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区年初工作报告

2024-05-03

国有林区年初工作报告(精选6篇)

篇1:国有林区年初工作报告

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回顾

从5个阶段回顾了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历程,旨在警示提高对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认识.

作 者:程伟 杨滨丽  作者单位:程伟(黑龙江省第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杨滨丽(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

刊 名:林业勘查设计 英文刊名:FOREST INVESTIGATION DESIGN 年,卷(期):2001 “”(2) 分类号:F3 关键词:森林资源   管理   工作   回顾  

★ 大兴安岭国有林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问题的探讨

★ 论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措施论文

★ 论行政伦理选择机制的重构

★ 建立桂越边境合作机制促进双方经济发展

★ 论创新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助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 论新型管理会计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应用及延伸

★ 论小流域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2:国有林区年初工作报告

(2010年10月14日)

近年来,随着中央9号文件的出台和省、市有关配套政策的支撑,国有林场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按照省、市的安排,现将我场所属国有林场改革及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庆阳市合水林业总场所辖林区地处子午岭中段的合水县境内,总经营面积320.79万亩,其中:林业用地308.06万亩,非林业用地12.72万亩。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85.32万亩,灌木林地43.18万亩,疏林地16.95万亩,未成造林地18.28万亩,宜林地44.24万亩。活立木蓄积595.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1.23%。林区内自然保护区面积149.8万亩,其中:核心区47.5万亩,缓冲区30.7万亩,实验区71.6万亩。总场下辖北川、蒿咀铺、连家砭、太白、平定川、拓儿塬、大山门7个国有林场,林场下设53个森林资源管护站,4所职工医院(所)。全场总人口3801人,职工1614人,其中:在职职工820人,离退休职工794人。

总场、林场均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总场机关由市财政全额供给,基层林场原为差额单位,自2009年1月起从体制上理顺为全额供给,经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全场应参加社会保险职工1614人,实际参加1614人。其中:参加医疗保险1614人;参加养老保险386人(劳动合同制工人),全民所有制职工未参加任何形式的养老保险;参加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820人。医疗、养老、失业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分别为20%、6%、2%,个人缴费比例为8%、2%、1%。工伤、生育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均为0.5%,个人不缴费。退休人员个人不缴纳医疗保险费。各类保险费的资金来源为天保财政专项和市级财政补助。

二、近年来在改革和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及成效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林业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场坚持加快发展抓项目、促进增收抓产业、资源管护抓执法、造林绿化抓质量、体制创新抓改革、根本保证抓党建的工作思路,主抓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四大林业工程,主攻种苗花卉、森林旅游、种养加采三大主导产业,林场各项事业都有了较好的发展。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林场经费由差额供给转为全额供给,从根本上保障了职工工资。2008年7月31日,市委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了子午岭的管理和发展问题,决定从2009年1月起将子午岭国有林场的退休人员和遗属供养人员统一纳入财政全额供给,在职人员供给形式从体制上理顺为财政全额供给,经费拨付办法上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每年由市林业局会同市财政局向各林场下达增收计划,年终根据林场当年收入情况,确定缺口资金拨付比例。这一重大决策,解决了广大林业职工的生活福利待遇问题,稳定了职工队伍,为国有林场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的鼓舞了务

林人的斗志,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同时,将原代管的两个木材检查站业务及工作人员交由市林业局直接管理,理顺了隶属关系,便于开展林业执法检查。

(二)林区学校移交地方管理,减轻了林场负担。2008年7月,市政府作出决定,将子午岭林区职工子弟学校移交地方管理,涉及我场3所学校(含校舍及资产),58名教职员工,230名在校学生,同年11月,完成了整体移交工作。学校移交地方管理整合了教育资源,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减轻了林场办社会的负担,能够集中精力发展林业生产,搞好生态建设。

(三)对森林进行区划界定,实行分类经营。根据国家、省、市关于林业分类经营的要求,对全场森林资源进行了区划,界定国家公益林258.13万亩,其中天保公益林198.1万亩,生态公益林60.03万亩,森林生态效益得到补偿,从根本上实现了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的转变,促进了生态公益林的良性发展。

(四)创新经营机制,全力推动国有林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近年来,随着天保、退耕、公益林补偿等林业重点工程的相继实施,我们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在转变观念、创新机制、促进发展上求突破,努力推动国有林场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在人员管理上,实行定岗定员,明确各类人员的职责,建立目标责任制,在职人员承担一定量的经济创收任务,每月扣除一定比例的工资,作为保留基金,实行责任制考核,年底根据创收任务完成情况兑

