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两代》家长课程一年级教案2课时

2024-04-23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一年级教案2课时(精选5篇)

篇1:《牵手两代》家长课程一年级教案2课时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一年级教案

第五讲 让孩子自主发展

【教学目的】

指导家长认识到应给予孩子成长所必须的自由空间,不要溺爱孩子,不要事事限制孩子,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让孩子在自主实践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让家长们掌握培养孩子自主发展地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自己的家庭教育。

【教学难点】

让家长们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孩子自主发展的重要性,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方法】

谈话法、案例分析法、系统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给家长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国内某高校的一位的大学生,是家中的独子,从小备受宠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上了大学,父母要每周到学校去为他料理生活,考取出国留学的奖学金后,一想到要独自一人出国留学,无人照顾,不知道自己将如何生活,以至于过于焦虑而失常。后来,这个大学生的父母说了一句令人深思的话:“我们一心一意地爱他,凡事为他着想,谁知却害苦了他。”

爱孩子是人的天性,那位大学生的父母爱孩子没有丝毫的错。错的是他们爱孩子的方式过于盲目和无理性,只是一心一意地去爱,却忽略了孩子未来发展与独立生活,没有为孩子提供自主发展地空间,从而使孩子在习惯了消极的以来之后,一旦要独自面临新的挑战时,便无所适从。

为什么让孩子自主发展 第一节 妈妈,我想出去玩

二、情景案例

1、和家长一起看教材87、88页情景案例,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爱自己的孩子的。

2、教师和家长交流:我想问一下家长,您的孩子参加了哪些课外辅导班?孩子是自己愿意去的,还是家长强制参加的?你的孩子对自己参加的辅导班持什么态度?作为家长,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家长讨论交流,谈自己的想法。

三、家长自学教材中教育故事部分,体会文中李老师的教导。

四、专家讲堂:

1、教师讲解教材中95-97页的内容。使家长明确剥夺孩子玩的权利,扼杀孩子玩的天性有很大弊端,主要表现在:(幻灯)

A、高分低能。B、交往障碍。C、人格障碍。D、亲子关系紧张。

2、请家长发言:你觉得您的哪些行为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现在是怎样想的?

教师总结:我们今天所处地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地时代,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生产过程越来越趋向自动化,地球上的人口越来越多……摆在我们和孩子们面前的将是激烈的竞争。可是,我们的家庭教育能在这些竞争中获胜吗?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与玩伴发生纠纷;担心孩子玩花了心,不少孩子成为一家两代甚至三代得重点保护对象,上学放学大人接送,日常家务不让孩子动手,还为孩子划出了许多“禁区”,这个不许,那个不许,比如刚才家长们提到的地上有一滩水、一堆沙,小孩全身心投入,可大人却大声训斥,脏水打湿了裤子怎么办?儿童不是小大人,不应该把孩子当作成人对待,我们来想,这样的孩子能够面对未来激烈的竞争吗?能够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失败吗?我们做家长的,就必须掌握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学习教材中专家的建议(教材97页教育活动),从小给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要尊重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当然家长也可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建议,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第二节 妈妈,陪我做作业

一、情景故事:

1、请家长配合老师一起演绎。

2、谈话:您陪过孩子写作业吗?陪过的请举手。您是偶尔还是经常陪孩子写作业?您遇到过文中这种情况吗?您当时怎么做的?

3、家长谈论交流这样做是利是弊。

二、教育故事:

家长自学教材99至101页内容,看文中的那位妈妈是怎么做的呢?相信那位母亲的做法会给大家带来很大的启发。

三、专家讲堂:

1、教师讲解教材101-103页的内容,使家长了解依赖型人格的特点,明确,孩子让家长陪着写作业,一方面容易让孩子养成依赖父母的心理,另一方面还会让孩子养成不负责任的坏毛病。而这种依赖很大程度上是家长一手造成的。心理学家认为,依赖型人格源于人类发展的早期,即童年期。所以,童年期,父母一定要有意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长大的机会和空间。真正爱孩子的父母,绝不应该陪孩子写作业,也不应包办孩子应当自己做的事情,而应该让孩子养成独立思维的习惯,独立生活的习惯,建立起“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维模式。

2、家长自学“不当孩子学习的拐杖”一文,谈出自己的读书体会和今后在指导孩子作业时应持有的原则。

教师强调:,每一位家长在为孩子创造“幸福童年”时,一定要注意充分认识并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孩子的成长谁也代替不了,将来的风风雨雨必须要亲身经历,未来的路也必须是靠自己走出来。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的成长创造条件、创造锻炼的机会,而不是凡事包办代替、做孩子的“代言人”,这需要父母理智的爱。在教材的105、106页上,专家给家长们提出了几点建议:(幻灯)

1、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比如学习是他自己要做的事。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一二年级的孩子应该学会自己整理书包,独立写作业,检查作业,按时起床等。有一位成功的家长的经验是:孩子问我一个字,虽然我认识,但我不告诉他,而是让他去查字典。以后,再有不认识的字,他也不再来问我,而是自己去查字典。

3、指导孩子自己检查作业。

4、收起一点爱。

5、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让孩子独立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6、有意识地为儿童提供创造地机会,让孩子独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师总结结束: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教育和抚养孩子是父母应尽的义务,相信每一位父母都会为了孩子今后的发展和一生的幸福着想,所以,每一位家长在爱孩子时,既要立足于未来,对孩子因材施教、适宜的教育,又要留给孩子一块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孩子逐步具有主动适应未来社会和未来生活的能力。只有适宜的教育与孩子充分的主体性相结合,儿童才会获得最大限度的健康发展。

作业:

1、您觉得您的哪些行为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应该怎样做?

2、在学习上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第六讲 帮孩子认识自我

【教学目的】

让家长了解六七岁孩子的心理与知识特点,使家长认识到尽早地帮孩子认识自我,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必要地一课。同时探索出帮孩子认识自我地具体教育方法。

【教学方法】

情景演义法、讨论式谈话法、系统讲授法。【切入点】

从亲子矛盾的真实案例入手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为什么我一定要听话

一、情景案例:

1、教师请一位家长和孩子一起演绎教材108、109页的情景故事。

2、家长讨论,你的孩子也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吗?将孩子类似的表现与其他家长交流沟通。

二、教育故事:

1、一起学习教育故事《乖乖妈妈的烦心事》,让家长明确认识:顶嘴与争辩是六七岁孩子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再乖的孩子也会向父母发出“我为什么要听话”的质问,并在行动上对父母的要求予以抵制。

2.讨论故事中乖乖妈妈的做法与自己平日的行为有哪些不同?说说乖乖父母的做法有哪些可取之处?(不再强制而是只做简单的提醒、跟孩子约法三章让孩子试着管理自己等)

三、专家讲堂:

1、家长自学教材112-115页的内容。

2、孩子进入6、7岁时自主意识增强,开始不听大人的话,出现了逆反心理,请家长谈谈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幻灯)

A、孩子自主意识增强,这是成长的规律。

B、上学后,因社会阅历及知识增长,环境变化,孩子对权威的崇拜由家长转向老师。孩子入学后,外部信息扩大,这一时期的孩子信奉老师的话,老师的话就是圣旨,甚至经常用老师的话来搪塞父母。由于他们的语言能力大大增强了,家长会感到孩子的理由多,还经常强词夺理,实际这是自主意识的体现。

C、父母习惯了自己说了算,缺乏对孩子人格的尊重、命令式教育,不给孩子留生活空间,引起孩子反感。

D、家长的行为举止,不让孩子佩服。家长应加强学习,不断“充电”,充实提高自己,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E、对孩子过度娇惯,使其养成“我说了算”的“小皇帝”或“小公主。”

3、教师总结:专家告诉我们,敢于和父母顶嘴,能够同父母进行争辩的儿童,在生活中会比较自信,工作中会更富有创造力。面对孩子的“挑战”,家长首先要对孩子的争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父母既不能一棒子打死,也不能听之任之,必须正确对待孩子的争辩,从孩子的角度想问题,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灵活应对,主动给孩子创设自由、宽松、平等的争辩环境。

4、家长讨论总结当孩子顶嘴、争辩时应采取的策略:(幻灯)A、换个角度想孩子出现的问题。

B、冷处理,巧限制。如强制休息片刻、转移注意力、给孩子一个轻柔的暗示等。

C、多沟通,拉近距离。

多沟通,拉近距离这一条可以请家长在学习教育活动后说一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和孩子沟通的好方法。如:(幻灯)

做一个多了解孩子的父母,不论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都不要因自己不喜欢就断然拒绝,要多和他们商量,想办法。问问他们的看法和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他们。多说下面这些能和孩子拉近距离的话:

(1)“孩子,你想怎样做呢?”

(2)“你的意见妈妈(爸爸)能够接受,但你能听听妈妈(爸爸)的意见吗?”(3)“这样做对你来说没什么,但我是不敢这样做的,别人会会批评妈妈(爸爸)”

(4)“哦,那正是你的想法,你可以做做看。” 第二节 我从哪里来

一、情景故事:

1、给家长读教材上“我是从哪里来的”故事内容。

2、让在生活中遇到过孩子问这种问题的家长举手,并说一说自己都是怎样回答孩子的。您觉得自己对孩子的解释合理吗?

二、教育故事:

1、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教育故事,看看文中的这位妈妈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2、讨论文中妈妈的做法,您觉得是否值得借鉴?您的孩子还提出过哪些性方面的问题?您是怎样回答孩子的?

3、教师总结:当孩子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明确的告诉孩子,每个小朋友都是妈妈生的,而不是拿“街上捡来的”“河里捞上来的”等答案来搪塞孩子,让孩子对生命、对性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到底怎样做才合适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专家的建议。

三、专家讲堂:

1、教师讲解教材122—126页的内容。

2、教师总结:保持性神秘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没有好处的。如果孩子在儿童时期出现的问题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他必然带着问题进入青春期,对性就会更好奇,甚至做出不该做的事情,所以,新时期的家长应该树立科学的育儿关,正确的对孩子进行性教育。通过看书,请家长讨论怎样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应该把握什么尺度呢?教师总结:

A、家长要树立科学的性观念。

B、耐心地、用孩子最容易理解的方法给孩子讲解。C、不要紧张,用平常的态度和口吻回答孩子。D、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回答的深浅度是不一样的。E、用正确的人体器官术语来给孩子解释。F、允许孩子提问,仔细听,考虑后再回答。G、和孩子一起看生命孕育的光碟。

四、教育活动

家长自学这部分的内容,可以尝试让孩子在自己生日的时候知道感谢妈妈,妈妈生日的时候,帮妈妈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作业】

1、请家长主动与孩子做一次心与心的交流,并写下交流体会。

2、回家指导孩子做照顾洋娃娃的游戏,体会家长抚养孩子的艰辛。

篇2:《牵手两代》家长课程一年级教案2课时

第五讲 让孩子自主发展

一、导入

给家长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国内某高校的一位的大学生,是家中的独子,从小备受宠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上了大学,父母要每周到学校去为他料理生活,考取出国留学的奖学金后,一想到要独自一人出国留学,无人照顾,不知道自己将如何生活,以至于过于焦虑而失常。后来,这个大学生的父母说了一句令人深思的话:“我们一心一意地爱他,凡事为他着想,谁知却害苦了他。”

爱孩子是人的天性,那位大学生的父母爱孩子没有丝毫的错。错的是他们爱孩子的方式过于盲目和无理性,只是一心一意地去爱,却忽略了孩子未来发展与独立生活,没有为孩子提供自主发展地空间,从而使孩子在习惯了消极的以来之后,一旦要独自面临新的挑战时,便无所适从。

为什么让孩子自主发展 第一节 妈妈,我想出去玩

二、情景案例

1、和家长一起看教材87、88页情景案例,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爱自己的孩子的。

2、教师和家长交流:我想问一下家长,您的孩子参加了哪些课外辅导班?孩子是自己愿意去的,还是家长强制参加的?你的孩子对自己参加的辅导班持什么态度?作为家长,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家长讨论交流,谈自己的想法。

三、家长自学教材中教育故事部分,体会文中李老师的教导。

四、专家讲堂:

1、教师讲解教材中95-97页的内容。使家长明确剥夺孩子玩的权利,扼杀孩子玩的天性有很大弊端,主要表现在:(幻灯)

A、高分低能。B、交往障碍。C、人格障碍。D、亲子关系紧张。

2、请家长发言:你觉得您的哪些行为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现在是怎样想的?

教师总结:我们今天所处地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地时代,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生产过程越来越趋向自动化,地球上的人口越来越多……摆在我们和孩子们面前的将是激烈的竞争。可是,我们的家庭教育能在这些竞争中获胜吗?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与玩伴发生纠纷;担心孩子玩花了心,不少孩子成为一家两代甚至三代得重点保护对象,上学放学大人接送,日常家务不让孩子动手,还为孩子划出了许多“禁区”,这个不许,那个不许,比如刚才家长们提到的地上有一滩水、一堆沙,小孩全身心投入,可大人却大声训斥,脏水打湿了裤子怎么办?儿童不是小大人,不应该把孩子当作成人对待,我们来想,这样的孩子能够面对未来激烈的竞争吗?能够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失败吗?我们做家长的,就必须掌握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学习教材中专家的建议(教材97页教育活动),从小给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要尊重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当然家长也可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建议,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第二节 妈妈,陪我做作业

一、情景故事:

1、请家长配合老师一起演绎。

2、谈话:您陪过孩子写作业吗?陪过的请举手。您是偶尔还是经常陪孩子写作业?您遇到过文中这种情况吗?您当时怎么做的?

