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工国有林区改革方案

2024-04-19

森工国有林区改革方案(共8篇)

篇1:森工国有林区改革方案

浅析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后森工苗圃发展的对策

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是林业发展战略的一次重大调整,是国有林区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创新.彻底打破国有国营一统天下的封闭体制,实现林术、林地经营的产权多元化,做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森工苗圃如何摆脱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后目前的经济困境,如何为实现“林子长起来、职工富起来、生态好起来、林区经济发展起来”的目标服好务;如何使有限的.苗圃资源释放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我们创新发展思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近几年苗圃经济转型的有益探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作 者:吕守强 鲍淮 孙晓琴 韦庆和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五营林业局中心苗圃,黑龙江,153033 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S 关键词:国有林区林权   制度改革   苗圃发展的对策  

篇2:森工国有林区改革方案

碧泉林业局国有林区改革调研报告

根据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调研的通知”精神,结合碧泉林业局天保工程实施以来的实际情况,现把国有林区发展改革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云南省碧泉林业局是全省17户国有重点森工企业之一,当时按照“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于1965年实现了当年建局,当年采伐,很快形成了生产能力,碧泉林业局原隶属林业部金沙江林区会战指挥部,1973年下放省管,至今建局已44年,截止天保工程实施前的1998年,碧泉林业局累计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木材167万立方米,修建林区公路517公里,其中有87公里成为了省道,216公里为县乡公路,共采伐林区面积57万亩,迹地更新57万亩,更新率100%,于1987年受到林业部表彰,获“长青怀”奖。到2008年12月止,全局现有职工264人,离退休职工748人,家属2100余人(含企业一次性分流人员369名),管辖国有林区面积45万亩,辖红卫、红旗、西山林场、仁和刨花板厂等四个基层单位。经营区内森林覆盖率为74%,森林蓄积量为98万立方米,树

种以云南松为主,多为中幼林,辖区东与华坪接壤,西与丽江、鹤庆隔江相望,属长江水系金沙江支流,生态区位十分重要。

碧泉林业局自建局以来,经过40余年的开发建设,在为国家经济建设,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已逐步形成以采伐、营林为主,集加工、服务、贸易为一体的多元化经营机制,被省人民政府划定为国有中二型企业,到天保实施前的1998年,由于林业“三定”和资源蓄积的急剧下降,辖区内可采资源寥寥无几,“独木经济”难以支撑,企业陷于严重的资源与资金“双危”的境地,职工部分下岗、待岗或自谋职业。1998年,天保工程启动实施后,给国有重点森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新的、难得的历史机遇。1999年10月,按照省委办公厅(云办发[1999]27号)《关于省属重点森工企业实施属地管理的决定》和省政府办公厅(云政办发[1999]205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属国有重点森工企业属地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碧泉林业局成建制移交永胜县政府实行属地管理。10年来,碧泉林业局在永胜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严格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九字方针,创新机制,扎实工作,稳步推进,经过全体职工的辛勤努力,林农的积极支持,天保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效益。

二、理顺森工企业管理体制的基本思路

碧泉林业局自1999年下放永胜县管理以来,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在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主要从事永胜境内森林管护和生态公益林建设任务,从天保工程实施十二年来的情况来看,重点森工企业只是实施天保工程的载体,属地管理工作未能落到实处,资金一方面完全依靠国家财政支付,另一方面实行的却是企业管理,形成了“企业不像企业,事业不像事业”两边都不沾的体制,使国有重点森工处于很尴尬的地位,一方面要承担管护及建设任务,另一方面又缺乏相应的职权,带来的问题是:一是在管护区发生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时,企业很难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制止,管护工作力不从心;二是在进行生态林建设时,如林地所有者不支持配合,企业也无能为力;三是与当地林业主管部门的职责也难以明确划分,出现问题相互推诿。从有利于国有林区加快发展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角度出发,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国有林区的管理体制,根据国有林区的生态区位,在不改变森林资源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将碧泉林业局全部国有森林资源的所有者主体确定为省或市级人民政府,使省或市级人民政府真正成为代表国家的国有林资源所有者主体,享有相应的支配权、处置权、收益权,并承担相应的培育、管护责任,属于那一级的,由那一级政府投资培育管理,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三、按照生态区位划分重点森工的经营管理类型 碧泉林业局所管辖的45万亩国有森林资源全部位于金沙江支流林区,生态区位优势十公重要。自1966年建局以来,在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木材的同时,经过长达三十余年超强度采伐下,我局的森林资源也已枯竭,1998年已经到了“无木可采”的境地。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通过我局精心培育,有效管护,国有林区生态得到进一步恢复,林份质量好,林区郁闭度较高,林区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碧泉林业局参与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及解决企业存在问题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以我局目前管辖的林区来讲,现有林区资源96%以上都是中幼林,树龄都在10—15年左右,不具备商品林开发的条件,应该将我局现有的森林资源科学地确定为生态公益型资源。

四、政府对国有林区采取的管理体制及运营方式 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适应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出发,省或市级政府应该对从事公益性质的国有林区采取直管的方式,国有林区生态公益性质确定以后,将在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从事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管护和公益林建设任务,森林资源属于特殊的资源,直接关系到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投资的目的不仅是资产的增殖,更重要的是承担公共责任,保持政府的部分国有森林资源的

直接控制,对于维护国家的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将国有重点森工企业所经营的国有林资源的所有权主体确定为省或市级人民政府是十分必要也是较为可行的。在些基础上,将国有重点企业改制为事业性质的国有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局,代表省或市级人民政府行使国有森林资源的保护职能,需要对其森林资源进行采伐利用或进行造林,由管护局设计规划,报经批准后,通过拍卖的方式出卖采伐经营权或承包造林计划,管护局不直接从事经营,拍卖收回的资金全部上交财政,采伐后再由管护局进行管护。

五、国有重点森工转变为事业编制的标准和比例 分类指导,深化国有重点森工企业的改革。按照以上思路,把国有森林资源管理职能从森工企业中剥离出来。成立国有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局,承担国有森林资源的培育、管理职能,把目前由企业承担的部分社会职能分离出来,转由当地地方政府承担,对企业现有的经营职能进行改制,退出国有经济成分,成为独立的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竞争。以碧泉林业局为例,现有职工264人,如果按以公益事业单位管理的生态公益型林场界定,全部进入事业编制不大可能,也是不合理的,所以要加大人员分流安置力度。天保工程实施前我局分流安置了369名富余人员,但与工作实际和改制成管护局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需要上级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力度。具体为:到2010年天保工程结束时,建议将我局