现,调动职工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在森林资源管护上,将全场森林资源划分成135个管护责任区,落实管护人员480名,建立总场、林场、资源管护站、管护承包人四级管理体制,实行承包管护。先后制定完善了合水林业总场《森林资源管护承包责任制》等17项管护制度,摘录编印了《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林业行政处罚依据标准》和《林业行政执法基础与法律法规制度选编》。在营林生产上,转变营林观念,走出林冠,面向荒山,多树种配置,主要营造以油松、沙棘、侧柏、文冠果为主的针阔混交林,造管并举。在林业产业发展上,整合现有土地资源,着力发展苗木产业,目前已建成固定绿化苗木繁育基地1800亩,其中喷灌苗圃基地1040亩,以培育容器苗和定植绿化大苗为主,年均育苗面积在4000亩以上,创收100万元左右。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推广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增加中药材、黄豆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种植效益;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发展舍饲养殖业,鼓励职工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林下放养生态鸡、猪;挖掘资源优势,开发出 “茸血酒”、“参茸酒”等特色产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钓鱼休闲和观光度假森林旅游业,为职工增收开辟门路。在财务管理上,制定印发了《合水林业总场财务管理与监督制度》,严格执行专项资金报账审批、重大财务集体决策、财务审批双重制约、林业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制度。按编制林场支出预算计划,严格按预算审批林场各项开支。

通过近年来不断的探索和改革,全场各项事业呈现出了良好 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一是造林绿化步伐明显加快。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全场共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41.14万亩(工程造林20.52万亩,封山育林20.62万亩),荒山绿化步伐明显加快。二是森林资源保护明显加强。通过完善管护制度,强化队伍建设,严格考勤考核,实行承包管护等举措,辖区内没有发生大的森林火灾、林木病虫害和林政案件。森林覆盖率比2000年提高了2.63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净增75万立方米。三是林业产业开发初见成效。以苗木产业为主,以种植、养殖、林副产品加工、森林旅游、劳务为辅助的林业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林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四是林区基础设施明显得到改善。总场机关和林场相继建成了综合业务办公楼,建筑总面积12853.15平方米,集资新建职工住宅楼一幢7500㎡,改造职工危房49652.47㎡。添置办公设备401台(件),林区水、电、路、通讯等条件不断改善。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场所属国有林场在改革和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有林场改革和发展的进程。

(一)基础设施滞后,生活条件艰苦。林场的交通、水利、用电、通信等基础建设均未列入政府规划,相当一部分输电线路老化,隐患增加,电费成倍增长,林场无力更新。目前,全场有3个林场不通油路,2个林场不通固定电话,7个林场、25个资源管护站吃水有困难,31个森林资源管护站不通公路,49个资源管护

站不通电话,15个资源管护站不通电。建议国家和地方将国有林场的公路、供水、用电、通讯、电视等各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政府规划,增加资金投入,统一组织实施,让林场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二)医疗卫生条件差,职工看病就医难。长期以来,林区职工医院(所)为林区职工群众防病治病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行业管理的局限,未纳入全市医疗卫生改革总体规划,享受不到必要的优惠政策,资金投入有限,医疗设备滞后,技术水平偏低,不能满足职工群众的医疗需求。建议将林区职工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与乡镇医院同等对待,并在业务上给予指导,促使他们更好的服务林区,服务职工。

(三)职工子女受教育程度低,就业十分艰难。林区职工子女由于长期生长在林区,受条件限制,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参与社会就业竞争力不强,只能在家帮助父母种地,靠父母养活,即使外出打工也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收入低,造成职工家庭更加贫困,职工子女婚嫁也成了“老大难”问题,同时也给林区造成了一些不稳定因素。林场自1996年以来连续13年没有招工,1998年以来没有录干,致使林场职工子女无处就业。建议省、市出台优惠政策,降等适度解决职工子女的就业问题。

(四)一次性安置人员生活非常困难。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根据上级安排,我们对422名职工进行了一次性安置。这些职工安置后,由于年龄、技能等原因,没有再就业,仍然生活在

篇3:国有林区年初工作报告

关键词:伊春,资源林政,执法管理

自21世纪以来, 我国林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林业已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但生产物质产品, 而且具有强大的服务功能, 已成为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林业涉及三次产业的多个门类, 是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的复合产业群体, 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具有明显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为了积极响应我国构建科学依法行政考评制度的战略方针, 本文重点借鉴国内外的相关资源林政执法管理的经验, 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模式应用于黑龙江省伊春国有林区资源林政执法管理中, 以促进该区的资源林政执法绩效评估管理的完善和发展。

一、伊春林业资源管理现状

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 地处黑龙江与松花江两大水系之间, 南临三江平原, 北靠中俄边境, 不仅是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天然屏障, 还是我国重要的国有林区和开发最早的木材生产基地, 素有“红松故乡”、“祖国林都”之称。伊春行政区划面积3.3万平方公里, 施业区内有400万公顷的大森林, 占黑龙江省森林总面积的44.6%;总人口130多万, 现行体制为政企合一, 管辖1市 (县级) 1县15个区 (其中13个为区、局合一) , 共17个林业局;全市有林地面积300多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达到82.5%, 野生动植物和矿产资源丰富, 拥有大小河流600多条, 是重要林业资源型城市和特种旅游基地。这里拥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 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红松原始森林。在伊春林区开发建设的60年间, 共为国家生产木材2.4亿立方米, 上缴利税、育林基金近60亿元, 统配材差价300多亿元, 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截至2008年底, 伊春全年木材产量148.6万立方米 (林管局135.2万立方米、带岭10.3万立方米、地方3.1万立方米) , 比上年增长1%。更新造林总面积16358公顷, 其中营造民有林8692公顷。全年完成幼林抚育面积42849公顷, 成林抚育面积85397公顷。年末实有森林管护面积2659462公顷, 其中个体承包管护面积1090080公顷, 全市林场所222个, 其中林场124个, 经营所98个。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全市5个试点局共签订林地承包和林木流转合同6623户, 承包林地8万公顷。在伊春的生产发展中, 全市林业人口712029人, 林业单位在岗职工119066人, 林业生产经营户达到2117户, 占伊春整个农业生产经营户的3.0%, 林业生产经营单位有265家, 占整个伊春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73.6%, 由此可见, 林业生产经营在伊春的生产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伊春国有林区近年来的林木资源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 自2000年以来, 伊春国有林区的活立木总蓄积一直处于非常稳定的状态, 森林资源总面积虽然也处于非常稳定的状态, 但是却在逐年的减少。目前, 林区“靠砍木头生存”的错误思维已得到很大扭转, 超限额采伐、盗伐毁林等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已得到遏制, 伊春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再困难也决不向林子伸手, 再困难也决不以拼资源换取暂时利益, 再困难也决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原则, 在管理实践中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 保持了从严管林、依法治林的态势。

