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口镇综合文化站各项规章制度

2024-04-24

汤口镇综合文化站各项规章制度(通用6篇)

篇1:汤口镇综合文化站各项规章制度

汤口镇综合文化站各项规章制度

黄山市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我市综合文化站建设、管理和利用,巩固基层文化阵地,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依据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文化部《文化站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国家最基层的文化事业机构,是乡镇党委、政府直接领导下的基层文化阵地,要建设成为集书报刊阅读、宣传教育、广播影视、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健身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设施。要成为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场所。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思想和组织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指导中心。

第三条 乡镇综合文化站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积极促进我市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其基本任务是:

1、运用各种文化艺术手段,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2、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大力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广泛吸引农民群众参与,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抵制封建迷信、赌博等不良社会风气。

3、乡镇综合文化站应充分发挥阵地作用,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培训、讲座等活动,充分利用广场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辅导和培训群众文艺骨干。

4、搜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做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工作。

5、促进我市农民群众求知致富,传递经济信息。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和其他各项事业建设稳步发展。

6、指导行政村开展文化工作,充分发挥村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设施的惠民作用。

第四条 乡镇综合文化站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优势,在确保群众文化阵地健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以文补文、以文养文和多种经营活动,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第五条 乡镇综合文化站在业务上接受所市、区县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馆的指导与辅导。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立、更名、合并、撤销须由乡镇政府申请,经区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报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章 设 施

第六条 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综合性群众文化娱乐场所和文化科学宣传教育阵地,要按照《“十一五”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和省建设方案规定的标准建设,设施建设要纳入城乡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第七条 乡镇综合文化站规划设计的基本规模应不低于300平方米,并要建在方便开展活动和群众出入的生活居住区。

第八条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筑格局应科学、合理,主要包括:

(一)室内部分

书报刊阅览室:主要用于图书、报刊的借阅。

文化科技培训室:主要用于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培训和农村实用科技知识培训。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主要用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信息资源查阅。

办公室: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用房。

多功能活动厅:主要用于小型演出、文艺排练、书画展览、歌舞娱乐、放映、游艺活动及各种培训、学习等。

(二)室外部分

1、有条件的地方应建有文化活动广场,占地面积500—1000㎡。主要用于露天舞台演出、电影放映、体育健身等。

2、配有不少于10米的宣传栏、黑板报等配套设施,定期更换其中内容。

第三章 人 员

第九条 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人员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业务知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农村基层文化事业,具有一定的专业特长,钻研业务,遵守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农民群众服务。

第十条 乡镇综合文化站应配备专职管理人员1-3名。乡镇文化站站长应具备一定的业务专长,善于管理,具备高中毕业文化程度或相当于高中毕业文化水平。经县级文化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后,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择优录用。

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人员专职专用,在调离、辞退及借做他用时要征得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同意。

专职人员的工资待遇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落实。

实行选聘制的,受聘期间享受当地同类干部的同等待遇,离聘后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乡镇政府要保证文化站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对他们加强培训与管理;对不适合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应及时调整。

第四章 业 务

第十二条 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业务建设参照《安徽省“杜鹃花工程”创建标准》关于群众文化活动、文艺队伍、图书管理、文化市场、文物管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等有关要求具体实施。市、区县文化馆负有业务指导责任,市、区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对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全面工作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考评。

第十三条 群众文化工作的业务要求:

1、开展科技兴农、脱贫致富奔小康活动。兴办农民文化科技学校,举办农业科技讲座、专项技术培训班等文化科技培训活动,利用文化阵地为农村培训专业人才,服务农民奔小康。各类办班活动每年不少于10次。

2、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艺活动。运用电影、录像、歌舞和戏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样式,重点抓好重大节日和民间传统的文化节日活动;因地制宜发展民间特色文化艺术活动,如花鼓灯、剪纸、书画、彩灯、民间吹打乐,少儿文艺等,建立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艺术之乡;充分利用文化资源、自然和人文景观建立文化带。

3、开展群众性的宣传文化活动。广泛开设黑板报、阅报栏、宣传橱窗;及时开展科技、文化图书阅读活动;定期举办摄影、书画、图片展览;编印农业科技、乡镇企业信息和法制宣传材料,及时送发乡村各地,每年不少于12期。

4、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元旦、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等)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5、文化活动规章制度要健全,业务档案要记录完整,能够为考察乡镇文化活动的全面工作提供详实材料。

第十四条 书报刊阅览室工作的业务要求:

1、书报刊阅览室藏书不低于2000种,5000册;年订阅报刊10种以上;年新增图书不少于100册。

2、书报刊阅览室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30小时。

3、每年举办读者活动4次以上,要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并取得一定成果。

4、管理工作规范,有书名目录,有总括登记和个别登记,有必要的规章制度,有年工作计划和总结。

第十五条 文化市场工作的业务要求:

1、文化市场要具有一定规模,管理有序,要成为满足当地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渠道。

2、综合文化站要设专(兼)职人员协调有关部门负责文化市场的日常管理工作。

3、要坚持对文化市场经营者进行培训教育,使文化娱乐场所管理规范,严格杜绝“黄、赌、毒”等重大案件发生。

第十六条 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工作的要求:

1、综合文化站要有辖区内的文物情况的登记,并设专(兼)职文物看护员,严格落实看护责任,并签定文物保护责任书。

2、挖掘整理本辖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并做好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

第五章 管 理

第十七条 要根据乡镇综合文化站实际需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人员考核、业务培训、奖惩、经营管理(财务)、工作总结汇报、群文档案资料管理等有关规章制度。

第十八条 综合文化站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制订公益性文化服务项目实施计划,明确服务规范,改进服务方式,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加强对群众文化骨干和农民文化户的免费培训辅导,扶持民办文化。

第十九条 应根据综合文化站的功能、特点向公众开放,开放时间应与当地公众的工作、学习时间适当错开。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应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第二十条 综合文化站应当向公众公示服务内容和开放时间,在醒目位臵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公众在使用文化站设施设备时,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损坏应予以赔偿。

第二十一条 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设备属国家或集体固定资产,产权归文化站所有,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违者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六章 经 费

第二十二条 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经费应列入乡镇财政预算支出,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有所增加。

第二十三条 为弥补财政拨款的不足,确保乡镇综合文化站有适量的经费,要充分发挥国家、集体、个人多种积极性加以解决。应鼓励单位和个人在自愿的原则下捐赠或资助文化站建设。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黄山市文化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汤口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制度

一、文化站工作考勤制度

1、全体工作人员要自觉遵守上级文化部门和镇党委、政府制定的岗位责任制度,做到出勤、出力。

2、实行签到制度。每个工作日上下班分上午、下午两个工作时段进行考勤,上班和下班都要签到。上下班时间以镇政府规定为准。

3、要按时签到。不准他人代签,不得逾期补签。

4、每天考勤由站长或带班人员负责,考勤签到情况每周一统计,每月一总结,半年一初评,年底一总评,奖勤罚懒。

5、考勤结果将按照镇党委、政府制定的岗位责任制和岗位人员聘用制的规定,予以奖惩兑现。

二、文化站卫生保洁制度

1、文化站的卫生保洁要做到制度化、经常化,要定时清理,始终保持清洁状态。

2、工作人员上午要提前10分钟上班,打扫室内外卫生,整理内务。节假日前要集中开展一次卫生突击活动。

3、文化站墙壁上和室内通道不准随意乱贴乱挂。各功能室及办公室门窗及玻璃要干净、明亮,无灰尘、无污渍,窗台干净整洁,窗台外无杂物。

4、活动设备和器材、桌椅、文件柜等处无灰尘、无污渍,干净整洁;微机显示屏、主机、键盘上无灰尘污渍。

三、文化站财产登记保管制度

1、文化站配备的桌椅、电脑、投影仪、电视机、摄像机、乐器、报刊图书等财物都要进行登记造册,并报镇政府备案。

2、站内所有公共财物的使用管理,实行站长负责制,专人保管制,损坏遗失照价赔偿制。

3、所有设施、财物一律不准擅自外借或人为损坏,不得占为己有。否则,因外借、损坏、遗失的,严格追究责任,由保管人、当事人按原价赔偿,坚决杜绝出现公共财物遗失现象。

4、要爱护公共财物,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微机、电视、投影、摄影等科技产品要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不得随意拆卸。出现故障时应由懂技术的工作人员或专业人员进行维修,确保财产安全和正常使用。