男职工满50周岁,女职工满40岁周岁的职工由国家、省和个人拿出资金,一次性交由地方社保部门管理,尽可能多的分流人员,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减轻负担,创造必要的条件。经测算:碧泉林业局现有264名职工中,如果“40、50工程”政策得以实施,到时,只剩下128人,就比较容易安置,也就具备了企业改制的条件。改制成事业性质的公益型林场后,其人员事业编制的标准和比例可按现有职工人数的50%进行核定,其余均为工勤人员,其待遇可参照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工资标准执行。重点森工转变为公益性质的国有林场,国家对其的资金投入的管理使用可采取公开透明,独立核算,收支两条线的方式,对资金的投入由财政直接支付,其收益收归财政所有,管护局不直接参与经营。

六、企业职工参加社保的方式及富余职工安置的途径 碧泉林业局职工全部参加了地方养老、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缴费比例是个人工资的28%,其中:单位配套20%,个人上交8%,医疗保险缴费比例是10 %,其中:单位配套8 %,个人上交2%,失业保险费比例为1.5%,工伤保险缴费比例为1.2%,生育保险缴费比例为1%;我局职工的安置途径目前只采取男职工年满50周岁(工龄满30年),女职工年满45周岁(工龄满20年)的,单位发个人工资总额的75%,让其内部退养;另外采取单位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费300.00元,其余的养老、医疗保险费用由单位全部承担,鼓

励职工外出创业。如果按照“男职工50岁、女职工40岁”提前进入社保管理的方式,无疑将会加重国家的改革成本投入,但作为森工企业来讲,为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目前只有这条路可走。经测算,我局现有职工266名,按照“40、50”政策,到2010年底,将要安置富余人员136名,其中男职工75人,女职工61人,养老保险以每人每年缴费比例,按人均月收入1199.00元计算计算,男职工每人每年需由国家补助各种保险费用为3165.36元(个人部分不计),每人补助十年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每人需补助37984.32元,按75人计算,需要2848824.00元,同样的方法,女职工需要国家补助1930869.6元,两项相加共计4779693.6元;医疗保险费为1565414.40元;职工住房公积金为1565414.40元;失业保险金为293515.20元;工伤保险金为195676.80元;重大医疗保险金为841314.40元,以上几项相加为9241028.80元,以上不含增加工资因素。

七、针对企业面临的问题,近期改革的思路

永胜县仍然是一个林业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级贫困县,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有三分之一的国土属于干热河谷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还非常脆弱,泥石流、干旱、山洪等自然灾害频繁,经营管护好碧泉林业局的国有森林资源,使之成为有效的天然屏障,结合国家林业体制改革的有关思路,下一步的改革任务具体为以下几个

方面。

1、碧泉林业局所辖的林区处于长江中上游,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对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具有明显的作用,我局经营区内森林资源目前保存完好,是生物资源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国有林区之一,要求将我局改制为以生态公益建设为主的国有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局。

2、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9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森工企业过去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现在为国家的生态建设,又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妥善处理好现有职工的生活和待遇问题,既是各级政府的责任,也是企业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的保证,请求上级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针对天保工程实施以后,离退休职工九项外费用,职工医疗、工伤、失业、养老保险缴费标准低以及工资收入偏低等因素,应安排相应的资金,认真解决。

3、天保工程到2010年底就要结束,后期的林业政策不是很明朗,职工情绪波动较大,积极性不是很高,希望国家对国有重点森工企业这一块的扶持政策尽快出台,对于企业和职工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要积极对待,妥善解决。

云南省碧泉林业局

篇3:森工国有林区改革方案

1 现阶段国有森工林区中的可持续发展因素

在现阶段的林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开展过程中,其制约因素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国有林区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林区企业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公益事业发展出现了一定的冲突造成的。其产生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了以下三点。

1.1 林区中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分配比例失调

在现阶段的国有森工林区中,在环境公益林区和商品林区的分配比例中出现了失调的现象。一般在划分公益林区和商品林区时需要考虑林才、林区位置、发展前景等各项因素,进行合理的分配划分。但是在现在的林区分配工作中因为经济元素等其他问题的影响,造成了分配不合理的情况。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为例,大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原料和常规用材林区,其经济意义巨大。所以在进行林区划分是经常将经济因素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将经济效益高的林区优先考虑划分为商品林。但是因为优先考虑了林区的经济效益,势必会对林区的公益性产生影响。大量的优秀林才因为经济因素的考虑被开发,势必会对林区整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开展造成影响。

1.2 林区用于发展的资金不足

在国有森工林区进行可持续发展工作时,需要开展一系列的开发工作。这些工作包括了退耕还林、公益林养护、环境保护等系统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林区企业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顺利完成。在实际的工作中,这些资金的来源很多需要政府部门的预算补贴、资金投入、银行贷款等。但是这些资金在使用中经常出现不足的情况,难以支撑起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开展。

1.3 林区产业化过程不完善,构架不合理

林区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建立在林区产业化过程完成的进出上的。只有完善的林区产业结构,合理的产业化构架才能支撑起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但是因为我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重视林区企业的产业化工作,造成了林区企业的管理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管理混乱的现象。而林区企业在进入产业化管理改革的过程中,部分时间有主要处于摸索阶段。这样就造成了许多的林区企业的产业化过程中结构不完善,产业的构架不合理,反过来制约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工作的开展。

2 应对策略

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制约可持续发展工作开展的因素,我们应该采取以下的策略进行应对。

2.1 在林区构建合理的森林生态体系

大兴安岭林区作为国家重点的工业原料和常规用材林区,经过多年的开发利用其森林生态体系已经遭到了破坏,这样就势必会影响林区整体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开展。所以在林区可持续发展开展工作中对于林区生态体系的建设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对于生态体系的建设工作主要包括了林区森林资源的保护建设、现有生态环境的巩固、被破坏的生态资源的恢复等多项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应主要做好以下的工作。

首先是做好天然林的保护工作。在大兴安岭林地区因为其特有的生态环境,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开发利用,但是依然保存着大量的优良天然林区。这些天然林区属于不可多得的天然资源。所以在林区的生态建设工作中应做好这些天然林区的保护工作,巩固其已经形成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使之可以为林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稳固的环境资源的支持。

其次是做好再生公益林的建设工作。再生的公益林区的建设是做好林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工作。在这个建设过程中,建设者应注意林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在再生林的树种选择上应以林区原有树种为主要选择对象,对于引进的外来树种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搭配,防止其对林区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建设者还应做好再生公益林的整体保护工作,防止因为人为、自然灾害等原因对公益林造成破坏。