二、伊春国有林区资源林政执法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不足

第一, 在政策方面按照国家法律以及省条例, 市级林业部门在制定政策时空间太小, 有些优惠政策不到位或实施不了。一系列因素导致的资源林政执法的工作难度在不断的扩大, 对执法人员的管理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这样会影响到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 从而影响整个林区林业产业的发展。

第二, 具体到林户面对林权制度改革, 许多个体林户想承包属于自己的林区, 但是却没有资金支持, 或者是拿出毕生的积蓄承包后却没有周转资金。各种因素决定着他们没有成为改革的主力军, 而是处于十分被动站立层的面上。

第三, 伊春资源林政执法管理过程中缺乏林业行政执法绩效评价组织, 力量不足, 执法机构对林业行政执法绩效评价的支持不够。在林政执法的绩效管理中, 每一层次评价主体各自为战, 多头交叉评价, 难以形成监督合力, 并没有建立起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高效评价机制。

第四, 激励和约束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对执法力量的监督不力, 难免会产生管理上的漏洞。目的不太明确的执法行为易使执法人员养成重形式轻结果的思维定势, 不能达到林政执法管理工作的合法准确高效运行的目的。

三、提高伊春国有林区资源林政执法管理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一) 强化体制改革

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对各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我国宪法明确规定自然资源 (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 都归国家所有。在国有林区体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和政府的职能融为一体, 使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使用权等界线不清, 不利于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不利于按经济规律和客观规律办事。应把森林资源管理职能从企业中分离出来, 建立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国有林管理机构, 独立地履行森林资源管理职能, 从体制上保证林政执法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迅速树立林政执法的权威性。

另外, 从理论上来讲, 建立和健全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是保证各项法律法规得以切实贯彻实施的根本保证。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 难以保证国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完全按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办事, 也难以避免执法人员拘私枉法侵害公民合法权益。因此, 在林业行政执法管理的过程中, 要不断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 就必须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制度, 强化林政执法监督的力度。

(二) 规范法制建设

林政执法是强化林业行政管理, 落实林业建设任务, 贯彻林业政策, 保障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和关键环节。在资源林政执法管理的过程中, 首先, 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林政执法在森林保护、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中重要性的意识, 把林政执法工作纳入各级林业部门领导的责任制中加入绩效评估中来。其次, 我们在严格执行《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中有关森林保护管理的规定, 更要全面贯彻国务院及国家林业局关于森林资源保护的各项措施和要求, 继续加大对林政执法管理的工作力度。最后, 在日新月异发展飞速的今天, 各种新的状况和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显现, 在资源林政执法管理中, 我们应当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进一步提高执法效率和执法质量, 实事求是, 根据各种状况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等执法依据, 因地制宜, 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规范和措施。

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资源林政执法队伍是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和林政执法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也是文明公正办案、维护林业行政部门和执法机构良好形象的最好体现, 因此, 我们要强化管理队伍建设的进人制度;注重抓好现行林政执法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和考核工作, 争取实现执法人员的专职化能力, 不断更新知识集中研究分析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提高执法的业务素质和办案水平;根据对资源林政执法管理的绩效评估建立相应的淘汰制度, 优胜劣出, 通过对资源林政执法队伍的加强建设, 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总体素质水平, 进一步提升资源林政执法队伍的业务水平和林业行政部门的管理高度。

(三) 深化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工作作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整体人力资源开发与评估体系的完善。资源林政执法管理部门必须以战略眼光来构筑整个绩效评估体系, 建立人事选拔、培训开发、能级管理、岗能匹配等制度, 使绩效评估与林业部门的人力管理环节相互联结、相互促进, 建立和完善林政管理的绩效评估档案, 使考评机构与上级管理机构、各职能部门及利益相关的群众能够有一个沟通的平台, 使林政部门能够请听到外界的声音和建议, 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首先, 我们应明确评估主体, 多元结构的评估主体要求我们应根据评估主体的多元性分层确定林政执法管理的评估主次。其次, 要规范评估指标, 我们必须从林政执法绩效评估目标出发, 将目标分解成次级项目, 然后再经逐级分解, 以期达到满足可测性的要求。另外, 要做好资源林政执法管理的绩效考核工作, 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在资源林政执法管理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集中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使管理可以覆盖到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任何内容, 从而加强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信息质量的提高, 以保证管理信息在林政组织内部的共享, 以此来优化林政执法管理中的程序, 细化林政执法管理对象和强化林政执法管理制度, 提高林政执法绩效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保障绩效评估目标的实现。

