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当前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形式论文

2024-04-25

谈当前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形式论文(共10篇)

篇1:谈当前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形式论文

谈当前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形式论文

摘要:电视娱乐节目就是通过一定的中介形式和大众参与,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一种娱乐氛围的节目形态。

关键词:电视;娱乐节目;形式

现代生活节奏快,程度高,人们的身心需要放松与调剂。平民化电视节目娱乐化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现代人的压力,因此娱乐节目在一定成就上符合了人们的需求。

综观时下的电视娱乐节目,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娱乐新闻节目

即以娱乐信息资讯为主要节目内容,将新闻性和娱乐性融为一体:娱乐新闻节目以资讯报道满足观众对娱乐的兴趣,在新闻内容选取上强调娱乐性,包括电影、电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文学等艺术门类的最新人、事动态,其中不乏一些娱乐界人、事的趣闻、秘闻。

在报道形式上,《娱乐现场》也充分强调娱乐性。由于娱乐新闻节目的特殊信息类别,对文化娱乐作品及其活动的展示在节目中占了相当的分额,譬如在报道演唱会的信息时,对演唱会现场会有较长时间的展示,同时还有后台花絮,观众的反应、对明星的个人情况介绍等;在新片报道中,有对影片较为完整的段落演示以及在拍摄现场的采访等。譬如《无极》上映之际,《娱乐现场》先对相关新闻进行了一定的报道,现场采访了陈凯歌、陈红、张柏芝、张东健等人,紧接着就在“抢鲜视听”小栏目中放送了该片的精彩片段。在勾起了观众的胃口欲罢不能之时,又进入了“明星到场”单元,在演播室现场采访该片的导演陈凯歌。此后的几期节目中,又请来了张柏芝、张东健、谢霆锋等主要演员。这样一来,以多种形式深入浅出地报道了电影《无极》的台前幕后,较为充分地满足了观众对这一事件的娱乐需求。

二、游戏类娱乐节目

即大众能参与的,以竞技竞赛项目为核心的娱乐节目。人类对于竞技有着与生俱来的爱好,电视的人性化传播性又强化了游戏的竞争性和刺激性,在电视出现的伊始就有这种观众参与的游戏节目。发展至今,其基本样式是在一个特定场所就某些游戏类别或者话题进行交流和展示,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同时在节目中辅以丰厚的奖品、奖金来吸引观众、增加卖点。这类电视娱乐节目创造了近年我国电视节目收视率的神话。

中央电视台开设的游戏节目《幸运52》,是引进风靡欧洲的互动电视节目GOBINGO的`升级模式。由现场选手竞猜和场外家庭观众参与两部分组成,既有现场的层层淘汰的比赛,又开辟了电话竞猜热线和家庭卡片等多种渠道,营造了一种场内场外共同参与、共同竞争,最终夺得幸运大奖的其乐融融的氛围。

这些栏目都是以互动参与的游戏样式为核心构建的节目。在此类节目中,表演者和参与者融为一体,竞技、游戏的过程即为节目的内容,具有相当的竞争性和刺激性,观众和参与者也由此获得身心的释放和愉悦,充分体现了电视在娱乐方面的社会性和大众特征。

三、公共舞台式的娱乐节目

即以观众自我抒发、自我表现为目的,提供观众表演空间、满足观众表演欲望的娱乐性节目。

人的个体意识在逐渐增强,在对他人娱乐情境的类比或同化中获得愉悦之余,人们需要自己充当娱乐的主角,自己完成娱乐的全过程,更为充分获得身心的释放,这也就导致了公共舞台式节目的兴盛。像央视的《梦想剧场》,每期设置一个主题,由业余人员表演,并请专家评点、观众评论,并选出优秀表演者现场颁奖。主持人毕福剑憨厚又不乏风趣,宛如观众亲切的老朋友。诸多怀着明星梦想的普通人在这里做了一回演员,圆了自己的梦。既满足了观众自我释放的心理需求,更是一种人际聚会的放大,人们在一种平等宽松的氛围中进行自我表演,在高科技的条件下还原了原始人际间交往和娱乐的形态和方式。

这种娱乐节目中为普通人提供了一个公共舞台,个人从中自娱自乐。而观众在对他人的自我表现中也会产生一种共鸣,获得替代性的表演愉悦。此外,由于是一种非专业的介入,在各种日常难有机会表现的内容中,才智与梦想之间的落差,业余与专业之间的距离,让节目天然地具有一定的娱乐性。

篇2:谈当前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形式论文

一、电视娱乐节目热播的主要表现及存在问题

(一)电视娱乐节目热播的主要体现

1.媒体的“热”播。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热播,各地方电视台竞相模仿。而电视媒介与互联网的逐步融合更是加速了媒体热播的进程。

2.观众的“热”看。当前的娱乐节目收视率都高于其他同类型的电视节目。如现在热播的娱乐节目《非诚勿扰》更是吸引了广大的青年观众的支持。而一些地方卫视也开始争相模仿进行相亲类电视节目的制作,这些不得不说是观众的需要所引起的。

3.市场的“热”销。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由于媒体“热”播,观众“热”看,市场自然“热”销,电视娱乐节目做得好的卫视和制作公司自然获得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收益。如中央电视台的《幸运52》、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更是吸引了大量的广告商的眼球,创造了更大的广告收益。

(二)电视娱乐节目热播出现的问题

1.立意偏差、错误导向

当前的娱乐节目在市场利益和收视率的驱动下,过分追求娱乐节目的新、奇,例如当前风行的平民造星类娱乐节目,而这类娱乐节目的立意就出现了偏差,过分推崇平民大众一夜成名的个案,而忽视了这种立意的娱乐节目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的严重影响。

2.格调不高、平庸媚俗

当前的娱乐节目为了吸取观众的眼球,从而使嘉宾出丑、拿孩子开涮、大谈性爱。而这些正是证实了娱乐节目缺乏文化和精神内涵,过分的迎合了观众低下的审美情趣和平庸化的文化素养,出现了格调不高,平庸媚俗的现象。

3.形式雷同、克隆成风

当前的许多娱乐节目结构雷同、手法单调、没有新意、缺乏创新,给人以大同小异、千人一面、千篇 一律的感觉。如当前收视率很高的娱乐节目《非诚勿扰》、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以及浙江卫视的《爱情连连看》正是相互克隆出现的。所以说娱乐节目需要创新,如果只是单纯的克隆电视节目,相信节目的收视率和生命力也不会长久。

4.排场奢华、铺张浪费

当前的娱乐节目过分追求排场、舞美、布景制作和节目包装,从而造成了综艺节目铺张浪费和奢靡豪华的现象。而有的娱乐节目片面追求场面宏大、热衷于搞人海战术,追求明星效应而过分的注重节目的外在,而忽视了娱乐节目应该具备放松压力、愉悦身心的精神内涵。

5.节目过多、资源浪费

据相关资料的统计,我国每年的各电视台电视娱乐节目总量达十万个小时,平均每天生产二百五十个小时。从数字表明我国娱乐节目过多给观众带来的审美疲劳也不利于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从另一方面娱乐节目的过多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大多数娱乐节目不能得到良好的收益,反而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6.人文缺失,缺乏思想

当前的娱乐节目全民狂欢的混乱使得人文关怀的缺失,失去了节目的思想内容。而这些肤浅无深度的娱乐节目只能给观众浅层次的感官刺激和享乐,看过之后倍感无聊。而娱乐节目的改革正是要使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当中,能够寓教于乐、让人感到快乐并且有所收益,雅俗共赏才是娱乐节目的最佳境界。

二、促进电视娱乐节目健康发展的相应对策

(一)认清娱乐的内涵,拓展娱乐节目的教育功能

当前的娱乐节目要认清娱乐的内涵:就是用令人愉悦的方式使人受到启迪,让人们得到一种心灵放松的同时,又能在娱乐中学到知识。但是一些娱乐节目的教育功能十分缺乏,如《超级女声》这种选秀节目,其对象是广大的青少年,而媒介的过分报道促使很多学生耽误学业去参加选秀节目,他们忽视了一个明星需要具备的内在的品质,不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电视娱乐节目要倡导正确的娱乐内涵,并且拓展娱乐节目的教育功能。

(二)本土化创新,提升娱乐节目的文化品位

娱乐节目要想保持长久的生命力,稳固提升收视群体,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需要加强节目的本土化创新。娱乐节目的本土化创新需要在模仿的基础上使娱乐和公益相结合,在节目中加入老百姓喜欢的原生态元素,从而实现本土化的`创新。在娱乐节目进行本土化创新的同时,也在积极地提升娱乐节目的文化品位。当前娱乐节目要有一个崇高、严肃的主题,体现大众传媒在社会伦理、道德、情感问题上的一种人文关怀,从而对电视观众有很大的亲和力,才会收到观众的喜欢。