四、文化站工作人员行为规范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提倡敬业奉献。

2、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本职岗位应具备的政策理论、文化知识和工作技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3、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工作,总结经验,掌握规律,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4、实行挂牌办公,服务热情周到,积极引导社会团体和广大群众参与各项文化娱乐活动。

5、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脱离工作岗位,工作时不办私事。

6、行为仪表举止规范,提倡文明用语,做一个有较高素养的文化人。

7、保持文化站内外环境整洁、卫生,爱护公物,遵守值班制度,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8、认真执行关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做到严守法纪,秉公办事,不以权谋私。

五、文化站站长岗位职责

1、负责文化站的全面工作,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制定全镇文化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及计划,并负责落实和具体实施。

2、负责文化站的日常性工作,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积极开展自身业务活动,开展重大文化活动。

3、负责抓好全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及文化队伍的建设。

4、协助县级文化行政部门开展文物的宣传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工作。

5、受县级文化行政部门的委托,协助做好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及监督工作。发现重大问题或事故,依法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上报。

6、负责帮助指导、督促检查各村、居委会开展文化活动。

7、负责本站工作人员的管理。

六、文化站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1、在站长的领导下做好分工内的文化业务工作。

2、具体负责文化站日常开放运行工作,做好接待群众、上网服务管理、电视及投影视频使用服务、图书馆登记整理、环境卫生、值班安全等日常事务。

3、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搞好活动的策划组织工作。

4、具体指导和督促各村委、居委的文化室、图书室、“农家书屋”、健身场所等村级文化建设和文体活动。

5、负责监督辖区内的文化市场,配合上级文化部门做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工作。

6、完成站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七、文化站首问负责制度

1、办事群众到文化站进行文化娱乐活动或反映情况,第一位接待的工作人员为首问负责人,应热情接待前来群众,负有为其服务的责任。

2、属于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内的事项,首问负责人可以办理或服务的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或服务;应由本单位其他工作人员办理或服务的,首问负责人要将群众带到相应工作人员办公室,或告知相应工作人员的办公室位臵。

3、对前来群众请求事项,能马上办理的立即给予办理,不能马上办理的应告知办理期限,不能办理的,应耐心说明情况。

4、不属于首问负责人所在单位职责范围的事项,要明确地告知承办部门及联系方式;属于业务不明确或首问负责人不清楚承办部门的事项,要及时向上一级领导汇报,帮助落实承办部门,并告知前来群众。

八、文化站服务承诺制度

1、保证文化站正常开放运行,积极开展文化阵地活动,热情周到接待来访群众。

2、举办各类展览、讲座,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经济信息,为群众求知致富,促进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3、根据当地群众的需求和设施、场地条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和广播、电影放映活动;指导村文化室(文化大院、俱乐部等)和农民自办文化组织建设,辅导和培训群众文艺骨干。

4、协助县文化部门配送公共文化资源,开展流动文化服务,保证公共文化资源进村入户。

5、在县级图书馆的指导下,开办图书室,开展群众读书读报活动,为当地群众提供图书报刊借阅服务。

6、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的指导下,搞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开展数字文化信息服务。

7、在县级文化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搜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展示、宣传活动,指导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

8、协助县级文化行政部门开展文物的宣传保护工作。

9、受县级文化行政部门的委托,协助做好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及监督工作。发现重大问题或事故,依法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上报。

九、文化站向公众开放服务制度

1、要结合自身功能特点和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学习的规律和实际需要,保持经常性向公众开放服务。

2、要在醒目位臵标明服务内容、开放时间、注意事项。

3、重大节庆或传统节日开展的文化活动,要提前做好宣传,便于群众参与。

4、工作人员要恪守职责,热情接待,搞好服务。

5、搞好站内设施保障,积极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

书报刊阅览室管理制度

一、书报刊阅览室管理人员工作职责

1、树立“服务第一,读者至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

2、负责图书、报刊杂志的管理及装订修补等维护保养工作,严格赔偿制度,遇有丢失、损坏图书及超期未还者,要按有关规定索赔。

3、负责办理书刊的借阅、流通及各项统计工作。室内藏书及各种物品每半年定期清点一次。

4、负责图书目录的检查、维护和指导读者使用图书目录,书刊 排架要准确整齐、便于检索。

5、负责解答读者提出的咨询问题。

6、负责搞好图书室内卫生和安全工作。

二、书报刊阅览室图书、杂志阅览规定

1、书报刊阅览室是为群众提供读书、学习的场所,是传播精神文明的阵地。图书内容应健康向上,格调高雅。

2、读者要自觉做到文明礼貌,自觉接受管理人员的管理,爱护室内一切设施。

3、要保持室内安静及室内卫生,不要大声喧哗、禁止随地吐痰和乱扔杂物。

4、本室图书、报刊杂志开架阅览,每人限取一份,阅后请放回原处,不得擅自带出。读者要自觉爱护书报资料,如发现撕、割或偷盗图书资料者,将给予批评教育、经济赔偿。

5、群众可在自愿的基础上,将自己收藏的图书捐献出来提供给广大群众阅读。

三、书报刊阅览室借阅规定

1、书报刊阅览室的图书凭借书证借阅。

2、办理借书证需持个人身份证、1张1寸免冠照片,并交纳押金50元。办证后,读者可免费借阅,如读者不再借阅,则退还全部押金。

3、借书证只限本人使用,每次限借图书2册,借期30天,逾期每册交逾期费0.5元/天。图书遗失,按书价双倍赔偿。

4、图书阅览室图书外借。报刊杂志只限阅览,概不外借。

多功能厅管理制度

1、管理人员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预防和杜绝火灾、被盗、骚乱闹事等危及安全的事故发生。

2、管理人员要严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职责。

3、多功能厅的设施设备,注意防火、防盗、防非法操作。4、管理人员要定期对灯光、音响、线路等电器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电器设备安全有效地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

5、各套设备只能由站内工作人员使用,其他人员一律不得擅自操作。严禁私拉电线、乱接插座、私自安装其它电器设备。使用设备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超负荷运行。

6、多功能厅所有设备一律不准外借,如有发现,管理者承担物品损坏或遗失造成的所有责任。

7、场内严禁吸烟和明火,严禁携带一切易燃品和危及安全的化学药品入内。

8、其他单位使用多功能厅开展活动,要事先到文化站办公室履行手续,经站长批准后方可使用。

9、每次开展活动,管理人员必须提前半小时到场,做好安全检查和准备工作后方可开放。对手续不全和没有事先安全教育的使用者,管理人员有权拒绝开放。

10、开展活动时,管理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严格操作规程。

11、场内禁止吸烟、随地吐痰、乱扔瓜果皮壳等不文明行为,严禁随口吐弃口香糖。不听劝阻者,请其离开活动场地。

12、使用单位开展活动,必须安排至少三名专职人员现场值班维持秩序。文化站至少要有两名工作人员在现场负责管理服务工作。如果使用单位没有按照规定履行好自己的管理职责,造成重大影响或损失,则由使用单位承担相关责任。

