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研究工作总结

2024-04-26

项目研究工作总结(通用6篇)

篇1:项目研究工作总结

沼渣沼液有机肥研制开发

一、项目来源

银川市科技计划项目

二、项目背景、意义

发展沼气是我国解决农村能源和环境污染的重要战略措施。沼气是粪便、秸秆、杂草等有机物质在厌氧环境中,在一定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以甲烷(CH4)为主要成分的混合气体。沼气以外的固体残余物称为沼渣,液体残余物称为沼液。

沼渣沼液是一种优质的环保型有机肥源。其特点是:(1)有机质含量高,含有发酵原料分解而成的上百种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生长素、糖类等物质,还有未完全分解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物质,发酵过程中形成的微生物菌团,其有机质含量达到40%以上,腐殖酸含量达到20%左右。(2)植物营养成分全面。发酵原料所含的氮、磷、钾等植物营养元素在发酵过程中损失较小,全部遗留在沼渣沼液中,使得沼渣沼液所含植物营养成分比较全面,施用沼肥的农作物平均增产20%以上。(3)环保性好。一是能够提高土壤和植物的抗旱能力,有利于节水;二是能够提高土壤保肥能力,有利于减少化学肥料对环境的污染;三是沼渣中的胡敏酸和富里酸等酸类物质,能够消除引起土壤碱化的主要盐分物质碳酸钠的影响,提高土壤缓冲酸碱变化的能力,改良盐碱地。(4)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含有多种水解酶: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多种维生素B:B1、B2、B5、B6、B11、B12;多种氨基酸:不少于17种;多种植物激素:吲哚乙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抗生素:多烯类抗生素;腐植酸;微量金属元素:铁、钙、铜、锌、锰、钼等。用于浸种,可使种子发芽率平均提20%以上,产量平均提高10%以上;用于防治病虫害,对农作物蚜虫、红蜘蛛、黄蜘蛛平均防治率达90%以上。实现沼渣沼液的肥料化利用,生产有机肥料可以补充土壤养分,并提高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增加有机肥的施用比例,一方面可减少或缓解化肥用量,另一方面可提高和保持土壤地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沼渣沼液有机肥生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

目前,国内对沼渣沼液肥料特性、使用方法,增产效果等方面进行的研究较多,对沼渣沼液商品肥料的生产工艺、设备的研制的报道很少。

沼渣沼液作为优质肥源,目前主要作为肥料直接施用于农田。一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一年提供的沼肥,相当于50公斤硫酸按、40公斤过磷酸钙和15公斤的氯化钾。试验表明,沼肥几乎能使所有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果树增产,其增产幅度一般在5%一10%,甚至更高。用沼液浸种,可以促使种子萌芽,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成秧率,促进种子生理代谢,提高秧苗素质,增强秧苗抗病、抗逆能力,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沼渣直接堆肥的氮、磷、钾含量约2%,低于国家有机肥规定标准,一般不以其作为主要原料生产固态商品有机肥,而是借鉴粪便直接制肥的模式,作为有机肥原料之一,同粪便混在一起生产固态肥。朱端卫(1999)等开展了禽畜粪便沼气发酵液的分离及肥料再利用研究,用硫酸铁和饱和石灰水作为凝聚剂,对禽畜粪便经厌氧发酵制取沼气的残余物(发酵液)能进行效果较好的固液分离。分离所得残渣(沼渣),经适度烘干后与化肥配制成有机复混肥。用这一新型复混肥进行的辣椒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肥料能增加辣椒苗期植物体对氮、磷、钾的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与化肥相比,等养分量沼渣有机复混肥增产9.5%~11.6%,80%养分量的沼渣有机复混肥增产14.5%~16.4%。目前,我国还没有获得肥料登记的以沼渣沼液为主要原料的商品有机肥。

近年来, 宁夏的农村能源建设特别是沼气产业得到中央的大力支持,仅2001-2008年中央投入宁夏用于农村能源建设的资金就达3.3亿元。在中央支持下,宁夏在沼气建设方面,根据南部山区、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等不同生态类型,因地制宜地推广了“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一池三改”、“五配套”等多种能源生态模式。截至2007年年底,全区已在22个市、县(区)及农垦系统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4.2万户,占全区总农户的近15%,小型沼气工程50处,规模养猪场沼气工程4座,使近30万农户受益。目前,随着推广进度加快,建池数量增多,沼气工程中有两个基本的技术问题比较凸显,影响其持续发展。一是沼气开发基本停留在解决农民生活用能的单一利用上,综合利用水平低,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已成为循环农业的发展瓶颈。二是技术服务体系薄弱,后期技术服务跟不上,沼气池出料难、管理难的问题始终出现了一批“闲池、废池、找气池”,挫伤了部分农户建池用池的积极性;清理出来的残余物不能集中处理,随意倾倒,造成水体、空气、景观环境二次污染。

本项目的意义在于,通过沼渣沼液有机肥的研发生产,使得农业废弃物通过“沼气发酵-沼渣沼液有机肥生产-安全农产品生产”得到循环利用,提高农业资源转化效率,建立起农业循环经济新模式,并采用商品化沼肥和物业化技术服务模式,为我区渣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和农村沼气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提供范例,推动沼气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项目的目标、研究内容及拟达到的主要技术(性能、性状、工艺参数等)经济(投入产出比、性能价格比、成本、规模等)指标 3.1 主要研究目标