3、家长谈论交流这样做是利是弊。

二、教育故事:

家长自学教材99至101页内容,看文中的那位妈妈是怎么做的呢?相信那位母亲的做法会给大家带来很大的启发。

三、专家讲堂:

1、教师讲解教材101-103页的内容,使家长了解依赖型人格的特点,明确,孩子让家长陪着写作业,一方面容易让孩子养成依赖父母的心理,另一方面还会让孩子养成不负责任的坏毛病。而这种依赖很大程度上是家长一手造成的。心理学家认为,依赖型人格源于人类发展的早期,即童年期。所以,童年期,父母一定要有意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长大的机会和空间。真正爱孩子的父母,绝不应该陪孩子写作业,也不应包办孩子应当自己做的事情,而应该让孩子养成独立思维的习惯,独立生活的习惯,建立起“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维模式。

2、家长自学“不当孩子学习的拐杖”一文,谈出自己的读书体会和今后在指导孩子作业时应持有的原则。

教师强调:,每一位家长在为孩子创造“幸福童年”时,一定要注意充分认识并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孩子的成长谁也代替不了,将来的风风雨雨必须要亲身经历,未来的路也必须是靠自己走出来。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的成长创造条件、创造锻炼的机会,而不是凡事包办代替、做孩子的“代言人”,这需要父母理智的爱。在教材的105、106页上,专家给家长们提出了几点建议:(幻灯)

1、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比如学习是他自己要做的事。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一二年级的孩子应该学会自己整理书包,独立写作业,检查作业,按时起床等。有一位成功的家长的经验是:孩子问我一个字,虽然我认识,但我不告诉他,而是让他去查字典。以后,再有不认识的字,他也不再来问我,而是自己去查字典。

3、指导孩子自己检查作业。

4、收起一点爱。

5、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让孩子独立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6、有意识地为儿童提供创造地机会,让孩子独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师总结结束: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教育和抚养孩子是父母应尽的义务,相信每一位父母都会为了孩子今后的发展和一生的幸福着想,所以,每一位家长在爱孩子时,既要立足于未来,对孩子因材施教、适宜的教育,又要留给孩子一块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孩子逐步具有主动适应未来社会和未来生活的能力。只有适宜的教育与孩子充分的主体性相结合,儿童才会获得最大限度的健康发展。

作业:

1、您觉得您的哪些行为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应该怎样做?

2、在学习上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第六讲 帮孩子认识自我

【教学目的】

让家长了解六七岁孩子的心理与知识特点,使家长认识到尽早地帮孩子认识自我,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必要地一课。同时探索出帮孩子认识自我地具体教育方法。

【教学方法】

情景演义法、讨论式谈话法、系统讲授法。【切入点】

从亲子矛盾的真实案例入手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为什么我一定要听话

一、情景案例:

1、教师请一位家长和孩子一起演绎教材108、109页的情景故事。

2、家长讨论,你的孩子也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吗?将孩子类似的表现与其他家长交流沟通。

二、教育故事:

1、一起学习教育故事《乖乖妈妈的烦心事》,让家长明确认识:顶嘴与争辩是六七岁孩子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再乖的孩子也会向父母发出“我为什么要听话”的质问,并在行动上对父母的要求予以抵制。

2.讨论故事中乖乖妈妈的做法与自己平日的行为有哪些不同?说说乖乖父母的做法有哪些可取之处?(不再强制而是只做简单的提醒、跟孩子约法三章让孩子试着管理自己等)

三、专家讲堂:

1、家长自学教材112-115页的内容。

2、孩子进入6、7岁时自主意识增强,开始不听大人的话,出现了逆反心理,请家长谈谈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幻灯)

A、孩子自主意识增强,这是成长的规律。

B、上学后,因社会阅历及知识增长,环境变化,孩子对权威的崇拜由家长转向老师。孩子入学后,外部信息扩大,这一时期的孩子信奉老师的话,老师的话就是圣旨,甚至经常用老师的话来搪塞父母。由于他们的语言能力大大增强了,家长会感到孩子的理由多,还经常强词夺理,实际这是自主意识的体现。

C、父母习惯了自己说了算,缺乏对孩子人格的尊重、命令式教育,不给孩子留生活空间,引起孩子反感。

D、家长的行为举止,不让孩子佩服。家长应加强学习,不断“充电”,充实提高自己,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E、对孩子过度娇惯,使其养成“我说了算”的“小皇帝”或“小公主。”

3、教师总结:专家告诉我们,敢于和父母顶嘴,能够同父母进行争辩的儿童,在生活中会比较自信,工作中会更富有创造力。面对孩子的“挑战”,家长首先要对孩子的争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父母既不能一棒子打死,也不能听之任之,必须正确对待孩子的争辩,从孩子的角度想问题,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灵活应对,主动给孩子创设自由、宽松、平等的争辩环境。

4、家长讨论总结当孩子顶嘴、争辩时应采取的策略:(幻灯)A、换个角度想孩子出现的问题。

B、冷处理,巧限制。如强制休息片刻、转移注意力、给孩子一个轻柔的暗示等。

C、多沟通,拉近距离。

多沟通,拉近距离这一条可以请家长在学习教育活动后说一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和孩子沟通的好方法。如:(幻灯)做一个多了解孩子的父母,不论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都不要因自己不喜欢就断然拒绝,要多和他们商量,想办法。问问他们的看法和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他们。多说下面这些能和孩子拉近距离的话:

(1)“孩子,你想怎样做呢?”

(2)“你的意见妈妈(爸爸)能够接受,但你能听听妈妈(爸爸)的意见吗?”

(3)“这样做对你来说没什么,但我是不敢这样做的,别人会会批评妈妈(爸爸)”

(4)“哦,那正是你的想法,你可以做做看。” 【作业】

1、请家长主动与孩子做一次心与心的交流,并写下交流体会。

篇3:《牵手两代》家长课程一年级教案2课时

[教学目的] 掌握孩子攀比和嫉妒问题的成因及教育对策。[教学重点] 解决孩子攀比和嫉妒问题的引导方法及教育对策。[教学难点] 转变家长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其深刻领会科学的育儿理念 [教学方法] 谈话法、情景演义法、系统讲授法相结合等。[教学过程] 学习第一部分:别开这车来接我

一.导语:各位家长,大家好!是孩子让我们再次相聚。今天,由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第四册第三讲:好的性格需要培养。这一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别开这车来接我》,这一节告诉我们,孩子有了攀比心理怎么办?第二节《他抢了我的风头》,让家长们懂得孩子嫉妒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我相信,通过今天的交流,您一定会收获很多。二.情景导入第一个话题:孩子的攀比心理。

首先,请家长们听一则消息:在吉林省长春市的一所学校里,一个班有40多名学生,有一半的同学穿的是耐克牌运动鞋,此班被形象地成为“耐克班”。一名刚转到这个班的同学,为了取得同学们的认可,央求家长为他买了价值600多元的耐克鞋。更有一些经济不宽裕的家长,为了孩子能安心学习,为了照顾到孩子的自尊心,借钱也给孩子买。引导大家交流:听完这则消息,想想看,您身边是否也有类似的攀比现象?请您描绘一下您内心的看法和感受。(家长谈感受)接下来,我们再一起听一个录音故事《别开这车来接我》,(放录音)。(请看课本81页)听了这个录音故事,家长们一定有许多感慨,在您的感慨展示之前,先请您思考一个问题:您的孩子有类似的攀比心理、不正当的消费心理和膨胀的物质欲望的苦恼,平日您是怎样帮孩子疏导的?(教师、家长互动,让家长发言)三.分析、讨论、共享收获。

通过大家的展示,我想和家长们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

(一)承认孩子确实存在攀比心理。

为什么呢?因为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提高,给孩子带来攀比心理是一种普遍现象,家长们应该承认现实。

怎样做?孩子的攀比心理需要合理疏导,否则,孩子由此而产生的挫败感、自卑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扭曲孩子的心灵,阻碍能力、品行的发展。

(二)孩子的攀比心理有哪些主要表现? 我觉得有以下三方面:

1.比物质水平。(1)比穿着,看谁穿名牌。(2)比学习用品,看谁的文具盒高档。(3)比零用钱,看谁花钱大方。

2.比家庭条件。比谁家车子豪华,比谁家房子大,比谁家票子多,比谁家生活用品高档,比谁家的父母官大。

3.比荣誉:比谁在班里当官大,比谁受老师欢迎,比谁得的奖项多。等等。

您看,孩子有这么多的攀比心理表现,真得需要我们很好地找找原因了。分析刚才的故事,从孩子的身上,我们觉得有以下四种原因:(1)虚荣心,表现欲强。

争强好胜,善于表现自己,喜欢炫耀,引人注目是小学生的普遍特点,您一定不要觉得您孩子这是问题。关键是疏导好。记得,我曾经教过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就是因为他买了一个高档文具盒向同学炫耀,被同学喜欢拿走了,为此,还引起了一场“文具盒破案记”。那时,因为不懂孩子的这种表现是正常的,我把他好批一顿,导致他不服我,并且负气不学我的数学课了。他可是班内前三名的学生,聪明好学又上进。后来。他当了兵,学了车,现在自己干,还行。但如果当时我及时疏导他,他会有更好的发展,或许考入清华、北大或出国。记住这个教训。(2)自我认知水平不高。

由于孩子年龄小,不清楚自身的价值,尤其是学习差的孩子缺少自信,用追求外在的物质满足来作为骄傲的资本。您仔细观察:四年级开始,哪些穿着新潮、喜欢标新立异的孩子,一般是不愿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也有自尊,他们更需要别人的认可,内在的学习不行,就用外表来补偿。

(3)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物质生活的提高带来的负面影响:奢侈之风,错误的社会舆论导向等无不侵蚀着孩子的心灵。如:有的富家长,请老师吃喝,为老师送礼,以此来助长孩子在老师心中的威信,万万不可取,只能是让老师帮着宠您的孩子。还有,电视台搞的一些节目,如:纽蔓——梦想中国。参赛歌手都是些少年,但所有的包装却成人化。孩子们追星、仿星,和歌星攀比。能说不是误导?(4)家庭教育不当。

由于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模式,溺爱之风盛行。家长的攀比心理助长了孩子的攀比心。有一个顺口溜编得非常逼真:奶奶的爱是手中的线,爷爷的爱是雨中的伞,妈妈的爱是一日三餐,爸爸的爱是马背上的摇篮!看,这种溺爱多形象呀!在这种溺爱的背景下,必然是孩子要月亮,两代人接起来去摘;孩子要太阳,两代人接起来不够,再接上梯子去够。这就叫:别人没有的我先有,别人有的我更要有。一个非常逼真的例子:2004年,咱们诸城一个女学生考入了济南干部管理学院,寒假回家时,带回了俩个大包,妈妈满怀希望地打开一看,顿时惊呆了:全部是脏衣服,光内裤就20几条。妈妈哭着埋怨孩子:上高中时,为了你考大学不耽误时间,妈妈当全只职太太,你的衣服全是妈妈洗,现在上了大学,你有时间了,为什么还不自己洗?孩子心平气和地说:“我不会,你没教我。”妈妈惊呆后省悟了:今天的果不愿孩子,都是妈妈没教育好。看吧,一个错误的教育方法导致了一个生活不会自理的大一孩子,这就是一个全职太太的可悲。

各位家长,以上四种原因也许让您长嘘了一口气:噢,不怪我孩子这样,原来,是我不懂教育错怪了他。这就是您学习的一个收获!请您再回忆刚才的教育故事,那位父亲的做法您以为怎样?(家长发言:好,不理解,太过分等)我以为那位父亲用自然惩罚法教育孩子,有效地引导孩子的消费心理,遏制了孩子膨胀的物质欲望,确实是个好方法。您看,矫正孩子的攀比心理,方法很重要。下面,咱们一起来探讨矫正孩子攀比心理的有效方法。

(三)矫正孩子攀比心理的有效方法

1自然教育法。像故事中父亲那样,把孩子的气话变成现实,任由后果教育孩子,让孩子心服口服,但避免孩子的身心受到伤害。

2干预法。就是干预孩子的不良攀比,防止产生不良后果。怎样有效地干预孩子的攀比心理呢?(1)利用优势,积极引导。

合理利用孩子的攀比心理,激励他向积极的方面发展。攀比有一定的竞争倾向,抓住这种心理,引导孩子向学习、才能、意志力、习惯养成等方面的竞争发展,让孩子去比、学、赶、超;还可以把攀比化为动机,让孩子独立自主的去创新,实现自己的愿望。如:孩子想买高档文具盒,我们就鼓励他利用废旧物品自制。(2)故事教育,榜样引导。

用讲故事,生活中的事例引导教育,效果显著。如:我的俩个邻居都有女儿,都学习好,都想靠名牌大学,必然都不服对方,互相攀比。为了引导俩个孩子都取得好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两位妈妈商量好,对自己的孩子说对方孩子的优点,然后引导孩子向对方学习。在不知不觉中,俩个孩子用欣赏的眼光学习对方的长处,比优点、比学习方法、比学习成绩,最终分别考入了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学习第二部分:他抢了我的风头

一.迁移法过渡导入话题:通过刚才的学习,家长们对孩子攀比心理问题已初步有了明目。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孩子嫉妒别人怎么办?课本上有一个《他抢了我的风头》的情景对话和一个教育故事明确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原因和对策,请家长们一边听录音,一边看课本(P92),回答,孩子嫉妒的原因是怎样造成的?(教师放录音,听专家的诊断。家长、教师互动,请家长读后讨论,回答)。

二、谈故事感受:听了这个录音故事,是不是您觉得这些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您也能举出几个例子吗?(教师、家长互动,让家长发言)三.分析、讨论、共享收获。

通过大家的展示,我想家长们一定明白嫉妒是怎么回事了。谁能说说看?

(一)什么是嫉妒心理?