13、开展活动时,如发现安全意外情况,要及时组织人员撤离,同时启动应急程序,妥善处理。场地使用完毕后,管理人员要认真检查设施、设备,关好门窗,切断电源。

文体娱乐室管理制度

1、本室要按时向公众开放。

2、保持室内良好的卫生环境,严禁在室内吸烟,严禁随地吐痰、乱扔任何杂物。

3、文明礼让,严禁大声喧哗、吵闹及争抢活动器材。4、要爱护公共设施,严禁违规使用器材。故意损坏设施,要照价赔偿。

5、严禁将活动器材拿出室外运动,如有丢失,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照价赔偿

6、进入本室活动者,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物品,如有丢失责任自负。

书画创作室管理制度

1.保持室内的整洁,不准乱丢废纸或其它杂物。使用水调颜料或墨汁注意不要弄脏桌子和地面。

2.在本室创作者,离开本室之前要将照明、风扇关掉,关好门窗,注意安全

3.室内的笔墨纸砚及字帖等物品,原则上供书协、美协会员以及书画爱好者创作使用。其他人员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不得随意使用。所有物品不准带出室外私自使用。

4.本室展览的书画作品,供观众参观学习交流,作者或他人未经允许不得随便摘取拿走。

5.展览要保持清洁卫生,墙壁或走廊内不准乱贴、乱挂、乱涂、乱画

6、管理人员要做好参观人员的接待、服务和参观人次的登记工作。

活动文明公约

注重科学健身,增强身体素质,避免运动伤害。注重举止文明,遵守社会公德,爱护环境卫生。注重礼貌谦让,加强文明意识,维护公共秩序。注重爱护公物,损坏照价赔偿,提高个人修养。注重遵守制度,自觉服从管理,尊重员工服务。

服务道德规范

仪表整洁,气质文雅,举止文明。爱岗敬业,工作负责,尊重师生。业务熟练,勤奋认真,精益求精。服务周到,耐心细致,待人热情。接受监督,一视同仁,公平公正。改进工作,不断提高,垂范躬行。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管理制度

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是公益性的文化信息服务场所,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不得实行经济承包、挂靠经营等方式变相经营,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除收取必要的成本费之外,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主要为群众提供电子文献的阅读和查询,有关信息、多媒体资料的浏览和查询等服务。

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管理人员负责做好本室相关工作。

四、工作人员按章操作使用本室设备及声像资料;本室设备及声像资料仅限室内使用,一律不外借。

五、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的计算机光驱读盘要求严格,请务必使用正版且无划痕的CD、VCD、DVD光盘,尽量避免非法读盘的情况出现。

不得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播放、收听、收看、拷贝有关淫秽、迷信、反动等不健康的内容或向他人发送恶意的挑衅的邮件和商业广告。

六、读者和观众不得对本室计算机的软件设臵做任何更改。要爱护室内一切设备,自觉维护设备安全,人为原因造成设备损坏,必须赔偿损失。

七、不随地吐痰,禁止吸烟,禁止在声喧哗。举止文明,保持室内安静卫生。

文化科技培训室管理制度

一、培训室管理人员职责

1、坚守岗位,严禁擅自离岗,值班人员每天必须做好室内清洁卫生和整理、准备工作,营造良好的培训环境。

2、认真解答并处理好学员提出的问题,虚心学习,礼貌待人。做好每天的工作记录和值班交接手续。

3、定期检查及维护培训室设备,做好培训室的设备登记和管理工作。

二、培训管理制度

1、充分发挥文化、科技培训设备作用,提高使用效率,做到有专职操作人员,有活动记录,有应用效果。

2、定期组织农业实用技术、科普和各类文艺培训,及时传递市场信息,随时接待群众咨询,每月培训次数保证1次以上。

3、加强安全管理,防火、防盗、防病毒、防违规操作,确保电脑等设备及系统安全。

4、加强电脑器材和相关培训设备管理,节约使用材料,出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正常工作运转。

5、各类培训班开班前,必须以各种形式告知广大群众,提高群众知晓率。

三、参训人员管理规定:

1、参训人员必须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入室,无关人员禁止入内。参训人员要自觉服从培训管理人员的安排。

2、保持培训室整洁卫生,严禁吸烟和高声喧哗。

3、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使用有关设备,遇有设备损坏应立即报告,检查原因并登记损坏情况,如有损坏,按规定赔偿。

4、注意安全,遵守培训室的安全守则,若遇有关安全情况应立即采取适当措施,并报告教师。对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事故者,应给予严肃处理。

棋牌室管理规定

一、本棋牌室是汤口镇全体镇民娱乐场所,其他人员须经管理人员许可后方可入内,但不得携带学龄前儿童入内。

二、棋牌室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为19:30-21:30节假日为9:30-11:30、15:00-18:00、20:00-22:00。

三、活动室内的各项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制度法规,严禁任何形式的赌博、盈利行为。

四、参与活动人员,必须自觉服从管理员管理,爱护公物,不得私拿、借用活动器材、用具、工具。损坏公物,照价赔偿。

五、参与活动人员必须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讲文明、讲礼貌、友谊参赛;讲究卫生,不准吸烟、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不得大声喧哗、争吵斗殴。

六、保持室内安静,不得在室内喧哗。

七、请自觉遵守以上规定,服从工作人员的管理。

篇2:汤口镇综合文化站各项规章制度

综合文化站各项规章制度样本

一、文化站工作考勤制度

1.全体工作人员要自觉遵守上级文化部门和党委、政府制定的岗位责任制度,做到出勤、出力。

2.实行签到制度。每个工作日上下班分上午、下午两个工作时段进行考勤,上班和下班都要签到。上下班时间以上级政府规定为准。

3.要按时签到。不准他人代签,不得逾期补签。

4.每天考勤由站长或带班人员负责,考勤签到情况每周一统计,每月一总结,半年一初评,年底一总评,奖勤罚懒。

5.考勤结果将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制定的岗位责任制和岗位人员聘用制的规定,予以奖惩兑现。

二、文化站卫生保洁制度

1.文化站的卫生保洁要做到制度化、经常化,要定时清理,始终保持清洁状态。

2.工作人员上午要提前10分钟上班,打扫室内外卫生,整理内务。节假日前要集中开展一次卫生突击活动。

3.文化站墙壁上和室内通道不准随意乱贴乱挂。各功能室及办公室门窗及玻璃要干净、明亮,无灰尘、无污渍,窗台干净整洁,窗台外无杂物。

4.活动设备和器材、桌椅、文件柜等处无灰尘、无污渍,干净整洁;微机显示屏、主机、键盘上无灰尘污渍。

三、文化站财产登记保管制度

1.文化站配备的桌椅、电脑、投影仪、电视机、摄像机、乐器、报刊图书等财物都要进行登记造册,并报政府备案。

2.站内所有公共财物的使用管理,实行站长负责制,专人保管制,损坏遗失照价赔偿制。

3.所有设施、财物一律不准擅自外借或人为损坏,不得占为己有。否则,因外借、损坏、遗失的,严格追究责任,由保管人、当事人按原价赔偿,坚决杜绝出现公共财物遗失现象。

4.要爱护公共财物,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微机、电视、投影、摄影等科技产品要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不得随意拆卸。出现故障时应由懂技术的工作人员或专业人员进行维修,确保财产安全和正常使用。

四、文化站工作人员行为规范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提倡敬业奉献。

2.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本职岗位应具备的政策理论、文化知识和工作技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3.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工作,总结经验,掌握规律,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4.实行挂牌办公,服务热情周到,积极引导社会团体和广大群众参与各项文化娱乐活动。