(四) 完善服务机制

很多林政案件的发生, 不仅仅是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进行的, 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他们对林业形势政策和相关法律规定模糊不清的了解所导致的。必须充分利用一切形式广泛宣传林业政策法规, 增强大家的遵纪守法意识、生态保护意识和监督能力。因此, 我们在资源林业行政执法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 我们应加强宣传教育, 确立长远发展观念。应用科学发展观思想深入开展宪法和重点法律法规宣传的同时, 大力加强林业专业法律宣传, 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与林业执法立法工作相结合, 在宣传普及相关法律法规过程中, 注意收集、总结和归纳普及对象对现行法律法规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完善林业发展宣传教育工作调研和理论研究的同时, 通过分析和研究促进林业立法工作。其次, 我们应优化资源配置, 使林政执法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循环道路。在资源林政执法管理的发展过程中, 不仅需要政府在税费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更需要政府一定的基础设施投入, 为林区代办学校、医院等社会保障机构, 切实解决林区普遍存在的基本医疗、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水平不高的问题, 使得林区人民在为林业发展贡献中免去后顾之忧, 有利于林业发展上良性循环的道路。再次, 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建立林业基金制度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从法律上明确林业基金制度和具有能够落实的可行性林业基金来源。建立和完善林业基金制度, 拓宽投融资渠道, 积极吸引外资、私人资本进入林业。国家各级财政也要采取积极地扶持政策, 让林业得以休养生息, 实现林业在管理的基础上发展, 在规范中发展。树立基金管理的新观念, 积极探索林业基金高效运作的筹资、管理和使用方式, 使林业基金优化配置, 充分发挥其核心力量, 不断探索林业改革发展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周洁敏.焦点透视中国林业产业发展潜力[J].中国林业产业, 2009 (5) .

[2]、王满.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思考[J].林业经济, 2009 (3) .

篇4:国有林区年初工作报告

摘要:在国有林区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建设国有林区,必须要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全体员工的力量,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不论从政治层面、经济层面,还是社会层面,国有林区思想政治工作都以其自主性、广阔性、开放性、层次性的特点,显示出它在构建国有林区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就如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国有林区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国有林区;作用

国有林区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国有林区的重要法宝,在保持国有林区和谐稳定,打造和谐团队,构建国有林区和谐文化,促进国有林区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有林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控制作用是强制手段所不能的。国有林区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说服、教育、警示等建立一种约束机制,发挥控制功能。

1、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国有林区和谐发展

1.1坚持以人为本,创新运行机制

在新的形势下,国有林区员工思想异常活跃,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国有林区思想政治工作必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针对性。从国有林区实际出发,使形式和内容联系得更紧密,真正使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运用多种形式,根据新出现的思想倾向和苗头,进行生动活泼的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在关心人、尊重人的基础上,不仅讲道理,还要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广泛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科学知识及现代化手段,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科学化,更有针对性。

1.2思想政治工作应着眼于构建国有林区的工作需要,创新工作内容

国有林区光靠理论教育、思想教育显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还需要用适当的物质激励、事业激励来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要做好困难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把解决其思想问题和解决其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制定新的政策,提高人才待遇,真正使分配体现人才的价值和贡献。用发展的美好愿景凝聚人心,用事业激发员工创业激情。运用现代宣传手段和科技成果,加快信息交流沟通。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普遍要求与分类指导结合,正面宣传与反面教育结合,精神塑造与文化熏陶相结合等。区别不同利益群体的思想状况,精心设计新的活动形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

1.3抓好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抓好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选拔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到领导岗位;加强干部交流,实行政工干部和经济管理的干部岗位轮换;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培训,组织他们学习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市场经济和现代科学知识,不断提高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本领。通过队伍建设,使政工干部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不断更新观念,探索规律,创新方法,能够想得明白,讲得清楚,以必胜的信念激励人,以朴实的形象感召人,以广博的知识感染人,以深厚的情感凝聚人,以清廉的风范教育人,带动员工投身于国有林区构建。

2、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与国有林区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国有林区文化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一是把国有林区思想政治工作和国有林区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两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形成合力,才能推动国有林区建设。国有林区文化理念的导入,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载体,为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密切结合提供了最佳方式,使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了国有林区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国有林区文化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平等和谐的人文环境。独具特色的国有林区文化,是构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员工队伍素质的重要手段。平等是国有林区领导者和管理人员与员工沟通的纽带和桥梁,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思想政治工作与国有林区文化建设都强调以人为本,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信任人的基本工作原则,讲究国有林区员工在人格上的平等。三是国有林区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林区的政治优势,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运行体系和工作机制,具有强有力的宣传教育功能和组织保证。国有林区文化建设贯穿国有林区的整个发展过程,其中国有林区理念、国有林区精神的传播是关健环节。而传播工作正是国有林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强项和主要功能。因此,搞好舆论宣传,为弘扬和培育国有林区文化营造浓郁的氛围,使广大员工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随时随地受到国有林区文化的熏陶。作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综合体的国有林区文化,是与现代国有林区制度相适应新的管理理念,在不断完善国有林区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同时,建立和健全国有林区文化建设工作机制,通过两者在工作机制上的密切结合,使思想政治工作和国有林区文化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健康发展。

