游执法人员,建立公安、文化、物价、工商、旅游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大旅游执法和市场监管力度,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推进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各级各部门切实履行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所赋予的旅游保障、规范、促进等方面的职责和任务。

全面落实《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休闲时间,营造休闲环境,完善休闲设施,丰富休闲产品,改善休闲服务,不断促进国民旅游休闲的水平增长、规模扩大、体系完善和品质提升,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三、保障措施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旅游产业的组织领导,把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相关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充实和调整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重大问题和部署有关重大活动。各级党委、政府建立相应的领导协调机构。成立自治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领导小组。组建自治区旅游综合性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协调旅游相关行业和部门的旅游管理职能,提高旅游综合服务和管理水平。强化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旅游产业规划执行、项目开发、市场监管、服务供给、依法治旅等方面的职能作用。

(十三)加大政策扶持

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落实在财税、投融资、用地、产业融合、富民增收、生态补偿、项目推进、企业扶持、人力资源、国民休闲等方面的支撑性、扶持性、鼓励性、奖励性和引导性政策。同时,切实落实好国家和自治区关于西部大开发、北部湾开放开发、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旅游强区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对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给予政策倾斜和保障扶持,并切实抓好落实。

(十四)落实主体责任

各级人民政府是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推进主体和责任单位,整合资源,抓好落实,厘清责任,明确分工,切实将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龙头重点培育和积极扶持。建立各级重大旅游项目领导负责制,确保重大项目有序推进。自治区各部门将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作为本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制定计划,落实任务,主动参与,积极推进。自治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决定贯彻落实的综合协调,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十五)强化督查考核

建立健全督查和考核机制。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督查部门加强对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各级绩效部门将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各项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绩效考评体系,对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市、区)实行动态管理和差异化考核,重点考核生态环境建设、旅游核心竞争力及产业发展水平。建立完善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奖励激励机制。

自治区《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全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桂发〔2013〕9号),特制订如下政策。

一、财税政策

(一)2013年至2017年,加大自治区财政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力度,多渠道筹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其中2013年自治区财政安排4.2亿元,以后根据财力情况逐年增加。

(二)在财政部代我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时,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债券资金支持全区旅游业发展。其中2013年安排桂林市2亿元、北海市1亿元。

(三)各市、县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相应的扶持旅游业发展措施,根据财力情况和发展需要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或专项安排用于加快当地旅游业跨越发展的专项资金,不断加大扶持力度。

(四)2013年至2017年,自治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等旅游目的地以及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名镇、名村建设。

(五)对新创建国家5A级和4A级旅游景区实行奖励政策:对列入自治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计划、成立创建机构、制定创建方案并编制完成总体规划的单位补助100万元;对通过自治区国家A级景区评定委员会初评的创建5A级景区单位增加补助100万元;对通过国家A级景区评定委员会评定的5A级景区增加补助1000万元、4A级景区补助100万元。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维护及旅游宣传促销等。

(六)对新评定为五星级的酒店补助100万元;对与国际品牌酒店管理公司签定三年以上管理合同的酒店补助100万元;对新评定为五星级的休闲度假型酒店补助300万元。补助资金主要用于饭店设施设备更新、改造、维护以及市场宣传促销等。

(七)对新创建的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奖励100万元,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奖励50万元;五星级农家乐奖励20万元,四星级农家乐奖励10万元。

(五)、(六)、(七)条款规定的补助、奖励资金为一次性补助、奖励,从自治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各市、县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补助、奖励。

(八)大力支持和鼓励通用航空企业发展高端观光旅游,对其投放符合驻留我区机场过夜条件的飞机给予适当补贴。鼓励开展国际、地区航线航班旅游包机业务,对国内外企业、旅行社、个人采用包机模式运作国际、地区航线航班达10个往返航班以上(含10个)给予相应补助。补助资金分别从自治区、各市设立的航线培育专项资金中安排。

(九)自治区通过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项目时,对符合资金支持范畴的重点旅游市和特色旅游名县(市、区)相关项目予以倾斜支持。

(十)加大对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以旅游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把重点景区(投资规模达1亿元以上,景区资源等级达到四级以上)、通往3A级以上景区和四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的公路建设优先列入自治区和市县交通规划,交通部门与旅游部门及各设区市制定计划,按轻重缓急积极推进实施。各级人民政府加大景区及沿线的水、电、通信、排污、通往景区旅游道路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投入。

(十一)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享受西部鼓励类优惠的旅游企业,免征属于地方分享部分的企业所得税。

二、投融资政策

(十二)支持创新适合旅游业的信贷产品和贷款担保方式,对不同类型的旅游项目采用有针对性的信贷产品和相应的抵、质押担保方式。

(十三)改进旅游业的支付结算服务。扩大银行卡在全区旅游等相关行业的应用,开发满足旅游消费需要的金融产品,推进网银支付、手机支付等旅游支付电子化进程,扩大银行卡在旅游景区景点、酒店、餐饮、旅行社、旅游集散中心等各地旅游服务区域以及高速公路、汽车客运、铁路等旅游交通领域的受理范围。

(十四)推动旅游企业通过股票和债券市场融资推进改组改制和兼并重组,支持优质旅游资源和项目向重点旅游企业倾斜和整合。充分发挥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融资平台作用。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境内外上市,自治区财政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财政厅关于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企业上市若干意见的通知》(桂政办发〔2012〕305号)规定给予补助和奖励。支持优质旅游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十五)鼓励保险资金支持我区优质旅游项目和旅游企业,鼓励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积极介入新兴旅游业态,支持旅游企业通过产权置换、合作开发等形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多元资金支持旅游业发展,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境外资本投入旅游业,鼓励通过BOT、BLT等方式介入政府主导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银行业机构探索BOT项下民间资本各项权益的质押贷款业务。鼓励支持自治区各平台公司投资旅游业,做大做强广西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研究设立广西旅游产业发展基金。