5.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脱离工作岗位,工作时不办私事。

6.行为仪表举止规范,提倡文明用语,做一个有较高素养的文化人。

7.保持文化站内外环境整洁、卫生,爱护公物,遵守值班制度,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8.认真执行关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做到严守法纪,秉公办事,不以权谋私。

五、文化站站长岗位职责

1.负责文化站的全面工作,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制定本地区文化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及计划,并负责落实和具体实施。

2.负责文化站的日常性工作,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积极开展自身业务活动,开展重大文化活动。

3.负责抓好本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及文化队伍的建设。4.协助县区级文化行政部门开展文物的宣传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工作。

5.受上级文化行政部门的委托,协助做好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及监督工作。发现重大问题或事故,依法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上报。

6.负责帮助指导、督促检查各村、居委会开展文化活动。7.负责本站工作人员的管理。

六、文化站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1.在站长的领导下做好分工内的文化业务工作。

2.具体负责文化站日常开放运行工作,做好接待群众、上网服务管理、电视及投影视频使用服务、图书馆登记整理、环境卫生、值班安全等日常事务。

3.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搞好活动的策划组织工作。4.具体指导和督促各村委、居委的文化室、图书室、“农家书屋”、健身场所等村级文化建设和文体活动。

5.负责监督辖区内的文化市场,配合上级文化部门做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工作。

6.完成站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七、文化站首问负责制度

1.办事群众到文化站进行文化娱乐活动或反映情况,第一位接待的工作人员为首问负责人,应热情接待前来群众,负有为其服务的责任。

2.属于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内的事项,首问负责人可以办理或服务的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或服务;应由本单位其他工作人员办理或服务的,首问负责人要将群众带到相应工作人员办公室,或告知相应工作人员的办公室位臵。

3.对前来群众请求事项,能马上办理的立即给予办理,不能马上办理的应告知办理期限,不能办理的,应耐心说明情况。

4.不属于首问负责人所在单位职责范围的事项,要明确地告知承办部门及联系方式;属于业务不明确或首问负责人不清楚承办部门的事项,要及时向上一级领导汇报,帮助落实承办部门,并告知前来群众。

八、文化站服务承诺制度

1.保证文化站正常开放运行,积极开展文化阵地活动,热情周到接待来访群众。

2.举办各类展览、讲座,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经济信息,为群众求知致富,促进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3.根据当地群众的需求和设施、场地条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和广播、电影放映活动;指导村文化室和农民自办文化组织建设,辅导和培训群众文艺骨干。

4.协助县文化部门配送公共文化资源,开展流动文化服务,保证公共文化资源进村入户。

5.在县级图书馆的指导下,开办图书室,开展群众读书读报活动,为当地群众提供图书报刊借阅服务。

6.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的指导下,搞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开展数字文化信息服务。

7.在上级文化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搜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展示、宣传活动,指导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

8.协助上级文化行政部门开展文物的宣传保护工作。9.受上级文化行政部门的委托,协助做好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及监督工作。发现重大问题或事故,依法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上报。

九、文化站向公众开放服务制度

1.要结合自身功能特点和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学习的规律和实际需要,保持经常性向公众开放服务。

2.要在醒目位臵标明服务内容、开放时间、注意事项。3.重大节庆或传统节日开展的文化活动,要提前做好宣传,便于群众参与。

4.工作人员要恪守职责,热情接待,搞好服务。

5.搞好站内设施保障,积极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

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电子阅览室)工作制度 1.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是公益性的文化信息服务场所,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不得实行经济承包、挂靠经营等方式变相经营,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除收取必要的成本费之外,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2.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主要为群众提供电子文献的阅读和查询,有关信息、多媒体资料的浏览和查询等服务。

3.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管理人员负责做好本室相关工作。

4.工作人员按章操作使用本室设备及声像资料;本室设备及声像资料仅限室内使用,一律不外借。

5.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的计算机光驱读盘要求严格,请务必使用正版且无划痕的CD、VCD、DVD光盘,尽量避免非法读盘的情况出现。

6.不得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播放、收听、收看、拷贝有关淫秽、迷信、反动等不健康的内容或向他人发送恶意的挑衅的邮件和商业广告。

7.读者和观众不得对本室计算机的软件设臵做任何更改。要爱护室内一切设备,自觉维护设备安全,人为原因造成设备损坏,必须赔偿损失。

8.不随地吐痰,禁止吸烟,禁止在声喧哗。举止文明,保持室内安静卫生。

9.工作人员下班前,要按操作规程关闭电脑、电源,关好门窗,注意安全。交接班时,要做好设备检查和交接登记。

十一、图书阅览室管理人员工作职责

1.树立“服务第一,读者至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2.负责图书、报刊杂志的管理及装订修补等维护保养工作。如有丢失、损坏图书及超期未还者,要按有关规定索赔。

3.负责办理书刊的借阅、流通及各项统计工作。室内藏书及各种物品每半年定期清点一次。

4.负责图书目录的检查、维护和指导读者使用图书目录,书刊排架要准确整齐、便于检索。

5.负责解答读者提出的咨询问题。6.负责搞好室内卫生和安全保护工作。

十二、图书阅览室图书杂志阅览规定

1.图书阅览室是为群众提供读书、学习的场所,是传播精神文明的阵地。图书内容应健康向上,格调高雅。

2.读者要自觉做到文明礼貌,自觉接受管理人员的管理,爱护室内一切设施。

3.要保持室内安静及室内卫生,不要大声喧哗、禁止随地吐痰和乱扔杂物。

4.本室图书、报刊杂志开架阅览,每人限取一份,阅后请放回原处,不得擅自带出。读者要自觉爱护书报资料,如发现撕、割或偷盗图书资料者,将给予批评教育、经济赔偿。

5.群众可在自愿的基础上,将自己收藏的图书捐献出来提供给广大群众阅读。

十三、图书阅览室借阅规定

1.图书阅览室的图书凭借书证借阅。

2.办理借书证需持个人身份证办理。办证后,读者可免费借阅,如读者不再借阅,则收回借书证、退还全部押金。

3.借书证只限本人使用。如图书损坏或遗失,按书价赔偿。4.图书阅览室图书外借。报刊杂志只限阅览,概不外借。

十四、多功能厅管理制度

1.管理人员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预防和杜绝火灾、被盗、骚乱闹事等危及安全的事故发生。

2.管理人员要严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职责。

3.多功能厅的设施设备,注意防火、防盗、防非法操作。4.管理人员要定期对灯光、音响、线路等电器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电器设备安全有效地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

5.各套设备只能由站内工作人员使用,其他人员一律不得擅自操作。严禁私拉电线、乱接插座、私自安装其它电器设备。使用设备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超负荷运行。

6.多功能厅所有设备一律不准外借,如有发现,管理者承担物品损坏或遗失造成的所有责任。

7.场内严禁吸烟和明火,严禁携带一切易燃品和危及安全的化学药品入内。

8.其他单位使用多功能厅开展活动,要事先到文化站办公室履行手续,经站长批准后方可使用。

9.每次开展活动,管理人员必须提前半小时到场,做好安全检查和准备工作后方可开放。对手续不全和没有事先安全教育的使用者,管理人员有权拒绝开放。

10.开展活动时,管理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严格操作规程。11.场内禁止吸烟、随地吐痰、乱扔瓜果皮壳等不文明行为,严禁随口吐弃口香糖。不听劝阻者,请其离开活动场地。

12.使用单位开展活动,必须安排至少三名专职人员现场值班维持秩序。文化站至少要有两名工作人员在现场负责管理服务工作。如果使用单位没有按照规定履行好自己的管理职责,造成重大影响或损失,则由使用单位承担相关责任。

13.开展活动时,如发现安全意外情况,要及时组织人员撤离,同时启动应急程序,妥善处理。场地使用完毕后,管理人员要认真检查设施、设备,关好门窗,切断电源。

十五、科技培训室管理制度

1.管理及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每天必须做好室内清洁卫生和整理、准备工作,营造良好的培训环境。