简单讲:嫉妒心理就是看见比自己好(强)的人心理就不舒服。任何人都有嫉妒心理,只是有大有小。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嫉妒,只是嫉妒自己周围熟悉的人或同学等与自己各方面相当的人。这种心理在孩子中也普遍存在。故事中的孩子就是因为新来的小飞数学比自己强,心生嫉恨,产生消极抵触的不良情绪,导致师生关系不和。幸运的是老师及时发现,与家长交流、沟通、疏导,才消除嫉妒心理。这个故事给您提了个醒:家长们平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变化。

(二)导致嫉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父母和老师教育不当是导致嫉妒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

如:教师往往用“激励教育法”,父母则用“激将法”刺激孩子,使他产生不服输,进而变成嫉妒心理。

(三)怎样消除孩子的嫉妒心理?

让孩子远离嫉妒。要懂得孩子这个年龄段的逆反心理较强,不能用强制手段,否则会加重孩子的抵触和嫉妒心理。我觉得这种方法不可取!

1找准切入点。从孩子自身问题出发,分析危害性。像故事中的孩子就是这样一个典型。2.抓住四点不放松。(1)提前预防。营造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2)正确评价。赏识与严厉批评配合使用。该表扬时就表扬,该批评时不要护着他,宠着他。有些孩子,只表扬不批评,一旦遇到挫折往往以失败告终。不受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3)正确疏导。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期望值不能太高。引导他对手不是仇敌,嫉妒不是要强。学会欣赏自己,更要学会欣赏别人,你就会快乐、积极、健康地成长。(4)关注孩子的心理和情绪。请家长们一定注意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是通过情绪反映出来的。若遇到孩子有情绪问题,一定想法让他宣泄。如:让他说出来,哭出来或有愤怒的行为。当然,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是教育好的前提。3.让孩子认识带嫉妒的危害。

告诉孩子,中国的古代:庞涓嫉妒孙膑、李斯嫉妒韩非子、潘仁美嫉妒杨继业等都是以害人开始,以害己结束。所以,嫉妒之心不可有。4.专家建议种种。

关于嫉妒行为,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斯坦贝格提出了五条建议,也许能帮您解决孩子的嫉妒问题。

(1)不要批评、挖苦。(2)学会倾听。(3)力求转化。(4)家长是表率。(5)帮孩子树立自信。

四.课堂作业:提前印好试卷,当堂测试。p102读文字,回答问题。(1)谈一谈:小强和小勇谁是嫉妒行为?(2)分析:两人对待考试成绩的态度不同点。(3)想一想:你周围有没有类似小强的做法?(4)思一思:像小强那样用嫉妒的方法对待比自己好的人或事,有哪些危害?(5)对待比自己好的人,用什么态度处理人就生活的快乐?(6)总结克服嫉妒心理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1.家长和孩子写纠正攀比和嫉妒问题的成功日记3篇。2.每周写一个家长和孩子养成良好个性的成功案例。

六.小结:各位家长,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孩子攀比和嫉妒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引导教育孩子培养良好的个性方法。教子有法而无定法。我相信:通过这样课程化、学科化、规范化、实效化的家长课程学习,每位家长都能成为最优秀的家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优秀的孩子!

篇4:六年级牵手两代家长课程

【教学内容】 1.我要是外向就好了 2.我为什么不漂亮 【教材分析】

通过学习《我要是外向就好了》和《我为什么不漂亮》,指引家长正确了解内向和外向是两种不同的个性类型性格,各有优点。当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时家长应该怎么做,家长从哪些方面来改变孩子极端内向的个性。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关注自己的外表时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关系,让孩子悦纳自己的外貌和正确引导孩子以内补外。帮助孩子接纳自己完善自己。【教学目标】

1.让家长知道孩子内向和外向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性格,各有优点。2.孩子比较内向时父母(_________)知道应该怎么正确做。

3.让家长知道从哪些方面改变孩子极端内向的个性。

4.关于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应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关系,让孩子悦纳自己的外貌,去以内补外。

5.正确引导孩子接纳自己完善自己。【教学重点】

1.知道从哪些方面改变孩子极端内向的个性。2.正确引导孩子接纳自己完善自己。

【教学难点】 家长怎么正确引导孩子接纳自己完善自己。

【教学方法】 采访对话法.案例分析法.教材讲尖法.讨论法。【教学准备】 录音带.案列故事.课前掉查表.课后掉查表

【教学时间】 1课时(60—90分钟)。

【教学过程】(附课前掉查表)课前掉查问卷

贵家长:

您好(__)!我们现定于下周五晚上6点半在我校六年级开家长课,开课(_______________)内容为小学亲子教程《牵守两代》6的《接纳自己 完善自己》,请您准时参加。

为了更好的了解实际情况,更好的准备好这次家长开课,请允许我继续以问卷的形式向您做以下掉查,请您如实认真填写。让学生在下周返校时捎回。一.请您根据实际情况,把下面问题的答案序号填到对应的括号内。1.您喜欢的性格是()A 内向 B外向

2.您的孩子性格是()A 内向 B外向 C 极端内向 D 极端外向

3.您对孩子性格所持的态度是()A 喜欢 B 不喜欢 C 烦恼 D 顺其自然

4.您认为主要决定孩子性格的是()A 先天遗传 B后天环境决定 C遗传为主后天环境影响 5.当您不满意孩子的性格时,您()A抱怨 B 烦恼 C 沟通 D 引导帮助

6.您孩子有无为外貌而烦恼的现相()A有 B没有这时您对孩子()A批评 B积极引导 C 不管不问 二.问答:

1您认为您孩子性格有哪些优点?

2.当孩子讨厌自己性格时,您是怎么回应的?

3.孩子在外貌方面有哪些烦恼?(_____________)您是怎么反应的? 4.在孩子性格方面您还有哪些问题想问或希望我们给以帮助? 任课教师: 学生姓名: 家长姓名: 再次感谢您的(______)积极配合和参与!关注孩子健康成长需要您我共同参与;培养孩子健康成长需要您我共同努力!

(设计意图:1.本掉查问卷是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而设计的。通过课前掉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家长对孩子性格所持的态度,了解家长对孩子因性格和外貌而烦恼知道多少,孩子有这些烦恼时家长又是怎么反应的。确定上课的方式和讲尖的重点。

2.考虑家长的文化水平不同,所以在设计掉查问题时采用选择和问答两种做答形式,问题有一定的递进层次性。

一、课堂导入: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再次走进我们的家长学校课堂,一起来探讨有关孩子成长中的教育问题。那我们的共同的目标就是: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把孩子培养成健康自信、活泼向上的好孩子,为了这一个目标我们携手共同走过了六年的历程,解决了许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的话题是第二讲《接纳自己 完善自己》。就是要从孩子的性格说起,谈谈如何防止和消除孩子极端内向性格的方法,以及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转自中国娱乐天空cnyulesky.com(设计意图:通过简短的几句话拉近教师与家长的距离,同时把家长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并关注下面的学习内容。)

(二)问题掉查:

首先请家长朋友们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课件呈现)1.您的孩子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请家长分别举手示意)2.认为自己孩子性格是极端内向或极端外向的请举手。

3.哪位家长愿意谈一下您(__________)认为您的孩子这种性格有哪些优点?(分别找不同性格学生的几位家长谈。)

4.教师根据家长回答情况和课前掉查情况进行恰当小结,自然过渡到下面学习内容。(列如:通过掉查情况来看,我们大部分孩子性格是内向或外向,极端内向或极端外向的是极少数。也有性格内向孩子的家长认为社会竞争激烈,希望孩子能外向些更好。通过学习下面的内容,相信对您有启发。下面让我们先来听一段情景对话录音《我要是外向就好了》。(设计意图:通过进一布掉查来了解家长对孩子性格的态度,也为直接过渡到下面学习内容做好铺垫。)二 案例分析

(一)案例共享:听录音故事《我要是外向就好了》

(二)案例分析

听完这个录音故事,刚才有好多家长说也遇过类似事情,哪位家长愿意谈一下您的看法? 1.找家长谈个人看法。

2.根据家长回答教师(________)进行小结:

(1)心理上:孩子表现为不愿见陌生人。转自中国娱乐天(_______)空cnyulesky.com(2)行为上:表现羞涩。

(3)原因:孩子性格内向,不喜欢说话。

3.下面接着让我们(_______)走进故事中的孩子和妈妈,听听她们母女的心声。(听录音《孩子的心灵独白》和《妈妈的心灵独白》)

4.听完故事和她们的心声,您(____________)还有什么想谈的? 5.找家长谈看法,6.教师总结:

(1)母亲认为孩子内向的个性糟糕透了。(2)孩子为自己的内向和母亲的不满而烦恼。

(3)母亲说孩子内向其实是在暗示孩子有缺点,是在时刻提醒她是个内向的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会越来越内向。

(三)讨论探究

1.这样的类似案例在性格内向的孩子身上都可能发生,如果您的孩子如文中所说也是一个内向的孩子,作为家长自己你会怎么做? 2.(家长讨论,畅所欲言!)

(注:在此环节处应多准备几种方备,以防家长因为此话题的敏感而不能畅所欲言的说出心里话,方备2,可以有类似现相的家长举手示意。方备3,教师可课前事先做好掉查,班级中的、同事中的以及自己家人中类似这样的现相!)三教师讲尖总结

亲爱的家长朋友,如果您的孩子比较内向,您觉得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找几位家长谈)根据家长讨论回答结果教师结合课本《专家课堂》内容总结讲尖并接合实际举例: 1.接纳孩子。内向和(_________)外向是两种不同的个性类型,是有先天遗传来的,虽然经过后天的努力会有所改变,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所以家长要接纳孩子,不要强求孩子改变。正如常言所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孩子遗传了我们大人就应先接纳孩子。

转自中国娱乐天空cnyulesky.com 2.少批评 多鼓励。如果家长向故事中所说,经常说孩子个性内向,是在暗示孩子有缺点,提醒她是一个内向的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会越自卑。家长怕外人误认为自己孩子不懂礼节,喜欢当着外人说孩子个性内向,不善交际,认为这样会延时孩子给自己带来的难堪。实际上会伤孩子自尊,让其更不知所措,还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3.为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家长要细致观察和发崛孩子长出,让他没从自己擅长的事情中找到自信。为孩子多创造一些交往机会,让孩子与别人有充足的交流机会,让孩子多参加一些合作性的游戏活动,与别人有充足的交流机会,体验合作的快乐。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合作能力,让孩子永远都充满自信,快乐成长。列如:我邻居的小红非常内向,很少主动和别人说话,见到生人就脸红,课堂上从不举手,但她画画很漂亮,她母亲让小红参加绘画比赛,结果获一等奖,以后小红变得大方了。她妈又让小红把同龄的小伙伴带到家中教他们绘画,渐渐的小红活泼多了,也愿意主动找小朋友玩了,上课回答问题积极了。(可适当列举些身边成功案例。)

4.相信个性没有(______)好坏之分,不同的个性可闪耀不同的光芒。每种类型的人有其优点也有缺点。内向的人感觉比较敏锐,计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喜欢思考问题,思想有深度和独立性,心境稳定,重视感情,为人认真踏实,做事谨慎,举止端庄,不轻浮。缺点是优柔寡断,行为刻板,主动性差。外向个性的人,热衷于社交,思维有广度,情绪开朗,意志行动果敢,反应迅速行为可塑,顺应性强。缺点是情感浅薄异变,易冲动,举止易轻浮,做事不踏实。不同个性气质的人都可以成为某一领域的杰出代表人物(如:性格内向的梁朝伟、王小丫这都是大家熟悉的)。转自中国娱乐天空cnyulesky.com 不必把自己的个性内向或外向作为一个包袱。在实际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有点克服缺点,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5.改变孩子过于内向的个性。

内向型的人则往往沉静孤寂,独往独来。极端内向者在面对外缴刑激时常常会表现出其明显的弱点,因为他们比较敏感,感情容易受到伤害,并且总是把悲欢埋在心里,不愿意告诉别人,与别人共同分担,从而使自己在进入应激状态后久久不能平静,心理危机常不能很快解除,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影响孩子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应该得来帮助孩子改变极端内向的个性。当然从掉查结果来看,极端内向和极端外向的人是少数,大多数人是综合性的,或者偏内向些,或者偏外向些,那么面对性格极端内向的孩子,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改变孩子极端内向的个性呢?请家长谈一下看法。教师根据家长发言进行总结并讲尖(p30—32):

(1)要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有些内向者孤芳自赏、自诩清高;有些内向者盲目自卑,总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为了维护自尊而不敢主动与他人交往。前者应学会尊重别人,后者应要有自信。总之,应正确地估价自己,正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正视他人的优势与劣势,与他人平等相处。

(2)要孩子学会倾诉自己的思想感情。内向者常常把不满、痛苦、烦恼、焦虑等不良情绪压抑在心底,使心理冲突长期难以解决,这不但可能严重地损害身心健康,而且会使内向的程度进一布加深。所以切忌不要遇事总是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将所有“心思”封闭在“自我”之中。要学会向自己的亲人或好友倾诉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样性格会渐渐开朗、外向起来。孩子放学回家,您无妨经常问问他学校里的事情,并注意让孩子发表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多让孩子看一些内容活泼的儿童题材节目,看完后,让孩子谈体会和讲疾某一情节。

(3)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内向的性格与环境有关,它可以在环境中形成,也可以在环境中改变。内向者如果能主动地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最好能在班级或小组中担任组织者的角色,由此增加与同学们的交往,内向的性格在环境的影响下便会发生变化。

(4)要教孩子与他人相处,与人为善。(_______________)观察别人的喜好与行为特点,了解什么样的话题对方最感兴趣,这样,与人交往时就能投其所好,使人觉得你容易接近,容易成为朋友。客人来家里时,要提醒孩子“问好”和说"再见',如果是闲谈,刚好孩子也没有事情,可让孩子参加,并鼓励他讲一些自己的见闻。家长还可让孩子独立地去干某种事情,如买菜,借还邻居家的东西等等。

(5)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广泛的兴趣会使人将心漓李动倾注于活动之中,而减轻对自我的过分关注;还会使人的不良情绪在兴趣活动中得到很好地宣泄与转移;兴趣犹如一条扭带,会把具有共同兴趣的人连接起来,从而使与人际交往的融洽程度得到提高。清晨,可带孩子散布、锻炼,星期夭和孩子多去儿童乐园,创造条件让他们多参加各种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可与众多的人和事物接触从而陶冶孩子的性格,培养多方面的兴趣。还可培养绘画舞蹈乐器等的业余爱好。还可以给孩子买球拍、棋类,还可以与体育老师联系,让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家长还应注意当孩子在您的影响下,性格较前开朗了些的时候,你要抓住这良好的时机,表扬鼓励她更大胆地去接触一切感兴趣的东西。

我觉得(___)做为家长,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只要父母能积极引导,注意评价和态度,多肯定和鼓励孩子,如爱抚、点头、微笑、夸奖等,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孩子自信、开朗起来,以利于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让她们极端的内向个性有所改变。

转自中国娱乐天(_______)空cnyulesky.com 四 献计献策

(一)听录音故事《我为什么不漂亮》

1.大家在刚才的案例分析中都很积(______________)极,献计献策,想出那么多的好办法。下面再让我们来听一段录音故事《我为什么不漂亮》。2.走进《心灵独白》 找家长读《心灵独白》,让家长边听边思考:(1)思考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2)故事中的孩子和妈妈有哪些困惑?