(十六)稳固扩大旅游保险覆盖面。鼓励保险公司通过电子保单、网上投保和网上核保等灵活销售模式,促进扩大旅游保险覆盖面。根据自驾游、自由行、自助游、跨国游等新兴旅游特点,探索推出新型旅游保险产品。

三、土地政策

(十七)自治区优先保障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重大旅游项目用地需求,重点保障列入自治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的旅游项目用地。各级人民政府对重点旅游项目用地优先列入用地计划,统筹分类予以支持。

(十八)旅游景区以外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公共厕所、游客休憩站点、旅游停车场、景观绿化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可按划拨方式提供。

(十九)对旅游项目用地符合单独选址条件的可按单独选址项目报批用地;植物观赏园、农业观光园、森林公园、绿地水体等项目用地及其它旅游项目用地中,未改变原农用地用途和功能的,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可以不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在投资和绿化工作到位的条件下,对以出让方式取得旅游景区及附近荒山荒地使用权并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或旅游资源开发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期限为40年,期满后可以申请续期。

(二十)属自治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的,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占用耕地的(不含基本农田),其耕地开垦费按自治区耕地开垦费标准的下限收取;对占用25度以上涉及退耕还林的坡耕地进行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可暂不实行占补平衡。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各类旅游用地,可以依法转让、出租和抵押;以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租金可以按缴纳。

(二十一)外商投资旅游项目用地,确属必需的,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以采用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作价出资的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非公益性企事业单位经有关部门批准可利用存量房地产资源发展旅游业,并合理确定供应方式。

(二十二)规范发展高尔夫球场、大型主题公园等,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并依法办理用地手续的前提下,加强引导,合理布局。对使用荒山、荒坡、滩涂、废弃矿山、石漠化土地发展旅游业的,优先安排用地指标。

(二十三)充分利用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自主开发旅游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除外);在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明确的前提下,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承包人利用非耕农用地、林权、集体土地承包权,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以作价出资、投资入股、租赁方式与开发商合作开发旅游项目;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旅游项目,在不改变农用地性质的前提下,用地者可通过土地流转方式获得使用权。

(二十四)实施旅游产业用地差别化和精细化管理。支持重点旅游区域探索旅游产业用地新政策,在旅游项目用地报批、缴纳土地出让价款、国有土地使用权期限、农村土地流转等方面采取更加灵活政策。

四、产业融合政策

(二十五)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海洋、水利、地质、环保、气象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商务旅游、体育旅游、演艺旅游、休闲农业、工业旅游和康体旅游等。充分发挥文化在旅游业全面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大力培育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旅游工艺美术产品及休闲、登山、露营、探险、高尔夫等各类户外活动用品和宾馆饭店专用产品。大力发展旅游商品,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

(二十六)加强旅游与其他发展规划的衔接。旅游主管部门积极参与交通建设、土地利用、生态宜居等各行业规划的编制工作。交通、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环保、工业、农业、水利、林业、文化、体育、商务、会展等行业在编制规划时,需征求旅游主管部门的意见。

(二十七)加大资金整合支持力度,通过整合旅游、文化、工业、农业、城建等相关专项资金,拉动和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二十八)区直各有关部门应加强项目规划,在向国家申报项目和资金时,在符合资金申报条件的情况下,对与旅游相关的项目倾斜支持。

(二十九)自治区相关部门从规划、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对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以及重点旅游市和特色旅游名县(市、区)的支持力度,并协助相关单位向国家各部委争取加大对旅游发展的支持,探索开展竞猜型体育彩票,推动设立国家一类铁路口岸,促进发展低空飞行。

(三十)自治区各级新闻媒体将旅游宣传作为重要内容,广西日报、广西电台、广西电视台、广西新闻网等新闻单位开辟旅游专栏专版。各级各有关部门加大旅游宣传投入力度,在主要口岸(机场、车站等)、城市出入口和重要的公共场所设立旅游公益形象广告,在交通主干线设立主要旅游景点景区指示标志,并纳入相关市政建设规划。

五、旅游富民政策

(三十一)大力扶持发展乡村旅游。2013年至2017年,每年从自治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对符合规划及相关规定的乡村旅游项目,经认定后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工商、税务、卫生、环保、消防、公安等职能部门主动、快捷、优质地为乡村旅游区和农家乐经营户办理相关证照,有关证照费用从优,收费标准有上下限的,按下限收取。金融部门积极为乡村旅游经营户提供信贷服务,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授信额度,并给予利率优惠,及时提供小额贷款。对乡村旅游发展单位用电、用水按优惠价格执行。强化从业人员培训,鼓励乡村旅游经营业主组团经营。出台乡村旅游质量等级评定奖励办法,将创建星级乡村旅游区和星级农家乐纳入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名镇、名村评定考核体系。

(三十二)支持发展红色旅游。2013年至2017年,每年从自治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支持发展红色旅游。继续加大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深化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精品线路、重点教育基地建设,进一步挖掘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旅游产品体系。

(三十三)加大旅游产业扶贫力度。重点扶持贫困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结合重点旅游发展项目,引导当地群众参与景区景点建设和运营,支持与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在石漠化片区扶贫攻坚中加大对旅游产业扶持力度和政策倾斜。

