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24-05-24

有关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共9篇)

篇1:有关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有关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摘 要:现代化教学领域中,中学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当今教学实际中,无论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还是评价体系,或者是主体地位等方面都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如何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开展了讨论,希望能对实现新课程教学改革目标有一定的帮助意义。

关键词:中学体育 有效性 问题 措施

一、现阶段中学体育教学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1.缺少科学创新的教学理念

面对新课程改革,一些中学体育教师觉得课程在教学上没有很大的改变和创新,认为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仍旧可以按时按质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他们缺少教学主动性和积极性,大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按部就班地使用缺乏吸引力的教学模式开展体育课堂教学工作。长期以往,中学体育教学水平陷入了一个停滞不前的尴尬境地,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平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如何通过构建完善的现代化教学体系,帮助教学树立和养成科学创新的教学理念,优化课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流程,是目前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这也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效性的关键。培养教师树立现代化创新的教学理念,是改良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1]

2.缺少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我国中学体育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上,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开展的。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人,单方面向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学生只是作为被动的一方,不用多加思考,机械化地吸收教师传达的信息,可是说,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沟通,整个课堂气氛显得非常沉闷。另外,由于一些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比较传统呆板,不愿意接受和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注重新媒体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应用,直接忽视了先进教学?O备的重要作用。在整个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教师难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缺少培养创新性思维的机会,最终导致中学体育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难以实现质的飞跃。所以,适当地应用多媒体先进的教学设备,敢于尝试使用科学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是当今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向。[2]

3.缺少针对性的科学评价

当前我国中学体育课程评价很大程度上表现出重结果轻过程,重体育技能水平高低的甄选而忽视对参与体育运动意义、体育态度、体育意识等非智力因素的考评,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忽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重质化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量化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等问题。正是由于缺少科学先进的科学评价,没有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评价,导致体育教师难以实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质性问题,同时,过度的结果导向型评价体系,让不少教师和学生仅仅为了获得高分而失去了真正感受参与体育运动的乐趣,甚至导致了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程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

4.缺少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长期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我国中学体育教师往往只关注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为了把所有的教学内容有条不絮地讲解一遍给学生听,甚至为了确保全部学生的体育课成绩达标,只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目标是否能落实和达成,习惯性地把学生安排在一个被动机械性接收知识承载体的角色当中。特别是在课堂绝大部分时间中,教师喜欢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和示范动作,却不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实践的机会。缺乏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方式,仅仅把学生作为教学客体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不仅难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大大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培养体育教师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推动其他教学行为发生的源动力,意识主导行为,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带来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条件,是培养体育教师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中学体育教师是体育课堂的引导者,是控制教学流程的主导者,需要不断地学习吸收一些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逐步提高自身的基础知识和教学技能,结合“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模式,不断地增强和完善自身的教学体系。学习永无止境,体育教师应当抓紧所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多与其他教师和学者进行沟通交流,学习借鉴一些现代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结合自身教育的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有针对性的改良,让科学的教学理念更加有效地融入现实教学中。[4]

2.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培养较强综合素质接班人的要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必由之路。只有创新发展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有针对性、多样化、全面性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限制于单一的讲授模式,现在我们可以把专题讨论、问答、启发、自主探讨、报告等教学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学习中来,从而扎实他们的体育知识、锻炼他们的体育技能。同时,体育教师应当认真学习新媒体教学工具,懂得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教学资料库等多媒体教学资源,把中学体育课程中的教与学有效整合起来,创造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3.建立科学先进的教学评价体系

分数作为评价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能力唯一标准的这种传统教学评价体系,显然是落后和不合理的,这也是导致中学体育教学质量屡屡不前的重要原因。基于此,除了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外,建立科学先进的教学评价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摒弃传统落后的评价体系,把多元化、过程化、针对性的评价因素纳入到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中,充分发挥教学体系评价的导向作用,不断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最终形成教学合力,促进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谢天豹.浅谈如何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0):58-59,61.[2]孙福从.新课程下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策略探析[J].教育观察(下旬),2014(1):77-78.[3]孔杰.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小作家选刊,2016(36):194.[4]杨正亚.简析如何提高中学体育课外活动的有效性[J].运动,2014(4):111.