本项目应用厌氧发酵技术无害化处理畜禽粪便,首次以处理后的沼渣沼液为原材料,并通过生态型沼液、沼渣加工利用设备选型与工艺技术的研究,在处理粪便、消除污染的同时,研制开发出适用于瓜果蔬菜的环保型液体精细有机肥和固体有机肥,实现沼气厌氧发酵及沼液、沼渣加工利用产品的商品化和处理技术的商业化,形成生产基地;研究确定产品的外观设计、标签样式、肥料效应、商标注册等,通过农业部门的肥料登记,进入试销,以提高沼气副产物的经济附加值,培植出一个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推动“鸡粪加工饲料-饲料用于养殖-粪污生成沼气-沼气发电民用或入网-沼液、沼渣加工有机高效肥”生态型产业链的形成,促进无公害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农业循环经济新模式,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2 主要研究内容

3.2.1沼渣沼液有机肥形态性质及其质量标准的研究

根据沼渣沼液的肥源特性和目前的施肥方法,研究确定项目开发的沼渣沼液有机肥的形态类型及其质量标准,性质研究包括产品类型、主要有效成分、产品剂型、可溶性、稳定性、质量保证期等,质量标准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发布。

3.2.2 沼渣沼液有机肥生产工艺、菌种和设备研究集成

根据沼渣沼液有机肥的形态类型和质量标准要求,研究确定液体和固体两套生产工艺技术,包括生产基本设备和生产工艺流程,形成两套生产线,争取形成年生产沼渣沼液有机肥1万吨的生产基地1处。

3.2.3 研究产品的外观设计和标签样式(包括标识、使用说明书)

研究产品外观设计,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合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争取申请专利保护。

研究制定出产品标签即产品包装标识和产品使用说明书。通过研究,在产品标签中明确以下内容:

(1)产品名称(以醒目大字表示):使用表明该产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并符合下列条件:

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产品名称有规定的,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名称;

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产品名称没有规定的,使用不使消费者误解或混淆的常用名称或俗名;

③在使用“商标名称”或其他名称时,必须同时使用本条①或②规定的任意一个名称。

(2)预留肥料登记证号位置。

(3)产品执行标准号。标明企业所执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经备案的企业标准的编号。

(4)有效成分的名称和含量。

(5)净含量。

(6)生产者名称和地址。标明经依法登记注册的、能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

(7)使用说明。按申请登记的适用作物简述安全有效的使用时期、使用量和使用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

(8)生产日期。标注保质期或失效日期,产品的贮藏方法。

(9)必要的警示标志和贮存要求。对于易碎、怕压、需要防潮、不能倒置等特殊要求的产品,以标注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说明之,标注贮运注意事项。

(10)限用范围。

(11)与其他物质混用禁忌。

对于销售包装的最大表面积小于10平方厘米的,标签内容可仅为产品名称、生产者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其它内容可以标注在产品的其它说明物上。

3.2.4 开展肥料效应田间试验,进行肥料登记

委托由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单位完成肥料效应小区试验并出具试验资料;肥料效应试验严格按照国家登记肥料肥效试验技术规程(暂行)执行。通过小区试验明确每一种作物1年2种以上(含)不同的土壤类型地区或2年1种土壤类型地区肥料试验结果。照农业部《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的要求,根据试验结果,整理相关资料向政府肥料主管部门宁夏农牧厅或者国家农业部申请肥料登记。

肥料效应小区试验要提交的资料包括:

(1)田间试验肥料的样品检测报告。

由省级以上经计量认证的肥料检验机构检测出具。

(2)田间试验报告。

报告应是与标签(说明书)标明的产品主要功效相对应的、每一种作物1年2种以上(含)不同的土壤类型地区或2年1种土壤类型地区的试验结果。

(3)作用方式和作用机制研究报告。

在请示肥料主管部门后根据其要求执行。3.2.5 开展肥料效应田间示范

委托由农业部认定可承担田间肥效试验单位单位2年内在2个以上(含)不同省完成并出具的示范试验资料。原则上要求每种作物的示范试验面积:经济作物面积5亩以上、大田作物20亩以上,对照1-2亩。具体方案由承担试验的农业部认定单位与生产企业参照登记肥料肥效试验技术规程(暂行)协商制定。3.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3.1主要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作物沼液滤清产品浸种、叶面喷施、防病虫害应用参数及施肥技术规程; 提出沼渣沼液肥料分级包装技术指标,建立沼渣有机肥生产工艺规程; 3 研制开发适用于主要经济作物瓜菜果树专用肥配方3个,形成1万吨/年以上的生产规模; 形成沼液肥产品技术标准1个,研发沼渣沼液系列有机肥、冲施肥新产品3个,沼渣沼液有机肥生产基地1个,农村沼气技术服务中心1个,发表论文1篇。