3.家长说教师整(______)理: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格外关注自己的外表。(1)故事中的孩子因不满意自己的外表烦恼;(2)妈妈通过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也了解到事情的严重性,决定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和女儿交流。4.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格外关注自己的外表。他们有意无意的与别人比较,有的孩子在比较中发现自己不漂亮,变得自卑;也有的孩子在比较中因自己的美丽放弃了对能力品行方面的要求。教育故事中的妈妈发现女儿对外表的不满后,通过故事和谈话,消除了孩子困扰。请家长自读《教育故事》。(二)献计献策

1.父母怎么才能使孩子悦纳自己的外貌呢? 2.找家长谈。

(三)教师根据家长所谈结合课本39—41整理总结(____)讲尖: 1.悦纳自己的外貌。(1)父母不要以貌取人。

(2)告诉孩子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关系,使孩子形成正确的审美价 值观。(3)告诉孩子悦纳自己的缺点。

2.引导孩子以内补外。(1)做到心灵更美。(2)扬长避短,使孩子获得更多自信。

(3)培养优雅的气质。3.教孩子适度的梳妆打扮。

4.完善自我,成为理想中的我。(1)正确认识自我。(2)积极悦纳(_____)自我。(3)善于挑战自我。五 课堂总结

1.我们也艰用崔永元曾经主持的栏目《实话实说》中的一个环节:在这节课的最后,大家用最简短的一两句话来总结概括一下你今天的收获或体会,好吗?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准备!2.家长畅所欲言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3.教师总结:听到大家反馈的收获与体会,我感到很欣慰!孩子的性格主要是遗传决定的,我们要接纳这种个性;但孩子小,可塑性较强,我们家长应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和积极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孩子朝最有力的个性方面发展,这样相信孩子在成长的旅途上充满自信的健康快乐成长。

4.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身上找原因。外界环境变化时,农民知道要改变种植方法。孩子出现问题时许多父母却只是一味的指责,而很少想过自己的责任,很少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一味的去改变孩子,更需要的是改变自己!

农民对庄稼的态度,决定了庄稼的命运;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孩子的命运。祝愿大家都能做好现代社会的成功家长,祝大家事业发达、家庭幸福!再次感谢家长朋友们亲临家长课堂!

六 亲子作业:

1.把你认为孩子最好的五个品质写下来告诉他并鼓励他。2.推荐亲子共读《兰珍妮》(43_44)。

3.推荐孩子阅读《(_______)风鞋与火鞋》。

4做小学亲子教程《牵守两代》6《亲子成长记录册》的《接纳自己 完善自己》 温馨提示:请各位家长把亲子作业的第一小题做好并与下周一上交,谢谢你的合作。第三讲 教育孩子需要艺术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几种类型孩(___________)子的表现;

2.让家长知道应该惩罚孩(___________)子才会受到好的教育效果; 3.让家长知道应该社何增强孩子的自信。[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介绍材料,导(________)入新课 各位家长,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再次走进我们的教室,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学习,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谢谢大家!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你了解你的孩子吗?你希望你的孩子和你融洽相处吗?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器吗?今天我们就从如何教育孩子入手,交流一些教育的方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第一部分“爸爸,你打死我算了”。

(1)先请大家欣赏一段情景剧。(课本38页,情景剧表演)

各位家长,剧中这种景相是否有些眼熟呢,你的孩子是否有您的有类似的趋向呢?(1)家长自由发言。

(2)倾听孩子及爸爸的心声。师角色扮读。

2、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又是怎么处理的?请几位家长谈自己的感受。

(1)教师推荐

下面,推荐常见的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看你的孩子是否有此类表现?

第一类:精力过剩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聪明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

第二类: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

第三类;追求金钱与物质享用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讲究吃穿,有的上学要坐摩托车、三轮车。

第四(__)类,对长辈继育抱无所谓态度的孩子。此类孩子对父母,师长的教育,充耳不闻,当耳边风。

第五类,具有严重惰性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学习被动,作业不完成或抄袭,造成考试交白眷莉作弊,生活散漫。(2)家长交流。

三、专家支招

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它是在一个人、一个儿童,做了与社会准则相违背的事,而教育者希望他改正时使 用的。一般来说对幼儿能用轻一点的惩罚手段即足以使他改正错误,就不要用比较重一点的惩罚手段。当然,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为了使惩罚行之有效,应该做到这样几点:

一要弄清情况。惩罚总是在孩子做了一件错事或违背了某种规定以后采用的。那么,要惩罚孩子,必须先了解他做了什么错事、违反了什么规定,更要弄清楚他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为什么会违背这个规定。这时,你采用的惩罚手段就会比较切合实际,孩子也会心服口服,教育的效果就达到 了。

二要宽容真诚。孩子年龄小,对事情的对错有时判断不清,又因情绪易波动,或受其他儿童的影响,偶尔 会做出不符合社会准则的事,这时你就要宽容,要真诚相待,告诉他这样做是 不对的,稍稍说几句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故意虚张、夸大问题、用刺激的字眼(如捣乱、偷等),改变问题的 性质。须知这样做的结果,孩子会变成谨小慎微的人,或者说谎,以求安宁,次数多了,会破坏和孩子的关系。

三要及时处理。孩子的记忆短暂,对在激情中发生的事,或在漫不经心的心态下做的事往往过后即忘,所以要及时处理。如果孩子在一天内做了两三件错事,应该一件一件事分开来 处理,有的要重罚一点,有的只要说两句即可,切不要到晚上因为心情不好来个一、二、三细数,孩子对有些 事早已忘记了,且作出的惩罚的分寸又不知与哪一件错事相当,这样的教育方式就不好。有时还有这样的情况 :母亲自己觉得惩罚孩子“不忍心”,就把“坏事”推给父亲,对孩子说:“等你爸爸回来好好收拾你。”这种做法的结果是: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还会降低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信,或人为地破坏父子感情。

四要简化说理。在惩罚孩(___________)子以前要说理,但是,这时的说理要就事论事,用孩子能理解的话语来讲,切忌 抽相地讲大道理,要愈简洁明了愈好。在现薯泮活中,常常看到母亲数落孩子,滔滔不绝,反复唠叨,孩子愈 听愈糊涂,愈听愈不耐烦,最终产生逆反心理,索性不听、不改了。有经验的母亲往往只把为什么做了这个错 误要到惩罚的道理讲一遍,然后指出应该怎么做就可以了。

五要个别处理。所谓个别处理是指:在孩子做了错事以后,家长要和他个别谈话,或者个别处罚。为什么 要这样做呢?主要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两岁的孩子已有明确的自我意识了,有了自我,渐渐地就有了自尊心。有的家长不注意,往往喜欢当着小朋友的面数落孩子,甚至将他与别的、他们认为是 好孩子的小朋友比较,这样就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有时他会离群独处,有时又会出现攻击行为,教育出现了负效果。

六要先有预告。对有些不良行为的出现可以预知时,先给一定的信号作为“要惩罚了”的前奏,会减少许多不良行为。有预告,孩子觉得是尊重他的,同时在预告后的短暂时刻可以使 他掉整自己的行为,避免了错误。

七要错罚相当。错与罚要相当指的是:孩子犯了多大的错,就要用多大的罚,绝对不能轻错重罚,当然也 要避免重错轻罚了。一定要掌握惩罚的“度”。愈是年龄小的孩子,惩罚应该愈轻。有时,家长不是按孩子的 年龄,也不是按错误的程度,而是按自己当时、当日的情绪来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明明孩子的问题不大,但 家长今天情绪不好,就劈头盖脑地把孩子打一顿;有时孩子把邻居小朋友打出了血,邻居找来了,偏偏家长今天工作很顺心,还受到领导的表扬,孩子出现了这样的错误,也只轻描淡写地叫他以后注意,这就不好了。罚与错要是不相当,孩子不能分清是非,也难以改正。

八要重奖改正。奖励与惩罚都是教育手段。奖励用在使被奖励的行为在类似的情况中再出现。比如一个儿 童看见一个小朋友跌倒了,赶忙去扶他起来,家长奖励(或表扬)了他。第二次他又看见一个小朋友跌倒了,他也会这样做。惩罚用在使被惩罚的行为在类似的情况中不再出现。比如一个儿童在共共场合大声喧哗,家长 批评了他,第二次他又在共共场所,但没有大声喧哗,他改正了错误。相对来说受到奖励而再做类似的行为比 受到批评,不再做类似的行为要容易得多,这是因为对儿童来说抑制比兴奋困难。所以,儿童的好行为固然应 该受(__)到奖励,而改正了不良行为,更应该受到重奖。鲜明的奖罚对比,更容易使儿童避恶从善,教育的目的就 达到了。

采取惩罚手段教育孩子,是一种不愉快的选择,从某种意仪上说,是一种痛苦的选择。但是惩罚又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任何时候都不能完全摒弃。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曾说:“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

四、课后作业:

转自中国娱乐天空cnyulesky.com(1)了解一下孩子愿意接受怎么的惩罚?

(2)多读一些名人教子的故事。

五、课堂总结 总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只要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在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讲究家教方法,就一定能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下一代作出应有的贡献。

祝愿大家都能做好现代社会的成功家长,祝大家事业发达、家庭幸福!再见。

第四讲 失败面前不言弃

[教材分析]

本讲内容包括两个案例故事:《爸爸,我又丢丑了》和《妈妈,我又落选了》。第一个案例反映了孩子面临毕业成绩下降,自卑、厌学的情绪,并给出了家长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心理的方法;第二个案例反映的是竞争中的挫折和失败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影响。

通过案例,让家长认识到,自己(______________)先要对孩子有信心,并帮助孩子及时走出困难和挫折,扬起理想的风帆。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引起孩子自卑进而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重视孩子的自信心的培养教育;

2.让家长知道应该社何帮助孩(_____________)子克服挫折和失败。

[教学重点]

让家长重视孩子自(________)信心的培养教育,帮助孩子克服挫折和失败。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挫折和失败。

[教学方法]案例剖析法、讲授说理法、采访对话法

[教学过程] 转自中国娱乐天空cnyulesky.com

一、谈话导入,明确任务。

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再次走进我们的亲子课堂,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一贯支持。谢谢大家!

孩子已经上六年级了,您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您知道孩子喜怒哀乐的心理原因吗?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无论是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从幼稚逐渐趋向成熟的过渡期,极易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高度发展,信息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压力的增大、增多,小学生也随之产生了各种心理困惑与矛盾,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今天我们坐在一起,共同学习《牵手两代——亲子课程》第四讲,一起探讨孩子自卑进而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学习怎么帮助孩子克服挫折和失败,让孩子充满自信的去迎接每一天。

如果说,以前我们在教育子女时强掉“棍棒之下出孝子”,确实有些鲁莽与粗暴的话,那么现在则出现了另一个极端,如今的孩子已经是说不得更动不得了,不仅在家是“小太阳”,就是在学校接受教育时也同样是“老虎屁股摸不得”,因为一点小事就赌气离校离家甚至做出更加出格的举动。

二、呈现资料,剖析案例。

1、资料回放:(出示课件)

让我们先来看看以下的几个事例: 12月12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___________)》的一则案例讲到:山东某县一名年仅8岁的小姑娘因被邻居怀疑偷钱而喝农药自杀;某某小学生因老师责骂愤而跳楼;某男生因母亲管教严厉而弑母;一个漂亮的16岁女孩武殊,上初中时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中考的时候她在舞蹈、篮球、作文等方面都被给予加分奖励,但是现在她却多次想自杀。记者见到她的时候,她已多次向专家就有关自己想自杀的想法进行了心理咨询。“我被网友欺骗,我考试不好,我被老师呵斥。”所以她觉得整个社会特别黑暗,有一段时间还觉得大人是祸根……

2、看了刚才的资料(________),家长们有什么感想?是不是觉得很可怕?是不是同时又觉得这些案例离我们很远?其实,这些事例说明了现代孩子普遍心理现状,在身体越来越强健的前提下,精神承受能力却越来越脆弱。孩子们被宠爱得几乎到了不明白挫折为何物的程度,这样的气候只能培育出娇弱的花朵,偶有飞械雨打,自然是枝折花落。因此专家呼吁,父母应对孩子适当进行挫折教育。

(4)教(__)师总结语

教育无小事!案例中的孩子在学习上对自己没有信心,这是自卑的表现。家长们要留心观察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发现孩子的情绪不对,一定要多加关注。漠视或者打击孩子,可能会造成不良的连锁反应,会给孩子的成长留下阴影。

第五讲、正确交往有学问

案例一:他好打我小报告。

打小报告是小孩子经常发生的行为,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告你”。从打小报告的动机上来说,有些孩子抱有想把他人从道德和行为中拯救出来的心态,有些孩子认为老师的惩罚是对犯错误的人最有效的方式,而有些孩子则希望在别的孩子表现很差的时候,为自己贴上好孩子的标签;从小报告的内容上来说,有些是符合事实的,有些则带有夸大的成分。自己的孩子因为被打了小报告而和同学闹得不愉快时,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尽量少地干预孩子之间的矛盾,让孩子自己去解决。

其次,告诉孩子不要听信传言,不要猜忌。

最后,教孩子学会沟通。

案例二:叫你骂我“独眼龙”

现在的孩子很多不会宽容别人,有时为了一点小事儿与同学闹不愉快,影响与同伴好友的相处。家长很困惑,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案例中晓晓的故事正是现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所在家庭的中心。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独生子女普遍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宽容之心。案例中的妈妈在孩子发出抱怨时,没有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引起了孩子的叛逆心理。案例中的爸爸和女儿沟通得很好,有效地解决了冲突,让孩子明白了事理,不失为一种成功的教育。家长应该如何让孩子学会宽容呢?