(三)倡导文明竞争,注重娱乐节目的产业化经营

当前的娱乐节目过分的追求商业效益,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从而造成了各个电视台之间的恶性竞争,如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和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之间的侵权之间的争斗。当前的娱乐节目更要倡导文明竞争。只有在媒体的文明竞争下,娱乐节目再能更好的实现多元化创作。而节目的多元化创作才能拓展节目的产品线。拓展了节目的产品线,各个电视台可以根据节目与目标受众的日常的“兼容性”,合理的安排节目,从而在不同的时段安排不同目标受众群体的电视节目,从而实现最大化的总体性收视份额和广告收益,从而实现各个电视台的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四)健全行业机制,摆正娱乐节目的成本和利益的关系

由于电视娱乐节目受经济效益的影响,行业机制相当混乱。所以当前规范娱乐节目要健全有效的行业机制来加强和约束行业的行为,同时要在娱乐节目的策划和节目的交流上面多下功夫,注重节目的多样性和比较性。并且摆正娱乐节目的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绝不为豪华而豪华的铺张浪费,也不会小场面而缩小费用的“紧衣缩食”,而要在确有所需且确有所值的情况下,保证节目效果的前提下使投入和产出得到最大的平衡,促使娱乐、观赏性与收视率的最大化的情况下,更好的促使娱乐节目的健康、快速的发展。

(五)加强人文关怀,提升娱乐节目的思想内涵

改善当前娱乐节目的现状需要加强节目的人文关怀。因为娱乐节目是为观众服务的平民节目。不要单纯地为了娱乐而娱乐,要在娱乐中增加智慧,提高观众的修养和激发人们的才能,从而对娱乐节目的思想内涵进行很好的提升。因为一旦娱乐节目走上了“以人为本”的道路,才能使节目更好的深入人心,而正是娱乐节目寻找到节目的核心主题――人,所以才能关注人的生活,关注人的内心,才能使观众在对人性的剖析中,建立起自己相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具有了相对独立的艺术品位、文化品位,从而提升了娱乐节目的思想内涵。

(六)提升娱乐节目价值定位,走品牌文化道路

当前的娱乐节目要提升节目的价值定位,从“娱乐至上”的价值定位提升到“教育功能”的价值定位的高度上。

1.倡导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娱乐节目所倡导的价值观应该是立足于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思想道德,弘扬先进的时代理念,从而倡导一种催人上进、奋发努力的社会风气,更好的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2.要注重社会效益的实现

当前的娱乐节目要具有自身的媒体的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丰富社会文化和加强精神内涵做出相应的贡献。

3.要注重节目的个性化经营

要不断进行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和超越。而纵观生命力较长的娱乐节目都是对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创新,如美国娱乐节目的《幸存者》就是对形式进行了创新。同时我们也要强调节目的自主创新,即使引进节目,也要注意本土化的完善和创新,不能全盘照抄。在节目发展起来后也要不断创新,加入新的元素,从而使娱乐节目的生命力更加长久。

只有提升了娱乐节目的价值定位,才能使观众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才能形成中国的品牌文化。在媒体竞争之中占据最主要的三个因素是:文化、受众、品牌。而尤以文化最为重要,而影响文化的核心终归是价值定位,所以节目有了文化内涵才能更好的吸引观众,才能更好的创造属于自己娱乐节目的文化品牌。

篇3:谈当前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形式论文

从电视节目形态上说,一个节目火了,克隆节目马上出现。当年中央台《焦点访谈》引起轰动,地方台的“小焦点”纷纷出炉,湖南卫视《超级女生》引爆收视热潮,东方卫视先后推出《我型我SHOW》、《加油!好男儿》等节目,江苏卫视《绝对唱响》、山东卫视《天使任务》、重庆卫视《第一次心动》等选秀节目遍地开花。从节目内容上看,同一个事件或人物,几个栏目都做新闻报道,内容却相差无几。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观众欣赏水平及要求的提高,电视文艺节目的内容与制作手段也日趋多样,不再是单一元素的认知或娱乐或教育或审美式的传统形式了,必须要有新的元素加入,比如新闻中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社会性元素的加入,就大大拉进了电视观众的距离,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一、电视文艺节目和电视新闻元素的界定

电视文艺节目即指“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主客观世界,通过电视声画语言,发挥电视本体特性,塑造鲜明的屏幕艺术形象,给电视观众以认知、娱乐、教育、审美四位一体的综合艺术享受的电视节目类型。”

“电视新闻是指‘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报道’。”电视新闻元素包括时效性元素,真实性元素、客观性元素、社会性元素。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力,事实是新闻的来源,真实性就是要拿事实来讲新闻;新闻媒介面向大众,它的传播是向整个大众开放的,传播的社会性是新闻的共同之处,社会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沟通桥梁,二是观众参与传播。电视新闻节目一直是观众所关注喜爱的节目。

文艺节目和新闻节目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两者之间从风格、性质和内容看起来都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研究的话,许多电视文艺节目中应用了电视的新闻元素,同样,电视新闻中也有电视文艺节目的内容,两者之间实际存在着许多共性,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电视新闻元素的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社会性在电视文艺节目中的运用。

二、电视文艺节目中运用新闻元素的原因

电视曾经使起居室变成了单纯的娱乐中心,电视观众通过电视获得新奇和喜悦,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电视以图像为强有力的说服力来向社会传达信息,电视与观众的生活越来越密切,观众对电视的认识逐渐由面对一个玩具般的态度,变为面对一个必不可少的信息来源。因此,随着观众心态的成熟与收视意识的提高,对电视文艺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时事政策的了解,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自我才能的发挥也影响着人们收看电视文艺节目的情绪。自己作为社会一分子的地位是否能在电视中得到体现等问题更感兴趣。电视文艺也充分意识到这些问题,所以春节晚会也增加了热线电话,有奖竟猜等环节,乐于与观众及时沟通。许多文艺节目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过的故事,这样的电视文艺节目在发挥自身典型的娱乐性特点外,还综合地采用了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和社会性元素。《春节联欢晚会》的时效性,《星光大道》的社会性,《娱乐现场》的真实性等等,运用了这些元素之后这些文艺节目都成为观众心目中的品牌节目。

在电视文艺中,为什么新闻元素的引入会争得观众的好评,达到高的收视效果呢?首先,时效性元素的运用使电视文艺越来越重视与时代同步,把生活中老百姓关注的焦点用节目的形式反映出来,既能使观众享受到艺术美,又达到了宣传的效果,使观众对时事政治更加了解。其次,真实性和社会性元素的运用调动了观众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沟通令观众找到归属感。电视文艺节目中常采用的竟猜形式、现场观众的反应、现场热线电话都是调动观众以各种方式进入节目的种种刺激因素,主持人还会在节目间隙告诉电视机前的观众,现在又有多少观众打进电话,观众的参与在此节目中成了一种构成元素,这就使得观众各种好的建议通过一条便捷的渠道及时反馈给了节因,采用观众的建议调整的文艺节目会更加受到观众的关注,一个好的电视文艺作品在提供给观众以娱乐的同时,也能给观众带来有用的信息,使他们能够从中获得一些知识,以及对时代精神的某种感悟和理解。因此,这样具有娱乐性同时伴有时效性、真实性、社会性的文艺节目观众才更加喜爱。

三、电视文艺节目中运用新闻元素的作用

新闻评论性节目——《焦点访谈》于1994年4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诞生,至今创办十余年,始终是观众心目中的品牌节目,用事实说话是《焦点访谈》的宗旨,作为新闻节目,它的时效性、真实性、客观和社会性都很强,不论是关乎“国计”的大事,还是涉及“民生”的话题,都是《焦点访谈》关注的焦点,比如对政府出台或实施的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的报道,对社会新闻题材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社会养老问题等等的报道,成为中国新闻界舆论监督的一面旗帜,真正为百姓说话才能成为百姓心目中的品牌节目。同样,如果在文艺节目中借助某些新闻元素,增大节目的信息鞋,加强节目的现实意义,那么这样的文艺节目的生存期往往比较长,《为奥运喝彩》是2004年同一首歌的一期特别节目,这期节目是在奥运会刚结束,雅典盛会硕果累累的背景下举办的,整台晚会的意义深远之处在于它因为向奥运会健儿致敬而增添了一份额外凝重的时代感,这种时代感理所当然与时效性密切相关,犹如是一台大型综艺晚会,但是它在具备综艺晚会的特点时巧妙地运用了新闻的实效性元素,由于奥运明星的出场,加上与歌星的搭配还有演艺明星的加盟,重量级加重量级,所以整台晚会看点多多,高潮迭起、兴趣盎然,时效性加上节目的精彩,使这台晚会铭记在我们的心中。这些成功的例子说明:借助某些新闻元素,增大电视节目信息量,加强节目的现实意义,它的生存期往往比较长久。