3.3.2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年可处理养殖园区内粪污1.4万吨,年产沼气11万m3,发电7万千瓦时,年产70℃热水1000吨,年节约标煤72吨,每立方米沼气按1.5元计,实现收入16.5万元;生产有机肥0.1万吨/年,每吨按400元计,实现收入40万元;沼肥1.3万吨/年,每吨按20元计,实现收入26.0万元,年总收益82.5万元,除去年运行费用28.91万元,项目年纯利润53.59万元。动态投资回收期8.2年,财务净现值207.5万元(IC=8%)。可提高单位鸡粪产品附加值200%以上,提高经济效益50%以上,每亩农作物可增加产量15%,增加产值200元以上,减少化肥投入20%。

四、项目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包括解决的关键技术及其整体水平、配套性以及实施过程中建成的试验基地、中试线、生产线等情况

1、项目经过不断试验实践,建立了沼渣沼液有机肥生产工艺流程。沼气池内的沼渣用泵抽出后,在沉淀罐内抽出上清液后,进行脱水加工。经脱水加工后的沼渣,混合一定比例的生物质秸秆粉料配成肥料,采用机械造粒机进行制作,然后在烘干机内用60~100 ℃干空气进行加温和除湿,包装后即成沼渣有机肥产品。

经过不断扩大试验示范规模,目前,项目成果已基本形成沼渣沼液有机肥1万吨/年以上的生产规模,已建立宁夏达洁环保新能源有限公司沼液肥企业标准(Q/DJH002—2008)详情请见附件。可处理养殖园区内粪污1.4万吨,年产沼气11万m3,发电7万千瓦时,年产70℃热水1000吨,年节约标煤72吨,每立方米沼气按1.5元计,实现收入16.5万元;生产有机肥0.1万吨/年,每吨按400元计,实现收入40万元;沼肥1.3万吨/年,每吨按20元计,实现收入26.0万元,年总收益82.5万元,除去年运行费用28.91万元,项目年纯利润53.59万元。动态投资回收期8.2年,财务净现值207.5万元(IC=8%)。

沼渣沼液有机复合肥生产工艺流程图

利用该工艺流程生产的有机肥实现了“五个结合”和“三大目标”,即有机养料与无机养料的结合、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结合、长期效应与即期效应的结合、肥效与药效的结合以及植物体内酶激活与土壤肥力有效性的结合等,从而达到了高效化、多功能化和无害化的目标。

五、项目研究过程中主要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情况:包括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和主要创新点,获得的专利和各种奖励等情况

沼液、沼渣是一种优良的有机肥料,沼液、沼渣作为肥料,施用于农田、菜地,有助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促进了作物健康生长,增强了作物抗病、抗虫能力并兼有杀虫、杀菌作用,大大减少了作物病害的发生,防止了使用化肥带来的污染,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为发展有机食品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本项目突破性的在沼渣、沼液中添加生物菌剂和其他微量元素,生产的有机肥养份全面,更加有利于农作物吸收利用,释放缓慢,大大降低肥料中氨、氮流失,提高肥效,降低土体、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项目处理沼渣的关键技术是微生物菌剂好氧发酵技术,同时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运用不同的添加剂配方,生产满足作物需要的有机肥料,该技术处理沼渣具有节能,高效的特点。

在脱水的沼渣中喷洒微生物菌剂,利用微生物菌种,对沼渣进行堆肥好氧处理,通过堆肥使微生物发酵产生高温,杀灭沼渣中含有的病菌、虫卵,使动植物残体、胶质体等物质充分分解断裂,转化为小分子的有机质,便于农作物、林果、花卉、树木、植物的吸收。

项目开展至此,加上项目单位已有工作成果,本项目可能形成以下知识产权:沼渣沼液有机肥生产工艺技术发明专利1项;沼渣沼液有机肥外观设计专利1项;沼液肥企业技术标准1个;肥料商标1个;发表论文1篇。

六、成果应用、转化及产业化情况以及所取得的直接和间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以开发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引进集成优化国内外的新技术,解决宁夏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项目的后续发展提供自主技术支撑,同时为相关的项目研究提供技术借鉴,从整体上提升宁夏多功能生物有机肥生产的技术水平。6.1 经济效益

项目年可处理养殖园区内粪污1.4万吨,年产沼气11万m3,发电7万千瓦时,年产70℃热水1000吨,年节约标煤72吨,每立方米沼气按1.5元计,实现收入16.5万元;生产有机肥0.1万吨/年,每吨按400元计,实现收入40万元;沼肥1.3万吨/年,每吨按20元计,实现收入26.0万元,年总收益82.5万元,除去年运行费用28.91万元,项目年纯利润53.59万元。动态投资回收期8.2年,财务净现值207.5万元(IC=8%)。该项目的研究与示范,可提高单位鸡粪产品附加值200%以上,提高经济效益50%以上,每亩农作物可增加产量15%,增加产值200元以上,减少化肥投入20%,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可扩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因此,项目的研究和应用都将为宁夏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创新性动力。6.2 社会效益

该项目的实施将促使大量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改变农作物施肥习惯,促进宁夏农业结构的调整,促进项目区生产条件改善,推进农业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步伐,并改造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成为带动宁夏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源动力,推动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项目产生的沼气,可向养殖园区提供生产或生活用燃料,年节约原标煤72吨,沼渣、沼液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可提高产量和质量,带动农民增收。6.3 生态效益