最后是要做好林区的整体水土保持工作。大兴安岭林区在生态环境中包括了森林、草原、湿地三大自然生态系统,在林区中分布了1500多条河流、100多个湖泊、1.1万平方公里湿地,其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林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好林区整体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林区整体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保证大兴安岭林区整体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的基本保障。

2.2 在林区构建符合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

在国有森工林区开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开展工作中,企业的产业化进程非常重要。只有完成了林业企业的产业化进程,才能保证林区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基础设施等各类需求的保障。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这种产业化的过程需要符合林区发展的实际情况,使之真正的做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大兴安岭林区为例,林区内的落叶松资源是主要我国主要的林业资源,但是因其生长周期较长,再生困难。在林区的产业化过程中,如果只依靠落叶松林业资源进行商业开发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取得很好的商业效果,但是长时间以后就会造成林区整体的资源受到破坏。所以在企业产业化过程中,除了林业资源外,与之相关的地方特产(如野猪养殖、渔业、松子)、药物(如人参、五味子)、粮食作物等相关的产业都需要引进到林区产业化的过程中,实现合理的产业化构建过程。

2.3 依靠科技进步,做好可持续发展工作

在林区的环境建设工作中,利用新的科技手段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是值得重视的重要工作。这些新型的科技建设工作包括了林业的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工作、新型的林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新型的林业科研实验室的建设、林区整体环境监控体系的建设等各项内容。依靠这些新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支持,会很好的提高林区的可持续发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新型的林业科研实验室为例,实验室的主要科研内容包括了林区环境保护技术、新的树种开发和培育工作,新型的林区农业技术开发等工作。这些新的技术的开发可以全面的提高林区环境保护、公益林的建设、林业产业化的完成等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是建设林区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2.4 建设和谐的林区社会体系

在林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工作中,在林区环境下建设和谐的林区社会体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随着退耕还林、水土保护等工作的开展,及林业企业体制改革工作的开展,林区的社会体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利用符合林区实际情况的手段,对林区的社会环境进行改造,在林区建设和谐的社会体系是很有必要的。在实际的和谐的林区社会建设工作中应注意做好林区的经济改造工作,将林区传统的农业经济和林业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改变为包括了农业、林业、中医药产业、旅游业等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经济结构,使林区的中的各类人群都获得必要的就业机会,建设处和谐的林业社会体系。

3 结束语

在国家全面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针对林区可持续发展工作中出现的制约因素,利用国有森工林区的自然优势,采取积极地应对措施对林区进行符合林区实际情况的改革工作,是林区企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林区环境的必要措施。完成好了这项工作就可以使我们广大的国有林区更好的发挥经济、公益等各方面的作用。

摘要: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展开,在国有森工林区的可持续发展开展工作中因受到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可持续发展工作受到了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难以全面的开展,结合大兴安岭林区在可持续发展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工作,找到解决制约因素的应对策略是林业管理研究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篇4:森工国有林区改革方案

一、支持国有林场改革顺利推进

根据国务院第111次常务会议精神,经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工作小组会议审议同意,2011年确定江西、湖南、河北、浙江、安徽、山东和甘肃等7省开展全国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其中江西、湖南省为全省试点,其余五省分别选择部分地区开展试点。为支持开展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2012—2014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国有林场改革补助资金36.7亿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补缴国有林场拖欠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国有林场分离场办学校和医院等社会职能费用、先行自主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省奖励补助,以及其他与改革相关的支出。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有效地发挥了引导作用,带动了各级财政投入,促进建立了新的管护经营机制。同时,为支持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十二五”以来,中央财政还安排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良种培育、造林和森林抚育补贴等林业补助资金12.3亿元,用于国有林场所属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与管理,支持国有林场加强林木良种繁育、造林和森林抚育,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安排天保工程财政专项资金71亿元,用于天保工程区内1312个国有林场的森林管护、职工社会保险补助、政策性社会性支出等;安排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资金61.4亿元,用于支持解决国有林场经营困难等问题。2015年,中央财政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工作。

二、支持国有林场扶贫开发

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贫困国有林场的扶持力度,2004—2014年,通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安排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26.7亿元,其中2014年安排3.6亿元。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国有贫困林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引进和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培训职工技能等。今后,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对国有贫困林场的扶持力度,促进国有贫困林场加快发展步伐。

三、支持化解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金融机构债务

中央财政非常重视并积极支持化解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金融机构债务问题。经国务院批准,从2005年起,分四批共免除天保工程区森工企业所欠金融机构债务103亿元。下一步,中央财政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中央文件要求,对国有林场所欠金融债务情况进行摸底,按照平等协商和商业化原则积极进行化解。同时,根据债务形成原因和种类,分类化解森工企业金融机构债务。

四、完善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政策

目前,中央财政对各类银行(含农村信用社和小额贷款公司)发放的符合贴息条件的林业贷款进行贴息,主要贴息对象和贴息范围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林业龙头企业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林产品加工业贷款项目;二是各类经济实体营造的工业原料林、木本油料经济林以及有利于改善沙区、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的种植业贷款项目;三是国有林场(苗圃)、国有森工企业多种经营贷款项目,以及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开展的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四是农户和林业职工营造林、林业资源开发贷款项目。地方单位和个人林业贷款中央财政年贴息率为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的林业贷款中央财政年贴息率为5%。2011-2014年,中央财政共计安排林业贷款贴息资金40亿元,对造林、木本油料、林下经济和林业小额贷款等符合相关规定的贷款给予贴息,累计贴息贷款总额为1208亿元。政策涉及小额贷款农户20多万户,其他经济实体项目1万多个。下一步,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完善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政策,加强资金使用管理,继续支持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与发展。

五、支持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开展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方案,2014年,中央财政增加安排天保工程财政资金23.5亿元,支持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开展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按照“花钱买机制”的要求,中央财政新增安排的天保工程资金,以保障林区干部职工的基本生活、维持林区社会的正常运转为重点,推动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以全面停伐试点为契机,改革林区经营管理体制,将森工企业原来承担的社会管理、森林资源管理和采伐经营的职能尽快转变成森林资源管理和为林区提供公共服务。与此同时,中央财政还建立了天保工程改革奖励补助机制,推动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对天保工程区国有林业单位承担的消防、环卫、街道等社会公益事业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的,中央财政给予补助;对天保工程区国有林业单位承担的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职能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的,中央财政按照天保一期工程补助标准和已移交人数给予补助;对改革积极性高、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省(区、市)予以适当奖励。