近几年,电视综艺普遍不太景气,但是一类以“真实电视”为倡导原则的“情感类”节目却迅速走进人们的生活,这类节目在形式与内容上,还原现实生活真实的人事情感,真正意义上贴近大众。情感类节目从湖南卫视的《真情》,江苏台的《情感之旅》发端,目前全国不少卫视也正在着力加强此类节目的内容,情感类节目时代的来临,是综艺节目告别喧嚣与浮华,尘埃落定后返朴归真的崭新的开始。

由此可见,在电视文艺中引进新闻元素,不但是电视文艺本质特点所允许的,而且是可以达到很好的收视效果的。新闻元素介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有助于电视文艺发挥自己重要的社会功能。大众传播媒介具有监督社会环境,承担国家意识引导和向人们提供适应社会的方法等作用。这方面,电视的表现尤其出色,电视发出的永远是社会最需要的声音,描述的大多是公民社会最需要建立的理想形象。文艺节目通过对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和社会性元素的吸收,形象、准确的反映社会生活,确立人民群众在电视传播中的主体地位。

摘要:想要分析选题意识,电视娱乐选题同质化是无法绕开的话题。同质化倾向日益严重的新闻传播业现状,更加凸现了选题意识的重要性。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后现代社会的文化是一个娱乐化的时代,电视和电脑正在代替印刷机,图书所造就的“阐释年代”正在成为过去,文化的严谨、思想性和深刻性正让位于娱乐和简单快感。

篇4:浅谈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的本土化

关键词:电视娱乐谈话节目 本土化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追求的满足,国人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越来越高。电视作为一种集视听觉手段于一体,给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娱乐,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目前,我国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5.81%,为观众提供了大量的资源,为了争抢更多的受众,电视台更是煞费苦心,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开辟各种节目类型。而这其中,娱乐谈话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成功的例子可谓是屈指可数,如何在原有节目形态的基础上增加本土化的元素则显得尤为重要。

1 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近年的兴起及成功范例

1996年中央电视台创办了《实话实说》,1998年香港凤凰卫视创办了《锵锵三人行》、《鲁豫有约》,这几档谈话类节目的成功使得谈话类节目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开始在电视上大行其道。之后几年谈话节目的娱乐化泛滥、电视人观念的转变与大环境的改变有着很大关系。

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①1999年在上海召开了全国广电系统内部管理改革座谈会,要求全面推进以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核算为主要内容的财务制度改革。具备宣传喉舌和文化属性的传媒机构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开始追逐经济效益。电视台只有在收视竞争中领先一步才能获得观众的青睐,这样才能受到广告商的垂青,从而获取经济利益。如何获得高收视率显得尤为重要。虽然人们对观看电视的需求已经从最初娱乐消遣为主上升到消遣娱乐和获取新闻两方面为主,但电视相对于报纸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仍然较低。电视所具備的画面感现场感强、丰富全面等优势更加适合谈话类节目娱乐化的呈现,使观众感觉嘉宾就在眼前,更有身临其境与嘉宾近距离接触的感觉。

②“泛娱乐化”潮流的趋势。中国的媒体在发展初期都承担着新闻舆论工具,党和人民耳目喉舌的功能,随着政治的民主,经济的开放,作为节目来说,一些乏味的信息和刻板的说教,已不再是大众的首选,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寓教于乐”的生动化、娱乐化的节目。所以受众的影响促使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电视节目“泛娱乐化”之风促使了谈话类节目的娱乐化。正是这些原因导致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在各大电视台节目策划人眼中大放光芒,从而纷纷涌现。

顺着这股潮流,很多电视台推出谈话类节目。2000年推出的《聊天》,2001年推出的《对话》和《超级访问》就成为内地同类型节目中的佼佼者。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台湾很多综艺节目进入内地观众的视野,如《康熙来了》、《大学生了没》、《娱乐百分百》等等。2010年江苏卫视推出的一档深夜播出的娱乐谈话类节目《幸福晚点名》,虽然与台湾中天综合台《大学生了没》在节目形式上极其相似,但在本土化方面下足了功夫,仍可以看作是成功的例子。

2 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本土化的特点

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注重娱乐性,节目本身就相对轻松,观众易于接受。加之节目在嘉宾选择、话题设置贴合本土化,受众自然就会有亲切感。例如有些话题“明星的叛逆青春”、“明星搭机过海关”等话题也是普通人常遇到的,这样一方面在话题上有亲近感,另一方面普通人也想了解明星的生活,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所以我认为,娱乐谈话类节目的本土化最大的优势就是贴近受众,受众在心理上容易接受。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本土化的节目也存在自己的劣势。如果只注重一味的本土化,迎合了当地受众,在其他地方的受众数量就会受到限制。因为各地的生活文化有着差异,例如黑龙江卫视的《本山大本营》,如果不了解东北人的说话习惯,没看过赵本山的电视剧《乡村爱情》的观众就很难融入其中了解人物的关系,所以《本山大本营》在北方的观众肯定多于南方,收视率在南方肯定不如北方。

3 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本土化方面改进措施

任何电视节目的兴衰存亡都和受众心理的发展变化密不可分。只有满足了最大多数受众的收视心理需求,一个节目才能生存、发展。随着内地电视业的发展,虽然它的政治使命和行政方式依然存在,但是它更可以被看作是以节目为内容、以营利为目的的“文化产业”。所以,在保证大的方针政策方向上的正确之外,如何吸引受众就变得很重要。现在,就我的认识谈谈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在本土化上改进的几点措施:

3.1 保留必要的本土化。虽然很多港台节目很成功,但是成功不能复制,不能一味效仿,所以应当在主持人驾驭话题能力、节目话题设置方面下功夫。

3.1.1 主持人方面: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担任的角色随着谈话角度、谈话内容、谈话进程的变化而变化,大致来看可以分为讲述者、引导者、求救者、聆听者和统帅者五种角色。作为一个谈话节目主持人如果不能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在节目不同进程中的身份,以及所负担的具体责任,那显然不可能在临场主持中对节目起到应起的作用。主持人在谈话期间注意引导嘉宾时的技巧性,主持人的文化内涵也要以内地的儒家思想为主,审美习惯以内地为标准。并且“事业性质企业管理”使得媒体遵循党性原则,所以主持人在引导话题时要注意回避敏感问题,也要避免低俗化。

3.1.2 节目话题设置:在话题上加入观众所喜爱的原生态元素,多挖掘民间资源与传统资源,多一些原创性的因素。在提倡自然的现代社会,电视观众看惯了荧幕上那些包装精致的演艺秀,已经出现了“审美疲劳”,更希望看到加入了本土化元素的“真实电视”。所以在话题设置上应当注意观众喜欢的话题。

3.2 在本土化方面做出改进措施。

3.2.1 节目话题设置:为了争取更多的收视率,在本土化基础上应当有所改进,可以在政策允许基础上学习港台节目的模式,结合内地的文化,设置一些受众关注的话题。例如《幸福晚点名》,虽然形式上与《大学生了没》很相似,但是针对内地观众作出了一些改进。如2010年5月1日的话题针对内地近年来剩男剩女问题“谁说年轻人不相亲!”就是结合了当今社会流行的话题。

3.2.2 节目包装:内地节目形式单一,许多娱乐谈话类节目只注重镜头的应用,关于字幕、现场布置、音效并不费功夫,娱乐谈话类节目本就以轻松娱乐为主,节目后期制作时应当利用这些元素来丰富节目,在这一点上安徽卫视的《非常静距离》就做得很好,在开场加入一些说唱来表现被访者的背景话题等,而说唱正是内地年轻人喜欢的形式,节目受众也是年轻人。现场布置也很轻松,椅子和茶几的布置感觉没有距离感。

3.2.3 电视台内部在本土化上的监督:内地节目有时在学习港台节目时会落入低俗化或者一味追求节目效果而忽视或者摒弃本土化的风格,而媒体会对大众的意识形态产生巨大影响。电视台内部应该在节目前期策划上就重视节目风格、节目内涵的设置,从开始就注重监督,避免出现一些不适宜内地电视制度的节目模式或者内容,这也就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本土化在节目中的体现。

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在本土化方面从主持人谈话方式、节目话题设置、节目后期包装上加以努力,只有汲取成功节目的经验,加入自己本土化的元素才能在同类型的节目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于丽爽,宋茜.脱口成风 谈话的力量[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第1版.