六、配套扶持政策

(三十四)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规定,设立漓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在漓江游览船票中提取部分收入作为漓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来源,建立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确保漓江保护落到实处。探索建立北海银滩、巴马盘阳河等重点生态旅游资源保护补偿机制。

(三十五)对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前期工作完备的重大旅游项目列入自治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享受相关政策扶持。

(三十六)对旅游饭店按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电、用气、用水价格执行。新投资的景区景点项目,属于自治区、市、县(市、区)各级收入的行政性收费,减按50%收取。旅游企业排放污水达到国家或地方标准,并已进入城市污水管网的,且污水处理厂已经运行的,环保部门不再征收排污费。

(三十七)加快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建设。重点支持高等院校旅游学科建设。优先将旅游专业列为特色专业予以扶持。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鼓励集团化发展。积极推进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专升本”工作。完善广西旅游研究机构设置,强化专业智库作用。建立广西旅游人才小高地,加快建设中国—东盟旅游教育培训基地。积极培养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等级考试和资格认证工作。

(三十八)鼓励旅游企业、高等院校引进一批国内外旅游高端策划、经营管理等领军人才,在住房、工资、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相应待遇。

篇3:广西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理论支撑

(一) 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理论 (Growth Pole Theory) 最早是由法国经济学家F·佩罗克斯 (F·Perroux) 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增长不是在每个区域都以相同的速度增加, 在一定时期增长的势头往往集中于其主导经济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 而这些行业部门一般趋于向最佳区位聚集, 通常是区域的大中城市。因此这些大中城市往往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并通过扩散效应带动所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

增长极理论从理论上给旅游业优先发展提供了依据和支持, 旅游业作为旅游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通过其聚集和扩散作用, 将其关联带动作用扩展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地域空间。此外, 区域旅游的发展可以遵循增长极理论的发展模式, 以优先得到发展的地区来带动区域内其他地区的旅游发展, 实现增长点的扩散作用, 最终带来整个区域旅游的共同发展[3]。

(二) 点-轴结构模式

点轴结构模式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 由陆大道于1984年首先提出[4]。该理论认为“点”是各级中心地, 对区域发展具有带动作用;“轴”是一定方向上连结若干不同级别的中心地而形成的相对密集的人口和产业带。该理论模式在旅游研究中适用于旅游资源丰富、经济落后、中心城市数量少、不能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地区, 选择增长极 (点) 通过其极化效应, 吸收各种生产要素, 实现规模效益。在运用点轴模式规划旅游空间结构时, 应首先确定旅游区重点发展点和发展轴, 并利用重点发展轴将以“点”为中心的“面” (即各级旅游地系统) 空间网路化, 形成“点”、“轴”、“面”相结合的“板块旅游”空间结构体系[5]。

二、广西旅游产业空间结构格局

对于广西旅游业空间结构格局的分析, 本文采用旅游业集中度的绝对值指标[6]来进行衡量, 其结果通过公式 (1) 可得:

该公式中:I为旅游业集中度指数;ri为旅游收入居前3位地级市的旅游收入 (或入境旅游人数) ;R为全区旅游总收入 (或入境旅游总人数) 。旅游产业集中度绝对指数的值越大, 表示旅游业集中程度越高。产业集中程度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即一个区域旅游业发展初期, 由于条件限制, 只能集中在少数条件好的地区, 产业集中程度高一些是合理的;随着区域经济实力的整体加强, 发展条件的进一步改善, 产业布局就应该适当扩散展开, 产业集中度随之降低;当旅游业发展水平很高时, 地区旅游发展实现相对均衡, 产业集中程度进一步降低就是必然的[7]。

注:资料来源:《广西经济统计年鉴》2006年-2008年。为使排名更为客观公正, 本文选取的数据是广西各地级市2006-2008年三年的数据之和。

从表1、2可知, 广西旅游业集中度的绝对值指标为57.3%;入境旅游集中度的绝对值指标为77.6%。此外, 在入境国际游客的比例中桂林占全区的比例为64%, 由此可见广西旅游业集中程度已经相当高。

桂林作为广西旅游业的增长极, 通过其极化和扩散效应, 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 并且增强了广西旅游业的整体外部竞争力。但是, 桂林的辐射作用难以覆盖全区, 不能带动整个广西旅游业的发展。多年来, 广西旅游业的发展仍一直依赖于“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王牌景区, 同时把大部分投资投到桂林, 就像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效果很不好, 桂林兴全区兴, 桂林衰全区衰, 这样做的结果, 容易造成产品单一, 风险增大的危险[8]。另外由于极化效应的有限性, 如果继续强化桂林这个增长极, 使其带动整个广西旅游业的整体提升, 是不现实的。

广西是旅游资源大省, 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观光、度假、民俗风情、文物古迹资源遍布全区。但是据2006~2008年《广西经济统计年鉴》统计的数据显示, 广西很多地区的旅游业收入始终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区域结构的偏置, 造成了多数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这就制约了全区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因此, 广西的旅游整体竞争实力也只能处于中等地位。

三、提升广西旅游业发展的战略

在广西旅游业的发展中, 桂林作为区域旅游总体布局中重点发展的城市, 带动、促进了一定范围内其他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对整个广西的旅游经济总量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 随着桂林旅游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根据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进行分析, 桂林现在已经进入旅游地发展阶段中的成熟期[9,10]。