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鸡粪发酵后,可以有效消除腐臭味,杀灭绝大部分病虫卵,彻底解决养殖园和周边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大量施用鸡粪生物有机肥,可以显著减少化学肥料使用量20%以上,有效减少畜禽粪便对水源、土壤、空气等资源或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形成资源的循环利用,对增进城乡人民身体健康,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七、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条件及前景

宁夏农业近年来集中发展几大战略性主导产业或优势特色产业,包括200万亩设施蔬菜和果树,100万亩葡萄,100万亩枸杞,及100万亩红枣。上述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都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三高农业,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物质保障。其中,根据当地的土壤资源状况及作物营养需求规律,有针对性地通过大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料,是促进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最基本技术保障措施。而目前宁夏在上述经济作物的大面积种植过程中仍然采用低品质的农家肥及高剂量的化肥维持生产,不仅造成化肥资源的浪费,而且带来潜在的环境风险和农产品污染。因此,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对大型养殖场鸡粪进行高温发酵,并根据主要经济作物的营养需求规律创制新型有机-无机复混肥料,能够有效延长农业企业产业链,提高有机肥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培育宁夏特色农业产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资源高效利用最佳结合,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通过产、学、研有机结合,形成研究单位+企业+基地的农业产业开发模式,提升宁夏农业产业技术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宁夏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其成为宁夏新的经济增长点。本项目由于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本项技术形成了包括厂房设计、菌种扩繁操作规程、有机肥生产技术规程在内的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具有生产机械程度高,操作简单,投资较小(500万元)、生产成本低等特点,研究的成果实用性强,因此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八、组织管理做法与经验,侧重总结科技工作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经验

本项目由宁夏达洁环保新能源有限公司联合宁夏大学等科研单位共同实施,成立总经理负责的管理领导小组:协调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资金筹措、应用与资金和人员的调配管理。

建立项目技术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的编制、相关技术研究支持、负责各价子项目实施监督及其他工作。由主持人和特邀技术专家组成,负责参与本课题总体研究方案的制定及技术咨询工作,并负责对各子专题技术方案审定、进展检查与实施效果考评工作;

建立产学研联合攻关机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国家有关农业产业化的各项政策,本着政府统筹规划、科研单位直接参与和企业负责组织的原则,该项目实行龙头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开发,以基地建设推动产业开发,以产业开发带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形成以政府宏观扶持为引导、以企业开发为主体、以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的鸡粪生物有机肥开发体系和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格局。

(9)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意见及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设想等

1、垃圾沼渣中N、P、K含量不高,N、P、K混合含量很少达到3%。若不调节N、P、K以及微量营养元素含量,那么它只能作“土壤改良剂”或“土壤调节剂”,不能达到农田需要,目前对肥料制作技术的要求和肥料产品的质量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级产品直接使用正在减少,利用垃圾肥中的有机质,氮、磷、钾及各种微量元素,与适量的化学肥料搅拌、成型,从而制成一种集有机与无机,速效与缓效、氮磷钾与微量元素为一体的新型高效有机复合肥料效果更好。建议在生产沼渣沼液有机肥的过程中,根据农作物需肥特点,添加一定数量化学肥料,制成有机一无机复合肥料系列产品,不仅提高肥料质量,减少单位面积使用量,减轻劳动量,还简化施肥工序。

2、禽畜养殖等废弃物也含有很多重金属和病原体,病菌与寄生虫可在发酵过程中被杀灭,但是重金属的控制效果却不能精准,建议今后应开展沼渣沼液有机肥长期施用的土壤学效应研究以及其长期施用后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效应以及可能对食物链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3、本研究对沼渣沼液有机肥的配方采用广普型,今后可研制一些专用型配方,如专用于某种蔬菜、果树等作物,还可以进一步开展生物肥的研究。

篇2:项目研究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报告要着重阐述任务的提出、目的意义及该成果从立项到

完成计划任务的整个工作过程及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立项背景、意义与项目来源;

(2)项目(课题)的目标、任务及主要技术(性能、性状、工艺参数等)经济(投入产出比、性能价格比、成本、规模等)考核指标;

(3)项目中课题(子课题)设置与任务分解;

(4)项目(课题)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执行完成情况:包括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解决的关键技术、及其整体水平、配套性以及课题实施过程中建成的试验基地、中试线、生产线等情况;

(5)项目(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情况:包括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和主要创新点,获得的专利和各种奖励等情况;

(6)成果应用、转化及产业化情况以及所取得的直接和间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7)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条件及前景;

(8)经费决算和经费使用说明,及购置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情况;

(9)组织管理做法与经验,侧重总结科技工作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经验;

篇3: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实施研究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产生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源自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 该理论的产生源于德国传统“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弊端。20世纪90年代以来, 德国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真实工作环节相脱离的弊端, 以及企业对生产一线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提出的新型能力要求, 由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著名的职业教育家劳耐尔教授和他的团队, 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该理论一经提出迅速被德国的学术界所认同, 并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南。1996年, 负责制定职业学校课程标准的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颁布了一个新的课程《编制指南》, 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应用于学习领域课程方案, 并将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取代了沿用多年的以分科课程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方案。笔者发现,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在“做中学”原则和行动导向型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但它是一种全新的课程模式, 是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与开发的一个革命性的突破。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基础是职业工作过程。其基本思路是由与该教育职业相关的职业行动体系中的全部“职业工作任务”导出相关的“教学分析” (按照教学论要求对职业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后用于职业学校的教学分析过程) 。再通过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 (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反映) 使之具体化。这一课程开发的基本路径可简述为“工作任务———教学分析———学习情境”。具体来说分为下面六个步骤:

(一) 专业调研。

通过对专业所对应产业的发展趋势、人才结构与需求状况以及高职院校该专业的教学现状, 以便寻找到其间的差距, 从而为该专业的课程改革提供原则建议。

(二) 工作任务分析。

工作任务分析是对某一职业或职业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 目的在于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 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及素质。分析的对象是工作而不是员工。比如,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专业适应的岗位群一般设置的工作岗位有:会计主管、出纳、固定资产核算、材料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收入利润核算、资金核算、总账报表和稽核。但这些工作岗位还不一定能构成会计工作的典型工作任务。典型的工作任务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完成它能够 (或需要) 提高工作能力, 具有存在的普遍性、个人职业发展经历中的重要性、工作任务的完整性和长期性等特点。现在, 很多学校的会计专业开设了珠算与点钞这门课程。这门课程不是不能开, 并且对应的工作岗位也很具体, 但这个工作不能反映出会计职业生涯中工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因此这个工作任务就不是会计工作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以上分析, 会计的典型工作任务有:会计业务流程认识、账务处理、纳税申报、成本控制与管理、往来款管理、统计、涉外会计、财务分析、审计财务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投资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资金运作等。典型工作任务不是静态的, 而是动态的、与时俱进的。比如, 随着股份制企业的兴起, 会计的典型工作任务可以增加证券的投资管理等。

(三) 设定学习情境 (学习任务) 。

在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后, 就要设定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是基于典型工作任务上“环境”与“情境”, 它的物质载体就是学习任务。这些学习任务, 来源于实际工作, 但又不一定是企业真实工作再现, 即所谓的“源于工作, 又高于工作。”一个典型工作可以对应一个学习情境, 也可以几个典型工作在一个学习情境下学习。这种“环境”与“情境”有利于学生获得对知识领域的生成性理解, 有助于帮助学生实现对自我学习行动的反思。教师在这样一个学习情境中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以及失误、挫折及时作出积极反应, 从而指导和帮助学生建构自我学习的路径和方向。根据以上分析, 可以设定以下会计学习情境:企业整体动作及销售管理、会计法律制度及会计职业道德的学习、会计处理、成本核算、会计信息化处理、投资及筹资管理、内部控制与审计、纳税管理、涉外业务及特殊业务会计处理。

(四) 明确教学项目 (教学课程) 。

在设定学习情境后, 最后明确教学项目 (教学课程) 。一个教学项目 (教学课程) 可以对应一种学习情境, 也可以几个教学项目 (教学课程) 对应一种学习情境。在明确教学项目 (教学课程) 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 课程不宜过多, 也不宜过少。课程过多, 会超过确定好的典型工作任务;课程过少, 不能反映出这个专业需要的职业发展能力。一般总课程数在15~20门之间。第二, 教学项目 (教学课程) 的归集是以设定好的学习情境 (学习任务) 为基础, 反映出这个专业所需要的核心职业素质与能力。第三, 由于教学对象是没有走上社会的学生, 因此, 教学项目 (教学课程) 中要设计出这个工作过程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比如, 会计专业要设计像管理学基础、经济法、会计基础、计算机基础、经济数学、会计英语等课程, 把它们归集到所对应的会计学习情境 (学习任务) 中。

(五) 课程内容分析。

课程内容分析的目标是获得某门具体课程的知识、技能、态度及其组织关系, 基本参照点是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 知识包含操作知识和理论知识。操作知识指完成某工作任务必须需要的应用知识, 如操作步骤、工艺、工具设备名称等。理论知识指完成该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解释性知识, 用于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操作”。操作知识分析的基本要求是越详细越好, 最好能把操作经验、操作诀窍纳入其中, 尤其要注意对操作细节的分析, 因为往往是细节影响职业能力的形成。理论知识分析的基本要求是以满足理解工作过程为基本原则, 要避免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重新剪裁原有的理论知识体系的倾向。

(六) 教材开发。

以工作过程为系统的模块课程与传统以学科知识为系统的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 前者是在完成工作中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 而后者则是在学习了专业知识之后才培养专业技能。显然, 传统教材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模块课程的教学要求, 新教材的编写需要以工作任务为核心重新选择和组织专业知识体系, 需要教师彻底改变已有的教材编写习惯, 并重点把握两个原理:一是用工作任务引领专业知识。工作任务是核心, 但并不否定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合理地延伸出来的。二是用典型产品或服务引领工作任务。通过工作任务分析所获得的工作任务是形式化的, 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选择典型产品制作或服务提供等职业活动, 来具体实施工作任务的教学, 通过完成一件典型产品制作或提供一个完整服务, 让学生体验整个工作过程。典型产品或服务的选取要密切结合地方经济特点。我们组织教师根据各模块课程的工作任务及其教学内容、教学场地和设备, 编写了各模块课程的校本教材以及相应的教学辅助资料。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方法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与学科体系课程相比, 最大的不同是课程结构。学科体系课程的结构是学科知识, 而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结构是学习性工作任务。结构的不同决定了两者教学方法选择取向的不同, 学科体系课程重知识传授, 因此多在课堂上进行, 教师讲, 学生听, 实践课与理论课分开安排, 实训项目以验证为主, 没有明确的任务载体;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 能将理论讲授和实践训练集成在一起, 因此选择在实训场所实施行动导向教学, 训练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主要有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等, 教学方法设计要遵循“能力培养循序渐进”的规律, 一开始要求教师领着学生做, 然后由教师指导学生做, 最后布置任务由学生自己做, 教师讲授越来越少, 逐渐成为咨询指导的角色;学生动手越来越多, 逐渐成为完成任务的主体, 只有在这样的训练中, 学生的专业能力、工作与学习方法能力和沟通协作、安全环保意识等社会能力才能得到全面提高。