[2]王群,曹可凡.谈话节目主持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第1版.

[3]刘洋,林海.综艺娱乐节目主持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

篇5:谈当前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形式论文

一 研究背景

,卫视各频道经过修整全线出击,收视份额明显增长。尤其是排在第一阵营的强势娱乐媒体集中发力,大大加快发展步伐,收视份额占到卫视总体的半壁江山。在全天候收视排名前10位的省级卫视也在硝烟弥漫的收视战场中上演收视指数追逐大戏。领先的媒体不忘扩大优势,暂时落后者奋起直追,加速变革。

各卫视之间的较量,集中体现在娱乐节目的播出与收视上。表现突出的.省级卫视,大量研发内容和形式上有创新突破的娱乐节目。在短时间内形成品牌效应,同时也将卫视形象与娱乐节目品牌捆绑起来。让独特的栏目品牌与内容作为卫视的名片,在激烈的收视竞争中博得一席之地。新推出的综艺娱乐节目从节目的形式到内容都在经历史无前例的大蜕变,很难用传统综艺模式分类下定义。就连业内人士也不会马上看出节目操作上的门道,引领省级卫视娱乐节目的收视黑马层出不穷。电视娱乐节目想在激烈的省级卫视传播平台上赢得一席之地,还要用个性化的风格定位和内容吸引住观众群,成为给观众带来快乐和满足的节目对象,赢得观众的收视礼赞。媒体发展活力追本溯源,是电视娱乐节目品牌影响力和创新能力。

二 期望取得的研究成果

对于娱乐节目而言,其中资源整合有效途径之一是电视台把传统的电视节目栏目制改为项目制。项目制或项目责任制,是指将获得立项批准的节目选题及其质、量等工作要求作为一个生产项目,有项目责任人根据合同约定,全权负责其策划、资金预算方案、宣传制作、质量、发行、分配及承担相关管理责任和风险的制片体制。实行项目制,把电视节目生产要素从固定栏目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改变栏目之间对收视时段资源的割据,节目创作人员题材定位、形态风格等方面创作更加灵活,有了更大的调配和利用空间。通过项目制的人力、物力、频道资源的科学整合,以项目为单元,内容为主导,集中优势投入到有价值的选题中。提高节目质量,打造精品,为节目品牌化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资源整合是中国电视当前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金丹元,影视美学导论 [M]上海大学出版社 年版,p29

[2]宗白华,美学与意境 [M]人民出版社年 1987 版,P56

[3]柏拉图,理想国 [M]商务印书馆 1986 年版. P90

[4]路易德吕克,上镜头性 [M],载于《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5 年版, P102

[5]彭吉象,影视美学 [M] 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版, P259

[6]雨果闵斯特堡,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 [J]《当代电影》1984 年版第 3 期, P34

[7]鲁道夫阿恩海论文x写价格姆,视觉思维 [M]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7 年, P69

[8]颜纯钧,电影的读解 [M]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5, P157

[9]夏衍,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 [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年版, P183

篇6:谈当前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形式论文

内容提要:播音主持这个职业对于基本功要求十分严格,需要播音员具备扎实的播音专业技能,能够清晰地展示给人们重要信息,确保在播音整个过程不会出现语法和逻辑错误。本文立足于对播音主持中基本功的研究分析,探索基本功在播音主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播音主持;基本功;重要作用

一、播音主持基本功的重要内涵

播音主持在传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保证群众获得最全面信息的基础。播音主持不仅需要掌握最为基本的语法内容,同时需要播音员具备较好的人物形象,能够流利地用标准普通话进行播音[1]。并且,还需要播音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现场掌控能力、敏捷地反应能力和互动能力。这样,播音主持才能更好地完成相应的播音任务。播音主持基本功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一)正确规范的语言表达和用词,扎实的语言逻辑思维。正确规范的语言表达和用词是播音员的基础,如果这些内容掌握不够准确的话,播音主持不会有长远的发展。播音员只有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能够规范地应用各种词语,正确清晰播报新闻内容,这样才能保证群众更为快捷地接受各种信息。同时,播音员还要具备组织语言的能力,能够正确无误地表达出主要内容,并且不会存在病句、错句的问题。

(二)标准的普通话和清晰的口语表达。一名合格的播音员需要具备标准的普通话和清晰的表达能力,确保我国各个地方的`人们都能听得懂。同时,播音员还不能带有地方口音,坚决杜绝生僻用词和地方特有用词。这样,播音员才能以标准的普通话来进行信息传递。同时,还需要播音员具备良好的形象和恰当的举止,这样才能给群众带来更好的体验,确保播音员能够传递足够的信息。

(三)播音员需要具备敏捷的反应能力和现场操控能力。播音员是播音任务的主角,他们掌控着整个播音快慢程度。在播音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播音员能够敏捷地解决出现的问题,并且可以实时掌控整个播音现场,确保播音任务不会因为某种特殊情况而中断[2]。同时,播音员还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播音任务,不能出现提前播报完或者延后播报的情况。

二、播音主持基本功的重要性

播音主持基本功在播音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这些内容确保播音任务顺利完成。这就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对于播音基本功的培养,确保培养出来的播音员能够胜任各种播音挑战。基本功的重要性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规范的基本语法和语句逻辑是保证播音质量的重要前提。群众通过播音员获取的是他们的播报稿,能够掌握其中要表达的内容。所以,基本语法和逻辑是确保播音质量的前提[3]。只有语句和用词恰当时,群众才能获取到有用信息,知道播音员要表达的内容。但是,如果语法和逻辑出现问题,就会导致群众理解出现歧义,不能真正理解透它要表达的具体内容,从而导致指导现实生活出现偏差,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规范的用词和语句逻辑是达到较好播音质量的桥梁,是提高传媒效率的基础。

(二)清晰的言语表达是提高播音质量的关键因素。一名合格的播音员需要具备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才能便于群众接受和认真听取其中的内涵。清晰的言语表达,可以让群众不用花费较多时间来理解新闻内容,便于群众及时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同时,清晰的口语可以为播音效果加分,让更多人愿意去听取他的播音内容,从而便于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三)敏捷反应能力和现场操控能力是播音过程的动力。播音员只有具备这两种素质后,那么他的播音过程才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在出现问题时可以较快去解决处理,从而更好地推进播音任务。敏捷的反应能力可以及时处理各种突发问题,降低这些问题对于播音的影响。同时,现场操控能力可以让播音按照预期安排进行下去,保证整个播音过程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王婷婷.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4).

[2]王斌.浅谈演讲类节目对播音主持语言运用的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01).

篇7:谈当前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形式论文

关键词:广播,娱乐,主持

近几年,大众文化娱乐事业蓬勃发展,电视、广播等主流媒体的娱乐节目层出不穷,百花齐放。特别是各地广播电台呈现出“类型化”的趋势后,许多音乐、娱乐、曲艺的专业频率相继出现,为广播娱乐节目提供了发展的舞台。互动游戏类节目、娱乐脱口秀节目、明星嘉宾参与节目,各种形式和主题,可谓多姿多彩。一档节目能否获得成功,赢得较高的收听率和听众的支持,主持人是关键。主持人作为节目的核心成员,一个优秀的主持人能对一档节目起到关键性的主导和推动作用。一档广播娱乐类节目的主持人,如何才能被称之为“合格”“优秀”?如何才能将节目做好,被大家所认可和喜爱呢?笔者从2002年走上广播娱乐节目主持人的岗位,几年间打造了《欢乐楚雄》《欢乐106.1》《963娱乐磁场》等深受听众喜爱的广播娱乐节目。本篇论文将以此为题,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来谈一谈广播娱乐节目主持人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一、广播娱乐节目主持人的编辑素养

作为我们地州级广播电台的主持人,我们的工作内容集采、编、播为一体。因此编辑工作的重点在主持人的肩上,特别是广播节目的主持人,通常一个节目就一两个人操办,从根本来说需要我们从采到编再到播“一条龙”。采编播合一型主持人的必修课是累积与沉淀知识,主持人的编辑素养对节目能否有效传达信息极为重要。广播娱乐节目的编辑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除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政治性和审美性以及引导听众分辨美丑善恶之外,节目要传达什么内容,主持人也要心中有底。每期节目都要做到主题明,主次清,层次明。另外,专题类节目选材要有代表性,知识覆盖面要广泛,编辑的心思要具备缜密性。人手有限工作量大,主持人可以借助听众集思广益,笔者曾挑选过一批“业余编辑”,他们大多为节目的忠实听众,并且具备相应的学识。例如,学校教师、大学生、科研人员等,他(她)们为节目提供了许多参考性资料。但是主持人要严格审查“业余编辑”提供的素材及题目。笔者曾经遇到一件事,某次节目中采用了一位业余编辑编辑的题目《在标志、标线齐全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应当按照什么规定的车道和车速行驶》,备选答案有“A、《道路交通安全法》B、标志或标线C、车辆说明书D、地方法规”,正确答案应该是B,答案A和答案B模棱两可。主持人在播报节目备稿时没有详细推敲和考证,差点在节目里出纰漏。这也说明,主持人在备稿时一定要有“缜密和严谨”的态度。题目的编排除了一些专题类的节目之外,准备的题目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大家在收听节目的同时还能学到各方面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主持人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世界每一天都在发生各种变化,如果不及时获取新知识就有可能传播错误的信息。例如,“世界第一摩天大楼”的答案,2010年之前正确的答案是台北的101大厦,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在建的摩天大厦“迪拜塔”建成后,正确的答案就应该是828米的“迪拜塔”。因此,主持人在平时要汲取各个方面的新知识,要随时注意累积和更新知识。