成熟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难免要走向衰退期, 如果没有新的地区刺激、代替它, 那么整个区域就有可能会走向衰退。针对目前广西旅游业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区域政策来优化旅游产业的布局应该是一个比较积极有效的途径。总的来说也就是通过优化桂林的旅游产品结构, 延长桂林作为突出增长极的繁荣期, 并以区内主要交通线为纽带使之成为旅游经济运行的功能轴线, 在各个轴线上培育新的次一级增长极, 再构建次一级发展轴线, 从而形成不同等级的增长极和发展轴体系, 最终形成“点为基础, 线为延伸, 网络发展, 面状繁荣”的广西旅游大系统。

(一) 优化桂林旅游产品结构

桂林一直是整个广西旅游业中的中流砥柱, 作为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桂林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地位, 所以在制定提升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战略时, 一定要继续发挥桂林作为旅游骨干的重要带动和示范作用。

目前桂林已具备较为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 成为广西旅游的客源集散、教育培训、文化艺术中心以及广西旅游形象宣传的窗口。然而, 虽然桂林旅游在全国发展较早, 发展势头较好, 但与其他一些旅游业发展较好的旅游城市如杭州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 同时又面临着不少新兴旅游城市的强力追赶。桂林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提升其在同类城市旅游业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对长期主打的山水旅游产品进行转型与升级。2009年国家颁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 桂林应充分抓住这一契机, 加速旅游产品乃至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优化旅游产品结构进一步增强自身竞争实力, 创造出更多的比较优势, 从而实现桂林旅游业新的飞跃。

(二) 培育新的增长极

要把广西旅游业做大做强不仅需要桂林这一成熟增长极的拉动, 同时也需要培育新的增长极来促进广西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运用区位熵理论, 以量化的方法对广西各地级市的旅游产业布局规模进行了分析, 并根据计算结果把广西各地级市的旅游发展情况划分为四个部分, 针对每一个阶段的发展现状提出了若干对策。

1. 广西各地级市旅游业区位商

区位熵 (Entropy index) 又称专门化率, 它由哈盖特 (P·Haggett) 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 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 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集中化程度, 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 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在产业结构研究中, 运用区位商指标可以分析区域优势产业的状况。区位熵大于1, 表示该行业为该地区的专业化部门, 在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地位, 数值越小说明在大区域同行业竞争中优势地位越不明显[11]。根据公式 (2) , 计算得到广西各地级市的旅游区位熵, 见表3。

式中:L.Q为研究区域的旅游区位商;ei为研究区域旅游业收入;e为研究区域GDP;Ei为广西旅游业收入;E为广西GDP。

2. 培育新的旅游增长极

本文根据区位熵的不同把广西地级市的旅游状况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广西全区的平均区位熵为0.87, 以此平均值为参照, 可以得出各个地级市区位熵比平均值高出的百分数 (P) , 见图1。

根据计算结果把区位熵高于平均值60%的地区 (即60%≦P<100%) 定为成熟期, 该地区为一级增长极;0

注:资料来源:《广西经济统计年鉴》2006年-2008年。数据根据2006年-2008年三年广西各地GDP总量及旅游业总收入计算得出。

从目前的发展基础看, 广西已经形成了一批旅游中心。它们具有比较齐全的旅游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相对便利的交通条件, 在旅游业开发中应增强这些城市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服务功能, 使之成为广西旅游开发的主要拉动者。同时还要大力寻找和培育新的增长点, 在旅游资源、城市设施、区位和交通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建设一批新的旅游城市和旅游业中心。

由表4可以看出, 以桂林-南宁-北海为增长极的一级点轴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目前应重点进行开发建设的是百色-梧州线形成的二级点轴体系, 随着一二级点轴体系的不断向横向延伸和密度的增大, 一个覆盖全省的旅游网络体系就会逐渐形成, 广西的旅游业总体布局框架就会初现端倪。由于在各个节点上每个城市都是相互依托相互影响, 所以在点轴串联的体系内, 城市的协作和优势互补就显得很重要, 所以各地要在旅游资源开发、市场营销上互相协作、密切配合, 共同开拓市场。此外, 要在市场导向下, 以政府为主导不断推出新的“卖点”, 通过合理组合把每个增长极的旅游精品连接在一起, 由此组成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 同时又形成小范围内的增长极, 大小互补, 内外结合, 最终形成不同地域单元内的多样增长点。

(二) 制定战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增长极理论对区域旅游的开发和布局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但是在应用增长极理论和点轴模式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问题:一是要注意旅游布局中点与点的项目内容组合及点的适度距离和旅游景观的差异性, 广西的山水景观比较突出, 但是也有众多文化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 所以在结合点轴模式的基础上还要在各个城市的关联度及其相互作用上下功夫;二是在应用该理论进行战略布局和资源开发的时候不能一哄而上, 要有批次有梯度的逐步进行建设;三是旅游项目建设与城市建设应相互协调, 旅游景观主体项目与城市的结合, 将会给城市经济带来强烈的促进作用, 会使城市产业构成形成乘数效应, 进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12]。

四、结语

由于旅游业能对本地区产生巨大的经济带动作用, 全国很多省区都把旅游业作为本省的支柱产业进行优先发展, 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增长极理论和点轴模式的有效性与实用性使得其备受青睐。然而, 传统的增长极和点轴发展模式只是建立定性的评价体系, 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所以建立一套定量的评价体系并用之对区域旅游发展进行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通过对广西近几年旅游业数据情况的实证分析, 建立了一套点轴发展模式的量化评价体系, 并从区域全局出发, 对全区的旅游业发展的制定做了初步探讨。然而, 由于旅游发展所涉及的因素比较多, 在对区域旅游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的时候还需要从产业要素 (资源禀赋、资金要素、智力要素) 、产业机构 (行业结构、市场结构、消费结构) 、产业关联度 (与工业关联度、与农业关联度、与第三产业关联度) 等相关产业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分析。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和拓展。

参考文献

[1]胡绿俊, 胡希军.提升广西在全国旅游市场中优势的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 2010, (1) .