六、研究实施天然林保护全覆盖政策

根据习总书记关于“争取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的指示精神,中央财政就实施天然林保护全覆盖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天然林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已纳入政策保护范围的天然林存在保护补助标准低等问题;未纳入政策保护范围的天然林未纳入政策保护范围的天然林面临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成本高、涉及集体和个人林权复杂等问题。下一步,中央财政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和中央有关文件的指示精神,支持全面停止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适当提高天保工程补助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天然林保护政策全覆盖,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

七、完善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

2009年以来,我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实施了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在农户和地方自愿参加的基础上,为投保林农提供一定的保费补贴,引导和支持其参加森林保险,促进森林保险市场化运作。2012年,进一步将森林保险保费补贴地区扩大至全国,其中包括国有林区,各地均可自主开展,按规定申请中央财政补贴。2009—2014年,中央财政共拨付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资金37.9亿元,其中2014年拨付14.1亿元。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的实施,有力推动了我国森林保险的发展,增强了林业抗风险能力,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要求,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做好森林保险工作,支持国有林区改革,更好地发挥森林保险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八、实施棚户区改造住房税费减免优惠政策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国发〔2013〕25号)的要求,支持全面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进一步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财政部、税务总局先后下发了《关于企业参与政府统一组织的棚户区改造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3〕65号)和《关于棚户区改造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101号)。按照上述文件规定,企业参与政府统一组织的工矿(含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林区棚户区改造、垦区危房改造并同时符合一定条件的棚户区改造支出,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包括国有林区棚户区和国有林场危旧房在内四类棚户区改造涉及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契税、个人所得税,可享受减征或免征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对改造安置住房建设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转让旧房作为改造安置住房房源且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以下改造安置住房,按1%的税率计征契税,超过90平方米,但符合普通住房标准的改造安置住房,按法定税率减半计征契税;个人取得的拆迁补偿款按有关规定免征个人所得税。此外,对包括国有林区棚户区和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在内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责任编辑:洪峰

篇5:森工国有林区改革方案

浅谈黑龙江森工国有林区绿化苗木产业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林业新形势的发展,黑龙江森工国有林区的`绿化苗木培育和经营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为绿化美化森工林区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对黑龙江森工国有林区绿化苗木工作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和前景,以及有待采取的对策,浅谈一些看法.

作 者:修春华 唐志刚  作者单位:修春华(大海林林业局新林村经营所,黑龙江,海林,157100)

唐志刚(大海林林业局营林处,黑龙江,海林,157100)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2) 分类号: 关键词:林区   绿化苗木   发展  

篇6:森工国有林区改革方案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改革总体方案》新看点

看点1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发挥林区生态功能、提供生态服务、维护生态安全和建设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为导向,按照厘清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各方面关系的要求,推进政事企分开,健全森林资源监管体制,创新资源管护方式,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国有林区新体制,积极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加快林区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林区森林资源稳定增长,推动林业发展模式由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修复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变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作出更大贡献。

看点2 :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为本、保护优先。尊重自然规律,加大统筹治理力度,确保内蒙古大兴安岭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确保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加、森林资源质量持续提高、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生态功能持续增强,充分发挥其维护生态安全、淡水安全、物种安全、国土安全、气候安全等作用。

——注重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加大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弥补基础设施欠账,逐步改善林区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发展替代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拓宽职工转岗就业渠道,妥善安置转岗职工,确保转岗职工基本生活有保障、生活水平不降低,并得到逐步改善,维护民族团结和林区社会和谐稳定。

——实行政事企分开、各负其责。明晰森林资源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和处置权,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形成当地政府、企业、事业等职责清晰、功能定位明确、人员精简高效的林区管理新体制,继续剥离森工企业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实现政府、企业和社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强化统一规划、融合发展。破除林区条块分割管理模式,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投资计划,推动林区社会融入地方、经济融入市场。

——坚持试点先行、循序推进。森林资源管护、造林、抚育、经营等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实现的,要先行试点、循序渐进,积累改革经验,再全面推广。

看点3: 总体目标

到2020年,实现政企、政事、事企、管办分开,林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和监管机制更加完善,林区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地方,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职工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以2010年为基数,实现森林面积增加200万亩以上,森林蓄积量增长1.2亿立方米以上,森林碳汇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有效增强,森林资源质量和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等生态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看点4: 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确保森林资源稳步恢复和增长。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严格伐区设计审批管理、采伐作业监管、木材运输销售监管、森林抚育经营管理和违法违规采伐责任追究,确保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停得下、稳得住。围绕稳定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科学编制长期森林经营方案,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实现森林资源稳步恢复和增长。自治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强化监管职能,研究建立停伐监管制度措施,加强林木采伐、运输、销售和木材经营加工管理。

看点5: 建立精简高效的重点国有林管理机构。

按照“人员只出不进、机构只减不增、社会和谐稳定”和精简高效的原则,撤销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重新组建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为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单位。主要职责为:保护管理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湿地、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展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造林、森林抚育、森林管护、森林资源监测和林业科学研究;组织编制实施森林经营方案;指导林业产业发展;配合地方政府做好林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防汛等方面的协调及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重点国有林管理局下设若干个林业局,在原森工公司(林业局)林业管理机构的基础上组建。原森工公司(林业局)所属林场中规模较大、承担任务较重的可以保留,其他的改为林业局派出机构。林业局及其派出机构的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整合调整。新组建的重点国有林管理机构,按照职能职责和工作任务,定职能、定编制、定岗位、定人员、定工资。重点国有林管理机构运转及林业生态建设经费,从中央财政给予的停伐补助经费、社会运行支出补助经费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经费中支出,由自治区财政部门负责监管。

看点6 :撤销森工集团

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内蒙古森工集团及其所属森工公司,原森工集团直属的浆纸、矿产、房地产、外贸、物业等国有企业、森工公司所属国有企业及其经营性资产全部移交属地管理。森工企业及其经营性资产实现属地管理后,要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形成政企分开、企业自主经营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同时鼓励国有优强企业和社会资本等参与企业改革重组,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企业开发利用森林、森林景观、湿地等资源,要与重点国有林管理机构明确收益分配方式。重点国有林管理机构所得收益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主要用于林业生态保护建设。看点7: 继续剥离企业的社会管理职能。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进一步厘清原森工集团尚未剥离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森工企业承担的消防、环卫及“三供一业”等职能,按照成熟一个剥离一个的要求,全部移交属地政府或相关部门。在地方政府财力较强的地区,一步到位移交属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暂不具备条件的,先行在内部分开,暂由重点国有林管理机构代管,待条件成熟后移交。