二、主持风格的差异化

现在国内有很多广播节目或者主持人的内容和风格极其相似,或者干脆雷同,收听这些节目总是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地理、历史、社会的因素,也有的是受了民族和传统文化的影响,还有就是内部管理体制的原因,还有就是节目类型混乱、主持人错位等因素。

广播靠声音来传播信息,它并不像电视一样有画面和字幕,因此广播节目主持人要运用声音来彰显个性。例如,笔者在主持《欢乐1061》时,比较注意声音及各种音效的运用,让听众虽然看不到笑脸却能听出笑意,也让听众在收听节目时更有“画面感”。现在某些娱乐节目,一部分主持人在理解“个性”时发生偏差,一味地模仿港台腔,把普通话说得不伦不类,怪腔怪调,甚至出现大量的方言俚语。这样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也不利于节目的发展,这会使节目主持人缺乏自己的主持风格。成熟的广播主持人应该遵循求同存异的规律。

三、主持人角色定位的把握

一直以来,许多年轻同行把握不住自己的定位,结果偏离了角色定位。广播娱乐节目主持人应该是多种角色的“综合体”,如在益智型节目里,既需要我们扮演老师又需要扮演学生,角色的转换是随着节目的发展而产生变化的。例如,在主持益智型节目时,抛出一个问题,如果听众回答不了,那么主持人就要启发对方。这时角色开始转换,我们从考官就要变为朋友,如果还是答不出来就可以把答案告诉对方,然后讲解一下,这时我们的角色又变成老师。有时根据节目的需要,主持人参与答题,那么角色就又会发生变化。复合型的角色定位,常常会使主持人难以把握,这要求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要掌握好尺度。始终要牢记自己的社会角色,不要有高高在上的姿态,不把自己当明星。只有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才能真正实践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主持人还要具备亲和力,会调节气氛。在直播节目的过程中,主持人经常遇到突发情况。例如,有一次笔者曾经遇到一位听众,题目答错了还忿忿不平。然后笔者详细地告诉他去哪里查资料,几天后他查了资料还专程发短信承认了错误,并对主持人的敬业态度非常敬佩。因此,我们在主持节目的同时还要有一个宽容和健康的心态,主持人因为工作的特殊性而被赋予了神秘的光环,但实际上我们就只是个普通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他们都会给我们指出来,这也是出于对我们的爱护。因此,主持人一定要勇于接受批评,敢于直面错误,学会反省和改进,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提高,从而使节目的整体效果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周尚梅,刘剑飞.从《天天向上》看电视娱乐节目的创新[J].新闻界,2009(02):132-139.

篇8:谈当前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形式论文

一、对节目类型的改良

脱口秀类电视节目源于美国,强调主持人的现场沟通能力。从节目制作角度来看,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是节目的三大构成因素。主持人的现场把持、话语引导;嘉宾是否构成典型话题、观众对现场呼应是否充分是节目成功与否的几大因素,当然这一切除了依赖于主持人自身的魅力和功力,一个强大的制作团队不可缺少。除了基本的脱口秀元素之外,作为一档周五晚间黄金档节目,《天天向上》在节目形态上做出了大量的创新,使得这档节目从气质到面貌上都展露出它与众不同的特点。

(一)节目主旨

美国的《奥普拉脱口秀》一度是雅俗共赏的电视节目典范。国内高端书评杂志《读书》上曾经很罕见地刊登过影视评论《十一月五日的脱口秀》,直言“奥普拉秀再一次证明了美国人和美国文化的多样性和自身的生命力”,“大众文化做到这种水平,其实真是无可厚非”。[1]这个水平指的就是“商业和文化的完美结合”,有商业的卖相也不乏文化的底蕴,当然这需要强大的团队支撑更需要一个如奥普拉一般“具有改善世界所需要的实干精神”[2]的节目主持人。“改善世界”的愿景显然无法依靠一档电视节目而实现,但一档电视节目却因为具有这样的素养而显露出它的文化责任感。

于正式版播出之前推出《天天向上——前传》实际上利用短片形式将这一主旨公之于世。短片宣称天天向上班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的半山学园,其创始人曾身兼宫廷首席乐师与国学师,《天天向上》节目对于国学传播和音乐倡导的重视正是半山学园办学宗旨的沿袭。尽管典故纯属虚构,也不免让人联想到起湖南岳麓书院往年的风雅。节目的主旨就此定位:“愿美好文字、音乐、礼仪与阅历,陪伴着他们慢慢地成长。”

(二)主题策划

在前传中以暑假公开课的形式教导文化知识,以此整合娱乐和教化的要求。《天天向上——前传》的内容有开场秀、公开课、成语故事、游戏环节、大师讲礼仪等多个单元,基本构成《天天向上》的基本节目元素。

随着时间的进展,2009年之后的《天天向上》不再拘泥于固定环节,只是保留了开场舞蹈、即兴情景剧、大师讲礼仪等单元,将节目主攻方向逐步引向主题的再塑造。2009年国家羽毛球队、八一电影制片厂幕后工作者、微软团队作为嘉宾纷纷被请入演播室,展开媒体精英和行业精英的精彩互动。2010年继续发扬这一思路,农历新春第一炮就以《百度精英招聘》打头。节目组陆续将中国社会不为人所了解的精英团体介绍给观众。在常规思路中,大众对专业团队的了解大多通过纪录片或是新闻片,但《天天向上》节目组在“美好文字、音乐、礼仪与阅历”的主旨下抓住了这一契机,陆续邀请了魔方专业选手、民间转笔爱好者、台湾“汉唐乐府”、专业体育解说员、美国街舞团队、民间老艺人等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作为节目嘉宾,借由脱口秀互动来解读每一个职业所具备的特殊魅力。以娱乐的方式解读“不娱乐”的话题,《天天向上》在寓教于乐方向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因此使得节目避免了一般的综艺节目只追求纯粹的游戏功能与娱乐功能的病垢。

(三)主持人定位

《天天向上》的偶像男主持群有着明确的自我定位。班长汪涵控制表演节奏和话题走向,起智慧型领导作用。台湾艺人欧弟的加入是节目一大亮点,欧弟的机灵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展现地非常明显,其歌舞全才的表演也很适合节目的综艺氛围。田源相对朴实的表现使节目避免了走向过于油滑的台湾式综艺路线。钱枫长相讨喜,却总是被人欺负,在节目中经常表演冷笑话串场。日籍主持矢野浩二和韩籍主持小五语言不多,但为节目提供了一个“国际化”方向。从观众的接受情况来看,从最早的八大主持精简到现在的六面体,主持群各司其职,既培养了主持人队伍也培养了观众的收看习惯,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尝试。

从主持群的人员配比上,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各位主持个人风格以外,节目组也考虑到地域风格以及语言习惯的交互配合。在节目上,汪涵是湖南本地人,但擅长模仿全国各地方言是汪涵的一大优势。欧弟操持一口台湾腔普通话,语言风格也很接近我们熟悉的台湾综艺风格。田源来自北方,从长相到语言都比较贴近北方式审美标准。上海籍的钱枫表演科班毕业,长相英俊白净,性格却相对温和木讷,符合大家对海派男人的想象。在节目常设的即兴情景剧中,主持人以各自的地域方言进行角色设定,同时提过改变语调、语速来强化笑料,使节目取得更好的幽默效果。同时,在遇到来自于五湖四海的嘉宾时,方言也是主持人拉近彼此心理距离的机会,同时也给了观众很好的地域文化展现。