篇2:有关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作者:不详 日期:2009-8-27 阅读:237次

【摘要】课堂讨论是一种常用的英语教学方式。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简要说明了英语课堂讨论的 意义, 英语课堂讨论存在的问题, 并从课堂讨论的设计、调控、评价三个方面, 着重探讨了新课

程理念下提高课堂讨论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课堂讨论;有效设计;有效调控;有效评价

课堂讨论是在既严肃又活泼的课堂氛围中, 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 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师提出的问题相互交换观点和看法, 并针对问题的某些方面进行争论和辩解,最终达到共同理解以及求同存异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杨翠蓉, 张振兴, 2005)。现代英语教学理论强调注重言语实践的重要性, 强调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的交流。有效的课堂讨论, 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提出问题,相互交流个人看法, 相互启发, 从而巩固、加深所学知识,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学会交流, 学会合作, 养成敢于提问、勤于思考、乐于倾听并尊重他人意见的良好个性;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的习

惯”(陈坚林, 2000)。

一、英语课堂讨论存在的问题

有效的课堂讨论, 必须是民主的、有序的、全体成员都能共同参与的。然而, 通过观察, 我们不难发现, 许多课堂讨论的组织表面上热热闹闹, 实则毫无实效, 流于形式。具体来说, 英语课堂

讨论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 用中文讨论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 不少教师给出一个或几个讨论话题, 一声令下, 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 顿时“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响成一片, 煞是热闹, 但仔细倾听, 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用中文交谈, 根本没按照教师的要求开展讨论。学生不使用所学的英语进行讨论, 不关注运用语言交流的过程质量, 而只关注讨论形式, 那么, 这样的讨论活动就失去了课堂讨论的本质意义(钱希洁, 2007)。出现这种情况, 可能是因为学生语言能力的不足, 但更多的是由于教师对

课堂讨论缺乏有效的调控。

问题二: 参与度不均

课堂讨论大大增加了学生言语实践的机会。可是我们在课堂讨论中也会发现, 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多, 代表小组汇报的次数多;大部分学生却习惯于当听众, “搭便车”, 很少或从不发表个人意见, 并且对小组合作漠不关心。

问题三: 有效评价的“缺席”

讨论结束后,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但由于时间紧张,教师没有进行有效的评价, 也就是说对学生所付出的劳动没有给予及时客观的评价。长期下去, 会减弱他们今后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二、提高英语课堂讨论有效性的策略 1.英语课堂讨论前的有效设计

(1)合理分组

合理分组是课堂讨论取得实效的前提。在分组时, 教师应遵循“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 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 同时又可以增加小组间的可竞争性。对学生进行分组时, 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例如:非正式分组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比较随意, 而且能够在任何时候打破再重新构建。在使用直接法教学中, 如果想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加工, 这

种分组方式可以作为最佳选择。

又如: 基础小组可以在学期初组建, 并且保持稳定性。基础小组的组建有助于培养学生间“同舟共济”的氛围, 建立彼此相互依赖的关系。教师可以按成绩、语言表达能力、性格、组织能力等对学生进行优化组合, 组建较稳定的课堂讨论基础小组, 让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角色, 并在任务完成后对他们进行共同奖励, 让他们分享合作带来的成功。

(2)设计适当的讨论话题

要使课堂讨论取得效果, 讨论话题必须恰当。在组织课堂讨论前,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 充分挖掘教材, 并明确教材哪些部分适合组织课堂讨论。一般来说, 教师设计课堂讨论的话题应与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关, 而且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能使他们有感而发;话题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相应的经验;避免就课文的细枝末节让学生展开讨论, 话题不可过大, 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范围。讨论话题难度要适中, 要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既不能让学生觉得过于容易, 不需要合作就能独立完成, 也不能难到让他们感觉不可企及。任务过于简单会导致学生的厌倦情绪;过难则会使他们产生挫败感。总之, 讨论话题要融趣味性、开放性和思考性于一体, 使学生的讨论既有过程的体验, 又有成果的展出, 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讨论中发现、思考与解决问题。例如, 在《牛津英语》8B A dangerous servant 教学中,我们可以首先以全班讨论的形式讨论:Why is electricitydangerous? How can we use electricity safely? 再结合课文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分组讨论:What will life be like ifthere is a blackout? What must / mustn’twe do to save electricity?这些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有话可说,只要教师能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 就能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

(3)选择正确的课堂讨论形式

课堂讨论形式的多样化对于提高讨论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课堂讨论中, 教师应根据小组讨论话题的特点和活动的要求, 灵活采用多样化的讨论形式和方法,把学生牢牢吸住, 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被激活的状态。

①小组式讨论

这种方式适合于中心议题多、难度较小的问题。教师可根据情况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work in pairs)或多人一组(work in groups)。《牛津英语》

六、七年级的教材中安排了“Ask and answer”“Look and say”“About you”等环节。例如, 在《牛津英语》6A M1U1 第一课中, 我们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 根据课文内容(Ben’sfamily), 利用“Ask and answer”中的句子结构进行互问互答。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就搭档的家庭成员展开调查, 最后让学生4 人或6 人一组,轮流向小组其他成员介绍自己搭档的家庭情况。