看点8: 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监管体制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归国家所有。自治区人民政府对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生态建设负总责。自治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履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生态保护建设等监管职责。重点国有林管理机构是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生态建设的责任主体。林区政府与重点国有林管理机构要密切配合,共同履行保护森林资源责任。建立健全林地保护制度、森林保护制度、森林经营制度、湿地保护制度、自然保护区制度、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建立国有森林资源离任审计制度和森林资源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建立以林地保有量、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征占用林地定额、森林质量、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为主要指标的林区绩效管理和考核机制,完善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相关制度和考核量化指标等,由自治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研究制定,报自治区党委、政府批准后实施。加快推进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组织编制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和森林经营方案。在北部原始林区开展国家公园试点工作。

看点9 :创新森林资源管护机制

根据森林分布特点,针对不同区域地段和生产季节,采用行之有效的管护模式,核定管护人员,实行远山设卡、近山巡护。鼓励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参与森林管护工作。加强高新技术设备、高技术手段及现代交通工具等装备的应用,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实现重点国有林区管护全覆盖。按照“因养林而养人”的原则,由重点国有林管理机构组建专业服务队伍,以开展承包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为主要运营方式,做好森林资源管护工作。森林资源管护、抚育、经营、造林、防扑火等林业生态保护建设任务,凡能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实现的,要面向专业服务队伍购买服务,逐步过渡到向社会购买服务。看点10 :妥善安置职工,确保职工基本生活有保障

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的原则,妥善安置现有职工和转岗人员,确保职工利益不因改革而受损。在职职工转入重点国有林管理机构的,直接进行身份转换,保留原有职级;从事造林、森林抚育、森林管护、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木材采集运贮销等林业生产的职工,进入专业服务队伍。新参加工作人员进入重点国有林管理机构的,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有关规定办理。落实好国家对森林管护、人工造林、中幼龄林抚育和森林改造培育支持政策,创造就业机会。在保证企业依法为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并缴纳相关费用的前提下,鼓励职工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做好绿色富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职工技能培训,通过开发特色养殖种植、林木种苗等,由职工个人经营,搭建就业平台。看点11: 强化政府保障功能

林区政府承担林区经济社会发展责任,要将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投资计划,加大林区建设投入力度。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要统筹制定林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林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后实施。呼伦贝尔市政府、兴安盟行政公署要切实履行林区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林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要加强与重点国有林管理机构的配合,严格执行森林、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制度,做好森林防火、防汛等应急事件处置工作,依法打击各类破坏森林、湿地资源行为。

看点12 :落实财税支持政策

落实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政策,用好中央财政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补贴、社会运行支出补助、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补助等资金。落实中央财政森林保险支持政策,保证地方财政森林保险补贴投入,提高森林资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落实国家有关税费减免政策。企业剥离社会职能补助资金由自治区财政落实,呼伦贝尔市、兴安盟也要加大投入力度。

看点13 :加强金融政策支持

严格审核原内蒙古森工集团债务,做好债务成因和种类的分析确认工作,按照平等协商和商业化原则进行分类化解。对于正常类金融贷款,到期后应当依法予以偿还。对于符合中央支持化解条件的金融债务,积极争取中央支持。自治区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发适合国有林区特点的信贷产品,拓宽林业融资渠道,加大林业信贷投放力度,大力发展面向林区职工的小额贷款业务。完善林业信贷担保方式,落实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政策。看点1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呼伦贝尔市政府、兴安盟行政公署及有关旗市政府,要充分利用国家现有投资渠道,加大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国有林区电网、饮水安全、管护站点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将国有林区道路按属性纳入相关公路网规划,加快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和电网改造升级,加强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能力建设,加强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建设。自治区有关部门对国有林区基础设施建设要给予重点支持。

看点15: 加快深山远山林区职工搬迁

制定深山远山林区职工搬迁规划和林场整合撤并搬迁方案,要充分考虑职工生产生活需求,尊重职工意愿,合理布局搬迁安置地点,除保留森林管护站用房和管护职工生活用房外,原则上向林区集镇集中,鼓励向林区小城市、中心城市转移,也可采取棚户区就地改造等方式进行安置,改善林场职工居住条件。落实林场职工搬迁享受国家棚户区改造政策。落实中央对林区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支持政策。林场撤并搬迁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参照执行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政策,属地政府相应加大补助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和居民,纳入公共租赁住房范围,解决其住房困难问题。拓宽搬迁筹资渠道,加大金融信贷等融资力度。切实落实棚户区改造住房税费减免优惠政策。

看点16:积极推进林区发展多元经济

推动实施大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鼓励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促进林区多元经济发展,逐步实现林区社会融入地方,经济融入市场。合理保护和开发野生林产品资源,积极扶持食用菌栽培、特色种养殖业,大力发展中药材标准化种养殖和森林、湿地、冰雪旅游等绿色富民产业。积极发展林区商贸服务业,依托中心城市、小城市和重点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便捷高效的商贸物流体系。收缩木材经营加工产业,已改制的木材加工企业,要加快产业转型,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提供服务等多种方式,参与造林、森林抚育等林业生态建设。依法限制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严禁发展可能对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造成严重损害的产业。

看点17: 加强对改革的组织领导

自治区成立国有林区林场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担任,副组长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领导同志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领导同志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机构编制核定、剥离办社会、企业划转3个工作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协同配合,按照本方案制定配套方案并抓好组织实施。自治区林业厅、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和呼伦贝尔市政府、兴安盟行政公署要全程参与,负责具体推进落实工作。呼伦贝尔市政府、兴安盟行政公署要做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及企业管理等工作。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机构要承担好重点国有林区改革任务,切实做好改革的宣传动员工作,妥善解决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森林资源不破坏、国有资产不流失、民生改善不受影响,维护林区和谐稳定。改革进展情况要定期向自治区领导小组汇报,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报告。

看点18:推进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

篇7:森工国有林区改革方案

近日,全国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就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问题答记者问。

以下是答问实录:

3月17日上午,全国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了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关于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国有林场林区改革的重大决策,并对国有林场林区的改革工作进行动员,做出部署,安排当前的国土绿化工作。会后,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同志就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问题答复了记者提问。

问: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全面启动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这项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今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明确了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