[2][2010-11-25]http://www.cntour2.com/viewnews/2010/4/15/0415132159.html.

[3]吴必虎.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0.

[4]陆大道.2000年我国工业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J.]地理科学, 1986, 6 (2) .

[5]汪德根, 陆林, 陈田, 刘昌雪.基于点-轴理论的旅游地系统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以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区为例[J.]经济地理, 2005, 25 (6) .

[6]赵现红.基于点轴发展模式的陕西旅游业发展研究[J.]2006, 36 (6) .

[7]刘再兴.中国区域经济:数量分析与对比研究[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1993.

[8]陈俊伟.论广西旅游业的新增长极[J.]旅游学刊, 2000, (2) .

[9]覃江华, 蔡平.延长桂林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对策[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 4) .

[10]覃江华.桂林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界定[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16 (4) .[11.]http://wenku.baidu.com/view/57215ad63186bceb19e8bbe0.html[EB/OL.]2010-11-28.

篇4:广西旅游业发展现状

关键词:广西;旅游业;SWOT;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22-0021-02

1广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业在广西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广西按照“一个旅游龙头、两条黄金旅游带、两大旅游集散中心、五大旅游特色、六大旅游品牌、八大旅游区、十条精品旅游线路”的总体旅游框架发展,来桂旅游人数稳步提升。据统计,2008年广西旅游总收入达533.7亿元,占广西GDP的7.5%,国内旅游人数9687.41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201.02万人次。2009年是广西全面启动建设过千亿元旅游产业的第一年,预期目标为接待入境旅游者207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36亿美元,国内游客人数1.0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85亿元,旅游总收入630亿元,同比增长18.0%。力争到2010年,广西全区旅游总收入达6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同期全区GDP的10%左右。

2广西旅游业的SWOT分析

2.1广西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①区域地缘优势。广西地处祖国南疆,东连广东省、香港、澳门,西靠云南省,东北紧邻湖南省,南邻北部湾,遥望海南省,大陆海岸线1595km,西南与越南民主共和国接壤,陆地边境线1020km。是我国西南、中南地区与东南亚的重要陆地通道和海上通道,并通过中南半岛进入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具有出入境便捷的地缘优势。

②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优势。广西地处亚热带低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丰富的雨水为广西的地表水景观和地下水景观资源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证。其次,广西独具内陆省份欠缺的海上水域风光资源。再次,广西总体受工业和生活污染的程度较轻,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③水域景观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完美结合。广西各风景河段两岸均发育奇峰怪石,并有良好的植被,与碧水、蓝天、飞禽、渔夫、古寺等组成一幅幅迷人的山水画,如漓江、南流江河段……在众多河流旁的山上常有古寺、古树,并有清泉相伴。瀑布、绝壁、怪石、古树有机结合,湖泊、青山、碧水、奇花异草构成美丽画卷,再加上人工建筑的亭台楼阁等旅游设施,和谐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了无数游人前往休闲度假。

2.2广西旅游业的劣势

①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不合理。首先,广西的旅游业区域布局不和理,具体表现在桂林市一枝独秀,接待海外游客和旅游创汇均占全区的80%左右。而在产品结构上,旅游产品结构单调、资源老化、吸引力不高。以喀斯特山水地貌景观为主体的观光旅游项目无法提供多样的旅游消费、满足各类游客的需求,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滞留时间(人均停留时间仅为1.43t)和重游度。

②旅游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近两年来旅游黄金周暴露出来的行路难、住宿难、游览难等问题,实际上是基础设施短缺所造成的。这主要表现在:

旅游交通运输不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国内航线尚未形成联网运输;区内尚无旅游专列,公路技术等级偏低;尚未形成省内环线旅游通道;区内景区(点)之间交通方式单一(仅以公路为主),而水运和海运均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旅游涉外饭店、旅行社的数量、档次、功能比例失衡。目前我区拥有星级饭店384家,但高档饭店不多,且集中在桂林和南宁。饭店硬件中的设计、装潢、设备及配套设施,转件中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能满足客人的需要。

旅游购物设施不完善。除桂林市旅游商品市场规模较大外,其他地方没有像样的旅游购物设施。

③各地缺乏互助协作的观念。各地发展旅游产业缺乏联合、互动发展的观念,缺乏“大区域,大旅游”协作经营和宣传促销的观念。如广西某县的岩溶山水景观非常丰富,原本可以创建一个国家级甚至世界级地质公园,但这些景点分别被几个私人老板把持,各干各的,无法合作,直接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④旅游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没有培育出旅游精品和标志性的王牌产品,缺乏推陈出新以及针对不同年龄结构、收入结构、文化结构的创新产品,品牌意识和精品意识不足。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只有桂林漓江、兴安乐满地这样中国一流的产品才称得上具有国际竞争力。

2.3广西旅游业的机会

①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西部大开发。广西享有很多国家给予的政策上的优惠。如国家经济发展向中西部倾斜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政策、扶贫开发政策、沿海开发政策、边境开发政策等。此外,广西纳入西部大开发的范畴,国家旅游局已确定21世纪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旅游业的方针,这为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千载难逢的机会。