②全班开放式讨论

这种讨论形式是教师为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 或在讲课中遇到容易争议的问题, 让学生即席发言、集体讨论的方式。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采取这种开放式讨论, 效果要比教师“唱独角戏”好得多。例如, 在《牛津英语》8BChapter 5 Speaking 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询问学生: How tomake a suggestion? 学生会根据已学知识作出总结, 纷纷说出Why don’twe,Why not, Let’s, Shall we,What about,How about 等结构。然后, 教师可让学生用不同的结构表达周末去海滨公园的建议, 并写在练习本上。这种方式能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专心致志、主动学习, 发展逻辑思

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调查式讨论

在调查式讨论中, 学生在教师设计或书中所给表格的问题引导下, 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这种讨论方式可以强化教学活动中的“操作”意念, 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例如, 在《牛津英语》8A Chapter 6 Listening 中, 讲述了外星人Gorkella 造访上海的故事。在完成听力练习后,教师可以分组让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讨论: 当Gorkella 再次来到上海, 你会

怎么做? 通过这种情景设计与语言学习的结合, 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也可以激活学生思维

潜能,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英语课堂讨论中的有效调控

课堂讨论是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生是讨论活动的主体, 教师则是讨论的引导者、咨询者、合作者和分享者。教师对学生适时的帮助、调控和鼓励有助于讨论的顺利进行(杨春妹, 2007)。教师在课堂讨论的组织中要激励、点拨、引导学生, 使课堂讨论能够达到预定目的。

(1)教师的示范

有效的课堂讨论离不开教师的示范。教师示范一般包括语言示范、方法示范和过程示范。教师应该提示学生可以使用哪些关键词和句子结构进行讨论, 并告之学生讨论的过程和方法, 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讨论结束后, 教师也应该以适当的方式引导、示范学生进行汇报。

(2)时间、节奏的控制 课堂讨论的时间需要灵活掌握。教师一方面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准备时间;另一方面, 要控制讨论的节奏, 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讨论任务。课堂讨论时间不宜过长, 否则会占用其他

教学活动的时间。(3)规范讨论行为

小组讨论中, 教师要加强在小组间的巡视, 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教师发现个别学生用中文交谈, 做与讨论无关的活动或者讨论遇到困难时, 要及时地明确讨论要求并予以指导, 避免课堂讨论流于形式。在开放式讨论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话题中心进行发言, 避

免偏离讨论主题。

(4)营造民主、和谐的讨论氛围

教师应营造民主、和谐的讨论氛围, 使每个学生都能乐于发言、乐于倾听。在课堂讨论中, 教师不应该以监督者或权威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教师应该引导每一位学生发言, 尤其要鼓励学困生参与讨论、大胆发言。发现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富有创意的想法时, 教师可以把它们写在黑板上, 给学生以鼓舞, 借此激发全体学生讨论的兴趣和热情。

3.英语课堂讨论后的有效评价

课堂讨论中或课堂讨论结束后, 教师要及时进行有效的评价。教师可以从学生讨论的态度、讨论过程、主要观点及闪光点等方面对课堂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同时,为了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讨论后学生必须作自我报告。这种自我报告既包括小组讨论观点的陈述与总结, 也包括小组成员对讨论贡献的评价。学生总结陈述自己努力和贡献的过程, 也是继续交流思想的过程。可以说, 课堂讨论后的评价过程, 既是评价过程, 也是进一步学习的过程。

评价总是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方面, 但是, 一个有效的评价更着重于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学生的赞赏。小组讨论, 尤其是基础小组讨论是建立在共同合作、同舟共济与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其他成员的努力对于他的学习的重要性。因此, 教师进行课堂讨论评价时要侧重于过程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过程评价, 可以使学生关注讨论的过程, 并认识到发展合作精神的重要性。而集体评价, 可使小组成员认识到讨论小组是一个集体, 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集体的力量, 从而可以避免小组歧视、个人英雄主义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在评价时, 对于小组成员个体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也应给予恰当的评价, 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 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 消除“搭便车”的现象。

实践证明, 课堂讨论是一种有效的英语教学组织形式。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了解课堂讨论的组织艺术, 有效、科学地组织好英语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逐步将知识转变为能力, 从