3、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内容与形式的结合是动态的、是一种永恒的追求。两者和谐相得益彰,才能发挥最佳效能。坚持内容决定论,是由于它包含有自身的形式,形式不是外加的,而是内在于内容之中的。根據事物或工作内容的需要选择适合的形式,反对形式决定内容的倾向。善于发现和正确处理形式与内容之间的矛盾,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努力保持形式的稳定,充分发挥形式对内容发展的促进作用,不适合或基本不适合时,积极探索和创造新的形式。形式主义的要害,在于工作指导上夸大了形式的作用。任何形式都是一定内容的形式。形式主义不只是认识问题、方法问题。产生形式主义的原因很多,但根本问题是出在思想意识、思想作风上。因此,反对形式主义,应该努力从思想意识、特别是思想作风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避免形式主义,加强理论修养的关键。正确认识和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反对形式主义,以最终工作效果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

参考文献:

[1]吴广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融入研究[J]中共中央党校2013

[2]黎敏.中国共产党早期思想政治工作及其当代价值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2012

篇5:国有林区年初工作报告

2015-04-16 14:42:44 来源: 财政部网站

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是贯彻全面深化改革决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出台后,中央财政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善财政政策,加大投入,积极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

关键词:林场改革

1. 支持开展国有林场改革试点

2011年,江西、湖南、河北、浙江、安徽、山东和甘肃等7省开展全国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其中江西、湖南省为全省试点,其余五省分别选择部分地区开展试点。为支持开展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2012—2014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国有林场改革补助36.7亿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补缴国有林场拖欠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国有林场分离场办学校和医院等社会职能费用、先行自主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省奖励补助,以及其他与改革相关的支出。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有效地发挥了引导作用,带动了各级财政投入,促进建立了新的管护经营机制。

同时,为支持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十二五”以来,中央财政还安排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良种培育、造林和森林抚育补贴等林业补助资金89.7亿元,用于国有林场所属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与管理,支持国有林场加强林木良种繁育、造林和森林抚育,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安排天保工程财政专项资金53.6亿元,用于天保工程区内1312个国有林场的森林管护、职工社会保险补助、政策性社会性支出等;安排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资金61.4亿元,用于支持解决国有林场经营困难等问题。2015年,中央财政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支持国有林场改革工作。

关键词:扶贫开发

2.支持国有林场扶贫开发

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贫困国有林场的扶持力度,2004—2014年,通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安排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26.7亿元,其中2014年安排3.6亿元。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国有贫困林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引进和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培训职工技能等。今后,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对国有贫困林场的扶持力度,促进国有贫困林场加快发展步伐。

关键词:债务化解

3.支持化解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金融机构债务问题

中央财政非常重视并积极支持化解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金融机构债务问题。经国务院批准,从2005年起,分四批共免除天保工程区森工企业所欠金融机构债务103亿元。下一步,中央财政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按照中央文件要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分类解决国有林场、国有林区历史性债务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林场林区改革发展减轻包袱。

关键词:贷款贴息

4.完善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政策

目前,中央财政对各类银行(含农村信用社和小额贷款公司)发放的符合贴息条件的林业贷款进行贴息,主要贴息对象和贴息范围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林业龙头企业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林产品加工业贷款项目;二是各类经济实体营造的工业原料林、木本油料经济林以及有利于改善沙区、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的种植业贷款项目;三是国有林场(苗圃)、国有森工企业多种经营贷款项目,以及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开展的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四是农户和林业职工营造林、林业资源开发贷款项目。地方单位和个人林业贷款中央财政年贴息率为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的林业贷款中央财政年贴息率为5%。2011—2014年,中央财政共计安排林业贷款贴息资金40亿元,对造林、木本油料、林下经济和林业小额贷款等符合相关规定的贷款给予贴息,累计贴息贷款总额为1208亿元。政策涉及小额贷款农户20多万户,其他经济实体项目1万多个。下一步,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完善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政策,加强资金使用管理,继续支持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停止商业性采伐

5.支持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开展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方案,2014年,中央财政增加安排天保工程财政资金23.5亿元,支持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开展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按照“花钱买机制”的要求,中央财政新增安排的天保工程资金,以保障林区干部职工的基本生活、维持林区社会的正常运转为重点,推动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以全面停伐试点为契机,改革林区经营管理体制,将森工企业原来承担的社会管理、森林资源管理和采伐经营的职能尽快转变成森林资源管理和为林区提供公共服务。与此同时,中央财政还建立了天保工程改革奖励补助机制,推动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对天保工程区国有林业单位承担的消防、环卫、街道等社会公益事业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的,中央财政给予补助;对天保工程区国有林业单位承担的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职能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的,中央财政给予补助;对改革积极性高、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省(区、市)予以适当奖励。