四、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校企合作”随着社会进步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已经到来,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须和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学院聘请公司行业专家为兼职教师, 指导学生校内实训、开展专题讲座, 丰富学生课余知识。学院会计系聘请了包括公司总经理在内的一批高管、实务专家为兼职教师, 对学生进行专门指导, 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文化和岗位职业要求, 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

五、师资条件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要有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作保障。教师首先需要有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开发, 需要教师既要具有完备的专业知识体系又要具备跨学科、跨专业的职业行动能力, 完成由生产性工作任务到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转变, 进而完成由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开发。第二要有企业工作经验, 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指导实践的操作能力, 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教学, 强调“做中学, 学中做”。第三要有课堂驾驭能力, 课程实施要求教师对整个学习或工作的过程进行发动、监督、帮助、控制和评价, 要求教师具备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使教学按照既定的思路进行。

综上所述,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是基于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 以培养学生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所需的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为目标, 以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为课程模式, 以行动导向学习为教学实施原则而开发设置的系统化的内容、活动、进程与评价等的总和。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不仅仅是一种具有特定类型、层次和方法特征的课程开发模式或方案, 更是一种具有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观、指导当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理念。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系统偏差, 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现行课程教学与高等职业教育特点之间存在差距, 课程及其教学模式改革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树立现代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 以职业活动为主线, 以项目任务驱动为教学形式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新型课程模式, 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作过程,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 .高林, 鲍洁.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 .赵志群.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及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6

篇4:项目研究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兴起,高职院校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调整与创新,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模式即是其中之一。笔者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来说明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有效性。

一、课程定位

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系统地建立起计算机相关概念,具有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职业素养及技术创新能力。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模式一体化

将工作过程融于教学过程,以实际项目为驱动展开教学,共同协作完成学习任务,融教、学、做于一体,真正体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模式,使学生能够掌握一技之长。

(二)教学内容7模块

打破了传统的逻辑体系化安排,采用项目构建课程内容,共设置了认识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应用、Word文档应用、Excel表格应用、PPT幻灯片应用、互联网应用、常用工具软件7大模块,每个模块又包含若干个工作任务,每一个任务都按照工作过程来运行。

(三)教学方法6步骤

将每一个工作项目分成若干个子任务,教学过程围绕具体的任务展开。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任务导入、任务分析、示范引导、学生试做、纠错重改、总结提高6大步骤。

(四)学习流程6步走

任务学习是依据项目的一般流程进行的,即选取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项目评价6步走,使学生在协作交流中掌握技能、培养职业能力。

三、教学实施

在教学实施时,一般采取5人为一个小组,围绕项目任务展开学习和交流;教学过程紧紧围绕项目展开,以学习型工作任务为核心。采取弱化理论考试,加强实训、实践环节的考核办法,促进对学习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最先进、最前沿的理论和技术,并参与到企业或行业的工作中,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为学生顺利对口就业打下了基础。

四、教学评价

一是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感兴趣的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有73%的学生称十分感兴趣,20%的学生称有点兴趣,不太感兴趣的学生占7%,不存在一点兴趣都没有的。由此可见,对该课程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还发扬了学生的个性。

二是对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认知度调查。结果显示,十分了解的学生仅占2%,知道一点的学生有9%,15%的学生表示听说过,74%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过。这表明对该模式的宣传、实践力度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在学生中落实,扩大其影响和认识度。

三是对项目设计及实施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有10位学生对此表示十分满意,较为满意的有22位,有9位学生持中立态度,没有不满意的。由此来看,该模式设计的项目基本符合专业需要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标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是关于学生真实水平展现的自我评价调查。结果显示,称能够反映出个人实际能力的有28位学生,11位学生感觉基本上可以,有极少数学生称不能反映个人水平。这说明该模式在教学中应用成效不错,但在教学评价体系方面仍存在不足,有待改进与提高。

五、结论与反思

(一)总结

1.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彻底打破了课程的学科化设置。以工作过程理念为指导,以项目任务为基准,以“应用、实用、够用”为原则,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教学过程坚持“教、学、做”为一体。应用大量项目实例进行教学,是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的具体体现。

3.教学评价纳入职业化评价标准。采取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相统一、把平时成绩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融项目的完成情况、团队协作、学习态度、沟通能力为一体,是学生真实能力和水平的展现,也是教学效果比较成功的研究个案。

(二)反思

1.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应用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操作实践、强化训练使学生成为这一领域的“能工巧匠”。高职课程并非都具有这一特性,因此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与限制。