(四)视觉风格

对电视节目而言,视觉画面对观众的冲击是首当其冲的。首先就是节目现场也即演播室的装饰风格。《天天向上》栏目组将演播室改装成教室的样子,主背景是黑板和国旗,黑板两侧贴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标语,通过这些视觉元素来强调“学习”概念。节目创办之初,各个主持人在节目初期亮相时都佩戴着大队长袖章,自我介绍必称“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等。教室里甚至还有排排坐的学员,充分凸显了其“礼仪、公德”的教化主题。后期逐渐淡化了教室形式,但几个主持人各司其职的站位基本上还是遵循了前期确定的班内职位,大人扮小孩的做法又使得这一教化过程充满幽默成分。

除了对演播室和主持人的视觉造型设计,电视画面的视觉风格也是非常重要的。节目组利用偏黄调的复古画面来配合 “大师教礼仪”单元的年代感,强调节目的历史渊源。电视购物单元在画面上沿用电视购物典型版式并配合电视购物主持人特有的语调来进行解说,增强了节目的趣味性。主持人与嘉宾沟通时情绪表现强烈时,后期制作人员常借此在画面上加入卡通字母、漫画等视觉元素来赢取年轻观众的好感。节目进行过程中,也常穿插播放背景资料的视频和图片。利用电视多种传播符号并行的优势,节目组在视觉上将复古文化感与时尚现代感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再一次强化了节目的高端品味。

(五)背景音乐

除了以上提及元素之外,《天天向上》节目组在一些辅助性节目元素上也做了很多革新。在百度上搜索“天天向上插曲”,网页有910,000篇之多,超出另一档非音乐类节目却同样以以插曲引起众多观众注意的《足球之夜》的895,000篇[3],可见该节目的插曲的确引起了多数观众的兴趣。

《天天向上》选用的音乐包罗万象,兼顾流行与经典。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为节目增色不少。节目制作方根据情景的不同配置不同的特色音乐。节目开头的前奏选用的是日本偶像团队SMAP 的《Dear Woman》、主持人登台时配用的是少女歌手堀江由衣的《樱》,嘉宾亮相时出现的音乐是台湾歌手张惠妹的畅销单曲《火》,这些配乐由于出现频率高因而辨识度也较高,已经培养了观众的收听习惯。另外,影视作品的插曲也是经常选用的音乐,如电影《海角七号》插曲《1945》、《暮光之城》插曲《Supermassive Black Hole》、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片尾曲 《Jai Ho》都常常配合节目情绪而响起。除了热播影视剧插曲和偶像歌手的热门曲目,节目组还选择了一些民乐曲目,如后弦的《唐宋元明清》、林海的琵琶曲《欢沁》就经常作为“中华礼仪之美”单元的背景音乐出现。

除了这些使用频率较高的保留曲目,节目组为配合每期不同主题在背景音乐选择方面也是煞费苦心,力求听觉风格与视觉主题风格相符。如2009032期《天天向上》主推嘉宾为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拉拉队美少女,这个单元选用的背景音乐主要来自于美国青春电影《歌舞青春》的插曲如《Now or never》、《ALL for one》以及美国流行音乐巨星Michael Jackson的经典歌曲串烧如《Dangerous》、《Smooth Criminal》、《Billie Jean》等等。由此可见,节目组在背景音乐方面的策划思路不仅限于听觉美感,而是强调从音乐的出处到曲调的风格都要符合节目的视觉展现。

(六)节目推广

除了在节目制作上的独辟蹊径大大拓宽了常规电视脱口秀类型的制作形态之外,从这档节目的营销推广上我们也看到制作团队的变革思路。

从节目创办二年以来的发展路径,我们能看到节目组将《天天向上》视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媒介品牌的努力方向。2008年开播之初,制作团队借鉴《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营销思路制作了节目前传,既起到了预热和宣传的作用,又进一步展露了节目制作的大格局、大视野。同时,节目组陆续推出了以季节为主题的季度宣传片和宣传照,视觉风格或复古或温馨或时尚,一度成为网络热门搜索。从制作节目前传、主题宣传片甚至启用NG花絮作为片尾,这些制作思路将节目的风格予以视觉化凸显,突破了电视节目制作的常规思维,也使电视节目的类型制作迈向了新的高度。对于电视节目的推广思路上来说,从电视到电影迈进的这一小步虽然并不大,但类似的媒体性质使得电影化的营销推广方式用在电视节目上并没有明显的水土不服,反而给观众留下了常和电影制作挂钩的精美、大气的好印象。

除了在电视上进行一些推广之外,节目组还利用新媒体开辟新阵地。新浪博客、百度贴吧、豆瓣小组都成为新的宣传和交流平台,实现信息的即时传递,成功地为节目宣传造势,并引导观众对节目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一个良好的信息回馈渠道。

二、对娱乐环境的创新式培养

美国学者乔治格伯纳(G•Gerbner)创立的培养理论认为“电视在日常生活中居于中心地位,它培养受众的世界观”[3],并且“娱乐内容最可能发生培养效果”[4],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长期地、潜移默化地制约着人们的现实价值观,因而有必要将其纳入健康有序的轨道。《天天向上》在形态设计上不拘一格,在文化格调上超越了简单娱乐思维,培养了更具文化判断力的观众品味。

以20100507期《天天向上》为例,我们看到整档节目中融汇了多种类型节目的元素。不仅在节目环节上整合了综艺节目中常见的歌唱、舞蹈、小品、走秀、脱口秀,同时在节目流程上同样结合了众多类型作品的典型元素。如片头的宣传片是常见于电影制作的思路,单元片头呈现的是大气而精美的纪录片,片尾却是主题MTV,超脱了综艺节目的常规制作思路,将不同的类型糅合在一起。

此外,风格鲜明的主持人在节目中也力求打破常规。在幽默的语言之下,一些较为敏感的现实问题时常被摆上台面讨论。如对待赞助商冠名这件事上,主持群不仅从来不回避甚至屡次主动提及。汪涵在某期节目中拖长语音将“特步”重点提示之后,又将“特步”重复三次,继而向观众示意“三次到了哦”引发观众善意笑声。节目摄像师、导演也常常被主持人挂在嘴边,甚至台领导也经常被主持人顺口提及,隔空对话。类似即兴的表演很多,远远超出 “舞台化”的娱乐风格。《天天向上》的创新尝试,逐渐改良了娱乐节目的制作环境,扭转了观众的惯性思维,成功得为娱乐节目开创了另一种可能性。

电视节目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物,我们最初视之为宣传道具,继而又视为商业产品。在这种观念下,节目的制作者和节目的接收者之间无法形成良好的良性互动。直到我们逐渐明白大众文化也可以有精神和使命感,因为“娱乐不仅仅是唱歌、跳舞、选秀和明星,汉唐乐府也是娱乐”[5]。《天天向上》节目组在提高内容的文化品质的前提下,融合各种类型典型元素的创新努力,不仅得到了市场的回报,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也得到了主流价值的认可,用广电总局领导的评价来说,这“应该是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方向与趋势”[6]。向前一小步,逐渐探索娱乐和文化的交叉点;再向前一小步,逐渐探索观众的兴趣点和主流价值观的交叉点,这样的电视娱乐节目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注释

[1]书玉.十一月五日的脱口秀[J].读书,2003(02)

[2]同[1]

[3]百度搜索

[4]戴元光,金冠军.传播学通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391

[5]刘春,徐肪舟,胡智锋.2009,中国电视创新对话[J].现代传播,2009(1)

篇9:浅谈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的本土化

1 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近年的兴起及成功范例

1996年中央电视台创办了《实话实说》, 1998年香港凤凰卫视创办了《锵锵三人行》、《鲁豫有约》, 这几档谈话类节目的成功使得谈话类节目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开始在电视上大行其道。之后几年谈话节目的娱乐化泛滥、电视人观念的转变与大环境的改变有着很大关系。

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 1999年在上海召开了全国广电系统内部管理改革座谈会, 要求全面推进以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核算为主要内容的财务制度改革。具备宣传喉舌和文化属性的传媒机构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开始追逐经济效益。电视台只有在收视竞争中领先一步才能获得观众的青睐, 这样才能受到广告商的垂青, 从而获取经济利益。如何获得高收视率显得尤为重要。虽然人们对观看电视的需求已经从最初娱乐消遣为主上升到消遣娱乐和获取新闻两方面为主, 但电视相对于报纸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仍然较低。电视所具备的画面感现场感强、丰富全面等优势更加适合谈话类节目娱乐化的呈现, 使观众感觉嘉宾就在眼前, 更有身临其境与嘉宾近距离接触的感觉。

(2) “泛娱乐化”潮流的趋势。中国的媒体在发展初期都承担着新闻舆论工具, 党和人民耳目喉舌的功能, 随着政治的民主, 经济的开放, 作为节目来说, 一些乏味的信息和刻板的说教, 已不再是大众的首选, 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寓教于乐”的生动化、娱乐化的节目。所以受众的影响促使电视节目“泛娱乐化”, 电视节目“泛娱乐化”之风促使了谈话类节目的娱乐化。正是这些原因导致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在各大电视台节目策划人眼中大放光芒, 从而纷纷涌现。

