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育电视的需求分析与运行机制

2023-01-22

1987年中国教育电视台的成立, 标志着中国教育电视事业的开始。近10年来,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对教育电视事业产生了极大冲击, 究竟是媒体技术的发展导致了教育电视的日渐衰微?还是教育电视本身的问题?还是别的原因?本文试图分析其中的原因, 并对未来中国教育电视的发展作以展望和设想。

1 教育电视的社会功能

1.1 为什么会出现教育电视

教育电视出现的首要原因是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当时国家财力有限、师资不足, 大学非常少, 而国家又极度需要高等人才, 因此以电视网络来扩大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便成为首选之路。其次, 源于技术管理体制的变革。当时, 国家启动了以学历论晋升、论待遇的技术管理体制, 人们期待通过获得文凭而得到个人发展的机会, 文凭热由此高涨乃至泛滥。而不用通过正规的, 至少是高标准的严格的入学考试, 就可以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取得合理合法的大学文凭的电视教育, 恰好满足了这一社会需求, 从而推动了以高等教育为核心内容的教育电视一度蓬勃发展。第三是技术进步。以无线电视网络为主的电视传播网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绝大多数的县级以上城镇都可以收到清晰的无线电视信号。

1.2 教育电视与传统教育的比较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教育电视与传统的学校教育的确存在很大的优势, 首先在于教育资源的节约, 通过公共电视网实现了点对面的传播, 等于一个教师可以同时向数以万计的学生授课, 而不用依靠教室、宿舍等基础硬件, 还免去了教学管理方面的费用。其次, 通过电视传播方式将教育水准设定在一个统一的水平之上, 有效地避免了教师良莠不齐导致的教育质量的差异, 可以提高电视教育的一般水平。但是, 与传统的面对面的教育方式相比, 教育电视业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主要的缺陷是缺乏个性化和教学之间的互动, 难以实现因材施教。

2 教育电视的需求与供给

2.1 教育电视的需求分析

2.1.1 教育受众的分类

现代教育需求具有多样性, 随着社会发展和终身教育理念被广泛接受, 这种需求的多样性更为复杂。我们把教育需求分为三大类, 即养成需求、职业需求和愉悦身心。养成需求是指未成年人对于教育的需求, 它承载着教育的基本任务。职业需求是指为了改善社会处境, 提高经济收入的功利性需求, 其受众更多的是成年人。愉悦身心是人最为本质的一种需求, 起着愉悦自身、提升境界的作用。上述三种教育需求在实际生活中是交织在一起的。

2.1.2 教育电视目标受众的需求分析

根据我们对教育电视的功能定位, 教育电视的目标受众应当是那些有职业需求的成年人。从理论上讲, 现实中有多少种职业就有多少种需求, 因此, 我们需要对职业需求加以分类, 寻找出最适宜教育电视的人群。

我们可以将社会中的成年人分为有职业、无职业和企图更换职业三种。有职业的人需要提高职业技能, 从而提高经济收入;无职业的人需要获得一项技能, 进而获得就业机会;企图更换职业的人需要更高级的职业技能, 期望新职业的收入或工作环境更好。

不同行业的职业技能与电视教育的适应性是不同的, 越是自动化程度和技术层次高的行业的适应性越强, 比如, 白领职业的技能和第二产业中技术工种的技能就有较强的适应性, 而高度依赖于个人经验的职业技能的适应性就较差, 比如理发的技能。因此, 电视教育所能够满足的是那些适应性较强的职业技能需求。

2.1.3 目标受众的支付能力

一般来讲, 有职业人群的支付能力强于无职业人群, 在实际中, 这个判断不是绝对的,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极强的职业技能需求, 而他们的支付能力很低。就我国的实际状况而言, 教育电视的社会需求呈现出总量大, 分量小的特征。因此, 教育电视属于一种非常细分的行业。

2.2 教育电视的供给分析

2.2.1 教育电视的供给者

我国教育电视由各地教育电视台供给, 但是, 电视台实际上只是一个电视节目内容的传播者。按照“积件理论”, 教育电视的内容应当是丰富多样的, 即使是在某项单一的技能教育中也是如此。专业的教育电视内容的供给者在我国尚未产生, 教育电视实际上处于一种供小于求的状态。

2.2.2 供给技术

教育电视的供给技术包括制作技术和传播技术两种, 目前实际缺少的是制作技术, 其原因主要是制作设备昂贵和人才缺乏, 一台中档的数字化电视节目制作设备就需要数十万元, 而教育电视台除了广告收入之外, 只有依靠国家财政。目前一些家庭用简易非线性制作编辑设备为降低制作成本提供了极大的可能, 因为, 制作设备的选择根本上取决于节目内容的需要, 教育电视的制作应当注重其实用性, 而不应当过分强调艺术效果。卫星传输、光缆传输、微波传输和国际互联网传输技术的迅猛发展, 为教育电视的传播技术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 费用也日渐降低。

3 教育电视的运行机制

教育电视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在于供给成本的补偿, 教育电视应当由谁买单?从功利角度讲, “谁受益, 谁补偿”是唯一原则。从我国的实际来看, 完全遵循这个原则是有害的, 首先, 我国数以亿计的劳动者中, 大约2/3以上是农村劳动力, 他们没有自我教育的支付能力;其次, 职业电视教育的受益者不仅是受教育者本人, 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他们的雇主, 雇主们具备一定的支付能力。基于我国当前的社会实际状况, 我们提出以下的设想:

(1) 首先建立教育电视的制作与传播相互分离的机制, 由电视台向节目制作者购买一定时限的播放权, 价格由市场调节。

(2) 针对农民 (特别是贫困省区农民) , 利用无线电视网, 由电视台免费传播农村适用技术, 根据专门的调查和对收视率的监测, 决定节目取舍。由国家有关部门根据调查结果, 向节目制作者付费, 费用标准比照同类节目确定。

(3) 针对城镇居民, 利用有限电视网和互联网实行职业技术技能的有偿传播。电视台通过监测收视率, 采购节目, 收视取费标准和节目采购价格由市场调节。

(4) 建立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制度, 凡进行教育电视节目制作的单位和个人, 均由广播电视管理部门核准其资格, 颁发制作许可证, 之后, 由工商部门注册, 依法经营, 照章纳税。

摘要:本文从教育受众分类、受众需求、支付能力等几方面分析了当今教育电视的市场需求, 探讨了可行的教育电视运行机制, 对未来中国教育电视的发展模式作以展望和设想。

关键词:教育电视,需求分析,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4[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

[2] 周妍.我国教育电视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6.

上一篇:中国中小企业常见财务问题及对策研究下一篇:语文课堂教学“读”占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