②“三农”问题的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进一步解决使得农业结构得到调整,农业生产率提高,农民闲暇时间增加。近年来农村交通条件的逐步改善(公路下乡),交通畅通。农民旅游在今后的旅游经济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③中国入世和2008北京奥运会。旅游业是天然开放型行业,加入WTO,有利于优化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建立更加符合国际规则的运营机制、扩大广西入境旅游市场,增加国际客源。此外,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全国旅游业的国际客源量增大,广西也受到了辐射效益。

④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是中国通往东盟的桥头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特别是每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在南宁召开,为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4广西旅游业的威胁

①景区污染和破坏性开发。在各个旅游景点,可以看到游客留下的垃圾大量堆积,造成环境污染。一些地区过分追求眼前利益,使自然景物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桂林象鼻山背脊上的高级住宅小区、漓江兴坪码头的宾馆建筑、漓江边上的希望小学、阳朔糖厂、福利采石场等,都是漓江风景带上的败笔,使景观得完整性与完美性受到难以恢复的破坏,降低了漓江景观带的使用潜质。②区域竞争和国外同行挑战。广西的喀斯特地貌和民族风情资源与周边云南、贵州相似,滨海资源与海南、广东相同,旅游客源市场相近,区域竞争激烈。其次,国内兄弟省份旅行社的“做大做强”对广西旅游企业也是很大的威胁。再次,国外同行先进的管理、高新的科技、优质的服务、雄厚的资金、气吞山河的战略也给广西的旅游带来了严重的挑战。③各种不可抗力因素的存在。旅游业是脆弱的行业,抵抗不可抗力因素的能力较弱,对国内外形势和安全因素依赖性很强。如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禽流感、雪灾和汶川大地震,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都使广西旅游业遭受了重大的打击,大部分景点和宾馆在几个月内经营惨淡。

3广西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根据模型分析,广西旅游业的发展优势明显,但不利因素也同时存在。要做大做强广西旅游业,必须发挥优势,因势利导,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要把握内外部环境的动态关系,及时调整发展战略。

3.1景区治理战略

①实施交通大网络。旅游开发,交通先行。应尽快打通省级公路和区内的二级公路,努力完善区域旅游合作环境与交通条件;加快建设广西通往越南,走向东盟各国的国际公路;开通至国内主要城市和广西重要客源地、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航线;增开旅游专列。②解决基础设施问题。加强市政公用设施、信息网络平台、旅游安全保障、大型商贸物流设施、会展商务设施、接待服务设施等。建立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和旅游商品批发市场,重点旅游市县和旅游区设旅游购物中心和特色旅游商业街;建立全区旅游商品批发市场销售网络体系,促进旅游产品流通。③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强旅游人才队伍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培养高层次和短缺人才为重点,把吸引、培养和用好人才作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使各类人才供给在数量、素质和结构等方面适应区域旅游竞争、国内旅游竞争和国际旅游竞争的需要。

3.2区域联动战略

没有规模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发展优势才能形成可持续的竞争力。要切实加大部门联动和区域合作力度,走资源共享、效益共赢的道路。政府部门应科学管理,对区内各旅游企业加以正确引导,加强互助合作;大力推进企业改革进程,组建新的企业集团,优化企业结构。此外,应该注意与周边地区和东盟的合作,充分发挥广西桥头堡的作用。

3.3产品营销战略

①抓好旅游教育,提高文化素质。让每一个广西人都树立“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意识。让每个游客在广西都能感受到广西人民的文明和友好,达到间接营销的目的。②利用好东盟博览会的机遇。应充分利用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召开的机遇,进一步扩大广西旅游业的对外开放,通过博览会把广西推荐给国外游客。③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旅游部门要制定科学详细的营销方案,敢于走出去。如积极参加旅游洽谈会和旅游交易会等。同时还要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善于利用现代化通讯和网络手段,如电子商务,实现低成本高收入的营销模式。

3.4特色品牌战略

任何现代人工的摸拟,都只能是赝品,都不具备高档次的旅游资源价值。所以,广西应该开创自己独特的品牌。为此,应该注意一下两点。

①旅游资源和产品的整合。形成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有强烈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精品旅游区和旅游线。②调整和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和游览方式。首先应拓展消费层面,实现广西旅游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发展。其次,应着力改造提高现有的山水景观项目内涵,挖掘民族风情文化,开发一批生态型、独具特色的民族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1] 叶贾宏.旅游规划的SWOT战略分析法探讨[J].湖南财经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

[2]伍少金.广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学术论坛,2005,(10).

[3]丰江红,傅中平,严哲.广西水域风光资源特征、评价、及开发建议[J].资源论坛,2006,(10).

篇5:广西旅游业发展现状

略对策研究

摘要:研究与分析广西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探求科学发展模式,对广西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试着运用管理科学的“SW0T”模型,对广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力求从整体上把握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态势,根据分析结果,得出一些有益的发展政策意见。关键词:广西;旅游业;SWOT;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22-0021-02

1广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业在广西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广西按照“一个旅游龙头、两条黄金旅游带、两大旅游集散中心、五大旅游特色、六大旅游品牌、八大旅游区、十条精品旅游线路”的总体旅游框架发展,来桂旅游人数稳步提升。据统计,2008年广西旅游总收入达533.7亿元,占广西GDP的7.5%,国内旅游人数9687.41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201.02万人次。2009年是广西全面启动建设过千亿元旅游产业的第一年,预期目标为接待入境旅游者207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36亿美元,国内游客人数1.0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85亿元,旅游总收入630亿元,同比增长18.0%。力争到2010年,广西全区旅游总收入达6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同期全区GDP的10%左右。