顺着这股潮流, 很多电视台推出谈话类节目。2000年推出的《聊天》, 2001年推出的《对话》和《超级访问》就成为内地同类型节目中的佼佼者。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 台湾很多综艺节目进入内地观众的视野, 如《康熙来了》、《大学生了没》、《娱乐百分百》等等。2010年江苏卫视推出的一档深夜播出的娱乐谈话类节目《幸福晚点名》, 虽然与台湾中天综合台《大学生了没》在节目形式上极其相似, 但在本土化方面下足了功夫, 仍可以看作是成功的例子。

2 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本土化的特点

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注重娱乐性, 节目本身就相对轻松, 观众易于接受。加之节目在嘉宾选择、话题设置贴合本土化, 受众自然就会有亲切感。例如有些话题“明星的叛逆青春”、“明星搭机过海关”等话题也是普通人常遇到的, 这样一方面在话题上有亲近感, 另一方面普通人也想了解明星的生活, 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所以我认为, 娱乐谈话类节目的本土化最大的优势就是贴近受众, 受众在心理上容易接受。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本土化的节目也存在自己的劣势。如果只注重一味的本土化, 迎合了当地受众, 在其他地方的受众数量就会受到限制。因为各地的生活文化有着差异, 例如黑龙江卫视的《本山大本营》, 如果不了解东北人的说话习惯, 没看过赵本山的电视剧《乡村爱情》的观众就很难融入其中了解人物的关系, 所以《本山大本营》在北方的观众肯定多于南方, 收视率在南方肯定不如北方。

3 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本土化方面改进措施

任何电视节目的兴衰存亡都和受众心理的发展变化密不可分。只有满足了最大多数受众的收视心理需求, 一个节目才能生存、发展。随着内地电视业的发展, 虽然它的政治使命和行政方式依然存在, 但是它更可以被看作是以节目为内容、以营利为目的的“文化产业”。所以, 在保证大的方针政策方向上的正确之外, 如何吸引受众就变得很重要。现在, 就我的认识谈谈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在本土化上改进的几点措施:

3.1 保留必要的本土化。

虽然很多港台节目很成功, 但是成功不能复制, 不能一味效仿, 所以应当在主持人驾驭话题能力、节目话题设置方面下功夫。

3.1.1 主持人方面:

在谈话节目中, 主持人担任的角色随着谈话角度、谈话内容、谈话进程的变化而变化, 大致来看可以分为讲述者、引导者、求救者、聆听者和统帅者五种角色。作为一个谈话节目主持人如果不能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在节目不同进程中的身份, 以及所负担的具体责任, 那显然不可能在临场主持中对节目起到应起的作用。主持人在谈话期间注意引导嘉宾时的技巧性, 主持人的文化内涵也要以内地的儒家思想为主, 审美习惯以内地为标准。并且“事业性质企业管理”使得媒体遵循党性原则, 所以主持人在引导话题时要注意回避敏感问题, 也要避免低俗化。

3.1.2 节目话题设置:

在话题上加入观众所喜爱的原生态元素, 多挖掘民间资源与传统资源, 多一些原创性的因素。在提倡自然的现代社会, 电视观众看惯了荧幕上那些包装精致的演艺秀, 已经出现了“审美疲劳”, 更希望看到加入了本土化元素的“真实电视”。所以在话题设置上应当注意观众喜欢的话题。

3.2 在本土化方面做出改进措施。

3.2.1 节目话题设置:

为了争取更多的收视率, 在本土化基础上应当有所改进, 可以在政策允许基础上学习港台节目的模式, 结合内地的文化, 设置一些受众关注的话题。例如《幸福晚点名》, 虽然形式上与《大学生了没》很相似, 但是针对内地观众作出了一些改进。如2010年5月1日的话题针对内地近年来剩男剩女问题“谁说年轻人不相亲!”就是结合了当今社会流行的话题。

3.2.2 节目包装:

内地节目形式单一, 许多娱乐谈话类节目只注重镜头的应用, 关于字幕、现场布置、音效并不费功夫, 娱乐谈话类节目本就以轻松娱乐为主, 节目后期制作时应当利用这些元素来丰富节目, 在这一点上安徽卫视的《非常静距离》就做得很好, 在开场加入一些说唱来表现被访者的背景话题等, 而说唱正是内地年轻人喜欢的形式, 节目受众也是年轻人。现场布置也很轻松, 椅子和茶几的布置感觉没有距离感。

3.2.3 电视台内部在本土化上的监督:

内地节目有时在学习港台节目时会落入低俗化或者一味追求节目效果而忽视或者摒弃本土化的风格, 而媒体会对大众的意识形态产生巨大影响。电视台内部应该在节目前期策划上就重视节目风格、节目内涵的设置, 从开始就注重监督, 避免出现一些不适宜内地电视制度的节目模式或者内容, 这也就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本土化在节目中的体现。

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从自身的特点出发, 在本土化方面从主持人谈话方式、节目话题设置、节目后期包装上加以努力, 只有汲取成功节目的经验, 加入自己本土化的元素才能在同类型的节目中脱颖而出。

摘要:本文从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的兴起入手, 分析了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本土化的特点, 并提出了本土化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电视娱乐谈话节目,本土化

参考文献

[1]于丽爽, 宋茜.脱口成风谈话的力量[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年第1版.

[2]王群, 曹可凡.谈话节目主持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第1版.

篇10:谈当前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形式论文

郭 梁

少儿节目《快乐大巴》剧照

一、《快乐大巴》栏目概况

《快乐大巴》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一档原创栏目,于2008年9月22日开播,栏目将参与选手定位在学龄前后,主要是学龄前3-6岁之间的儿童。《快乐大巴》是广大少年儿童展示自我、获得快乐、实现梦想的舞台。儿童可以在“大巴车”里唱歌、跳舞、表演曲艺,和主持人进行有趣的交谈和游戏,选手们在节目中展示自己的才艺和特长,在谈话和游戏中增长日常知识,提高认知能力,在亲子表演中感受亲情的暖意,在抢玩具中体会快乐的意义。《快乐大巴》栏目于每周五21∶00在CCTV-14首播,每期节目时长约50分钟,节目的口号是“快乐大巴,呜吧吧吧!”

二、《快乐大巴》栏目形式

《快乐大巴》是央视少儿频道主持人的一次小聚集,每期都邀请三位嘉宾主持人到节目中做客,是儿童和主持人们亲密接触,交流交往最好的平台。

新版中加入“快乐加油站”又使得嘉宾成员延伸到更多的领域,增强栏目交往能力。栏目主要分为四个环节,随着节目的发展和编排,环节也变化了多次,并不断的调整,目前比较固定的环节是:

“来吧”环节(旧版为“唱吧”):参加节目的小乘客们一一展示自己的才艺,并回答主持人提出的各种有趣的问题,有的小乘客还会去调侃主持人,制造出幽默、搞笑的效果和场面。现场观众通过选手的表现进行投票。

旧版“唱吧”环节:让小乘客们自行选择与嘉宾主持人成为搭档,和主持人配合玩有趣的游戏。儿童在游戏中不仅能得到快乐,还能获得体力和脑力等方面的发展。新版此环节取消。

“秀吧”环节(旧版为“乐吧”):小乘客家庭秀的时间,参加节目的小乘客们邀请自己的父母、祖辈、兄弟姐妹、老师、伙伴等一起表演节目。

“玩吧”环节:选手们开始抢玩具,除了小乘客们通过自己在前三个环节的表现赢得的时间外,还有自己亲友团通过“骑牛”的方式为他们争取更多的时间。改版后此部分以电话连线和现场骑士团的方式来进行抢玩具,增加了栏目的互动性。

三、《快乐大巴》栏目内容及特点

(一)娱乐综艺性:室内真人秀元素综合体

《快乐大巴》是典型的综合性的少儿真人秀节目,它把游戏、纪录、访谈、竞赛、才艺展示、家庭参与等真人表演展示元素巧妙地融入整个节目当中,节目中将各种娱乐元素运用得异常完美:节目第一环节主要是访谈和才艺展示元素的体现,话题幽默搞笑但不低俗,主持人对谈论话题的把控力强,谈话气氛融洽,即使是主持人和选手相互“开涮”也都保持在和谐、欢乐的情境之内,不会将谈话引向媚俗化;才艺展示中,参与节目的小乘客可以将自己准备好的歌曲、舞蹈、武术、绕口令等各种才艺和特长展示给大家。无论是参与选手和嘉宾主持人配合游戏还是“抢玩具”环节,都突出了儿童在游戏当中的参与性以及游戏带给儿童的快乐。其中第二环节的游戏带有一定的竞争性质和竞赛元素。第三环节是家庭参与元素的体现,观众通过欣赏被节目中称为“乘客团”的家庭组合表演,可以看到不同家庭所展现的不同魅力,从侧面了解那些小乘客们平时生活的环境。节目录制中发生的大部分有趣的事情都被“零”处理地搬到电视荧屏上,参与节目的小乘客们可以在节目的舞台上,自由活动、搞怪,童言无忌般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给观众一种全新的收视感受。