关键词:天然林保护全覆盖

6.研究实施天然林保护全覆盖政策

中央财政就实施天然林保护全覆盖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天然林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已纳入政策保护范围的天然林存在保护补助标准低等问题,未纳入政策保护范围的天然林面临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成本高、涉及集体和个人林权复杂等问题。

下一步,中央财政将支持全面停止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适当提高天保工程补助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天然林保护政策全覆盖,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

关键词:棚户区改造

8.实施棚户区改造住房税费减免优惠政策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国发〔2013〕25号)的要求,支持全面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进一步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财政部、税务总局先后下发了《关于企业参与政府统一组织的棚户区改造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和《关于棚户区改造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按照上述文件规定,企业参与政府统一组织的工矿(含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林区棚户区改造、垦区危房改造并同时符合一定条件的棚户区改造支出,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包括国有林区棚户区和国有林场危旧房在内四类棚户区改造涉及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契税、个人所得税,可享受减征或免征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对改造安置住房建设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转让旧房作为改造安置住房房源且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以下改造安置住房,按1%的税率计征契税,超过90平方米,但符合普通住房标准的改造安置住房,按法定税率减半计征契税;个人取得的拆迁补偿款按有关规定免征个人所得税。

关键词:保费补贴

7.完善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

2009年以来,财政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实施了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在农户和地方自愿参加的基础上,为投保林农提供一定的保费补贴,引导和支持其参加森林保险,促进森林保险市场化运作。2012年,进一步将森林保险保费补贴地区扩大至全国,其中包括国有林区,各地均可自主开展,按规定申请中央财政补贴。2009—2014年,中央财政共拨付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资金37.9亿元,其中2014年拨付14.1亿元。

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的实施,有力推动了我国森林保险的发展,增强了林业抗风险能力,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要求,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做好森林保险工作,支持国有林区改革,更好地发挥森林保险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此外,对包括国有林区棚户区和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在内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制启因素与推进措施

更新时间: 2010-02-04 10:14:45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2010-2-4)

近日,中国保监会和国家林业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做好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标志着我国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的正式建立。启动这一处理林业非系统性风险的重要财务安排,特别是随着试点的铺开和工作的深入,诸多制约性障碍凸显出来。

需求愿望不足。一方面来自政府,担心政策性森林保险会演变成新的“财政负担”,积极性会打折扣。另一方面来自森林经营者,多数林农“遇灾靠救济”的思想根深蒂固,不懂得付出现实保险成本去化解森林经营中的风险,导致其对森林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还有一方面来自保险公司,面对政府和林农压低费率的一致呼声和强烈要求,给经营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公司带来压力,甚至会带来经营上的风险,促使保险人经保、设保、吸保的积极性难以持久。

承受能力不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划林到户,形成超小规模的森林经营格局,客观上弱化了森林保险的经济保障和供给能力,必然导致广大林农拿不出较高的森林保险成本来进行投保,此其一。其二,森林保险往往面临的是巨灾风险,这对于目前再保险机制和再保险市场尚不完善的我国保险体系来说,经营森林保险业务,就等于将巨灾风险集于一身,难以分散,不仅会影响经营主体的经营效果,而且可能因一场巨险而使自身限于窘境,举步维艰,进而带来商业公司无力承保的客观问题。

技术实力较弱。森林保险经营的复杂性、艰苦性,对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现状是,保险人才匮乏,复合型人才不足,特别是懂得且能够胜任森林保险的人员严重短缺,这将成为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启动、推进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此外,业务操作上的难点也会成为工作推进中的技术性障碍。譬如,保险金额难以确定的问题,保险费率难于厘定的问题,灾害损失难以判定的问题等等。

制度保障缺乏。推进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是来自制度上的缺失。目前,保监、林业两机构发出的通知仅仅是一般性要求,且仅限于试点,真正推进这项工作,还需要国家财政、税收、编制等相应配套政策支持,更需要国家立法保障。

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是健全国家林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以政府引导为依托,以政策支持为保障,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以协同推进为要求,探索建立防范和化解林业风险的保险保障体系。

推进政策性森林保险主要有8条措施。

加大政府引导扶持力度。一是实行财政补贴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对委托商业保险公司办理政策性森林保险业务,由政府提供补贴。对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政策性森林保险业务,实行免税政策。发生重大灾害或森林保险准备金发生困难时,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助。二是建立森林保险准备金制度。按照一定比例,建立从国家到地方的多级森林保险准备金,为推进政策性森林保险实施提供有力的货币支撑。三是由政府制定政策性森林保险计划,并抓好落实和组织实施工作。同时,设立专项工作经费,用于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费用支出。四是适当提高保费补贴比例。除上调现行保费补贴比例外,还要适当提高保费补贴中国家分摊的比例。