2.认真解答并处理好学员提出的问题,虚心学习,礼貌待人。做好每天的工作记录和值班交接手续。

3.定期检查及维护培训室设备,做好培训室的设备登记和管理工作。

4.充分发挥培训设备作用,提高使用效率,做到有专职操作人员,有活动记录,有应用效果。

5.定期组织农业实用技术、科普和各类文艺培训,及时传递市场信息,随时接待群众咨询。

6.加强安全管理,防火、防盗、防病毒、防违规操作,确保投影仪、电脑等设备及系统安全。

7.加强设备管理,节约使用材料,出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正常工作运转。

8.各类培训班开班前,必须以各种形式告知广大群众,提高群众知晓率。

十六、参训人员管理规定

1.参训人员必须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入室,无关人员禁止入内。参训人员要自觉服从培训管理人员的安排。

2.保持培训室整洁卫生,不准乱丢废纸或其它杂物,严禁吸烟和高声喧哗。

3.要自觉遵守培训纪律要求,遵守培训室的公共秩序和安全守则。

篇3:乡镇综合文化站职业资格制度初探

职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职业工作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制度, 是以国家制定的特定职业标准, 以一定的程序和方式评价, 以规范社会成员达到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基本条件的社会活动体系。2009年文化部颁布《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 明确提出乡镇综合文化站从业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制度, 以此为标志, 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建设将步入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一、实施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意义重大

职业资格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评价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 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制度, 对于开发文化人力资源、实现农村文化工作队伍职业化、规范选人用人行为、健全文化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维护专业技术人员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 有利于农村文化人力资源开发。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实施, 为文化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提供了基础条件, 通过明确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标准并向全社会公开, 为热爱农村文化事业, 立志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优秀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遇和舞台, 使他们献身农村文化事业、实现农民文化权益和自身价值的梦想变为现实, 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开发文化人力资源。

第二, 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文化职业观。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实施, 使从业人员清楚的意识到, 作为文化站的工作人员所肩负的社会职责、应具备的学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身体素质。职业资格与文化干部的聘用相衔接, 将资格证书作为聘用的主要依据, 极大的激发人们专研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文化站从业人员把文化站作为“避风港、养老院”、无所作为的历史必将终结, 把文化站工作作为一种高尚而神圣的职业、作为为党和国家进行文化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难得机会将成为时尚, 文化职业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文化人才为之奋斗。

第三, 有利于规范农村文化站用人行为。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 将从根本上解决文化站用人的随意性, 严把准入关, 不具备职业资格的人员很难有机会在文化站立足, 将文化站作为乡镇不称职人员的“遣送站”“收容所”的历史即将结束。取得职业资格的优秀人才将保持相对稳定, 专心耕耘自己的“责任田”, “种了别人的地, 慌了自己的田”的不正常现象将得到彻底解决, 乡镇文化站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将得到充分发挥, 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将得到有效保障。

第四, 有利于改善农村文化站人才队伍结构。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制度, 通过培训、考试、考核, 聘用取得职业资格的优秀人才, 妥善调整不具备职业资格人员, 将从根本上解决乡镇文化站队伍素质偏低, 人才匮乏, 知识陈旧, 专业知识贫乏, 年龄老化, 学历层次低, 业务能力差的现状, 农村文化站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将更趋于合理。

第五, 有利于健全农村文化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 客观上要求文化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更加健全, 硬件设施更加完善, 师资力量更加雄厚, 教育培训制度更加规范, 考评机制更加科学, 组织管理更加严密。

二、实行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时机成熟

第一, 国家实行职业资格制度的政策法规日趋健全, 为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20世纪80年代, 我国职业资格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应运而生, 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分别在《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实施意见》中提出“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1994年, 国家劳动部、人事部联合颁发了《职业资格证书规定》, 着手建立职业资格制度, 使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有法可依。《劳动法》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 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 实行职业资格制度, 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 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 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些法规确定了国家推行职业资格制度的法律依据。

第二, 我国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取得的成功经验, 可供实施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加以借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向前推进,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发达国家实行职业资格制度的成功经验逐渐为我所用, 我国许多部门和行业相继实行职业资格制度, 收到预期效果, 为乡镇文化站实施职业资格制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第三, 文化事业单位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为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 2009年9月15日, 文化部颁布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 宣告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正式实施。《乡镇文化站管理办法》第四章第十五条规定:“文化站实行职业资格制度, 文化站从业人员须通过文化行政部门或委托的有关部门组织的相应考试、考核, 取得职业资格或岗位培训证书”。这是历史上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建设难得的机遇, 乡镇文化工作队伍建设有了政策、法规依据。

三、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

实施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 是一项全新的工作,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任务艰巨, 使命光荣, 责任重大, 必须精心组织, 完善配套措施, 明确工作职责, 依法向前推进, 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第一, 健全制度法规。国家文化部要制定出台《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制度暂行办法》, 阐明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制度的重要意义, 明确工作目标、方法、步骤, 政策措施, 责任部门和单位, 工作纪律。

第二, 强化组织管理。国家文化部要总揽全局, 加强宏观调控, 组建“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领导小组”, 统一领导全国文化行业职业资格制度的建设、管理工作, 研究决定有关重大问题, 积极稳妥的推进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建设。实行“统一职业标准、统一鉴定机构、统一考评人员资格、统一命题管理、统一考务管理和统一证书管理”的原则, 完善职业资格鉴定的管理规范和质量保证体系, 强化工作质量监督和社会监督, 实行社会监督和举报制度, 建立违纪违规惩处和责任追究制度。杜绝令出多门、滥考试、滥发证、滥收费等问题发生, 确保乡镇文化站职业资格制度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第三, 加强基础工作。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研究制定《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标准和鉴定规范》, 编写《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和培训教材》, 建立《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试题库》并不断更新制定考试实施办法和考核认定办法职业资格注册管理办法建立《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人才库》并定期予以更新, 通过上述工作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第四, 职业资格与干部聘用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是从业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 是从业者求职、任职的资格凭证, 是用人单位聘用工作人员的必要依据。因此, 乡镇文化站聘用工作人员必须从获得省文化厅注册颁发的《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应聘者中产生。获得《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人才库的规模按文化站用人需求量三倍的标准掌握。乡镇文化站选人用人要打破地域限制, 突破行政区划屏障, 在全省范围内调剂使用, 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经培训考试未获得《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原有工作人员, 原则上应予以调整, 安排从事其他职业, 或按国家养老保险政策予以妥善安置。

第五, 把握时机, 在文化事业单位全面推行职业资格制度。政府设立的文化事业单位, 承担着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 每个岗位都有其特定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实行职业资格制度, 将从制度的层面上保障文化事业单位人员专业素质大幅度提升, 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因此, 在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抓住机遇, 适时在所有文化事业单位实行职业资格制度。

综上所述, 在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人事管理制度上, 实行职业资格制度管理, 是十分必要的。这一制度的实行使乡镇文化工作队伍建设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将更有利于调动广大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充分发挥其业务技能特长为群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保障。

摘要:在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人事管理制度上, 实行职业资格制度管理, 有利于调动广大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充分发挥其业务技能特长为群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保障。