第一、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第二、父母要起表率作用。

第三、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第四、让孩子正视自己的怨恨。

第五、既往不咎。

篇5:牵手两代一年级教案

小学 第一册

为人父母,哪个不望子成龙?靠自己的无私付出和精心抚育,早日把儿女培养成人,成就一番事业,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但是这个看似简单的目标,实施起来却绝非易事。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道染缸”,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基础的奠基作用,而且贯穿于他的一生。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一系列问题和困扰,家长们常常焦虑:什么才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想要全面关心、培养孩子,就必须要了解、掌握、尊重孩子身心发展和家庭教育的规律,要转变教育孩子的思想观念,寻求教育孩子的有效途径,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牵手两代——家长课程》丛书的适时推出,为家庭教育点了一盏指路明灯,也为学校在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时提供了一份宝贵的资料。那么,班主任应该怎么样上好这节课呢?

一、明确培训对象——学生的家长

我们面对的是家长群体,我们的目标是和家长一起探讨怎样教育孩子,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才能让孩子接受并认可,这也是我们上课的主要目的——给家长支招。

二、和家长达成共识——正确认识现在的孩子

所谓“因材施教”,首先得摸清每个孩子的心理及个性特点,这就是要和家长分析学生的情况,告诉家长现在的孩子成长的环境和我们有着天壤之别,不管从物质上、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比我们优越的多,有些孩子可能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得健康快乐而充实,有些孩子也可能承受不了各种诱惑而误入歧途,所以家长的教育和教师的关爱就更显得至关重要。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孩子是否能健康成长,这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极大,特别是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中,家庭教育甚至可以说是起着“型塑”的作用。有的家长虽然很关心孩子的成长,很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但因没有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反而违反了学生的发展规律,教育效果很差,所以我们要指导家长根据不同性格的孩子出现的不同问题,施以不同的科学的教育方法

下面我将和大家共同研讨《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部分第一册:《学习从习惯开始》。

一、教材分析 现在有太多的家长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学习上,忙个不停,比如帮孩子做作业,检查孩子的作业,监督孩子等。却忽视了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讨一下学习习惯的培养。习惯即不用意志力就能做出自动反应的行为。好习惯是一个人快速成功的快车道。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他日常的行为,而这日常行为决定了他的成就。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使学生终身受益。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所以,我们应该借助每一次家长课程学习向家长渗透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和家长交流一些辅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争取家庭辅导与学校教育达到和谐统一。只有多渠道、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本册书共有八讲,每一讲分两小节,围绕小学一年级阶段孩子的生长发展需要与性格行为特点,用心灵独白、真实生活场景下的情景对话、耐人寻味的亲子故事以及专家讲堂等形式,自然提示并深入解决在家庭教育中可能出现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并就这些问题展开详细的分析和指导,在此基础上,从孩子与自己、孩子与他人、孩子与家庭(家族)、孩子与学校、孩子与社会、孩子与自然等关系和相应的生活情景出发,帮助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的家长系统地设计出一系列立足于家庭生活本身、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的家庭教育活动。在此层面上,家庭教育所应有的心灵互动、交流体验式教育法和融于日常生活中、流淌于吃喝拉撒间的生活行动教育法将得到一个完美的呈现。引导读者认识到,培养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全面关心、培养孩子,努力克服片面的“一半的教育”和畸形的“单打一”培养的倾向,为孩子身心协调发展和积蓄发展的后劲奠定基础。

该书自始至终引导读者要认识到,培养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必须要了解、掌握、尊重孩子身心发展和家庭教育的规律,重点关注家长培养教育孩子的思想观念问题,学会动脑筋进行教育的思考,努力提高家长的素质;不要把培养教育孩子看成是单纯的技术性的问题,不要只是关注培养教育孩子的具体做法和手段。

书中的专家课堂重在剖析和探讨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与教育背景的综合影响,解除家长在子女教育过程中的烦恼和困惑,并帮助父母建立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态度。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家长认识到相应年龄阶段家庭教育可能出现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

2、家长能根据相应的家庭环境和孩子性格特点,设计出简单易行而效果显著的教育活动。

3、家长能正确认识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许多家庭是“有爱无教”,这种爱如掌握不好分寸,就可能变为溺爱,使孩子养成许多不良习惯,甚至促使孩子走上邪路。)进行科学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4、指导家长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父母子女关系。

5、指导家长建立开放的家庭教育模式,不是对子女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把家庭教育搞活。

6、指导家长形成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智力开发和思品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文化科学知识和生活能力的培训缺一不可。

三、教学方法:(11种,老师们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1、讲授说理式:由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主题,直接讲授。

2、互动演练式:教师选择适当的安全,由家长扮演适当的角色,体会其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从而达到教育效果。

3、案例剖析式:选择一个案例,故事导入,引人入胜,深入分析,从中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法。

4、采访对话式:类似电视访谈和采访节目。从对不同家长的采访中推出不同的观点,得出科学的结论或观点。

5、现身说法式:由优秀家长就某一方面进行典型性介绍。

6、亲子互动式:家长带着孩子共同参加家长课堂,由教师或学生作为导演,进行亲子之间的交流、沟通或其他活动。

7、头脑风暴式:提前布置一个专题,让家长事先搜集材料,到课堂上各抒已见,其他人不评论不批评。

8、激情演讲式:由教师演讲,激情感人,感染力强。

9、正反辩论式:针对某些观点和案例,征求家长意见,现场组成两帮进行辩论,以理服人,在辩论中明理,说服家长。

10、教材导读式:带领家长通读某一部分教材,并给家长讲解,可以让家长谈体会。

11、我问你答式:现场提问问题,让家长回答,或者让家长提问问题老师回答,当场解决问题。

第一讲 重视孩子的人际关系

【教学目的】 针对当前孩子与人交往时关系不融洽的问题,指导家长明确人际关系对孩子的学习及今后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应重视孩子的人际关系,并掌握一些可操作性的方法,帮助孩子搞好人际关系。【教学重点】

使家长了解应该怎样协调孩子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并掌握如何在家教实践过程中,协调孩子孩子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方法。【教学方法】

情景演绎法,谈话交流法,案例分析法,总结讲授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多想让老师喜欢我

一、情景演绎课本第一页的对话。(请一位家长扮演妈妈,一位学生扮演孩子)

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家长交流:

1、哪个父母都心疼自己的孩子。然而,心疼之后,我们该怎么办?(给家长思考的时间)

2、当遇到这种情况时,你是如何处理的呢?(让家长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虽然各位家长的做法和看法各不相同,但可以看出,家长们正努力寻求一种更圆满的解决方法。我们来看看案例中的妈妈是怎样处理的吧!

二、教师讲述课本第2页的教育故事,请家长谈自己的感想:这位母亲的成功之处在什么地方?

教师总结: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的确是这样的,尤其是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孩子只有喜欢老师,才会好好学习,努力表现自己,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获得更好的发展。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孩子身心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孩子年龄尚小,还不能依靠自己的能力与老师建立亲密的关系。那么,父母对孩子和老师间建立紧密的情感链接,担负着至关重要的责任。为此,家长一方面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家长还要学会巧妙的与老师沟通,从而让孩子喜欢自己的老师,让老师逐渐喜欢上自己的孩子。

三、家长学习4至10页专家讲堂内容后,与教师和家长进行交流互动。

1、你觉得孩子不愿意亲近和喜欢老师是为什么呢?(家长可以归纳课本上的答案,也可以自己谈自身的体会。)

2、你认为应该怎样和老师沟通呢?(请家长发言)(出示幻灯)教师总结:

A、信任老师

B、避免批评(可用课本第7页中的例子举例说明)C、与老师分享喜悦。

D、紧密配合老师的工作。这时可以举教学中的事例,如:当孩子出现不好的习惯时,家长如何和老师配合等。

3、家长自己画出与老师沟通时应该掌握的技巧。(出示幻灯)4、家长之间交流当孩子与老师发生矛盾时家长应该怎么做。(出示幻灯)

四、与家长学习课本第10、11、12页教育活动部分内容,请家长谈自己的孩子身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回家后同孩子一起找解决策略。

五、总结:孩子与老师之间的关系需要家长的帮助,与伙伴之间的关系更需要家长的指导。

第二节 她们都不和我玩

一、家长自学情景对话和心灵独白,教师提出问题:你是否和文中的家长有同样的想法和做法?这种想法正确吗?你的孩子在交朋友时出现过什么问题?你是怎样做的?(家长谈自己的想法)

二、教师讲述教育故事,请家长谈后来孩子的母亲是怎样转变的。

三、家长自学课本专家讲堂部分,回答教师的提问:

孩子不受欢迎的原因有哪些?(出示幻灯)怎样帮孩子纠正这种现象?

教师总结:如果孩子现在还不是很擅长与人沟通,当父母的不要着急,因为良好的沟通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得到,是有迹可循的。在孩子的游戏里,没有谁更吃亏、谁占了便宜这一说,只要他们在游戏中得到了快乐,父母就不必大惊小怪。另外,即使孩子们出现了打闹,父母也不要参与其中,因为,与此同时他们还在学习妥协、谈判、合作等与人相处的技能,学习处理冲突的能力和把握人际关系的能力。这种学习,较之父母的百遍说教都要来得有效。

四、教师讲解教育活动中的内容,请家长总结如何培养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1、鼓励孩子多串门。让孩子“抛头露面”,多与其他人特别是陌生人打交道。

2、放手让孩子自己择友。孩子自己择友的过程,也就是他学习、成长的过程。

3、鼓励孩子参加群体活动,如生日聚会、各种各样的球队等 4、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温习功课。

5、鼓励孩子主动找别的朋友玩。

6、当孩子在游戏中同他人发生纠纷时,鼓励自己的孩子主动与他人协商。

五、教师总结:

希望家长们在帮助孩子人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想方设法鼓励、引导孩子在父母指导的基础上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作业:(幻灯片出示)

1、在孩子的人际交往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你是怎样处理的?

2、在引导孩子与人交往中,你认为最难处理的是什么问题?

3、总结自己在培养孩子交往能力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在此方面的不同见解或意见等。

第二讲教孩子学会自我征服 【教学目的】

针对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等不良习惯,教给家长解决此类问题的对策。【教学重点】

使家长了解怎样帮孩子学会自控和正确处理情绪,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教学方法】

导入法,谈话交流法,案例分析法,总结讲授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孩子从幼儿成长为一个懂事的、有礼貌的、有一定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小学生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孩子的不少缺点和不良行为。如: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坐不住,到了学校,孩子忘了带书、忘了带红领巾,或者写字时把字左右写反了等系列问题。我们举行一场现场调查:凡是发现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粗心大意毛病的家长请举手。家长们也仔细回想一下,童年的自己或现在成年的你,有没有注意力不集中和粗心的问题发生?有的请举手。

通过这两个调查,家长可以了解到孩子在这方面的问题具有普遍性,甚至我们成年人有时也会发生这样的问题。这就是说,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错误,所以家长不必过于着急、担心和焦虑。今天的家长课程我们将针对孩子这方面的问题,找出形成的原因,对症下药,教孩子学会自我征服,让孩子学会自己控制、运用和处理好自己生活、学习中的情绪、责任等事宜。建立自信、树立责任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一节 老师怪我开小差

一、家长自学第一个案例(课本第23页情景对话): 总结:这个情景对话说的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文中的妈妈一开始就居高临下,对孩子透露出极大的不满,想一想,在座的家长是不是有时也以这种姿态和孩子交流?孩子说他不是故意的,窗外的小鸟可好看了,这说明孩子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好奇,好奇心是孩子学习的原动力。可是妈妈却没有看到这一点说别的同学怎么没看到呢?这个妈妈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上看六七岁的孩子的问题,犯了主观臆断的错误,同时忽略了孩子的好奇心和个体间的差异,拿自己的孩子和人家的孩子比。孩子说只不过我看的时间比其他同学长了点。这说明这个孩子对感兴趣的东西(窗外小鸟)注意力还是满不错的。很明显在课堂上犯这样的错误,这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但这位家长也同样没有看到孩子的优点,反而用恫吓的手段简单的处理了孩子的问题,这个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家长们认为怎样的沟通是正确的呢?请家长发表见解,教师最后做一总结:不管儿子怎样回答,家长先要引导孩子了解更多的鸟的知识,但问题解决后,要给孩子提出一个小小的建议。就是下次上课时,两眼紧盯着老师,看自己能不能控制着不去看窗外的小鸟,相信孩子会逐渐稳下神来。

二、家长自学课本第24——25页教育故事。

教师可以提问这样的问题:您觉得这位父亲的高明之处在什么地方?