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围绕保护生态、保障职工生活两大目标,推动政事企分开,实现管护方式创新和监管体制创新,推动林业发展模式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变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一是保护生态。明确生态功能定位,以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功能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护好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确保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加、生态功能持续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持续提高。二是保障民生。着力改善林场林区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发展替代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拓宽职工就业渠道,妥善安置富余职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确保职工就业有着落、基本生活有保障。三是创新体制。理顺各方关系,实现政企事分开,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剥离国有林场和森工企业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办社会职能,创新内部管理机制,完善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的社会管理体制和森林资源监管体制,转变发展方式,确保政府投入可持续、资源监管高效率、林场林区发展有后劲。

在改革中,要把握四项基本原则:一是生态优先,保护为主。实行最严格的林地林木管理制度,坚决守住而不能逾越森林资源保护这条红线。二是以人为本,维护稳定。重点解决好职工基本生活、社会保障和富余人员安置等问题。按照“内部消化为主,多渠道解决就业”的原则妥善安置富余职工,不采取强制性买断方式,不搞一次性下岗分流。三是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充分考虑林场和林区的不同情况,充分考虑各地实际,探索不同的改革模式,不搞“一刀切”。四是地方负责,中央支持。各省级人民政府对改革工作负总责,中央加强领导和指导,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适当支持。

问:基础设施落后是长期以来制约国有林场林区生态功能充分发挥、林区民生有效改善的突出问题。在这次国有林场林区改革中,国家会出台哪些有针对性的政策?

答:多年来,广大林业职工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但由于管理体制不顺、支持政策不健全、森林资源过度开发等原因,林业职工生活十分困难,民生福祉没有与国家改革发展同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扶持三农的政策,也没有完全覆盖到林场林区。林场林区长期体系封闭,自我发展,道路通行条件差、缺水、缺电,特别是住房条件十分困难,大大落后于整个社会发展水平。在这次国有林场林区改革中,要把解决林场林区基础设施落后问题作为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来抓,务必通过改革使林场林区基础设施落后状况有一个大的改观,促进林场林区与周边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改善林场林区生产生活条件。

国家层面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在现有投资渠道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林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安排资金支持林场林区道路建设,切实增强森林资源保护能力,有

效改善林场林区民生。同时,充分利用国有林区棚户区和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等中央政策机遇,切实改善国有林场林区职工居住条件,并统筹解决好职工管护站点用房问题。继续加大珍稀树种和大径级材培育投资支持力度,将国有林场林区建设成为国家最主要的战略森林资源培育基地。

从地方上讲,各地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时,要将国有林场林区作为一项重要建设内容。国家结合现有渠道,加大对林场林区供电、饮水安全、森林防火、管护站点用房、有害生物防治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各级人民政府将林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同级建设计划统筹安排。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用于国有林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抓紧核定国有林场道路属性并纳入相关省区市公路网规划。要利用好林业棚户区和林场危旧房改造等政策机遇,切实改善职工居住条件。结合林区改革和林场撤并整合,积极推进深山远山职工搬迁。

问:实施林场(所)撤并和生态移民政策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推进林场(所)撤并和生态移民政策落实到位?

答:国有林场和森工林业局建设之初,林业职工本着“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工作激情,不讲条件、不讲待遇,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林场林区建设先天投入不足,后续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欠账很多,特别是林区道路通行条件差、缺电、住房条件十分艰苦等,还存在着给排水配套设施不完善、饮水未达国家安全标准等问题。因此,实施生态移民势在必行。一是生态移民有利于改善职工群众的居住环境。偏僻的林场(所)大多缺水,教育、医疗、文化、科技普遍落后,人的整体素质不高;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非常差,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极度困难。生态移民是改善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二是生态移民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实施生态移民将减少人为活动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和破坏,有利于森林防火及生态系统的恢复,对生态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将产生重要影响。三是生态移民有利于减少管理成本。国有林业局、林场(所)建设之初的布局是为了满足造林和木材生产的需要。目前,重点林区、部分林场已实施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下一步,所有林场(所)的天然林也将纳入停伐范畴。通过整合撤并林场(所),精简机构,精兵简政,减少管理人员,减轻企业负担,将有限的资金真正用于发展经济,用于提高人民生活生平,用于改善民生。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遵循 “以人为本、以林为主” 的基本原则,尊重职工意愿,多方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参加生态移民的积极性。一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规模小、人员少、地处偏远、分布零散的林场(所),根据机构精简和规模经营的原则整合为较大林场(所)。积极推进生态移民,将位于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不宜人居地区的场部逐步就近迁到小城镇,加快深山远山林区职工搬迁。二是充分考虑职工生产生活需求,尊重职工意愿。合理布局搬迁职工安置点,既要方便林区职工生产生活,又要有利于职工在不破坏森林资源的前提下,从事林特产品生产,发展多种经营,增加职工收入,达到职工群众致富的目的。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林场撤并搬迁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参照执行独立工矿区改造政策。加快国有林区棚户区和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力度,切实落实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住房税费减免政策。结合林区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进一步加大中央支持力度,同时在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面予以倾斜。省级政府对本地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负总责,也要加大补助支持力度。四是稳步推进,确保林区社会稳定。整合撤并林场(所)工作与职工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必须严格按照政策办事,稳妥操作,稳步推进。急不得、快不得,不能以牺牲职工群众利益为代价换取一时的进度。要妥善安置因林场撤并和生态移民产生的富裕职工,地方各级政府要统筹解决符合政策的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问题。

问:下一步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要求,以确保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扎实推进、实现预期目标?