篇4:汤口镇综合文化站各项规章制度

关键词: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执法救济

我国的行政救济制度草创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此之前,公民行政法上权益的保障多通过信访制度来实现。自八九年后《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条例》陆续施行后,逐步形成了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为主的救济体系。行政救济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在行使国家行政职权过程中的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请求国家有权机关予以补救的行政法律制度。[王景斌尹奎杰:行政救济概念范畴若干问题探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6期。]法国启蒙思想家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了“三权分立”的思想,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并立以达到互相制衡的效果,但是在实践中,由于行政权涉及面宽泛,管理实务复杂,导致行政权一权独大。同时,个人权益的觉醒要求公民合法权利不受侵害,在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以制约行政权力滥用,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政救济制度得以产生和发展。行政救济制度发展到现代逐步成为行政法上公民权益保障的最后一种手段,也是现代法治社会国家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不可或缺的制度。

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历时7年,2011年底《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办法》出台标志着改革的基本完成。虽然新《办法》奠定了综合执法的法律基础,理顺了各相关行政部门的职责分工,进一步规范了执法程序及执法制度,但是对于执法救济却为给出更细致具体的规定。由于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制度具有现实的复杂性,以相对集中行政处罚制度为基础的一种行政执法模式,综合执法机构不是一个单一执法的行政执法机构,它承担着多个文化行政管理职能部门的行政检查权、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执行权,要执行的法律法规也多达几十部,涉及的利益行政相对人也非常宽泛。而现阶段的执法实践中由于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设置不统一、执法机构主体法律资格存在缺陷等问题,使得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传统救济手段的在综合行政执法救济适用中存在诸多不足。这些因素共同导致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一、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中救济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一,文化市场执法机关的专门性立法不足,救济范围较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是国务院及各地方政府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但其执法依据发展滞后。截止到目前,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直接依据的法律只有《文物保护法》和《著作权法》,因此,除文物、著作权的执法处罚有直接发法律依据外,其它众多领域的执法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能提供直接执法依据的法律只有《行政处罚法》第16条。这些法规中对于权力救济有直接规定也只有《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第三十七条。新闻、广电、文化部门针对本部门职能范围所制定的管理条例多为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性质,且都没有当事人权力救济的规定。执法行为没有明确、有效的法律依据,执法救济缺乏直接规定,导致的结果就是执法责任不明确,救济主体不明确。近些年来,行政执法法治化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如果说行政执法法治化的最基本要求是“依法行政”,那么从执法依据的角度而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距离法治化的要求还相去甚远。

第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主体资格问题阻碍了行政诉讼的救济方式。

我国现阶段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模式存在着综合执法队伍隶属于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委托執法模式和执法队伍为政府直属部门的授权执法模式,各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关在其机构性质、机构归属、机构名称等多方面均未实现统一,所属性质各不相同,这给行政相对人在确定复议中的被申请人或诉讼中的被告时造成了严重的阻碍。首先,我国目前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关的设置不具有统一性。在委托模式下,综合执法机构多为挂靠的副局级单位,受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没有独立的行政主体地位,不能以自己名义行使处罚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执法功能的发挥。其次,即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作为政府直属部门,但由于其执法权力的来源在法律上存在着瑕疵,导致其法律主体地位较为模糊。另外,从整个行政管理体制上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所拥有的权力已经属于末端环节,其拥有权力的性质属于受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委托,这之前的所有行政管理职能还是属于相关职能机关,其执法所依据的法律适用的主体仍是原文化行政管理机构,虽然《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办法》已经出台,但之前各文化行政部门所制定的处罚办法仍未失去效力。因此,行政诉讼中综合执法机构诉讼当事人资格的无法确定,最终影响到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障。

第三,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领导体制阻碍了行政复议的救济方式。我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初期就确立了以城市为中心点的指导思想,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设置依据各地实际情况不同而机构存在形式也有所不同,并不存在统一的标准。在中央和省级政府也没有直接对应的职能部门加以管理,仅靠文化厅、文化部负责指导全省、全国的文化市场工作。而地方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关无论是隶属于地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亦或是作为市政府直属单位,其与省级文化部门都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只对本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本级政府负责。这些原因导致了地方保护主义的泛滥,从而损害了大局利益和公民利益。另外,《行政复议法》 第十二条规定:“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依该条规定,当行政相对人对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关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时,可以选择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但就现阶段的执法机构设置而言,有的地方在县、区级实行了“三局合一”,且区、县级综合执法队伍以文化新闻广电局的名义作出处罚;而市级政府却没有类似合并,造成了区、县级文化行政广电部门没有直接相对应的上级主管单位,这就使得行政相对人无法选择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导致了行政相对人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只能寄希望与本级政府来实现权力的救济,因此,给地方保护主义干预行政纠纷和相对人权力救济提供了可乘之机。我国现行《行政复议法》之所以规定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都可以接受行政复议是基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是同时受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双重领导现实情况和实现“条”“块”制约目的设立的。在1990年的行政复议条例规定:“对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上一级主管部门管辖。”可以看出此时是以“条条”为主,但是考虑到避免部门保护影响、异地申请复议的不便以及双重领导的实际情况,在1994年的行政复议条例修改中将复议管辖修改为“条”和“块”都有管辖权。从而以“条”和“块”部门之间以相互交叉对应的复议监督权,来构建起有利于法律价值目标实现的“条块制衡”机制。[吴旸:城管执法相对人救济制度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但是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条”状断裂的领导体制打破了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体系,从而导致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得不到有效的救济。

二、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救济制度的完善

第一,统一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设置。进一步推进直辖市、省辖市及其以下文化部门的“三局合一”,明确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皆作为文化作为文化新闻广电部门的执法队伍存在,统一以文化新闻广电部门的名义进行执法,在相关法律修改之前,保留原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名义执法,具体责任可由新整合的文化大部门承担。在这种模式下,中央及省级文化部门的政策制定、下达更加顺畅。而在地方的具体执法实践中,执法机构的职责更加明确,同时解决了行政诉讼存中综合执法机构诉讼资格以及行政复议中缺乏上级主管机关的问题,使相对人的权力得到保障。此外,这种从上到下条状管理制度的加宽有利于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职责交叉、权限不清的问题也随之解决。

第二,健全权力制约机制。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是以相对集中行政处罚制度为基础的一种行政执法模式,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并不是一个单一执法的行政执法机构,它构承担着多个文化行政管理职能部门的行政检查权、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执行权,要执行的法律法规也多达几十部,涉及的利益行政相对人非常宽泛。根据现行执法模式,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权主要包括检查权、处罚权、强制执行权三种,由于权力不分離,同时缺乏平等主体直接的直接监督,导致综合执法机构权力行使不受制约。因此,要顺应执法法治化的要求,建立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责任制。根据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理论依法界定执法职责,规范执法程序,科学设定岗位,建立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或者错案责任追究制,实现“谁决策、谁负责”和“谁执法、谁负责”的权责统一。同时,要充分发挥监察和审计部门的作用。通过监察、审计部门的有效监督,及时纠正和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和行政执法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2]熊文钊.现代行政法原理[M].法律出版社.2009,1.

[3]王景斌,尹奎杰.行政救济概念范畴若干问题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6.

[4]吴旸.城管执法相对人救济制度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0.