三、教师总结并讲述专家课堂内容。

上课开小差在低年级孩子中非常普遍,这与孩子的稳定性和自控力有关。注意力是一种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而批评和威胁是无济于事的。这样只能增加孩子的恐惧,刚才我们读的情景对话中的父亲的做法真是堪称一绝,既形象生动又有说服力。但是孩子的注意力并不是经过一次深刻的教育可以提高的,家长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要解决上课开小差的原因,首先要弄明白开小差的原因,请家长们讨论一下孩子开小差都有哪些方面的原因呢?讨论发言后请家长们在书中画一画,教师总结:主要是这几个方面的原因:(出示幻灯)

1、孩子的年龄特点。(课本第26页)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长:

1、2年级大约 10——15分钟;

3、4年级大约15——20分钟;

5、6年级大约25——30分钟。

2、感觉统合失调。(课本第27页)

感觉统合是指人的大脑将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做出正确的应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的运作。感觉统合是在日常的活动中,在各种外界的感觉刺激下得到发育和促进的。听觉综合失调的孩子,其主要一种表现就是上课听讲时,注意力不集中。(课本42—45页有感觉统合测量表),您可以帮着孩子测一下,如果确定孩子患有这种症状,就应接受专业教育和训练。

3、课堂环境。

孩子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很容易被外界事务所干扰,尤其是新奇和感兴趣的事情。老师新换的发型、衣裳,甚至新换的项链等都可能会干扰、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教室两侧墙面上张贴的光荣榜、优秀作文等也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窗外的各种情形,如从窗边走过的人影、飞过的小鸟等,也都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各种声音,比如说话声、汽车声、鸟叫声甚至其他孩子上体育课的声音也会让孩子分散注意力而开小差。

4、课堂内容。

课堂内容是导致孩子开小差的一大因素。有些老师讲课枯燥无 味,引不起孩子听的兴趣,这时孩子就容易开小差;有时老师讲述的内容孩子早就掌握,缺乏新鲜感,孩子也会开小差,去想令他感兴趣的事情。

5、学习兴趣

有的孩子不愿意学习,对学习有抵触情绪,上课自然就开小差;还有的孩子学习困难,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烦躁不安,或者干脆就不听了。

6、怀有心事。孩子的自控能力差,缺乏对自己注意力的约束。有些孩子上课时因惦记着连续播放的动画片、饲养的小蝌蚪、小鸭子等,而分散了听课的注意力。

针对上述原因,我们应该具体问题集体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孩子解决上课开小差的问题。请家长们看书29至32面,画出书上提出的解决措施,并针对措施谈一谈自己以前在哪些方面做的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教师应该重点强调给孩子积极的期待这一条。

四、教育活动:

家长自学课本32至37页内容。教师可向家长强调其中的部分内容,如:孩子做事时给孩子规定完成某项任务的时间,循序渐进的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不可操之过急;和孩子一起做游戏,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如:数数、划消、玩扑克牌、丝带等游戏)见课本第29—31页。和孩子一起学习书中的两个故事,并和孩子一起分析故事含义。

第二节 都是粗心惹的“祸”

一、同家长一起学习情景对话和心灵独白。请家长说说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感慨和无奈,针对这一现象,继续学习教育故事中成功妈妈的教育案例,找有成功经验的家长起来说一说他是怎样做的。

二、教师讲述专家课堂内容:

粗心,看起来是一个小问题,似乎很多家长和孩子都在面对,但是问题虽小,却又十分普遍,而且很难克服。无论是孩子自己还是家长,实在很难理解为什么总是在一些简单、很基本的问题上出错,并对如何克服粗心问题显得束手无策。教育故事中的专家已经对粗心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提出了一些纠正孩子粗心的好办法。但造成孩子粗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纠正粗心的方法也有很多种。下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造成孩子粗心的原因。请家长从书中42、43面找出答案并画出。教师总结:(幻灯出示)

1、来自家长不适当的强化。

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意识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观念是家长自觉或不自觉强化给孩子的。其实,低年级孩子,知识结构还没有形成,思维定势也不明显,作业出错的可能性非常大。父母看到很容易的题目孩子都做错了,就说孩子粗心、不用功,甚至小题大做批评一通。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家长过分强调孩子的错误,目的是想引起孩子的注意,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而事实上却恰恰相反,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不能解决孩子的粗心问题,而且还严重强化了孩子内疚、恐惧等心理,这就是负性强化。

2、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如分不清b和d,p和q,漏题,写反字等,这些粗心的孩子是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3、缺乏责任心和爱心。儿童对学习考试不够重视,做事没有常性,也会使孩子产生粗心的不良心理。

4、粗心有“理”。

对待孩子的粗心问题,家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做出哪些努力呢?请家长看课本44、45面找出答案,教师也可请家长谈谈自己觉得哪方面说的最能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教师总结家长找出的方法:(幻灯出示)

1、耐心等待孩子成长,努力给孩子提供正面强化。

既然注意力不集中、粗心等问题是孩子成长中必然出现的问题,那我们做家长的就没有必要那么焦虑,要耐住性子等待孩子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行为会逐渐退化的。

2帮助孩子安排作息时间,养成认真仔细的作业习惯。

咱们的孩子还小,家长要帮助孩子安排好学习、休息娱乐的时间,教育孩子学会专时专用,引导孩子在完时完得舒心痛快,在做作业时专心致志,决不分心。

3帮助孩子养成检查的习惯。

孩子写作业时,你离他越远越好,让他独立完成。等孩子写完了,你要让他先自己检查,然后你在帮他检查,但你不要告诉他哪里错了,你只能告诉他哪一行或者哪一段落出现错误,让孩子再自己找出来改正。

4、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三、本讲总结: 注意力不集中和粗心问题不是通过一节课就可以解决的,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对这两个问题也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也知道了问题解决的对策。只要我们摆正心态,积极引导,相信孩子类似的问题会越来越少,也希望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越来越优秀。家长们对解决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好的办法或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以写一写,把您的做法写成案例,让我们汲取您的经验,少走弯路,帮助更多的家长们解决这样的问题。

作业:

1、找出生活中孩子自我征服的案例,总结出来并即使鼓励孩子。

2、您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和粗心的问题吗?您是怎样帮助孩子解决的?

第三讲 教育即培养习惯

【教学目标】

让家长了解孩子爱磨蹭的习惯和不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形成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办法,帮助家长解决孩子做事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教学重点】

让家长了解孩子上课爱做小动作习惯形成的原因。【教学难点】

如何针对孩子上课爱做小动作形成的原因做到对症下药。【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谈话法、教师讲述法 【教学过程】 导入谈话:

成功的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与家长交流:您认为自己的孩子有哪些不良习惯呢?教师小结:看来让家长们最头痛的就是:“孩子做事磨蹭”和“做事无法集中注意力。”

第一节 妈妈说我小磨蹭

一、老师可跟学生演绎教材上的情景对话,结束后询问家长,究竟怎样做才能帮孩子改掉磨蹭的习惯呢?与家长交流,让家长出谋划策。然后学习课本上家长的成功做法。教师总结:爱磨蹭的孩子现在是比较常见的,磨蹭已经是孩子在学习中比较常见的毛病了。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一个形成过程,不是哪一天突然磨蹭的。这位家长的做法固然有效,但实际生活中,帮孩子改掉磨蹭的毛病并不能单靠这一个办法就能解决,我们需要找出孩子磨蹭的成因,再寻求相应的对策。

二、与家长一起学习专家讲堂55到59面,请家长发言总结出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磨蹭的几种主要原因:(出示幻灯)

1、天生的慢性子。

2、缺乏时间观念,不知道如何叫“抓紧时间”。

3、缺乏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4、家长要求太严或包办太多。

5、竞争意识不强。

6、注意力容易转移。

教师总结:矫治磨蹭要对症下药。如第三种情况要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提高责任心上下功夫。第二种情况要在专时专用、提高学习效率上努力。在教育活动这部分,专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孩子改正磨蹭的方法,请家长阅读后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一谈你想采用的方法。教师与家长共同总结出纠正孩子磨蹭的方法:(出示幻灯)

1、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要想让孩子改变磨蹭的毛病,不能靠大嗓门,更不能打骂。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等方法帮助孩子认识时间,树立时间观念,让他们认识到是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珍惜时间取得的成功的故事来激励孩子,还可以在墙上贴上名言警句提醒孩子。总之,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认识到时间的价值,让孩子明白磨蹭会白白浪费许多时间。

2、让磨蹭付出代价。

孩子早晨起床磨蹭,家长急得不得了,又是嚷嚷,又是亲自给孩子系纽扣,可孩子却一点也不急。最后,家长还得赶紧骑车把孩子送到学校。其实,家长这种做法正是促成孩子磨蹭的原因之一。孩子会觉得,磨蹭点没关系,反正迟到不了,有爸爸妈妈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孩子磨蹭的时候,家长不要急,让孩子自己急。如果孩子迟到,老师肯定会问她迟到的原因。孩子挨了批评后,就会认识到磨蹭给自己带来的害处,第二天她就会自己加快速度。

3、增加计时性活动。

孩子磨蹭,不光在学习中表现出来,也反映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做作业磨蹭,穿衣、吃饭磨蹭。从孩子的实际表现出发,增加计时性活动是可行的方法。做某件事情,需要多长时间,事先设定,然后以最快速度保质保量地进行。孩子做事,家长为她计时,告诉并夸奖她今天比昨天又快了几分钟。这样,孩子会有很高的积极性。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说,如果家长跟孩子一起进行计时阅读、计时记忆、计时答题、计时劳动的小竞赛,会有更好的效果。

4、改善评价角度,少说“慢”。

长期被说成“慢”,孩子会认为自己每次的学习时间都很漫长,自然而然地出现太多的“小插曲”:发呆、玩橡皮、上厕所、喝水等。在家里,家长要有意识地表扬她,并告诉她,你可以“快”起来,只要在学习的时候不做其他事情就可以了。如果孩子爱磨蹭是“手笨”造成的,父母就要想办法锻炼她的动手能力,帮助孩子提高动作的熟练和敏捷程度。父母可以与孩子玩一些小的竞技游戏,如比赛看谁穿衣服快,看谁洗澡快等。通过这些比赛,家长可以随时教给孩子穿衣、洗漱、收拾玩具等自我服务的技巧,教给孩子如何利用做事的先后顺序来提高效率、安排时间等。

5、利用“速度测定法”,感受“我可以快”。

记录单位时间里(如5分钟)能写多少个字,能做几道题目。然后算一算按这样的速度,做完所有的作业需要多长时间,结果肯定会使孩子惊讶:我能这么快完成呀!并且让她认识到“快得值得”。很快完成了学习任务,多出来的时间如何处理?许多父母会利用这些时间让孩子全面发展:增加练琴时间或者额外增加作业,反正不能闲、不能玩。孩子会觉得:还不如慢点好,反正越快任务越多。所以,你得让孩子感到“快得值得”,她才会去“快”。

6、任务适度,留有空闲。

孩子希望完成任务后就马上去玩,但许多父母却让他们接下来做其他练习,让他们看不到玩的曙光,所以孩子们就想出了磨蹭的招数。任务适度,保证孩子会加快速度。多激励,少催促。有些孩子做作业的确慢,但可能是作业的难度大,或者孩子已经养成了磨蹭的习惯,或者是智力有一定问题。如果是这些情况,父母越催,孩子越惊慌失措,反而更慢了。如果父母说:“你如果再快一点儿就更出色。”“如果考试时你更快一点儿,你可能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检查。”孩子受到正面的激励,就会在下次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快点儿。

教师小结:有些孩子的磨蹭行为还与爸爸妈妈平日里自身的行为有关,这些行为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希望家长们自我检查,为孩子做个榜样。

第二节 上课总是爱讲话

一、教师请家长讲述情景案例,一起读教育故事,明确本节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孩子不遵守课堂纪律的问题。

二、学习教材65-68页内容,采用教师提示,家长自学的方式,找出孩子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原因和相应的对策。教师可从这四个方面详细和家长讲述孩子不遵守纪律的原因:(幻灯)

1、自制力差。

2、缺乏学习兴趣。

3、家长的溺爱。

4、对老师的抵触。教师在总结原因后为家长提供解决方法:孩子在课堂上说话是令老师和家长头疼的问题。除了孩子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外,主要原因是孩子的自制力差。作为老师,在课堂上将努力创造条件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给孩子调整座位,避免孩子在课堂上说话。作为家长主要是训练孩子的自控能力也就是自制力,培养孩子良好的注意力。

家长讨论:孩子在家都有哪些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家长会提出孩子一边做作业,一边玩玩橡皮,弄弄铅笔,挖挖指甲,看看电视,本来只要十几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他要花上半个钟头,甚至个把钟头才能完成等事例)各位家长有什么好的方法吗?让家长畅所欲言。

最后教师可以为家长提出建议:

1、帮孩子清理战场。孩子做作业前,除了笔、作业本之外,其他东西都撤除,让桌面千干净净,清清爽爽。

2、创设环境。

包括少在孩子的屋内布置一些图画或照片,少给孩子呈现与学习无关的刺激等。孩子做作业前,其他的人不要大声吵嚷,不要把电视、收声机声音放得过大。

3、及时奖励。

孩子学习时注意力集中的点滴进步,都要予以鼓励。如果孩子过去注意时间仅5 分钟,现在能坚持8 分钟了,就要立即表扬。孩子是夸出来的。

4、陪孩子做专门训练。

感觉综合失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要到专门的地方,通过特殊的运动器械,由人指导做感觉统合训练;而对一般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可进行一些旨在提高注意力的游戏训练,这类训练的方法很多,在我们的教材32、35、49、68页都有相关的介绍。另外还可以和孩子参加各种体育训练,比如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走平衡木,滑滑板等。

在这一讲当中,除了教材上的内容,教师还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些培养习惯的好的建议或案例,或者教给家长在培养好习惯时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等。

教师总结:各位家长,相信您的持之以恒会让您收获一份惊喜。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作业:(幻灯)

(1)听了今天我们一起交流的内容,您有什么收获?(2)您对今天交流的内容还有哪些困惑?