篇3:有关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一、明确高中语文阅读标准

阅读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改革的重点教学项目, 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 需要明确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水准。 这是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依据。 教师在设计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环节时, 只有明确和掌握了阅读水准, 才能使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有明确的实施目标, 避免阅读教学出现盲目现象。但是, 在普遍情况下, 教师在确定阅读教学目标时, 往往只会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教材资料来实施教学。 还有部分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缺乏理解和重视, 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对于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来说, 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存在过多的缺陷。 并且, 许多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往往只凭自身经验来实施教学, 缺乏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导致学生的学习速度与教师的教学速度出现了差异现象, 从而致使教学质量始终在原地徘徊。 因此, 为了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 教师需要明确掌握高中语文的阅读水准, 将阅读水准作为教学目标, 从而确定出准确的教学路线以及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方法与实际教学状况以及学生水平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而许多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往往会认为教材更具专业性, 因此就照葫芦画瓢的应用于实际教学当中, 但其所带来的教学效果仍不可观。 对此, 教师在实施教学时, 需对教材资料有明确的认知, 将资料作为教学参考, 对语文阅读内容进行适当的规划与改变, 或将语文阅读内容进行不断拓展, 延伸更大的语文阅读范围。 然而, 这些改变都需要根据高中语文学生的阅读标准来进行拟定[2]。

二、以学生为阅读教学中心, 开展丰富的阅读体验

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 教师总是会模糊课堂的主体中心, 教学过程只能看到教师个人在独自演讲,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位置。 阅读教学作为一门以言语表达为主的教学, 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明确教学主体, 将学生放在阅读教学的中心, 以学生为阅读教学的开展前提, 从传统的注重教转向至注重学生的学, 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得到有效的落实。 阅读对于高中生的整个学习生涯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贯穿了每个学科必备的阅读过程。 对此, 为了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教师可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将其变为活动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通过活动来吸引学生, 从而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前, 教师需要科学合理的安排活动内容, 根据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阅读水平、阅读方式、 阅读的情感等来安排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的教学活动。 通过教学活动的形式, 教师可观察学生的参与度。 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活动, 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阅读兴趣, 使语文阅读教学得到有效的开展[3]。

当教师在转变学生的阅读方式时, 教师需以能够让学生全面理解语文阅读内容为教学目标, 将知识、情感、态度三个内容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 由于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一直着重于经验教学以及应试教学, 教师在研究阅读理解的教学内容时往往只会根据自身的经验以及单方面的理解来进行研究, 对阅读教学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忽视了语文课程当中蕴藏的情感与技巧, 使原本具有灵活性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变得单一和乏味, 致使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没有得到相应提高。 另外, 在以经验教学和应试教学的方式设计与规划阅读教学内容时, 教师往往会受到思维的限制, 无法设计与规划出有效的阅读方式, 因此也就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三、引导学生学习语文阅读技巧

语文阅读教学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教学环节, 教师在开展教学时, 不仅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以及阅读技巧, 给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难度的阅读目标, 引导学生进入更高的阅读层次, 利用目标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提高阅读水平, 使学生能够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 例如, 在课文阅读教学的初期阶段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提高对阅读的理解能力, 教师可将目标制定为理解语文课文情感作为初期阅读目标, 并在后期随着阅读教学的不断深入, 不断加强目标的难度, 督促学生不断的进步。 另外, 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方法, 教师可在前期进行相应的示范或恰当的阅读点拨, 使学生能够抓住阅读方法的精髓, 避免出现对阅读学习理解错误而导致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 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教学活动, 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启发, 并利用活动的形式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项与学生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能力有关的教学,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 需要明确高中语文的阅读标准, 根据标准来设计正确的教学路线, 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阅读能力、掌握能力等来进行详细的分析, 规划和设计出合理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 对学生的阅读弱点做到针对性的教学。 另外, 为了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开展丰富的阅读体验, 根据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阅读水平、阅读方式、阅读的情感等来安排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的教学活动, 并引导学生学习语文阅读技巧, 使学生能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式, 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领悟语文含义以及情感的重要教学环节, 是现代高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过程。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加强学生对语文课程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从而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鉴于此, 本文对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大为.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教学研究, 2014 (12) :119-120.

[2]方向龙.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J].方法交流, , 2012 (3) :125-126.

篇4:有关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项与学生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能力有关的教学,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需要明确高中语文的阅读标准,根据标准来设计正确的教学路线,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阅读能力、掌握能力等来进行详细的分析,规划和设计出合理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对学生的阅读弱点做到针对性的教学。

一、明确高中语文阅读标准

阅读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改革的重点教学项目,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需要明确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水准。这是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在设计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环节时,只有明确和掌握了阅读水准,才能使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有明确的实施目标,避免阅读教学出现盲目现象。但是,在普遍情况下,教师在确定阅读教学目标时,往往只会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教材资料来实施教学。还有部分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缺乏理解和重视,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存在过多的缺陷。并且,许多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往往只凭自身经验来实施教学,缺乏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导致学生的学习速度与教师的教学速度出现了差异现象,从而致使教学质量始终在原地徘徊。因此,为了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教师需要明确掌握高中语文的阅读水准,将阅读水准作为教学目标,从而确定出准确的教学路线以及教学内容。语文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方法与实际教学状况以及学生水平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而许多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往往会认为教材更具专业性,因此就照葫芦画瓢的应用于实际教学当中,但其所带来的教学效果仍不可观。对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时,需对教材资料有明确的认知,将资料作为教学参考,对语文阅读内容进行适当的规划与改变,或将语文阅读内容进行不断拓展,延伸更大的语文阅读范围。然而,这些改变都需要根据高中语文学生的阅读标准来进行拟定。