2广西旅游业的SWOT分析

2.1广西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①区域地缘优势。广西地处祖国南疆,东连广东省、香港、澳门,西靠云南省,东北紧邻湖南省,南邻北部湾,遥望海南省,大陆海岸线1595km,西南与越南民主共和国接壤,陆地边境线1020km。是我国西南、中南地区与东南亚的重要陆地通道和海上通道,并通过中南半岛进入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具有出入境便捷的地缘优势。

②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优势。广西地处亚热带低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

候区域,丰富的雨水为广西的地表水景观和地下水景观资源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证。其次,广西独具内陆省份欠缺的海上水域风光资源。再次,广西总体受工业和生活污染的程度较轻,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③水域景观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完美结合。广西各风景河段两岸均发育奇峰怪石,并有良好的植被,与碧水、蓝天、飞禽、渔夫、古寺等组成一幅幅迷人的山水画,如漓江、南流江河段„„在众多河流旁的山上常有古寺、古树,并有清泉相伴。瀑布、绝壁、怪石、古树<优麦电子商务论文>有机结合,湖泊、青山、碧水、奇花异草构成美丽画卷,再加上人工建筑的亭台楼阁等旅游设施,和谐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了无数游人前往休闲度假。

2.2广西旅游业的劣势

①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不合理。首先,广西的旅游业区域布局不和理,具体表现在桂林市一枝独秀,接待海外游客和旅游创汇均占全区的80%左右。而在产品结构上,旅游产品结构单调、资源老化、吸引力不高。以喀斯特山水地貌景观为主体的观光旅游项目无法提供多样的旅游消费、满足各类游客的需求,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滞留时间(人均停留时间仅为1.43t)和重游度。

②旅游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近两年来旅游黄金周暴露出来的行路难、住宿难、游览难等问题,实际上是基础设施短缺所造成的。这主要表现在:

旅游交通运输不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国内航线尚未形成联网运输;区内尚无旅游专列,公路技术等级偏低;尚未形成省内环线旅游通道;区内景区(点)之间交通方式单一(仅以公路为主),而水运和海运均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旅游涉外饭店、旅行社的数量、档次、功能比例失衡。目前我区拥有星级饭店384家,但高档饭店不多,且集中在桂林和南宁。饭店硬件中的设计、装潢、设备及配套设施,转件中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能满足客人的需要。

旅游购物设施不完善。除桂林市旅游商品市场规模较大外,其他地方没有像样的旅游购物设施。

③各地缺乏互助协作的观念。各地发展旅游产业缺乏联合、互动发展的观念,缺乏“大区域,大旅游”协作经营和宣传促销的观念。如广西某县的岩溶山水景观非常丰富,原本可以创建一个国家级甚至世界级地质公园,但这些景点分别被几个私人老板把持,各干各的,无法合作,直接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④旅游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没有培育出旅游精品和标志性的王牌产品,缺乏推陈出新以及针对不同年龄结构、收入结构、文化结构的创新产品,品牌意识和精品意识不足。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只有桂林漓江、兴安乐满地这样中国一流的产品才称得上具有国际竞争力。

2.3广西旅游业的机会

①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西部大开发。广西享有很多国家给予的政策上的优惠。如国家经济发展向中西部倾斜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政策、扶贫开发政策、沿海开发政策、边境开发政策等。此外,广西纳入西部大开发的范畴,国家旅游局已确定21世纪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旅游业的方针,这为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千载难逢的机会。②“三农”问题的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进一步解决使得农业结构得到调整,农业生产率提高,农民闲暇时间增加。近年来农村交通条件的逐步改善(公路下乡),交通畅通。农民旅游在今后的旅游经济中将发挥重要作用。③中国入世和2008北京奥运会。

旅游业是天然开放型行业,加入WTO,有利于优化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建立更加符合国际规则的运营机制、扩大广西入境旅游市场,增加国际客源。此外,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全国旅游业的国际客源量增大,广西也受到了辐射效益。

④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是中国通往东盟的桥头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特别是每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在南宁召开,为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4广西旅游业的威胁

①景区污染和破坏性开发。在各个旅游景点,可以看到游客留下的垃圾大量堆积,造成环境污染。一些地区过分追求眼前利益,使自然景物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桂林象鼻山背脊上的高级住宅小区、漓江兴坪码头的宾馆建筑、漓江边上的希望小学、阳朔糖厂、福利采石场等,都是漓江风景带上的败笔,使景观得完整性与完美性受到难以恢复的破坏,降低了漓江景观带的使用潜质。②区域竞争和国外同行挑战。广西的喀斯特地貌和民族风情资源与周边云南、贵州相似,滨海资源与海南、广东相同,旅游客源市场相近,区域竞争激烈。其次,国内兄弟省份旅行社的“做大做强”对广西旅游企业也是很大的威胁。再次,国外同行先进的管理、高新的科技、优质的服务、雄厚的资金、气吞山河的战略也给广西的旅游带来了严重的挑战。③各种不可抗力因素的存在。旅游业是脆弱的行业,抵抗不可抗力因素的能力较弱,对国内外形势和安全因素依赖性很强。如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禽流感、雪灾和汶川大地震,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都使广西旅游业遭受了重大的打击,大部分景点和宾馆在几个月内经营惨淡。

3广西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根据模型分析,广西旅游业的发展优势明显,但不利因素也同时存在。要做大做强广西旅游业,必须发挥优势,因势利导,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要把握内外部环境的动态关系,及时调整发展战略。