(3)您孩子身上还有哪些问题,您感到苦无对策?

第四讲 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教学目的】

通过消费、劳动等问题的解决,不但帮助家长学会培养孩子合理消费和热爱劳动的习惯,还应使家长明确,孩子的社会化问题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教学重点】

弄清消费和劳动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从而建立新型的亲子关系。【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意识,培养孩子具有爱心和责任心。【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和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是否只注意了孩子智力方面的投资,而忽略了孩子消费和劳动等社会化问题的培养呢?通过今天的座谈,将和大家一起解决这些问题。

第一节 我想要个新书包

一、故事启发,激活谈话:

1、教师讲述第一节案例:我想要个新书包

2、和家长谈话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你是怎样做的?(启发引导家长发言)

3、教师总结:虽然家长们的做法不一,但都是想以一种更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下面请家长们自由阅读70页的教育故事,看看刚才的事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阅读后交谈:对照小楠的妈妈的做法,您觉得以往对类似事件的处理方法有何不妥?应该怎样改进?请家长发言。

二、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家长学习专家讲堂与教育活动部分71-77页。

家长发言:行成孩子浪费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家长可以结合教材上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谈看法,教师总结:主要原因一是有部分孩子家庭条件好,对生活物质有求必应;二是部分孩子具有攀比心理引发了浪费行为。家长谈论浪费行为会给孩子和家长带来什么后果?

与家长互动交流:你是怎样理解教材中提供的防止孩子浪费行为方法的?通过讨论,教师进一步明确解决策略:(出示幻灯)

1、不要给孩子太多。2、学会对孩子说“不”。3、延迟满足孩子。4、取得家人的积极配合。5、家长给孩子做出节俭的榜样。6、给孩子讲节俭的小故事、买储蓄罐。7、带孩子去贫困家庭看看、做小小慈善家。

另外,提醒家长也可以对照教材中孩子活动的部分,和孩子行动起来,如:让孩子参与家庭理财,定期清理家庭垃圾等。

第二节 我还小

一、情景故事:

1、找学生同教师配合演出教材中77页的三个案例。

2、试问家长,这是不是经常见到的一幕?现在看到有何感想?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教师与家长交流。

3、教师总结:父母生怕亏待了孩子,让孩子吃还穿好。事事为孩子代劳,以为这样就是爱孩子,其实不如说是害孩子。因为这是父母剥夺了孩子的成长、锻炼的权利!试想,如果父母为孩子包办了一切,那么孩子做什么?时间长了,孩子把衣来身手、饭来张口当成理所当然,不会感恩不会珍惜,事事依赖别人,生活上不能自理、自立,精神上体会不到劳动的快乐和自信,还怎样具备独立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和品质?

二、教育故事

1、请家长自学教材79-81页的内容,看看文中的父亲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2、请家长谈自己的体会:您觉得这位父亲的做法是否可取?您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在生活中,您是否也有意识的教育过孩子学会照顾他人?

3、教师总结:

六、七岁的孩子虽然刚刚懂事,但已经萌发了关心、照顾他人的愿望,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意识。作为家长要了解孩子的这种内在愿望,信任孩子,给他们提供施展的舞台,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做来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专家讲堂

1、请家长阅读教材81-86页,就里面的内容谈自己的感想,教师可以提问:您的孩子在家庭中是否参与劳动?是否具备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通过阅读教材,您有了怎样的认识和想法?教师和家长谈话交流。使家长明白要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爱劳动的观念,是为他们以后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公民做准备。

2、教师详细讲解总结:家长既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又不能忽视对孩子健全人格、道德品质的教育和培养。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心灵上的强者家长要做到:(幻灯)

A、给孩子做关心别人的模范。B、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心。C、教孩子学会与人分享。D、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E、让孩子了解一些生活和社会的实际情况。

四、总结

苏霍姆林斯说过: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只看孩子一时的成绩,而忽视孩子的心灵成长,终将害了孩子。请还给孩子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更好地理解社会,适应社会,成长为社会、国家的人才。作业:

1、当孩子自己想要买东西时,你会怎样回答?

2、您平时是怎么处理孩子与劳动的关系的?

第五讲 让孩子自主发展

【教学目的】

指导家长认识到应给予孩子成长所必须的自由空间,不要溺爱孩子,不要事事限制孩子,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让孩子在自主实践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让家长们掌握培养孩子自主发展地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自己的家庭教育。【教学难点】

让家长们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孩子自主发展的重要性,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教学方法】

谈话法、案例分析法、系统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给家长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国内某高校的一位的大学生,是家中的独子,从小备受宠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上了大学,父母要每周到学校去为他料理生活,考取出国留学的奖学金后,一想到要独自一人出国留学,无人照顾,不知道自己将如何生活,以至于过于焦虑而失常。后来,这个大学生的父母说了一句令人深思的话:“我们一心一意地爱他,凡事为他着想,谁知却害苦了他。”

爱孩子是人的天性,那位大学生的父母爱孩子没有丝毫的错。错的是他们爱孩子的方式过于盲目和无理性,只是一心一意地去爱,却忽略了孩子未来发展与独立生活,没有为孩子提供自主发展地空间,从而使孩子在习惯了消极的以来之后,一旦要独自面临新的挑战时,便无所适从。

为什么让孩子自主发展

第一节 妈妈,我想出去玩

二、情景案例

1、和家长一起看教材87、88页情景案例,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爱自己的孩子的。

2、教师和家长交流:我想问一下家长,您的孩子参加了哪些课外辅导班?孩子是自己愿意去的,还是家长强制参加的?你的孩子对自己参加的辅导班持什么态度?作为家长,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家长讨论交流,谈自己的想法。

三、家长自学教材中教育故事部分,体会文中李老师的教导。

四、专家讲堂:

1、教师讲解教材中95-97页的内容。使家长明确剥夺孩子玩的权利,扼杀孩子玩的天性有很大弊端,主要表现在:(幻灯)A、高分低能。

B、交往障碍。C、人格障碍。D、亲子关系紧张。

2、请家长发言:你觉得您的哪些行为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现在是怎样想的?

教师总结:我们今天所处地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地时代,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生产过程越来越趋向自动化,地球上的人口越来越多„„摆在我们和孩子们面前的将是激烈的竞争。可是,我们的家庭教育能在这些竞争中获胜吗?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与玩伴发生纠纷;担心孩子玩花了心,不少孩子成为一家两代甚至三代得重点保护对象,上学放学大人接送,日常家务不让孩子动手,还为孩子划出了许多“禁区”,这个不许,那个不许,比如刚才家长们提到的地上有一滩水、一堆沙,小孩全身心投入,可大人却大声训斥,脏水打湿了裤子怎么办?儿童不是小大人,不应该把孩子当作成人对待,我们来想,这样的孩子能够面对未来激烈的竞争吗?能够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失败吗?我们做家长的,就必须掌握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学习教材中专家的建议(教材97页教育活动),从小给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要尊重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当然家长也可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建议,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第二节 妈妈,陪我做作业

一、情景故事:

1、请家长配合老师一起演绎。

2、谈话:您陪过孩子写作业吗?陪过的请举手。您是偶尔还是经常陪孩子写作业?您遇到过文中这种情况吗?您当时怎么做的?

3、家长谈论交流这样做是利是弊。

二、教育故事:

家长自学教材99至101页内容,看文中的那位妈妈是怎么做的呢?相信那位母亲的做法会给大家带来很大的启发。

三、专家讲堂:

1、教师讲解教材101-103页的内容,使家长了解依赖型人格的特点,明确,孩子让家长陪着写作业,一方面容易让孩子养成依赖父母的心理,另一方面还会让孩子养成不负责任的坏毛病。而这种依赖很大程度上是家长一手造成的。心理学家认为,依赖型人格源于人类发展的早期,即童年期。所以,童年期,父母一定要有意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长大的机会和空间。真正爱孩子的父母,绝不应该陪孩子写作业,也不应包办孩子应当自己做的事情,而应该让孩子养成独立思维的习惯,独立生活的习惯,建立起“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维模式。

2、家长自学“不当孩子学习的拐杖”一文,谈出自己的读书体会和今后在指导孩子作业时应持有的原则。

教师强调:,每一位家长在为孩子创造“幸福童年”时,一定要注意充分认识并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孩子的成长谁也代替不了,将来的风风雨雨必须要亲身经历,未来的路也必须是靠自己走出来。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的成长创造条件、创造锻炼的机会,而不是凡事包办代替、做孩子的“代言人”,这需要父母理智的爱。在教材的105、106页上,专家给家长们提出了几点建议:(幻灯)

1、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比如学习是他自己要做的事。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一二年级的孩子应该学会自己整理书包,独立写作业,检查作业,按时起床等。有一位成功的家长的经验是:孩子问我一个字,虽然我认识,但我不告诉他,而是让他去查字典。以后,再有不认识的字,他也不再来问我,而是自己去查字典。

3、指导孩子自己检查作业。

4、收起一点爱。

5、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让孩子独立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6、有意识地为儿童提供创造地机会,让孩子独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师总结结束: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教育和抚养孩子是父母应尽的义务,相信每一位父母都会为了孩子今后的发展和一生的幸福着想,所以,每一位家长在爱孩子时,既要立足于未来,对孩子因材施教、适宜的教育,又要留给孩子一块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孩子逐步具有主动适应未来社会和未来生活的能力。只有适宜的教育与孩子充分的主体性相结合,儿童才会获得最大限度的健康发展。

作业:

1、您觉得您的哪些行为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应该怎样做?

2、在学习上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第六讲 帮孩子认识自我

【教学目的】 让家长了解六七岁孩子的心理与知识特点,使家长认识到尽早地帮孩子认识自我,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必要地一课。同时探索出帮孩子认识自我地具体教育方法。【教学方法】

情景演义法、讨论式谈话法、系统讲授法。【切入点】

从亲子矛盾的真实案例入手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为什么我一定要听话

一、情景案例:

1、教师请一位家长和孩子一起演绎教材108、109页的情景故事。

2、家长讨论,你的孩子也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吗?将孩子类似的表现与其他家长交流沟通。

二、教育故事:

1、一起学习教育故事《乖乖妈妈的烦心事》,让家长明确认识:顶嘴与争辩是六七岁孩子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再乖的孩子也会向父母发出“我为什么要听话”的质问,并在行动上对父母的要求予以抵制。

2.讨论故事中乖乖妈妈的做法与自己平日的行为有哪些不同?说说乖乖父母的做法有哪些可取之处?(不再强制而是只做简单的提醒、跟孩子约法三章让孩子试着管理自己等)

三、专家讲堂:

1、家长自学教材112-115页的内容。

2、孩子进入6、7岁时自主意识增强,开始不听大人的话,出现了逆反心理,请家长谈谈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幻灯)

A、孩子自主意识增强,这是成长的规律。

B、上学后,因社会阅历及知识增长,环境变化,孩子对权威的崇拜由家长转向老师。孩子入学后,外部信息扩大,这一时期的孩子信奉老师的话,老师的话就是圣旨,甚至经常用老师的话来搪塞父母。由于他们的语言能力大大增强了,家长会感到孩子的理由多,还经常强词夺理,实际这是自主意识的体现。

C、父母习惯了自己说了算,缺乏对孩子人格的尊重、命令式教育,不给孩子留生活空间,引起孩子反感。

D、家长的行为举止,不让孩子佩服。家长应加强学习,不断“充电”,充实提高自己,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E、对孩子过度娇惯,使其养成“我说了算”的“小皇帝”或“小公主。”

3、教师总结:专家告诉我们,敢于和父母顶嘴,能够同父母进行争辩的儿童,在生活中会比较自信,工作中会更富有创造力。面对孩子的“挑战”,家长首先要对孩子的争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父母既不能一棒子打死,也不能听之任之,必须正确对待孩子的争辩,从孩子的角度想问题,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灵活应对,主动给孩子创设自由、宽松、平等的争辩环境。

4、家长讨论总结当孩子顶嘴、争辩时应采取的策略:(幻灯)A、换个角度想孩子出现的问题。

B、冷处理,巧限制。如强制休息片刻、转移注意力、给孩子一个轻柔的暗示等。

C、多沟通,拉近距离。

多沟通,拉近距离这一条可以请家长在学习教育活动后说一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和孩子沟通的好方法。如:(幻灯)

做一个多了解孩子的父母,不论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都不要因自己不喜欢就断然拒绝,要多和他们商量,想办法。问问他们的看法和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他们。多说下面这些能和孩子拉近距离的话:

(1)“孩子,你想怎样做呢?”

(2)“你的意见妈妈(爸爸)能够接受,但你能听听妈妈(爸爸)的意见吗?”

(3)“这样做对你来说没什么,但我是不敢这样做的,别人会会批评妈妈(爸爸)”(4)“哦,那正是你的想法,你可以做做看。”

第二节 我从哪里来

一、情景故事:

1、给家长读教材上“我是从哪里来的”故事内容。

2、让在生活中遇到过孩子问这种问题的家长举手,并说一说自己都是怎样回答孩子的。您觉得自己对孩子的解释合理吗?