加大政策导向宣传力度。让千家万户都了解森林保险的相关政策,认识到参加森林保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尤其应当注重面向造林大户、集体林场和近年来在各地普遍兴起的沟系承包者的宣传,让广大林农真正学会运用“保险”这一经济手段转移风险。同时,不可忽视对政府和保险企业的宣传,促进各级政府将其作为民生工程来抓,积极组织,认真推进;促进相关保险企业将其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认真对待,自觉承保。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启动《保险法》及其实施条例的修改、完善工作,增设政策性森林保险的相应条款。出台《森林保险条例》,对森林保险的性质、保障范围、经营模式、组织机构与运行方式、保险责任、费率水平、林农负担保费比例、森林保险准备金提留与使用、监管责任、政府作用、税收政策、资金运用、财政补贴方式等做出明确规定。在条件成熟时出台《森林保险法》,以立法形式明确森林保险的性质、范围、经营原则、经营主体、收益主体及相关权利和义务。现阶段应当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和实施办法,明确政府、保险公司在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中的职责和作用,明确操作程序,为推进政策性森林保险提供制度保证。

建立有效组织体系模式。总的努力方向是:建立政府监管下的政策性森林保险机构,由政府组织实施,财政补贴森林风险发生的费用,政策性森林保险机构具体负责森林保险业务。具体实施中,可以针对不同地方的不同情况,实行商业保险公司独立经营、多家商业保险公司联合承保、商业保险公司与地方政府联合共保、地方政府经营商业保险公司代办、林农合作互助经营而商业保险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和再保险等多种模式,也可以委托林区其他金融机构代理,成立林农森林保险合作组织,建立森林保险相互公司等,具体经营森林保险业务。优化森林保险业务机制。当务之急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森林灾害成灾特点,充分考虑参保对象意愿,开发设计有潜力、受欢迎的森林保险产品。可以选择一种自然灾害设立单项险,也可以选择几种对本地林业生产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设立综合险。保额和费率的设定,应当以“低保费、保成本、广覆盖”为原则,防止出现超出承受力的保额和费率。

建立协同配合工作机制。按照“统一原则、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思路,探索建立由保监、林业、财政等部门与保险经办机构、林业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林农等多方积极参与的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机制,逐步扩大森林保险的覆盖面,不断完善森林保险险种和服务创新,努力形成“政府满意、林农实惠、森林保障、保险发展”的格局,充分发挥金融保险在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建立森林保险中介机构。建设一支规范运作的保险中介人队伍,是现代保险市场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保险中介人可以将保险公司的经营触角延伸到林区的各个角落,既能节约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也能起到服务林农的积极作用。在森林保险刚刚兴起、地方保险经纪代理公司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应当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学会这一社会力量的中介人属性,通过专业培训、改造,使之逐步成为森林保险的中介人。

建立森林风险分散机制。在林农收入和国家财力支持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必须积极寻求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政府与市场共同参与的森林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一是以大数法则和累加优势积极推动森林保险的广覆盖,有效分散经营风险。二是实行多家公司共保、分保办法,组成森林保险巨灾共保联合体,使风险得到分散消化。三是立足国内,放眼国外,积极寻求建立多层次的再保险机制,通过“分散再保”、“分层再保”和设立“再保基金”、开展“再保经营”等途径和方式,进一步分散风险。四是探索实行森林巨灾风险证券化,将风险进一步从保险市场转移到资本市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强大的融资与风险分散功能

国家林业局>信息发布>最新资讯>最新要闻

政策性森林保险发展现状之保险公司难点

国家林业局 http:///2010年01月07日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记者:房田甜丁贤生

——政策性森林保险发展现状之保险公司难点

中国绿色时报1月7日报道森林保险是惠及林农的事,但保险公司并不是慈善机构,作为企业,营利是主要目的。但实际上,这项业务开展至今,保险公司只有很少的利润甚至没有油水可捞。

尽管林权所有者不满政策性森林保险业务中的些许条款,但江西省林业厅计财处调研员胡宏平依旧觉得,保险公司已经显示出相当大的诚意。政策性森林保险以扶持林业生产发展为目标,所以在费率的制定上,就不可能完全让市场来寻找平衡点。费率低,并不代表压力小。

目前,我国开展森林保险业务的只有中国人保财险公司一家。对于他们来说,森林保险业务是“一块难啃的骨头”:风险高、费率低;工作量多、人手少;成本大、回报小。

理论上,这是赔钱的买卖

在保险领域,普遍比较认可“大数法则”,又称“大数定律”或“平均法则”。此法则的意义是:风险单位数量愈多,实际损失的结果会愈接近从无限单位数量得出的预期损失可能的结果。据此,保险人就可以比较精确地预测风险,合理地厘定保险费率,以使在保险期限内收取的保险费和损失赔偿及其他费用开支相平衡。

打个比方,在掷钱币时,每次出现正面或反面是偶然的,但大量重复投掷后,出现正面(或反面)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必然接近1/2。

“大数法则”是近代保险业赖以建立的数理基础。按照大数法则,保险公司承保的每类标的数目必须足够大。但目前,森林保险参保的主要还是林业龙头企业和造林大户,林农投保的积极性并不高,即使在有保费补贴的地区也是如此。以江西省为例,全省1.52亿亩有林地中,5100万亩公益林由财政统保,但剩下的1亿亩商品林,参保的只有600万亩,且多数是大户。