2.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在实施中,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自觉性。活动采取小组协作形式,学生是活动中的主体,如果小组中的成员缺乏自主或自觉学习能力,势必会导致项目任务不能按计划执行。这一问题的存在,必须靠学生主观的努力才能解决。

3.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要求教师能够把学习任务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并找到一个平衡点,在课程设计及实施中,既不能夸大工作过程,又要使学习任务得以落实。因此,教师应从各方面做出努力,由一专变多能,在教学中与学生保持“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以最高的职业水准服务高职教学。

篇5:项目研究总结报告

项目组成员:李佳佳 汤小飞 邴少利 马瑶瑶 指导教师:刘雪霆

专业年级:化学工程与工艺10-04 所在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摘要:我们研究的项目是借助形状识别、亲水疏水及静电作用的MOF材料用于选择性地吸附脱除液体中有机物的研究。通过对不同吸附剂的吸附对比,以及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下的吸附效果对比,表明了MOF材料在吸附方面的优越性。

关键词:MOF 选择性 吸附 创新 实践

借助形状识别、亲水疏水及静电作用的MOF材料用于选择性地吸附脱除液体

中有机物的研究总结报告

现在,将近一年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就要结题了。回想起过去一年里参加创新实验的过程, 我们四个人一起组队,开始的寻找课题,查阅相关参考文献,最终选定的项目是借助形状识别、亲水疏水及静电作用的MOF材料用于选择性地吸附脱除液体中有机物的研究。然后申请立项撰写项目申请书,在刘雪霆老师及刘老师实验室的学长学姐的帮助下,我们确定实验原理、实施方案;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和步骤。经一年的努力,我们的项目基本取得了预期的成果。我们利用溶剂热法来合成微孔金属框架材料MOF(见下图),然后利用合成出来的材料进行吸附脱除液体中有机物的实验,研究其选择性地吸附脱除液体中有机物的性能,利用以下的一些测试来表征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继而对材料的合成条件进行优化,得到预期的效果。

最初确定实验方向,对于我们来说难度不大,因为在项目申请前我们已经经过了充分的沟通和与指导老师的讨论,金属有机框架半导体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简称MOF)是一类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多孔材料,利用过渡金属离子或金属簇与有机配体之间的分子组装方法可以得到具有特定尺寸和形状的多孔材料。芳香多羧酸、多唑化合物具有丰富的配位结构类型,被广泛用于制备新型的 MOF 材料。MOF 与传统的多孔材料(如沸石分子筛和碳材料等)相比具有结构可调、孔隙率高、孔大小分布均匀、比表面积大等特点,在催化、吸附、气体储存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所以我们选择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同时希望通过试验确定其最佳吸附条件以及与其他吸附剂相比,性能优劣。确定了试验目标,我们对实验思路进行了大致规划:首先必然是MOF 材料的合成,当合成了足够实验室用的吸附剂后,便可以开始对其吸附性能进行检测。为了更清楚的评价器性能优劣,我们选择了甲基橙,刚果红,亚甲基蓝,罗丹明-B等不同的吸附质,分别进行吸附。选择出吸附效果较好的吸附质后,为了确定其最佳吸附条件,我们又采取了控制变量法,对其在不同温度及不同酸碱度下的吸附性能进行测定。最后为了比较我们合成的这种吸附材料与传统吸附材料的吸附性能差异,我们有进行了相同条件下活性炭及分子筛的吸附测定,然后比较其结果。以上便是我们实验过程中的总体思路,遵循这个大的方向,我们经过组内分工,循序渐进的开始了我们的工作。

往往大方向的确定是容易的,而具体实施起来才会认识到层层困难。制定实验计划就是我们碰到的第一个棘手的问题,由于对具体实验流程不熟悉,大家必须查看大量文献资料,了解制备MOF材料的具体实验方法,吸附质的选择、吸附剂的用量、温度以及需要测试的性能参数等,结合我们的具体目标,从而确定我们实验的步骤。而制定一项完整的计划,往往有许多考虑不周到的地方,例如在安排每天做的测试项目时漏掉几个内容,时间安排不合理等等,等之后有了经验才能慢慢改进。

实验的具体实施阶段是我们整个项目最关键、耗时最长也是遇到困难最多的阶段。大到实验方案的把握,小到购买实验材料、具体计算每天材料使用量和每天工作量、实验结果记录表格的设计等,都需要我们有明确的计划和安排,分工合作、及时沟通,才能按时完成任务。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也会经常被突如其来的问题难住,大家也经历了从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来的主动思考、提前考虑,合理解决问题。例如由于前期预算、计划不及时,做实验到一半时发现某样试剂用完,不得不暂停实验甚至前边做了一半的实验都要前功尽弃,影响了我们实验的进度和计划安排。有了经验之后我们会尽量早做准备防止这些情况发生,我们会提前查看试剂使用情况,提前订购下一步实验需要的化学药品,亦会定期检查仪器情况,注意规范操作,尽量避免由于自己的不小心导致的意外。

在后期的实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阶段,如何将具体的实验数据整理、分析,从中提炼出对我们的分析有用的数据并建成合理的数学模型,是对我们分析、研究能力的考验。利用软件将一堆数值整理成直观的图表形式难度不大,但把这些毫无规律的数据拟合拟合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方程时,由于专业知识所限我们不知从何入手,最后在老师和学长的指导帮助下才得以完成。