(二)少儿本位性:一切以儿童为纲

栏目组给参与节目的选手制造了一个很大的展现自我的空间,小乘客们所有的合理需求在节目中都得到了满足,编创人员只给小乘客们一个大范围的限定,其它具体活动都由儿童自己决定。做到了一切以儿童为主角,小乘客是快乐大巴车里的主人。这样既能消除儿童在台上的陌生感和紧张感,又能使节目带出意想不到的搞笑状况,提高节目的娱乐性。

比如有一期节目中一位小乘客演唱《拨浪鼓》,由于年龄小,驾驭能力有限,在演唱时没有和乐队的演奏合上拍,使得她一直认为少唱了一段,音乐结束后要求继续演唱,主持人并没有阻止,节目播出时也没有截取画面,让儿童继续唱下去,直到唱满意为止。主持人黄炜夸张的说“唱了40多遍”。

(三)寓教于乐性:注重教、学、玩、乐的有机结合

“寓教于乐”在快乐大巴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儿童通过快乐大巴在玩中乐、玩中学、乐中学,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将教育、玩耍和快乐三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最大程度上满足儿童观看节目的需求,也提升了节目的质量和品位。

当小选手在表演唱歌时,歌曲的歌词提到一些事物时,屏幕上会显示相应的图片、卡通等画面,从而让小观众们能够更为形象的认识这些事物。当小选手在表演舞蹈时,屏幕下方会以字幕形式展现与当前舞蹈相关的基本概况和信息,如:蒙古舞、印度舞、芭蕾舞等舞蹈种类的基本知识,通过图画、字幕等手段使教、玩、乐三者的结合得到优良的体现。

比如有一期节目主持人在同蒙古族的小选手聊天时,启发小选手了解和学习关于我国民族的基本知识,并通过歌曲《爱我中华》来巩固引发出的知识,也使现场和电视机前的小观众们对得到的民族知识变得更加深刻。节目通过这种方式在轻松快乐地聊天过程中,完美地展现了节目的教育功能。

还有一期节目在谈话过程中,主持人问一位3岁的选手:“爸爸去哪了?”选手答:“上青岛(出差)了。”“青岛在哪儿?”“就是海边。”这简单的对话,就将青岛是一个海边的城市这一知识“教”给了电视机前的儿童们,节目将少儿电视节目“寓教于乐”的功能自然地发挥出来了。还有很多讨论话题,都对儿童增长知识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起到积极的作用。

教、玩、乐的有机结合还体现在节目的游戏环节中,栏目组在“来吧”环节中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游戏:大屏幕给出一组各种水果蔬菜的价格表,让小乘客们在主持人的语言指导和配合下找出能更快达到规定的目标价格的水果和蔬菜,这些蔬果中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桃子、黄瓜,也有不常见的桑葚。通过这样的游戏,让学龄前儿童认识更多的事物,提高他们认知和分辨的能力。在游戏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四)创新性:节目内容常变常新

随着节目的关注度不断的提高,节目的内容也要不断的调整来满足广大观众不断变化的需求。主要变化在游戏的项目上,因为长时间让大小朋友玩同一个游戏,会失去新鲜感,观众也会产生收视疲劳。节目在游戏项目的开发上很有创意,到目前为止节目让孩子们和嘉宾主持人玩过垒积木、投篮、正话反说、颠乒乓球、呼啦圈、猜歌曲、接歌、蒙眼辨认、数字球计算、蔬果价格选择、给主持人穿衣服等互动性、合作性强的游戏,这些游戏,既满足了儿童游戏的趣味需求,又提高了儿童的知识储备和动手技能。

《快乐大巴》在春节、六一期间推出了特别节目。把一些曾经在栏目舞台上表演时留下深刻印象的选手再次请到节目中,回馈这些优秀的小选手,同时也能更大程度地满足老观众的需求。而这些优秀的小选手精彩的表演,以及栏目组对各个环节精心的设计,烘托节日的热闹氛围,能够获得更多的新观众的青睐,从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节目内容只有常变常新,才能使节目永远年轻,充满活力。

四、《快乐大巴》的包装特色

《快乐大巴》栏目中的各版块、各环节、各组成部分的设置都与栏目的定位相吻合,每时每刻体现着栏目关于“大巴”的品牌形象。

(一)乘务长、乘务员、乘客与快乐加油站

这一包装形式是栏目最大的特色,也是最能体现“大巴”品牌形象的方式。一辆大巴车要正常运营和通行,乘务长、乘务员、乘客和加油站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快乐大巴》栏目将这些要素与栏目的要素联系起来,一一对应:乘务长(常驻主持人黄炜)、乘务员(嘉宾主持人)、乘客(栏目的主角小选手们)、加油站(主持人、专家及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嘉宾席),节目中嘉宾席的嘉宾们要帮助小乘客们实现梦想和愿望,在小乘客们驶向终点的道路上,起到“加油”的作用。

使用这种包装手法,使得节目各个基本要素在称谓上显得更为新颖,让观众摒弃了旧俗的称呼方式,带来一个全新的感受。

(二)视频、音频包装

无论是栏目标识、还是片头、片花、节目预告片及片尾,画面拍摄和制作以及剪辑风格都是统一的,以大巴车或车轮为载体进行设计,画面亮丽、色彩丰富、剪辑节奏快。片头音乐在力度上由慢到快,模拟出一种汽车加大油门,大巴车欢快行驶的状态,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受;片尾曲以主持人重唱、合唱的形式呈现,旋律优美、节奏欢快,悦耳动听,朗朗上口。

整个栏目的视频、音频设计都围绕大巴车这一具象为核心,使用动感的画面、欢快的音乐,使具象承载更多的欢乐和幸福。

(三)演播室设计

《快乐大巴》栏目的编创者们在演播室的设计上可谓是精心布置,使演播室俨然成为一个充满儿童气息的时尚乐园。再加上一系列特效,节目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奇幻、卡通、童话般的世界。

改版后的演播室去掉了大屏幕,背景变成了一辆庞大的大巴车,七彩风铃乐队所处的位置设计成了一个两层楼高的候车厅,演员活动区以路边的景色为依托,景色中的树木、石块,在丰富画面效果的同时也可以当作座位和表演道具。这种设计方式在不失童话、奇幻效果的基础上,自然流畅地突出了“快乐大巴”的品牌形象。

(四)字幕设计

以紫色、绿色泡泡造型为背景的字幕,秉承了栏目营造梦幻、绚丽色彩的画面整体效果,与演播室的设计形成统一。歌曲的歌词以及谈话中提到的事物,屏幕上会显示相应的图片、卡通形象等,提高儿童的识别度。改版后的字幕设计更体现出了“大巴”的品牌形象,人名、关键点字幕和歌曲歌词都以卡通大巴车引出的框框以及车厢呈现,节目串联单字幕以六个车轮组成的“集装箱”来表现。在聊天以及节目录制过程中,根据语言和演出出现的状况及情感,卡通大巴车还会以不同的表情状态辅助节目顺利进展,增加节目的可视性。

结语

《快乐大巴》栏目,以大巴车为载体,将乘务长、乘务员和小乘客等专有的称谓在少儿节目中使用,增加了节目的新鲜气息。节目的口号“快乐大巴,呜吧吧吧”形象、生动、好记,容易吸引小观众的关注。精心设计的栏目各个环节、卡通般的节目录制现场、以儿童为主角的栏目创作理念,通过轻松的谈话、有趣的游戏、多彩的表演将访谈脱口、益智竞赛、才艺表演、人际关系、家庭互动、游戏比拼等娱乐元素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新的综合娱乐形式。

《快乐大巴》将少儿节目寓教于乐的功能表现得淋漓尽致,既满足了广大少年儿童业余生活中消遣娱乐的需求,又满足了他们获得知识的欲望,给当前发展略显滞后的少儿电视节目增添了活力,为少儿节目的和谐健康发展提供了具有价值和意义的样本。

上一篇:毕河小学减负万里行工作总结下一篇:少先队活动开展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