篇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规章制度

1、加强综治工作的决策、部署及综治、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执行方案。

2、根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要求,制定本单位综治工作计划,对本单位治安突出的问题和工作的薄弱环节,作出一个时期的综治工作总体部署并监督有关单位组织实施。

3、对本单位发生的重大刑事、治安火灾和灾害事故等要及时报告,并积极协助公安机关、消防等有关部门及时破案、妥善处理、挽回损失。

4、与各基层单位签订综治工作责任书,积极开展各项创建活动,并组织检查考核和表彰奖励。

5、深入各基层单位进行检查、督促指导落实各项综治措施。

6、贯彻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度。

委员会(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

1、负责做好本单位综治委(领导小组)主要职责任务的具体组织和落实工作;

2、贯彻执行中央“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及目标管理责任制、领导责任制、一票否决权制”等重大决定,抓住“打、防、教、管、建、改”等六个方面的工作,把各项综治措施真正在基层得到落实;

3、组织综合治理重要举措的“试点”工作,坚持以点带面、认真总结经验,全面推广,狠抓落实;

4、组织实施综合治理宣传,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基层单位及有部门广泛深入开展综治宣传、法制教育等活动;

5、根据上级部署,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6、根据党工委、办事处和上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关的要求,及时对本单位和各基层单位进行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组织协调各基层单位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

7、组织调查研究,综合情况,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向有关部门、各基层单位提出奖励、处罚的建议;

8、组织检查、考核、总结、评比、表彰等工作;

9、负责材料印刷、会议通知、开会记录、文件起草等。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职责

1、对本单位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2、根据上级部署结合本单位实际、组织制定工作计划和布置工作任务;

3、组织协调各基层单位认真做好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

4、抓好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学习,经常进行思想和廉政教育,考核、督促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5、搞好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综合了解各方面情况,及时传递信息;做好表彰先进,推动后进的具体工作;

6、经常向主管综治工作的领导汇报综治工作开展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提出解决的办法。

工 作 制 度

1、分工明确。综治办工作人员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任务建立自己的岗位责任制;

2、综治办公室根据工作任务制定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目标管理;

3、综治委员会、综治办公室、综治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职责范围清楚;

4、定期例会、请示汇报、信息反馈;

5、各个时期、各项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安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有评比、有奖惩;

6、总结经验、树立典型,用典型辐射来推动工作;

7、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动态、社会动向及综合反映;

8、经常深入基层进行指导、督促,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

9、密切和其他有关部门的联系,坚持齐抓共管;

10、严格文档管理,收发、借阅、销毁文件有登记。

学习制 度

1、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

2、每周综治办工作人员学习时间不少于半天(以自学或集 体组织学为主,时间自定),如无特殊情况,学习由综治办办公室主任主持;

3、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广大工作人员对综治工作的认识,使之热爱本职工作,树立搞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能力;

4、参加学习人员建立学习笔记,年底由综治办统一组织评比。

例 会 制 度

1、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委会,由综治委主任或副主任主持,听取综治办的工作汇报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的传达并研究落实方案;

2、综治办每周召开一次人员例会,由综治办主任结合 阶段性的工作小结,讲评工作开展情况,同时部署下步工作任务。

汇 报 制 度

1、综治办每季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所属基层单位分管综治工作的同志或联络员会议,专门进行综治工作的汇报。从本单位实际出发结合上级有关精神,研究影响综治工作开展的因素,探讨解决的办法;

2、综治办对于本单位综治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和上级有关精神应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取得领导支持,以采取正确决策。

情况报告制度

1、遇有紧急情况(或问题)应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使主要领导及时准确掌握情况,为正确做出决策提供依据;

2、在向分管领导报告,并取得认可的情况下,要同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以使上级有关部门及时掌握信息动态,取得工作的主动权。

考评奖惩制度

为了促进各基层单位更好地开展工作,使综治的各面内容落到实处,各尽所能,特制定以下制度。

1、综治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辖区内基层单位的综治工作。

2、综治办公室每季度未组织综治办相关人员对各基层单位的综治工作情况进行一次检查督促,半年进行一次考核,年终进行一次考核评比。

3、综治办公室严格依照每年签订的责任书,对各基层单位进行考核评比,对综治工作先进单位,按章奖励;对综治工作不合格的,建议党工委、办事处实行“一票否决”,并限期整改。

重点人口管理制度

1、各基层单位要建立健全本单位重点人口档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2、做到“四知道”。即:㈠、知道姓名、年龄、性别、住址、职业、犯罪性质,处理情况;㈡、知道家中经济状况;㈢、知道平时经常交往的人员;㈣、知道现实表现情况。“六熟悉”即㈠熟悉体貌特征;㈡熟悉犯罪同伙;㈢熟悉姓名、外号;㈣熟悉作案手段;㈤熟悉活动规律;㈥熟悉着装的变化。

3、作好动态积累,发现可疑问题及时调查核实,并及时履行情况报告制度,以做好妥善处理。

4、建立重点人口公开帮教和秘密监控工作网络,对每一个重点人员要有专人监控,并随时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

5、经常对重点人员进行分析、研究,根据不同重点人员采取不同的帮助和监控形式,力争达到好的效果。

帮 教 制 度

1、各基层单位要对本单位的帮教对象做到摸清底数,对 教对象组织、人员、措施三落实。

2、对帮教对象定期组织谈话,并根据表现情况,该解除帮教的应及时解除,该继续帮教的应重新列订计划,继续帮教,直到改好为止。

3、依法保障刑释、解教人员的合法权益,为他们生活、劳动和接受再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

4、对假释保外人员要落实监控,进行跟踪帮教,并将表现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和反映。

5、建立帮教谈话记录。

6、经常对帮教对象进行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减少重新犯罪的可能性。

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制度

1、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城区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负责本单位的调解工作。

2、调解工作坚持:“防激化、创三无、争先进”为主要目标,积极维护社会稳定。

3、经常向职工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使职工自觉学法、懂法、用法、不违法。

4、调查了解并及时掌握每个家庭及其它不安全因素,做到经常分析、研究、及时进行教育,及时化解,使一般纠纷不出单位,重大纠纷及时报告。

5、建立调解登记薄,做到调解有登记,件件有着落,使调解工作逐渐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6、调解委员会要经常组织调解人员进行学习有关党的方针、政策、熟悉调解工作。

7、调解人员要经常深入群众,工作要扎实,方法要灵活,头脑要清醒,政策要明确。

外来人员登记制度

1、建立外来人员登记薄。

2、对外来人员实施严格的登记制度,不登记不准进入单位。

3、禁止各类贩卖小食品,收购废品等闲杂人员进入单位。

4、发现可疑人员及时向安全保卫人员报告,并及时与派出所联系。

安全防火制度

为确保本单位、辖区的防火安全工作,维护内部正常的工作、生产、生活秩序,消除隐患,增强人人防火的责任意识。特制定本制度:

一、各股室、居委会要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成立组织队伍,确定好防火安全第一责任人。

二、提高警惕,做到勤排查、勤巡逻,自己能解决的要及时、就地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及时报警处理。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人防火的安全意识。

四、对防范措施不得力,组织不健全的股室、居委会年底取消评优资格,并责令第一责任人写出书面检查。

治安巡逻制度

1、加强巡逻队伍建设,提高治安防卫能力。

2、巡逻时间内,巡逻人员必须佩戴统一印制的袖标。上岗位后认真履行职责。

3、巡逻人员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严格的纪律性和政策性及强烈的责任感。

4、发现可疑人员,应马上盘问,并及时报告。

5、按规定时间交接班并做好巡逻记录。

7、巡逻人员除进行正常巡逻外,还要定期抽查或不定期检查,发现漏洞要及时整改。

8、巡逻人员熟记火警、盗警和当地公安派出所的电话号码,一旦发生情况及时报警。

9、在巡逻期间不准办其它私事,如确有事要办,必须请假,经准假后方可离开岗位,否则,不准离开。

政务公开制度

一、政务公开内容:

1、政策、办事程序公开;

2、财务公开;

3、计划生育工作公开;

4、流动人口管理及各项收费的收支情况公开:

5、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公开;

6、社区居委会干部工作责任目标和工资待遇公开;

7、居民群众对社区建设、居委会工作建议以及反馈情况公开;

8、党工委、办事处审查确定公开的内容;

9、其它居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重点事项的公开。

二、政务公开的程序:

1、广泛听取和收集居民的意见,详细列出公开项目,由当事人详细说明有关情况;

2、业务责任人负责审核整理,拿出明细的汇总情况,提供有关的资料依据等;

3、党工委、办事处审查确定;