通过一年的实验、研究,我在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组织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首先,我们了解到MOF 由于具有特定的孔道,可以容纳气体分子;而且作为桥连构成框架的有机配体可以与气体分子之间存在范德华力等作用,可以充分地增大对气体的吸附。这使得 MOF 最先作为应用材料而受到重视。但是目前,绝大多数 MOF 研究工作都集中在材料对气体的吸附,都在关注合成MOF的气体吸附性能。在吸附脱除液体中有机物的研究却很少,作为一种新型多孔材料,金属-有机框架配合物具有传统无机多孔材料不可比拟的优良特性,通过改变有机配体可以调控三维网络中的孔径尺寸和孔道中的性质和配体基团的亲水疏水性及表面电荷的静电作用,可以实现对特定有机物的选择性吸附分离,从而实现选择性地吸附脱除液体中典型污染物或关键有机物的目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次,这一年的研究、实验过程为我们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深造打下了基础。这次为期一年的创新实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创新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对一项新型材料的研究,需要的不仅是实验、尝试,更需要创新,把新的思路、方法转化成具体的实验。对于实验中碰到的问题,我们通过不断尝试、改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好的锻炼了我们的自主创新和实践能力。

参与这次的创新项目,通过亲身参与、实践,使我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项目才得以顺利进行。团队合作沟通必不可少,出了每周的例行讨论外我们亦会在课余时间不断交流,随时把自己的想法与其他成员分享,大家有什么创新想法我们都会讨论并尝试,希望能从中找到新的思路。我们通过不断地磨合,由一开始的大家手忙脚乱,到后来逐渐适应,按部就班分工合作,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篇6:学生科研项目研究工作总结

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及取得的创新成果:项目的主要开展是围绕校园节来开展的,主要活动是由江汉大学美术学院主办的校园文化节活动买得起的艺术节来展开项目的研究,同时在当天江汉大学美术学院的大四学长周丰元学姐田静的个人展览。活动是在2015年5月开展的,时间是一个星期,开幕式那天吸引了校内外人数400多人次,取得很好宣传效果,同时在活动当天有三四幅作品的成交量。我们小组成员主要就是对来参加展览的观众进行了采访,很多观众对于我们大学生的作品还是很满意的,但是有很多作品也看不懂,他们更倾向的是喜欢装饰画一些,因为他们喜欢艺术作品但是现在社会的经济压力,还没有完全达到精神上的需求,所以对艺术的喜欢可能只是建立在家装或者是收藏的基础之上回去考虑艺术作品,这个可能就是大学生与社会上的不同。同时对一个参加展览画的还不错的一个学生也进行了访问他表示,自己画的东西是自己想要的,不用在乎别人的看法,艺术这种东西就是一种感觉。每个人的感觉也不一样。在活动当天有一幅作品售出了,问了一下他心里的感受,他回答我们说是心理很开心,自己画的作品被大家所认可,很开心更增加他的动力。他会继续画更多适合社会需求的作品。

同时也对两位学长学姐进行了采访,他们的作品很有特点让人记忆犹新,他们的作品很多都被学院的领导老师收藏了,看得出他们的艺术价值还是很高的,他们介绍了作品的创作来源于生活中的点滴,生活中的一些感悟,从画面中流露出来他们想要表达的思想,在谈到他们的作品进入艺术市场这一块他们说道的是作品可能就收到了一些约束,不会那么自由,因为作品会去迎合社会的需求,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内在的情绪,但是对于社会需求他们还是很愿意去献身的,毕竟他们还是喜欢画画的,因为他们想到的是这样才能在经济上得到支持,同时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也是对自己有一个很好的宣传手段。

在学校以及各个大型公共场所进行了采访和研究,观看公共场所对艺术作品的需求量了解到,艺术作品在社会的存在形式主要是以装饰为主,比如家里的装修需要装饰画,墙绘,酒店餐厅的需求会多一些,一般收藏艺术品的比较少。

通过展览、采访、还有市场的调查我们团队了解到,展览能让更多的人看到美术系的学生的作品时如何展现的,可能处理画面上有些稚嫩但是可以看到有艺术成分的存在,采访和调研可以让我们知道社会的需求,学生的期待,怎么进一步带动学生主动向社会需求靠拢。

我们团队在多次和指导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对现在的中艺术市场情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美术系学生走向艺术市场的各种形式也有了充分的认识 由于这次只是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加科研训练项目,工作量不是很大,但却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每周五晚上都需要去艺术学院进行工作进度汇报和课题研究。

项目的开展需要学会自主的学习,这是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与课堂学习最大的不同与收获。平时的课堂学习,老师都会给我们强调什么是学习的重点,同时又通过课下作业进行强化,把握知识相对较容易;但是在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往往需要宽广的知识面及一定的开发经历解决,没有人能直接的告诉你问题原因所在,不能及时的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就要能够分析出问题可能出现的原因,并通过网络资源及相关书籍进行学习,与自己的实验条件等信息进行比较,经不断的尝试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因此,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显得比较重要。

上一篇:展厅装修合同下一篇:中建师带徒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