答: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要按照《方案》和《意见》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工作,扎实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

一要层层签订责任状。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各级政府要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改革主体责任,确保各项改革措施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要把抓改革措施落

实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强化一把手责任。

二要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实际,精心制定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改革实施方案,国有林场改革确保在2017年底前完成,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确保在2020年前完成。制订改革实施方案,要结合本地实际,不搞“一刀切”。要充分尊重职工意愿,务必使改革的思路、决策、措施都能更好满足职工诉求。

三要加强督查评估。要加强检查、跟踪落实,做到改革推进到哪里,督查就跟进到哪里,及时跟踪、及时检查、及时评估,发挥社会舆论和第三方评估机构作用,让群众来评估改革成效。没有完成或完成不到位的要问责。

篇8:森工国有林区改革方案

森工林区建于1945年, 是全国重点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基地。林区经营区及企业位于北纬43°30′至49°01′东经127°01′至134°05′之间, 纵贯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 森林覆盖率83%。总经营面积10万平方公里, 约占黑龙江省国土面积的1/4, 其中有林地面积863.5万公顷, 占全国国有林区的29.3%;活立木总蓄积6.3亿立方米, 占全国国有林区的27.7%;其中用材林近、成、过熟体蓄积1.16亿立方米。辖区内除林木资源外, 还有多种经营用地386.2万亩, 林区内野生动物460多种, 野生高等植物2 200多种, 包括药用植物120多种, 其中人参、黄芪、刺五加、五味子等均系名贵中药材。还有大量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以及多种食用菌。已建成多处国家级森林公园。林区自然景观优美, 以森林为主体的原始生态群落构成的森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累计生产木材5.15亿立方米, 占全国木材产量的19.5%。

黑龙江省森工总局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集团, 现行政企合一管理体制。下属4个林管局、40个林业局、625个林场 (所) , 以及林产工业、林机修造、建筑施工、科研院所、森林调查、文教卫生、医院学校、公、检、法、司等县处级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共140个。企业88个 (51个是国家大中型企业) , 林产工业企业19个, 林业机电企业8个, 建材企业2个, 基建企业4个, 直属公司 (企业) 15个。事业单位52个, 其中教育系统23个, 卫生系统8个, 科研院所5个, 施工设计5个, 报社1个。林业人口164.7万, 在职职工72.2万。

二、森工林区存在的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森工国有林区在为国家、社会、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 也累积了许多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社体系存在而政府职能缺位。森工行使部分政府职能却不是政府, 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却不是真正的企业, 林区社会系统主体和自然资源系统利用主体几乎是一致的范围, 成为一种政企混合体。林区的行政事务开销过去一直都是企业开支, 没有财政支持, 因而待遇上不去, 工作积极性不高。林区的行政职能严重缺位, 市政稽查、交通管理、环保、税务、工商、矿场开发的审批等职能都是县派单位插手, 不但发挥不了服务林区群众的积极作用, 反而致使一些国家的优惠政策在林区很难实施。比如, 一个县派单位的交警就可以在林区随意扣车罚款, 到林区“卡油”, 严重影响了林区正常的生产和管理秩序, 造成很坏的影响。“两免一补”政策林区职工也享受不到, 群众意见很大, 同一个地区, 不一样的待遇, 不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

二是政社支出巨大而财政预算悬空。在计划经济时期, “重生产、 轻生活”是特定时期国家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国有林区表现更为突出。由于财政预算对社会事业支出悬空而由企业承担社会性支出, 因而林业企业背负着沉重的社会包袱。国家重取轻予及侧重产业发展等政策取向最终直接导致林区社会基础建设缓慢、城镇公用设施落后等社会公益事业欠账过多。国家实施“天保工程”, 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对林区的政府职能及社会事业给予一定补偿, 只是属于角色和投入的适当归位。由于没有充分考虑“两危”的成因, 对目前森工林业局的定位飘忽, 忽视其具有的社会公益性事业主体属性, 有时仅将其视为一般意义上的纯企业, 因而扶持不到位。

三是在经营体制方面,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仍停留在单一性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上。计划经济色彩浓, 机构重叠, 管理费用开销大, 一个林业局的天保资金甚至低于上缴任务, 致使国家的惠林政策大打折扣, 实际上还是靠资源吃饭, 独木支撑局面没有根本扭转。

这些问题都源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遗害, 形成了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经营体制的沉重包袱和障碍, 加大了林区改革的成本, 延缓了体制改革的进程。黑龙江森工集团2001年在销售利润中木材销售所占的比重为69.20%, 林产工业和木材综合利用所创利润只占20.13%, 而林业发达国家的林产工业利润已占90%左右。黑龙江省人造板与木材产量的比例为1∶75, 而日本是1∶7, 美国是1∶11。这些都说明森工森林资源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三、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设想

1998年黑龙江省委八届二次常委会议决定, 将黑龙江省森工总局以“省级授权、部门派出、系统管理、内部分开”的形式予以职能定位。当前, 森工的体制改革正在实施, 文教、公检法的公务员过渡工作已基本就绪。2006年以来, 清河、山河屯、亚布力等首批林区改革试点单位已经推行, 下一步就是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全面推开。

1.构建林区政府管理主体。

森工林业局承担的政府职能是适应森工林区区域性、社会性、资源性、综合性的特点, 为了满足林区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形成的, 是林区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必然结果。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已“授权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行使下列管理森工总局所辖林区政府职能”。这些职能包括民政、文教卫生、建设环保、农业开发、机电交通、质量技术监督、黄金管理等方面。并明确“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及各林管局和有关机构:在本系统内行使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赋予的行政处罚权。”在依法治国和建设法制政府的时代要求下, 充分发挥国有林区林业局已有的机构、人员和工作基础的优势, 进一步强化国有林区社会行政事务职能, 对保护森林资源、管理林区社会事务、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建立林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鉴于目前,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有两种类型林业局:一类是纯政企合一式林业局, 如伊春林业管理局所辖的林业局;一类是企业办社会式林业局, 如牡丹江、松花江、合江林业管理局所辖的林业局。考虑到目前林区的基础和承受能力, 推进政企资分开可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对纯政企合一的林业局可采取一步到位的改革, 实行政企剥离, 将政府职能进行剥离。因为这些林业局政府机构健全, 行政管理比较规范, 人员素质较高, 剥离政府职能不会对林区社会稳定产生太大的影响。二是对企业承担部分社会行政事务管理职能的林业局宜采取“渐进式”的过渡性改革, 通过成立林区社区管理委员会, 实行内部政企分开。森工企业所在区域的地方政府往往不如森工企业行政级别高, 多属于乡镇一级的地方政府, 其执政能力十分有限, 难以接纳森工企业较为庞杂的政府职能 (万志芳, 2004) , 而这种改革模式不增设政府机构, 不需要国家花费太大的改革成本, 引起社会的震荡最小, 也易于被林区职工群众和相关利益主体所接受。随着林区社会事业的发展再建立林区人民政府。林区社区管理委员会是林区社会行政事务管理主体, 承担国家或省政府授权或委托管理林区的社会行政事务管理职能。社区管理委员会要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实现“小政府, 大服务”的目标。社区管理委员会基本职能是:承担林区内的公检法司安管理职能: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省政府和地方性法规的授权或委托, 行使工商、物价、土地、交通、环保、民政等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对教育、卫生、文化、广播、通讯等社会事业进行规划、管理与协调。社区管理委员会的经费来源, 由中央财政 (天保经费) 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社会行政事务管理部门组织结构为:国家林业局 (省政府) —省级重点国有林区管理总局 (待成立) —总局社区管理委员会 (待成立) —林区社区管理委员会 (待成立) 。林区社区管理委员会按照县级人民政府管理, 列入公务员系列。