4、指定专人张榜公开,公开内容存档备查;

5、接受群众的咨询和监督,进行整改。

三、政务公开的时间和方式:

1、公开的时间要及时,并应根据内容的性质、群众关心的程序,区别不同情况,确定公开时间,有关政策、法规、计生工作等半年公布一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情况及财务收支情况每月公开,其它公开内容可视情况随时公开;

篇6:养猪场(小区)的各项防疫制度

(1) 猪场大门设专职人员, 负责出入人员与车辆的消毒工作及阻止闲杂人员入场。

(2) 猪场职工及饲养人员离岗时将工作服、鞋、帽留在更衣室, 不准带出场外。

(3) 猪舍饲养人员必须固定, 不准随便串舍, 工具不准串用。

(4) 不准将猪肉及其制品带入场内。

(5) 兽医人员不准给场外任何单位或个人诊疗动物疾病。

(6) 出售生猪必须在场外交易, 出场猪不准回流。

(7) 外来人员及车辆不准进入生产区。外来购买猪只、挑选种猪的人不准进入猪舍, 可通过观察走廊进行观看选择或通过闭路电视观看选择。

(8) 禁止其他动物进入养猪场内, 场内禁止饲养其他动物。

2 消毒灭源制度

(1) 养猪场 (小区) 大门和猪舍门前必须设消毒池, 并保证消毒液有效;不结冰时在消毒池内放3%~4%火碱水浸湿的锯末或稻草;结冰时在消毒池内撒生石灰或漂白粉, 每周至少更换1~2次。

(2) 所有人员进入养殖区必须经过消毒池和消毒室, 并对手、鞋消毒。消毒池的药液每周至少更换1次。

(3) 养猪场定期、不定期进行清扫、冲洗、光照和使用化学药品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消毒。

(4) 选择高效低毒、对人畜无害的消毒药品, 消毒药物应根据消毒目的、对象进行选择、贮备, 对环境、生态及动物有危害的药物不得选择。

(5) 圈舍每天清扫1~2次, 周围环境每周清扫1次, 及时清理污物、粪便、剩余饲料等, 保持圈舍、场地、用具及圈舍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 对清理的污物、粪便、垫草及饲料残留物应通过生物发酵、焚烧、深埋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6) 猪舍每周带猪消毒 (含配种圈) 消毒1次, 周围环境每月消毒1次。发病期间做到每天消毒1次。疾病发生后进行彻底消毒。

(7) 猪出栏后, 先彻底清扫并用清水冲洗, 然后用化学药品如3%~4%的火碱液或0.5%的过氧乙酸喷洒地面, 隔天再消毒1次。空圈1周后进猪。

(8) 场内工作人员进出猪场要更换衣服和鞋, 场外的衣物、鞋帽不得穿入场内, 场内使用的外套、衣物不得带出场外, 同时定期进行消毒。

(9) 产房消毒。进入产房前, 地面和设备应冲洗干净并严格消毒, 母猪全身洗刷干净并消毒后进入产房, 分娩前必须严格消毒乳房和阴部, 分娩完毕再用消毒药抹拭乳房、阴部和后躯, 及时清洗产房。

(10) 环境大消毒 (包括猪舍外道路、空地等) 。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大清扫、大消毒, 可用3%~4%的火碱液或0.5%的过氧乙酸喷洒地面。

(11) 车辆消毒。运输猪和饲料的车辆, 在装运前后必须消毒。

(12) 剖检室的消毒。每次使用后, 除将尸体装入不漏水的塑料袋送无害化处理场处理外, 剖检室应立即用对可疑疾病有效且抗菌 (毒) 谱广的高浓度消毒液彻底消毒。

(13) 死猪及分娩的死胎、胎衣应装入不漏水的容器送到无害化处理场处理或在指定地点焚烧深埋。

(14) 养猪场实行“干稀分离、雨污分流”排放, 干粪实行发酵处理利用, 尿液进入沼气池沼化处理利用, 或排入指定的无害化处理设施中, 防止粪尿污染环境。

(15) 经常性开展防鼠灭鼠、灭蝇工作。

(16) 饲养人员必须随时注意观察猪群的健康情况, 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 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3 引进种猪制度

(1) 坚持自繁自养, 为了调剂品种不得不引进种猪时, 要到无特定疫病的种猪场购买。

(2) 引进种猪前, 对出卖种猪的猪场必须进行疫情调查, 包括已往发生过哪些疫病、发生的时间、流行情况、诊疗情况及防治效果。

(3) 就地检疫。首先观察猪只精神、外貌、健康状况, 然后根据需要采全血或血清、尿液检查特定疫病。

(4) 进场隔离观察。种猪引进后必须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 在入场前再次检疫并补注各种疫苗, 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确定健康无病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4 猪群免疫制度

(1) 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科学饲养, 按猪的品种、性别、年龄、体重、强弱、性情进行分群饲养, 同时根据各种猪的营养需求确定饲料标准和饲养方法。

(2) 按规定做好强制免疫项目, 并做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的常规免疫项目。

5 驱虫制度

(1) 全群猪 (包括种公猪、母猪及后备猪) 每年春秋两季各驱虫1次, 用左旋咪唑按每千克体重8 mg混入饲料中饲喂。

(2) 断奶后的仔猪注射阿维菌素1次, 有疥螨和猪虱的猪, 间隔半个月再驱虫1次。

(3) 驱虫后应注意观察, 对出现副作用的猪及时解救。驱虫后7 d内应及时清粪, 妥善处理, 防止病原扩散。

6 用药制度

(1) 场内预防性或治疗性用药, 必须由兽医决定, 其他人员不得擅自使用。

(2) 不得使用禁用和非法兽药及添加剂产品。

(3) 不得擅自改变给药途径、投药方法及用药时间等。

(4) 严格执行休药期的规定, 未满休药期的生猪不得出售、屠宰, 不得用于食品消费。

(5) 做好用药记录, 包括猪的品种、年龄、性别、用药时间、药品名称、生产厂家、批号、剂量、用药原因、疗程、反应及休药期。

7 疫情报告制度

(1) 义务报告人。驻场 (小区) 兽医当怀疑发生传染病时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

(2) 报告内容包括发病的时间和地点, 发病猪品种、年龄、数量、同群猪数量、免疫情况、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 已采取的控制措施, 疫情报告的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联系方式。

(3) 报告方式主要为书面报告或电话报告, 紧急情况时应电话报告。

(4) 采取临时性措施。将可疑传染病病猪隔离, 派人专管和看护, 对病猪停留过的地方和污染的环境、用具进行消毒。病猪死亡时, 应将其尸体完整地保存下来。在法定疫病认定人到来之前, 不得随意急宰, 病猪的皮、肉、内脏未经兽医检查不许食用。发生可疑需要封锁的传染病时, 禁止畜禽进出养猪场 (小区) 。限制人员流动。

8 无害化处理制度

(1) 当养猪场的猪发生疫病死亡时, 必须坚持“五不一处理”原则:即不宰杀、不贩运、不买卖、不丢弃、不食用, 进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

(2) 当养猪场发生重大疫情时, 按规定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外, 还应根据动物防疫主管部门的决定, 对同群或染疫的猪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3) 当养猪场发生传染病时, 一律不允许交易、贩运, 就地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

(4) 无害化处理过程必须在驻场兽医和动物卫生监督人员的监督下进行, 并认真对无害化处理猪的数量、死因、体重及处理方法、时间等进行详细的记录、记载。

(5) 无害化处理完后, 必须彻底对其圈舍、用具、道路等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传播。

(6) 在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及疫病流行期间要注意个人防护, 防止人畜共患病传染给人。

9 疫情扑灭制度

上一篇:我家的节水小故事下一篇: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绿色发展专题复习