二、以学生为阅读教学中心,开展丰富的阅读体验

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总是会模糊课堂的主体中心,教学过程只能看到教师个人在独自演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位置。阅读教学作为一门以言语表达为主的教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明确教学主体,将学生放在阅读教学的中心,以学生为阅读教学的开展前提,从传统的注重教转向至注重学生的学,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得到有效的落实。阅读对于高中生的整个学习生涯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贯穿了每个学科必备的阅读过程。对此,为了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教师可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将其变为活动的形式来进行教学,通过活动来吸引学生,从而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前,教师需要科学合理的安排活动内容,根据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阅读水平、阅读方式、阅读的情感等来安排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学活动的形式,教师可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阅读兴趣,使语文阅读教学得到有效的开展。

当教师在转变学生的阅读方式时,教师需以能够让学生全面理解语文阅读内容为教学目标,将知识、情感、态度三个内容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由于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一直着重于经验教学以及应试教学,教师在研究阅读理解的教学内容时往往只会根据自身的经验以及单方面的理解來进行研究,对阅读教学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忽视了语文课程当中蕴藏的情感与技巧,使原本具有灵活性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变得单一和乏味,致使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没有得到相应提高。另外,在以经验教学和应试教学的方式设计与规划阅读教学内容时,教师往往会受到思维的限制,无法设计与规划出有效的阅读方式,因此也就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三、引导学生学习语文阅读技巧

语文阅读教学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教学环节,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不仅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以及阅读技巧,给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难度的阅读目标,引导学生进入更高的阅读层次,利用目标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提高阅读水平,使学生能够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例如,在课文阅读教学的初期阶段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提高对阅读的理解能力,教师可将目标制定为理解语文课文情感作为初期阅读目标,并在后期随着阅读教学的不断深入,不断加强目标的难度,督促学生不断的进步。另外,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方法,教师可在前期进行相应的示范或恰当的阅读点拨,使学生能够抓住阅读方法的精髓,避免出现对阅读学习理解错误而导致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并利用活动的形式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阅读能力是高中学生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能让学生对课内的阅读材料有正确的理解与把握,更能对课外的阅读材料有正确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许春玲.通过阅读教学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J].生物技术世界.2016(05).

[2] 唐俨.高中语文阅读学习策略的探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06).

篇5:有关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进入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能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沟通和交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学习小组创建、学习主题选择、活动开展及评价等教学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进行探究,并对其中出现的误区进行思考。

【关键词】高中政治;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意识,提高学生政治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适应新时代的人才需要。高中政治教师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情况,积极创设科学的合作教学途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学习小组创建、学习主题选择、活动开展及评价等阶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几点思考。1.合作学习小组的创建

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在班级授课制基础上,以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由教师根据一定原则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开展小组探究和讨论活动,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小组合作打破了老师的“一言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创性,在合作学习中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能力,从而达到课改的要求。因此合作学习小组是学习开展的基本单位,是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的学习集体。学生的合作学习都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的实效很大程度都依赖于学习小组的活动,合作学习小组的创建对于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和学习实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目前的合作学习来看,一般是根据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学习小组约为 4至6 人,提倡小组内各成员的团结协作和小组之间的竞争。在组建小组时,教师根据政治课学习特点和学生特征,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成A、B、C、D几等,在每一小组内分别都有各等级的成员,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小组的创建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保证小组成员融洽相处且各有所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在拓宽思维、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的优势,主动接受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小组的团队合作能力。2.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选择

高中政治的教学中,教师在设定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时应注意与此阶段知识的结构相吻

[1]合,具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并且便于操作。结合高中政治的学科特征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可以从以下方面提出合作学习主题: 2.1.根据知识要点,突出主题

教材是教学的指导,但教学可以不受教材的束缚,根据教材展现的知识点挖掘生活中的生活例子,通过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分析研究,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例如初中教材中关于青春期教育的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积极应对青春期烦恼和恰当处理男女生交往。教师可以设计相关主题,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甚至是就一定的问题进行辩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2.贴近生活实际,开发主题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高中政治课教学内容涉及人类及人类社会中相关思想、道德、政治、法律等意识形态。小组合作学习可以结合一定的教学单元,选择贴近生活实际的学习主题。如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时,可以结合当前发生的正反事例或者流行的价值观念开展“学雷锋过时了吗”“探寻革命先烈的英雄之路”“地沟油离有我们多远”等相关专题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小组讨论交流,在亲身经历中感动和质疑。