2.构建企业经营管护主体。

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国有森工企业必须走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之路, 才能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因此, 森工企业的经营主体地位必须明确, 否则森工企业就不能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建立起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面对市场竞争的挑战, 森工企业很难生存和发展下去。以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 (又称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 为例, 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是国家首批57户大型企业集团之一, 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集团。龙江森工集团现有县处级以上成员单位140个;企业88个 (51个是国家大中型企业) , 其中林业局40个, 林产工业企业19个, 林业机电企业8个, 建材企业2个, 基建企业4个, 直属公司 (企业) 15个, 占有着近百亿元的国有资产, 经营好这些国有资产, 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 对加快林业产业体系建设、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摆脱林区“两危”局面和振兴森工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也是林业主管部门应有的责任。为此, 林区森工企业必须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企资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明晰产权关系, 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森工集团总公司、分公司、子公司的母子公司体制, 使之成为国有森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主体, 形成竞争优势, 推动森工经济的发展壮大。一是对森工集团总公司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 (陆永和等, 1996) 。将林区国有资产划分为资源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两类, 由国家或省政府有关部门授权或委托森工集团总公司经营。森林资源资产应由林区森林资源管理机构代表国务院实行授权经营或者实行市场化的委托经营, 其他经营性资产可由国家或省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授权总公司经营。集团总公司经授权成为国有资产授权投资机构和投资主体, 对全资、控股或参股企业的国有资产依法行使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权利, 维护所有者权益,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承担国有净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二是在各林业局组建森工集团子公司, 如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苇河有限责任公司, 将目前苇河林业局中的经营性资产 (如木材生产、营林生产、林产工业、多种经营等的资产) 剥离出去, 划入森工集团子公司, 子公司具备法人资格。三是强化集团总公司的功能, 建立集团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使总公司成为集团发展战略、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投融资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控制中心。四是组建集团专业化公司, 如木材采运公司、林产工业公司、营林公司、山特产品公司、旅游公司等, 各专业公司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经营。五是集团总公司要积极推进集团所属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中小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企业集团组织结构层级为:国家林业局 (省政府) —森林工业集团—森林工业集团林业有限责任公司 (子公司) 。同时要实行分类经营, 对于一些资源匮乏, 生态脆弱地区, 重点采取封山育林、管护经营措施, 实行事业化管理模式。

3.构建森林资源管理主体。

林业在以生态建设为主的重要转折时期, 林区森林资源管理职能急需强化, 现行的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当前林区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的需要。构建森林资源管理主体, 强化森林资源监督管理职能, 是林区新定位的需要。推进林区管理体制改革, 应首先明确森林资源的管理主体。《森林法》规定:“国务院可以授权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 对国务院确定的国家所有的重点林区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造册, 发放证书, 并通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森林法》明确了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权属和管理权在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 即国家林业局。因此, 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应按照“建立权责利相统一, 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的精神, 遵循“国家所有、强化监管、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资企分开、委托经营”的总原则, 将森林资源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把森林资源管理职能从森工企业中剥离出来, 以现有森工企业中的森林资源监督部门、资源管理部门和资源调查部门为基础, 经过系统整合后建立森林资源管理机构, 实行垂直领导的管理体制 (雷加富, 2002) 。新设立的森林资源管理机构代表国家履行森林资源资产出资人职责, 享有所有者权益, 行使森林资源管理职能, 列入公务员系列 (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项目组, 2003) 。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 将林业局目前的森林资源管理职能全部从森工企业中剥离出来, 以现有的资源监督部门、资源管理部门、资源调查部门等为基础, 组建目前林业局所辖林区的森林资源管理分局, 行使森林资源管理职能, 接受国家林业局、省级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机构的垂直领导。国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行使森林资源的规划、调控、执法监管, 授权森林资源管理机构负责森林资产运营。林业企业不再承担对森林资源的行政管理, 与森林资源管理机构建立市场化契约关系 (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项目组, 2002) 。企业通过投标方式从森林资源管理机构获得营造林、木材生产等任务。森林资源管理组织结构为:国家林业局 (省政府) —省级重点国有林区管理总局 (待成立) —总局森林资源管理局—林区森林资源管理站 (待成立) 。构建林区垂直领导的森林资源管理主体, 形成权责利相统一, 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

推进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加强统一领导, 协调处理好森林资源管理、企业经营、社会行政事务管理“三个主体”的关系, 明确“三个主体”的定位不同。社会行政事务管理主体的着力点是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政策、法律环境, 营造有竞争力的投资、创业和发展环境;资源管理主体的着力点是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企业管理主体的着力点是壮大国有经济规模, 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摘要:林业关系到环境与生态, 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样, 森工林区肩负着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双重使命, 同时, 它也承担着稳定林区社会发展、建设新林区的重要任务。因此, 如何搞好森工林区管理体制创新, 建立适应森工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 对推动国有森工林区尽快摆脱困境, 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笔者经过深入调研, 结合自身实践, 认为森工未来发展的趋势应该是政府化、事业化、集团化。即, 强化完善森工的政府管理职能, 强化林区的公益事业功能, 强化林业的企业科学管理, 精简管理机关, 实行重心下移, 大力发展多种经营, 提高森工产品的科技含量, 这才是林区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 单纯的企业化经营管理救不了林业, 突出林业的生态效益, 加大对林业的投入, 多予少取, 使森林休养生息, 进而促进林区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黑龙江,森工,管理体制,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毅昌, 蒋敏元.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探求[J].林业科学, 2005, (5) .

[2]王毅昌, 蒋敏元.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构想[J].绿色中国, 2005, (16)

[3]许江, 胡建伟, 张文国.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J].森林工程, 2003, (1) .

[4]薛洁, 沈源.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林业科技, 2001, (3) .

[5]于长辉, 姜宏伟.关于完善黑龙江省森工管理体制问题的探索[J].林业经济, 2006, (1) .

[6]黄金凤, 刘长胜.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建设资金筹措渠道及可行性研究[J].林业财务与会计, 2003, (12) .

[7]王延生.黑龙江森工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J].林业科技情报, 2003, (4) .

上一篇:苏州事业单位真题下一篇:书写26个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