3.1景区治理战略

①实施交通大网络。旅游开发,交通先行。应尽快打通省级公路和区内的二级公路,努力完善区域旅游合作环境与交通条件;加快建设广西通往越南,走向东盟各国的国际公路;开通至国内主要城市和广西重要客源地、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航线;增开旅游专列。②解决基础设施问题。加强市政公用设施、信息网络平台、旅<优麦电子商务论文>游安全保障、大型商贸物流设施、会展商务设施、接待服务设施等。建立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和旅游商品批发市场,重点旅游市县和旅游区设旅游购物中心和特色旅游商业街;建立全区旅游商品批发市场销售网络体系,促进旅游产品流通。③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强旅游人才队伍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培养高层次和短缺人才为重点,把吸引、培养和用好人才作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使各类人才供给在数量、素质和结构等方面适应区域旅游竞争、国内旅游竞争和国际旅游竞争的需要。

3.2区域联动战略

没有规模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发展优势才能形成可持续的竞争力。要切实加大部门联动和区域合作力度,走资源共享、效益共赢的道路。政府部门应科学管理,对区内各旅游企业加以正确引导,加强互助合作;大力推进企业改革进程,组建新的企业集团,优化企业结构。此外,应该注意与周边地区和东盟的合作,充分发挥广西桥头堡的作用。

3.3产品营销战略

①抓好旅游教育,提高文化素质。让每一个广西人都树立“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意识。让每个游客在广西都能感受到广西人民的文明和友好,达到间接营销的目的。②利用好东盟博览会的机遇。应充分利用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召开的机遇,进一步扩大广西旅游业的对外开放,通过博览会把广西推荐给国外游客。③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旅游部门要制定科学详细的营销方案,敢于走出去。如积极参加旅游洽谈会和旅游交易会等。同时还要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善于利用现代化通讯和网络手段,如电子商务,实现低成本高收入的营销模式。

3.4特色品牌战略

任何现代人工的摸拟,都只能是赝品,都不具备高档次的旅游资源价值。所以,广西应该开创自己独特的品牌。为此,应该注意一下两点。

篇6:广西旅游业发展现状

学 院 旅游学院 年 级 2008级 学科专业 旅游管理

论文题目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以广西巴马县为例 学位级别 学 士 开题日期 2012年3月05日

二ο一二年三月制表 论文选题的依据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乡村旅游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乡村旅游已在发达国家形成新的产业,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我国的乡村旅游则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并在90年代迅速发展。在经过了98“华夏城乡游”和2006年的“中国乡村旅游年”之后,各地旅游管理部门和企业将“旅游业促进新农村建设”作为本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城市居民也在回归大自然的召唤下,产生了返璞归真、放松身心、考察生态、增长阅历、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愿望,乡村旅游作为人们回归大自然的一种主要生态旅游形式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自1991年,位于广西西北部的巴马瑶族自治县县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认定为世界长寿之乡。的一种旅游方式。

郭焕成(2004年)的定义是: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生产经营形态、民俗文化风情、农耕文化和农舍村落等资源,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健身、娱乐、购物和度假等的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活动。1.2.2巴马县乡村旅游理论研究的发展

由于巴马县的旅游业尚属于发展初期,其相关的理论研究相对于其他著名旅游景区而言,是比较少的,而且已有的理论成果多是从生态旅游和长寿旅游者两个角度得来的。从乡村旅游的角度去研究巴马县的旅游业的相关文献现阶段还是相对较少的。潘顺安,张 艾,张伟强(2011年),通过实地调研,对巴马县长寿旅游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设旅游污染处理系统、加强村级社区组织建设、加强社会管理、保护长寿老人平静生活权利等实现风景区长寿旅游健康发展的策略措施。

谢平芳(2011年)从生态旅游的角度分析巴马县的旅游市场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提出巴马生态旅游市场的定位及巴马生态旅游市场网络营销策略。

滕腾(2011年)分析了巴马乡村养生旅游的特征,突出显示其长寿特征,并以此为基准提出提出了巴马乡村养生旅游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刘亚萍,廖梓伶(2011年)则是从技术角度出发,对巴马盘阳河沿岸的旅游承载力测算与承载指数评价实证研究,得出巴马沿岸的环境承载限度和现状,并据此提出相对应的实质性建议,以保障巴马的长寿资源能永续利用,从而促进巴马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2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2.1 研究目标

本文将从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以及旅游业对巴马县的国民经济贡献出发,目的在于通过理论分析及实地访谈举证,了解广西巴马县旅游的现状,再根据相关理论,采用swot对比分析其与其他典型乡村旅游地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提出其今后的发展建议,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2.2 研究方法

根据本研究的目标和研究内容的需要,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swot分析法。

(1)文献研究法。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了解已经取得的研究进展,根据相关理论结合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为实地调查的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2)访谈法。本文的访谈主要是通过小规模的个别访谈,访谈当地相关的旅游部门和旅游从业者,使本研究的各种问题更实际化。

(3)swot分析法。对当地实地调查所得资料以及数据,从优势、劣势、机会、挑战这四个进行相关的分析。2.3 论文结构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广西巴马县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 2.1广西巴马县概况

2.2广西巴马县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 第三章广西巴马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3.1优势分析(strength)3.2劣势分析(weaknesses)3.3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3.4挑战分析(threats)

第四章广西巴马县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4.1走乡村生态旅游之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4.2定期开展旅游知识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 4.3政府主导,群众配合,完善旅游用地政策 4.4统筹发展,突出重点 4.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结语

2.4 拟解决的问题

(1)根据文献回顾,结合酒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拟定实际调查内容,目的在于了解巴马县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2)运用访谈法进行实习调查,并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3)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4)得出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作为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借鉴。3 本文研究内容

上一篇:水电厂典型故障与事故处理练习题下一篇:发展党员的流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