二、教育故事:

1、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教育故事,看看文中的这位妈妈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2、讨论文中妈妈的做法,您觉得是否值得借鉴?您的孩子还提出过哪些性方面的问题?您是怎样回答孩子的?

3、教师总结:当孩子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明确的告诉孩子,每个小朋友都是妈妈生的,而不是拿“街上捡来的”“河里捞上来的”等答案来搪塞孩子,让孩子对生命、对性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到底怎样做才合适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专家的建议。

三、专家讲堂:

1、教师讲解教材122—126页的内容。

2、教师总结:保持性神秘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没有好处的。如果孩子在儿童时期出现的问题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他必然带着问题进入青春期,对性就会更好奇,甚至做出不该做的事情,所以,新时期的家长应该树立科学的育儿关,正确的对孩子进行性教育。通过看书,请家长讨论怎样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应该把握什么尺度呢?教师总结:

A、家长要树立科学的性观念。

B、耐心地、用孩子最容易理解的方法给孩子讲解。C、不要紧张,用平常的态度和口吻回答孩子。D、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回答的深浅度是不一样的。E、用正确的人体器官术语来给孩子解释。F、允许孩子提问,仔细听,考虑后再回答。G、和孩子一起看生命孕育的光碟。

四、教育活动

家长自学这部分的内容,可以尝试让孩子在自己生日的时候知道感谢妈妈,妈妈生日的时候,帮妈妈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作业】

1、请家长主动与孩子做一次心与心的交流,并写下交流体会。

2、回家指导孩子做照顾洋娃娃的游戏,体会家长抚养孩子的艰辛。

第七讲 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教学目的】

让父母了解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学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明确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不可缺少的作用,为孩子营造温暖的家庭环境。

【教学重点】

父母如何建立良好的夫妻以及亲子关系。【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谈话法。【教学过程】

第一节 我要妈妈,也要爸爸

一、课题导入:

1、请家长讨论发言,怎样就算是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2、教师总结:刚才家长们的发言都很有道理。见我们来学习的内容就是“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二、情景案例:

1、教师读教材127、128页的案例内容。

2、文中的妈妈不想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孩子,怕孩子受到伤害,我们也都很理解孩子母亲的苦心。现在,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说的地步,您觉得这位母亲该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孩子受到的伤害呢?可以就这个问题请家长们讨论。

三、教育故事:

1、家长自读教材129、130页的教育故事,看一看那位母亲最终是怎样做的。请家长起来谈读后感。

2、教师总结:这位温柔善良的妈妈,是用她的心在和孩子交谈,我想,孩子在看了深爱着他的妈妈的这封信后,一定会谅解爸爸妈妈的行为,一定会和妈妈一起勇敢乐观的面对生活。

对于一个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拥有爸爸妈妈完整的爱比什么都重要。家庭气氛,特别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性格、思想和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研究表明,生活在恩爱和睦家庭中的孩子,不但心理比较健康,而且智商也比较高。由此可以这样说,和谐的家庭环境不仅让我们享受到人生路上的幸福,更是孩子一生宝贵的财富。

但是,离婚率逐年上升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离异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伤害呢?离异父母应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呢?

四、专家课堂:

1、请家长阅读教材130-133页的内容。

2、请家长谈一谈离异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伤害。

教师总结:国内有学者认为:“离异给子女造成的伤害仅次于死亡。”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小就生活在气氛紧张的“缺陷家庭”中的孩子,智商一般比较低,而且存在不少心理问题。因为父母离异,越来越多的孩子变得消沉、孤僻、萎靡不振,有的孩子甚至出现性格抑郁、脾气暴躁,有攻击性倾向。还有的孩子因为缺少父爱母爱,感受不到温暖和快乐,产生轻生厌世的想法。据调查,不少青少年罪犯就来自这种家庭。所以,离异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工作,做到提前预防。

3、家长总结离异父母应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幻灯)A、给孩子思想上的准备。B、切实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C、呵护孩子的心灵。

D、让孩子明白父母再婚的必要。

五、教育活动:

家长阅读教材133、134页的内容,谈谈单亲父母应如何处理与子女的关系。

第二节

爸爸,请多陪陪我

一、教育故事:

1、教师讲读教材137页的教育故事。

2、问题:听了这个故事,在座的家长有什么感想?

A、先请几位爸爸结合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经历来谈谈感想。B、再请几位妈妈来谈谈孩子的爸爸在平时是怎么做的?你对他们的哪些做法是满意的,哪些做法是不满意的?

3、教师总结:缺乏父爱,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单亲家家庭的孩子,但时下父亲在外挣钱支撑家庭,母亲全力照顾孩子和家庭的新型生活模式已经越来越普遍。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有些父亲忙于工作而很少参与孩子的照料和教育,从而导致孩子依恋母亲,对父亲敬而远之。久而久之,做父亲的开始忽略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重要性。而孩子的心目中,也形成了“爸爸忙”“爸爸不会”“爸爸不好”等片面印象,更无从接受父亲正面的有益的影响。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感到缺乏父爱,随之带来的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开始严重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育,以至于孩子的内心深处不得不发出这样的呼唤:爸爸,多爱我一点。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教师请两个孩子表演教材第136页“情景对话”内容。

4、统计爸爸经常出差在外,顾不上孩子和爸爸虽然在家,但照顾孩子的责任主要是在妈妈的身上的家庭,请在家遇到类似这种情形的家长请举手。

5、教师总结:其实这段情景对话和上面的教育故事都表明了同一种现现象,那就是父爱缺失。据一份调查显示,约有70%的父亲只有休息日才陪孩子一起玩。也就是说在绝大多数时间里,父亲这个角色都处在“离岗”状态。父爱绝不是简单体现在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上,其更深广的内涵是个孩子精神上的指导和情感上的关怀。

二、专家课堂:

1、请家长阅读教材139-144页的内容,找出父爱在子女教育方面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总结问题答案:(幻灯)

A、父亲给孩子的爱越多,孩子的情感世界发展就越完善。B、父亲能够给孩子传递更多的信息,更能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C、父亲的参与促使孩子在身体、智能、性格等方面健康的发展。D、父亲的角色让孩子更容易把握性别特点,有效避免了“男孩女性化”。

E、父亲的教育更具有目的性和远瞻性,对问题的认识也更深刻、全面、理性。

三、教育活动:

1、教师讲解教材142-144页的内容。

2、请家长特别是爸爸谈谈今后将怎样教育和亲近孩子。教师总结家长的发言:

A、父亲平常多亲近孩子,尽量保持每天与孩子共享一段时间。B、父亲要尽力创造一种和谐的家庭互动氛围。C、父亲要多方面关心孩子的思想与学习。教师总结:做父亲的应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重大责任,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妻子一起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让孩子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中健康美丽快乐的成长。最后,我有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只有孩子是快乐的,我们才是幸福的!【作业】

1、请爸爸妈妈们周末抽出几小时和孩子一起读书。

2、请父亲和孩子进行一项有趣的比赛,比如跳绳、背诗、爬山、跑步等。

第八讲 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

【教学目的】

使家长认识到应该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给孩子留下一片创造的天空,保护孩子的创造天性,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教学重点】

使家长认识到应该认真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并采用多种措施引导孩子向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教学难点】

使家长理解“孩子问题”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积极主动的开动脑筋进行教育的思考,实现对孩子的正确教育与引导。【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演义法。【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孩子对周围的任何事物充满了好奇,为什么天上会下雨?为什么小鸟会飞?为什么电话里会传来声音?相信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已经领教了孩子们的为什么。也许,这些为什么正是家长对孩子启蒙教育的开始。而正确的引导教育会对孩子带来深远的影响,乃至终生受益无穷。今天我们将借两个案例来探讨如何对待孩子的问题。

第一节 我的小闹钟哑了

一、情景案例:

1、教师讲述。

2、听完这个故事,不知道家长们有何感想?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请家长自由交流意见)

3、听了家长们的独到见解和做法,我们再来看一看孩子的爸爸是怎样来处理这件事情的。

二、教育故事:

1、家长们自读教材146页的内容。

2、爸爸和妈妈的态度完全不同,您觉得爸爸这样做对孩子有什么积极的影响?如果您是那位爸爸,也会这么做吗?请家长发表自己的看法。

3、继续学习其它两个教育故事,请家长说一说三个故事揭示了怎样的主题?当我们的孩子向您提出问题时我们该怎样妥善处理?

三、专家课堂:

1、家长自学教材149—156页的内容。

2、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位家长能回答一下孩子提出问题时家长该怎么做?(幻灯)

妥善的做法是,先肯定孩子提出了一个好问题,然后想法子回答出孩子的问题。对于专业性很强的问题,家长也可能不知道,但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查找《十万个为什么》、上网寻找答案或者请教物理专家。如果家长实在没有法子解答时,可以对孩子说:“这个问题很复杂,妈妈也不是很懂,等你长大后学了知识就会明白了。” 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即使暂时没有弄明白原因,也会明白:现在许多不知道的问题,以后通过学习,就会知道答案。

3、通过学习,你还有什么收获?请家长谈谈。

教师总结: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幼年阶段为周围事物产生好奇、发生浓厚的兴趣,可能是终生成就的源泉。兴趣是儿童对某种事物探索的欲望,只要有了好奇心,游乐探索的欲望,孩子就会从内心深处去研究喜欢的事物。

家长应该善待孩子们的为什么,呵护他们宝贵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一步一步地把孩子引领到科学的殿堂里。在引领孩子探求答案的过程中,家长应注意尽量不要把答案直接告诉孩子,即使很清楚地知道答案,也要一直立即回答的欲望,否则就会丧失和孩子讨论、让孩子思考的机会。家长应该有这样一个意识:科学不过是储存在成人脑中的一大堆事实,科学意味着各种烦琐深奥的解释。世界充满了各种正确的和错误的答案,今天正确的答案明天可能就会被推翻。科学需要的是永远的探索,不仅仅是列举事实。所以,应当鼓励孩子自己动脑思索,而不是仅仅掌握“正确答案”。

当和孩子进行科学问题的讨论时,家长不要急着做出对与错的评价,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考虑去思索,像教材里面小玛格丽特的爸爸那样,这样孩子理解得会更加深刻。

4、请家长谈论并总结怎样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A、多向孩子提问。

B、和孩子一起读《十万个为什么》。C、和孩子一起观看科学探索类的节目和书。D、常带孩子参观博物馆、科技馆。E、经常给孩子讲科学家爱动脑筋的故事。F、动手和孩子做手工。

5、谈从教材史密斯先生和他孩子们的故事中受到的启发。

第二节 我把小金鱼喂死了

一、情景对话:

1、教师讲述教材157页情景案例内容。

2、家长谈论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孩子做错了吗?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应该怎么做?

二、教育故事:

1、自己读教材158页的内容。

2、请家长总结:爸爸是怎么处理这件事情的?

爸爸帮儿子又买了两条一模一样的金鱼,跟孩子一起动手在有牛奶和无牛奶的环境分别做实验。并为孩子找来的百科全书,讲解水的成分,鱼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生存,使儿子终于明白了小金鱼死去的原因。

教师总结:这个孩子的爸爸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学问家,他从儿子看似调皮的举动中,看出了孩子身上具备的创造性,从而抓住教育实际,激发了孩子爱可许的兴趣。您能不能就这件事中爸爸妈妈的不同做法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家长交流)

三、专家课堂:

1、家长阅读160-165页的内容。

2、教师讲解:

孩子在认识这个陌生的世界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疑问,正是通过对这些疑问的解答,孩子才逐步熟悉了这个世界,适应了这个世界。父母几乎每天都要回答孩子的各种问题,孩子提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有不少问题,会把家长搞得头昏脑胀,难以作答。外国一些儿童教育学家认为:对儿童所提的问题,不一定都要正面回答。与其讲一大通高深的理论让儿童茫然失望,不如在不违反科学道理的前提下用有趣的回答让他们感到愉快,进而对大人产生更深的情感。父母绝不能用“说了你也不懂”、“我现在很忙,你别来搅和”,“傻瓜才会提这种问题”之类的话作为回答,如果这样,他们上学以后向老师提问就会有顾虑,惧怕得到同样的回答,因而不敢提问。聪明的父母,应该学会接纳孩子以及他的问题。即便是很难回答的问题,也要对其提问表示出关心,并明白地告诉他,“等你长大了自然会明白”或者“这个问题太复杂了,等明天妈妈弄清楚了,再告诉你好吗?”当然了,你说到就要做到,不能敷衍孩子。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不仅解答了孩子的提问,同时也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了自身文化素质,更有利于指导孩子的学习。值得一提的是,父母千万不要随便乱说,胡诌一个答案。尤其是一些涉及科学知识的问题,一定要自己弄清楚了再告诉孩子。为了保护孩子探求事物的好奇心,家长平时与孩子说话过程中,应经常采用提问的方式,一方面是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和思考,另一方面让孩子从小就慢慢培养爱提问的良好习惯。在一个个“为什么”得到正确解答的过程中,你的孩子将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养成勇于探索、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

3、家长谈论一下,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 教师总结:

1、要耐心、认真地听取孩子的提问。

2、要正确回答孩子的提问。

3、要引导孩子积极地探索问题。

4、要不断提高孩子提问的水平。

总之,提问是孩子智力向高层次发展的标志,重视和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不仅能使孩子获得新的知识,还能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创造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作业】

1、家长阅读教育活动部分,总结如何给孩子留下一片“创造的天空”。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一年级教案2课时】相关文章:

牵手两代读后感范文06-14

牵手两代被尊重的需要02-03

二年级家长会教案204-19

缘分让你我手牵手五年级优秀作文04-25

致家长一封信2范文06-06

牵手文明04-26

牵手情缘范文05-17

牵手优美散文04-09

放手牵手散文04-30

牵手关爱活动记录07-12

上一篇:美哉风洞短篇散文下一篇:校园导游词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