2.3.整合教材内容,挖掘主题

教师应将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以确立学习主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将文章结构或教学模块颠倒顺序,或者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具体概念、原理、观点先进行质疑,然后结合事例开展小组讨论或交流实践,然后总结概括,从而进行反面和正面的论证,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其中,高中政治课主要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几个单元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可就知识内容之间的层进关系或者横向联系挖掘主题,让合作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则既能承上启下、巩固强化、温故知新,又能培养学生总结概括、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3.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过程控制与评价

活动过程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中心环节,直接影响着合作学习的实效。合作学习不是让几个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完全放松的“自由活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运用科学有效的策略对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监控和引导,形成评价,以贯彻课程理念,取得良好学习效果。

3.1确保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监控和指导作用

合作学习提倡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4]

[3]

[2]教师必须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加以监控和指导,以免学习流于形式而缺失实效。3.1.1教师应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合作学习氛围,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高中政治课中,教师应努力摆脱单向灌输的“说教”方式,容许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多提出建议,多给予学习方法上的帮助和学习动力上的鼓舞,并采用多元性、开放性的评价,及时进行有效的表扬和激励,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形成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理解、尊重、赏识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3.1.2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进行适当点拨引导,同时加以组织和监控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有步骤,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和学习主题,对基本的原理、背景进行适当的提示,组织学生深入探讨研究,并根据学习的进程给予适当适时地帮助和指导,解决合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合作分工,及时了解学习进展,,防止课堂混乱、学习方向或方式出现偏差,督促学生顺利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3.2分工协作与独立思考相结合,高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合作学习,需要根据组员的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等特点,进行合理有效的分工,设定组长、发言人、书记员等分工,发挥学生的特长,确保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经常对组内的分工进行更换,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角色,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合作小组的成熟。同时,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合作学习也不排斥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维空间和时间,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引导其主动学习,避免出现造成组内优生“一言堂”的情况,使合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学习的目的。3.3有效实施教学评价,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评价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查和评定,有效实施教学评价可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持续稳步开展。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进行深入了解,不重视区分评价对象的优良程度和分等鉴定。

在高中政治课中,评价主要有教师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合作小组对小组成员在学习表现和作业情况的评价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包括合作小组课前搜集资料的情况、对学习方案和探究计划的设定、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对相关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师可在黑板评分栏内对合作学习小组给出公正的评价分值,对赋有创意或超额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适当加分。二是合作小组对本小组成员学习表现的评价,一般根据其在合作学习中搜集资料、制定计划、参与讨论、代表小组回答问题等表现,由组长或记录员结合老师对小

[5]组的评价给予相应的分值。三是合作小组对小组成员作业的评价包括课后练习、心得体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等,由小组组长结合教师批改情况给予相应的分值。学期末,教师再根据上述三种评分按照一定标准评定出全班所有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评分。4.对提高高中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思考

高中政治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难点和误区,造成教学过程混乱,教学效率低下。

一是分组的问题,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能力特点、性别特征等千差万别,政治课学习也具有其特点,分组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遵从学生意愿,并依据主题合理重组,才能让学生在小组中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是学习主题选择。很多合作学习浮于形式,有些只需简单讲授就能达到效果的学习内容却费时又费力地在小组反复讨论交流,或者将有些不便于操作的主题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方法过于单一,既浪费时间却没有达到学习效果。

三是教学评价存在一定难度。一般的评价方法有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和评分制、书写评语、口头评价等多种形式,很多时候制定了评价标准,但可能过于繁琐,在日常教学中难以长期坚持;或者不同学习小组、不同科目之间评价奖励有所区别,造成评价标准的不统一。5.结语

总之,在高中课程中,政治是一门抽象性、理论性较强的社会学科,学生由于生活经验较少、抽象理解能力偏弱等方面的限制,对政治课的学习大多趋向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较少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将合作教学应用于高中政治课当中,不仅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篇6: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新课改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对于美术课而言,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应该如何实施中学美术的有效教学呢?