据资料显示,2004年,福建省南平市森林保险赔付率高达796%,近3年的平均赔付率也达176%;在浙江省安吉县,2000年~2007年商业性森林火灾保险赔付率为67%;在江西省修水县,2007年12月开展林木火灾保险至今,共收取保险费192万元,赔付了191万元,但理赔中的工作成本就要保险公司自掏腰包了。

因为“大数法则”难以体现,在森林保险这项业务上,保险公司是没什么利润的。

实际上,这是吃力不讨好的活

保险公司开展森林保险的原则是:政府放心、林农满意、公司保本。抛开难以保本的制约因素不说,开展这项保险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首先,林农普遍担心保险公司收保费积极,出了事赔得却不那么痛快。这点对保险公司来说很冤枉。罗时宿是人保财险永修支公司业务部经理,他承诺:只要及时报案,理赔人员都会及时赶到现场,小案子一个星期赔付到位,大案子至多也就两个月。

其次,确定保额很麻烦。保额和保费成正比,高了,林农交不起;低了,投保意义不大。此外,还要考虑地方财政补贴的压力,保险公司的赔付能力。林子涉及地形、面积、位置等诸多方面,价值多少非专业人员根本说不清,所以个别地区选择一刀切:不管林子情况怎么样,都按照固定的保额投保。

这其中,关键是宣传和拓展业务成本过高。

林子大多在山区,方圆几公里可能就住几户人家,交通也相对不便,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客户,成本很高。与此相对的是,保险公司的基层网点只渗透到县一级,也就10人~20人的规模,除了农险,还要处理社保、车险等其他险种,哪里还有精力深入林农千家万户?

保险公司的意见是至少以村为单位投保,但商品林投保需要林农自愿,村统保所需的宣传和协调工作,谁来承担?

即使投保,林农也只愿意投保最容易受灾的林子。在江西省林业第一大县修水县,2008年承保面积约242万亩,除去204万亩的公益林、企业大户15万亩、其他12万亩之外,相关数据特别列出:退耕地10.2万亩。

“退耕地每年要抚育,杂草没及时清理,堆在那儿天气一干就燃,所以投保的就多。”修水县林业局武装部长樊雄飞说。

操作上,这是需要多方支持的事

江西在制订政策性森林保险实施方案时,提出了综合险的概念和费率,但永修县大户咨询该险种时得到的答复是:还没有开办。

中央有补贴,林农有需求,为什么不开展?人保财险江西省分公司很委屈:总公司还没有相关条款,省公司没有权利先行制定政策。

原来,险种的设置需要精算师测算,然后由人保总公司制定具体操作条款,即使江西是试点,人保总公司也不敢在方案上大意。

除了保险公司内部的协调,财政和林业部门的作用也不能小视。

因为是政策性补贴的保险,需要财政拿钱,就需要前一年上报后一年的预算计划。不管是由中央还是由省财政补贴的部分,都需要各县林业局上报具体数目,保险公司不能自己去找财政要钱。基层林业部门的配合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相当重要。

保险公司最需要的还是财政的支持。林业大县一般都经济实力有限,如果让县财政承担过多的保费补贴,投保的林子越多,县财政的负担就越重,不仅不能有效地促进林农投保,还可能打击县财政的积极性。

篇6:国有林区造林绿化工程建设论文

2.1 规划布局不合理 国有林区由于地形条件所限,有些工程布局过于偏远,星星点点不连片,不成规模,工程中间的空档比较大,林种布局比较单一,从而造成景观单一性。

2.2 树种不丰富 国有林区树种分布众多,但在大部分地区,由于人才、资金的缺乏,天然野生树种变人工栽培树种科学试验不能开展。林区工程建设只选择造林成本相对较低的油松、落叶松主栽树种,几乎不进行伴生树种引进与栽培,所以,国有林区目前出现的状况是针叶树多阔叶树少,纯林多混交林少。

2.3 景观不j接 林区规划,只规划一个总工程,道路两侧、沿线由于没有资金配套,无法实施绿化,出现总体效果不佳,看了一个点,露出一大片的不好现象。

2.4 造林技术不规范 整地:排列不规范,熟土不回填,杂物不捡出,垒坑不深挖,雨水不进坑,植被不保护。苗木:选择苗木有高无粗、老化;运苗不注意保水,造成干苗;伤苗、病苗不加排除就进行造林。栽植:埋土太少、踏土不实、窝根严重、浇水不足。管理:补植、完善、抚育、{芽、维护不到位。

3 造林工程实施建议

3.1 林种规划 要根据立地条件划区,根据区域特点定林种,根据林种要求定树种。

3.2 树种配置 要根据工程要求定模式,根据造林模式定方式,根据混交方式定密度,根据苗木规格定整地。

3.3 造林整地 要根据不同地形条件,选用适当的整地方式。如大、小鱼鳞坑、水平带状、大穴整地等。

3.4 苗木调运规划 容器苗要采用运苗箱运输,裸根苗要采用遮盖式运输,针叶大苗要用带大土球运输,杜绝远距离、不加任何保护方式的调运。

4 结语

上一篇:学生会学期总结纪检部下一篇:生态文明论文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