一、当前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美术课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在美术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惑,主要表现在:1)为了追求“人文性”目标,有些教师就偏离了美术课自身的特点。2)三维目标该如何设计?三维目标写进教案但教学效果为何并不明显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3)教学活动生动活泼了、多媒体技术丰富多样了,但美术或教育内涵却变得有些淡薄了。4)课堂教学评价已成为常规,为何却往往流于形式,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发挥评价的作用呢。5)到底什么是好课、优质课(有效教学)的标准是什么?教师该如何打造自己的优质课呢?以上种种突显出来的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二、如何提高中学美术的有效性教学

篇7:有关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本文在理解“什么是有效教学”,“如何评价教学的有效性”的基础上,结合中学数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联系,中学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方法。”但是,由于受到学生年龄及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当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还不是很高,“满堂灌”也逐渐被“满堂问”代替,有的课堂气氛不活跃,缺乏师生互动;有的课堂虽然很热闹,却缺乏思维的深度参与。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不仅是课改关注的热点,也是每个数学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在新课改背景下,现在所提倡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以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的关系。教师要看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教导,创造一种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中教师应以真挚的爱生之情去换取学生对教师的好感,与学生之间产生情感交流,营造一种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快乐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兴趣是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动力,让学生在心情愉快、趣味盎然的环境中学习,不仅可以优化其心理品质,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增强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探寻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1.问题激趣法;

新颖、富有启发性,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往往会诱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垂径定理的推论”时,笔者向学生提出了如何求“历史古迹赵州桥的桥拱半径”这一问题,由于问题比较实际且贴近我们的生活,学生探究的欲望被调动起来了,接下来新知识的引入与讲解自然简单多了。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实用激趣法;

数学的实用性常被学生忽视,教师在教学时应重视展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现实世界的中介和工具。例如:函数概念的学习,可以从出租车的车费与行

驶路程,等候时间,起步价之间的关系谈起,以启发学生从数学角度分析探索,验证并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进而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3.美学激趣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性地引导学生感知数学公式、式子等对象中的对称、和谐、统一、简洁给人带来美的视觉效应。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异和美妙,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向往数学。比如在学到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两圆相切、反比例函数图象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欣赏和领悟这些能给人以美的感受的东西,以激起其学习兴趣。

4.动态激趣;

在一堂关于《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公开课上,笔者在预设教案时,设计了让个别学生摸一摸盒子里的物体,说出它的特征,其余同学根据他的描述猜猜是什么立体图形。教师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可能无法较清晰地说出具体特征。这时摸的同学不知道怎么说,下面的学生很着急,有些学生坐不住了,开始发问“它能不能滚动?”“有没有平平的面?”„„然后笔者顺水推舟,抓住机会调整教案。学生兴趣盎然的问答,活跃的思维成了课堂的亮点。

三、少教多悟,留足参与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目标限定的范围内,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多种参与的机会和个性发展的自由空间,把讲课时间压下来,增加学生课堂参与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主学习、思考、说话、记笔记,对重要的问题去自主学习,多讨论,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

此外,提高学生数学课堂的参与程度还可以采取其它一些策略。比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在小组内学生能有更好地、平等地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有助于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再如:把竞争引入课堂“策略”——竞争能满足学生好强、好奇、好胜、动口、动手的个性,广泛调动学生参与意识,促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四、促进自主学习的策略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一种互动,它以数学教材为基础,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只有当教材、教学方法符合学生“学的规律”时,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数学学习的特点;

数学具有严谨的逻辑性,数学教材通常是以演绎法系统展开的,学习它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学生学习时要思考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

由于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理论学科,而且数学中采用了形式化和符号化的语言。因此,数学学习更需要积极思考、深入理解,需要较强的抽象括能力。

“数学学习与其说是学习数学知识,倒不如说是一种培养数学思维的活动”。所以,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

更为重要。

2.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

数学知识不能拷贝、转移。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这就是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它对指导数学教学存在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1)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数学认知能力基础上的建构活动,而不是对数学知识的直接翻版。在数学学习中,学生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特点,理解同一数学知识的方位、程度上也存在差异。这一切都决定了数学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每个学生背景不同,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以便更好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强调打好数学基础的重要性。

正如王梓坤先生所说的,“不论是学习数学或研究数学,都必须循序渐进,每前进一步都必须立脚稳固,这是数学方法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其他科学也要循序渐进,不过数学尤为如此。前头没有弄懂,切勿前进。有如登塔,只有一步一步上,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当然,循序渐进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上升的一个过程。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不同方位的理解,又要及时地把学生的学习切入关键。

(3)给学生以适度的指导。

由于受认知发展能力的限制,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需要教师的指导。但随着教学水平的发展和学生学习的慢慢深入,教师应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独立的学习,减少指导,增加学习中自主探索的成分。所谓“学”的真谛在于“悟”,教的秘决在于“度”,就是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针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多样性和差异性,进行适当地指导,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能力。

篇8:有关中学数学教学的思考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发学习兴趣

以学生为主体, 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 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 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 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有动力。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 抓住导入环节设下悬念, 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在“不等式证明”的教学中, 我重点教学生遇到问题怎么分析, 灵活运用比较、分析、综合三种基本证法, 同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复数、几何等新方法研究证明不等式。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 教师可以请学生想好一个数, 把这个数经过加减乘除一系列运算后的结果告诉教师, 教师很快猜出学生想好的那个数是几, 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 教师指出奥妙所在, 引入课题, 十分生动有趣。又如在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 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 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 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用开放性问题引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较快地进入新的学习情景。

二、加强学法指导

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 在教学中灵活应用教法, 寻求更有效、更灵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 提高能力。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 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 改进课堂教学, 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 更要指导他们“会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下五点: (1) 教学生“读一读”; (2) 让学生“讲一讲”; (3) 带动学生“做一做”; (4) 引导学生“想一想”; (5) 引导学生学会“复习”。

三、让学生学有创见

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同时, 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 又在解诀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 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探索未知领域, 寻找客观真理, 成为发现者, 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 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 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首先, 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依据数学思维的规律, 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 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其次, 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 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注重因人施教

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中注意因人施教, 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 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 发展学生的个性, 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数学教学中既要根据学生个性差异的相似性进行分组括动, 又要留有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些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的活动构成了数学学习的整体, 保障了学生的潜能、特长有施展的空间。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个性, 数学教学也要注入时代活水, 创造条件, 让学生走出校门, 开展与数学相关的研究性学习, 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又把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让学生学以致用, 实现自我价值和成就感。

总之, 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 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 应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 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摘要: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 对促进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特殊的作用。要学好数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有创见。总之, 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

篇9:有关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师生关系;游戏教学;教学模式;评价理念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交际性都很强的课程,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如地去运用它、驾驭它。笔者在反复的琢磨和反思中,总结了以下几点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平等、和諧的师生关系能营造一种宽松、温馨的学习氛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自然学得轻松愉快。那么如何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敢于放下师道尊严,主动去亲近学生,对待学生多一些耐心和爱心、多一点理解和宽容,主动并善于与学生沟通,换位思考,勇于反思或认错,虚心向学生征求教学建议等,从而促使学生大胆而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体验学习乐趣,为教学程序的顺利实施扫除人为障碍。

二、利用游戏教学,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游戏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使学生热情洋溢,个个跃跃欲试。一个成功的游戏可以让英语课取得“课虽尽趣无穷”的效果。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效益。例如,Guessing game 猜谜游戏,猜谜游戏是英语课堂常用的一种游戏活动。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并能为词汇和句型的操练提供较为真实的语境,调动学生主动运用语言去猜出他们想知道的谜底。如教师先展示几张图,然后抽出其中图片,让一名学生背对教师。S1:What’s she doing?S2:Is she writing?S1:No,she isn’t.S2:Is she diving?S1:Yes, you are right. She is diving.猜谜游戏运用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和神秘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专注于所学知识,进而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升教学水平

教师是教育的实践者和实施者,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中学英语课程开设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之一。在新形势下,教师光有埋头苦干的精神是不够的,还要不断学习,做好各项科研工作,以提高自身素质。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应向自己固有的教学观念提出挑战,认真研究自己所教的学生,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规律,向教学科研要质量、要效益,使自己的教学成为一个丰富多彩的、充满乐趣的、富有创造精神的过程,从而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语言英语化,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而思维活动总是在语言的基础上进行的。外语教学只有尽量用外语进行思维,用外语进行教学,增加外语的实践活动,才能培养出学生用外语理解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因此,尽量避免用母语进行教学,是进行英语课堂教学的原则之一。为了使中学生的思维尽快地与英语联系起来,在英语课堂组织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课堂教学语言英语化,多用英语提问、与学生交流,以排除学生对母语的依赖和母语的干扰,并注意提升自身的语言水平,做到:准确地拼读教材中出现的单词,能注意到句子的升降调,能按意群朗读段落,能够流利地唱出教材中的歌谣,从而烘托英语课堂气氛,让学生学习与模仿,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

五、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了强制划一,完全立足于书本知识,以教师为中心而进行传授和灌输,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而且不利于学生间的联系与协作,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成绩与能力悬殊过大、发展严重不平衡的现象。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已渐渐成为新的教学潮流。这种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督促,在教师的指导协助下,合作开展小组内或小组间的英语实践活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其个性化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通过团结合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树立新的评价理念,注意学生自尊心的保护和成就感的满足

教育的首要职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只有树立新的评价理念,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如采取口头评语和书面评语两种形式时,要求评语具有趣味性、鼓励性、建设性,评价要及时、恰当,不流于形式,要注意寻找学生身上的亮点。实践证明,恰当的激励性评语可以打消学生许多顾虑,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或适时地给予一些奖励可促使他们下一次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当学生失败时,及时给予帮助,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也能让他们感到他人的关心。所以教师不能吝啬鼓励和赞美,在任何时候它都是学生心里的一盏指路灯。

上一篇:职场规则:阳光总在风雨后下一篇:艾青诗选如何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